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 课程设计教学改革(共2篇)-精品

合集下载

新课程改革实施方案(三篇)

新课程改革实施方案(三篇)

新课程改革实施方案____年新课程改革实施方案(共____字)第一章绪论1.1 背景随着新时代的来临,教育领域对教育质量和教育效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在日趋全球化的背景下,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成为教育改革的首要目标。

为了更好地适应时代的需求,我国教育部决定于____年开始全面推行新课程改革,以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1.2 目的和意义新课程改革旨在通过对现有教育体系的改革调整,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求,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还能够促进教育公平,推动教育公正,实现教育的全面发展。

第二章新课程改革的总体目标和原则2.1 总体目标新课程改革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具体包括:(1)培养学生的素质教育观念,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2)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他们具备解决问题和创新能力;(3)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沟通能力和合作能力;(4)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使他们具备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能力。

2.2 基本原则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科学性原则:课程设置要科学合理,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成长发展需求;(2)综合性原则:课程设置要综合发展,注重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培养;(3)学生中心原则:以学生的需求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4)社会性原则: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竞争能力,使其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5)平等性原则:关注教育的公平,促进教育机会公平分配。

第三章课程结构和内容设置3.1 课程结构新课程改革的课程结构包括“专业课程”和“通识课程”两个部分。

3.2 专业课程专业课程是针对学生专业方向设置的课程,旨在培养学生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

每个学生至少要在一个专业方向上选择并修读必修专业课程,同时可以选择并修读选修专业课程。

2024年课程改革实施方案范本(2篇)

2024年课程改革实施方案范本(2篇)

2024年课程改革实施方案范本一、背景和目标随着社会和科技的快速发展,人才培养的要求也在不断变化。

为了适应未来社会和经济的需求,我们决定在2024年推进一项全面的课程改革。

此次课程改革的目标是培养具备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的学生,为他们提供更全面、更灵活的教育体系。

二、课程改革的内容和原则1. 课程设置优化:优化现有课程设置,进一步开发具备创新性和实践性的课程内容,并增加一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课程。

2. 跨学科融合:鼓励跨学科的融合,通过跨学科的学习和合作,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

3. 社会实践和实习:加强学生的社会实践和实习经历,为他们提供更多实际操作的机会,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弹性学习和个性发展:提供更多的选修课程和个性化学习的机会,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进行学习,进一步发展自己的特长。

5. 评价体系改革:改革现有的评价体系,将学科知识的掌握与综合能力的培养相结合,通过各种形式的综合评价,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能力发展。

三、课程改革的具体实施方法1. 课程设计:a) 重新评估现有课程设置,优化和调整各个学科的课程内容和学时安排。

b) 开发创新性和实践性的课程,如科技创新、创业管理、社会责任等,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c) 鼓励跨学科的合作和学习,通过跨学科项目或课程模块,提供多学科间的交流和合作机会。

2. 社会实践和实习:a) 增加社会实践和实习的时间和机会,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际操作和实践经验。

b) 与社会企业和机构建立合作关系,提供实习岗位和指导,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c) 将社会实践和实习纳入课程评价体系,对学生的实践经历进行评价和认可。

3. 弹性学习和个性发展:a) 开设更多选修课程,提供丰富多样的学术和兴趣课程供学生选择。

b) 提供个性化学习的机会,鼓励学生在学习中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进行选课和学习,进一步发展自己的特长。

深化课程改革实施方案(二篇)

深化课程改革实施方案(二篇)

深化课程改革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在新课程改革实施过程中,继续___广大教师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学习新课程标准,进一步明确认识课程改革的背景,明确课程改革的目标,确立现代课程意识,更新教学观念,建立各学科课程改革研究小组,推进学校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程实施水平。

二、具体目标1、帮助教师树立现代课程意识,充分发挥课程的育人功能;2、优化课程的实施过程,进一步落实“七步走教学法”新课程教学改革模式,并逐步推广。

3、改革评价机制,探索发展性评价,为终身学习打好基础。

4、加强课程管理和教师培训,改革教师评价机制,培养一支高水平、高素质、多能型的现代教师队伍,把我校的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推向新的高度。

三、___机构成立“新课程改革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教导处、政教处、办公室、总务处、教研组长等有关人员任组员,负责决策、___、协调、保障等工作,在政策、人力、物力、财力、宣传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为课程改革实验营造良好的环境。

组长:李有为组员:杨国强周文昌刘元华肖剑波刘少清陈群芳张建武四、实施措施1、强化师资培训(1)积极参加上级主管部门___的各类课程培训、课改研讨会。

(2)与其他学校多进行横向联系,有计划地开展“请进来,走出去”的活动,互助互学,共同提高。

(3)学校多___老师对新课程标准解读学习,使他们逐步掌握课改的真谛,把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运用于课堂。

2、构建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课堂教学是实施学校教育的基本途径,新课程、新教材为教学改革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平台,同时又对教学改革提出了全新的要求。

学校要求教师改变传统备课方式,加强钻研教材、了解学情等方面的能力培养,强调师生交往、积极互动,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

在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为了构建这个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我们准备从一___面着手。

(1)拓宽课程资源。

(2)改变教学行为。

(3)改变学习方式。

(4)开展课堂比武的活动。

课程教学改革方案

课程教学改革方案

课程教学改革方案概述:教育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基石,而课程教学则是教育的核心部分。

为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适应未来社会的能力,我们需要推进课程教学的改革。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课程教学改革方案。

一、课程设置的优化现有课程设置过于负担繁重,导致学生不堪重负,无暇培养兴趣爱好和专业技能。

因此,我们应该优化课程设置,并引入灵活的、能够满足不同学生需求的学科选修制度。

通过多元化的课程设置,学生可以更好地发展自己的特长和潜力。

二、实践教学的加强目前的教学模式主要侧重于传授知识点,缺乏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我们可以引入实践教学,例如学生社区实践、参观实习、实验课程等,让学生将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中,提升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三、跨学科教学的推行传统的学科教学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

跨学科教学可以将不同学科的知识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综合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们可以通过设计跨学科的教学案例和项目,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不同学科的知识,培养跨学科的思维能力。

四、创新教学的推进创新是当今社会中最重要的能力之一。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我们可以引入创新教学。

创新教学可以通过设计课程、活动和项目,让学生发展自己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同时,学校可以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提高他们的创新教学能力。

五、个性化教育的实施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长和特点,传统的教学模式无法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我们可以引入个性化教育,根据学生的兴趣、能力和发展需求,为他们设计个性化的学习计划。

通过个性化教育,每个学生都可以得到更好的发展和成长。

六、信息技术的融入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

我们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改进教学方式,例如引入在线课程、电子教材和教育软件等。

通过信息技术的融入,学生可以更加便捷地获取知识,教师也可以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

七、评价方式的改革传统的评价方式主要侧重于学生的记忆和应试能力,无法客观地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

中学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2篇)

中学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2篇)

中学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中学课堂教学改革是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关键环节。

本文将就中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实施方案进行解读,包括改革的目标和原则、改革的内容和方式、改革的支持和保障等方面。

一、改革的目标和原则中学课堂教学改革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具体目标包括:推动学生自主学习和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改革的原则是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体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综合素质。

二、改革的内容和方式1. 引入问题导向教学问题导向教学是中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

教师在教学中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探索和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

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2. 倡导探究学习探究学习是中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另一个重要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提出问题、探索问题的答案,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推理能力。

教师应提供相应的学习资源和支持,帮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学习。

3. 引入多媒体教学手段随着科技的发展,多媒体教学手段被广泛应用于中学课堂教学改革中。

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如PPT、视频等,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直观,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学生也可以借助多媒体手段进行学习,提高学习效果和兴趣。

4. 提倡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是中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另一个重要内容。

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独立的科学研究和实践活动,帮助学生积累科学实践经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

三、改革的支持和保障1. 提供相关培训和支持为了保证中学课堂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需要对教师进行相关培训和支持。

教师可以通过参加培训班、学习教学方法和理论,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水平。

课程设计教学改革5篇

课程设计教学改革5篇

课程设计教学改革5篇第一篇:项目管理课程设计的教学探讨1软件的选择对于选用哪一种项目管理软件来实行教学,在本课程设计中作者有一定的考虑。

首先是学时比较短,只有一周时间;其次是软件的普适性,有些项目管理软件适用一定的行业,这种情况不适合教学。

所以,作者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微软公司的Project2010软件试用版作为教学软件来教授学生如何使用项目管理软件。

MicrosoftProject是国际上最为盛行与通用的项目管理软件,它适用于新产品研发、IT、房地产、工程、大型活动等多种项目类型。

经过微软多年研发,Project软件已包含了经典的项目管理思想和技术,所以通过对MSProject的学习能够让学生全面了解微软Project软件的用户界面,掌握MSProject制订进度的最佳实践,优化项目进度和费用,能够按照项目干系人的要求定制报告和视图,更新项目进度持续准确的预报项目结束日期和成本。

同时,学会了该软件,再学习其他公司的项目管理软件上手会很快。

2教学方法的改革课程设计的教学方法摒弃了传统的课堂教学的形势,主要原因是课时太短,无法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一下子接受这么多新内容。

如果强行填鸭式教学,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必然打折扣。

为此在这次课程设计中我们采取了主动式的教学方法,即老师带领,学生自主学习,充分利用课余时间的办法来完成任务。

总结起来为三大块:布置任务+教学视频+绩效考核。

在布置任务这个块,教师处于“主导”地位。

利用课程设计开始的2个学时布置课程设计任务,大致介绍软件的功能和发展历史。

给学生明确强调任务、期限、考核标准、注意事项,从一开始让学生明白课程设计是他自己的事情,要主动积极地去完成。

在教学视频这个块,学生处于“主导”地位。

《项目管理软件应用》课程设计完成的前提是会使用该软件,所以学生有大量的操作要去学习。

如何在短短一周内学完并使用软件,不强调效率是不行的,所以作者就事先录制了软件使用的教学视频,这种方式最大的好处就是能够反复观看,同时操作,学生容易上手,且可充分利用课余时间。

学校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模版(2篇)

学校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模版(2篇)

学校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模版____年学校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一、背景随着信息技术和社会发展的加速,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越来越难以满足学生的需求和教育的发展要求。

为了适应时代的要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全面推进学校课堂教学改革显得尤为重要。

二、目标1.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通过改革课堂教学的方式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通过改革课堂教学的内容和形式,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科学素质、艺术素质和社会责任感。

3.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学创新。

通过改革课堂教学的方式和方法,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创新能力,激发教师的教育热情和专业精神,推动教育现代化的发展。

三、策略与措施1.拓宽课堂教学的内容和形式。

引入多元化的教育资源和教学手段,扩大课堂教学的内容和形式,注重知识应用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2.推进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利用信息技术平台,推进课堂教学的数字化和网络化,开展在线学习和虚拟实验,提供个性化学习资源和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在信息时代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

3.加强课堂互动和教学评价。

通过互动式教学方式,加强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和交流,促进思维碰撞和知识产生。

同时,改进教学评价方式,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个性发展的评价,鼓励学生的思考和创新。

4.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创新能力。

加强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学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育创新能力,培养教师的教育科研精神和实践经验,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教育支持。

5.加强家校合作和社会资源的利用。

建立健全家校沟通和合作机制,加强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衔接,共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同时,积极利用社会资源,扩大学校的教育影响力和社会服务功能,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教育资源。

课程教学改革方案

课程教学改革方案

课程教学改革方案一、引言课程教学改革是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素质培养。

本文将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等多个角度探讨课程教学改革方案。

二、课程目标课程目标是课程设计的核心,它决定了教学的方向和内容。

在课程教学改革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如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

此外,课程目标还应与社会需求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适应能力。

三、课程内容课程内容应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需求进行合理设计。

要充分体现学科的前沿性和实践性,引导学生进行动手实践和实际操作,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

同时,课程内容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学科思维和创新能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课程教学的灵魂,决定了教学效果的好坏。

在课程教学改革中,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问题导入法、案例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

这些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资源在课程教学改革中,教学资源的充足性和质量对于教育质量的提高至关重要。

学校应加大对教学设备的投入,提供适合教学需求的实验室、图书馆、多媒体教室等。

同时,还应鼓励教师多参加学术交流,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六、评价方式课程评价是对教学效果的客观反映,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全面发展。

评价方式可以采用多元化的方法,如考试、作业、实验报告、课堂表现等。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质,不仅仅关注他们的记忆能力和分数,促使他们全面发展。

七、师资培养教师是课程教学改革的核心力量,他们不仅负责传授知识,还要引导学生的思考和创新。

因此,师资培养是推进课程教学改革的基础。

学校可以通过组织培训班、开展教学研讨会等方式,提高教师的学科知识和教学能力。

八、家校合作家校合作是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可以加强学校和家庭之间的沟通和合作。

学校可以定期与家长进行教育分享会,让家长了解学校教育的改革方案和教学目标。

同时,家长也可以提供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024年小学教师新课改工作总结(2篇)

2024年小学教师新课改工作总结(2篇)

2024年小学教师新课改工作总结引言: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也在不断变革,新课改作为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改革举措,对于小学教师而言是一次战略性的机遇。

在2024年,我作为一名小学教师积极参与了新课改工作,通过深入研究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和内容,结合自身的实际工作,我做了一系列的努力和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现在,我将对我在2024年新课改工作中的主要做法、心得体会以及成绩进行总结和反思,以供参考。

一、主要做法1. 系统学习新课改政策在2024年新课改开展之初,我积极参加各种培训、研讨会和研修班,系统学习了新课改的政策文件和精神要求。

通过深入学习,我对新课改的目标、理念和实施路径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为我后续的工作提供了指导和依据。

2. 积极参与课程设计在新课改中,课程设计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为了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我与同事们一起参与了课程设计,通过调研、讨论和实践,完成了教材和教案的制定工作,并对课程进行了不断的调整和优化,使之能够更好地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3. 提高教学能力为了更好地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我积极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我通过参加一些教育教学研讨会和培训班,学习了一些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并在实际工作中不断运用和试验。

同时,我还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积极引导他们主动参与课堂活动,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4. 积极开展科研活动在新课改的实施过程中,我积极参与科研活动,进行教育教学研究。

我主要围绕新课改的目标和内容展开研究,通过搜集资料、观察调查、数据分析等方法,不断总结经验,提出改进措施,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实际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二、心得体会1.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新课改要求教育教学要注重学生成长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和创新能力。

我在实际工作中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开展各种综合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使他们在学习中得到全面的发展。

课程改革课程设计

课程改革课程设计

课程改革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XX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XX学科的基本知识和理论,了解学科的发展趋势和应用领域。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具备科学实验和数据分析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认识到XX学科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培养对学科的兴趣和热情,树立正确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XX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具体安排如下:1.第一章:XX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介绍学科的基本概念,解释相关原理,并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原理的应用。

2.第二章:XX学科的方法,介绍学科常用的研究方法和技巧,并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掌握这些方法的应用。

3.第三章:XX学科的应用,介绍学科在各个领域的应用,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学科的实际价值。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

具体安排如下: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和演示,向学生传授基本概念和原理。

2.讨论法: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案例分析法:教师提供实际案例,学生通过分析案例,掌握方法的应用。

4.实验法: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验证原理和理论。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择权威、适合学生水平的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资源。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目,供学生深入学习和拓展视野。

3.多媒体资料:利用多媒体课件、视频等资料,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4.实验设备:准备实验所需的设备和材料,让学生能够进行实验操作,增强实践能力。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将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

具体评估方式如下:1.平时表现:通过课堂参与、提问、讨论等方式,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新课程改革实施方案范文(3篇)

新课程改革实施方案范文(3篇)

新课程改革实施方案范文一、指导思想以《___国央国务___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__决定》和___《___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__决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指导,以___的“三个面向”和“___”重要思想为指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为造就德智体全面发展的___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

二、课程改革目标1、在新课程改革带动下,把学校建设成现代新型的初级中学。

2、建设一支政治上有信念,科研上有潜力,教学上有特色,发展上有后劲教师队伍。

3、学生培养努力做到身心两健、德智双全,个性鲜明,文理兼通,学创俱能。

4、深入研究“自主、合作、探究”三种学习方式,尤其在“探究”式学习方式上要有突破,有成果。

5、探索研究新课程改革的评价方式,建立一套新课程改革下教师的评价体系,学生评价体系,课堂教学评价体系。

三、课程改革实施的基本内容1、培养目标的改革根据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目标要求我们把培养目标确定为: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___主义精神,热爱___,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革___传统;具有___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础技能和方法;具有强健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性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2、转变教师观念,提高教师的思想认识①、要使教师认识到,今天在校的青少年素质的高低,决定着十多年后我国国民的整体素质,决定着中华民族复兴的宏伟事业,决定着中国将以什么样的实力参与国际竞争。

因此,实现每一个青少年生动、活泼、富有个性健康发展,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

课程教学改革方案(精选5篇)

课程教学改革方案(精选5篇)

课程教学改革方案(精选5篇)课程教学改革方案篇一课程教学改革方案【精选5篇】1、加强爱国教育,引领教师传承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2、加强爱岗敬业教育,促进教师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3、加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帮助教师提高抵制有偿家教及其他不良诱惑的能力4、加强法制教育,增强教师依法执教意识和提高依法施教能力5、加强伦理知识教育,引导教师正确处理同事、学生和家长的关系6、加强为人师表教育,塑造教师良好师德形象,为学生树立榜样7、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优化教师心理素质,提高克服心理挫折的能力和适应社会环境的能力8、加强终身学习教育,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加快教师专业发展(一)搭建学习的平台,丰富教师的理论内涵,为教育教学工作提供理论支撑。

1、以学习为途径,采取集中学习与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努力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专业素养。

(1)集中组织教师认真开展学习实践《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常州市“八要十不”师德自律规定》《实验初中德育必做》《教学责任书》等,对其内容进行集中学习,做到对内容的深入领会。

(2)每学期组织一次教师对《宪法》、《义务教育法》等法律法规知识进行学习,从而提高教师的政治素养和依法执教的能力。

(3)每周业务学习时间组织教师对新课程相关的理论进行深入系统学习,让教师更深入地领会新课改的精神实质,积极贯彻教育局关于《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师师德建设工作的意见》,组织教师学习,提高道德素养和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

(4)采取指定读书与自主读书相结合的方式,每学期给教师推荐一本教育理论专著,学校从网上下载有价值的材料印发给教师阅读,同时要求教师进行自主读书40学时,提倡读书笔记写出心得体会。

以此促进教师基本素质和理论水平的提高。

引领教师读书,丰厚底蕴。

(5)与教师签订禁止“三乱”、禁止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的《教学责任书》,通过《德育必做》考核细则,对教师的师德情况进行日常量化考核,对考核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6)通过师德征文和经验交流会深化师德建设,在理论与实践历炼中努力打造一支师德高品位的教师队伍。

课程设计与教学改革方案

课程设计与教学改革方案

课程设计与教学改革方案导言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教育也面临着挑战和变革。

课程设计与教学改革方案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改革方式,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课程设计的重要性课程设计是指根据教育目标和要求,按照一定的原则与方法,设计出系统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活动的过程。

它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1 调整教学内容课程设计可以有针对性地调整和优化教学内容,使教育内容与时俱进、紧密结合实际,满足学生的学科需要和学习需求。

1.2 提升教学质量通过课程设计,可以合理安排教学过程与方法,提升教学质量。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学习需求,设计出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1.3 培养学生综合素质通过课程设计,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增加实践环节、探究性学习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合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改革的目标教学改革是指通过对教育过程、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等方面进行调整和改进,提升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教学改革的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 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改革旨在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使其具备更好的教学能力和教育思维。

通过培训和学习,教师可以更新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

2.2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学改革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通过引入创新性的教学方法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创造性和创新性。

2.3 建立与时俱进的课程体系教学改革旨在建立与时俱进的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应该与社会的发展和需求相适应,紧密结合实际,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三、课程设计与教学改革的关系课程设计与教学改革是相互关联、相互促进的。

在教学改革中,课程设计作为核心环节,起着重要的作用。

3.1 课程设计的指导性教学改革中,课程设计起着指导性的作用。

教学改革的目标和理念通过课程设计具体体现出来,为教师提供教学的指导。

教改课题课程设计

教改课题课程设计

教改课题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掌握课程核心概念,理解学科基本原理,并能够准确运用相关术语表达。

2. 学生能总结并阐述本章节重点知识点,形成知识网络,提高对学科知识的系统认知。

3. 学生能够通过实例分析,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境相结合,增强知识的应用能力。

技能目标:1. 学生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互动环节,提升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能力。

2. 学生通过问题解决和案例分析,培养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完成课后练习和拓展任务,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学科,激发学习兴趣,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2.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象,增强社会责任感,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3. 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提高面对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学科核心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理论知识,提高综合运用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处于该年级阶段,具备一定的认知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但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深入思考和拓展。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和课程性质,教师应注重启发式教学,创设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位学生都能在课程中收获成长。

通过分解课程目标为具体学习成果,为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结合教材章节进行以下安排:1. 理论知识学习:- 教材第一章:基本概念与原理- 教材第二章:学科发展简史- 教材第三章:核心理论框架2. 实践应用分析:- 教材第四章:实例分析与讨论- 教材第五章:问题解决方法3. 能力提升环节:- 教材第六章:创新思维训练- 教材第七章:批判性思维培养教学内容进度安排如下:第一周:学习教材第一章,掌握基本概念与原理,进行课堂讨论。

第二周:学习教材第二章,了解学科发展简史,培养学生的历史观念。

第三周:学习教材第三章,深入理解核心理论框架,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改革经验总结(2篇)

教学改革经验总结(2篇)

教学改革经验总结____月____日,中心校在我校组织了课改课观课议课活动,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更清楚地认识到课改课、小组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下面就来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和深化,我们广大数学教师与其他学科教师一样,在课程改革的浪潮中,一路走来,接受着诸多的冲击与洗礼。

在此期间,我们有过成功的体验,也有颇多问题的困惑。

几年来,教师的知识观、质量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原来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转到注重学生态度、情感、人格、能力的发展,由过分追求学科的严密性转到注重数学教育的育人性;由注重学生学习的结果转到注重学生实践探索和交流的主动学习。

互动、和谐、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逐步形成,学生已基本形成探索性学习方式,养成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但学会了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索,懂得了如何与他人合作、交流,还学会了评价、质疑与反思;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得到了培养,创造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与此同时,新课程改革下的数学课堂也存在一些问题。

所有的这些都值得我们去深刻的反思,下面就具体谈谈课改几年来的收获和困惑。

一、课改中的收获(一)教师素质整体提高在课改过程中,教师自觉地进行新理念的学习,不仅理论水平有了显著提高,课堂教学中的理性思考逐渐增多,并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真正体现用教科书教学生,而不是教教科书的理念。

新课程的实验促进了教师的成长,为教师个性化教学提供发展的空间,提高了教师的素质,使我们从普通的教书匠成为研究者,设计者。

(二)课堂教学发生可喜变化教师在课堂上放下了教师的尊严,以平等、民主、和蔼的态度引领学生开展学习,教室内从以往的“教”堂变成了“学”堂,教师在教学中以引导者、合作者,促进者的角色出现在学生面前。

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也普遍喜欢学习数学,善于提出问题,对问题有自己独特的想法,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这是课改前的学生远不及的。

课改使学生开阔了思维,丰富了语言,课堂上再不是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局面,取而代之的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情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学得轻松,学得愉快,课堂真正成了孩子们的天地。

设计课程教改课题

设计课程教改课题

设计课程教改课题一、背景与意义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教育领域也在不断变革。

为了适应时代的需求,提高教学质量,我们有必要对现有的课程进行改革。

本课题旨在设计一种新的课程模式,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综合素质。

二、问题分析当前课程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单一、评价方式不科学等。

这些问题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效果不佳。

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分析,我们发现主要原因在于课程设计的不合理。

因此,我们需要重新设计课程,以解决这些问题。

三、设计思路1. 课程目标:明确课程目标,将知识、技能和素质培养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2. 教学内容:更新教学内容,引入新的知识点和技能点,注重与实际应用的结合。

同时,注重课程的系统性和连贯性,避免教学内容的重复和遗漏。

3. 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项目教学、小组讨论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同时,注重课堂互动,鼓励学生参与教学过程。

4. 评价方式: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将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四、实施方案1. 制定教学计划:根据新的课程设计思路,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进度等。

2. 开展培训:对教师进行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确保教学质量。

3. 实施教学:按照教学计划开展教学,注重课堂互动和学生的参与度,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4. 反馈与改进: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

五、预期成果1. 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综合素质,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

2. 增强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3. 形成一套科学、有效的课程设计方法和教学策略,为其他学科提供借鉴和参考。

六、风险评估与应对策略1. 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教学资源不足的问题,需要提前做好资源调配和协调工作。

课程设计教学改革(共2篇)

课程设计教学改革(共2篇)

课程设计教学改革(共2篇)(一)一、参考资料:变教材为参考书以往的“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是教师为学生订购统一的教科书,学生以其为参考实行设计,它的优点是便于学生学习参考,也便于教师的辅导;缺点是教科书的存有,容易成为学生的一种依赖或框框,限制了学生在工艺选择方面的自主性;还容易导致全班同学设计工艺趋于一致,千篇一律,缺乏个性,不容易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水平,同时也愈加方便了学生的抄袭。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们尝试不设统一教科书的方式,而是让学生去图书馆借参考书和资料,倡导学生自主选择工艺方法。

当然,这样做的前提是教师事先了解图书馆的参考书能够满足要求,或提前向图书馆推荐和采购一部分参考书目。

在这过程中,教师能够采用启发的方式、与学生讨论的方式,协助学生自主确定工艺方法。

这样做的结果是大大发挥了同学们的主观能动性,同学们通过自己查阅书籍资料,选择的工艺花样出新、特色鲜明、百花齐放。

既激发了同学们的主动学习热情,避免盲目照抄课本,同时在这个过程中也锻炼了学生查阅文献资料、设计手册和设计规范的水平,使他们综合使用所学知识来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得到了增强。

二、质量监控措施:答疑、质疑和中期检查课程设计环节与课堂授课不同,对学生的管理相对比较松散。

为了使学生在这个环节能够得到充分的训练,深化对“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知识的理解,我们设计了一套质量监控方案,包括:答疑—质疑—中期检查。

(1)“答疑”。

是课程设计的重要教学方式。

教师每天在设计室内坐堂,针对学生的设计实行现场解答,即时辅导学生实行设计,纠正学生设计中出现的偏差,同时了解每个学生设计进度。

应该说,课程设计的答题是质量保证的关键。

(2)“质疑”。

“质疑”是针对很少答疑的同学实行的检查。

在设计过程中,绝绝大多数学生都会主动地找教师实行答疑,询问设计中遇到的种种问题,但也有一小部分学生很少与教师交流。

这些学生一部分是性格内向,平时就不喜欢问问题、喜欢自学的学生;另一部分是不愿独立思考,跟在别的同学后面模仿,生搬硬套别人的设计思路的学生。

课堂教学改革和调整方案(二篇)

课堂教学改革和调整方案(二篇)

课堂教学改革和调整方案为了响应学校对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号召,积极配合领导大力促进课堂教学的改革,自己对课堂教学进行了改革和调整,方案如下一、课堂教学方面为了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我们把课前预习变为了课堂预习,这就使预习面向了全体学生,并且教给了学生预习的方法,使学生们会学习,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课堂上采用多种小组合作的方式学习,学生互帮互助,打破了以往课堂上老师说的多,学生参与度少的局面。

随着学生参与度的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在不断的提升。

备课时,大量拓展课外知识,使学生的知识面不单局限于课本中,努力做到以课本为例,走出课本面向广阔的知识世界。

课文中要达到的学习目标,要在课堂中完成,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课外阅读。

二、诵读方面学校为了让孩子们有诵读的时间,特意新加了诵读课,我们是有计划的进行着诵读课的课程。

首先诵读经典篇目《三字经》,我是这样安排的《三字经》共有10页,每周和同学们诵读1页。

并在教室黑板的一角,每周抄写2首诗歌(同一类型的),一周抄写___句归类的名言警句。

采用不同形式来诵读。

让学生们从低年级就开始分类诵读,有计划的诵读。

三、作业方面课文中的相关练习,一定要在课内完成,课后留出大量的时间让孩子们进行阅读,阅读后要为准备一节综合汇报课程来提高孩子们的兴趣。

课余时间还要求孩子们背诵一些经典篇目。

总之,要让孩子有充足的时间去读书,去思考。

留一些感兴趣的作业,充分发挥孩子们读书的积极性。

课堂教学改革和调整方案(二)一、背景分析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强调教师的单向传授,学生被动接受,并且缺乏互动和合作。

这种模式欠缺创新性和活力,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因此,必须对课堂教学进行改革和调整,以适应学生的发展需求。

二、目标确定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3. 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成绩;4.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课程教学改革方案

课程教学改革方案

课程教学改革方案在当今教育环境不断变化和发展的背景下,课程教学改革已成为提高教育质量、培养适应社会需求人才的关键。

为了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升教学效果,我们制定了以下课程教学改革方案。

一、改革的背景与目标1、背景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逐渐暴露出一些不足之处。

例如,教学内容的陈旧、教学方法的单一、学生参与度不高等问题,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2、目标本次课程教学改革的主要目标是:(1)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

(2)优化教学内容,使其更贴近实际应用和社会需求。

(3)丰富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效果和效率。

(4)加强师生互动,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二、教学内容的改革1、课程体系的优化对现有的课程体系进行全面梳理和优化,删减过时和不必要的内容,增加与行业发展紧密相关的新知识、新技术。

同时,注重课程之间的衔接和融合,避免内容的重复和脱节。

2、教材的选用与更新选用权威、实用的教材,并鼓励教师结合教学实际编写补充教材和案例。

定期对教材进行评估和更新,确保教学内容的时效性和适用性。

3、实践教学的加强增加实践教学环节的比重,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

与企业合作,建立实习基地,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锻炼实践能力。

三、教学方法的改革1、多样化的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讨论法、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根据不同的课程内容和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例如,对于理论性较强的内容,可以采用讲授法进行系统讲解;对于需要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内容,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或项目教学法。

2、信息化教学手段的运用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如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平台、在线课程等,丰富教学资源,拓展教学空间。

鼓励教师制作精美的教学课件和教学视频,提高教学的直观性和生动性。

3、小组合作学习的推广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教学改革创新课程设计

教学改革创新课程设计

教学改革创新课程设计教学改革一直是教育界的热门话题,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

因此,教学改革创新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教学改革创新的重要性,并提出一种创新的课程设计框架,以满足学生的需求。

教学改革的重要性教学改革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传统的教学方式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学生只扮演被动接受知识的角色。

然而,现在的学生更加渴望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具备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改革致力于满足学生的需求,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

创新的课程设计框架1. 引入问题导向学习问题导向学习是一种以问题为导向的学习方式。

教师可以通过引入真实的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和探索,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例如,在数学课上,可以提出一个实际问题,要求学生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这样的学习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与批判思维。

2. 引入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中共同合作完成学习任务。

通过与其他成员合作,学生可以互相交流、分享观点和资源,共同解决问题。

合作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提高学习效果。

在课程设计中,可以安排一些小组讨论或团队项目,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获得更深入的理解。

3. 引入多媒体技术多媒体技术是教学改革创新的有力工具。

通过使用多媒体资源,如图像、音频和视频,可以丰富教学内容,使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例如,在历史课上,可以通过观看历史纪录片或使用虚拟实境技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事件。

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不仅提高了学习的趣味性,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概念。

4. 引入跨学科教学跨学科教学是一种将不同学科知识融合在一起的教学方式。

通过跨学科教学,学生可以更加全面地理解问题,培养综合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讲授自然科学的同时,可以引入一定的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内容,使学生从不同学科的角度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

跨学科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设计教学改革(共2篇)
(一)
一、参考资料:变教材为参考书
以往的“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是教师为学生订购统一的教科书,学生以其为参考进行设计,它的优点是便于学生学习参考,也便于教师的辅导;缺点是教科书的存在,容易成为学生的一种依赖或框框,限制了学生在工艺选择方面的自主性;还容易导致全班同学设计工艺趋于一致,千篇一律,缺乏个性,不容易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同时也愈加方便了学生的抄袭。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们尝试不设统一教科书的方式,而是让学生去图书馆借参考书和资料,倡导学生自主选择工艺方法。

当然,这样做的前提是教师事先了解图书馆的参考书能够满足要求,或提前向图书馆推荐和采购一部分参考书目。

在这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启发的方式、与学生讨论的方式,协助学生自主确定工艺方法。

这样做的结果是大大发挥了同学们的主观能动性,同学们通过自己查阅书籍资料,选择的工艺花样出新、特色鲜明、百花齐放。

既激发了同学们的主动学习热情,避免盲目照抄课本,同时在这个过程中也锻炼了学生查阅文献资料、设计手册和设计规范的能力,使他们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来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加强。

二、质量监控措施:答疑、质疑和中期检查
课程设计环节与课堂授课不同,对学生的管理相对比较松散。

为了使学生在这一环节能够得到充分的训练,深化对“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知识的理解,我们设计了一套质量监控方案,包括:答疑―质疑―中期检查。

(1)“答疑”。

是课程设计的重要教学方式。

教师每天在设计室内坐堂,针对学生的设计进行现场解答,及时辅导学生进行设计,纠正学生设计中出现的偏差,同时了解每个学生设计进度。

应该说,课程设计的答题是质量保证的关键。

(2)“质疑”。

“质疑”是针对很少答疑的同学进行的检查。

在设计过程中,绝大多数学生都会主动地找教师进行答疑,询问设计中遇到的种种问题,但也有一小部分学生很少与教师交流。

这些学生一部分是性格内向,平时就不喜欢问问题、喜欢自学的学生;另一部分是不愿独立思考,跟在别的同学后面模仿,生搬硬套别人的设计思路的学生。

前者很容易走弯路、出偏,直到设计结束交图纸报告时,才被老师发现问题,再纠正已经没时间了;所以要对这部分同学进行质疑,及时了解情况。

而对于后者,这部分学生往往没有真正理解所采用的设计思路的意思,他们仅仅将别人的设计方案拿来,照葫芦画瓢地进行方案设计、画图,但根本不清楚为什么这样设计,结果设计做完后,一问三不知,浪费了时间,还是什么也没搞懂。

所以说,对这些不来答题的学生进行质疑是非常必要的,是了解学生设计情况的必要环节。

(3)“中期检查”。

我校“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安排2周时间,一般第1周主要是进行工艺选择、构筑物选择、设计计算和设计说明书的撰写,第2周一般是进行平面图和CAD高程图的绘制。

由于内容较多、时间较紧,为了保证设计进度能够正常进行,必须及时完成各阶段的任务,才能按时保质保量完成设计。

曾经有一次,一位同学在最后1天等待答辩的时候睡着了,一问才知道前面没有抓紧,最后时间来不及了就熬了2个通宵将设计图完成;可是当老师询问设计中的问题时,他还是回答不上老师的问题,光照抄别人的,没有真正搞清楚,最后还是没有通过。

为此,在及时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将第1周最后1天安排进行中期检查,每个学生将1周以来完成的内容交与老师检查,老师将每个学生的进度进行注册登记,同时检查设计过程和存在的问题,一般来说,只要提前将这些环节告知学生,并且组织实施,都会收到较好的效果。

中期检查阶段按时完成率一般可达90%以上。

对于没能按时完成设计任务的同学,及时给予提醒或督促其加快进度。

通过答疑、质疑和中期检查等过程,也可以及时发现设计中出现的一些问题、问题迹象或一些有代表性的容易出错的地方,可及时召集全班学生集中上课给予讲解,把问题扼杀在萌芽状态,保证课程设计稳中有序,按时、保质地完成。

三、考核方式:笔试加口试,综合评定
以往我校“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考核均采取面试、口试的方式。

这种方式的好处是教师可以与学生面对面,了解学生对课程设计的掌握情况,问题也比较灵活;缺点是学生数量较多,考试时间和教师数量有限,所以考题数量对每个学生也是有限量的,不一定能够真正反映出学生对设计的掌握程度,容易带来小概率事件,也即有些同学抽到的题目相对容易,有些则相对较难,常会带来成绩上的不合理;再则考试时间不统一,后考的学生可以根据先考的学生获得部分考题,进行准备,使得前者的成绩与后者相比有失公平。

面对众多学生考题不可能不重复,也不可能难易绝对均衡。

因此为了避免这些问题,我们尝试采用笔试+口试的方式进行课程设计测试,即在笔试的基础上,对一部分平时答疑较少、成绩较差的学生加试口试,了解他们对整个课程设计的掌握情况,综合确定成绩。

这样既可以避免测试题难易不均的问题,也可以使考题数量多一些,考题面广一些,测试效果更客观、公正、公平。

经过我们对3届学生的使用证明,这种综合考试方法,确实能更客观的反映学生的掌握情况,确定的成绩也更合理,学生心服口服。

需要说明的是,关于课程设计的考试题则需要教学组老师给予认真的研讨和设计,同时在实践中不断地加以补充、修改和完善。

四、加强交流和研讨,不断总结和完善
为了使“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的教学可操作性更强,课程设计过程中教师之间经常性的交流和教学研讨是非常必要的,通过讨论,有时甚至是争论和求证都有助于“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的教学向更规范、更准确的方向发展。

此外,每次答疑时注意记录学生容易疑惑的知识点,记录任务书和指导书中表示尚不够明晰或需要补充和修改的点点滴滴不适宜方面,及时进行修改,也是很有必要的,可以使设计资料逐步得到改进、充实和完善。

五、结语
通过设计任务、参考资料、质量监控和考核方式等几个方面对“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的教学改革和实践,收到了明显的效果。

大大激发了学生的设计热情、主动性和积极性;课程设计中的抄袭现象大大减少。

改革实践两年来的成效显著,学生课程设计的成绩明显提高。

改革也为教师有序地进行课程设计教学提供了系统地管理方法;为教师更客观、科学、公平地进行课程设计成绩评定摸索了一套有效的模式。

作者:周笑绿郑红艾胡晨燕单位:上海电力学院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
(二)
一、项目驱动法的引入
项目驱动教学法是一种行为引导式的教学方法,是以项目为主体、职业或行业为引导的教学方式,是一种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实际项目的设计、履行和管理,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完成教学任务的过程[4-6]。

这种教学法强调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培养,不仅传授给学生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增强其实践应用的能力。

在课程设计教学中引入项目驱动教学法,由学生根据网络工程项目不同阶段的任务要求,利用计算机网络原理与实验技能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在各阶段完成后形成最终的项目解决方案。

学生在项目流程的熟悉与项目需求的实现过程中加深自身对网络系统整体结构的理解,强化自己的网络设计、实施、管理和协议分析能力。

1.1项目型的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的安排不再局限于某一方面的能力培养,而是从企业项目中提炼所需技能要求,并将这些要求对应到计算机网络原理类课程的理论与实验内容。

一个教学班内以5~6名学生分为一组,一组对应一个项目。

根据项目各个阶段所需要完成的内容,再划分成一系列任务,分配给各个成员,工作量大的任务由两名成员共同完成。

为杜绝学生抄袭,鼓励学生实践多个项目,不同项目的工程实施、管理与维护、协议理解与编程这3个阶段选取的实现内容也不同。

以一个具有两个园区的生产型企业网络项目为例说明任务的分配。

需求分析阶段,项目组成员根据企业实际情况与网络需求,各自设计方案并集中讨论,确定系统目标与逻辑模型。

规划与设计阶段,各成员分别完成拓扑结构设计、内外网地址分配与VLAN划分、设备选型、核心层设计、分布层设计、接入层设计。

工程实施阶段,每个项目对应一组机柜设备,各项目组选择设备因需求与设计而异,项目组内每两名成员完成一个任务。

本例任务一:完成核心层设备(2台Cisco3560,1台Cisco2811)配置,主要包括MSTP备份与负载均衡、链路聚合、路由策略、SVI实现VLAN间路由、出口路由NAPT、Internet接入、园区间帧中继连接(2台Cisco2811);任务二:完成分布层设备(2台
Cisco3560)配置,主要包括MSTP二层环路及链路备份、SVI实现VLAN间路由、ACL拒绝部分WWW服务、DHCP服务;任务三:完成接入层设备(2台Cisco2950)配置,主要包括VLAN配置、端口安全、无线网络部署。

管理与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