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原理(计算题)复习

合集下载

统计学原理计算题复习(六种题型重点)

统计学原理计算题复习(六种题型重点)

第三章:编制次数分配数列1.根据所给资料分组并计算出各组的频数和频率,编制次数分布表;根据整理表计算算术平均数。

例题:某单位40名职工业务考核成绩分别为: 68 89 88 84 86 87 75 73 72 68 75 82 97 58 81 54 79 76 95 76 71 60 90 65 76 72 76 85 89 92 64 57 83 81 78 77 72 61 70 81单位规定:60分以下为不及格,60─70分为及格,70─80分为中,80─90分为良,90─100分为优。

要求:(1)将参加考试的职工按考核成绩分为不及格、及格、中、良、优五组并编制一张考核成绩次数分配表;(2)指出分组标志及类型及采用的分组方法;(3)根据考核成绩次数分配表计算本单位职工业务考核平均成绩; (4)分析本单位职工业务考核情况。

解答:(1)(2)此题分组标志是按“成绩"分组,其标志类型是“数量标志”; 分组方法是“变量分组中的组距式分组的等距分组,而且是开口式分组";(3)根据考核成绩次数分配表计算本单位职工业务考核平均成绩。

(4)分析本单位职工考核情况。

本单位的考核成绩的分布呈两头小,中间大的“钟形分布”(即正态分布),不及格和优秀的职工人数较少,分别占总数的7.5%和10%,本单位大部分职工的考核成绩集中在70—90分之间,占了本单位的为67.5%,说明该单位的考核成绩总体良好。

)(774095485127515656553分=⨯+⨯+⨯+⨯+⨯==∑∑f xf x第四章:计算加权算术平均数、加权调和平均数(已知某年某月甲、乙两农贸市场A 、B 、C 三种农产品价格和成交量、成交额资料,试比较哪一个市场农产品的平均价格 较高?并说明原因。

)、标准差、变异系数2.根据资料计算算术平均数指标;计算变异指标;比较平均指标的代表性。

例题:某车间有甲、乙两个生产组,甲组平均每个工人的日产量为36件,标准差为9.6件;乙组工人日产量资料如下:要求:⑴计算乙组平均每个工人的日产量和标准差;⑵比较甲、乙两生产小组哪个组的日产量更 有代表性? 标准差的计算参考教材P102页。

《统计学原理》计算题

《统计学原理》计算题

《经济统计学》习题平均、变异指标1.有甲、乙两个生产组,甲组平均每个工人的日产量为36件,标准差为9.6件,乙组工人日产量资料如下:日产量件数工人数(人)10~201520~303830~403440~5013要求:(1)计算乙组平均每个工人的日产量和标准差。

(2)比较甲、乙两生产小组哪个组的产量差异程度大?时间数列2.某企业1996年四月份几次工人数变动登记如下:4月1日4月11日4月16日5月1日1210124013001270试计算该企业四月份平均工人数。

3.某企业1995年各季度计划产值和产值计划完成程度的资料如下:计划产值(万元)产值计划完成(%)第一季度860130第二季度887135第三季度875138第四季度898125试计算该企业年度计划平均完成百分比。

4.已知某钢铁公司1993年上半年职工人数及非生产人员数资料如下:月份1月1日2月1日3月1日4月1日5月1日6月1日7月1日职工人数(人)2000202020252040203520452050非生产人员数(人)362358341347333333330试分别计算一季度、二季度非生产人员比重,并进行比较分析。

5.已知某企业第二季度有关资料如下:月份4567计划产量(件)105105110实际产量(件)105110115月初工人数(人)50505246试计算:(1)第二季度平均实际月产量;(2)第二季度平均工人数;(3)第二季度产量月平均计划完成相对指标;(4)第二季度平均每人月产量和季产量。

6.根据下表已有的数字资料,运用动态指标的相互关系,确定动态数列的发展水平和表中年所缺的定基动态指标。

年份总产值(万元)定基动态指标增长量(万元)发展速度(%)增长速度(%) 1986741-100-1987591988115.6198923.91990131.719912981992149.9199355.219944611995167.27.运用时间数列指标的相互关系,根据已知资料,确定某纺织厂棉布生产的各年发展水平、逐期增长量、环比发展速度、环比增长速度和增长1%的绝对值指标。

[统计学原理计算题答案]统计学计算题及答案

[统计学原理计算题答案]统计学计算题及答案

[统计学原理计算题答案]统计学计算题及答案【试卷考卷】统计学计算题及答案篇(一):统计学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从标志与统计指标的对应关系来看,标志通常与( )相同。

2.某连续变量数列,其首组为开口组,上限为80,又知其邻组的组中值为95,则首组的组中值为( )。

3.国民收入中消费额和积累额的比例为1:0.4,这是( )相对指标。

4.在+A的公式中,A称为( )。

5.峰度是指次数分布曲线项峰的( ),是次数分布的一个重要特征。

6.用水平法求平均发展速度本质上是求( )平均数。

7.按习惯做法,采用加权调和平均形式编制的物量指标指数,其计算公式实际上是( )综合指数公式的变形。

8.对一个确定的总体,抽选的样本可能个数与( )和( )有关。

9.用来反映回归直线代表性大小和因变量估计值准确程度的指标称( )。

二、是非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统计史上,将国势学派和图表学派统称为社会经济统计学派。

2.统计总体与总体单位在任何条件下都存在变换关系统计学原理试题及答案统计学原理试题及答案。

3.学生按身高分组,适宜采用等距分组。

4.根据组距数列计算求得的算术平均数是一个近似值。

5.基尼系数的基本公式可转化为2(S1+S2+S3)。

6.对连续时点数列求序时平均数,应采用加权算术平均方法。

7.分段平均法的数学依据是Σ(Y-YC)2=最小值。

8.平均数、指数都有静态与动态之分。

9.在不重复抽样下,从总体N中抽取容量为n的样本,则所有可能的样本个数为Nn个10.根据每对x和y的等级计算结果ΣD2=0,说明x与y 之间存在完全正相关。

三、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在综合统计指标分析的基础上,对社会总体的数量特征作出归纳、推断和预测的方法是A.大量观察法B.统计分组法C.综合指标法D.模型推断法2.对同一总体选择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标志分别进行简单分组,形成A.复合分组B.层叠分组C.平行分组体系D.复合分组体系3.交替标志方差的最大值为A.1B.0.5C.0.25D.04.如果采用三项移动平均修匀时间数列,那么所得修匀数列比原数列首尾各少A.一项数值B.二项数值C.三项数值D.四项数值5.可变权数是指在一个指数数列中,各个指数的A.同度量因素是变动的B.基期是变动的C.指数化因数是变动的D.时期是变动的四、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反映以经济指标为中心的三位一体的指标总体系包括A.社会统计指标体系B.专题统计指标体系C.基层统计指标体系D.经济统计指标体系E.科技统计指标体系2.典型调查A.是一次性调查B.是专门组织的调查C.是一种深入细致的调查D.调查单位是有意识地选取的E.可用采访法取得资料3.下列指标中属于总量指标的有A.月末商品库存额B.劳动生产率C.历年产值增加额D.年末固定资金额E.某市人口净增加数4.重复抽样的特点是A.各次抽选互不影响B.各次抽选相互影响C.每次抽选时,总体单位数逐渐减少D.每次抽选时,总体单位数始终不变E.各单位被抽中的机会在各次抽选中相等5.下列关系中,相关系数小于0的现象有A.产品产量与耗电量的关系B.单位成本与产品产量的关系C.商品价格与销售量的关系D.纳税额与收入的关系E.商品流通费用率与商品销售额的关系五、计算题(每小题10分,共60分)要求:(1)写出必要的计算公式和计算过程,否则,酌情扣分。

统计学原理计算题

统计学原理计算题

《统计学原理》复习资料一、 算术平均数和调和平均数的计算计算该企业的工人平均劳动生产率。

2、 若把上题改成:(作业11P 3)计算该企业的工人平均劳动生产率。

分别计算该商品在两个市场的平均价格。

二、 变异系数比较稳定性、均衡性、平均指标代表性(通常用标准差系数V xσσ=来比较)5、有甲、乙两种水稻,经播种实验后得知甲品种的平均亩产量为998斤,标准差为162.7斤,乙品种实验资料如下:试计算乙品种的平均亩产量,并比较哪一品种的亩产量更具稳定性?6、甲、乙两班同时参加《统计学原理》课程的测试,甲班平均成绩为81分,标准差为9.5分;乙班成绩分组资料如下:试计算乙班的平均成绩,并比较甲、乙两个班哪个平均成绩更具代表性。

7、甲、乙两个生产班组,甲组工人平均日产量为36件,标准差为9.6件;乙组工人日产量资料如下:计算乙组工人平均日产量,并比较甲、乙两个生产小组哪个组的日产量更均衡? (作业12P 5)三、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8、根据某地区历年人均收入(元)与商品销售额(万元)资料计算的有关数据如下: 9n =546x =∑ 260y =∑ 234362x=∑16918xy =∑计算:⑴ 建立以商品销售额为因变量的直线回归方程,并解释回归系数的含义。

⑵ 若2002年人均收入14000元,试推算该年商品销售额。

(作业21P 6)9、根据5位同学西方经济学的学习时间(x )与成绩(y )计算出如下资料:5n =40x =∑ 310y =∑ 2370x=∑220700y=∑2740xy =∑要求:⑴ 计算学习时间与学习成绩之间的相关系数,并说明相关的密切程度和方向。

⑵ 编制以学习时间为自变量的直线回归方程。

(要求计算结果保留2位小数)10、根据某企业产品销售额(万元)和销售利润率(%)资料计算出如下数据: 7n =1890x =∑ 31.1y =∑ 2535500x =∑2174.15y=∑9318xy =∑要求:⑴ 计算销售额与销售利润率之间的相关系数,并说明相关的密切程度和方向。

统计学原理复习1

统计学原理复习1

统计学原理复习1《统计学原理》一、判断题()1.标志和指标是两个根本不同的概念,两者没有任何联系。

( )2.典型调查的误差可以控制。

( )3.按数量标志分组所形成的次数分布数列叫做变量分布数列。

( )4.直接用物量乘以其相应的不变价格所求得的价值指标仅包括数量因素变动,可以确切地反映物量的变化。

( )5.平均数与次数和的乘积等于变量值与次数乘积的总和。

( )6.平均差是各标志值对其算术平均数的离差的平均数。

( )7.利用指数体系理论,可以反映被研究现象的变动趋势。

( )8.使用全面资料条件下,平均指数法可以理解为是综合指数法的一种变形形式。

( )9.由于抽样调查中既有登记误差又有抽样误差,所以只有登记误差的全面调查准确性高。

( )10.定量预测必须以定性预测为基础,定性预测是定量预测的前提。

( )二、单项选择题()1.“统计”一词的基本含义是( )A.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B.统计方法、统计分组、统计计算C.统计方法、统计分析、统计预测D.统计科学、统计工作、统计资料2.数量指标一般表现为( )A.平均数B.相对数C.绝对数D.指数3.要了解我国农村经济的具体情况,最适合的调查方式是( )A.普查B.典型调查C.重点调查D.抽样调查4.下面属于按品质标志分组的是( )A.企业按职工人数分组B.企业按工业总产值分组C.企业按经济类型分组D. 企业按资金占用额分组5.按连续型变量分组、其末组为开口组,下限为2 000。

已知相邻组的组中值为1 750,则末组组中值为( )A. 2 500B. 2 250C. 2 100D. 2 2006.计划规定商品销售额较去年增长3%,实际增长5%,则商品销售额计划完成情况相对指标的算式为( )A. 5%3%B. 105%103%C. 3%5%D. 103%105%7.某公司三个部门实际完成的销售额分别为600万元、700万元和500万元,超额完成计划百分比分别为10%、8%和15%,则该公司平均差额完成销售计划程度为( )A. 600110%700108%500115%600700500⨯+⨯+⨯++ B. 600700500100%600700500110%108%115%++-++C. 110%108%115%100%3++-++D.10%8%15%38.在同一变量数列中,当标志值比较大的次数多时,计算出来的平均数( )A.接近标志值小的一方B.接近标志值大的一方C.接近次数少的一方D.接近哪方无法判断9.标志变异指标中的标准差是各标志值对算术平均数的( )A.离差平方的平均数B.离差平均数的平方根C.离差平方平均数的平方根D.离差平均数平方的平方根10.已知两个总体平均数不等,但标准差相等,则( )A.平均数大,代表性大B.平均数小,代表性大C.平均数大,代表性小D.以上都对11.工人劳动生产率动态数列,属于( )A.绝对数动态数列B.相对数动态数列C.静态平均数动态数列D.序时平均数动态数列12.虽有现象各期的环比增长速度,但无法计算现象的( )A.各期定基增长速度B.各期环比发展速度C.各期发展水平D.平均增长速度13.运用编制统计指数的方法主要目的在于( )A.建立指数体系B.进行因素分析C.解决复杂社会经济现象综合变动情况D.研究事物变动的趋势和规律14.某企业职工工资水平今年比去年提高了5%,职工人数增加了2%,则该企业工资总额增长了( )A.10%B.7.1%C.7%D.11%15.抽样调查的主要目的在于( )A.计算和控制抽样误差B.了解全及总体单位的情况C.用样本来推断总体D.对调查单位作深入研究16.抽样平均误差反映了样本指标和总体指标间的( )A.可能误差范围B.平均误差范围C.实际误差D.实际误差的绝对值17.成数方差的最大值,是当P值趋近于( )A.0.1B.0.9C.0.8D.0.518.当所有观测值都落在回归直线y a bx=+上,则x 和y之间的相关系数( )A.0r=B.1r=C.1r=-D.||1r=19.相关系数r和回归系数b的关系可以表达为( )A. xyr b σσ=⋅ B. yxr b σσ=⋅ C. xyxr b S σ=⋅ D. yxy S r b σ=⋅ 20.某一时间数列的长期趋势如果属于直线形式,则该时间数列必有( )A. 各期一级增长量大体相同B. 各期环比发展速度大体相同C. 各期定基发展速度大体相同D. 各期二级增长量大体相同三、多项选择题1.统计总体的基本特征表现为( )A. 大量性B. 数量性C. 同质性D. 差异性E. 客观性2.典型调查的主要特点是A. 调查单位是根据调查目的有意识选择出来的少数具有代表性的单位( )B.调查结果具有代表性C.调查单位少,具有一定的代表性D.调查方法机动灵活,省时省力E.可以推断总体3.在组距数量中,影响各组次数分布的主要因素有( )A.组数B.变量值的大小C.组限D.总体单位数的多少E.组距4.相对指标数值的表现形式有( )A.比例数B.无名数C.结构数D.抽样数E.有名数5.平均指标的作用主要有( )A.可以对若干同类现象在不同单位、地区进行比较研究B.可研究某一总体某种数值的平均水平的变化C.可以分析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D.可作为某些科学预测、决策和某些推算的依据E.可以反映总体次数分布的集中趋势6.下列标志变异指标中用有名数表示的是( )A.标准差系数B.变异全距C.平均差D.标准差E.离散系数7.编制统计指数的作用主要有( )A.综合反映现象总体变动的方向和程度B.综合反映总体的数量特征和分布规律C.利用指数之间的联系,进行因素分析D.利用指数分析法对经济现象变化作综合评价和测定E.综合反映总体内部的构成和性质8.要增大抽样推断的概率保证程度,可采用的方法有( )A.增加抽样数目B.增大概率度C.增大抽样误差范围D.缩小抽样误差范围E.缩小概率度9.相关关系与函数关系的联系表现为( )A.现象间的相关关系,也就是它们之间的函数关系B.相关关系与函数关系可互相转换C.相关关系往往可以用函数关系表达D.相关关系是函数关系的特殊形式E.函数关系是相关关系的特殊形式10.统计预测一般要遵循的原则是( )A.连续性原则B.类比性原则C.非线性原则D.概率性原则E.线性原则四、填空题1.标志是说明__________特征的,而指标是说明__________特征的。

统计学原理计算题及参考答案

统计学原理计算题及参考答案

1、某生产车间30名工人日加工零件数(件)如下: 30 26 42 41 36 44 40 37 37 25 45 29 43 31 36 36 49 3447 33 43 38 42 32 34 38 46 43 39 35 要求:(1)根据以上资料分成如下几组:25—30,30—35,35—40,40—45,45—50,计算各组的频数和频率,编制次数分布表;(2) 根据整理表计算工人平均日产零件数。

(20分)则工人平均劳动生产率为:17.38301145===∑∑fxf x(2)当产量为10000件时,预测单位成本为多少元?(15分)xbx a y n x b n y a x x n y x xy n b c 5.2808010703125.232105.26151441502520250512503210128353)(222-=+==+=⨯+=-=-=-=--=-⨯⨯-⨯=--=∑∑∑∑∑∑∑因为,5.2-=b ,所以产量每增加1000件时,即x 增加1单位时,单位成本的平均变动是:平均减少2.5元 (2)当产量为10000件时,即10=x 时,单位成本为55105.280=⨯-=c y 元>课程的测试,甲班平均成绩为81分,标准差为9.5分;乙班的成绩分组资料如下: 计算乙班学生的平均成绩,并比较甲.乙两班哪个班的平均成绩更有代表性? 解:乙班学生的平均成绩∑∑=fxf x ,所需的计算数据见下表:75554125===∑∑fxf x (比较甲.乙两班哪个班的平均成绩更有代表性,要用变异系数σν的大小比较。

)甲班%65.207549.1549.152405513200)(2======-=∑∑xff x x σνσσ%73.11815.9===xσνσ 从计算结果知道,甲班的变异系数σν小,所以甲班的平均成绩更有代表性。

计算(1)产品产量总指数及由于产量增长而增加的总成本.(2)总成本指数及总成本增减绝对额. 解;(1)产品产量总指数为: %42.1112102342106351120605010060%10550%102100%12000==++=++⨯+⨯+⨯=∑∑qp qkp 由于产量增长而增加的总成本:∑∑=-=-242102340000qp q kp(2)总成本指数为:%62.10721022660501006046120011==++++=∑∑qp qp总成本增减绝对额:∑∑=-=-162102260011qp q p. 解:商品流转次数c=商品销售额a/库存额bba c =商品销售额构成的是时期数列,所以67.23837163276240200==++==∑na a 库存额b 构成的是间隔相等的时点数列,所以33.533160327545552453224321==+++=+++=b b b b b 第二季度平均每月商品流转次数475.433.5367.238===ba c 第二季度商品流转次数3*4.475=13.4251. 2008年某月份甲、乙两市场某商品价格和销售量、销售额资料如下:试分别计算该商品在两个市场上的平均价格. 解:甲市场的平均价格为:04.123270033220027001507001080007350011009007001100137900120700105==++=++⨯+⨯+⨯==∑∑fxf x乙市场的平均价格为74.1172700317900700800120031790013795900120960001051260009590096000126000==++=++++==∑∑xM M x。

统计学原理考试题

统计学原理考试题

统计学原理考试题一、选择题。

1. 下列哪个不是统计学的基本概念?A. 总体。

B. 样本。

C. 参数。

D. 统计量。

2. 在统计学中,描述总体特征的数字指标称为什么?A. 参数。

B. 样本。

C. 统计量。

D. 方差。

3. 下列哪个不是描述数据集中心位置的统计量?A. 均值。

B. 中位数。

C. 众数。

D. 标准差。

4. 如果一个数据集的标准差很大,表示什么?A. 数据集的离散程度大。

B. 数据集的离散程度小。

C. 数据集的中心位置偏移。

D. 数据集的分布形状不规则。

5. 在统计学中,概率分布的形状是由哪个参数控制的?A. 均值。

B. 标准差。

C. 方差。

D. 自由度。

二、填空题。

1. 样本容量为100,样本均值为30,总体标准差为5,样本标准误差为?答,0.5。

2. 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为35,下四分位数为30,上四分位数为40,该组数据的四分位差为?答,10。

3. 某随机变量X的期望为20,方差为16,标准差为?答,4。

4. 在正态分布曲线上,距离均值两个标准差之外的数据占比约为?答,95.44%。

5. 在t分布中,自由度为10时,t分布的峰度为?答,3。

三、简答题。

1. 请解释参数和统计量的区别。

答,参数是用来描述总体特征的数字指标,如总体均值、总体标准差等;统计量是用来描述样本特征的数字指标,如样本均值、样本标准差等。

参数是对总体进行推断的依据,而统计量是对样本进行推断的依据。

2. 请解释正态分布曲线的特点。

答,正态分布曲线是一个钟形曲线,以均值为中心对称,曲线两侧尾部逐渐下降。

正态分布曲线的均值、中位数、众数重合,曲线的标准差决定了曲线的宽窄。

在正态分布曲线上,距离均值一个标准差之外的数据占比约为68%,距离均值两个标准差之外的数据占比约为95.44%,距离均值三个标准差之外的数据占比约为99.73%。

3. 请解释t分布与正态分布的区别。

答,t分布与正态分布的区别在于t分布是以样本容量为自由度的分布,而正态分布是以总体为基础的分布。

统计学原理复习题

统计学原理复习题

期末复习题一、判断题(把正确的符号“√”或错误的符号“×”填写在题后的括号中。

)1.社会经济统计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各个方面。

(×)2.在全国工业普查中,全国企业数是统计总体,每个工业企业是总体单位。

(×)3.总体单位是标志的承担者,标志是依附于单位的。

(√)4.在全国工业普查中,全国工业企业数是统计总体,每个工业企业是总体单位。

(×)5.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是根据调查结果所得的资料是否全面来划分的(×)。

6.调查单位和填报单位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可能一致。

(×)7.对全同各大型钢铁生产基地的生产情况进行调查,以掌握全国钢铁生产的基本情况。

这种调查属于非全面调查。

(√)8.统计分组的关键问题是确定组距和组数(√)9.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是固定不变的,不能互相变换。

(×) 10.相对指标都是用无名数形式表现出来的。

()11.国民收入中积累额与消费额之比为1:3,这是一个比较相对指标。

(×)12.抽样推断是利用样本资料对总体的数量特征进行估计的一种统计分析方法,因此不可避免的会产生误差,这种误差的大小是不能进行控制的。

(×)13.从全部总体单位中按照随机原则抽取部分单位组成样本,只可能组成一个样本。

(×) 14.在抽样推断中,作为推断的总体和作为观察对象的样本都是确定的、唯一的。

(×) 15.抽样估计置信度就是表明抽样指标和总体指标的误差不超过一定范围的概率保证程度。

(√) 16.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提高抽样估计的可靠程度,可以提高抽样估计的精确度。

(×) 17.施肥量与收获率是正相关关系。

(×) 18.计算相关系数的两个变量都是随机变量(√) 19.利用一个回归方程,两个变量可以互相推算(×) 20.数量指标作为同度量因素,时期一般固定在基期(×)。

电大统计学原理计算题(考试复习必备)

电大统计学原理计算题(考试复习必备)

1 某车间有30个工人看管机器数量的资料如下:5 4 2 4 3 4 3 4 4 5 4 3 4 26 4 4 2 5 3 4 5 3 2 4 3 6 3 5 4 以上资料编制变量分配数列。

答案:2 某班40名学生统计学考试成绩分别为:68 89 88 84 86 87 75 73 72 68 75 82 97 58 81 54 79 76 95 76 71 60 90 65 76 72 76 85 89 92 64 57 83 81 78 77 72 61 70 81学校规定:60分以下为不及格,60─70分为及格,70─80分为中,80─90分为良,90─100分为优。

要求: (1)将该班学生分为不及格 及格 中 良 优五组,编制一张次数分配表。

(2)指出分组标志及类型;分组方法的类型;分析本班学生考试情况。

答案:(1)(2)分组方法为:变量分组中的组距式分组,而且是开口式分组;本班学生的考试成绩的分布呈两头小,中间大的“正态分布”的形态。

3 某企业104计算表如下:元620=∑∙∑=fx x 该工业集团公司工人平均工资620元。

5 某厂三个车间一季度生产情况如下:第一车间实际产量为190件,完成计划95%;第二车间实际产量250件,完成计划100%;第三车间实际产量609件,完成计划105%,三个车间产品产量的平均计划完成程度为:%1003%105%100%95=++另外,一车间产品单位成本为18元/件,二车间产品单位成本12元/件,三车间产品单位成本15元/件,则三个车间平均单位成本为:153151218=++元/件以上平均指标的计算是否正确?如不正确请说明理由并改正。

解:两种计算均不正确。

平均计划完成程度的计算,因各车间计划产值不同,不能对其进行简单平均,这样也不符合计划完成程度指标的特定涵义。

正确的计算方法是:平均计划完成程度()%84.1011030104905.160900.125095.0190609250190/==++++=∑∑=x m m X 平均单位成本的计算也因各车间的产量不同,不能简单相加,产量的多少对平均单位成本有直接影响。

统计学原理计算题

统计学原理计算题

统计学原理计算题 SANY标准化小组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统计学原理》计算题1.某地区国民生产总值(GNP)在1988-1989年平均每年递增15%,1990-1992年平均每年递增12%,1993-1997年平均每年递增9%,试计算:1)该地区国民生产总值这十年间的总发展速度及平均增长速度答:该地区GNP在这十年间的总发展速度为115%2×112%3×109%5=%平均增长速度为2)若1997年的国民生产总值为500亿元,以后每年增长8%,到2000年可达到多少亿元?答:2000年的GNP为500(1+8%)13=(亿元)2.某地有八家银行,从它们所有的全体职工中随机动性抽取600人进行调查,得知其中的486人在银行里有个人储蓄存款,存款金额平均每人3400元,标准差500元,试以%的可靠性推断:(F(T)为%,则t=2)1)全体职工中有储蓄存款者所占比率的区间范围答:已知:n=600,p=81%,又F(T)为%,则t=2所以故全体职工中有储蓄存款者所占比率的区间范围为81%±%2)平均每人存款金额的区间范围3.要求:对该厂总产值变动进行因素分析。

(计算结果百分数保留2位小数)答:①总产值指数总成本增加量Σp1q1-Σp0q0②产量指数因产量变动而使总产值增加额Σp0q1-Σp0q0③出厂价格指数因出厂价格变动而使总产值增加额Σp1q1-Σp0q1④从相对数验证二者关系%=%×从绝对数验证二者关系80000=10000+700004.银行储蓄存款余额和存户数有直线相关关系,根据这种关系,以及前几年的历史资料建立起以下回归方程y c=31,330,000+800xx代表存款户数(户)y代表存款余额(元)问:当x为10000户时,存款余额可能是多少?800的经济意义是什么?答:当x为10000户时,存款余额为y c =31,330,000+800×10,000=39,330,000(元)5.某市1999年零售香烟摊点调查资料如下表所示,试计算该零售香烟摊点的月平均数。

统计学原理复习题

统计学原理复习题

统计学原理 A复习题一、单选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下列调查中,调查单位与填报单位一致的是()A、企业设备调查B、人口普查C、农村耕地调查D、工业企业现状调查答案:D2、以下关于参数和统计量的说法正确的是()A、总体参数是随机变量B、样本统计量都是总体参数的无偏估计量C、对总体参数进行估计时,统计量的表达式是唯一的D、样本统计量是随机变量答案:D3、对被研究对象标志变异较大的总体进行抽样调查,适用( A )。

A.类型抽样B.整群抽样C.等距抽样D.简单随机抽样答案:A4、假设检验中的临界区域是()A、接受域B、拒绝域C、置信区域D、检验域答案: B5、统计总体最基本的特征是()A、同质性B、数量性C、综合性D、差异性答案: A二、多选题(每小题2分共10分,错选、漏选、多选均不得分)1、按时间特点,数据可分为()A、原始数据B、次级数据C、截面数据D、时间序列数据E、比率数据答案:CD2、在工业普查中()A、工业企业总数是统计总体B、每一个工业企业是总体单位C、固定资产总额是统计指标D、机器台数是连续变量E、职工人数是离散变量答案: B C E3、全社会零售商品价格指数属于: ( )A、数量指标综合指数B、质量指标综合指数C、总指数D、个体指数E、平均指标指数答案: B C三、判断题(共10分)1、正态分布中,σ值越大,则曲线越低平。

()A.正确B.错误答案:A2、若单位成本降低10%,产量增长10%,则生产费用总额不变。

()A.正确B.错误3、标志变异指标数值越大,说明平均指标的代表性越大。

()A.正确B.错误答案:B4、质量指标作为同度量因素,时期一般固定在基期。

()A.正确B.错误答案:A5、按人口平均的粮食产量是一个平均数。

()A.正确B.错误答案:B6、如果总体方差未知,就无法对总体平均数进行区间估计。

()A.正确B.错误答案:B7、某地区调查得知每万人中有54名医生,此指标是强度相对指标。

统计学原理-计算题

统计学原理-计算题

《统计学原理》计算题1.某地区国民生产总值(GNP)在1988-1989年平均每年递增15%,1990—1992年平均每年递增12%,1993-1997年平均每年递增9%,试计算:1)该地区国民生产总值这十年间的总发展速度及平均增长速度答:该地区GNP在这十年间的总发展速度为115%2×112%3×109%5=285.88%平均增长速度为==111.08%2)若1997年的国民生产总值为500亿元,以后每年增长8%,到2000年可达到多少亿元?答:2000年的GNP为500(1+8%)13=1359.81(亿元)2.某地有八家银行,从它们所有的全体职工中随机动性抽取600人进行调查,得知其中的486人在银行里有个人储蓄存款,存款金额平均每人3400元,标准差500元,试以95。

45%的可靠性推断:(F(T)为95。

45%,则t=2)1)全体职工中有储蓄存款者所占比率的区间范围答:已知:n=600,p=81%,又F(T)为95.45%,则t=2所以==0.1026%故全体职工中有储蓄存款者所占比率的区间范围为81%±0。

1026%2)平均每人存款金额的区间范围3.某厂产品产量及出厂价格资料如下表:要求:对该厂总产值变动进行因素分析.(计算结果百分数保留2位小数)答:①总产值指数11 00500010012000604100020104.08% 600011010000504000020p q p q⨯+⨯+⨯==⨯+⨯+⨯∑∑总成本增加量Σp1q1—Σp0q0=2040000-1960000=80000(元)②产量指数01 00500011012000504100020100.51% 600011010000504000020p q p q⨯+⨯+⨯==⨯+⨯+⨯∑∑因产量变动而使总产值增加额Σp0q1-Σp0q0=1970000—1960000=10000(元) ③出厂价格指数11 01500010012000604100020103.55% 500011012000504100020p q p q⨯+⨯+⨯==⨯+⨯+⨯∑∑因出厂价格变动而使总产值增加额Σp1q1—Σp0q1=2040000-1970000=70000(元)④从相对数验证二者关系104.08%=100.51%×103。

统计学原理期末复习

统计学原理期末复习

统计学原理期末复习题一、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每题2分,共计10分)1、离散变量的数值包括整数和小数。

(×)错2、全面调查只适用于有限总体的调查。

(√)对3、人口普查可以经常进行,所以它属于经常性调查。

(×)错4、在等距数列中,组距的大小与组数的多少成反比。

(√)对5、在确定组限时,最小组的下限应高于最小变量值。

(×)错6、全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属于强度相对数。

(√)对7、某企业工人劳动生产率,计划提高5%,实际提高10%,则劳动生产率的计划完成度为104.76%(√)对8、已知一组数列的方差为9,离散系数为30%,则其平均数等于30%。

(×)错9、任何一个事件,它的概率有可能存在大于1的情况。

(×)错10、抽样调查的目的在于用抽样指标去推断总体指标。

(√)对11、已知两个变量直线回归方程为:,则可断定这两个变量之间一定存在正相关关系。

(√)对12、在计算综合指数时,要求同度量因素不变。

(√)对13、某地人均粮食产量为800千克,人均粮食消费量为400千克,这两个指标都是强度相对指标。

(×)错二、单选题(每题2分,共计20分)1、统计总体最基本的特征是(B )A、数量性B、同质性C、综合性D、差异性2、统计总体的同质性是指( D )A、总体单位各标志值不应有差异B、总体单位各项指标都是同类性质的指标C、总体全部单位在所有标志上具有同类性质D、总体全部单位在某一个或几个标志上具有同类性质3、划分全面调查与非全面调查的标志是(B )A、资料是否齐全B、调查单位是否全部C、调查时间是否连续D、调查项目是否齐全4、在非全面调查中,最完善、最有科学根据的调查方法是(C )A、重点调查B、典型调查C、抽样调查D、普查5、调查工业企业设备情况时,工业企业是(C)A、调查对象B、调查单位C、报告单位D、调查单位和报告单位6、某连续变量,其末组为开口组,下限为500;又知其邻组的组中值为480,则其末组的组中值为(D )A、490B、500C、510D、5207、某种商品的年末库存额是(D )A、时期指标和实物指标B、时点指标和实物指标C、时期指标和价值指标D、时点指标和价值指标8、人口自然增长率,属于(C )A、结构相对数B、比较相对数C、强度相对数D、比例相对数9、平均数反映了总体分布的(A )A、集中趋势B、离中趋势C、长期趋势D、基本趋势10、下列指标中,不属于平均数的是(A )A、某省人均粮食产量B、某省人均粮食消费量C、某企业职工的人均工资收入D、某企业工人劳动生产率11、标准差的大小取决于(D )A、平均水平的高低B、标志值水平的高低C、各标志值与平均水平离差的大小D、各标志值与平均水平离差的大小和平均水平的高低12、把全部产品分为一级品、二级品和三级品,其中一级品占全部产品的比重为70%,则这个70%属于(B )A、平均数B、结构相对数C、具有某一属性的单位数在总体中的成数PD、不具有某一属性的单位数在总体中的成数q13、几位学生的某门课成绩分别是67分、78分、88分、89分、96,易知学生成绩的平均数是( CA、84B、78C、83.6D、9614、A类股票的平均收益率是25%,标准差是5%;B类股票的平均收益率是30%,标准差是5.7%。

统计学原理-复习

统计学原理-复习

厦门大学网络教育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统计学原理》复习题一、填空题1、总量指标按说明总体内容的不同,可以分为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

2资料所属的时间和时间上的统计指标数值两个元素构成。

3、强度相对数相对指标是两个性质不同但又相互联系的指标进行对比的比值。

4、在组距数列中,表示各组界限的变量值称为组限,下限是指组数的变量值,上限是指的组距变量值。

各组上限和下限之间的重点数值称为组中值5、按被研究总体范围的不同来划分,统计调查可分为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6、常用的抽样组织形式有简单随机抽样、类型抽样、等距抽样和整群抽样2、无论何种调查方法进行调查,都要调查方案8、在实际应用中,抽样方法主要有两种:概率抽样和非概率抽样9、动态数列按统计指标表现形式的不同,分为绝对,相对和平均指标二、单选题1、假定其他变量不改变,研究一个变量和另一个变量间的相关关系的是( A )A.偏相关B. 正相关C.完全相关D.复相关2、如果零售物价上涨5%,销售量下降5%,则销售额(C )。

A、没有变化B、有所增加C、有所减少D、无法判断3、某表厂为了解手表产品质量情况而进行的调查,属于( D )。

A.普查 B典型调查 C 重点调查 D..抽样调查4、社会经济统计现象形成统计总体的必要条件是( B )A.差异性B.同质性C.大量性D.社会性5、某变量数列末组为开口组,下限是500;又知其邻组的组中值是480,则该组的组中值应为( D )。

A 490B 500C 510D 5206、下列各项中属于数量标志的是( D )A. 性别B. 学历C. 民族D. 年龄7、社会经济统计现象形成统计总体的必要条件是( B )。

A.差异性B.同质性C.大量性D.社会性8、下列各项中属于数量标志的是( A )A. 年龄B. 民族C. 文化程度(质量标志)D. 性别9、派氏指数公式的特点是同度量因素固定在( D )A. 基期B.初期C. 末期D.报告期10、现象总体中最普遍出现的标志值是( A )A. 众数B. 中位数C.平均数D.频数11、描述两个变量间的相关关系的是( D )AA.正相关B.线性相关C.完全相关D.单相关12、某商品价格上涨了5%,销售额增加了10%,则销售量增加了( C )A. 15%B. 5.2 %C. 4.8 %D. 2 %13、处于变量数列中点位置的标志值是( A )A.中位数B.众数C.平均数D.频数14、下列各项中属于数量标志的是( D )A. 性别B. 学历C. 民族D. 年龄15、平均指标中不属于数值平均数的是( A )众数A .中位数 B.几何平均数 C.算术平均数 D .调和平均数16、一个统计总体( D )A .只能有一个标志 B.只能有一个指标C. 可以有多个标志D.可以有多个指标17、下列根据两现象计算的相关系数r中,相关程度较高的是( B )。

统计学原理计算题

统计学原理计算题

统计学原理计算题
1. 样本均值的计算
假设有一组数据:7, 8, 9, 10, 11
要计算这组数据的样本均值,首先将数据相加,得到总和:7
+ 8 + 9 + 10 + 11 = 45
然后,将总和除以数据个数得到样本均值:45 / 5 = 9
所以,这组数据的样本均值为9。

2. 方差的计算
假设有一组数据:12, 14, 16, 18, 20
要计算这组数据的方差,首先计算每个数据与样本均值的差值。

样本均值为(12 + 14 + 16 + 18 + 20) / 5 = 16
差值为:12-16 = -4, 14-16 = -2, 16-16 = 0, 18-16 = 2, 20-16 = 4
然后,将差值平方得到如下结果:(-4)^2 = 16, (-2)^2 = 4, 0^2 = 0, 2^2 = 4, 4^2 = 16
计算这些平方结果的和:16 + 4 + 0 + 4 + 16 = 40
最后,将和除以数据个数得到方差:40 / 5 = 8
所以,这组数据的方差为8。

3. 标准差的计算
标准差是方差的平方根。

前面的例子中,方差为8,所以标准差为√8 ≈ 2.828。

因此,这组数据的标准差为约2.828。

统计学原理计算题

统计学原理计算题

《统计学原理》复习资料一、 算术平均数和调和平均数的计算组中值 按工人劳动生产率分组(件/人)x生产班组实际产量(件)m工人数mx55 50-60 3 8250 65 60-70 5 6500 75 70-80 8 5250 85 80-90 2 2550 95 90-1002 4750∑计算该企业的工人平均劳动生产率。

2、 若把上题改成:(作业11P 3)组中值 按工人劳动生产率分组(件/人)x生产班组生产工人数(人)f产量xf55 50-60 3 150 65 60-70 5 100 75 70-80 8 70 85 80-90 2 30 95 90以上 250合计∑20400计算该企业的工人平均劳动生产率。

产品 单位成本(元/件)x 98年产量(件)f 99年成本总额(元)m 98年成本总额xf99年产量mx甲 25 1500 24500 乙 28 1020 28560 丙 3298048000∑试计算该企业98年、99年的平均单位成本。

商品品种 价格(元/件)x 甲市场销售额(元)m 乙市场销售量(件)f 甲销售量mx乙销售额xf 甲 105 73500 1200 乙 120 108000 800 丙 137 150700 700 合计-3322002700分别计算该商品在两个市场的平均价格。

二、 变异系数比较稳定性、均衡性、平均指标代表性(通常用标准差系数V xσσ=来比较)5、有甲、乙两种水稻,经播种实验后得知甲品种的平均亩产量为998斤,标准差为162.7斤, 乙品种实验资料如下:亩产量(斤)x播种面积(亩)fxf()2x x f -900 1.1 990 11221.1 9500.98552340.91000 0.8 800 0.8 1050 1.2 1260 2881.2 1100 1.0 1100 9801 合计5.0500526245试计算乙品种的平均亩产量,并比较哪一品种的亩产量更具稳定性?6、甲、乙两班同时参加《统计学原理》课程的测试,甲班平均成绩为81分,标准差为9.5分;乙班成绩分组资料如下:组中值 按成绩分组x 学生人数fxf ()2x x f -55 60以下 4 220 1600 65 60-70 10 650 1000 75 70-80 25 1875 0 85 80-90 14 1190 1400 95 90-1002 190 800∑2541254800试计算乙班的平均成绩,并比较甲、乙两个班哪个平均成绩更具代表性。

统计学原理试题库(全解答)

统计学原理试题库(全解答)

统计学原理试题库(全解答) (1)第一章一、单项选择题1、统计有三种涵义,其基础是(A)。

A、只能有一个指标B、只能有一个标志C、可以有多个指标D、可以有多个标志 3、下列变量中,(D)属于离散变量。

A、一个笔筒的直径B、一袋米的分量C、一个同学的身高D、一个县的人数 4、全班同学统计学考试成绩分别为 66 分、 76 分和 86 分,这三个数字是(B)。

A、标志 B、标志值 C、指标 D、变量 5、下列属于品质标志的是(D)。

A、工人工资B、工人身高C、工人体重D、工人性别 6、要了解某汽车公司的情况,该公司的产量和利润是( C)。

A、连续变量B、离散变量C、前者是离散变量,后者是连续变量D、后者是离散变量,前者是连续变量 7、劳动生产率是( C )。

A、流量指标B、动态指标C、质量指标D、强度指标 8、数理统计学的奠基人是( C )。

A、马克思B、威廉 ·配第C、凯特勒D、恩格尔 9、指标是说明总体特征的,标志是说明单位特征的,所以( C)。

A、指标和标志都是可以用数值表示的B、指标和标志之间没关系C、指标和标志之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变换D、指标和标志之间的关系是固定不变的 10、统计研究的数量必须是(B)。

A、抽象的量B、具体的量C、连续不断的量D、可直接相加的量 11、构成统计总体的必要条件是(D)。

A、差异性B、综合性C、社会性D、同质性二、多项选择题1、对某市工业企业进行调查,则 (BCE)。

A、该市工业企业总数是总体B、该市工业企业是总体C、该市工业企业总产值是指标D、该市工业企业总产值是数量标志E、每一个工业企业总产值是数量标志 2、某企业是总体单位,则下列属于数量标志的有 (BCDE)。

A、所有制B、职工人数C、职工月平均工资D、年工资总额E、产品合格率 3、下列指标哪些是质量指标(CDE)。

A、新产品数量B、高级职称人数C、考试及格率D、工人劳动生产率E、平均亩产量 4、下列属于连续变量的有( ACE )。

统计学原理复习

统计学原理复习

统计学原理计算题练习第 1 页 共 6 页统计学原理计算题练习1.某生产车间30名工人日加工零件数(件)如下:(学习指导P300—1,下同)30 26 42 41 36 44 40 37 37 25 45 29 43 31 36 36 49 34 47 33 43 38 42 32 34 38 46 43 39 35要求:(1)根据以上资料分成如下向组:25—30,30—35,35—40,40—45,45—50,计算出各组频数和频率,编制次数分布表。

(2)根据整理表计算工人平均日产零件数。

2.某公司下属50个企业,生产同种产品,某月对产品质量进行调查,得资料;要求计算该产品的平均合格率。

(P279—1345. 1990试问哪一个市场农产品的平均价格较高?并说明原因。

6.7(P168—21(P166—18(P165—13(P164—10)8.某企业甲、乙两个车间,甲车间平均每个工人日加工零件数65件,标准差11件;乙车间工人日加工零件数资料:计算乙车间工人加工零件的平均数和标准差,并比较甲、乙两车间哪个车间的平均日加工零9.某工厂有2000个工人,用简单随机不重复方法抽出100个工人作为样本,计算出平均工资560元,标准差32.45元。

要求:(1)计算抽样平均误差; (2)以95.45%(t=2)的可靠性估计该厂工人的月平均工资区间。

(P295—5)10.某乡有5000农户,按随机原则重复抽取100户调查,得平均每户年纯收入12000元,标准差2000元。

要求:(1)以95%的概率(t=1.96)估计全乡平均每户年纯收入的区间。

(2)以同样概率估计全乡农户所纯收入总额的区间范围(P179—14)11.为了解某城市分体式空调的零售价格,随机抽取若干个商场中的40台空调,平均价格为3800元,样本标准差400元。

要求:(1)计算抽样平均误差;(2)以99.73%(t=3)的可靠性估计该城市分体式空调的价格区间。

统计学原理计算题汇总

统计学原理计算题汇总

计算题1、某工业局所属各企业工人数如下:555 506 220 735 338 420 332 369 416 548 422 547 567 288 447 484 417 731 483 560 343 312 623 798 631 621 587 294 489 445试根据上述资料,要求:(1)分别编制等距及不等距的分配数列(2)根据等距数列编制向上和向下累计的频数和频率数列。

解:1)等距分配数列不等距分配数列2)2、某班40名学生统计学考试成绩(分)分别为:57 89 49 84 86 87 75 73 72 68 75 82 978167 81 54 79 87 95 76 71 60 90 65 7672 7086 85 89 89 64 57 83 81 78 87 72 61学校规定:60分以下为不及格,60─70分为及格,70─80分为中,80─90分为良,90─100分为优。

要求:(1)将该班学生分为不及格、及格、中、良、优五组,编制一张次数分配表。

(2)指出分组标志及类型;分析该班学生考试情况。

解:)(1(2)分组标志是“成绩”,其类型是数量标志,分组方法:是变量分组中的组距式分组,而且是开口分组;本班学生考试的成绩分布呈“两头小,中间大”的“正态分布”。

(3)某生产车间40名工人日加工零件数(件)如下:30 26 42 41 36 44 40 37 43 35 37 25 45 29 4331 36 49 34 47 33 43 38 42 32 25 30 46 29 3438 46 43 39 35 40 48 33 27 28要求:(1)根据以上资料分成如下几组:25-30,30-35,35-40,40-45,45-50,计算出各组的频数和频率,整理编制次数分布表。

(2)根据整理表计算工人生产该零件的平均日产量。

解:(1)40名工人加工零件数次数分配表为:(2)工人生产该零件的平均日产量方法1、(x 取组中值)( 件)方法法2 (件) 答:工人生产该零件的平均日产量为37.5件4 根据资料计算三种规格商品的平均销售价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统计学原理期末复习要求计算题分析1.某班40名学生某课程成绩分别为:65 87 86 83 87 88 74 71 72 62 73 82 97 55 81 45 79 76 95 79 77 60 100 64 75 71 74 87 88 9562 52 85 81 77 76 72 64 70 85按学校规定:60分以下为不及格,60─70分为及格,70─80分为中,80─90分为良,90─100分为优。

要求:(1) 将学生的考核成绩分组并编制一张考核成绩次数分配表;(2)指出分组标志及类型及采用的分组方法;(3)计算本班学生的考核平均成绩并分析本班学生考核情况。

参考答案: (1)(2)分组标志为"成绩",其类型为"数量标志";分组方法为:变量分组中的开放组距式分组,组限表示方法是重叠组限;(3)平均成绩: 平均成绩=全班总人数全班总成绩,即77403080==∑∑=fxf x (分)答题分析:先计算出组距式分组数列的组中值。

本题掌握各组平均成绩和对应的学生数资料(频数),掌握被平均标志值x 及频数、频率、用加权平均数计算。

(4)本班学生的考核成绩的分布呈两头小, 中间大的" 正态分布"的形态,平均成绩为77分,说明大多数学生对本课程知识的掌握达到了课程学习的要求。

2.(1)某企业2002年产值计划是2001年的105%,2002年实际产值是2001的116%,问2002年产值计划完成程度是多少?(2)某企业2009年产值计划比2008年增长5%,实际增长16%,问2009年产值计划完成程度是多少?参考答案: (1)%110%105%116===计划相对数实际相对数计划完成程度。

即2002年计划完成程度为110%,超额完成计划10%。

答题分析:此题中的计划任务和实际完成都是“含基数”百分数,所以可以直接代入基本公式计算。

(2)计划完成程度%110%51%161=++=答题分析:这是“不含基数”的相对数计算计划完成程度,应先将“不含基数”的相对数还原成“含基数”的相对数,才能进行计算。

3.某地区销售某种商品的价格和销售量资料如下:根据资料计算三种规格商品的平均销售价格。

参考答案:36==∑∑ffxx (元)答题分析: 第一,此题给出销售单价和销售量资料,即给出了计算平均指标的分母资料,所以需采用算术平均数计算平均价格。

第二,所给资料是组距数列,因此需计算出组中值。

采用加权算术平均数计算平均价格。

第三,此题所给的是比重权数,因此需采用以比重形式表示的加权算术平均数公式计算。

4.某工业公司12个企业计划完成程度分组资料如下: 试计算该公司平均计划完成程度指标。

参考答案: %5.105%1152300%10513440%9511402300134401140=++++==∑∑xm m x答题分析:这是一个相对数计算平均数的问题,首先涉及权数的选择问题。

我们假设以企业数为权数,则平均计划完成程度:%83.105123%1157%1052%95=⨯+⨯+⨯==∑∑fxfx以上算法显然不符合计划完成程度的计算公式,因为计划完成程度=计划任务数实际完成数,即影响计划完成程度的直接因素应是企业的实际完成数和企业的计划任务数,以实际完成数或计划任务数作权数是比较合适的;其次涉及平均方法的选择问题,本例掌握实际完成数,即掌握所要平均的变量的分子资料,故用加权调和平均数法计算。

在选择权数时必须考虑两点:一是它是标志值的直接承担者;二是它与标志值相乘具有意义,能构成标志总量。

5.有两企业工人日产量资料如下:试比较哪个企业的工人平均日产量更具代表性? 参考答案:%6.17173===甲甲甲x v σ %6.121.263.3===乙乙乙x v σ可见,乙企业的平均日产量更具有代表性。

答题分析:这显然是两组水平不同的现象总体,不能直接用标准差的大小分析平均水平的代表性,必须计算标准差系数。

6.采用简单重复抽样的方法,抽取一批产品中的200件作为样本,其中合格品为195件。

要求:⑴ 计算样本的抽样平均误差。

⑵ 以95.45%的概率保证程度对该产品的合格率进行区间估计(z=2)。

参考答案:n =200件p 100200195⨯=%=97.5%抽样成数平均误差:np p p )1(-=μ%1.1000122.0200025.0975.0200%)5.971(%5.97==⨯=-⨯抽样极限误差:Δp=pμZ =2×1.1%=2.2%,则合格率的范围:P =p ±Δp=97.5%±2.2%95.3%≤P ≤99.7%样本的抽样平均误差为1.1%,在95.45%的概率保证程度下,该批产品合格率在95.3%至99.7%之间。

7.在4000件成品中按不重复方法抽取200件进行检查,结果有废品8件,当概率为0.9545(z =2)时,试估计这批成品废品量的范围。

参考答案: N=4000,n=200,z=2. 样本成数P=2008=0.04,则样本平均误差:()0125.04000200120096.004.011=⎪⎭⎫⎝⎛-⨯=⎪⎭⎫⎝⎛--=N n n p p p μ允许误差Δp=p μZ =2×0.0125=0.027废品率范围p=p ±Δp=0.04±0.027 即1.3%-6.7% 废品量=全部成品产量×废品率则全部成品废品量范围为:4000×1.3%-4000×6.7% 即52-268(件) 8.在某乡2万亩水稻中按重复抽样方法抽取400亩,得知平均亩产量为609斤,样本标准差为80斤.要求以95.45%(z=2)的概率保证程度估计该乡水稻的平均亩产量和总产量的区间范围。

参考答案:本题是变量总体平均数抽样N=40000,n=400,x =609斤,б=80, z=2 样本平均误差440080===nxσμ允许误差Δx=x μZ =2×4=8平均亩产范围x =x ±Δx 609-8≤x ≤609+8 即601—617(斤) 总产量范围:601×20000-617×20000 即1202—1234(万斤)9.某企业上半年产品产量与单位成本资料如下:要求:⑴ 计算相关系数,说明两个变量相关的密切程度。

⑵ 配合回归方程,指出产量每增加1000件时单位成本平均变动多少? ⑶ 假定产量为6000件时,单位成本为多少元? 参考答案:设产量为自变量(x ),单位成本为因变量(y ) 列表计算如下:⑴ 计算相关系数 ∑∑∑∑∑∑∑---=2222)()(y y n x xn yx xy n γ.9091.09091.042630268621796(42621148162)2间存在高度负相关说明产量和单位成本之=-=-⨯-⨯⨯-⨯=γ⑵ 配合加归方程 y c =a+bx()()xy bx y a nx x n y x xy b c 82.137.7737.7762182.1642682.15510621796426211481222-==--=-=-=-=-⨯-=--=∑∑∑∑∑回归方程为即产量每增加1000件时,单位成本平均下降1.82元。

⑶ 当产量为6000件时,即x =6,代入回归方程:y c =77.37-1.82×6=66.45(元)即产量为6000件时,单位成本为66.45元。

10.某工厂基期和报告期的单位成本和产量资料如下:试从相对数和绝对数两方面对总成本的变动进行因素分析。

参考答案:总成本指数=%16450000820001202005052011050045600011==⨯+⨯⨯+⨯=∑∑p qp q)(3200050000820000011元总成本增加=-=-=∑∑p qp q产量指数=%18050000900001202005052012050050600001==⨯+⨯⨯+⨯=∑∑p qp q由于产量增加而增加的总成本:)(4000050000900000001元=-=-∑∑p q p q 单位成本指数=%9190000820000111===∑∑p qp q由于单位成本降低而节约的总成本:)(800090000820000111元-=-=-∑∑p qp q∑∑∑∑∑∑⨯=11101011p qp q p qp q p q p q164%=180%×91%()()∑∑∑∑∑∑-+-=-011100010011p q p qp q p q p q p q32000=40000-8000答题分析:总成本之所以增长64%,是由于产量增加80%和单位成本降低9%两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产量增加使总成本增加40000元,单位成本降低使总成本节约8000元,两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使总成本绝对额增加32000元。

11.某企业生产甲、乙、丙三种产品,1984年产品产量分别比1983年增长2%、5%、8%。

1983年甲、乙、丙产品产值分别为5000元,1200元,24000元,问1984年三种产品产量比1983年增加多少?由于产量增加而增加的产值是多少?参考答案:)2400012000500024000%812000%55000%2:()(26204100043620%39.619831984%39.10641000436202400012000500024000%10812000%1055000%10200000++⨯+⨯+⨯==-=-===++⨯+⨯+⨯==∑∑∑∑q q k p qp kqp qp kq k 常的错误是注元产值由于产量增长而增加的年增长年总产量比即三种产品的产量总指数12.某集团公司销售的三种商品的销售额及价格提高幅度资料如下:试求价格总指数和销售额总指数。

参考答案:价格总指数=∑∑11111q p kq p=%10022%10513%10211221311++++=101.86%销售额总指数=%22.10220151********11=++++=∑∑qp q p13.某工厂第一季度工人数和工业总产值资料如下表,试计算该厂第一季度的平均月劳动生产率。

参考答案:劳动生产率=工人数总产值 即ba c =这是对静态平均数时间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其方法和相对数时间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相同。

第一季度月平均劳动生产率ba c =人元人万元/1322/1322.0221501950205021850271272250==+++++=14.某地区历年粮食产量如下:要求:(1)试计算各年的环比发展速度(%)、逐期增长量及年平均增长量。

(2)如果从2004年起该地区的粮食生产以10%的增长速度发展,预计到2010年该地区的粮食产量将达到什么水平?参考答案:(1)计算结果如下表:- 11 - 平均增长量461518410=-=--=n a a n (万斤)(或平均增长量46434684438=+++==逐期增长量个数逐期增长量之和)(2)如果从2004年起该地区的粮食生产以10%的增长速度发展,预计到2010年该地区的粮食产量将达到: )(74.1324)10.1(61860万斤=⨯=⋅=n n x a a 15.我国人口自然增长情况如下:单位:万人试计算我国在“十五”时期年平均人口和年平均增加的人口数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