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改革中的一个问题及对策_1
国有企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国有企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国有企业是指由国家所有、管理、运营的企业。
作为国家的重要经济支柱,国有企业在经济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然而,国有企业在实际运营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本文将围绕国有企业存在的问题展开讨论,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为国有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些建议。
一、国有企业存在的问题1. 体制僵化问题国有企业由于其机构体制的特殊性,往往面临决策反应滞后、市场敏感度低等问题,导致管理效率不高。
决策环节繁琐、流程复杂,限制了企业自主权的行使。
2. 利益损失问题由于国有企业的所有权归属于国家,一些企业管理者和员工在权力运作中可能存在追求个人私利的行为。
这种行为会导致企业利益受损,加重了企业的负担。
3. 资源配置不合理问题国有企业在资源配置过程中,由于行政资源的倾斜,导致资源配置不合理,降低了资源的效用。
这也使得国有企业的竞争力相对较弱,难以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
4. 创新能力不足问题国有企业由于其体制约束和机构惰性,往往缺乏创新精神和进取心。
在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以及产品创新等方面,国有企业相比私营企业存在明显的差距。
二、对策及建议1. 改革体制,提高管理效能在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应注重解决体制问题,推行简化决策流程、优化组织结构、提高管理效率。
加强内部管理,培养企业员工的市场意识和创新精神,提高整体管理水平。
2. 完善激励机制,实现利益最大化国有企业应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充分调动管理者和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通过合理的薪酬制度和晋升机制,激励优秀人才留在企业,并且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
3. 加强完善监管,防范利益损失加强对国有企业的监管力度,建立健全的内部审计机制和监督机构,严厉打击腐败行为和违纪违法行为,确保企业利益最大化。
同时,加强舆论监督,提高透明度,减少腐败和权力寻租的空间。
4. 推进市场化改革,优化资源配置国有企业应该更加注重市场需求变化,加强与市场的对接,灵活调整生产布局和产品结构,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和合理性。
新常态下国企混改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新常态下国企混改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随着中国经济的逐渐转型,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成为实现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
在新常态下,国企混改也面临一些问题,需要制定相应的解决对策。
国企混改面临的问题之一是产权和治理结构问题。
由于国有企业的特殊性,实施混改必然带来所有权结构的变动。
这种变动可能导致产权的分散化和混乱化,进而影响企业的决策效率和经营绩效。
为解决这一问题,可以引入国有股权市场化流转机制,通过市场化交易使股权回归到优势实体手中,提高企业的治理效率。
国企混改面临的问题还涉及利益分配机制。
由于混改涉及到不同所有制企业之间的资源整合和合作,因此在利益分配上易引发矛盾。
为解决这一问题,可以建立公平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充分考虑各方利益,避免出现利益输送、资源浪费等问题。
国企混改在推进过程中还面临着人才引进和企业文化融合问题。
混改需要吸引高级管理人才加入国企,为企业提供新的发展动力。
混改还需要实现不同企业文化的融合,使不同性质的企业能够有效合作。
为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采取开展人才引进计划、加强企业文化培育等措施,促进国企混改的顺利进行。
第四,国企混改面临的问题还包括市场竞争和风险防控。
由于混改引入了竞争机制,国企需要在市场竞争中保持竞争力,并合理控制风险。
为解决这一问题,可以加强市场调研分析,提高市场敏锐度,制定切实可行的竞争策略。
国企还应加强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提高企业的风险防控能力。
国企混改面临的问题还包括法律法规和政策支持不足。
混改涉及到多个方面的政策和法律法规的配套支持,但目前还存在政策支持不够、法律法规不完善等问题。
为解决这一问题,可以加强政策协调,制定相应的制度和法规,提供更好的政策环境和法律保障。
新常态下国企混改面临的问题包括产权和治理结构问题、利益分配机制问题、人才引进和企业文化融合问题、市场竞争和风险防控问题及法律法规和政策支持不足问题。
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各级政府部门、企业以及相关利益方共同努力,形成良好的政策环境和法律保障,推动国企混改稳步推进。
国有企业改革的问题与对策
国有企业改革的问题与对策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有企业改革已成为一个重要的议题。
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出现了一些问题,需要我们来寻找对策解决。
本文将就国有企业改革的问题及对策进行探讨。
一、国有企业改革的问题在国有企业改革的过程中,我们面临着有些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我们的改革成果。
1.管理问题国有企业改革后,一些企业的管理水平并没有提高,反而出现了一些管理混乱的情况,如:某些领导者滥用职权,导致企业经营陷入困境;企业职工对企业领导信任度低,企业内部出现纷争等。
这种管理问题的存在,导致一些国有企业仍然难以与市场化企业竞争。
2.经营问题国有企业在国家的一些扶持政策下发展壮大,赢得了市场份额,却也因此而成为一些管理者的摆设,缺乏动力去创新改革,难以跟上市场的需求。
经营困难让企业无法做出好的投资决策,无法顺利转型,进而出现亏损的情况,这也是国有企业改革的一个难点。
3.财务和资产问题国有企业的资产与财务问题也是国有企业改革中的难点之一,很多企业的财务状况不甚理想,资产负债率也比较高,很难为企业提供更好的服务和产品。
另外,国有企业的管理和效率也有待提高,这也成为了影响国有企业改革的因素之一。
二、解决国有企业改革的对策针对以上的问题,我们可以通过以下的对策去解决:1.提高管理水平提高管理水平可以让国有企业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做出更好的投资决策,有利于企业的发展。
为此,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方案:(1)完善国有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理清企业的职权与责任,建立更加公平和公正的激励机制。
(2)推进重大决策的公开决策,使企业决策透明度提高,避免管理者任意行事。
(3)开展职业培训,营造良好组织文化,通过培训和定期考核,提高管理人员的职业素质,确保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
2.提高企业效益提高企业效益首先要了解市场需求,然后改造自己的产品和服务,满足客户的需求。
提高企业效益需要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去下手:(1)推行市场化改革,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上发挥重要的作用,政府仅扮演相应的调节者。
国有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
国有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一、引言国有企业作为中国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国家经济安全和重要行业发展的责任。
然而,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国有企业也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如低效盈利、管理腐败等。
本文将探讨国有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一些对策建议。
二、国有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1. 低效盈利国有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往往表现出低效盈利的特点。
这主要由于多个方面原因,包括决策机制不灵活、悬挂责任心态等。
此外,国有企业在同行业中享受着一定的优惠政策,缺乏市场竞争压力,导致经营效率低下。
2. 资产流失与贪污腐败由于权力集中和监管不健全,国有企业面临资产流失和贪污腐败的问题。
官员滥用权力以获取私利、公款私用等行为普遍存在。
这些行为使得部分国有企业陷入严重困境,并损害了信任和透明度。
3. 缺乏创新与动力不足国有企业在一些关键领域缺乏创新,创新能力不强,缺乏市场竞争意识。
由于部分国有企业人才流失严重,导致管理层面临专业知识不足的问题。
这限制了企业发展的潜力,并使其难以应对市场变局。
三、对策建议1. 改善公司治理结构优化公司治理结构是提升国有企业运营效率和执行力的重要手段。
国有企业可以通过加强董事会独立性、完善内部控制机制等方式来改进治理。
此外,加强监管和监督也能有效减少腐败现象。
2. 混合所有制改革通过混合所有制改革,引入民间资本和市场机制,可以激发国有企业的市场活力和创新能力。
此举有助于推动国有企业职工素质提高、经营机制灵活化,并更好地适应市场竞争压力。
3. 加强人才培养与引进为了解决人才流失问题,国有企业需要加大投入,在人才培养上下功夫。
建立健全的人才引进制度、加强与高校合作等,可以提升企业管理层和核心技术岗位的专业素质。
4. 鼓励创新与内部激励机制国有企业需要建立激励机制,鼓励员工积极参与创新活动。
通过提供奖励、股权激励等方式,激发员工的创造力和积极性,并加强对创新项目的评估和支持。
5. 加强企业社会责任国有企业应当履行社会责任,注重员工福利、环境保护等方面。
某县属国有企业改革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某县属国有企业改革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近年来,某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工作部署要求,强化措施,压实责任,全面推进国企改革各项工作任务,持续做优做强做大国有企业和国有资本,全县国有企业在深化改革中实现了高质量发展。
但在改革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亟待研究解决。
一、存在问题一是发展形势严峻。
我县共有某户县属国有企业,主要涉及自来水生产供应、矿产资源开发、商品流通、融资担保、房地产开发、旅游饭店、果品深加工和畜禽养殖某个行业。
企业主责主业不够突出,产业布局不够优化,协同合作不够紧密,没有做到因地制宜、扬长避短、优势互补,发展后劲严重不足,资产收益持续走低,资金困难问题凸显。
县属国有企业资产总额某.某亿元,负债总额某.某亿元,资产负债率达某.某%,高债务、低收益使得企业发展前景不容乐观。
二是资产管理混乱。
在国有企业发展过程中,长期存在政企不分现象,个别企业在资产管理工作上认识不到位,制度不健全,流程不规范,尚未形成有效的法人治理结构,权责不清、约束不够、缺乏制衡等问题较为突出,国有企业“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和企业“内部三项制度”落实不够到位,导致在资产监管上存在漏洞,不按规定程序购置、管理、处置国有资产的现象时有发生,国有资产监管还需加强。
三是转型动能不足。
虽然出台了支持县属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相关政策,但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仍然突出。
企业自有资金有限,缺乏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实力,加之没有有效的资产做抵押,银行也不愿贷款,资金紧张,发展合资、合作经营存在较大资金缺口,出现“搭台容易唱戏难”的窘境。
并且受县域交通设施薄弱、人口基数小、消费水平低等因素影响,企业不愿投资到县级市场,招商引资成效不明显,缺少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伙伴”,通过招商引资渠道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难度较大。
四是人员安置和人才引进困难。
在原有用工体制下,国有企业长期肩负着解决就业的任务,尤其是计划经济条件下工人“能进不能出“,干部“能上不能下”的用人体制问题遗留严重,导致国有企业的富余人员过量。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
国有企业混合全部制改革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一、背景介绍国有企业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国家经济稳定运行和基本经济制度的职责。
然而,在市场经济的进步进程中,国有企业面临着许多问题,难以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
为了引入民间资本,国有企业混合全部制改革应运而生。
二、混合全部制改革的现状国有企业混合全部制改革的实施始于上世纪90时期,在过去几十年中取得了显著成效。
目前,我国的国有企业混合全部制改革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在多个领域不同程度地实施了该改革政策。
起首,在管理体制上,国有企业混合全部制改革加强了企业的内部管理,提高了企业运营效率和竞争力。
通过引入民间资本,国有企业能够吸纳社会资源和市场阅历,改善企业的决策机制和管理体系。
其次,在资源配置上,混合全部制改革有助于提升国有企业的资源配置效率。
私人资本进入国有企业后,能够通过市场化的手段对资源进行配置,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为企业的进步提供更多的机会。
再次,混合全部制改革有助于推动国有企业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私人资本的进入为国有企业注入了新的进步动力,可以援助企业进行技术创新、产品开发和市场拓展,推动企业实现产业升级和增长。
三、问题分析虽然国有企业混合全部制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制约着该改革的进一步进步。
起首,国有企业混合全部制改革的市场化程度还有待提高。
目前,国有企业在资本、人才等方面与民营企业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国有企业改革的市场化程度相对较低。
这导致在混合全部制改革中,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之间的合作相对困难,进一步限制了国有企业进步的潜力。
其次,国有企业混合全部制改革中存在着利益分配等问题。
在混合全部制企业中,国有资本与私人资本之间的利益分配机制不够完善,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难以调动各方面的乐观性。
这不仅制约了企业吸引私人资本的能力,也影响了企业的进步速度和效益。
最后,由于国有企业混合全部制改革需要面对政治、经济、社会等多重因素影响,改革进程相对较慢。
国有企业改革中的问题及其对策
国有企业改革中的问题及其对策引言国有企业改革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一环,在改革开放以来对国有企业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
国有企业改革的目的是推动企业提高效益、增强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然而,在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将对国有企业改革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问题一:腐败问题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是腐败现象。
由于国有企业在资源配置和经济命脉中具有重要地位,腐败问题频繁出现。
腐败不仅会造成国有企业的经济损失,还会破坏公平竞争机制,影响国有企业的形象和信誉。
应对策略:1.加强监管机制:建立健全的监管机制,加强对国有企业的监督和管理,加大对腐败行为的打击力度。
2.提高企业治理水平:加强对国有企业的公司治理,推行规范化、透明化的管理机制,提高企业的效率和公正性。
3.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国有企业的权责、监管和惩罚机制,提高对腐败行为的惩治力度。
问题二:缺乏竞争力国有企业改革中另一个重要问题是缺乏竞争力。
由于国有企业长期处于垄断地位,缺乏竞争压力,导致企业效率低下,产品质量不高,无法适应市场需求和国际竞争。
应对策略:1.打破垄断:通过引入竞争机制,减少国有企业的垄断程度,鼓励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的参与,增加市场竞争。
2.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通过技术引进和人员培训,提高国有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3.激励机制改革:建立激励机制,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激发企业的活力,增强竞争力。
问题三:产权不清晰国有企业改革中的另一个重要问题是产权不清晰。
由于国有企业的所有权归属复杂,产权不清晰导致企业管理混乱、决策低效。
应对策略:1.产权归属明晰:明确国有企业的产权归属,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落实产权法律保护,确保企业的产权稳定和权益受到保护。
2.提升公司治理水平:建立健全的公司治理结构,明确企业的决策权和监督权,提高企业的决策效率和管理水平。
国有企业改革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国有企业改革的问题与对策研究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其中国有企业作为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是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国有企业也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如何进行国有企业改革就成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本文拟从国有企业改革的问题和相应的对策方案两方面进行论述。
一、国有企业改革的问题1.产权分离问题在国营企业改制过程中,本质上是把国营企业向法人制转变。
这也就意味着,所有权由国家所有,管理权却被移交给了董事会。
这种模式的安排导致了产权分离的问题。
产权分离的后果是,企业经营决策与所有权分离,产权会变得虚无缥缈,从投资者的角度看,势必会打折,公司治理也同样受到影响。
针对这个问题,国有企业改革应该树立“股权束缚”观念,通过股权的设置,下达股权的投票表决再回归到所有权,尽可能的调动企业的积极性,从根本上维系股东的所有合法权益。
2.资产负债矛盾突出问题资产负债矛盾突出是国有企业面临的另一重大问题。
年初,在多项数据公开申报的情况下,国有企业利润全面下降,负债同比增长,固定资产利用率也呈显著下降趋势。
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国有企业的“老毛病”仍然很难得到彻底的解决。
在资源过度集中的情况下,通过资本运作的方式推动企业进行扩张,这一方法的致命弱点就在于,若是产能无法得到快速的扩张,企业会因此面临着沉重负债的压力。
对于这个问题,国有企业改革的关键就在于,对企业的重组和再造,在整体解决资产负债风险的基础上,同时推进产能的加速扩张,一方面推动产业升级,另一方面增强企业的盈利能力,用市场化的方式加速削减企业负债,同时保持企业的正常经营和盈利。
3.主营业务经营效益不高问题国有企业改革的关键问题之一就是企业的经营效益,毕竟现代市场是基于效益和比较竞争的。
笔者认为,国有企业安心经营的问题在于拥有从安全稳定转向开放竞争的思维方式,行业开放来了,那么如何把握机会、追求利润就是首要任务。
涉及到成本的问题,国有企业可以通过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方式进行调整。
新常态下国企混改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新常态下国企混改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随着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和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国企混改成为了当前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之一。
国企混改作为新常态下的一项重要举措,旨在加强国企的竞争力、促进国企改革、推动企业转型升级。
在国企混改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如产权调整、激励机制、管理体系等方面存在较大的挑战与难题。
针对这些问题,需要国企发展相关部门和企业本身共同努力,积极探索解决对策,以推动国有企业混改取得更好的效果。
一、国企混改存在的问题1. 产权调整问题:国企混改中,原制度下的国有企业的产权结构是不透明的、复杂的,而且存在着相当大的障碍无法透明的监管制度。
国企混改是其中一个障碍。
2. 激励机制落后:国有企业激励机制相对滞后,难以吸引人才,晋升机制也不够系统、公平。
3. 管理体系不够完善:许多国有企业管理体系滞后,大而不强,各种体制机制落后。
4. 难以吸引外部资本:由于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的种种限制和不确定性,难以吸引外部资本。
5. 人才流失情况严重:国有企业混改过程中,人才流失情况严重,人才无法合理使用。
6. 市场导向不够强:国有企业的市场导向不够强,面对市场经济竞争弱势。
以上问题在国企混改的过程中是比较突出的,需要相关部门和国有企业本身共同努力,探索解决对策。
二、解决对策1. 完善产权调整机制:国企混改的产权调整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建立透明、公平的权益分配机制,确保各股东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引导更多社会资本参与。
2. 改善激励机制:建立灵活多样的激励机制,提高员工积极性和创造力,吸引高素质人才加入国有企业。
3. 完善管理体系:国有企业需要加强内部管理,提升企业管理效率,建立现代化企业管理体系,提升国有企业的竞争力和市场导向。
4. 创新融资模式:国有企业需创新融资模式,积极引入外部资本,拓宽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
5. 加强人才培养与留用:国有企业需要加大对人才的培养力度,建立健全的人才流动机制,激励人才留住人才。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面临的问题及对策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已经成为了国家战略性的重要举措。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是指在国有企业的基础上引入非公有制资本,实现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公有制资本有机结合的一种重要形式。
这种改革旨在激发国有企业的活力,提高其竞争力,促进国有经济的发展。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在实施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多的问题和挑战,本文将围绕着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展开讨论。
一、问题分析1. 管理体制不适应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在管理体制上存在着一些不适应的问题。
相对于国有企业自身的管理模式,引入非公有制资本之后,需要更加灵活、市场化的管理机制。
由于改革的深入和传统观念的局限,许多国有企业在管理体制上难以适时适应。
2. 所有者权益权责不清在混合所有制企业中,不同股东之间的权益、权责关系可能会出现不清晰的情况。
这种模糊的权益关系可能导致决策的难以达成,管理的混乱,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营。
3. 投资与融资问题在混合所有制企业中,存在着来自不同所有者的不同投资需求和融资渠道。
而国有企业通常依赖于国家资金支持,混合所有制后,如何平衡不同股东的投资需求,又能够满足企业的融资需求,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4. 经营机制不健全混合所有制企业在经营机制上存在较大的不完善之处,如经营成本、持股比例、分红比例等问题。
这些问题可能会影响企业的经营效率和经营模式的持续发展。
二、对策建议对于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来说,完善管理体制是至关重要的。
需要借鉴国际上先进的企业管理经验,建立起更加灵活、市场化的管理模式。
企业可以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在混合所有制企业中,需要制定明确的所有者权益权责分配方案,明确不同股东的权益、权责关系。
这有助于减少决策的难以达成,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
为了平衡不同股东的投资需求和企业的融资需求,需要建立起合理的投资与融资机制。
企业可以通过制定投资规划、融资计划,吸引更多的资本进入企业,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国有企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国有企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一、引言国有企业是指由国家掌握所有权或相应控制权的企业,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国有企业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本文将从效益低下、创新不足以及管理腐败等方面介绍这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二、效益低下1. 员工士气不高:在一些国有企业中,员工普遍缺乏归属感和荣誉感,在任务完成上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
解决办法:(1)加强内部沟通和激励机制,激发员工的个人价值感;(2)注重员工培训与职业发展规划,提升他们的技能水平与专业素质;(3)建立健全绩效考核体系,并根据优秀表现进行奖惩。
2. 产能利用率低:某些国有企业存在生产设备闲置浪费和资源配置不合理等问题。
解决办法:(1)通过市场调研和需求预测等手段来准确评估产能需求,避免投资过度和闲置资源;(2)促进国有企业间的合作与资源共享,提高利用效率;(3)主动适应市场需求变化,及时调整产品结构,提高产品竞争力。
3. 市场化程度不够:一些国有企业仍存在政府干预过多、经营过于保守的问题。
解决办法:(1)加大对国有企业市场化改革的推进力度,减少政府对其经营管理的直接干预;(2)引入外部竞争机制,激发企业内在活力与创新能力;(3)优化国有资产配置和经营方式,在改革中注重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
三、创新不足1. 技术研发能力薄弱:部分国有企业缺乏自主创新意识和长远技术规划,在科技领域缺乏核心竞争力。
解决办法:(1)建立健全以知识产权为核心的科技创新保护体系;(2)增加科研投入,并打造开放包容的科学研究环境;(3)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等机构合作,加强技术转移与产学研结合。
2. 创新激励机制不完善:在一些国有企业中,缺乏有效的激励和奖励政策,导致员工创新积极性不高。
解决办法:(1)建立以绩效为导向的员工薪酬体系;(2)设立科技创新奖项,并提供相应专利、荣誉等保护和待遇;(3)加强对创业企业和自主创新项目的支持,鼓励员工自主创业。
国有企业改革中的问题及其对策
国有企业改革中的问题及其对策国有企业改革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一环,也是实现经济转型升级的必经之路。
然而,在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企业效益不高、体制机制不合理、管理方式陈旧等,这些问题制约着国有企业的发展和进步。
因此,本文将对国有企业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国有企业改革中存在的问题1.内部管理体制不够完善国有企业内部管理体制存在诸多不足,例如:管理层面上的职权分配、工作流程与分工模式、员工激励制度方案等方面均存在改善空间。
制度不健全、体系不完善,因而常常无法有效保证企业运营的高效、稳定以及良好的快速发展。
2.企业效益不高国有企业缺乏市场驱动,因而生产力不高。
生产设备、工艺技术等方面比私营企业还要差,致使企业效益不尽如人意。
业务经验和运营管理方面受到了狭隘、顽固的管理思路的影响,致使企业在优化管理方面产生了明显的欠缺。
3.管理方式陈旧很多国有企业管理方式相对滞后,没有跟上市场化、国际化的步伐。
缺乏新思想、新理念,致使企业管理方式陈旧,难以适应当今市场竞争的需要。
企业内部无法实现高效、协调的制度化行为。
4.员工素质亟待提高国有企业员工的个人素质、专业素养亟待提高,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很多员工素质和职业能力与现代市场化时代所需的通用化素质、附加值较低。
缺乏跟上时代脚步的教育、培训和技能提升,使得整个企业的工作效率和生产力均无法提升。
二、国有企业改革的对策1.完善内部管理体制建立健全长效的产业发展管理机制,确保企业运营的高效、稳定以及快速发展。
促进组织管理方式的提升,提高经营效率,建立信息化平台,实现科学、规范化的管理模式。
2.提高企业效益国有企业需要加强市场竞争力,提高资产效益和经济效益。
必须以市场、制度市场为导向,不断提高和改进市场适应能力和市场拓展力,并积极推进企业落地生产实践和深化经营发展研究,以改善管理和提高企业效益。
3.创新管理方式创新企业管理技术、管理机制和管理体制,破除“一切由上而下”的管理模式,增强企业“市场中心、人才为本、效率至上”的理念,加强产业链的整合,促进同类业务“共指标”、共荣发展,实现企业管理的“创新落实”。
国有企业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国有企业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国有企业改制中存在的问题:由于国有企业改制涉及政府、企业、管理层、职工、金融机构等多个相关主体,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而且国有企业改制是个新鲜事物,需要不断摸索,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1、从国有资产的流失来看。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资产评估组织设置不合理和评估程序不规范,即使是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委托或聘任的注册会计师等评估人员,也很容易同原企业管理者共同利益而相互勾结损耗国家利益。
二是缺乏必要的监督机制,资产评估结果出来之后,对原企业职工和社会公示的广度不够,缺乏透明性。
三是底数不实,经营者通过各种手段转移隐匿大量资产,如虚增企业负债,隐匿企业对外债权等。
四是无形资产和土地价值没有得到合理评价。
当前国有企业改制中,无形资产和土地被严重低估的情况相当普遍,由此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流失金额可能并不低于有形资产。
2、从职工的权益受到侵犯来看。
主要表现在:一是部分企业改制程序操作不到位,缺少必要环节。
改制方案、职工安置方案、特殊工种认定和工伤残评级等重大事项公开不及时或未经职代会审议通过。
二是改制政策得不到很好执行,在就业和报酬等方面采取高压政策,个别企业甚至不执行《劳动法》等法律法规,随意处理职工,加班加点不按有关规定给加班费;个别企业以经济效益不好为由,拖延缴纳职工“三险”、住房公积金等与职工长远利益密切相关的费用,甚至拖延支付经济补偿金等费用。
三是基层党组织和工会组织不健全,造成基层党组织的组织涣散,缺乏应有的战斗力;工会组织长期处于瘫痪状态,职工的政治权力被削弱。
规范国有企业改制的对策:1、做精做细思想工作,努力创造和谐改制环境。
一方面,为了赢得职工的理解和支持,在进入改制程序前,企业必须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工会组织的作用,在改制进程中要充分发扬民主,要相信职工,发动群众,层层动员,广泛宣传。
要在领导班子、中层干部、支部书记以及技术骨干等不同层次中召开专题会议,广泛宣传改革的意义和政策,有针对性地开展有关解放思想,深化改革的宣传、改制政策法规的宣传和企业光明前途等方面的宣传。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是近年来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旨在引入民间资本,改善国有企业的经营机制,提高国有企业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仍然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需要采取有效的对策才能顺利推进。
本文将对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面临的问题及对策进行探讨。
一、问题分析1.改革主体不清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中,主体不清是一个突出的问题。
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国资委与其他股东之间的权责划分、经营决策机制等方面的不完善,导致混合所有制企业中各方利益的博弈愈发激烈,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经营和发展。
2.企业管理混乱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中,企业管理混乱是一个极为突出的问题。
引入民间资本后,企业内部管理体制往往因参股股东的不同管理理念和制度不同而陷入混乱状态,导致企业内部管理的效率下降,甚至出现决策分歧、利益冲突等问题。
3.股权结构不稳定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中,股权结构不稳定是一个重要问题。
由于混合所有制企业中参股股东的数量众多,股权转让、质押、出资等操作频繁,导致企业股权结构不断变化,不仅影响了企业的长期发展规划,也容易引发企业内部的权力斗争和混乱。
4.监管机制不完善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中,监管机制不完善是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
由于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涉及多方利益,监管机制不完善容易导致各方利益的冲突和对立,给企业的经营带来不稳定因素。
二、对策探讨1.明确改革主体要解决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中的改革主体不清的问题,需要在政府主导下,建立健全的改革主体和决策机制。
国资委应依据国有企业的实际情况,明确新的产权结构和经营管理体制,并建立健全各参股股东之间的权责划分机制,真正形成以国有企业改革为龙头的主导主体。
2.加强企业管理要解决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中的企业管理混乱的问题,需要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建设,提高企业内部管理效率。
对于引入民间资本的企业,可以通过建立公司章程、董事会、监事会等内部组织机构,规范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确保企业内部管理的规范和有序运转。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旨在引入民间资本,增强国有企业的活力和创新能力,促进经济长期稳定发展。
然而,混合所有制改革也面临许多问题和挑战,下面将从多个方面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
1、治理结构问题在混合所有制企业中,权益关系较为复杂,存在多种所有制形式和股权结构,治理结构不完善,导致决策效率低下,资源配置不合理。
此时需要强化集团公司在混合所有制企业中的战略管理和整合能力,明确股东权责和权利关系,并加强监督和约束机制的建设。
同时,还要推进公司的法人治理和董事会建设,充分发挥股东大会和监事会的监督作用。
2、利益分配问题混合所有制企业的股权结构比较复杂,不同股东之间可能存在利益上的冲突,公司经营的利润分配难以协调。
此时,需要通过制定合理的股权激励方案,吸引才华横溢的管理人才,兼顾各股东的利益,提高公司经营绩效。
另外,应加强混改后的公司内部协调和沟通,推进公司内部人员若干问题的协调解决。
3、资产证券化问题混合所有制企业可能存在资产证券化难题,如何确定企业资产证券化的方案,准确定价等问题需要逐步解决。
此时,需要盯紧金融市场上的信息,及时发现风险,同时还要加大金融资产管理的力度,做好企业资产证券化的监管和防范措施。
4、管理机制问题混合所有制企业在管理机制上存在着许多问题,如缺乏透明度、高管管薪过高、利益输送等。
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强化信息公开制度,加强公司内部监管,设立独立董事和监事会,定期进行财务审计和信息披露等。
5、人才引进问题在混合所有制企业改革中,优秀人才的引进和留住是关键。
现有的人才管理方式对于新进企业缺乏有效的吸引和管理。
在对应解决问题时,混合所有制企业必须加强人才储备,建立以人才稳定和激励为核心的管理机制和文化,引进有实力有潜力的人才,建立完善的激励制度,培养更多的行业领袖。
总之,混合所有制企业改革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对于各个层面和环节的变革都需要有一个系统的规划和逐步的实施。
国有企业改革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国有企业改革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国有企业改革是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关键之一,也是中央政府重点工作之一。
虽然国有企业改革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是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着不少问题和矛盾。
本文旨在探讨这些问题和矛盾,并提出解决对策。
一、存在的问题1. 核心利益集中问题国有企业改革的核心问题是防止权力、资产和资源集中。
但是,在实际操作中,由于一些企业掌握着政治和经济资源,导致核心利益集中问题无法得到有效解决。
这不仅违背了改革初衷,而且还容易引发腐败现象,从而影响国有企业的健康发展。
2. 国有企业管理问题国有企业的管理体制和机制极其复杂,由于政府官员在企业中存在着过多的权力干预和干预的复杂性,导致国有企业的管理不足,生产效率低下,企业运营成本高昂,这样会限制国内经济的发展,也会危及到国家的生存和安全。
3.国企不透明化问题我国的国有企业改革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往往出现着信息不透明的问题,企业资产将很难被评估和监管,让外界不得不质疑这些企业是否在纳税。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国有企业要及时向外界公开相关信息,避免不必要的猜测和猜测引发的负面影响。
二、解决对策1.改善管理企业管理体系好坏直接影响企业的经济发展,因此国企的管理问题是关键之一。
要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持续不断的改进和完善管理体系。
为了更好的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我们可采用内外结合的方式,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经验,打造更高效、更规范的经营机制和体制。
2. 落实“三重一大”制度为了有效监管国有企业的资产和资源,我国提出了“三重一大”制度,也就是资产清单、厂房清单、土地清单和人员清单。
这种做法可以对国有企业进行更加精细化的管理,防止权力、资产、资源集中问题的发生。
3. 完善信息公开制度企业要透明公开管理,不仅能有效监督企业的发展和运营情况,而且也能增加部门间的相互信任和合作。
例如,企业应该公开资产情况、年度财务报表等信息,引导外界关注企业发展与运作情况,及时地发现和解决企业中存在的问题,提高企业的管理和经济效益。
大型国企改制的困难与对策
大型国企改制的困难与对策大型国企改制一直都是政府重视的议题,尤其在当前市场经济发展中,大型国企改革已经成为越来越多的人关注的问题。
大型国企改制虽然能够带来一定的效益,但同时也涉及到一系列的问题和困难。
本文将探讨大型国企改制的困难与对策。
一、困难1、应急方式缺陷:国企改革的进展往往与改革政策和形势相关,不同的地区和企业改革的条件不同,因此应急方式不能满足改革的需要。
2、人员培训不足:国有企业在自主创新和产业升级的发展中,需要一批具有国际视野和现代管理知识的人才,但现有的人力资源缺乏这方面的优势。
3、法律等制度不完善:在国企改革过程中,法律制度下的各类法规体系还有许多缺陷,与现代市场经济格不相符,这对于推进改制和转型带来了困难。
4、市场竞争强度过大:市场竞争是现代经济活力的源泉,但对于处于相对垄断地位的国家企业来说,这是双刃剑。
对于他们,重新适应市场并不容易。
二、对策1、政策引导与制度建设:政府应该建立一套完备而不失灵活的改革框架,采取中央政策指导和地方政策配合相结合的方式,支持市场主体的全面参与。
2、人才培养与引进:倡导知识和人才的社会价值,吸引优秀的人才、专家积极参与国企改革工作。
在引进人才的同时,也需要关注公司员工的职业成长和持续培养,帮助企业加速转型升级。
3、市场开放与竞争机制: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国有企业将面临越来越多的市场竞争。
因此,可以通过逐步扩大市场开放、压缩企业比例等措施促进竞争机制的形成。
4、改进公司治理和审计:改进公司治理和内部审计的体制,加强审计机关的独立性和公正性,加强对企业内部治理的监督,及时发现和处理企业经营过程中的问题,保证企业改革的有效进行。
总之,大型国企改革既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政府经济的一个重要方面。
要把握改革的意义和方向,以积极的态度与富有前瞻性的方法来制定对国企改革的规划和实施措施,真正做到改善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为促进国家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浅谈国有企业改制中的问题及相关对策建议
浅谈国有企业改制中的问题及相关对策建议国企改制,就是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一项综合性的改革工程,是从战略上、整体上盘活国有企业的重大举措,也是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经济竞争的需要。
但是,一些地方在国企改制过程中,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出现了一些问题,有些还相当严重,引发了一系列争论和思考。
在国企改制中出现的问题主要有一下几个方面:国有资产流失,国企改制中职工安置问题,债转股中产权不清等。
一、国有企业资产流失(这也是国企改制中出现较大争议的主要原因)(一)国有资产流失的式主要形式1.低估贱卖。
相当一部分国有企业在进行改制的过程中,存在着低估国有资产价值,即国有资产评估失真问题,问题较为普遍,甚至有些地方和企业存在无偿转让和使用国有资产的情况。
导致国有资产大量流失.主要表现为:(1)对国有资产低价交易、折股或任意将国有股转为法人股甚至个人股;将国有资产高值低估,低价转让,流入个人腰包。
(2)在改制过程中缺乏对国有无形资产的折股保护意识。
从目前评估的要素上看,显然国家的有关文件已将“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商誉”等无形资产列入评估,但一些企业在改制过程中对国有无形资产只是简单地估算一个极小数额或干脆不评估,有意无意吞噬国有资产。
缺乏无形资产保护意识,是国有资产流失的一个重要渠道.同时,由于改革制度尚不健全,对那些与财产权益密切相关的权利如许可证、专营证以及与以后的经营活动密切相关的如销售渠道、采购网络等等没有相关规定,其流失额更是惊人.(3)在中外合资和中外合作过程中,一些地方和企业只顾眼前利益,对国有资产不进行评估或低估,从而使国有资产在合资或合作企业中所占比例下降,国家权益受损。
2.转移藏匿。
一些企业借改制之机,钻法律和政策的空子,利用权力化公为私,大肆鲸吞国有资产。
(1)财会凭证不严,审计工作徒有虚名。
在国企改制过程中,对企业的资产进行评估以确定其数额是必经程序。
在这一过程中藏匿、鲸吞国有资产最常见的有一下几种:一是将原本有效债权作为呆帐、坏帐核销;二是通过涂改帐册、发票改变成本和指出搞虚亏实盈;三是加快固定资产的“报废”以达到隐匿资产的目的,而审计工作的走过场,使国有资产的保障失去了最后一道防线.(2)将国有资产按比例送给个人.在国企改制中,一些地方和企业的某些人为保护一己之私,将公有资产无偿量化给个人,致使国有资产流失。
关于国企改革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调研报告
关于国企改革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调研报告国企改革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调研报告一、前言国企改革旨在提高国有企业的竞争力和运营效率,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然而,在实施过程中,我们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和挑战。
为了更好地推进国企改革,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调研,并整理出了以下的报告。
二、国企改革存在的问题1. 人员流动问题在国企改革中,人员流动一直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由于国企改革会涉及到人员的调整和优化,导致员工不稳定性增加,带来了负面的影响。
2. 决策权分散问题由于国企改革中决策权的分散,导致了决策过程的复杂性,降低了决策的效率和时效性。
3. 资金运作问题国企改革中,资金的运作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由于资金的流入和流出都需要经过一定的程序和审批,导致资金运作缓慢,影响了企业的正常运营。
4. 市场竞争力问题国企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是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发现国企的市场竞争力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由于国企历史上的垄断地位和行政干预,导致了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不足。
5. 绩效评价问题国企改革中,绩效评价一直是一个比较难解决的问题。
由于国企的特殊性质,绩效评价难以量化,导致了评价结果的不准确性和公正性。
三、对策建议1. 加强人员管理针对国企改革中的人员流动问题,我们建议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和管理,提高员工的稳定性和归属感。
同时,要加大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和留用力度。
2. 强化决策权集中为了解决决策权分散的问题,我们建议在国企改革中强化决策权的集中。
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决策机制,提高决策效率和时效性。
3. 改善资金运作为了解决资金运作问题,我们建议简化资金流转程序,优化审批流程,加快资金的流入和流出。
同时,要加强资金运作监督,防止资金的滥用和浪费。
4. 提高市场竞争力为了提高国企的市场竞争力,我们建议加强市场竞争意识,推动企业转变经营理念和模式。
同时,要注重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满足市场需求。
5. 改进绩效评价为了改进国企的绩效评价,我们建议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
国有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
国有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国有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国有企业作为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推动经济发展、保障国家利益等重要职责。
然而,长期以来,国有企业在经营管理中存在着一系列问题,严重制约了其改革和发展的步伐。
本文将分析国有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首先,国有企业在经营管理模式上存在创新不足的问题。
由于长期受到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国有企业在市场化改革的过程中,缺乏创新精神和灵活性,不能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导致企业发展受到制约。
对此,我们建议国有企业应加强创新能力培养,改变原有的管理理念和思维模式,推动企业内部的创新机制建设,引导和激发员工的创新潜能。
其次,国有企业存在着利益输送和内部腐败的问题。
由于国有企业在资源配置、市场准入等方面具有优势,一些企业领导和内部人员通过权力寻租、虚报利润等手段将企业的利益转移给个人或特定集团,导致企业效益下降。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建议国有企业应加强内部监督和制衡机制的建设,严格落实廉洁从业规定,加强对企业领导和内部人员的监督,建立健全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提高企业的透明度和公正性。
再次,国有企业存在着人事管理不科学的问题。
一些国有企业在人事选拔任用上存在着拔“关系”、搞“官僚主义”等弊端,导致管理层人员素质不高、工作能力不强。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建议国有企业应加强人才培养和选拔机制的改革,建立和完善科学的人事管理制度,注重人才的能力和素质,推行公平竞争的人事选任程序,提高管理层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管理能力。
最后,国有企业存在着盈利能力不强、效率低下的问题。
由于过去长期受到以计划为导向的经营模式影响,国有企业在经营管理中存在着资源浪费、成本过高等问题,导致企业经营困难。
为此,我们建议国有企业应加强成本控制和经营效率改善,优化资源配置,减少浪费,提升生产效率,推动企业的转型升级。
综上所述,国有企业存在着创新不足、利益输送、人事管理不科学、盈利能力不强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既制约了国有企业自身的发展,也影响了整个国家经济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有企业改革中的一个问题及对策
导读:本文国有企业改革中的一个问题及对策,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我国国有企业已经历了十年的改革,有人说: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实际上早在农业实行承包之前,就已经开始尝试了。
以前国有企业改革的途径是缩小国企的规模,以提高经济效益。
改革的结果是:国有企业的产值占国民总产值的比例从1979年的79%下降到1997年的26%,但我国政府对国有企业的投资却没有太大的变化,1997年占总投资额的53%,其中资产投资占57%。
可见,国有企业的改革进度成效仍不尽人意。
因此,我国国有企业改革依然是举国上下关注的焦点。
时下有许许多多的文章发表,针对国有企业的现实许多弊端开药方。
笔者认为我们不光要注意国有企业现实所面临的问题,还要切实放眼未来。
未来21世纪是知识经济,知识经济要求企业将越来越依赖对知识的积累,开发和有效作用,在这其中人才的因素尤为重要。
一、问题的提出
笔者认为在未来21世纪中我国能否成为经济强国,首先要看我国的科技能否与生产紧密结合,而这又要取决于我国国有企业与科技的结合程度。
但现实是我国国有企业不仅是产学研未能紧密结合,人才又相当缺乏。
据《光明日报》一九九九年二月十五日“我国高级人才资源面临短缺危机”一文报道:我国高级人才大部分都集中在事
业与行政机关,企业人才短缺。
尽管我国政府财政收入的80%靠企业,但企业人才占有量却一直很低。
调查还指出,由于各发达国家加强了人才的争夺,我国投入科研的财力有限,我国在国际人才争夺中面临的形势也十分严峻“。
该文虽然指出的是企业总体人才的占有率低,但是在企业占有的绝大部分人才又是在私营、三资企业,国有企业人才占有率则更低。
这种状况怎么能不使人为国有企业未来命运担忧,因而,笔者认为国有企业在未来21世纪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人才短缺,而非那些体制上的弊端。
二、对策分析
(一)以市场为导向,促进多种形式的产学研结合。
这条途径是知识向生产力转化的方法之一,能够有效的达到企业的生产目标。
据《中国证券报》载,科龙电器公司聘请的常设顾问就有许多知识性单位的专家,如;企业发展战略研究由华南理工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的专家负责。
该企业认为这样做的好处有:1、可使企业本身的决策机制更加科学和完善。
2、面对复杂市场形势的判断和反应能力明显提高,运作更加规范。
3、可以充分借鉴专家的研究经验,有效地避免错事,走弯路。
从经营角度看,更是投入少,效益高。
但可惜的是,目前境内上市的800多家公司里,象科龙这样想,这样做的并不多。
不少企业仍是自己去摸索,经理仍保持旧的决策方式。
有的企业认为请顾问得花钱,成本太高。
认为专家只是动嘴皮,就要收取报酬,很是不服。
这些都说明了还有相当一部分公司未能认
识到知识的重要性。
企业要想在未来的竞争中获胜,就必须切实实施“市场为导向,促进多种形式的产科研结合”。
同时这也是实现我国解决科技与经济相脱节的问题有效途径之一。
(二)要注重对中层管理人员的桥梁作用。
有远见的人们都认为:中国国有企业有特殊的背景,如所有权问题,企业管理问题,因此,解散国有企业不是好办法。
好办法是通过内部改革,尤其要重视中层管理人员。
我国中层管理人员的现状据调查情况如下:62%是技术人员出身,但绝大多数的业务知识与技术已老化生疏,79%没有受过管理专业正规教育,对市场经济了解不深。
普遍缺乏跨国经营,国际贸易经验,不懂外语,计算机,对现代统计、财务与管理预测技术不熟悉。
因此要加大对教育职工的投资,但是我国在这方面现状与美国相比却不容乐观,原因是:美国在50年前职工教育水平的投入就占总投入的25%,而我国要到2000年才能达18%。
我国国有企业的管理干部素质与三资企业、私营企业比较,管理干部还缺乏风险意识。
尽管我国企业中层管理干部有许多方面的缺点,但是他们却有着自身特点即上下关系很好。
中层管理人员由于自身特殊的工作环境,造就了他们既有基层经验,又有管理能力。
同时,中层管理人员随着中国改革开放,也不是没有进步,毕竟素质提高了很多,况且他们处于经理、董事成员与职工之间的层次,对国有企业中很多有才干的人物,他们非常了解如何去管理。
所以我国国有企业应当注重发挥中层管理人员的以下方面:1、充分让他们发挥各自的聪明才智,有效管
理所管理的部门。
2、充分吸收他们的管理思想。
3、运用各种有效激励措施,激励他们树立远大理想,保持上下的良好接触。
笔者建议国有企业应当重视企业自身内部的中层管理人员的桥梁作用,实际上是一种内部培养和发现人才机制。
这种机制培养出来的优秀的管理人员,尤其是上层管理人员需要6到10年的时间。
虽说时间久了一点,但培养出的人才却是对企业情况十分熟悉的。
所以笔者构想这种机制全过程如下:(1)在招聘环节上:把招聘目标对准那些被认为是未来公司领导人才良好来源的高等院校,对准那些具有硕士(尤其是MBA)及其以上学历的人才;保持人员聘用的高标准,设置相应的考核标准;注重招聘有领导素质的应聘者;除人事部门外,企业还让各级管理人员来推动充实人员的工作,包括一些职位很高的人,如公司董事长访问主要大学,人事部门主管一半时间花在招聘工作上。
(2)在培养过程中“接近”策略,当发现真正需要某些人时,就想方设法接近他们;每年对全部补充人员的情况进行一次完结。
(三)引进竞争机制,包括从国外引聘人才。
笔者在第二条建议中说明了我国国有企业的中层管理人员的现状,但笔者认为人是活的,即中层管理人员可以通过自身不断学习,来提高自己的各方面知识。
那么这个学习的动力来自于哪里呢?国有企业引进竞争机制,就会给国有企业所有员工带来压力,这种压力会引发员工积极向上的态度。
由于国外企业在市场经济下生存、发展了许多年,其管理经验也相当丰富,我们国有企业若是相当缺乏高层管理人员,可以从国外引聘人才。
但笔者认为从国外引聘人才需要这些
人才具备以下条件:1、相关的工作关系和知识可以比较迅速地得到开发和掌握(如在6个月内)。
2、许多主要关键性工作关系和知识可以跨行业转移使用。
3、对该企业产品国内外市场了解。
一般的,若外聘人才具备了这些条件,企业引聘才是有效的。
以上三条均是从微观上考虑得出的对策,从宏观上,我们的政府也应起到重要作用。
(四)政府应大力投资教育与科技。
经济学家舒尔茨将教育视为人力资本投资的主要方式,认为国民经济增长部分中有33%
是教育所起的,而世界各国初等教育一般都是义务教育,
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