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科课堂教学模式3
高中数学课堂中的“3+1”教学模式
高中数学课堂中的“3+1”教学模式“3+1”教学模式常常被用于高中数学课堂中,因为其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点,促进学习效果的提高。
具体来说,“3+1”教学模式包括以下三个步骤和一个复习阶段:第一步:引入环节。
通过引入生动有趣的事例或场景,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对于新知识的探究热情。
例如,对于三角函数中的“正弦定理”,可以通过设置一个海上救援的场景,让学生自行运用所学知识反思如何计算出救援距离。
第二步:知识讲解环节。
在引入环节之后,老师需要仔细地为学生讲解新的知识点,包括定义、定理、公式等等。
要注意让学生理解知识的本质和关键点,同时还要注意语言的精准和条理性,给学生留下清晰的知识框架。
第三步:举例练习环节。
在知识讲解之后,老师应该给学生提供丰富的例题,并逐步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如何让学生利用所掌握的知识方法解决问题是非常重要的,老师也应该考虑到不同学生在此环节的表现情况,适时地给出提示和引导,帮助学生掌握方法。
当然,以上三个步骤只是教学过程的主体部分,还需要注意其他细节和小技巧。
例如老师应该给学生预留充分的时间思考问题和解答问题,同时也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第四步:复习环节。
最后,在一节课结束前,老师还应该为学生留出时间进行知识点的复习和总结。
复习既可以是教师出复习题,也可以是让学生自主进行总结。
然后,老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下节课的预告,引导学生预习,为下节课的顺利进行打下基础。
总之,“3+1”教学模式可以达到保证知识点质量、深度和广度的效果。
因此,它被广泛地使用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之中,目的是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点,提高学习的有效性,增加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高中数学课堂中的“3+1”教学模式
高中数学课堂中的“3+1”教学模式“3+1”教学模式是指在高中数学课堂中的一种教学方法,它主要包括三个部分的教学内容和一个实践环节。
这种教学模式在现代教育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它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一下高中数学课堂中的“3+1”教学模式。
我们来说说“3+1”教学模式中的“3”部分。
在高中数学课堂中,“3”部分指的是教师的讲授、学生的学习和课外作业。
教师的讲授是教学的重点和核心,它是传授知识和方法的主要途径。
教师可以通过举例、讲解、练习等方式来向学生传授知识,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概念和方法。
而学生的学习则是教学的对象,他们需要认真听讲、认真笔记、认真做题,以便能够掌握所学的知识和方法。
课外作业则是教学的延伸和巩固,学生需要在课后完成相关的作业,以便能够加深对知识和方法的理解和掌握。
这“3”部分是教学的基础和前提,只有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闭环,教学才能够得以顺利进行。
我们来说说“3+1”教学模式中的“1”部分。
在高中数学课堂中,“1”部分指的是实践环节。
实践环节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它能够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应用到实际中去,从而使他们真正理解和掌握所学的内容。
教师可以通过布置实验、设计实践、解决问题等方式来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活动,让他们亲自动手、亲自思考、亲自实践。
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够深刻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和方法,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在实践环节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方式和方法来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活动。
可以设置实验、出题、解决问题等环节,让学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积极参与,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在实践过程中,教师应该及时给予学生指导和鼓励,鼓励他们勇于探索、善于动手、善于实践,从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创造力。
教师还可以根据实践结果,及时总结和归纳,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知识和方法。
高中数学课堂中的“3+1”教学模式
高中数学课堂中的“3+1”教学模式作者:张宝安来源:《课程教育研究》2019年第06期【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6-0130-02一、实施“3+1”教学模式的背景2013年,扶沟高中正处于蒸蒸日上的发展阶段,为了使我校的发展更具有持续性、前瞻性,校委会针对学校情况提出“注重细节,不丢环节,精益求精”的管理和发展思路,对学校教学提出了“提高课堂效率,提升教学质量”的要求。
为此,学校组建了教科研精英团队,针对高中阶段学生特点及各学科认知形成的特点对课堂教学进行双向的优化。
我以全国特级教师、学校课堂改革数学研讨组组长的身份组织了研讨组,带领研讨组成员学习新课标、新课程理念,收集并学习知名学校新的课堂教学模式,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提出了“3+1”数学课堂教学模式。
其间经历了多次的讨论—实践反馈—再讨论的过程,多次深入课堂观摩授课效果、调查学生的学习情况;组织师生一起研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认真听取教师和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不断对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进行调整和改进,逐步形成了相对固定而且高效的“3+1”课堂教学模式,现在把教改工作中的体会成文如下。
二、“3+1”教学模式的发展过程1.探索阶段。
数学课堂“3+1”教学模式是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交流展示—老师点评。
前三个环节都是以学生为主体,其中交流展示环节是为了很自然的实现学生与老师的互动;第四个环节是老师从更高更深更广的角度解决学生在前三个环节中存在的问题,这段教学过程是整个“3+1”教学模式的核心。
围绕这个核心研讨组对学生的知识贮备、学习能力进行了评估;对各个环节所占的时间进行了预估;秉持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3+1”教学模式进行了课堂实践。
实践期间,我带领研讨组老师每日听课,课后召集研讨组老师和授课教师共同研讨课堂上的得失,广泛调查学生,搜集整理了大量的老师和学生反馈的建议,按理科与文科、创新班与普通班、新课和复习课以及讲评课分类整理成文。
高中政治学科课堂教学模式
高中政治教学模式一、新授课1、基本环节(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2)学案设疑,自主学习(3)组际展示,交流提升(4)达标练习,补救强化 (5)课堂小结2、环节阐释(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充分利用传统教学设备和现代教学手段,创设情境,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引发学生的“兴奋点”,即让学生有感而发,让学生带着问题,带着情感进入新课学习的氛围中去。
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高中思想政治课的重要目标。
恰当的情境导入能把课堂内外、理论与实际、承前与启后融为一体,因此创设情境非常重要。
根据教学实际,导入情境的创设方法很多,如案例情境、故事情境、录像情境、小品情境等。
(2)学案设疑,自主学习导学案的设计要根据教学实际灵活设计。
一般可包括:自学提纲、重难点合作探究、达标检测等。
在学生自学前,教师要适时提高具体明确的预习和自学要求,如具体的看书范围、思考的问题,用多少时间,要达到什么目标等。
学生要借助学习资料有效地自学,培养阅读能力和独立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学生自学时,教师要广泛巡视,最大限度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对学生遇到的疑难问题分清性质,梳理归类,做到心中有数。
但教师基本上不直接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
(3)组际展示,交流提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所需要深度探究的问题(可以是老师设计的,也可以是学生发现的;可以是具体内容的,也可以是拓展延伸的;可以是感性演示的,也可以是理性归纳的)各小组进行讨论,形成一致意见后,向其他小组展示。
其他小组的同学在认真倾听、笔记的基础上,记下疑问。
当展示结束后,提出自己的疑问并要求答复,没有具体的问题时,也要适当地从准确性、新颖性、实效性、语言表达等方面指出长处和不足。
展示的方式要丰富多样、新颖活泼、健康深刻。
展示交流时要求学生能够脱离课本,用自己的语言阐述自己的思路和独特的见解,能够让其他学生在倾听的基础上学会思考。
教师更多地充当协调员、导演、听众的角色,在所有展示结束后,作简洁准确的客观评价,进行重点点拨、归纳和提升。
高中数学课堂中的“3+1”教学模式
高中数学课堂中的“3+1”教学模式数学是一门较为抽象的学科,在学习过程中,很多学生感到难以理解和掌握。
如何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是数学教师和教育工作者们需要探讨和思考的问题之一。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教育教学的不断创新,教学方式、教学方法也在不断升级和改进。
在数学教学中,采用“3+1”教学模式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成绩,现就此做一简单介绍。
一、“3+1”教学模式是什么所谓“3+1”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堂数学课中,将教学内容分为三个部分:讲授知识、锻炼技能、尝试拓展。
每个部分约用25分钟,之间有短暂的休息。
而“1”则指的是教师概括和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对所学知识进行回顾复习。
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调整“3+1”的时间安排,但一般总时长不超过90分钟。
1.讲授知识部分:在此阶段,教师要先为学生们讲解本节课要讲的知识点,并解释相应的概念和公式。
教师讲解时可穿插着举一些实例来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
2.锻炼技能部分:在此环节,教师要安排一些练习题,让学生们在课堂上积极参与,练习知识点和公式的运用。
教师在此部分也可针对学生所存在的问题进行答疑解惑。
3.尝试拓展部分:在本环节,教师要为学生们提供一些有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们尝试去自行探索和解决。
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4.总结复习部分:本部分是课堂的收尾环节,教师要对本节课所讲的知识点进行总结概括,并对学生们的答疑做出回应。
同时,也可布置一些与本节课相关的作业,让学生们在课外再次巩固所学内容。
1.促进学生积极学习,提高学习兴趣:在这种模式下,学生们有更多的机会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锻炼自己的数学功底,提高自己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这门学科。
2.突破单一教学模式的限制:传统的数学教学方式常被诟病为枯燥乏味,而“3+1”教学模式则从讲授知识、锻炼技能、尝试拓展以及总结复习等四个方面,针对数学这门学科的特点进行了创新和改进。
普高教学方法
普高教学方法一、讲授法讲授法是教师通过简明、生动的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发展学生智力的方法。
它是通过叙述、描绘、解释、推论来传递信息、传授知识、阐明概念、论证定律和公式,引导学生分析和认识问题。
二、讨论法讨论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以全班或小组为单位,围绕教材的中心问题,各抒己见,通过讨论或辩论活动,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
三、直观演示法直观演示法是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展示各种实物、直观教具或进行示范性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获得感性认识的教学方法。
四、实验法实验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使用一定的设备和材料,通过控制条件的操作过程,引起实验对象的某些变化,从观察这些现象的变化中获取新知识或验证知识的教学方法。
五、任务驱动法任务驱动法是指教师根据教学要求提出“任务”,以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为线索,把教学内容巧妙地隐含在每个“任务”之中,学生自己或者在教师的指导下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然后进行具体的操作,教师引导学生边学边做完成相应的“任务”。
六、自主学习法自主学习法是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的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
七、分层教学法分层教学法是一种注重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
教师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智力水平、兴趣特点等,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层次,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最好的发展和提高。
八、情境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
九、合作教学法合作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帮助、共同学习的教学方法。
合作教学法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高中英语阅读理解课三段式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高中英语阅读理解课三段式课堂教学模式研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增长,英语作为国际上最常使用的语言之一,在不同国家里都很受重视,特别是在中国,英语作为学校系统中重要的一环被严格要求,英语阅读理解课对于学生来说,是学习英语的重要部分,也是每个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领域。
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三段式课堂教学模式被广泛应用于高中英语阅读理解课上。
三段式课堂教学模式分为三个阶段:预习、读书、反思;每个阶段都有各自的特点和目的,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第一个阶段为预习,目的是为了启发学生对读书内容提前做一些准备,包括熟悉/理解课文内容,准备重要词汇,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对读书内容的学习兴趣,为实际读书做准备。
在预习过程中,老师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通过提问、举例、表示等方式,让学生的思维得以开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此基础上,学生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第二个阶段,读书,是整个课堂的核心,这一阶段的目的是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实现课堂教学的目的。
在此阶段,老师会让学生仔细阅读课文,掌握重点词汇,把握文章大意,并针对课文内容进行细节解读,同时可以提出相关讨论,提出问题,进行回答,帮助学生们更好掌握课文内容。
第三个阶段,反思,这一阶段的目的是让学生们反思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再次总结所学知识,总结重要词汇,帮助学生追溯思考,并进行相应的知识总结和归纳,这样有助于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增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掌握重点点拨。
通过以上三个阶段,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并且可以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
这种三段式课堂教学模式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而且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的英语学习。
另外,三段式课堂教学模式同样适用于其他科目的教学,比如数学、物理、化学等,老师只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课堂教学模式,即可轻松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总之,三段式课堂教学模式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英语阅读理解课堂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提高学习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英语学习,同时也适用于其他学科的教学,值得推荐使用。
高中课堂教学模式解读
庄浪一中“52510”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解读庄浪一中秉承“质量是生命,文化是灵魂,团结是力量,改革是出路”的办学理念,紧紧抓住“课堂”这个中心,努力对课堂进行彻底改革。
为此,我校提出并在全校围推行“52510”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一、“52510”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提出的背景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管理规办学行为指导意见》,其核心为“减负增效”。
学生负担降下来,但教学的质量必须提高,而教学质量提高唯一的途径就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而不能把希望寄托在题海战术或者牺牲学生休息时间搞教学。
课改的“推手”是教师,这就需要教师要转变观念,调整定位。
面对问题,学校分批组织教师赴、、、等地考察学习,外出学习教师累计达到100余人次。
回来后通过反复讨论,学校提出了,解放学生、解放教师、解放学校的“三解放”思路,把课堂改革引向深入。
解放学生。
解放学生,就是从学生的嘴、手、眼、耳、脑开始。
课前预习由学生自己组织、主持,容由学生自己选择,课中让学生自学,让学生交流、讨论,让学生上黑板展示汇报,鼓励学生质疑、解答。
由此引出的是学生地位解放,使学生从课堂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变成教学活动的主动参与者、课堂学习的主人;学生身份解放:从一个受教育者,变成一个教育者,让学生教学生;变成教育资源的提供者,学生的差异也是一种教育资源;教学容解放:使课本教学容与学生的生活和体验紧密结合,形成生动活泼的绿色生态课堂;学生身心解放,让学生不只用眼睛看课、用耳朵听课,还要调动各种感官,运用一切方法,全身心参与到课堂中去;学生评价标准解放,由一把尺子评价学生转变为多把尺子评价学生。
解放教师。
解放教师,从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方法,摒弃传统教育以教师为中心的落后观念,树立起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念。
学校解放教师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解放身份,让教师从一个讲者,变成一个导者;从一个导者力争成为一个学者;解放讲台,让教师退下讲台,由主演变为导演,给学生充分展示的机会;解放课堂,让课堂从“满堂灌”变为“以生为本”,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解放教学,由机械重复备、教、辅、改、考解放出来,向课改要效率、要质量,让教师做创新性的工作,做最有价值的工作;解放评价标准,由一把尺子评价教师转变成用多把尺子评价教师。
高中数学课堂中的“3+1”教学模式
高中数学课堂中的“3+1”教学模式
高中数学课堂中的“3+1”教学模式指的是教师以授课、讲解、演练三个步骤为主,
辅以课外拓展。
授课是为了让学生掌握重点知识点,讲解是为了让学生理解知识点的含义
和意义,演练则是为了让学生熟练掌握知识点的应用和解题方法。
这一教学模式可以有效
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授课阶段,教师应该注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提出问题,从而让他们更好地理解知
识点的含义,并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在讲解阶段,教师应该注重让学生掌握
知识点的应用范围和实际意义,让他们明白知识点的价值和重要性。
在演练阶段,教师应
该让学生反复练习和应用知识点,充分巩固和掌握所学内容,并通过实际例题和案例分析,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题能力。
同时,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开展课外拓展活动,如参加数学竞赛、阅读数学类科普书籍、制定有关数学的探究性课题等,培养他们的兴趣并提高数学素质。
另外,教师还应该
注重与学生之间的互动,积极引导他们提出问题、参与讨论,并及时给予相关的指导和回复,促进教学与学习的良性互动。
高中英语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教学案例3
高中英语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教学案例3案例背景本案例针对高中英语课堂,通过融合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提升学生的英语研究效果和学科综合素养。
在这一案例中,我们将使用融合信息技术的教学工具,帮助学生进行听说训练和阅读理解。
教学目标- 提高学生英语听说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培养学生合作研究和信息检索的能力- 培养学生处理和解释图表和数据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学科综合素养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教学内容与步骤1. 引入:老师引导学生讨论全球变暖的原因和影响,激发学生的兴趣。
2. 知识传授:讲解相关的英语词汇和句式,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
3. 情景模拟:学生分小组,每个小组扮演某个国家代表,通过信息技术工具收集和整理相关数据,展示自己国家在全球变暖中的状况。
4. 合作讨论与展示:小组成员之间交流讨论各自的数据,并展示给其他小组,了解其他国家的情况。
5. 阅读理解:学生阅读相关的英语文章或新闻报道,运用阅读理解技巧分析和解释数据,回答相关问题。
6. 综合活动:学生通过信息技术工具创建一个海报或幻灯片,展示全球变暖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7. 总结与评价:学生小结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老师进行总结评价并给予反馈。
教学评价与反思- 学生的参与度:通过小组合作和信息技术工具的运用,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提高研究兴趣。
- 学生的合作能力: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和展示,学生培养了合作研究的能力,提高了互相沟通和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 学生的信息检索与分析能力:通过使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数据收集和整理,学生培养了信息检索和分析的能力,提高了对图表和数据的处理和解释能力。
通过本案例的教学实践,学生不仅提高了英语听说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还培养了学科综合素养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同时,通过情景模拟和综合活动,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关注全球变暖问题,培养了环境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这一融合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教学案例,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研究兴趣,提升了课堂互动和研究效果。
三单六环节课堂教学模式
三单六环节课堂教学模式——宏远高中教学模式的探索孟凤鸣韩晴本着“取别人的经、走自己的路、创宏远的牌”的改革思路,在学习模仿、借鉴杜郎口经验的基础上,我们面对现实、立足学情、认真总结,深刻反思,积极探索适合自我的课堂教学模式,通过广大教师的集体智慧和一线的教学实践,我们暂时推出自己的“三单六环节”课堂教学模式,现说明如下:三单:预学单、检测单、反思单预学单:一位教育家说过:预习是自学的演习。
预习单是学生的预习指南——路线图和指南针。
预习是展示的基础,没有成功的预习,就没有成功的展示。
预习,好像人人都会,其实并非如此,它就像一个演员一样,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
你只留给学生预习的时间,而不给其必要的提示和指导,或者指导不到位(特别是在大多数学生还没有形成独立学习能力或养成自主学习习惯的情况下),其结果往往是预习没效果,或者效果不明显,徒有形式而已。
预习单的作用主要是给学生指明一个明确的预习方向,提供可借鉴的学习方法,设置发散思维、彰显个性的发展空间,构建独立、自主、高效、快乐的学习平台。
预习单的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一是针对性和方向性。
教师要在充分研读、分析、综合教材,非常熟悉文本信息的基础上,提炼出具有针对性强的相关知识,给出明确具体的要求(本节课的目标、某一段的目标、某一题的目标),抓住重点、难点和关键,切忌面面俱到。
特别要在学习方法上给予提示和指导。
不管采取何种设计方式,都要从实际出发,从效果考虑,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提升学生学习能力为出发点和归宿点。
二是指导性和启发性。
预学单所呈现在学生面前的不是文本和教案的照搬,也不是习题和材料的堆砌,更不是形式和过程的应付,它应该是学生的路线图和指南针,起到引领和导航的作用。
三是差异性和层次性。
我们提倡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但这并不意味着全体学生都面向同一个问题。
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性,预学单应依据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的基础和学习的能力以及学习的习惯,问题设计应该有层次性,难易适中,梯度明显,让学生有自主选择的空间和余地,这样一方面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对学生人格的尊重。
常见的数学教学模式
常见的数学教学模式1.讲解模式讲解模式是数学教学中最常见的一种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教师通过口头讲解、演示等方式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
教师通常会提前准备好教案和教具,并在课堂上按照计划逐步阐述数学概念、原理和方法。
这种模式适用于初步引入新知识和概念,并整合学生以前已经学习过的知识。
2.示范性学习示范性学习是通过让学生观察和模仿教师、老师或其他同学的做法来学习数学。
这种学习模式强调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实际操作,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
示范性学习通常以实际问题为背景,通过实际探究和操作来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探究学习探究学习是一种基于问题解决和探索的学习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教师会给学生一个问题或情境,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和调查来寻找解决方案。
学生需要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进行推理、分析和实验,来解决问题。
这种模式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
4.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一种通过小组合作来达到学习目标的学习模式。
学生之间相互合作,共同解决问题,互相讨论和分享观点。
合作学习注重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社交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合作学习可以通过小组活动、角色扮演和游戏等方式来实施。
5.启发式学习启发式学习是一种通过启发性问题和情境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思考的学习方法。
在这种模式下,教师会给学生提供一些引导性的问题,让学生通过思考和发现来学习数学。
启发式学习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和创造,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除以上常见的数学教学模式外,还有互联网教学模式、游戏化教学模式等新兴的教学模式。
这些模式旨在充分利用现代技术和资源,提供更加个性化和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的积极参与和主动学习。
高中数学课堂中的“3+1”教学模式
高中数学课堂中的“3+1”教学模式高中数学是高中课程中的重要部分,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数学素养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影响。
而在数学教学中,探索出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是至关重要的。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3+1”教学模式是一种被广泛认可和推崇的教学方式。
下面就让我们来探讨一下在高中数学课堂中的“3+1”教学模式。
什么是“3+1”教学模式呢?“3+1”教学模式是指由三个部分组成的教学过程,再加上一个实践环节。
第一个部分是新知识的讲解,第二个部分是问题的讲解,第三个部分是学生的训练,最后再加上一个实践环节。
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新知识的讲解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起概念框架,有助于他们理解和掌握知识;问题的讲解可以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理解问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学生的训练可以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提高解题能力;实践环节则可以让学生在课外拓展,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创造力。
“3+1”教学模式是一种既有利于学生理解知识,又有利于学生提高解题能力的教学方式。
在高中数学课堂中,这种教学模式是非常适用的。
新知识的讲解是数学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高中数学的知识体系庞大,每个章节的知识都是建立在上一个章节的基础上的。
只有通过对新知识的讲解,学生才能够建立起知识的链条,理清思路。
问题的讲解是数学课堂的重要环节之一。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知识点,并在实践中学会应用知识。
学生的训练则是学生巩固知识的重要手段。
知识是需要通过练习来巩固的,只有经过大量的练习和训练,学生才能够真正掌握并且熟练地运用知识。
实践环节则可以让学生在课外进行更广泛、深入的学习和训练,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3+1”教学模式在数学课堂中的应用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是一门需要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学科,而这种教学模式正是有利于培养这些能力的。
通过问题的讲解和学生的训练,学生可以在实际的问题中感受数学的魅力,建立起对数学的兴趣;同时在实践环节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进行更广泛、深入的学习和训练,培养自己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中的“3+1”教学模式
高中数学课堂中的“3+1”教学模式导语:高中数学课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关键阶段,教学模式的选择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高中数学课堂中,采用“3+1”教学模式,即“讲、练、测+拓展”,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一、讲在高中数学课堂中,讲是教师传授知识的重要环节。
教师通过讲解数学概念、原理、定理等,引导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并有助于学生建立数学思维。
在讲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教学实例等形式,生动地讲解数学知识,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
二、练练是学生巩固和提高数学能力的必经之路。
在高中数学课堂中,教师可以设计一定难度的数学练习题目,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练习和讨论。
通过练习,学生可以巩固所学知识,培养解题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师可以及时发现学生的学习问题,及时纠正和指导,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提高学习效果。
三、测测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手段。
在高中数学课堂中,教师可以设置数学测试或者小测验,考察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通过测验,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态度,发现学生的不足之处,及时进行针对性的教学辅导,帮助学生弥补差距,提高学习成绩。
测验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促使学生认真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数学水平。
拓展拓展是高中数学课堂中的第四环节,通过拓展,学生可以进一步探究数学知识,拓展学习范围,提高数学思维和解题能力。
在高中数学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设置拓展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组织学生讨论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拓展学生的数学视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中的“3+1”教学模式,即“讲、练、测+拓展”,能够全面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
教师通过讲解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通过练习巩固学生的数学能力,通过测验检验和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通过拓展拓展学生的数学视野和思维。
这样的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题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高中数学课堂中的“3+1”教学模式
高中数学课堂中的“3+1”教学模式“3+1”教学模式是近年来在高中数学教学中逐渐流行起来的一种教学方式。
其核心是将传统的授课、练习、答疑模式分为三个环节,并在此基础上增加一个“变通”环节,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并提高解题能力。
第一环节,即“直播课堂”,是在课堂上进行的讲授环节。
教师通过语言、图形、实物等多种方式向学生讲授相关知识点和解题技巧。
这个环节主要是教师为主导,学生为被动接受者。
在课堂上,教师应该注重启发式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思考习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要适当地透露出自己的思考过程,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知识点。
第二环节是“在线课堂”。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会为学生提供一些实践性的题目,并在网上开展答题比赛,这样既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可以通过比赛的方式激励学生,并使学生具有竞争意识。
这个环节中,学生需要独立完成题目,并提交答案。
可以通过实时答题进度统计来及时反馈学生的答题情况,以便于了解学生的weakness,同时可以派发一些贴近生活的小练习,以激发学生兴趣,让他们更深入地了解数学。
第三环节是“补课堂”。
在这个环节中,学生可以向老师请教自己未能理解的知识点,教师也会一对一解答学生的问题,并帮助学生确认自己的答案。
因为每个学生的理解能力与问题重点不同,所以这个环节相当于精准解答,帮助每个学生掌握知识点。
第四个环节是“变通环节”,教师会根据学生的学习状态,灵活地安排与改变教学方式,比如可以放下讲义,通过卡片、大语境等方式来讲解知识点或将学习中的经验转化为小组问答、讨论等方式来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
这个环节更多的是让教师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根据实际情况做出灵活的调整以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
总的来说,“3+1”教学模式不仅减轻了教师的负担,更主要的是通过将课堂授课与在线、补课、变通三个环节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够真正“学以致用”,从而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知识点,并通过自主学习不断提高解题能力,最终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高中数学课堂中的“3+1”教学模式
高中数学课堂中的“3+1”教学模式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学模式的设计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往往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互动和实践性,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成绩提高缓慢。
为了改善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成绩,我们可以尝试引入一种新的教学模式——“3+1”教学模式。
“3+1”教学模式是指以三个环节为主体,再加上一个辅助环节。
这种模式可以使得数学教学更加生动、全面,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下面我们来详细介绍一下高中数学课堂中的“3+1”教学模式。
我们来介绍“3+1”教学模式的各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是“导入和激发学生兴趣”。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可以通过简单的问题或者故事来引入新的知识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当教学的内容是关于函数的时候,可以通过一个真实的生活例子来引入函数的概念,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了解函数的重要性,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第二个环节是“理论和知识的讲解”。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可以对相关的理论知识进行讲解,并通过实例来帮助学生理解概念和解题方法。
教师还可以与学生进行互动,引导他们提出问题,展开讨论,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知识点,也能够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四个环节是“拓展和延伸”。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拓展题或者延伸题,让学生在课后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和探讨。
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也能够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和积极性。
“3+1”教学模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引入生动、有趣的故事和实例,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认识新的知识点,从而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3+1”教学模式能够提高教学效率。
通过对知识点的深入讲解、实例的解析和练习的指导,学生能够在课堂上就能够巩固所学的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3+1”教学模式能够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中的“3+1”教学模式
高中数学课堂中的“3+1”教学模式
“3+1”教学模式是一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经典模式,它由三个步骤和一个巩固环
节组成,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第一个步骤是导入。
在这个步骤中,老师会以生动有趣的方式介绍本节课所涉及的知
识点,用一些实际的例子和问题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求知欲。
这个步骤的目的是帮助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打开思维的大门。
第二个步骤是演绎。
在这个步骤中,老师会系统地、逻辑性地讲解知识点的相关概念、原理和定理,以及解题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这个步骤的重点是分析和理解,促使学生对知
识点有深入的认识,并能够灵活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
然后,第三个步骤是训练。
在这个步骤中,老师会提供一些练习题目,让学生在课堂
上进行训练和实践。
这个步骤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掌握解题的方法
和步骤。
老师也会对学生的答题情况进行及时的指导和点评,解答学生的疑惑和困惑。
巩固环节是整个“3+1”教学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个环节中,老师会组织一些
复习和总结的活动,对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进行回顾和概括,帮助学生将零散的知识点整合
起来,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和思维模式。
老师也会鼓励学生在课下进行一些练习和巩固,
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3+1”教学模式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它通过导入、演绎、训练和
巩固四个步骤的有机结合,使得数学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活跃和富有启发性。
学生在这种
模式下能够主动参与学习,积极思考和解决问题,提高了他们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
高中数学课堂中的“3+1”教学模式
高中数学课堂中的“3+1”教学模式高中数学课堂中的“3+1”教学模式是一种教学方法,其中“3”代表学生的三个角色,即学生、教师和与学生合作学习的伙伴,而“1”代表教学过程中的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往往扮演着主导者的角色,传授知识、解答问题。
而在“3+1”教学模式中,教师更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合作学习的过程。
首先是学生的三个角色。
在“3+1”教学模式中,学生扮演着三个角色,即学习者、合作者和探究者。
作为学习者,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对知识进行学习;作为合作者,学生与其他同学进行小组合作,共同解决问题;作为探究者,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探索,深入理解数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是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
在“3+1”教学模式中,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是两个重要的环节。
自主学习指的是学生根据自身的学习需求,选择合适的学习方法和策略。
学生可以通过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和互相交流等方式,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
合作学习则强调学生之间的互动与合作,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和共同解决问题,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思维碰撞,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是教师的角色转变。
在“3+1”教学模式中,教师的角色也发生了转变。
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协调者。
教师通过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兴趣、组织合作学习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学习。
教师也要关注学生的反馈和评价,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建立良好的学习氛围。
“3+1”教学模式为高中数学教学提供了一种创新的教学方法。
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学习效果。
教师的角色转变和合作学习的推行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更好的机会和平台。
“3+1”教学模式在高中数学课堂中应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高中数学课堂中的“3+1”教学模式
高中数学课堂中的“3+1”教学模式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和教学方法的不断完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也在不断地进行改革与创新。
在这个过程中,“3+1”教学模式应运而生,它是指“导学+讲授+练习+拓展”四个环节的有机结合。
这一教学模式在数学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这种教学模式的优势和应用。
一、“导学”环节在数学教学中,“导学”环节的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求知欲。
在这一环节,教师首先应该通过一些生动有趣的问题或者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引导学生逐步了解问题,找到问题的本质,增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教师还可以通过一些探究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
通过这一环节的导学,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够为后面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讲授”环节是教师对知识的深入讲解和阐述,是教学中的核心环节。
在这一环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对知识点进行透彻的讲解,帮助学生理清知识思路,把握解题方法,丰富数学知识。
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和计算,确保学生对知识点有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练习”环节是学生巩固知识和提高解题能力的重要环节。
在这一环节,教师需要通过一些规范的练习题或试题,对学生进行大量的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知识点,提高解题的技能和速度。
教师还要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练习情况进行及时的辅导和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
“3+1”教学模式的优势1. 有机结合:通过“导学、讲授、练习、拓展”四个环节有机结合,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闭环,保证了教学的连贯性和系统性。
2. 高效实用:通过这种教学模式,教师可以在短时间内进行全面的知识讲解和学生能力培养,提高了教学的效率。
3. 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通过“导学”环节和“拓展”环节,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探索,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高中数学课堂中的“3+1”教学模式
高中数学课堂中的“3+1”教学模式数学是一门提高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学科,而高中数学的教学也对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学习兴趣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和方法,我们可以采用“3+1”教学模式。
“3+1”教学模式是指在每一堂课的教学中,我们分为三个阶段和一个总结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自主学习阶段”,即教师在课前为学生布置好作业,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来预习相关知识。
这个阶段的时间较短,大约15-20分钟,可以利用这段时间来激发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接下来是第二个阶段“迎接新知阶段”。
在这个阶段,教师对学生进行引导性讲解,将新的知识点进行详细解释,并通过例题进行示范。
教师还可以利用一些思维导图、示意图等辅助工具,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
这个阶段的时间通常为30-35分钟,教师需要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和参与到教学中来。
第三个阶段是“合作探究阶段”。
在这个阶段,教师可以进行小组合作或整个班级的合作活动,让学生通过探究的方式来巩固和拓展所学知识。
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鼓励学生进行思维碰撞和思维对话,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个阶段的时间约为25-30分钟,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合作氛围和学习效果,及时给予指导和建议。
最后一个阶段是“总结复习阶段”。
在这个阶段,教师可以对前面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并进行适当的复习讲解。
还可以提出一些概念性或应用性的问题,让学生回答并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这个阶段的时间约为10-15分钟,教师需要注意抓住重点,突出难点,提高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通过“3+1”教学模式,可以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最大的学习效果。
学生在自主学习阶段通过预习,对新知识有了初步了解,提高了学习兴趣;在迎接新知阶段通过教师的讲解和示范,对知识点有了深刻的理解;在合作探究阶段通过小组合作或整个班级的活动,巩固了所学内容,培养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总结复习阶段通过总结和梳理,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课堂教学模式语文一、指导思想全面落实《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以课程为中心,强化文本意识。
语文课堂教学必须贯彻以学为主的思想,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保护学生的积极性。
语文课堂教学必须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课堂教学要符合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有利于促进课程的不断发展。
语文课堂教学必须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提高审美情趣,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学,培养学生综合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学习。
二、任务目标2.1.坚持面向全体学生。
学生的受教育权最终要落实在课堂上,面向全体学生、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是课堂教学落实新课程理念的首要任务,它要求教师要通过优化课堂结构,创新教学模式,落实面向全体的目标。
要公正、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一视同仁,不偏袒、不偏心,满怀热忱地关心每个学生,热爱每个学生,针对每个学生的实际,全心全意教育好每一个学生。
2.2.积极引导学生发展。
课堂教学创新必须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出发点,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维,通过自己的思维活动达到自主地发展。
2.3.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课堂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和质疑精神,鼓励学生对书本和教师的质疑,赞赏学生的独特性和富有个性化的理解与表达。
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实验活动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切实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
2.4.确立科学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课堂教学的评价要将新课程的“三维目标”落实情况作为评价标准,树立“以学论教”的思想。
课堂教学评价除了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目标的达成以外,还应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情感教育、价值观教育,要关注他们在课堂上师生互动、自主学习、同伴合作中的行为表现、参与热情、情感体验和探究、思考的过程等等,既要关注教师的行为,也要关注教师如何促进学生学习的实施。
三、基本思路3.1.“自主合作优质高效”课堂,首先要体现“自主、合作”的学生主体地位。
这是内在的要求,是前提,是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和整体合作习惯的必然要求,这是时代进步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因此课堂教学活动中要真正确立这样的意识:要充分尊重并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同时要落实两个合作——“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合作,尤其是凸现同学之间的合作。
3.2.“自主合作优质高效”课堂,最终要取得“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效果。
优质,应该理解为“教师的引导是优质的、教师组织的活动是优质的、学生的学习活动是优质的、布置的作业是优质的”等等。
高效,应该理解为“课堂组织没有无效环节,教师的点拨确实是点到点子上了,教师确实让学生受到了心灵上的震撼(包括情感的感染、感动和思想上的启迪等),学生确实学到了听说读写等方面的技巧、养成了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等。
但是,所谓的“高效”又不能机械地为一堂课赋予太多的任务,企图毕其功于一役。
这样就应该本着“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的基本原则,课堂实际环节和设计问题不要多,要简练而又突出落实。
活动要充分,力求“一课一得”。
3.3.语文课要克服“少慢差费”的现象,真正实现“优质高效”,还需要老师们既要提高自身语文素养(尤其是阅读与写作素养),又要在实践中提高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理论素养,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提高自己的管理能力。
一定要克服过去那种“重传授、轻管理”“一手硬、一手软”的错误认识,要向管理要质量。
3.4.这次所推介的模式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以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为途径,以有利于学生高效率地掌握知识、培养能力、提高语文素养为目的。
所推介课型仅是通过以上途径、达到以上目的的可供参考的模式之一,需领会“以学生为主”的新课标内涵,需根据学习内容、班情学情和教师特点灵活借鉴,还要提倡“教有定规”与“教无定法”相结合,尊重教师的“个性化教学”与学生的“创造性学习”。
在具体授课过程中,朗读活动、语言运用活动、体验感悟活动等“语文要素”不可丢弃,要发挥语文的情感熏陶作用,不能把活生生的语文学习特别文本学习演化成枯燥的机械流程。
四、推介模式现代文新授课、文言文新授课、写作训练课、作文讲评课、专题复习课、测试讲评课。
4.1.现代文新授课4.1.1.激趣导入,检查预习结合文本思想内容、艺术特点,作者生平,写作背景等,借助语言、图片、音频视频等手段,设计精要的导入语,激发学习兴趣,打开学习突破口。
教师提前布置预习任务,课堂上检查。
预习任务以语言基础知识、文体、作者、疏通文本等方面的内容为主。
4.1.2.目标导航,自主阅读目标的确定以中等学生知识水平为准,要兼顾“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
根据学习目标、结合文本特点从思路梳理、整体感知、关键语段、艺术特点等方面设计探究性问题。
提出明确的自学要求,结合学案,组织学生自学。
要特别强调学生对文本的熟悉度,加强对文本的诵读,初探文意,形成对文本的整体认知。
这是语文学习的基础和关键。
4.1.3。
合作学习,交流探究以问题的形式呈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文本,完成三个基本任务:⑴语感生成:进行必要的听、说、读、写的训练。
⑵情感萌发:在朗读中体会作品及作者的情感。
⑶思想积淀: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陶冶高尚的情操和形成健全的人格。
学习小组内部相互交流、研讨,解决自学过程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在教师指导下,班内交流发言,解决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
学生不能解决的疑难问题是教师讲解的重点。
4.1.4.重点讲解,深度研习适当引入与文本相关的延伸阅读或升华主题的内容,强化课堂教学内容。
针对重点难点,教师“精讲”。
讲授的内容要突出重点、难点,讲解问题透彻到位,始终把训练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主动学习的品质和创新意识放在首位。
4.1.5.当堂达标,拓展提高选取与文本内容相近、文体相似的作品,文本赏析性作品或同一作者的作品,参照高考阅读题命制题目,以延伸阅读空间,开拓阅读视野,陶冶审美情趣,提高阅读能力。
我们认为适当的课堂检测能有效的巩固课堂教学效果,进而促生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4.2.文言文新授课4.2.1.导入新课,检查预习结合文本思想内容、艺术特点,作者生平,写作背景等,借助语言、图片、音频视频等手段,设计精要的导入语,激发学习兴趣,打开学习突破口。
教师提前布置预习任务,课堂上检查。
预习任务以语言基础知识、文体、作者、疏通文本等方面的内容为主。
4.2.2.明确目标,安排自学学习目标要紧扣文本,尽量涵盖“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但又要根据情况有所侧重,不宜面面俱到。
根据学习目标、结合文本特点从思路梳理、整体感知、关键语段、艺术特点等方面设计探究性问题。
提出明确的自学要求,结合学案,组织学生自学。
要特别强调学生对文本的熟悉度,加强对文本的诵读,这是语文学习的基础和关键。
4.2.3.合作学习,交流探究学习小组内部相互交流、研讨,解决自学过程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在教师指导下,班内交流发言,解决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
学生不能解决的疑难问题是教师讲解的重点。
在充分自学的基础上,尽量鼓励学生自己解决文本翻译的问题。
必要时可以把译文发给学生(或者让学生在对照注释互相探讨后,再把文言文译文发到学生手中,或者运用电子幻灯片把译文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对照文言文原文和译文加深理解。
4.2.4.教师重点讲解讲解重点词语和句式,适当回顾以前学过的文言现象,构成小的知识板块。
4.2.5.讨论、点拨讨论、点拨文章思想内涵、艺术特色等。
不能把文言文教学变成古代汉语教学,要充分重视对古代作品的思想、情感等极其丰富的人文内涵的挖掘,学习其高超的艺术表达技巧。
否则,文言文教学就变成了枯燥乏味的痛苦过程。
4.2.6.检测反馈选取与文本内容相近、文体相似的作品,文本赏析性作品或同一作者的作品,参照高考阅读题命制题目,以延伸阅读空间,开拓阅读视野,陶冶审美情趣,提高阅读能力。
我们认为适当的课堂检测能有效的巩固课堂教学效果,进而促生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要特别重视背诵和默写。
4.3.写作训练课就写作的某一方面——文体、结构、语言、表达等进行片断讲练。
4.3.1.课前准备教师根据讲练内容提前印发材料,以备课堂分析研究使用。
4.3.2.明确目标,自主研读明确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及达成的目标,学生对材料进行自主研读,归纳文段特点。
4.3.3.讨论交流在老师的引导下,组内讨论,班内交流,共同总结写作规律。
4.3.4.练习提高布置片断写作任务,学生进行写作练习。
要求学生写作时仿照所研读的文段特点,依照所总结的写作规律进行,写作水平不高的学生可以“照葫芦画瓢”。
4.3.5.习作交流修改班内交流习作,师生共同点评;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
4.4.作文讲评课4.4.1教师览阅教师收上作文后,快速翻阅,根据此次作文的训练重点,找出学生作文中存在的带有普遍性的问题。
印发范文和供修改的中档作文各一至二篇。
4.4.2.中档作文修改教师讲解本次作文要求和学生写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批改要求。
师生分析范文的可借鉴处,修改印发的中档作文。
就中档作文的存在的明显不足,让学生充分地发表意见,并进行修改,通过学生个体的修改行为发现中档作文与优秀作文存在的差距,掌握作文“提档”的方法和诀窍。
4.4.3互批交流随机发放作文,每四人一组,选出组长一人,对组中的四篇作文讨论批改。
由一位同学执笔,写出眉批、旁批、总批等。
每组推荐优秀作文,在全班交流;作者谈写作体会,其它同学谈感想评价。
作者与批阅者“面对面”交换意见。
4.4.4.自我修改学生根据老师的指导意见、同学的修改意见和自己对此次作文的再认识,全面修改自己的作文。
必要时进行二次写作。
要高度重视对学生作文重作的要求。
修改和重写是作文教学中十分重要的一环,对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4.4.5.检查反馈教师课后再次将作文收齐,检查批改情况和修改、重写情况并向学生反馈。
从写作到修改再到反馈,一个作文教学过程的时间最多不超过一周。
4.5.专题复习课4.5.1明确任务,自学定向教师布置学习任务,明确学习目标,提出自学指导意见,组织学生结合教材和导学案自学。
在学生自学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发现问题。
要紧扣课程标准(或考纲考点)提出明确的复习目标,让学生知道学什么,怎样学,用多长时间,达到什么要求,如何检测。
4.5.2.学生自学,探究交流学生自学研究典型例题,自行构建知识框架,总结应用规律;学习小组内部研讨;班内交流发言。
4.5.3.教师重点讲解针对学生在自学和交流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教师通过典型例题分析和变式题目重点讲解,以消除学生的错误认识,帮助学生走出思维误区,构建扎实的知识框架,提高应用规律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