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初中三年级2016年第9单元第7课第7节归园田居精品文档

合集下载

归园田居PPT优秀课件

归园田居PPT优秀课件


隐逸诗人
田园诗人
五柳先生 靖节先生
陶渊明把归隐时自己参加劳 动的感受和对农事丰歉的喜 忧,都反映在他的诗中。在 人们面前呈现出一幅恬静幽 美的村居图,揭开了中国诗 歌史上新的一页,因而被后 人尊称为我国田园诗的始祖。 其中《归园田居》五首是其 田园诗的代表作。
陶渊明
“田园诗人”(开创田园诗) “隐逸诗人”(41岁辞官归田) “靖节先生”(谥号) “五柳先生”(自号)
守 拙 归 园 田 。 草 屋 八 九 间 。
榆 柳 荫 后 檐 ,
动词,遮蔽 暧 暧 远 人 村 , 狗 吠 深 巷 中 ,
桃 李 罗 堂 前 。
依 依 墟 里 烟 。 村落 鸡 鸣 桑 树 颠 。
罗列、排列
户 庭 无 尘 杂 , 虚 室 有 余 闲
久在樊笼里, 复得返自然。
官场生活
①田园生活
诗歌翻译
诗歌鉴赏
一 解题:
• “归园田居”这个题目的题眼是哪个字?
题眼:“归”
二 标题只告诉我们要回到园田生活,那 么在这个明示信息下面还潜藏着哪些 隐性信息?
再次朗读课文,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从何而归? 2、为何而归? 3、归去何处? 4、归去如何?
1、从何而归? 明确:尘网、樊笼 追问:尘网、樊笼比喻什么? 明确:官场生活 作者为什么要如此比喻?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写出了景物静谧、安宁、优美的特点。
表现了作者悠闲自在的心情。
诗人热爱农村生活、田园风光,尤其是在 对官场生活有了深刻的反感,彻底逃离它之后, 对于田园生活更增添了感情。从诗歌的描写中, 我们可以感觉到诗人内心的闲适、自在、喜悦。 他把平常的农村景物饶有兴致地写入诗中,而 这些景物一经入诗,便和他的感情相互交融, 构成一个完整的诗境。所以,我们读起来,也 会觉得其中蕴含着盎然的诗意,普通的景物也 具有了美感。

第7课 归园田居(人教版必修2)

第7课 归园田居(人教版必修2)
这四句写近景。住宅周围有十亩土地,八 九间草屋,地方虽不广,房屋虽不多,但毕 竟是自己的小天地,是自由自在的王国。榆 树柳树的阴影遮住了后房檐,桃树李树罗列 在屋子前边,环境是多么幽雅美丽!这里衬 托出了作者内心的满足。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这四句写远景,远望村庄轮廓模糊, 炊烟袅袅,一切是安详的、 舒缓的、柔 和的。“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由 远及近,以动衬静,更显出乡间的宁静、 和平。
归 园 田 居
陶 潜
陶渊明,名潜,字元亮, 自号五柳先生,东晋伟大 的诗人、辞赋家、散文家。 后人称“靖节先生”。
百世田园之主, 千古隐逸之宗。
如孤鹤之展翔于晴空 朗月之静挂于夜天
一语天然万古新, 豪华落尽见真淳。来自——元好问评价陶诗整体感知
1、朗读诗歌,注意节奏。 2、结合注释,理解内容。
自主学习 全诗的诗眼是什么?为什么?
平中见奇,淡中有味,质而实绮,癯而实腴。
课堂延伸
你如何看待陶渊明的这 种归隐思想?
中国每一个人的社会理想都是儒家, 而每一个人的自然人格理想都是道家。
“中国的知识分子成功时是儒家,失 败时便是道家。” ----林语堂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儒家
蔑视富贵、乐天知命、开阔旷达 ----道家

合作探究
围绕下面问题进行讨论,请用诗中 的词语精要板书。 (1)从何而归? (2)为何而归? (3)归向何处? (4)归后如何?
品读鉴赏
《归园田居》里描写的农村生活景象, 实际上很普通、很常见,在作者笔下为 什么显得那么美?
方宅/草屋/榆柳/桃李/村庄/炊烟/狗吠/鸡鸣/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

第7课 归园田居

第7课 归园田居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归 园 田 居
陶 渊 明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诵读 诗歌朗读,同时解决难读的字词和注意朗读的节奏 和感情。 羁鸟 荫后檐 暧暧 jī yìn ài xū 吠 桑颠 樊笼
多天的彭泽度日。除了耕田灌园,还织过
席子,打过草鞋,卖过蔬菜。由于农田常遭水、旱、虫灾,
加上官府逼租催税,陶渊明一家的生活仍极为困苦,有时处 于“夏日抱长饥,寒夜无被眠”的困境。生活尽管困苦,但 他固守穷节,不改初衷。有一次,江州刺史檀道济登门拜访。 陶渊明已几天揭不开锅,饿得起床也很困难。檀道济劝他再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住宅四周有十多亩地,茅草房子有八、九间。
归园田居
(前六句) 直抒胸臆,以喻过渡 误落尘网 (中十句) (后四句)
描图绘景,借景抒情 呼应开头,一气呵成 景物优美 村居闲适
渴归自然
主旨: 手法:
心旷神怡
厌恶官场 比喻生动 向往田园 借景抒情
复返自然
整体把握诗歌内容
1.自由诵读,根据注释及手头资料疏通课文。 2.“归园田居” 题眼是哪个字? 归
的极端憎恶和彻底决裂;充分表现了诗人对淳朴的田园生活的热爱, 对劳动的认识和对劳动人民的友好感情;充分表现了诗人对理想世
界的追求和向往。陶渊明的田园诗中也有一些是反映自己晚年困顿
状况的,可使我们间接地了解到当时农民阶级的悲惨生活。它以纯 朴自然的语言、高远拔俗的意境,为中国诗坛开辟了新天地,并直 接影响到唐代田园诗派。陶渊明现存文章有辞赋3篇、韵文5篇、散 文4篇,共计12篇。总的来说,陶文数量和成就都不及陶诗。

第7课《归园田居(其一)》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第7课《归园田居(其一)》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静室 闲暇
杂事
久在樊笼里, 复得返自然。
官场生活,束
1田园生活
缚本性的俗世
2自由生活
门庭里没有世俗杂事烦扰,静室中有的是空闲的时间。
长久地困在笼子一样的生活中,现在总算又能够返回到大
自然了。
任务二:自主探究
诗题的诗眼: 归
提示:诗眼或是诗中关键的
一个字、一个词、一句诗
形式有三:或是揭示诗歌主 旨、或是诗歌的情感所在、 或是诗歌的线索
罗列
依依墟里烟。
迷蒙隐约的 样子
狗吠深巷中,
轻柔而缓慢 村落
地飘升
枝头 顶
鸡鸣桑树颠。
一个方形宅院有十多亩地,茅草房子有八、九间。 屋后榆树、柳树遮掩着后檐,屋前桃树、李树罗列 隐隐可见远处的村庄,村子上空炊烟随风轻柔地飘升。 狗叫声在深巷中传来,鸡鸣声在桑树的顶端响起。
户庭无尘杂, 虚室有余闲
门庭 世俗的
2.请同学们对照书本注释,疏通诗歌大 意,尝试翻译诗歌。
归园田居·其一 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zhuō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yìn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ài
白描
工笔
(1)先写近景,再写远景,远近结合。“方宅十余亩……桃李罗堂前”四句是近景, 从自己的住宅写起。房舍简陋,可树影婆娑,于自然平淡之中显出恬静幽美。“暧 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两句是远景。远望村庄轮廓模糊,炊烟袅袅,一切都是安 详的、舒缓的、柔和的。 (2)动静结合。整体的画面是静的,“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户庭无尘杂,虚 室有余闲”等表现出了乡村的宁静祥和之美。静景之中,又有动的画面:“依依墟 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炊烟飘动,狗儿吠叫,鸡在树颠鸣叫,在静 止的画面中多了许多动感,让这幅乡居图顿时生动活跃起来。 (3)白描手法。如“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毫无粉饰之词,平易如话,但恰到 好处地与诗意合拍。

第7课《归园田居(其一)》课件

第7课《归园田居(其一)》课件

导入
《归园田居》这首歌曲是那种田园乡谣风 格的,听起来也许不像是流行歌曲,可是会 静静地流淌在听者的心中,正是契合了我们 所要追求的回归自然、寻找自我的一首歌曲。 我们知道,东晋著名文学家陶渊明,在做官 多年后,毅然与官场决裂,归隐田园,这是 为什么?他归隐田园之后又是怎样的生活状 况?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学习他的《归园 田居》。
(1)“羁鸟”是关在笼中的鸟;“池鱼”是禁在池中的鱼。 (2)特点:失去自由,失去最适合它们生活的环境,只会痛苦。也暗示作者在官场就如同 “羁鸟”、“池鱼”一般,失去自由。( “羁鸟”、“池鱼”是陶渊明自比) (3)运用比喻说明作者身在官场,而心系田园的心情,对自由的向往。
归向何处?
归向园田
诗人如何描写园田?园田的景色有何特点?体现作者怎样的感情?运用了什么表 现手法呢?非常普通平常的农村生活场景,在陶渊明笔下为什么显得那么美?
总之,这八句话,捕捉住农村中司空见惯的事物,画出了优美画画,有近有远, 有声有色,有淡有浓,有活泼有生机,有朴拙自然的趣味。而这一切又与诗人在官 场上的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这里诗人用歌颂田园,无言地批判了官场的倾轧、 争斗、混乱、险恶,表明了诗人追求恬淡生活和平静、和谐的心境。
归去如何?
“无尘杂”/有余闲/久/复——自由、安逸、喜悦。
知人论世
陶渊明,又名陶潜,字元亮,东晋田园诗人,隐逸诗人,浔阳柴桑人。后人 称之为“靖节先生”(私谥)。又自称作“五柳先生”。 东晋 (时代)最杰出 的诗人,他的诗情感真挚,诗味醇厚,风格平淡,语言清新自然。陶渊明开创 了田园诗一体,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从此以后,田园诗不断得到 发展,到唐代就已形成了田园山水诗派。宋以后,描写田园的诗人就多到不可 胜数了。后世称他为“百世田园之主,千古隐逸之宗”。

第7课《归园田居(其一)》课件

第7课《归园田居(其一)》课件

千古绝唱的效果。
用了什么艺术手法描绘田园景色?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阴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
①白描的手法,写了古朴村落、袅袅炊烟、深巷狗吠、桑树颠的鸡鸣等 意象; ②以动写静(动静结合),视听结合,看到的村落和炊烟是静景,听到 的狗吠和鸡鸣是动景,由远及近
【归园田居】
陶渊明
朗读诗歌,读准字音
归园田居·其一 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 jī 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zhuō /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yìn 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 ài/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归向何处 田园
归去如何 复得返自然
闲适、怡然自得
思想感情:1、厌恶官场和热爱田园生活。 2、恬淡闲适、自由愉悦、悠闲自在。
品诗境
描绘田园生活时,写了什么意象?共同组成了怎样一种
意境?
方宅

草屋
清幽
(

榆柳 桃李

村庄

炊烟

狗吠
优美
意境 安定
和谐
和平
鸡鸣
宁静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温故知新
•饮 酒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温故知新
归园田居其三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第7课《归园田居(其一)》课件

第7课《归园田居(其一)》课件
17
小结
《归园田居》其一,通过描绘诗人回归田园前 后的心情及田园生活环境,表达了对官场生活的厌恶、 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以及回归田园后愉悦的心情。
归园田居(其一) 1.语言朴素自然 用白描的手法,如“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毫无粉饰之词,平易如话, 但恰到好处地与诗意合拍。 2.情景交融 “方宅十余亩……鸡鸣桑树颠”八句,描写了方宅草屋、榆柳桃李、村落炊烟、狗吠 鸡鸣,富有生活气息,构成了远离尘世、宁静安谧、淳朴自然的艺术境界。这是实 境——也许的确是陶渊明归隐后的生活情景,但更是 心境——陶渊明内心追求的那种恬静的生活情趣的物化,实境与心境浑然 一体,水乳交融。 3.比喻生动形象 诗人把统治阶级的上层社会比喻为“尘网”“樊笼”,把误入官场的人比作“羁 鸟”“池鱼”,不仅形象贴切,而且蕴含了强烈的感情色彩。
作者简介
陶渊明(352或365年—427年 ), 名潜,字渊明,又字元亮,自号“五柳 先生”,私谥“靖节” ,世称靖节先 生,浔阳柴桑人。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 伟大的诗人、辞赋家。曾任江州祭酒、 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 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 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是中国第 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 之宗”,创作有《陶渊明集》。
归 园 田 居

其渊 明

简介 陶渊明(约365—427),名潜,字元亮,别号五柳先生,后世称靖节先 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他出身于没落的仕宦家庭,父亲早死, 少年时代生活贫困。青年时代曾怀着建功立业的壮志,几次出仕,二 十九岁时出任江州祭酒,不久就辞官归隐。后来曾出任镇军参军、彭 泽县令等职。当时东晋政治日益腐败,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十分尖锐 ,权力斗争剧烈。他的抱负得不到施展,又不肯与黑暗的士族社会同 流合污。义熙元年(405)他辞官归田,从此过着躬耕自给的田园生活, 终身不仕。

第7课《归园田居》课件-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

第7课《归园田居》课件-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

作者简介
长于诗文辞赋。其《归去来兮辞》、《归园田居》、《庚戌岁九月 中于西田获早稻》、《移居》等诗赋,描绘山水田园的自然风景, 真诚地歌颂了农业生产劳动,赞美了淳朴的农村生活,并隐寓着对 腐朽统治集团的憎恶与不愿同流合污的精神,但也有一些“人生无 常”、 “乐天安命”的消极思想。其《读山海经》、《咏荆轲》、 《述酒》、《赠羊长史》、《拟古》、《饮酒》、《感士不遇赋》 等诗赋,表现了诗人“大济苍生”的政治理想和当时“大伪斯兴” 的士族社会的矛盾,抨击了当时政治的黑暗与统治者的残暴,抒写 了诗人的悲愤之情与“金刚怒目”式的抗争。
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融情于景、以动衬静、白描
方宅
草屋
恬淡
清幽 安定
见 榆柳

舒畅
和谐 宁静
白描 手法
桃李
村庄 炊烟

对田园生活的
热爱
狗吠
听 鸡鸣

4、归去如何?
找出蕴含作者情感的诗句词语。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安逸、自由、喜悦
从中可见作者的人格倾向和精神追求是怎样的? 厌恶官场,热爱田园,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和独立。
活动二:探究诗歌主旨。
1、有人认为陶渊明的归隐是消极避世,不敢直面 现实,不思进取的表现。有人认为他的归隐是对自我 本性的皈依,他在感受自然万物和艰难的躬耕生活中 为自己的生命找到了新的意义。
你如何看待陶渊明的归隐田园呢?陶渊明的选择 是否值得赞赏?为什么?联系背景分析,陶渊明的选 择是偶然的吗? (要根据整首诗,联系作者的生平、思想、写作背景 来发表自己的观点。)
东晋末年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仕途充满风险,加之政治腐败,陶 渊明对现实很失望。他不愿在纷乱黑暗的现实里随波逐流,曾几次退离仕 途。公元405年(东晋安帝义熙元年),陶渊明在江西彭泽做县令,不过 八十多天,便声称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挂印回家。从此结 束了时隐时仕、身不由己的生活,终老田园。归来后,作《归园田居》诗 一组,共五首,描绘田园风光的美好与农村生活的淳朴可爱,抒发归隐后 愉悦的心情。

第7课《归园田居(其一)》课件

第7课《归园田居(其一)》课件

开头四句是诗人弃官归田之时对自己的志趣与 仕宦生活的反思,也是对自己弃官归田原因的交 代。“① _______”,是说世俗的阿谀奉承诗人一 样也没有学会,反而喜欢宁静、淳朴的田园生活, 因为他觉得自己的本性是与大自然相通的。这里 写的是诗人向来的志趣,也表明他后来的出仕并 非本愿。
“丘山”则代表远离官场仕途的田园山林。 “适俗韵”前缀加“少无”,“丘山”前饰以 “本爱”,表现出诗人清高孤傲、与世不合的 性格。“② _______”,是对自己仕宦生活的追 悔。说自己进入污浊而又拘束的官场,是“误 落”,表明自己是因一时迷了心窍,才不经意 间糊里糊涂入仕的,心中有几多懊悔与感慨。 说自己离开故园山林入仕竟然那么长时间,真 是不可思议。这里面包含了对故园山林的几多 眷恋。
其二 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 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
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 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 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乡居少与世俗交游, 僻巷少有车马来往。
白天依旧柴门紧闭, 心地纯净断绝俗想。
讨论:既然“性本爱丘山”,为何要出仕? 作者说“误落尘网中”,“误”字能解释么?
作者之所以再三出去谋求官职,一是因为家境不好 负担重,有时连衣食都不能周全,二是他从小接受儒家 思想的教育,要求他在社会上有所作为。然而他的天性 是热爱田园生活,喜欢读书,不爱在俗事杂务上费心, 因此在奔波劳累的宦仕生活中,他觉得不适和厌倦,怀 念闲居的乡村田园生活,对自己违背本性、汲汲求仕的 行为产生了怀疑。
“羁鸟”、“池鱼”都是失去自由的动物, 陶渊明用来自喻,表明他正像鸟恋归林、鱼思 故渊一样地思恋美好的大自然,回到自然,回 到田园,也即重获自由。那么生计如何维持呢? “开荒南野际”就可以弥补以前的过失,得以 “守拙归园田”了。

第7课《归园田居(其一)》课件

第7课《归园田居(其一)》课件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归园田居·其三》
田园生活如此困苦,陶渊明起初就想坚守田园吗?
知识拓展
五次做官
➢ 第一次:393年(29岁),任江州祭酒。“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
堪吏职,少日自解去”。 (不久解归)
➢ 第二次:400年(35-36岁),在桓玄手下当幕僚。做官一年多, 母亲
彭泽县令,80多天后不辞而别,从此结束了时隐时仕、身不由己的生
活,终老田园。
分析陶渊明归与隐的矛盾
①《饮酒·十六》 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经。行行向不惑,淹留遂无成。 竟抱固穷节,饥寒饱所更。敝庐交悲风,荒草没前庭。 披褐守长夜,晨鸡不肯鸣。孟公不在兹,终以翳吾情。
②《杂诗十二首·其五》 忆我少壮时,无乐自欣豫。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
告诉他,应该穿戴得整整齐齐地去恭迎郡督邮。陶渊明叹息说:
“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授印去职 。辞彭
泽县令,是陶渊明一生前后两期的分界线。
此前,他不断在官僚与隐士这两种社会角色中做 选择,隐居时想出仕,出仕时要归隐,心情很矛盾。 此后他坚定了隐居的决心,一直过着隐居躬耕的生 活。归来后,作《归园田居》诗一组,共五首,描 绘田园风光的美好与农村生活的淳朴,抒发归隐后 的愉悦心情。
学习活动:比较志士之慨与隐士之情
诗歌
诗眼 艺术手法 诗歌影响
诗人形象
《短歌行》 忧
用典 比兴 比喻
建安风骨
胸怀天求贤若渴,
普遍采用五言形式,以风骨遒劲而 开启并繁荣建安文
著称,并具有慷慨悲凉的阳刚之气。学者。
《归园田居 (其一)》 归
远近结合 动静结合 白描

第7课《归园田居(其一)》课件

第7课《归园田居(其一)》课件
小结:所以,“归园田”是为了保持精神上的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词语含义、特点、情感)
失去自由。 身在宦海
心系田园 自由的向往
归向何处
归向田园
思考:找出描写田园生活情景的句子,试作简要赏析。
方宅十余亩, 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 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 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 鸡鸣桑树颠。
为何而归
(2)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提问:归园田的目的是什么?如何理解“守拙”,言外之 意是什么?(不归园田就无法守拙?)
明确:守拙,即守住“正直善良”的本性。
东晋末年权力之争剧烈,官员皆是尔虞我诈勾心斗角,没有这种本领就 无法得意于仕途。所以,正直良善之辈就会感到压抑束缚,为了守住自 己的本心,归园田是他最好的归宿。
景语
特点:
恬静 幽雅 朦胧和
白描 手法


语言的质朴自然 听
方宅
草屋 榆柳 桃李 村庄 炊烟
狗吠 鸡鸣
情语

近 静

舒 畅



对田园生 活的热爱
白描原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指描绘人物和花卉时用墨线
勾勒物象,不着颜色,称为“单线平涂”法。它源于古代的 “白画”。 在文学创作上,“白描”作为一种表现方法,是指 用最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描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
代表作有《桃花源记》
《归去来兮辞》《归园田居》等。
陶渊明
他的诗情感真挚,诗味醇厚, 风格平淡,语言清新自然。
开创 田园 诗一派,为古典 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
后世称他为“百世田园之主,千古隐逸之宗”。
晋人多放达,独渊明有忧勤语,有自托语,有知足语,有

第七课归园田居课件 (PPT)

第七课归园田居课件 (PPT)
解析:全诗并未写诗人出入官场的全过程,而是借 描写田园风光的美好和农村生活的淳朴可爱,来抒 发归隐后的愉悦心情。
2、仿写
课堂练习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之一)是 一首蔑视尘俗实现自我的生命之歌;
一首古老淳朴幽静祥和的田园之歌;
一首蕴含人生取舍深义的智慧之歌; 一首冲决尘网张扬个性的力量之歌; 一首融入自然享受自由的心灵之歌。
过程与方法
1. 在诵读中领悟诗歌的意境。 2. 掌握诗人写景抒情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感受作者的隐士情怀,领悟作者反璞归 真的人生志趣与人生境界。 2. 学会辩证看待陶渊明的隐居生活。
学习重难点
1. 通过诗中意象的分析来把握情景 交融的意境。 2. 如何看待陶渊明的隐居生活。
【鉴赏步骤】
1.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用了 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比喻。 灵动贴切,充分表现了诗人热爱自由淳朴 的乡村生活、蔑视丑恶的官场生活的情怀。鸟 在空中飞、鱼在水里游,这两种景象最易唤起 人们对于自由的向往,让我们感受到诗人在官 场中的种种束缚下痛苦不堪、失去生机的形象。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 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 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课堂练习
1、对《归园田居》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D ) A 这首诗运用了白描的表现手法,情景交融,语言 朴素,比喻贴切。 B 表现了作者摆脱黑暗的官场,来到清新的农村之 后的自由生活和愉快的心情。 C 一些平常的农家事物,在诗人笔下构成了一副恬 静优美,清谈朴素的田园图画。 D 全诗写了诗人从少年进入官场到多年退出官场的 全过 程。
恬静 幽雅 空阔 朦胧。 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4.归去如何?
无尘杂/有余闲/久/复

《归园田居》优秀教案(通用7篇)

《归园田居》优秀教案(通用7篇)

《归园田居》优秀教案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归园田居》优秀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归园田居》优秀教案篇1教学目标:1、解读田园风光构成的意境。

2、解读诗人归田园前的心境,解读诗人形像。

3、简单了解陶诗的艺术风格。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作者反抗黑暗,辞官归田,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热爱田园生活地精神,学习其高尚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上课之前,老师先请同学们做一道选择题:如果大家走入社会,有两条道路给你们选择——1、做大官,有名有利。

2、做农民,平平淡淡。

同学们选择哪条路呢?大家的选择都有各自的理由,但是其实我们都在做同一件事:舍、得。

舍和得充满烦琐的人生,我们总是在不断地舍去,又不断地得到。

东晋著名文学家陶渊明也曾经做过和大家同样的选择,但是不同的是,他选择的是做农民。

而且,他为自己的选择写了一系列的文章。

《归园田居》写于归隐后一年。

其中,包含了他对自己弃官归家的感想和思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文章,学习陶渊明的舍与得。

二、作者简介陶渊明:陶渊明的作品大多写退隐后的生活,表现农村风物,劳动生活,表示对黑暗现实的不满。

他的诗情感真实,风格平淡自然,诗味醇厚,语言清新,对后世有非常大的影响。

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一体,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

从此以后,田园诗不断得到发展,到唐代就已形成了田园山水诗派。

宋以后,描写田园的诗人就多到不可胜数了。

三、析题:文章和诗歌的的题目就好像一个人的眉毛和眼睛,俗话说:眉目传情。

那么,“归园田居”这个标题能够告诉我们哪些信息呢?题眼是哪个字?是“归”还是“居”?既然“归”字是题眼,标题只是明确告诉我们要回到园田生活,那么在这个明示信息下面还潜藏着哪些隐性信息和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呢?(以归字为核心来解读诗歌)请同学们看屏幕,我们这节课就要了解的几个问题:1、从何而归;2、为何而归;3、归向何处;4、归去如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