第14课难忘九一八

合集下载

第14 课 难忘九一八

第14  课  难忘九一八
C.国民党内亲日派主张进攻西安,准备乘乱夺权。
D.国民党内亲英美派主张和平解决,宋子文、宋美龄等人亲自到西安与张、杨谈判。




面对日军的暴行,中国人民甘心坐以待毙吗?假如你生活在当时,你会怎么做?
西安事变发生当年,如果是你会主张杀蒋、放蒋、还是囚蒋?为什么?
西安事变之前,中国社会处于什么形势?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之后,发生了什么变化?
教师小结、过渡: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是中国人民局部抗战的开始。他们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英勇抗敌,为打败日本帝国主义作出了重大贡献,同时也激发了国民党内部爱国人士的抗日决心。
西安事变
1、在中华民族生死关头,中共提出什么主张和要求?
2、国民党内部爱国人士张学良和杨虎城为什么要发动西安事变扣押蒋介石?
3、怎样评价西安事变?
4、教师介绍西安事变爆发后的复杂形势:
学生认真阅读课文内容,自主解决问题,有疑问的可以合作交流,展示共同组织答案
九一八事变
1、(直接目的是以此为借口,进攻东北军的驻地北大营,炮轰沈阳。最终目的是侵占整个东北,进而独占中国。)
2、(不抵抗政策。)
3、(只有四个多月时间,东北三省100多万平方公里的锦绣山河沦陷。)
4、(东北人民和未撤走的东北军部队组成抗日义勇军抵抗日军侵略;中共派杨靖宇等建立东北抗日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
西安事变
1、(主张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2、(启发学生从课文中归纳:
A、根本原因:日军进一步侵犯华北,使中华民族处于亡国灭种的紧急关头,中日民族矛盾激化。这就使得具有爱国传统的炎黄子孙同仇敌忾,站到一起。中共的抗日主张对于爱国的张学良和杨虎城起到了感召的作用。
B、直接原因:蒋介石顽固反共、一意孤行,激起爱国学生和官兵的强烈不满。)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4课 难忘九一八课件 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4课 难忘九一八课件 新人教版

B.七·七事变
❖ C.甲午中日战争 D.九·一八事变
❖ 4.中国共产党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根本出发点是 ( C )
❖ A.使国民党内部矛盾加剧
B.改善国共两党的关系
❖ C.从中国全民族利益出发
D.缓和国民党内部矛盾
❖ 5.歌曲《松花江上》唱出了东北人民流离失所、家破人亡 的悲痛,也唱出了全国人民对日军野蛮侵占我国东北的愤懑 之情。东北的沦陷开始于(A )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4课
难忘九一 八
一、国之危难:九一八事变
一、国之危难:九一八事变
事变名称 时间 地点 简单经过 结果
①制造柳条湖 东
九一八 事变
1931 年9月 18日
事件
沈阳 ②进攻北大营,
炮轰沈阳城
三 省 沦

日本侵略中国东北,为什 么先制造柳条湖事件呢?
国之危难—蒋介石不抵抗政策
蒋介石给张学良的密电
红惨顶死山于平中顶国山兵的营同被胞日遗机骸轰炸后燃烧
日 军









东北人日民本逃关难东军在东北残杀中国人民
“小燕子” 赵薇身穿日 本军旗装
铭记历史 勿忘国耻
九月的天空依然湛蓝 当年的硝烟已经散去 历史的眼眸却满含着未干的血泪 痛苦的岁月已湮没在波涛中 屈辱的日子已经随风远逝 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感动 总有一种精神催促我们前进 时间的车轮滚滚向前
事变前: 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
寻衅,我方应予不抵抗,力避冲突。
事变后: 力避冲突,以免事态扩大。
亡东 三 省 沦
杨靖宇
东北抗日队伍抗击日军
无奈之举
1936年12月12日, 张学良、杨虎城发 动了震惊中外的西 安事变,又称“双 十二事变”。

八年级历史第14课1_难忘九一八_课件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第14课1_难忘九一八_课件人教版

抗日战争
广义:1931年9月18日——1945年8月15日
狭义:1937年7月7日——1945年8月15日
难 忘 九 一 八(1931)
近年来,每当9月18日事变爆发之时, 沈阳都要鸣响警报,以提醒市民国耻不 能忘。
比一比,看谁答得最快
事变 目的 名称
日 本 蓄 意 侵 华
时间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地点 经过
结果 影响
2001年10月15日江泽民总书记发给张学良 亲属的唁电,称张学良是“伟大的爱国者, 是中华民族的千古功臣”。作为国家主席, 江泽民为什么给予张学良如此高的评价?
20日下午,张学良护送蒋介石飞离西安。 但蒋介石后来背信弃义,使张学良遭长期
监禁,杨虎城惨遭杀害。
从张学良、杨虎城身上,你 学到了哪些可贵的品质?
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
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 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予不抵 抗,力避冲突。 ——蒋介石给张学良密电
东 三 省 沦 亡
在辽宁铁岭龙尾山,日军刺杀我幼童之后, 集薪待焚
日 军 对 中 国 平 民 的 大 屠 杀
日军虐杀中国平民
日军残杀东北义勇军
补充①
马占山:抗日义勇军
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
杨靖宇(中共): 抗日游击队
杨靖宇将军
西安事变(1936、12、12)
为了逼蒋抗日,张学良、杨虎城扣押了蒋介石,实 行“兵谏”并通电全国,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这 就是震惊中外的 西安事变。
张学良
杨虎城
比一比,看谁答得最快
事变名 称 目的 时间 地点 经过 结果 影响
西安 事变
逼蒋 1936年 西安 “劝 谏”—“哭 联共 12月12 谏”---“兵 抗日 日(双 十二) 谏

第14课 难忘九一八

第14课 难忘九一八
杨靖宇牺牲后,日 军残忍的割下他的头颅, 剖开他的腹部,在胃里 没有找到一粒粮食,只 有未消化的草根与棉絮。
九一八事变
时 间 1931年9月18日 地 点 沈阳 策划者 日本关东军 占领沈阳,四个月 结 果 后东北三省沦陷
抗日义勇军
中国局部抗战(双十Fra bibliotek事变)西安事变
抗日游击队 时 间 1936年12月12日 发动者 张学良 杨虎城
3、 _____年12月12日,伟大的爱国者 1936 ______和______联合行动,扣押了蒋介 张学良 杨虎城 西安事变 石,实行“兵谏”,史称____。 4、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从全 民族利益出发,主张________解决,并 和平 周恩来 派____等到西安调停。
读一读,你有何收获
5、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及时发表宣言、通电, 提出 ( ) A、国共两党亲密合作抵抗日寇 B、抗日救国十大纲领 C、以民族革命战争驱逐日本帝国主义 D、建立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6、右图是1936年12月13日的《西北文化 日报》,它报道的消息是( ) A、黄埔军校的建立 B、百日维新 C、重庆谈判 D、西安事变 7、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共派到西安调停的是( ) A、毛泽东 B、周恩来 C、张学良 D、杨虎城
谈一谈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有着怎样 的历史意义?
十年内战基本结束,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九一八事变
时 间 1931年9月18日 地 点 沈阳 策划者 日本关东 占领沈阳,四个月 结 果军 后东北三省沦陷
抗日义勇军
中国局部抗战
抗日游击队 时 间 1936年12月12日 西安事变 发动者 张学良 杨虎城 (双十二事变) 结 果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8、中共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根本出发点是( ) A.粉碎国民党亲日派的企图 B.为全民族的利益实现共 同抗日 C.力图改善国共两党的关系 D.加剧国民党内部的矛盾

第14-15课 难忘九一八

第14-15课  难忘九一八

• (2)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事变发生后, 引起多个政治力量的不同反应。国民党内 部的亲日派头子何应钦积极部署,讨伐张、 杨,要杀了蒋介石。而亲英美派的宋美龄、 宋子文等希望和平解决。在此背景下,中 共以全民族的利益出发,不计宿怨,确定 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派周恩来等 到西安调停。经过中共和各方努力,蒋介 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 张学良释放了蒋介石。西安事变得到和平 解决。
2、卢沟桥事变不是偶然的, 是日本蓄意挑起的:
•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把东三 省变成了殖民地。1932年建立了 伪满洲国,然后继续向南进逼, 企图占领华北。1936年,日军从 东、南、北三面包围了北平。
3、卢沟桥的重要性:
• 卢沟桥是平汉铁路上的一座石 桥,横跨在永定桥上,成为北 平通往南方及其他地区的唯一 门户,是中日军事斗争的战略 要地。
• 5、西安事变: • (1)原因及经过 日军占东北后,又 将魔爪伸向华北,1935年出现华北 危急,民族危机加深(根本原因)。 在关键时刻,中共提出了建立全国抗 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要求停止内 战,一致抗日。
• 在中共主张的感召下,国民政府东北 将领张学良和十七陆军将领杨虎城, 停止向红军进攻,并多次要求蒋介石 联共抗日,但均遭到拒绝(拒绝接受 联共抗日的主张,坚持“剿”共,成 为西安事变爆发的直接原因)。就在 蒋介石到西安督促张、杨出兵进攻陕 北红军时,1936年12月12日,张杨扣 押了蒋介石,实行“兵谏”,并通电 全国,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这 就是“西安事变”,又叫“双十二事 变”。
• 在全国人们反对不抵抗政策,并要 求停止内战,抵抗日本侵略的舆论 压力下,蒋介石于1932年6月又提 出了“攘外必先安内”政策。这与 不抵抗政策在本质上是相同的。之 后(1933年2月)又发动了第四次 “围剿”。

第14课 难忘九一八

第14课  难忘九一八
合适(C)
A北京 B上海 C沈阳 D南京 3、“九一八”事变后,导致东北迅速沦亡的最主要原因
是(D)
A日军的突然袭击 B东北军作战不利 C敌我力量悬殊 D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
4、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的标志是(A)
A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B九一八事变
C卢沟桥事变
D重庆谈判
5、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前提条件是(C)
西安事变后,蒋介石的去留?
西安事变的结果:和平解决
西安事变为什么要和平解决?
• 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主张 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意义: 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 也标志着国共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
九 时间:1931年9月18日 一 地点: 东北沈阳 八 制造者: 日本 事 结果: 东北沦陷 变 影响: 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开始了
A释放蒋介石
B释放张学良
C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D交出政权
6、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从局部抗战开始到最后取得胜利经历 了14年的时间。在此期间、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抗战的胜利做
出了重大贡献,它初步形成的标志是(B)
A东北抗日义勇军的建立 B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C卢沟桥事变
D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和新四军
第14课 难忘九一八
松花江上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那里有森林煤矿, 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那里有我的同胞, 还有那衰老的爹娘。 九一八,九一八, 从那个悲惨的时候! 九一八,九一八! 从那个悲惨的时候, 脱离了我的家乡,
抛弃那无尽的宝藏, 流浪!流浪! 整日价在关内,流浪! 哪年,哪月, 才能够回到我那可爱的故乡? 哪年,哪月, 才能够收回那无尽的宝藏?! 爹娘啊,爹娘啊。 什么时候, 才能欢聚一堂?!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4课_难忘九一八图文ppt课件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4课_难忘九一八图文ppt课件

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
影响:至此,十年内战基本结束,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
再见
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
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
时间:1936年12月12日 目的:逼迫蒋介石抗日
发动者:张学良、杨虎城
经过:
结果:经过中国共产党和各方面的 努力,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 联共抗日的主张,张学良释放了蒋 介石,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
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
1936年12月 12日,伟大的爱国者 张学良、杨虎城联合行动,扣押 了蒋介石,实行“兵谏”。他们 通电全国,要求停止内战,联共 抗日。
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
日军占领沈阳
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
结果:占领了沈阳城,侵占了东北三省
目的:占领沈阳乃至全东北
动脑筋:日本侵略军侵 略中国东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为什么先 制造柳条湖事件?
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
1、占领中国东北,进而独霸中国, 是日本蓄谋已久的国策。
2、为了给战争制造借口,欺骗世界 舆论。
面对日军的暴行,中国国 民党、中国共产党、东北 人民的态度怎样呢?
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
沈阳的东北军:要求抵抗日军侵略
蒋介石:下令不抵抗,结果: 东北人民和未撤走的东北军队:组 织起抗日义勇军,抵抗日军的侵略。 中国共产党:派杨靖宇等在东北组 织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
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
这就是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又 称“双十二事变”。
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
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
对西安事变,中国共产党的主张?

第14课 难忘九一八

第14课  难忘九一八

第14课难忘九一八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九一八事变的经过与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掌握九一八事变的实质、结果与西安事变的背景、和平解决及其意义。

通过对九一八事变或西安事变经过的讲述,培养学生讲述历史的能力,通过讨论中共为什么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按照时间顺序复述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的全过程,指导学生学会利用教材提取有效信息,加以分析、探究与归纳总结;通过合作讨论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九一八事变使中华民族陷入严重危机,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成为中华民族的历史责任。

激发学生对日本帝国主义的野蛮侵略和蒋介石“绝对不抵抗”政策义愤,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责任感;中共从全民族利益出发,力促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培养学生热爱共产党的教育。

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难点:分析西安事变的性质及其和平解决的历史影响教学方法讲授法与互助探究法课时安排1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学准备教案教参课本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预习交流新课导入:甲午中日战争是什么时候发生的?日本发动战争的原因的什么呢?时隔37年,日本帝国主义又一次侵略中国,制造了九一八事变、华北事变、卢沟桥事变,进而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今天我们首先学习九一八事变。

1、师友合作完成问题并完成教师出示的知识框架。

(1)九一八事变的背景、时间、地点、结果以及影响;(2)西安事变的背景、目的、时间、经过、解决以及历史意义。

2、教师出示知识框架(见板书设计)学生回答:1894年;日本想侵略亚洲,进而称霸世界。

学生预习讨论完成问题。

探究释疑1、教师指导学生完成知识框架。

2、师友合作讨论下列问题。

(1)教师介绍西安事变爆发后的复杂形势;A.日本:暗中支持国民党中的亲日派向西安发动进攻,以便它扩大侵略中国。

B.英美:担心亲日派乘机掌权,日本扩大侵华,排挤英美在华势力,希望和平解决,保住蒋介石的统治地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4课难忘九一八
教材与学情分析:
教材分析:本课为八年级上册第14课《难忘九一八》,以讲述九一八事变、事变后社会各界的不同态度,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为抗战带来的转机等为主要内容。

本课为抗日战争史的第一课,是为日军侵华、民族危亡的开始。

学情分析:学生每每学习这部分历史,都会热情高涨,心中充满爱国主义情绪,在教学中,需要注重理性的引导。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掌握九一八事变的经过和结果、蒋介石政府不抵抗政策及其危害、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的开始、西安事变的背景、经过及其和平解决的历史意义。

通过学习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的经过,培养讲述历史事件的能力;通过思考九一八事变的结果,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探讨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培养初步学会从历史的角度、用历史的眼光全面认识历史问题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人民流离失所、家破人亡的悲痛感受,了解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野心,激励学生好好学习,勇于承担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

探究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的爱国行为和中共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正确选择,进行爱国、热爱中国共产党教育过程与方法: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如通过多媒体平台展示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的经过,播放抗日救亡歌曲等,增强感性认识。

通过分组讨论,共同探究活动,使学生在历史探究活动的亲身参与中逐步加深对历史与现实关系的理解。

引导学生讨论西安事变发生后,各界的态度及中共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原因,指导学生学会从历史角度、用历史的眼光认识历史问题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通过阅读课本,获取有效信息,在历史事实的基础上思考历史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
重点: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
解决策略:通过视频材料辅助及图表方式学习
难点:西安事变
解决策略:讨论如何处置蒋介石从而理解西安事变制造了改变抗站局面的机会,而能够把握住机会,将事变解决好怎至关重要。

教学过程预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