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地区农户兼业行为分析——以云南盘龙区松华乡小河村为例
农户农地转出行为分析——基于云南省鲁甸县的调查
关于承包地流转的动力 , 多数文献认为 , 农村劳动 力
的非农转移造成了土地流转 中的供给 。如金松青 、 钟涨宝
互换 、 国家征收 , 没有 出现 出租 、 入股 等通过利用村级和农户调查发现 , 非农就业机会 的增加是 形式主要包括转让 、 等形式的流转 。其中 , 以出租形式 流转的有 1 0户 , 面积为 农地流转市场发展 的主要驱动力。 贺振华认为土地能否流 . 1 6亩 , 占转 出总 面积的 3 4 . 2 8 %; 互换 的有 一户 , 面 积为 转不在于流转后效率有 多高 , 而在 于土地对农 民的重要性 4 . 1 6亩 , 占转 出总面积 的 1 . 3 6 %; 国家征收 的有 4户 , 征收 有 多高 , 也就是来 自土地 的收入在农 民收入结构 中的比重 0 有多高 , 在经济基础不好 的地区 , 土地对农民比较重要 , 是 土地用来修路和修河堤 , 面积为 7 . 8 2 亩, 占转出总面积的 否应该推进土地流转值得怀疑 。除了供给因素外 , 承包地 的流转还受到需求因素的推动 。如农业比较收益上升 , 农
省所做的农业调查结果指出 , 尽管全国发生农地流转 的乡 座谈会 、 查 阅二 手资料等方法 , 走 访了当地 1 0 5户人 村占 7 5 %, 但农地流转率仅为 3 %, 其 中, 流转率最高的浙 查 、 该村与县城毗 江省也不足 8 %。截至 2 0 0 8年 8 月底 , 全 国农村土地承包 家。调研点砚池 山村是一个典型的农业村 , 经营权流转面积已经达到 1 . 0 6 亿亩 , 占家庭承包耕地总面
五、 数 据 来 源及 说 明
根据农业 部 1 9 9 3 年的抽样调查 , 1 9 9 2年全 国有 4 7 3 . 3 万农 户转包 、 转 让农地 7 7 . 4万公顷 , 分别 占承包户总数的 2 . 3 %和承包土地总面积的 2 . 9 %。J a m e s 根据 1 9 9 5 年对 8
对一个涉及多项三农政策案例的分析
对一个涉及多项三农政策案例的分析新街乡农民求生记---对一个涉及多项“三农”政策案例的分析近几年来,我一直跟踪研究一个涉及多项“三农”政策的案例:云南省会泽县新街回族乡农民求生记。
这一案例至少揭示了以下需要研究的观点与政策:一是在计划经济年代“牺牲小家为大家”的理论指导下,政府将国家水电站重点工程蓄水库的淹没区——云南省会泽县新街回族乡被淹没农户搬迁至高寒山上,基本上没有发给补助费,使搬迁农户陷入了更加贫困境地;二是在不能维持生存的情况下,新街乡那些被迫搬迁到高寒山上的农户有的下山做点小买卖糊口,但都被所谓的“走资本主义道路”而给予无情打击;三是改革开放后,新街乡有的农民自发进城打工,在承包城市人不愿干的脏活、苦活、累活的同时,省吃简用获得了为数不多的原始积累;四是在能人的组织下,新街乡农民在昆明市郊区租地养殖奶牛。
创业期间,他们虽然没有从当地政府获得帮助,但由于城市牛奶市场很大,他们的奶牛合作社很快站住了脚,不但一举脱贫,而且在城市郊区率先富裕起来。
而当地国营牛奶场由于体制僵化,在新街农民面前眼睁睁地败下阵来;五是新街乡农民搬迁到城镇郊区进行产业化开发,创造了农民进城、易地搬迁扶贫开发、农业产业化开发的重要经验与模式;六是新街乡农民的金融需求基本上得不到满足;七是在城市郊区生活了8年之久的新街乡农民,虽然有住房、有固定工作,每天为昆明市场供应10吨以上鲜奶,但至今不能在当地落户,享受不到城市的各项待遇,例如他们扩大再生产贷不着款、租用土地上盖房屋办不着建筑证、建成的房屋办不着房产证、子女上学要出高价,等等。
八是对搬迁到城市的农民如何管理与治理,目前尚未破题。
一、将淹没库区农户搬迁到高寒山区导致其陷入贫困境地会泽县新街乡内的毛家村水库和花渔洞水库,1956年7月动工修建,是昆明市过去主要供电站以礼河电站(装机31.15万千瓦)的调节水库,水库总容量 5.26亿立方米,将乡内纸厂、发落、新街、垴包、联合、花渔、闸塘、马店和以濯等村的土地淹没5万多亩。
生态文明建设视角下的水源保护区可持续发展之路——以昆明市盘龙区松华街道新街社区为例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JournalofYunnanAgriculturalUniversity,2014,8(5):88-93http://xb ynau edu cnISSN1004-390X;CN53-1044/SE-mail:sk@ynau edu cn 收稿日期:2014-04-19 修回日期:2014-06-04 网络出版时间:2014-09-11 08∶59 基金项目:新街社区可持续发展调研项目(KX140991)。
作者简介:徐涛(1967-),男,云南昆明人,副教授,主要从事经济学、产业经济等方面的研究。
网络出版地址:http://www cnki net/kcms/detail/53 1044 S 20140911 0902 047 htmlDOI:10 3969/j issn 1004-390X(s) 2014 05 017生态文明建设视角下的水源保护区可持续发展之路———以昆明市盘龙区松华街道新街社区为例徐 涛1,槐永刚2,赵鸭桥1,路 遥3,龙 蔚1,陈 坤2,曾 艳3(1.云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云南昆明650201;2.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工商行政管理局,云南昆明650224;3.云南农业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云南昆明650201)摘要:城市水源区对于城市人民的生存、城市的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长期以来,水源区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存在着显著的矛盾。
本文以昆明市的城市饮用水源地———松华坝水源区新街社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大量的文献资料研究和多次调研,提出了水源保护区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思路和对策建议。
希望为政府部门做出长期决策和战略部署提供参考依据,并对当地农户改善生活、生产条件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
关键词:水源保护区;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城乡一体化中图分类号:F323 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4-390X(2014)05-0088-06TheSustainableDevelopmentStrategyofaVillageinWater sourceProtectionZone:WithXinJieCommunityofPanlongDistrictasanExampleXUTao1,HUAIYonggang2,ZHAOYaqiao1,LUYao3,LONGWei2,CHENKun2,ZENGYan3(1.CollegeofEconomicsandManagement,YunnanAgriculturalUniversity,Kunming650201,China;2.PanlongDistrictAdministrationforIndustryandCommerceinKunming,Kunming650224,China;3.InstituteofNewRuralDevelopment,YunnanAgriculturalUniversity,Kunming650201,China)Abstract:Water sourceprotectionzoneiscrucialforthedevelopmentofacity.Foralongtime,theconflictbetweenecologicalprotectionandeconomicdevelopmenthasexistedasathornintheintegrat eddevelopmentplan.Inthispaper,theresearchteamtakesawater sourceprotectionzone XinjieCommunityastheresearchtargettoconductaninterviewwiththestakeholderstounderstandthesitua tionandcomeupwiththestrategicplanforthesustainabledevelopment.Keywords:water sourceprotectionzone;sustainabledevelopment;ecologicalcivilizationdevelopment;urban ruralintegration 昆明市盘龙区松华街道办事处新街社区是盘龙区典型的贫困山区,这里地处高寒山区,属三级水源保护区,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薄弱,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较差,农民增收渠道单一,经济发展缓慢,产业结构调整缓慢,大部分群众生活并不富裕,生活环境急待改善。
昆明市人民政府关于切实做好松华水源区流域环境保护治理工作的通知
昆明市人民政府关于切实做好松华水源区流域环境保护治理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昆明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7.12.25•【字号】昆政发[2007]59号•【施行日期】2007.12.2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环境保护综合规定正文昆明市人民政府关于切实做好松华水源区流域环境保护治理工作的通知(昆政发〔2007〕59号)五华区、盘龙区、西山区、官渡区、嵩明县政府,市政府有关委、办、局:昆明市是全国严重缺水城市之一。
切实做好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区的保护治理工作,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基础工作。
松华水源区是昆明主城区最重要的两个集中式饮用水源之一,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多种原因,松华坝水库水质五年来呈持续恶化的发展趋势。
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强化政策,增加投入,采取科学而切实有效的多项措施,治理松华水源区的多种污染,保护松华坝水库的水源安全,是维护全市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紧迫任务。
一、松华水源区基本情况松华水源区包括嵩明县滇源镇、阿子营乡和盘龙区松华乡、龙泉街道办事处、双龙乡,共5个乡(镇),325个自然村。
保护区面积629.8平方公里,总人口8.2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7.98万人,为传统农作区。
保护区内耕地面积12950.8公顷(约20万亩),径流区内森林覆盖率63.3%。
水源区主要以种植业为主,经济作物主要为烤烟、蔬菜、花卉等。
松华水源区是松华坝水库的完全产水区域。
松华坝水库位于昆明主城区东北部,始建于700多年前,水库经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改扩建后,设计总库容2.19亿立方米,蓄水库容1.05亿立方米,控制径流面积593平方公里,主要入库河流有牧羊河、冷水河,属长江水系金沙江流域,多年平均径流量为2.1亿立方米。
至2006年止,作为最重要的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区,承担着昆明主城区超过75%以上的城市供水。
松华坝水源保护区林下经济种植分析
松华坝水源保护区林下经济种植分析
白天;邹彧
【期刊名称】《云南农业》
【年(卷),期】2012(000)008
【摘要】调研昆明松华坝水源区林地生产具体现状,通过随机筛选,分区域选取水源保护区内不同点的示范基地,调研分析各类经营模式,综合分析和评价林下经济下经济实际经营效果。
调研结果表明:保护区采用多种种植模式为其带来一定的经济收益,建议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因园因树选种,采取林一苗模式、林-药模式、林-菌模式并加强长短期间套作种植模式,既可获得较好的经济收益,又可以降低林木抚育管理的成本,起到“以短养长,以园养园”的目的。
【总页数】3页(P35-37)
【作者】白天;邹彧
【作者单位】云南农业大学园林园艺学院,650201;云南绿意林产品有限责任公司,6502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344
【相关文献】
1.昆明市松华坝水源保护区冲突化解研究
2.松华坝水源保护区自然地理要素综合分析
3.昆明市松华坝水源保护区涵养林贮水功能的分析
4.水源保护区的喜与忧——
昆明市松华坝水源保护区十年建设述评5.水源保护区保护的概念框架——以昆明市松华坝水源保护区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昆明市盘龙区城中村状况调查及城中村改造相关政策建议(第2稿)
昆明市盘龙区城中村状况调查及城中村改造相关政策建议——目录——1. 调研背景----------------------------------------------------------------------------------31.1昆明市和盘龙区大规模城中村改造的启动----------------------------------31.2对目前面临的难点问题亟需进行深入调研----------------------------------31.3本次调研过程简介----------------------------------------------------------------42. 调研初步分析----------------------------------------------------------------------------52.1 重点调查项——城中村居民收入状况---------------------------------------52.1.1 人均年收入状况:内部贫富悬殊与整体的相对贫困--------------52.1.2 相对低下的社会地位及其反弹式意见--------------------------------82.1.3 收入来源、收入方式及其牵涉的拆迁安置问题-------------------102.2 重点调查项——拆迁补偿标准和办法---------------------------------------112.2.1 有关居民态度的多重信息----------------------------------------------112.2.2 对补偿标准和办法的普遍意见----------------------------------------132.2.3 关于“政府主导”的方针----------------------------------------------162.3 新社区建设与新市民塑造------------------------------------------------------182.3.1新社区环境牵连的问题--------------------------------------------------182.3.2 社会福利保障与打造有效收入源-------------------------------------192.3.3 文化和心理的重塑-------------------------------------------------------202.3.4 流动人口会不会滋生新的“城中村”-------------------------------222.4 一村一策与分类指导-----------------------------------------------------------232.4.1 老村与新村在拆迁上的矛盾-------------------------------------------232.4.2 集体经济与居民自治----------------------------------------------------242.5 目前改造工作的总体评价与指导思想问题--------------------------------262.5.1方向正确,影响深远----------------------------------------------------262.5.2操之过急,调研不足----------------------------------------------------273. 关于城中村改造的相关政策建议---------------------------------------------------293.1 关于规划问题---------------------------------------------------------------------293.2 关于政策问题---------------------------------------------------------------------303.3 关于改造机制---------------------------------------------------------------------303.4关于开发商问题-------------------------------------------------------------------313.5关于城中村居民生存发展-------------------------------------------------------31(以下附件,电子文本另存。
松华坝水源保护区产业格局初探
4 松 华 坝水源 保护 区产 业发展优 势分 析
( ) 优美 的 自然 生 态 环 境 是 构 建 区域 景 观 的 1
良好底 质
及阿子营乡的马金仙人洞等。 ( ) 多彩 的 民族文 化为 区域锦 上添花 2 松华 坝水源保 护 区属 多 民族混 居 区 ,主要 民族
包括 汉 、 回、苗 、彝 等 ,其 中 阿 子 营 乡古 时 还 有 “ 云 乡” 的美 誉 。滇 源 镇 有数 个 回 、苗等 少 数 民 彩 族 聚居 地 ,民族 文 化 多 姿 多 彩 ,得 到 了很 好 的 传
水 源保 护 区作 为 一个 特殊 的 区域 ,其 产业 发展 方 向及 格 局 的形 成 与 区 域 自然 特 征 、经 济 发 展 水 平 、人 文环 境均 有重要 关 系 。本 文 以松华 坝 水源保
位线 ( 海高 程 16 . m) 沿地 表 外延 20 的水 黄 9 55 0m
域和陆域内;冷水河 、牧羊河河道上 口 线两侧沿地
环境科学导刊 hp /h xkys r c 02 3 3 t : /j d.i. g n 1, 1() t k e o. 2
C 5 —25X SN63 N3 1 / I I7 _ 0 S
松 华 坝 水 源保 护 区产 业 格 局 初 探
李 丽 珍 ,郭朋恒 ( .昆明市环 境科 学研 究 院 ,云 南 昆 明 603 I 502;
5 k ,控 制 径 流 面 积 3 3 m ;甸 尾 河 , 全 长 0i n 7k 2 k ,控 制径 流 面积 1 9 i 。两 河 在 境 内寺 山 和 0i n 4k n
皮 革制 造 、发酵 、酿造 工业 、纸 浆制 造业 、基础 化
工、电镀 、石油加 工、钢铁 工业 、有 色金属 冶炼
松华坝水源保护区林下经济种植分析
用乔木间株距 、 行距 间作幼苗或灌木 , 充 势 ,本地 树种幼苗一般 稳定 在 2~ 5元 , 底土拌匀 ,每穴栽 1 株的方式进行林下
分利用土地 ,通过不同种类 、不同树龄 而利 用行 间 培育 国外 树 种价 格可 高 出 间套种 , 选择林木 以幼苗育苗 为主 , 不宜 间、 套种 , 防止病 虫害大 面积扩散 , 起到 4 % ~ 0 售 到 8~1 0 6 %, 2元 , 明显提高 了 选择高大浓密植株 ,以免光照不充足影 了良好 的经济效益 、社会效益 、生态效 行间育苗的经 济效益 。
己 膏 矗世 己口 J 日 己.
责 编 罗 林 —ayy @n o 任 辑 辅 Emlnms . ink ic : am
调 查探讨
象严重。20 年 4月正式启动 “ 06 农改 林 ” 基 地 通 过 引进 驯 化 欧美 特 色 景 观 植 物 育 此一来不仅可作为林 下地被栽培改 良土 工 作 ,共 租 用 一 级 区 土地 近 1 6 . 苗 , “ 观 生 态 审 美 ” 式 增 加 了彩 色 壤 , 66 6 7 以 景 模 保持水 土 ; 可利用其 适应性 强 , 也 生
21 林苗模式种植示范 区。 .1 .
示范区一 。嵩明志龙林木 良种 有限 突出 ; 并专 门种植各色彩叶树种 , 通过筛 绿地率。林 下种植金银花宜选背风 向阳
公 司 的 2 6 6 m: 植 基 地 , 海 拔 选不 同树形 树种搭 配进行 间套种植 , 6 .7 h 种 形 的缓坡 山地 、 退耕还林地 、 房前屋后等地
适 , 在 乔 木 问搭 制 高 8 可 0~10c 的 小 银杉 、 杉 、 杉 、 0 m 秃 水 红豆杉 、 桫椤 、 金花茶 下料 , 多茬轮种 , 可 技术 成熟 , 场潜力 市
云南少数民族农村地区村民纠纷及其调解机制调查研究
云南少数民族农村地区村民纠纷及其调解机制调查研究随着中国农村经济的发展,云南少数民族地区的农村地区也逐渐发生了变化。
在这些地区,由于不同民族和宗教信仰的存在,导致了一些村民之间的纠纷。
因此,关于这些纠纷发生的频率和原因、以及适用于少数民族村民的调解机制,成为了亟待研究的问题。
本文通过对云南省昆明市嵩明县的三个少数民族农村地区进行调研,分析了村民纠纷的发生原因和调解机制,并探讨了其局限性与发展方向。
一、村民纠纷的发生原因在对调查的村民进行访问后,发现许多纠纷都与土地使用有关。
由于山区的土地资源稀缺,人口增长和农业生产的需要,农民通常沿用传统的土地使用模式——轮作休耕制。
但很多人会出现轮作时间不平衡、拓宽耕地等情况,引起农民之间的纠纷。
此外,还有少数民族的文化和宗教信仰问题,也会导致纠纷的发生。
例如,某些宗教信仰强烈的农民认为他们应该采用传统的种植和收获方法,到了特定的时间进行吉祥祈福,而其他农民则不同意。
此外,还有一些文化习俗的问题,如某些长者或祖先的问题,都可能引起纠纷。
二、适用于少数民族村民的调解机制针对云南省的少数民族农村地区,制定调解机制需要充分考虑该地区的特殊情况。
基于调查的结果,可以得出以下建议:1. 建立村级调解委员会少数民族地区的村庄人口密度低,通常难以远离村庄寻求帮助。
因此,建议在村级设立调解委员会,委员会成员包括村干部和一些志愿者,以促进社区内的调解和解决纠纷。
2. 大力宣传教育宣传教育是少数民族农村地区调解机制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通过发放传单、广播、电视和微博等渠道宣传调解方法,并加强公众宣传教育,以提高农民参与调解的意识。
3. 采用特殊方法调解少数民族农村地区的纠纷需要采取特殊的调解方式,由于土地使用和文化信仰是主要的纠纷原因,建议委员会应选择经过专业审定的专家和专业学者进行调解和仲裁,以使调解和仲裁能够得到公正的判断,调解和解决纠纷。
三、局限性与发展方向虽然村级调解机制是有效解决纠纷的方式之一,但仍然会有局限性,特别是具体实践中遇到的问题:1. 缺少专业人才少数民族地区的调解委员会成员主要是村干部和志愿者。
西南地区涉农领域职务犯罪的实证分析
西南地区涉农领域职务犯罪的实证分析国发[2012]2号文件颁布至今,贵州省经济水平得到显著提升,群众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但涉农领域职务犯罪亦明显增多,如何有效减少和遏制此领域犯罪发生,让群众享受更多改革红利,是摆在检察机关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
为此,有必要立足司法实践通过实证分析深入剖析发案特点及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西南地区减少和遏制此类犯罪应注意问题和预防对策建议。
标签:涉农领域;职务犯罪;检察机关;预防对策党的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曾多次在相关会议上阐述自己的“民生观”,且不止一次提及“让群众享受到更多的改革红利”。
最高人民检察院和国务院扶贫办亦于2016年初联合部署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为期五年的集中整治和加强预防扶贫领域职务犯罪专项工作,要求检察机关立足职能,保障国家扶贫政策顺利实施和资金使用安全。
笔者结合办案实践,就如何减少和遏制涉农领域职务犯罪问题做一深入探讨。
一、症状与特质:当前涉农领域职务犯罪的特点(一)从发案环节上看,主要集中在拆违控违、专项资金补贴环节一是拆违控违环节职务犯罪案件频发。
随着一批工程项目入驻,个别人员贪欲之心蠢蠢欲动,为满足一己私利闻风而至,通过违法占地大修违法建筑,企图骗取国家征收补偿款。
如2014年突出查办“违法占地、违章建筑”背后的职务犯罪,对违建前通过非法途径获取建房户头、违建中公职人员放纵修建、建成后获取确权等突出情况进行依法打击,共立案侦查214件272人。
①二是专项资金补贴领域腐败形势严峻。
相关职能部门在贯彻专项资金补贴政策和资金管理使用上不够透明和严密,加之监管工作相对滞后,给犯罪分子以可乘之机。
如某市某乡政府工作人员陈某某滥用职权、贪污、挪用公款案,利用在财政所工作便利条件,徇私情私利,不认真履行职责,造成家电下乡补贴资金损失50万余元。
(二)从犯罪手段上看,呈现单一、隐蔽性强的特点一是涉农领域职务犯罪手段比较单一,主要表现在:职务犯罪所涉及人员,利用职权便利或职务影响力单方决定或建议其他工作人员在扶贫项目建设申报、支农惠农资金拨付等环节中不作为、乱作为,致使国家资金遭受损失,或在征地拆迁工作中造假骗取国家资金。
“熟悉-陌生”:转型期乡村社会的双重化生活格局——云南Z村的个案分析
特质体现 于市场化浪潮带 来的 熟悉又 陌生的邻里关 系, 乡土本 色的变异与 留存 , 村 落社会 的“ 名 实分 离” 。通过
hi s t o r i c c h a n g e i n t h e r u r a l c o m mu n i t y d u r i ng Ch i n a ’ S t r a ns f o r ma t i o n a nd u n de r t h e g l o ba l mo de r ni z a t i o n.
pa c t h a s r e s u l t e d i n a f a mi l i a r—a nd—u n f a mi l i a r n e i g h b o r h o o d r e l a t i o n s h i p ,a v a r i a t i o n a n d r e t e n t i o n i n t h e r u r a l t r a d i t i o n.a r e a l—a nd—S O—c a l l e d v i l l a g e c o mmu ni t y .A f u r t he r s t u d y s h o ws t h a t r e g a r d i n g t h e f a mi l i a r—s t r a n g e d u a l l i v i n g p a t t e r n o f t he ur r a l s o c i e t y a s t h e f r a me wo r k a n d p e r s pe c t i v e c a n l e a d t o a be t t e r u nd e r s t a n d i n g o f t he
我国西南地区贫困问题发生的原因分析
我国西南地区贫困问题发生的原因分析作者:梁媛来源:《环球市场》2019年第15期摘要:B村作为我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村寨,其贫困问题的成因既有普遍性,也有特殊性。
从B村的自然环境、历史变迁、文化观念等角度分析其贫困产生的原因,对少数民族扶贫政策的制定和实施都有一定的学术依据和理论价值。
解决问题的前提是找到病症之根,本文针对这一社会热点和难点,力求将理论与实际调查相结合,发现致贫致困的根源所在。
关键词:少数民族村寨;贫困;原因一、B村贫困现状位于昆明市区西北郊的富民县B村是一个苗族村寨。
这里常年干旱缺水,交通不便,经济落后,村民的经济收入主要靠种植业和养殖业。
2017年1月,笔者扎根田野20天,对B村的贫困问题进行了深入田野调查。
B村拥有宜人的自然地理环境,位于昆明市区东北部,富民、禄劝和寻甸三县交接点,隶属于东村乡石桥村委会,距乡政府18公里,距昆明市区82公里。
海拔1800米,面积2平方公里,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年温差小,日温差大;干湿季分明,雨热同期。
年平均气温16.4°C,降水量751.8毫米,有耕地73亩,林地2500亩。
B村现有农户53户,共156人,均为苗族。
村民之间均有亲属关系,谱系复杂。
其中2/3为低保户,有一户无保户。
交通方面,1994年修成入村土路,至今路面未硬化,村内2010年修成水泥路,宽约1.5米。
村子距离最近的公路约4公里,开车约20分钟,步行约1个小时。
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已实现水、电、路、电视、电话五通,无路灯。
53户通水、通电,18户有沼气池,53户有固定或移动电话,4户有轿车,3户拥有面包车,7户有大型货车拖拉机,10户有小型农用拖拉机。
全村修有30个水窖,26个厕所。
有8户红砖房,23户空心砖房,22户土木结构住房(2013)。
从生计方式看,20世纪80年代以前,B村民种植的水稻、玉米、土豆、蚕豆、豌豆、小麦等农作物,主要是自产自销,几乎没有市场交易。
西双版纳三个民族村土地利用及生产生活方式变化调查
总24卷第1期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V01.24N o.1 2003年1月Journal of So ut hw es t U n i v e r si t y f or N ationa lities.Philo sophy and S o c i a l S cie nce s Jan.2003西双版纳三个民族村土地利用及生产生活方式变化调查李学良1杨立新2许建初2(1.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系,北京100081;2.中科院昆明植物所,云南昆明650000)摘要:随着人对自然界影响力的日益增强,人与自然的平衡及环境保护问题目前已到了非正视不可的地步。
本文以土地利用方式变化为切入口,对民族地区农耕条件下的环境破坏与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个实例。
调查结果表明:随着农村向市场化及农业结构性调整的转型,民众生活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改善,农耕技术明显提高。
但由于市场因素等的驱动,土地利用方式和作物种类的单一化随之发生,造成了生物多样性和各民族传统农耕方式、传统文化多样性的明显丧失。
中国西南是世界著名的生物和民族文化多样性的一座宝库,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自然与文化环境的保护应放在优先地位给予考虑。
关键词:民族村;土地;生活方式;民族文化中图分类号:c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26(2003)01..--0047---'06土地是财富之母。
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意味着了现在的居住地。
搬村原因是他们的田都在山脚人们对土地索取方式的变化及土地产品结构的变下,距离远,每天回来去干活浪费时间和精力,所以化。
引起这种变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同时这种变搬到了田边。
化对生产、生活各方面的影响也是多方面的和深刻曼蚌村现有29户149人,耕地面积128亩,其的。
2001年8月由云南生物多样性与传统知识研中水田100亩,人均耕地面积0.9亩,此外有橡胶林究会组织,我们对云南西双版纳的三个少数民族村125亩。
云南省现代农业经营主体运行模式的案例分析
云南省现代农业经营主体运行模式的案例分析云南省是我国的农业大省之一,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和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
在当前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等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云南省的农业也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革。
随着农村经济的转型升级,农业经营主体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层出不穷,具有多样性、灵活性和创新性。
这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仅通过技术手段提高了农产品的供给质量和产量,同时也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活力。
本文将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来探讨云南省现代农业经营主体的运行模式。
一、种养合一模式“种养合一”的模式是在云南省采用比较多的一种现代农业经营主体模式。
这种模式促进了农业资源的集约化利用,提高了农业经济效益,也为农民增收致富开辟了新途径。
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杨斗村就是一个典型的“种养合一”的农业经营主体。
村里的钟腾哲曾是一名普通的农民,他的主要收入来源是靠种地、养鱼、养牛等等。
但是在2017年,他转型经营养殖业,并参加了当地政府组织的养鸡产业发展计划,借助政府补贴和技术支持的力量,他开始由传统的散养方式转向规模化养鸡、无菌化管理方式,打造标准化、专业化的“营养蛋”品牌。
同时,他将鸡舍下面的空地改造成了葡萄地,并开始种植有机葡萄,使原本养殖和农业相对独立的经营模式更加融合。
二、农业合作社模式农业合作社模式是指农业生产者通过自愿组织成立的合作社,将土地和劳动力等资源共同投入农业生产和经营中,共同分担风险、分享利益。
在云南省,农业合作社模式已经逐步发展成为了规模化、专业化的现代农业经营主体。
云南省普洱市西盟县正是一个运行良好的农业合作社。
该合作社成立于2016年,由当地的四个村组共同组建,主要经营茶园种植、茶叶加工和销售。
在公司领导的高度关注下,农业合作社拥有完备的生产标准化、完善的销售网络和健全的质量保障。
特别是在茶叶加工技术上,该合作社实现了机械化加工,提高了生产效率和质量,使产品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三、旅游农庄模式在云南省,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开始将自己的土地、房屋等资源转型为旅游业的经营模式,从而实现了农业与旅游的有机结合。
云南花卉种植地域分部及其影响的调查报告(五篇材料)
云南花卉种植地域分部及其影响的调查报告(五篇材料)第一篇:云南花卉种植地域分部及其影响的调查报告云南花卉种植地域分部及其影响的调查报告专业: ______姓名: _____学号:____实践地点:—实践时间: 2013 年11月25日至2013年11月26日共 2天一、调查原因花卉产业是云南最为鲜明、最具特色、最具发展潜力的产业,目前已具有一定的品牌效应,实现以花卉为主题的云南旅游业生态旅游战略是必然选择。
二、云南发展花卉种植和花卉旅游的原因云南因气候、生物、地质、地形等的相互作用,造成了云南土壤类型的多种多样及垂直分布的特点。
全省初步划分有16个土类,占全国土类的1/4,其中,红壤占全省土地面积的一半,是省内分布最广、最重要的土地资源,故云南有“红土高原”、“红土地”之称。
近年来,云南花卉产业高速发展。
1999年全省花卉种植面积已达25935亩,90%以上的产品销往全国37个大中城市,拥有全国40%左右的鲜切花市场,并开始规模化进入东南亚、东亚市场,已形成以温带鲜切花生产为龙头,以昆明为中心,向各地扩散的发展态势。
近年来,云南鲜切花生产水平不断提高,已建成25万平方米的自控温室大棚;初步建立市场营销网络,拥有全国最大的鲜切花交易市场——斗南花市和一些自发性的花卉交易市场,如昆明尚义街鲜花批发市场、宜良端午节花市等都已成为“云花“的标签。
全省共有花卉生产企业283家,其中鲜切花生产企业79家,约10000户农户从事花卉生产。
斗南花卉市场目前是农业部确定的全国定点花卉批发市场,也是亚洲鲜花交易量最大的市场。
全县花卉种植面积达1.1万亩,日上市鲜切花300万支,品种100多个,是国内最大的鲜切花生产基地。
斗南鲜花专业市场占地100亩,内有50万支鲜花的冷藏系统,其信息系统与农业部信息中心联网,日进场交易人数超过5000人,日交易额250万元。
县里95%的鲜切花销往省外及日本、韩国、俄罗斯、新加坡、泰国、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
调研报告终稿
调研报告终稿第1页共8页城市化过程中的农民与农村现状基于呈贡区大渔乡的个案调查摘要: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和城市化的浪潮,失地农民与农村的问题已日益凸显。
昆明市呈贡区大渔乡作为一个传统农业乡,在城市化浪潮中也不免存在一些问题。
失地农民的生存现状究竟如何?失地农村存在的问题又是什么?我们应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等值得我们研究。
关键词:大渔乡失地农民日常生活就业意愿序言: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发展,城市化、经济化的推进,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农村集体土地被大量征收,失地农民越来越多。
如何安置失地农民成了社会发展不可避免的问题。
失地农民的安置是既是一个社会问题、经济问题,也是一个政治问题。
稍有不慎,便会阻碍城镇化的进程,甚至引起社会不稳定。
在现行的土地政策与安置制度下,农民失去了土地,社会保障能力不够,又没有稳定的收入,未来的生活前景令人堪忧。
如何在城市化过程中优化政府行为,以人为本,合理安置失地农民,实现城市化与农民利益保护的双赢,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农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调查概况(一)、关注问题城市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在城市化中必然产生大量的失地农民,农村原本的面貌也发生着变化。
农民在失去土地的同时,也失去了他们固有的生活方式。
本次调研以大渔乡为调查对象,通过了解失地农民的征地意愿、就业、诉求得到重视的程度、对未来生活的态度以及失地农村的面貌,联系全国现状,发现并思考我国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的部分问题。
(二)、实践时间和地点第2页共8页我们团队于2015年11月28日对大渔乡部分村民进行了走访及问卷调查。
大渔乡作为昆明滇池国家旅游度假区建设项目中的重要部分,失地农民矛盾集中成为这一地区的焦点问题。
(三)、实践方法1、问卷调查向失地、房屋被拆迁农民发放问卷全面了解现状。
2、访谈调查走访村民,获取更丰富、深入的信息。
3、实景拍照实景拍摄,形象生动展示农村与农民现状。
4、资料调查上网或去图书馆查找相关资料作为参考、借鉴。
云南民族村案例分析
云南民族村案例分析一.景区简介云南民族村位于滇池北岸的海埂。
它与西山森林公园、大观公园、郑和公园等风景名胜区隔水相望。
有索道连接西山龙门,组成了民族村至西山风景区的旅游环路。
近来为发展旅游,先后建起了云南民族村和云南民族博物馆。
集云南主要的彝、白、傣、苗、景颇、佤、哈尼、纳西、傈僳、独龙等25个少数民族的村寨、民族歌舞厅、民族广场以及激光喷泉、水幕电影等旅游设施。
民族村寨采用复原陈列的手法展示云南的民族风情。
走进村里只见不同风格的民族村寨分布其间,错落有致,各展风姿,各少数民族丰富多彩的村舍建筑、生产、生活、宗教习俗均如实地展示出来,是云南民族文化的缩影。
它是反映和展示云南二十六个民族社会文化风情的窗口,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民委民族文化基地, CIOFF中国委员会民间传统文化基地和国家民委全国首批民族工作联系点之一。
二.景区现状云南民族村当时作为云南省重点投入的第一个大型主题公园在开局头年便创造了600多万游客的年接待量,日均达1.7万人次。
从1993年~1997年,年均游客人数300多万,日均8000多人次。
1999年世博会在昆明成功举办之后,云南民族村的影响和在云南旅游业中的重点景点地位明显下降,之后更逐年迅速下滑,从2000年~2003年,游客接待量分别从l16万降至62.3万人次。
2003年由于“非典”的影响,下半年,虽经多方努力,日均游客量为1000人次以下,2004年虽有起色,但平均游客量不到1200人次。
不久前昆明市产权交易中心发布了《云南民族村产权转让公告》,公告称,云南民族村整体资产将进行公开拍卖,挂牌转让价3.773亿元。
公告表示,此次产权转让行为已经昆明滇池国家旅游度假区管理委员会批准,并报经市政府同意。
公告指出,云南民族资产评估备案值为:资产总额59471.45万元,负债总额3346.99万元,净资产总额56124.46万元。
三.问题分析目前全国的主题公园,只有10%的公园赢利,70%亏损,20%持平。
昆明市盘龙区乡村旅游管理及对策研究的开题报告
昆明市盘龙区乡村旅游管理及对策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和健康的重视,乡村旅游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
盘龙区作为云南省昆明市的一个行政区域,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对于发展乡村旅游具有很大的潜力和前景。
然而,乡村旅游具有一定的复杂性,需要进行科学规划和有效管理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因此,对于盘龙区乡村旅游的管理及其对策的研究显得十分必要。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盘龙区乡村旅游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分析乡村旅游发展对于盘龙区经济、社会和环境带来的影响,制定科学、合理的乡村旅游管理对策,提升盘龙区乡村旅游的质量和效益。
三、研究内容1. 盘龙区乡村旅游的现状调查和问题分析通过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等方法,全面系统地了解盘龙区乡村旅游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如旅游资源开发不足、旅游设施不完善、旅游产品单一、管理体制不健全等,分析其原因和影响。
2. 盘龙区乡村旅游的经济、社会和环境影响分析针对盘龙区乡村旅游,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探讨其对盘龙区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影响,如对当地农民收入的提高、促进就业、推动文化传承等的作用,以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和对当地民俗文化的变化等问题,提出对策和建议。
3. 盘龙区乡村旅游的管理对策研究根据乡村旅游的性质和特点,结合盘龙区的实际情况,提出科学、合理的乡村旅游管理对策,如加强旅游资源开发和保护、完善旅游设施和服务、创新旅游产品和营销方式、完善管理体制和机制等,以推动盘龙区乡村旅游的健康发展。
四、研究意义本研究对于推动盘龙区乡村旅游的发展、提升旅游经济效益、促进当地社会发展、保护当地生态环境和民俗文化、加强乡村旅游管理和服务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五、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实地调研、问卷调查、统计分析等方法,辅以文献资料分析和专家访谈等手段,全面系统地探究盘龙区乡村旅游的现状、问题及其影响,制定针对性的管理对策。
六、论文结构本研究论文将分为五个章节:第一章:绪论,介绍本研究的选题背景、目的、意义、研究内容、方法和结构等。
松华坝水源保护区内的绿色产业——访云南嵩明志龙林木良种培育有限公司阿子营育苗基地
松华坝水源保护区内的绿色产业——访云南嵩明志龙林木良种培育有限公司阿子营育苗基地何锐【期刊名称】《云南林业》【年(卷),期】2013(034)004【总页数】2页(P30-31)【作者】何锐【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汽车沿着昆明北郊花鱼沟前行,进入盘龙区阿子营办事处鼠街村委会的辖区后,公路右侧一片延绵数里的苗圃地就展现在眼前。
各种各样高矮不一的苗木构成一片绿色的海洋,一直延伸到金碧辉煌的明代古寺普慧寺山脚。
一座座温室大棚和一片片遮荫网点缀其间,就像这绿色海洋里的一个个小岛。
这就是云南嵩明志龙林木良种培育有限公司的阿子营育苗基地。
云南嵩明志龙林木良种培育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李绍龙陪着笔者边走边谈,徜徉在他创造的绿色海洋里。
这是一个精壮的中年汉子,朴素的衣着、朴素的话语,加上常年室外劳作晒得黝黑的皮肤和两手的老茧,根本看不出他是一个拥有上亿身家的老板。
而更让人吃惊的是,眼前这一片占地2000多亩,有20多个种类400多万株苗木的育苗基地,是他用短短两年多的时间就建设起来的。
保护松华坝水库水源区昔日农田变苗圃阿子营办事处鼠街村委会是牧羊河和冷水河的汇水区,牧羊河和冷水河是松华坝水库的水源河,松华坝水库是昆明市主城区几百万人口的生命之水水源。
松华坝水库始建于元至元十五年(1278年),为当时元朝首任云南中书省平章政事(相当于今省长)赛典赤征用2000多民夫,在盘龙江进入昆明坝子的松华谷口修筑水坝而成。
赛典赤是封建社会中难能可贵的好官,他建成松华水库,既可在汛期拦蓄洪水,减少盘龙江水患,又可蓄水确保旱季江水灌溉农田,昆明南屏广场上的“忠爱坊”便是人民为纪念他而建。
郁郁葱葱的红豆杉苗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从1958年起数次扩建松华大坝,如今,松华坝水库主坝高达62米,库容达2.19亿立方米,成为昆明市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重要水源。
为了保障松华坝水库的水质安全,1981年建立了松华坝省级自然保护区,阿子营办事处鼠街村委会正处于保护区的核心地位。
25.生态敏感区污染风险控制下的居民点治理研究免费范文精选
生态敏感区污染风险控制下的居民点治理研究——以昆明“松华坝水源保护区”为例熊帼,张学英,杜娟摘要: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是城市典型的生态敏感区,是城市水质安全的重要保障。
松华坝水源保护区位于昆明市北部,是昆明主城最重要的饮用水水源地。
由于历史原因,其保护范围内有大量农村居民点。
目前,水源区内水质安全保障与居民生产生活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寻找一条有效的村庄治理之路成为当务之急。
水源区内居民多属于低收入群体,长期务农,粗放式农耕生产和分散的居住模式带来大量面源污染及点源污染,污染治理难度和成本相当高,且收效甚微。
传统水源保护区内村庄治理思路主要是整体搬迁,尽可能使水源保护区成为无人区。
然而,实践中大量搬迁不仅不现实,也容易激化社会矛盾。
为此,本文在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下,试图为生态敏感区内村庄治理研究提供新视角。
通过污染源、污染扩散动力、污染扩散介质三大影响因素的叠加分析,划定不同级别的污染风险控制区,并从生态保护与修复、产业发展与合作、居民点建设与引导等方面提出相应治理策略。
从污染源出发进行调控和整治,是生态敏感区“治本”的关键。
根据污染风险分区,分时序、分强度、分重点的进行村庄治理,区分“轻重缓急”,并对症下药,提高了生态敏感区内村庄治理的效率和可实施性。
关键词:水源保护区,污染风险,分区控制,GIS分析,村庄治理1 引言松华坝从元朝开始成为昆明重要的农业水利设施,周边聚集了大量的村庄,成为昆明北部重要的农耕区。
但随着昆明的不断发展,供水压力增大,到1989年《昆明市松华坝水源保护区管理规定》的出台,松华坝水源区正式成为昆明主城主要的饮用水源地。
2006年《昆明市松华坝水库保护条例》的实行,标志着水库保护进入法定化层面。
在历史的发展长河中,松华坝水源保护区内世代有人居住、耕作,现状居住人口已达8万人之多。
当地居民大多仅有小学文凭,长期务农,保护区内以山原红壤为主,肥力较差,为提高亩产,农民大量使用农药化肥,面源污染难以有效控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注: 以上 数 据 来 自实地 调 查 。
7 2
2 . 3 “ 离土又 离 乡” 模式
广
西农学报 Nhomakorabea2 0 1 4年
这种模式是指农民离开家乡不再从事农业生产活动。 凭借打工、 经商收入等非农行业就业来维持家庭正 常开支。 小河村采取外出打工维持生计 的村 民较多, 但在外办厂经商创业 的村 民较少。 小河村采取这一兼业 模式的农民家庭数量在三种兼业模式中居中。
展、 创 造 更 多就 业机 会 、 实现 劳动 力合 理 转移 等 。
关键 字:农 户兼业化 ;农业现代化 ;影响 中图分类号 :F 3 2 5 . 1 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0 0 3 — 4 3 7 4 ( 2 0 1 4 ) 0 5 — 0 0 7 0 — 0 4
2 . 2 “ 离 乡不离 土” 模 式
这种模式是指外出务工人员没有放弃农业生产 , 农业生产仍是家庭生产的主业 , 主要劳动力以及主要劳 动时间仍然用于农业生产活动 , 只是在农闲时节选择外出务工( 季节工 ) 。 这一模式是小河村村民兼业行为的
主要 模式 。
表 3 小 河村三种模式从 业人数对 比
第2 9卷
第 5期
广
西
农
学
报
2 0 1 4年 1 0月
Oc t o b e r , 2 01 4
Vo 1 . 2 9, No . 5
J o u na r l o f Gu a n g x i Ag r i c u l t u r e
西南地 区农户兼业行为分析
— —
以 云南 盘 龙 区松 华 乡小 河村 为例
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 , 农村劳动力大量向城市转移成为农民工 , 使得农民兼业化现象 日 趋普遍。 笔者基于云南省昆明市盘龙 区松华乡小河村农户兼业化调研结果 , 探讨分析西南地区农民兼业化行
为。
1 当代社会条件下 的农村劳动力从业结构变化
随着我国农村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 , 西南地区农村产业结构也发生新 的变化 , 从而拉动着农村劳动力从 业结构的变动。 小河村 以往的产业结构为“ 农业一 副业型” , 而当今小河村产业结构 已经趋于工业为主体 、 农业 为基础的新结构 。农村劳动力不断从农业转移到非农的第二 、 第三产业。
农业收人提升较快收入也较高 , 但是二者非农产业的收入都呈直线上升。 非农收入比重从 1 9 9 0 年的 4 8 . 9 2 %
增加 到 2 0 0 5年 的 6 4 . 7 7 %, 并且 达 到顶 峰 。
表1 1 9 9 0 - 2 0 1 0年全国农民家庭人均纯收入
数据来源: ( ( 2 0 1 1 年 国家统计年鉴 》 。
陆 卿 李新然 董一茺 肖 强 方 研
( 云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昆明 6 5 0 2 0 1 )
摘要 :文章 以昆明市盘龙 区松华 乡小河村为例 , 应 用随机抽 样的方法抽取样本 、 问卷调 查法收集相关数据 资料 , 以实 地考查的方式分析农村 家庭 兼业化 , 总结得 出以下结论 : 1 . 农村 家庭 兼业化 对推 广科学技术起到诱致性 的作 用; 2 . 农 户兼业化 已然成为农村 家庭提 高收入的拐杖 ; 3 . 由于农户兼业化 的发展 阻碍 了农业的规模化种植 ; 4 . 阻碍 了农业的产 业化趋势。 根 据调查分析 , 提 出以下几点建议 : 改善农民工的社会 地位 、 建立健全土地流转机制、 主体联合共促农业发
此次抽样调查结果显示 : ①小河村有兼业行为的家庭数量大于无兼业行为的家庭数量。 ②家庭劳动力数
量多则 兼业 化程度 高反 之则 低 , 二 者 是正相 关关 系 。家 庭承包 土地 面积 大则 兼业 化 程度 低反 之则 高 , 二 者是
反比例关系。③2 O 一 4 0 岁这个年龄段 的兼业农 民占大多数 , 接受教育程度越高的农 民群体 , 兼业化行为也就
越普遍 。
r
小河村农村家庭从业收入结构伴随农村劳动力从业结构的变化逐步呈现出多极化的发展趋势。表 1 、 表
抛
1 日农 、 I
I
l 7 6 9
I l - 非 锄 f l
图 1 从事农业与非农业劳动 力人数对比
图 2 从事非农产业人 口年 龄段分布
收稿 日期 : 2 0 1 4 — 0 9 一 O 1 修回 日期 : 2 0 1 4 — 0 9 — 1 5 第一作者简介 : 陆卿 , 男, 1 9 9 1 年生 , 在读硕士 , 研究领域 : 农村与 区域发展领域 。
第 5期
陆 卿等 : 西南 地 区农 户兼 业行 为分 析
7 l
2 呈现的是从 1 9 9 0 — 2 0 1 0 年全 国农 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和小河村农 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变化情况 ,从中可以分
析 了解 到农 民家庭 经 营收入 结 构 在这 1 0年 的变 化发 展趋势 。 从 以上两 个表 中可 以看 出二者 在农 业 和非农 收入 上 的结构 差异 , 小 河村 农 业 收人 高 出全 国水 平 , 小河村
3 农村家庭兼业行为产生发展 的内外 因分析
3 . 1 外部拉 力与 内部推 力
农村 家庭 的兼业 程度 与农 民外 出就业 机会 的大 小呈正 相关 , 相反 与农业 机会 的多少 呈负相
。助推小
河村农民兼业有 四大原因: ①小河村经营农业机会局限、 困难较大( 主要受到土地 的限制 ) 或收入难 以达到较 好生活标准 ; ②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农业机械化时代的来临 , 劳动生产率 的提高使得劳动力过剩 , 劳动时间
2 农户兼业 的几种模式
2 . 1 “ 离 土不离 乡 ” 模 式
该模式是指农 民就近务工 、 不离开 自己的家乡 , 除务农外 , 从事搬运、 餐饮 、 运输等工作的兼业方式。 小河 村村民这一兼业化模式较少 , 只有少数家庭里的部分劳动力受雇于该村其他养殖户。 主要是因为当地基本上
没 有乡镇 企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