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第1单元 《蜀相》教案(新人教版)选修《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蜀相》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新人教版高二《中国古代诗歌散文
《蜀相》教学目标1、通过以意逆志,知人论世,把握诗歌的思想内容。
2、明确杜甫诗歌情景交融、借景抒情的写作特色。
3、通过朗读和想象,进一步激发对作者忧国忧民崇高精神的崇敬之情。
教学重点理解“寻〞“自〞“空〞在诗中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教学难点:明确杜甫诗歌情景交融、借景抒情的写作特色,。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同学们,当爱国诗人屈原报国无门在绝望和忧愤中发出“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惆怅;戎马一生的文天祥在壮志未酬之时也独自吟唱了“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的悲寂,那么,一生不得志的杜甫在独处时又表达了怎样的情怀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蜀相》。
二、课前检测三、熟读成诵1.了解诗歌基调,初步把握诵读。
〔1〕、基调就是指诗歌所抒发的基本感情,我们通常根据诗歌的写作背景和主要内容来把握它。
谁能结合刚才老师介绍的写作背景来说说这首诗歌的感情基调?感伤、叹惋。
〔2〕、诵读指导:诗歌的感情基调是感伤的、叹惋的,那我们在诵读时该怎样来表现呢?是读得快还是读得慢,是读得激昂还是读得低沉?要读得稍慢,读得深沉,读出点感伤。
〔3〕、请一个学生朗诵,再请学生评,再让评的学生读,再评,再听诵读录音,再集体朗读全诗。
学法指导:结合背景,整体感知,把握基调,读出感情。
2.了解诗歌格律,把握诗句节拍,再次诵读。
〔1〕、停顿在诵读时是非常重要的,古诗中的停顿和它的格律有关。
《蜀相》是一首七言律诗,律诗的句式一般是每两个音节构成一个节奏单位,每一节奏单位相当于一个双音词或词组,音乐节奏和意义单位基本上是一致的。
七言句的节拍有两种方式:X X一X X一X X 一X 和 X X一X X一X一X X。
〔2〕、请同学们据此给《蜀相》的诗句划分节拍。
〔3〕、诵读指导:要读准节拍,诵读时每拍的后一字遇平声可适当延长,遇仄声宜作一顿,这样诵读会有抑扬顿挫的声调。
四、整体感知诗的首联、颈联、颔联,尾联各写了什么内容?首联:以问路时的问答形式,写诗人去武侯祠途中的情况。
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蜀相》教案
语文高二人教新课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蜀相》一、教材分析《蜀相》是选修课本《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一篇自主赏析。
本单元要学习如何理解中国古典诗歌的内容和主旨,深切感受其中所包蕴的意蕴美和情感美。
通过对诗句、文辞的准确解读,窥见作品的意旨,作者的情感。
而自主赏析,讲究“自主”二字,意即在赏析时,允许学生有多元性、开放性的解读,真正做到审美的个性化。
不追求唯一的答案,而应力求多些不同的理解。
但由于学生自主鉴赏诗歌的能力还有待提高,所以将本首诗歌调整为赏析示例。
希望借对本首诗歌的学习,教给学生“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诗歌赏析方法,使学生学会用这样的赏析策略来赏析本单元其他自主赏析篇目。
二、学情分析通过前期的学习,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诗歌鉴赏基础,但受阅读面、阅历、语言表达等因素的制约,品析诗歌文本、体悟诗境情感的能力还不够,如何让学生在了解背景、品读文本中走入诗境、体悟情感,尤其在体悟作者情感的基础上产生自己的共鸣,方法指导尤为重要。
本节课运用我校导学案课堂教学三环节,结合学生自主发展小组开展教学活动。
旨在训练学生在“知人论世”的基础上结合自身体会“以意逆志”,对作品实现个性解读,并将自己的理解体悟诉诸笔端,学以致用。
三、学习目标《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要加强诵读,在诵读中感受作品的意境和形象,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和深层意义”,还提出要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要学习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学会知人论世,了解与作品相关的作家经历、时代背景等,加深对作家作品的理解”,依据要求,并结合教材地位、学情特点,确立了本节课的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杜甫,把握重点词语,体悟诗歌情感,鉴赏本诗的艺术手法;培养诵读、鉴赏诗歌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诵读吟咏,品味语言,合作探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古人对英雄人物的崇敬之情,学习古人忧国忧民、胸怀天下的高尚情操。
四、学习重难点《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培养学生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同时结合本诗中借景抒情抒情的方式,确立的本节课的学习重难点。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第4课《蜀相》教案
《蜀相》教案学情分析对于杜甫及其诗歌学生已经接触了很多,采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法进行赏析,层层深入地把握诵读;读中有品,以品带读,品读结合。
感受诗歌意境,把握主旨。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诗歌常见的表现手法2 过程与方法了解常见的艺术手法并运用其解读古代诗歌,体味意境。
分析景物意象,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层意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壮志未酬的苦闷。
教学重点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掌握古诗的诵读。
把握重点词语,理解诗歌的景与情,感受品味诗歌的意境。
教学难点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来领会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
教学方法1. 反复吟诵,细细品味诗歌蕴含的思想感情,感知诗歌的声韵美。
2. 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采用讲析和讨论相结合的方法。
3. 点拨法。
对于诗歌,点拨最能体现意境的语句或诗歌的特点。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中国文人自古以来就是多情的典范。
柳永的离情寄托在“杨柳岸,晓风残月”间;苏轼的悲情彰显在“遥想公瑾当年”上;元稹的幽情体现在“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中。
在文人墨客的眼中,景、人、物、事无一不承载着他们心中那份沉甸甸、滚烫的情感。
于是,外界的山川草木、历史的点点滴滴,皆可做壶,装载诗人心中的那杯酒、那份情。
那么,忧国忧民的大诗人杜甫又用了一把什么样的壶来装载他那颗心、那份情呢?一起欣赏《蜀相》。
黑板上展示相关文学常识部分,请一个学生填空。
①杜甫,字子美,号少陵野老,世称“诗圣”②杜甫作品如“三吏”《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等关注现实,反映民生,有“诗史”之称③李白诗风俊逸豪放,杜甫诗风沉郁顿挫④杜甫工于律诗,精于语言,“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通过我们的梳理,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位坎坷的诗人;一位颠沛流离的诗人,一位关注民生的诗人,一位壮志难酬孤苦的诗人。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教案:第一单元第4课蜀相导学案
2020年精品试题芳草香出品《蜀相》导学案班级:姓名: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掌握古诗的诵读。
2、把握重点词语,分析人物形象,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层意蕴。
【过程与方法】1、反复吟诵,细细品味诗歌蕴含的思想感情,感知诗歌的声韵美。
2、讲授法。
对于诗歌,点拨最能体现意境的语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
学习重点、难点:1、把握重点词语。
诗歌颔联所表现的意境,“空”、“自”两字的作用2、诗中有关蜀相的典故。
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层意蕴。
学习方法:1、反复吟诵,细细品味诗歌蕴含的思想感情,感知诗歌的声韵美。
2、点拨法。
对于诗歌,点拨最能体现意境的语句。
学习设想:以读为主。
读中有品,以品带读,品读结合一、预习检测根据你所认识的杜甫来填空:杜甫,字_________,自号“_________”。
是我国古代最负盛名的_________主义诗人。
他的诗集众家之长,兼古今之体,又在许多方面有所创新,显得沉厚雄浑,博大精深。
他的作品犹如安史之乱前后唐代社会的一面镜子,被公认为“_________”,明清文人推崇他为“_________”。
他的政治理想是“_________,_________”。
综观杜甫一生思想是“穷年忧黎元”,“致君尧舜上”,所以他的诗歌创作,始终贯穿着忧国忧民这条主线。
答: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
现实主主义诗人。
他的作品犹如安史之乱前后唐代社会的一面镜子,被公认为“诗史”,明清文人推崇他为“诗圣”。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二、自主学习:1、“以意逆志”,“知人论世”,探究此诗的主旨和情感。
(1)河南南阳市的卧龙岗有一副对联这样评价诸葛亮:“收二州,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诸葛亮可赞美的东西很多,作者为什么选取“天下计”和“老臣心”这两点呢?(请同学们结合诗题和作者的生平理想思考。
[推荐学习]高中语文 第1单元《蜀相》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河北武邑中学课堂教学设计备课人授课时间课题《蜀相》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对诗歌景物的分析,学习“融情入景、因情造景”的写法。
2.通过对诗歌意象的分析,感受诗歌营造的意境和传达出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自读法、研讨法、引导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腐朽事物的辨识能力,张扬创新个性。
重点诗歌情景关系上的特点。
难点通过意象营造意境,表达情感的写法。
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活动设计课前反馈导语设计:同学们有看过《三国》,大家都知道,在《三国》里有个人尽皆知的神人,大家说是谁呢?(诸葛亮),对,这个诸葛亮可谓家喻户晓,那么同学们知不知道一些关于诸葛亮的俗语、成语或者歇后语啊?比如: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曹操诸葛亮,脾气不一样;既生瑜何生亮;诸葛亮大摆空城计——化险为夷;诸葛亮放孟获——欲擒故纵(孔明六出祁山之前,为解决大后方少数民族的威胁,兵出蛮夷,七擒七纵孟获)等等那同学们都知道诸葛亮是刘备的左右手,是蜀国的丞相,那么他在我们同学们的心中又是一个怎样的形象呢?那么我们想不想知道诸葛亮在大诗人杜甫的心中是个怎样的形象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杜甫的《蜀相》,一起来体会一下“诗圣”心中的诸葛亮形象。
以意逆志,知人论世:1、什么叫以意逆志?(请同学来回答)明确:从作品的整体出发,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理解诗作的主旨,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去推测作者的本意。
(注:以,用;意,自己的切身体会;逆,推测;志,作者写作诗歌的本意)2、什么叫知人论世(请同学来回答)明确:在欣赏、吟咏古人的诗歌作品时,应该深入地探究作者的生平和为人,全面了解他所生活的环境和时代,与作者成为心灵相通的好朋友。
作者简介和写作背景介绍:明确:杜甫(712—770)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唐代大诗人。
他身处安史之乱期间,他创作的许多诗歌,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而他的诗歌被称为“诗史”。
他有“诗圣”之称。
著有《杜工部集》。
此诗作于唐肃宗上元元年,杜甫避乱成都的次年春天,安史之乱仍未平息,唐王朝仍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唐肃宗信任宦官,猜忌如杜甫这样真正忧国忧民的文人。
高中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蜀相》教案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蜀相》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会诵读诗歌,掌握诵读技巧。
2、理解诗歌意象,把握诗歌意境,梳理作品脉络,把握作品的内容和主旨。
3、学会联系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及诗人的人生经历欣赏不同朝代不同流派诗人的代表作品。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结合优美的诗歌作品进行赏析指导,理解诗歌中情与景的关系,掌握高考中诗歌鉴赏试题中炼字型试题的答题方法。
2、培养学生自主赏析和合作探究能力,使其能对诗歌进行多元化的富有创意的解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体会诗人杜甫壮志难酬、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感情。
2、通过阅读中国古代优秀诗歌,感受其思想和艺术魅力,获得丰富的审美感受。
3、体味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领悟中华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欣赏对联设置情景多媒体出示对联:(第一副)“扶古柏,碧水春风,贱儿无家别,安得广厦万千,草堂美誉留后世;过潼关,朱门酒肉,夔女负薪行,但闻夷歌数处,诗圣文章著千秋。
”(第二副)一生惟谨慎,七擒南渡,六出北征,何期五丈崩摧,九伐志能遵教受;十倍荷褒荣,八阵名成,两川福被,所合四方精锐,三分功定属元勋。
”让学生猜猜这两副这两幅对联写的是谁?学生回答后,教师点拨:“无家别”指杜甫代表作《三别》中的《无家别》。
“广厦万千”取自其诗《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安得广厦千万间”一句。
“潼关”指杜甫代表作《三吏》中的《潼关吏》。
“朱门酒肉”引自“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一句。
“尊教受”是说值得尊敬和受人敬仰,堪为后代教育学子的典范。
“荷褒荣”是说拥有莫大荣耀,受世人赞美。
芳流百世整体是赞扬诸葛亮的一对联,说诸葛亮一生事迹功勋,给予其很高评价。
教师语:杜甫是一位伟大的诗人,他想为祖国和人民效力,才华却得不到施展,当他站在深受重用的诸葛亮的祠堂前,会有怎样的感触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蜀相》感受这位诗人忧国忧民的伟大情怀。
(二)、了解诗人知人论世读懂一首诗,应该了解诗人,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多媒体出示问题)问题1:如果让你用“一个()的杜甫”介绍作者,你会填什么词?为什么填这个词?(学生答案示例:一个可怜的杜甫。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第4课《蜀相》教案(1)
《蜀相》教案武汉市黄陂区前川三中肖瑛玉【教学目的】了解杜甫对“蜀相”诸葛亮的仰慕和惋惜之情,了解杜甫忧国忧民的现实主义精神。
进一步掌握诗歌鉴赏的要领;【教学重点】品味诗歌的意境美。
【原作】蜀相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注释】①蜀相:三国时蜀国丞相,指诸葛亮。
②锦官城:现四川省成都市。
③森森:茂盛的样子。
④自:空,白白地。
⑤三顾频烦天下计:诸葛亮隐居隆中,刘备曾三次前往拜访,请教得天下的大计。
三顾,即刘备三顾茅庐。
频繁,多次相烦。
⑥两朝开济老臣心:诸葛亮为了辅助蜀国刘备、刘禅两代君主开创基业、匡救危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献出了耿耿忠心。
两朝,刘备、刘禅父子两朝。
开济,开创,匡济。
这里指诸葛亮帮助刘备开国和辅佐刘禅继位。
⑦出师未捷身先死:诸葛亮数次出兵伐魏,希望统一天下,未获成功,最后病死于五丈原军中。
【古诗今译】丞相的祠堂要到哪里寻找?在锦官城外柏树繁茂的地方。
映着石阶的绿草白白地呈现一片春色,隔着树叶的黄鹂徒有好听的鸣叫声。
三顾茅庐多次讨论天下大计,两朝的开创与辅佐竭尽老臣的忠心。
出师还没有取得最后的胜利就先病死了,常使后世的英雄泪满衣襟。
教学过程一、作者生平与解题杜甫(712-770),字子美,河南巩县人,祖籍襄阳。
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齐名。
他的诗反映了唐王朝由盛到衰过程中的社会风貌,被称为“诗史”;他的诗歌艺术造诣为历代所推崇,达到了中国古典诗歌现实主义的高峰,被后人尊称为“诗圣”。
今存其诗1400余首。
《属相》是诗人杜甫七律中的名篇,为杜甫游成都诸葛武侯祠时所作。
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定国号为蜀,任命诸葛亮为丞相,蜀相的意思是蜀国的丞相。
诗题《蜀相》,写的就是诸葛亮。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他曾经为刘备制定了一系列统一天下的方略,辅佐刘备振兴汉室,建立了蜀汉政权,形成了与曹魏、孙吴三足鼎立之局面。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教案:第一单元第4课蜀相教案2
教 环节 任务·目标 了解杜甫的生 课前预习 平,理想。 检查预习效果, 预习展示 巩固基础知识 纠错。
学 实施方法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过
程 备注
完成《导学》课前检测
随机抽查一人上台展示,由同学们
教师对杜甫的理想——“致群尧舜 上,再使风俗纯”加以阐释强调
多人诵读,看谁读得最好。教师指 诵读 体会感情 导诵读节奏。 理解诗句意思, 理解诗句 把握诗歌感情 教师说明结构——“起、承、转、 背诵 合” ,助生记忆。 理解诗歌表达的 分析主旨 情感 根据情况点拨、补充。 先小组讨论,然后抽人展示。教师 PPT 映出 抽学生用散文语言改写全诗。
理解“自” “空” 先就近交换意见,后全班发言,最 析“诗眼” 的效果 课堂检测 布置作业 后教师映出参考 五分钟完成《课堂检测》 1、完善“导学案” ;2、背诵并默写本诗。 自评(PPT 映出答案) PPT 映出
科目:语文
单元(章节)课题
授课时间:第 2 周
星期四
知人论世
第一单元 以意逆志
1、知识与能力:了解中国古代诗歌赏析的一般方法,培养自主赏析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运用赏析方法,品读《长恨歌》等几首诗歌作品,熟悉基本内容和 三维目标 思想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会“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法在鉴赏古诗歌中的意 义。 重点:1、读懂诗作,把握情感;2、运用“以意逆志”之法探究此诗主旨。 教学重难点 难点:理解词句,读懂每首诗内容,明了每首诗的主要表现手法。 本节课题 《蜀相》 【知识与能力】 1、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掌握古诗的诵读。 2、把握重点词语,分析人物形象,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层意蕴。 【过程与方法】 本节课目标 1、反复吟诵,细细品味诗歌蕴含的思想感情,感知诗歌的声韵美。 2、讲授法。对于诗歌,点拨最能体现意境的语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 1、把握重点词语。诗歌颔联所表现的意境, “空” 、 “自”两字的作用 本节课重难点 2、诗中有关蜀相的典故。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层意蕴。 教学手段运用 PPT、学案 教学资源选择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第4课《蜀相》公开课教学设计
《蜀相》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情感目标:能把握作者的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二、知识目标:学会从炼字的角度把握诗歌的内容,品味语言。
三、能力目标:掌握诗歌鉴赏题的炼字题型答题方法。
【教学重点】学习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鉴赏方法,去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从炼字的角度,品味诗歌的语言,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欣赏诗歌的意蕴美。
【教学方法和手段】多媒体教学,讨论式教学,点拨式教学12、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采用讲析和讨论相结合的方法。
3、点拨法。
对于诗歌,点拨最能体现意境的语句或诗歌的特点。
【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师:中国古代的优秀诗歌,其中有星光般璀璨,有一位诗人的诗被称为“诗史”,其人被称为“诗圣”,他是谁?生:杜甫。
师:今天我们来一起欣赏他的诗作《蜀相》。
一、初读,【整体感知,觅得诗心】师:诗歌赏析第一步,整体感知,觅得诗心,大家一起来读一遍《蜀相》,看看杜甫诗中写的是谁?诗歌属于哪种题材?全班齐读。
生:写的是诸葛亮。
师:你知道关于诸葛亮的哪些事情,或者哪些功绩?生:“三顾茅庐”“草船借箭”“借东风”“火烧连营”……师: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诸葛亮就是这样一位屡建奇功,鞠躬尽瘁的军师,为后人所仰望、所称颂。
师:这首诗歌属于哪种题材?生:怀古咏史诗。
(幻灯片展示怀古咏史诗:怀古咏史诗:诗人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
)师:很好,刚才大家读准了字音和节奏,但是读出感情和韵味了吗?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张本义先生的吟唱,再次感受一下,诗的整个意境带给大家的感觉。
听读过程中,思考一个问题:这首诗的诗眼是哪两个字?哪个字表明诗人去做什么,哪个字直接能反映出诗人的心情?(学生基础薄弱,问题的设置很关键,细化、多引导才能回答出来)音频播放张本义先生的吟唱。
生:寻,泪。
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蜀相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蜀相教学目标:1.理解“寻”“自”“空”在诗中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2.明确杜甫诗歌情景交融、借景抒情的写作特色,3.在理解体会的基础上,熟读成诵,并能背诵下来。
4.通过了解诸葛亮的生平事迹,理解杜甫对诸葛亮尽心报国、尽忠竭力品质的崇敬。
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借用各方面的资料,有效地与学生的学习实际建立联系,从而体会诗人的创作心境。
2.注重对诗文中重点字的推敲,借对景色的描写的理解来体会作者内心的感受。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步骤:一、总体阅读《蜀相》,理解怀古伤今诗的特点怀古伤今特点:内容怀古(人、事、景)伤今(人、事、景)情三、诵读《蜀相》1.诵读第一二句,你觉得哪些字眼值得你品味?为什么?开头写郁郁葱葱的翠柏有哪些作用?(学会无疑处质疑,可以自成一说,言之有理即可)①两句一问一答,貌似平常,实则不然。
这里,诗人以近乎口语化的诗句点出了武侯祠堂的地理位置和古柏森森的自然环境。
②其间一个“寻”字妙笔天成,使得一问一答两相连属,恰如其分地道出了诗人急欲瞻仰武侯祠堂的情不可耐的心绪,这一方面暗示出杜甫与诸葛亮虽不同世却思想相通,另一方面也替后面的赞颂、痛惜之辞预为伏笔,使得全诗和谐统一,首尾相衔。
③历史悠久和寂寞荒凉④崇敬(精神不死)背景:唐肃宗乾元二年(公元759年),自安史之乱以来就一直颠沛流离的诗人杜甫到了成都。
第二年春天,他满怀时事兴衰之感和对三国时诸葛武侯的景仰之情,到“锦官城”(成都)西北郊拜谒了始建于晋代的武侯祠庙。
祠庙前那株相传为“孔明手植”的巨柏,历经沧桑,遒劲挺拔;绿树丛中的黄鹂百转千啼,自鸣得意。
诗人面对年久失修,颓圮破败的祠堂,追念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可贵精神和赫赫业绩,不由得触景生情,热泪满襟,于是写下了这样一首流传千古的七律《蜀相》。
2.三、四句抓住哪几个字去品读?①“映阶碧草”、“隔叶黄鹏”仿佛是两个特写镜头,一在渲染“春色”之怡目,一在强调“好音”之悦耳。
②诗人用了一个“自”字,一个“空”字,含蓄地表达了他对这些景物的与众不同的特殊感受——盎然春意固然是美好诱人的,可是,丞相祠庙却是如此寂寥冷清,悄然而无人迹,只有诗人形只影单而来,孤寂伤怀而返。
高级中学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第4课《蜀相》 教案
《蜀相》教学设计【学情文本定位】《蜀相》是《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选修)》中的诗歌,是第一单元“诗歌之部”中自主赏析的第三首诗歌,本单元教学的重点事“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高中语文选修课程是在必修课程基础上的拓展与提高,我将本模块的教学定位为:通过多种途径帮助学生阅读和鉴赏,加强诵读涵养,在诵读中感受和体验作品的内容和主旨,获得情感的体验,心灵的共鸣,精神的陶冶。
引导学生丰富对作品的理解,积淀自己的文化素养。
【教学目标】根据学生情况、文本特点、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教学侧重点,制定如下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从中体会诗歌的韵味。
2、分析景物意象,锤炼字句,理解诗歌内容和主旨(有才无命,壮志难酬)。
【教学重点】把握关键词语及诗句的内涵,联系诗人的人生经历欣赏诗歌(内容和主旨)。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方法】诵读法学生主体对话交流合作探究【教学环节】学生课前预习,做导学案。
一、导入新课问:古人为什么要写诗?(写诗的动机是什么?)《毛诗大序》:“情动与中而形于言。
”《礼记》:“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
”叶嘉莹的“兴发感动说”简单来说,诗人写诗:物象和事象——诗人兴发感动——形之于言。
那么很多年前,杜甫在安史之乱的第五年,辞官入蜀,探访武侯祠。
他有哪些兴发感动呢?这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蜀相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1.学生自由读,读准字音、节奏,读出情感(学生揣摩感情基调)。
(1)注意:字音“柏”bǎi “好”hǎo(2)诗歌的感情基调:伤感、叹惋请同学朗读,其他同学作点评(表达伤感的字眼:自、空、死、泪等)。
朗诵指导:读得稍慢,读得深沉,读出感伤。
前四字稍快,后三字则要慢,“自”“空”要重读,“死”要读得沉痛,“泪满襟”要读出感伤的语气等。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蜀相》教案精选 (8)
从杜甫《蜀相》学习欣赏中国古典诗词的语言之美教学设计诗词名:蜀相作者:杜甫朝代:唐体裁:七律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教学目标:1、学习欣赏中国古典诗词的语言之美。
2、在读中体验所领会的美。
简要赏析:现实和理想的矛盾,导致了杜、孔的悲剧结局。
但比起孔明,杜甫毕竟没有“三顾频繁天下计”的君臣际遇,可见,杜甫更悲。
具体说来,此时的杜甫政治上很不得志,“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理想已经完全落空,唐王朝仍在风雨飘摇之中,唐肃宗的昏庸亦使杜甫尽失所望。
在这种情况下,杜甫的心情自然是很苦闷的。
这让他不禁缅怀诸葛亮以毕生心血为蜀汉刘备父子两朝开国、济世――发展经济、安定边疆、化解民族矛盾和社会矛盾,使蜀汉由乱而治(“两朝开济老臣心”)所建立的盖世功业及他和刘备君臣际遇,鱼水相得的可贵关系。
这种情感驱使他来到了诸葛亮庙,当他置身于武侯祠时,百感交集,心潮翻滚;所谓:“长使英雄泪满襟”,也有杜甫当日伤今吊古流下的滚滚热泪。
致使全诗处处流荡着浓郁的悲剧气息。
从意象选择上来看,既有物象,也有事象。
在物象的选择上,诗中仅“柏森森”三字,不仅写出了庄严、肃穆的典型环境,也间接烘托出杜甫对孔明崇敬、尊仰的心灵境界。
这既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又引出了下一联中浓浓的悲感,“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自”、“空”二字,以悲感写乐景,感慨万端,悲而不伤,也为第三联从物象到事象作了铺垫。
在事象的选择上,“三顾”和“开济”以四字高度凝练地概括了孔明的一生——超乎寻常的君臣际遇和他只手撑起蜀汉江山的历史功勋。
“出师未捷身先死”,不仅向我们昭告了诸葛亮的悲剧结局,而且包含着他对统一全国、光复汉室的理想的坚持(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以及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事业为理想,用尽最后一滴心血的崇高的生命境界。
“长使英雄泪满襟”则是这种悲剧式的崇高带给后人与诗人强烈的情感共鸣。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之《蜀相》同一课教学设计、说课稿及反思
《蜀相》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了解咏史怀古诗及杜甫的相关知识。
2、赏析重点词语,分析诗句,体会其中的深沉意蕴。
3、结合时代背景与诗人经历,体会诗人的忧国情怀。
学习重难点分析关键词语及诗句的内涵,把握诗歌的内容和主旨;联系诗歌创作背景及诗人经历,体会作者思想情感。
学习过程:【导读】作家作品杜甫,字子美,河南巩县人,自号少陵野老。
因他做过工部侍郎,又称杜工部。
生当开元盛世与安史之乱之间,后半生颠沛流离,历尽磨难。
他的诗歌广泛反映这一时期的社会生活,被称为“诗史”。
他被后人冠以诗圣的美称。
杜甫是中国诗歌史上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
代表诗歌“三吏”、“三别”。
诗作风格多样,以为主。
写作背景此诗作于唐肃宗上元元年(760)。
杜甫避乱成都的次年春天,安史之乱仍未平息,唐王朝仍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唐肃宗信任宦官,猜忌功臣。
杜甫经历了一系列仕途打击,其“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理想彻底落空。
诗人流落蜀地,寄人篱下,困厄穷途,家事、国事均忧心忡忡,苦闷彷徨。
目睹国势艰危,生民涂炭,而自身又请缨无路,报国无门,因此诗人对开创基业、挽救时局的诸葛亮,无限仰慕,备加敬重。
此间,他创作了一系列赞扬诸葛亮的诗篇,《蜀相》为其中最著名的一首。
【导思】诗歌赏析1、【题材探究】:这是一首什么题材的诗呢?。
诗人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
鉴赏要点:弄清史实。
对于作品所涉及的史实和人物要有所了解。
②体会意图。
后代作家对尘封的往事发思古之幽情,一定有现实的原因或触发感慨的媒介.③领悟感情。
诗人怀古咏古,大致有这样几种情况:一种是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
二种情况是把史实和现实扭和在一起,或是感慨个人遭遇,或是搏击社会现实。
第三种情况是只抓住历史的影子,故意借题发挥。
2、【诵读感知,觅得诗心】读准字音、节奏,读出感情、韵味(1)揣摩感情基调、。
(2)若将全诗表达的情感浓缩到一个字上,你会想到诗中哪个字?简要分析。
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学设计:第一单元第4课《蜀相》Word版含答案
《蜀相》教学设计【教学目的】①了解杜甫对“蜀相”诸葛亮的仰慕和惋惜之情,了解杜甫忧国忧民的现实主义精神。
②进一步掌握诗歌鉴赏的要领;③初步掌握怀古诗的表现手法。
【教学重点】律诗中“起、承、转、合”四联的结构及其各自在创设意境上的作用。
掌握怀古诗借古喻今、借古讽今或借古人以自况的手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诸葛亮辅佐刘备振兴汉室,建立了蜀汉政权,形成了与曹魏、孙吴三足鼎立的局面。
后又辅佐刘禅,多次出师北伐中原,因身心交瘁,积劳成疾,最后血吐五丈原,病死于军中,诸葛孔明虽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但毕竟未能实现一统天下之大业,这不能不叫后世之人扼腕叹息。
有一个旷世诗人,在卧龙先生去世五百年后,参谒了他的纪念祠堂,感慨之余,写下了一首传世的诗作。
现在,请大家一起来欣赏唐代大诗人杜甫所写的《蜀相》。
二、作者生平提示:杜甫,字子美,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公元746年,杜甫怀着“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远大政治抱负,到京城长安应进士考试,没有考中,困守长安少陵之西十年之久,自号“少陵野老”(也称杜少陵)。
这一时期,他生活困顿,常挨饿受冻,过着屈辱的生活。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杜甫曾被叛军扣押在营中。
不久逃脱,投奔新帝,被唐肃宗任命为左拾遗。
759年冬关中大旱,为了逃荒,他辞去官职,伴着家小辗转秦州、同谷(今甘肃一带),最后到了四川成都。
在国家政局动荡中,杜甫的命运也激烈动荡着。
这一时期他写下了许多反映战乱年代人民苦痛生活的诗作。
760年暮,杜甫在友人帮助下,在成都浣花溪畔盖了一座简陋的茅屋(史称“成都草堂”)定居,过了一段比较安定的生活,但仍很贫困。
764年,杜甫幼时好友严武再镇蜀州,表荐杜甫为节度参谋,工部员外郎(后人因称“杜工部”)。
后来严武死了,四川内乱,杜甫又伴同家族,离开四川,乘舟沿江东下,转徙于湘鄂之间。
770年冬,死在由长沙到岳阳的一条破船上,结束了他漫长的漂泊生涯。
高中语文第1单元蜀相教案新人教版选修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广东省揭阳市第一中学高中语文第1单元《蜀相》教案新人教版选修《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学方针:1、掌握诗歌诵读的基本方式。
2、了解诗歌常见的浮现手法。
3、多诵读,多推敲,理解诗中的言外之意。
4、了解常见的艺术手法并运用其解读古代诗歌、体味意境。
5、把握重点词语,分析景物意象,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层意蕴。
6、感触感染诗人忧国忧民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
教学重点:1、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掌握古诗的诵读。
2、把握诗歌的景与情,感触感染品味诗歌的意境。
教学方式1、反复吟诵,细细品味诗歌蕴含的思想感情,感知诗歌的声韵美。
2、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采用讲析和讨论相结合的方式。
3、点拨法。
对于诗歌,点拨最能体现意境的语句或诗歌的特点。
教学设想:三听三读,层层深入地把握诵读;读中有品,以品带读,品读结合。
课时放置: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1、聊聊风行歌曲,带出唐朝乐队,说《梦回唐朝》,介绍大唐盛世和写作背景,明确教学任务。
同学们知道老师刚才给大师放歌曲的原因吗?(缓解紧张情绪)想让大师知道我也曾和你们一样的年轻,不过现在老了;我也很喜欢风行音乐不过老师比力喜欢那些有必然文化底蕴的。
所以老师很喜欢唐朝乐队的歌。
唐朝乐队是中国当代最著名的摇滚乐队。
老师最喜欢他们的成名曲《梦回唐朝》。
喜欢这首歌,不仅仅是因为它好听,更重要的是这首歌总能将我带回大唐盛世。
大唐盛世是中国历史上最繁荣的时期。
这时国家统一,经济繁荣,政治开明,文化发达,对外交流频繁,社会充满自信,民族的自信心、高慢感,以及气度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无不呈现出活跃的状态。
其国势之强盛,气象之恢宏,确是令人叹为观止,她不但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亮点,放到世界历史上也是值得我们骄傲的一片辉煌。
然而,遗憾的是,大唐盛世只维持了短短的五十年。
在安史之乱爆发后,大唐盛世便像纽约的世贸大楼一样轰然倒塌了,而且,从此就走上了日益衰落的不归路。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蜀相》教案
教师自答:显然牵动英雄们情感的,引发英雄落泪的, 应该是诗歌的后两联:
颈联赏析:“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定夺天下的刘备曾三顾茅庐拜访诸葛,寻得整饬内政,东联孙权,北拒曹操,而后统一天下的大计谋。而诸葛亮也满怀开国与继业的满腔忠诚,助刘备开创基业,佐刘禅匡济艰危。此联诸葛亮不遗余力尽忠蜀汉,忠贞不渝,死而后已的精神,着实让人敬服。
要求:我们先朗读这首诗,请大家跟读,找到诗中最能传情的字眼。
蜀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朗读诗歌品读诗句感悟诗情
四 、 联接古今读懂诗心
(一)联接古今,读懂蜀相教师点明传情字眼:
显然尾联中“泪”这个字最能传达悲情。
尾联一句“出师未捷身先死”为了伐魏,诸葛亮曾经六出祁山。蜀汉后主建兴十二年,他统率大军,后出斜谷,占据五丈原,与司马懿隔渭水相持了一百多天。八月,含恨病死在军中。诸葛亮将平生全部赋予的统一事业,最终也未能如其所愿。功业未竟、遗愿难成的遗恨,不由让人怅惋!
PPT:纵向两栏弹出:
1.学习“古今联接”的方法
从前面的探究,我们要学会读懂怀古咏史诗的方法:关键在于找到诗歌中的古人、古迹、古事与诗歌创作时的诗人、时代的联接点,这便是主旨诗心。
五 、 咬文嚼字 含英咀华
教师:《唐诗品汇》说“《蜀相》全首如此一字一泪矣。”我们前面读诗歌的后两联,确有其感。那么诗歌的前两联是否也有“一字一泪”之效呢?我们试做赏析:
今天我们就以《蜀相》这首诗为例,学习咏史诗的品读方法。
三、朗读吟咏感悟诗情
高中语文第1单元第4课《蜀相》教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蜀相》学生问题课前:1、作者对诸葛亮怀有些情感?2、三顾频烦天下计,是歌颂刘备还是诸葛亮?3、本诗包含了作者的哪些情感?4、为什么各家对于杜甫这样的名家的诗歌风格会有那么多不同解读?课后:1、沉郁顿挫是杜甫的独特风格吗?陆游的诉衷情似乎也可以说是沉郁顿挫?2、首联的设问句在表达上起到什么作用?3、怎么判断是乐景哀情还是乐景乐情?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感受杜甫“沉郁顿挫”的诗歌风格重难点:感受杜甫“沉郁顿挫”的诗歌风格教学方法:比较法与朗读法预习作业:1、阅读节选论文,概括三个版本中“沉郁顿挫”的相通处。
(文章见学案)2、翻译《蜀相》原诗教学过程:一、何为“沉郁顿挫”?杜甫很忙。
今天我们再来学一首他老人家的诗歌——《蜀相》(已经学过《登楼》),关于杜甫诗歌的风格,学界有一个共识,叫做“沉郁顿挫”,那究竟什么是沉郁顿挫的内涵呢?各人又有各自不同的看法。
在预习作业里面,我列举了一些具有权威性的著作,其中有对于所谓“沉郁顿挫”的内涵阐释,我的要求是比较各自版本的定义,找出共同的部分。
预设:情感饱满、深沉、苍凉、悲慨。
音韵屈折过渡语:今天,我们就通过《蜀相》这首诗歌,感受作者在字里行间饱含的深情。
我们主要通过两个途径来学习,第一,通过比较阅读,分析原诗和改诗在意思上和情感表达上的差异。
第二,通过朗读,把你所体会到的情感表达出来。
(主问题:通过比较和朗读,感受沉郁顿挫的诗风)二、比较阅读,感知沉郁顿挫蜀相杜甫丞相祠堂今安在①,锦官城外树青青。
映阶碧草尽春色,隔叶黄鹂皆好音。
三顾即定②天下计,两朝开济赤子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后人泪满襟。
【注释】①【安在】在哪里?宾语前置。
安,哪里。
②【三顾即定】指诸葛亮在登上政治舞台之初,就以《隆中对》的方式为刘备描述出一个战略远景。
比较点一:“今安在”和“何处寻”问:“今安在”和“何处寻”分别是什么意思?答:“在哪里?”,“在哪里能找到?”问:在意思的表达上各有何侧重?答:“在哪里”强调的是“安”(宾语前置句,强调宾语),哪里。
《古代诗歌散文鉴赏》《蜀相》教案(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
赏析指导
了解背景:介绍杜甫的生平和 诗歌风格
解读文本:分析《蜀相》的意 境和表达技巧
赏析重点:探讨诗歌中的情感 和思想内涵
赏析难点:解析诗歌中的典故 和象征意义
背诵诗歌 默写诗歌 解读诗歌 写作练习
课堂练习
背诵《蜀相》
作业布置
完成课后作业
预习下一篇诗歌散文
搜集相关资料,了解作者及创 作背景
讲授法:教师讲授《蜀相》的背景、 作者介绍、诗歌赏析等内容
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法:利用多媒体手段, 展示诗歌相关图片、音频、视频等 资料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讨论法:组织小组讨论,分享对诗 歌的理解和感受
互动式教学法:通过提问、讨论等 方式,增强师生互动,提高学生的 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利用PPT、视频等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朗读与背诵:通过朗读和背诵,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语调 课堂互动:鼓励学生提问和回答问题,增强课堂互动性
结合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深入理 解诗歌的主题和思想内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感受作者对诸葛亮的崇敬和赞美之情 激发学生对中国古典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理解诗歌中蕴含的 意象和情感
掌握诗歌中的表现 手法和修辞技巧
体会诗歌中蕴含的 哲理和思想内涵
汇报人:
目录
知识与技能
理解诗歌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了解古代诗歌散文的鉴赏方 法
积累字词,掌握诗歌含义
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的热爱 和兴趣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 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东省揭阳市第一中学高中语文第1单元《蜀相》教案新人教版选修《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学目标:1、掌握诗歌诵读的基本方法。
2、了解诗歌常见的表现手法。
3、多诵读,多推敲,理解诗中的言外之意。
4、了解常见的艺术手法并运用其解读古代诗歌、体味意境。
5、把握重点词语,分析景物意象,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层意蕴。
6、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
教学重点:1、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掌握古诗的诵读。
2、把握诗歌的景与情,感受品味诗歌的意境。
教学方法1、反复吟诵,细细品味诗歌蕴含的思想感情,感知诗歌的声韵美。
2、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采用讲析和讨论相结合的方法。
3、点拨法。
对于诗歌,点拨最能体现意境的语句或诗歌的特点。
教学设想:三听三读,层层深入地把握诵读;读中有品,以品带读,品读结合。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1、聊聊流行歌曲,带出唐朝乐队,说《梦回唐朝》,介绍大唐盛世和写作背景,明确教学任务。
同学们知道老师刚才给大家放歌曲的原因吗?(缓解紧张情绪)想让大家知道我也曾和你们一样的年轻,不过现在老了;我也很喜欢流行音乐不过老师比较喜欢那些有一定文化底蕴的。
所以老师很喜欢唐朝乐队的歌。
唐朝乐队是中国当代最著名的摇滚乐队。
老师最喜欢他们的成名曲《梦回唐朝》。
喜欢这首歌,不仅仅是因为它好听,更重要的是这首歌总能将我带回大唐盛世。
大唐盛世是中国历史上最繁荣的时期。
这时国家统一,经济繁荣,政治开明,文化发达,对外交流频繁,社会充满自信,民族的自信心、自豪感,以及气度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无不呈现出活跃的状态。
其国势之强盛,气象之恢宏,确是令人叹为观止,她不但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亮点,放到世界历史上也是值得我们骄傲的一片辉煌。
然而,遗憾的是,大唐盛世只维持了短短的五十年。
在安史之乱爆发后,大唐盛世便像纽约的世贸大楼一样轰然倒塌了,而且,从此就走上了日益衰落的不归路。
因此生活在那时的人们就仿佛一下子从天堂掉到了地狱一般,他们的感受是可想而知,尤其是那些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人,他们的感受就更强烈了。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古诗《蜀相》的作者杜甫就是这样一个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有极大抱负却壮志难酬的人。
这首七言律诗《蜀相》就是他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写就的。
当时正处于安史之乱。
2、《蜀相》是一首古诗。
学习古代的文学作品,诵读是非常重要的。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意自现。
又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我们今天虽然不提倡写古体诗,但是经常诵读,对提高阅读古诗文的能力,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无疑会大有好处。
今天我们的主要任务就是从基调、感情、格律三方面来学习古诗的诵读。
二、了解诗歌基调,初步把握诵读。
1、基调就是指诗歌所抒发的基本感情,我们通常都是根据诗歌的写作背景和主要内容来把握的。
所以,首先就请同学们结合刚才老师介绍的写作背景,迅速浏览诗歌,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杜甫在这首诗中抒发了一种怎样的情感?(或:那么,有谁能结合刚才老师介绍的写作背景来说说这首诗歌的感情基调吗?)明确:抒发的是感伤、叹惋的心情,这也正是全诗的基调。
2、诵读指导:诗歌的感情基调是感伤的、叹惋的,那我们在诵读时该怎样来表现呢?是读得快还是读得慢,是读得激昂还是读得低沉,是读得如奔流瀑布一泻千里,还是读得如百尺深潭潜流暗涌;是读得如“间关莺语花底滑”,还是读得如“幽咽泉流冰下难”?要读得稍慢,读得深沉,读出点感伤。
3、请一个学生,再请学生评,再让评的学生读,再评,再听诵读录音,再集体朗读全诗。
4、学法指导一:结合背景,整体感知,把握基调,读出感情。
三、了解诗歌格律,把握诗句节拍,再次诵读。
1、刚才同学们诵读时很自然的注意到了诗句中的停顿。
停顿在诵读时是非常重要的,古诗中的停顿和它的格律有关。
《蜀相》是一首七言律诗,律诗的句式一般是每两个音节构成一个节奏单位,每一节奏单位相当于一个双音词或词组,音乐节奏和意义单位基本上是一致的。
七言句的节拍有两种方式:X X一X X一X X一X 和X X一X X一X一X X。
2、请同学们据此给《蜀相》的诗句划分节拍。
3、诵读指导:要读准节拍,诵读时每拍的后一字遇平声可适当延长,遇仄声宜作一顿,这样诵读会有抑扬顿挫的声调。
4、再放诗歌录音,同学们跟读。
5、学法指导二:要懂点格律,读准节拍。
四、具体分析诗句的感情,根据感情深入把握诗歌的诵读。
(一)分析颈联、尾联,具体把握感情和诵读。
1、刚才,我们通过了解诗歌的基调和格律初步把握了诗歌的诵读,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分析诗歌中最重要的内容——感情,并据此更深一步的来把握诗歌的诵读。
2、诗歌中最能表现出诗人感情的是哪些诗句?是前半首还是后半首?明确:是“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3、这两句诗中写了诸葛亮的哪些事?明确:三顾茅庐,定天下计,东和孙权,北拒曹操,西取四川,开创蜀汉,济助后主,平定叛乱,六出祈山,九伐中原,出师未捷,身死五丈原。
4、该怎样来理解两句诗中包含的思想情感呢?(诗句表达出的思想感情是怎样的?)明确:称颂,崇敬,仰慕的思想感情。
点拨:“天下计”写出了诸葛亮的雄才大略,“两朝开济”写出了诸葛亮的宏伟业绩,“老臣心”写出了诸葛亮的忠心报国。
)(或者点拨:根据这些内容,你们可以怎样来形容诸葛亮?在诸葛亮前面加一些形容词该怎么加?该加褒义词还是贬义词?如:雄才大略、谋略过人、业绩宏伟、忠心报国、忠心耿耿等。
)5、诸葛亮虽然雄才大略,功业昭著,最终却没有完成自己的事业,这就不能不使人为之叹惋了。
至此诗人水到渠成的写下了下面的千古名句:“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这句诗中的思想情感又是怎样的呢?明确:深沉、叹惋、感伤的思想感情。
点拨:这句诗描述了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这是他一生中最为感人之处。
正是因为“出师未捷身先死”,才令人扼腕叹息,才“长使英雄泪满襟”。
6、诵读指导:这两句诗该怎么朗读呢?明确:“天下计”、“老臣心”“身先死”“泪满襟”该读重。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要读得放一点,带赞颂的语气。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中前句要读得稍快,带惋惜的语气,“死”字要读得沉痛;后句要读出感伤的语气,尤其是“泪满襟”三字要一字一顿,有泣而涕下的感觉。
7、个别读,集体读,听录音读,再读。
(二)、分析首联、颈联,体会情景交融的手法,把握诵读。
1、这里的“英雄”是指怎样的英雄?是成功的英雄还是失败的英雄,是指成就了事业的英雄还是指壮志未酬的英雄?明确:是指失败的英雄,所以说这句诗写出了历史上一切事业未竟的英雄人物对其壮志未酬的深深遗憾和共鸣。
(四十多年后,中唐时革新派首领王叔文在“永贞革新”失败时就曾吟诵这两句诗抒怀;几百年后,南宋抗金名将宗泽,因国事忧愤成疾,临终时也是吟诵这两句诗,三呼“渡河”而逝。
这些都说明了杜甫这首诗的成功,显示了杜诗的魅力。
)2、这里的英雄有没有包括老杜自己呢?明确:有,这英雄也包括着老杜自己。
杜甫是一位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有远大抱负的诗人。
杜甫是想做宰相的,本怀着“致君尧舜上,更使风俗淳”(让帝王成为像尧舜一样圣明的君主)的政治抱负,却始终没有机会。
远大的理想和根深蒂固的价值取向就都无可奈何的失落了。
老杜在政治上始终一事无成,但,即便如此,他却依然忧念国事,挂怀天下,所以他的内心是非常苦痛的。
这苦痛是老杜心头永远的伤口。
为此,我们可以说,“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句诗,寄托了自己“致君尧舜上”的理想难得实现的悲哀,是老杜用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和对诸葛亮的仰慕、叹惋之情熔铸成的千古名句。
那么,老杜这两句诗中所表达的感情是由来已久的还是来游诸葛武候祠后才有的?3、这种由来已久的感情在前两句诗中有没有表现出来?如果有,从哪里可以看出来?老师点拨、明确:“丞相”:(能否改为“蜀相”?为什么?)“丞相”更能体现出诗人对诸葛亮的崇敬、仰慕之情。
“寻”:特意去找,“寻访”武侯祠,也表现出诗人对诸葛亮的崇敬、仰慕之情。
“柏森森”:令人联想到《诗经》中的《召南•甘棠》,暗示出蜀人对丞相的敬爱;同时还可以理解为以“柏”衬托蜀相诸葛亮的形象,表达出诗人对蜀相的崇敬之情。
“自”“空”:该怎么理解?4、揣摩语言,分析“自”“空”①、比较理解:映阶碧草尽春色,隔叶黄鹂皆好音。
用“尽”和“皆”写出的是春意盎然、赏心悦目的景色,显露的是欣喜愉悦的情感。
②、满院的碧草映衬着台阶,黄鹂在浓阴密叶中发出婉转的鸣叫,却空荡荡无人欣赏。
春色无限,本是赏心悦目的之景,“自”“空”二字却使诗意逆转,“阶前的草一到春天便是一片碧绿,年年如此,可它为谁而绿?隔叶的黄鹏叫得那么动听,可有谁听呢?”春色虽然无限与诗人无关,“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朱自清《荷塘月色》),由此很自然地使人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寂寞和感伤。
虽是写景,字里行间却寄寓着感物思人的情怀,这就叫情景交融。
③、“自”“空”二字的作用:杜甫用“空”“自”等词的妙处在于沟通了情与景之景的联系,以“自”烘托了人的心情,正所谓是“景语皆情语”。
王国维说:“‘红杏枝头春意闹’,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
”这里“自”“空”两字也有此等功用。
④、想象体会意境:这是一幅带着浓浓的寂寞和悲凉的春色图。
正所谓是见满院萋萋碧草,却觉寂寞之心难言;闻数声呖呖黄鹂,倍感荒凉之境无限。
5、诵读指导:这两句诗该怎么读?明确:“丞相”要读出亲近的味道,“寻”读升调,读出仰慕之情。
“柏森森”要读得平缓,读出欣慰的语气。
后句读出惋惜的语气,前四字稍快,后三字则要慢,“自”“空”要重读,体现出诗意的逆转。
6、学生感受诗意,诵读诗歌。
7、合上书听录音,跟着背诵。
五、课堂总结(请学生来进行):朗读古诗词的技巧1、把握基调——结合背景、整体感知、了解内容2、体会感情——联想品味、揣摩语言、想象意境3、懂点格律——读准节拍、注意平仄、读出重音联想和想象是解读诗歌的重要方法。
联想社会背景,联想相关的历史,联想相关的作品,想象诗歌的意境。
(联想大唐盛世,作者的思想,诸葛亮的事,壮志未酬的英雄,《诗经》中的《甘棠》等,想象《寂寞春色图》)六、作业:背诵全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