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保障演进的历史逻辑_郑功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 —
无意地加以忽略 ; 即使是中国的学者研究中国的 问题 , 也大多奉西方学术为圭臬 , 在遵从西方 思 维定势与话语架构的条件下解构着中国的实践 。 在社会保 障 领 域 , 这 种 现 象 表 现 得 尤 为 突 出 。 国际社会 保 障 学 界 几 乎 为 西 方 话 语 所 垄 断 , 似乎人类应对自身生活风险的社会保障措施或福 利制度只源于西方文明 , 无视中国社会保障历史 与经验的学术语境 , 这既不利于世界社会保障学 术的繁荣 , 亦不利于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与 健康发展 。 人类在地球上的存在是以万年为单位 的 , 即使以文字记载作为考证依据 , 人类文明 的 历史也是以千年计 , 而由西方主导的工业社会只 有两百多年历史 , 现代社会保障制度自俾斯麦于 8 8 3—1 8 8 9年 创 设 医 疗 保 险、 工 伤 保 险 与 养 老 1 保险制度以来只有一百多年历史 , 再向前推至英 国伊丽 莎 白 王 朝 1 济 困 法》 也 只 有 6 0 1年制定 《 四百余年历史 。 如果将社会保障界定为超越家庭 之上 、 具有经济福利性并以保障人的基本生活为 目标的社会化机制与措施 , 那么 , 这种机制与 措 施在中国绝不是近百年才出现 , 更不是近数十年 间才得以建立 , 其中的一些保障措施实际上已经 存在了千年以上 。 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可以依据一定的生产 力 水平和社会经济政治形态划分为若干阶段 , 但深 刻影响社会 及 制 度 变 迁 的 思 想 文 化 却 无 法 割 断 。 每一个国家或民族都有其历史与文化 , 即使是深 受外来文化的影响 , 也总会有自己的一些特色元 素得到传承 ; 每一种制度都有其历史渊源 , 即 使 是移植 外 来 制 度 , 也 会 不 同 程 度 地 加 注 本 土 元 素 , 这是文化传承的必然结果 , 也是路径依赖 的 惯性使然 。 从英 、 德 、 美 、 日等发达国家 建 立 自 己的社会保障制度都走过不同路径并且保持了各 自的特色 , 可 以 看 到 这 些 国 家 历 史 传 统 的 影 子 ; 有着 数 千 年 文 明 史 的 中 国 , 更 是 不 会 例 外 。 因 此 , 只有将视野从聚焦西方国家扩展到考量包括 中国在内的全球社会保障制度 , 才能发现传统文 化与社会经 济 政 治 结 构 对 这 一 制 度 的 深 刻 影 响 , 才能总结 、 概括或归纳出不同的社会保障模式及 其发展特征 , 才能发现社会保障制度发展进程中
[ 4] 的普遍规律与不同国家或地区的独特个性 。
走向定型 、 稳定 、 可持续发展的新时期 , 必 须 正 视现实中对社会保障历史的短视 , 这种欠缺正在 影响着当代中国社会保障政策的选择 , 同时也给 本应具有历史长度并受全球化进程影响的社会 保 障增加了不确定性 。 因此 , 特别需要树立社会 保 障历史观 , 重视从历史源头汲取智慧 , 在历史 长 河中合理定位当代并寻找社会保障的可持续发 展 之路 , 为解决世界共同面临的社会保障问题提供 富有东方智慧的中国式方案 。 因此 , 开展中国社会保障史研究 , 总 结 中 国 社会保障发展的历史经验教训与客观规律 , 构 建 本土化的社会保障理论体系 , 是中国学术界迫切 需要开展的工作 , 也是可以古为今用并对世界社 会保障理论做出应有贡献的努力方向 。
① 及的基本概念做如下界定 :
— — 国家 负 责 、 救 助 方 式 — — —无 群体 、 救助责任 — 偿救助等方面具有相通性 , 解决的是最底层社会 成员的生存 ( 活 ) 危机问题 。 但前者是国家赋予 国民的基本权利 , 后者却是统治者为避免社会危 机而采取的应急性举措 。 ( ) 社会优抚 。 现代优抚 : 是国家面向 军 人 3 并惠及家属的一种保障机制 , 包括死亡抚恤 、 伤 残抚恤和军人 ( 属 ) 优待等 。 历史上的优抚 : 是 国家面向军人及其家属提供的各种优惠 、 照顾与 褒奖措施 。 现代优抚与历史上的优抚的共性 , 是 国家责任与优抚对象具有相通性 。 但前者体现的 是军人的 法 定 权 益 及 国 家 对 军 人 职 业 的 优 厚 待 遇 , 后者体现的是基于战争的需要和对兵员的奖 赏与补偿 。 ( ) 社会福利 。 现代社会福利 : 是国家 和 社 4 会通过 社 会 化 的 福 利 津 贴 、 实 物 供 给 及 相 关 服 务 , 满足社会成员的生活需要并促使其生活质量 不断得 到 改 善 的 生 活 保 障 措 施 , 包 括 老 年 人 福 利 、 儿童福利 、 残疾人福利 、 妇女福利及教 育 福 利 、 住房福利等 。 历史上的社会福利 : 是国 家 面 向孤残老幼妇和官吏提供的福利性措施 , 包括相 应的 物 质 待 遇 、 精 神 褒 奖 和 福 利 设 施 , 如 王 杖 制 、 居养院等 , 官吏的福利如致仕 、 恩 荫 等 , 具 有典型的身份性特征 。 现代社会福利与历史上 的 社会福利的共性 , 是在满足特定群体的生活需要 和提供福利设施方面具有相通性 。 但前者立足于 国民的 福 利 权 益 和 普 遍 参 与 , 是 共 享 式 制 度 安 排 ; 后者只是施予者对受益者的恩赐及对不幸者 的怜悯 , 两者的规模和水平不可同日而语 。 ( ) 慈善 。 现代慈善 : 是建立在社会捐 献 基 5 础之上的一种民 间 救 助 事 业 , 它以社会成员的善 爱之心为道德或伦理基础 , 以贫富 差 别 的 存 在 为 社会基础 , 以社会各界 的 捐 献 为 经 济 基 础 , 以 依 法成立的民间公益团体为组织基 础 , 以 捐 献 者 的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J OUR NA L O F R E NM I N UN I V E R S I T Y O F CH I NA
0 1 4 年第 1 期 2 N o . 1 2 0 1 4
中国社会保障演进的历史逻辑
郑功成
[ 摘要 ] 中国社会保障发展历程之漫长 , 福利思想之多元 , 实践 内 容 之 丰 富 , 制 度 模 式 之 独 特 , 实 为 世所罕有 。 突出国家负责与家国一 体 , 秉 承 等 级 差 序 与 中 庸 之 道 , 依 靠 传 统 文 化 柔 性 传 承 , 与 社 会 安 定 和 政权兴亡密切关联 , 维护家庭保障的特殊地位 , 构成了 数 千 年 来 中 国 社 会 保 障 发 展 的 本 土 特 征 。 研 究 中 国 社会保障史 , 不仅可以把握社会保障的历史规律 , 为当 代 社 会 保 障 改 革 与 发 展 注 入 理 性 , 而 且 能 够 弥 补 世 界社会保障学说的缺失 。 [ 关键词 ] 中国社会保障史 ; 历史特征 ; 研究意义 [ 作者简介 ] 郑功成 :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保障研究中心教授 , 博士生导师 ( 北京 1 0 0 8 7 2)
毛泽东同 样 高 度 重 视 历 史 , 他 指 出 : “ 今天的中 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 ; 我们是马克思主义 的历史主义者 , 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 。 从孔夫 子 到孙中山 , 我们应当给以总结 , 承继这一份珍 贵 的遗产 ”
[ ( 2] P 5 3 4)
,强调 “ 不 但 要 懂 得 中 国 的 今 天,
[ ( ) 3] P 8 0 1
还要懂 得 中 国 的 昨 天 和 前奴隶制社会的肯定 , 到 毛泽东反对割断中国历史 , 所体现的是对历史的 尊重和对整个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科学把握 。 因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特 [ 中国社会保障史研究系列” ( 基金项目 ] 中国人 民 大 学 重 大 基 础 研 究 计 划 “ 1 0 X N L 0 0 3 ) 别委托项目 “ 中国社会保障发展战略研究 ”( 1 0 G J Z 0 0 2
历史是不能割断的 , 也是无法割断 的 , 一 部 人类社会的发展史不仅有时间的连贯性 , 而且是 文明 成 果 的 持 续 积 累 。 正 如 恩 格 斯 在 《 反杜林 只有奴隶制才使农业和工业之 论 》 中指出的 : “ 间的更大规模的分工成为可能 , 从而使古代世界 的繁荣 , 使希腊文化成为可能 。 没有奴隶 制 , 就 没有希腊国家 , 就没有希腊的艺术和科学 ; 没 有 奴隶制 , 就没有罗马帝国 。 没有希腊文化和罗 马 ” 帝国所奠定的基础 , 也就没有现代的欧洲 。
[ ] ( ) 1 P 5 2 4
为历史就 是 一 面 镜 子 , 还 是 一 部 最 好 的 教 科 书 , 它客观地反映着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 以 史 为鉴 , 可知既往之兴替 , 能窥久远之未来 , 回 顾 得越远 , 前瞻得可能也就越远 。 大国自有大国之道 , 文明自有历史 传 承 。 作 为一个有着独特文明与悠久历史的国家 , 中国的 家国同构 、 等级差序 、 中庸之道等具有浓厚本 土 色彩的文明元素自成一体 , 并对诸项制度安排产 生直接而深远的影响 , 也构成中华文明数千年 不 断传承的巨大柔性维系力量 。 尽管远古的史料还 有待发掘 , 但作为世界上历史记录最完备的国家 之一 , 中国自西 周 共 和 元 年 ( 前8 4 1) 以 来 的 历 史记录就精确 到 年 , 自 鲁 隐 公 元 年 ( 前7 2 2) 以 来则精确到月日 , 这为探究人类社会的客观发展 规律和国家诸多制度的源头与脉络提供了十分 有 利的条件 , 也可以为未来中国的持续发展提供许 多有价值的启示 。 但在西方话语体系主导的当今 世界 , 中国的历史经历与历史智慧往往被人有意
一 、 基本概念界定
[ ( 5] P 6) “ , 意大利历史 学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
家 、 哲学家克罗齐的这句名言 , 强调了历史应 当 以当前的现实生活作为参照系 , 并只有和当前的 一切历史都是 视域相重合时才能 为 人 所 理 解 。 “
[ ( 6] P 2 4 4) , 英 国 历 史 学 家、 哲 学 家 柯 林 武 思想史 ”
在全球社会保障进入制度变革与全面发展 的 新时代 , 在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变革从试验性状态
是在对传统的救灾救济进行改革时引入的台湾地 区使用的概念 , 等等 。 可见 , 尽管中国历史 上 的 许多社会保障实践活动存在着传承关系 , 所用概 念却并不具有一致性 , 与当代社会保障所使用的 概念更是出入甚大 。 因此 , 以当代社会保障理 论 与政策为参照 , 使历史概念与当前社会保障视域 相重合 , 让当代人能够理解 , 无疑至关重要 。 为此 , 经过笔者和部分特邀社会保障学 者 与 历史学者专题讨论后 , 特对中国社会保障史所涉
德的著名论断揭示了历史的过程不是单纯事件 的 过程而是行动的过程 , 它有一个由思想的过程 所 构成的内在方面 , 研究者所寻求的正是这些思想 的过程 。 在知识体系日臻成熟 、 学科范式泾渭 分 明的条件下 , 研究中国社会保障史的主要困难不 在于史料的搜集 , 而是在于如何将历史语境转化 为当代 语 境 , 将 历 史 学 范 式 转 换 成 社 会 保 障 范 式 , 因为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为中国乃至世界的社 会保障改革与长远发展提供历史借鉴 , 关注它的 主要不是历史工作者而是当代社会保障工作者 。 需要指出的是 , 中国古代有着十分丰富 的 社 会保障思 想 与 实 践 活 动 , 但 不 可 能 有 社 会 保 障 、 社会救助 、 社会福利等现代概念 , 只有荒 政 、 赈 济 、 养恤 、 居养 、 养老 、 慈幼 、 致 仕 、 施 医 等 概 念 , 还有名曰 “ 王杖 ” 的制度等 。 即使是中华 人 民共和国成立后 , 使用的也是诸如救灾救济 、 劳 动保险 、 公费医疗等分散的概念 。 今天广泛使 用 的社会保障一词 ,2 0世纪8 0年代中期才开始在 中国出现 , 社会保险也是同一时期针对劳动保险 进行改革后才在政策话语中被使用 , 社会救助则 — 3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