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问题研究 崇明岛的未来是什么样子》_123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问题研究崇明岛的未来是什么样子》_25
《必修一地表形态的塑造章末检测与测试》的教学设计案例类型复习课学段教学/活动目标【考纲考点】结合地貌景观图和地壳物质循环图,考查三大岩石之间相互转化的关系和地貌形成过程【教学重难点】重点:结合实际地貌,分析其形成过程。
难点:区分风成地貌和流水地貌,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的交叉作用顺序。
教材分析本课复习课是必修一的第四单元。
分成三节,先总后分。
第一部分总论地质作用的特点及在起作用下岩石的物质循环。
第二部分分论内力作用的代表地貌——山岳的形成;外力作用的代表地貌——河流地貌的发育。
在介绍自然地貌的形成过程之后,扩展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体现了从实际出发,学以致用的思想。
学习者分析对于生活在城市里的学生,对自然界的山脉河流了解的甚少。
山脉的垂直变化,河流的汛期断流,对于学生是陌生的。
大部分的学生的生活和体验主要来源于校园生活和书本传授。
而其与实际存在的差距成为学生理解的难点。
有少部分学生通过之前的旅行和实践对自然地貌有所理解,大连的学生对海洋地质地貌。
所以对学生群体有很大的差异性,参差不齐。
而本单元又是高考的重要考点,往往是拉开比分的重要利器。
教学/活动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时间【引入】结合学生完成的学案提炼出主要问题:雅丹地貌和丹霞地貌的区别。
反馈预习案完成情况,肯定学生的优点,指出问题。
展示图片,提出问题。
明确本章的自身掌握的优势和不足。
欣赏图片,了解雅丹地貌和丹霞地貌的区别。
通过问题创设情境,引入本课内容。
5【活动一】思维导图展示学生的思维导图,指出亮点。
请一名同学梳理本章知识点。
教师概况总结梳理本章知识体系。
学习优秀的思维导图方式,参与本章知识梳理,了解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梳理本章的主干知识,教师图解是为了突破本节难点。
32【活动二】试题解析总结学案卷核心考点,正答率较低的题号,分析易错题考核知识点和明确错误选项,对易错题成因进行归类和强化。
了解试卷核心考点,易错题考核知识点和错误选项。
小组交流讨论,突破个人错题。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问题研究 崇明岛的未来是什么样子》_22
发展目标和功能定位发展目标崇明的发展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围绕建设现代化生态岛区的总目标,大力实施科教兴县主战略,坚持三岛功能、产业、人口、基础设施联动,分别建设综合生态岛、海洋装备岛和生态休闲岛,依托科技创新,推行循环经济,发展生态产业,努力把崇明建成环境和谐优美、资源集约利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现代化生态岛区。
功能定位崇明三岛功能定位围绕世界级生态岛的总体目标,主要体现以下六个方面:1、森林花园岛。
形成以长江口湿地保护区、国际候鸟保护区、平原森林、河口水系为主体的生态涵养功能。
2、生态人居岛。
形成布局合理、环境幽雅、交通便捷、文化先进的生态居住功能。
3、休闲度假岛。
形成以休闲度假、运动娱乐、疗养、培训、会展为主体的生态旅游功能。
4、绿色食品岛。
形成以有机农产品、特色种养业和绿色食品加工业为主体的生态农业功能。
5、海洋装备岛。
形成以现代船舶制造和港机制造为主体的海洋经济功能。
6、科技研创岛。
形成以总部办公、科技研发、国际教育、咨询论坛为主体的知识经济功能。
总体空间布局按照生态崇明的总体目标和功能定位,统筹三岛空间布局。
崇明岛综合体现“长江入口绿色之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规划建设用地约207平方公里,约占岛域土地面积的16.8% 。
长兴岛以现代船舶和港机制造为特色的岸线产业岛。
规划城镇建设用地约31平方公里,占岛域面积的38.8% 。
横沙岛以休闲度假为特色的旅游度假岛。
规划城镇建设用地约6.4平方公里,占岛域面积的12.3% 。
七大功能分区按照“统一规划、资源整合、优势互补、联动发展”的要求,崇明划分为七大功能分区:崇东分区:以生态居住、休闲运动、国际教育为主的科教产业集聚区和门户景观区。
崇南分区:人口集聚的田园式新城和新市镇区。
崇西分区:以国际会议、滨湖度假为主的景湖会展区。
崇北分区:以生态农业为主的规模农业区和战略储备区。
崇中分区:以森林度假、休闲居住为主的中央森林区。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问题研究 崇明岛的未来是什么样子》_115
基于地理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以《崇明岛未来是什么样子》为例一、教学目标1.通过分析冲积岛形成的地理过程,培养学生认识地理环境是在不同时空组合条件下,各地理要素相互作用的产物;帮助学生从整体的角度,全面、系统、动态地分析和认识地理环境。
2.通过对崇明岛形成的历史和现实的资料搜索,整理加工,提炼地理学习过程中重视时间尺度,空间尺度,树立正确的时空观,培养学生在区域认知时所必备的时空认识能力。
3.设计冲积岛形成的地理实验,为学生模拟真实的地理情景,让其自然地从中观察和感悟地理环境,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关系;按照实验的操作步骤,提升学生的行动意识和行动能力。
4.展示崇明岛规划示意图,使学生认识到人类社会要更好的发展,必须顺应自然规律,尊重自然规律,协调好人类发展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二、教学重难点1.长江流域内丰富的泥沙是冲积岛形成的物质因素。
2.流水搬运和海水顶托是冲积岛形成的动力因素。
3.科里奥利力是沉积岸和堆积岸的直接作用力。
三、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设计实验的用具、场地、安排操作人员,明确操作步骤,安全卫生操作,书面真理实验过程以及实验结论。
讲授法;在授课过程中穿插必要的讲授是必要的,注意用语的专业性和规范性。
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授课过程1.欲。
2.统、境,析做准备,空观。
m d a-heyxkm0j q1t7kyrr.m p4岸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若该河为平直河道,剖面是由然力的影响,则该河位2.使学生树立人类活动必须顺应自然规律,尊重自然规六、板书设计一、河口冲击岛:形成因素二、崇明岛的变迁三、崇明岛的未来:七、设计反思现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认为,有效的性质概念教学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知识结构基础上的,因此我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注意了:㈠在学生已有知识结构和新知识间寻找“最近发展区”。
㈡引导学生通过同化,顺应掌握新知识。
㈢设法走出“性质概念一带而过,演习作业铺天盖地”的误区,促使自己与学生一起走进“重视探究、重视交流、重视过程”的新天地。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问题研究崇明岛的未来是什么样子》51
“崇明岛的将来是什么样子”教课方案课题崇明岛的将来是什么样子课标联合实例,剖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要素。
知识与技术:①会用地理语言描绘崇明岛发育的地理过程和变迁;②能说出人类活动对崇明岛的影响;③剖析展望崇明岛的将来;④在问题研究中学会研究性学习。
过程与方法:①经过冲积岛模拟实验,总结其形成要素;②联合长江河口冲积岛变迁图,总结崇明岛变迁的重要原由和整体变迁趋向;教课目的③用所采集到的资料,剖析人类活动对崇明岛的影响;④在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剖析议论,并对崇明岛的将来作出勇敢的展望;⑤经过各样方式进行查找、采集资料,培育学生剖析资料的能力,把握地理的综合性和地区性;⑥经过小组合作研究,加强组员之间协作能力,读图能力、问题的剖析及表达能力。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激发研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培育学生科学谨慎用于研究的学习品质。
教课要点崇明岛的成因剖析;剖析人类活动对崇明岛的影响教课难点崇明岛的形成过程演示;剖析展望崇明岛的将来是什么样子的教课方法实验模拟、合作议论教课过程教课环节教课内容教师的组织指引学生活动教课企图播放视频,这段视频叙述的是哪个地方?大家看完有什么感觉呢?正如视频中讲的那样,崇明岛有优秀的生态环境,树木葱翠,果树飘香,百鸟吸引学生导入新课祥景,回归自然,天人合一的感觉如经过视频导入新观看视频注意力,今令无数人恋恋不舍,那它是如何形课激发学生成的?人类活动对它有何影响?它学习兴趣的将来又是什么样子呢?今日这一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崇明岛的前生、今生与将来。
①会用地理语言描绘崇明岛发育的地理过程和变迁;让学生明展现学②能说出人类活动对崇明岛的影教师展现,重申学生齐读确本节课习目标响;要点内容的学习任③剖析展望崇明岛的将来;务④在问题研究中学会研究性学习。
一项研究工作要顺利展开,就要拟订过渡到下过渡科学的研究方案,本节课我们将按以一个学习下思路展开对崇明岛的研究。
活动研究思教师展现并说学生认真厘清思路便于学生路明察看的理解成就汇报:冲积课前肩负资料采集任务的小组已经提提高学生岛-崇明交了研究成就,下边有请小组代表进教师协助播放学生展现的讲堂参岛的一行展现,率领大家来认识河口冲积岛-PPT与度些基本崇明岛的一些基本状况。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问题研究 崇明岛的未来是什么样子》_51
“崇明岛的未来是什么样子”教学设计课题崇明岛的未来是什么样子课标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会用地理语言描述崇明岛发育的地理过程和变迁;②能说出人类活动对崇明岛的影响;③分析预测崇明岛的未来;④在问题研究中学会研究性学习。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冲积岛模拟实验,总结其形成因素;②结合长江河口冲积岛变迁图,总结崇明岛变迁的重要原因和总体变迁趋势;③用所搜集到的资料,分析人类活动对崇明岛的影响;④在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分析讨论,并对崇明岛的未来作出大胆的预测;⑤通过各种方式进行查找、收集资料,培养学生分析资料的能力,把握地理的综合性和区域性;⑥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增强组员之间协作能力,读图能力、问题的分析及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用于钻研的学习品质。
教学重点崇明岛的成因分析;分析人类活动对崇明岛的影响教学难点崇明岛的形成过程演示;分析预测崇明岛的未来是什么样子的教学方法实验模拟、合作讨论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师的组织引导学生活动教学意图导入新课播放视频,这段视频讲述的是哪个地方?大家看完有什么感受呢?正如视频中讲的那样,崇明岛有良好的生态环境,树木葱郁,果树飘香,百鸟祥景,回归自然,天人合一的感觉如今令无数人流连忘返,那它是怎样形成的?人类活动对它有何影响?它的未来又是什么样子呢?今天这一节课我们就来探究崇明岛的前世、今生与未来。
通过视频导入新课观看视频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展示学习目标①会用地理语言描述崇明岛发育的地理过程和变迁;②能说出人类活动对崇明岛的影响;③分析预测崇明岛的未来;④在问题研究中学会研究性学习。
教师展示,强调重点内容学生齐读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过渡一项研究工作要顺利开展,就要制定科学的研究方案,本节课我们将按以下思路开展对崇明岛的研究。
过渡到下一个学习活动研究思路教师展示并说明学生仔细观察厘清思路便于学生的理解成果汇报:冲积岛-崇明岛的一些基本情况。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问题研究 崇明岛的未来是什么样子》_10
(030)问题研究—崇明岛的未来是什么样子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了解河口冲积岛的形成过程;了解崇明岛的现状;了解人类活动对崇明岛的影响并预测其未来前景。
【过程与方法】1.在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对崇明岛的未来做出大胆的预测,培养学生通过各种方式进行查找、收集、分析资料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事物的发展是由内外因共同作用和影响的结果。
2.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
【预习任务】
1.通过河口冲积岛的形成过程来理解崇明岛的形成原理。
2.读P83图4.25,了解长江河口冲积岛的变迁,进一步推测崇明岛的形成过程。
3.分析人类活动从哪些方面影响崇明岛的发展。
【自主检测】
下图为某一河流的部分河段。
据此完成第1~2题。
1.若该河流流出山口,常形成的地貌是()。
A.冲积平原 B.山麓冲积扇
C.沙洲 D.三角洲
2.如果河中有沙金,淘金点产量最高的可能是()。
A.a处 B.b处
C.c处 D.d处
3.西藏的城市分布,一般具有的特点是
A.高大山体的山前丘陵地带 B.内陆河流和山麓冲积扇地带
C.盆地内部地带 D.深切河谷地带
4.关于聚落与自然条件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平原最适宜聚落发展,凡是平原地区均是聚落密集区
②山区的聚落大多蜿蜒分布于山前,或沿河流两岸发展
③高原地区的聚落大多分布在深切河谷两岸狭窄的河漫滩平原上
④古代乡村聚落多分布于河流两岸,主要是因为河流两岸雨热同期,气候优越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落实内容】
河口三角洲的发展变化。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问题研究 崇明岛的未来是什么样子》课件_21
崇明岛的未来是什么样子
四个阶段: ① 雏形阶段 ② 扩展阶段 ③ 合并阶段 ④ 定型阶段
总体趋势: 北移下迁 向海迁移
崇明岛的未来是什么样子
【材料探究 自主学习】——人类活动对崇明岛的影响 播放视频:“围垦岁月 ” 观看影像 阅读材料 思考问题 1、 人类活动对崇明岛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围垦滩涂、沙洲,改造地表形态,使崇明岛的面积增大。
人类影响
基本情况 形成原理 生消变迁
崇明岛的未来是什么样子
江 苏省
读图,描述崇明岛的地理位置。
经纬度位置
东
31°30′
海陆位置 相对位置
海
上 海 市
121°30′
东海瀛洲 长江门户
基本情况:崇明岛是我国第三大岛,
也是世界最大的河口冲积岛。它位于万 里长江入海口,三面环江,一面临海。 全岛面积1200多平方千米,岛山地势平 坦,无山岗丘陵,形似“春蚕”,安卧 在江涛海浪之中。
问题研究
崇明岛 未来是什么样子
崇明岛的未来是什么样子
【创设情境 导课激趣】
浪淘沙
唐 白居易
白浪茫茫与海连, 平沙浩浩四无边。 暮去朝来淘不住, 遂令东海变桑田。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问题研究 崇明岛的未来是什么样子》PPT课件_21.
崇明岛的未来是什么样子
探究步骤:
未来预测
引发洪灾
4.围海造陆还使潮流、流场、
流向、流速等发生变化,导致 泥沙淤积,改变海岸线,港湾 萎缩,航道阻塞,港口资源的 利用能力下降来是什么样子
小结: 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的关系:对立统一。 人类可以利用自然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改 造地表形态。 只有人类尊重自然规律,合理利用改造地表形 态,才能造福社会,创造效益;否则将受到环 境的惩罚,自然的报复。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地表形态的塑造 问题研究 崇明岛的未来是什么样子》_102
高中地理新课标地理1(人教版)第四章教学设计问题探究崇明岛的未来是什么样子设计思路人类在地球上出现之后,外力中增加了人为作用的影响,而且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这种影响日趋明显。
为了探讨人类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本章在分析了内力和外力作用之后,又以崇明岛为研究主题,引导学生探讨在河流和人为双重作用下,地表形态的发展演化。
为了让学生有充足的知识储备,本文在提出问题之后,分别从冲积岛是怎样形成的、崇明岛的变迁和人类活动对崇明岛的影响三方面,描述了崇明岛的发展演化。
最后,让学生分析预测崇明岛的未来。
本研究的目的是让学生认识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学会将自然和人为因素结合起来分析地表形态的发展变化。
教学建议1.对于该问题的研究,建议做一个模拟试验,在一个狭长的水槽中,用沙土堆出山脉、河谷、平原、大海等地表形态,让一定量的水从山上流下来,观察泥沙在下游和河口的堆积情况,然后重复上述实验,直到有冲积岛形成。
2.冲积岛发育于河流入海的口外海滨地区,它的形成不仅仅与流水有关,而是河流和海洋共同作用的结果。
因此,建议教师在讲课过程中要明确阐明这个观点。
3.对资料2的分析是有一定的难度的。
建议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历史年代和崇明岛的位置来加以分析。
从图中可以发现,在1101年前,崇明岛是一个小岛,而后分为南北两岛;南岛由西向东迁移,三易其位;北岛由南向北发展,四易其位;两岛于1530年前后合并,并向东迁移,于1583年形成现在的崇明岛;总体趋势是不断向海迁移。
4.对于资料3,建议教师让学生以自主学习为主。
其中,问题1的答案是:人类活动对崇明岛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围垦滩涂、使崇明岛的面积不断增加;问题2的答案是:围海造陆扩大了人类的生存范围,但对自然环境还是有一定影响的,例如,改变了河口地区水流的速度和方向,改变水生生物的生活环境等。
5.对于崇明岛的未来,建议教师引导学生结合崇明岛的变迁历史和发展现状来分析由各种地质作用所引起的地壳变动通常都是比较缓慢的,超出人类历史的范畴,而这个问题研究所选择的崇明岛,其发生发展的速度是比较快的,甚至是有文字记载的,这就为学生展开研究活动提供了方便。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问题研究 崇明岛的未来是什么样子》_47
崇明岛的未来是什么样子?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冲积岛的形成;2.知道崇明岛的变迁情况;3.知道人类活动对崇明岛的影响。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的技巧和能力;2.运用图表资料分析、表达地理事物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认识事物的发展是由内外因共同作用和影响的结果。
2.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
教学重点1.崇明岛的成因分析2.正确认识人类活动对崇明岛的影响教学难点1.崇明岛的形成过程演示2.分析预测崇明岛的未来是什么样子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搜集到的与崇明岛发展演化的资料教学过程师:同学们,崇明岛位于西太平洋沿岸中国海岸线的中点地区,地处中国最大河流长江入海口,是全世界最大的河口冲积岛,也是中国仅次于台湾岛、海南岛的第三大岛屿,有“长江门户、东海瀛洲”之称。
全岛三面环江,一面临海,西接滚滚长江,东濒浩瀚东海,南与浦东新区、宝山区及江苏省太仓市隔水相望,北与江苏省海门市、启东市一衣带水。
全岛面积1200平方千米,东西长76千米,南北宽13~18千米。
岛上地势平坦,无山岗丘陵,西北部和中部稍高,西南部和东部略低。
岛屿地理位置在东经121°09′30〃至121°54′00〃,北纬31°27′00〃至31°51′15〃,地处北亚热带,气候温和湿润,年平均气温15.2℃,日照充足,雨水充沛,四季分明。
岛上水土洁净,空气清新,生态环境优良。
一、河口冲积岛冲积岛是大陆岛的一个特殊类型,只因成因不同而单独作为一类。
冲积岛由于组成物质主要为泥沙,故也称沙岛。
冲积岛主要分布于河口地区。
我国共有400多个冲积岛。
冲积岛的地质构造与河口两岸的冲积平原相同,属第四纪以来的冲积地层,其地势低平,在岛屿四周围绕着广阔的滩涂。
冲积岛的成因不尽相同。
长江口的沙岛是由于涨落潮流不一致,形成缓流区,使泥沙不断沉积而形成的。
珠江口沙岛成因不一,有的是由河心滩发育而成;有的是由于河流中有岩岛阴挡产生河汊,在河汊流速较慢的一侧泥沙沉积而成沙垣,再发育成沙岛;有的由河口沙嘴发育而成,最典型的是台湾岛浊水溪三角洲外的一系列沙岛;还有一种是由波浪侵蚀沙泥海岸,从海岸分离出小块陆地,也成了沙岛,这种沙岛较为少见。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问题研究 崇明岛的未来是什么样子》_15
崇明岛的未来是什么样子【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①通过问题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自主探究的能力。
②通过案例研究,学生理解外力作用、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形成与变化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②用所搜集资料,分析人类活动对崇明岛的影响。
情感与态度:①通过案例分析过程,树立学生辩证的分析问题的世界观。
②理解事物的发展是由内外因共同作用和影响的结果,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重点难点】:地理思维过程的形成,探究问题能力的提高。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探究【课前准备】①分组:6位同学分为一组,全班共9组②布置任务:阅读教材的131-132页,学生收集崇明岛的相关资料(地理位置、岛屿概况、地形地势、气候特点等)分发教师所准备的学案资料。
【教学过程设计】:一、情境创设教师:老师将要带领同学们开展一次旅游,同学们瞧瞧老师带你们去哪儿。
教师出示视频引入该节问题研究课。
二、学生展示课前活动成果。
教师:崇明岛美吗?我们这节课的研究对象就是崇明岛,课前同学们已经展开了对崇明岛的地理位置、岛屿概况、地形地势、气候特点等相关资料的收集,接下来有请两位同学上台来,跟大家交流他所收集到的崇明岛的相关资料。
学生甲上台讲述:学生乙上台讲述:二、探究崇明岛的过去刚才同学们介绍的就是崇明岛的现在,非常感谢同学们利用假期收集的资料,我们研究问题,首先要了解研究对象。
那么崇明岛是怎么形成的呢?我们一起来探寻一下崇明岛的过去。
探究活动(一)崇明岛是怎么形成的?1、崇明岛是什么类型的岛屿?2、崇明岛的形成受什么因素影响?3、描述崇明岛的形成过程。
学生展开小组讨论活动,讨论结束请学生代表发言。
教师提示是“描述”形成的“过程”学生回答,教师小结并要求学生齐读:长江径流量大,侵蚀搬运能力强,携带大量泥沙到达河口,由于其河口地区为宽广的大陆架,水下地势平缓,且水面开阔,加上海水顶托作用,使水流速度减慢,搬运能力减弱,泥沙在河口堆积,形成水下沙坝,另外潮汐与波浪的也在不断对泥沙进行搬运与堆积,使水下沙坝不断发育,最终露出水面,形成河口冲积岛。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问题研究 崇明岛的未来是什么样子》_117
问题研究崇明岛的未来是什么样子【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对于营造地表形态的外力作用已有了深入地了解,为研究本问题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分析】教材采用问题研究的方式锻炼学生对于实例的分析能力。
为了探讨人类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本章在分析了内力和外力作用之后,又以崇明岛为研究主题,引导学生探讨在河流和人为双重作用下,地表形态的发展演化。
教材结合三个知识拓展资料来帮助学生完成对崇明岛未来情况的预测。
但学生对资料2的分析是有一定难度的,首先要读懂崇明岛的变迁图,根据不同时期崇明岛的位置和形状进行描述。
引起崇明岛变迁的原因可以从河流的流量、河流的含沙量、岛屿本身的泥沙堆积结构等方面进行分析。
资料3主要体现了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塑造的影响。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对地貌的改造利用规模和深度逐步增加,人类活动已成为塑造地表形态的一种重要作用。
本研究的目的是让学生认识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学会将自然和人为因素结合起来分析地表形态的发展变化。
【教学目标】1.通过问题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自主探究的能力。
2.通过案例研究,学生理解内力作用、外力作用、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形成与变化的影响。
3.通过案例分析过程,树立学生辩证的分析问题的世界观。
【教学重难点】地理思维过程的形成,探究问题能力的提高。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探究【教学过程】准备:1.分组:临近的6位同学分为一组,全班共8组2.布置任务:阅读教材,收集崇明岛的相关资料(地理位置、历史沿革、形成原因等)、分发教师所准备的资料。
情境创设教师展示1000年前崇明岛位置示意图、现在崇明岛位置图。
教师设疑崇明岛是怎样形成的,从过去到现在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学生活动:结合资料1、2、3分组讨论发表观点崇明岛的形成:河口冲积岛是含沙量较多的河流将泥沙搬运到海里,沉积下来形成的岛屿。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问题研究 崇明岛的未来是什么样子》_39
问题研究崇明岛的未来是什么样子【教材分析】教材采用问题研究的方式锻炼学生对于实例的分析能力。
为了探讨人类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本章在分析了内力和外力作用之后,又以崇明岛为研究主题,引导学生探讨在河流和人为双重作用下,地表形态的发展演化。
教材结合三个知识拓展资料来帮助学生完成对崇明岛未来情况的预测。
本研究的目的是让学生认识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学会将自然和人为因素结合起来分析地表形态的发展变化。
【学情分析】学生在已学习了河流堆积地貌的知识的基础上,例如河口三角洲的发育,而本节又介绍了另外一种河口堆积地貌,即河口冲积岛,所以学生可以利用所学知识自己分析河口冲积岛的形成过程。
通过对实例进行具体分析,进而观察归纳、演练巩固,由具体到抽象,逐步实现对新知识的理解深化。
【教学目标】1.通过问题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自主探究的能力。
2.通过案例研究,学生理解内力作用、外力作用、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形成与变化的影响。
3.通过案例分析过程,树立学生辩证的分析问题的世界观。
【教学重难点】重点:1.根据崇明岛的生消变化过程,推测崇明岛的形成;2.正确认识人类活动对崇明岛的影响。
难点:1.崇明岛的形成过程演示;2.分析预测崇明岛的未来是什么样子的。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方法】自主探究法、合作探究法【教学过程】1.布置任务:根据班级学习小组阅读任务,组织学生课前阅读教材,收集崇明岛的相关资料主要包括地理位置、历史沿革、形成原因等、分发教师所准备的资料。
2.情境创设: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1000年前崇明岛位置示意图以及现在崇明岛位置图进行对比。
3.教师设疑:崇明岛是怎样形成的,从过去到现在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教师组织学生结合资料1、2、3进行分组讨论活动,分析问题。
发表观点:鼓励学生主动回答问题。
(1)河口冲积岛是含沙量较多的河流将泥沙搬运到海里,沉积下来形成的岛屿。
(可以利用模拟试验来说明冲积岛的形成:在一个狭长的水槽中,用沙土堆出山脉、河谷、平原、大海等地表形态,让一定量的水从山上流下来,观察泥沙在下游和河口的堆积情况,然后重复上述实验,直到有冲积岛形成。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问题研究 崇明岛的未来是什么样子》_25
进行人地和谐关系可持续发展渗透,进行情感升华。
5
《必修一 地表形态的塑造 章末检测与测试》的教学设计
案例类型
复习课
学段
教学/活动目标
【考纲考点】
结合地貌景观图和地壳物质循环图,考查三大岩石之间相互转化的关系和地貌形成过程
【教学重难点】
重点:结合实际地貌,分析其形成过程。
难点:区分风成地貌和流水地貌,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的交叉作用顺序。
教材分析
本课复习课是必修一的第四单元。分成三节,先总后分。第一部分总论地质作用的特点及在起作用下岩石的物质循环。第二部分分论内力作用的代表地貌——山岳的形成;外力作用的代表地貌——河流地貌的发育。在介绍自然地貌的形成过程之后,扩展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体现了从实际出发,学以致用的思想。
学习者分析
对于生活在城市里的学生,对自然界的山脉河流了解的甚少。山脉的垂直变化,河流的汛期断流,对于学生是陌生的。大部分的学生的生活和体验主要来源于校园生活和书本传授。而其与实际存在的差距成为学生理解的难点。有少部分学生通过之前的旅行和实践对自然地貌有所理解,大连的学生对海洋地质地貌。所以对学生群体有很大的差异性,参差不齐。而本单元又是高考的重要考点,往往是拉开比分的重要利器。
教学/活动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时间
【引入】结合学生完成的学案提炼出主要问题:雅丹地貌和丹霞地貌的区别。反馈预习案完成情况,肯定学生的优点,指出问题。展示图片,提出问题。
明确本章的自身掌握的优势和不足。欣赏图片,了解雅丹地貌和丹霞地貌的区别。
通过问题创设情境,引入本课内容。
5
【活动一】思维导图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展示学生的思维导图,指出亮点。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地表形态的塑造 问题研究 崇明岛的未来是什么样子》_78
高中地理新课标地理1(人教版)第四章教学设计问题探究崇明岛的未来是什么样子设计思路人类在地球上出现之后,外力中增加了人为作用的影响,而且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这种影响日趋明显。
为了探讨人类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本章在分析了内力和外力作用之后,又以崇明岛为研究主题,引导学生探讨在河流和人为双重作用下,地表形态的发展演化。
为了让学生有充足的知识储备,本文在提出问题之后,分别从冲积岛是怎样形成的、崇明岛的变迁和人类活动对崇明岛的影响三方面,描述了崇明岛的发展演化。
最后,让学生分析预测崇明岛的未来。
本研究的目的是让学生认识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学会将自然和人为因素结合起来分析地表形态的发展变化。
教学建议1.对于该问题的研究,建议做一个模拟试验,在一个狭长的水槽中,用沙土堆出山脉、河谷、平原、大海等地表形态,让一定量的水从山上流下来,观察泥沙在下游和河口的堆积情况,然后重复上述实验,直到有冲积岛形成。
2.冲积岛发育于河流入海的口外海滨地区,它的形成不仅仅与流水有关,而是河流和海洋共同作用的结果。
因此,建议教师在讲课过程中要明确阐明这个观点。
3.对资料2的分析是有一定的难度的。
建议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历史年代和崇明岛的位置来加以分析。
从图中可以发现,在1101年前,崇明岛是一个小岛,而后分为南北两岛;南岛由西向东迁移,三易其位;北岛由南向北发展,四易其位;两岛于1530年前后合并,并向东迁移,于1583年形成现在的崇明岛;总体趋势是不断向海迁移。
4.对于资料3,建议教师让学生以自主学习为主。
其中,问题1的答案是:人类活动对崇明岛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围垦滩涂、使崇明岛的面积不断增加;问题2的答案是:围海造陆扩大了人类的生存范围,但对自然环境还是有一定影响的,例如,改变了河口地区水流的速度和方向,改变水生生物的生活环境等。
5.对于崇明岛的未来,建议教师引导学生结合崇明岛的变迁历史和发展现状来分析由各种地质作用所引起的地壳变动通常都是比较缓慢的,超出人类历史的范畴,而这个问题研究所选择的崇明岛,其发生发展的速度是比较快的,甚至是有文字记载的,这就为学生展开研究活动提供了方便。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问题研究 崇明岛的未来是什么样子》_35
《问题研究:崇明岛的未来是什么样子》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通过案例分析,总结河口冲积岛的形成条件。
2. 通过案例研究,理解外力作用、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形成与变化的影响。
3. 通过问题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自主探究的能力。
4. 通过案例分析过程,树立辩证的分析问题的世界观。
【教学重、难点】1. 培养进行地理研究的基本思维方法。
2. 运用所学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探究【教学过程】导入:首先请同学们欣赏一段视频,(播放崇明岛导入视频)。
师:视频中介绍的是我国的崇明岛,下面请同学们对照大屏幕齐读崇明岛的简介。
(崇明岛是世界上最大的河口冲积岛,中国第三大岛,有“长江门户、东海瀛洲”之称。
它位于万里长江入海口,三面环江,一面临海。
全岛面积 1200多平方千米,东西长76千米,南北宽13~18千米,形似“春蚕”。
岛上地势平坦,无山岗丘陵,西北部和中部稍高,西南部和东部略低,土地肥沃,林木茂盛,物产富饶,是有名的鱼米之乡。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崇明岛,探究《崇明岛的未来是什么样子》,请同学们对照大屏幕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为了落实学习目标,我们将按照以下步骤来进行探究:①搜集资料,分析河口冲积岛的成因;②根据长江河口冲积岛的生消变化过程,总结崇明岛的形成条件;③搜集资料,分析人类活动对崇明岛的影响,预测崇明岛的未来。
课前我们已经进行了分组,下面请各小组的同学对照大屏幕明确本组的探究内容:第一组结合资料一分析河口冲积岛的成因;第二组结合资料二总结崇明岛的形成条件;第三组结合资料三分析人类活动对崇明岛的影响。
给大家5分钟时间讨论,各小组选出中心发言人,归纳本组的讨论结果并作为代表发言,讨论开始。
分组探究一:河口冲积岛的成因过渡:好,时间到。
大家讨论的非常热烈,想必各小组都已经有了结论。
崇明岛是世界上最大的河口冲积岛,那么像崇明岛这种类型的河口冲积岛是在哪几种外力作用下形成的?下面我们请第一小组的同学来分享你们的讨论结果。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问题研究 崇明岛的未来是什么样子》_16
水土流失分布:我国东北黑土区、北方土石山区、黄士高原区、长江上游及西南诸河区、北方衣牧交错区、西南岩溶石漠化区、南方红壤区等原因:自然因素(主要有气候、降雨、地面物质组成和植被四个方面)①地形:沟谷发育,陡坡;地面坡度越陡,地表径流的流速越快,对土壤的冲刷侵蚀力就越强。
坡面越长,汇集地表径流量越多,冲刷力也越强。
②降雨:产生水土流失的降雨,一般是强度较大的暴雨,降雨强度超过土壤入渗强度才会产生地表(超渗)径流,造成对地表的冲刷侵蚀。
③地面物质组成。
④植被:植被覆盖情况人为因素(人类对土地不合理的利用、破坏了地面植被和稳定的地形,以致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①植被的破坏②不合理的耕作制度③开矿治理措施:①植树种草 (使土不下坡,清水长流)②打坝淤地(拦泥蓄水;既扩大耕地面积又改变交通条件)③修筑梯田(缓坡;既扩大耕地面积,又保持水土,以减少入河的泥沙)其它:控制人口增长,加大宣传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土壤盐碱化(土壤盐渍化)分布:华北平原及黄河三角洲、西北地区、河套平原原因:自然原因:①“春旱”期间气温回升快,蒸发强②地势低平,地下水位较高人为原因:不合理的灌溉(大水漫灌,只灌不排)措施:增加植被覆盖,减少蒸发采取滴灌喷灌技术,降低地下水位引淡淋盐,井排井灌荒漠化分布土地沙漠化:西北干旱地区,另外藏北高原、东北地区的西部和华北地区的北部次生盐碱化:华北平原及黄河三角洲、西北地区、河套平原石质荒漠化:西南喀斯特地区(贵州、云南、广西)原因:自然原因①干旱的气候(基本条件)②疏松的沙质沉积物(物质条件)③风力作用显著(动力条件)④气候异常(重要影响因素)人为原因①人口激增②不合理的经济活动(过度樵采、过度开垦、过度放牧、水资源利用不当、工矿施工建设中不注意环保)措施控制人口增长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合理利用水资源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四章问题研究 《崇明岛的未来是什么样子》优质课件(共30张ppt)
计 是逐步积累的过程。而影像以动画的形式展示这一过程,
意 图
比图片时间展示更直观。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 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资料分析
设
计
河口冲击岛的变迁图要详细分析,以得
意 图
出崇明岛的生消过程
根据我们前面所学的知识,受 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北半球水 流向右偏,崇明岛北侧水道水 流变小变缓,将有大量泥沙淤 积,而南侧是长江的流水通道, 崇明岛的土地东、西两端淤涨 很快,以每年143米的速度向 东海延伸。崇明岛未来如果没 有人为的影响将延伸并与我国 大陆连成一体。则不久的将来 崇明岛会与北侧的陆地连在一 起。
图 的兴趣。
围海造陆是缓解人多地少矛盾的重要途径,但是它
需要经过充分的科学论证,不合理的围海造陆也会带 来生态负效应 ,设置问题,提供资料,学生讨论围海 造陆带来的负面影响。
设
设置这一问题,主要是为了开发学生自主
计 意
分析问题的能力。开发思维,使学生有对问题
图 正反两方面分析的能力。
本报上海6月26日电 今年6月初,当一条长达6500米
课文并分析问题的能力。
学生积极回答,最后教师总结,并引出河口冲击岛的概念, 教师讲解相关知识。
引出课题——河口冲击岛。
通过设置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
设 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在情境中提出问题,引导
计 意
学生探究问题.这样在课堂中调动了学生的积
图 极性,能使他们以强烈的求知欲和饱满的热情
来学习新知识.
谢谢指导 See You
公里,增长了1倍。从80年代中期起,县乡村三级所属
的40多万亩垦区,每年生产的优质稻米、生猪、禽蛋、
牛奶、柑桔等农副产品均占到全县总产量的一半以上,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问题研究 崇明岛的未来是什么样子》_23
课题:问题研究崇明岛的未来是什么样子设计思路: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塑造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而随着生产力的进步,人类也成为影响地表形态的一股外力因素,本章在分析了内力和外力作用之后,以崇明岛为研究主题,引导学生探讨在河流和人为双重作用下,地表形态的发展演化。
为了让学生有充足的知识储备,本文在提出问题之后,分别从冲积岛是怎样形成的、崇明岛的变迁和人类活动对崇明岛的影响三方面,描述了崇明岛的发展演化。
最后,让学生分析预测崇明岛的未来。
本研究的目的是让学生认识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学会将自然和人为因素结合起来分析地表形态的发展变化。
教学建议1、为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动手能力,课前布置好预习工作,引导学生去搜集相关资料。
2、在教学中提出岛屿的分类(冲积岛、珊瑚岛、大陆岛、火山岛),对比常见的一些岛屿属于哪种类型。
3、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回顾堆积作用对地貌形态的影响和作用,同时回顾外力堆积作用的分类,争取能完整找出冲积岛形成的外力作用。
4、对于崇明岛的未来,建议教师引导学生结合崇明岛的变迁历史和发展现状来分析,特别是有关流水作用和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在研究过程中引导学生从自然和人文两个角度去分析问题、寻找原因,培养进行地理研究的基本思维方法。
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在问题研究中学会主动学习、主动思考、主动探究;2、学会知识迁移运用;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二、过程与方法1、运用探究学习的方式加强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实施;2、在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分析,对崇明岛的未来做出预测;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使学生理解事物的形成与发展的原因是多方面的;2、培养学生保护自然、爱护自然的意识;教学重点1、崇明岛的成因分析。
2、正确认识人类活动对崇明岛的影响教学难点1、崇明岛的形成过程演示2、分析预测崇明岛的未来是什么样子的。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搜集到的与崇明岛发展演化的资料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师: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河流这一外力对地表形态的塑造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崇明岛的未来是什么样子的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课标解读:
课标对本部分的要求是“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对于本节课主要强调研究的是外力因素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同时内力也起着一定的作用。
人类在地球上出现之后,外力中增加了人为作用的影响,而且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这种影响日趋明显。
本课题旨在通过分析人类活动对崇明岛发展变化的影响认识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
本条“标准”要求学生从应用层面理解和分析外力因素对地表形态变化的影响。
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对于营造地表形态的外力作用已有了深入地了解,为研究本问题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分析:
教材采用问题研究的方式锻炼学生对于实例的分析能力。
为了探讨人类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本章在分析了内力和外力作用之后,又以崇明岛为研究主题,引导学生探讨在河流和人为双重作用下,地表形态的发展演化。
教材结合三个知识拓展资料来帮助学生完成对崇明岛未来情况的预测。
但学生对资料2的分析是有一定难度的,首先要读懂崇明岛的变迁图,根据不同时期崇明岛的位置和形状进行描述。
引起崇明岛变迁的原因可以从河流的流量、河流的含沙量、岛屿本身的泥沙堆积结构等方面进行分析。
资料3主要体现了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塑造的影响。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对地貌的改造利用规模和深度逐步增加,人类活动已成为塑造地表形态的一种重要作用。
本研究的目的是让学生认识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学会将自然和人为因素结合起来分析地表形态的发展变化。
[来源:学§科§网Z§X§X§K]
教学目标:
通过问题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自主探究的能力。
通过案例研究,学生理解内力作用、外力作用、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形成与变化的影响。
通过案例分析过程,树立学生辩证的分析问题的世界观。
重点难点:
地理思维过程的形成,探究问题能力的提高。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实【课前准备】
教师根据班级情况对学生进行分组布置任务:阅读教材的
现在崇明岛位置图。
分组讨论
分组试验
积情况,
【发表观点】
(重点强调)。
的影响。
着一定的作用但外力占主导地位。
样,并说明理由。
分组讨论
教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