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城市发展概念规划
杭州市城市规划分析
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分析建筑41班米兰 2140703006摘要:杭州市作为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杭州市城市建成区从最初的矩形发展到扇形,再发展到目前以钱塘江为轴心的沿江、跨江多核组团式布局模式,已初步呈现出现代化大都市的空间格局。
其多中心的城市发展模式和规划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关键词:杭州、多中心、城市总规划、历史文化名城(一)历史沿革及规划发展历史:杭州城市空间结构从清末至2l世纪经历了多次变革:清末至2l世纪80年代为团状与指状形态下的单中心集聚结构,城市的主中心主要位于湖滨和吴山地区,功能以混合为主,城市各类公建都集中于此;而进入90年代后,城市形态仍以团状为主,但城市中心结构出现了显著的变化,即在原中心北部建立了新的城市中心一武林区域,同时外围也形成了两大副城——下沙和滨江,城市向多中心发展,而城市功能在地域空间上也出现了分化趋势;到2005年以后,随着跨江战略的深入实施,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指出杭州市未来的发展要从以旧城为核心的团块状布局模式,转变为以钱塘江为轴线的跨江、沿江,网络化组团式布局,形成“一主三副、双心双轴、六大组团、六条生态带”开放式空间结构。
目前杭州城市逐步形成了多中心、网络化、组团式的空间结构,各个中心功能专业化发展更为明显。
一、杭州市第一次城市总体规划(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这是杭州第一个经国务院批复的城市总体规划。
从1978年开始编制,1983年5月经国务院正式批准。
此次规划的规划期限为1985年到2000年。
定义杭州市的城市性质为浙江省省会所在地,是国家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和全国重点风景旅游城市。
城市总体布局按照“保护西湖风景,开辟钱江新区,逐步改造旧城,配套生活设施,调整工业结构,发展卫星城镇”的原则进行空间布局。
二、杭州市第二次城市总体规划(2000年)该轮总规对上世纪九十年代至本世纪初的杭州城市发展起到了重要的规划指导作用,引导城市空间有序拓展,对杭州未来的发展奠定了主基调。
杭州市滨江区的总体规划
杭州市滨江区的总体规划滨江区的总体规划滨江区面积73平方公里,位于钱塘江南岸,是未来的杭州市城市副中心,当前正在建设成为“以高新技术产业为骨干,集教育、商贸、居住等功能为一体的高科技、多功能、园林化的科技新城”。
滨江区辖西兴、长河、浦沿3个街道、28个行政村、7个社区。
当前总人口约20万人,其中常住人口12万人,来杭创业者及流动人口约8万人。
滨江规划人口为23万;2020年钱江两岸包括滨江区和钱江新城的规划总人口,将增至92万。
从规划看,未来的滨江区将形成西、北部沿钱塘江边为公共服务设施、研发居住综合带,中部为产业园区带,南部为研发居住带和生态保护带的城市形态,呈沿钱塘江平行发展的城市空间形态,在用地布局上规划形成“一心、四轴、二区、六片、三基地”的布局结构。
“一心、四轴、二区、六片、三基地”的布局结构如下:一个公共中心,即高新开发区(滨江)东部的区级中心。
四条发展轴,即沿钱塘江、中兴路、四季大道、彩虹大道四条发展轴线。
二个产业园区,即杭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之江园区,浦沿工业园区。
九个居住片,即本域内的九大居住片。
三个研发中心,即以现状高新软件园为基础的研发中心,东部公共中心南部研发中心,沿白马湖西侧研发中心。
城市道路交通1、快速路系统:中兴路~杭州萧山机场快速路、彩虹大道(东西向);四季大道、风情大道(南北向)2、主干路系统:主干路:火炬大道、江晖路、中兴路、滨康路、滨兴路3、次干路系统:闻涛路、东信大道、浦沿路、海纳路、信诚路、创业路、长河路、江虹路、西兴路、滨宁路。
4、公共交通发展战略:突出公共交通在城市交通中的优先地位,建立一个以轨道交通为骨干,公共汽电车为主体,其它公共交通方式为补充的方便、快捷、布局合理、设施先进、管理良好、环保舒适的多层次现代化公共交通系统,逐步改进居民出行结构。
一、三大主要商圈(1)星光大道商圈,即以星光大道商业步行街和集团总部楼群、沿江景观带及周边高档住宅区为基础,以商业步行街大型百货店、超市为主体,鼓励发展品牌专卖店、专业店及中小型餐饮业,将购物与沿江景观旅游结合起来,打造一个成为领导杭州市场新潮流、新方向的现代都市商业圈。
杭州未来规划详图(地产分析材料)
财政一般财 政收入占全
省27.0%
自营出口额.3%
一般经济环境
GDP(亿)
6000 5000 4000 3000 2000 1000
杭州GDP走势
5099 4781
4100 3442 2943 2543 2100 762 907 1036 1135 1225 1383 1568 1782
一般经济环境 杭州经济结构
60.00% 50.00% 40.00% 30.00%
53.81%
50.61%
51.23%
50.87%
50.17% 49.97% 47.75%
51.30%
50.61%
51.83%
50.40%
41.18%
42.95%
42.97%
45.10%
42.28%
42.74%
44.09%
4.核心位置:一主”即电厂河北侧沿康 桥路和拱康路设置的康桥地区公共中 心; “一副”指金昌路以南、拱康路沿 线的办公商贸区;“三中心”即北侧居 住服务中心、电厂居住服务中心和南侧 居住服务中心。
现状:杭州人对过江消费与过江居住的观念 转变还需要一个过程,整个商业氛围 难成气候
第二阶段规划发展
前言
由于杭州的老城区以东南为中心,在发展第一阶段,杭州市市政府重点向东南方向推 进,钱江新城与滨江新城均已发展10年,而钱江新城无论是商业,住宅、行政、地铁都已 初步规模,一期开发基本完成。
滨江新城发展较慢,由于大部分杭州百姓及企业无法接受过江消费与居住,观念转 变需要一个过程,特别对于钱塘江是凶江一说,从风水角度,让大部分企业拒绝过江,杭 州市市政府在滨江长期推进较慢的基础上,开始重点发力位于杭州主城区内的东部新城与 北部新城。
杭州未来的规划方案 (2)
杭州未来的规划方案引言作为杭州市民,我们非常关注未来城市规划的改变和发展。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杭州需要更加科学、合理地规划城市,以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
城市规划的意义好的城市规划能够给居民带来许多好处,比如:1.提高城市的可持续性通过规划道路、公共交通和绿化带等设施,可以减少空气污染和交通堵塞,提高城市的可持续性。
2.增强城市的吸引力规划美丽的城市环境、文化设施、商业中心和住宅区等,可以增加城市的吸引力,吸引更多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
3.提高居民生活质量规划娱乐设施、高质量的医疗机构、教育设施和公共服务等,可以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杭州未来规划的方向建设以人为本的城市未来的杭州将建设以人为本的城市,以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和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在建设过程中,注重娱乐设施的安排、教育和医疗设施的完善,以及绿化环保等方面的规划。
加强城市空气质量治理在未来的城市规划中,应当加强城市空气质量治理,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和控制空气质量指数的下降。
同时,加强环保绿化,建设更多的公园和花园等绿色设施,提高市民的生活品质。
提高城市交通运输系统的效率通过建设地铁、轻轨、公交和自行车等交通运输系统,缓解交通拥堵,减少尾气排放,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此外,在交通中增加智慧型技术,让交通更加便捷和高效。
加强旅游宣传杭州作为一个历史文化名城和旅游胜地,应该在未来的规划中加强旅游宣传,打造更具吸引力的景区和旅游项目,增加城市的知名度和实力,吸引更多的国内外游客。
让经济更加繁荣在建设城市的过程中,需要注重经济发展,增加城市的投资、创业机会和就业渠道,吸引人才和国际能源投资,提高城市的全面发展水平。
结论未来城市规划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在杭州市未来的规划中,需要考虑到城市建设的各个方面,注重科学、合理和可持续的发展方式,使城市运作更加高效、舒适和环保。
在这样的理念下,杭州将成为一个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城市,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们来到这里旅游、生活、工作和创业。
杭州市城市发展概念规划
杭州市城市发展概念规划摘要本文旨在分析杭州市城市发展的概念规划,重点关注城市发展的目标、发展规划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
通过对杭州市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进行深入研究,提出一系列合理的发展策略和规划措施,以促进杭州市的可持续发展。
引言作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引擎之一,杭州市在过去几十年中快速发展。
然而,这种快速发展带来了一些问题,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和资源短缺等。
因此,为了更好地推动杭州市的可持续发展,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城市发展概念规划至关重要。
1. 城市发展目标杭州市城市发展的目标是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和谐发展。
具体目标如下:•经济目标: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推动高技术产业和创新型产业的发展,提高杭州市的经济竞争力。
•社会目标: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改善社会公共服务,保障社会安全和福利,提升居民幸福感。
•环境目标:保护自然资源,加强环境治理,实现生态环境和城市发展的统一。
2. 城市发展规划2.1 城市规划杭州市城市发展规划需要综合考虑城市空间布局、交通规划和建筑设计等因素。
在城市规划方面,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城市空间布局:合理调整城市功能分区,促进城市内部和周边城市的协同发展,缓解城市交通压力。
•交通规划:发展多元化的交通方式,提高公共交通的便利性和延伸性,推广绿色出行理念,减少交通拥堵和尾气排放。
•建筑设计:注重建筑的节能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提高建筑的能源利用效率和生态环境适应能力。
2.2 经济规划杭州市的经济规划应该注重实体经济和创新驱动发展。
具体措施包括:•实体经济:加强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培育新的产业集群,促进产业结构优化。
•创新驱动: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建设创新型企业和创新载体,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2.3 社会规划杭州市的社会规划应该注重提升居民生活质量和社会公共服务的改善。
具体措施包括:•居民生活质量:提供优质的教育、医疗、文体和社会福利服务,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和幸福感。
国务院关于《杭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
国务院关于《杭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公布日期】2024.10.20•【文号】国函〔2024〕158号•【施行日期】2024.10.20•【效力等级】国务院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土地资源正文国务院关于《杭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国函〔2024〕158号浙江省人民政府、自然资源部:你们关于报请批准《杭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请示收悉。
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自然资源部审查通过的《杭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是杭州市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请认真组织实施。
杭州是浙江省省会,东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
《规划》实施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统筹发展和安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发挥全国数字经济创新中心和区域性科技创新高地、先进制造业基地、东部现代服务业中心、国际旅游目的地等功能,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杭州篇章。
二、筑牢安全发展的空间基础。
到2035年,杭州市耕地保有量不低于174.41万亩,其中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145.16万亩;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低于4693.50平方千米;城镇开发边界面积控制在1647.90平方千米以内;单位国内生产总值建设用地使用面积下降不少于40%;用水总量不超过上级下达指标,其中2025年不超过32.68亿立方米。
明确自然灾害风险重点防控区域,划定洪涝、地震等风险控制线以及绿地系统线、水体保护线、历史文化保护线和基础设施建设控制线,落实战略性矿产资源等安全保障空间。
三、构建支撑新发展格局的国土空间体系。
深度融入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加强与上海、南京、合肥等城市的协同联动发展,唱好杭甬“双城记”,加强杭州都市圈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利用的区域协同,促进形成主体功能明显、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
最新《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修改(草案)》原文
精品资料《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修改(草案)》原文........................................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修改(草案)一、总规修改的背景《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以下简称总规)于2007年经国务院批复,在总行总规的知道下,有效地发挥规划对城市发展的调控和引导作用。
城市中心地位得到提升,辐射带动能力不断增强,城市建设发展方向和布局得到落实,“一主三副六团生态带”的城市格局初步形成,在名城保护、风景旅游、生态环保、公共服务于民生保障、城市更新、交通市政建设等方面实施成效显著。
但是城市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新问题:一是新的功能载体不断出现,城市转型升级压力增大;二是城市用地快速扩张,人口疏解却滞缓;三十城市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仍需强化;四是资源约束进一步加剧,生态环境面临较大压力。
为实现美丽中国建设样本的目标,落实新型城镇化的战略要求,进一步强化杭州作为长三角南翼中心城市的功能,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加强区域统筹和城乡一体化发展,提升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增强保障民生的能力,应对新的发展形势,解决新的问题,经国务院及浙江省人民政府同意,杭州市开展了对现行总体规划的修改。
二、总规修改的原则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认真总结现行总规实施中的成功经验,对现行总规不适应的内容有针对地进行修改,切实解决现行总规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保障杭州转型升级和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总规修改的原则是:(一)坚持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方向。
(二)坚持实现美丽中国建设样本的目标。
(三)坚持构建多规融合的规划体制和机制。
(四)坚持近远结合、着眼期内的工作要求。
三、总规修改的重点任务杭州正处在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要紧紧未然杭州发展的战略要求,加强对影响杭州城市未来发展的重大战略型、宏观性、创新性、关键性问题的研究,把握总规修改的战略方向和重点任务。
杭州市城市发展概念规划
12.57 4.59 17.98
16.96 32.36 16.67
各类专业技术人员数占全省% 23.53
8.82
21.57
第一篇:发展与危机
一、值得关注的大背景——杭州城市发展的宏观环境
Background—the Macro-environment of
Hangzhou Metropolitan Development
1、汹涌澎湃的世界性浪潮 (1)全球化影响日益加深 (2)市场化考验十分严峻 (3)信息化时代已经到来 (4)现代化前景不容乐观 思考和研究杭州城市的发展,必须以开放的思维理念为指导,以广阔的时空背景 为参照,以清醒现实的认知态度为基础,以提升城市发展质量和竞争力为目标。 2、正在转变的全国性格局 从全国产业战略布局的发展态势看,正在实现由“一个大局”向“另一个大局” 的转变 ,杭州等沿海城市的发展面临着国际、国内双重压力。 3、激烈重组的长三角区域 在这个高度竞争、迅速变动的内部环境里,杭州能否找准位置、抢占优势、强化 中心地位,妥善处理好与周边城市的竞争与协作关系,将直接决定杭州未来长远 发展的成败。
5、颇具磁力的人居环境 “家住西湖山水间”。在工业化、城市化飞速发展而生活环境、 生活品质却不断受到下降
威胁的今天,杭州极具魅
力的人居环境表现出了极
大的优势。
三、难以维系的安逸梦——杭州城市发展的潜伏危机 Hard to Maintain the Easy & comfortable Dream—the Potential Crisis of Hangzhou Metropolitan Development
4、极化竞争的省域环境 浙江省内目前各级城市都在极力强化要素的集聚发展,竞争的态势有增无减。
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
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年)前言杭州市上一轮城市总体规划(1981~2000年)于1978年7月开始编制,1983年5月16日经国务院批准实施的,该规划对指导杭州市城市建设,完善城市功能,促进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为适应跨世纪城市发展的需要,按照国家建设部的要求,从1993年8月开始新一轮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工作。
自1996年4月浙江省委、省政府决定将萧山、余杭的六个乡镇共253平方千米用地划入杭州市区后,加快了城市总体规划的修编工作。
1998年9月报省政府审查,2000年3月经省政府审查同意后正式上报国务院审批;2000年9月国家建设部会同有关部、委、办、局完成了对《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年)》的审查,并于2001年1月10日将审查意见和批复代拟稿报国务院。
2001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杭州市区行政区划作了重大调整,将原萧山、余杭两市“撤市设区”,划入杭州市区的行政区范围,使杭州市区面积从683平方千米扩展到3068平方千米。
为此,国务院办公厅和建设部要求杭州根据行政区划调整后的情况重新修编并上报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
本轮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年)的编制工作开始于2001年1月,先进行了总体规划课题研究(6个),又编制了《杭州市城市发展概念规划》;《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年)纲要》于2002年5月9日通过建设部专家组审查,9月完成《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年)》成果,10月经杭州市人大十届三次常委会审议通过后上报浙江省人民政府;2003年2月通过浙江省城市规划审查联席会议审查后报省政府,6月经省政府常务会议审查通过后,10月上报国务院审批;2004年7月根据建设部及城市规划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的审查意见,对规划进行了相应的修改、完善和补充,并于2004年12月29日以杭政函[2004]170号文,将修改后成果上报建设部审议;2005年5月建设部专家组对总体规划成果进行了审查;2006年1月20日城市规划部际联席会议第31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规划,根据部际联席会成员单位的有关意见,对规划又进行了相应地修改,于2006年8月将修改后的成果上报建设部,2006年12月4日建设部第111次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规划。
杭州市总体规划
杭州市总体规划一、背景介绍杭州市是中国浙江省的省会城市,也是中国东南沿海经济带的重要城市之一。
作为中国重要的文化、旅游、经济和科技中心之一,杭州市的发展对于浙江省以及整个中国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推动杭州市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城市的整体规划水平,杭州市政府制定了杭州市总体规划。
二、规划目标1. 经济发展:促进杭州市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提高城市的国际竞争力。
2. 城市建设: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提高城市的宜居性和环境质量。
3. 城市交通:改善城市交通状况,提高交通运输效率。
4. 生态保护: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动可持续发展。
5. 文化传承:保护和传承杭州市的历史文化遗产,提升城市的文化软实力。
三、规划内容1. 经济发展规划根据杭州市的产业结构和发展需求,制定具体的产业发展规划,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和文化创意产业。
同时,加强对中小企业的支持,提升其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2. 城市空间规划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合理划定城市发展边界,加强城市内部的功能区划分。
重点发展城市中心区和城市副中心,提升其功能和形象。
同时,加强城市绿地建设,提高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
3. 交通规划改善城市交通状况,提高交通运输效率。
重点发展公共交通系统,包括地铁、轻轨和公交系统的建设。
加强交通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的协调,减少交通拥堵问题。
4. 生态保护规划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动可持续发展。
制定具体的生态保护措施,包括加强水资源保护、推广节能减排技术、加强环境监测等。
同时,加强生态修复工作,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5. 文化传承规划保护和传承杭州市的历史文化遗产,提升城市的文化软实力。
加强对历史建造和文化遗址的保护,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同时,加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高文化产品的品质和市场竞争力。
四、实施措施1. 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规划实施机制。
2. 完善法律法规,提供法律保障。
3. 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规划的认知和参预度。
杭州江北规划方案最新-最新版
杭州江北规划方案最新近年来,杭州经济发展迅速,东南部的城市建设和商业区已经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江北地区的发展还略显缓慢。
为了加速江北地区的发展,杭州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江北规划方案。
本文将概述杭州江北区规划方案的最新情况。
概述杭州江北区规划区域大致分为杭州湾主创区、梦想子城、二三线城市升级、区域中心城市和交通强结点等五个区域。
杭州江北规划图杭州江北规划图杭州湾主创区以湿地保护、生态修复、科技创新和高端产业的聚集为重点,打造区域海洋科技、生态农业、港航物流等主创产业平台。
梦想子城定位为服务江北居民、创造优美生态环境、产业聚集和活力创造的核心区域。
二三线城市升级区着力解决城市形象难题、城乡扶贫难题、城市环境难题等问题。
区域中心城市以规划创新、产业升级和城市品质的提高为目标,加强江北与其它地区的联系。
交通强结点重点打造快捷便利的公交、非机动车和步行交通,将大大改善江北地区的交通状况。
详细规划杭州湾主创区杭州湾主创区位于江北湿地北侧,规划总面积为86平方公里,是江北地区的创新发展重点区域。
杭州湾主创区以“洋入城、城入海”为发展理念,力争打造全球性的海洋科技创新中心、生态农业博览中心和港口经济发展中心。
具体规划包括:1.总体布局方案:以滨海科技新城、海上产业新城、生态农业和港口物流四个板块为核心,按照“一极四区”布局,分步推进,形成科技、产城、产业和生态融合的发展局面。
2.生态环保方案:重点保护和修复湿地,打造生态农业标杆基地,建设全球海洋科技创新中心和国际港口口岸。
3.产业发展方案:形成以海洋科技、生态农业和港口物流为主的产业聚集,构建产业链和价值链。
4.基础设施方案:建设高档商务住宅区、现代办公区、高端商业区和科技研发区,打造完善的城市配套、支持和服务体系。
梦想子城梦想子城位于杭州湾主创区沿江而设,规划总面积为10.2平方公里,是江北地区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创业的核心区域。
梦想子城主要概括为:1.总体规划方案:以产城融合为核心,分阶段建设智能人居区、高端商业区、科技研发区、文创产业区等板块。
杭州市城市发展概念规划
杭州都市区功能定位研究一、杭州都市区功能的脉络演变1、从鼎盛到衰落有着四千多年历史的杭州,在她悠久绵长的发展过程中,既有经历了从地方性的城市演变为全国性的中心城市的辉煌的时期,也有经历了城市逐渐衰落、影响力渐减的曲折过程。
而今正面临重新崛起,迈向成长为未来区域中心城市的新机遇。
早在四、五千年前的良渚文化时期,杭州就已进入与黄河流域等同的发展阶段。
秦时已成为钱塘江南北两岸商贩活动的中枢。
此后的唐、宋、元时代,杭州作为全国水、陆驿站交通的枢纽,大运河、钱塘江、浙东运河、海道航线以及驿道的交汇点,以及通往中亚、东欧各地的东西陆上交通线的起讫点,一直处于全国乃至全球重要的经济中心地位,也是全国的工商业活动和贸易活动中心。
南宋时到达鼎盛时期,杭州城“辇彀驻跸,衣冠纷集,民物阜藩,尤非昔比”,一跃而成为全国政治、经济、教育、文化的综合中心,也是全世界的第一大都会。
元朝时期政治地位虽然有所下降,经济上仍为全国乃至世界的第一大都市。
马可波罗在闻名于世的《马可波罗游记》里,把杭州称为“天堂之城”、“世界上最美丽华贵之城”。
从元末开始,杭州地位趋于衰落。
一方面城市受到动荡时期战争的严重破坏,另一方面更重要的原因是通商口岸的地位受到威胁:明朝海上贸易的禁断,使得杭州失去了原有交通枢纽的地位,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于南京、扬州等城市;后来清代根据《马关条约》,杭州又成为对外通商口岸,但上海的开埠使得“东南第一大通商口岸”的机会就再也不复回到杭州了,相比于长江三角洲地区其他城市兴起的同时,杭州渐趋衰退。
以GDP 来看杭州在1990年代后全国所处的地位:在沿海省会城市中,杭州排名处于中游,落后于南京和广州,与济南相近;在全国直辖市及省会城市中位于10名左右,除了落后于四个直辖市以及南京、广州两个沿海城市外,还落后于武汉、成都等内地省会城市。
表 历年来杭州市区GDP 的排名情况浙江省内排名 在沿海省会城市中排名 在全国直辖市及省会城市中排名 1990 1 4 12 1995 1 3 9 1999 1 4 11资料来源:《中国城市统计年鉴》(1991、1996、2000年),中国统计出版社注:沿海省会城市包括石家庄、济南、南京、杭州、福州、广州、南宁共7个城市;全国直辖市及省会城市不包括拉萨共30个城市 2、从消费型城市到生产型城市不管是作为全国经济中心还是区域中心城市,工业革命以前的杭州都是消费型城市。
国务院关于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2016)
国务院关于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2016)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公布日期】2016.01.11•【文号】国函〔2016〕16号•【施行日期】2016.01.11•【效力等级】国务院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乡规划正文国务院关于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国函〔2016〕16号浙江省人民政府:你省关于报请审批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的请示收悉。
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年)(2016年修订)》(以下简称《总体规划》)。
杭州是浙江省省会和全省经济、文化、科教中心,长江三角洲中心城市之一。
《总体规划》实施要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及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认识、尊重、顺应城市发展规律,端正城市发展指导思想,坚持经济、社会、人口、环境和资源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和水平,统筹做好杭州市城乡规划、建设和管理的各项工作,逐步把杭州市建设成为经济繁荣、和谐宜居、生态良好、富有活力、特色鲜明的现代化城市和美丽中国先行区。
二、重视城乡区域统筹发展。
在《总体规划》确定的3334平方公里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实行城乡统一规划管理,并逐步扩展到新设立的富阳区。
加强市区内空间管控,强化对所辖市、县和重点镇的规划引导,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城乡一体化。
进一步加强与上海、宁波等周边城市的协调合作,切实发挥杭州市对浙江省以及长江三角洲南翼的引领带动作用。
三、合理控制城市规模。
到2020年,中心城区常住人口控制在400万人以内,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430平方公里以内。
要贯彻城乡规划法关于“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禁止在《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范围之外设立各类开发区和新城新区。
要落实好《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开发边界,补充划定富阳区开发边界,加强边界管控,促进城市紧凑布局。
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
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规划图(查看大图)一、杭州市城市现状(2005年)二、规划期限与目标1、规划期限近期:2001~2010年;远期:2011~2020年;远景:展望到2050年左右。
2、规划目标杭州市发展目标:经过20年的努力,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达到或接近发达国家水平。
进一步发挥杭州在以上海为龙头的长江三角洲地区重要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和在全省的整治、经济、文化、科教中心作用,强化科技创新和中心城市的综合服务功能,逐步把杭州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设施完善、生态良好,具有地方特色的现代化城市。
本轮规划的主要指标如下表:三、城市规划布局:形成“一主三副、双心双轴、六大组团、六条生态带”开放式空间结构模式。
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结构图2007年2月16日国务院正式批复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国函[2007]19号),在批复中明确了杭州的城市性质和功能定位,确定了“一主三副六组团”的城市格局,即:从以旧城为核心的团块状布局,转变为以钱塘江为轴线的跨江、沿江,网络化组团式布局。
采用点轴结合的拓展方式,组团之间保留必要的绿色生态开敞空间,形成“一主三副、双心双轴、六大组团、六条生态带”开放式空间结构模式。
从此杭州市城市的发展由“西湖时代”走向“钱塘江时代”。
●一主三副:一“中心城区” 三“副城:江南城临平城下沙城”①中心城区:即一主三副,由主城、江南城、临平城和下沙城组成。
承担生活居住、行政办公、商业金融、旅游服务、科技教育、文化娱乐、都市型和高新技术产业功能。
逐步形成体现杭州城市形象的主体区域。
②江南城:由滨江区、萧山城区和江南临江地区组成,是以高科技工业园区为骨干,产、学、研协调发展的现代化科技城和城市远景商务中心。
沿江地区为居住生活区、公建区和远景城市商务中心,南部为商贸、居住生活区,东、西部为工业区和文教科研区。
规划城市人口110万人,城市建设用地102平方千米。
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
城市規劃原理—杭州市城市總體規劃院系:建築系3X學號:10312346組員:羅佩佳指導老師:陳信安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一:区位条件:杭州是浙江省省会,全省政治、经济、科教和文化中心,是全国重点风景旅游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
它地处长江三角洲南翼,杭州湾西端,钱塘江下游,京杭大运河南端,是长江三角洲重要中心城市和中国东南部交通枢纽。
二:城市发展:1、历史角色:杭州曾是五代吴越国和南宋王朝两代建都地,是我国八大古都之一。
杭州是良渚文化的发祥地。
南宋时,杭州是全国的文化中心,经济空前繁荣。
2、当代角色:长江三角洲外的第二大中心城市和中国东南部交通枢纽。
浙江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中国著名的风景旅游城市,有“上有天堂,下游苏杭之称”。
三:城市范围:城镇体系规划范围:为杭州市域行政管辖范围,包括杭州市区和富阳、临安、桐庐、建德、淳安等五个县(市),总面积16596平方米。
城市规划区围:包括杭州市区行政管辖范围和水源保护区,其中市区含上城、下城、拱墅、西湖、江干、滨江、萧山、余杭等八个城区,面积为3068平方千米;水源保护区涉及富阳市的部分临江地区,面积为54平方千米;总面积为3122平方千米。
四:城市规模1:人口规模市域人口数量(万人)市区长住人口(万人)2010年870 570 预计2020年1030 6502、用地规模2、经济规模五:城市总体规划城市布局形态为从以旧城为核心的团块状布局,转变为以钱塘江为轴线的跨江、沿江,网络化组团式布局。
采用点轴结合的拓展方式,组团之间保留必要的绿色生态开敞空间,形成“一主三副、双心双轴、六大组团、六条生态带”开放式空间结构模式。
2007年2月16日国务院正式批复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国函[2007]19号),在批复中明确了杭州的城市性质和功能定位,确定了“一主三副六组团”的城市格局,即:从以旧城为核心的团块状布局,转变为以钱塘江为轴线的跨江、沿江,网络化组团式布局。
2024年杭州市重点项目建设计划
2024年杭州市重点项目建设计划一、背景介绍杭州市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城市之一,具有着独特的区位优势和发展潜力。
为了进一步推动杭州市的经济发展,提升城市的综合竞争力,2024年杭州市制定了一系列重点项目建设计划,旨在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产业升级和城市功能提升。
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1. 地铁线网拓展:杭州市将继续扩大地铁线网,新建多条地铁线路,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市民出行需求。
其中包括连接市中心和周边城区的快速通道,提高交通效率,缓解交通拥堵问题。
2. 公路建设:在2024年,杭州市将加大公路建设力度,提升城市交通网络的覆盖范围和通行能力。
重点规划包括高速公路、快速路和城市主干道等,以便更好地连接城市各个区域,促进产业发展和人口流动。
3. 水利设施建设:杭州市将加强水利设施建设,包括新建水库、提升水源地保护能力和改善城市排水系统等。
这将有助于提高城市的水资源利用效率,增加抗灾能力,保护城市生态环境。
三、产业升级项目1. 产业园区建设:杭州市将继续推动产业园区的建设,以吸引更多优质企业和项目落户杭州。
特别是在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等领域,将加大对园区建设的投入,提供更好的创新环境和服务支持。
2. 人工智能应用:作为人工智能产业的重要发展地,杭州市将进一步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城市治理、交通管理、医疗健康等领域的应用。
通过提升人工智能技术的研发能力和产业化水平,加快推动产业升级和城市智能化建设。
3.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杭州市将加大对文化创意产业的支持力度,鼓励创新创业,培育更多有影响力的文化品牌。
通过建设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和提供政策扶持,推动文化产业与科技、金融等领域的深度融合。
四、城市功能提升项目1. 城市公共空间建设:杭州市将加大对城市公共空间的建设和改造,包括公园、步行街、广场等。
通过提升城市的绿化水平、增加休闲娱乐设施和改善城市景观,提高市民的生活质量和城市形象。
2. 教育设施建设:杭州市将加大对教育设施的投入,新建和改扩建学校、幼儿园等教育机构,提高教育资源的供给能力。
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已明确,杭州市城市发展形态由围绕西湖单一中心
第1章项目概况1.1 项目由来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已明确,杭州市城市发展形态由围绕西湖单一中心集中密集发展,向以钱塘江为轴线多中心组团式发展。
未来杭州市用地发展以主城为基础,跨江、沿江、网络化组团式布局。
采用点轴结合的拓展方式,形成“一主三副、双心双轴、六大组团、六条生态代”的开放式空间结构。
杭州主城规划将以建设国际风景旅游城市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为主,其中老城区由于受用地空间及环境容量的限制,进一步发展空间受到一定的制约。
而钱江新城作为杭州未来的CBD,是新兴的政治、文化、商业、商务和休闲娱乐中心,也是杭州主城区主要的建设开发和经济增长点。
其区域性市政道路网络构架的建设直接影响着钱江新城的整体发展和面貌。
为了加快城市化进程建设步伐,实现沿江开发的战略目标,需要加快基础设施的建设,建设区域内主干骨架,完善路网。
红普路工程是钱江新城扩容区块路网内的一条南北向城市主干路,北起艮山东路、南至沿江大道,是扩容区块狭长的用地范围内东部的一条南北向道路,工程全长约1210.3m,道路红线宽40m,为时速50km/h城市主干路,路面类型为低噪声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工程涉及桥梁1座(跨越规划引水河)。
车站南路工程是三堡单元区块路网内的一条南北向城市次干路,北起钱江路、南至沿江大道,工程全长约345m,道路红线宽36m,为时速50km/h城市次干路,路面类型为低噪声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工程不涉及桥梁。
1.2 项目地理位置红普路工程实施地位于钱江新城扩容区域,车站南路工程位于三堡区块。
第2章工程内容2.1 工程名称、性质与建设单位工程名称:红普路(艮山东路~沿江大道)、车站南路(钱江路~沿江大道)道路工程。
工程性质:新建。
建设单位:杭州市钱江新城建设指挥部。
2.2 工程规模及总投资各工程具体规模及投资见表2-1。
表2-1道路工程规模及总投资2.3 工程概况各工程概况见表2-2~表2-8,线路走向见附图2。
表2-2道路工程标准横断面设计概况·3·表2-3道路工程平纵断面设计概况表2-4道路工程涉及桥梁工程工程概况·4·表2-5道路工程占地情况及压线拆迁概况表2-6道路工程截污纳管工程及区域拆迁规划概况·5·表2-7道路工程压线拆迁工业企业概况污水(根据规划,主要为生活污水)全部纳管送城市污水厂集中达标处理。
杭州十四五规划主要内容
杭州十四五规划主要内容
杭州十四五规划是杭州市未来十年发展蓝图,是杭州市推进高质量发展、提高城市品质重要依据。
总体目标是到2025年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国家重要经济中心、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重点区和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城市的泛珠三角重要节点城市,飞跃发展为有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目标多特式服务型城市。
首先,全面降低生态污染水平,确保优良生态环境,依据杭州生态环境保护目标建设,要积极扩大生态绿化面积,大力改造美化生态污染以及其他污染环境,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切实提升城市品质。
其次,完善体育配套设施,鼓励和引导全民健身,建设起完全覆盖全市的体育旅游推广及服务,促进杭州市体育文化事业发展。
此外,实施信息技术引领创新发展战略,进一步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拓展产业结构,支撑经济向高质量发展,调整产业结构提供强劲动力。
杭州十四五规划下会鼓励地方创新,构建开放型金融行业体系,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改善投融资环境,鼓励科技民营企业发展,推动金融信息系统和社会资金运营能力建设,建立宏观管理制度和监管政策体系,支持金融服务供需结构的稳定发展,推进金融可持续发展,加快金融改革开放进程,支持金融创新。
未来,杭州将由此实现全覆盖的现代化城市,杭州的制度、管理、技术、服务将进一步完善,充分发挥城市节点的作用,朝着国际现代大都市的方向发展。
2022杭州新的规划方案
2022杭州新的规划方案背景概述杭州作为中国经济发展最为活跃的城市之一,吸引了大量的人才和企业前来发展。
随着城市的不断壮大和发展,城市规划也面临着更多的挑战。
2022年杭州市政府将推出新的规划方案,以适应城市未来的发展需求和市民生活的需求。
规划目标在新的规划方案中,杭州市政府将紧密围绕以下目标展开工作:1.实现城市空间布局的合理优化,优化城市交通和配套设施的布局,提高城市效率和居民生活质量。
2.解决城市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比如城市拥堵、城市环境污染等,使城市更加宜居、宜业。
3.推动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和企业前来发展,打造更加具有竞争力的城市。
规划内容1.城市交通规划:旨在优化公共交通线路网络和道路交通流线,提高交通运行效率,缓解城市拥堵问题。
具体措施包括:完善轨道交通、公共自行车系统和公共汽车系统,改善城市道路交通状况等。
2.城市环境规划:旨在改善城市环境和空气质量,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和生态建设水平。
具体措施包括:加速推进乡村振兴,建立城市绿色生态体系,推广可持续能源等。
3.城市社会规划:旨在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和城市社会管理水平,实现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具体措施包括:建立综合应急管理体系,优化社区服务设施,加大城市安全监控力度等。
4.城市经济规划:旨在实现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设国际化产业生态圈和品牌城市。
具体措施包括:扩大城市高端人才引进,加强产业技术创新,提高城市对外开放水平等。
经济影响规划方案的实施将对杭州市的经济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首先,新的规划方案将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和企业前来发展,提高城市竞争力和知名度。
其次,新的规划方案将加速杭州市的城市现代化进程,提升城市品质和形象。
最后,新的规划方案将促进城市产业升级和转型,推动城市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结论杭州市政府的新规划方案将为城市未来的发展提供信心和动力。
通过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改善城市环境质量、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等措施,实现城市更高效、更宜居、更具竞争力,为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杭州行政区现状及未来城市发展介绍
杭州行政区现状及未来城市发展介绍一、杭州行政概况:(1)市域城镇体系规划范围杭州市域行政管辖范围,包括杭州市区和桐庐县、淳安县、建德市和临安市,总面积16596平方千米,常住人口889万。
下图是各区(县市)GDP 产值。
表1.杭州各行政区、县GDP 值(2)杭州市区规划范围杭州市区总面积4876平方千米。
包括上城、下城、江干、拱墅、西湖、滨江、萧山、余杭、富阳等九区。
上城区:上城区乃是皇家血统市中心,山水江湖聚一身。
吴山广场,老城战火车站,河坊街,地铁1号线,这里是杭州的老城区,哪怕再多日新月异的变化,这里也依旧可以寻味老杭州曾经的模样,这里是最具杭州味的地方。
下城区:下城区,拥有CBD典范,洋气又时尚。
各种高端写字楼扎堆,还有女人最爱的武林女装一条街,老牌的武林广场商圈也在此,下城人出门购物、买衣服根本不用愁。
西湖区:杭州以什么闻名?自然是浓妆淡抹总相宜的西湖,西湖区可不只有西湖,太子湾,西溪湿地,灵隐寺都在这儿。
这里三面云山一面城,美食教育唯西湖尊。
西湖区还隐藏着盛产学霸的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西溪校区,玉泉校区,之江校区)。
拱墅区:京杭大运河的最南端,拥有杭城最美的夜景,乘一叶扁舟在运河上,你可以看到不一样的杭州。
而沿岸留下了许多历史古迹和灿烂的文化遗产,比如这些最具文化底蕴和创意的博物馆:中国伞博物馆,中国扇博物馆,中国刀剪剑博物馆……江干区:江干就是杭州未来的新城市中心,江干地大物博,如今已有便捷的地铁穿过,崛起的钱江新城,为江干带来无限商机,充满青春朝气的下沙大学城则让江干区变得生机勃勃。
滨江区:高科技、大公司,全部都是走在时代前沿的高精尖企业,各种高薪职位,各种优良办公环境,滨江汇聚了浙江乃至全国各地的脑力IT精英。
萧山区:财富的榜首,江东萧山。
天然的矿产资源让萧山一开始就走在前列,传统的杭钢,吉利等汽车企业皆坐落于此。
加上湘湖,杭州乐园的兴起,更是带动了萧山旅游的不断发展;物产丰富让萧山美食更加为人所知,妥妥的GDP第一啊!余杭区:余杭素称“鱼米之乡,丝绸之府,花果之地,文化之邦”之称,这里是名副其实的古镇,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现存各类历史文化遗存百余处,其中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点)18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杭州市城市发展概念规划--南京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总报告规划专题专题一:杭州都市区功能定位研究专题二:产业分工与道路择定专题三:塑造创新的杭州—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研究专题四:提升杭州的中心职能—金融和物流专题五:交通发展战略规划专题六:杭州都市区空间结构规划专题七:杭州城市风貌与城市形象专题八:杭州旅游发展规划专题九:杭州都市区生态化建设专题十:杭州城市的人文与精神专题十一:经营城市与制度创新第一篇:发展与危机Development & Crisis第二篇:人文与精神Humane & Spirit第三篇:理念与目标Philosophy & Objective第四篇:产业与路径Industry & Route第五篇:空间与环境Space & Environment第六篇:经营与创新Operation & Innovation第一篇:发展与危机一. 值得关注的大背景—杭州城市发展的宏观环境Background—the Macro-environment of1.汹涌澎湃的世界性浪潮(1)全球化影响日益加深(2)市场化考验十分严峻(3)信息化时代已经到来(4)现代化前景不容乐观思考和研究杭州城市的发展,必须以开放的思维理念为指导,以广阔的时空背景为参照,以清醒现实的认知态度为基础,以提升城市发展质量和竞争力为目标。
2.正在转变的全国性格局从全国产业战略布局的发展态势看,正在实现由“一个大局”向“另一个大局”的转变,杭州等沿海城市的发展面临着国际、国内双重压力。
3.激烈重组的长三角区域在这个高度竞争、迅速变动的内部环境里,杭州能否找准位置、抢占优势、强化中心地位,妥善处理好与周边城市的竞争与协作关系,将直接决定杭州未来长远发展的成败。
4.极化竞争的省域环境浙江省内目前各级城市都在极力强化要素的集聚发展,竞争的态势有增无减。
二. 古今江南的富庶地—杭州城市发展的稳健步伐Rich and Populous City in Ancient &Modern times-- the Stable Step of hangzhou Metropolitan Development1.富甲一方的江南都会“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2.平稳上升的经济大市在自身经济不断增长的同时,与国内发展波动较大或跳跃式前进的城市相比,杭州的发展步伐相对比较稳健。
“九五”时期,全市GDP年均增长率12.4%,2000年GDP总量达1382.6亿元,是1978年的48.7倍。
在长江三角洲地区中,杭州GDP总量紧随上海、苏州之后;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杭州GDP位于广州、深圳之后列第三;其在全国100万人口以上特大城市中的经济地位也在不断上升,多项主要指标的排名显著提高。
3.贴近市场的运作模式在市场经济发展大潮中抢占了一定的先机,捕捉了较多的获利机会。
4.规避风险的内生优势杭州大多数企业正在自主地走向市场,自我投资、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良性循环机制正在形成。
此外,杭州目前欠发达的外向型经济,客观上使其对外资依赖度较小,对国际经济风险有一定的规避性和抵御能力。
5.颇具磁力的人居环境“家住西湖山水间”。
在工业化、城市化飞速发展而生活环境、生活品质却不断受到下降威胁的今天,杭州极具魅力的人居环境表现出了极大的优势。
三. 难以维系的安逸梦—杭州城市发展的潜伏危机Hard to Maintain the Easy & comfortable Dream—the Potential Crisis of Hangzhou Metropolitan Development1.受到挑战的区域中心地位Regional Central Status with Challenges杭州区域地位的下降是由杭州整体城市竞争力和辐射力的下降造成的。
一项资料表明,在最近10年中,杭州市竞争力由第8位降至第10位,而宁波却由第12位升至第8位,苏州由第11位上升至第5位(陶松龄,2001)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借鉴国际惯例,通过详尽、深入、细致的分析,对我国各大城市的经济发展环境和竞争力进行了排序,日前公布结果。
城市竞争能力依次为上海、北京、深圳、广州、大连、天津、青岛、南京、武汉、厦门。
经济发展环境依次为上海、深圳、北京、广州、天津、大连、杭州、南京、武汉、成都。
长江三角洲庞大的制造业基地是否会南移,取决于南北翼两地对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等多种因素的竞争。
杭州如果在竞争环节上没有重大突破,先进制造业的大规模南移,就只能是聊以自慰的美好期待。
强市弱中心—一个尴尬的角色作为省会城市,全省政治与文化中心的地位尚在;而作为区域中心城市,杭州的发展实力已使其无法被其他城市心悦诚服地认同。
影响腹地缩小—一个远去的杭州的区域弱中心地位使其传统的影响腹地正在被不断袭夺。
以其为中心的杭嘉湖绍区域经济板块正在明显解体。
从某种意义上讲,腹地的丧失是对杭州巩固区域中心地位的最大冲击。
电信、客货公路流铁路流、航空流、水运流、报纸发行的调查分析区域网络化交通的建设使杭州已经不再是区域要素流动的必经节点,杭州很可能成为一个被逾越的区域发展角落。
2.优势不显的工业化之路根据产业发展过程的分析,可以判断,杭州已经进入工业化发展中后期阶段、产业的高度化阶段。
企业结构—碎石型杭州工业企业多为中小企业。
很难形成强有力的竞争合力。
2000年杭州全市工业总产值42%左右的贡献来自规模以下的中小企业,2715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平均产值规模也只有568万元。
创新源—先天不足企业创新能力不足,适合创业和创新的环境亟待完善。
1999年杭州各类专业技术人员为24万人,而同年上海是74.3万人,南京是27.83万人;是年,杭州市高校学生数为7.53万人,只为上海的44%、南京的50%;在科技企业化方面,浙大在全国大学中只排列第10位左右.制高点—抢占意识不强长期以来,受到自身认识的禁锢以及大上海阴影的笼罩,杭州抢占制高点的意识不强,本应具有的商贸流通中心、金融中心、物流中心、信息和科技教育中心职能一直未能得到有效发挥。
成长环境:忧多于喜外部环境:上海、苏州、宁波等周边地区的迅速成长,对杭州的区域地位和产业发展已造成巨大压力。
在引进外资、融入跨国公司为主体的全球体系的进程中,杭州相对落后。
内部环境:杭州的创业环境除了缺乏自身的创新能力外,还缺乏不畏吃苦、不畏失败的精神。
其次,过高的土地和房地产价格提高了企业和人口进入的资本门槛。
第三,老杭州与萧山、余杭在行政区划调整以后,面临着都市区管理中的产业和空间如何进一步磨合,这也成为产业发展的制度障碍。
3.尚未整合的都市区空间 Metropolitan Area Space that tion重大行政区划调整,为杭州都市区功能与空间重组创造了历史性机遇,足以透视出国家和浙江省对杭州城市发展所寄予的厚望。
在周边地区快速发展和激烈竞争的环境中,迅速将这种行政地域空间扩大的优势,转化为城市社会、经济、空间、环境的全方位耦合优势,构筑一个最有利于城市未来发展的空间平台,才是最具决定性作用的核心问题。
令人担忧的是,目前杭州都市区行政区划调整的正面效应正在被缓慢而艰难的磨合过程所抵消。
4.偏安一隅的杭州醉文化Drunk Culture—Content to ExerciseSovereugnty over a Part of the County在所有的文化形态中,至今对杭州社会、经济发展影响最深的当属“南宋偏安醉文化”。
某种意义上讲,制约杭州发展的最大障碍尚还不是外界的环境,而正是这种偏安的化形态及其衍生出的相关制度劣势。
第二篇:人文与精神一. 根脉与情结Root & Sentiment杭州的历史文化特征集中表现在四个方面:江、河、湖、海相依的自然景观,使水成为杭州文化表现的基本形态,影响着杭州人的生存方式和审美情趣,形成了他们主柔、重情、尚文、爱美的性格特征。
杭州传统文化的特点一言以蔽之:秀丽杭州城、悠闲杭州人、英烈杭州魂。
二. 撞击与反思Dash & Re-consideration在历史文化与现代精神的撞击中,杭州面临的激烈程度要远比其他城市为甚。
1.自耕垄田现代经济是宏观型经济。
杭州缺乏与外界的主动沟通、缺乏放眼世界的开阔视野、缺乏对现代信息的敏捷反应。
2.勾留西湖现代经济是开放型经济。
杭州人缺乏以四海为家、志在四方的胸襟与气魄,缺乏勇于拼搏、开拓创新的进取精神。
3.醉浴暖风现代经济是互补型经济。
唯我独尊的心态使杭州人不能冷静地审视和对待周围环境的变化。
4.商唯坐售现代经济是拼搏型经济。
孰不知市场经济中,“好酒也怕巷子深”。
5.乐水乐静现代经济是风险型经济。
杭州人阴柔有余而阳刚不足,关注细节而不能准确的把握全局,患得患失而束缚杭州创业手脚。
三. 融合与创新Integration & Innovation1.扬弃对杭州文化不适应时代发展的某些方面,应当加以改造创新;而其优良的文化精髓,应得以集中体现和充分发扬:(1)整体的和谐性。
(2)精致奇巧的唯美性。
(3)诗意的生活情趣。
融合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大趋势: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在融合、东方与西方文化在融合、人与自然在融合。
今天的杭州必须顺应这一大趋势,全方位推进杭州文化的发展提高。
再造杭州文化和人文精神,必须以钱江潮、运河水、西湖韵、杭州魂为核心,集钱江、运河和西湖于一身,体现动静结合、刚柔并济、外扬内蓄的总体特征。
第三篇:理念与目标一. 建构认识城市的高境界—城市竞争的新法则New Rules of UrbanCompetition1.城市以功能比强弱功能是城市的内涵。
城市的核心功能是市场,是服务,从这个意义上说,谁占据了这一制高点,谁就掌握了控制发展全局的权力。
2.以文化论输赢文化是城市的底蕴。
杭州城市文化的建设必须有民族特点,同时又要有吸取世界文明优秀成果的“海纳百川”的胸襟。
杭州由“西湖时代“到“钱江时代”的转换,不仅意味着城市空间建设重点的转移,更意味着现代杭州城市文化精神的张扬和提升。
3.城市以空间视优劣空间是城市的载体。
空间规划更多地具有了空间政策的内涵,成为一种参与全球竞争的战略手段。
4.环境是城市的根本。
生态化的人居环境已日益成为吸引现代资本流、信息流、物质流和人才流的理想场所。
二. 重构杭州城市发展的战略目标—人间天堂的新理想New Ideal ofMan’s Paradise1.接轨国际,充满活力的开放之城在角色选择上,把握世界发展大势,主动参与全球经济分工,力争在世界城市体系中占据一席之地;在经济发展上,引导民资投入,借助外脑、外资、外力提升发展层次,积蓄持续的发展后劲;在制度创新上,转变政府形象,兼容计划、服务、调控等职能,摈弃中小企业落后组织方式,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在文化理念上,告别封闭自大的消极意识,积极吸收世界文化的优秀成果,塑造杭州新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