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长远发展概念规划

合集下载

广州南沙新区发展规划

广州南沙新区发展规划

广州南沙新区发展规划二○一二年九月目录前言 (1)一、发展基础和战略意义 (2)(一)发展基础 (2)(二)战略意义 (3)二、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 (5)(一)指导思想 (5)(二)发展原则 (5)(三)战略定位 (6)(四)发展目标 (8)三、共建粤港澳优质生活圈 (9)(一)强化与港澳基础设施对接 (9)(二)建设生态宜居环境 (9)(三)推进公共服务合作共享 (10)四、开拓新型城市化发展道路 (12)(一)科学布局城市功能 (12)(二)高标准建设城市基础设施 (13)(三)加强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 (14)(四)统筹城乡协调发展 (16)(五)彰显岭南人文特色 (18)五、打造以生产性服务业为主导的现代产业新高地 (18)(一)建设科技创新中心 (19)(二)建设商业服务中心 (20)(三)打造教育培训基地 (22)(四)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 (22)六、建设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综合服务枢纽 (24)(一)构建区域交通枢纽 (24)(二)建设航运物流枢纽 (26)(三)增强信息服务能力 (26)(四)加快形成国际化营商环境 (27)(五)强化开放门户功能 (28)七、构建社会管理服务创新试验区 (28)(一)创新社会治理结构 (28)(二)优化社区服务 (29)(三)强化社会管理保障 (30)八、强化区域联动发展 (31)(一)拓展国家中心城市战略空间 (31)(二)促进大珠江三角洲一体化发展 (32)(三)带动内地更广大区域参与全球竞争合作 (32)九、保障措施 (33)(一)保障机制 (33)(二)加强政策支持 (36)(三)加强组织实施 (40)前言广州南沙新区(以下简称“南沙新区”)位于广东省广州市南端,区位条件优越,生态环境良好,产业基础坚实,发展潜力巨大,辐射带动范围广阔,与港澳合作紧密,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为贯彻落实《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提出建设南沙新区等合作区域,作为加强与港澳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等方面合作载体的要求,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关于将南沙新区打造成为“服务内地、连接港澳的商业服务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和教育培训基地,建设临港产业配套服务合作区”的精神,进一步深化粤港澳合作,引领珠三角转型发展,探索科学发展新模式,促进港澳地区长期繁荣稳定,特制定本规划。

疏解内环,充实外环,发展卫星城,壮大中心镇——广州市居住用地发展战略

疏解内环,充实外环,发展卫星城,壮大中心镇——广州市居住用地发展战略
州辖 八 区 四县 级 市 , 荔 湾 区、 秀 区 、 20 年 广 计 越 东山 区 、 珠 区、 河 区 、 海 天 白云 区 、 村 区、 埔 区、 禺 市 、 都 市 、 芳 黄 番 花 增城 市 、 化 市 。 00年 番 禺 、 都 市 改 区 , 9辖 十 区二 市 。20 年 , 村 区 并 归荔 湾 区 , 山 区并 归越 秀 区 , 禺 区分 出南 沙 区 , 从 20 花 广 1 ' 1 05 芳 东 番 白
年将是广州城市化大发展和住宅建设 的高峰时期。 居住用地专项规划 旨在加强政府对居住用地开
发 的宏 观 调 控 ,指 导 政府 居住 用地 储 备 和 房 地 产 开 发 , 足 人 们 安 居 需 要 , 证 居 住 功 能 与 城 市 其 它 功 满 保
能的协调发展 , 同时为即将开展 的新一 轮《 广州市城 市总体规划(0 5 2 2 > 2 0 — 0 0)作前期研究准备工作。
9 0 1 5 5-0 0 1515 13—2 0 20 20 7—8 10 13 3 —4
星城” 即在郊区综合发展职住平衡 的片区中心 , 形成广州各具特
色的 卫 星城 ;壮 大 中 心镇 ” “ 即加 快农 村 城 市 化 建 设 , 中发 展 郊 集
区 中心镇 , 图 2 如 。
地 的规 划标 准 与 准 则 , 提 出开 发 时序 及 实 施 策 略 。 并
2目标 战 略
2 1规 划 目标 .
合理布局居住用地 , 提高居住 水平 , 改善居住质
量 , 进 房 地 产 业 的 健康 发展 , 足 人 民 群 众 物 质 文 促 满
化生活快速提高 的需要 , 实现“ 适宜居住 生活 ” 的城 市发展 目标 , 使广州市在 规划 期末达到 国内领 先、 国

从概念规划走向结构规划——广州战略规划的回顾与创新

从概念规划走向结构规划——广州战略规划的回顾与创新
t g W U a ; U u n i ; n Ch o HUANG n x Di g i
【 要】广州 2 0 摘 0 0年 战 略 规 划 是 结 合 城 市 发展 特 点 ,探 索城 市 快速 发 展和 市 场 体 制 下 城 市 规 划 工 作 方 法 的成 功 尝 试 。 经过 持 续 不 断 的 探 索 ,广 州
得到迅速的发展 .城市人 口规模从 18 年 3 5 9 9 6 万 增加到g 6 , 7 万 建成区面积从 5 k 4m 增加到4 5m 。 8k
为 了拓 展 2 世 纪 广 州城 市 发 展 的 战 略 思路 及 为 制 1 I 定 广 州 未 来 发 展 的 新蓝 图提 供 科 学 的依 据 .广 州 市 人 民政 府 开 展 城 市 总 体 发 展 战 略 规 划 咨 询 与 规
从概 念 规 划 走 向结 构 规 划
— —
广 州 战 略规 划 的 回顾 与 创 新
F OM R CON CEP L T P ANNI O TRU NG T S CTUR ANNI ALPL NG: VI W AND l OV TI RE E NN A ON OF S A GI . TR TE C PL AN OF GUANGZH OU
g cp a n n ; a g h u i ln i g Gu n z o
经过 了2 0 、2 0 年对城市 发展 战略的检 讨,为 03 06
落 实社 会 经 济 发展 模 式转 变的要 求 ,应 对 空间 发
展 战略转型 的挑 战,广 州 开展 了城市总体规划实 I 施保障机制研 究, 新的 发展 背景和 问题 的总结 , 并
1 7
l[ 兀
菇 } 赤

广州城市建设总体战略概念规划纲要

广州城市建设总体战略概念规划纲要

增城片区

广汕公路以南的城镇以发展外向型工业为主, 以北的城镇以发展三高农业和生态旅游为主。 行政区划整合可以将国家与地方扶持广州经济技 术开发区的优惠政策、效应扩散到增城,从而推 动增城地区外向型经济的发展。

花都片区
交通区位优势显得十分突出。
可以依托新机场发展成为广州地区的物流中心和 与航空交通联系紧密的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基 地。


广州市政府于2000年6月邀请 清华大学、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同济大学、 中山大学、 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 等五家国内著名规划设计单位开展了广州总体发展概念 规划咨询活动。

2000年9月3日—4日,广州市人民政府邀请全 国规划、建筑、交通、生态专业的著名专家成 功地召开了“广州城市总体发展概念规划咨询 研讨会”,同时结合五家规划咨询单位提出的 规划概念与方案,对广州整体的发展策略、思 路及方向等重大问题进行了充分探讨,并提出 了宝贵的建议。
3.2都会区规划布局
3.2.1发展方向 东进:以广州21世纪中央商务区的建设拉动城市 发展重心向东拓展,将旧城区的传统产业向黄 埔——新塘一线集中迁移,重整东翼产业组团, 利用港口条件,在东翼大组团形成密集的产业发 展带。
3.2都会区规划布局
3.2.1发展方向 西联:西部直接毗邻广州市直接吸引区——佛山、 南海等城市,应加强广州同这些城市的联系与协 调发展,加强广佛都市圈的建设, 同时对西部 旧城区进行内部结构的优化调整,保护名城,促 进人口和产业的疏解。


3.2都会区规划布局

南拓:南部地区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未来大量 基于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发展的新兴产业、会议 展览中心、生物岛、大学园区、广州新城等将布 置在都会区南部地区,使之成为完善城市功能结 构,强化区域中心城市地位的重要区域。

广州城市规划体系

广州城市规划体系


年度规划 实施计划
重点地区、重点项目
重 点 地 区 城 市 设 计

实施规划



细 政府组织修编重要地
规 块修建性详细规划

规划管理行政许可
(一)战略规划
• 非法定规划
战略规划
土地利用规划
用地规模 建设用地增长边界
耕地保护目标、界线
基本农田保护目标、 界线
城市规划
城乡空间结构 (城镇体系) 城市用地布局
z 用地规模:2020年市域城乡建设用地1772平方公里,其中市域城镇建设用地 1559平方公里 (与《广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一致),中心城 区规划建设用地548.6平方公里。
(三)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城市设计 控规的地位与作用
(1)控制性详细规划是规划与管理、规划与实施之间衔接的 重要环节。
琶洲城市设计
21
土地利用规划图
华 南 大 桥 广州日报 珠啤博览园 新港东路
城市设计总平面
琶 洲 大 桥 会展中心 黄埔涌
珠江 环 城
高 速
古黄埔村
规划待定区
22
琶洲电商总部区(集聚区)城市设计
腾讯等龙头企业总部、信息、创意等功能 9块地,用地16.3公顷,建筑77万㎡
电商总部示范区 华南大 桥
从规划到管理——依法行政的依据; 从规划到实施——控制、引导、监督。
控制性详细规划将城市建设的规划控制要点,用简练、 明确、适合操作的方式表达出来,作为控制土地批租、 出让的基本依据,正确引导开发行为。
(三)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城市设计
控规的地位与作用
(2)控制性详细规划是宏观与微观、整体与局部有机衔接的 关键层次。

广州新城规划说明书

广州新城规划说明书

1导言1.1 规划背景1.1.1广州新城规划建设的重要意义(1)新世纪、新形势的必然。

进入新世纪,尤其是中国加入WTO以后,整个国民经济正在加速融入全球经济。

融入国际市场的能力和吸引国际资本注入的能力已成为城市和区域发展的主导因素。

为适应新时代新形势,巩固并提升广州市的竞争力,广州确立了“南拓、北优、东进、西联”的空间发展策略,其中南拓成为广州未来城市拓展的重点,广州新城则是南拓战略的核心一环。

(2)珠江三角洲整合发展的需要。

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作为中国对外开放的南大门,得以迅速发展,已成为全国性的城市群。

珠江三角洲城镇密集,城市化发展迅猛,需要不断增加就业岗位和工作居住用地,需要珠江三角洲各城镇打破各自为政的建设模式,进行有序整合,建设协调有机的网络型大都市群。

广州作为珠三角重要的发展极核之一,有责任也有能力对珠三角城镇的整合起龙头带动作用,广州新城的规划与建设正是基于这种理念而提出的。

(3)广州自身发展的需要。

其一,港澳回归和珠三角城市群的崛起,使广州传统区域中心城市的地位面临严峻的挑战,广州需要发展,增强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其二,广州传统中心城区用地紧张,人口密集,但增长势头不减,需要疏导旧城,开辟新区;其三,新兴产业作为广州市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也需要广阔的空间。

因此,在番禺、花都撤市建区以后,广州调整城市发展的空间结构、优化土地资源和产业配置势在必行,在这一过程中,广州新城作为重要举措,其规划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1.1.2项目背景2000年6月花都、番禺撤市建区,并入广州行政区,拉开了广州新一轮发展的帷幕,2001年8月出台了《广州城市建设总体战略概念规划纲要》,确立了“南拓、北优、东进、西联”的空间布局取向;同年10月《广州市番禺片区发展规划》出台,明确了番禺片区是广州市21世纪重点发展地区的宏伟目标,确定了广州新城作为远景控制的重点发展区,是广州城市南拓的核心节点;2002年5月进行了《广州新城发展规划研究》国内咨询,对新城的背景、规模、定位、布局、空间等进行了研究。

亚运城规划建设将推动城市长远发展

亚运城规划建设将推动城市长远发展
亚 运 城 规 划 建 设 将 推 动 城 市 长 远 发 展
亚 运城 无 疑 将 成 为 广 州新 城 建 设 的 启 动 区 ,带 动 广 州 新城 及 周 边 区域 快 速发 展 ,对 广 州 “ 南拓 ” 具 有 重要 意 义。
第 1 6厢 亚 运 会 将 于 2 1 0 0年 I 月 I 1 2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日在 广 州 举 行 ,备 受 关 注 的 亚 运 场 馆 建 设
今 年 也 已 接 近全 面竣 l T。 众 所 周 知 ,体 育 场 馆 是 一 届 大 型 运 动 会 的 “ 件” 硬 ,广 州 亚运 会将 使 用 7 0个 场 馆 .其 中包 括 1 2个 新 建 场 馆 和 5 8个 改 扩 建 场 馆 。 相 比较 于 奥 运 会 2 8个 大 项 的 规
的 场馆 . 为 这 些 场 馆 改 造 T 程 量 较
小 。而 且 平 常 学 生 要 使 用 ,推 后 它 们 的
改 造 开 工 时 间 . 可 以缩 短 改 造 后 的 维 护 周 期
【 代表之作 】
介 绍 .广 州 亚 运 的场 馆 布 局 虽 然 看 似 分 散 ,其 实 从 宏 观 来 说 包 含 了
模 而 言 .广 州 亚 运 会 共 设 有 4 2个 竞 赛 项 目 .因此 将 投 入 使 用 7 0个场 馆 。 可 以 说 , 广 州 亚运 会 的 竞 赛 项 目和 场 馆 数 量 都 超 过
了北 京 奥 运 会 。
【 规划布局 】
广 州亚 运 城 综 合体 育馆 效 果 图
运 会 场 馆 , 它 们 在 20 0 8年 都 要 举 办 重 要 赛 事 , 因此 改 造 工 程 已经 完 成 。 而 现

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年-2020年)

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年-2020年)

2009-10-14 9:43:13 中国地产网评论数:欢迎评论广州在现行总体规划实施过程中,有计划、持续性地开展了大量研究。

有些研究是问题导向型的,有些是实施型的,也有些是前瞻型、战略型的,大量研究成果为新一轮广州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提供了充足的技术储备。

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前期研究报告——前言1984年国务院批准《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1981-2000)》。

到80年代后期,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城市经济社会的发展,原城市总体规划安排的建设规模和建设内容大部分已经实施完成,有些方面已不适应新的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需要。

根据《城市规划法》的有关规定,经过认真研究,从1989年开始修编《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在上报国务院审批过程中恰逢2000年广州市行政区划调整,国务院办公厅要求“总体规划暂缓批复,规划调整期间,广州市的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参照原上报国务院的城市总体规划”。

2000年,广州市开始编制《广州城市建设总体战略概念规划纲要》,确立了“南拓、北优、东进、西联”的空间拓展方针,并相继编制了番禺、花都两个新区发展规划,完成了《近期建设规划》,形成了城市规划实施跟踪评价制度,及时地对规划进行政策调校,有效地指导了城市建设,增强了广州城市发展的科学性,较好地发挥了规划对广州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引导和宏观调控作用。

“十五”期间,广州城市综合竞争力不断增强,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区域中心功能进一步加强,成为华南地区最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

依据国务院和建设部的指示,在综合2000年之后广州的发展实际以及《广州城市建设总体战略概念规划纲要》的基础上,形成了《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10)》,并获得国务院批复(国函(2005)105号文)。

2010年,在现行城市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广州市将通过完善综合交通网络、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保护城乡生态环境、拓展并优化空间布局,初步形成由中心主城区、南沙副城区、花都副城区、萝岗副城区、荔城组团、街口组团组成的“一主三副两组团”的城市空间布局,同时不断完善城市服务功能,优化功能分区,强化城市六大功能建设目标:经济中心、国际都会、创业之都、文化名城、生态城市、和谐社会。

广州城市总体规划变迁

广州城市总体规划变迁

五十年代的海珠桥
五十年代的长堤
Guangzhou urban development
广州
Guangzhou urban development
广州
第九方案以大城市思想占位主导思想,第九方案比第八方案,城市用地 扩大了约80%,人口增加40万人。同时,确定在三元里以南的走马岗兴建新铁 路客运(1958年经铁道部批准)。
第一期,恢复与形成时期(1949年~1957年)
广州
建国初期,广州确立了“变消费城市为生产城市”的目标,以重建灾区 (海珠桥、西堤、黄沙三大灾区)为起点,建设工业生产城市。 “一五”时期, 国家全面引入前苏联模式的计划经济体制,广州先后编制了9个城市总体规划 方案,最终确定城市沿珠江“向东成片发展”,并以“控制市区、发展郊区” 的工业布局方针新辟工业区,编制了《工人住宅区规划》和《新村规划》, 规划理论、技术、方法采用了前苏联模式,城市性质由近代的商业城市向工 业城市转型。
其变化历程可划分为4个阶段: 第一期,恢复与形成时期(1949年~1957年) ; 第二期,波动与停滞时期(1958年~1977年) ; 第三期,发展与滞后时期(1978年~1995年) ; 第四期,制度建立与转型时期(1996年至今)。
广州
第一期始于1949年10月广州解放,标志广州现代城市规划的开始。 区分第一期与第二期的主要依据是1958年掀起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
●三个副中心 花都副中心、增城副中心、从化 副中心。
广州
Guangzhou urban development
变化总结











广

广州市各版战略规划介绍

广州市各版战略规划介绍

2000年战略规划
2000年版战略规划
编制过程与背景

2000年6月番禺、花都撤市设区。行政区划的调整为广州
城市空间的拓展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广州亟
需拟定一个面对新的发展形势的长远发展目标,并制定一个引
导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总体发展战略规划,以适应全市国民经济
快速增长的需要,引导建设项目空间布局,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2000年12月20日,广州市人民政府再次召开“广州城市总体
发展战略规划(深化)研讨会”。

2001年4月30日,经广州市人民政府第76次常务会议讨论通
过。
2000年版战略规划
主要内容
“两个适宜”的发展目标: 适宜创业发展又适宜生活居住的山水型生态城
市。 三个专题研究:土地利用、生态环境、综合交
广州战略规划的编制情况
广州市城市规划编制研究中心 2014年11月
0
• 战略规划历程一览
2000年
《广州城市建设总体战略概念规划纲要》
2003年 2006年
《广州城市建设总体战略概念规划纲要》实施检讨之一 《广州城市建设总体战略概念规划纲要》实施检讨之二
2009年 2012年
《广州城市总体发展战略规划(2010-2020)》 《广州市城市功能布局规划》
2009年版战略规划
• 2009年9月27至28日,组织召开了 “《广州城市总体发展战略规划》 专家研讨会”,市委市政府的主要 领导出席了会议。
• 会议明确提出“城市总体发展战略 规划是引领城市科学发展的总纲” ,“引领产业布局的调整优化”, “战略规划统领城市总体规划、主 体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形成适应科学发展,有机统一、 配套完善的独具广州特色的城市发 展规划体系” ,同时要求“发挥战 略规划对广州发展模式转型的引领 作用”。

广州城市总体发展战略规划完整版

广州城市总体发展战略规划完整版

广州城市总体发展战略规划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目录引言 (4)(一)战略规划的缘起及实践 (4)(二)本轮战略规划编制的背景 (6)(三)本轮战略规划编制的过程 (9)(四)战略规划编制方法的探索与创新 (17)1 回顾与挑战 (20)1.12000年战略规划要点 (20)1.2 2000年战略规划实施效果 (22)1.3机遇与挑战 (37)结语 (61)2 目标与定位 (62)2.1城市发展目标 (62)2.2城市定位与职能 (62)2.3城市规划目标 (64)3 发展战略 (67)3.1从城市到区域—强化区域中心 (67)3.2从制造到创造—发展现代产业 (90)3.3从实力到魅力—建设文化名城 (97)3.4从安居到宜居—构筑宜居城乡 (106)3.5从二元到一体—实现城乡统筹 (127)4 空间与特色 (137)4.1城镇体系 (142)4.2 空间结构 (148)5 实施策略 (201)5.1生态优先串珠发展 (206)5.2优化主城构建新区 (213)5.3文化复萌强化特色 (218)5.4 制度保障持续发展 (220)引言广州市2000年的战略规划是结合城市发展特点,改进城市快速发展和市场体制下城市规划工作方法的成功尝试,在城市规划编制体系、编制方法、实施检讨等方面开创性的、卓有实效的探索,为战略规划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指导。

2007年开始,伴随着国际国内环境的变化,落实社会经济发展模式转变的要求,应对空间发展战略转型的机遇与挑战,为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提供技术支撑,广州市及时开展了新一轮的城市总体发展战略规划工作。

2007年3月至2009年9月,新一轮的战略规划经过规划咨询,多方案比选完成初步方案,落实解放思想调研成果完成中期报告,贯彻珠三角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完成了最终成果。

本轮战略规划不仅因应形势的变化提高了城市定位、明确了城市目标、深化细化了总体战略、科学制定了空间规划、制定了近期行动计划,还对进一步完善城市规划编制体系,创新战略规划研究和编制方法做出了有价值的探索。

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

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
广)
文 本
广州市人民政府
2005年12月
注:正文中下划线部分为城市总体规划强制性内容
第一篇

1.0.1.1为适应广州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实现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赋予城市人民政府的职权,对经国务院1984年批准的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修编,形成《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送审稿。建设部对送审稿审查工作于2000年10月完成,并将《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及有关材料报国务院待批。由于在此期间(2000年6月)广州市的行政区划发生了变化,花都、番禺撤市设区划入广州市,根据国务院办公厅的要求,原上报的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暂缓批复,待调整后重新报批。根据2001年11月建设部来文(建规函〔2001〕351号)要求,对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进行相应调整,形成本次规划成果。
1.1.1.2城市规划战略目标:以区域协同发展与生态优先为前提,利用广州经济高速增长和中国快速城市化的机遇,采取跨越式发展模式,调整城市空间结构,促使城市结构由单中心向多中心转换,完善城市功能,保护历史文化名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经济健康发展,并保持社会稳定和地区生态环境的平衡。
第二章
1.2.1
1.2.3.3从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实现城乡可持续发展出发,建立由都会区、片区中心、中心镇、一般镇构成的市域城镇体系,形成以都会区为中心,以高、快速路网与轨道交通体系为依托,各级城镇辐射范围合理、空间分布均衡的大中小城镇相结合的多层次、星座式市域城乡布局结构。
1.2.4
1.2.4.1都会区是广州市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管理中心。
1.0.1.2本次调整重点是因行政区划的变化而带来城市整体空间结构、土地利用、道路交通等方面的调整,并补充番禺、花都两个新区的内容。

2000年广州总体规划纲要

2000年广州总体规划纲要

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目录1引言2城市发展目标3市域城镇体系规划4城市性质5城市规模6城市空间布局7城市生态环境8城市综合交通9 城市建设政策10近期建设规划1.引言1.1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的修编工作开展情况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的修编工作自1989年开始,其间经历了资料收集,调查研究,编制初稿,专家评审,市政府、市人大审议,修改定稿等阶段。

初稿于1992年底完成。

1993年下半年根据市政府、市人大提出的修改意见,开始对初稿进行了较大规模的修改,1994年6月底形成了《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送审稿,并于1994年7月1日经市长办公会议审议通过。

1994年11月22日提交市第十届人大常委会第13次会议审议,通过了送审稿。

1996年底经广东省人民政府审查同意上报国务院审批。

国务院办公厅于1997年4月将《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批交建设部研办,建设部组织有关部、委、办、局对其进行了审查,1999年我市组织人员落实国务院有关部委办局的审查意见,对我市城市总体规划送审稿进行了调整和修改。

审查工作已于2000年10月完成,建设部将有关材料和《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报国务院待批。

由于在此期间广州市的行政区划发生了变化,花都、番禺两市撤市设区划入广州,根据国务院办公厅的要求,原上报的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暂缓批复,待调整后重新报批。

2001年11月建设部来文(建规函〔2001〕351号),请广州市政府尽快对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进行相应调整,并将调整后的规划重新报国务院审批。

1.2广州总体发展战略概念规划工作开展情况广州市的空间发展多年以来一直受到行政边界的制约,市政府倡导的东南部地区发展战略由于受到行政界限的限制一直未能得到很好的贯彻。

针对花都、番禺撤市设区带来城市发展空间结构的新变化,同时为了应对国际国内社会经济发展趋势,广州市抓紧城市总体规划的研究工作,积极开展城市总体规划方法和实践的探索,于2000年6月开展了广州总体发展战略规划研究工作。

广州市总部经济发展规划

广州市总部经济发展规划

广州市总部经济发展规划一、背景介绍广州市作为中国南方重要的经济中心城市,拥有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发展基础。

为了进一步推动广州市的经济发展,提升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总部经济发展规划势在必行。

二、总部经济的概念和意义总部经济是指以总部企业为核心,通过集聚总部经济要素,形成总部经济功能区,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总部经济的发展能够提高城市的产业结构,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提升城市的国际竞争力。

三、总部经济发展规划的目标1. 提升广州市总部经济的核心竞争力,吸引更多的总部企业落户广州。

2. 打造一批总部经济功能区,形成总部经济的集聚效应。

3. 推动总部经济与先进创造业、现代服务业等产业的融合发展,形成产业协同效应。

4. 建设一流的总部经济生态环境,提供良好的政策支持和服务保障。

四、总部经济发展规划的重点任务1. 完善总部经济政策体系,提供优惠政策和便利措施,吸引总部企业落户广州。

2. 建设总部经济功能区,通过土地整合和规划布局,打造集总部企业、总部基地、总部园区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区域。

3. 加强总部经济要素集聚,提供高端人材、金融服务、科技创新等支持,吸引总部企业在广州设立总部机构。

4. 推动总部经济与先进创造业、现代服务业的融合发展,促进产业链的延伸和优化升级。

5. 加强总部经济生态环境建设,提供高效便捷的行政审批服务,优化营商环境,降低企业成本。

6. 加强总部经济的国际合作与交流,吸引国际一流的总部企业和投资机构来广州投资兴业。

五、总部经济发展规划的保障措施1. 加强组织领导,成立总部经济发展规划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责任分工,推动规划的顺利实施。

2. 加强统筹协调,与相关部门建立协调机制,形成合力,共同推动总部经济的发展。

3. 加强宣传推广,通过各种渠道宣传广州市的总部经济发展优势和政策支持,吸引更多的总部企业关注和参预。

4. 加强监测评估,定期对总部经济发展规划的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及时调整和完善相关政策和措施。

广州南沙新区总体概念规划综合方案

广州南沙新区总体概念规划综合方案
根据南沙新区的地理、经济和社会条件, 将规划区域划分为不同的功能区,包括居 住区、商业区、工业区、文化区等。
居住区规划
居住区规划注重居住环境的舒适性和安全 性,合理配置公共设施和绿地,提供便捷 的交通出行条件。
工业区规划
工业区规划注重产业发展的可持续性和环 保性,合理布局各类工业园区,提供完善 的生产和生活配套设施。
广州南沙新区总体概念规划 综合方案
目录
• 引言 • 规划目标与原则 • 总体规划布局 • 土地利用与开发 • 生态环境保护 • 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 实施保障与建议
01
引言
项目背景
地理位置
南沙新区位于广州市南部,地处珠江 出海口和粤东山区、珠江三角洲平原 的过渡地带,是广州通往粤东和珠江 三角洲各地的门户。
优先发展重点区域
在城市核心区域和具有发展潜力的地区,优先进 行土地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
保护生态环境
在土地开发过程中,注重保护生态环境,确保可 持续发展。
优化土地资源配置
通过市场机制和政策引导,优化土地资源配置, 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土地利用规划
农业用地规划
合理规划农业用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民收入。
建设用地规划
根据城市发展需求,合理规划各类建设用地,包括住宅、商业、工 业和公共服务设施等。
水域和生态保护区规划
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域和生态资源,确保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05
生态环境保护
生态环境现状
自然环境丰富
南沙新区拥有大面积的湿地、湖 泊和海洋资源,以及多样化的动
植物种群。
面临环境压力
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和人口增长,南 沙新区的生态环境面临空气质量、 水质和生态平衡等方面的压力。

2000年广州总体规划纲要

2000年广州总体规划纲要

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目录1引言2城市发展目标3市域城镇体系规划4城市性质5城市规模6城市空间布局7城市生态环境8城市综合交通9 城市建设政策10近期建设规划1.引言1.1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的修编工作开展情况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的修编工作自1989年开始,其间经历了资料收集,调查研究,编制初稿,专家评审,市政府、市人大审议,修改定稿等阶段。

初稿于1992年底完成。

1993年下半年根据市政府、市人大提出的修改意见,开始对初稿进行了较大规模的修改,1994年6月底形成了《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送审稿,并于1994年7月1日经市长办公会议审议通过。

1994年11月22日提交市第十届人大常委会第13次会议审议,通过了送审稿。

1996年底经广东省人民政府审查同意上报国务院审批。

国务院办公厅于1997年4月将《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批交建设部研办,建设部组织有关部、委、办、局对其进行了审查,1999年我市组织人员落实国务院有关部委办局的审查意见,对我市城市总体规划送审稿进行了调整和修改。

审查工作已于2000年10月完成,建设部将有关材料和《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报国务院待批。

由于在此期间广州市的行政区划发生了变化,花都、番禺两市撤市设区划入广州,根据国务院办公厅的要求,原上报的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暂缓批复,待调整后重新报批。

2001年11月建设部来文(建规函〔2001〕351号),请广州市政府尽快对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进行相应调整,并将调整后的规划重新报国务院审批。

1.2广州总体发展战略概念规划工作开展情况广州市的空间发展多年以来一直受到行政边界的制约,市政府倡导的东南部地区发展战略由于受到行政界限的限制一直未能得到很好的贯彻。

针对花都、番禺撤市设区带来城市发展空间结构的新变化,同时为了应对国际国内社会经济发展趋势,广州市抓紧城市总体规划的研究工作,积极开展城市总体规划方法和实践的探索,于2000年6月开展了广州总体发展战略规划研究工作。

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发展回顾与展望

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发展回顾与展望

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发展回顾与展望韩文超;刘云亚;刘松龄【摘要】本文回顾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广州市历次城市总体规划的发展历程,并根据不同时期城市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发展策略的不同,将城市总体规划划分为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前、改革开放至2000年和2000年以来三个阶段,并对不同发展阶段的社会经济发展背景、规划编制和实施等情况进行了总结.指出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是城市政府在不同时期,解决社会经济发展主要问题或实现其战略目标的重要抓手,对城市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经过改革开放40年快速发展后,面对快速变化且日益复杂的城市发展问题,传统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和审批机制逐渐表现出诸多不适应性.认为未来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应重塑空间规划体系,重回总规战略性,重构“总控联动”机制.【期刊名称】《城市观察》【年(卷),期】2018(053)001【总页数】13页(P76-88)【关键词】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规划编制;空间结构【作者】韩文超;刘云亚;刘松龄【作者单位】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政府规划编制部;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政府规划编制部【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299.27一、引言长期以来,城市总体规划(以下简称总规)一直是规划实践和规划理论研究领域的热门话题。

实践层面,各城市政府根据《城乡规划法》的要求,组织总规的编制和实施。

理论层面,学者们对总规编制和实施机制进行了持续的研究(邹兵,2003;赵民,郝晋伟,2012;郑德高,葛春晖,2014)。

尽管对于总规的作用一直存在争论,但总规必须改革似乎已成为各方共识(陈岩松,王巍,2004;马武定,文超祥,2006;李晓江等,2011)。

但现有研究多从当下时点出发对总规存在问题和改进对策进行论述。

部分学者将总规放到更长的时间跨度,分析总规的地位、作用和演变趋势(杨保军,陈鹏,2012;易晓峰,2015),但总体而言此类研究尚不多见。

广州市人民政府印发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

广州市人民政府印发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

广州市人民政府印发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广州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6.04.27•【字号】穗府[2006]14号•【施行日期】2006.04.2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经济体制改革正文广州市人民政府印发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穗府[2006]14号)各区、县级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已经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广州市人民政府二○○六年四月二十七日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2006-2010)序言“十一五”时期乃至2020年,是广州精心打造经济中心、文化名城、山水之都,建成带动全省、辐射华南、影响东南亚的现代化大都市的关键时期。

根据《中共广州市委关于制定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本纲要对“十一五”时期全市发展的方向、目标、任务和重大举措作出了总体部署,是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性、纲领性、综合性规划,也是编制本级和下级专项规划、区域规划以及制定有关政策和年度计划的依据。

第一篇全面进入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第一章发展基础与环境一、发展基础“十五”时期是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充满挑战和考验的五年,也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重大成就的五年。

广州坚持加快发展、率先发展、协调发展,提前实现“十五”计划主要发展目标,现代化大都市建设迈上新台阶,为“十一五”时期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十五”以来,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8%,高于计划目标1.8个百分点,一般预算财政收入按可比口径年均增长16.8%。

2005年,全市经济总量达到5115.75亿元,比2000年接近翻一番,在国内城市中居第三位;按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计算的人均GDP分别达到8393美元和6520美元,达到中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水平;每万元生产总值能耗由2000年的0.91吨标准煤下降为2004年的0.78吨,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进一步增强。

续深化广州市新一轮总体规划

续深化广州市新一轮总体规划

AFFAIRS REPORT持续深化广州市新一轮总体规划开展“广州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01-2020)修编”市民绿地需求公众调查开展“广佛都市圈功能区规划”提交“广州市白云区嘉禾组团发展策略研究”初审成果在陈建华院长、王国恩总规划师的带领下,院城市规划研究中心广州总规项目组在市编研中心的组织下,协同编研中心和市交研所于4月上旬完成了“广州2020:城市总体发展战略规划”深化的技术工作。

院城市规划研究中心与广东工业大学合作,开展“广州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01-2020)修编”项目市民绿地需求的公众调查。

目前收集有效问卷3500份,正在进行数据录入、整理,该数据将为广州市绿地系统规划提供重要技术支撑,落实市局“科学规划、民主规划、依法规划”的总体要求。

4月9日,广州市发改委委托院城市规划研究中心开展“广佛都市圈功能区规划”。

该项目是广佛同城化建设合作框架协议的重要内容之一。

研究中心克服了时间紧、任务重等困难,快速整合院内已有资源储备,并开展了重点部门调研、资料收集等工作。

项目组经过加班加点连日奋战,于5月初通过院内评审,按照甲方要求提交了成果初稿。

经过4个月来的深入现状调研、前期研究、成果编制,院城市规划研究中心承担的“广州市白云区嘉禾组团发展策略研究”已于5月中旬进行三审后向市规划局白云区分局提交初审成果。

道路整治项目进展顺利2008年数字化地形地籍测量成果验收“东风路沿线景观容貌升级整治规划设计”由我院规划设计二所、景观与旅游规划设计所、建筑设计一、二、三所、城市地理信息中心、总包公司、档案资料室等部门合作编制,现已进入施工图设计阶段。

4月3日,张广宁市长批示要求在实施过程中要“多种树,多种花,使广州真正成为花城”。

5月8日,整治范围新增了仓边路、黄华路、陵园西路、执信路、竹丝岗二马路,目前新增五条路的方案设计正陆续开展。

我院规划设计二所、景观与旅游规划设计所合作编制完成了科韵路-南部快线、广园路、广州大道、同泰路-白云大道-大金钟路现状摸查报告和节点方案设计,并于3月24日向市政府陈如桂秘书长提交了成果。

广州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标准与准则——城乡规划篇

广州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标准与准则——城乡规划篇

广州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标准与准则——城乡规划篇第1节术语1.1 “六线”控制体系指在分区规划中通过确定紫线、红线、绿线、蓝线、黄线、黑线的控制线范围,并制定相关规划控制导则,形成规划引导和控制的体系。

1.1.1 紫线即历史文物保护规划控制紫线,指规划用于界定广州市内的市级及市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布的历史文化街区(历史文化保护区)的保护范围界线,以及历史文化街区(历史文化保护区)外经县(区)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布保护的历史建筑的保护范围界线。

1.1.2 红线即道路交通设施规划控制红线,指规划中用于界定城市道路广场用地、对外交通用地(管道运输用地除外)和交通设施用地的控制线。

1.1.3绿线即城市各类绿地范围的规划控制绿线,包括公共绿地、防护绿地、生产绿地、居住区绿地、单位附属绿地、道路绿地、生态风景林地。

1.1.4 蓝线即水域岸线规划控制蓝线,指规划中用于划定较大面积的水域、水系、湿地及其岸线一定范围陆域地区作为保护区的控制线。

原则上城市绿线范围内的水域也属于蓝线控制范围。

1.1.5 黄线即市政公用设施规划控制黄线,指规划用于界定市政公用设施用地范围的控制线。

1.1.6 黑线即城市建设区规划控制黑线,指规划中用于界定城镇建设用地范围的控制线(其中村镇用地划入黑线),是规划城镇建设用地与非城镇建设用地、生态保护用地之间的政策性控制线,城市及村镇开发建设活动应在黑线控制范围的可建设用地内进行。

1.2 密度分区在综合评价区位、交通设施、环境及现状建设等因素的基础上,对城市土地利用的规划控制指标实行分区、分级量化管理的体系。

广州市城市规划区按密度分区进行规划控制。

不同密度分区内的土地利用、规划和建设应当符合所在密度分区的规划控制指标。

1.2.1 密度1区广园路以南、华南大道天河区段和广州大道海珠区段以西与新窖南路以北的地区,以及芳村区芳村大道的如意坊大桥至鹤洞大桥段以东地区和黄埔区的广深铁路以南、茅岗路以东、石化路以西、港前路以北的城市副中心地区;番禺区中心城区中区,即市桥街东、西环路及市桥水道的围合区域、花都区新华镇老城区,即京广铁路以东,松园以南,茶元南路、体育路、天贵路以西,新街河以北的地区;从化市旧城区,即北至西宁路以北200米,东至河滨北路,西至环市路,南至新城路和城内路的地区;增城市中心城区中心区,即广汕公路、荔城大道、荔乡路、荔景大道的围合范围,新塘镇原中心区,即东华路以西,东洲大道以东,规划环城路以南和东江以北的地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山大学
提出了基于IT产业的城市空间结构,将广州建设成“多元一体和平衡发展的数 字化中心城市”。
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
基于生态概念提出了广州城市总体发展模式“从‘云山珠水’向‘山城田海’” 演变,让广州在更大的空间尺度中寻求平衡发展,对城市的空间结构调整采取“分 散的集中化战略”,并提出了“都市绿心”和“一江多岸”两个空间结构方案。
概念规划深化工作原则
坚持概念规划研讨会所达成的共识,形成并深化广州市 发展概念与框架
落实广州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政策、决策、计划和思路
面对城市的现实发展水平和现状建设条件,规划概念应 有现实性,不能流于空泛的理论探讨
从思想和方法上把可持续发展落到实处
五、三个专题深化研究
1、城市总体空间布局与土地利用规划专题
“巨型绿心” 方案
“一江多岸” 方案
咨询方案要点综述
五家设计单位分别针对广州的现状条件和发展机遇, 提出了网络城市和数字城市的概念,
跨越式发展的概念,
“北抑、南拓、西调、东移”的发展思路, 内聚与外延均衡发展的模式, 基于生态的“分散的集约化”的发展战略。
三、专家研讨求同存异
2000年9月1日~4日,广州市政府邀请全国一流专家召开了“广州市总体发 展战略规划咨询研讨会”。达成了以下六个方面的共识: 1、广州是华南地区的中心城市,还将面临持续快速增长,广州应当建设成 为现代化国际性区域中心城市; 2、城市空间结构应从单中心向多中心转变,采取“北抑、南拓、西调、东 移”的发展战略。但“北抑”不是全面抑制北部地区的发展,而是要寻求 适合北部地区生态特征的新的发展思路; 3、广州应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强化教育产业的地位,实行 科教兴市; 4、要优先发展公共交通,重视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强化区域道路与轨道双 快交通体系; 5、必须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重视北部山区、南部珠江口地区的生 态维护以及城市组团间绿化隔离带的建设,把广州建设成为山水型生态城 市; 6、广州的发展应以区域的共享共荣为前提,加强区域分工与合作,在区域 整体协同发展中再创新优势。
l
l l l l
满足行政区划的调整、空间结构的拓展等现实性要求
在新的经济发展背景下寻求新的发展机遇、迎接新的挑战 对城市规划体系、层次和思想方法的探讨 对城市规划体系、层次和思想方法的探讨 市委、市政府的重大决策,并得到社会各界的强大支持
二、咨询方案要点综述 清华大学
提出了知识经济时代的打破行政区划的网络城市概念,认为广州未来的城市发 展不但要在市域范围内对城市功能、中心城区人口、产业等进行有效疏解,还应与 珠江三角洲其它城市协同考虑城市的整体疏解与聚集。
2000年6月,广州花都、番禺撤市改区。
行政区划的调整为广州城市空间的拓展与城市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契
机。 面对新的背景的变化及各方面的增长需求,广州亟需拟定一个面对新 的发展形势的纲要目标,并制定引导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总体发展战略规划, 作为城市发展与城市建设的指引。
广州市政府邀请清华大学、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同 济大学、中山大学、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等五家国 内知名规划设计单位开展了广州市总体发展概念规划。
5、 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各项配套设施。特别是要建成一个大容量、环境上可接受、既节 省能源又安全便捷的客货运输系统,以增强城市综合功能。
6、 制定一个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城市规划实施策略,强化规划的可操作性。
广州市总体发展战略规划(深化)
一、城市与区域发展
1、区域合作的“组合城市”
广佛都市圈
为加强广州市在区域中的地位, 必须首先强化广州市与其直接吸引 区——“广佛都市圈”的政策协同。 第一圈层 —— 中心区与高科技 产业带,由原广州城市规划发展区 构成,进一步强化第三产业的发展, 现状工业考虑全面搬迁;
第二圈层 —— 区域制造业带,包 括都市区副中心佛山、地方性中心、 大型工业区和高质量的新市镇;
广州市总体发展战略规划(深化)
各位专家、各位领导
下午好!
广州市总体发展战略规划(深化)
概念规划工作情况的汇报
一、概念规划工作背景
二、咨询方案要点综述
三、专家研讨求同存异
四、深化工作有序展开
五、三个专题深化研究
六、深化方案的核心思想以及对概念规划咨询工作的回应
七、关于总体发展概念规划的地位、作用和体系、层次等问题的探讨
若干绿化隔离带)

约化发展;城市新功能区的布局与土地开发应慎重进行)
3、城市交通规划专题
交通目标(高效、快捷、多元化的交通运输体系)
交通政策与交通模式
交通体系(道路、轨道捷运、铁路、海港、空港、物流中心、客流中心) 近期交通改善策略
广州南部重点地区交通规划要点
六、深化方案的核心思想以及对概念规划咨询工作的回应 建立了多组团、网络城市的空间结构,并适当采取 “分散的集约化”发展,为广州面向信息社会、面向21 世纪发展成为国际化区域中心城市在空间上提供了机会, 预留了可能。 坚持了“北抑、南拓、西调、东移”的规划布局思想, 实现了一定程度的跨越式发展
体现了内聚式发展与外延式发展相结合的发展模式, 并明确了两种发展模式的空间方向、主导功能、发展与 控制策略及发展时序
2、 适应广州中心城市建设和发展的要求,加强政府对建设用地的控制与管理,确保城市长远发展 的需要及基础建设供应,以应付不断增长的工业、办公、商业、住房、道路、绿地及其他主要社会 经济活动的需要。合理确定城市容量、土地使用强度,控制人口密度,保障社会公共利益,统筹兼 顾公共安全、公共卫生、城市交通和市容景观的要求。
中国城市规划研究院
认为中国正处于快速城市化时期、广州正处于经济社会高速发展时期,城市必 须实行面向未来的跨越式发展,规划在南部地区建立广州珠三角新的核心区,实现 北抑、南拓、西调、东移。
同济大学
认为广州在近期应实行内聚式发展,通过内聚来增强城市的综合功能和实力, 在基本完成内聚后再走向疏解和全市域均衡发展,即走向远期的外延式发展、向东 向南发展。
和资金密集型对外加工业,协调发展商业、 旅游业和转口贸易业。规划将本区域建成 一个以对外交通运输业(尤其是港口)、 外向型加工业和三高农业为主的次区域。
增城片区 ,广汕公路以南的城镇以
发展外向型工业为主,以北的城镇以发展 三高农业和生态旅游为主。行政区划整合 可以将国家与地方扶持广州经济技术开发 区的优惠政策、效应扩散到增城,从而推 动增城地区外向型经济的发展。
2、 广佛都市圈
3、市域五个片区
区域合作的“组合城市”
珠江东岸广深(香港)城市带、西岸广 珠(澳门)城市带,构造了一个 “人” 字型的发展构架。
广州市正处于珠江三角洲两条发展 主轴的交汇点,在“人”字的焦点上; 同时还是7条拓展轴的辐射源。
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必须共同面对来 自日益一体化的世界经济的冲击,应对 国家更加开放的对外政策。城市之间应 当优势互补,以保持经济优势与发展潜 力。构造开放的区域合作的“组合城 市”, 这种经济、政策协同的区域合作机 制,有利于包括广州市在内的珠江三角 洲地区继续发扬“对外开放”的优势, 利用毗连港澳的地缘优势“走出去”, 尽快进入国际市场,也有利于保持香港 和澳门二十一世纪的持续繁荣。 要再创新优势,巩固和加强区域中 心城市的地位,尽一切所能重现广州对 整个区域乃至国家发展的重要性。
第三圈层 —— 次级中心地,远郊 生态农业,港口工业基地,旅游城 市。以发展技术密集型工业为导向, 同时建设完善的配套第三产业,并 安排个别区域性大型公共服务设施 。
市域五个片区
都会区 ,原城市规划发展区,增城的
新塘和永和两镇,番禺沙湾水道以北的广 大建设用地规划控制区,本规划称都会区。
南沙片区 ,宜主要发展高科技工业
规划目标
一、城市与区域发展
二、都会区城市发展回顾
三、都会区城市发展方向
四、都会区城市功能布局
五、都会区城市发展政策
规划原则
0.1保障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平衡发展
0.2生态优先,重视环境保护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0.3合理布局社会和生态基础设施,维护社会公平
0.4调控土地市场,合理使用土地,促进经济发展
概念规划是关于城市发展的意识形态范畴的思想方法, 是对城市发展的引导,因而其规划思想,特别是在城市 结构和空间形态方面应具有相当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概念规划的思想应在城市总体规划和次区域片区规划中 得到贯彻,逐步把规划的引导性演化为规划的控制性
广州市总体发展战略规划(深化)
空间布局与土地利用专题
规划原则
延续了山城田海、都市绿心、一江多岸的生态格局, 建立了舒适宜人的城市生态框架
七、关于总体发展概念规划的地位、作用和体系、层次等问题的探讨
概念规划不等同于城市总体规划,不是法定规划体系中 的一个规划层面,因而也不具备法律地位。它不能直接 应用于规划控制和建设实施,它对城市发展的实际问题 应具有适应能力和弹性
3、 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加强对生态用地的控制和管理,形成良好的市域生态结构。改善并 严格控制城市水源与森林等生态保护区,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积极整治大气、水体、噪声、固体废 物污染源,搞好污水、固体废物、危险品及危险装置的处理和防护工作,提升广州市的生态环境品 质。
4、 保护具有重要历史意义、文化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文物古迹、历史建筑和历史街区等。保护具有 本地特色的历史文化名城资源,在发展中保持城市文化特色,提升广州市的文化品质。
花都片区 ,交通区位优势显得十分
突出。可以依托新机场发展成为广州地区 的物流中心和与航空交通联系紧密的高新 技术产业和服务业基地。
从化片区 ,具有良好的农业发展条
一、概念规划工作背景
广州市经历了近十年的高速发展(1989~1999), 国民生产总值绝对值年均增长21.8%, 全市总人口由约770万人增至905万人。 广州、特别是中心城区的高速的发展引致土地、环境与交通运输设施的 需求急剧扩展,中心城区的土地利用与基础设施建设均无法支持城市的持续 发展。同时,广州亦必须面对经济全球化、中国加入WTO与知识经济的发 展等新的机遇与挑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