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学科课堂教学模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政治教学模式
一、新授课
1、基本环节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2)学案设疑,自主学习(3)组际展示,交流提升(4)达标练习,补救强化 (5)课堂小结
2、环节阐释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充分利用传统教学设备和现代教学手段,创设情境,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引发学生的“兴奋点”,即让学生有感而发,让学生带着问题,带着情感进入新课学习的氛围中去。
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高中思想政治课的重要目标。
恰当的情境导入能把课堂内外、理论与实际、承前与启后融为一体,因此创设情境非常重要。
根据教学实际,导入情境的创设方法很多,如案例情境、故事情境、录像情境、小品情境等。
(2)学案设疑,自主学习
导学案的设计要根据教学实际灵活设计。
一般可包括:自学提纲、重难点合作探究、达标检测等。
在学生自学前,教师要适时提高具体明确的预习和自学要求,如具体的看书范围、思考的问题,用多少时间,要达到什么目标等。
学生要借助学习资料有效地自学,培养阅读能力和独立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学生自学时,教师要广泛巡视,最大限度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对学生遇到的疑难问题分清性质,梳理归类,做到心中有数。
但教师基本上不直接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
(3)组际展示,交流提升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所需要深度探究的问题(可以是老师设计的,也可以是学生发现的;可以是具体内容的,也可以是拓展延伸的;
可以是感性演示的,也可以是理性归纳的)各小组进行讨论,形成一致意见后,向其他小组展示。
其他小组的同学在认真倾听、笔记的基础上,记下疑问。
当展示结束后,提出自己的疑问并要求答复,没有具体的问题时,也要适当地从准确性、新颖性、实效性、语言表达等方面指出长处和不足。
展示的方式要丰富多样、新颖活泼、健康深刻。
展示交流时要求学生能够脱离课本,用自己的语言阐述自己的思路和独特的见解,能够让其他学生在倾听的基础上学会思考。
教师更多地充当协调员、导演、听众的角色,在所有展示结束后,作简洁准确的客观评价,进行重点点拨、归纳和提升。
(4)达标练习,补救强化
达标练习不仅可以检测课堂教与学的效果,而且可以及时发现学生的知识缺陷,以便及时反馈矫正,补救强化。
设计达标练习题,要根据本课的重点、难点、易错点、易混点、能力点,坚持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来设计题目,让学生把所学知识迁移到生活中加以运用,体会学以致用的乐趣。
达标练习要尽可能限定时间,让学生独立作答,以实现反馈矫正和当堂清的目标。
完成任务后,可以让小组互相批改,并相互完善答案,教师要及时针对易错点讲评点拨。
(5)课堂小结
二、复习课
1、基本环节
(1)学案导学,自主建构 (2)合作共享,交流提升(3)案例剖析,总结规律 (4)反馈矫正,形成能力
(5)课堂小结
2、环节阐释
(1)学案导学,自主建构
主要是“网络结构”式,采用知识结构、知识网络或纲要信号联系
图等形式,对课时的知识要点进行归纳,重点知识留空由学生填写,目的让学生形成一定的知识体系。
(2)合作共享,交流提升
一方面,小组成员就学案中的问题进行交流,重点对不能自己解决的疑难问题寻求他人的帮助,予以解决。
另一方面,把自己构建的知识网络在小组内展示交流,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再进行归纳、概括,形成本小组相对完整的知识结构。
教师选择有代表性的知识结构向全班展示,供其他小组借鉴、补充、完善。
这样操作高效省时,最大限度发发挥了“兵教兵”的作用,教师虽退居幕后,但仍运筹帷幄,静观全局,伺机而动,随时指导,不断发现新问题,为针对性地讲解奠定基础。
(3)案例剖析,总结规律
教师可根据教学实际,针对重点、难点、易错点,结合热点,设计典型例题,与学生一起进行剖析。
此类问题的难度相对较大,但教师不要急于告知现成答案,而是可以通过师生讨论、生生互动等方式进行讲解。
此时不能就某个问题讲问题,而是要重在通过讲解典型例题及其变式,由个别到一般,上升到规律层面,让学生掌握解题技巧和规律。
(4)反馈矫正,形成能力
教师根据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欠缺,围绕可能出错的重点、难点、疑点,设计训练题目,供随堂检测之用。
检测中要创设真正的考试氛围,要求独立自主、限定时间完成。
此环节是形成解题能力,落实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必要环节。
在规定的时间内,先完成检测的学生试卷由老师面批,后完成的试卷由小组间互批,得分计入小组平时成绩。
批阅后,由批阅地得负责错题矫正,出错者及时订正。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出错情况,对共性的问题进行统一讲解点拨,并适时进行拓展延伸,提升学生的能力。
(5)课堂小结
三、讲评课
1、基本环节
(1)批阅试卷,确定难点 (2)对照错题,分析成因
(3)交流误区,合作解疑 (4)点拨引导,查缺补漏
(5)变式训练,巩固提高 (6)课堂小结
2、环节阐释
(1)批阅试卷,确定难点。
学生作业上交后,教师要及时、认真地批阅。
可根据阅卷的结果,分析“两率一分”及每道题的通过率等数据。
通过率在70%以上的题目可让学生自己改正或小组内合作纠错。
通过率在70%以下的题目应该作为讲评的重点内容,并认真分析该题出错的共性原因,然后确定讲评的技巧或方法,设计变式训练题。
(2)对照错题,分析成因。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对出错率高的题目,重新分析,查找错因,写在错题本上,进行自查自纠。
(3)交流误区,合作解疑。
对于个人无法解决或有争议的题目,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互纠;对于学习小组内仍无法解决的问题,可进行组际交流。
教师尽量点燃学生的思维、开动脑筋,畅所欲言,以使问题水落石出。
(4)点拨引导,查缺补漏。
针对大家共同反应的难点问题,教师可在课堂上集中引导、点拨,。
(5)变式训练,巩固提高。
对于在阅卷过程中和学生参与纠错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教师要围绕相应的知识点设计变式训练,让学生在听讲后再跟踪测试。
然后由个人自批或小组互批或教师抽批等方式,进行及时矫正、当堂反馈,从而使易错点或易混点得以巩固提高。
(6)课堂小结:并注意对解题规律和方法的总结与梳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