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杜甫诗五首_其一~月夜_课件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合集下载

粤教版语文高二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第一单元《杜甫诗五首》课件

粤教版语文高二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第一单元《杜甫诗五首》课件

诗句鉴赏
少陵野老吞声哭
行人少
三层意思 行人哭 吞声而哭
此二句写出了曲江的萧条和气氛的恐怖, 写出了诗人忧思惶恐、压抑沉痛的心理。
春日潜行曲江曲

江头宫殿锁千门 千门——昔日之繁华 昔
锁——今日之萧条


此二句写诗人曲江所见。凄凉、伤心。
又呈吴郎
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 不为穷困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 即防远客虽多事,便插疏篱却任真。 已诉征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盈巾。
写作背景
此诗作于767年,杜甫漂泊到四 川夔州的第二年。当时杜甫住在一处 草堂中,堂前有几棵枣树,西邻的一 个贫穷的寡妇常来打枣,杜甫从不干 涉。后来他把草堂让给一位吴姓亲戚, 这位吴郎一来就不让妇人打枣,寡妇 向杜甫诉说,杜甫就写这首诗去劝告 吴郎。此前写过一首,故尔称“又 呈”。
❖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 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诗 史」。其人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 奉为「诗圣」。
❖ 杜甫善于运用古典诗歌的许多体制,并加以创造 性地发展。他是新乐府诗体的开路人。他的乐府 诗,促成了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发展。他的五 七古长篇,亦诗亦史,展开铺叙,而又着力于全 篇的回旋往复,标志着我国诗歌艺术的高度成就。 杜甫在五七律上也表现出显著的创造性,积累了 关于声律、对仗、炼字炼句等完整的艺术经验, 使这一体裁达到完全成熟的阶段。有《杜工部集》 传世。
诗 圣 杜 甫
课前回顾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倾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粤教选修《唐诗宋词元曲选读》 月夜 课件

粤教选修《唐诗宋词元曲选读》 月夜 课件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李白
一为迁客去长沙, 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 江城五月落梅花。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作者由笛声想到 梅花落满江城,
由听觉诉诸视觉 运用通感,化无 形为有形,虚实 结合,情景相生, 从而有力地烘托 了作者去国怀乡 的悲愁情绪。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今夜鄜州月, 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 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 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 双照泪痕干?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对写法,从对方落笔, 想象妻子在家思念自己, 虚实结合,含蓄地表达 诗人对妻子的一往情深, 思念之切。含蓄蕴藉, 新颖不俗。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对写法的特点 一、撇开自己不写,从对方
落笔,情感更含蓄。 二、由实到虚,虚实相生,
以虚衬实,突出主题 三、多表达游子思乡怀远
的情感。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用小儿女的未解 反衬妻子的忆, 以表现妻子的孤 独,相思之苦。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有人说颈联有 两个字格外形 象生动,含蓄 凝练,你认为 是哪两个字? 请简要说明理 由。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雾湿云鬟,月寒玉臂。一 湿一寒,形象地写出了妻 子望月愈久而忆夫愈深的 执着与多情。而这,又完 全是作者的想象,暗写诗 人看月之久,忆妻之深, 思妻之切,虚实结合。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表达了诗人渴望战争 早日结束,渴望早日 与亲人团聚的 愿望。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月夜
唐 杜甫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粤教版高二语文选修1《杜甫诗五首》(共65张)PPT课件

粤教版高二语文选修1《杜甫诗五首》(共65张)PPT课件
有对联如此写道: 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郭沫若
3
提问1:这五首诗歌有什么 共同特点呢?编者为什么将这 五首诗弄成一组?他们是根据 什么标准来分的?
请大家读一下四首律诗的 尾句以及《哀江头》中的两个 句子。
4
问题2:五首诗歌都写了杜甫哭,那么杜甫为何哭? 《月夜》哭战中出逃,家人却被弃中途,哭自己被困 长安前途未卜,哭安史之乱不知何时终结。《哀江头》 哭宫殿朱门尘封,哭胡骑横冲直撞,哭国家名存实亡。 《蜀相》哭孔明出师未捷功败垂成,哭自己怀才不遇生 不逢时。《又呈吴郎》哭官府征求民不聊生,哭自己常 年漂泊居无定所,哭烽烟四起难以消弥。《登岳阳楼》 哭自己人在他乡、老病孤愁,哭关山战祸、绵绵不休。
❖ 其诗风格沉郁顿挫。
❖ 与李白合称“李杜”。
9
写作背景
此诗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五载(756)。 当年六月,安史叛军攻入潼关,接着进 入长安,杜甫带着妻小逃到鄜州(今陕 西富县),寄居在羌村。七月,肃宗即 位于灵武,杜甫便于八月间离家北上延 州,准备赶至灵武为平叛效力,但不幸 被叛军所俘,掳往长安。因杜甫原无官 职,便未受囚禁。一个月夜,诗人望月 生情,写下这首诗。
13
诗眼: 独看 双照
“独看”从对面着想,虽只写妻子的 “独看”鄜州之月而“忆长安”,但自己的 “独看”长安之月而忆鄜州已蕴含其中;
“双照”兼有回忆与希望:感伤“今 夜”的“独看”,回忆往日的同看,并把希 望寄于不知何时的“将来”。
这两个诗眼对全诗主题表达起了关键 作用。
14
艺术特点
1.炼字精准。一二联中,“怜”、“忆”与“今夜”、“独看”联 系起来看,则意味相当深厚。明月每月可见,特写“今夜”,又是 “独看”,可以想见有往日的“同看”和将来的“同看”。将来的 “同看”由结句点明,而往日的“同看”通过这二联和相关材料的 分析可以了解清楚:安史乱前,杜甫曾困守长安十年,其间有一段 时间是与妻子共同度过的。这期间夫妻二人一定曾共同看过明月, 留下的记忆应是很深刻的。当长安沦陷后,一家人逃到羌村,与妻 子同看明月也一定会回忆起在长安时看明月的情景,一定是不胜酸 楚的 !而如今,妻子一人在羌村“独看”明月又是“忆长安”,这 “忆”不仅是辛酸,更是忧虑和惊恐的。那么,往日与妻子在羌村 看月而“忆长安”,尽管百感交集,但毕竟二人团聚;如今只有妻 子一人“独看”月而“忆长安”,“小儿女”们又天真幼稚,哪能 为其分忧解难呢?此一“怜”字,可谓饱含深情,感人至深。 2.艺术构思巧妙。以“月”为线索,采用了暗示手法,将“独看” 和“双照”作为全诗诗眼,虚实结合,表达主题效果显著。

高中语文 1.3《杜甫诗五首》课件2 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散曲选读》

高中语文 1.3《杜甫诗五首》课件2 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散曲选读》
精选课件
登岳阳楼
(唐)杜甫
精选课件
唐代宗大历三年(768)之后, 杜甫出峡漂泊两湖,此诗是诗人登岳阳 楼而望故乡,触景感怀之作。时年五十 七岁,距生命的终结仅有两年,患肺病 及风痹症,左臂偏枯,右耳巳聋,靠饮 药维持生命。
精选课件
登 昔闻洞庭水, 岳 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
阳 乾坤日夜浮。 楼 亲朋无一字,
精选课件Βιβλιοθήκη 巩固所学王国维说:“‘红杏枝头春意闹。’ 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参考 此说,说说“映阶碧草自春色,隔 叶黄鹂空好音”一联里哪两个字跟 境界的关系最为密切,为什么?
“自”,独自,自顾自地。“空”,徒劳。碧草映 阶,独自呈现出一派春色,黄鹂隔叶啼鸣,徒然婉 转动听。用了这两个字,青草自绿和黄鹂好音的亮 丽景象就反衬出庙宇的荒凉。表达了诗人的怀古寂 寞之心。
精选课件
后人对杜甫的评价
• 屈原、陶渊明、杜甫、苏轼,无高尚伟大 之人格,亦无高尚伟大之文章。
——王国维
• 杜甫是四千年文化中最庄严、最瑰丽、最 永久的一道光彩。
——闻一多

庄严:人格

瑰丽:艺术

永久:影响

精选课件
却避开直接写自己之思,去描摹亲人思念自己。
精选课件
1.有人说“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这一 联中有两个字用得格外形象生动,含蓄凝练, 你认为是哪两个字,并简要说明理由。
“湿”,沾湿。“寒”,生出寒意。 夜深露重,雾气沾湿了妻子高高的发髻。清冷 的月光洒在她的身上,她柔润如玉的双臂一定生寒 了。 “湿”和 “寒”可触可感,表现了妻子望月之 久,忆夫之深。更深层的,是写诗人看月之久,忆 妻之深的痛苦现实。
薄薄的帐子 月光精照选课着件诗人和妻子

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3 杜甫诗五首课件 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3 杜甫诗五首课件 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鄜.州( )
云鬟.( )
虚幌.( )
霓.旌( )
南苑.( )
嚼.啮.(
)
明眸.皓齿( ) 柏.森森( )
好.音( )
坼.( )
涕.泗.(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答案:fū hu n huǎnɡ ní yu n ji o niè
móu bǎi hǎo chè tìsì
五、按拼音填字组词 答案:1.戎 戒 2.鬟 鬓 3.翼 冀 4.篱 蓠
第一单元 唐诗之旅(上)
3 杜甫诗五首
学国学 1.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选自《论语·子罕》 【古文今译】 孔子说:“到了寒冷的季节, 才知道松柏是最后凋谢的。”
2.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选自《论语·子罕》
【古文今译】 孔子说:“聪明人不会迷惑,有仁德 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不会畏惧。”
安”,儿女还小,他们不懂得思念远在长安的父亲,也 不理解母亲对父亲的思念的凄苦心情,
因此虽有儿女在旁,但并不能分解妻的忧愁。所以, 妻子只能“独看”。这里用小儿女的“未解忆”衬托妻 子的“独”。 更突出了妻看月时的孤独感。
2.从诗歌“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可以看到, 在家里的不仅有妻子,还有儿女。为什么作者却说是闺 中“独”看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妻子看月,并不是欣赏自然风光,而是“忆长
答案:作者身在长安,不写长安的月夜,却写起了鄜
州的月色;不写自己怀念妻子,反而写妻子想念自己。 正是诗人在长安望月,想念妻子,想到妻子正在思念自 己。他焦心的不是自己失掉自由、生死未卜的处境,而 是妻子对自己的处境如何的焦心。妻子如此,诗人自己 又何尝不是这样呢?这样写就显得更加的委婉含蓄,表 达诗人的思念之情。

粤教版语文选修 《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课件3 杜甫诗五首PPT课件

粤教版语文选修 《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课件3 杜甫诗五首PPT课件

自主预习 合作探究
演讲完毕,谢谢观看!
Thank you for reading! In order to facilitate learning and use, the content of this document can be modified, adjusted and printed at will after downloading. Welcome to download!
自主探究 句段点评
1.有人说,杜甫的《月夜》一诗不仅写出亲情,还具有更普遍的典型意义。你如 何认识这个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提示:这首诗虽只写亲情,但具有广泛的概括性和典型意义,抒发了诗人对和平 生活的渴望。诗中写个人遭际、与亲人离散之痛苦,但其中所写夫妇、父子之爱 已与忧君爱国、悯时伤乱之情融为一体,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中人民的悲苦生 活。诗人抒发的不仅是自己与亲人的离别之情,而且包含了战乱之中广大人民共 同的心声。字里行间,时代的脉搏无时不在跳动。
走进作品 基础练习
《蜀相》 此诗作于唐肃宗上元元年(760)。杜甫避乱成都的次年春天,安史之乱仍未平息,唐 王朝仍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唐肃宗信任宦官,猜忌如杜甫这样真正忧国忧民的文人。杜 甫经历了一系列仕途打击,其“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理想彻底落空。诗人流落蜀 地,寄人篱下,困厄穷途,对家事、国事忧心忡忡,苦闷彷徨。这段时间,他创作了一系列 赞扬诸葛亮的诗篇,《蜀相》为其中最著名的一首。 《又呈吴郎》 此诗作于大历二年(767),即杜甫漂泊到四川夔州的第二年。当时,杜甫住在瀼西一 处草堂(不是成都那座草堂)中。草堂前有几棵枣树,西邻的一个贫穷的寡妇常来打枣, 杜甫从不干涉。后来,杜甫将草堂让给一位吴姓亲戚(即诗中吴郎),自己搬到十余里外 的东屯去了。不料这位吴郎一来就在草堂外围插上篱笆,有意不让他人打枣。寡妇向 杜甫诉说,杜甫便写了这首诗去劝告吴郎。此前杜甫给吴郎写过一首诗,所以此诗题为 “又呈吴郎”。吴郎年辈比杜甫小,杜甫不说“又寄吴郎”,而有意用“呈”字,是为了让吴郎 易于接受诗中所劝。

高中语文 1.3 杜甫诗五首 课件(粤教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高中语文 1.3 杜甫诗五首 课件(粤教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双照泪痕干”,回到诗人眼前望月场景,表达
诗人对战乱局势的厌恶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哀江头》
这首诗写诗人在安史乱中独行昔日繁华之地
曲江的感受,通过今昔对比,表达诗人忧时伤乱 栏

的哀思。全诗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为前四句,写
链 接
长安沦陷后曲江的荒凉景象。第二部分为接下来
八句,写安史乱前春日曲江繁华盛景。第三部分

写自己如何思念对方,而是写对方如何思念自己,通过
链 接
这种手法含蓄地表达诗人的思念之情,比起一般的直诉
自己的情感的思念之作,一开篇意思就深了一层。只提
被忆的一方,抒写角度的转换,使得辞旨婉切,更显出
诗人对妻子的一往情深。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2)《哀江头》中,诗人在江头看到的景象有什么特点?哪几个字 体现了这个特点?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
出丞相祠堂荒凉冷清,也许未必是人们对蜀相真的淡
忘,而因为战争频仍,人们为生存奔波,哪里还顾得到
这里的蜀相啊;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②反衬世道的无情,“自”写出了碧草自有情,尽管无人欣
赏,但它却“当春乃发生”,写丞相祠堂一片春色,而“空”写
出了黄鹂更有意,虽然没人理睬,但“不平则鸣”,为丞相送上
明确:诗人看到长安沦陷后的曲江呈现出一片荒凉的景象。

“锁”和“为谁绿”几个字体现了这个特点。“千门”,极言宫
目 链
殿之多,可以想见当时的繁华;但加一“锁”字,便将昔日的繁华和 接
今日的萧条巧妙地构成对比。“细柳新蒲”,细柳袅袅,茵茵蒲芽,
生机盎然,景物是很美的。“为谁绿”三字陡然一转,以乐景衬哀情,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粤教选修《唐诗宋词元曲选读》 月夜 课件2

粤教选修《唐诗宋词元曲选读》 月夜 课件2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诗中望月之人是谁?这是一种什么写作手法? 有什么表达效果?
明确:闺中的妻子。
这种手法叫对写法,也即从对面写来,也叫对面落笔, 属于曲笔的一种。
不直接写自己如何思念对方,而是写对方如何思念自 己,通过这种手法含蓄地表达诗人的思念之情,比起 一般的直诉自己的情感的忆内之作,一开篇意思就深 了一层。只提被忆的一方,抒写角度的转换,使得辞 旨婉切,更显出诗人对妻子的一往情深。
•的“独清独看辉看”中”是闪的现耀泪实着痕,四里“海浸双升透照平着”的天是理下希想乱望,离。渴的望悲和哀平,的“生双活照,”
包含战乱之中广大人民的共同心声。
“独看”和“双照”是这首诗的诗眼,是最能体现主旨 的关键词。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本诗只写个人的遭遇与亲人的离散 之痛,对吗?
诗中所写的个人于亲人离散的痛苦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 乱中人民的悲苦生活。其中写夫妇、父子之爱已与忧国忧 民、悯时伤乱之情融为一体,这就是文学的典型性。
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柳永《雨霖铃》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杜甫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走近忧国忧民的 杜甫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 陵野老”,世称“杜少陵”。 青少年时期,怀有远大理想, 但他仕途不得志,一生贫困潦 倒,饱经忧环。曾经在长安困 顿十年,安史之乱起,过着颠 沛流离的生活。是我国唐代的 现实主义诗人,代表作“三吏 ”“三别”。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著名文学家郭沫若对杜甫的评 价:
世上疮痍诗中圣哲 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朱德对杜甫的评价:
草堂留后世 诗圣著千秋

高中语文 1.3《杜甫诗五首》课件1 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散曲选读》

高中语文 1.3《杜甫诗五首》课件1 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散曲选读》
第三十一页,共46页。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诗句赏析
蜀相:三国时蜀国丞相,指诸葛亮。 何处寻:口气急切,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追慕
锦官城:现四川成都。
柏森森:是形容柏树长得高大而茂盛。
以苍松翠柏直茂盛暗含人们对诸葛亮的景仰,透出 一种肃穆、安谧的气氛。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自春色:独自展现春色,写出春草茂盛之态。 空好音:写游人稀少,鸟儿鸣声婉转,但并不 引起游人的注意。
欲往城南:杜甫这时住在城南,天已黄昏,应回住处。 望城北:北望官军所在之地,盼望早日收复长安。当时 肃宗在灵武,地处长安之北。
第十六页,共46页。
少陵野老吞声哭, 春日潜行曲江曲。
--一个泣咽声堵的老人,偷偷行走在曲 江的角落里,这就是曲江今日的“游人”!行 人哭,哭又不敢大放悲声,只能吞声而哭。
高中语文 1.3《杜甫诗五首》课件1 粤教 版选修《唐诗宋词散曲选读》
2023/5/15
生产计划部
第一页,共46页。
第二页,共46页。
作者简介
杜甫(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12---770)
杜甫,字子美,生于河南巩
县。20岁起,漫游吴越、齐赵。 746年赴京应试,落第后旅居长
安10年。755年“安史之乱” 爆发后,逃往凤翔。后因得 罪肃宗,被贬华州。759年弃
第二十八页,共46页。
书面练习
陕西有民歌唱道“唐朝诗圣
有杜甫,能知百姓苦中苦。” 你
赞同这个观点吗?请就《又呈吴郎》 这首诗分析说明。
第二十九页,共46页。
蜀 相
第三十页,共46页。
诵读提示
这首诗是杜甫在成都游武侯祠之
后写的,但诗题不作《题成都武侯

2020版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第3课 杜甫诗五首课件 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2020版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第3课 杜甫诗五首课件 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2)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江头宫殿,锁千门 细柳新蒲。为(《谁月绿
夜》)
(3) 少 陵 野 老 吞 声 哭 出,师未捷春身先日死 潜 长行使英雄曲泪满江襟
曲。


已诉征求贫到骨 正(《思哀戎江马头泪》盈)巾
(4) 三 顾 频 繁 天 下 计 , 两 朝 开 济 老 臣
心。


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颜色的字词。
1.给下列加颜色的字注音。 (1)虚幌(huǎnɡ ) (2)嚼啮(jiáo niè) (3)明眸皓齿(móu )
(4)柏森森(bǎi ) (5)戎马(rónɡ ) (6)天寒地坼( chè)
2.填空。
(1)杜甫,字 子美 。唐代著名诗人,被称为“诗圣 ”。鬟”湿。 清辉玉臂寒
诗意解读 这首诗是杜甫在成都浣花溪草堂闲居时写的,共写绝 句四首,本诗是其中的第三首,描写了草堂门前浣花溪边的春景。
本诗由两个工整的对偶句组成。前两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 白鹭上青天”写的是动景。首句,堂前黄鹂鸣于翠柳间,是近景;次 句,白鹭飞上青天,是远景。这些景物的画面,色彩艳丽:嫩黄的小 鸟,翠绿的柳林,雪白的鹭鸶,蔚蓝的青天,四种色彩给人以深刻的 印象。不仅有色还有声,有那婉转动听的莺歌,真是一派生机勃勃的 明丽景象。
后两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写的是静景。前两 句中两个动词是“鸣”、“上”,后两句中两个动词是“含”、 “泊”,一动一静。第三句写西岭积雪,是远景。“含”字运用拟人 手法,十分贴切生动;“千秋”点出时间的久远,更显出其静。第四 句写门前的船只,是近景。“泊”,停泊着,但这停泊的是将要驶往 东吴的船,静中包含着动;“万里”点出空间的辽阔。
这首诗,每句一景,其中动景、静景,近景、远景交错映现,构 成了一幅绚丽多彩、幽美平和的画卷,令人心旷神怡,百读不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5
颔联中哪些字用得好?
忆:
“忆”不仅充满了辛酸,而且交织 着忧虑与惊恐。 “忆” 字含意深广, 耐人寻思。
怜:
“遥怜” 小儿女们天真幼稚,只能 增加她的负担,哪能为她分忧啊!“怜” 字饱含深情,感人肺腑。
有人说“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这 一联中有两个字用得格外形象生动,含蓄凝练,你认为是哪两个 字,并简要说明理由。 “湿”和“寒”。一“湿”一“寒”可触可感,形象生动, 表现了妻子望月之久,忆夫之深。“湿”和“寒”的表象是诗人 的想象和联想,其实是写诗人看月之久,忆妻之深的痛苦现实。 明写妻子思夫之深,暗写杜甫思妻之切。
月夜
杜甫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诗的背景,透过背景理解诗歌内容。
能力目标:
品味诗人的“炼字”,学习作者的笔法和“诗 眼”。
情感目标:
体会作者的情感及诗歌深刻的主题。
教学难点:
对写法。
教学重点:
通过学习“诗眼” ,体会诗歌深刻的主题。
世上疮痍诗中圣草堂留后世 诗圣著千秋
——朱 德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 字子美, 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青 少年时期,怀有远大理想,但他仕 途不得志,一生贫困潦倒,饱经忧患。曾经在长 安困顿十年,安史之乱起,过着颠沛流离的生 活。是我国唐代的现实主义诗人,代表作“三 吏”“三别”。杜甫和李白齐名,世称“李 杜”。 杜甫的诗歌多是体现忧国忧民的情感,安史 之乱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在其诗中有反映,故 称“诗史”。明清文人推崇杜甫为“诗圣”, 他的作品风格沉郁顿挫。
20
本诗只写个人的遭遇与亲人的离散 之痛,对吗?
诗中所写的个人于亲人离散的 痛苦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中人民 的悲苦生活。其中写夫妇、父子之 爱已与忧国忧民、悯时伤乱之情融 为一体,这就是文学的典型性。
21
小结:
这首诗借看月而抒离情,但所抒发 的不是一般情况下的夫妇离别之情。 艺术构思巧妙,以“月”为线索, 贯通全诗,采用借景抒情、暗示手 法望月怀人,通过写诗人对妻子的 思念,反映了乱离时代人民的痛苦, 表达了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闺中的妻子。这种手法叫对写法, 也即从对面写来,也叫对面落笔,属 于曲笔的一种。通过这种手法含蓄地 表达诗人的思念之情,只提被忆的一 方,抒写角度的转换,使得辞旨婉切, 更显出诗人对妻子的一往情深。
11
[思考链接]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 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 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请找出本诗中 运用对写法的诗句,并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背景简介
《月夜》这首诗写于安史之 乱的第二年(756)。这一年八 月,杜甫带着妻小逃到鄜州,寄 居羌村。随后自己离家北上,投 奔在灵武的肃宗,途中被叛军掳 至长安。诗是秋天月夜写的。
月 夜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fū kān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huá n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13
作者自己只身在外,当然 是独自看月。妻子尚有儿女 在旁,为什么也"独看"呢?
14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一联作了回答。妻子看月,并 不是欣赏自然风光,而是“忆 长安” ,而小儿女未谙世事, 还不懂得“忆长安”啊!用小 儿女的“不解忆”反衬妻子的 “忆” ,突出了那个“独”字, 又进一层。
“洛阳亲友如相问”句运用了对写 法,辛渐要回洛阳,诗人明明托他问 候洛阳亲友,而诗人却转换笔锋写洛 阳亲友对自己的询问,构思新颖,把 对亲友关切之情表达得婉曲深刻。
12
“对写法”有以下几个特点: (1)撇开自己不写,从对方入手落墨。以退为进,情感表达更 加含蓄,韵味悠长;(2)由实到虚,虚实相生。诗人神驰千里, 多由眼前的实景,一下子跳转到千里之外。以虚衬实,饶有趣味; (3)多用于表达游子离人思乡怀远的情感。
18
诗歌之中有两个相互照应的一诗 之眼的词语,请找出来并分析其中蕴 涵的感情? “独看”和“双照”是这首诗的诗 眼。 “独看”:写现实。“双照”兼包 回忆与希望。“双照”泪痕才干,表 达诗人希望尽早结束这种两地思念的 痛苦生活,“独看”泪痕不干也就包
19
作者在半年以后所写的《述怀》 诗中说:“去年潼关破,妻子隔绝 久” ;“寄书问三川(鄜州的属县, 羌村所在),不知家在否” ;“几 人全性命?尽室岂相偶!” 由此可 见, “独看”的泪痕里浸透着天下乱离 的悲哀,“双照”的清辉中闪耀着 四海升平的理想,渴望和平的生活, 包含战乱之中广大人民的共同心声。
1.委婉曲折,情真意切; 2.字字含月,以月传情。
拓展· 比较· 作业
对比阅读杜甫和刘方平的《月夜》,分析两 首诗在感情和写法上的异同,你认为哪首更 好,写一篇500字左右的赏析文章。
月夜
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 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 虫声新透绿窗纱。
24
谢谢指导!再见!
huǎng
整体感知:
今夜鄜州月,
(地名,在今陕西富县)
闺中只独看。
(守望)
7
遥怜小儿女,
(想)
未解忆长安。
(尚不懂得)
8
香雾云鬟湿,
(古代妇女梳的一 种环形的发髻)
清辉玉臂寒。
9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虚幌:透明的窗帷。幌:帷幔)
10
诗中望月之人是谁?这是一种 什么写作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