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秋季西南大学网络《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作业简答题

合集下载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简答题标准答案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简答题标准答案

《环境法学》简答题ﻫ1、简述我国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体系的内容。

ﻫ答: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体系,是指由开发利用资源、保护改善环境的各种法律规范所组成的相互联系、相互补充、内部协调一致的统一整体。

我国现行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体系由下列各部分构成:宪法关于环境与资源保护的规定;环境与资源保护基本法;环境与资源保护单行法规;环境标准;其它部门法中的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规范。

2、与我国《环境保护法》确立的排污收费制度相比,《大气污染防治法》有关排污收费制度的规定有什么特点?ﻫ答:《大气污染防治法》规定了“达标排放,超标违法”的制度,具体表现在:向大气排放污染物的,其污染排放浓度不得超过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按照向大气排放污染物的种类和数量征收排污费;超标排放属于违法行为,要受到相应的行政处罚。

ﻫ3、简述我国《矿产资源法》确立的矿产资源补偿费制度。

答:矿产资源补偿费制度是关于矿产资源补偿费的征收对象、范围、费率、程序和使用与管理的一整套措施和方法。

矿产资源补偿费是采矿权人为补偿国家矿产资源的消耗而向国家缴纳的一定费用,目的是为了保障和促进矿产资源的勘察、保护与合理开发,维护国家对矿产资源的产权益。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和其他管辖海域开采矿产资源的采矿权人,都应当依法缴纳矿产资源补偿费。

征收的矿产资源保障费主要用于矿产资源的勘查。

4、简述国际环境法的概念与特点。

ﻫ答:国际环境法是指调整国际法主体在利用、保护和改善环境与资源中所形成的各种国际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它具有如下特点:首先,国际环境法主要调整国际法主体之间的关系,在规范国际法主体的行为过程中可能涉及到国内法上的自然人和法人的关系。

其次,国际环境法所调整的主要是国际法主体在利用、保护和改善环境资源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国际关系。

再次,国际环境法作为一个规范国际法主体的行为的规则体系具有拘束力。

最后,国际环境法是一门交叉学科,同他关系最密切的是国际法和国内环境法,因此它既有国际法又有国内环境法的特点。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习题及答案二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习题及答案二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练习题(二)第一部分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在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中有关于以产(生物产量)定供(畜类或其他物种数量)的规定,其生态学上的依据是( )A.“相生相克”律B.“能流物复”律C.“负载定额”律D.“协调稳定”律2、下列属于在环境法发展阶段发生的公害事件的是()A.1873年日本爱知县二氧化硫污染事件B.1891年伦敦煤烟雾事件C.日本足尾铜矿事件D.20世纪40年代美国洛田奶洲学烟雾事件3、关于对公众参与原则的理解,错误的是( )A.依据“环境公共财产”论等B.我国现行法律明确规定公民的环境权C.我国公民有参与国家环境管理的权利D.公民有通风采光权4、批准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后方开发建设而未经重新审批的,责令限期补办手续。

()A.三年B.五年C.七年D.十年5、因环境污染造成重要河流、湖泊、水库及沿海水域大面积污染,属于()A.特别重大环境事件B.重大环境事件C.较大环境事件D.一般环境事件6、在环境科学里,把同一食物链上某些元素或难分解的化合物在生物体内随着营养级的提高而逐步增大的现象称为()A.生物富集B.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C.生物量金字塔D.生物放大7.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具有共同性是因为()A.各行政部门在环境与资源保护和管理中要进行充分的合作B.其保护对象广泛和保护方法多样C.环境问题是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D.其主要解决人类同自然的矛盾8.在我国环境立法上“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这种表述源于()A.1978年《宪法》B.1979年《环境保护法(试行)》C.1982年《宪法》D.1989年《环境保护法》9.在实际经济活动中,生产者或消费者的活动对其他生产者和消费者产生超越活动主体范围的不利影响,这被称为()A.政策失灵B.市场失灵C.环境外部不经济性D.环境的内部性10.广义的环境与资源管理是指()A.污染的预防与治理相结合B.采取综合性的措施来保护环境C.污染防治与自然保护相结合D.协调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等各方面的关系11.我国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主要体现了()A.民主原则B.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原则C.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原则D.开发者养护,污染者治理原则12.在环境与资源管理中使用量为广泛的管理制度是()A.环境影响评价制度B.许可证制度C.征收排污费和自然资源补偿制度D.经济刺激制度13.环境影响评价制度首创于()A.美国B.日本C.德国D.中国14.在我国,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属于()A.农民集体所有B.全民所有C.农民个人所有D.无主土地15.我国《海洋环境保护法》规定,在选择入海排污口位置时,其审查批准部门应当是()A.设区的市级以上人民政府B.设区的市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C.沿海省级人民政府D.沿海省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16.《海洋倾废管理条例》规定,倾倒未列入附件一和附件二的低毒或者无毒的废弃物,应当事先获得()A.紧急许可证B.特别许可证C.普通许可证D.临时许可证17.夜间突发的噪声,《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规定最大值不准超过()A.标准值15dB B.标准值45dBC.标准值40dB D.标准值50dB18.我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规定,在城市范围从事生产活动确需排放偶发性强烈噪声的,其批准单位应当为当地( )A.公安部门B.环境保护主管部门C.卫生部门D.人民政府19.违反我国《大气污染防治法》规定,向大气排放污染物,其污染物排放浓度超过国家和地方的排放标准的,应当( )A.缴纳排污费和超标排污费B.缴纳排污费C.停产整顿D.限期治理并由环保部门处以罚款20.我国《水土保持法》规定,对水土涵养林、水土保持林、防风固沙林等防护林()A.可以进行皆伐B.只准进行择伐C.只准进行抚育和更新性质的采伐D.禁止任何采伐21.我国对野生植物的保护管理,实行的体制。

秋季西南大学网络《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作业简答题讲课教案

秋季西南大学网络《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作业简答题讲课教案

40、简述我国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我国2003年实施的《环境影响评价法》第2条指出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和制度。

”(6分)我国环评对象主要包括两大类:(1)法定应当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规划。

又包括两种,一种是综合性指导规划,其内容就是国家或地方有关宏观、长远发展提出的具有指导性、预测性、参考性的指标;另一种属于专项规划,其内容主要是有关的指标、要求作出的具体执行安排。

(7分)(2)建设项目,具体可以分为基本建设、技术改造、房地产开发(包括开发区建设、新区建设、老区改造)和其他共四个部分的工程和设施建设。

(7分)41、什么是开发者养护和污染者治理原则?该原则在我国环保法中有何具体适用?开发者养护和污染者治理原则指对自然资源和能源开发利用的组织和个人,有责任对其进行恢复、治理和养护,在开发利用中队环境造成污染的组织或个人,有责任对其污染源和被污染的环境进行治理。

(4分)开发者养护和污染者治理原则的适用:1)、实行排污收费或者征收污染税制度(4分)2)、实行废弃物品再生利用和在回收制度(4分)3)、实行开发利用自然资源补偿费或税制度(4分)4)、建立环境保护费用原因者和国家、地方政府共同负担制度(4分)42、简述清洁生产和末端治理的区别。

答:清洁生产是指不断采取改进设计、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和设备、改善管理、综合利用等措施,从源头削减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或者避免生产、服务和产品使用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以减轻或者消除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

(4分)和末端治理相比,清洁生产有下列不同:1) 清洁生产侧重“防”,末端治理侧重“治”;(4分)2) 清洁生产实现了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而传统的末端治理只有环境效益,没有经济效益;(4分)3) 清洁生产对于企业来讲有动力,能主动;末端治理对于企业没有太大动力,比较被动;(4分)4) 清洁生产可以持续,而末端治理不易持续。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习题及答案三(含一、二答案)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习题及答案三(含一、二答案)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标准练习题(三)第一部分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

每小题1分,共24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在环境科学中最常用的环境分类法是把环境另为自然环境和()A.生活环境B.居室环境C.城市环境D.人工环境2.的颁布,标志着我国的环境保护工作进入法治阶段,也标志着我国的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体系开始建立。

()A.197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B.198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C.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D.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3.我国第一个综合性的国家排放标准是1973年制定的()A.《工业废气排放试行标准》B.《工业“三废”排放标准》C.《工业“三废”》排放试行标准》D.《工矿业“三废”排放标准》4.对黄河上游的森林系统应当绝对禁止采伐,其生态学依据是()A.“能流物复”律B.“物物相关”律C.“协调稳定”律D.“时空有宜”律5.我国设立长江水源保护办公室和黄河水利委员会,体现了环境管理的()A.综合性原则B.区域性原则C.预测性原则D.规划和协调性原则6.从20世纪初到20世纪60年代,是国家对环境管理的时期。

()A.早期限制B.治理C.综合防治D.总体策略与全面调整7.是使环境保护与经济建设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实现协调发展的根本措施之一。

()A.把环境保护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B.制定环境保持计划C.把环境保护纳入有关部门的经济管理与企业管理中去D.实行行政首长环境问责制8.《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环境委员会提出建议:各国环境政策的核心,应该是为主。

()A.治理B.规划C.预防D.治理与预防相结合9.在我国“三同时”制度最早规定于()A.1973年《关于保护和改善环境的若干规定》B.1979年《环境保护法(试行)》C.1989年《环境保护法》D.1986年《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10.下列不属于我国自然集体所有权取得的主要方式的是()A.天然孳息B.法定取得C.开发利用取得D.强制取得11.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划定的基本农田应当占本行政区域内耕地的()A.50%B.75%C.80%D.85%12.进行工程建设时因违反规划造成江河和湖泊水域使用功能降低、地下水超采、地面沉降、水体污染的,应当承担()A.民事责任B.刑事责任C.行政责任D.治理责任13.退耕还林后土地的承包经营期限可以延长到()A.30年B.40年C.50年D.70年14.根据的生态规律,任何草原都有一定的载畜量。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考试答案-精制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考试答案-精制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考试答案-精制一、简答题1. 环境污染是指向环境中添加某种物质,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导致自然或人为的破坏。

而环境破坏则是由于人类对自然的开发利用,改变了原有的生存环境,导致生态平衡被打破,资源被过度开发,从而扰乱和破坏了生态系统和人类的正常生产和生活条件。

2. 可再生能源是指风能、太阳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等非化石能源,是相对于会穷尽的不可再生能源的一种能源。

其利用应遵循开发利用与经济、社会和环境相协调的原则,科学规划,因地制宜,合理布局,有序开发。

特别是要高度重视生物质能开发与粮食和生态的关系。

3. 我国的排污收费制度是指政府对排污单位实行收费,以鼓励企业减少污染排放,促进环境保护。

该制度实施以来,对于企业的环保意识和技术水平的提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二、论述题1. 公众参与原则是指在环境保护决策中,应当充分考虑公众的意见和建议,保障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申诉权和监督权。

而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则是公众参与原则的典型适用,它允许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代表公共利益进行环境诉讼,保障公众的环境权益,促进环境保护法律的有效实施。

2. 环境民事责任是指因环境污染和破坏行为所造成的损害,由污染者或者破坏者依法承担的民事赔偿责任。

其归责原则包括谁污染谁治理、先污染者负责、连带责任等。

构成要件包括环境损害事实、侵权行为和因果关系等。

环境民事责任的应用价值在于强化企业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责任意识,促进环境保护法律的有效实施,保障公众的环境权益。

总之,排污收费制度是一种重要的环境治理手段,可以促进企业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减少污染物排放,为环境保护提供资金支持。

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各方面的因素,确保制度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答案(一)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答案(一)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答案试卷(一)一、单项选择题1 2 3 4 5 6 7 8 9 10B B D DC C B B B D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B C D C B C A B C D二、简答题1.三同时制度包括: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并使用。

2.公众参与制度包含四方面内涵:参与主体是公众;参与的对象主要是影响到公众环境利益的建设项目;参与的方式主要是通过法定的程序进行;公众参与的内容包括公众的环境知情权、参与决策权与监督权;3.因环境污染造成他人损害的,实行无过错责任原则。

在污染者因污染环境给他人造成损害时,不论污染者主观上是否存在过错,都应对其污染所造成的损害承担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

构成要件包括:损害后果、污染行为以及两者之间的因果关系。

4.国际环境条约、国际环境习惯、一般法律原则。

5.代际公平;代内公平;要以可持续发展的方式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环境保护和经济的发展相互协调、兼顾。

三、论述题1.预防原则也称环境损害预防原则,是指针对一切可能影响环境的活动和行为,事先采取经济、技术、法律、行政等手段和措施,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损害结果的发生。

该原则的内涵包括三个方面:预防的对象是环境损害,这种损害是科学上确定的、形成共识的。

预防的目的是避免或者减少环境损害。

预防的性质是属于事前积极控制。

实施预防原则的制度措施包括:通过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在决策阶段落实预防原则。

通过“三同时”制度在建设阶段落实预防原则。

通过清洁生产制度在生产阶段落实预防原则。

通过循环经济制度在资源废物循环阶段落实预防原则。

通过排污许可证制度在排污阶段落实预防原则。

四、案例分析题1.(1)水泥厂擅自采矿的行为侵犯了矿产资源的国家所有权。

虽然水泥厂是在本厂矿山开采区域内开采矿石,但是根据《矿产资源法》的规定,矿山资源属于国家所有。

地表或者地下矿产资源的国家所有权不因其所依附的土地所有权或者使用权的不同而改变。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简答题答案汇编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简答题答案汇编

《环境法学》简答题1、简述我国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体系的内容。

答: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体系,是指由开发利用资源、保护改善环境的各种法律规范所组成的相互联系、相互补充、内部协调一致的统一整体。

我国现行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体系由下列各部分构成:宪法关于环境与资源保护的规定;环境与资源保护基本法;环境与资源保护单行法规;环境标准;其它部门法中的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规范。

2、与我国《环境保护法》确立的排污收费制度相比,《大气污染防治法》有关排污收费制度的规定有什么特点?答:《大气污染防治法》规定了“达标排放,超标违法”的制度,具体表现在:向大气排放污染物的,其污染排放浓度不得超过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按照向大气排放污染物的种类和数量征收排污费;超标排放属于违法行为,要受到相应的行政处罚。

3、简述我国《矿产资源法》确立的矿产资源补偿费制度。

答:矿产资源补偿费制度是关于矿产资源补偿费的征收对象、范围、费率、程序和使用与管理的一整套措施和方法。

矿产资源补偿费是采矿权人为补偿国家矿产资源的消耗而向国家缴纳的一定费用,目的是为了保障和促进矿产资源的勘察、保护与合理开发,维护国家对矿产资源的产权益。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和其他管辖海域开采矿产资源的采矿权人,都应当依法缴纳矿产资源补偿费。

征收的矿产资源保障费主要用于矿产资源的勘查。

4、简述国际环境法的概念与特点。

答:国际环境法是指调整国际法主体在利用、保护和改善环境与资源中所形成的各种国际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它具有如下特点:首先,国际环境法主要调整国际法主体之间的关系,在规范国际法主体的行为过程中可能涉及到国内法上的自然人和法人的关系。

其次,国际环境法所调整的主要是国际法主体在利用、保护和改善环境资源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国际关系。

再次,国际环境法作为一个规范国际法主体的行为的规则体系具有拘束力。

最后,国际环境法是一门交叉学科,同他关系最密切的是国际法和国内环境法,因此它既有国际法又有国内环境法的特点。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试题和答案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试题和答案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考试题姓名:一、名词解释(40分)环境: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自然资源:环境退化:生态:环境规划:环境许可:环境监测:环境民事诉讼:二、简答题(30分)1.环境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2.环境法包含哪些基本制度?3.生态保护法的制度有哪些?4.环境监测法的主要制度有哪些?5环境刑事诉讼的特点是什么?三论述题(30分)1.简述环境损害的种类和特点2.简述生态保护中的许可制度3.简述环境信息法的基本原则一、名词解释(40分)环境: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

环境保护:为了解决现实和潜在的环境损害,处理人类对环境的利用与维护、人类社会的生存与发展同自然的固有秩序之间的关系而采取的各种措施,实施的各种行为的总称。

可持续发展:寻求满足现代人的需要与欲望,而又不损坏后代人满足其需要和欲望的能力。

自然资源:存在与自然界中并在一定的经济技术条件下可以被用于生产和生活或用来改善生产和生活状态的物质和能量。

环境退化:自然环境发生的那些由人为因素引起的不利于人类的缓慢的持续的变化。

生态:一切生物的生存状态,以及生物之间和生物在其生化过程中与环境的关系。

规划:人们通过思考事先安排其行为的过程,是一个以最优方式达到目标而制定未来行为的决策过程。

环境许可:国家为保护环境而对人们的生产生活活动施加必要干预的制度。

环境监测:特定的机构及其工作人员按照法定的程序要求,运用物理、化学、生物等方法,间接或连续监测环境质量状况与污染物变化趋势、规律及其对环境应的全部过程。

环境民事诉讼:人民法院对平等主体之间有关环境权利义务的争议,按照门市诉讼程序进行审理和裁判的活动。

二、简答题(30分)1.环境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答:协调发展原则、预防为主原则、开发者养护,污染者治理原则、公众参与原则。

2.环境法包含哪些基本制度?答:环境规划制度、环境预防制度、环境规制制度、环境经济制度、环境引导制度、环境救治制度。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试题及答案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试题及答案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是一门综合性、应用性的学科,其研究对象包括()A. 环境保护法和资源保护法B. 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C. 法律体系和法规制度D. 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2. 下列关于环境法律制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 环境法律制度是指法律、法规和文件等构成的环境法体系B. 环境法律制度只包括环境保护法律体系C. 环境法律制度是指环境影响评价制度D. 环境法律制度包括民法、刑法等各类法律体系3.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的基本任务是()A. 研究环境科学与法学的融合B. 研究环境问题与资源问题的解决C. 研究环境保护法律制度的建立与完善D. 研究资源保护与利用的法律保障4.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的特点之一是()A. 程序性B. 综合性C. 高度规范性D. 技术性5. 环境资源评价是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的基础,评价的内容主要包括()A. 环境影响评价和资源开发评价B. 环境风险评价和生态系统评价C. 环境质量评价和环境效益评价D. 环境可持续评价和资源利用评价二、简答题1. 解释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的研究对象和基本任务。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的研究对象包括环境保护法和资源保护法,旨在研究环境问题与资源问题的解决途径。

其基本任务是研究环境与资源保护的法律制度建立与完善,以及资源保护与利用的法律保障。

它既关注于环境科学与法学的融合,又注重于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中环境与资源的保护与利用。

2. 简述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的特点。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具有以下特点:- 程序性: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注重研究问题的解决程序和方法,旨在确保决策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 综合性: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法学等多个学科的交叉融合。

- 高度规范性: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研究的对象是法律规范,因此具有很强的规范性和指导性。

- 技术性: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需要借助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如环境监测技术、环境影响评价技术等来解决实际问题。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习题及答案三(含一、二答案)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习题及答案三(含一、二答案)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标准练习题(三)第一部分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

每小题1分,共24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在环境科学中最常用的环境分类法是把环境另为自然环境和()A.生活环境B.居室环境C.城市环境D.人工环境2.的颁布,标志着我国的环境保护工作进入法治阶段,也标志着我国的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体系开始建立。

()A.197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B.198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C.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D.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3.我国第一个综合性的国家排放标准是1973年制定的()A.《工业废气排放试行标准》B.《工业“三废”排放标准》C.《工业“三废”》排放试行标准》D.《工矿业“三废”排放标准》4.对黄河上游的森林系统应当绝对禁止采伐,其生态学依据是()A.“能流物复”律B.“物物相关”律C.“协调稳定”律D.“时空有宜”律5.我国设立长江水源保护办公室和黄河水利委员会,体现了环境管理的()A.综合性原则B.区域性原则C.预测性原则D.规划和协调性原则6.从20世纪初到20世纪60年代,是国家对环境管理的时期。

()A.早期限制B.治理C.综合防治D.总体策略与全面调整7.是使环境保护与经济建设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实现协调发展的根本措施之一。

()A.把环境保护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B.制定环境保持计划C.把环境保护纳入有关部门的经济管理与企业管理中去D.实行行政首长环境问责制8.《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环境委员会提出建议:各国环境政策的核心,应该是为主。

()A.治理B.规划C.预防D.治理与预防相结合9.在我国“三同时”制度最早规定于()A.1973年《关于保护和改善环境的若干规定》B.1979年《环境保护法(试行)》C.1989年《环境保护法》D.1986年《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10.下列不属于我国自然集体所有权取得的主要方式的是()A.天然孳息B.法定取得C.开发利用取得D.强制取得11.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划定的基本农田应当占本行政区域内耕地的()A.50%B.75%C.80%D.85%12.进行工程建设时因违反规划造成江河和湖泊水域使用功能降低、地下水超采、地面沉降、水体污染的,应当承担()A.民事责任B.刑事责任C.行政责任D.治理责任13.退耕还林后土地的承包经营期限可以延长到()A.30年B.40年C.50年D.70年14.根据的生态规律,任何草原都有一定的载畜量。

自考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试题及答案解析

自考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6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试卷(课程代码00228)本试卷共5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

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

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

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

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36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对环境和环境问题进行全面、系统研究的是A.环境法学 B.环境科学C.自然科学 D.社会科学2.“可持续发展”成为环境保护领域的国家行动以及国际合作的关键词,始于A.1909年在巴黎召开的“保护自然国际大会”B.1972年在斯德哥尔摩召开的“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C.1982年在内罗毕召开的“人类环境特别会议”D.1992年召开的“里约环境与发展大会”3.下列法律文件制定于整合型环境与资源保护立法时期的是A.美国《清洁空气法》 B.美国《公共汽车尾气控制法》C.日本《烟煤控制法》 D.日本《森林法》4.下列属于我国污染防治立法的是A.《水法》 B.《森林法》C.《环境保护法》 D.《海洋环境保护法》5.环境公益诉讼最早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A.美国 B.德国C.英国 D.法国6.将环境保护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确立下来,是在A.1973年召开的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上B.1983年召开的第二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上C.2003年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三中全会上D.2007年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7.国务院环保部门对全国的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的监督管理,原国家环保总局升格为环境保护部,成为国务院的组成部门之一,是在A.1979年 B.1989年 C.1998年 D.2008年8.政府实施环境与资源保护管理的手段中,下列不属于行使环境与资源保护行政管理权的是A.开发利用环境许可权 B.行政强制权C.代表国家行使民事索赔权 D.开发利用环境的监督管理权9.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公众参与原则中,公众参与的内容不包括A.环境知情权 B.参与决策权 C.监督权 D.环境开发权10.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法》的有关规定,我国根据建设项目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对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实行A.分级管理 B.统一管理 C.分类管理 D.集中管理11.根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的规定,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机构弄虚作假或者有失职行为,造成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严重失实的,由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予以通报,处以所收费用A.1倍以上2倍以下的罚款 B.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 C. 2倍以上的罚款 D.3倍以上的罚款12.我国《水污染防治法》规定,超标排污的,处以应缴纳排污费数额的A.2倍以上5倍以下罚款 B.5倍以上10倍以下罚款 C.3倍以上5倍以下罚款 D.3倍罚款13.下列工作属于国家海洋行政主管部门行使监督管理权的是A.防止海岸工程污染损害海洋环境的环境保护工作B.防治海洋工程建设项目对海洋污染损害的环境保护工作C.保护渔业水域生态环境工作D.防止陆源污染物污染损害海洋环境的环境保护工作14.根据我国海洋环境保护的有关规定,海洋倾倒区中的临时倾倒区是 A.为紧急处置一类废弃物而确定的B.为倾倒试验而确定的C.因工程需要等特殊原因而划定的一次性专用倾倒区D.因工程需要等特殊原因而划定的永久性专用倾倒区15.根据《野生动物保护法》的规定,国家和地方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受到自然灾害威胁时,应当及时采取拯救措施的部门是A.当地政府 B.当地环保部门C.当地林业部门 D.当地渔业部门16.王某为某农业大学教授,因科学研究需要必须进入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那么王某必须履行的手续是A.经省级人民政府有关自然保护区主管部门批准B.经国务院有关自然保护区主管部flsstt:准C.经省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D.经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17.我国《土地管理法》规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划定的基本农田应当占本行政区域内耕地的A.20%以上 B.60%以上C.80%以上 D.90%以上18.A、B两镇分别位于龙潭溪上下游,A镇通过引水渠将溪水引入本镇,解决了用水问题。

2016年秋季西南大学网络法学《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作业问题详解

2016年秋季西南大学网络法学《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作业问题详解

1、城市污水的最佳处理方法是_C__。

C:集中处理2、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是_BB:二氧化碳3、环保部门据发各种环保许可证和执照的行为或行政机关拒绝履行其他法定应该履行的职责,这种行为属于_C_C:请求履行职责之诉4、能够起到正反两方面刺激作用的经济刺激制度是_ A __。

A:税收5、以下属于可更新资源的是__ A ____。

A:土壤6、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的原则是___ B ___。

B:我国环境与资源保护立法的指导方针7、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1987年向联合国提交的关于环境与发展的研究报告是__ A __。

A:《我们共同的未来》8、在科学上没有疑问的情况下,要求各国在自己的管辖围通过立法、行政或其它措施防止和减少环境损害和缓进恶化的原则是( B )B:防治环境损害原则9、实施土地用途管制制度的基础是( A )A.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度10、环境污染造成的财产损失不包括( D )A:直接损失B:可得利益损时C:间接损失D:精神损失11、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特征不包括( C )C. 区域性12、在生态系统中居于最重要地位的组成部分是( A )A. 生产者13、人为原因引起的环境问题被称为( A )A.次生环境问题14、按照环境的功能不同,可以将环境分为( A )A.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15、人类环境的中心事物是( A )A:人类16、《水污染防治法》不适用于( B )的污染防治B:海洋17、征收排污费制度的目的在于( A )A:促进企业加强经营管理,节约和综合利用资源18、渔业资源的特点包括(ABCD )A:流动性B:隐蔽性C:集群性D:回游性19、经济刺激普遍采用的形式包括(ACD )A:财政援助B:罚款C:没收D:低息贷款20、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是__AC___。

A. 人与自然的关系 C.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21、固体废物危险的特性主要是(ABCD )A:毒害性B:放射性C:腐蚀性D:易燃、易爆性22、《环境保护法》规定的行政处罚的种类有(ABCD )A:警告B:罚款C:责令停止生产或者使用D:责令重新安装使用23、为了规渔业养殖,防止不合理的捕捞活动对渔业资源造成破坏,我国《渔业法》规定的管理措施包括(BCD )B:实行渔业养殖使用证制度C:鼓励和扶持外海和远洋捕捞D:实行捕捞许可证24、我国法律对林权的保护,采取的主要措施有(ABD )A:确认权属B:返还非法占有C:土地承包D:排除妨碍25、《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对固体废弃物管理规定的“三化原则”(BCD )A:回收化B:减量化C:资源化D:无害化26、我国《大气污染防治法》规定,大气环境质量状况公报应当包括(CD )C:污染危害程度D:主要污染物的种类27、许可证的管理程序包括(ABC )A. 申请B. 审查C. 决定28、根据《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的规定,建设项目应当制定编制或填报(ABC )A. 环境影响报告书B. 环境影响报告书表C. 环境影响登记表29、违反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法律责任是(ABD )A. 行政责任B. 民事责任C. 管理责任D. 刑事责任30、作为我国《环境保护法》保护对象的环境要素包括(BC )B. 河流C. 矿藏31、对作为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客体的物理解正确的是(ABD )A: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中作为权利义务对象的物,是指表现为自然物的各种环境要素B:作为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客体的自然物必须是人们可以影响和控制的,具有环境功能的自然物D: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提升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客体围会逐步扩大32、、以下关于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的说确的是(ABCDE )A. 它是指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主体之间在利用、保护和改善环境与资源的活动中形成的由环境与资源保护法规所确认和调整的具有权利、义务容的社会关系B.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通过人与人的关系体现人与自然的关系C.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决定因素中除了经济基础外还有自然因素D.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具有综合性和广泛性E.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是具有强制性的社会关系33、以下关于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目的二元论”的说确的有(BC )B. 其前提是认为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互制约又相互依存C. “二元”是指保护人群健康和保障经济社会持续发展34、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区别于一般法律的主要特征有( ABCE )A. 综合性B. 技术性C. 社会性D. 阶级性E. 共同性35、下列对人类与环境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是(ABCD )A.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B. 类能够主动的适应和改造环境C. 人类与环境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关系D. 人类是环境的产物E.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可以逐步摆脱环境对人类的限制36、对人类环境的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BDE )A. 人类环境这一概念是在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提出的。

全国2016年4自考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试题及答案解析

全国2016年4自考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6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试卷(课程代码00228)第一部分选择题(共36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我国2014年修订的《环境保护法》,在“环境”的定义中心增加的环境要素是( B )A、人文遗迹B、湿地C、野生生物D、乡村解析:考新法,课本没有。

见15年《环境保护法》第二条。

复习中要注意新法的内容也会考。

近两年的新法还有《大气污染防治法》,《环境保护税法》2、我国历史上,对主管官员失职导致资源破坏,土地荒芜以及提防失修,或者侵占田间街道种植作物、随意向环境排放污染物、毁坏树木庄稼的行为规定了详细的处罚条文的文献是( C )A、《伐崇令》B、《秦律十八种》C、《唐律》D、《全上古代秦汉三国六朝文》解析:见课本57页。

上述四个文件的主要内容都要掌握。

其中A和D项也已经考过。

3、根据2012年修改后的民事诉讼法规定,对环境污染、损害社会共公共利益的行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主体不包括( A )A、公民个人B、有关组织C、法律规定的机关D、环境保护团体4、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的目标是( D )A、提高资源利用效率B、为环境保护优先论提供理论依据C、为经济发展优先论提供理论依据D、实现国家的可持续发展解析:见课本103页协调发展原则的内涵。

另外,内涵中的第二点系统调发展的实质是2013年10月的单选。

5、2003年,国家发改委规划在怒江干流上建设2库13级的水电站,此举引起了重大争议。

一些环保学者认为,怒江水电开发可能给怒江流域沿岸的生态环境带来灾难性的影响,在把这些重大不利环境影响讨论清楚之前,怒江的开发应当慎之又慎,上述观点体现了环境法的( C )A、公众参与原则B、受益者负担原则C、预防原则D、可持续发展能源则解析:本题源于教材的案例题,具体见107页案例,主要体现的是预防原则和协调发展原则。

而选项中只有预防原则是符合要求的。

西南大学《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网上作业及参考答案

西南大学《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网上作业及参考答案

西南大学《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网上作业及参考答案1:[单选题]3、以下属于可更新资源的是________。

A:土壤B:潮汐能C:矿藏D:风能参考答案:A2:[单选题]10、我国《土地管理法》规定,国家实行占用耕地补偿制度。

非农业建设经批准占用耕地的,按照_________的原则,由占用耕地的单位负责开垦与所占用耕地的数量和质量相当的耕地。

A:占用补偿B:占多少,补多少C:有偿使用D:占用着负责开垦参考答案:B3:[单选题]4、能够起到正反两方面刺激作用的经济刺激制度是_____。

A:税收B:低息贷款C:财政补贴D:财政援助参考答案:A4:[论述题]三同时制度参考答案:指新建、改建、扩建的基本建设项目、技术改造项目、区域或自然资源开发项目,其防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的制度简称"三同时”制度。

5:[单选题]2、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的原则是_________。

A:我国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基本原则B:我国环境与资源保护立法的指导方针C:我国社会主义法的指导思想D:我国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执行过程中应遵循的原则参考答案:B6:[单选题]8、城市污水的最佳处理方法是_____。

A:排放出城区B:各排污单位建造处理设施C:集中处理D:回灌地下水参考答案:C7:[论述题]环境噪音参考答案:指在工业生产、建筑施工、交通运输、社会生活中所产生的干扰周围生活环境的声音。

8:[单选题]6、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是___。

A:二氧化碳B:甲烷C:二氧化硫D:氮氧化合物参考答案:A9:[单选题]7、在执行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时,对于地方标准中未涉及的,而国家标准中已有的项目,应当______。

A:.制定地方标准B:执行国家标准C:同时执行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D:以上都不对参考答案:B10:[单选题]9、我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规定,警车、消防车、工程抢险车、救护车等机动车辆安装、使用警报器,必须符合下列哪个部门的规定___A:国务院B:国务院公安部C:国家环境保护总局D:国务院建设部参考答案:B11:[单选题]5、环保部门据发各种环保许可证和执照的行为或行政机关拒绝履行其他法定应该履行的职责,这种行为属于______ A:侵权行为之诉B:司法审查之诉C:请求履行职责之诉D:不作为之诉参考答案:C12:[单选题]1、构成环境的环境要素是_________。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习题及答案四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习题及答案四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标准练习题(四)第一部分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我国宪法对人类环境的分类采用的分类方法的标准是()A.环境的形式B.环境的功能C.环境范围的大小D.环境的不同要素2.1973年国务院召开了,把环境保护提上了国家管理的议事日程。

()A.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B.第一次全国建设工作会议C.第三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D.第三次全国建设工作会议3.标志着我国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体系开始建立的是颁布()A.《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B.《清洁生产促进法》C.《环境影响评价法》D.1954年《宪法》4.环境与资源保护立法的—个发展趋势是制定()A.环境与资源保护基本法B.环境与资源保护单行法C.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典D.环境与资源保护法规5.西方工业发达国家对环境管理时期各国环境政策的核心是“防重于治”。

()A.早期限制B.治理C.综合防治D.目前6.贯彻原则,最重要的就是全面规划和合理布局。

()A.环境保护同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相协调B.预防为主、防治结合C.开发者养护、污染者治理D.公众参与7.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法律原则在环境与资源保护法里的运用()A.民事侵权B.民事合同C.行政法治D.行政合同8.实现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最佳途径是()A.循环经济B.清洁生产C.限期治理D.突发事件应急预案9.发生30人以上死亡,或中毒(重伤)100人以上的突发环境事件为环境事件。

()A.特别重大B.重大C.较大D.一般10.承包经营耕地的单位或者个人连续弃耕抛荒的,原发包单位应当终止承包合同,收回发包的耕地。

()A.一年B.二年C.三年D.五年11.《森林法》规定,对滥伐森林或者其他林木的,责令补种滥伐株数的树木。

()A.三倍B.五倍C.十倍D.十五倍12.滥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森林或者其他林木的,比照滥伐普通林区林木()A.可以从重处罚B.可以加重处罚C.应当从重处罚D.应当加重处罚13.中国环境立法中“环境污染与其他公害”其本质可以作解释。

全国2016年10月自考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试题及答案解析

全国2016年10月自考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6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试卷第一部分选择题(共36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对环境和环境问题进行全面、系统研究的是(B)A.环境法学B.环境科学C.自然科学D.社会科学2.“可持续发展”成为环境保护领域的国家行动以及国际合作的关键词,始于(D)A.1909年在巴黎召开的“保护自然国际大会”B.1972年在斯德哥尔摩召开的“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C.1982年在内罗毕召开的“人类环境特别会议”D.1992年召开的“里约环境与发展大会”3.下列法律文件制定于整合型环境与资源保护立法时期的是(A )见56页A.美国《清洁空气法》B.美国《公共汽车尾气控制法》C.日本《烟煤控制法》D.日本《森林法》4.下列属于我国污染防治立法的是(D )A.《水法》B.《森林法》C.《环境保护法》D.《海洋环境保护法》5.环境公益诉讼最早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A )A.美国B.德国C.英国D.法国6.将环境保护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确立下来,是在(B )见教材86页A.1973年召开的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上B.1983年召开的第二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上C.2003年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三中全会上D.2007年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7.国务院环保部门对全国的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的监督管理,原国家环保总局升格为环境保护部,成为国务院的组成部门之一,是在(D )见教材87页A.1979年B.1989年C.1998年D.2008年8.政府实施环境与资源保护管理的手段中,下列不属于行使环境与资源保护行政管理权的是(C )见教材88-90页A.开发利用环境许可权B.行政强制权C.代表国家行使民事索赔权D.开发利用环境的监督管理权9.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公众参与原则中,公众参与的内容不包括(D )见79-80页A.环境知情权B.参与决策权C.监督权D.环境开发权10.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法》的有关规定,我国根据建设项目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对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实行(C )见教材127页A.分级管理B.统一管理C.分类管理D.集中管理11.根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的规定,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机构弄虚作假或者有失职行为,造成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严重失实的,由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予以通报,处以所收费用( B)见129页A.1倍以上2倍以下的罚款B.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C. 2倍以上的罚款D.3倍以上的罚款12.我国《水污染防治法》规定,超标排污的,处以应缴纳排污费数额的(A )见133页A.2倍以上5倍以下罚款B.5倍以上10倍以下罚款C.3倍以上5倍以下罚款D.3倍罚款13.下列工作属于国家海洋行政主管部门行使监督管理权的是(B )A.防止海岸工程污染损害海洋环境的环境保护工作B.防治海洋工程建设项目对海洋污染损害的环境保护工作C.保护渔业水域生态环境工作D.防止陆源污染物污染损害海洋环境的环境保护工作解析:国际海洋行政主管部门的职责主要是保护海洋环境,防治海洋污染,所以防治海岸工程污染、防治海洋工程污染、防治陆源污染都是其职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0、简述我国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我国2003年实施的《环境影响评价法》第2条指出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和制度。

”(6分)我国环评对象主要包括两大类:(1)法定应当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规划。

又包括两种,一种是综合性指导规划,其内容就是国家或地方有关宏观、长远发展提出的具有指导性、预测性、参考性的指标;另一种属于专项规划,其内容主要是有关的指标、要求作出的具体执行安排。

(7分)(2)建设项目,具体可以分为基本建设、技术改造、房地产开发(包括开发区建设、新区建设、老区改造)和其他共四个部分的工程和设施建设。

(7分)41、什么是开发者养护和污染者治理原则?该原则在我国环保法中有何具体适用?42、简述清洁生产和末端治理的区别。

答:清洁生产是指不断采取改进设计、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和设备、改善管理、综合利用等措施,从源头削减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或者避免生产、服务和产品使用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以减轻或者消除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

(4分)和末端治理相比,清洁生产有下列不同:1) 清洁生产侧重“防”,末端治理侧重“治”;(4分)2) 清洁生产实现了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而传统的末端治理只有环境效益,没有经济效益;(4分)3) 清洁生产对于企业来讲有动力,能主动;末端治理对于企业没有太大动力,比较被动;(4分)4) 清洁生产可以持续,而末端治理不易持续。

(4分)概括而言,清洁生产比起末端治理,更加全面和广泛的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引向工业。

43、简述清洁生产和末端治理的区别。

44、简述我国环保法中的预防原则及其具体适用。

预防原则是指对开发和利用环境行为所产生的环境质量下降或环境破坏等应当事前采取预测、分析和防范措施,以避免、消除由此可能带来的环境损害。

(4分)预防原则的具体适用包括:1)、全面规划,合理布局(4分)2)、以环境标准制度减少向环境排放污染物(4分)3)、制定和实施具有预防性质的环境法律制度(4分)如:土地利用规划制度,环评制度,三同时制度等4)、增强风险防范意识,谨慎对待具有科学不确定性的开发活动(4分)45、简述我国水污染防治的几大基本措施。

2)饮用水源保护区禁止性规定如禁止设置排污口;禁止在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内新建、改建、扩建与供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无关的建设项目;禁止在饮用水源保护区从事网箱养殖、旅游、垂钓或者其他可能污染饮用水体的活动等;3)特殊水体保护的法律规定如乡级以上人民政府根据保护水资源的需要,可以在准保护区建造湿地、水源涵养等生态保护措施等(4)对发生水污染事故未按照规定处理的企事业单位进行行政处罚的制度(3分)46、简述我国目前农村垃圾治理的现状以及对策。

47、结合我国环境保护立法和法律实施的现状,谈谈你对2014年环保法不足之处的认识。

新环保法的不足1). 立法缺陷:(a)、效力层级不够 :由人大常委会制定,并非非基本法(2分)(b)、原则太多,细则不够(2分)(c)、环境权的宣告和认可不充分(2分)(d)、重污染治理轻生态保护(2分)2). 法律实效缺陷(a)、环保执法部门能力不足、难当大任。

(6分)i). 多部门插手,有利都要管,有责任都推委ii). 环保部门“上大下小”倒金字塔, 基层缺人、缺专业素质(b)、地方主义阻挠,强制措施难实施。

(6分)i). 地方环保部门执法过严会影响地方政府的政绩和财政收入ii). 地方环保部门受双重领导:业务上由上级环保部门领导;财政和人事任命由同级地方政府、党委控制。

48、什么是公众参与原则?请结合我国环保法中该原则的具体运用谈谈你的认识?49、简述我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有关野生植物生长环境保护措施的规定答:我国保护野生植物生长环境的主要措施包括:(1)在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物种和地方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依法建立自然保护区;在其他区域,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野生植物行政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建立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保护点或者设立保护标志。

(7分)(2)要求野生植物行政主管部门及其他有关部门监视、监测环境对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生长的影响;采取措施维护和改善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生长条件。

(6分)(3)建设项目对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产生不利影响的,建设单位提交的环境影响报告书中必须对此作出评价;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在审批环境影响报告书时,应当征求野生植物行政主管部门的意见。

(7分)50、简述排污权交易制度及其两种主要方式。

即:当排污者说排放的污染物低于许可标准时,可以将减排量转移给其他不能达到排污要求的企业。

对减排量不转移给其他使用者的企业,可由国家收回并通过税费优惠或环保资金补助和平衡其减排利益。

(7分)2)美国价格式交易制度即:将排污许可证本身作为可用于市场交换的标的物,对许可证所标明的一定排污量定价,因此,排污许可证可以在交易双方之间转移。

(7分)3)我国的排污权交易现状:目前只有部分地区实行污染物排放总量制度,试行水或者大气的排污权交易制度。

(3分)51、什么是协调发展原则?它在我国环保法制度中有何体现?52、简述我国2014年新环保法的主要优点。

新设第五章“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新设环境公益诉讼制度,6)、法律责任得以强化(3分)加重加大财产罚:提高处罚力度+增设按日计罚制度;环境侵权责任新增生态侵权责任;首创行政部门负责人引咎辞职制度等53、我国2014年《环保法》规定允许提起环境公益诉讼的主体有哪些?其具体要符合什么什么条件?54、1. 什么是环境污染,什么是环境(生态)破坏?55、简述国际环境法中共同但有责任差别的责任原则。

56、三同时制度57、环境噪音略58、简述环境与资源的关系环境概念强调整体性、生物联系性、无国界性;资源概念强调使用价值,可开发利用性。

联系:(1)两者密不可分;(2)两者相互依存;(3)两者均有经济价值。

区别:(1)两者所反映的动静关系不同;(2)两者的形态不同;(3)两者强调的重点不同;(4)两者强调的价值和效益属性不同。

59、案情简介:2015年7月,宁波市不少老百姓向镇海环保部门反映,附近的小区半夜总是被“臭气”包围。

7月20日,环保部门到了现场,发现臭气的来源是一家玻璃企业。

7月22日,环保部门依法将《责令改正环境违法行为决定书》送达到企业,责令企业立即停止违法排废气行为,并处以2万元罚款的行政处罚。

该企业按照老观念,觉得就是罚2万块的事,并没当一回事。

没想到,8月13日,环保部门又上门复核,采样检测,发现数据又超标了。

8月18日,环保部门送达了第二次限期改正决定书。

一份份整改书发来,8月28日,镇海环保局第三次上门,数据总算达标了。

可这时候,企业要交的罚金已经高达44万。

听到这个数字,企业主懵了。

请结合本案,(1) 谈谈你对新环保法按日计罚制度的理解。

(2) 44万元的“天价”罚金数额是如何计算出来的?(3 按日计罚制度的优越性。

新环保法第59条规定:“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违法排放污染物,受到罚款处罚,被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依法做出处罚决定的行政机关可以自责令改正之日的次日起,按照原处罚数额按日连续处罚。

”(4分)(2)44万罚金计算方式:首先,环保部门在7月22日送达责令改正违法行为决定书,即日生效;结果8月13日去复查的时候,企业还在违法排污,这个时候按日计罚就开始启动了。

从7月22日到8月13日,实施按日连续处罚,计罚天数为22天;原受到处罚的罚款为2万元,连续处罚额度就是44万元。

(15分)(3)按日计罚制度的优越性:按日计罚制度出现前企业超标排污、违法排污,环保部门发现一次,只能处罚一次,再责令企业整改。

有些企业迟迟不纠正,环保部门也没有太多的刚性手段。

而按日连续处罚制度,提高了企业的违法成本,有效遏制环境违法行为的继续发生,按日计罚,体现了环保部门对违法排污,超标排污的零容忍。

它可以避免以前企业怠于整改,以罚款买污染的现象。

(15分)60、平湖蝌蚪索赔案之评析【案情】浙江省平湖师范农场特种养殖场(以下简称“养殖场”)位于平湖市钟隶镇西,原属校办企业,1991年4月,经批准成立独立法人企业。

同年,该养殖场建成1万平方米的养殖场,并且申领了河道取水证,开始了该场两年试养成功的美国青蛙的养殖与育种。

至1993年春,该养殖场被中国特种经济动植物协会定为全国美国青蛙育种基地,面向全国供种,当年养蛙净收入25万元。

但是,从1993年冬季开始,该养殖场发现,取水河道被工业废水污染,而且,污染状况越来越严重。

后经嘉兴市环保局监测查明:该养殖场取水河道的污染物来自位于取水河道上游的嘉兴市步云染化厂、步云染料厂、步云印染厂、向阳化工厂和高联丝绸印染厂5家企业(以下简称“5企业”),该5企业将含有有毒有害物质的染化废水不经处理,直接排入河道,特别是1993年和1994年的染化废水比上年增加1万吨,导致下游7个乡约135万平方公里的水域受到污染,水质由我国《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88)中的II-III类下降为V类;其中,约53平方公里的水域受到严重污染,水质远远劣于V类。

因此,该重污染区域内的河道水体,已因该河COD严重超标而丧失了工业用水、养殖用水河村民生活用水的功能,并对农田灌溉用水构成威胁。

1994年春,处于严重污染水域内的养殖场和其他受害人,开始到处上访,数十次的向有关部门反映情况,强烈要求5企业尽快治理,停止肆意排放。

但是由于5企业一直没有停止污染物排放行为,1994年4月,养殖场存育的美国青蛙蝌蚪和正在变形的幼蛙(计270多万尾)开始出现死亡,同年7-8月间大量死亡,至同年9月,几乎全部死亡。

按当时的市场价计算,养殖场因此而遭受的直接经济损失为48.3万元。

事后,司法部门的司法鉴定科学技术研究所在其针对本事件所作的微量物证鉴定中表明,养殖场饲养的蝌蚪死亡与步云染化厂等排放的废水造成的附近水域水质污染有直接的不可推卸的因果关系。

鉴于此,1995年4月,嘉兴市环保局对5企业的超标排污行为各作出罚款5000元的行政处罚决定,同时,试图对养殖场与5企业之间的环境污染损害赔偿纠纷进行协调。

但是,最终仅就“5企业在污染排放未达标之前,应补给养殖场6万元,用于1995年生产自救用水费”达成调解,却未能解决养殖场1994年的污染损害赔偿问题。

1995年12月,养殖场以5企业为被告,向平湖市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请求判令被告养殖场经济损失48.3万元,并排除污染危害,停止侵权。

【思考题】1、环境损害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是什么?2、环境损害民事责任的无过错责任原则的含义是什么?3、环境损害民事责任的因果关系具有什么特点?这一特点是由什么因素决定的?4、达标排放造成环境污染是否要承担环境损害民事责任?2. 环境损害民事责任无过错原则是指:即使造成环境污染损害的行为人主观上没有过错甚至没有违法行为,只要其造成了环境损害的结果,就要承担环境损害赔偿的民事责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