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当前社会腐败中的一些异化现象
当前我国权力腐败的特点及对策
当前我国权力腐败的特点及对策研究摘要:“廉政”和“腐败”,是我国当代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话题。
改革开放以来,腐败现象的滋生蔓延已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最主要的障碍之一。
党中央长期以来将反腐倡廉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但多年来腐败现象仍旧十分突出,反腐败已成为我国当前必须严肃对待的最深刻课题之一。
事实上,腐败是权力的腐化,其实质为权力的变质和异化,它对社会有着极大的危害。
本文就权力腐败现象的形式、成因及治理对策进行评析,以此希冀对我国权力腐败现象及其治理有所裨益。
关键词:权力腐败特点对策Summary:"Against" and "corruption" of contemporary social life is a key topic.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the spread of corruption in China's modernization has become one of the main obstacles. CPC Central Committee and the fight against corruption will be a long time as an important task, but corruption is still very prominent over the years, has become one of China's anti-corruption must be currently the most profound issue seriously. In fact, corruption is the corruption of power, and its essence is the power of deterioration and alienation, it has a great social harm. Comment on this paper forms, causes and countermeasures powers ofcorruption, thereby hoping to power corruption and governance of the phenomenon of benefit.Key words: power corrupts Features Measures一、权力腐败的表现形式(一)公权私用个别领导以手中的权力作为谋取个人利益的筹码,轻者吃拿卡要,重者违反党纪国法。
当前腐败现象发生的原因及特征
当前腐败现象发生的原因及特征当前腐败现象发生的原因及特征课程前言大家好,我们这个主题是关于当前腐败现象的发生的原因和特征。
我们准备利用这一段时间对当前在我国发生的腐败现象的诱因以及它的一些表现做一点分析。
这个原因就在于党的十八大对于我们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怎么深化反腐败斗争做了战略部署,尤其是对当前的形势和任务做了清晰的表述。
十八大对当前的形势的判断有一句话,是“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短短的几个字是有非常丰富的内容,起码传递了这么一个信号,我们不能对当前的腐败形势做太过乐观的估计,它依然严峻,严峻就是不容忽视,更不能有任何的侥幸,它是严重的,而且严峻的意义还在于它以解决腐败的问题就有紧迫性,所以严峻的含义要把严重更广、更多,严重讲的是腐败的形势的严重性,严峻更多地强调紧迫性。
为什么党的十八大做这样的判断,以及它是通过什么样的事实、什么样的现象而得出这样的结论呢?你依据什么来说反腐败斗争形势严峻呢?这就是我们这一个题目。
一、当前腐败现象多发的诱因分析就当前中国发生腐败现象的原因的分析不能离开对整个社会所处阶段的定位和定性,腐败是个现象,它是在整个社会大背景,社会的特定发展阶段,以及社会的制度结构大变动之下发生的,那么它发生的这些都跟它所发生的背景结构变动、社会变迁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从某种意义上说,腐败现象就是这种社会变革、变动、结构调整的自然的一个副产品,所以我们分析当前腐败发生的原因,要从我们所在什么样的结构变动、什么样的社会背景之下来出发。
首先,中国当前正处在社会转型过程中,什么意思呢?我们当前的这个社会要给它做个定位的话,政治术语应该称之为“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
初级阶段什么意思呢?初级阶段的目标是要向终级、高级,它不是凝固不变的,它在千方百计摆脱这个冲击,它在通过建设发展来提升国家由初级向终极,这就注定了我们这个初级阶段是一个变化的阶段,更是一个变革的阶段,它跟高级不一样,你再过多少年以后,社会主义到了高级阶段,相对成熟了,又稳定了,成熟和稳定具有相对固定,但初级阶段不是,初级阶段就像人生一样,它还是童年、幼年时期,而童年、幼年最大的特点是不断地生长、发育、变革,这是它的特点。
当前党内腐败的现状、成因及其对策
当前党内腐败的现状、成因及其对策二、当前党内腐败产生的原因:尽管腐败在不同国家、不同社会都有着相似或相同的表现形式,但它滋生和赖以生存的社会基础、经济和政治的土壤,却有很大的差异。
要正确认识我国当前社会生活中的腐败产生的原因,必须把它放到赖以产生和发展的社会历史背景中,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透视和分析,才能客观全面地加以把握。
当前,我国正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重要时期,在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还有待完善的时候,“空档”[5]出现了。
在此期间虽然它为我们的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注入了崭新的生机和活力,但是,在这个“空档”中两种经济体制的并存、交叉、冲撞不可避免地造成了社会生活中出现错位、空档,包括政治、经济、文化、道德以及思想观念、价值观念出现某种混乱和矛盾腐败分子乘此机会以权换钱、权钱交易、损公肥私、假公济私,权力成了他们中饱私囊,大发横财的“摇钱树”,这就是当前消极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历史背景。
在这种背景下,腐败现象的产生大致有思想上,经济上,体制上的原因。
(一)思想上的原因1、封建腐朽意识的残余。
中国的封建专制统治长达2000多年,时间之长可以说世界之最,封建社会早已灭亡,然而维护其统治的思想工具——封建意识未因封建制度的结束而死亡,至今仍然根深蒂固,正如列宁所说:“旧社会消灭的时候,它的死尸是不能装进棺材,埋入坟墓的。
它在我们中间腐烂发臭,并且毒害我们。
”封建社会的特权意识、等级观念、宗亲思想、家长制等思想与当前社会上存在的以权谋私、官僚主义、不平等、任人唯亲、独断专行等腐败现象和腐朽作风在根源上一脉相承,严重危害着我们国家和人民;其次,“人不为已、天诛地灭”的剥削阶级极端个人主义,本位主义意识一直毒害着人们,这是一种建立在生产资料私有制基础上的意识形态,“官本位”[6]“权本位”、“权力人格化”都是这种意识的反映,这些腐朽的思想意识,一旦遇到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负效应,就会表现为各种以权谋私和滥用职权的腐败行为。
正确认识和对待当前党内出现的腐败现象
正确认识和对待当前党内出现的腐败现象胡锦涛总书记在中纪委第三次全体会议上发表了重要讲话,对今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作出了重要部署,为了把这一部署落到实处,把反腐倡廉建设推向新的阶段,必须在思想上纠正部分干部群众对当前党内出现的腐败现象的认识误区,从而更加坚定反腐败的决心和信心,更加坚定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和信赖,把我们的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更加伟大。
一、腐败是一种历史现象,古往今来有之据史料记载,第一个见诸文字记载的大贪官是春秋时期晋国贵族羊舌鲋,他曾官至晋国大夫、代理司马、代理司寇。
羊舌鲋之贪,主要表现在三方面。
一是大发邾国战争财。
二是借兵威胁索贿卫国。
三是扣押鲁国人质索要钱财。
羊舌鲋身为代理司马、代理司寇,不能以身护法,反而以贪坏法,卖法纵贪,从而成为第一个被以墨罪(中国古代将贪污罪定为“墨罪”、“贪罪”或“赃罪”)论处、杀头示众的人。
可见,在中国历史上,2000多年前就已有腐败现象产生,也有惩治腐败的记载。
所以,腐败现象不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才有的,也不是新中国所特有的,更不是改革开放的产物,它是一种历史现象,只是在不同时期的表现形色不同而已。
二、腐败是一个全球问题,中外各国存在众所周知,外国政党和政府同样存在腐败现象。
尼日利亚前总统阿巴查在当政期间贪污60亿美元居全球之首;秘鲁前总统藤森受到秘鲁官方提出的贪污腐败指控,赃款金额达6亿美元;南非前副总统雅各布祖马赃款金额达30万美元;德国前国防部国务秘书路德维希赃款金额达160万欧元;危地马拉前总统阿方索波蒂略赃款金额达5亿美元;印尼已故总统苏哈托因贪污罪受到法律追究,法庭令其子女为其父出庭审判,并追回贪污的15亿美元公款。
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因此,在全球范围内,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大国还是小国,腐败现象无处不在,没有绝对清廉之地,只有程度不同而已。
三、腐败是一种社会现象,它与权力形影相随,不是中国共产党所特有的腐败是权力的影子,权力走到哪里,腐败就会跟到哪里,一旦条件成熟就会乘虚而入。
浅谈中国当前腐败问题及防治对策形势与政策论文
浅谈中国当前腐败问题及防治对策形势与政策论文第一篇:浅谈中国当前腐败问题及防治对策形势与政策论文浅谈中国当前腐败问题及防治对策【摘要】腐败是世界性的问题。
我国现今腐败问题严重,存在着腐败案件不断增长,三公消费,越权渎职等问题。
而出现腐败问题的原因:一有根本问题在于制度,二致富强烈动机导致腐败,三经济转型不彻底等。
为此我们要落实监督制约机制和事后惩戒机制,落实舆论和新闻自由和做到制度的完善与创新。
【关键字】腐败问题防治对策“物先必腐,而后虫生。
”新当选的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谈及的这八个字引发了公众的强烈兴趣,也引发了我对于我国腐败问题的思考。
的确,腐败是现今中国社会最受关注的问题之一,也是我们大学生们关注的问题之一。
胡锦涛在十八大报告中说,腐败问题解决不好,就会对党造成致命伤害,甚至亡党亡国。
腐败是世界性的问题。
发达国家有,发展中国家也有;资本主义国家有,社会主义国家也有。
反腐在任何一个国家都是一个难题。
一、我国腐败问题的现状(一)腐败案件不断增长根据中国官方公布的这种腐败犯罪数字,人们可以看到,中国的经济犯罪率从1965年的10万分之3上升到1981 年的10万分之89,在1989年又上升到10万分之181。
中国政府也在官方统计报告中承认,腐败案件在逐年上升,每年增加10%至20%。
(二)三公消费2006年中央决算情况报告称,2006年全国财政总收入39373.2亿元、总支出、40422.73亿元。
“三公消费”占收入、支出超过22%。
现代中国有了举世知名的三个“公害”,就是当代中国的官员们与时俱进的创造。
这三个“公害”是:公车泛滥、公吃奢靡和公游铺张。
中国的官员们日常出行要派车,出差要吃饭住宿要用公费,迎接其他领导又要铺张,这从古代开始就已经有了这些风俗习惯,喜欢讲究排场和所谓的礼貌。
现在我们国家正处于建国以来腐败最严重的时期,属于世界上腐败程度比较严重的国家之一,并且在国际上政府廉洁的排名都比较后。
“异化”现象在当代中国的社会学反思
“异化”现象在当代中国的社会学反思作者:韩思齐来源:《知识窗·教师版》2010年第02期“异化”作为马克思哲学中的重要理论,其深刻性和预见性对于理解当代中国社会现象有极大的助益。
在马克思这里,异化指的是“社会活动的这种固定化,我们本身的产物聚合的一种统治我们的、不受我们控制的、与我们愿望背道而驰的并抹杀我们的打算的物质力量,这是过去历史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从马克思提出异化劳动理论到20世纪80年代,在西方学者中间,异化问题已从经济、政治领域扩展到道德、心理、文艺等整个文化思想领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学说,但它们归根结底都受马克思哲学观点的制约,较为典型的如法兰克福学派的霍克海默、阿多诺等人通过韦伯理论的中介,将马克思异化理论的文化批判精神同卢卡奇“物化理论”的批判主体结合起来,形成了针对发达工业社会的技术理性批判。
异化理论的不断发展和广泛使用,体现出马克思理论体系的深刻性和预见性。
异化已经被运用到当今中国的各个方面,然而并不是每种运用都恰如其分。
由于对概念理解的误差,如把异化简单化地理解为事物发生了违背初衷的变异,把异化批判为堕落和腐化等,使得其运用范围被夸大,内容琐屑。
虽然对异化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出现泛滥,但不可否认,当今中国的许多社会现象确实呈现出马克思哲学意义上的异化,值得我们运用理论进行反思。
一、经济领域全球化趋势将各国纳入了彼此紧密关联的网络之中,然而,它对各国经济格局造成的影响却大有不同。
西方社会由于产业结构的变化,已经开始出现了所谓异化现象减弱的趋势。
但是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由于处在劳动产业链的低端,不断涌现的血汗工厂成为异化大本营。
工人与外商签订不平等的工作合同,承受漫长的工作时间和加班,工资极低且没有医保覆盖,工作过程受到监视器监控,行动自由受限甚至被禁止……这些都无疑是工人与劳动活动、劳动产品的异化在当代的延续。
另一方面,在风险性极高的国际市场中,不仅廉价劳动力被国际资本榨取,经济的波动也造成工人和企业雇员财产和职业的不稳定性,极大地加剧了主观异化感。
论我国腐败犯罪的现状及其对策
论我国腐败犯罪的现状及其对策一、腐败犯罪的现状与特点我国当前正处于较大变革运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时期的腐败犯罪现象主要有以下特点:(一)权钱交易,行使职务与谋取私利相结合、权力行为与经济行为相结合,权力的物化、商品化已经达到相当程度权钱交易、职务犯罪是腐败犯罪的最典型特征,也是政治和经济以某种扭曲的方式进行结合的产物。
其实质是一种畸形的交易行为。
掌握权力的一方通过直接或间接的行使权力来谋取金钱或其他物质利益,即通过权力和金钱的交换,以牺牲国家或集体的利益,损害执政党和政府的形象为代价,来满足个人或小团体的私欲。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新旧体制转换时期法制的不健全、社会伦理道德的偏差与失范,在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下,消极腐败现象再度猖獗,权钱交易这一形式被赋予许多新的内涵。
权力物化、商品化,权力资本与金钱资本在目的、手段、影响等方面都有所进化、贪污贿赂等腐败犯罪日益严重。
以贿赂罪为例,在经济运行中,在某些地方,贿赂与经济行为相结合,甚至成为生产、流通领域得以完成的必要的润滑剂,并从一种单向的行为变为双向的行为。
出卖权力、接受贿赂的掌权者也步入商业化的浪潮,甚至把行使权力作为一种经营活动,以权力为资本,以获取利润为目的。
他们已经不满足于明面上或暗下里被动地接受贿赂,而是通过种种奇妙的暗示或洒酣耳热后的“失言”、“自白”,做“姜太公钓鱼”,寻求合作者,进行合伙经营;而行贿者的眼光也变得“长远”起来,不再追求眼下一时一地的利益,他们通过不断的贿赂与投入,以扩大和形成一条牢固的金钱纽带,换取长远的利益。
(二)腐败犯罪从自然人发展到法人,从经济部门蔓延到执法等部门,行贿受贿等腐败行为在许多地方已经公开化、广泛化现阶段,一方面人们对腐败现象恨之入骨,深恶痛绝;另一方面,腐败现象不断蔓延,日益严重。
甚至社会上已形成普遍的贿赂心理,并且凝固成一种心理定势,外化为行动习惯。
首先、金融、商业、建筑、供销、物资、外贸、房地产、证券、期货等经济部门是腐败犯罪的集中多发区。
当前我国社会腐败现象仍然易发多发的原因分析
当前我国社会腐败现象仍然易发多发的原因分析段由仙腐败作为一种历史现象,是一个有复杂深刻社会历史根源、古今中外都存在的世界性难题。
分析当前我国社会腐败现象易发多发的原因,必须把基点放到我国社会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特别是当前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特殊历史环境之中。
笔者认为,当前我国社会腐败现象仍然易发多发的原因,主要是以下五个方面:一、利益主体逐利趋向更加突出。
随着市场经济的长期发展,社会利益主体日益多元、利益诉求日益多样,社会利益主体逐利性倾向更加突出,部分主体为了自身利益,不惜以身试法,用“糖衣炮弹”攻击党员干部,对反腐败斗争形成极大冲击。
特别是当前各种社会文化思潮相互碰撞,封建残余思想、西方腐朽思想与市场经济折射出的负面思想文化相互交织,造成人文环境混乱,让部分社会成员丧失理想信念,金钱至上、唯利是图的错误思想不断滋长,整个社会层面呈现出腐败文化、“潜规则”大行其道的态势,对腐败现象的滋生蔓延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另外,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我国已跻身世界经济大国行列,国际影响力和国际竞争力空前提高。
一些跨国公司为了占有跨国市场份额,往往不择手段拉拢腐蚀党政干部。
一些国家以维护国家利益、保护人权等为名,对跨国腐败犯罪实施双重标准,为跨国腐败犯罪提供避风港,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助长了跨国腐败现象的发生。
二、对权力的监督制衡明显不足。
反腐败从根本上说是遏制以权谋私、权力滥用。
但在长期的反腐败过程中,公共权力的不科学配置和不规范运行问题始终没能很好解决,甚至出现愈演愈烈的状况。
比如,权力过度向“一把手”配置,“一把手”用人一句话、决策一手拍现象比较突出。
据中国青年报近期的网络调查,61.7%的人坦言自己有“一把手”依赖症,仅8%的人认为不找“一把手”也能解决大多数问题。
“一把手”权威远远远超过制度权威,个人凌驾于集体之上,人民群众监督、监督机构监督被边缘化。
还有各种各样的领导小组组长,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督,可以插手各方面的事务,个人意志能做到“一竿子插到底”。
我国当前社会腐败中的一些异化现象
我国当前社会腐败中的一些异化现象作者:李征来源:《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3年第01期腐败既是一个古老的话题,又是一个世界性的话题,也是当今中国社会人们议论最多的话题之一,上至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下至各阶层的平民百姓都对当前社会的腐败问题非常关注。
最近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十八大讲话中指出“大量事实告诉我们,腐败问题越演越烈,最终必然会亡党亡国!我们要警醒啊!”胡锦涛总书记曾经表示,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关系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
如果腐败得不到有效惩治,党就会丧失人民信任和支持[1]。
温家宝总理对此也曾经发表讲话:“执政党最大的危险就是腐败。
这个问题解决不好,政权的性质就可能改变,就会人亡政息。
这是我们面临的一个极为严峻的重大考验”[2]。
历史和现实都反复证明,一个政党、一个政权、甚至一个单位的前途和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向背,不能赢得最广大群众的拥护,就必然垮台。
我国随着国家民主政治的进程的不断推进,防治腐败是社会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
据2009年国际反腐败权威机构透明国际对全球“贪污观感指数”进行了测算[3],根据各地商人与分析师对各地公共部门贪污程度作出评价,以满分10分代表最清廉,零分最贪污,在全球180个国家和地区中,结果新西兰以9.4分的廉洁度排第1位,丹麦以9.3分排第2位,新加坡以9.2分与瑞典并列第3位,香港以8.2分与卢森堡并列第12位,中国内地3.6分排第79位。
可见我国的腐败现象非常严重,甚至已经造成国际影响,腐败严重危害党和国家政权稳定、社会经济的发展。
党和政府能否解决腐败的问题,已成为国家生死攸关的重大问题。
腐败之所以成为当今百姓所热议的话题,人们大多寄希望于我们党能够在当前这个特定的历史发展阶段,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彻底铲除各种腐败现象,以维护国家和社会安定和稳定大局,只有这样才能够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沿着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向着共产主义的最高目标奋勇前进。
当今中国社会存四种腐败基本形态 都与特权相关
反特权:不能搞“不教而诛”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到,腐败都是特权惹的祸。腐败的基本轨迹是:执掌公共权力的人在错误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指引下,通过改变公共权力的作用方向和运行规则,使之成为特权,谋取不正当的私利。这就告诉我们,反腐败必须反特权。不反特权,反腐败就是隔靴搔痒,无济于事。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反特权,首先必须加强正确权力观的学习教育。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防止公共权力在运行中演变为特权,不能搞“不教而诛”,首先还要从学习教育入手,主要是马克思主义权力观的学习教育。马克思主义第一次科学地说明了人类社会发展演变的基本脉络,也科学地阐发了权力理论,形成了系统的马克思主义权力观。中国共产党在夺取政权、巩固政权的丰富实践中,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权力观,为我们党执政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基本观点是:第一,社会主义国家的主人是该国的全体人民,国家的一切权力来源于人民;第二,共产党执政、各级领导干部掌权,根本职责是代表并领导人民行使好国家的各项权力,全心全意为人民的富裕、安宁和团结进步服务,为国家的安全、发展和富强服务;第三,必须把一切权力的行使置于人民的监督之下,保证权力始终用来为国家和人民谋利益,绝不能把权力变成谋取个人或少数人私利的工具。作为共产党领导的各级干部,必须通过学习,把马克思主义权力观牢牢地嵌入执政理念中,体现到执政行为上,不使公权变特权;必须融入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社会实践中去,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及时发现自己在权力观方面存在的问题,明确树立正确权力观的努力方向和基本途径。
我国当前的“前腐后继”问题之我见
从我国当前部分官员的“前腐后继”看我国人事制度的弊端及这一现象的解决方法腐败是我国当今社会最敏感的话题之一,尽管腐败是一个全球性的话题,不同国家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腐败现象,而腐败的方式也是推陈出新。
也不知道有多少政治学家、经济学家对腐败现象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多少关于防止腐败的理论方法,但都偏重于对于法律、制度等外部措施上防治腐败,缺乏对腐败产生的内部机制的考量。
我国当前部分官员的“前腐后继”也是让人瞠目结舌的,先让我们来看一些资料,看看我国官员的腐败到底有多严重。
中共中央政治局原委员、中共上海市委原书记陈良宇,涉案金额数十亿元,08年4月一审以受贿罪、滥用职权罪判处有期徒刑18年;云南省交通厅原副厅长胡星,非法收受巨额钱物共计人民币近五千万元,07年8月一审判决犯下受贿罪的无期徒刑;河北省交通厅原副厅长张全,一审以受贿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4年;安徽省政协原副主席王昭耀,涉案金额过千万,07年1月一审以受贿罪、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判处死缓;天威星---云南民族败类局长刘宏狂言:“中国局长封神榜,我是局长我怕谁!”。
云南孟连民政局原局长贪污行贿数额巨大一审被判死缓新华网昆明9月10日电记者从云南省普洱市政府新闻办了解到,9月10日上午,云南省普洱市中级人民法院对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民政局原局长刘宏贪污、挪用公款、行贿案进行一审公开宣判,数罪并罚决定判处刘宏死刑,缓期两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据媒体报道,2010这一年共有4名省部级高官落马,分别是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家盟,国家药监局副局长张敬礼,江西省政协副主席、省委统战部部长宋晨光,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副主席刘卓志。
到底是什么让这些官员一个个卷入腐败的泥淖,自毁前程?明明前面有血的事例却还是经不住诱惑,一次次伸手,最后带上冰冷的手铐。
就让我从腐败的成因来追究我国官员“前腐后继”的根源。
腐败是权力的腐化,其实质为权力的变质和异化。
谈当前腐败现象的特征、成因及治理与对策
谈当前腐败现象的特征、成因及治理与对策发布者:管理员点击次数:763 日期:2009-9-12安徽凯安律师事务所黄迎春社会腐败现象古今中外普遍存在,随着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发展,且有逾演逾烈之势;社会腐败现象存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在政治领域有钱权交易、买官卖官,在经济领域有钱权交易、商业贿赂,在司法领域有钱权交易、徇私枉法等等;当前社会腐败现象已经危及到了社会的政权、经济、司法、军事及文化等各方面,其甚至已经成为影响和制约社会发展的重大阻力。
因此,分析和研究我国当前社会腐败现象的特征、成因及治理与对策等,对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健康的发展和中国共产党在第十六次代表大会上提出的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具有积极的作用。
一、我国当前腐败现象的特征(一)、社会腐败现象具有广泛的行业性和地区性从古至今,中国的腐败现象也与世界上其他国家,无一例外的存在着,在中国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国封建社会的腐败应以政治腐败为主,历史上多以钱权交易、买官卖官的形式进行表现;而社会发展到今天,我国的腐败现象应该说已经发生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在政治、经济、司法等各个方面都普遍存在着腐败现象,政治上主要表现在人民代表或行政正副职的贿选,大量的买官卖官及领导干部生活的腐化;在经济上主要表现在商业企业的负责人或个私企业的负责人等以商业贿赂的形式与部分领导干部相勾结,形成官商联合经济,或部分领导干部怂恿和支持自己的子女开办公司,并利用自己手中的权利垄断一种产品的生产或销售及一项工程的招投标建设;司法上主要表现在司法人员贪赃枉法、徇私舞弊等。
可以说,只要存在经济运转的地方就有腐败现象的存在,只要有行使权利的地方,腐败现象就会产生。
权利和金钱已经成为腐败得以存在的基础,金钱和权利也成了社会腐败得以发展的催化剂和生长剂。
近年来,我国的经济腐败呈现上升趋势,经济腐败涉案人数急居增长。
80年代初期,我国沿海地区的腐败案件的发案率比内地高,且腐败案件涉案价值较大,而近年来,腐败案件由沿海向内地辐射之势,内地的高官司法腐败率和涉案价值不断增加。
我国腐败问题及对策
浅析我国腐败问题及对策摘要:当前,我国的改革进入了深水区、攻坚阶段,各种利益交织在一起,各类矛盾不断显现出来,相应的官员腐败问题已经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成为人民群众和社会关注的焦点。
本文试图对我国当下腐败问题简要的从制度、监督、人性和文化四个维度进行分析,最后提出几点对策。
关键词:中国;腐败;对策一、我国腐败的现状1.腐败对象高层化从相关部门披露出的腐败案件显示腐败呈现出层级分布的态势,腐败已然从一般干部贪污腐败现象(基层腐败)发展到中级干部(中层腐败)甚至高级干部(高层腐败)腐败现象。
这种态势的腐败的程度加深,腐败人员职务更高,给社会危害性更大。
2.腐败案件群体化近年来腐败现象呈现出个人腐败转向集团腐败的发展态势,各类串案、窝案等案件明显增多,腐败行为形成了一种群体意识、团体形态。
与此同时,腐败渗透面也逐步扩大,从国家各级党政机关等要害部门逐步蔓延到金融、医疗、卫生等社会各个方面。
腐败也从简单对生活资料的侵占发展到对生产资料、生产要素的侵占,从资金的积累发展到资本的积累,社会危害性进一步加大。
3.腐败手段创新化随着传统的腐败行为不断被披露,腐败分子表现的更为谨慎,在腐败手段上更加的新型化、智能化。
一方面,腐败从隐蔽操作向半公开、公开发展,往往穿上“合法”的外衣,利用制度中的漏洞为其权力腐败服务;另一方面,作案手段也从简单的个人牟利向共同作案、利益关联方相互利用作案发展,腐败的类型也从单一的权钱交易发展到复合的权钱交易。
4.腐败领域多元化随着国际经济、文化的融合发展,腐败分子利用资本跨行业、跨地区、跨国境流动的机会,与行业外、地区外、境外的不法分子相互勾结、共同犯罪。
腐败官员往往利用手中的权力为境外商人非法提供制度内外的资源,作为回报通常获取赃款赃物等好处和便利并把家庭移居国外,一旦败露就逃到国外逃避打击。
二、腐败的原因分析1.制度设计不够完善缺乏完善的制度是导致腐败案件频频发生的主要原因,制度的设计偏向金字塔型顶层的结构,使得拥有丰富权力资源的管理者(既得利益者)缺乏一个有效的约束机制,为权力的异化提供了空间。
浅谈关于中国当今腐败现象
浅谈关于中国当今腐败现象我们生活的时代,竞争激烈,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我们不断的努力,奋斗往高处走,不愿意被别人踩在脚下。
我们的世界丰富多彩,金彩纷呈,谁也不愿意平淡的一生,温饱也不在是我们追求的。
从小父母教育要胸怀大志,高官加爵,跑车豪宅,山珍海味。
我们就在这样的熏陶下慢慢长大。
当我们开始懂事了,我们也渐渐看到世界的美好,也认识到了跑车和自行车的差距,我们开始羡慕。
到处都是诱惑,却又是处处有陷阱。
我们向往上层的生活,却又没有可拼的爹,我们想一步一个脚印,可是我们的生命有限。
于是有些人找到了捷径。
找关系,送人民币,他们一步一个脚印往上爬,当爬到了餐餐鲍鱼时,他开始希望每天鱼翅漱口。
这一恶性循环开始了。
有的人没那么幸运,于是我们听到了贪污腐败。
什么是腐败,从狭义上说泛指国家为其特殊利益而滥用权力的权利现象。
腐败,也是指国家公务人员借之便获取个人,从而使国家政治生活发生病态变化的过程。
我们习惯了打开新闻网页就看到这段时间哪个官员因腐败,受贿等被抓,我们的新鲜感也不知道在什么时候就完全消失啦。
也没了以往的深恶痛绝,咬牙切齿。
腐败现象在当今社会已经蔓延到世界的各个角落,如同80年代初当年我们学习电脑时很是好奇但现在已经发展到世界每个地方已经里离不开网络这个东西了,腐败也一样,对于有能力的人就想把资源自己多占多享受...在太多的欲望面前就形成了腐败,我们贪婪,不知足。
捂着自己手中的权力,进行着丰富自己口袋的钱权交易。
国家给官员每月的工资却被看为是一小笔零花钱。
有人这样说,有权的人喜欢过节,越多越好,因为那时候就是发工资的时候,而受制于人的那群人痛恨过节,因为那不是真正放松的时候,反而是头疼送礼请客。
可以说过个节是劳民伤财。
而我们作为一个成年不久的学生也习惯了这样的社会,我们在请求别人办事的时候中也是要考虑给别人一些回报。
否者你的请求也只能是白搭。
有一个词语很好的形容了我们的现状,“潜规则”。
曾经有个记者采访一明星,问他知不知道娱乐圈里面的潜规则,他答道:规则啊,有规则就好,没有规则还不知道怎么办嘞。
谈谈当代我国腐败现象的原因及对策
谈谈当代我国腐败现象的原因及对策第一篇:谈谈当代我国腐败现象的原因及对策谈谈当代我国腐败现象的原因及对策摘要:众所周知,腐败现象由来已久。
在我国当今的社会中, 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腐败现象,对社会产生了恶劣的影响,在社会中也引起了广泛关注与谈论。
久而久之,腐败将逐步蚕食并摧毁人们心中的法律和道德长城,法律和道德长城一旦垮塌,就会在某一特定时期,在特定思潮的引导下突然释放,从而贻害于社会。
正确分析腐败现象产生、存在和发展的主要原因, 探讨腐败现象的根源、实质,对于深入进行反腐败斗争,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腐败现象原因对策腐败现象是国家公职人员滥用公共职权谋取私利的一种不正常的社会现象。
凡违反公认的道德准则与行为规范、滥用权力和公共资源等谋取私利的行为,都可以称为腐败。
在社会主义的中国,腐败其实并不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和社会主义制度造成的,而恰恰是社会主义制度体现不够充分、社会主义体制还不完善造成的。
腐败问题从古到今,从中国到世界各国,从社会主义国家到资本主义强国均普遍存在,根治腐败现象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正如胡锦涛同志所说的那样:“要充分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毫不动摇地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新成效取信于民,为改革发展稳定提供坚强保证”。
1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加认真的对待腐败问题,才能一步一个脚印,持之以恒的去解决腐败问题。
腐败现象如此严重,而且几乎在各个国家都存在腐败现象,那么到底腐败现象出现的原因是什么呢?享乐主义思想的存在。
享乐主义在思想文化和生活方式上强调个人欲望的极度扩张,反对欲望的适度控制;在行为方式上会有奢侈挥霍、腐化堕落、全盘西化、追求享乐、自私狭隘等私欲极度的膨胀。
腐败是既有成本又有收益的,官员对腐败与否的选择首先要考虑成本和收益:如果他认为前途重要,他会放弃金钱;而如果他认为金钱对他更重要,他又会放弃前途。
中国社会主义腐败问题分析与对策
中国社会主义腐败问题分析与对策摘要:本文列举了当代社会主义中国的主要腐败现象,从制度上分析了腐败产生的主要原因。
最后提出了社会主义防止腐败发生的主要手段,主要包括强化公共权力间的监督与制约机制与以正确利益导向机制为核心,建立健全权力制约配套制度。
关键字:社会主义;腐败;对策引言腐败问题是世界上各个国家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是处于现阶段中国政府和公众普遍关注的热点话题。
它不仅具有历史性,而且还具有世界性,腐败无论在社会主义国家还是在资本主义国家,无论在发展中国家还是在发达国家都无法幸免于难。
就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伟大成就的同时,社会中出现了一些严重的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
腐败问题直接影响了政府在人民大众心中的形象,从而导致了社会秩序的混乱,这一现象的出现给我国造成了无法预算的损失。
一、现阶段我国腐败问题的主要表现美国政治学家约瑟福S•内伊给腐败下的定义中说的明白:“腐败是一种因私利(个人的、家庭的和私人集团的)而谋取钱财和地位,并在权力运用中处于私利而违反规则的偏离公共角色正式责任的行为。
”目前,我国的腐败现象的发生发展依然处于一个高发期。
腐败现象随着公共管理职权的扩散而蔓延。
腐败不仅表现在公职人员身上,也表现在向公职人员行贿的普通公民身上;不仅表现在国内交往中,也表现在国际交往中;不仅表现在国家机关和公共领域,也表现在公司企业学校和私营机构中。
这些不同表现形式的腐败现象往往相互关联、相互依存。
其中最明显的腐败体现在国家干部、公务员收受贿赂与干部间拉帮结派。
收受贿赂是十分常见的腐败行为,如节假日慰问、子女结婚、感谢对工作的“支持”等贿赂方式,除了上面钱财方面的还有送贵重物品、送车、送房,还有帮助子女出国等方式进行贿赂。
拉帮结派主要表现在干部队伍中,最为突出的表现,有些公职人员利用手中掌握的权力,以自己的利益目标为中心,选拨干部时,不顾程序和原则选用对自己发展有用的人,明明不是干工作的料也委以重任,拉帮结派,任人唯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当前社会腐败中的一些异化现象作者:李征来源:《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3年第01期腐败既是一个古老的话题,又是一个世界性的话题,也是当今中国社会人们议论最多的话题之一,上至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下至各阶层的平民百姓都对当前社会的腐败问题非常关注。
最近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十八大讲话中指出“大量事实告诉我们,腐败问题越演越烈,最终必然会亡党亡国!我们要警醒啊!”胡锦涛总书记曾经表示,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关系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
如果腐败得不到有效惩治,党就会丧失人民信任和支持[1]。
温家宝总理对此也曾经发表讲话:“执政党最大的危险就是腐败。
这个问题解决不好,政权的性质就可能改变,就会人亡政息。
这是我们面临的一个极为严峻的重大考验”[2]。
历史和现实都反复证明,一个政党、一个政权、甚至一个单位的前途和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向背,不能赢得最广大群众的拥护,就必然垮台。
我国随着国家民主政治的进程的不断推进,防治腐败是社会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
据2009年国际反腐败权威机构透明国际对全球“贪污观感指数”进行了测算[3],根据各地商人与分析师对各地公共部门贪污程度作出评价,以满分10分代表最清廉,零分最贪污,在全球180个国家和地区中,结果新西兰以9.4分的廉洁度排第1位,丹麦以9.3分排第2位,新加坡以9.2分与瑞典并列第3位,香港以8.2分与卢森堡并列第12位,中国内地3.6分排第79位。
可见我国的腐败现象非常严重,甚至已经造成国际影响,腐败严重危害党和国家政权稳定、社会经济的发展。
党和政府能否解决腐败的问题,已成为国家生死攸关的重大问题。
腐败之所以成为当今百姓所热议的话题,人们大多寄希望于我们党能够在当前这个特定的历史发展阶段,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彻底铲除各种腐败现象,以维护国家和社会安定和稳定大局,只有这样才能够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沿着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向着共产主义的最高目标奋勇前进。
反对腐败,重要的是要从加强制度建设入手,同时也要帮助和教育我们的公仆树立正确的权力观。
只有消除权力异化,才能从根本上消除腐败现象。
异化是指相似或相同的事物逐渐变得不相似或不相同[4]。
腐败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在其发展变化的过程中有出现了许多异化现象。
首先,是公共权力的异化,主要表现为国家公职人员将公共权力的私有化、商品化和庸俗化,这也是腐败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权力异化是腐败体系的核心。
其次,是社会各行各业根据本行业自身的特点,对其公共权力再次进行异化,形成各具特色的行业腐败现象,如教育腐败、医疗腐败、足球腐败、学术腐败等。
再次,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的发展和推进,商品化程度进一步的扩大,腐败的程度也随之出现了异化,具有代表性的就是近年来一些“亿元腐败大案”的不断出现。
如果说各种行业腐败现象代表着腐败的广度,而“亿元腐败大案”现象则体现着腐败程度的深度。
最后,在反腐败斗争的对策和措施方面的异化现象,就是在党纪国法以及党政机关和司法机关所设定的各种防腐反腐的对策和措施当外,民间又出现一些新的反腐举措,如“情妇反腐”、“悬赏反腐”等一些非常态的反腐现象的出现,从侧面也反映了在防腐反腐举措上的一些不足之处。
人们对腐败词语概念理解上异化现象,使得原有的文学词义已被政治和法律上的概念所取代,其核心是对公共权力的异化现象如今人们一谈论到腐败问题,就会想到贪污受贿。
甚至许多人,包括一些党政干部的认为腐败就是贪污受贿。
殊不知,腐败一词原本的含义与贪污受贿根本就不是一个意思。
腐败原指有机物由于微生物的滋长而受到的破坏,是一种自然现象。
“腐败”一词在现代汉语词语中的解释有三层含义,一是指物体腐烂的自然现象,二是指行为堕落的腐败行为,三是指制度、组织、机构、措施等混乱、黑暗的政治腐败[5]。
由此可见,人们当前所关注的腐败问题,绝非是指物体腐烂的自然现象,而主要是指政治或法律意义上的腐败现象。
政治学意义上的腐败[6]在广义上说是行为主体为其特殊利益而滥用职权或偏离公共职责的权利变异现象。
从狭义上说泛指国家公职人员为其特殊利益而滥用权力的权利蜕变现象。
国际上对腐败没有一个统一的、能够为各国所接受的概念。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腐败定义为“滥用公共权力以谋取私人的利益”。
透明国际将腐败定义为“公共部门中官员的行为,无论是从事政治事务的官员,还是从事行政管理事务的官员,他们通过错误地使用公众委托给他们的权力,使他们或亲近于他们的人不正当地、非法地富裕起来”。
世界银行及其他一些多边组织将腐败定义为:“为私人目的而滥用公共权力”[7]。
实际上腐败就是国家公职人员借职务之便获取个人利益,从而使国家政治生活发生病态变化的过程。
简而言之,腐败就是以权谋私的各种行为和表现。
既对社会公共权力的异化及表现。
在我们现实社会当中,以权谋私的腐败情况普遍存在,诸如公款吃喝消费、结党营私、利益集团、专横跋扈、弄虚作假、欺上瞒下、权色交易等等。
我国的现行法律中没有明确的腐败的定义和具体规定,而对腐败行为的惩处是通过一系列的法律来体现的。
我国刑法对以权谋私所构成犯罪的行为设定的犯罪种类主要有三大类。
一是贪污贿赂犯罪,规定了十二个罪名。
二是渎职犯罪,规定了三十四个罪名。
三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的犯罪,规定了七个罪名。
刑法所规定的这三类职务犯罪的50多个罪名当中,在现实中以贪污和受贿类犯罪数量为最多,据有关统计资料显示,这类犯罪占全部职务犯罪的80%以上。
正是由于贪污受贿这类犯罪案件在整个腐败类犯罪中所占数量最多、危害最为严重、打击惩处力度最大的原因,所以当今人们则用贪污受贿来替换腐败的概念,就是所谓的“硬腐败”。
所以在当今的中国,只有当某个贪官因为收受钱物的贪污受贿被司法机关查处了,人们才认为这是腐败。
和贪污受贿的犯罪行为相比,其他类型的以权谋私的腐败行为已经显的不再那么“腐败”了,所以也被称之为所谓“软腐败”。
中国当前的“软腐败”问题非常严重,一个腐败的村长,可以带坏一个村子,一个腐败的省长,可以带坏一个省,一个腐败的校长,可以带坏一个学校。
“软腐败”问题要不要治理,理论上当然需要治理,但是具体治起来有很大的难度。
社会上“硬腐败”现象如此猖獗,治理了这么多年没治好,道理何在,就在于有大量的“软腐败”现象支撑。
“软腐败”问题严重,长此下去,中国崛而不起,大而不强。
腐败的词义由最初的物体的腐烂变质的自然现象演化到政治学领域中的以权谋私的行为表现,再被法律上的贪污受贿有取代,是当前人们对腐败词义概念理解上进行的异化现象,其核心是公共权力的异化现象。
权力异化是通过各种不同的表现形态和特点加以体现的权力异化在社会层面上主要表现可分为政治腐败、经济腐败、生活腐败。
政治上的腐败,主要表现在用人问题上,党组织的用人路线、群众公认的基本原则、选拔任用的制度程序等遭到破坏,出现任人唯亲、搞裙带关系、卖官鬻爵、跑官要官甚至贿选现象。
经济上的腐败,主要表现是贪污受贿。
生活上的腐败,主要表现在挥霍公款、吃喝玩乐、包养情妇等等。
权力异化的在权力运行上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权力的不作为。
集中表现为工作作风飘浮、工作敷衍、形式主义、权责失衡,造成权力“缺位”而引起权力异化。
二是权力的滥用。
主要是长官意志突出、功利思想严重、纪律意识淡薄、组织观念淡化,造成权力“越位”而引起权力异化。
三是权力的腐败。
集中表现为权钱交易、权色交易、权权交易,导致权力“错位”而引起权力异化。
从权力异化的这些主要表现来看,呈现出以下三个基本特征:[8]一是广泛性。
权力异化现象不仅涉及到那些权力集中的部门,而且在那些没有行政审批权的部门也有不同程度的存在;不仅在那些位高权重的官员身上有所反映,在基层干部上也有所体现,可以说公共权力覆盖的地方都可以找到权力被异化的影子。
二是顽固性。
权力的异化现象,轻微到不思进取、消极履职,严重至玩弄权术、贪赃枉法,在被查处前都是在或大或小的权力保护下运行,轻易无法撼动,甚至有些现象在更大的权力异化作用下,也会被轻描淡写地一笔带过。
三是多样性。
权力异化,既有思想上的蜕化,又有工作上的胡作非为,还有生活上的奢靡;既有权力私有化,也有权力庸俗化,还有权力商品化等各种各样的表现形式。
社会各行各业按照行业特点对公共权力进行的异化,形成了当前的教育腐败、学术腐败等各具特色行业腐败现象近些年来,我国的行业腐败现象在个别领域变得十分严重。
据美国华尔街日报报道:34年前美国通过了美国《海外反贿赂行为法》,调查机构根据《海外反贿赂行为法》制成了一个数据库,中国是这个数据库中唯一在调查涉及的所有行业中都“榜上有名”的国家。
并坦言“中国存在严重的行业腐败风险,这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
此话题也在网上被风传一时,从而在社会引发广泛热议,中国被称为全球行业腐败最集中之地[9]。
行业腐败不是指这些行业中存在的一般性腐败现象或腐败分子,而是指其作为一种行业行为所具有的腐败特征,这种特征的基本之点是滥用公共资源,侵犯公众利益的现象[10]。
当前我国各行业领域内大多存在着程度不同的行业腐败现象,特别是在电力、石油、金融等垄断行业问题突出,而人们议论的话题最多是与国计民生息息相关的如教育腐败、医疗腐败、房地产腐败,甚至在体育界出现的“足球腐败”等行业腐败现象。
这些行业腐败现象,是社会腐败现象在当今我国这个特定的历史阶段里,在不同的行业领域中发展变化所导致,是这些行业的垄断权利所造成异化结果。
教育腐败首先是从教育的异化开始的,这个异化的过程和情况在历史上更加复杂。
教育本身的定义是培养新生一代准备从事社会生活的整个过程,也是人类社会生产经验得以继承发扬的关键环节。
教育本来产生于人类繁衍、传承的需要,通过教育,使人及其下一代知道如何通过各种劳动而生存自立,知道应当怎样做一个善良的、文明的、聪明的人,客观上推动社会的发展。
但大约从中国古代隋朝科举制度形成起,教育就开始异化了,异化为获取自身功名利禄、获得高等社会地位的敲门砖,所谓“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即为最好的写照,以后一直延续下来,基本没有太多改变。
直到新中国成立之后,教育曾经一度又异化为政治的工具,“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是当时教育领域中最为真实的写照。
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的教育改革之路经历了两个重大的异化现象,一是教育领域中的“衙门化、行政化、官僚化”的现象,这种异化现象在高等院校的体现尤为明显。
大学原本应当是学术科研的殿堂、培养高级人才的基地,它的本质应当是学术性、科研性,但大学行政化,使大学成了衙门,校长套上了官衔级别,全国重点大学校长是副部级;地方本科大学校长是正厅级;专科大学校长是副厅级等等,大学里各机构一路“官级”下去,原本应有的学术本位成为官本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