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四章第二节细菌教案2.doc

合集下载

人教版 八年级上册 生物 第五单元 第四章 第二节-细菌 教案

人教版 八年级上册 生物 第五单元 第四章 第二节-细菌 教案

《第二节细菌》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四章的第二节《细菌》二、教材分析本章节,首先讲述了细菌的发现过程,然后通过巴斯德的实验证实了细菌是由已经存在的细菌产生的,接着学习细菌的三种形态:杆状、螺旋状和球状;本主要课通过“观察与思考”认识细菌的结构,并通过回忆比较动植物细胞的结构,从而加深对细菌结构的认识。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描述细菌的主要结构特征;2、通过与植细胞的比较,推测细菌的营养方式;3、通过了解细菌发现的过程和巴斯德实验,认同科学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分析,培养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2、通过观察、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了解细菌发现的过程和巴斯德实验,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认同技术的进步与科学的发展密切相关;2、通过了解洗手的重要性后,认同饭前便后洗手的必要性。

三、教学重点细菌的形态;细菌的结构特征及营养方式;细菌的生殖。

四、教学难点巴斯德实验的理解;细菌的结构及其与动植物细胞的比较;细菌的生殖及分布广的原因。

五、课时安排:1课时六、教学方法:实验观察法;讨论法七、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八、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请同学们伸出你的双手,它们干净吗?有什么?生回答(细菌)。

那细菌是什么样的?有什么特点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二节细菌。

我们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这样的,我们有请。

同学来读一下。

二、讲述新课任务一:了解细菌的发现过程过渡:上节课我们已经了解到细菌的分布是很广泛的,在我们的手上、书上、衣服上、甚至是空气中都有细菌的存在,但我们能看见它们吗?那细菌最初是怎样被发现的呢?1、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71页内容,讨论并归纳细菌发现的过程,完成大屏幕上的两个问题:(1)最先发现细菌的人是谁?(2)他是怎样发现细菌的?2、生讨论归纳回答:(师提醒:注意在重点部分做上记号)17世纪后叶,列文虎克,显微镜3、请同学们认真阅读71—72页有关巴斯德实验的知识,3人小组讨论如下问题:(1)一年后,鹅颈瓶中的肉汤为什么仍澄清,没有细菌?(2)打断瓶颈后,只经过一天,肉汤为什么变混浊并有细菌在其中繁殖?(3)巴斯德通过实验得出什么结论?(4)巴斯德还有哪些贡献?4、生讨论归纳回答:(师提醒:注意在重点部分做上记号)(1、2)普通烧瓶中的肉汤,因为空气中的细菌可以进去,几天就腐败了。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四章第二节细菌教案2 新人教版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四章第二节细菌教案2 新人教版

第二节细菌教学目标:知识:1、通过观察会描述细菌的基本形态;2、能识记细菌的结构特点;3、通过与动植物细胞的比较,推测出细菌的营养方式;4、结合生活实际,推测细菌的生殖方式。

能力:1、通过巴斯德的实验,参与探究细菌发现的过程,培养实验能力和科学思想;2、通过观察细菌结构示意图,回忆动植物细胞的结构,总结出细菌的结构特点,培养观察能力,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了解细菌发现的过程和巴斯德的实验认同科学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热爱科学的兴趣;2、通过了解细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继续树立生物界的一切事物和现象是相互联系、互相影响的辩证观点;3、通过了解细菌与人类的关系,学会用一分为二的方法去分析事物;并自觉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教学重点分析:细菌的形态结构、营养方式及细菌的生殖。

学生对细菌是既熟悉又陌生的,熟悉是因为生活中经常提到细菌,不熟悉在于细菌个体的微小,导致无法用肉眼直接观察,这是一个我们所不熟悉的微观世界,从而使学生对细菌的形态结构和营养方式比较陌生,而细菌的生殖方法又和生活中常见的动植物生殖不同,教学中应该加强此部分的讲解。

教学难点分析:1、巴斯德实验的理解在讲解细菌由来这部分内容时,教材引入了巴斯德实验,个别学生对此有一定了解,但这个实验到底要说明什么道理?巴斯德为什么要设计这个曲颈瓶实验?实验过程是怎样的?曲颈在实验中起什么作用?学生很是困惑,教师应认真讲解实验的目的、方法和步骤,使学生明白巴斯德设计的巧妙之处,明确细菌不是自然发生的,使学生明确科学的新发现是建立在缜密的思维和精细的实验基础上的。

2、细菌的生殖及分布广的原因在上一节课教学中,学生已经对细菌的分布广泛有了直观形象的了解,本节课程应着重从生殖和细菌对不良环境的抵抗方式——形成芽孢入手,从生理方面使学生进一步明确细菌分布广泛的原因。

教学策略:课程的导入可从学生们熟悉的生活现象入手,进而引出细菌是如何被发现的---巴斯德实验,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科学的新发现是建立在缜密的思维和精细的实验基础上的。

人教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四章第二节细菌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四章第二节细菌教学设计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描述细菌的基本形态、结构特点、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将细菌的细胞结构和动植物细胞比较,推测出细菌的营养方式
2.了解细菌发现的过程和巴斯德实验的历史性突破,分析巴斯德实验的操作步骤,启发学生思考,锻炼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描述细菌的繁殖方式,认识到细菌繁殖速度很快,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提供资料,帮助学生分析巴斯德实验的历史突破,播放“鹅颈瓶”实验
提供资料,引导学生产生兴趣
提供图片资料,组织学生比较、分析、讨论
提供视频资料,引发学生兴趣
教师出题
请你应用今天学到的知识,讨论在日常生活中应如何做好食品保存工作?和同学交流你所知道的食品保存方法。
1外科大夫在给病人做手术之前,要进行严格的消毒,手术时还要戴上消过毒的口罩和手套,这样做有哪些好处?
2.认识到科学发展离不开实验技术的进步,更要依靠科学家孜孜不倦的追求和严谨求实的科研作风。
四、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细菌的形态和结构、细菌的繁殖方式。
教学难点:通过现象总结细菌的繁殖和生活特点。
五、学习者特征分析
在教学中,我们应根据学生的基础,来组织我们的教学策略,设置合理的目标和教学手段,以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首先,初中二年级学生对细菌的发现史、形态结构较为陌生,但初步掌握了一些判断和识别的观察能力。因此,我将展示一些常见的细菌图片以及霉菌实物,让他们对细菌有一个感性认识。其次,学生的思维能力可以由抽象思维过渡,进行稍微复杂的分析但还不能分析一些抽象的概念语言表达也有欠缺,为了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要注意直观性原则,用不同层次的问题面向全体学生,不失时机的作出鼓励的肯定,使全体学生能保持较大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己描述现象,表达总结,从而努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 第四章 第二节 细菌 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 第四章 第二节 细菌  教案
二、合作探究
(一)细菌的发现
细菌很小,肉眼看不到,那细菌是怎样被人们发现的呢?最初,人们知不知道细菌是从哪里来的呢?
请同学们自学教材71现的?
列文虎克
问题2:细菌是从哪里来的?
由原来已经存在的细菌产生的。
播放动画,展示巴斯德的实验过程。
(二)细菌的形态和结构
通过讲解细菌的发现过程和证明细菌的由来,向学生灌输科学严谨的态度。
通过表格的形式学习细菌结构以及跟其他细胞的区别,能培养学生的辨别能力和总结能力。
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计算能力。
教学小结
【板书设计】
一、细菌的发现
列文虎克 巴斯德
二、细菌的形态和结构
1.杆形、球形、螺旋形
2.原核生物 异养
三、细菌的生殖
分裂生殖 形成芽孢
第二节 细菌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细菌的发现。
2.说出细菌的结构。
3.通过与植物细胞的比较,推测细菌的营养方式。
4.知道细菌的生殖方式。
二、过程与方法
本节课通过视频和图片,了解细菌的发现和发生以及细菌的形态结构、生殖方式。并利用表格的形式比较细菌和动植物细胞,进一步理解细菌细胞结构的特殊性,推测细菌的营养方式。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计算手上的细菌数目,了解细菌的繁殖速度,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通过巴斯德的科学故事,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1.细菌的形态结构。
2.细菌的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
【教学难点】
能通过与动植物细胞的比较,推测出细菌的营养方式。
【课前准备】
自制课件、细菌图片、巴斯德鹅颈瓶实验动画、细菌分裂动画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

人教版生物八上第5单元第4章第2节《细菌》教学设计.doc

人教版生物八上第5单元第4章第2节《细菌》教学设计.doc

人教版生物八上第5单元第4章第2节《细菌》教学设计.doc第一篇:人教版生物八上第5单元第4章第2节《细菌》教学设计.doc第二节《细菌》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描述细菌的基本形态。

2.识记细菌的结构特点,通过比较推测出细菌的营养方式。

3.理解细菌的生殖方式。

(二)能力目标通过体验探究过程和分类、计算等活动等培养学生的探究实验设计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认同科学的新发现是建立在缜密的思维和精细的实验基础上的观点。

2.认同科学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

二、教学重点1.细菌形态结构的特点。

2.细菌的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

三、教学难点巴斯德的鹅颈瓶实验的设计。

四、教学准备查阅相关资料,设计并制作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一)联系生活,引发思考,导入新课1.教师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细菌和真菌的分布》,哪里有细菌呀?同学们现在已经知道细菌分布非常广泛,它几乎可以适应地球上的任何环境,所以在空气中、地底下、水中、动植物体内都有细菌的踪迹。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细菌。

2.联系生活,教师提问:有时候家里的饭或菜做多了,我们常担心什么?展示一盆肉汤新鲜和变质后的对比照片,提出问题:肉汤变质是什么引起的呢?学生能够答出肉汤变质是细菌引起的。

教师进一步提问变质肉汤中的细菌是从哪里来的?学生能够答出空气中的细菌落入肉汤后大量繁殖。

实际上人们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是一个逐渐认识的过程。

【设计意图】通过日常生活中肉汤变质的现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出要探究的问题:变质肉汤中的细菌是从哪里来的?(二)巴斯德与自然发生论者的较量1.对于“变质肉汤中的细菌是从哪里来的?”这一问题,历史上曾有两种假设。

假设1:在19世纪中期以前,人们普遍认为肉汤变质是因为肉汤里自然就会形成细菌。

也就是说,肉汤里的细菌是由肉汤里的物质形成的,这种说法被称为“自然发生说”。

许多知名的科学家都支持这一说法,如古希腊的学者亚里斯多德,甚至连17世纪的大科学家哈维和牛顿,都支持这种观点。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四章 第二节 《细菌》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四章  第二节  《细菌》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二节《细菌》教案第二节《细菌》教学设计【教学设想】(一)教材分析细菌是生物界中一类重要的生物,了解细菌有利于更好地认识生物世界。

教材通过细菌发现的过程,阐明了科学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这一观点。

通过介绍巴斯德实验,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科学的新发现是建立在缜密的思维和精细的实验基础上的。

细菌的个体很小,观察它的形态需要在高倍显微镜和电镜下才能观察到,教材通过《观察与思考》让学生了解细菌结构。

与动植物细胞相比较,细菌突出的特征是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此外,细菌没有叶绿体,这就决定了细菌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

细菌靠分裂生殖,细菌的快速繁殖和形成芽孢等特点,使其几乎无处不在。

(二)学情分析1、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学生已经学习了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知道细菌在自然界中是普遍存在的,对细菌已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而且在七年级上册生态系统的学习中也学到了细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2、学生学习本课的主要困难:由于细菌太小,用眼睛无法直接观察到,对学生理解细菌的形态结构有一定的困难。

(三)教学模式本节课总的设计思想是以学生自主学习和生生互助学习为主的方式进行教学,构建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的教学形式,体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和互助性。

教学模式:知识回顾→交流探究→总结归纳→互助提高→当堂检测【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通过观察会描述细菌的基本形态和结构特点。

2、了解细菌的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

(二)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细菌结构示意图和制作细菌模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2、通过互助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表达交流能力。

(三)情感目标:1、认同科学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

2、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教学重点】(一)细菌的形态结构特点。

(二)细菌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

【教学难点】细菌的发现史。

细菌的大小巴斯德用显微镜观察到了肉汤里的细菌。

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菌的装片,我们也可以看到同样的情景,同学们看得清楚吗?细菌的个子实在太小了,我们需要更先进的显微镜,放大更大的倍数才能观察到。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同步教案:第五单元 第四章 第二节 细菌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同步教案:第五单元 第四章 第二节 细菌

第二节 细菌一、教材分析“细菌”一节是人教版初中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四章“分布广泛的细菌和真菌”的第二节内容。

学生在学习了《细菌和真菌的分布》后,进一步学习作为一类单细胞原核生物的细菌,教材从细菌的发现、形态结构和生殖三个方面介绍细菌。

首先通过列文虎克和巴斯德带领学生慢慢揭开细菌的“面纱”。

而后介绍了细菌的形态。

通过“观察与思考”,学生在认识了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结构基础上,通过对比,学生进一步认识细菌的结构,再推测细菌的营养方式。

最后介绍细菌的生殖及适应环境的特点。

二、教学目标1.理解巴斯德鹅颈瓶实验2.描述细菌形态结构和生殖的主要特征3.尝试进行驳斥“自然发生说”的实验设计,分析推测的科学能力。

4.通过了解细菌发现的过程和巴斯德的鹅颈瓶试验,认同科学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

5.认同细菌繁殖速度快,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细菌的结构 。

(2)细菌的生殖。

2.教学难点:(1)巴斯德鹅颈瓶实验 。

(2)原核生物的概念。

四、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慢慢伸开你的手,你看到什么? 引导学生思考:我们的手上有生物思考、讨论、回答复习上一节课的知识,激发学生的细菌的发现吗?主要是什么生物?你看到了吗?为什么看不到?利用数据说明细菌的微小,指出10亿个细菌堆积起来才有一颗小米粒那么大,所以肉眼是看不到的。

人类是怎么发现这类生物的?总结学生的讨论、回答,介绍列文虎克的贡献。

引导讨论:细菌哪里来的?教师介绍有关细菌来源的两种观点。

由于观察到肉汤里会自然形成细菌使肉汤变质等自然现象,19世纪前的人们广泛相信细菌是自然发生的,当时一些著名的科学家都支持这一观点。

而另外一些科学家则认为细菌是从原来已经存在的细菌中产生的,肉汤变质是因为空气中的细菌落入繁殖而导致的。

教师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观点并尝试以肉汤作为原材料设计实验驳斥“自然人类借助放大仪器发现了细菌。

人教版 八年级上册 生物 第五单元 第四章 第二节-细菌 教案

人教版 八年级上册 生物 第五单元 第四章 第二节-细菌 教案

学 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通过分组实验,使学生能参 法 生的学习兴趣。主要采取以下方式:
目 与到学习中,培养学生善于合作的学习态度。通过收 设 1、 以观察促思考,总结细菌的形态结构。
标 集资料,培养学生收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
计 2、 设疑促理解,探究细菌的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
【情感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细菌的学习,认同讲究
师生活动设计
一、问题引领,激
趣导入 (预设时间:5 分 钟)
导语:你的手上有细菌吗?你的课桌上、书上、钢笔上有细菌吗? 你的衣服上有细菌吗?大家一定体会到细菌并不陌生,其实我们时 时刻刻在与细菌打交道,可是为什么我们却看不到细菌呢?你了解 细菌吗?
联系生活实际,老师提出问题, 引导
学生思考。
从生活出发,提出 小结:细菌无处不在,但是个体微小,肉眼看不及,需要显微镜观
生:观看课件,阅读课本,对 照思考题,
自己思考,然后交流,得出细 菌广泛分
缩小,细胞壁增厚,形成芽孢。细菌快速繁殖和形成芽孢的特性, 布的原因和养成良好卫生习惯
使它们几乎无处不在,因此要注意讲究个人卫生。
的需要,
三、知识梳理,拓 (一)知识梳理
展运用 (预设时间:10 分 钟)
(一)知识梳理: 归纳总结本节知识
师:播放课件,展示细菌的分
裂过程和

(1)细菌的生殖过程(2)芽孢的形成过程(3)芽孢遇到适宜条件
课件展示细菌的生 萌发过程
芽孢的形成过程,出示思考题。
殖过程,芽孢的形 成过程,理解细菌 分布广泛的原因。
2、小组讨论:细菌是怎样生殖的?细菌的哪些特点和它们的分布广 泛有关? 3、学习本节细菌的广泛分布,对你讲究个人卫生有什么启发? 小结:细菌的生殖方式为分裂生殖。有些细菌在生长发育后期个体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二节 细菌》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二节 细菌》教学设计

第二节细菌教学设计讲授新课2.展示学习目标3.发布主线任务1:细菌的发现,引导学生任务要求:朗读课本71页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谁发现了细菌?用什么发现?(2)他观察什么时发现的?(3)他看到的小生物呈什么形态?是怎样存在的?教师评价,补充4.动画展示:任务完成进度,获得隐藏细菌的帮助【板书】二、细菌1.细菌的发现:列文虎克5.进入主线任务2:细菌到底从哪里来?(1)你支持哪种观点?A.细菌是自然发生的。

B.细菌是由原来空气中的细菌造成的。

(2)求助“小蓝细菌”——连线巴斯德(3)根据连线巴斯德时,我们知道他还有哪些贡献?教师点评,补充6.进入主线任务3:认识细菌的种类(1)请大家认真阅读课本P88页的内容,并找出细菌的种类。

(2)触发支线任务1:细菌在自然界中分布很广,空气、水、土壤、人体体表及内部都存在,为什么我们肉眼看不到到它?(3)小蓝有疑问:细菌属于单细胞还是多细胞?教师评价,补充恭喜学生获得关键道具2.学生齐读学习目标3.学生朗读课本71页内容小组代表回答问题(1)细菌的发现者:列文虎克、自制显微镜(2)一个从未刷过牙的老人的牙垢(3)呈杆状、螺旋状、球状(有的单个存在,有的几个连在一起)4.观看5.(1)学生思考(2)学生观看“连线巴斯德”视频学生代表结合视频,回答主线任务2:细菌不是自然发生的,而是由原来已经存在的细菌产生的(3)学生代表发言巴斯德的贡献:发现酵母菌、乳酸菌,提出了巴氏消毒法以及防止手术感染的方法;被称为“微生物学之父”6.学生阅读课本P88页的内容,找出细菌的种类:(1)学生代表回答根据细菌的外部形态不同分为:球菌、杆菌、螺旋菌(2)学生代表回答:细菌个体十分微小,高倍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细菌的形态(3)学生代表回答:细菌都是单细胞的,有些细菌虽然相互连接成团或长链,但是每个细菌都是独立生活的。

7.观看学生明确本节课学习任务,做到有目的性的去学习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主动获取信息的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四章第二节《细菌》教案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四章第二节《细菌》教案

课题第四章分布广泛的细菌和真菌第二节细菌主备人吴康平备课时间周星期第课时备课组长签名考研组长签名教学内容第二节细菌个性化备课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描述细菌的主要特征;过程与方法通过将细菌的细胞结构和动植物细胞比较,推测出细菌的营养方式,锻炼收集信息、分析推测的科学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描述细菌的繁殖方式,认识到细菌繁殖速度很快,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教学重点细菌的主要特征、细菌的繁殖方式。

教学难点细菌的主要特征,巴斯德实验的历史性突破。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从小我们的爸爸、妈妈在我们吃饭前,总要唠叨一句,‘快洗手去,不然细菌会跑到你的肚子里去’。

那时,我想同学们可能就对细菌产生一种莫名的恐惧。

但细菌究竟长的什么样?今天我们就来揭开它神秘的面纱。

●自学自测讲述细菌发现和研究的三个故事,让学生阅读教材,完成《生物基础训练》中的提纲挈领1、第一个看到细菌的人不是什么科学家,而是荷兰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镇的管理员,他的名字叫列文虎克。

他从小就迷上了自己制作放大镜,他磨制的镜片可以将物体放大200到400倍。

用这些镜片,列文虎克观察了很多东西,他将观察到的景象绘制成图画寄给英国皇家学会。

从这些图画中人们第一次认识了各种形态的细菌,英国皇家学会还选举他做会员,相当于我们的科学院院士。

2、1860年,法国科学家巴斯德终于设计出了一个新的实验,一个非常著名的实验。

他把肉汤灌进两个烧瓶里,第一个烧瓶就是普通的烧瓶,瓶口竖直向上;而将第二个烧瓶在火焰上熔化瓶颈,不是将它融合,而是把它拉长,弯曲成鹅颈一样的曲颈瓶。

然后把肉汤煮沸、冷却。

两个烧瓶都敞开着,外界的空气可以畅通无阻地与肉汤表面接触。

过了三天,第一个烧瓶里就出现了微生物,第二个烧瓶里却没有。

直至四年后,第二个曲颈瓶里的肉汤仍然清澈透明,没有变质。

3、巴斯德解释说,因为第一个烧瓶是顶端开口,悬浮于空气中的尘埃和微生物,可以落人瓶颈直达液体,微生物在肉汤里得到充足的营养而生长发育,于是引起了肉汤的变质。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5单元第4章第2节细菌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5单元第4章第2节细菌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二节细菌教学内容第二节细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我们所处世界细菌无处不在。

(2)了解细菌的发现过程以及巴斯德所做贡献。

(3)说出细菌的形态以及结构,通过与动植物细胞的比较,推测细菌的营养方式。

(4)知道细菌的生殖方式,计算手上细菌的数目。

(5)理解芽孢的形成以及作用。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自己找出规律并进行讨论最终得出结果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细菌的发现过程的学校,让学生体会到一些仪器的发明会推动人类认识生物界的进程。

教学重点1.巴斯德的鹅颈瓶实验2.细菌的形态结构和生殖方式教学难点巴斯德的鹅颈瓶实验的理解,细菌营养方式的推测教具准备(1)搜集有关的文字资料、图片、录像片(2)制作PPT个性补教集体定教一、引入新课同学们,请你们检查一下自己的手上,看干不干净?(干净)真的很干净吗?我们来看看。

(大屏幕展示调查报告)原来我们手上生活着很多很多的微小生物,我们肉眼根本无法看见,所以以前的人们根本不知道有细菌的存在。

二、讲授新课知识点一:细菌的发现者是谁?如何被发现的?请同学们认真阅读书本P58-P59的相关内容,从中你可以获取哪些重要信息?(1)、细菌是由十七世纪后叶荷兰人列文.虎克发现的(2)、他取了从没有刷牙的老人的牙垢在可放大200-300倍的显微镜下观察,发现了这些微小生物,通过这个故事,我们知道了有时候有些看似其貌不扬的东西在仔细的观察研究中也会有其中的价值所在知识点二:但是,列文.虎克所发现的细菌有没有被人们所重视呢?(没有)直到十九世纪,法国人巴斯德做了一个鹅颈瓶实验,推翻了人们一直坚信的自然发生论,细菌才得到人们的重视。

现在我们一起看看这个实验是如何进行的?(观看视频)(1)这个实验设置了两个组,一个对照组是普通的烧瓶,一个实验组是鹅颈瓶,这实验妙在哪里呢?(鹅颈瓶阻挡了细菌的进入,同时可以让空气进入)因此,这实验中研究的变量是什么?(有无细菌)(2)从巴斯德的故事里面我们对科学有什么新认识呢?(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3)巴斯德还有哪些贡献被称为微生物学之父?(发现乳酸菌、酵母菌;提出巴氏消毒法;防止手术感染的方法)知识点三:我们刚才已经了解到细菌非常的微小,到底有多小呢?(大约10亿个细菌堆起来,才有一颗小米那么大)可想而知,我们要观察细菌时应该用什么去观察?(高倍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1)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细菌有哪些形状呢?(球状,杆状,螺旋状)也就是说,带有表示形状的字如“杆”、“球”、“螺旋”、“弧”的菌都是细菌。

人教版初中生物课标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四章第二节 细菌教案-word

人教版初中生物课标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四章第二节 细菌教案-word

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第四章细菌和真菌第二节细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细菌的发现过程。

2.通过观察会描述细菌的基本形态;能识记细菌的结构特点。

3.通过与动植物细胞的比较,掌握细菌的主要结构,推测细菌的营养方式;结合生活实际,推测细菌的生殖方式。

能力目标:1.通过书籍、杂志、网络来搜索有关细菌的各种资料,学会如何利用现有的资源查找自己需要的资料。

2.通过巴斯德的实验,让学生参与探究细菌发现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思想。

3.通过观察细菌结构示意图,细菌与动植物细胞的比较,掌握细菌的主要结构,推测细菌的营养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了解细菌发现的过程和巴斯德的实验,培养学生们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热爱科学、关心科学发展的情感。

2.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细菌的形态;细菌的结构特征及营养方式;细菌的生殖特点。

2.教学难点:巴斯德实验的理解;细菌的结构及其与动植物细胞的比较;细菌的生殖及分布广的原因。

【课前准备】教师:收集有关细菌发现过程、细菌形态、结构和生殖等有关的图片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课前对本节内容进行预习。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谈话法、讨论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教师:在学习新课前,老师先请同学们观察一组图片,【播放第1-9张幻灯片】多媒体展示电子显微镜下扫描的“钉子上的细菌”的图片(放大33倍、100倍、200倍、300倍、500倍、1000倍、15000倍、30000倍和70000倍的图片)教师:图片所示的是什么?学生:细菌。

教师:在放大到多少倍的时候咱们才能够看见细菌的大致形态?学生:30000倍。

教师:由此我们可以推断细菌的形态具有什么特点?学生通过钉子上的细菌在不同放大倍数下的图片,使学生能体会到细菌个体的微小,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就来了解这种微小的生物——细菌。

【播放第10张幻灯片】【板书:第二节细菌】二、讲授新课(一)细菌的发现教师:“那么如此微小的细菌是谁通过怎样的过程发现的呢?”【板书:一、细菌的发现】学生回答,教师同时【板书:补充细菌的发现:——列文虎克】教师:第一个看到细菌的人并不算是一位科学家,而是荷兰一个小镇的管理员。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四章第二节细菌教案新版新word版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四章第二节细菌教案新版新word版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四章第二节细菌教案新版新
word版
一、教学目标:
1. 描述细菌的形态和结构特征。

2.说出细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3.认同发现细菌的过程中理性的怀疑和技术的进步起到重要作用。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细菌的形态和结构特征。

难点:“观察与思考”活动:比较细菌与植物细胞的主要区别,推测细菌的营养方式。

三、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常温下存放3天的剩奶、常温下存放3天的猪肉和课件。

学生准备:教材和习题。

四、教学过程:

料中的很接近:放久的
自然发生的。

例如,煮沸过的肉汤会自然长出
同时,简单介绍巴氏消毒法。

师提问:表面干净的头发和针尖,真的什
对照细菌结构示意图,依次。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四章第二节 细菌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四章第二节 细菌
教师:这位同学能用学过的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真正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下面全班交流,认识细菌与人类的关系。
学生:互相交流,各小组代表发言,其他学生作补充发言,有的说细菌真讨厌,像结核杆菌、肺炎球菌使人得病,也有的学生举出大量有益细菌的例子,如醋酸杆菌、乳酸杆菌。美国最近推出了一种“超级细菌”能在几小时内降解海上油船事故后的浮油……学生查阅的资料,内容丰富,远比教师讲更有说服力。
分布广泛的细菌和真菌
细菌
一、形态
1.个体十分微小
2.类型——球菌、杆菌、螺旋菌
3.都是单细胞个体
Hale Waihona Puke 二、结构1.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2.有些有鞭毛、荚膜,有些能够形成芽孢。
三、生殖方式——裂殖
作业布置
基训
教学反思
[对比结果,突破难点]
学生:植物体内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是自养生物。
学生:动物体内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不能制造有机物,必须以现成的有机物作为生物,是异养生物。
学生:细菌体内也没有叶绿体,那它一定也是异养生物了。
教师:同学们根据动植物的营养方式,推测出了细菌的营养方式是异养,说明你们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都很强。你们来考虑一下这个问题:夏秋季人们容易患的痢疾是由痢疾杆菌生活在人体肠道内引起的;落叶枯草的腐败是由枯草杆菌引起的,同样是摄取营养,若将两者的生活环境变换,两者能生存吗?
根据你们查阅的资料,讨论分析细菌的营养方式有哪两种。
学生:若将两者的生活环境变换,两者都不能生存,因为它们虽都属异养,但营养方式不同,痢疾杆菌是营寄生生活的种类,而枯草杆菌是营腐生生活的种类。
教师:你们能结合生活实际,举一些营两种生活的细菌的例子吗?分组讨论举例。并比赛。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四章第二节细菌教案 (2)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四章第二节细菌教案 (2)

第二节细菌一、教学目标1.描述细菌的主要特征。

2.尝试通过将细菌与动植物细胞比较,推测出细菌的营养方式。

3.通过了解发现细菌的过程,队同科学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的观点,认同科学的新发现是建立在缜密的思维和精细的实验基础上的观点。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细菌的主要特征。

2.教学难点细菌的发现史。

三、教学设计思路本设计着重让学生理解细菌的主要特征,即细菌的形态、结构、营养和生殖方式等方面的特征。

依托学生对细菌已有的认识,引导学生思考“细菌为什么分布如此广泛?”,并以此为主线展开教学,教学过程环环相扣,螺旋上升。

本设计以生活化的情境导入,设置环环相扣的问题,引导学生从细菌发现史获得情感的提升。

呈现丰富的多媒体图片,引导学生直观感知细菌形态。

通过对细菌与动植物细胞进行比较和归纳,引导学生认识细菌结构及细菌营养方式。

通过技能训练中的计算,引导学生认识细菌生殖的特点,最后总结出细菌分布广泛的原因(个体微小,易扩散;分裂生殖速度快,数量多;有些会形成芽孢,抵抗力强等),与课前问题相呼应,将知识深化提升,形成系统的知识网络。

四、教学准备常温下存放3天的剩奶,常温下死亡3天的小鱼,常温下存放3天的猪肉,反映细菌发现史的多媒体资料,细菌、植物细胞、动物细胞的形态结构挂图。

小。

引出:细菌的分裂生殖方式就如上述故事。

各小组探究:假设食物及空间充足,细菌分裂生殖、若每20min分裂一次,21h分裂63次,理论上产生多少个细菌?视频展示:芽孢的形成。

点的认识。

第二节细菌一、细菌的发现:曲折而艰难二、细菌的形态:个体小,呈杆状、球状、螺旋状三、细菌的结构:无成形的细胞核四、细菌的营养:大多数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五、细菌的生殖:分裂生殖,速度快,数量多小结:细菌为什么分布广泛?1.它个体微小,易扩散;2.分裂生殖速度快、数量多;3.有些会形成芽孢,抵抗力强等。

生物教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5单元第4章 第2节 细菌

生物教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5单元第4章 第2节 细菌

第二节细菌一、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能方面⑴知道细菌发现经历了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的代表人物是谁?⑵通过观察并能区分不同细菌种类的形态、特征和大小。

⑶能够说出细菌的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并知道不同细菌其营养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差异。

2.过程与方法方面⑴通过阅读教科书和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⑵通过多媒体演示和教师讲解,给学生提供比较直观、形象的认识,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学习兴趣、提高其观察、分析、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⑴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研究观念,让学生感受到科学发现不仅仅需要知识的积累,还有毅力、自信心的考验。

⑵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合作意识,完善学生的人格品质⑶通过细菌分裂的相关知识的学习,明白讲究个人卫生的道理,并养成勤洗手的良好卫生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1、细菌形态结构的特点。

2、细菌的营养方式和生殖。

三、教学策略及教法设计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促使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达到自主建构的目的。

四、课前准备教师:收集有关细菌发现过程、细菌形态、结构和生殖等有关的图片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放大镜学生:课前对本节内容进行预习。

五、教学过程六.板书设计第二节细菌(一)、细菌的发现(二)、细菌的形态和结构:1.细菌的形态杆菌螺旋菌球菌2.细菌的结构:a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区(DNA)b 特殊结构:荚膜、鞭毛、芽孢3.细菌的营养:异养(三)、细菌的生殖:分裂生殖检测案1、下列关于细菌的说法,正确的是( C)A.细菌能够引发人的疾病,细菌是对人类有害的一种生物B.细菌没有成行的细胞核,就是没有细胞核C.细菌在自然界中帆布广泛,无处不有,不出不在D.细菌可以通过产生芽孢繁殖后代。

2、手术器械和罐头食品的消毒,都要以能够杀死什么为标准?( D )A 球菌B 杆菌C 螺旋菌D 芽孢3、对细菌芽孢的描述,正确的是( C )A芽孢的含水量高,抗热性弱B 细菌以形成芽孢的形式进行繁殖C 芽孢从结构上看实质还是细菌D 芽孢是由细菌细胞壁裹上厚壁而成4、细菌的发现得益于( A )A 科学家的勤奋观察B 观察者的细C 显微镜的出D 细菌分布十分广泛5、右图为细菌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1)细菌与动植物细胞在结构上的最主要不同是___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四章第二节 细菌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四章第二节 细菌教学设计
答案:冷凉的地方,气温较低,可以减缓细菌进行裂殖的速度,所以食物不易腐败。
板书设计:第二节细菌
一、细菌的发现二、细菌的形态和结构
三:细菌的营养和生殖
营养:异养
生殖的方式:分裂生殖
特性:细菌快速繁殖和形成芽孢
教学反思
本节课以讨论法、归纳法、讲授法为主。首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分析得出知识点,教师在此过程中起引导归纳的作用,起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学生]
分裂生殖
[教师]
细菌靠分裂进行生殖。有些细菌在生长发育后期个体缩小,细胞壁增厚,形成芽孢。细菌形成芽孢是一个体眠体,对不良的环境有较强的抵抗能力。小而轻的芽孢还可随风飘散各处,落在适当的环境中,又能萌发成细菌。
[教师]
细菌,有多快呢?请同学们做技能训练,把结果算出来,看谁算得快!
[教师]
细菌快速繁殖和形成芽孢的特性,使它们几乎无处不在。练习题的1题,同学们做一下,回答问题。
一、细菌的发现
[教师引导]
那么人类是怎样发现细菌的?给五分钟时间同学们阅读P58-59,回答几个问题:谁发现了细菌?怎样发现的?谁又被称为“微生物学之父”为什么称他为“微生物学之父”呢?叫同学们回答,看谁答得快,答得好!
[学生1]
17世纪后叶,荷兰人列文.虎克利用自已制作的能放大200-300倍的放大镜发现了多种微小的生物,这些就是细菌。
[互动2]
同学们一听到细菌、真菌的时候都会认为是肮脏的、对人类有害的,是不是全都是这样呢?不是的话举个例子来。
[学生]
不是,比如大肠杆菌、肺炎球菌,还有上节课讲到的乳酸细菌等都是对人类有利的。
[教师]
对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所以你们看问题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第二节细菌
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
1、描述出细菌的形态结构特点
2、能说出细菌的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
(二)技能目标
1、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推理等思维能力和设计探究实验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1.通过对细菌正反两面方面作用(有害和有益)的学习, 正确认识细菌与人类的关系及在自然界的作用,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分析
细菌是生物界中一类重要的生物,了解细菌有利于更好地认识生物世界。

教材通过细菌发现的过程,阐明了科学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这一观点。

通过介绍巴斯德实验,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科学的新发现是建立在缜密的思维和精细的实验基础上的。

细菌的个体很小,观察它的形态需要在高倍显微镜和电镜下才能观察到,教材通过《观察与思考》让学生了解了细菌结构。

与动植物细胞相比较,细菌突出的特征是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此外,细菌没有叶绿体,这就决定了细菌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

细菌靠分裂生殖,细菌的快速繁殖和形成芽孢等特点,使其几乎无处不在。

通过生活实例,让学生了解细菌在自然界中所起的作用及与人类的关系。

2.教学重点:细菌的结构特点和营养方式;细菌和人类的关系。

3.教学难点:细菌的营养方式,探究实验方案的设计。

教法设想
1.直观教学法:通过课件的直观教学手段,创设生物微观世界,激起学生的感性认识,获得
生动的表象,促进对知识比较全面、比较深刻地掌握和理解的教学方法。

2.目标导向法:围绕教学目标,步步激疑启思,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程序发现问题,使学生逐层探索获取知识。

3.推理法:培养学生学会辨证推理得出结论的方法和能力。

使学生学习透过事物表象,思考、分析、研究事物内涵的方法。

学法指导
1.讨论法: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问题、解决疑难。

通过讨论,学生可以集思广益、互相启发,加深理解,提高认识,同时还可以激发学习热情,培养对问题的钻研精神和训练语言表达的能力。

2.观察法:指导学生观察的方法和步骤;创设问题情景,使学生带着问题认真观察、发现问题、解决疑难,培养学生形成敏锐的观察力和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有助于学生养成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

3.比较法:通过分析细菌与其他生物之间的异同和内在联系,使学生对细菌生命现象的
认识和理解比单纯的观察更进一步。

教学过程
导入
观察:(展示腐烂水果的图片)你熟悉这种情形吗?你能解释其原因吗?
讨论交流:细菌,一个同学们都很熟悉的字眼,但你对它了解吗?根据你的生活经验,谈谈对细菌的一些认识。

细菌是如何发现的呢?
阅读课文:请你阅读书本P58-P59的相关内容,从中你可以获取哪些重要信息?
细菌的发现
1、细菌的发现:17世纪后叶列文虎克
2、微生物学之父——巴斯德(提出巴氏消毒法)
你知道常州的品牌牛奶吗?红梅牛奶,它是利用什么样的消毒方法吗?引出巴氏消毒
法,并作简单介绍。

通过阅读,你对于科学的发现有什么新的认识?
1、科学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科学的新发现是建立在缜密的思维和精细的实
验基础上的。

2、巴斯德的故事告诉我们,平时只要细心观察,认真思考,勇于实践,就能发现自然界的奥秘。

从生物学的角度,细菌有什么样的形态结构呢?
细菌的形态和结构
观察:展示细菌的形态图,了解细菌的三种形态。

细菌的形态不同,但基本结构相同,细菌的结构怎样呢?
观察:展示细菌结构图片。

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并与动植物细胞进行比较。

总结细菌
的结构的特点。

根据细菌的结构,推测细菌的营养方式是怎样的?引出细菌的营养方式
细菌的营养方式异养(腐生和寄生)
细菌的生殖
我们熟悉的植物是怎样繁殖的?(种子和孢子),那细菌又是怎样繁殖的呢?
观察:课件展示①细菌的生殖过程,学生说出生殖的特点:二分裂
引导学生完成技能训练,学生谈启示
讨论: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还经常看到这样一些现象,你能用所学的知识来解释吗?
1、炎热的夏天,食物容易腐败,但放在冰箱里的食物为什么就可以保持较长的时间呢?
2、为什么晒干的香菇、木耳比新鲜的更容易保存?
3、在我国秦朝修建长城时,建造者的食物之一是存放在罐子里用盐腌制的蔬菜,你能
说出腌制蔬菜,为什么能保存较长时间的道理吗?
从生活实例出发,引导学生分析,在此基础上得出细菌的生存和繁殖需要一定的条件。

(水分、有机物和适宜的温度)
这两天,我们已感受到天气的寒冷,那细菌是怎样度过这寒冷的环境的呢?引出芽孢结构
观察:展示芽孢的形成过程和遇到适宜条件萌发过程。

强调芽孢是细菌的一种休眠体。

从生殖特点和芽孢结构,引导学生思考细菌与它的分布广泛相适应的特点。

细菌和人类的关系
通过你的细菌的了解,你认为细菌对人类有利还是有弊呢?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呢?
1、学生交流
2、视频播放:视觉强化,让学生对细菌有一个全面正确的认识,让学生感受细菌对人类
既有益又有害,且利大于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