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干预个体选择职业教育的文化因素探析

合集下载

浅析职业学校重专业素质教育,轻文化素质教育的原因及对策

浅析职业学校重专业素质教育,轻文化素质教育的原因及对策

段 , 果 没有 一 定 的 文 化 素 质 , 可 能 成为 如 有 带有 工 具 性 不 自觉的 人 。 另外 , 化 素 质教 文
生 不 管 不 问 , 至 于 课 堂纪 律 乱 轰 轰 , 以 导致 育还 是 一 个 人 未 来 发 展 必 不 可 缺 少 的 基 想 学 的人 , 无 法 有个 安 静 的 环 境 , 也 不想 学 石 。 此 , 加 强 学 生 专 业 素 质 教 育 的 同 因 在 要加 强各 种 文 化素 质教 育 和做 人 教 育 。 的 人 , 加 肆 无 忌 惮 。 而 久 之 , 然 影 响 时 , 更 久 必
N .9 o ,
t Hrd I。。。 e l . a
科 教 论 坛
浅 析职 业 学校 重 专 业素 质教 育 , 文化 素 质教 育 轻 的原 因及对 策 ①
徐 兆 淑 ( 安徽 科技学 院 安徽凤 阳 2 3 0 31 ) 0 摘 要 : 面实施 素质教 育, 全 既是 当前基 础教 育面临的一 大任 务 , 是职业教 育 面临 的一 大任 务。 也 而职业 学校 在培养应 用型 技术 型 . 实 用型人 才 同时 ,却往往 忽视 了学生 文化 素质教 育 ,从 而导致“ 生代 农民工 ” 新 综合 素 质较低 等现 象 。 了提 高“ 生代 农民 工” 为 新 综合 素 质 ,职 业 学 校 应 强 化 文 化 素 质教 育 , 进 学 生 全 面 发展 。 促 关键 词 : 职业 学校 专业 素 质 文化 素质 原 因 对 策 中 图 分 类 号 : G4 文 献标 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 7 -9 9 ( 0 ) 7 a一0 9 -0 1 3 52 1 o () 0 2 6 7 o 8 全 面 实 施 素 质 教 育 , 学 生 从 “ 试 让 应 生 , 且 还 招 收 了各 个学 校 不 同 程 度 的差 而

高职文化的生成-制约因素及路径选择

高职文化的生成-制约因素及路径选择

高职文化的生成:制约因素及路径选择摘要:在追求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的今天,高职文化的生成成为人们不断反思的焦点之一,因此要探寻高职文化的立足之基和凝练之途。

其路径选择在于:遵循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寻求高职文化不断生长的空间;凝练高职理念,彰显以技术文化为内核的高职文化;在尊重生命成长的高职文化生成中凸显技术人文特色;在遵循技能人才成长规律的校企合作中实现校企文化的互鉴互济。

关键词:高职文化;内涵;制约因素;路径选择一、高职文化的内涵高职文化是一种独特的学校文化,它是以社会文化为背景,以校园为主要活动空间,以学校师生员工为主体,以独特的高职学校生活方式为特征,经过师生的传承和创造,不断孕育并形成的独特办学理念、价值方式、道德规范、历史传统、组织制度、物质环境等精神和物质成果,是学校精神和生命力的象征,在高职人才培养和生存发展中发挥着统领作用。

高职文化具体可分为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行为文化等层次。

其中,精神文化是核心,物质文化是基础,制度文化是保障,行为文化是方式。

高职文化的独特性在于:除具有一般大学文化的“自由独立、崇尚理性、人文关怀”基本特点外,还表现为“职业情怀、务实致用、能力为本、开放协作”的独特内涵[1],表现出高等性、职业性、技术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等交相融合的特征。

在实际运用中,我们至少需要把握以下3个问题:其一,高职文化不等同于高职校园文化。

一般情况下,高职校园文化主要指学生的课外活动、社团组织、第二课堂和校园氛围等内容,较多停留在空间活动层面;而高职文化除此之外,还包括课程文化、管理文化、教师文化、学生文化、历史传统、院校精神等内容,涉及历史、心理、制度等层面,内涵更为丰富。

其二,要在社会的整全视野中看待高职文化。

高职文化作为社会文化中的一种亚文化,与政治、经济及文化的发展密切联系。

其三,要从与企业文化对接、碰撞、交融中推动高职文化的生成和发展,但绝不能用企业文化替代高职文化。

研究影响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心理因素的必要性

研究影响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心理因素的必要性

研究影响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心理因素的必要性在中职生群体中,生涯不确定现象十分普遍。

生涯不确定是指个人面临许多关乎未来发展的重大抉择(如学业、职业、人生价值等),还没有选出或决定未来将从事何种职业活动的不确定状态。

在当今社会,工作不再只是个人寻求糊口和温饱的手段,更是自我完善、自我实现的途径。

职业的选择也因而成为一种复杂的历程,以致许多青年学子在初中毕业后,投身分科别系的专门训练之际,非常缺乏清楚、明确的生涯及职业发展方向,甚至对未来职业的选择感到陌生和困难。

生涯不确定导致生涯发展迟滞也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比如中职生会经常出现焦虑、目标与兴趣模糊不定、缺乏求学动机、学生角色投注不足、学业成绩偏低、学校适应不佳、对校园生活的满意度偏低等现象和困扰,这些困扰严重影响了中职生的心理、生理健康正常的发展。

因此,调查出影响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发展的影响因素特别是心理影响因素就显得格外重要。

2.文献综述2.1 职业生涯的含义及发展职业生涯的英文为career。

萨拍认为,职业生涯是人的一生所经历的职业及非职业活动都应视为职业生涯的内容。

这是一种比较广泛的定义,按照这种定义,职业生涯除了职位之外还包括各种生活角色。

法兰德1969认为职业生涯指一个人依据心中的长期目标所形成的一系列工作选择,以及相关的教育或训练活动,是有计划的职业发展历程;韦伯斯特 1986认为职业生涯指个人一生职业、社会与人际关系的总称,即个人终身发展的历程。

目前,大多数职业心理学家比较认同萨拍的观点,认为职业生涯是指生活里各种事件的方向;它统合了个人一生中各种职业和生涯的角色,由此表现个人独特的自我发展形态;它也是人生自青春期至退休所有有报酬或无报酬职位的综合,除了职位之外还包括与工作有关的各种角色。

职业生涯规划。

著名管理专家诺斯威尔对职业生涯规划界定为:个人结合自身情况以及眼前的制约因素为实现一生的职业理想目标而确定行动的方向、时间和方案,并进行相关努力的过程。

职业学校德育教学改革与心理干预方法

职业学校德育教学改革与心理干预方法

1 职业学校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和影响因素分析1.1 社会大环境的影响。

一是社会观念的摇摆对学生道德观念的冲击。

随着社会的进步,价值标准和道德观念日益多元化。

人们的思维方式、价值标尺、活动方式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一面是市场经济的主题下人们的权利意识、金钱意识、竞争意识的迅速强化,一面是转型时期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利己主义的不断泛滥。

财富增长和“道德失范”泥沙俱下。

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道德问题,出现了大量的现象。

中等职业教育是一种开放性的教育,社会道德价值观的多元化取向,导致一些学生价值观迷失,失去自我发展方向,追求享乐主义,丧失人生动力,无疑给学校德育工作带来巨大的困难和影响。

二是信息爆炸对学生头脑的冲击。

在互联网成为生活必需品的时代,信息量处在持续爆炸状态,学生接触的信息越来越多,但是职校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和世界观形成阶段,生理的迅速发展和心理成熟相对滞后,分析判断能力不强,抵制不良信息的意志力和免疫力差,面对互联网传递的庞大信息潮冲击,不可避免地要产生一些负面影响和腐蚀作用。

1.2 传统的教育制度和学历观念的影响。

虽然我国的素质教育改革已经开展了数十年,但不可否认的是当前的就业市场仍然是学历的天下,以文凭为主导的就业社会里,职业学校的学生没有任何竞争力,继续升学是职业学校的学生无奈的选择和出路。

这就迫使职业学校也不得不加入应试教育的行列,偏离了以职业教育为主的办学理念。

在举国考试的飓风下,一些职业学校甚至将升入高一级学校列为毕业生的终极目标。

学校的主要精力都用在了抓教学、抓升学率,而道德教育、公德教育、美德教育则成了墙上挂挂、纸上谈谈、考试背背的附属产品。

1.3 不合理的用人标准的制约。

重理论、轻操作似乎成了我国高等教育最大的不足。

长久以来的应试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普遍眼高手低,这一点在以技能培养为重点的中职学校也没有免俗。

就业市场越来越严峻,用人单位在选择毕业生时越来越看重学生技能等级,考量职业学校毕业生的标准越来越集中在“考出几个证书”“技能多少等级”上。

文化因素与我国职业教育关系的研究

文化因素与我国职业教育关系的研究

文化因素与我国职业教育关系的研究摘要:为从根本上提升职业院校竞争力,解决职业教育规模、质量、效益等方面的协调发展问题,对影响职业教育发展的因素进行研究是关键,本文以文化的视角对职业教育吸引力进行深入分析,通过对文化因素与职业教育关系进行调查和研究,总结出对职业教育吸引力产生影响的文化因素主要分为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最后从文化因素的三个方面分别对职业教育产生的作用进行深入分析并找到提升办法,为未来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新的视角与启示。

关键字:职业教育;吸引力;文化0 研究背景近年来,职业院校的地位随着国家政策力度的加大,得到了较大的提升,2019年初,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将启动实施“双高计划”。

此计划的公布与实施,使得社会各界对职业教育有了崭新的认识,虽然职业教育随着国家政策的发展总体是在不断的提升,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同样也伴随着一些问题。

其中,最大的瓶颈就是职业教育的吸引力不足,对如何提升职业院校与职业教育的吸引力这一问题,相关专家和学者们一直没有停止过研究,但由于产生这一问题的相关因素过多,因此一直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方案。

教育与文化是分不开的,教育的发展也受到文化的制约,文化因素是影响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要提升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就必须将文化因素与职业教育的关系进行深入研究,本文正是基于这个目的撰写的,通过对文化因素对职业教育吸引力产生的影响进行探索,并提出提升职业教育吸引力的方案,为相关领域的学者和专家提供有效的参考,并为日后如何提升职业教育吸引力,建立合理制度提供依据。

1 职业教育吸引力的界定按照《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的解释,吸引力是凭借自身的某种特质、能力等把其他事物或者别人的兴趣、注意力等等引向自己的能力。

延伸至职业教育,由于不同学者的侧重点不同,对吸引力概念的定义也有很多。

学者李重庵提出职业教育吸引力是一个系统问题,而吸引力本身只是一个表面的定义。

余祖光认为职业教育吸引力指的是社会对职业教育本身的认可度。

浅谈职业教育校园中亚文化不良倾向的原因与对策

浅谈职业教育校园中亚文化不良倾向的原因与对策

浅谈职业教育校园中亚文化不良倾向的原因与对策摘要:产生校园亚文化中不良倾向的原因有很多,但主要还是缘于社会环境的不良影响、大众文化的世俗化以及学校德育教育的弊端。

要想创建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作为职业学校就要加强德育网络建设,并使校园文化建设走向社会化、规范化、合理化;还要重构德育体系,健全学生人格,丰富属于职业校园文化生活;更要创新德育教育方法和手段,因为我们是职业学校不同于其他学校,增强教育实效。

关键词:校园文化亚文化德育方法校园文化不是正规课程它属于隐性课程,在职业学校德育工作中有着巨大的影响性与渗透性,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尤其现在的一些不良习惯如“情趣”、“好玩”、“刺激” 等独特“魅力”词语吸引学生的注意,成为校园另类文化,对学生的价值观念、判断标准和行为取向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这就需要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例如:一些格调非常低下、语言非常庸俗的话语在校园内广为流传。

什么“读书不如回家卖红署”;什么:“毕业了也不能找到好工作,还要拿高高的学费”;又什么“读书苦、读书累,不如参加H社会,有钱有人有地位”;又是什么”抽烟身体好,打架练手脚,吃饭不吃菜,攒钱谈恋爱“等等顺口溜在职业校园中不一而足。

还有一些不健康的电视、电视剧里的观念在校园中也是泛滥成灾,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与发展,有的剧情甚至有误导之嫌。

同时金钱至上、享乐第一、消极混世等腐化的观念正在逐渐蔓延,有的同学不惜花大量金钱摆生日宴、用钱买作业、攀比贫富、哥们够义气大打出手、喝酒违纪等不良现象明显比以前增加好多好多。

还有的受外国人的熏染过洋节、起洋名、穿洋装,这些更是逐渐成为时髦。

尤其对于职业学生来说,他们的人生观正在形成,好与坏对他们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以上种种现象表明,不良的校园亚文化对以往的清纯校园影响逾加严重,这就给我们德育工作提出了一个很大的难题,一个新的课题。

如果静下以来分析职业校园出现这些亚文化不良的原因是非常复杂的。

干预个体选择职业教育的影响因素探析

干预个体选择职业教育的影响因素探析

Creative Education Studies 创新教育研究, 2023, 11(7), 1769-1780 Published Online July 2023 in Hans. https:///journal/ces https:///10.12677/ces.2023.117264干预个体选择职业教育的影响因素探析——基于1996~2022年中文文献的系统性文献综述法王 荣安徽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安徽 合肥收稿日期:2023年5月28日;录用日期:2023年7月10日;发布日期:2023年7月20日摘要教育分流已不再是一个教育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

教育选择问题更直接影响到教育结构的平衡与发展。

本文通过系统性文献综述法,整理近20年教育选择相关文献发现,各类人群都更愿意选择普通教育而非职业教育,接受职业教育是被迫选择的结果。

基于此,政府部门、高职院校和中职学校应采取有效措施,为扭转职业教育逆境不懈努力。

关键词职业教育,系统性文献综述Analysis on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Individual Intervention in Choosing Vocational Education—Based on Systematic Literature Review from 1996 to 2022Rong WangInstitute of Higher Education, Anhui University, Hefei AnhuiReceived: May 28th , 2023; accepted: Jul. 10th , 2023; published: Jul. 20th, 2023AbstractEducational diversion is no longer an educational problem, but also a social problem. The choice of education directly affects the balance and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structure. Through syste-王荣matic literature review, this paper collates the relevant literature on education choice in the past20 years and finds that all kinds of people are more willing to choose general education than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receiving vocational education is the result of forced choice. Based on this, government department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should take effective measures to make unremitting efforts to reverse the adversity of vocational educa-tion.KeywordsVocational Education, Systematic Literature Review Array Copyright © 2023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licenses/by/4.0/1. 问题提出“十三五”期间我国重点建设了197所特色高水平职业院校,培养出大规模的技能人才,营造了皆可成才、人尽其才的良好环境,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促进就业、改善民生作出了巨大贡献。

社会文化因素对职业选择的影响分析

社会文化因素对职业选择的影响分析

社会文化因素对职业选择的影响分析引言职业选择是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面临的重要决策之一,它不仅直接影响个人的发展和生活质量,还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影响职业选择的因素众多,其中社会文化因素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分析社会文化因素对职业选择的影响,并从教育、家庭和社会价值观等方面展开论述。

教育的影响教育是社会文化因素中最直接影响职业选择的因素之一。

在学校教育中,学生接触到各种学科和职业导向的课程,这些课程对学生的职业意愿起到了重要引导作用。

例如,在科学类课程中,学生可能对科研或工程职业产生兴趣;在文学类课程中,有些学生可能被文学创作或教育工作所吸引。

此外,学校还会为学生提供适当的职业咨询,帮助他们了解不同职业的特点和发展前景,进而做出合适的职业选择。

家庭的影响家庭因素在一个个体的职业选择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父母、亲戚和兄弟姐妹的职业背景和经验会对个体产生持续的影响。

父母的职业经历能够影响个体的职业兴趣和职业倾向。

例如,一个家庭中,若父母都从事艺术创作工作,很可能孩子也会对艺术类职业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此外,家庭也会对个体的职业期望和职业压力产生影响。

一些家庭对特定职业抱有偏见,可能会对个体的职业选择产生限制,而有些家庭对于高职业期望可能会给予个体更大的压力。

社会价值观的影响社会价值观是指社会所认可和追求的一种思想观念和规范行为。

社会的价值观对个体的职业选择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例如,在传统社会中,家族企业的继承和从业被看作是一种荣誉和责任,会对个体选择同类职业产生积极影响。

此外,在不同的社会文化中,不同的职业可能存在着不同的社会美誉度。

一些社会将医生、科学家等职业视为高贵和崇高,这也会对个体产生一定的职业吸引力。

结论可以看出,社会文化因素对职业选择产生着重要影响。

教育、家庭和社会价值观因素相互交织,塑造了个体的职业意愿和职业倾向。

在职业选择过程中,个人应该充分了解自己的兴趣、能力和价值观,并加强对各种职业的了解,以做出更合适的职业选择。

探究中国职业教育吸引力不足的文化因与对策建议

探究中国职业教育吸引力不足的文化因与对策建议

探究中国职业教育吸引力不足的文化因与对策建议探究中国职业教育吸引力不足的文化因与对策建议新制度主义视野职业教育自产生之日起就与社会经济发展紧密相连,它在开发人力资源、促进就业、满足多元化教育需求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成为一个任何民族和国家都不敢忽视的力量。

发展职业教育已经普遍成为世界各国政府的政策重点所在,更是被发展中国家视为赶超发达国家的关键途径。

然而,在大多数国人的心目中,职业教育的二流教育形象仍然根深蒂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分离、抵触甚至走向对立,并造成了内在的关系紧张,职业教育招生仍然是高考最后批次录取,成为学生不得已的选择。

为何中国政府发展职业教育热情高涨,然而社会民众却并不热衷,并斥之为二流教育? 职业教育吸引力不足的问题成为教育研究者无法回避的重要课题。

新制度主义认为,各种社会和政治制度具有其不同的文化基础,文化基础下的路径依赖适用于解释任何一种社会、经济和政治制度的变迁。

为此,本文选择新制度主义视角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剖析,以期对中国职业教育发展出路有所启示。

一、新制度主义观点与评述(一)新制度主义分析范式:整体和有机的方法新制度主义的研究是在以前基于个人理性、行为主义、功能主义等一般制度研究的反思与批评的基础上建立起来,它采用整体和有机的方法,认为个人的信仰、价值和行动内含于文化之中,其核心是理解制度变迁和调整的过程。

它强调权力关系、法律体系和技术在制度的形成中是关键的解释因子。

而之所以称之为新制度主义,仅仅因为在这些领域的许多学者都怀疑对社会过程的原子论的解释,而都赞成制度安排和社会过程的重要性。

新制度主义对教育者的重要性在于它提醒人们教育改革必须涉及学校组织的深层结构问题和学校与社会之间关系的深层结构问题,教育制度的形成是改革目标、社会文化、价值与行为方式共同作用的结果。

(二)社会文化、价值观念与制度相互作用新制度主义认为制度由规制、规范和文化认知构成,与其相关的各种因素共存于组织的环境中。

制约我校职业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

制约我校职业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

制约我校职业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及对策职业教育是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客观要求 , 也是推动我国制造业、服务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现代化建设和解决我国技能人才严重缺乏的客观需要。

近年来 , 国家和地方政府部门对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有了一定的提高 , 加大了对职业教育的支持力度 , 使得职业教育取得了较快发展 , 但是职业教育仍然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我校作为一所职业高中同样面临着制约我校发展的内部和外部因素:一、外部因素1.社会上重普教、轻职教的问题很突出国家在职业教育法等有关规定中, 虽然把职业教育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重点, 但在现实中, 重普教、轻职教, 重研究型人才、轻技能型人才的现象仍很突出。

成才的观念依旧是初中毕业升普通高中, 高中毕业升普通大学, 往往是报考普通学校无望的学生才报考职业院校。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 既有对职业教育重要性宣传不够的问题, 也有具体政策和制度不配套的问题。

2.政府投入少职业教育是一种技能教育, 需要实习实训基地、设施设备和大量的耗材, 而且教学设施设备需要适应市场变化不断更新。

可以说, 有限的投入远远满足不了发展的需求。

职教经费投入不足, 因而学校缺少培养职业学生职业技能的必要设施和设备, 缺少资金去进行必要的职业实习;现在我校实习场所单一, 学生到我校就读, 觉得跟普通中学差异不大, 难于对学生产生吸引力。

由于经费不足, 目前我校办学条件仍达不到职业教育的发展要求。

二、内部因素1.教师队伍中的“双师型”人才缺乏, 制约了职业教育的发展。

教师队伍建设, 按照目前的做法, 职业学校要引进教师有两个途径:一是从应届师范类大学毕业生中招考, 二是社会招聘, 从应届毕业生中招聘教师。

由于是从学校到学校, 从书本到书本, 没有实践工作经验, 很难适应职业学校教学的特殊要求, 尤其是专业教师更是无法承担技能教学的重任;由于政策规定进入教师队伍须具有教师资格, 所以面向对社会招聘也很难找到合适职业教育要求的合格教师。

中专专业选择与社会文化背景的相互作用分析

中专专业选择与社会文化背景的相互作用分析

中专专业选择与社会文化背景的相互作用分析社会文化背景是影响个人选择中专专业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对不同专业的需求与社会文化变化密切相关,而个人的价值观、兴趣爱好和家庭背景等也会影响对不同专业的偏好。

本文将对中专专业选择与社会文化背景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分析。

一、社会文化背景对中专专业选择的影响1. 职业需求的变化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技术进步带来了职业结构的变化。

某些行业的就业需求可能随着时间推移而发生变化,导致中专专业选择趋势上的不同。

例如,在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时代,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就业前景较好,而在经济衰退时期,财务、会计等专业的就业形势更为艰难。

2. 社会热门职业的影响某些职业的热度会受到社会文化影响的波动。

在某些时期,特定职业可能被社会广泛认可和追捧,导致该专业的招生人数增加。

例如,电子商务曾在某个阶段成为社会热门职业,许多人选择学习相关专业以迎合市场需求。

3. 教育政策的影响国家的教育政策也会对中专专业选择产生直接影响。

政府可能提供奖学金、优惠政策或关注特定行业发展,从而吸引更多学生选择与之相关的专业。

例如,国家可能会对新能源领域、创新创业领域等专业给予更多支持,吸引学生投身这些领域的学习。

二、个人因素对中专专业选择的影响1. 家庭背景家庭背景对中专专业选择有很大影响。

父母的职业和教育背景可能会潜移默化地对子女的专业选择产生影响。

家庭中从事某一行业的父母可能会希望子女也选择同行业的专业,或者基于对某个行业的了解,为子女提供相关的引导和支持。

2. 个人兴趣和才能个人的兴趣爱好和才能是选择中专专业的重要因素。

一个人对某一领域的兴趣程度,以及在该领域的天赋才能,将直接影响他们对相关专业的选择。

例如,对音乐有浓厚兴趣的学生可能会选择音乐类专业,而对数学有天赋的学生可能会选择理工科类专业。

3. 价值观和人生目标个人的价值观和人生目标也会影响中专专业的选择。

对一些人来说,追求社会公益和帮助他人的价值观可能会导致选择医学类、教育类或社会工作类专业。

技能型社会背景下个体职业教育选择行为的分析

技能型社会背景下个体职业教育选择行为的分析

技能型社会背景下个体职业教育选择行为的分析随着社会的发展,技能型社会已经成为当下的主流趋势。

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个体对于职业教育的选择行为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本文将从个体职业教育选择的动因和影响因素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动因分析1. 就业压力:在技能型社会中,人才市场竞争激烈,个体要想有更好的就业机会,必须具备一定的职业技能。

因此,个体为了适应社会就业的需要,更倾向于选择接受职业教育。

2. 职业发展机会:技能型社会提供了更多的职业发展机会。

个体希望能够通过职业教育获得更多的技能和知识,从而在职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3. 自我提升需求:职业教育不仅可以提高个体的职业技能,还能够培养个体的综合素质和自我认知能力。

个体渴望通过职业教育来提升自己的整体素质。

二、影响因素分析1. 教育资源:教育资源的分布不均可能会影响个体的职业教育选择行为。

相对较好的教育资源更容易吸引个体选择职业教育。

2. 家庭背景:个体所处的家庭背景也会对职业教育选择产生影响。

来自经济条件较好的家庭可能更容易接受职业教育。

3. 个人兴趣和能力:个人的兴趣与能力是决定职业教育选择的重要因素。

个体倾向于选择适合自己喜好和擅长的职业领域进行教育。

4. 社会认可度:不同职业的社会认可度也会对个体的职业教育选择产生影响。

个体倾向于选择社会认可度较高的职业进行教育。

5. 职业前景:个体对于未来职业的前景有一定的预期,会考虑该职业的发展趋势和就业前景,从而影响职业教育的选择。

三、应对策略1. 制定全面的职业规划:个体在职业教育选择之前要制定全面的职业规划,明确自己的职业需求和目标,从而有针对性地选择职业教育。

2. 多角度获得信息:个体在进行职业教育选择之前,应该广泛获得相关信息,了解职业的前景、薪资、发展趋势等方面的信息,从而提高选择的准确性。

3. 加强自我了解:个体需要更加深入地了解自己的兴趣、能力、性格等因素,并结合这些因素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教育。

浅谈职业学校德育教学改革与心理干预方法

浅谈职业学校德育教学改革与心理干预方法

浅谈职业学校德育教学改革与心理干预方法摘要在现代社会中,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逐渐提高。

然而,职业学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德育教学问题,这也引起了教育部门的关注。

因此,职业学校德育教学改革与心理干预方法成为了热门话题。

本文将针对职业学校德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其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改革措施和心理干预方法。

一、问题及原因分析1. 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在职业学校中,德育教育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如学生道德素质不高、缺乏社会责任感等。

这些问题的产生与多方面的因素有关。

首先,职业学校的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可能不够合理,导致学生对德育教育内容产生了厌烦和抵触情绪。

此外,学生个人素质方面的欠缺也是问题的重要原因。

2. 心理障碍问题在职业学校中,学生可能面临着与学业、生活等方面相关的心理问题,如焦虑、自卑等。

这些问题可能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生活质量。

二、改革措施在正视职业学校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有必要采取一系列相应的措施,以提高职业学校的德育教育水平。

具体如下:1. 教育课程设置的改革应针对当前职业学校德育课程设置的不合理性进行改革,建立符合学生需求的德育体系。

在德育教育教学方面,可以通过加强德育教育课程的专业性、深化社会实践等方式,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德育教育内容。

2. 教学方法的改进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互动式教育、小组讨论等,增加学生的参与感,提高班级凝聚力和学习效果。

3. 心理干预方法的实施针对职业学校学生中存在的心理障碍问题,教育部门可以通过心理干预、心理疏导等方式,让学生更好地调整自己的心态,预防心理问题的产生。

三、心理干预方法1. 各种心理咨询服务学校应该建立心理咨询服务平台,为学生提供各种心理咨询和服务。

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心理状况,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

2. 心理应激处理在学生面对重大事件和困难时,可提供心理应激处理方法,以缓解学生心理压力,消除焦虑情绪。

3. 心理健康宣传及教育为了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宣传及教育,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心理健康习惯。

心理咨询干预中的文化因素研究

心理咨询干预中的文化因素研究

心理咨询干预中的文化因素研究心理咨询作为一种用心理学理论和方法为主要手段,辅以其他学科的知识,对心理问题进行帮助和解决的专业活动,逐渐在我国得到了较多的认可和应用。

由于不同地区、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心理咨询师需要对文化因素进行深入的研究和了解。

本文将围绕心理咨询干预中的文化因素进行探讨。

第一部分跨文化心理学的基本概念跨文化心理学指的是研究人类行为和心理过程的多样性,以及这些多样性是如何与文化相关联的学科。

跨文化心理学涉及到的领域非常广泛,其中包括跨国、跨族、跨种、跨语言、跨性别等等各种跨文化因素。

在心理咨询干预中,咨询师需要具备一定的跨文化素养,即向患者学习和理解被咨询者的文化背景,以便更好地进行干预。

同时,咨询师需要了解患者所处的文化环境对心理问题产生的影响,以此为依据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第二部分心理咨询干预中的文化差异心理咨询干预中的文化差异包括文化认知和文化态度两个方面。

1. 文化认知文化认知是指咨询师需要了解被咨询者所处的文化环境和文化背景,以便更好地了解其心理问题的产生和发展过程。

在跨文化的心理咨询干预中,咨询师需要具备学习和理解被咨询者的文化背景的能力,并运用跨文化心理学的知识,指导患者更好地理解自己。

2. 文化态度在心理咨询干预中,咨询师的文化态度也是十分重要的。

每个人的价值观、信仰、传统等因素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可能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一个咨询师的文化态度需要考虑到多种文化背景下可能存在的不同,以便更好地了解患者,并采取相应的策略和方法进行干预。

第三部分跨文化心理咨询的基本流程跨文化心理咨询的基本流程包括六个步骤:预约、初诊、评估、制定方案、干预、结束。

1. 预约在预约阶段,咨询师需要要了解被咨询者的文化背景、语言习惯、信仰等情况,以便更好地沟通和了解患者。

在咨询师和被咨询者的第一次会面中,建议咨询师认真听取被咨询者的倾诉,并了解患者的心理问题。

2. 初诊在初诊阶段,咨询师需要进一步了解患者,以便更好地制定干预方案。

论文化因素对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影响

论文化因素对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影响

职教视点论文化因素对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影响文/宁海霞摘 要:在影响职业教育发展的众多因素中,文化是一个不能忽视的因素。

传统文化中的消极因素给职业教育发展带来了很多负面的影响;地域文化对职业教育发展的方向和均衡性都有重要影响;外来文化等其他因素,对职业教育的发展也起到一定作用。

明确了文化因素对职业教育发展的消极和积极影响,就应该在经济和政治方面有针对性地做出安排,以平衡文化因素的影响。

关键词:文化因素 职业教育发展职业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为社会开发劳动力资源、向社会输送实用型人才的重任。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产业结构的调整和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机遇。

近年来,职业学校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已经占据了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

但熟悉和了解这个领域的人都清楚,人们对职业教育的认识至今尚未有明显的改变,职业教育发展依然面临着许多困难,形势依然严峻。

影响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本文仅从对影响职业教育发展的文化因素进行阐述。

文化是在历史上一定的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基础上发生和发展的社会精神生活形式的总和。

本文在探讨文化对职业技术教育的影响时,一般是指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审美情趣、情绪情感和心理倾向等文化要素与教育的关联。

文化对职业教育形成一种约束,但它不像经济、政治等对职业教育的制约那样明显、直接,然而却又是不可忽视的。

一、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华文明有五千多年辉煌灿烂的文明史,形成了特色鲜明、历史悠久的中华文化传统。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传统文化焕发出勃勃生机,并渗透在民族心理、思维方式、风俗习惯之中,形成与此相契合的价值判断体系,这不可避免地对教育的发展轨迹和方式起着调控和制约的作用。

首先,重人文轻科技,重修养轻能力,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显著特点。

人们普遍重视文化修养而轻视科技,甚至将科技实践粗暴地斥之为“奇技淫巧”,很少主动地去推动科学技术的发明和应用。

浅谈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影响因素

浅谈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影响因素

142OCCUPATION2016 03E NROLLMENT&E MPLOYMENT 招生就业浅谈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影响因素文/王素连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中职生职业规划问题日渐凸显。

本文通过分析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影响因素,提出相关对策。

关键词:中职教育 职业规划 影响因素 解决对策中职教育是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指导中职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势必会对学生未来发展质量及方向产生直接影响。

目前,众多中职院校并未全面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作用,尚无统一的体系机制。

因此,从中职生就业需求角度来看,当代中职教育要发展,必须增强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工作。

一、影响因素1.家庭方面家庭作为孩子的第一教育场所,家长态度如何、生活水平高低、教育目标明确与否等,对中职生的职业生涯规划都有直接影响。

可以说,家庭因素对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影响颇深,并且从思想观念上对学生就业定位产生影响。

特别是在教育消费过程中,家庭对学生生活有着间接或直接的作用。

2.社会方面众所周知,产业结构、经营方式、人员结构以及经济形式,受到社会经济水平的直接影响。

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相关产业形式也发生了重大转变,人才需求各不相同。

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受社会需求的影响,即影响着其发展机遇。

从目前的就业形势来看,供应大过需求,而中职生在学历上相对弱势。

因此中职生必须立足于社会需求,根据社会需求制定职业规划,明确就业方向。

3.个人方面影响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关键因素之一是个体,学生将来职业发展如何,取决于其兴趣爱好,是其工作是否积极的重要影响因素。

中职生规划职业生涯的过程中,须立足于自身兴趣,综合考虑自身职业品质及性格,合理制定就业方向。

也就是说,个人条件是提高其可塑性的重要内容。

4.职业方面职业产生于社会分工过程中,劳动强度、收入水平影响着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

在构建职业生涯规划期间,中职生对职业的选取必须基于职业条件、性质以及薪酬等方面,通过当前职业相关信息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完善职业生涯规划,便于职业发展方向。

基于文化视角的职业教育认同问题研究

基于文化视角的职业教育认同问题研究

基于文化视角的职业教育认同问题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过去的研究中,职业教育认同问题往往局限于从行业需求、教学内容等方面进行分析,但忽视了文化对职业教育认同的重要影响。

本研究旨在从文化视角出发,探讨个体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对职业教育的认同程度,并分析文化因素对职业教育认同的影响机制,从而为提升职业教育质量和个体职业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通过对文化视角下的职业教育认同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个体在职业发展过程中的文化认同和自我定位,对于促进跨文化交流、跨文化教育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1.2 研究目的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基于文化视角的研究,探讨职业教育认同问题,深入分析文化因素对个体在职业教育领域中认同的影响,揭示文化视角对职业教育认同的重要性和作用机理。

具体目的包括:通过对文化视角下的职业教育认同理论探讨,深入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个体对职业教育的认同模式及特点;分析职业教育认同的影响因素,包括文化传统、社会环境、个人经历等因素,探讨这些因素如何相互交织影响个体对职业教育的认同态度;通过文化视角下的职业教育认同实践案例和研究方法的探讨,为深入理解和解决职业教育认同问题提供实践案例和研究方法的启示和借鉴。

通过本研究的目的,可以为促进职业教育认同的建设与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1.3 研究意义文化视角的职业教育认同问题研究在当前社会背景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深,多元文化的碰撞与交融促使人们对职业教育认同的研究不再局限于单一文化视角,而是需要着眼于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职业教育认同现象,以更好地适应不同文化下的职业教育需求。

职业教育认同作为个体对自身职业与教育的认定与塑造,直接影响到个体的职业选择、职业发展和职业满意度,对个体的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文化视角的研究,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不同文化下个体对职业的认同与态度,为个体的职业发展提供更准确的指导和支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论干预个体选择职业教育的文化因素探

论文关键词:职业教育教育选择文化
论文摘要:作为一种非正式制度的文化观念对个体教育选择的隐性影响不容忽视,尤其是对职业教育发展所起到的消极作用更应得到重视。

由于文化观念对个体教育选择的影响力度受制于一定的现实条件,因此,可以通过调整教育政策等正式制度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来帮助人们以正确的态度进行教育选择。

一、作为非正式制度的文化
新制度主义社会学将“制度”界定为:“由社会符号、社会活动和物质资源所组成的多层次稳定的社会结构,它包含大要素,即法令规章体系(regulative)、行为规范体系(normative)和文化认知体系(cultural—cognitive)”笔者赞同新制度主义对“制度”的界定。

笔者认为,制度通常包含作为正式制度的政策法规和作为非正式制度的文化传统两部分。

正式制度是指人们自觉发现并加以规范化的一系列规则,它包括政治规则、经济规则和契约。

它们共同约束着人们的行为。

正式规则的主要特征在于其具有强制性。

文化传统“来源于所流传下来的信息以及我们称之为文化的部分遗产”。

文化传统包括习俗、道德伦理、意识形态等可以统称为“文化”的一些东西
新制度主义社会学强调维系制度变迁连续性的是文化,它是非正式制度中最主要的因素。

文化具有极强的刚性,不能随意更改。

它沉淀
在人们心中,稳定且持久,构成了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性。

同时,文化也通过型构人们的主观模型来影响人们的选择。

文化作为一种非正式社会制度,非常类似于凡勃伦(T.Vebren)眼中的制度:“制度实质上就是个人或社会对有关的某些关系或某些作用的一般思想习惯”,它可以作为“在某一时期或社会发展的某一阶段通行的制度综合”而存在的一种生活方式,因此,人们以这样的方式生活,即就是“生活在制度——也就是说,思想习惯——的指导下”,而这些制度是通过“淘汰的、强制的过程”而改变或加强的“过去遗留下来的事物的观点或精神态度”。

由于它潜在的存在形式是人们对过去事物的一种观念意识,因而相对整个社会而言也就是一种普遍的社会记忆,或者用迪尔凯姆的术语来说就是一种“集体意识”。

二、影响个体选择职业教育的文化因素
人们的教育行为,譬如,人们为什么选择接受普通教育而不选择接受职业教育等不可避免地也会受到这些文化观念的影响。

就我国而言,情况更是如此。

首先,我国传统文化自占以来主张立国之道在于礼仪而不在于技艺:崇尚礼仪而轻技术,是中国社会几千年来形成的文化观念。

在我国传统文化看来,农为本,商为末,工更加是“奇技淫巧”。

故废万机之务用心于巧技,就会使人心学坏,贻误大事,所以必须“绝巧弃利”。

我国历代的受教育者和办教育者都把灌输这种价值观念、道德准则和行动规范视为教育的要义。

其次,“学而优则仕”、“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思想观念长期以来左右了国家集权政治下的官僚制度,并在封建社会的中期形成完整、系统的仕官科举制度,
作为选拔治理国家的各级官吏基准。

新中国成立以来,虽然“学而优则仕”的儒家思想受到批判,但“读书做官”的观念意识,长期形成的对动手能力和社会上有技术的人的歧视的观念,依然普遍地残留在人们的头脑当中。

“学而优则仕”的核心是读书入仕,将读书作为出身立世的台阶和敲门砖。

在今天的表现则是“教育水平和地位与权力之问的联系十分紧密,广泛地承认这种联系就为现存秩序提供了稳定性和正统性的源泉,同时也给取代现存秩序造成了障碍。

相对满足于自己地位的精英,看不出变革的迫切性,向上攀登的人也基本上满足于让科举考试制度来裁决他们的命运。

这种得到政府和同等资格的人认可的压力,很可能就削弱了钻研专门技术的志趣,但却能确保追求高深学术的动机”。

正是这种苦读经书和获取名望之间的密切关系,使得工匠、农民或商人所需要的技术不被视为总体知识的一个组成部分。

同时,这种“学而优则仕”的观念又使得整个民族都拥在一根独木桥上向社会金字塔的顶端狂挤,某些职业能力就只能沦为谋生的手段。

再次,“士农工商”的等级理念也深入人心。

许多表达这类观念的言论家喻户晓,俯拾皆是,如“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等等。

同时,读书人的利益也是显而易见的,不仅“学而优则仕”是传统社会最为通行的游戏规则,而且读书读得好,在其他方面的利益、地位也就有了保障。

在具有“重文轻技”文化传统的中国,社会中不合理的身份等级制度和观念的影响依然存在,已经成为制约人们形成新的成才、择业观念,制约人们形成对于教育的新的社会需求,进而制约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制约教育的现代化进程的重要障碍。

在人们眼
中,人才等同于知识分子,各类“技能分子”基本与“人才”无缘。

自然,就会滋生追求高学历的社会氛围,这种严重失衡的社会需求进而必然导致教育结构的重大比例失调。

同时,由于国家和社会重视“精英”等知识型人才,从而进一步助长了“重文轻技”的社会偏见,致使普通教育几乎成了培养知识分子的天下。

中等及高等职业教育在相当一部分人的眼里是二流教育,是上不了普通高中、上不了大学的人的无奈选择。

中国社会是一个伦理型社会,中国人历来讲伦理、重面子。

国人至今还生活在深远厚重的文化影响之中,许多人认定读书就是要做官、要出人头地、要光宗耀祖。

在许多地区尤其是欠发达地区出现的较为强烈的“偏普倾向”实际上也有其深刻的历史传统与社会原因。

在这些地区,高考已经成为家庭与家庭之间力量对比的一种最直接的手段。

有子弟考上大学的家庭,不仅能够迅速增加这家人正派、正直的声望,而且会很快提升其家庭的社会地位,改变家族之间的力量对比。

这些观念使人们格外重视教育价值体系中的“偏普教育意愿”,并从自己子女的教育行为中体味着人生境界的升华和自我价值的实现,从而进一步影响了家长及其子女作出理性的教育选择。

三、规避文化传统负面影响的基本策略
值得强调的是,文化传统要对人们的教育选择发挥作用,也需要具备一定的现实条件。

“教育受益人群”数量的多寡就是前提条件之一。

个人的教育选择往往涉及三个层面:对上学与否的选择,对接受教育年限的选择,对教育类型的选择。

本文论及的教育选择主要是针对教
育类型的选择而言的。

然而,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受社会发展水平的制约,能够自由地对教育类型进行选择的人员数量有所不同。

我们暂且将这类人员称为“教育受益人群”。

改革开放初期,国家恢复了高考制度和重点学校制度,实现了大众化教育模式向精英化教育模式的转变。

尽管也同时恢复了教育分流制度,但由于“教育受益人群”的数量较少,人们将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对上学与否以及受教育年限的抉择上,这一时期文化传统、价值观念等对教育类型的选择影响不大,因为对于许多人来说能够得到上学的机会已属不易,进一步的教育选择还未提上议事日程。

进入改革后期,随着国家经济的进步和“科教兴国”战略的确立,我国的教育事业有突飞猛进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加入“教育受益人群”的行列。

人们不仅可以获得较长时间的受教育机会,也能够对不同类型和不同性质的教育进行自由选择。

在这种情况下,传统文化观念便有可以充分发挥作用的平台。

受其影响,人们很可能倾向于选择接受普通教育而放弃对职业教育的追求。

国家的教育政策又变相赋予了普通教育以“地位取向教育”的特征,更是坚定了人们选择普通教育而放弃职业教育的决心。

由此可见,文化传统对个体教育选择的影响力度也是受制于一定的现实条件的,它的存在与运作机制,广泛而深刻地内化在一个社会的集体意识当中,但它的实现会因为这种社会意识载体的个人遭遇、面临的处境不同而大异其趣。

尽管如此,作为一种非正式制度的文化传统对人们教育选择的隐性影响依然不容忽视,尤其是对职业教育发展所起到的消极作用更应加以重视。

毋庸置疑,个人的教育选择是受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