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子坊上海历史街区更新的_自下而上_样本_李燕宁

合集下载

基于制度层面的自下而上旧城更新模式研究_以上海田子坊为例_黄江

基于制度层面的自下而上旧城更新模式研究_以上海田子坊为例_黄江

论文THESIS建筑与文化Architecture&Culture2011.JUNEP.060Research on Urban Renewal From Below: Based on Institutional Vision——A Case Study of Tianzi Fang in Shanghai基于制度层面的自下而上旧城更新模式研究——以上海田子坊为例文/黄 江 徐志刚 胡晓鸣 Huang Jiang Xu Zhigang Hu Xiaoming长期以来我国旧城更新主要以政府主导的自上而下的旧城更新模式为主,自下而上的旧城更新仅在政府管制相对宽松的非正规领域出现。

文中在厘清自下而上旧城更新的概念基础上,立足新制度经济学视野,分别从自下而上旧城更新的制度安排、制度供给主体和方式、动力机制和政府作用对自下而上的旧城更新的制度特征进行分析,并以上海田子坊旧城更新进行实证。

Urban renewal is led by government in the form of up to below in China for a long time, the form from below comes out just in the field of non-being. The thesis uses the tool of positive analysis and draws support from 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s, to analyze the institut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urban renewal from below from institutional arrangement, institutional supply system, mode, dynamic mechanism and role of government.ABSTRACT作者简介黄 江 浙江大学区域与城市规划系2009级 硕士研究生徐志刚 注册规划师浙江安地建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副院长胡晓鸣 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建筑系 副教授 浙江安地建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院长自下而上,旧城更新,制度,田子坊From Bottom to Top,Urban Renewal,Institution,Tianzi FangKEY WORDS1.引言1990年代以来,我国大中城市老城区普遍开始旧城更新,在取得物质环境优化、基础设施改善和社会更新等一系列成果的同时,政府组织、开发商主导的旧城更新也出现了一系列突出的问题:①过于注重物质改造,大规模推倒重来式的更新忽视城市历史文脉[1];②过于注重经济效益,社会经济网络受到破坏[2];③拆迁补偿及分配不公,激发社会矛盾[3][4]。

旧城更新中基于社区脉络的集体创业以上海田子坊商街为例

旧城更新中基于社区脉络的集体创业以上海田子坊商街为例

基本内容
最后,我们需要发挥集体创业的力量和优势。集体创业是旧城更新中实现社 区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的重要手段。通过引导和支持社区居民积极参与创业和创 新活动,可以激发社区的潜力和活力。例如,可以鼓励居民开设自己的工作室或 店铺,发展文化产业或特色旅游等新兴产业。这些产业的发展不仅可以为社区带 来新的经济收益和文化魅力,也可以为社区居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发展空间。
基本内容
田子坊是上海的一个著名文化地标,由一组旧式石库门建筑组成,充满了浓 厚的海派文化气息。然而,在未被开发之前,田子坊是一片破败的棚户区,房屋 老旧,设施不全。1998年,在上海市政府的推动下,田子坊开始进行更新改造, 重点是保护和利用其独特的海派文化,同时改善居民的生活条件。
基本内容
在田子坊的更新过程中,社区的集体创业发挥了关键作用。社区居民在政府 的引导下,积极参与到了田子坊的改造和开发中。他们成立了自己的合作社,负 责与政府沟通,与开发商谈判,同时也负责社区内部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这 种模式不仅保障了居民的利益,也使得他们在整个更新过程中有了更多的参与感 和归属感。
参考内容
基Hale Waihona Puke 内容基本内容在城市更新的过程中,历史街区的改造与重塑是一个重要的环节。这些街区 既承载着城市的历史文化,又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本次演示以上海新天 地和田子坊街区为例,探讨历史街区在更新改造中的空间重塑问题。
一、上海新天地
一、上海新天地
上海新天地是上海市中心的一个历史街区,其改造和重塑旨在将这个具有浓 厚历史气息的区域转变为一个集商业、文化和居住于一体的现代化区域。
更新措施
3、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如增设公园、图书馆、学校等, 以满足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

浅析传统街巷空间的活力要素——以上海田子坊为例朱彦霖

浅析传统街巷空间的活力要素——以上海田子坊为例朱彦霖

浅析传统街巷空间的活力要素——以上海田子坊为例朱彦霖发布时间:2021-08-27T08:14:54.512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21年9期作者:朱彦霖[导读] 当代城市的建设革新对我国社会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但日益趋同化的街巷设计,很大程度上地限制了街巷特色,扼杀了街巷活力。

作为城市公共生活的重要舞台,街巷若按此趋势继续发展将极不利于人文交流和区域规划,因此本文以上海田子坊为研究样本,从不同层面深入分析其活力要素,并与不同地域著名街巷进行对比,希望该研究能为历史街巷的“再鲜活”提供新的思路。

朱彦霖西南科技大学四川绵阳 621010摘要:当代城市的建设革新对我国社会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但日益趋同化的街巷设计,很大程度上地限制了街巷特色,扼杀了街巷活力。

作为城市公共生活的重要舞台,街巷若按此趋势继续发展将极不利于人文交流和区域规划,因此本文以上海田子坊为研究样本,从不同层面深入分析其活力要素,并与不同地域著名街巷进行对比,希望该研究能为历史街巷的“再鲜活”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活力要素、街巷空间、城市文化1 前言街巷承担着城市的多种功能,它既是人口集散、承载交通的“城市公共起居室”,同时还是城市历史的见证与外化,各具特色的街巷空间是每座城市独特魅力的最佳表现。

根据国内外活力要素研究的现有资料,结合我国国情和国内街巷建设发展的实际情况,本文选取上海田子坊为例对城市街巷空间活力要素进行分析研究,以期为历史街巷的“再鲜活”提供新的思路。

2 街巷现状田子坊建设于1930年,地处上海市泰康路210弄,是上海历史街区中最具里坊风情的社区之一。

泰康路是打浦桥地区的一条小街,1998年前,它还是一个马路集市,后来区政府根据六个老工厂和四个老巷子,建立了“田子坊”创意产业园,将园区、旅游区和居民区融为一体。

田子坊街区方正规整,与周边的城市环境通过道路隔开,有利于整体保护。

整个街区并未因拆迁、重建、新建和其它活动而受损;因此,该街区是上海历史街区中最具里坊风貌的代表之一,极具历史文化价值。

上海田子坊考察报告

上海田子坊考察报告

上海田子坊考察报告
现场照片
考察情况记录表
编号:12
项目现场实景照片
田子坊主入口
田子坊的出入口都较不大,老弄堂两侧即是各种特色商铺
石库门特色建筑
石库门特色建筑是中西合璧的产物,反应了上海的“海派文化”。

田子坊的民间艺术
民间艺术的现代设计是田子坊最大的一类商品,主要采用木版年画、传统纹样、印染刺绣、戏曲脸谱、剪纸、陶瓷、雕刻、竹和木等元素在笔记本、服饰、玩具、装饰、小玩意、首饰、家居用品等中应用。

创意小商品
手工制作的五颜六色的糖果
特色主题餐厅
泰迪之家与便所餐厅风格鲜明,是田子坊内较有名的主题餐厅。

餐饮在田子坊中也占有不小的比例。

酒吧和咖啡厅
也有不少有情调的休闲酒吧和咖啡厅,散发着浓浓的文艺气息
艺术创作
田子坊内有一些艺术工作室,也有一些艺术作品的展售
有的弄堂内部进深很长,里面聚集了各种特色小店,下面布店名字很有创意
入口处田子坊的总平面图弄堂内部小店名称指示牌
各小店的商业侧招。

上海历史街区保护模式

上海历史街区保护模式

假古董还是情景剧?——上海历史街区保护模式博弈2010-10-10当外国游客询问街头的上海路人,“到哪里寻找老上海”,答案是田子坊或新天地的概率基本一样。

在世博会这个大秀场上,两者也是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东道主馆上海馆以“永远的新天地”命名,而8月初,109位世博会外国馆馆长和工作人员则冒着近40摄氏度高温参观了田子坊。

1998年12月,田子坊艺术街在泰康路揭开序幕;1999年2月,天平桥地区改造项目之一的“上海新天地”工程开工。

两者差不多是在同一起跑线上开跑的,间距只有约3公里;两者在上海城市更新模式上“都具有由拆到留转折点的意义,新的改造模式从此登堂入室,并成为可选项,更怂恿了上海的怀旧风潮”。

田子坊发起人郑荣发说。

“田子坊模式”、“新天地模式”成为历史街区保护的两个样板,在上海之外被复制,前者如北京的南锣鼓巷、成都宽窄巷子,后者在天津、重庆、南京等地被开发商如法炮制。

但它们是同表异里的两种模式,田子坊保留了一部分石库门的居住特性,新天地将原生态的生活连根剜除,又在这个空花瓶里植入了商业范式。

“新天地是地产开发模式,不是历史街区保护模式。

”“古城卫士”、同济博导阮仪三说。

他曾在《新民晚报》连撰16篇文章,批评所谓“新天地模式”。

5月17日,在首场世博上海区县公众论坛上,新天地开发商香港瑞安集团董事长助理周永平说的第一句话是:“专家把新天地放在商业化的模式里面,我理解这是对新天地的表扬,不是一种批评,因为新天地是把石库门的文化拿来经营。

”闻香识城市“老人们安顿了怀旧之情,年轻人发现了时尚和潮流。

老外看她是地道中国的,中国人看到的却是洋文化。

”这段话是新天地石库门博物馆里的。

但复旦大学社会学系教授于海告诉本刊记者,“我认为田子坊项目更配得起这个评价。

”这道填空题引发人们去思考新天地和田子坊的区别,它们的卖点都是老上海带回来的怀旧,在视觉上,看到的是大同小异的石库门。

从嗅觉上来区分更容易,一名游客在参观了新天地和田子坊后写道:“城市与人一样,是有体味的。

上海田子坊城市更新

上海田子坊城市更新

没有开发商的城市更新2014级学历1班谢 鑫2014年11月田子坊的软改造再生模式“田子方”原本是《庄子》中一位画家的名字,黄永玉取其谐音称为田子坊01 概况区位 1000m[地址]田子坊位于上海黄浦区泰康路,是由上海特有的石库门建筑群改建后形成的创意产业聚集区,也是不少艺术家的创意工作基地,与新天地直线距离相距仅1000m ,被称为“新天地第二”。

[区别]田子坊:粗放与质朴;新天地:精致与贵气[地位] 中国最佳创意产业园上海的“苏荷”上海历史风貌和石库门里弄的一块“活化石”上海海派文化和传承历史文明的重要“文化湿地”上海城市历史变迁和城市文化产业发展的一块独特的“地标”01 概况规模[用地面积]核心保护区占地2公顷。

[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

[人口规模]包括来自26个国家的创意人880人,共671户,和居民1500户[商家规模]目前田子坊共有各类商户426家(工厂区域209家,石库门区域217家),其中文化创意企业有297家,其他相关产业63家,商业配套服务性产业66家。

01 概况 功能与性质[历史功能](历史风貌)1914年以后在建国路以北形成了以法院、警务署、检查院等公共事业管理机构为主的法租界行政区域,形成了公共建筑的历史风貌(行政)。

在建国路以南泰康路以北和瑞金二路以东西南部形成了石库门、新里为主传统里弄生活居住区,形成了石库门里弄的历史风貌(居住)。

在思南路以西部分地区分布着近代民族工业组成的新型里弄工厂区、形成了工业遗存的历史风貌(工业)。

泰康路、瑞金二路、建国中路和思南路四条大街上分布着数十家商铺,社区内共有13个里坊和20多处内巷,并建有医院、学校等公共设施。

[现代功能] 历史文化展示、创意产业集聚、里坊风貌居住法租界警务署 石库门里弄 沿河街道工厂 民国泰康路社区构成(1947行号路图)02 更新历程更新前状况[建筑肌理对比]通过Google地图对田子坊1998年到2004年再到2014年的建筑肌理进行对比,发现地块中仅有右下角少量几栋老住宅和停车场建成了高层住宅,其他区域建筑肌理基本一样。

上海田子坊案例分析

上海田子坊案例分析
田子坊将老旧的石库门民居改造为创意工作室、 设计公司、艺术画廊等,吸引了大量创意产业从 业者,形成了独特的创意产业集群。
政策支持与规划引导
上海市政府对田子坊项目给予了政策支持和规划 引导,确保了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对其他地区的启示
发展创意产业
通过改造老旧建筑,发展创意产业,可以 促进地区经济转型和升级,提高地区竞争
然资源和生态环境。
经济繁荣
02
可持续发展能够促进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提高经济效益和社
会福祉。
社会公正
03
可持续发展关注社会公正和公平,保障各方的权益,促进社会
的和谐与进步。
上海田子坊的可持续发展现状
01
02
03
历史建筑保护
上海田子坊作为历史建筑 群,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和 管理,保留了传统风貌和 特色。
持续创新与升级 拓展国际影响力
完善配套设施 绿色可持续发展
随着时代的发展,田子坊需要不断创新和升级,引入更多创意 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保持其领先地位。
通过举办国际性的文化艺术活动,提高田子坊的国际知名度, 吸引更多国际游客和创意人才。
增加公共空间、停车场、餐饮等配套设施,提升游客和居民的 便利性和舒适度。
起源
上海田子坊最初是一个石库门弄 堂,建于20世纪初,是上海典型 的传统居住区。
早期发展
随着上海城市化的进程,田子坊 逐渐演变为一个充满生活气息的 居住区,吸引了大量艺术家和文 化人入住。
转型与改造
转型
20世纪90年代末,田子坊开始从传 统居住区向创意产业园区转型,吸引 了大量创意产业从业者入驻。
社区化运营
采用社区化运营模式,调动了社区居 民和创意人才的参与,增强了商业模 式的可持续性和活力。

旧城更新经典案例

旧城更新经典案例

旧城更新经典案例
哇塞,朋友们!今天咱来聊聊旧城更新的那些经典案例。

你看咱熟悉的北京南锣鼓巷,那以前可就是个普普通通的老街啊!但经过更新之后呢,哇,简直大变样!现在满是各种各样有意思的小店,游客那是络绎不绝。

这就好比是一只丑小鸭一下子变成了白天鹅呀!(北京南锣鼓巷的例子)
还有上海的田子坊,以前也是个不起眼的小地方。

但现在呢?成了文艺青年的聚集地,到处都是充满创意的店铺和艺术作品。

这更新前后的差别,不就跟灰姑娘穿上水晶鞋一样神奇嘛!(上海田子坊的例子)
在旧城更新的过程中,可不是一帆风顺的呀!这就像爬山一样,充满了挑战和困难呢。

要考虑怎么保留老建筑的韵味,又得让它符合现代人的生活需求。

但那些成功的案例真的让人惊叹不已啊!难道不是吗?
广州的永庆坊也是不得不提呀!曾经它也面临着破旧衰落的困境,可经过精心打造后,现在多有魅力啊!那里充满了岭南特色,又融合了现代的元素。

走在永庆坊的街道上,就好像穿越了时空一样。

(广州永庆坊的例子)
旧城更新可真是个神奇的过程,它让那些原本可能被遗忘的角落重新焕发出了光彩。

这不仅仅是对城市的一种改造,更是对历史和文化的一种传承和保护呀!它让我们既能感受到过去的韵味,又能享受到现在的便利和活力。

旧城更新,真的是太牛了!太重要了!它让我们的城市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更加有魅力!。

田子坊与新天地案例的对比

田子坊与新天地案例的对比

建筑。
2
"细" ——田子坊第二个特点是
,表现为细致、细密和细微。
3
"精" ——田子坊第三个特点是
,表现为精致、精明、精辟。
田子坊的开放空间
块状开敞空间
田子坊的街巷空间
从田子坊的文化特点说起
田子坊要对我们展示的文化特点:
—————————————————————————————————
“在怀古的外表下面,每座里弄建筑的内部,则按照二十一世纪现代都市人 的生活方式、生活节奏、情感世界度身定做,无一不体现出现代休闲生活的 气氛。”
家 上海钟塑配件厂

坊 上海人民针厂
式 里 上海新兴皮革厂
弄 工
上海纸杯厂
厂 上海华美无限厂
产业结构调整下,工厂遭到长期弃用,破旧不堪
里弄住宅改造与居民的里弄生活
居民的生活与商业活动相互混杂
田子坊的开发模式
“没有国家的资金投入,没有土地的开发,没有居民动迁房,却能使历史 的以保护和发展,使群众生活改善,城市形态更新,功能提升。”
与其他上海内城的历史街区相比,田子坊是一个较为特殊的街区,其发展
是一种自下而上的再开发模式。田子坊的发展源于艺术家这个特殊群体的进
入。
发起
知名人士的入驻 陈逸飞
田子坊总策划吴梅森 《浔阳遗韵》
黄永玉
王劼音画室
尔冬强艺术中心
纯粹的工作与生活空间
田子坊被改造前……
弄堂工厂改造
上海食品工业机械厂

旧式里弄——居民自行出租 改变原有居住 性质
所有的房子还是属于居民自己的,他们经过协商后把 房子借给入驻企业,由企业按照自己的风格装修经营, 居民则拿着租金去附近的公寓租房,除去租房的房租 后还能有剩余,既提高了居住水平,还有收益。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开发成功案例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开发成功案例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开发成功案例一、上海田子坊开发背景:上海从工业城市向消费型城市转型,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成为工业用地转型主要策略,区政府也希望藉盘活空置厂房资源,提升地区经济简介:由上世纪50年代弄堂工厂及居民区组成,现成为具老上海风情的特色休闲商业街区区位:位于上海黄浦区中心地段投资主体:租户投资为主体,政府出资改善基础设施占地面积:7.2万平方米商业规模:营业面积3万多平方米开发时序:210弄(1998年)-> 248弄、274弄(2004年)游客量:日均2万人次权属情况:由居民分散持有租金收益分配:按照管委会:居民 = 2:8的比例分成业态结构:目前有各类特色商户400余家♢田子坊发展历程和策略工业厂房改造,艺术家集聚(1998-2003年)1988年,陈逸飞、尔冬强、王家俊等艺术家入驻,集中于弄堂工厂,2002年,创意产业集聚,共83家艺术商店、艺术创作室和展示厅入驻;文创工厂规模效应外溢(2004-2007年)2004年,居民房开始对外出租,文创企业开始向居民区蔓延2005年,政府出台居改非政策,授牌田子坊为创意产业集聚区;外延扩大,成为城市地标(2008-至今)2008年,田子坊定位为海派文化展示地和世博主题演绎地,其范围进一步向外扩散,餐饮、服务等业态比例大大提升,成为旅游和体验式文化集聚地。

文创活化:街道办与文化商人合作创办“上海田子坊投资咨询公司”,将空置厂房使用权转租,由后者运用市场化手段招徕艺术家入驻,激发了片区活力,为后续改造树立了示范效应;适时借力突破制度边界:将公用房交由合作企业进行改造出租规避政治风险,掀开“居改非”大幕。

在政府计划对片区实施拆迁开发后,联立居户、艺术家及社会人士向政府抗辩,使得政府出台居改非政策;借势宣传:借力世博会举办契机,申报世博会旅游示范点,并邀请国内外政要精英到访,引发社会关注。

田子坊是一种自下而上的再开发模式,其由居民及众多产业个体一起参与,按照市场导向自发调整使用功能、逐步演替扩展,进而实现再生。

城市更新优秀案例

城市更新优秀案例

城市更新优秀案例今天得跟你唠唠上海的田子坊,这可算是城市更新的超棒例子呢。

以前啊,田子坊就是个普通的弄堂街区,到处是老房子,住着普通居民,有点破破旧旧的。

但后来,有人就动起了脑筋,要把这个地方来个大变身。

他们保留了那些老房子的外观,像石库门建筑的特色一点没丢。

从外面看,还是那种充满上海风情的老弄堂,青石板路,老式的门窗,满满的都是历史的韵味。

可一走进房子里面,那可就别有洞天了。

这里现在开了好多特色小店。

有那种文艺范十足的咖啡馆,你一进去,就感觉像是到了巴黎或者纽约的小资咖啡店似的。

店主会在墙上挂着各种艺术画,咖啡的香气弥漫在空气中,桌椅摆放得很有格调。

还有各种各样的手工艺品店,那些手艺人就在店里做着精美的小玩意,像手工陶瓷啊,精致的刺绣手帕啥的。

你要是路过,都会忍不住进去看看,说不定就淘到宝了呢。

餐厅也很有特色,有传统的上海本帮菜馆,浓油赤酱的本帮菜做得那叫一个地道。

也有一些创意餐厅,把各地美食融合起来,弄出些新奇的菜品。

而且啊,餐厅的环境也很有趣,有的是在老房子的阁楼上,你坐在那儿吃饭,就像回到了老上海人家一样。

田子坊里还有不少小画廊。

那些画作有现代抽象的,也有传统写实的。

艺术家们会在这儿办小型画展,你可以免费进去参观,感受艺术的氛围。

有时候运气好,还能碰到画家本人在那儿给大家讲解画作呢。

现在的田子坊啊,白天人来人往,游客们在小店里穿梭,寻找着各种有趣的东西。

晚上呢,灯光一亮,这里就更有氛围了,酒吧里传出轻柔的音乐,人们坐在街边的桌椅上,喝着小酒,聊着天,特别惬意。

它既保留了老上海的历史文化,又注入了新的活力,让这个地方重新焕发生机,变成了一个集文化、艺术、商业、休闲于一体的热门街区。

不管是本地的老上海人,还是外地来的游客,都特别喜欢这儿,这就是城市更新的魅力啊。

朋友,你要是到过成都,一定听说过宽窄巷子吧,这可是城市更新里相当出彩的范例呢。

宽窄巷子以前就是成都的老居民区,两条平行的巷子,一条宽些,一条窄些,故名宽窄巷子。

田子坊:感受上海独特的艺术氛围

田子坊:感受上海独特的艺术氛围

田子坊:感受上海独特的艺术氛围田子坊,是上海著名的文化街区,位于黄浦区淮海中路附近。

作为上海最独特的艺术氛围之一,田子坊以其历史悠久的建筑、迷人的小巷和充满浓厚艺术气息的文创店铺而受到广大游客的喜爱。

田子坊最早可以追溯到明朝,起初作为一个磨坊而闻名。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片区域逐渐发展成为集商业、居住和艺术于一体的地方。

如今的田子坊,保留了大部分老建筑,发展成为一个汇聚了各种创意文化产业的聚集地。

不论是艺术家、设计师还是普通游客,都可以在这里感受到上海独特的艺术氛围。

首先,田子坊的建筑风格非常吸引人。

在这里,可以看到许多保存完好的老式石库门建筑和传统的上海弄堂,它们带有浓厚的历史气息,给人一种时光倒流的感觉。

这些老建筑以其独特的建筑样式和精美的雕花装饰,展示了上海历史文化的瑰宝。

走进这些老建筑中的一家家文创店铺,就像回到了过去,仿佛穿梭在时间的隧道中,让人流连忘返。

其次,田子坊的小巷也是其独特魅力的一部分。

这里充斥着各种精致而独特的小巷,有些小巷更是只容得下一人通过。

每一条小巷都有它自己独特的名字和故事,例如“老巷子”、“马路弯弯”等。

漫步在这些小巷间,可以感受到一种宁静与私密感,仿佛进入了一个与喧嚣都市相隔离的小世界。

在田子坊的小巷里,随处可见的文艺范儿十足的店铺、艺术家的画廊和工作室,无论是观赏艺术作品还是购买手作艺品,都能给人带来无尽的惊喜和满足感。

田子坊最大的魅力之一是其艺术氛围。

这里聚集了许多艺术家和设计师,以及各种文创产业。

从手工艺品到创意设计品,从独立书店到画廊,无论你对哪种艺术形式感兴趣,都能在田子坊找到令你心动的东西。

更为难得的是,在这里你还可以亲自与艺术家交流,了解他们创作的灵感来源和工艺技巧。

无论是观赏艺术作品,还是参加艺术工作坊,田子坊都能让人沉浸在艺术的海洋中。

除了艺术氛围,田子坊还有许多特色店铺和餐厅值得一提。

这里的餐厅和咖啡馆提供各式各样的美食和饮品,常常充满了浓厚的文化气息。

田子坊:旧时魅力与艺术氛围交融的街区

田子坊:旧时魅力与艺术氛围交融的街区

田子坊:旧时魅力与艺术氛围交融的街区田子坊,位于上海市徐汇区,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浓厚艺术氛围的街区。

它是上海著名的网红景点之一,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游客。

田子坊的独特之处在于其保留了许多传统建筑和文化元素,与现代艺术融为一体,形成了一种独具魅力的景观。

田子坊最早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海的民国时期,那时这里是一个传统的石库门老街区。

石库门是上海独特的建筑风格,将西洋建筑与中国传统元素相结合,独特而美丽。

这些建筑通常由灰褐色的石头构成,拥有精美的门楼和石雕装饰,呈现出一种上海独特的复古风情。

进入田子坊,仿佛穿越回了过去。

窄小的街道两旁,保留着悠久的历史,还能感受到浓厚的文化氛围。

无论是幽静的庭院,还是布满青石板的街道,都散发着一股宁静的魅力。

此外,细节之处还有一些古色古香的店铺,出售着传统的中国手工艺品和艺术作品。

田子坊并不仅仅是一个传统的街区,它还拥有浓厚的艺术氛围。

在这里可以找到众多的艺术工作室和画廊,艺术家们在这里创作和展示他们的作品。

你可以在这里发现各种各样的艺术形式,从绘画和雕塑,到音乐和舞蹈,无处不展现着创意和独特之美。

漫步在街头巷尾,不时还能看到艺术家们正在创作的过程,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此外,田子坊还有着丰富多元的商业文化。

这里有许多特色小店和餐厅,为游客提供了各种各样的商品和美食选择。

你可以在这里找到独特的手工艺品、潮流时尚的服装和配饰,同时还能品尝到各种美味的当地小吃和国际美食。

无论是购物还是用餐,你都能感受到田子坊独特的氛围和特色。

田子坊的魅力吸引了众多的游客和摄影爱好者,每天都有大量的人慕名而来。

特别是在傍晚时分,田子坊以其浪漫的夜景而闻名。

灯光照亮了古街巷道和历史建筑,营造出一种梦幻般的氛围。

夜晚的田子坊,更是展现出了它迷人的一面,吸引了许多人前来欣赏和拍摄。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田子坊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随着城市的发展和现代化的到来,许多传统街区逐渐被拆除并让位于高楼大厦。

1、上海田子坊案例分析

1、上海田子坊案例分析

田子坊案例分析一、田子坊简介1、田子坊发展缘由田子坊位于中国上海市泰康路210弄。

田子坊的街区形态基本形成于上世纪20年代,处于原法租界和华人居住区,是商业居住街区和工业区的过渡地带。

集中了上海从乡村到租界,再到现代城市发展的各个时期各种类型的历史建筑,是上海保存历史文化遗存类型最丰富的街区之一。

泰康路是打浦桥地区的一条小街,1998年前这里还是一个马路集市,自1998年9月区政府实施马路集市入室后,把泰康路的路面进行重新铺设,使原来下雨一地泥,天晴一片尘的马路焕然一新。

1998年12月28日,一路发文化发展公司首先进驻泰康路揭开了泰康路上海艺术街的序幕,不久又有著名画家陈逸飞、尔冬强等艺术家和一些工艺品商店先后入驻泰康路,使原来默默无闻的小街渐渐吹起了艺术之风。

1999年著名画家黄永玉将志成坊改名为“田子坊”。

4、田子坊的构成要素●建筑变迁:历史建筑——典型的江南民居、西式洋房、中式石库门和新式里弄建筑,是海派文化兼容并蓄特质的空间意向表达●艺术百态:画廊+艺术家工作室——艺术家的生态社区●里坊风貌:真实的里弄生活——上海历史风貌和石库门里弄生活的“活化石”●时尚创意:时尚设计&创意店铺——尤以旗袍、高级成衣等为代表●休闲元素:美食与娱乐相结合——云集了1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风味美味二、田子坊建筑1、建筑形式:上海老石库门里弄建筑,带西式建筑特点的新式里弄建筑;2、建筑功能:20世纪20年代的居住区形式的里弄工厂,20世纪70年代的居住区。

3、建筑装饰:现代主义简洁装饰、中国传统木构装饰、新艺术运动装饰风格、巴洛克风格。

4、街巷空间:田子坊的街巷空间是具有生活化的场所空间,它是流动的、内敛的又是包容的、多元着的,承载的是城市的人文活动,是城市文化的代表。

5、完整性:区块方正规整,与周边的城市环境以道路隔开,有利于整体保护;6、完好性:整个区块内并没有因多少拆建、改建、新建等行为而被破坏;7、地域性:区块是上海历史街区中最具里坊风貌的代表,具有很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价值。

上海田子坊案例分析

上海田子坊案例分析

上海田子坊案例分析上海田子坊是上海市黄浦区淮海中路的一片历史街区,现已成为上海的文化艺术区和旅游景点。

田子坊的案例成功之处在于它将过去的老工业区改造成一个融合了艺术、文化、商业和旅游的综合体,大大提升了整个区域的价值和吸引力。

以下是对上海田子坊案例的详细分析:1.历史背景:田子坊的区域原本是一个老旧的石库门工业区,大部分建筑物建于上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

然而,随着城市的发展和经济的转型,该地区的工业活动逐渐减少,建筑物开始多数废弃。

2.改造策略:为了最大限度地保留历史文化,改造者没有对建筑物进行大规模的拆除重建,而是修复了原有的建筑物,保持了其石库门和红砖外观。

同时,为了满足现代人的需求,他们给建筑物增加了新的功能和设施,例如餐馆、咖啡馆、艺术画廊、精品店等。

3.文化艺术元素:田子坊注重文化艺术的融合。

他们邀请了许多艺术家和设计师,为这里的建筑物增添艺术元素,例如壁画、雕塑、艺术装置等。

这些艺术品在古老的建筑物中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为游客带来了全新的视觉体验。

4.店铺经营方式:田子坊的店铺经营方式以小而精为特点。

这里的商店和餐馆都是独立经营的小店,他们以独特的产品和服务吸引顾客。

这种经营方式带来了更多的创新和多样性,也增加了游客的体验满意度与留存率。

5.社区互动:田子坊注重与周边社区的互动。

他们经常与当地艺术机构和学校合作举办各种文化活动,例如画展、音乐会、讲座等。

这种互动不仅增加了区域的文化氛围,也提高了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6.旅游推广:为了吸引更多的游客,田子坊积极推广自己的旅游资源。

他们制作了精美的宣传资料、建立了官方网站,并与各大旅行社和在线平台合作,推广田子坊的旅游产品。

此外,他们还提供了导览服务和文化体验活动,如传统手工艺品制作、古典舞蹈表演等。

7.环境规划:田子坊注重环境的改善。

他们采取了一系列的环境整治措施,例如改善街道照明、增加绿植覆盖、规范垃圾处理等。

这些措施不仅美化了环境,也提升了游客的体验感。

上海历史文化街区的功能提升——以上海田子坊为例

上海历史文化街区的功能提升——以上海田子坊为例
在此基础上形成十二 片历史街区,各街区 的分布及范围如图1、 图2。
图 2
街 区 范 围
上 海 中 心 城 区 历 史 街 区 分 布 图
表1上海历史街区旅游资源种类及数量统计
主类
B水域风光 E遗址筑与设 施
BA河段 BAA 观光游憩河段(1) EB社会经济文化活动遗 EBA历史事件发生地(2) 址遗迹 FAA 教学科研实验场所(12) FAC 宗教与祭祀活动场所(30) FAD 园林游憩区域(28) FAE 文化活动场所(29) FA综合人文旅游地 FAF 建设工程与生产地(4) FAG 社会与商贸活动场所(10) FAH 动物与植物展示地(1) FAK 景物观赏点(1) FAZ 创意产业集聚区*(7) FBC展示演示场馆(9) FB单体活动场馆 FBD体育健身场馆(1) FBE歌舞游乐场馆(1) FCA佛塔(1) FCC 楼阁(1) FC景观建筑与附属型建 FCH碑碣(林)(3) 筑 FCI广场(2) FCK建筑小品(6) FDA传统与乡土建筑(5) FDB特色街巷(12) FDC特色社区(20) FD居住地与社区 FDD名人故居与历史纪念建筑 (116) FDG 特色店铺(1)
上海历史文化街区的功能提升
——以上海田子坊为例
日期:2012.08.27
一、上海历史街区现状分析
目 录
二、上海历史街区旅游开发现有模式
三、田子坊历史街区概况及开发模式 四、上海历史街区现有模式评价
五、历史街区功能提升的对策与建议
一、上海历史街区现状分析
划分标准:
旅游资源的集中性
历史文化发展的延 续性
1
1
根据2008年上海创意产业中心调查的结果显示,田子坊每年的旅游者数量
在上海现有的创意产业集聚区中名列前茅,一年吸引旅游者达50多万人次 。2010年2月,田子坊正是被上海旅游局批准成为国家级3A景区,成为了

城市更新中的消防难点及应对策略-以上海田子坊为例

城市更新中的消防难点及应对策略-以上海田子坊为例

城市更新中的消防难点及应对策略-以上海田子坊为例摘要:本文以上海田子坊为例,探讨城市更新中的消防难点及应对策略。

文章介绍了田子坊在消防安全方面的规划、设计、管理等方面的经验,并提出了加强消防安全宣传和教育、优化设计方案、建立完善的消防管理机制、采用智能化技术手段等综合措施。

通过田子坊的经验,提出了对其他城市更新项目的启示。

关键词:城市更新,消防难点,应对策略,上海田子坊,消防安全1. 引言城市更新与消防安全密切相关,因为在城市更新过程中,建筑的设计、改造和设施的完善都需要考虑消防安全问题。

上海田子坊作为一个典型的城市更新项目,其历史悠久,且现代化与传统文化并存,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案例研究对象。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田子坊的背景和目的,并探讨在城市更新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消防难点以及相应的应对策略。

2. 上海田子坊更新计划中的难点及策略上海田子坊位于卢湾区的历史文化街区,始建于明朝。

该地区曾经是上海的文化和商业中心,因此保存了大量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老建筑和文化景点而成为了热门旅游目的地。

为了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上海市政府在2001年提出了对田子坊进行城市更新的计划。

目的是将田子坊从传统的商业中心转变为一个创意产业的集聚地,为上海乃至全国的文化产业提供空间和平台。

在更新计划的实施过程中,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优待政策,以吸引更多的文化企业和创意人才入驻田子坊。

在更新计划的实施过程中,田子坊遇到了一些与消防安全相关的难点。

首先,由于田子坊大部分建筑都是老旧的石库门房,其建筑设计与消防安全存在一定的冲突。

其次,因历史建筑保护限制,田子坊内的建筑改造难度较大,因此如何在保持历史建筑特色的同时又保证消防安全是一个难题。

此外,田子坊的建筑密集程度较高,消防设施的设置也存在一定的困难。

针对这些难点,田子坊采取了一系列的应对策略。

在建筑设计方面,田子坊注重与消防安全专家的沟通和协作,以确保建筑设计满足消防安全要求。

在消防改造方面,探索了一些技术创新和实践经验,如采用新型材料、技术和设备等,以提高消防安全水平。

历史文化街区改造及可持续发展的研究--以上海田子坊为例

历史文化街区改造及可持续发展的研究--以上海田子坊为例

历史文化街区改造及可持续发展的研究--以上海田子坊为例吴琼;杭进峰【摘要】在我国现代化与城市化高速发展的进程中,对于城市历史文化街区的改造历来是一大难题。

有别于以往盲目拆除或改建的模式,田子坊以一种独特的方式既保留了上海独特的石库门里弄建筑,同时也为上海塑造了一个富有魅力的、可持续发展的创意产业园,其运作模式以及改造方式值得其他城市学习与借鉴。

%During the process of the modernization and the urbanization in China, it’s always a dificult problem that how to transform the historic conservation districts in the city. Diferent from the model of blind demolition or reconstruction, Tianzifang area not only reserves the special Shikumen Lane of Shanghai, but also sets up a creativity industry center that is ful of charm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for Shanghai. It is worth of us to learn its operation modes and the reform methods.【期刊名称】《建筑与文化》【年(卷),期】2015(000)012【总页数】2页(P178-179)【关键词】自下而上;历史文化街区改造;可持续发展【作者】吴琼;杭进峰【作者单位】南昌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建筑系;南昌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建筑系【正文语种】中文1.引言历史文化街区就如一座城市的守护者,不仅见证了这座城市发展变迁的历史,而且体现出这座城市传统文化的价值。

社区营造视角下的历史街区商住矛盾问题研究——以上海田子坊和台北大稻埕为例

社区营造视角下的历史街区商住矛盾问题研究——以上海田子坊和台北大稻埕为例

社区营造视角下的历史街区商住矛盾问题研究——以上海田子坊和台北大稻埕为例王慧敏【摘要】文章首先分析上海田子坊历史街区更新过程中,租户的商业经营与居民日常生活之间产生矛盾的原因,指出居民的参与感降低导致社区文化精神遗失的问题.通过研究台北大稻埕的都市更新机制,对其在街区更新过程中保留商住混合功能的同时,重视让居民参与规划与环境改造工作,从而有效缓和商住矛盾增强社区感的案例进行剖析,期望对当前城市历史街区在完成空间改造后尝试实现社区营造愿景,促进社区未来发展的方法探索研究有所助益.【期刊名称】《安徽建筑》【年(卷),期】2017(024)006【总页数】3页(P5-7)【关键词】田子坊;大稻埕;商住矛盾;社区营造;保护与更新【作者】王慧敏【作者单位】南京工业大学,江苏南京2118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87上海寿康路田子坊保留了作为传统社区的居住空间格局,但其在街区改造更新中引入商业形态的过程对居民的日常生活带来消极影响。

商住混合矛盾由来已久且急需解决,街巷空间内各群体的利益博弈和矛盾冲突彼此交错,对空间形态产生影响,造成了居住社区的破败衰落,逐渐破坏了街区原有的社区文化。

台北大稻埕历史街区与田子坊都采用了社区居民参与的“自下而上”的更新管理模式,但大稻埕地区通过结合建筑和文化格局,配合展览、工作坊等形式开展更新活动,更加注重社区居民的公众参与,有效缓和了商业经营者和社区居民等不同群体的利益冲突,减少了消费空间内商业活动对居民日常生活的不利影响。

本文通过比较这两个街区发展特征的差别,提出在街区更新的过程中可以尝试注重多角度的社区营造,保护好建筑和街巷格局的同时,也要采取措施平衡商住矛盾,保留居民的生活状态和社区精神文化。

由于地价增长与大规模土地开发要求,田子坊逐渐形成“里弄街区”的模式[1]。

为了提高临街土地的使用价值,商业功能由沿街店铺始,逐渐渗入街区内部[2]。

田子坊没有经过一般城市管理体制下里弄街区改造中产生房屋动拆迁补偿,随后街区所处地块被改造为商业开发或高档居住区的过程。

上海市老街区成功案例分析

上海市老街区成功案例分析

上海市老街区成功案例分析
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位于上海市的田子坊,逐渐成为继城隍庙、新天地之后,又一个“老上海、新文化”地标的成功范例;从一条不知名的寻常弄堂变成了中外游客追捧的“网红打卡”胜地。

老旧商业街区设施落后、历史积压问题多、牵涉面广,改造是一项综合、细致、复杂的系统工程,回顾“田子坊”的成功之路,以下几点值得借鉴。

充分开展基础性调查工作,科学制定规划方案。

尊重需改造提升的现有商业街区的实际,广泛征求民意,借助市场化第三方专业机构,制定切合实际的科学规划方案,明确功能定位,激发地域商业活力因子,助力商户找到吸引人气、产生经济效益的真正商机。

加大文艺赋能引导力度,赋予传统商业新内涵。

搭建平台引导文创深度介入,对历史予以深度挖潜,讲好旧街区的新故事,赋予老弄堂以新时尚,让传统历史与时代结合碰撞出新的文艺火花,实现文艺地标新提升,赋予传统街区新内涵。

深刻洞察消费者深层社交需求,创新商业模式刷新体验消费的新高度,充分发挥网红地标时尚代言人群体的活跃度和影响力,促进老旧商业街区向新型购物中心进化。

转换视角提升服务管理效能,科技引领新商业活力持久。

增强城市管理多维视角,尊重市场发展规律,以广大商户和消费者为中心、以社会的真正需求为导向,磨砺城市管理新技能,完善细节、提升效能,真正成为新商业街区发展的助力者。

既要学会用大数据、信息化等加强管理,又要学会用这些新因素拓宽商业业态的广度、延长创新创意真正意义的生命周期,使其具有不竭的生命力且永葆青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