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线段案例分析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线段》教案及评析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线段》教案及评析一. 教材分析《认识线段》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简单的图形》的第二课时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活动,认识线段,掌握线段的特征,学会测量线段的长度,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他们对生活中的线段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在数学课上,学生对线段的定义、特征和测量方法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认识线段,了解线段的特征,学会用尺子测量线段的长度。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活动,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线段的定义、特征和测量方法。
2.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线段的相对性,学会用尺子测量线段的长度。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认识线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演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线段的特征。
3.操作实践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实践测量线段的长度。
4.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具:线段模型、尺子、直尺、教学卡片等。
2.学具:学生尺子、练习本、彩笔等。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线段,如尺子、绳子等,引导学生回顾对线段的认知。
然后提问:“你们知道线段有什么特点吗?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线段。
”呈现(5分钟)1.教师展示线段模型,引导学生观察线段的特征,如长度、方向等。
2.教师讲解线段的定义,让学生明白线段是有两个端点、有限长的。
操练(10分钟)1.学生分组,每组用尺子测量线段模型的长度,记录在练习本上。
2.教师选取几组数据,让学生进行比较,引导学生理解线段的相对性。
巩固(10分钟)1.教师出示一些有关线段的问题,让学生独立解答。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线段》说课稿及评析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线段》说课稿及评析一. 教材分析《认识线段》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直线、射线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线段,掌握线段的特点和表示方法。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际情境,让学生感受线段的意义,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些关于线段的直观经验,他们对线段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对线段的概念和特点的理解还比较肤浅,需要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来进一步深化认识。
此外,学生的空间想象力还不够丰富,需要通过具体的实物和图片来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空间观念。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线段的含义,掌握线段的表示方法,能够正确地画出线段。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学生能够培养自己的空间观念,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线段的含义,掌握线段的表示方法。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建立正确的空间观念,理解线段的特征。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讲授法、观察法、操作法、交流法等教学方法。
同时,我会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线段卡片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线段的概念和特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的一些线段,如尺子、绳子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引出线段的概念。
2.讲解新课:讲解线段的含义和表示方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线段的特点。
3.巩固新课:通过线段卡片、实物模型等,让学生进行实际的操作和观察,加深对线段的理解。
4.练习与应用: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巩固对线段的认知。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含义:直的、有两个端点的•表示方法:箭头或小圆点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练习题的正确率来进行。
认识线段案例分析
认识线段案例分析————————————————————————————————作者:————————————————————————————————日期:《认识线段》教学案例评析郭怀利教学内容: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第59页例题和60页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经历认识线段的活动过程,会描述线段的特征,会画线段。
2.联系学生生活的实际,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感受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
教学具准备:每人一根毛线、一张彩纸,一把直尺。
教学过程课前三分钟:小主持人带领学生们猜图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一、生疑寻根由曲变直,引入新课。
(出示幻灯片)这两根毛线哪根长?那根短?你有什么好办法?生:比一比师指名学生上来拉直一根毛线,谁来和老师一起把这根毛线也拉直?(评:学生通过手中绳子曲与直的对比,感知弯和直。
在学生动脑筋把原本弯的毛线变直的过程中逐步感知认识线段是直的。
)二、释疑追根1.变曲为“直”,初步认识线段。
像这样把毛线拉直,两手之间这条直直的线可以看成线段,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线段,伸出你的小手和老师一起把今天的课题请到黑板上(板书:认识线段)2.认识数学上线段。
请你指一指,从哪儿到哪儿可以看成线段?(生上来指)为了更清晰的看见这两点,数学上通常用小竖线来把它显示出来,这两条小竖线也有名字哦!看认识吗?对,端点,一条线段有几个端点?(两个端点)数学上用这样的图形来表示线段。
大家好好看看它,仔细认认我们这位新朋友!现在闭上眼睛想想线段的样子,想好了就睁开眼睛,谁来说说线段是什么样的?(指名说,齐说,线段是直直的,有两个端点)板书你知道下面图形中哪些是线段吗?(评:数学中概念课一般比较难教,如能把这些抽象的数学概念变成学生看得见的“数学事实”采用直观、形象、生动的教学方法深入浅出地教学,就能卓有成效地帮助学生建立起这些抽象的概念。
为了让学生在头脑中牢固建立线段的直观形象——直直的、有两个端点。
二年级上册《认识线段》学案分析及课后反思.docx
二年级上册《认识线段》学案分析及课后反思【教学内容】苏教版二年级上册59~60 页内容【教学目标】使学生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线段的过程,认识线段的特征,了解线段是有长短的,学会正确画线段,体会两点间只能画一条直线。
使学生通过实际的观察和操作建立线段的表象,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主要特征,能把物体直的边看成线段。
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来自生活实际;能积极参与观察、交流等活动。
【教学重点】线段的特征:直的,有两个端点。
【教学难点】建立线段的表象【教学过程】一、猜谜语引入师:小朋友,你们喜欢猜谜语吗?师:老师让你们猜一个:“一条条,一根根,编制衣物少不了,有时直来有时弯,缝缝补补要用着。
”让学生读学生指名回答:毛:今天老就着大家从毛中去学一些数学的知和本。
二、手操作,初步段曲直:在拿出你准好的毛,放在桌上,察你的毛,形状是怎么的?学生察:毛是什么形状的?学:像毛毛虫⋯⋯学:毛是弯弯曲曲的。
提:大家都的非常棒,你的毛有各种形状,但的来都是——弯的。
怎才能把毛直呢?你有什么好方法?想好的以坐姿告老!两位学生上台展示,并一位学生:你是怎么做到的?老展示:如果条毛呢,它是直的?学:不是。
:所以,子直可以像位同学,将拉!第二位同学分享你是怎做到毛直的。
将第二位学生的毛到黑板上,用两个吸石粘住端点。
师:你们知道吗,你们的一个小动作揭示了一个奇妙的数学知识:捏紧两端,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可以看成线段。
,这就是线段!揭示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线段。
感知线段——直的、两个端点师:我们已经了解了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可以看成线段,请问,线段是怎么样的?小结:线段是直的。
师:现在两手拉紧的这条线是直的,数学中将这两端的点叫做端点,想一想,线段有几个端点?学:两个。
师:观察地真仔细。
再请一位学生回答,给予正面回应:回答地非常棒!师:现在谁能完整地说一说线段的特点?学:直的、两个端点。
《认识线段》教学设计(精选15篇)
《认识线段》教学设计《认识线段》教学设计(精选15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认识线段》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认识线段》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一)使学生直观认识线段,知道它的特征。
(二)使学生能辨认线段,初步学会画线段。
(三)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空间的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线段的特征。
教学准备:人手一根毛线、一张长方形纸、一把直尺、小黑板教学过程:(一)导入小朋友,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想认识它吗?它的名字就叫“线段”。
(板书课题:认识线段)(二)新授(1)初步感知1、你觉得线段是怎样的?(生:直直的;一段一段的;弯曲的……)2、能不能想办法变出一条线段?生尝试。
师(出示准备好的毛线):把毛线拉得直就出现一条线段。
请一生上来摸一摸。
演示:这直的一段叫线段。
3、同桌合作:一个拉,另一个指出这条线段在哪里。
请两生演示。
一生想办法拉出线段,另一生指出:两手之间的距离就是线段。
演示,问:垂下来的`这一段是不是线段?为什么?4、小结:线段是直直的。
(板书:直直的)(2)认识端点1、两头粘上去的叫做线段的什么?(端点)(师把毛线拉直粘在黑板上)2、一条线段有几个端点?(两个)(板书:有两个端点)(3)总结概念现在,小朋友认识线段了吗?线段是怎样的?让生记线段:请小朋友闭上眼睛,把线段印在自己的脑子里。
(4)找线段其实,在我们身边,有许多物体的边都是线段。
小朋友找找看,看谁的小眼睛最亮?生:课桌边、黑板边……(让生用手感知)(5)折线段1、指出白纸中哪些边是线段?2、在白纸中折出一条线段。
(折痕)3、再折比刚才短一点的线段。
4、在这张纸中折出最长的线段。
(摆擂台,让擂主说出理由和折的方法)(6)小结通过刚才的拉、折、指,你认识线段了吗?(7)画线段1、生自由画在白纸上,然后反馈评价。
认识线段案例分析
《认识线段》案例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初步认识线段,知道线段的特征。
2.使学生学会用刻度尺量和画线段。
(限整厘米)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操作,观察线段的特征,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生的学习的活动中,引导学生仔细,准确地画线段,培养学生良好地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线段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画线段的方法。
教具准备:直尺,课件、毛线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教学情境,导入新课。
谈话:同学们平时喜欢体育活动吗?师:都参加过哪些体育活动?生:跳绳、跑步…师:看来大家都喜欢参加体育活动。
经常参加体育活动能增强体质。
瞧,老师这里也有一群孩子,他们正在参加什么活动呢?(课件出示跳绳、拔河、跳皮筋、玩悠悠球)仔细观察,这些活动都用到了什么?生:线、绳子师:如果给这些绳子分分类生:弯的一类、直的一类师:看起来这里面还有藏着知识哪,想不想知道有怎样的知识哪?那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研究。
评析:数学中概念课一般比较难教,如能把这些抽象的数学概念变成学生看得见的"数学事实",采用直观、形象、生动的教学方法深入浅出地教学,就能卓有成效地帮助学生建立起这些抽象的概念。
二、组织有效教学,探究数学本质。
(一)认识线段师:瞧,这是什么?出示旧毛线,现在它怎么样?生:弯的师:你能把它变直吗?指名学生操作。
(二)揭示课题。
师:像这样直直的的线,他有新的名称,叫“线段”同时板书“认识线段”师:还想不想拉?(出示一条很长的旧毛线)指明学生尝试操作。
引导回答哪段是线段,线段的特征(直的、端点)板书:直的、端点学生独立操作(拉线段)教师引导学生体验改变方向后依旧是线段。
评析:为了让学生在头脑中牢固建立线段的直观形象:直直的,有两个端点。
放手让学生自己操作,从一根弯曲的毛线,通过拉的动作,变直了,学生通过操作,牢固的建立起了概念,只要是有两个端点,直直的就是一条线段。
而且就在拉、拿的过程中学生同时发现,不管我怎么拿,只要拉直了就是一条线段。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线段》教学设计及评析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线段》教学设计及评析一. 教材分析《认识线段》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内容,本节课主要让学生初步理解线段的含义,学会用直尺量线段的长度,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发现线段的特征,感知线段的长度,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操作能力,他们对长度有一定的认识,但还不能准确地理解和区分线段、射线和直线。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线段,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让学生逐步理解线段的含义,发展空间观念。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线段的含义,学会用直尺量线段的长度。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操作、交流、合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线段的含义,学会用直尺量线段的长度。
2.难点:让学生理解线段的两个端点和有限长度。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和图片,引导学生发现线段,感知线段的长度。
2.动手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量一量、画一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合作交流法:引导学生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4.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线段图片和生活实例,用于引导学生发现线段。
2.准备直尺、铅笔、纸张等学习工具,让学生动手操作。
3.准备小组讨论模板,方便学生合作交流。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线段图片和生活实例,如尺子、电线等,引导学生发现线段,并提问:“你们在哪里见过这样的线段?”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心得。
2.呈现(10分钟)教师向学生讲解线段的含义,即线段有两个端点,长度是有限的。
同时,教师用直尺量一量线段的长度,让学生初步学会用直尺量线段。
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第2课时认识线段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第2课时“认识线段”的教学案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线段的特征和表示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语言表达能力。本节课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观察和操作活动,使学生感受到线段的特点,理解线段的意义,并能用线段表示物体的一部分。
2.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及时的批改和反馈,指出学生的错误,帮助学生提高。
3.教师在下一节课开始时,对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总结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下一步的教学做好准备。
五、案例亮点
本节课作为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第2课时“认识线段”的教学案例,具有以下五个亮点:
1.生活情境的创设:教师以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为背景,通过展示公园里的跳绳场景,引导学生发现和关注线段的存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种生活情境的创设,使得线段的概念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线段的知识。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生能够理解线段的含义,掌握线段的特征,如长度、端点等。
2.学生能够运用直尺和三角板画出线段,并能准确地测量线段的长度。
3.学生能够用语言描述线段的特点,并能用数学符号表示线段的长度。
4.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活动,发现线段之间的相等、不等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1.学生通过观察实际物体,发现线段的存在,并能用线段表示物体的一部分。
3.学生能够认真观察和思考,培养学生的细心观察和逻辑思维能力。
4.学生能够与同伴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教师通过展示实际生活中的线段例子,如跳绳、尺子等,引起学生对线段的关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认识线段案例分析(主(精品)
《认识线段》教学案例分析教学目标:1.通过操作、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线段,知道线段的特征,会用直尺画不定长的线段。
2.通过折、画等活动以及趣味性的练习,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兴趣;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操作实践能力。
3.通过沟通数学知识与生活事务之间的联系,使学生感受生活里的数学事实,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
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线段的特征.难点:学会画线段。
学具准备:两根毛线、尺、两张长方形纸等。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新课,初步感知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样东西。
看,这是什么?这根毛线有什么作用呢?我们就利用它去学习一些数学知识。
(1)请大家拿出一根毛线,随意地放在桌上。
师:这根毛线是直的吗?它是什么形状的?生:不是,它是弯曲的。
(2)师:要使这根毛线变直,你有什么好办法?生:学生动手操作,并让一名学生演示。
(他用手捏住线的两端,把线拉紧,就变直了)(3)观察一下,现在的毛线的形状是怎样的?(4)师:像这样把线拉直,两手之间一段直的线就是线段。
(揭示课题)(评析:把这些抽象的数学概念变成学生看得见的"数学事实",采用直观、形象、生动的教学方法深入浅出地教学,就能卓有成效地帮助学生建立起这些抽象的概念。
)二、引导探索新知1.体验感知,认识线段(1)认识端点让一名学生把毛线拉紧变直,别的学生指出线段和端点。
师:从哪到哪里可以看成线段?谁来摸一摸?师说:“两手捏住的地方叫做线段的端点。
”谁来指一指,线段的端点在哪里?它有几个端点?指名学生回答,并共同订正。
(2)让学生演示变式,再次认识线段。
(线变松或竖着拉或斜着拉或放松一头)师:这是线段吗?为什么?指名学生回答,并阐述理由。
(3)师:让小朋友想一想,线段是什么样子的?谁能用完整的一句话表达线段的特点?指名学生回答,老师作小结,并描绘出一条线段。
(4.)巩固练习:想想做做第1题(判断哪条是线段,并说明理由)(评析:学生通过操作,牢固的建立起了概念,只要是有两个端点,直直的就是一条线段。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线段》教学实录及评析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线段》教学实录及评析一、引言1.1 研究背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线段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对学生后续数学学习起着关键作用。
本文将针对小学二年级上册关于《认识线段》这一主题展开教学实录及评析。
1.2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对小学二年级上册《认识线段》教学实录的详细记录和对教学过程的分析,探讨如何有效引导学生认识线段,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并达到教学目标。
二、教学实录2.1 教学目标•理解线段的概念•能够用线段表示实际长度•能够用尺子测量线段的长度2.2 教学准备•教材: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科书•教具:尺子、彩色线段模型、黑板、粉笔等2.3 教学过程1.引入: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教室内不同线段的长度,引导学生对线段的概念进行初步认识。
2.观察实验:组织学生分组测量桌子、椅子等物品的线段长度,巩固学生对线段的认识。
3.知识讲解:通过黑板演示、彩色线段模型展示等方式,详细讲解线段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4.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对线段的理解,如用尺子测量给定线段长度等。
5.总结:引导学生总结线段的特点和测量方法,巩固教学内容。
三、评析3.1 教学效果评价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实录和观察,学生对线段的概念有了较好的理解,能够用线段表示实际长度,提前达到了教学目标。
3.2 亮点和不足•亮点:引入环节生动有趣,引发学生主动探究,教学过程设计合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不足:教学内容展示方式可以更多样化,增加互动性,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线段的概念。
3.3 改进建议•增加实践环节,通过更多实际测量活动让学生对线段有更直观的认识。
•增加多媒体辅助教学,结合教学软件、互动展示等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和效果。
四、结语通过本文的教学实录及评析,可以看到在小学二年级上册《认识线段》这一教学内容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探究性,结合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对线段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希望本文的教学实录及评析能够为小学数学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价值。
《认识线段》例4
《认识线段》例4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和感知,初步认识线段,知道线段的基本特征。
过程与方法:通过动手操作等活动,学会用刻度尺量线段、画线段的方法,并会正确的量线段、画线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知道线段的基本特征,会用刻度尺量线段、画线段。
教学难点:线段的基本特征。
教学具准备:直尺、铅笔、毛线、练习纸、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引入1、师:请小朋友每人拿出一支铅笔,和你的同桌比一比谁的铅笔长。
(学生活动)师:谁来说说你们是怎么比的?(学生可能回答:把两支铅笔的一端对齐,看另一端就能比出长短了。
)2、师:老师这里有一根毛线(弯曲的),想和你的铅笔比一比长短,谁来比呢?(请一或两位学生上来比,其他学生仔细看。
)师:谁看清了,他们是怎么比的?(学生可能回答:把毛线拉直后,和铅笔的一端对齐,看另一端的情况。
)3、(媒体出示:刚才比长短的两组物体)师:刚才我们在比长短的时候,其实就是在比这条线一端到另一端的长度(点击“铅笔”媒体出示线段);如果有弯曲的先把弯曲的拉直(点击“毛线”媒体演示:变弯为直,成一条线段),再对齐一端看另一端的情况(点击,媒体演示右边的铅笔移动位置)。
这些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图形——线段(点击下一页实物图隐去)。
(出示课题:认识线段,并领读一遍。
)[设计意图说明:从学生学过的比长短知识引入新课,既让学生在活动中复习了旧知,也引出了今天的新知识和新知识的基本特征,为学生主动学习做好了铺垫。
]二、新授探究一:认识线段。
1、师:请你们仔细观察这些线段,你觉得它有什么特点?(学生可能回答:是直的,两头有两个点。
)小结:对呀,线段“是直的”,两头“有两个端点”。
(点击“绿色线段”,媒体出现线段的特征,教师板书并领读两遍。
)2、试一试:(1)(媒体出示)判断:下面哪些图形是线段?是的在()里打“√”。
()()()()(学生独立做练习纸上的第一题,再核对交流,并说说判断的理由。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线段》教案及教学反思(市级赛课一等奖)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线段》教案及教学反思(市级赛课一等奖)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线段》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初步理解线段的含义,学会用直尺测量线段的长度。
教材通过生活实例和丰富的活动,引导学生认识线段,体验线段的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他们对生活中的线段有了一定的认识,但还没有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
此节课的目标是让学生在已有基础上,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进一步认识线段,掌握测量线段长度的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初步理解线段的含义,学会用直尺测量线段的长度。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让学生体验线段的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初步理解线段的含义,学会用直尺测量线段的长度。
2.难点:让学生体验线段的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认识线段,体验线段的特征。
2.操作教学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用直尺测量线段的长度。
3.交流教学法:通过小组讨论、分享,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直尺、线段模型、课件等。
2.学具:每人一份线段模型、直尺、练习纸。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生活中的线段,如尺子、铅笔等,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线段的特征。
同时,教师简要介绍线段的概念,为学生学习本节课内容做好铺垫。
2. 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线段模型,引导学生观察线段的长度和方向。
学生通过观察,发现线段有长短、方向之分。
教师邀请学生上台演示,用直尺测量线段的长度,让学生初步学会测量方法。
3. 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每组选定一个线段模型,用直尺测量线段的长度,并记录在练习纸上。
《认识线段》学案分析及课后反思
认识线段学案分析及课后反思一、学案分析1. 教学目标•了解并定义线段的概念•能够正确表示线段•掌握线段的长度计算方法•培养学生对线段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2. 教学重点•线段的定义与表示•线段的长度计算方法3. 教学难点•运用线段的概念和性质解决实际问题4.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直尺和量角器•预先准备好的练习题5.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利用课件中的动态图像,呈现一些有趣的线段,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
例如,两个长度不同的线段之间有什么关系?什么是等长线段?步骤二:概念讲解•通过课件展示线段的定义和表示方法,让学生理解线段的含义和特征。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线段的两个端点,线段的长度等概念。
步骤三:实例演示•通过几个实际问题的演示,让学生运用线段的概念解决问题。
例如,两个线段的长度比较,线段的延长与缩短等。
步骤四:练习巩固•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练习题,巩固对线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师可以设置一些思考题,引导学生运用线段的概念解决较复杂的问题。
步骤五:拓展活动•鼓励学生发散思维,进行一些与线段相关的实际活动,如测量教室中凳子的长度、绘制家具布置平面图等。
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线段的认识和理解。
6. 学案评价•教学目标是否实现•学生课堂参与度•学生对线段的理解程度•学生在练习中的表现二、课后反思线段是几何中的基本概念之一,对学生的空间思维和几何观念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
本节课我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在导入环节利用动态图像吸引了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
通过概念讲解和实例演示,提供了线段的定义和应用方法,帮助学生建立起对线段的认知。
在练习环节设置了不同难度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和应用线段的知识。
然而,我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课堂时间没有充分利用,导致一些题目没有及时讲解和讨论。
其次,有些学生在练习中出现了一些错误,说明他们对线段的概念和性质理解还不够深入。
因此,针对这些问题,我会调整教学策略,合理安排课堂时间,更多地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加强对线段的理解。
《认识线段》优秀课堂导入案例
《认识线段》优秀课堂导入案例
案例一:故事导入
师:同学们,在数学王国里,有一个调皮的小精灵。
有一天,小精灵在玩耍的时候,发现了一根神奇的绳子。
一开始,这根绳子软软的,弯弯的。
但是当小精灵用双手抓住绳子的两端,用力一拉,绳子就发生了奇妙的变化。
同学们,你们猜绳子变成什么样了?
生:变直了。
师:对呀,像这样拉紧后的绳子,就可以看作一条线段。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线段。
案例二:游戏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先来玩一个“猜一猜”的游戏。
老师手里有一个神秘的物品,它长长的、直直的,有两个端点。
大家猜猜这是什么呢?
生:铅笔、直尺……
师:大家的答案很多。
现在老师再给一点提示,这个物品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常见,而且当我们拉紧它的时候,它的形状就更加明显了。
生:绳子!
师:非常棒!当我们把绳子拉紧的时候,它就可以看作一条线段。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线段。
案例三:生活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老师在公园里看到了一些有趣的场景。
比如,小朋友们在玩跳皮筋,大家看,这根皮筋在没有被拉紧的时候是什么样的呢?
生:软软的,弯弯的。
师:那当小朋友们把皮筋拉紧的时候呢?
生:变直了。
师:对,像这样拉紧后的皮筋就像一条线段。
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这样的例子,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线段。
《认识线段》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三册教案教学设计分析
本篇文章主要介绍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三册中的《认识线段》这一教学内容,包括教案设计分析、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评价等内容。
通过对这些方面的详细分析,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一、教案设计分析《认识线段》是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三册中的一节课,属于数学之美中的知识技能篇。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主要是使学生掌握线段的概念和性质,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线段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主要涵盖线段的定义、表示方式、长度和性质等方面。
教学过程分为导入、讲解、实践和评价四个部分。
在这一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导入环节要生动有趣,激发学生兴趣。
可以用故事、图片、游戏等多种方式来引入线段的概念,让学生能够自然而然地进入学习状态。
2.讲解环节要简洁清晰,突出重点。
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工具来讲解线段的定义和性质,同时要重点讲解线段的长度计算方法和测量方式。
3.实践环节要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
教师可以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掌握线段的应用技能。
例如,通过测量教室的长宽,来计算出教室面积,并能够比较出不同教室的大小。
4.评价环节要多元化,科学客观。
教师可以通过测验、口头提问、小组讨论等方式来进行评价,既能够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又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目标《认识线段》这一课程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掌握线段的概念和性质,能够准确地表示和读取线段。
2.了解线段的长度计算方法和测量方式,能够应用线段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运算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4.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积极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来。
三、教学内容《认识线段》这一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线段的定义:讲解线段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2.线段的长度计算:介绍线段长度的计算方法和测量方式。
3.线段的性质:阐述线段的对称性、等分点、平行线段、垂直线段等相关概念。
4.线段的应用实例: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例子,说明学习线段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认识线段》优秀教学案例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线段的定义,能够正确识别线段并与其他图形区分开来。
2.培养学生用直尺测量线段长度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测量技巧。
3.通过对线段的观察、操作和思考,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他们的几何思维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情境导入、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3.交流分享:邀请各小组代表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促进全班同学对线段的理解。
(四)总结归纳
1.回顾线段的定义和测量方法,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引导学生总结线段的特点和应用,提高他们的归纳总结能力。
3.强调线段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
(五)作业小结
1.布置作业:设计一些与线段相关的作业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他们的应用能力。
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认识线段》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二年级上册《认识线段》是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的重要内容,旨在让学生初步理解线段的特征,学会用直尺测量线段的长度,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本节课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以“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为指导,充分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和个体差异,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合作精神。通过设计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线段的特点,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同时,我还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引导他们积极面对数学学习中的困难与挑战,树立自信心。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创设情境: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线段实例,如尺子、绳子等,引导学生关注线段的存在。
2.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你们见过这样的线段吗?它们有什么特点?”激发学生对线段的好奇心。
认识线段案例分析
认识线段案例分析————————————————————————————————作者:————————————————————————————————日期:《认识线段》教学案例评析郭怀利教学内容: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第59页例题和60页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经历认识线段的活动过程,会描述线段的特征,会画线段。
2.联系学生生活的实际,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感受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
教学具准备:每人一根毛线、一张彩纸,一把直尺。
教学过程课前三分钟:小主持人带领学生们猜图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一、生疑寻根由曲变直,引入新课。
(出示幻灯片)这两根毛线哪根长?那根短?你有什么好办法?生:比一比师指名学生上来拉直一根毛线,谁来和老师一起把这根毛线也拉直?(评:学生通过手中绳子曲与直的对比,感知弯和直。
在学生动脑筋把原本弯的毛线变直的过程中逐步感知认识线段是直的。
)二、释疑追根1.变曲为“直”,初步认识线段。
像这样把毛线拉直,两手之间这条直直的线可以看成线段,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线段,伸出你的小手和老师一起把今天的课题请到黑板上(板书:认识线段)2.认识数学上线段。
请你指一指,从哪儿到哪儿可以看成线段?(生上来指)为了更清晰的看见这两点,数学上通常用小竖线来把它显示出来,这两条小竖线也有名字哦!看认识吗?对,端点,一条线段有几个端点?(两个端点)数学上用这样的图形来表示线段。
大家好好看看它,仔细认认我们这位新朋友!现在闭上眼睛想想线段的样子,想好了就睁开眼睛,谁来说说线段是什么样的?(指名说,齐说,线段是直直的,有两个端点)板书你知道下面图形中哪些是线段吗?(评:数学中概念课一般比较难教,如能把这些抽象的数学概念变成学生看得见的“数学事实”采用直观、形象、生动的教学方法深入浅出地教学,就能卓有成效地帮助学生建立起这些抽象的概念。
为了让学生在头脑中牢固建立线段的直观形象——直直的、有两个端点。
自-教育部参赛认识线段陈冬
除了直尺,还能借助什么呢?它们都有什么特点?
画线段时要注意些什么?
示范画线段。
(三)练习
1.出示想想做做3
师:给你两点,你能把两点连成一条线段吗?书上49页想想做做第3题。
师:连接两点可以画几条线段?
2.出示想想做做4
师:给你三点呢?连接每两点可以画几条线段?书上49页想想做做第4题。
本节课例题的内容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通过观察,比较一根线拉直前后的样子,引入线段,使学生初步感知“线段是直的”;进而呈现线段的图形,使学生初步建立线段的直观表象。第二层次,结合学生熟悉的物体,让学生明白直尺、黑板、课本的边以及纸的折痕等都可以看成线段;在此基础上,通过让学生折出不同长短的折痕,引导学生体会“线段是有长短的”,从而既使学生丰富了对线段的感知,又使学生进一步完善了对线段的认识。第三层次,教学用直尺或其他合适的工具画线段。。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教案设计
小学数学《认识线段》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小学2.学科:数学
3.课时:1课时
4.学生课前准备:
毛线、直尺或其他可画线段的工具、长方形纸片等。
二、教学课题
1.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建立线段的表象,会描述线段的特征,会数图形里的线段条数并会画线段。
依据新课标,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年龄特点,确立了本节课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线段的特征,学会画线段。
教学难点:画线段、数线段。
四、教学方法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点拨作用,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获取知识,从而达到训练思维,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本节课我主要采用了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小组合作、交流等教学方法让学生感受线段的特点以及初步建立了空间观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识线段》教学案例评析
郭怀利
教学内容: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第59页例题和60页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认识线段的活动过程,会描述线段的特征,会画线段。
2.联系学生生活的实际,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感受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
教学具准备:
每人一根毛线、一张彩纸,一把直尺。
教学过程
课前三分钟:小主持人带领学生们猜图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
一、生疑寻根
由曲变直,引入新课。
(出示幻灯片)这两根毛线哪根长?那根短?你有什么好办法?
生:比一比
师指名学生上来拉直一根毛线,谁来和老师一起把这根毛线也拉直?
(评:学生通过手中绳子曲与直的对比,感知弯和直。
在学生动脑筋把原本弯的毛线变直的过程中逐步感知认识线段是直的。
)
二、释疑追根
1.变曲为“直”,初步认识线段。
像这样把毛线拉直,两手之间这条直直的线可以看成线段,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线段,伸出你的小手和老师一起把今天的课题请到黑板上(板书:认识线段)
2.认识数学上线段。
请你指一指,从哪儿到哪儿可以看成线段?(生上来指)为了更清晰的看见这两点,数学上通常用小竖线来把它显示出来,这两条小竖线也有名字哦!看认识吗?对,端点,一条线段有几个端点?(两个端点)数学上用这样的图形来表示线段。
大家好好看看它,仔细认认我们这位新朋友!现在闭上眼睛想想线段的样子,想好了就睁开眼睛,谁来说说线段是什么样的?(指名说,齐说,线段是直直的,有两个端点)板书
你知道下面图形中哪些是线段吗?
(评:数学中概念课一般比较难教,如能把这些抽象的数学概念变成学生看得见的“数学事实”采用直观、形象、生动的教学方法深入浅出地教学,就能卓有成效地帮助学生建立起这些抽象的概念。
为了让学生在头脑中牢固建立线段的直观形象——直直的、有两个端点。
放手让学生自己操作,从一根弯曲的毛线,通过拉的动作,变直的。
学生通过操作,牢固的建立起了概念,只要是有两个端点,直直的就是一条线段。
同时也有学生发现,弯曲的毛线拉直后都能变长了,但是直直的毛线却是不可以的。
学生在这一实践活动中,能力和情感得到了和谐发展,特别是学生的创新“火花”得到了迸发。
)
3.实物感知,强化线段特征。
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有线段的影子,瞧!直尺的这条边可以看做一条线段,你能找到它的两个端点吗?(生摸一摸、说一说)我们的身边还有哪些物体的边也可以看成线段呢?请你找一找、和同桌说一说。
(黑板、课桌、书本、文具盒等等)
(出示幻灯片)这个盒子中有线段吗?(生上来指一指)
课前三分钟我们猜的图形中有线段吗?
(评:在学生对线段有一定认识后,引导学生观察直尺、课本、黑板等物体的边,找一找、摸一摸,加深对线段的感受。
从学生身边的实物出发找线段,使学生体会到原来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的现实世界里,从而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它体现了数学于生活的密切联系,数学源于生活,数学用于生活,相互依存。
活动中让学生凭借着对线段的初步认识,摸一摸、找一找、举例、判断等多种形式,加深了对线段的认识。
)
4.折线段,感知线段是有长短的。
老师还能在这张正方形纸中再变出一条线段,瞪大眼睛看!它在哪?(指名上来指一指、说一说)
想折吗?听要求:拿出你手中的正方形纸,这出一条比老师的这条线段长的线段,折好就举起你的作品,开始!
展示学生作品
再折出一条比老师的这条线段短的线段开始!
展示学生作品
观察我们这出的这些线段,你有什么发现?(线段有长有短)板书
(评:有了上述对线段的认识,要求学生利用长方形纸创造出一条线段。
让学生主动探索知识,并在实践活动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从而引出线段的另一特征:线段是有长短的。
)
5.画线段
你能画出一条线段吗?在练习本上试试吧!
展示学生作品(请学生说说自己怎么画的)
(评:自主探索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而非知识的灌输者,因而对一个问题的解决不是要教师将现成的方法传授给学生,而是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
在教学中我先让学生试着根据自己感知到的线段的特征,画一条线段,然后老师按照学生的描述, 用正确的方法再画一条线段,让学生在积极思考,大胆尝试,主动探索中,获取成功并体验成功的喜悦。
)
三、运用护根
小花猫看到大家这么优秀的作品,它也来了,看(出示幻灯片)从小猫家到小狗家有三条路,小猫要想快速到达小狗家该选哪条路呢?如果把小猫、小狗的家看成两个端点,连接两点能连出一条线段。
再加一点能连出几条线段呢?
四、拓展养根
四点能连出几条线段?
五点呢?六点呢?。
下课之后我们试一试好吗?
(评:在这环节中,使个个学生得到了满足。
思维敏捷的学生可以用活动过程来验证自己的猜想,思维缓慢的学生则通过动手来得出结论,使每个学生都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获得了学习数学的幸福感、成就感。
后来,循序渐进,逐层突破,从三个点到四个点,再到五个点,题目的难度在增加,但是有了一个个的铺垫,学生始终处于一个高兴奋的状态下完成每一项“任务”。
)
五、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看来大家的收获还真不少!
一条线段看起来不起眼,很单调,但是,几条方向不同、长短不同的线段不仅能构成我们认识的各种图形,还能组成很精美的图案呢! (欣赏图画)
总评:
(一)注重实际操作,让学生感悟体验线段的特征。
线段对二年级学生来说既熟悉又陌生,学生早已在生活中不自觉地认识了它。
陌生是因为线段作为几何知识中比较抽象的概念,学生年龄小,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还比较低,要以纯数学的角度去理解有些困难。
为了加深学生对线段特征的认识,本课中采用了大量的操作活动。
如:用手捏住线段的两端,然后把线拉直,使学生在这样的活动中获得对线段的直观认识;再组织学生观察比较,突出线段“直”的特点;接着在进一步从拉直的这线段上认识线段有两个端点,强调“捏住的
两个线头”就是线段的端点。
然后在让学生系统地指认从哪里到哪里是线段,端点在哪,把学生的生活知识抽象为数学知识。
(二)注意创设情境,感受理解线段
数学新课标提出,教学情境的创设要有利于学生进行主动地观察、猜测、验证、交流等教学活动,在认识线段的特征这一环节中,首先从拉毛线入手,体会线段的特点,然后让学生找一找身边的线段,说一说、摸一摸身边的线段,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体验线段的特点,使他们发现原来线段就在我们自己身边,这种体验让他们学起知识来兴味盎然。
如果为了背出线段是什么,画一画线段,那不是难事,但线段的教学更重要的是结合情境感受线段,理解它的意义,使学生看得着,摸得到,用得上,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观察想象力和探索问题的能力。
(三)当然这节课也留下了很多遗憾的地方:
比如:通过一节课的学习,学生对于横向、纵向的认识是比较到位的,但对于斜着的线段的认识,还是很模糊,由于前面揭示线段的基本特征时,没有很好地解决这个难点,所以在后面练习时,学生就频频遇阻。
又如:在折纸操作中,教师组织不严密。
表现在学生跟着老师对折,打开长方形纸,看一看,摸一摸第一条折痕,学生说出折痕就是线段后,就让学生折出比这条线段长的折痕,这时没有及时组织学生交流怎样折就长些。
当要求“折出比原来这条线段短的折痕”大多数学生都是对折再对折,教师没有追问“还有没有别的折法”从而引出
折去长方形中一个角的折法。
因此在组织操作教师要把学生能想到的各种可能性都先预想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