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发展与保护资源环境的激烈斗争

合集下载

抗战时期国统区工业及工人状况抗战时期国统区

抗战时期国统区工业及工人状况抗战时期国统区

抗战时期国统区工业及工人状况抗战时期国统区一、国民党统治区工业发展状况及原因抗日战争爆发以前,中国的近代工业几乎全部集中在沿海和长江中下游沿岸地区。

抗日战争爆发以后,这些工业集中的地区立即成了日本帝国主义进攻的首要目标。

1938年10月武汉失守以后,由于日寇暂时停止了对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战略性进攻,国民党统治区出现了一个比较稳定的局面。

这时的国民党统治区,主要是以重庆为中心的西南、西北10个完整的省份,即四川、云南、贵州、广西、陕西、甘肃、西康、青海、新疆、宁夏等;此外还包括湖南、广东、湖北、河南、江西、安徽、浙江、福建等省尚未沦陷的部分。

两项合计,面积占全国二分之一以上,人口有2亿左右。

据国民党政府经济部的统计,战前全国除东北地区以外,在该部登记的新式工厂总共是3935家,资本总额是*****.9万元,工人总数是*****人;其中属于西南、西北各省和湖南地区的,仅有工厂237家,资本***-*****元,工人*****人。

\[1\]西南、西北各省的工业,在抗日战争爆发以后,特别是在1938年10月武汉失守以后的几年间,有了很大发展,据国民党政府经济部的统计,到1942年底,国民党统治区已有工厂3758家,工人*****人。

和这个地区战前的情况比较起来,工厂数将近战前的16倍,工厂工人的人数相当战前的7倍还多。

\[2\]这种发展主要是由于以下几方面的因素促成的:(一)在日寇占领了沿海沿江的重要工业地区时,虽然绝大部分工矿交通企业或被炮火毁坏,或被敌人占领,但是也有一部分在民族资本家和工人群众的抢救下,迁移到了内地各省。

据国民党政府经济部1943年的统计,从1938年到1942年底,由上海、青岛、武汉等地迁往四川、湖南(西部未沦陷地区)、陕西、广西、云南等省的民营工厂,共计639家,机器设备12万多吨,技术工人*****多名。

\[3\]这些内迁工厂是促进内地各省工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二)随着沿海沿江重要工业地区的沦陷和原有国际交通路线的被割断,随着国民党庞大的治机构和大批流亡人口的迁入,在内地各省,一方面大大加强了对于军需民用工业产品的需要,另一方面,又不能象战前一样依赖外国和沿海沿江工业地区的商品输入来满足这种需要。

第6课 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第6课 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大气和河流,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健康。
雾都
1952年12月5日至9日,伦敦大量工厂生产和居民燃煤取暖排 出的废气难以扩散,积聚在城市上空。市民不仅机器生时活代被的享打受乱,健 康也受到严重侵害。许多市民出现胸闷、窒息等不适感,发病率大 和死亡率急剧增加。直至12月9日,一股强劲的西风吹散烟雾才告气 终。据统计,当月因这场大烟雾而死的人多达4000人。此次事件污染 被称为“伦敦烟雾事件”。
工业化 带来的 社会问

环境污染 ① 工人反抗斗争激烈
贫富分化加剧 ② 工人运动兴起
随堂演练
1.工业革命使工业化国家发生了重大的变
化。如图体现的社会现象是( B ) A.大众教育推广 B.城市化加快 C.环境污染严重 D.贫富分化加剧
2.在《工业革命与英国妇女》中提及:工厂“使 年轻妇女走出狭小的‘家’,这种家在场地、光线、 空气、思想和同伴方面都非常有限”,“表现自己在 交友和社会活动方面的才干”,“训练她具备自尊、
洲国家开始推广大众教育,德国和法国最早
建立起国家教育体系。
教育 表现
② 系统教育体系:19世纪初,德国建立由初等 学校、中等学校、大学组成的系统教育体系。
③ 中等教育:1802年,法国开设政府资助的中
影响
等教育。 ④ 免费义务教育:1870年,英国、法国对儿童
实行免费义务教育。
作用:教育的普及,提高了欧美各国的大众文化 水平,促进了社会发展。
的城市只有一个,1851达到13 曼
个;1851年,10万人以上的大 彻
城市已经有7个。特别是新兴工 斯
业城市的发展,如曼彻斯特、 特
利物浦、格拉斯哥等等。
1851年,英国的英格兰和 美
威尔士的城市人口总和已经超 国 过农村人口,城市人口比重达 纽 到50.2%,初步实现城市化。 约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道路的提出依据与重大意义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道路的提出依据与重大意义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道路的提出依据与重大意义作者:黄娟来源:《湖湘论坛》2020年第04期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提出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道路新思想,它构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道路,就是发展绿色生态、绿色生产、绿色生活,形成绿色生态、生产、生活方式,构建绿色生态、生产、生活体系,营造绿色生态、生产、生活环境,实现生态美丽、生产美化、生活美好,让人民群众在绿水青山中共享生态之美、生产之美、生活之美。

这是一条生态优先、“三生”和谐、“三美”合一、人民幸福的新时代生态文明发展之路。

从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道路的提出历程、历史依据、现实依据、理论依据与实践依据来看,提出并实践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道路,对于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实现现代化强国与中国梦、迈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共同建设美丽生态地球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发展道路;生态文明中图分类号:A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4-3160(2020)04-0005-1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出并强调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道路,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道路新思想构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道路,就是发展绿色生态、绿色生产、绿色生活,形成绿色生态、生产、生活方式,构建绿色生态、生产、生活体系,营造绿色生态、生产、生活环境,实现生态美丽、生产美化、生活美好,让人民群众在绿水青山中共享生态之美、生产之美、生活之美,这是一条生态优先、“三生”和谐、“三美”合一、人民幸福的新时代生态文明发展之路。

[1]本文着重分析探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道路的提出历程、主要依据与重大意义。

一、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道路的提出历程人的思想认识不可能一成不变,新观念的提出也不可能一蹴而就。

从一个时代进入一个新的时代,必然经历新观念与旧观念并存、新观念最终战胜旧观念的过程。

近现代中国经济的发展历程

近现代中国经济的发展历程

近现代中国经济的发展历程近代中国的经济举步维艰,1929年至1933年间资本主义国家普遍陷入经济危机,为转嫁危机,西方各国采用货币、倾销等政策向中国倾销商品,严重影响了中国工商业的发展尤其1931至1934年间,中国工商业经历了艰难的发展过程,主要表现在:对外贸易的严重入超,银行钱庄挤兑风潮频发,丝织业停产倒闭,制茶行业举步维艰等方面,致使中国经济出现了严重的衰退。

国民政府面对困境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希望通过改革,达到减轻经济危机对中国经济影响的目的,这些措施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币制的改革,但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中国工商业发展的困境。

我国的经济发展经历了曲折的道路,终于获得了今天的成果,中国的国际地位也得到很大的提升。

当然,中国现在仍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中国的经济发展仍然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挑战与机遇。

一、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1、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1842年五口通商以后,西方商品输人与日俱增,尤其是洋纱洋布的输入,摧毁了东南沿海地区中国传统的家庭手工棉纺织业,造成纺与织、织与耕的分离。

传统的小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其后,随着更多的通商口岸的开放,洋纱洋布得以倾销,进而为机器棉纱纺织业的产生和发展准备了一定的原料和产品市场;陷入破产与失业的农民和手工业者,则为近代机器工业提供了劳动力市场。

传统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瓦解只是发生在沿海局部地区,内地广阔的农村封建生产关系基本没变。

另外,在东南沿海地区,棉纺等中国传统的手工业部门也同时受到打击和排挤,这些部门的资本主义萌芽受到遏制。

?2、近代机器工业的出现? 19世纪40年代外国资本的近代机器工业在中国出现。

60年代开始的洋务运动,标志着中国工业近代化的开始。

鸦片战争后,外国商人为了贸易和航运的需要,在通商口岸私自创办了一批船舶维修厂、砖茶厂和机器缫丝厂等。

外国企业在中国的开办,给中国带来了先进的机器与技术,打开了中国人的眼界,从而为中国资本主义机器工业的产生起了诱导的作用。

部编《二战后的世界变化材料》达标试题(含解析)

部编《二战后的世界变化材料》达标试题(含解析)
材料二 20世纪50年代,法国、联邦德国等国先后签订了条约,建立“煤钢共同体””经济共同体”、“原子能其同体”。1965年,法国、联邦德国等西欧六国决定上述三个共同体合并,组成欧共体……随着欧洲一体化的发展……1993年,欧洲联盟正式建立。
——摘编自岳麓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2)根据材料二,指出欧洲联合从哪一领域开始?欧洲联合有什么意义?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日本以立法和内阁会议决议的形式,提出了保护和扶植轿车、石油化工、机械、电子机器等有代表性的重化工业的方针。并颁布实施了各种特别措施。日本产业结构调查会从1963年起开始制定产业结构长期构想。提倡“产业结构重化工业化”,作为实现经济高速增长的方策。
材料二: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工业公害发生以后,日本经济从高速增长进人低速增长时期。这种经济形势的变化迫使日本产业界不得不缩小那些耗能大、费资源、用人多而且公害严重的产业,发展知识密集型的尖端产业,通过调整产业结构为企业发展寻找新的出路。
(2)要适当的经济政策,引进最新的科学技术成就,发展教育和科学技术。要注意科技创新;要发展知识密集型的尖端产业,通过调整产业结构为企业发展寻找新的出路;在以后的经济发展中要保护环境;依靠科技形成少排放、多利用的消费模式等。
【解析】
【详解】
(1)根据材料一“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日本以立法和内阁会议决议的形式,提出了保护和扶植轿车、石油化工、机械、电子机器等有代表性的重化工业的方针。并颁布实施了各种特别措施”等,得出日本政府制定了适当的经济政策,再结合所学知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在日本进行了社会改革,推行非军事化政策;日本引进最新的科学技术成就,发展教育和科学技术,促进了经济的迅速发展。
5.请依据下面图片反映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史实正确,语句通顺,表述完整,能够反映图片之间的联系)

我国现状及其对策研究

我国现状及其对策研究

我国现状及其对策研究一、概述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历经数十年的改革开放,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在经济、科技、教育、文化等各个领域,均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

特别是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我国经济保持了高速增长,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高,国际地位日益提升。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问题。

环境污染、资源短缺、人口老龄化、地区发展不平衡等问题日益凸显,成为制约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同时,国际形势的复杂多变也给我国的发展带来了诸多不确定性和风险。

在这样的背景下,深入研究我国现状,分析面临的挑战和问题,提出有效的对策和措施,对于推动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通过对我国现状的全面梳理和分析,探讨我国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进而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以期为我国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1. 简述我国当前的发展阶段与背景我国当前正处于一个关键的发展阶段,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我国经济实现了持续高速增长,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这一成就背后也伴随着一系列结构性问题和深层次矛盾。

从国际环境来看,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国际竞争日益激烈。

一方面,我国作为新兴市场国家,在国际贸易、投资和技术创新等领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另一方面,国际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增加,如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地缘政治的紧张等,给我国发展带来了诸多外部压力。

从国内环境来看,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这一转变要求我们在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的同时,更加注重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仍面临着一些突出问题,如经济增长动能不足、区域发展不平衡、生态环境压力加大、人口老龄化等。

我国还面临着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任务。

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过程中,需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同时,还需要加强法治建设,保障公民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共产党百年工业发展的主要成就与基本经验

共产党百年工业发展的主要成就与基本经验

03
共产党百年工业发展的主 要成就
工业规模迅速扩大
工业生产总量跃居世界前列
01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工业生产总量已经跃居世界前列,成为
全球重要的工业大国。
制造业占比显著提高
02
我国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占比逐年提高,已经成为了全球制
造业的重要中心。
工业产品出口全球领先
03
我国工业产品的出口规模不断扩大,已经成为全球工业品出口
工业发展促进了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实现了从传统农业国到现代化工业国的 历史性跨越。
参考文献
• [请在此处插入参考文献]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的重要国家之一。
技术创新能力显著增强
科技创新投入持续增加
政府和企业对科技创新的投入持续增加,为技术研发提供了充 足的资金保障。
科研成果转化效率提高
科研机构和企业的合作不断加强,科技成果的转化效率不断提高 ,为工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创新人才队伍壮大
政府和企业对创新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不断加大,创新人才队 伍不断壮大。
详细描述
通过推广清洁能源、促进节能减排、加强环境保护等措施,推动工业向绿色低碳方向发展。同时,要 注重生态文明建设,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加强国际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要点一
总结词
要点二
详细描述
加强国际合作是实现互利共赢的重要途径。
通过加强国际合作,包括参与国际标准制定、推动国际 技术交流、加强国际投资合作等措施,可以引进国外先 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我国工业的国际化发展。同时 ,要注重拓展国际市场,加强品牌建设和营销推广,提 高我国工业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名师整理)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6课《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精品习题课件

(名师整理)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6课《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精品习题课件

占人类总人口的五分之一。材料强调了工业革命 ( )
A.引发了城市化
B.刺激了人口的增长
C.带动了财富的增加 D.加剧了贫富分化
解析 根据题干并链接所学可知,随着两次工业革命的进行,从事第二产业 的人数激增,导致农村人口大量涌向工业发达的城市,从而推动了城市化的 进程。
答案 A
知识点三 环境污染和贫富分化加剧
知识点一 人口增长和大众教育
人口增长 原因 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人口的迅速增长
劳动力结 构变化
原因 工业革命的发展 表现 越来越多的人放弃农业生产,专门从事工业和商业
越来越多的妇女成为工业劳动者,为妇女社会地位的提高创造了条件 原因 适应工业化发展的需要
推广大众 教育
表现
德国推行教育改革,建立由初等学校、中等学校、大学组成的系统教育体 系
——约翰·格里宾等著《历史焦点》 史料解读 工业革命把劳动力从农村引向城市,开始了城市化进程;工人阶 级越来越贫困,社会的贫富分化加剧;二氧化碳和其他有害气体大量排放, 造成了环境的恶化。 知识链接 工业革命使工业化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加快了城市化 进程。但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后果,环境污染严重和社会贫富分化加剧。 这使我们认识到发展经济必须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促进社会的共同富裕;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要注意对自然环境的保护。
环境污染
原因 工业革命的开展 表现 工厂排放大量的废气和废水,严重污染了大气和河流 危害 危害着人们的身体健康
贫富分化 原因 资本家攫取大部分社会财富;工人获得的收入难以糊口
加剧 随着社会矛盾日趋尖锐,工人的反抗斗争日益激烈
知识点拨 科技是一把双刃剑,工业化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便利的同 时,也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贫富分化,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但科技的 进步是利大于弊。作为中学生应该努力学习,努力成为科技创新的一分子, 为造福人类作出自己的贡献。

考研政治正确认识工业化道路

考研政治正确认识工业化道路

重点题12:正确认识我国不同时期的两个“⼯业化道路” ⼗⼆、以⽑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我国⼯业化的思路是什么?这与我们当前提出的“新⼯业化道路”有什么关系? 【考点背景透析】 建国以来,由于所处的历史时期不同,⾯对的时代课题不同,我国领导⼈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就如何实现⼯业化以⾄实现现代化提出了不同的发展战略,这为我国⼀步⼀步实现现代化都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

但是,由于今天我们处在特殊的历史时期,以及在其特殊形式下采取的不同的发展思路,我国对如何实现⼯业化⼜有了新的认识和符合时代形势的理解,提出了新的发展战略,这是我们国家⽇后社会经济发展的指导。

对此,考⽣应有⾜够的重视。

【相关资料精粹】 相关材料1: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时期——“⼀化三改” 1.“⼀化三改”的提出 1953年12⽉,在由中共中央宣传部拟订、经⽑泽东亲⾃修改和中共中央批准的⽂件《为动员⼀切⼒量把我国建设成为⼀个强⼤的社会主义国家⽽奋⽃——关于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学习和宣传提纲》中,对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完整准确的公开表述是:“从中华⼈民共和国成⽴,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个过渡时期。

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业和对资本主义⼯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这条总路线是照耀我们各项⼯作的灯塔,各项⼯作离开它,就要犯右倾或‘左’倾的错误。

”1954年9⽉,第全国⼈民代表⼤会第⼀次全体会议将这条总路线写⼊了《中华⼈民共和国宪法》,⽤法律的形式确定了下来。

2.“⼀化”和“三改”的关系 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核⼼内容是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业化和实现国家对农业、⼿⼯业和资本主义⼯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简称“⼀化三改”、“⼀体两翼”。

“⼀化”即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业化,这是主体;“三改”即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业、资本主义⼯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是两翼。

呼吁保护环境的倡议书

呼吁保护环境的倡议书

呼吁保护环境的倡议书呼吁保护环境的倡议书1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环境保护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

我国把环境保护宣布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所以我们要努力做好环境保护。

然而,现在有许多不好的现象,例如:许多人在街上随地扔垃圾,吐痰。

汽车的尾气超标,等等。

为了保护环境,保护我们的`家园,我提出如下建议:1、实行垃圾分类化。

这样不仅能减少环卫工人的工作量,还能更好地起到废物利用,减少污染。

2、节约资源。

建议大人买菜时,少用塑料袋,尽量用竹篮子。

用笔尽量用可换芯的,减少圆珠笔外壳的浪费与垃圾量。

3、外出吃饭尽量不用一次性饭盒。

绿色消费,尽量少使用一次性用品,多使用耐用品。

4、人类要想征服可怕的大自然,就必须尊重自然,爱护树木,爱护动物,爱护大自然的一切。

5、要从我做起,首先选择有利于保护环境的生活方式。

善待我们的家园、善待地球,共创一个美好的生活环境。

环保是现代生活中人类面临的问题。

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从现在做起,为了地球的明天,我们必须要从自己开始努力,好好地保护环境!倡议人:20xx年xx月xx日呼吁保护环境的倡议书2各位同学们:大家好!听奶奶说,儿时的她常常穿梭于青山绿水之间。

山,矗立在面前,草木郁郁葱葱,山花簇簇。

绵绵细雨唤起满山云雾,山峰在袅袅云烟中若隐若现,更显得雄伟险峻,让人觉得它神秘而美丽。

可是现在呈现在我们眼前的山早已失去梦幻之感,因为:漫山遍野都是垃圾,树枝上挂着丑陋不堪的塑料袋,草丛里随处是晃眼的白色饭盒。

人类不断地砍伐树木,破坏生态环境,再也无法与自然和谐相处。

现在的我们是:同弃废弃物,同饮垃圾水。

为了保护地球母亲赐予我们的`宝贵的自然环境,我发出倡议如下:1、停止对森林的滥砍滥伐,积极开展植树造林活动;2、不随便丢弃垃圾,自觉将垃圾带出自然景区。

大家互相监督,一旦发现有乱扔垃圾的人,立即上前制止3、努力学习,多读有关自然的书,了解自然,了解环境与人类的关系;4、减少排放有害气体。

中国近代史中的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中国近代史中的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中国近代史中的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在中国近代史的过程中,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随着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进程,环境问题逐渐凸显,迫使人们开始重视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本文将从清朝末年至当代中国的角度,探讨中国近代史中的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问题。

清朝末年,中国经历了列强入侵和国家内部混乱的时期,环境问题开始受到重视。

甲午战争后,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中国的环境问题进一步加剧。

大量的森林资源被砍伐,大片的土地沙化,水资源也遭受严重污染。

清政府意识到环境问题的严峻程度,开始出台一系列保护和管理政策,以尽可能减轻环境破坏的程度。

进入民国时期,中国的环境保护面临更大的挑战。

社会动荡和战乱造成了巨大的环境破坏,农田荒废、水土流失等问题愈发严重。

民国政府在激烈的政权斗争中,很难集中精力来解决环境问题。

然而,环境保护这一话题在大学教育中开始得到重视,一些知识分子开始提出环境保护的理念,推动了环境保护意识的普遍提高。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开始得到更广泛的认同。

中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强调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原则。

例如,中国政府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明确了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和责任,为环境保护奠定了基础。

此后,中国政府在经济发展中注重环境因素,鼓励生态环境建设和可持续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实现了快速发展,但环境问题也随之加剧。

工业化进程中过度依赖高污染、高能耗产业,导致空气和水质量持续下降,生态系统遭受破坏。

为了解决环境问题,中国政府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力图在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间取得平衡。

21世纪初,中国政府进一步加大了环境保护力度。

《生态文明建设纲要》提出了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并将其写入宪法,凸显了中国政府对环境保护的重视。

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大气污染治理、水体修复等工作,推动绿色技术和清洁能源的发展,为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国际政治中的资源环境问题

国际政治中的资源环境问题

1007 1369(2002)04 058 04国际政治中的资源环境问题胡剑萍收稿日期:2002.05.25作者简介:胡剑萍,武汉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专业2000级硕士研究生,430072。

[内容提要] 资源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资源环境与人类的生存斗争是研究国际政治斗争的一个基本视角。

在人类开发利用资源环境的过程中,资源环境的利用和控制都面临着既有的技术基础、国际格局和制度的限制。

随着工业化的逐步普及和全球化的加速发展,资源环境问题已不仅关系到各国的生存和发展,而且影响到全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协调各国在处理资源环境上的立场、权利和责任,是全球化时代国际政治中不可回避的新课题。

[关键词] 国际政治 资源环境 生存斗争一、资源环境与人类的生存斗争:传统国际政治的基本视角资源环境,是指在一定社会经济技术条件下,能被人类开发和利用以提高自己福利水平或生存能力的、具有某种稀缺性的自然物质和自然环境,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作为自然界长期发展的历史产物,人类社会与资源环境有着密切联系。

资源环境给予人类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的一切物质条件和基础,人类文明就是建立在大规模利用资源的基础上的。

资源环境对于人类的重要性在于,它既是人类的生存空间,又是提供给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但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资源总是有限的,表现为储量的有限、容量的有限、自然再生能力的有限等。

作为传统国际政治主要内容的国际斗争都直接或间接与对这些资源环境的争夺有关。

世界资源是有限的且国际关系处于无政府状态,这两个基本特点决定了世界政治的基本形态:在竞争性的国际关系中,和平与战争交替进行。

资源的有限性决定了国家关系的竞争性,竞争性导致了国家在不同生存策略下的国家行为,这一点进而导致了国家实力的兴衰变化和国际秩序的变更!∀。

因此,资源环境与人类的生存斗争一直是传统国际政治的一个基本视角。

在人类长期的斗争历史中一直贯穿着两类基本矛盾:人与自然的矛盾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矛盾。

从胡焕庸人口线看地理环境决定论

从胡焕庸人口线看地理环境决定论

从胡焕庸人口线看地理环境决定论黄园淅;杨波【摘要】人地关系是人类认识世界的永恒命题,也是地理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作为人地关系思想中最受关注的思想之一,地理环境决定论强调了地理环境对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作用.本文对地理环境决定论进行现代地理学解读,认为地理环境是人与自然相互作用得以实现的基础,也是区域差异的原因,对人类社会发展起制约或促进作用.对2005年中国省区级人口密度、单位面积上人均GDP和生产性土地资源率进行分析,并与胡焕庸人口线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胡焕庸人口分界线依然是中国人口分布差异的基线,人均GDP空间分布与生产性土地资源的空间分布情况与区域人口分布具有很高的一致性.进一步分析表明,胡焕庸线不仅展示了中国人口分布差异情况,更在于其揭示了中国资源环境基础的区域差异特征,这也是其长久以来依然能够被实践验证的真正原因.胡焕庸线的存在及其合理性充分说明了地理环境在国家和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因此,对待不同的地区,必须因地制宜,按照其地理环境特征来确定其发展方向和目标,并制定相应发展政策.【期刊名称】《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2(044)001【总页数】6页(P68-73)【关键词】人地关系;胡焕庸线;地理环境决定论;生产性土地资源率【作者】黄园淅;杨波【作者单位】中国科协发展研究中心,北京100863;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1001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K901生活在这个广袤丰富的地球上,人类无法摆脱与其所处的生活环境之间的密切联系,也从未停止过对二者关系的探索与思考。

人地关系问题,是关乎社会生产力、科学技术和哲学思潮的话题,更是地理学研究的重要范畴和核心问题。

而在人地关系的讨论中,最具代表性的即是曾经引起思想家和科学家广泛关注、几经兴衰沉浮的地理环境决定论。

一、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人地关系思想的发展,就是人地矛盾不断斗争过程的反映。

( )立足新的发展阶段,深刻分析我国发展环境面临的深刻变化,进一步勾画了我国基本

( )立足新的发展阶段,深刻分析我国发展环境面临的深刻变化,进一步勾画了我国基本

( )立足新的发展阶段,深刻分析我国发展环境面临的深刻变化,进一步勾画了我国基本“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开局起步期,也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加速演进期、全球百年未遇之大疫情的持续影响期,清醒认识和科学把握国内外环境的变化对编制和实施好“十四五”规划至关重要。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作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的科学判断,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国内外形势的精准把握,为我们正确认识发展大势、应对风险挑战提供了根本遵循。

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在加速演进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是习近平总书记作出的一个重大战略判断。

“十四五”时期区别于以往五年规划期的最大不同,就是我国外部环境所面临的这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准确把握这一大变局的丰富内涵和发展趋势,是稳妥应对变局、抓住战略机遇的前提和基础。

具体来看,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是大变局的重要推动力量,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尤其是“东升西降”是大变局发展的主要方向,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是加剧大变局演进的催化剂,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是大变局的基本特征。

环顾当今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突飞猛进,材料科学、生命科学、地球、宇宙科学等领域取得重大原创性突破。

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制造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等领域的颠覆性技术不断涌现。

人工智能、互联网、大数据等新兴技术与传统技术的结合,孕育了一批以绿色、智能、泛在为特征的重大技术变革。

这引发了新一轮的产业变革,创造了新产业和新业态,使传统产业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加速了产业升级。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推动了生产方式、社会结构和生活方式的深刻变革,对塑造世界政治经济格局、改变国家力量对比起着决定性作用。

这一切为中国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提供了新的重要机遇。

环顾当今世界还可以看到,近年来美国等一些发达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陷入低迷,发展活力缺失,产业空心化、人口老龄化、收入差距扩大化严重威胁经济发展,社会内部严重分裂甚至走向对立,而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整体性崛起,呈现加速发展态势,国际力量对比正在发生近代以来最具革命性的变化。

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走好兵器工业集团新时代的长征路

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走好兵器工业集团新时代的长征路

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走好兵器工业集团新时代的长征路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走好兵器工业集团新时代的长征路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兵器工业集团一直是国家安全和发展的守护者,为国家的繁荣和强大做出了巨大贡献。

面对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国内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兵器工业集团正面临着新的历史使命。

为了赢得未来的发展,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我们必须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

发扬斗争精神是实现兵器工业集团崛起的重要保证。

斗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基本素质,是中华民族自强的历史典范。

在兵器工业集团中,我们要弘扬这种精神,既要有“盛名之下必有其实”的境界,又要有“知难而进、攻苦如仇”的拼搏精神。

面对国际竞争的风险和挑战,我们必须坚定信念,敢于斗争,勇往直前。

只有不畏艰难、敢于斗争,我们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斗争本领是兵器工业集团赢得竞争优势的重要条件。

斗争本领是通过科学技术创新和各种创新手段来实现的。

我们必须增强创新能力,加强科技研发,提升产品质量和性能。

要加强与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培养一支高素质的科研人才队伍。

充分发挥设计制造、生产运营和市场销售等各个环节的协同作用,形成战略合力。

同时,要加强国际竞争信息的收集和分析,深入研究市场需求和潜在风险,为优质产品的开发和推广提供有力支撑。

走好兵器工业集团新时代的长征路,需要坚定信心和自信心。

我们要坚定对党的领导的信心,坚定对社会主义事业的信心,坚定对自己事业的信心。

我们要增强自信心,自信心是战胜困难、战胜挑战的重要力量。

只有坚定信心,我们才能够无畏无惧地迎接挑战,战胜艰难和困难。

兵器工业集团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还需要坚持科学发展观,注重可持续发展。

我们要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是长远发展的重要保证。

我们要注重生态文明,把环境保护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加强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努力推动绿色发展。

我们还要持续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通过科学管理和创新机制,不断提高效益,为兵器工业集团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2021-2022学年天津市红桥区高三(上)期末历史试卷(附详解)

2021-2022学年天津市红桥区高三(上)期末历史试卷(附详解)

2021-2022学年天津市红桥区高三(上)期末历史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45.0分)1.9-13世纪,西欧庄园盛极一时。

如图是西欧封建庄园示意图,该图反映了庄园()A. 属于自然经济的范畴B. 耕地全部由农奴耕种C. 拥有独立的政治权力D. 主要居民是手工业者2.公元8-9世纪,阿拉伯人大规模地将其他文明的古代文献翻译成阿拉伯语。

到了14世纪,其中的一些文献已陆续传到欧洲。

这()A. 强化了西欧国家的王权B. 推动了西欧民族国家的形成C. 促进了西欧文化的发展D. 冲击了基督教会的统治地位3.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特诺奇蒂特兰(阿兹特克人国家的都城)附近有很多广场,这些广场都是开展贸易的集市场所。

特诺奇蒂特兰城北有一个用石柱子围成的大集市,每天参与交易的有6000多人,贸易大都是以物换物,交易的货物有金银珠宝、石器、贝壳、羽毛、粮食、蔬菜、水果、酒、糖、木炭、陶罐、陶壶、花瓶、鸟皮、兔子等。

这说明当时阿兹特克人国家()A. 集市贸易非常活跃B. 城市交通运输发达C. 商业是经济的基础D. 广场建筑技术高超4.14-15世纪,意大利传统饮食文化变得更加精致,意大利人对于饮食的要求越来越高,“奢华消费观”成了意大利社会发展中的常态。

这主要缘于()A. 民族国家的形成B. 全球航路的开辟C. 人文思想的影响D. 近代科学的兴起5.笛卡尔认为,人类共同的本性即理性,把人与非人区分开来。

“我思故我在”,人不需要依靠神祇,通过理性即能把握世界。

据此可知笛卡尔的思想()A. 倡导人的绝对自由和理性精神B. 蕴含朴素唯物主义的内涵C. 体现文艺复兴时代对人的认识D. 引发了近代科学技术革命6.17世纪英国革命的参与者并没有把该事件当成“革命”,通常是称作“清教运动”或“内战”,革命在当时有“现存社会的动荡与破坏”之意。

18世纪法国革命的参与者把自己所从事的斗争称作“革命”,革命成了天下最正当、最神圣的事物。

马克思国际分工视域下中国实现“双碳”目标的时代境遇和实践理度

马克思国际分工视域下中国实现“双碳”目标的时代境遇和实践理度

马克思国际分工视域下中国实现“双碳”目标的时代境遇和实践理度作者:闫晨来源:《西部学刊》2022年第07期摘要:马克思认为国际分工的产生根源于生产力的发展。

以资本主义国际分工形式主导的国际产业链中,中国承载了大量以资源消耗性为主体的中低端制造业,碳排放量接近环境承载力红线。

中国将努力争取在2060年前实现“双碳”(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以生产力进步引起国际分工变化,破除不平等国际分工困境。

当前,中国改革与发展面临挑战,经济问题与环境问题矛盾交织,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整体性失衡。

但在实践中仍要以大力发展生产力为核心,走绿色发展道路,加强对外开放,积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要利用好碳中和发展的机遇,让中华民族再次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关键词:马克思;国际分工;“双碳”;中国发展中图分类号:A81;X3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916(2022)07-0024-04一、中国实现“双碳”目标何以必须(一)生产力的进步是国际分工变化的本源马克思关于国际分工的分析源于亚当·斯密的分工理论。

亚当·斯密首先对分工这一概念做了完整详细的分析,认为分工是一种社会生产组织和分配形式。

进一步扩展,国际分工则是生产市场突破国家、民族界限的社会化大生产组织形式。

马克思认为,国际分工的形成依赖生产力的发展状况,随着世界历史的发展,分工是各个时期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反映。

在古代社会,国家间分工就已经显现。

亚洲邻国间以及欧洲地中海沿岸一些国家和地区,出现了以国家资源禀赋为基础的物质分工与交换。

这个时期人改造自然的能力较弱、生产力水平低下,分工依赖于国家和地区间地理位置、自然资源状况的差异,形成了简单的生产组织形式。

生产的产品仅在区域内进行交换,没有向世界输出商品的能力,更不能形成国际分工规模。

“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

”[1]生产力发展迅速推动生产关系变革。

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后,科学技术的应用、机械化的大生产使得分工與交换突破国家、地区的界限走向世界市场。

2024年部编版九年级历史教学九年级电子教案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第6课 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2024年部编版九年级历史教学九年级电子教案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第6课 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设计说明本课主要讲述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英、法、德、美等国社会发生的巨大变化,主要包括人口快速增长、大众教育普及和城市化进程加快。

但是,在工业化的进程中,西方国家也出现了许多社会问题,如环境污染严重,贫富分化加剧。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加深学生对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进步和社会问题的理解。

学习目标1.了解工业革命后,英、法、德、美等国在人口数量、劳动力结构和教育方面发生的变化。

2.了解西方国家在城市化进程中面临的问题和在工业化进程中出现的问题。

3.归纳工业革命给人类社会带来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体会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

4.能够针对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中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城市化。

教学难点: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进步和社会问题。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多媒体教学法、情境教学法、自主学习法等。

资源与工具(一)资源图文材料:历史图片、文字材料。

视频材料:《世界通史》(纪录片)。

(二)工具1.数字资源包、学习成果上传和互动平台。

2.图书馆资源、网络搜索工具等。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教学情境1952年12月,英国伦敦发生了一次严重的“烟雾事件”:浓雾将近一周不散,大量工厂生产和居民燃煤取暖排出的废气难以扩散,积聚在城市上空。

整个城市被烟雾笼罩,陷入一片灰暗之中。

其间,有4000多人因呼吸道疾病而死亡。

当时的英国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二、预习检查1.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进步。

2.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问题。

三、学习任务一人口增长和大众教育教师讲述:工业化通常被定义为工业(特别是其中的制造业)或第二产业产值(收入)在国民生产总值(国民收入)中所占的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以及工业就业人数在总就业人数中所占的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

工业发展是工业化的显著特征之一,但不能将工业化狭隘地理解为工业发展。

在这一过程中,工业发展绝不是孤立进行的,而总是与农业城市化和服务业的发展相辅相成的。

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矛盾

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矛盾

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矛盾随着经济的发展,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

不可否认的一个事实是,环境状况日益恶化,大气、水与海洋污染日益严重,野生动植物的生存环境遭到严重破坏,许多物种正濒临灭绝,森林的过度砍伐与矿产资源的过渡开采都给人类生存与发展带来了现实的与更严峻的潜在威胁。

环境资源的稀缺性逐步表现出来,治理环境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归根到底是人与自然的关系。

解决环境问题,其本质就是一个如何处理好人与自然、人与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问题。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人与自然从远古天然和谐,到近代工业革命时期的征服与对抗,到当代的自觉调整,努力建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现代文明,是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这一矛盾和对立统一规律的客观反映。

有些人认为环保与经济发展是对立的,认为要保护环境必然要牺牲经济的发展。

这些年的实践证明,正确处理环境与发展的关系,二者是可以相互促进的,可以达到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美国的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状况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可资借鉴的范例。

当今,绿色经济、循环经济成为新世纪的标志。

用环保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成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

因此,如何协调环境与经济的关系,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现代文明是坚持实现保环境的基本国策的关键,实现可持续发展。

矿产资源做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基础,广泛应用于建筑、能源等行业。

但是伴随而来的粉尘污染也给我们带来了诸多的困扰,首当其冲的作业人员甚至矿区的周边环境都在遭受着迫害.清新的城市空气开始变得污浊,让人失去了旅游的向往;人们脸上的笑容,也开始消失。

很多国家都经历了一个工业发展中不同的衍变过程,同时也是经历了一个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矛盾斗争的过程。

发展中的矛盾固然会有,但我们不能坐以待毙,应该思索如何解决这些矛盾。

人类的发展不应该以破坏环境为代价,对于现状我们应该积极地去思考,寻求可持续发展的方式。

人类对环境问题认识发展历程

人类对环境问题认识发展历程

人类对环境问题认识的发展历程环境工程081 罗成200818060423摘要:人类的发展与环境息息相关,人类的发展过程也伴随着对环境的认识过程,从远古的砖木取火到现在工业化文明和现代化文明,人类对环境问题的认识也越来越深。

本文主要分析了人类对环境问题认识的发展历程,与现在主要的环境问题,也提出了人类对环境的展望。

关键词:环境问题发展历程展望一、前言所谓环境总是相对于某一中心事物而言,作为某一中心事物的对立面而存在。

它因中心事物的不同而不同,随中心事物的变化而变化。

与某一中心事物有关的周围事物,就是这个中心事物的环境。

在人类社会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生产方式的演变和工艺技术的提高,人类的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人类与环境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显著,从而人们对自然现象和规律的认识也日益深化。

远古之时,人类作为自然环境生物链的有机组成部分,对环境的影响十分有限。

原始农业产生后,人类对环境的影响开始加强。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创造的社会财富不断增长,但与之相关的社会环境问题也逐渐产生了,从而开始了人类与环境的矛盾发展过程。

二、中国古代环境法的萌芽在战国时期,由于各诸侯国连年征战、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长,特别是手工业、采矿业的发展,造成了大范围的环境污染和水土流失,对环境的保护已经迫在眉睫。

在这种情况下,统治阶级为了稳固自己的政权,将原始环境禁忌盲区改造成为具有封建意识的国家法律,形成了中国古代的环境保护法律。

在云梦秦简中,秦国的法律就对农田水利、作物管理、水旱灾荒、风虫病害、山林保护等作了具体规定。

在《田律》、《厩苑律》、《仓律》、《工律》、《金布律》有关于保护森林、土地、水流、野生动植物等自然资源的规定,目的就是保护“农本主义”赖以存在发展的自然环境。

在春秋战国时代,铁器工具的推广,牛耕马耕的使用,大大提高了全社会的生产能力,社会经济获得了空前的发展。

另一方面,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领域的变革,打破了旧有的社会平衡,社会陷入剧烈的动荡之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业发展与保护资源环境的激烈斗争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地发展,人口的不断地增加,我们的环境也随之不断地恶化。

近年来,我国工业发展的速度的确让人自豪,工业在迅猛发展的同时,给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都带来了严重威胁。

生态的退化已在我国引起高度警觉,工业对区域环境的污染和能源的消耗已成为环境管理的重点目标,工业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已逐步上升为生态安全问题。

虽然,经过三十多年的努力,我国已经建立了一整套较为完备的环保政策体系、管理体系和相关法律体系,但环境绩效仍不理想,工业污染防治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难以调和的矛盾。

目前,我国各地区工业污染严重,工业发展对环境和资源危害加重,社会可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受到威胁。

我国工业污染的防治需要政府、社会中间层组织、企业及社会公众这四者有机结合。

探讨协调政府、社会中间层组织、企业与社会公众多维关系的同时寻求防治农村工业污染防治解决路径。

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提出工业污染的防治对策,以期为建设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构建提供帮助。

关键词:工业污染;生态安全;防治对策;Abstract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China's economy, the population continues to increase, our environment will continue to deteriorate. In recent years, the speed of China 's industrial development is indeed proud of the industry in the rapid development at the same time , to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natural resources have brought a serious threat . Ecological degradation has caused in our vigilance , the industrial regional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nd energy consumption has become the focus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objectives , the industrial impact on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has been gradually rising for the ecological security issues . Although , after 30 years of efforts , China has established a relatively complete set of environmental policy , management system and related legal system , but the 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 is still not satisfactory ,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industrial pollution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difficult to reconcile the contradictions between . Currently,increasing industrial pollution in Regions in China resulted from the growth of industry presents a grave threat to rural environment,agricultural resources,and the sustainable,healthy and stable development of the Society. As an environment vulnerable group,the farmers are almost ignored in terms of their environmental right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industrial pollution in areas demands the joint efforts of the government,the middle layer of social organizations,enterprises and the public. This paper studied ways to coordinate the multi-dimension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four,and then explored for ways to the prevent and control industrial pollution. Finally,considering the actual situation in local ,it put forward countermeasures to fight against the industrial pollution,in order to promote an environmental friendly society.Key words:industrial pollution;Ecological Security;countermeasures;目录一、工业污染的概述-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一)工业污染的含义-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二)工业“三废”的含义-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二、工业“三废”与保护环境之间的矛盾的产生- - - - - - - - - - - 2 (一)矛盾的产生原因-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 (二)矛盾的解决-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 三、工业“三废”利用与经济发展- - - - - - - - - - - - - - - - - - - - - 7 (一)工业“三废”的综合利用- - - - - - - - - - - - - - - - - - - - - - -7 (二)工业“三废”利用成效分析- - - - - - - - - - - - - - - - - - - - - 7 四、环境污染与人体健康-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9 (一)大气污染与人体健康-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9 (二)水污染与人体健康-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9 (三)固体废弃物污染与人体健康- - - - - - - - - - - - - - - - - - - - - 9 (四)噪声污染与人体健康-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9 五、结语-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1 注释-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2 参考文献-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3工业发展与保护资源环境的激烈斗争一、工业污染的概述(一)工业污染的含义我们的生存环境正在遭受着越来越严重的威胁,因为地球的环境污染是日渐严重。

环境污染是指人类活动所引起的环境质量下降而对人类及其他生物的正常生存和发展产生不良影响的现象。

当各种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进入大气,水、土壤环境,如果其数量、浓度和持续时间超过了环境的自净力,以致破坏了生态平衡,影响人体健康,造成经济损失时,称为环境污染。

环境污染的产生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目前环境污染产生的原因主要是资源的浪费和不合理的使用,使有用的资源变为废物进入环境而造成危害。

工业污染是指工业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对包括人在内的生物赖以生存和繁衍的自然环境的侵害。

工业污染主要是由生产中的“三废”(废水、废气、废渣)及各种噪音造成的,可分为废水污染、废气污染、废渣污染、噪音污染。

这些污染如不预防和治理,人民正常生活条件将遭受到严重破坏,后患无穷[1]。

(二)工业“三废”的含义“工业三废”是指工业生产所排放的“废水、废渣、废气”。

“工业三废”如未达到规定的排放标准而排放到环境中,就对环境产生了污染,污染物在环境中发生物理的和化学的变化后就又产生了新的物质。

好多都是对人的健康有危害的。

这些物质通过不同的途径(呼吸道、消化道、皮肤)进入人的体内,有的直接产生危害,有的还有蓄积作用,会更加严重的危害人的健康。

工业“三废”排放对环境的影响常是地区工业布局和厂址选择需考虑的重要因素。

如工业企业一般避免布置在城镇居民区的上风向和水源上游;一些污染较大的工业如冶金、化工、造纸要远离城市中心;大工业企业与生活区间要有适当的隔离带以减少环境污染的影响等。

大力采用无污染或少污染的新工艺、新技术、新产品,开展“三废”综合治理,是防治工业“三废”污染,搞好环境保护的重要途径之一。

不同物质会有不同影响,三废治理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楚地废气、废水、废渣种类各有不同。

以固体废弃物来说就分为危废物和一般废物,危废物处理方法一般是焚烧或者是深度填埋等,填埋场的要求很高,建一个大型的填埋场要几个亿投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