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信息科技《信息科技基础》校本教材(2017版)

合集下载

(完整版)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

(完整版)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目录

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

(一)课程性质

(二)基本理念

二、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

(一)学科核心素养

(二)课程目标

三、课程结构

(一)设计依据

(二)结构

(三)学分与选课

四、课程内容

(一)必修课程

(二)选择性必修课程

(三)选修课程

五、学业质量

(一)学业质量内涵

(二)学业质量水平

(三)学业质量水平与考试评价的关系

六、实施建议

(一)教学与评价建议

(二)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建议

(三)教材编写建议

(四)地方和学校实施本课程的建议

附录

附录1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水平划分

附录2项目教学案例

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

(一)课程性质

信息技术作为当今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和网络强国的战略支撑。信息技术覆盖了获取、表示、传输、存储和加工信息在内的各种技术。自电子计算机问世以来,信息技术沿着以计算机为核心、到以互联网为核心、再到以数据为核心的发展脉络,深刻影响着社会的经济结构和生产方式,加快了全球范围内的知识更新和技术创新,推动了社会信息化、智能化的建设与发展,催生出现实空间与虚拟空间并存的信息社会,并逐步构建出智慧社会。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重塑了人们沟通交流的时间观念和空间观念,不断改变人们的思维与交往模式,深刻影响人们的生活、工作与学习,已经超越单纯的技术工具价值,为当代社会注入了新的思想与文化内涵。提升中国公民的信息素养,增强个体在信息社会的适应力与创造力,对个人发展、国力增强、社会变革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旨在全面提升学生信息素养,帮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与技能、增强信息意识、发展计算思维、提高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能力、树立正确的信息社会价值观和责任感的基础课程。课程圈绕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精炼学科大概念,吸纳学科领域的前沿成果,构建具有时代特征的学习内容;课程兼重理论学习和实践应用,通过丰富多样的任务情境,鼓励学生在数字化环境中学习与实践;课程倡导基于项目的学习方式,将知识建构、技能培养与思维发展融入到运用数字化工具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课程提供学习机会,让学生参与到信息技术支持的沟通、共享、合作与协商中,体验知识的社会性建构,增强信息意识,理解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提高信息社会参与的责任感与行为能力,从而成为具备较高信息素养的中国公民。

信息技术校本教案

信息技术校本教案

信息技术校本教案

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

1.1 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

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组成部件

培养学生正确的计算机使用习惯

1.2 教学内容

计算机的发展历程

计算机的组成部件:CPU、内存、硬盘、显示器等计算机的使用注意事项

1.3 教学方法

讲解法:讲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和组成部件

互动法:讨论计算机使用注意事项

1.4 教学评价

课后作业:让学生绘制计算机组成部件的思维导图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理解

第二章:操作系统使用

2.1 教学目标

使学生掌握Windows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

2.2 教学内容

Windows操作系统的启动与退出

桌面与任务栏的使用

文件与文件夹的管理

系统设置与优化

2.3 教学方法

演示法:演示操作系统的各种操作

实践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

2.4 教学评价

课后练习:让学生完成操作系统操作任务

操作考核:检查学生对操作系统操作的熟练程度第三章:文字处理软件

3.1 教学目标

使学生掌握Word的基本操作

3.2 教学内容

Word的启动与退出

文档的创建、编辑与保存

字体、段落格式的设置

图片、表格和页面的处理

3.3 教学方法

讲解法:讲解Word的基本操作

实践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

3.4 教学评价

课后作业:让学生完成一个简单的文档排版任务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Word操作的掌握程度

第四章:电子表格软件

4.1 教学目标

使学生掌握Excel的基本操作

4.2 教学内容

Excel的启动与退出

工作表的创建、编辑与保存

单元格的基本操作

数据排序和筛选

4.3 教学方法

讲解法:讲解Excel的基本操作

高一《信息技术基础》教学设计.docx

高一《信息技术基础》教学设计.docx

高一《信息技术基础》教学设计

高一《信息技术基础》教学设计一、教学标题高中《信息技术基础》中国地图出版社《无所不在的信息》二、授课类型:

新授课三、教材分析:“无所不在的信息”是中国地图出版社

高中《信息技术基础》必修教材

第一单元、

第一节的内容,这一节主要涉及一些概念性的知识,适合

采用教师讲解、学生观察、师生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在教学中主要是通过搜索与交流各种各样的信息,体会信息就

在我们身边,引导学生比较全面地理解信息的概念,帮助学生

加深理解信息的作用,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信息的特征。四、学

生分析:高一新生是从不同的初中走到一起来的,他们经历过

九年义务制教育阶段的信息技术教育,由于他们在读初中的地

理位置、师资力量、硬件配置的不尽相同,导致他们对信息的

概念和认识或不知,或初浅,或略深。上好高中信息技术的

第一节课,对于规范学习行为、培养学习兴趣、增强信息

意识、掌握信息技术、感受信息文化、内化信息伦理提升信息

素养也是至关重要的。五、教时安排: 1 课时六、教学用具:多媒体七、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①运用描述、讲解、讲故事等方式,帮

助学生理解信息的含义、作用、特征。②例举有关信息实例,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③与学生在信息技术的

平台上互动,在交流中了解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与基础,为以

后的教学搜集信息。

2、过程与方法:能够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

总结需要利用信息解决的问题,并能根据信息的特征对自己所

获取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相关性进行评价,学习从多角度

全面看待事物本质的方法和分析归纳的能力。

上海科技版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基础》全套教案

上海科技版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基础》全套教案

1.1信息及其特征

一、教学内容分析和设计:

“信息及其特征”是教育科学出版社的高一《信息技术基础》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由于这个内容理论性较强,如果只是由教师来讲,学生可能会觉得枯燥,所以我准备在教师的引导下,举出现象,让学生进行探讨,然后归纳获得知识。有不足之处由教师或学生来补充。这样能让学生积极参与,活跃课堂气氛,既让学生学到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将学习与生活联系的习惯和自主学习的习惯。

二、教学对象分析:

知识的获取者是刚刚升入高中的学生,按照人的成长认知规律,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开始由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对于“信息”这一事物的认识,可以让他们从大量存在的现象中,发现并归纳出他们应该获得的知识。老师在此过程中起着引导的作用。

三、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列举学习与生活中的各种信息,感受信息的丰富多彩性;举例说明信息的一般特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方法目标: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出新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对日常生活和学习的重要作用,激发对信息技术强烈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四、教学重点:

1、信息特征的认识。

五、教学难点:

信息的含义。

六、教学方法

本节概念性强,实践性弱。采用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谈话引入:同学们,信息技术这门课程,我们在初中阶段就已经学习。那么下面请同学们说一说,什么是信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你认为哪些属于信息?(举例)

生1:校园里铃声响,可以告诉我们信息:上课或下课。

高一信息技术基础全册教案-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高一信息技术基础全册教案-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高一信息技术基础全册教案-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高中信息技术(必修)教案一.信息与信息的特征

一、教材分析:

高中一年级学生基本上都在小学、初中阶段上过信息技术课.由于是第一节课,教师与学生及学生与学生间不熟悉,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方法及对本课程的学法也不了解,因此这一节课的教学方式与教师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引导对整本书的内容学习有开启含义,教学参考给出的参考课时0.5略低。

与以往的信息技术课程相比,新课程更注重的是能力培养,注重团队合作,注重讨论学习,改变原有的教师一言堂的教学方式,把课堂还给学生。引导学生讨论为主,结合学生的生活实践,发挥学生的想象,自我构建信息的基本特征。

二、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列举学习与生活中的各种信息,感受信息的丰富多彩性;举例说明信息的一般特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方法目标: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出新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对日常生活和学习的重要作用,激发对信息技术强烈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三、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体验信息的基本特征。

2、难点:信息的含义。

四、教学方法

本节概念性强,实践性弱。采用讲授法,讨论法。

五、教学内容和过程

1、引入

问:“结绳记事”、“烽火告急”、“飞鸽传书”里都隐含着一

个关键词,是什么呢?——信息

问:大家知道盲人摸象的故事吗?这个故事原来的寓意是什么?如果换一个角度思考,从正面去理解这个故事,你会怎样解释呢?

讨论交流,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相关内容。

高一年级信息技术基础参考教案

高一年级信息技术基础参考教案

高一年级《信息技术基础》参照教课方案

教课主题人与信息技术

合用年级高一年级教课课时0.5-1 课时

教让学生认识信息时代数字化技术、在此刻社会的空前影响力和渗材透力,不停改变社会的经济构造、生产力方式和生活方式,认识信息分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析要点:数字化生活的基本内容

难点:社会事业信息化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学1、知道数字化生活的基本内容。

习2、知道信息技术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目3、知道信息技术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所需的资源和环境

数字化资源1、平时生活中常用的数字化技术和数字化用品

惯例资源

教课环境教课方案

教课

指引

问题

设计

2、搜寻社会事业信息化范围与内容的一些影视片段。

1、教材《信息技术基础》第七章7.1 节。

2、教材配套的教师用书。

3、学习任务单

计算机网络教室、投影仪

问题目的要点、难点、要点点数字化生活主要经过学习能够列让学生认识数字表此刻哪些方面?举出平时生活中碰到化已经愈来愈深入地

的数字化技术和数字影响人们的平时生

化用品。活。

信息技术是怎样人类对数字化生让学生认识数字推动经济发展的?活认识实现目标需要化的发展为何令人

波及的技术、设施。类社会生产力获得空

前开释和提升。

为何信息技术人类对数字化的人们对美好生活能够推动社会发展的要乞降生活已经成为的盼望与追求,源于发展?一种趋向。信息技术的进步和广

泛应用。

教课过程设计

设计思想:第一经过看课件提出思虑与议论,要点是对“社会事业信息化”

这个问题的商讨,让学生知道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所产生的深远影响。而后再

让学生阅读本节的有关内容,在讲堂中侧重解决教材中供给的两个“问题”,即“描绘将来的数字化生活,实现这个目标波及到哪些技术和设施,对人员有

高中信息技术课信息技术基础分册教材目录

高中信息技术课信息技术基础分册教材目录

高中信息技术课信息技术基础分册教材目录高中信息技术课信息技术基础分册教材目录:

第一章:计算机系统基础

1.1 计算机硬件组成

1.1.1 中央处理器

1.1.2 内存

1.1.3 输入设备

1.1.4 输出设备

1.1.5 存储设备

1.2 计算机软件分类

1.2.1 系统软件

1.2.2 应用软件

1.2.3 开发工具软件

1.3 操作系统基础

1.3.1 操作系统概述

1.3.2 常见的操作系统

1.3.3 操作系统功能

1.4 网络基础

1.4.1 网络概述

1.4.2 网络拓扑结构

1.4.3 网络协议

1.4.4 网络安全

第二章:信息处理与管理2.1 数据与信息的概念2.1.1 数据的基本概念2.1.2 信息的定义

2.1.3 数据与信息的关系2.2 数据的采集与处理2.2.1 数据采集方法

2.2.2 数据处理技术

2.2.3 数据的存储与检索2.3 数据库管理系统

2.3.1 数据库定义与特点

2.3.2 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功能2.3.3 常见的数据库管理系统第三章:网页设计与开发

3.1 基础

3.1.1 概念与作用

3.1.2 标签与元素

3.1.3 常用属性

3.2 CSS样式与布局

3.2.1 CSS基础知识

3.2.2 CSS选择器与样式规则3.2.3 CSS布局技巧

3.3 JavaScript编程

3.3.1 JavaScript语法与基础3.3.2 JavaScript事件与交互3.3.3 JavaScript动画与效果第四章:程序设计与开发

4.1 基本编程概念

4.1.1 程序与算法

4.1.2 编程语言与开发环境

4.1.3 编程语言分类与特点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版.docx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版.docx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目录

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

(一)课程性质

(二)基本理念

二、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

(一)学科核心素养

(二)课程目标

三、课程结构

(一)设计依据

(二)结构

(三)学分与选课

四、课程内容

(一)必修课程

(二)选择性必修课程

(三)选修课程

五、学业质量

(一)学业质量内涵

(二)学业质量水平

(三)学业质量水平与考试评价的关系

六、实施建议

(一)教学与评价建议

(二)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建议

(三)教材编写建议

(四)地方和学校实施本课程的建议

附录

附录1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水平划分

附录2项目教学案例

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

(一)课程性质

信息技术作为当今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和网络强国的战略支撑。信息技术覆盖了获取、表示、传输、存储和加工信息在内的各种技术。自电子计算机问世以来,信息技术沿着以计算机为核心、到以互联网为核心、再到以数据为核心的发展脉络,深刻影响着社会的经济结构和生产方式,加快了全球范围内的知识更新和技术创新,推动了社会信息化、智能化的建设与发展,催生出现实空间与虚拟空间并存的信息社会,并逐步构建出智慧社会。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重塑了人们沟通交流的时间观念和空间观念,不断改变人们的思维与交往模式,深刻影响人们的生活、工作与学习,已经超越单纯的技术工具价值,为当代社会注入了新的思想与文化内涵。提升中国公民的信息素养,增强个体在信息社会的适应力与创造力,对个人发展、国力增强、社会变革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旨在全面提升学生信息素养,帮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与技能、增强信息意识、发展计算思维、提高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能力、树立正确的信息社会价值观和责任感的基础课程。课程圈绕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精炼学科大概念,吸纳学科领域的前沿成果,构建具有时代特征的学习内容;课程兼重理论学习和实践应用,通过丰富多样的任务情境,鼓励学生在数字化环境中学习与实践;课程倡导基于项目的学习方式,将知识建构、技能培养与思维发展融入到运用数字化工具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课程提供学习机会,让学生参与到信息技术支持的沟通、共享、合作与协商中,体验知识的社会性建构,增强信息意识,理解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提高信息社会参与的责任感与行为能力,从而成为具备较高信息素养的中国公民。

高一信息科技《信息科技基础》校本教材(2017版)

高一信息科技《信息科技基础》校本教材(2017版)

第一单元信息及其数字化

第一节信息与信息技术

【本节知识点】

1、信息

是事物通过一定的载体所发出的消息、情报、资料、信号中所包含的内容。

2、信息的载体

可以是信息的表现形式,如文字、符号、声音、语言、图像、动画等;

也可以是承载信息的物质,如报纸、期刊、电视、广播、电脑、手机等。

3、信息的主要特征

处理性、传载性、共享性、时效性。

4、信息处理的一般过程

信息处理包括信息获取、信息存储、信息加工、信息表达、信息传输等方面。

在信息处理中,应该注意:全面获取、准确加工、规范表达、安全传输。

5、信息处理的工具

传统的工具有纸、笔、算盘、电报等;

现代的工具有录音机、照相机、摄像机、扫描仪、绘图仪、打印机、计算机等。

6、计算机处理信息的特点

高速、准确、自动。

7、现代信息技术

通常是指以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现代通信技术为基础的信息处理技术。【相关练习】

1.关于信息的说法,正确的是。

A.教材是一种信息 B.教材中的文字是一种信息

C.教材中的内容是一种信息 D.教材中的数据是一种信息

2.关于信息,以下表述错误的是( )。

A.信息无论在空间上还是在时间上都具有传递性

B.战争的信息可以通过点燃的烽火来传递

C.信息论的创始人香农认为:“信息是能够用来消除错误的知识”

D.信息无处不在,但并不一定都是真实的

3.关于信息,以下表述错误的是( )。

A.树木的“年轮”铭刻着树木生长年龄的信息

B.信息论的创始人香农认为信息是能够用来消除不确定性的知识

C.信息随着载体的物理形式变化而变化

D.文字、声音、图像都可以作为信息的载体

4.关于信息,以下表述错误的是( )。

高中信息技术必修一电子课本

高中信息技术必修一电子课本

高中信息技术必修一电子课本

《高中信息技术必修一电子课本》以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为核心,从现代科技的角度进行

详细讲解,使学生们能够全面地掌握信息技术的相关内容。

该课本的结构清晰,内容丰富,包括硬件系统、软件系统、网络系统和应用系统等。硬件

系统部分包含计算机组成原理和运算方法等,内容讲解详细,且有详细的图片解释,便于

学生掌握。软件系统则介绍了计算机如何执行操作,如操作系统、编程语言、软件设计等,全面深入地阐述了这些知识,使学生掌握核心技术。网络系统介绍了网络的基本概念、组

成原理和工作原理,并从互联网的发展历史等层面全面讲解了网络系统,使学生得以掌握

网络技术。应用系统则包括关系数据库、Office软件、交互式编程等,都为学生的技能培养提供了全方位的帮助。

《高中信息技术必修一电子课本》将现代科技的内容处理得十分清晰,使学生们能够系统

地掌握更多信息技术知识,为他们未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一年级信息技术基础

高一年级信息技术基础

第一节 信息及其特征
大家有应该听说过“空城计”那么这个信息有说明什么问题?
在生活中,其实我们也遇到伪信息的,比如说谣言,流言。同学们对谣言或流 言的态度是怎样的? 有话说得好:“谣言止于智者”。谣言之所以止于智者,不仅因为他有理智的 头脑去判断是非,更因为他懂得宽恕造谣者的浅薄、无知。
(5)真伪性:信息在表达的过程中,由于人们在认知能力 )真伪性:信息在表达的过程中, 上存在差异,对与同一信息,不同人会有不同理解, 上存在差异,对与同一信息,不同人会有不同理解,形成 认知伪信息” 或者由于传递过程中的失误,产生“ “认知伪信息”。或者由于传递过程中的失误,产生“传递 伪信息”。也有人出于某种目的,故意采用篡改、捏造、欺 伪信息” 也有人出于某种目的,故意采用篡改、捏造、 夸大、假冒等手段,制造“人为伪信息” 骗、夸大、假冒等手段,制造“人为伪信息”。
高中信息技术
必修: 必修: 信息素养培养的 基础, 基础,是学习后续 选修模块的前提。 选修模块的前提。
选修: 选修: 强调在必修模块的基 础上关注技术能力与人 文素养的双重建构, 文素养的双重建构,是 信息素养培养的继续, 信息素养培养的继续, 是支持个性发展的平台
信息技术课程的模块设置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必修 必修模块设置: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 必修 第一章: 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 第二章: 第二章:信息获取 第三章: 第三章:信息的编程加工和智能化加工 第四章: 第四章:文本和表格信息加工 第五章:多媒体信息加工 第五章: 第六章: 第六章:信息集成与信息交流 第七章: 第七章:信息资源管理

高一信息技术基础全册教案-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高一信息技术基础全册教案-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高中信息技术(必修)教案一.信息与信息的特征

一、教材分析:

高中一年级学生基本上都在小学、初中阶段上过信息技术课.由于是第一节课,教师与学生及学生与学生间不熟悉,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方法及对本课程的学法也不了解,因此这一节课的教学方式与教师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引导对整本书的内容学习有开启含义,教学参考给出的参考课时0.5略低。

与以往的信息技术课程相比,新课程更注重的是能力培养,注重团队合作,注重讨论学习,改变原有的教师一言堂的教学方式,把课堂还给学生。引导学生讨论为主,结合学生的生活实践,发挥学生的想象,自我构建信息的基本特征。

二、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列举学习与生活中的各种信息,感受信息的丰富多彩性;举例说明信息的一般特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方法目标: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出新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对日常生活和学习的重要作用,激发对信息技术强烈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三、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体验信息的基本特征。

2、难点:信息的含义。

四、教学方法

本节概念性强,实践性弱。采用讲授法,讨论法。

五、教学内容和过程

1、引入

问:“结绳记事”、“烽火告急”、“飞鸽传书”里都隐含着一个关键词,是什么呢?——信息

问:大家知道盲人摸象的故事吗?这个故事原来的寓意是什么?如果换一个角度思考,从正面去理解这个故事,你会怎样解释呢?

讨论交流,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相关内容。

2、认识信息

任何事物都有多个侧面,信息也不例外。那么到底什么是信息?它有什么特征呢?讨论交流,阅读课本中关于信息的定义。课本:1、信息具有载体依附性(具有可存储、可传递、可转换等特点);2、信息具有价值性(信息只有被人们利用,才有价值);3、信息具有时效性(信息的时效性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4、信息具有共享性(信息可以被一次、多次、同时利用,不会丢失或改变)。

普通高中信息专业技术课程标准(2017版)

普通高中信息专业技术课程标准(2017版)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

(2017版)

目录

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 (5)

(一)课程性质ﻩ5

(二)基本理念 .................................................................................................................. 5

1.坚持立德树人的课程价值观,培养具备信息素养的中国公民ﻩ5

2.设置满足学生多元需求的课程结构,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ﻩ6

3.选择体现时代性和基础性的课程内容,支撑学生信息素养的发展ﻩ6

4.培育以学习为中心的教与学关系,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提升信息素养ﻩ6

5.构建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评价体系,推动数字化时代的学习创新 (6)

7

二、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ﻩ

(一)学科核心素养 ....................................................................................................... 7

1.信息意识ﻩ7

2.计算思维........................................................................................................... 7

3.数字化学习与创新ﻩ7

4.信息社会责任 (8)

(二)课程目标 (8)

8

三、课程结构ﻩ

8

(一)设计依据ﻩ

1.以立德树人为课程设计的指导思想ﻩ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信息及其数字化

第一节信息与信息技术

【本节知识点】

1、信息

是事物通过一定的载体所发出的消息、情报、资料、信号中所包含的内容。

2、信息的载体

可以是信息的表现形式,如文字、符号、声音、语言、图像、动画等;

也可以是承载信息的物质,如报纸、期刊、电视、广播、电脑、手机等。

3、信息的主要特征

处理性、传载性、共享性、时效性。

4、信息处理的一般过程

信息处理包括信息获取、信息存储、信息加工、信息表达、信息传输等方面。

在信息处理中,应该注意:全面获取、准确加工、规范表达、安全传输。

5、信息处理的工具

传统的工具有纸、笔、算盘、电报等;

现代的工具有录音机、照相机、摄像机、扫描仪、绘图仪、打印机、计算机等。

6、计算机处理信息的特点

高速、准确、自动。

7、现代信息技术

通常是指以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现代通信技术为基础的信息处理技术。【相关练习】

1.关于信息的说法,正确的是。

A.教材是一种信息 B.教材中的文字是一种信息

C.教材中的内容是一种信息 D.教材中的数据是一种信息

2.关于信息,以下表述错误的是( )。

A.信息无论在空间上还是在时间上都具有传递性

B.战争的信息可以通过点燃的烽火来传递

C.信息论的创始人香农认为:“信息是能够用来消除错误的知识”

D.信息无处不在,但并不一定都是真实的

3.关于信息,以下表述错误的是( )。

A.树木的“年轮”铭刻着树木生长年龄的信息

B.信息论的创始人香农认为信息是能够用来消除不确定性的知识

C.信息随着载体的物理形式变化而变化

D.文字、声音、图像都可以作为信息的载体

4.关于信息,以下表述错误的是( )。

A.信息无处不在,但并一定都是真实的

B.信息、思想、能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三大资源

C.信息无论在空间上还是时间上都具有传递性

D.信息论的创始人香农认为信息是能够用来消除不确定性的知识

6.关于信息的载体,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

A.信息会随着载体的物理形式变化而变化 B.信息可以不依附载体而独立存在

C.同一条信息只能依附于同一个载体 D.“鸣金收兵”,其信息的载体是声音

7.关于信息技术,以下表述错误的是( )。

A.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出版物已经完全取代纸质出版物

B.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及个人生活与学习产生巨大影响

C.信息技术对社会的影响也有消极的一面

D.古代信息处理手段可以与现代信息技术融合在一起发挥作用

8.计算机技术是现代信息技术的核心,其主要用途是()。

A. 发布信息

B. 编撰信息

C. 沟通信息

D. 处理信息

12.日本大地震后,小明首先从微博上获得了消息,后又收到有关的手机短信,晚上还从电视上看到报道。

同一信息通过多种形式出现,这主要体现了信息的()。

A. 传载性

B. 时效性

C. 有穷性

D. 可处理性

15.“一传十,十传百,成为全国皆知的秘密”,这主要体现了信息的( )。

A.传载性和共享性 B.依附性和时效性

C.时效性和稳定性 D.共享性和依附性

16.日本大地震的消息通过各种媒体很快为全球各个角落的人所知晓。有人说,这体现了信息的共享性,有人说,这体现了信息的传载性。你认为()。

A.前者错,后者对

B.两者都错

C.两者都对

D.前者对,后者错

17.日本大地震后,人们每隔一段时间就要上网查看相关信息,这主要体现了信息的()。

A. 可处理性

B. 传载性

C. 共享性

D. 时效性

18.自驾外出旅游的人越来越多,GPS导航仪成为私家车上的常用工具。但是导航仪必须定时进行数据更新,否则在新建公路上行驶时可能发生错误。这主要体现了信息的()。

A.可处理性B.共享性C.传载性D.时效性

19.日本大地震发生一段时间后,各类媒体出现了关于对灾情发生原因的深入分析,并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对灾情影响的预测,这主要体现了信息的()。

A.可处理性B.传载性C.时效性D.共享性

20.我国的“风云三号”气象卫星拍摄卫星云图的过程是( )。

A.存储信息 B.加工信息 C.获取信息 D.表达信息

21.超市收银员用扫描器扫描商品条形码,是在进行( )。

A.信息加工 B.信息获取 C.信息表达 D.信息存储

22.广播天气预报,广播的主要作用是( )。

A.发布信息 B.获取信息 C.加工信息 D.存储信息

23.天气预报的基本过程是( )。

①将采集的数据与有关气象资料结合在一起进行气象分析

②发布天气预报信息

③气象员观测卫星云图,随时记录数字

④使用气象卫星、雷达等采集信息

A.③④②① B.④③①② C.①②③④ D.③④①②

24.天气预报的基本过程有以下环节:

①使用气象卫星、雷达等采集信息

②气象员观测卫星云图,随时记录数字

③将采集的数据与有关气象资料结合在一起进行气象分析

④发布天气预报信息

其中信息加工环节是( )。

A.① B.③ C.④ D.②

25.“神九”上天,在飞行中可同步检测宇航员脑电图和脉博,这主要运用的信息技术是( )。

A.纳米技术 B.虚拟现实技术 C.遥控技术 D.传感技术

26.“天宫一号”机舱内设计了监测和净化装置,以确保航天员在太空家园也能享受到春天般清新的无毒无害空气,这主要运用的信息技术是( )。

A.感测技术 B.遥控技术 C.通讯技术 D.虚拟现实技术

27.“天宫一号”实现了与地面的双向可视通话,航天员可以通过屏幕与地球上的亲人进行视频交流,这主要运用的信息技术是( )。

A.语音识别技术 B.通讯技术 C.人工智能技术 D.遥控技术

28.机器人可以代替消防员在危险环境中工作,主要运用的信息技术是( )。

A.纳米技术 B.虚拟现实技术 C.人工智能技术 D.通讯技术

29.通过指纹扫描代替输入密码,这主要运用的信息技术是( )。

A.虚拟现实技术 B.模式识别技术 C.纳米技术 D.遥控技术

30.“飞鸽传书”,飞鸽是古代传递信件的工具,以下表述错误的是( )。

A.在现代社会,信息传递速度快,形式多样

B.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邮件已经完全取代了传统书信

C.在古代,信息传递速度慢,形式单一

D.在现代社会,可通过电子邮件、蓝牙传输文件

31.“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烽火、家书”在古代是用来传递消息的,现在可以用电话、电子邮件等来传递消息。以下表述错误的是( )。

A.在古代,信息传递速度慢,形式单一

B.现代信息传递速度快,形式多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