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模式的
新课改下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的策略探究
新课改下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的策略探究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高中政治教育也在日益完善。
然而,面对课堂教学的挑战,如何提高教学效果,成为教师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
因此,本文将从课堂方面出发,探讨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的策略,以期对实际教学有所启示。
一、认真备课教师在构建高效课堂的第一步是备课。
只有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才能更好地传授知识。
政治教育是一门高度理论化的学科,需要细心研读课本、调研实践情况,开阔自己的视野和思路,形成自己的教学观。
同时还要掌握所教内容的新闻背景和时事动态,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使学生学到的知识更具时代性和实用性。
二、激发学生兴趣政治教育涉及的内容比较抽象和繁琐,缺少生动形象的案例展示,很容易使学生失去兴趣。
因此,激发学生兴趣是构建高效课堂的一大关键。
可采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如视频、图片、游戏等,用具体的案例和事例来讲授政治知识,这样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政治现实问题,增加学生对政治学科的兴趣,使政治课堂更加生动有趣。
三、积极互动高效课堂需要建立起师生互动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扬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造性思维。
在课堂上,教师可通过提问、小组讨论、作业讲评等多种方式,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才能和见解,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注重知识应用政治学科涉及较多的是理论知识,要想使学生真正掌握政治知识,就需要将其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与生活实际结合,让学生通过案例演示、场景模拟等方式,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真实生活中。
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又能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和交流的机会。
五、反馈和评估高效课堂建设的关键是反馈和评估。
教师应该及时向学生提供教学反馈,采用多种形式的考核和评估方式,记录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应,及时发现和处理教学问题。
而学生也需要接受教师和同学的反馈,反思总结自己的学习状态和成果,及时纠正不足之处,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
综上所述,高中政治高效课堂的构建不仅需要教师在备课上下功夫,更需要积极互动和注重知识应用,同时也需要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有效的反馈和评估,从而打造出一个既丰富多彩,又高效的政治教育环境。
新课改下高中政治课教学方法的探究
务” 、 “ 学 生 是 学 习 的 主体 ” 吗 ? 新 课 程 的 教 学 理 念 不 应 仅 停 留 在 口号 上 , 应建 立这样一种理念 : 注重学 生发展 , 关 注 学 生个 性需 要 : 培 养科 学 素 养 , 体 现 科 学 与人 文 的结 合 : 注 重 科 学 探 究, 提 倡 多样 学 习方 式 ; 注意学科渗透 , 改 变学 科 本 位 观 念 ; 构
建多元评价 , 激 励 学 生 走 向成 功 。 课 堂 教 学 应是 充 满 创 造 和 神 奇 的过 程 , 应 是充 分 展 示 学 生 独 特 个 性 的过 程 。 要 关 注 学 生 的
需求 . 给 予 学 生 自由 支 配 的 时 间 和 空 间 。 使 学 生 处 于 积 极 主 动 的学 习状 态 。 二、 钻研教学理论, 转 变 教 学 方法 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 、 方 法 二 者 是相 辅 相 成 的 关 系 。 理 念 不转 变 , 方式 、 方 法 转 变 就 没 有 了方 向 , 没有 了基础 ; 方式 、 方 法不 转 变 , 理 念转 变 就 失 去 了 归 宿 , 失 去 了落 脚 点 。传 统 的 政
、
传 统 教 学 中存 在 “ 重知 识 内容 和 结 论 . 轻学习过程和学习 方法” 、 “ 重认 知 教 学 轻 情 感 、 意 志 和 价 值 观 的 培养 ” 等 问题 。 新 课程改革针对这一问题 , 首 先 要 求 教 师转 变 教 学 理 念 。 新 课程 的核 心 理 念 是 : “ 以学生发展为本 , 结合学科教学特点 。 力 争全 方位地落实科学素养教育, 为 学 生 的终 身 发 展 奠 定基 础 。” 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 , 我 们 会看 到这 样 的 现 象 。 一 些 教 师 追求教学设计新颖 , 但 学生 的学 习方 式 并 没 有 改 变 , 仍然 是在 配 合 教 师 完 成 教 学 任 务 。 一 些 教 师 只 是 注 重 学 生一 堂课 下来 对教材基本观点的接受 , 对 学生 创 意 的想 法 置 之 不 理 , 甚 至对 于学 生 有 胜 过 教 师 的 独 到 见 解 不 予 以 鼓 励 。 面 对 学 生 的 不 同 意见 , 有 的教 师 回应 “ 这 道题就这么答 , 不能改 了” . “ 教 参” 成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政治课教学方式的转变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政治课教学方式的转变摘要: 实现高中政治课教学方式的根本转变是当前推进素质教育,适应新课改的客观要求。
本文从转变教学方式的有效实施,转变教学方式的现实意义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 高中政治课教学方式转变探究式教学课堂教学是实施新课改的主要阵地,而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又是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占有极重要的地位。
因此,思想政治课教师教学方式能否真正转变,直接关系到新课改的成败。
要转变教学方式,我们就应该采取哪些对策,是每位思想政治课教师亟须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一、高中政治课转变教学方式的有效实施要实现新课改的预期目标,关键在于教学方式的转变和更新。
根据近几年的教学实践,教师的教学方式必须从传授式教学向探究式教学转变,从独白式教学向对话式教学转变,从封闭式向开放式转变。
1.更新教学观念,转变教学方式。
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课堂教学是以教为中心,学围绕教转。
课堂上,教师一根粉笔,一本教案,一讲到底。
教师作为布道者、知识的代言人,向学生传授“经世致用”的法定知识。
学生作为知识的接受者,主要任务在于“虔诚”地接受来自教师所传授的知识。
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注重的是对书本知识的讲授和灌输,要求学生机械地记忆教材中的结论和观点,而忽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和学生对知识的思维过程,这在一定程度上扼杀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且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
因此,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首先必须更新教学观念,明白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权威,不是知识的灌输者和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促进者、组织者和引导者。
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真正“动”起来,把课堂的时空留给学生,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使学生主动去获取知识,发展能力。
在新的教学观念的指导下,教师必须去构建一种多维、互动的新型教学模式,实现从单向传授式教学到多维互动式教学的转变,把教学过程看作是一个动态的、教与学彼此影响的互动过程。
论新课改下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方法改革
论新课改下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方法改革新课标下的高中政治教育在塑造学生的思想道德、政治素养上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科学的政治性强调教育的道德层面和实践层面,探讨新理念与实践性学习的结合,更注重对学生政治领悟能力和政治思想觉悟的培养和提高。
因此,如何上好高中政治课,提高政治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已经成为政治教学新理念的重中之重。
一、目前存在的问题1.教师的固有思想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政治教学的推进。
传统模式的教学是由教师讲、学生听,采取一味灌输的方式,知识并不能真正地被学生理解和有效运用。
这种教学模式的弊端就是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兴趣,阻碍创新思维的发展,不利于学生政治思想素质的提高和长远发展。
而于教师而言,也无法在教学过程中提高自身的专业政治素养,更无法体现其作为政治教育工作者和传播者的价值。
2.学生的思维模式陈旧。
学生受教师影响,已经习惯了固步自封,不愿走出现有的学习方式,甚至不接受教师新的教学方式,因为新的教学方式要他们发挥主观能动性,有自主意识地去学习、探究和创新,他们一时间无法适应,角色转变不过来,由此影响了政治思想教学的进程。
3.旧的教学环境已经不适应新的教学理念。
新课改下,教学环境也应是丰富多彩、灵活生动的,这就需要学校方面给予大力的支持,而教师也应在提高自身职业素质的基础上合理地运用多媒体等将课堂变得生动、充满趣味,以引导学生自己去发掘探索,总结经验,从而提升能动性和创新性。
4.教师和学生不适应新的课程内容。
新课改的课程内容比旧教材有一定的扩展延伸,同时也有压缩,对教师与学生双方的能力都有更高的要求。
比如,课时的缩短往往让教师急于求成,忽略掉了一些平时教学中的细节问题,讲授内容的深度不够,就增加了学生的理解和掌握难度;而时间的限制也让许多教师在课讲得深入与不深入之间徘徊,学生理解就不深刻,教师也觉得疲劳,于双方都是不利的。
这就需要教师在整合自己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对现有教材进行深加工,总结整理出一种合适的教学方法,将理论知识和教学实践相结合,考虑学生的问题,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
( 福 建 省 南 靖 县 第 一 中学 , 福建 南 靖 3 6 3 6 0 0 ) 摘 要 : 任 何教 育活动 都是 时代 精神 的缩 影 。 随 时代 的 发展 而发 展 。 思 想品德课 教 学也 必 须与 时俱 进 。当前 我 国教 育课 程的 改 革正在 如 火如荼 地进行 着 , 思想 品德课 教 学 活动 必须 紧跟 时代 步伐 , 突破 原有教 学方式 , 逐 步从 传统 和封 闭走 向现代 和 开放 。 关键词: 新 课 程 改革 高 中思 想 政 治教 学 教 学 方 法 新 一 轮课 程 改革 强 调 从 单 纯 注 重 传 授 知 识 转 变 为 引 导 学 生 学会 学 习 , 学会合作 , 学会 生存 , 学会做人 , 着 重 培 养 学 生 的 社 会 责任 感 、 健全人格 、 创 新 精 神 和实 践 能 力 、 终 身 学 习 的愿 望 和能力 、 良好 的信 息 素 养 和 环 境 意 识 等 . 关注学生“ 全人 ” 的发 展 。新 政 治 课程 标 准 明确 规 定 : “ 普 通高 中政 治课 程 必 须全 面实 现 其 教 育功 能 。 在 提 高 现 代公 民人 文 素 养方 面发 挥 重 要作 用 ” 。 所 以新 课 程 改 革 是 一次 全 方 位 的 改革 . 在教 学 过 程 中 要求 教 师 转变教育观念 . 把 握 新 课 程 改 革 和时 代 发 展 的 脉搏 . 不 断 深 化 和 提 高对 政 治 新 课 程 改革 及 方 向 的 理解 和 认 识 , 改 革 思想 品德 课 教学 。下 面笔 者 根 据教 学 实 践谈 谈 自己 的点 滴体 会 。 引导 学 生 自主 学 习 。 营 造 浓 厚 的 研 究 性 学 习氛 围 。 毛泽东曾经说 : “ 我 们 的 任 务 是 过 河 。 但 是 不 解 决 桥 和 船 的问 题 。 过河就是一句空话 。 ” 教 学也 一 样 , 教 师 不仅 要 向学 生 传授知识 , 使 学 生 从 无 知 的此 岸 达到 有 知 的彼 岸 , 从 知 之 甚 少 到 知 之 甚 多 ,更 要 教 给 学 生 从 无 知 的 此 岸 到 达 有 知 的彼 岸 的 方 法 。新 一 轮 课 改 强 调 教 师 要 灵 活 运 用 多 样 化 的教 学 手 段 和 方法 。 为 学 生 的 自主 学 习 创 造 必 要 前 提 , 倡导学 生主动学 习 , 在多样化 、 开 放式的学习环境 中 , 充分 发挥学 生的主体性 、 积 极 性 与 参 与 性 .培 养 学 生 探 究 政 治 问 题 的 能 力 和 实 事 求 是 的 科学态度 , 提 高创 新 意 识 和 实 践 能 力 。 教 师 不 仅 是新 课 改 的直 接实践者 。 而且是新课改顺利实施 的主力军。在教学中 , 源 ,如 多 媒 体 设 备、 网络 等 。 另 一 方 面要 不 断 改 进 教 学 方 法 , 灵 活 多 样 地 组 织 教 学 。转 变 传 统 教 学 观 念 ,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 让 学 生 参 与 教学全过程 , 变被 动 接 受 为 主 动 探 究 。 杜威说: “ 要 使 教 育 过 程 成 为 真 正 的 师 生共 同参 与 的过 程 , 成 为 真 正合 作 的 相互 作 用 的过 程 。” 如今 . 新 课 程 改革 从 教 学 大 纲 到 课 程标 准 的重 要 变 化之 一 就 是 减少 了知 识 点 , 这 就 给 教 师 的教 和 学生 的学 留 出 了更 多空 间 。 教 师 可 以通 过 改 变 自身 的教 学方式 , 确 定 学 生 的 主体 地 位 , 促 使 学 生 积极 主 动 地 学 习 , 使学 习过 程 变 成 学生 不 断 提 出 问题 、 解 决 问题 的 探索 过 程 。因 此 教 师 在 教 学 中要 重 视 研 究 性 学 习氛 围 的 营造 . 实现知识 、 能 力 和 素 质 的相 互 渗 透 、 相互 促 进 、 相互提高 . 从 而 实 现政 治 课 教 学 与 社 会 和 现 实 的链 接 。教 学 中把 课 本 的 相 关 内容 通 过 设 置情 境 、 语境 、 幽 默 等方 式 再 现 。 从 而变 成 易 于学 生 接受 的生 活常 识 。 二、 引入竞争机制, 培养竞争意识。 教学有法 。 教无定法 . 贵 在 得 法 。竞 争 能促 进 生 产技 术 改 进, 课 堂教学中引人竞争 , 同样 能 提 高 学 习 质 量 , 培 养 学 生 素 质。 根 据新 教材 可读 性 强 和 高 中学 生 的 具 体 特 点 , 笔 者 在 教 学 中主要采用“ 阅读一讲授一 阅读” 为 主 的教 学 法 . 教 学 中 首 先 介 绍 阅读 对 学 生 各 种 能 力 ( 特 别 是 学 生 口才 表 达 能 力 ) 培 养 的 重要作用 , 以 及 教 学 中 竞 争 机 制 运 用 的好 处 . 然 后 每 节课 利 用 5 分钟 的时间( 依 据“ 谁先 举手 , 谁上 台” 的原 则 ) 。 组 织 其 他 学 生 给 予 评 分 登 记 ,将 考 核 结 果 作 为学 期 考 核 成 绩 的 一 项 主 要 依据 , 集体( 组) 朗 诵则 依 据 “ 举手多 的 。 谁 朗诵 ” 的 原 则 。 另 外 在教授过程 中, 问 题 也 依 据 同 样 的 竞 争 原 则 。这 样 , 学 生 的 竞 争意识逐渐形成 , 学 习 胆 量 不 断 得 到 增 强 。实 践 证 明 . 引 入 竞 争机 制 , 建 立 良好 的运 行 机 制 。 运用灵活 的教学方 法 . 有 利 于
新课改下高中政治高效课堂的构建对策
新课改下高中政治高效课堂的构建对策在新课程改革深入推进的基础上,建设高中思想政治高效课堂已经成为当前教学的重要实践课题。
由于在过往高中政治课程的教学中,教师采用的是填鸭式的知识灌输教学方式,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基本都是处于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状态,加上政治理论知识比较多,使得课堂氛围比较沉闷,很多学生都难以将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学习效率低下。
而高中政治知识比较基础,并且在不断完善与优化。
想要学好政治,要讲究策略和方式,找到适合高中生的学习手段,从而提高高中政治的学习效率。
一、高中政治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一)高中政治教师的教学素质、教育环境和教学手段需要进一步提升有些教师教学方法陈旧,完全按照课本内容讲授,无法激发学生的兴趣,这样的教学方式容易让学生失去兴趣,难以掌握知识和理解政治思想。
现有的高中政治教材难以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无法提供丰富、生动、有深度的课堂内容,缺少与现实生活衔接的案例分析和实践探究;而且,课堂教学气氛不够活跃和开放,学生缺乏课堂参与感。
因此,教师需要注重学生的思维质量和素质培养,为学生创造合适的学习环境,提高学生的思维深度和创造性。
(二)教师没有实际执行新型教学理念目前高中的教师都在高呼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然而,许多教师仅仅将这一口号当成了一句空话,并未落实,包括了部分的政治教师。
在实施新课改后,仍然沿用了以往的“课前温习——教师讲授——课后总结”的教学模式,未能将新课改带来的全新的教育思想融入到教学之中。
如果教师还不能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那就只能让学生对政治课程产生反感。
(三)学生对政治的学习没有兴趣目前,高中阶段的学生学习方法还存在一定的问题,甚至有学生还不会自主学习,对于政治学科也提不起兴趣。
可以说,政治是高中生比较讨厌的科目,因为教学内容单调且乏味,很多理论知识点根本学不进去,再加上教师教学方法单一,导致学生没有学习兴趣,从而阻碍了政治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高中政治高效课堂的构建对策(一)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新课程标准对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有了明确的规定。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政治学案教学模式
浅谈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政治学案教学模式摘要: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式在实践层面上拉开帷幕。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我们遵循新课程理念,在教学方式上进行了一些尝试,我校从教案教学逐步走向学案式教学。
这种教学模式以国内外先进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和教育原则为指导,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以自主学习为核心,以实现高效为目的。
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和全面发展,旨在大面积提高教学效益和质量。
关键词:学案教学;程序设计;体会感悟一、政治学案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学案指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编制的学习方案。
“学案式教学法”是将教材内容问题化,通过一系列问题的探究和解决,让学生在自主参与中达到对知识的理解,提升综合素养和学习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
传统的政治课堂教学方法是教师系统地讲述科学知识,学生静态地、被动地吸收。
这往往造成学生身心负担越来越重,最终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力的发挥。
针对这种情况,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下,我校实施课堂教学改革,推行学案教学。
实践证明,在高中政治课堂中采用学案教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教会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是非常有效的教学方式。
建构主义是在认知主义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独特的学习观,它认为“学习不应该被看成是对于教师授予知识的被动接受,而是学习者以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的建构活动”。
也就是说,学生学习过程是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下,借助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探索、积极交流,从而建立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
它主张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自己知识经验的过程,是通过新经验与原有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而不断充实、丰富和改造自己已有知识经验的过程。
它强调学习的主动性、实践性、创造性和社会性,并对学习与教学提出了许多新的见解和思想。
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教学是以合作学习作为主要策略,与学生合作共同建构知识,并要扩展每个学习者的保留节目。
新课改下高中政治高效课堂的构建对策
新课改下高中政治高效课堂的构建对策摘要:课改对高中政治课堂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构建高效的课堂。
构建高效的课堂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基于此,本文对新课改下高中政治高效课堂的构建对策进行探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政治;高效课堂;构建对策引言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正在从传统的知识灌输转变为学生主体、多元感知、实践导向的教学模式。
构建高效的政治课堂,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因此,本文将提出一些对策,以帮助教师构建高效的政治课堂。
一、高中政治教学目前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一)教学内容过于抽象和理论化当前高中政治教学内容过于抽象和理论化,缺乏与实际生活和社会问题的联系。
政治学科中存在很多抽象的概念,如国家、政党、选举等,学生往往难以直观地理解这些概念的含义和作用。
他们缺乏与实际情境相结合的案例,无法将这些抽象概念与实际生活和社会问题联系起来。
政治制度是政治学科的重要内容之一,但目前的教学往往只停留在制度的理论层面,缺乏对具体制度的介绍和分析。
学生只是被要求记住制度的定义和特点,而缺乏对实际制度运行的了解和探究。
此外,政治学科应该是具有实践性的学科,但目前教学内容往往只停留在理论层面,缺乏对实际操作和应用的引导。
学生只是被要求理解和记忆政治的理论知识,而无法将其应用到实际情境中去。
(二)教学方法单一和缺乏互动目前政治课堂主要以教师的讲解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思考和参与的机会。
教师往往只是简单地将政治概念和知识点进行解释和复述,学生很难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性和创造力。
政治学科应该培养学生的思辨和探究能力,但目前教学方法缺乏相应的引导和培养。
学生往往只是被要求记住和重复政治的理论知识,缺乏对问题的思考和分析。
他们无法真正理解政治的本质和意义,也无法培养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此外,政治课堂缺乏有效的讨论和互动环节,学生的思维和观点得不到充分的交流和碰撞。
新课改下的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浅议新课改下的高中政治高效课堂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新的教育理念引导着教学的改革,课堂教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如何教会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有效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成了我们大家共同面临的问题。
结合我校开展的新课改,我想与各位同仁交流一下我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一些体会。
一、实施高效课堂的前期准备要想提高课堂效率,必须要对原有的教学模式进行调整,实施新的团队合作学习模式。
我所教的两个班都是48人,我把每班学生平均分成8个团队,每个团队基本情况相同,每个团队6名学生,这6名学生分为a类、b类、c类三类学生,在团队合作学习后的展示环节,c类学生展示,b类学生点评,a类学生总结,然后综合给这一团队打分,在展示中,教师并不指定某一团队,而是团队自己抢机会去展示自己团队的风采,由于有了竞争意识,学生的好胜心被激发起来,每一节课都记分,每天记总分,每周一考评,对8个团队进行排队,奖励先进,激励后进。
这样以来,每名学生、每个团队都希望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争取良好的表现为自己的团队加分,为团队荣誉而战。
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涨,学困生也因为能够展示为团队做贡献受到其他同学尊重而冲劲倍增,中等生因为能够点评受到师生的赞誉而干劲十足,优秀生最后总结掌控大局而获得最大的满足感,每名学生这样,每个团队如此,有了强大的学习动力,就为高效课堂打好了良好的基础。
二、实施高效课堂的备课准备上好一节政治课不容易,让学生学会思考问题,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让学生高效合作更不容易,因此备课环节尤为重要。
不仅要花功夫钻研教材、理解教材,仔细琢磨教学的重难点,更要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选择课堂教学的切入点,合理设计教学活动。
仔细考虑课堂教学中的细节问题,对于课堂上学生可能出现的认知偏差要有充分的考虑,针对可能发生的情况设计应急方案,确保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
例如在教学《文化生活》第六课第一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时,我认真设计好导学纲要,在纲要中,重点是学习目标的过程、方法和手段上下功夫。
浅谈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政治教学
浅谈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政治教学
浙江天台育英中学(120 陈哲华 370 )
新课程改革强调 发现学 习、 研究性学习 、 探究学习 。 在新的课改形势下 ,如何 让高 中政治课 堂焕发 出新活 力, 使学生所学知识能够 和生活实际结合起 来 , 学以致 用, 这是 目前我们亟须深思并加 以解决 的关键问题。 新课改下高 中政治教学面临的挑 战 新课程改革倡导学生 自主、 探究 、 合作学习 。 那如何 让枯燥 的课堂活 跃起来 , 真正让学生做 到“ 自主 、 合作 、 探究” 学习呢? 首先, 我们有必要了 目 解 前高中政治教学 面 临的一些 困境 , 知道问题之所在 , 教师在授课 时才能
2 0 (3 051)( 责编Βιβλιοθήκη 袁妮) ;
41
E mal x j@1 3c m - iz wky 6 . : o
2加强教 师培训 , 高授课 水平 . 提
、
“ 对症下药” 。从 目前高中政 治教学面临的 困境来看 , 主 要集 中在 两个方 面 , 一个在学生方 面 , 一个 在教师本身
的授课上 。
1学生主体 学习意识 不强 , . 政治课 堂被动接 受 根据针对高 中学生及政治课 教师的专项调查 , 我们 得到如下2 个数据 : () 1调查题 目一 : 在授课形式上 , 你对政治课有些什 么样的要求?( %) A以老师讲授为主(8 . 7 %) B以学生 自学为主( %) . 8 C以师生相互讨论为主(%) . 4 D运用多媒体形式教学(%) . 6 E采用电脑网络课形式(%) . 4 () 2调查题目二 : 你是以怎样的状态上政治课的?( %) A认真听讲 , . 积极思考 , 主动提 出问题( l 1%) B认真听讲 , . 但很少独立思考 、 提出问题(6 5 %) C不能认 真听课也不能主动提出问题 (3 . 3 %) 从 以上两个调查题 目得到的数 据 ,我们可 以看 出 , 长期 以来 , 学生普遍对思想政治课 不感兴趣 , 政治课上 大多数学生都处 于被动接受的状态 , 学生主体参与积极 性不高 , 课堂教学 的效率低。这种状况 的形成 固然有学 生分析 、 解决 问题 的能力 缺乏 的原 因, 而教 师在课堂 教 学 中教法陈旧单一 , 也是一个重要 的原因。 2 . 教师课堂教 学形式单一 , 内容枯燥 新课 改要求学生进行探究 、 、 合作 自主学 习。 任课教 师不能再 固守以往 的填鸭式授课方式 , 否则将与新课改 的精神相背离。 而在 日常教学 中我们不难看 出, 许多教师对于课堂 的教学形式还 比较单一 , 不能运用现代 的高科技进行课 堂的辅助教学。 二、 新课改下高中政治教学的对策 针对 以上存在 的主要问题 , 笔者根据 自身 的教学实 践经验 , 探讨如下 : 1 . 构建高中思想政 治课主体性教 学模式 学生是否能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 , 是否能够 自主进
新课改下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模式论文
新课改下的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究【摘要】在新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如何立足新型的教学课堂,构建新型的教育教学体系,采取更有效的教学模式,打破以应试教育为目的的旧课堂教学思想,建立多元化政治课堂教学体制是势在必行。
本文从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角度,尝试着从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等方面来探索新课改下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体制,以供进一步研究高中政治课堂的教学体制改革。
【关键词】课改教学政治模式探究一、拔高思想高度,更新教学理念,明确教学目标拔高思想高度,革新教学理念,是我们现代化教学的新思路,把从应试教育转变到素质教育是顺应时代的发展,满足社会复合型人才建设的需要。
所以在政治教育教学中,我们应创新教学方式,打破传统教学,树立新的教育教学思想和目标。
(一)塑造以学生为主的个性化教学课堂传统的教学基本上都是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整个课堂由教师完全把控,忽视了学生的求知主体作用,承袭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法,导致教学的失衡和优生、差生的比例失调,不能充分挖掘和发现学生的潜在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整体人才培养和教学水平达不到层次。
至此,在新的课标要求下,我认为确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观念,把握教学大纲,正确引导和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良好道德品质的素质教育转变。
在新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要顺应时代的发展,实施“以人为本的个性化教学”,以学生的个性发展、社会高素质人才发展的需要为教学根本任务,充分提高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人格的培养和品德的修养,把关注学生的精神需求、指导学生的精神生活带入课堂,使课堂的内容深奥而不乏味,充实而易接受,并通过社会发展的实质指导性思想来引导和培养学生的社会认知能力,塑造其关心国家、国际事务稳健的思想政治思维,进一步拉近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距离。
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用心去理解客观教材、主观事物,把我们的社会发展的动态、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经历,结合课本知识,融入课堂,趣味性的开场白,生动性的知识点,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配合我们教师教学的主动性。
浅谈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模式
浅谈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模式高中思想政治课,既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学习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等学科知识,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的教育,注重在学科知识的学习中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知识教育服从于、服务于思想政治教育,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思想政治素质基础。
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教学规律,对新课标下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索,总结出“六环节”教学模式,现介绍如下,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一、“六环节”教学模式简介“六环节”教学模式即把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总体设计为“研习导读—情境导入—合作探究—反馈矫正—提炼整合—教学评价”六个环节:1、研习导读。
研习导读环节,首先是教师根据课时教学内容提出预习要求,让学生带着“问题”预习教材,要求学生通读课文,读通课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对教学内容有一定的感性认知,为下一环节的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做铺垫。
这一环节在引导的方式上可以多种多样,不具一格,如可以通过问题设问式、填空式、提纲式等加以引导,也可以通过社会调查、访谈等活动的形式加以引导。
在细节的处理上,研习导读可以放在课前引导学生预习,亦可放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如在《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一课中,设置了两个问题:①世界贸易组织知多少?②入世后,我国应该如何做,才能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第一问可放在课前,引导学生通过上网等活动,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世界贸易组织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
第二问可放在课堂上,通过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得出相关知识要点。
2、情境导入。
围绕学生关注的经济现象、社会问题,选取学生身边的比较典型的背景材料,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导入课堂教学。
情境导入环节是过渡环节,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必须注意的是,材料的选择要贴近学生实际和社会生活实际,具有典型性。
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对所 学 习的 内容 产 生兴 趣 。觉 得 富有 挑 战性 并能 看 到成 功 的希 望 。引导 学生 进行 自主 学 习 . 还需 要培 养学 生的 自主精 神 : 自觉 、
积极 、 动 、 立 、 思 、 主 独 反 自律 、 责任 感 、 命 感等 ; 要让 学生 懂得 使 还
构 建新 的教学 模式 , 充分 发挥 教 师的主导 作 用和 凸显学 生 的主体
人、 是学 习的主体 。 内 在 因素 ; 师是 学生 学 习 的组 织者 、 是 教 引导
者 、 进者 。 外在 因素 ; 促 是 而决定 学生 变化 发展 的是 内在 因素 。它 倡导 开放 互动 的教学 方式 与 自主 、 作 、 究 的学 习方式 。 合 探 倡导 学 生 主动 参 与 、 于探 究 、 乐 勤于 思考 、 勤于 动手 . 以培 养学 生 搜集 和 处 理信息 的能 力 、 交流与 合作 的能 力 、 获取 新 知识 、 析和 解决 问 分 题 的能力 . 高学 生主动 学习和 发展 的能力 。 提 亚里 士 多德说 :告诉 我 的我会 忘记 .给我 看 的我会 记住 。 “ 让 我 参与 的我会理 解。 这句名 言说 明了让学 生参 与的重要 性。 ” 新课
关注 让 要求. 才能完成当代教育赋予的使A. 才能把科学发展观落实到 验 . 他们 的 道德 生活 和人 格 养成 。 他 们 更多 地体 验 到被 人 关注 、 人爱 护 的温 暖与 幸 福 , 多地体 验 到 自 由探 索与 成功 的 被 更 快 乐和 自豪 . 更多地 感受到 人道 的 、 性的光 明与和煦 。学生 只有 人
地 位。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师的教 法直 接影响 学生 的学法 。高 中新课程 改革 的重要 着 眼点就 在于 改变学生 的学 习方式 。 新课 程认 为学生 是学 习的主
论新课改后的高中政治课的课堂教学模式
以平 等者 的身份 介入 ,师生展 开积极 对话 ,在反复探 讨 中 达成 正确共 识 。对 话 中教师应倾 听学 生的声音 ,关注 学生 的 内心 。师 生 的对 话过程 既是 学生积 极思维 的过程 ,也是 学生获 取知 识的过程 。通 过对话 和师 生相互影 响 ,真 正实 现教学相长和 共同提高。 ( 2 )、激励 学 生质疑 ,让他们 主动 地获 取知 识 。美 国心理 学家马斯 洛认 为 , 自我实现 的需要 ,是人 的最高层 次 的需要 ,可 以引发 最为强 烈的学 习动机 。在 自我 实现方 面 ,教师 必 须 使 学 生感 到 自己有 才干 、有潜 力 ,能 寻求 挑 战 , 并且 取 得一 定 的 成 功 。为 此还 须 提倡 学 生 与 教材 对 话 ,学 生 与 学生 对 话 , 学生 与 社会 对 话 ( 通 过 预设 文 本 ),教师 要激励 学生质 疑 ,合 理 引领 ,帮助 他们主 动获 取知 识 。对 话中各 自的主 体地位 平等 ,促成 了教学关 系的 高度 和谐。 ( 三 )政治课上课环节和流程的安排
2 0 1 3 年0 2 月
教 学研 究
课 改实践体验
论新课 改后的高中政治课 的课 堂教 学模 式
回 炳辉
( 西藏林 芝地 区第二 高级 中学,8 6 0 0 0 0 )
课堂是 素质 教育 的主要场所 ,是 师生在 学校 中共 同学 习 、活动 的中心舞 台 ,也是促 进学 生全面 发展 、健康 成长 的重要 载体 ,而课 堂教 学是 决定学校 教学 质量 的关键 。新 课 程 改革要 求改造 课堂 ,改造 课堂教 学 ,必须进 行价值 本 位 的转 移 ,即从 以知识 、技能 为本转 向以人 的发 展为本 , 让课 堂 充分焕 发学 生的生 命活 力和 闪耀 生命 的光彩 。也就 是要 求 由过去 强调 以学科 知识 为中心 ,转 为面 向学 生周 围 的 日常生 活环 境、 已有生 活经验和 未来 生活发 展趋 势 ,这 是对 课堂 教学本 质 的回归 ;课堂教 学必 须面 向学生 这个主 体 ,让 学 生 在 体验 中学 习 、在 体 验 中 段练 、在 体 验 中成 长 。这 是 高中思政 课新 课程 背景下 构建新 型课 堂教 学模式 的必然选择。 ( 一 )课 改后 高中政治课应遵循的原则 1 、和谐互 动:师生之 间的和谐 互动是新型课堂 教学模 式 的主要 特征 。通 过师生 间 的平 等对 话、友 好交流 、诚 恳 辩 论 ,营 造一 个和谐 的人 际氛 围,促 使学 生通 过动 口、动 手 、动脑 ,在 互动 中学 习和 发展 。师 生互动在 思想 政治课 中具有极 为重 要的作 用 。学生 能否接受 教育影 响 ,取决 于 他们 的态度 和情 感 。因此 ,把师 生互动 置于教 学过程 的 中 心 ,并使其 主 导教学方 向,这 是互 动体 验式课 堂教 学模式 的本质要求 ,也是发挥其功效 的根本所在 。 2 、真切 体验 。学生对所 学 内容的真切深刻 体验是教学 的重要 目的,也是 学 习成功 的关键 。通过 体验才 能深刻 领 会 知识 ,才 能 内化 ,产 生情意 变化 ,形成 多种 能力 。这 就 要 思想 政治课 教学 从 内容到方 法都要 尽可 能地接 受 中学 生 的现实 生活 。 以往 思想政 治课 教学 实效性不 强 的重 要原 因 之 一 ,是脱离 中学 生的 生活实 际。特 别是一 些例证 材料 和 中学生 的生活 相距甚 远 ,学生难 以理解 和接 受 ,很 难受 到 强 烈的情 绪感 染和深 刻 的思考教 育 。进 行课 程改革 ,提 高 思想 政 治课教 学实效 的关键 ,在 于紧密 联系 中学生 的生活 实 际,把 理论运 用于 实 际,并切 实地去 操作 ,在操 作中使 他们产生真切体验 。 3 、合 作探 究 。探 究应 成为 现代 课堂 中 学生 主要 的 、 有 效 的学 习方式 。探究 可 以个 人独 立进行 ,也 可 以合 作进 行 ,中学生 更提倡 合作 探究 。通过师 生合 作 ,鼓 励学 生敢 于 质 疑 、 勇 于探 索 、创 新 ,在 合 作 中学 习 ,在探 究 中发 展 。采 取 “ 接受学 习 ”和 “ 合 作探 究学 习”结合 , 以 “ 合 作 探究 学 习”为主 的学 习方式 。在 思想政 治课 中, “ 合 作 探 究学 习 ”主要是 在理论 与现 实矛盾 形成 的 “问题情境 ”
新课改理念下高中政治抛锚式教学模式分析
○资教通览新课改理念下高中政治抛锚式教学模式分析□于梦颍上一中安徽阜阳236200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传统的教学模式早已经不再适用于如今高中政治课堂,亟待加快探索出全新教学模式的进度。
而抛锚式技术的出现,给政治课堂灌入了崭新的活力。
这一新教学模式的应用,将会极大的转变教师和学生的地位,通过师生角色优化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探究欲望,全面提升学生的政治学习效率。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高中政治;抛锚式;教学模式在以往的高中政治教学中,教师是传道授业解惑者,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教师占据课堂的绝对主导,这一教学体系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政治课堂的教学效率也因此受到限制。
抛锚式教学的出现,将会极大的改善这一现象,抛锚中的“锚”即是将复杂的社会情景搬进课堂,让学生自发的产生问题意识和探究欲望,通过实践探究逐步建立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勇于提出自身的见解,让学生能够主动的、全身心的投入到课堂中来。
一、抛锚式教学模式的特点抛锚式教学的重点在于“锚”,也就是激发学生探究意识和问题意识的诱饵,通过学生的自行探究、合作探究极大的培育学生的思想情况,逐渐在这一过程中形成良好的思维方式,抛锚式教学模式具备以下特征:1.过程性。
抛锚式教学法是在过程中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让学生在过程中不断思考和探索,全面提升其合作交流意识,充分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培养其合作能力和自我学习能力。
2.互动性。
抛锚式教学会给学生创建一个真实的交流探析环境,全面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应用能力,此外,抛锚式学习还会让那些不善于交易或者性格内向的学生具备更加轻松的心态,让课堂氛围更加轻松活跃,调动学生学习政治的积极性。
3.形式和内容的平衡性。
课堂形式对于教学而言十分重要,然而形式却是服务于教学内容,抛锚式教学则是围绕着教学内容进行,所以在利用抛锚式模式教学时,要注重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的平衡性,让学生深刻掌握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让其表达更加精准。
新课改理念下的高中政治课教学方式改革
浅谈新课改理念下的高中政治课教学方式改革摘要:课改前的高中政治课的主要弊端在于教学内容枯燥、教学方式单一、理论性太强,严重滞后于时代的发展,滞后于学生的实际,导致学生对学习政治失去兴趣,把政治课简单地归结为死记硬背。
新课程改革就像一支强生剂,让传统的政治课焕发了生机和活力。
下面就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谈谈我对新课改理念下高中政治课教学方式转变的一些认识。
关键词:课改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整合教材情境导入双案教学在新课程改革形势下,对于政治课教学来讲,最迫切的就在于政治教师转变教学理念,使政治课从知识传授型向知识实践型转化,实现教学理念的现代化。
在实施新课程改革的实践中,围绕课程目标,遵循新课程理念,我在教学方式上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一、学会处理教材1、依据教材,挖掘内涵教材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编写的,选用经典的情景材料,呈现了课程标准规定的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是师生教学关系的“纽带”,是落实新课程标准的媒介。
教师必须依据教材,研究和吃透教材,挖掘内涵,明确“讲什么”、“讲到什么程度”,设计“怎么讲”。
否则,就会因为“挖得过深”而嫌课时不足,教学就会失去方向。
2、整合教材,科学取舍教材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学本。
教材是相对固定的,而教育对象的知识储备、认知水平和能力存在客观差异。
教师要坚持“以生为本”的理念,根据学情和教学需要调整、整合教材内容,合理选取,使之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再到实践的飞跃。
3、充实教材,回归生活新教材内容通俗易懂,许多例子虽然经典,但难免陈旧。
如果照本宣科,根本激发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回归生活,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活气息,是新课程教学的基本特征。
新课程下,教材不再是呈现知识的唯一源泉,课堂所涉及的知识由教材提供的知识、教师自己拥有的知识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所形成的新知识三方面构成。
教师应教给学生终身学习、终身发展必备的基础内容,并将这些基础内容与社会进步、科技发展、学生已有经验紧密联系起来。
走进新课改,感悟新理念——浅谈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模式
学生 , 并不单 纯是 为了选拔少数 的“ 人才” 。因此 , 在教学过程中我 作指导就可 以了。运用探究式教 学法是新 课改的要 求 , 在整 个探 特别注意关 爱每一位学 生 , 充分 尊重他们 的个性 特点 、 尊严 与权 讨过程中 , 教师只是起 到了组织 、 指导作用 , 学 生真正成 了课 堂的 利, 相信 自己的学 生都有成功 的机 会 , 用 赏识的眼光看 待学生 的 主人 。所 以, 这样 的探究学习增强 了学生的主体意识 , 开发 了他们 优点 与进步 。对于学生 的缺点与过失 , 则进行耐心的教育 , 等待他 的智力 , 自主学 习能力也有 了进一步地提高 。 们的转变 , 不对学生的思维与行为做无谓 的限制。实践证 明 , 老师 作为一名高 中政治教师 , 应 该积极践行新课 改精神 , 在 教学 对学生的期望值越 大 , 他们 的学习积极性就会越高 , 他们对学习 、 过程 中积极探 索 、 勇 于创新 , 不 断地 发展 自己 、 完善 自己 , 增强 驾
一
究式教学法 , 取得 了良好 的效果 。我常常把教材 中的一些分析题 、
、
转 变 教 育教 学 观 念
议论 题事先写在小黑板上或打在电脑屏幕上 , 对有 难度 的问题让
教育教学 观念 的转变是推进政治课堂改革 的前 提 , 过去 的教 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 , 然后让 小组代表展示小组 的成果 , 这样学 学理念就是为了考试 。但是 , 新教材与新课改强调 的是 面向全体 生在讨论 的过程 中 , 解决 了大部分 的问题 , 个别有争议 的老 师稍
对人生充满愉悦感 与成功感 。因此 , 作为一名 高中政治 教师转变 驭新课改 的能力 , 为培养新世纪 的人才而继续努力。
教育教学观念 , 彻底摒弃传统教学方式是适应新课改要求 的先决
新课改下再谈高中政治课堂自主教学模式论文
新课改下再谈高中政治课堂的自主教学模式中学思想政治课就其本质而言是一门智育与德育相统一的显性德育课程。
思想政治课教学在学校德育工作中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德育功能具有不可替代性。
但从素质教育的角度看,目前的思想政治课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首先,在教材内容上,存在着“三多三少”的情况,即抽象的多,具体的少;遥远的多,现实的少;观念性的多,实用性的少;其次,在教学模式上,往往不能结合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进行一种注重成效的教育。
教师离不开“灌输-考试”的基本模式,学生是离不开“识记-应试”的基本方法。
而在教学评价上,往往重视结果的评价,而忽视过程的评价,因而出现片面以学生的书面试卷的分数评价教师的教学效果,对学生则是缺乏实践活动状况的评价等等。
这些问题的存在,都在不同程度上使得思想政治课教学目标的实现受到影响。
实施素质教育,显然需要我们政治教师对既定的思想政治课教学进行必要的改革。
其中很重要的是教学方法的改革,自主教学模式是一种以导为主线,学为主体,强调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渐进自主学习的模式。
二、理论和实践依据1、从教育学角度看,自主教学模式是建立在正确的学生观的基础上的,它充分肯定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从认知和智力开发来说,学生既是认识的主体,又是发展的主体;从思想品德教育来说,学生既是教育的主体,又是健康成长的主体。
因此,激励唤醒、鼓舞学生的主体意识,是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
2、从心理学角度看,自主教学模式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拓学生政治视野。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时,就会乐于开动脑筋对它进行思考,教师在学生预习基础上,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探索性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辨,课堂气氛会由此变得十分活跃,从而打破“满堂灌”的沉闷的教学格局。
三、教学程序及其实施过程自主教学模式是对讲授式教学模式的一种改造,是一种既不重教也不重学的“夹心族”。
其教学流程图式是:自学教材→讨论交流→启发指导→练习总结。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政治教学的问题及对策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政治教学的问题及对策摘要:在当前教育改革中,为加快构建符合社会发展现状与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新课改对高中政治教学要求与教学标准有所调整,以适应教育改革与我国发展需求。
本文将从高中政治教学在新课改背景下有效推进的重要性与意义出发,对高中政治教学工作的现状与问题难点进行分析,结合理论与实际,探究提高高中政治教学效率的相关策略方法。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政治教学;教学策略一、新课改背景与提高高中政治教学有效性与意义新课改全称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目的是在21世纪构建起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知识不断增加与更新,为促进国家与社会发展,需要教育行业不断改革,满足青少年的学习需求,促进学生全面、个性发展。
在新课改背景下,为适应社会发展需求,高中政治教学应及时调整策略,提高教学有效性。
通过高中政治教学模式改革,主要意义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提高学生德育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高中阶段,高中生已经基本完成了人格的建设,对事物有了自己的看法,自我意识较强,不易受到来自外界的侵扰,因此,在政治教学中,教师需要利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学习政治相关知识,强化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从而发挥学校的德育作用,帮助学生全面形成道德认知,优化道德素质建设,有利于提高学生德育水平,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修养与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
通过政治教育,有助于学生理解政治知识内涵,明确发展方向,正确认知自我,树立自信心,端正学习态度,积极向上,努力进取,刻苦求学,从而提高各个学科的学习成绩,提升个人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提高学生政治成绩,满足政治教学目标在政治教学中,教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迎合时代背景与教学目标,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有效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观念与政治思想,满足教学要求,发挥学科价值,展现政治学科的重要性,让学生重视政治学习,提高学习能力,加强政治课程的学习效果,为高考和人生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课教案设计研究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课教案设计研究随着新课改的推进,高中思想政治课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教案设计作为思政课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思想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在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课教案设计的研究。
一、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思想政治课教案设计意义高中阶段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时期,而思想政治课作为培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渠道,在新时代背景下的教育改革中承担着更为重要的任务。
因此,优质的教案设计对于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至关重要。
首先,教案设计可以帮助教师理清教学目标和内容。
通过教案设计,教师可以明确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合理安排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确保教学过程符合课程标准和学生发展需求。
其次,教案设计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力。
新时代的思政课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批判精神,而教案设计可以通过活动设计、案例分析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并提供思考和讨论的空间,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和思考。
再次,教案设计能够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合理的教案设计可以有效地组织和引导课堂教学,使教学内容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同时,教案设计也可以帮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及时的教学反馈和调整。
最后,教案设计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辨与判断能力。
在新课改背景下,思想政治课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辨和判断能力。
通过教案设计,可以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思考方法,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课教案设计的原则针对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学需求,高中思想政治课教案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1. 立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
教案设计应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人文精神、历史意识和国家意识。
2. 关注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
教案设计应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沟通能力和合作精神,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新课改下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摘要】新课改下,课时较少,如何提高课堂效率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就如何提高课堂效率谈了一些看法
【关键词】新授课高效课堂模式
一、指导思想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已成为教育界的共识,也是素质教育的需要;是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也是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
而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学生的主体性发展的最高表现,是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
为了实现这一目的,为了创造出师生在教与学中的最佳组合方式,使教师主导作用的功能,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功能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优势互补,提高课堂效益。
我们把“自主合作、优质高效、精讲点拨、强化训练”的指导思想和我们高中政治学科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对新授课课堂模式进行研究,形成了我们自己的“精讲善导”新授课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二、新授课课堂教学模式基本流程介绍
精设学案,自主探究——创设情境,温故导新——交流互动,合作探究,释难解疑——针对训练,矫正落实——总结反思,自主构建,交流提高
三、新授课课堂教学模式具体流程及操作
(一)、精设学案,自主探究。
本环节属于课堂前延部分,主要利用学生的自主学习时间,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首先教师需要精心备课、认真钻研教材、熟悉学情、集思广益的基础上编写学案。
编写学案时注意四点:(1)设计“真问题”贯穿始终,既启发学生思考又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2)安排自主探究和合作探究活动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避免仅为搞形式无谓浪费课堂时间,降低课堂效率。
(3)针对重难点、考点、易错易混点等精选习题并体现层次性,这样既达到训练落实的效果又贯彻了素质教育。
(4)学案上要设计疑难问题展示卡,有助于老师在批阅学案时集中学生预习过程中发现的疑难问题,这样使备课、讲课更具有针对性。
其次,教师要善于指导并敢于放手给学生利用学案结合课本自主预习探究。
蔡元培先生就说过:“最好使学生自己去研究,教员竟不讲也可以,等到学生实在不能用自己的力量了解功课时,才去帮助他。
”通过自主探究让学生在“自学”中充分暴露思维、暴露问题,提高老师上课的针对性。
老师如果怕学生出问题而不让学生“自学”,就会使学生养成了一种思维惰性,学到的知识也是假知识、死知识。
学习的效率自然也高不了。
再次,学生应该利用自主学习时间,按照老师指导的方法结合学案自主探究新课知识,完成自主探究相关问题,并把预习过程中发现的疑难问题如实填在展示卡上。
(二)、创设情境,温故导新。
创设情境是导入新课的基本要求。
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的原有的知识背景,在原有的知识背景中寻找到学生的新知识生成的最佳结合点结合学生身边的事例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教师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应的情境,渲染气氛,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学生要善于运用学过的知识切入问题并对新知识形成感性认识。
这样的情境既达到巩固原有知识的目的又启发学生对新知识有所思考激发求知欲,也就是既温故又导入新课,同时因为是贴近学生的情境有利于理论和实际相结合。
(三)、交流互动,合作探究,释难解疑。
本环节通过生生合作、师生合作共同完成既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主要有两步:
1、学生交流展示自主探究成果,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比较这些成果,相互评析去粗取精;并作简洁评价同时指导学生总结归纳形成正确的观点。
2、合作探究,释难解疑。
老师首先要根据学情对班级学生进行分组,提出合作探究问题(来源一是学生疑难问题展示卡出现比较集中并比较典型的问题,二是老师为了有效突破教学重难点而设计的问题);其次,各小组分工明确进行讨论。
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在学生相互质疑问难、辩驳解疑过程中提高学生辨析能力,同时在过程中学生可以借助同学的观点来纠正或完善自己的观点达到“兵教兵”的效果。
老师在该过程巡视检查参与到小组
的活动中去了解学生的思维找准问题所在。
最后,各小组把本组达成的一致意见交流共享,小组之间相互补充、相互辩论。
在交流结束后老师要做准确、客观鼓励性的评价,并对出现的疑难、重难点精讲点拨,对知识、能力、方法进行总结归纳,使学生实现对本堂课知识的升华。
(四)、针对训练,矫正落实。
本环节让学生限时完成学案设计的针对性训练,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层次的练习题,完成后,老师展示答案,小组成员互批,错点当堂反馈。
老师对发现的问题针对讲评点拨,及时矫正,甚至可以对错点变式训练达到巩固的效果,提高课堂效率。
(五)、总结反思,自主构建,交流提高。
本环节是在完成新授课之后,给学生几分钟让其在知识、方法、能力认真总结反思的基础上构建知识树,感悟自己本堂课的收获。
学生之间对自己的知识树及收获进行交流,老师对学生的交流作简洁评价指导学生总结完善,既系统的掌握知识又搞清知识之间的联系,达到升华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