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文献学
中国古典文献学
中国古典⽂献学“⽂献”通常指任何具有⼀定的历史或科学价值的含有⼈为知识信息的物质载体。
包括切印刷型与⾮印刷型的出版物,诸如图书、期刊、报纸与特种⽂献。
⽂献学是指以⽂献和⽂献的发展规律为研究对象的⼀门学科。
中国古典⽂献,⼀般是指记录中国“五四”运动以前各种知识信息的印刷品与⾮印刷品。
中国古典⽂献学是研究我国古代⽂献及有关的⽂献⼯作的⼀门学科,主要涉及⽂献阅读、整理、研究和利⽤。
1.古代⽆⽂献学,称校讎学。
刘向刘歆⽗⼦校理群书,⼴集诸本,施以校讎,编定⽬类,撰写叙录,开创了独特的学术门类。
校:本义是犯⼈带的⽊枷。
引申为⽐堪核对。
讎:⼀⼈持本,⼀⼈读书,若怨家相对,故⽈校讎。
颜之推《颜⽒家训?书证》、郑樵《通志?校讎略》、章学诚《校讎通义》均沿⽤了校讎之名。
2.郑鹤声、郑鹤春《中国⽂献学概要》⼀⼀中⽂世界第⼀部以⽂献学命名的著作:“结集、翻”中国古典⽂献学的发展概况:⼀、先秦⾄两汉商代:甲⾻⽂。
已经发掘出10多万⽚,⽽且是有意识地集中存放的。
西周春秋战国:教育、学术向民间转移,⽂献也⾃然⽽然流向民间。
有了⽂章典籍,就会有私学。
孔⼦、邓析、少正卯等⼈纷纷创办私学。
孔⼦整理“六经” 的传说;诸⼦百家对前代⽂献的传播与解释。
秦代:焚书两汉」历史上第⼀次⼤规模的⽂献搜集和整理。
刘向《别录》、刘歆《七略》。
根据《七略》⼰载,当时共搜集整理书籍“三⼗⼋种六百三家⼀万三千⼆百⼀⼗九卷”。
司马迁著《史记》收集整理了⼤量⽂献。
东汉郑⽞对经书进⾏⼤规模注释。
平息了今古⽂之________ 争。
东汉刊刻《熹平⽯经》,也是⽂献传播的⼀件⼤事。
⼆、魏晋⾄唐五代图书搜集编制⽬录魏国:郑默《中经》西晋:荀勖、张华《中经新簿》,分四部,载书29945卷。
南朝宋:王俭《⽬录》,载书15704卷。
南朝齐:王亮、谢朏《四部⽬录》,载书18010卷。
隋初,搜集书籍三万余卷。
开元时期,有藏书五万余卷。
(⽏煚《古今书录》)《永乐⼤典》。
明成祖永乐初年(1403)由解缙等奉诏编纂《永乐⼤典》共计22877卷,3.7亿⽂字,收录⼤量古书之⽚断或全⽂。
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
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是一门研究中国古代文献的学科,涵盖了广泛的内容和领域。
它旨在通过对古代文献的研究和解读,揭示中国古代社会、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真实面貌,为后人提供了解和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
首先,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注重对古代文献的整理、校勘和研究。
这些古代文献包括经典著作、历史记载、诗词歌赋等各种形式的文字记录。
通过对这些文献的整理和校勘,可以还原出原始版本,并修正其中可能存在的错误或变异。
同时,通过对这些文献内容的深入分析和解读,可以揭示出其中蕴含的思想、价值观念以及历史事件等重要信息。
其次,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还注重对古代文化背景和社会环境的研究。
在进行对古代文献内容分析时,需要考虑到当时社会背景下人们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以及政治、经济、宗教等方面的情况。
通过对这些背景和环境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文献中的内容,并将其置于相应的历史背景中进行解读。
此外,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还注重对古代文献的传承和保护。
由于古代文献多为手抄本或刻本,存在着易损坏、易丢失等问题。
因此,专业人士需要进行文献的保护和修复工作,以确保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能够得以保存下来,并为后人所用。
最后,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还与其他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
例如,它与历史学、哲学、考古学等学科有着紧密的关联,通过与这些学科的交叉研究,可以更全面地理解和解读中国古代文化。
总之,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是一门重要而复杂的学科,它通过对中国古代文献内容、背景和传承等方面的研究,为我们提供了深入了解和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途径。
同时,它也为我们提供了珍贵而丰富的历史和文化资源,对于推动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古典文献学(精简版)
中国古代文献学主讲金小栋导论文献与文献学一、文献的含义的历史演变文指文章、典籍,即书面材料;献指贤人、贤才,实质指贤人所讲述的口头材料。
文献是指任何具有一定历史或科学价值的含有知识信息的物质载体。
即文献是知识信息与载体的统一体。
文献的载体一、龟甲文二、金石三、竹木四、帛五、纸(四)古代纸书的装帧形式 卷轴装旋风装梵夹装经折装蝴蝶装包背装线装古书版面及线装书的有关术语1、卷轴装初期纸书在形式上效法帛书,将写好的长条纸书,用木或竹作轴,粘于最后一幅纸上,从尾向前卷起,卷成一束。
这种书籍装帧形式称为卷轴装。
采用卷轴装的手写纸书,一般称为卷子。
故卷轴装又叫卷子装。
卷轴装所流行的时代是南朝到五代时期。
2、旋风装又叫龙鳞装。
它大约起于唐代而盛于北宋。
旋风装有两个特点:一是纸的正反两面都书写,可发节省纸张缩小卷轴的体积,也就是扩大了书的容量;二是逐页错开一定距离粘在卷底上。
以一长条卷纸作底,除首页因单面书写,全幅裱于卷端外,其余因双面书写,以每页右边无字空处,逐页向左鳞次相错地粘在首页末尾的卷底上,看去好似龙鳞。
收藏时从首至尾卷起,外表完全是卷轴的装式;但打开时,除首页全裱在卷底,不能翻阅外,其余均能逐页翻转。
3、梵夹装梵夹装原本不是中国古代书籍的装帧形制,而是古代中国人对古印度用梵文书写在贝多树叶上佛教经典装帧形式的一种称呼。
梵夹装的具体装订方式是,将写好经文的贝多树叶,依次摞成一摞,在摞的上、下各夹配一块与经叶大小长短相同的经过刮削加工的竹片或木板。
然后连板带经穿一个(在中间)或两个(居两端靠里)洞,穿绳绕捆或打扣,一部梵夹装的书籍就算装帧完毕。
它有两个特点:一是以板夹之,一是所夹为散叶。
4、经折装经折装从折叠佛教经卷而得名。
产生于唐五代。
具体办法是,将长条的卷子装佛经,依一定行数左右连续折叠,最后形成长方形的一叠,再在前、后各粘裱一张较厚的纸,做为护封,也叫做书衣、封面。
由于是改造佛经卷子装而成的,故名经折装。
《中国古典文献学》习题与答案
《中国古典文献学》习题与答案(解答仅供参考)一、名词解释1. 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古典文献学是一门研究中国古代文献的产生、流传、整理、校勘、注释、编纂等理论和方法的学科。
2. 校勘学:校勘学是古典文献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如何通过比较不同版本的文献,纠正其文字错误和理解歧义,以恢复原文的本来面目。
3. 篆刻学:篆刻学是中国古典文献学的一个特殊领域,主要研究古代玺印、碑刻、铜器铭文等篆书艺术形式及其历史、文化价值。
4. 类书:类书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大型百科全书式的文献汇编,按照一定的分类体系,收录各种知识和资料,供读者查阅和参考。
5. 四库全书:四库全书是中国古代最大的一部综合性丛书,由清朝乾隆年间编纂而成,共收书三千四百多种,近八万卷。
二、填空题1. 中国古典文献学的主要任务是研究中国古代文献的______、流传、整理、校勘、注释、编纂等问题。
答案:产生2. ______是中国古代最早的字书之一,对汉字的形音义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和解释。
答案:《说文解字》3. ______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史书之一,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事迹。
答案:《史记》4. ______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词典之一,收录了大量的词语和成语,并提供了详细的解释和例句。
答案:《辞源》5. ______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诗文选集之一,收录了从先秦到唐五代的优秀诗文作品。
答案:《文选》三、单项选择题1.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中国古典文献学的研究对象?()A. 古代文献的版本差异B. 古代文献的创作背景C. 古代文献的物理性质D. 古代文献的流传过程答案:C2. 下列哪一位学者被誉为“校勘学之父”?()A. 阮元B. 王念孙C. 章太炎D. 郑樵答案:B3. 下列哪一部著作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类书之一?()A. 《资治通鉴》B. 《太平御览》C. 《梦溪笔谈》D. 《春秋左传》答案:B4. 下列哪一部著作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小说之一,被誉为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A. 《水浒传》B. 《西游记》C. 《红楼梦》D. 《三国演义》答案:C5. 下列哪一部著作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哲学经典之一,对中国思想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A. 《庄子》B. 《孟子》C. 《论语》D. 《周易》答案:D四、多项选择题1. 下列哪些因素会影响古代文献的流传和保存?()A. 文献的物质载体B. 社会的变迁和动荡C. 政府的政策和干预D. 个人的兴趣和爱好答案:ABCD2. 下列哪些著作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历史文献?()A. 《史记》B. 《汉书》C. 《后汉书》D. 《资治通鉴》答案:ABCD3. 下列哪些因素会影响古代文献的校勘结果?()A. 文献的版本差异B. 文献的作者意图C. 校勘者的学术水平D. 校勘者的主观倾向答案:ABCD4. 下列哪些著作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文学文献?()A. 《诗经》B. 《楚辞》C. 《文选》D. 《全唐诗》答案:ABCD5. 下列哪些因素会影响古代文献的解读和理解?()A. 文献的语言和文体B. 文献的文化和历史背景C. 读者的知识和经验D. 读者的价值观和立场答案:ABCD五、判断题1. 中国古典文献学只关注古代文献的文字内容,不关心其物质形态和流传过程。
中国古典文献学
中国古典文献学◎古文献学:有关古代文献典籍整理和研究的学问。
它以古代文献典籍的形式内容和整理它的各个环节如校勘、标点、注释、辨伪、辑佚、编纂等为骨架,构筑了所需要的古代语言文字、古籍目录、版本、古代历史文化等有关知识,以及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中国古文献史以经学史为中心。
经学成为古文献学的中心。
中国古文献学分两派:考据学派、义理学派中国古文献典籍传统上分经、史、子、集四部中国古文献学史分7个时期:先秦(含秦)、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含辽、金)、元明、清及近代。
夏代就有“图法”,即文献典籍。
今天能见到最早文献为商代的甲骨卜辞。
我国最早的古文献整理学者,为周宣王时代的宋国大夫正考父。
孔子与五经的关系:对于传世的《易》《书》《诗》《仪礼》《春秋》等五经,相传多为孔子所作,或认为是孔子删改,实际并非如此。
对于《易经》,孔子只是在教授学生时偶尔提及,并未把它作为教学内容;孔子虽然教授过《尚书》,但是否有系统整理过,尚在疑然间;孔子删《诗》只说也不可信,但他对《诗经》的解释与评论,对后世研究有巨大影响;《礼记》为儒家之书,出于孔门后学之手,受孔子思想影响很大;《春秋》为孔子整理修订过,这是学术界比较认同的看法。
孔门弟子“四门十哲”中,子游、子夏为文献学家,此后则为孟子(“尽信书,则不如无书”)秦始皇焚书坑儒,对先秦文献的禁毁情况:官方所藏《诗》《书》,诸子书不在禁毁之列;医药、卜筮、种树、法家、兵家之书不在禁毁之列;各国史记禁绝尤甚,损失惨重;民间所藏《诗》《书》与诸子书损失惨重,但远未被烧绝,故汉代屡有古文书被发现。
两汉官方4次大规模整理古文献活动:1.西汉宣帝时,博征群儒论定五经于石渠阁;2.西汉末年刘向、刘歆父子主持整理群书;3.东汉章帝时会群儒于白虎观考论经义同异,作《白虎通义》;4.东汉灵帝熹平四年诏诸儒正定经书文字,刊成石碑,即“熹平石经”汉代诸子等书注释说解代表作:赵岐《孟子章句》,高诱《战国策注》、《吕氏春秋注》,王逸《楚辞章句》语言文字学代表作:《尔雅》《说文解字》《方言》经学今古文之分:汉代文献学的重要问题,对整个文献学史影响深远。
中国古典文献学
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古典文献学是研究中国古代文献的一门学科,主要包括古代文献的收集整理、研究阐释和保护传承等方面。
中国的古代文献可以分为典籍和非典籍两大类,典籍主要指儒家经典,如《诗经》、《易经》、《论语》等;非典籍则包括诸子百家的著作、史书、祭祀文献、医药典籍等等。
中国古典文献学的研究内容非常广泛,既有社会历史、思想文化等方面的研究,也有文献学的基础研究和辅助研究。
中国古典文献学的收集整理工作首先需要对古代书籍进行调查、分类和编目,然后对古代书籍进行泛读和精读,提取其中的相关信息,并通过比较和整理形成基础文献。
同时,还需要对古代文献进行考古学、碑学和典籍补遗等方面的研究,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解释古代文献的内涵。
古代文献的研究阐释是中国古典文献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研究阐释的方法有多种,包括文字学、语言学、辞章学、经学、古籍学、文献学等等。
研究阐释的目的是还原文献的原貌,探求其所表达的意义,通过对古代文献的解读,获得对古代社会、历史和思想等方面的认识。
在研究阐释中,还需要结合当代学问和现代方法,进行综合考量和分析,以期达到更深层次的理解和解释。
保护传承是中国古典文献学的另一个重要任务。
随着时间的推移,古代文献在传承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破损、损失和衰退等问题。
因此,保护古代文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是中国古典文献学应承担的责任。
保护工作包括古代文献的修复与整理、脱敏和数字化等方面。
通过这些工作,可以更好地传承和利用古代文献,使其持续发挥其在中国文化传统中的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中国古典文献学是一门旨在研究中国古代文献的学科,其主要任务包括古代文献的收集整理、研究阐释和保护传承。
通过对古代文献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和认识中国古代社会、历史、思想和文化。
通过对古代文献的阐释,可以还原文献的原貌,揭示其所蕴含的意义。
通过对古代文献的保护传承,可以使其持续发挥其在中国文化传统中的重要作用。
古典文献学——[中国古典文献学]
古典文献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一、中国古典文献学的起源与发展1. 先秦时期:古籍整理的萌芽在先秦时期,我国古籍尚处于萌芽阶段。
诸子百家争鸣,各家著作纷呈,为古典文献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当时,已有学者开始对古籍进行整理,如孔子编订《诗经》、《尚书》等。
2. 汉代:古典文献学的确立汉代是中国古典文献学发展的重要时期。
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独尊儒术,使儒家经典成为国家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此,汉代学者对儒家经典进行了大规模的整理与研究,形成了以经学为核心的古典文献学体系。
3. 魏晋南北朝:文献学研究的多元化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道教等宗教文化传入,使得文献学研究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
这一时期的学者们在整理儒家经典的同时,也开始关注其他领域的古籍,如道藏、佛经等。
4. 隋唐时期:古典文献学的繁荣隋唐时期,我国古典文献学进入繁荣阶段。
唐代学者在继承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古籍进行了更为深入的研究,如孔颖达的《五经正义》、颜师古的《汉书注》等。
5. 宋元明清:古典文献学的深化与发展宋元明清时期,古典文献学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这一时期的学者们在考据、训诂、校勘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如朱熹的《四书集注》、王夫之的《读通鉴论》等。
同时,私家藏书和刻书业的兴起,为古典文献学的传播提供了有力保障。
中国古典文献学作为一门研究古代文献的学科,历经数千年的发展,已形成了一套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方法论。
在新时代背景下,古典文献学将继续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挥重要作用。
二、中国古典文献学的研究内容与方法1. 研究内容(1)古籍版本研究:探究古籍的版本源流、刊刻年代、流传过程及版本间的差异,为学术研究提供可靠的基础。
(2)文献目录学:整理和编纂古籍目录,揭示古籍的分类、编目、检索和利用,为学者查找资料提供便捷。
(3)校勘学:对古籍进行校对、勘误,力求恢复古籍的原貌,确保文献的准确性。
(4)训诂学:解释古书中的字词、成语、典故,阐明古书的词义和句意,帮助后人理解古代文献。
中国古典文献学
中国古典文献学古典文献学1、文献:所谓文献,就是指任何具有一定历史或科学价值的含有知识信息的物质载体。
2、古典文献的载体形式1)甲骨:所谓甲骨,是龟甲和兽骨的合称,是古典文献载体的一种。
具体地说,甲,指龟甲的腹板;骨,主要指牛的肩胛骨或腹骨,也有猪和羊的肩胛骨。
人们可以看到的最早的文献是刻在甲骨上的文字,又称甲骨文。
2)金石:金,指青铜器,铸刻在商周青铜器上的文字,称为”金文”。
金文又称为“铭文”“铭辞”,铭辞被赋予了有意识进行历史记载的性质,其文献性质也得到加强。
《后汉书·蔡邕传》称:“碑始立,其观视及摹写者,车乘日千余辆,填塞街陌。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熹平石经”。
魏废帝齐王芳正始二年,又用古文、篆文、隶书三种字体刻儒家经典于石上,世称“正始三体石经”。
3)竹木:竹,指竹简;木,指木牍,合称简牍。
简牍作为文献载体的使用,据说早在殷商时就出现了,但从出土文献考察,主要集中在战国至汉晋这一段时期。
东晋以后,纸张使用取代了简牍。
4)缣帛:缣帛即丝织品,类似的织物还有“素”,即白绢等.丝织品作为文献的载体的出现,有其自身的优点,平整易于舒卷,长短便于裁剪。
5)纸张6)电子文献3、古典文献的传抄方式刻写:甲骨时代—金石时代—简牍时代书写:简牍时代—缣帛时代—纸张时代1)*刻写:是最原始的自然方式。
古人在甲骨、青铜器、石头、玉器等坚硬物体上传抄文献只能采取刻写(刀刻或铸刻)的方式。
2)*书写:即用笔在各种材料上写,是迄今为止的有文字以来的文明史上最重要的传抄方式。
与简牍、缣帛、纸张有关。
4、古典文献的类型1)总集:总集是汇集两人或两人以上的作品的合集,它可以包括一个朝代(断代)和多个朝代(通代)的作品,也可以包括一种体裁和多种体裁的作品。
一般说来,古代的总集多为诗、文的合集。
*最早的一部文学作品总集是南朝梁武帝的长子萧统编的《文选》2)别集:别集是相对总集而言的,它是指搜集一个作家部分或全部作品的个人作品集。
中国古典文献学
1、文献:指具有一定历史或科学价值的含有知识信息的物质载体。
(P3)2、目录:把一部书的篇名或一批书的书名与叙录编次在一起就是目录。
(P71)3、善本:指文物价值、艺术价值和学术价值较高的版本。
(P110)4、古典文献学:是研究古典文献的渊源、特点、处理原则和方法及其利用的一门学科。
(P4)5、版本:是指在雕刻印书发明以后为与写本相区别,专指雕版印刷的书。
(,105)6、群书目录:是按照一定次序编排的一批图书的书名和叙录。
(P73)7、甲骨文:殷商时期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
(P42)8、总集:指的是汇集两个人以上的作品的合集。
(P55)9、别集:是相对总集而言,它是指搜集一个作家部分或全部作品的个人作品集。
(P57)10、金文:铸刻在商周青铜器上的文字。
(P44)11、四部典籍:经部、史部、子部、集部。
(P87)12、印本书的装订形式:蝴蝶装、包背装、线装。
(P116)13、按编撰工作来分群书目录类型:官传目录、史志目录、私修目录。
(P90)14、按出版者划分版本类型:官刻本、家刻本、坊刻本。
(P110)15、校勘的主要方法:对校、本校、他校、理校。
(P154)16、纸书的装订形式:卷轴装、旋风装、梵夹装、经折装。
(P112)17、按目录内容划分群书目录类型:①综合目录,以满足多种情报需求为目的,收录的文献内容涉及到所有知识门类的目录,以内容的综合性和读者对象的广泛性为特征。
②专题和学科目录。
③个人著述目录,亦称个人著述考,在西方和苏联多称传记书目,是揭示与报道特定人物的全部著作以及有关该人物的文献的目录。
它又可细分为个人著述编年目录 (如丁景唐、文操合编《瞿秋白著译系年》)和个人著述研究目录(如北京图书馆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合编《鲁迅研究资料索引》)等。
④地方文献目录,揭示与报道有关某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科学、艺术、人物、山川、气候、物产、自然资源等方面文献的目录。
18、写本的类型:手稿本、清稿本、抄本。
中国古典文献学
1、熹平石经:东汉末熹平四年开始,皇帝命大学者蔡邕用隶书书写,将《周易》,《尚书》等儒家经典刻在石碑上,立于洛阳太学门外,供后儒晚辈学校正经书文字,取得了轰动性的阅读效果。
2、正始三体石经:魏正始中,又刻古文经于石碑上,以应学者们读经之需求,与“熹平石经”并立于太学。
3、汗青:把竹子剖成一片一片的,为防虫蛀,先做脱水处理,用火烤干竹子里的水分,像出汗一样。
4、汲冢竹书:晋太康二年,河南汲郡人不准盗发战国魏襄王墓,得竹书数十车,凡书75篇,10万余言。
5、别集是指搜集一个作家部分或全部作品的个人作品集。
①别名很多,例如:遗集、文稿、类稿等;②体例主要分为:分类、分体、编年。
所谓分类,是按作品的内容来分类编排;所谓分体,是按作品的体裁或文体来编排;所谓编年,是按作品协作年代顺序来编排。
③别集的流传情况相当复杂,唐以前别集的宋刊本,绝大多数没有流传下来,今人看到的都是明清以来的翻刻本。
④别集的文学价值,主要是一、他们在古典文献中所占比例数量很大;二、让门是人们研究某一作家的生平、背景、思想、成就的主要依据。
6、单行文献是指单独印行的某一位或某几位作者的某一种作品或著作,又称单行本。
主要分为三类:一、单行的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著作,例如:《文心雕龙》;二、诗歌、散文、小说、戏曲等文体的单行作品,例如:《红楼梦》;三、从一种或多种著作中选出一篇或多篇作品单独印行的书,例如:《文选》中的《古诗十九首》。
7、方志:又称地方志,是记载一地自然和人文方面历史与现状的综合性的地方文献。
它在某种意义上具有查找地方文献的工具书性质。
8、目录:即把一部书的篇名或一批书的书名与叙录编次在一起就是目录。
是按照一定次序编排的一批书名及其叙录,它是简介图书内容和形式,反映出版,收藏等情况,指导阅读和检索图书等文献资料的工具。
9、《别录》:是一部汇集诸书叙录的提要目录学著作。
刘歆在已有成果的基础上,根据刘向的《别录》,“总群书而奏其《七略》”,最终完成了我国古代最早的综合性国家图书分类目录。
中国古典文献学_(NXPowerLite)
关键词一:知识。提供知识是文献的本质属性。 关键词二:一切。文献的物质载体丰富多样。 关键词三:记录。文献记录知识的手段也是多种多样的。
什么是文献学?
定义
文献学是研究文献的科学。它除研究文献本身外,还要研 究文献整理的内容与方法,文献学史、文献学理论等方面 的内容。
甲骨文是商王占卜的记录,涉及面极广,如征伐、狩猎、畜 牧、农事以及风雨、灾害、疾病、祭祀等等,所记载的历史 资料是现存最早的文献资料。是研究殷商社会政治、经济、 军事、思想、风俗、语言文字等的宝贵资料。
周原甲骨 、周公庙甲骨
著录甲骨资料的重要著作
郭沫若主编,胡厚宣总编的《甲骨文合集》计十 三册,中华书局1979—1983年出版。收录了近 八十年来发现的甲骨实物拓本精品41956片。
宋元之际马端临《文献通考》,是第一部以“文献” 命名的著作。该书《自序》对“文献”一词作了更 具体的解释:
凡叙事,则本之经史而参之以历代会要,以及百家传记之 书,信而有证者从之,乖异传疑者不录,所谓文也;凡论 事,则先取当时臣僚之奏疏,次及近代诸儒之评论,以至 名流之燕谈,稗官之记录,凡一话一言,可以订典故之得 失,证史传之是非者,则采而录之,所谓献也。
中国古典文献学的范围与功用
目录、版本、校勘、(典藏) 辨伪、辑佚、标点、注释、翻译、检索、出土文
献
中国古典文献学简史
先秦两汉时期
文字的出现 典籍的搜辑、整理、运用、批判 典籍的焚毁散乱与重新搜罗 目录、校勘、注释、辨伪各方面的奠基
刘向、歆父子,许慎,郑玄 王充《论衡》
中国古典文献学
绪论
何谓文献?
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 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 则吾能征之矣。”
中国古典文献学
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古典文献学是研究和解读中国古典文献的学科,是中国文化研究的重要分支之一。
古典文献包括《诗经》、《尚书》、《周礼》等各个时期的经典著作,以及历代文人的诗词、文学评论等。
通过对这些古代文献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中国古代文化、思想和历史。
中国古典文献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文献考证、文献整理和文献解读等。
其中,文献考证是基础,要通过查阅古籍、研究历史资料和对比文献来确定文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文献整理则是将散乱的文献资料整理为系统的文本,使其更易于研究和使用。
文献解读则是对古代文献进行深入分析和理解,探究其内在的文化思想和历史背景。
中国古典文献学的研究对象非常广泛,涉及到的文献种类繁多,包括经典文献、文人著作、史书、方志、碑刻等,以及汉字的形态、发展和变异等。
研究这些文献不仅要了解其内容,更要考虑到其史料属性和文化价值,因此对研究者的学科素养和研究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中国古典文献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是基于对传世文献的研究和解读。
古代文献多为手抄本,经过时间的沉淀和传世的选择,才得以保留至今。
因此,研究者需要进行文献的整理、整编和注释,以确保文献的可读性和理解性。
同时,还需要对文献进行比较和校勘,以确保文献的准确性和权威性。
文献的解读则是基于对文献的理解、分析和探讨,通过对文献的内在意义和文化背景的把握,来揭示文献的价值和意义。
中国古典文献学的研究意义和价值是多方面的。
首先,通过对古代文献的研究,可以了解中国古代的文化传统、思想变迁和历史发展。
其次,古代文献是研究古代文学、哲学和艺术的重要基础,对于理解古代文化和思想有着重要意义。
此外,中国古代文献还涉及到文字学、语言学和社会学等多个学科领域,对于相关学科的研究也具有重要价值。
总结来说,中国古典文献学是研究和解读中国古典文献的学科,通过对古代文献的研究,可以了解中国古代文化、思想和历史。
中国古典文献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文献考证、文献整理和文献解读等。
中国古代文献学(全套课件220P)
目录是治学的门径。 版本学涉及文献文本的考察和鉴别。 校勘的意义十分重大,它是取得正确文本的重要手段,是读书、治学
存真求是的先决条件。 内容考实是古代学研究中准确掌握、利用文献的前提。
海源阁
王献唐在《海源阁藏书之损失与善后处置》
中记载:“在土匪占据聊城时,日常以杨 氏书籍出售,购者随意予价,略不计较。 有时割裂包物煮饭,或带出作枕头使用。” “并闻杨氏宋本咸淳临安志八册,半箧为 土匪带入民家枕头;后以王冠军搜查正严, 恐遭连累,即将临安志火焚,并将书箧劈 碎煮饭。余前往勘查,仅见临安志二册, 书箧尚存。”
《礼记·礼运》:“言偃(子游)复问:‘夫子之极
言礼也,可得而闻与?’孔子曰:‘我欲观夏道,是 故之杞,而不足徵也,吾得《夏时》焉。我欲观殷道, 是故之宋,而不足徵也,吾得《乾坤》焉。《乾坤》 之义,《夏时》之等,吾以是观之。’”
“文献” :文章典籍,口头材料。
东汉郑玄注云:
“献,犹贤也。 我不以礼成之者, 以此二国之君, 文章贤才不足故 也。”
朱熹《论语集注》解释《八佾》这段话说:“杞,夏
之后。宋,殷之后。征,证也。文,典籍也。献,贤 也。言二代之礼,我能言之,而二国不足取以为证, 以其文献不足故也。文献若足,则我能取之,以证吾 言也。”
献:贤人
孟子谓齐宣王曰:“所谓 故国者,非谓有乔木之谓 也,有世臣之谓也。” 荀子:学莫便乎近其人。
清李桓《国朝耆献类征》 亦名《国朝耆献类征初 编》,是一部大型清代 人物传记资料汇编。
“文献” ,专指“典籍” 。 “献”即贤者的言行被记录下来。 “献”转变成“文”,而“献”字也慢慢失去其本义。
宋末元初的马端临《文献通考》自序:
古典文献学的研究范畴与主要研究内容
古典文献学的研究范畴与主要研究内容古典文献学是一门研究古代文献的学科,其范畴涵盖了从古代各国的经典作品、历史文献、文化文献到古代手稿等广泛的领域。
主要研究内容包括文献的发现、整理、研究、解读以及对其背后的历史、社会、文化以及语言等方面的深入分析。
下面将详细说明古典文献学的研究范畴和主要研究内容。
一、研究范畴:1. 经典文献:古代各国的经典文献是古典文献学的重要研究对象。
例如中国古代文献有《诗经》、《论语》、《史记》等;希腊古典文献有荷马的《伊利亚特》、《奥德赛》等;罗马文献有维吾尔的《埃涅阿斯纳降》等。
研究经典文献旨在理解其背后的历史背景、文化内涵以及文学风格等。
2. 历史文献:历史文献是古典文献学另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研究历史文献可以揭示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
研究对象包括古代编年史、官方记载、家族档案等。
通过研究历史文献,可以还原古代社会的面貌,分析历史事件的过程和影响。
3. 文化文献:古代文化文献是古典文献学研究的重要对象。
它包括宗教文献、哲学文献、艺术文献等不同领域的文化文献。
通过研究文化文献,可以了解古代文化的内涵、传承以及对后世的影响。
4. 古代手稿:古代手稿是古典文献学另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通过对古代手稿的研究,可以了解古代书写的方式、技术、语言流变以及文化传播。
古代手稿的发现和解读对于理解古代文献的原貌和背景具有重要意义。
二、主要研究内容:1. 文献发现与整理:古典文献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文献的发现和整理。
这包括文献的搜集、汇编、分类整理等。
通过对文献的发掘和整理,可以对古代文化、历史、语言等方面进行更全面的了解。
2. 文献研究与解读:古典文献学研究的核心是对文献的深入研究与解读。
这包括对文献背后历史背景、社会情况、文化内涵等方面的分析与解释。
通过对文献的研究与解读,可以揭示文献的价值、影响以及与当代的对话。
3. 阐释与评论:古典文献学也关注对文献的阐释与评论。
这包括对文献内涵、意义以及对后世影响的深入思考与解读。
古典文献学知识点整理
古典文献学知识点整理古典文献学是一门研究古代文献的学问,它涵盖了从文献的产生、流传、整理到利用的全过程。
对于喜欢历史文化、从事学术研究或者对传统文化感兴趣的人来说,了解古典文献学的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就为大家整理一些古典文献学的重要知识点。
一、古典文献的载体在古代,文献的载体多种多样。
最早的文献载体可以追溯到甲骨,古人将文字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用于占卜和记事。
随后出现了青铜器,上面的铭文被称为金文,往往记载着重大的事件或祭祀等活动。
竹简和木牍在春秋战国时期被广泛使用,将文字写在狭长的竹片或木片上,用绳子串联起来。
帛书则是写在丝织品上的文献,相对昂贵,但质地柔软便于书写。
到了东汉时期,蔡伦改进了造纸术,纸张逐渐成为主要的文献载体,极大地促进了文献的传播和保存。
二、古典文献的类型1、总集是汇集多人作品的文献,如《诗经》《楚辞》等。
2、别集是个人作品的结集,如李白的《李太白集》、杜甫的《杜工部集》。
3、丛书把多种书籍汇集在一起,冠以总名,如《四库全书》。
4、类书是辑录各种书中的材料,按门类或韵部编排,以供查检和引用,如《艺文类聚》《太平御览》。
三、古典文献的版本版本学是古典文献学的重要分支。
版本指的是一部书经过传抄、刻印等所形成的各种不同的本子。
1、善本通常是指具有较高学术价值、文物价值和艺术价值的版本,如精校精刻本、名家批校本等。
2、稿本作者的手稿,具有很高的原始性和权威性。
3、抄本手写的副本,有传抄本和影抄本之分。
4、刻本雕版印刷的本子,又分为官刻本、家刻本和坊刻本。
四、古典文献的校勘校勘是对古籍进行整理和研究的重要手段,目的是纠正文献在流传过程中产生的错误。
校勘的方法主要有对校法、本校法、他校法和理校法。
对校法是将一部书的不同版本进行对比;本校法是以本书前后内容互证,判断是非;他校法是用其他相关书籍来校勘;理校法是根据逻辑推理来判断正误。
五、古典文献的目录目录是按照一定的次序编排的一批书名及其叙录,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古代文献的存佚、内容和流传情况。
中国古典文献学(全套课件990P)
三、学习方法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
《冬夜读书示子聿(yù)》) 勤动手、广阅读、细考究
四、推荐教材和参考书目
1、张三夕《中国古典文献学》,华中师范大
学出版社,2007 2、杜泽逊《文献学概要》,中华书局, 2008 3、王欣夫《文献学讲义》,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5 4、张舜徽《中国文献学》,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1
本节内容
绪论
一、文献释义
二、古代文献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 三、中国古代文献学发展概况 重点:“文献”的由来,“文献”
含义的演
变。 难点:中国古典文献学发展概况。
一、文献释义
(一)“文献”含义之演变 1、“文献”一词,现存最早见 于《论语· 八佾(yì )》 子曰:“夏礼,吾能言 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 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 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 矣。”
(三)中国古典文献学
由西汉末年刘向、刘歆父子所开创、又为历代学者不 断发展扩充的,以研究古代典籍的分类、编目、版本 、校勘、辨伪、辑佚、注释、编纂、校点、翻译和流 通为主要内容的学科。 我们所讲授的主要为古典文献学。
二、中国古典文献学的范围
目录、版本、校勘、(典藏)
辨伪、辑佚、标点、注释、翻译、检索、出
古文献整理的内容与方法
目录、版本、校勘、辑佚、辨伪、
标点、注译、检索利用
一、课程基本情况
2、课程性质:专业基础选修课
总
学 时:32 (1-16周) 学 分 :2
一、课程基本情况
3、课程目的: 了解古代文献的基础知识(一般要求) 提高古代文献的阅读能力 掌握整理古代文献的基本方法 利用古代文献进行考据、研究
第一章 文献与文献学
倍。
文献学的社会功用
1998年一个出版社出版了一本叫《文致》的 书。这本书的整理者是这样描述的“《文致》 一部难得的明人不传秘笈,今在韩国发现。”
事实如此吗?我们学习了文献学知识,对此马上就可 以知晓了。
1《文致》不分卷,明刘士鏻辑,明皎兮阁刻本。 故宫、江苏吴江县图书馆藏。
版本,指同一种文献在编辑、传抄、刊刻、 传播过程中所形成的各种形态的文本。版本 学即研究各种文献的版本源流,比较其优劣 异同,鉴别其真伪高下的专门之学。学习研 究,一般以选择善本为上,引用文献同样必 须注意版本。
校勘,为纠正文献在形成和流传过程中因各 种原因而出现的字句篇章上的错误,使之尽 可能恢复或接近文献原貌。校勘学即研究和 总结校勘工作的一般性方法和规律的专门之 学。
1980s以来,古典文献学出现一些新的趋向, 分支文献学和专科文献学受到重视,如文学 文献学、文学批评文献学、文献目录学等。
第二节 古典文献学的知识范围与功用
文献包括了所有的历史资料,那么文献学研 究的范围也就涉及到各式各样所有文献。
从时代上分:古代文献、近代文献、现代文 献、当代文献。
文献学研究的重点
文献学主要研究的是与文本有关的学问,也 就是研究文献本体的学问。
其范围主要是研究文献的形态、文献的整理 方法、文献的鉴别、文献分类和编目、文献 的收藏、文献形成发展的历史、文献的检索 等等。
•文献学研究的目的(作用)
全面认识文献、学会在浩如烟海的文献中,用最少 的时间,找到尽可能全的自己所需要的文献资料, 同时还要有对这些资料的不同版本的进行鉴定,确 定较早的、较全的、较可靠的版本。而且有能力对 原始文献作整理加工。
中国古典文献学
切印刷型与非印刷型的出版物,诸如图书、期刊、报纸与特种文献。
中国古典文献,一般是指记录中国“五四”运动以前各种知识信息的印刷品与非印刷品。
中国古典文献学是研究我国古代文献及有关的文献工作的一门学科,主要涉及文献阅读、整理、研究和利用。
1.古代无文献学,称校雠学。
刘向刘歆父子校理群书,广集诸本,施以校雠,编定目类,撰写叙录,开创了独特的学术门类。
校:本义是犯人带的木枷。
引申为比堪核对。
雠:一人持本,一人读书,若怨家相对,故曰校雠。
颜之推《颜氏家训·书证》、郑樵《通志·校雠略》、章学诚《校雠通义》均沿用了校雠之名。
2.郑鹤声、郑鹤春《中国文献学概要》——中文世界第一部以文献学命名的著作:“结集、翻译、编纂诸端,谓之文,审订、讲习、印刻诸端谓之献。
叙而述之,故曰文献学。
”中国古典文献学的发展概况:一、先秦至两汉●商代:甲骨文。
已经发掘出10多万片,而且是有意识地集中存放的。
●西周●春秋战国:教育、学术向民间转移,文献也自然而然流向民间。
有了文章典籍,就会有私学。
孔子、邓析、少正卯等人纷纷创办私学。
孔子整理“六经”的传说;诸子百家对前代文献的传播与解释。
●●略》记载,当时共搜集整理书籍“三十八种六百三家一万三千二百一十九卷”。
司马迁著《史记》收集整理了大量文献。
东汉郑玄对经书进行大规模注释。
平息了今古文之争。
东汉刊刻《熹平石经》,也是文献传播的一件大事。
二、魏晋至唐五代图书搜集编制目录魏国:郑默《中经》西晋:荀勖、张华《中经新簿》,分四部,载书29945卷。
南朝宋:王俭《目录》,载书15704卷。
南朝齐:王亮、谢朏《四部目录》,载书18010卷。
隋初,搜集书籍三万余卷。
开元时期,有藏书五万余卷。
(毋煚《古今书录》)《新唐书》将唐代藏书和唐人著书合在一起,共79221卷。
四、明清及近代编纂工作:●《永乐大典》。
明成祖永乐初年(1403)由解缙等奉诏编纂《永乐大典》共计22877卷,3.7亿文字,收录大量古书之片断或全文。
古典文献学知识总结
古典文献学知识总结
古典文献学是一门研究古代文献的学科,其研究对象包括古代文献的收集、整理、编
辑和研究等方面。
以下是古典文献学的一些基本知识总结:
1. 古典文献的分类:古代文献可以分为口头传承和书面传承两种形式。
口头传承的文
献主要包括口头传统、民间文学、宗教文献等,书面传承的文献主要包括经典、史书、文集、文稿等。
2. 古典文献的收集和整理:古代文献的收集和整理是古典文献学的基本任务之一。
收
集和整理古代文献需要掌握文献类别、文献来源、文献保存和欣赏等知识。
3. 古典文献的编辑与研究:古典文献的编辑是将散乱的文献材料加工整理成系统、完
备的文献选本。
古典文献的研究包括文献的鉴定、校勘、翻译、注释、赏析等方面。
4. 古典文献的价值:古代文献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思想资源,对研究古代社会、文化、文学和思想等具有重要价值。
通过研究古典文献,可以了解古代人文思维、社
会制度、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内容。
5. 古典文献学的方法:古典文献学采用多种研究方法,包括文本批评、历史学方法、
文化学方法、比较研究等,通过多角度、多层次地分析和解读文献,得出更系统和深
入的研究结论。
总的来说,古典文献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既要研究古代文献的原始材料和历史背景,也要运用各种研究方法对文献进行编辑和解读,通过对古典文献的研究可以更好
地了解和理解古代文化和思想。
中国古典文献学
中国古典文献学
《说文解字》为最早之__字典__;《尔雅》为最早之__百科全书__。
清代《说文解字》四大家著作中,最有名者为段玉裁的_《说文解字注》。
“六分法”是我国最早的图书目录分类方法,它创始于刘歆的《七略》。
四分法中,一般不便归入其他三类的文献均归入_子_部。
中国古典目录学著作的颠峰之作当为清代纪昀(总主编)等编纂的《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西汉刘歆撰成的目录学著作是《七略》,南宋陈振孙的目录学著作是《直斋书录解题》。
现存最早的文学总集是南朝萧统主编的《昭明文选》。
类书;是我国古代的百科全书。
是根据一定的意图(目的),辑录各门或某一门类的资料按照一定的方法编排,供人们查索的一种特殊工具书。
善本;即珍贵难得的古籍刻本、写本,其具有历史文物性、学术资料性、艺术代表性或某一方面的特殊价值。
原本或接近原本的版本属于善本,经过名家精校的版本均可视为善本。
讹、讹也称误,为文献中最常见的错误现象。
脱、文献在传抄或刻印过程中脱漏一字或数字称为脱文,也称夺文或阙文。
衍、原稿所无而传抄或出版过程中误增的文字称为衍文,亦称衍字、羡字。
倒,指文献在流传过程中产生文字前后次序颠倒错乱的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讲教师: 陈会明
导论 第一章 古典文献的载体与类型
导论
一、文献 二、文献学
一、文献
1、定义 所谓文献,就是指任何具有一定历史或科 学价值的含有知识信息的物质载体。 人们用文字、图像、声频、视频、,即用 文字、图像、符号、声频、视频等手段将 人类知识记录在各种载体,如纸张、胶片、 磁带等物体上。 文献自古就有记事的功能,不过人类最初 的记事方法和文献还没有直接的关联。
2、文献学的研究范围 (1)目录学 (2)版本学 (3)校勘学 (4)辨伪学 (5)辑佚 (6)标点古书 (7)为古籍作注释 (8)古籍今译 (9)文献检索 (10)出土文献的整理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3、文献学的功用 (1)只有掌握了文献学的基本知识,才能在 利用文献的过程中“得门而入,事半功倍”。 否则,不仅会影响学习效率,还会闹出笑话甚 至造成严重后果。 (2)在现代、当代有不少非常有成就的作家、 学者不仅学贯中西,而且博通古今,他们的深 厚的文献学修养为他们的著作或创作做注入了 非常丰厚的营养,我们在研究他们的作品时, 有些常识就必须具备。 (3)写毕业论文。
将竹简、木简及木牍作为书写材料起源很早。 甲骨文中有“册”字,也有“典”字;“册” 就是把竹木简编连成册的象形文字。典是把册 放在杌子上,是会意字,表示典藏之义,也表 示被典藏的物体,即典册。可见商周之际已有 简册,但至今出土的简牍,最早是战国时期的。 《墨子· 鲁问》:“书于竹帛,镂于金石。”
青铜器皿种类繁多,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 1、礼器。统称尊彝,或彝器。又称为吉金。主要 用于宗庙祭祀及随葬,其次为诸侯旅行祭告之用, 再次为媵器(陪嫁之物)。 2、乐器。除用于祭祀、宴飨、随葬外,还用于征 战。 3、兵器。“鸣金收兵”4、农器。5、度量衡。6、 钱币。 7、符玺。其中符用于发兵,分为两半。玺则是古 人用以封检取信的印章。 8、日用器。常见的有铜镜、铜灯。铜镜出土的以 汉代为多,背后嵌有铭文。其中不少铭文表达了 男女之间真挚的爱情。
3、文献的载体
文献载体,除了大家比较熟悉的甲骨、 青铜、竹木、帛、纸张之外,石头、 铁、玉、贝叶、羊皮等都曾被作为书 写材料。在后面的章节中我们会具体 讲述。
二、文献学
1、定义 文献学即研究文献产生、发展、整理和利用的专门学 科。在我国通常有两种含义,一指传统意义上的文献 学(或称古典文献学),另指现代文献学。 古典文献学一般指广义的校雠学,即由西汉末年刘向、 刘歆父子所开创、又为历代学者不断发展扩充的,以 研究古代典籍的分类、编目、版本、校勘、辨伪、辑 佚、注释、编纂、校点、翻译和流通为主要内容的学 科。 我们所讲授的主要为古典文献学。
龙 纹 扁 足 鼎
[石]
石刻文字起源也比较早,如果不算原始的石刻 岩画,石刻符号,石头作为文献载体在历史上 可能同青铜器一样早。《墨子· 明鬼》:“铸 之盘盂,镂之金石。”由于在铜器上刻铸文字 较在石器上刻铸要难,所以自秦代以后,石刻 渐渐取代了金刻。石文价值不在金文之下,后 人取以考证经史,便以金石并称。
金石
金石,是青铜器与刻石的总称。 [金] 青铜器为铜和锡的合金。在商代至秦汉的青铜器上面, 常常铸上或刻上文字,这就是常说的“金文”。一般 情况下,金文主要用来指刻在青铜器上的铭文,但也 包括少量刻在其他金属,如铁器、金银器等上面的文 字。其盛行的时代为商周秦汉,其中以西周为最多。 三代时,钟、鼎为最重之器,金文所刻的器具以钟鼎 居多。其中以鼎最为贵重,视为国家神器,有“问 鼎”、“鼎革” 等语言印记。
石刻文字极为丰富,主要分为三种:碣、碑、 摩崖。 (1)碣,特立之石,为高的圆柱。有碣圆碑 方之说。 (2)摩崖。刻于崖壁,为天然之石。 (3)碑。碑之名起于周朝。西汉时,碑刻文 字出现,但极少。东汉大规模出现,现在所说 的汉碑,一般都是指东汉碑。
简牍
简牍是竹木简和木牍的合称,为古代 重要的文献载体。 将竹劈成长而窄的竹片,叫竹简;木 之劈成长而窄的木片者,叫木简,做 成较宽的木板者,叫木牍。
龟甲,其内槽有 凿穴及灼烧痕迹
癸卯卜 今日雨 其自西来雨 其 自东来雨 其自北来雨 其自南 来雨
牛骨刻辞
甲骨文包含的内容非常丰富,包括纪年、帝王 世系、祭祀、战争、狩猎、农业、畜牧业、疾 病、灾害、天象、方国等,是当时史官保管的 重要文献,也是目前为止我们所能得到的关于 商代历史十分重要的文献资料。同时因为甲骨 文是象形文字,从而又保留了我国早期的象形 文字,这也是我国最早的有系统的文字。甲骨 文与埃及象形文字、古巴比伦楔形文字和古印 度文字,称为世界上最早的四种文字。
元好问《论诗三首》
晕碧裁红点缀匀,一回拈出一回新。 鸳鸯绣了从教看,莫把金针度于人。
第一章 古典文献的载体 与类型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古典文献的载体形式 古典文献的传抄方式 古典文献的类型
第一节 古典文献的载体形式
(一)定义 任何由书面语言所形成的文献必须依赖一定的物 质材料才能被记载下来,记载文献的物质材料就 叫做物质的载体。 最初的文献载体就是一些石板、树皮、骨头、竹、 木之类的东西,再稍后才有了经过加工的载体, 如泥板、帛、青铜、竹简、羊皮、布匹等。至东 汉,公元105年,蔡伦发明了纸,此后两千余年间, 纸作为主导的文献载体,在世界各地被广泛使用。 后来又出现了磁带、电子等新型文献载体。
简牍的编连,有的是先编后写,也有的是先写 后编。书写出错后就用刀刮去重写,“刀”和 “笔”配合使用,于是有了“刀笔”一词。古 代简牍早在汉代已有发现。 近代,自1899年至1949年,共计出土竹木简 牍一万多枚。其中以1914年发现敦煌汉简、 1930年发现居延汉简影响最大。 春秋战国时代的书写材料是竹帛并用的。
缯书
汉帛书《老子》
纸张
纸的原义是指漂洗蚕茧上时附着于筐上的絮渣。 《初学记》卷二一引汉服虔《通俗文》曰: “方絮曰纸。”此“絮”即用次等茧、丝在水 中击打而成。《庄子· 逍遥游》。《史记· 淮阴 侯列传》:“[韩信]钓于城下,诸母漂,有一 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裴駰集解引 韦昭曰:“以水击絮为漂。”将水中漂浮的细 丝用竹帘捞起晾干,就是类似缣帛的纸。“纸” 字从“糸”就是明证。
[简]
关于竹简的制作过程,东汉王充《论衡· 量知》篇 有比较详细的记载。 简的长度是有讲究的,据王国维《简牍检署考》, 汉代有二尺四寸、一尺二寸、八寸、六寸等规格 (汉尺一尺约为23.3厘米)。古时二尺四寸竹简 多记儒家经典或法律文书,故《论衡· 谢短》: “二尺四寸,圣人文语。”《史记酷吏列传》: “不三尺法循,专以人主之意旨为狱”,周代以 八寸为尺,因此也是二尺四寸。诏书一尺一寸, 因此有“尺诏”之说。一尺二寸之简一般用来写 传,八寸简短小易于携带,多用于一般记事。六 寸之简多用来作符信,即通行证。
造纸 流程 1
造纸 流程 2
造 纸 流 程 3
电子
电子文献的出现是与计算机的出现密不可分的。 电子文献的特点有两点:1、无形。2、存储量 大。
余论:世界各国古代文献的载体形式
1、莎草纸 又叫“纸草纸”、“埃及纸”。是古埃及人以尼罗河 流域生长的一种纸草(英文papyrus,属莎草科,又称 “埃及芦草”,现代意义的纸英文称paper,就是从 papyrus来的)为原料制成。 草纸发明很早,考古发现,公元前3500年埃及木乃伊 的陪葬品中已有莎草纸卷本,这要比目前已知我国甲 骨文的出现早2000余年。后来流传到地中海沿岸诸国。 莎草纸的长期广泛流传对世界文明史产生了重大而深 远的影响。直至10世纪中国造纸术传到埃及后,莎草 纸才真正被废弃。
孙诒让
迄今为止,相关的研究性论著已超过1400余 种。甲骨的辨伪和缀合工作,也取得很大成绩。 一大批重要成果相继发表。与此同时,继 1953年在郑州二里岗商代遗址发现商代甲骨 后,又陆续在山西、陕西、北京等地发现了周 代甲骨文,尤其是1977年在陕西“周原”遗 址出土的西周甲骨17000片,其中共有单字 600多个,不仅为我们研究周初历史、地理和 官制提供了重要史料,而且使人们改变了只有 商代才有甲骨文的传统看法。
2、“文献”含义的演变 文献这个词首见于《论语· 八佾》 “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 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 足,则吾能征之也。’‛。 东汉郑玄注曰:“献,犹贤也。我不以礼成 之者,以此二国之君,文章、贤才不足故也。” “文献”的概念后来发生一些变化,从指“典 籍和贤才”的并列结构转向指典籍的偏义结构。 如宋末元初的马端临的《文献通考》和明代的 《永乐大典》曾用名《文献大成》等可以为证。 今天我们所说的“文献”一般都是指古代所说 的“文”了。
(二)载体形式
在纸质文献出现之前,中国古典文献的物 质载体主要有甲骨、金石、竹木、缣帛等。 由此产生了甲骨学、金石学、竹木学、缣 帛学。
甲骨
甲,指的是龟甲的腹板。骨,指的是牛肩胛 骨或胫骨。 但凡殷人要祭祀祖先、征伐、狩猎等,必事先 占卜,以定吉凶。占卜时,先在龟甲或卜骨上 凿穴,凿而不透,接着放在火上烤,看上面的 裂纹以定吉凶。“卜”字就是裂纹之状。然后 在裂纹附近刻上卜辞,包括时间、事件、占卜 人、占卜结果。事后,还要记上灵验与否,叫 验词。
竹简取材便利,但作为图书,十分沉重。如 《史记》一书,据太史公自序,“凡五十二万 六千五百字”。假如每简30字,需要1.755万 枚竹简。《史记· 秦始皇本纪》:“上以衡石 量书,日夜有呈。”“汗牛充栋” 每片竹简上的字数也不一致。据古文献记载, 简文有墨书和漆书两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