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颐和园》教案 人教版
四年级语文上册《颐和园》教学设计(优秀模板13套)
四年级语文上册《颐和园》教学设计(优秀模板13套)四年级语文上册《颐和园》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准确、流利的朗读课文;2.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3.学生对风景描写的理解领悟。
教学重心:读懂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
学情分析:学生大多喜欢美丽的风景,乐于学习本课。
教法:讲授法。
时间:一课时教程:一、初读感受美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读懂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3.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提升学生的审美培养二、细读课文1.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受颐和园的美景。
(1)谈一谈自己最喜欢的景点是哪里?(2)朗读时,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出作者的赞美之情。
2.引导学生研读课文,学习作者的描写和表达的方法。
(1)弄清课文的介绍顺序(2)欣赏课文的优美的语言(3)朗读的指导A.指名读、比赛读、范读、评价读、形象读。
B.说一说颐和园的美。
学生当游客,自己当导游,说说颐和园的美景。
三、小结;你喜欢本文的那段描写?四、积累迁移(1)本文优美的语句比较多,可以让学生做自选词句的练习。
(2)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部分背诵抄写。
五、板书设计地理位置――北京西部颐和园年代、面积自然人文景观颐和园美景倾倒中外游客四年级语文上册《颐和园》教学设计2【教学内容】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18课《颐和园》。
【教学设计的理念】这篇课文按游览的顺序,具体描写了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展示了我国园林艺术的辉煌成就和古代人民的智慧及才能。
围绕景色的特点,让学生在不同方式的阅读中进行感悟、感受,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经历合作与交流的快乐、同时进行信息的搜集和汇集,感知课文内容和领悟课文中所体现的情感,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内容的重组加工】在新课标的教学观念下,光是让学生弄会、弄懂是不够的,而应当教给他们更多的了解知识的方法和技能,必须改变往常的面面俱到、串讲串问,以教师为中心的保守作法,要以学生为主体,要以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为前提,以探究发现、自读感悟为手段,变教师的“讲”为教师引导下的“感悟”。
人教版《颐和园》教学设计(精选10篇)
《颐和园》教学设计人教版《颐和园》教学设计(精选10篇)作为一名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
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人教版《颐和园》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颐和园》教学设计篇1【教材内容】《颐和园》人教版新教材四年级语文第七册第五单元第18课(需两课时)。
【教材分析】这篇课文描绘了北京颐和园的美丽景观,全文层次清楚,首尾呼应,语言优美生动,具体形象,处处都洋溢着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
课文移步换景,按照游览的顺序记叙。
一写长廊的景色;二写万寿山的景色;三写昆明湖的景色。
教学这篇教材的目的,一是使学生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进一步激发探究中国“世界遗产”的兴趣,感受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二是引导学生积累语言,学习按照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写法。
【学情分析】这篇课文语言生动优美,形象具体,可以让学生自己通过朗读的方式来完成学习任务,进一步培养学生积累语言的兴趣,进一步体会作者按照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来写的写作方法。
【教学目标】1、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正确读写“长廊、柱子、神清气爽、建筑、佛香阁、金碧辉煌、宫殿、葱郁、掩映、朱红、隐隐约约、堤岸、雕刻、狮子、姿态不一”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激发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4、学习按游览顺序抓住景色特点写的方法。
【教学理念】1、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活动的积极组织者和引导者。
语文教学应以读为基础,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积累,在读中迁移运用。
2、根据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教学组织要引导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获取基本的语文素养,并受到思想情感的熏陶,使语文素养与人文素养的教育融为一体。
【教学重难点】1、重点:运用搜集的资料理解课文内容,陶冶爱美情趣,受到民族自豪感的教育。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颐和园》教案
教师
多媒体课件。
学生
搜集有关颐和园的资料。
教学过程
环节
集体备课(个案使用时,结合实际在此教案上用蓝笔或黑笔进行修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预设意图
复习导入
朗读感悟
拓展延伸
总结升华
1、听写词语
2、说说本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
长廊→万寿山→昆明湖及十七孔桥。
1.指名朗读第二自然段,思考讨论,教师归纳明确:
(1)作者是怎样来到长廊的
(2)长廊的特点是什么
(3)作者是怎样把长廊这处景观写具体的
(4).按照提示给第二段分层。
(5)逐层学习:(重点学习第二层)
(6)学习第三层:
(7)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怎样朗读这段才能把长廊的美读出来呢
2、指名两名同学分别朗读课文第3.4两个自然段。思考、回答问题。
(1)1.作者游完长廊,站在万寿山脚下,抬头一看都看到了哪些景观它们各是怎样的
3、通过查阅资料,你对颐和园都有了哪些了解指名说
1.指名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想颐和园给作者留下了什么印象
2、检查自学情况:
(1)用多种方法记忆字形。
(2)认读词语。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评议、正音。
3、指导写字。
1、默读课文,说说颐和园给作者留下了什么印象
2、课文还有哪些地方谈到了颐和园的美丽这种写法叫作“首尾呼应”
四年 班 语文教案设计总课时:第 56节
课 题
18、颐和园
课 型
精读
课 时 安 排
2—1
授课时间
月 日
主备人
赵敏
本教案使用人
教学目标
1.自学本课生字及新词,积累词语。
四年级课文《颐和园》语文教案五篇
四年级课文《颐和园》语文教案五篇四年级课文《颐和园》语文教案五篇颐和园是一座依山抱水、气象万千的皇家园林,是中国传统造园艺术的典范。
长于鉴赏的乾隆皇帝有诗云:何处燕山最畅情,无双风月属昆明。
下面就是整理的四年级课文《颐和园》语文教案五篇,希望大家喜欢。
《颐和园》语文教案1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11个生词,正确认读二类字,并能正确读写并理解神清气爽、金碧辉煌、隐隐约约、耸立等词语。
2、使学生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培养学生的赏美爱美情趣,受到美的熏陶,并能有所感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了解作者的写作顺序,体会并学习课文抓住特点写景状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1、使学生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培养学生的赏美爱美情趣,受到美的熏陶,并能有所感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了解作者的写作顺序,体会并学习课文抓住特点写景状物的方法。
教学课时: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11个生词,正确认读二类字,并能正确读写并理解神清气爽、金碧辉煌、隐隐约约、耸立等词语。
2、介绍颐和园,自读课文,初步了解顺序。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的11个生词,正确认读二类字,并能正确读写并理解神清气爽、金碧辉煌、隐隐约约、耸立等词语。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首先我们来看几幅图片(课件播放颐和园图片)。
你们知道这是哪里的美丽景色吗?没错,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颐和园》(请学生上台写课题,讲解颐的写法)。
二、学习生字词1、自由朗读课文,将生字词和不懂的地方划出来。
2、展示生字卡,提出注意生字词易写错的地方。
3、请学生上台听写,划出错的多的字,让生注意。
4、让学生提出不懂之处,并讲解神清气爽、金碧辉煌、隐隐约约、耸立等词语。
神清气爽:形容人头脑清醒,精神爽快。
金碧辉煌:形容建筑物异常华丽,光彩夺目耸立:高高地直立。
隐隐约约:看起来或听起来不很清楚;感觉不很明显。
(用词语造句)三、初读课文,了解作者游览顺序1、请去过的同学介绍颐和园。
《颐和园》说课稿(通用11篇)
《颐和园》说课稿《颐和园》说课稿(通用11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需要用到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怎样写说课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颐和园》说课稿(通用11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颐和园》说课稿篇1一、说教材《颐和园》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描绘了北京颐和园的美丽景观,全文层次清楚,首尾呼应,语言生动优美、具体形象,处处洋溢着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
所以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1、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使学生受到热爱祖国的思想教育和爱美情趣的陶冶。
2、理清作者的游览顺序。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为: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颐和园的优美景色,受到情感熏陶。
教学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设计理念1、关注学生的情感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们知道,小学生有个最为显著的特点,那就是他感兴趣的事物就会想方设法研究它、解决它。
所以在设计本节课时,我充分分析学生的心理特点,创设民主、宽松的环境放松他们,使学生产生阅读的兴趣,主动来参与阅读,并在阅读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2、运用信息技术的资源进行设计信息技术作为教育现代化进程的开路先锋已经越来越多的运用到课堂,为课堂的信息交流提供了新的途径,为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创新营造较好的外部环境。
将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有机的进行整合,特别适合于新课改的要求。
所以在设计本节课时,我便把网上的一些资源展示给学生看,这样就会把学生引进多姿多彩的世界,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使学生学得更轻松、更愉快,也为传统课堂教学增添了勃勃生机。
3、依据课改的新理念进行设计新课程改变了教师与学生的传统角色和教学、学习方式,它积极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和主动探究的精神,不但使教师在课程改革中不断实现自我更新,而且使学生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中学会学习,不断成熟,不断进步,教师要与新课程同行,就必须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帮助者、引导者、促进者”,成为课程的“研究者、开发者、决策者”。
(语文教案)四年级上册语文颐和园教案
四年级上册语文颐和园教案颐和园是一座依山抱水、气象万千的皇家园林,是中国传统造园艺术的典范。
长于鉴赏的乾隆皇帝有诗云:“何处燕山最畅情,无双风月属昆明。
〞一起看看四年级上册语文颐和园教案!欢送查阅!四年级上册语文颐和园教案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课文内容的优美。
2.技能目标①通过对词句的理解,读懂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课文主要内容,训练学生语言的概括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②借助课外资料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
3.情感目标:体会优美的语言,从中得到陶冶,激发学生探究中国“世界遗产〞的兴趣。
教学重点:⑴引导学生感受颐和园中景物的特点。
⑴学习本课的观察和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学习本课的观察和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思路:颐和园一课,按照游览的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分别写了“长廊〞“万寿山〞“昆明湖〞的优美景色。
在教学中,我让学生认识到游览景物要有一定的顺序,并注意观察点的转移;同时还要注意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
所以在教学颐和园一课,我按照了“理清顺序〞“抓住特点〞“展开想象〞这一思路进行了本课设计。
教师重点指导“长廊〞的学习,指导学生充分地读书,抓住重点词句从语言文字中体会长廊的“长〞和“美〞,并引导学生总结描写长廊的方法(先看整体——看廊内——看廊外)。
在这一方法的指导下,学生自学“万寿山〞内容,说说在不同的位置,不同的角度观察景物的方法。
这一由扶到放的引导,使学生既学到了方法,又培养了能力。
在学习“昆明湖〞这局部时,我针对本单元的训练重点,采用了“小导游〞的教学方法,在学生读文的根底上,结合自己课外查阅的资料,介绍昆明湖中的“十七孔桥〞“堤岸〞“湖中的小岛〞各局部的景点。
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
颐和园中每局部景物的特点不同,所采用的学习方法也不一样,但一切都本着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的原那么,到达教给学生方法,培养学生能力的目标而进行教学。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颐和园》课文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颐和园》课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绘的方法,体会颐和园的美丽和壮观。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颐和园的喜爱之情。
2.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绘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比喻句,体会其表达效果。
2.学习如何运用总分总的写作结构。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同学们,你们听说过颐和园吗?谁知道颐和园在哪里?2.颐和园是我国著名的皇家园林,位于北京市,是我国古代园林艺术的瑰宝。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颐和园》这篇课文,感受颐和园的美丽风光。
二、初读课文1.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请同学们再读一遍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描绘了颐和园哪些美丽的景物?三、学习课文1.学习第1自然段(1)请同学们找出第1自然段中的比喻句,体会其表达效果。
(2)讨论:作者为什么把昆明湖比作一条碧绿的绸带?2.学习第2自然段(1)请同学们找出第2自然段中的比喻句,体会其表达效果。
(2)讨论:作者为什么把万寿山比作一座宝塔?3.学习第3自然段(1)请同学们找出第3自然段中的比喻句,体会其表达效果。
(2)讨论:作者为什么把长廊比作一条长龙?1.请同学们回顾一下我们这节课所学的内容,你有什么收获?2.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颐和园》,深入了解颐和园的美。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请同学们回顾一下《颐和园》这篇课文,课文描绘了哪些美丽的景物?2.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前三个自然段,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课文。
二、学习课文第4自然段1.请同学们找出第4自然段中的比喻句,体会其表达效果。
2.讨论:作者为什么把苏州街比作一条小河?三、学习课文第5自然段1.请同学们找出第5自然段中的比喻句,体会其表达效果。
2.讨论:作者为什么把佛香阁比作一座大佛?1.请同学们回顾一下我们这两节课所学的内容,课文描绘了颐和园哪些美丽的景物?2.作者在描绘这些景物时,运用了哪些比喻句?这些比喻句有什么作用?五、课堂作业1.请同学们用总分总的结构,写一篇关于颐和园的短文。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颐和园》教学设计范文(通用6篇)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颐和园》教学设计范文(通用6篇)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颐和园》教学设计范文(通用6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颐和园》教学设计范文(通用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四年级语文上册《颐和园》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人教版小语教材第七册第18课《颐和园》是一篇写景的记叙文,作者按照游览的顺序,用生动的语言、准确的词汇,再现了颐和园这座古老的皇家园林的美丽景色,字里行间流露出喜爱之情,是一篇培养学生语感,帮助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好教材。
课文移步换景。
一写长廊的景色。
先抓住“长”的特点从总体介绍,接着抓住每一间的横槛上五彩的画特点,从内容介绍,最后抓住长廊两旁景色宜人的特点,介绍外部环境。
二写万寿山的景色。
先写从山脚下抬头看到的佛香阁和排云殿壮观的景象,再写站在佛香阁的前面从山上向下、向前、向东远眺所看到的美丽景色。
三写昆明湖的景色,分别介绍了长堤、湖心岛、十七孔桥,课文开头总述颐和园的美丽,结尾和开头呼应表达了作者赞美之情。
选编意图1、了解北京颐和园的美丽景观,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激发民族自豪感。
2、了解并学习本课按空间变换的顺序记叙、抓住特点写景状物的表达方法。
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写景状物的叙述顺序以及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
2、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3、培养学生搜集、运用资料,积累语言的能力。
4、理解重点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
教学重、难点1、学习课文写景状物的叙述顺序以及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
2、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设计一、照片引入,激情引趣(展示本班学生在颐和园内所拍摄的照片,通过学生介绍照片的背景,激发学生了解颐和园的兴趣,从而引出课题。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颐和园》教案三篇
篇一 一、教材分析: 课文《颐和园》选自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五组十八课。
作者移步换景,按照游览的顺序描绘了北京颐和园的美丽景观,全文层次清楚,首尾呼应,语言生动优美、具体形象,处处洋溢着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
二、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正确读写“神清气爽、金碧辉煌、隐隐约约、姿态不一、葱郁、掩映”等词语。
2、按作者的游览顺序理清课文线索,学习课文第2自然段,欣赏长廊的美丽景色,感受课文优美的语言,能有感情地朗读这个自然段。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颐和园的优美景色,受到情感的熏陶。
四、设计理念 阅读教学承载着培养学生倾听、表达、交流等多种能力,是师生、生生、生本等一个多元互动、交际的过程。
本课的设计力图把口语交际和阅读教学有机整合起来,让学生在阅读中交际,在交际中促进对课文的学习和理解。
五、教学流程: 一、*导入,检查预习。
1、教师*引入: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的旅游景点不胜枚举。
截止2003年7月,我国已有29处景观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今天我们要一起去游览和欣赏的颐和园就是其中一处。
2、板书课题。
请你用心记住这个“颐”字,让我们响亮地叫出她的名字 颐和园。
3、认读词语:长廊柱子建筑宫殿葱郁掩映朱红堤岸雕刻狮子佛香阁金碧辉煌神清气爽隐隐约约姿态不一颐和园 [词语教学是语文学习之本,虽然到了四年级字词教学已不是学习的重点,但在新课伊始让学生读一读新词还是很有必要的。
]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读课文,说感受 1、这到底是一座怎么样的大公园呢?请你打开书大声地读读课文,读完后请你用一个词语或成语来形容你眼中的颐和园。
板书:()的颐和园 2、学生读文、交流,并上台板书词语。
[让学生读文后说说自己眼中的颐和园,并让学生上台板书词语,这一设计,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在说、写的的过程中丰富了学生的词汇,颐和园的美景在学生的心目中留下了初步的印象。
四年级上册人教版《颐和园》教案
四年级上册人教版《颐和园》教案通过学习课文《颐和园》,使学生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培养学生的赏美爱美情趣。
下面是小编分享的四年级上册人教版《颐和园》教案,欢迎大家阅读!学习目标:1、学习课文第4——6自然段,能回答课后1(2)(3)两个问题,能给课文分段。
2、能用“隐隐约约”造句。
3、掌握背诵的方法。
4、能有感情朗读课文,焕发民族自豪感。
学习重点:目标1学习难点:目标2教学过程:一、师生共同制定目标。
1.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1、2、3自然段,掌握了课文的生字词的读音,理解了课后的第①个问题,用“耸立”造了句,练习背诵了第二自然段。
这一节我们继续把剩下的4——6自然段学完,请同学们看看课后要求,想想还有哪些任务需要完成的。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引导归纳。
)2.出示目标树,并板贴。
⑴能回答问题,能给课文分段。
⑵能用“隐隐约约”造句。
⑶掌握背诵的方法。
⑷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前提测评哪位同学还记得我们用什么方法学懂第二、三自然段。
板贴在目标树的树根部:学习方法:⑴明地点。
⑵看景色。
⑶理解欣赏。
三、导学达标(一)用学习第二、三自然段的方法学习第四自然段。
1.听课文录音。
练习:①用“——”画出地点变换的句子。
②用“~~”画出登上石寿山,眼前呈现怎样的景色的句子。
2.学生回答,师生共同订正,并板书:宫墙、昆明湖、城楼和白塔。
3.出示句子,并理解欣赏。
“葱郁的树丛,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
”指名读。
出示从万寿山上看到的景色的视频、图片。
体会颜色美:A、葱郁的树丛是什么颜色?(一片绿色)B、一片绿色中出现了什么颜色?(黄色、绿色、朱红色)体会形态美:A、掩映是什么意思?B、掩映一互相遮掩、互相衬托。
C、指导看图:什么和什么相互掩映?指导朗读。
要求掌握好:掩映、黄的、绿的、朱红的这几个词的语速和语调,把绿树与宫殿互相遮掩相互衬托的颜色美、形态美读出来。
4、出示“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颐和园 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颐和园教案教案标题: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颐和园》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准确朗读课文,掌握课文中重点词语的含义及用法,理解并概括颐和园的主要景致和特色。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描绘等方式,引导学生感受课文的语言美,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和自然景观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围绕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颐和园》一文进行,学习课文描述的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和独特建筑,领略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包括颐和园的实景图片、视频资料;制作相关的词语卡片,以及课文的重点解析。
2.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查阅关于颐和园的相关背景知识,初步了解其地理位置、历史沿革和主要景点。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颐和园的精美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对颐和园产生兴趣,引出课题。
2. 课文解读:教师领读课文,指导学生关注文章的结构和语言特点,分段解析课文内容,梳理颐和园的主要景点。
3. 分组讨论:组织学生以小组形式讨论课文中的重点语句和描写手法,引导他们用自己的语言复述颐和园的美景。
4. 实践活动:让学生尝试描绘自己印象最深刻的颐和园景点,通过画图或文字描述的方式展现出来。
5. 总结归纳:回顾本课所学,总结颐和园的总体特点和作者的写作手法。
五、教学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参观颐和园或者在网上寻找更多关于颐和园的信息,进一步了解其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并尝试撰写一篇关于颐和园游记的文章。
六、教学总结:本次课程通过学习《颐和园》这篇课文,学生们不仅掌握了相关字词和阅读技巧,更深入了解了颐和园这一世界文化遗产的魅力,提升了他们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七、教学评估:1. 过程性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如朗读情况、小组讨论表现、实践活动成果等。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颐和园教案优秀7篇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颐和园教案优秀7篇《颐和园》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认识七个生字,会写十一个生字,正确读写“长廊、柱子、神情气爽、建筑、佛香阁、金碧辉煌、宫殿、葱郁、掩映、朱红、隐隐约约、堤岸、雕刻、狮子、姿态不一”等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激发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3、学习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
教学重点:1、让学生感受颐和园的美丽景色,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激发民族自豪感。
2、学习本课按照游览的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
课前准备:1、学生课前查阅有关《颐和园》的资料。
2、《颐和园》的风光图片教学过程:一、教师激情引入,导入新课。
在长城一课中,我们领略了中国建筑的雄伟壮观,它包容一切的博大气势令我们震撼。
同样,在中国还有一种建筑艺术也另世人瞩目。
她集建筑艺术精华于一身,精雕细琢、雍容华贵,这就是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中国皇家园林———《颐和园》。
板书课题,你对《颐和园》知多少?把你搜集的《颐和园》的资料介绍给大家;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领略《颐和园》美丽的景观吧!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感受风景美。
1、大声朗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不准的字音和带生字的词要多读几遍。
2、把不理解的词句画出来,多读几遍,联系上下文加以理解。
3、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师:课件出示词语。
长廓、柱子、建筑、宫殿、葱郁、掩映、朱红、堤岸、雕刻、狮子、佛香阁、姿态不一、隐隐约约、神情气爽、金碧辉煌。
4、检查自学生词情况:(1)指名朗读词语、(2)齐读、(3)联系前后文内容解释带点词语、(4)课文主要写了什么?5、摘录课文的首尾句。
课件出示: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
颐和园到处有美的景色,说也说不尽,希望你有机会去细细游赏。
师:自由读读这两句话,读着读着,你发现了什么?生:我发现了这两句话都是写颐和园美丽的。
我发现这两句话是课文的起始句和总结句。
师小结:开头结尾互相照应,让我们感受到文章结构的严谨,表达了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颐和园》原文及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颐和园》原文及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描绘的颐和园的景色特点。
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过程与方法:通过图片展示、问题引导,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颐和园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教学难点:把握课文描绘的颐和园的景色特点。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教师出示颐和园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图片中的景物。
2.朗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和情感的表达。
3.学习生字词学生自学生字词,查字典或询问同学。
教师检查学生的生字词学习情况,对难点进行讲解。
4.分析课文内容教师提问:课文描绘了哪些景物?它们有什么特点?5.感悟颐和园之美学生分组讨论:你觉得颐和园最美的地方在哪里?为什么?6.拓展延伸学生举例介绍其他著名的旅游景点,分享自己的旅游经历。
7.课堂小结8.课后作业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
家长签字确认,监督孩子完成作业。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朗读、分析、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了颐和园的美丽景色,激发了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使他们在课堂上充分展示自己。
课后作业的布置要合理,确保学生能够巩固所学知识。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不断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重难点补充:教学重点:教学重点在于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深入感受课文中颐和园的美。
例如,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同学们,请你们闭上眼睛,听我读课文,想象自己就在颐和园中漫步,你能感受到什么?”教学难点:教学过程补充:1.导入新课教师出示颐和园的图片,问:“你们知道这是哪里吗?有没有同学去过?”学生回答后,教师继续问:“谁能用语言描述一下你看到的颐和园?”2.朗读课文教师读课文第一段,学生边听边想象画面。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颐和园》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颐和园》教案《人教版四年级语文《颐和园》教案》这是优秀的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语文第七册第五单元《颐和园》教材分析:颐和园是一座依山抱水、气象万千的皇家园林,是中国传统造园艺术的典范。
长于鉴赏的乾隆皇帝有诗云:“何处燕山最畅情,无双风月属昆明。
”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七册第18课《颐和园》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按旅游顺序具体描写了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展示了我国园林艺术的辉煌成就和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能。
文章按总—分—总的结构,以游览的路线为线索,把各个景点的不同特点写得具体生动,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学情分析:1、四年级学生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抓重点词句而理解感悟文章的思想感情。
2、在写游记类的文章,能够按照游览的顺序进行描写,但是在具体观察某一具体景物的方法上层次性还不够,对于这一方法的指导还应加强。
教学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激发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2、学习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
教学重点:1、让学生感受颐和园的美丽景色,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激发民族自豪感。
2、学习本课按照游览的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
一、激趣导入导入:为了保护人类社会的共同财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世界最突出的自然和文化景观评为“世界遗产”,编成了《世界遗产名录》。
我国已有多处景观名列其中,这节课老师继续带领同学们观赏我国的“世界遗产”《颐和园》。
(板书课题,强调“颐”字笔顺) 上节课我们简单地预习了《颐和园》这课,谁来说说颐和园给人留下什么样的印象呢,颐和园给你的感觉是什么?(很美、很大、很漂亮)那作者的印象呢?课件:(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
)说目标:颐和园真是美丽的大公园,这节课就让我们来欣赏一下颐和园美丽的景色,以及作者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
二、朗读感知理清顺序刚才在没来上课之前,我与本文的作者通了电话,问他是怎样游览颐和园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颐和园》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了解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按照课文所记叙的游览顺序,给课文分段。
3.学会本课14个生字,会用带点的词语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第2、4自然段。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陶冶爱美情趣,受到民族自豪感的教育。
2.练习给课文分段。
教学难点
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介绍颐和园的;课文的每个自然段主要讲的是什么;哪些自然段联系比较紧密。
教学准备
图、投影片、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都知道颐和园吧,你们一定会很喜欢这个又大又美丽的公园。
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就像展开的一幅画卷,把园内的湖光山色,亭台阁榭、长廊石桥等景物生动地描绘出来。
我们随着笔者一同前往中外闻名的颐和园,看看作者是按什么顺序介绍园内的美景?
(教师板书课题。
)
二、认真读文,理清脉络
(一)学生出声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划出不懂的词语;标出本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二)请6名同学按自然段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思考:作者游览的顺序是什么?
(三)说一说每个自然段的意思?这实际上也是作者游览的顺序。
第2自然段讲长廊的景色。
第3自然段讲在万寿山脚下看到的景色。
第4自然段讲登上万寿山看到的景色。
第5自然段讲在昆明湖畔看到的景色。
第1自然段讲对颐和园总的印象。
第6自然段和第1自然段相呼应,表达了作者赞美之情。
(四)试着给课文分段,讨论。
讨论结果:3、4自然段都是写在万寿山看到的景色,可以合并为一段。
(五)总结全文共分5段。
本文是按游览的顺序写出颐和园的美丽。
三、朗读课文,划句欣赏
同学们,颐和园的风景美吗?你怎么知道的?
(一)以开火车的形式,每人读一段课文。
其他同学边听边认真看书,注意描写景色的句子。
(二)自己快速默读,边读边找并划出描写美丽景色的句子。
(三)在学生发表意见的基础上,教师投影。
指名读或齐读,欣赏颐和园景点之美。
如: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
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
小结:本课时从预习入手,着重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知道有6个自然段,又用同并异分的方法将课文分为5段。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了解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按照课文所记叙的游览顺序,给课文分段。
3.学会本课14个生字,会用带点的词语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第2、4自然段。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陶冶爱美情趣,受到民族自豪感的教育。
2.练习给课文分段。
教学难点
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介绍颐和园的;课文的每个自然段主要讲的是什么;哪些自然段联系比较紧密。
教学准备
图、投影片、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逐段学习,理解内容
(一)默读第1段。
思考:颐和园的特点是什么?(又大又美)
(二)指名读第2段。
1.颐和园的长廊是什么样儿的?
2.长廊的最大特点是什么?(三个意思)
(l)长是从哪儿看出?从整体和外部介绍。
出示投影片(和图)。
“这条长廊有700多米长,分成273间。
”
这一句用翔实的数字,突出长廊的长和间数多的特点。
长(一眼望不到头),具体数字700多米,273间(说明它很长。
)
(2)从内部介绍长廊,横槛上五彩的画。
(3)长廊两旁风景宜人。
(这是昆明湖边的一处美景。
)
学生体会长廊彩画有什么特点?体现了什么?展开讨论。
内容丰富。
体裁广泛。
体现了我国古代文化的灿烂和能工巧匠的智慧。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三)齐读第三段。
思考:
1.佛香阁和排云殿的建筑有哪些特色?(出示图)
佛香阁:八角宝塔形、三层、黄色琉璃瓦。
排云殿:一排排、金碧辉煌、耸立。
2.耸立说明什么?(排云殿高)
一排排说明什么?(占地面积大)
3.登上万寿山,眼前呈现怎样的景色?
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
(划出表示颜色的词)
重点讲了昆明湖景色及特点。
(出示投影片和图)
“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
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痕迹。
”
让学生体会:这句抓住了昆明湖的静和绿的特点。
先用静物“镜子、碧玉”作比喻,说明昆明湖非常静,光洁照人;昆明湖水非常绿,如碧玉一般。
然后又以动的画面进一步描述昆明湖的静。
“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说明湖面非常平静。
一个“滑”字与上面的“镜子”一词相得益彰。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四)指名读第4段。
1.这段都介绍了什么景物?
长长的堤岸湖中心小岛十七孔桥
2.重点介绍了什么?怎样介绍的?
出示投影片和图。
“这座石桥有十七个桥洞,叫十七孔桥;桥栏杆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着小狮子。
”
这句让学生体会:句子是抓住桥洞多、石柱多、雕刻的小石狮子多的特点来描述十七孔桥。
再次显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五)齐读第5段。
结尾一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
师生讨论,畅所欲言。
表达了作者赞美的感情,与第1段相呼应。
二、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听录音
三、总结全文
(一)课文记叙的游览顺序是什么?(指板书)
(二)文章层次清楚,语言生动优美,如一幅展开的山水画卷,再现了颐和园的美丽景色。
(三)文中蕴含着对建造颐和园的古代劳动人民的赞美,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民族自豪感。
第三课时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了解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按照课文所记叙的游览顺序,给课文分段。
3.学会本课14个生字,会用带点的词语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第2、4自然段。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陶冶爱美情趣,受到民族自豪感的教育。
2.练习给课文分段。
教学难点
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介绍颐和园的;课文的每个自然段主要讲的是什么;哪些自然段联系比较紧密。
教学准备
图、投影片、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指导背诵第二、四自然段
在背诵前先读懂这段写什么?共有几句?每句写什么?句与句之间的关系。
然后在理解基础上再背。
这样既节省时间又能提高学生记忆及理解的能力,长此坚持下去有利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学习生字词
(一)第一课时,学生已初步认识生字,让学生自读生字并组成词语。
(二)抓重点自学生字,老师点拨。
1.学习形声字:
廊阁煌葱
掌握形声字的特点,了解哪一部分是形旁?哪一部分是声旁?你是怎么记的?
2.旧字加偏旁:
有—郁是—堤周—雕
3.去偏旁。
珠—朱棍—昆
4.换偏旁。
膝—漆
5.难字的笔画。
“爽”应先写“一”,最后写“爽”
6.区别形近字:
裁—栽最后一笔是点。
党—赏下半部不相同。
要注意这些字的区别,不仅从字形、读音方面进行区分,更重要的是从字意或用字的语言环境不同加以区别,这样学生才能记忆深刻,减少错别字。
7.要读准字音:
以上是学习这14个生字的7种方法。
对于生字的学习,学生在初读课文时解决了“音”,理解课文时解决了“意”,理解文章之后解决“形”。
(三)掌握下面的词语。
用带点词造句。
宫殿长廊红漆雕刻神清气爽葱郁堤岸朱红辉煌隐隐约约耸立远眺
(四)理解词语:
神清气爽——形容人头脑清醒,精神爽快。
横槛——指横嵌的长方形栏板。
宫殿——帝王居住的高大华丽的房屋。
远眺——往远处看。
画舫——装饰华美、专供游人乘坐的船。
葱郁——青翠茂密。
金碧辉煌——形容建筑物异常华丽,光彩夺目。
姿态不一——样子各不相同。
(五)区别形近字:
膝()裁()赏()郁()
漆()栽()党()都()
三、小结
本节课内容较多,但重点是指导学生学会本课字词,培养自学能力,加强形近、形声字的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