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自然环境对民居、服饰和饮食的影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北 (1) 左图房屋分布在我国的___地区, 它反映当 地的自然环境特点是_______________。 地处黄土高原,气候干旱少雨 南方 (2)右图房屋分布在我国的____地区,它反映当 地处江南水乡,气候湿润,降水丰富 地的自然环境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 __。
第一节 自然环境对民居、服饰和饮食的影响
第一节 自然环境对民居、服饰和饮食的影响
安徽民居
第一节 自然环境对民居、服饰和饮食的影响
东北民居
第一节 自然环境对民居、服饰和饮食的影响
民居
主要分布地区
窑洞
四合院 傣族竹楼 蒙古包
内蒙古
华北地区 黄土高原 湖南、贵州山区
吊脚楼
骑楼
云南
两广、福建、海南
第一节 自然环境对民居、服饰和饮食的影响
下面两种房屋建筑,反映不同的建筑文化,也反映了 我国自然环境的地区差异。
墙体较厚
温较低 加室内温度,抗寒
第一节 自然环境对民居、服饰和饮食的影响
由于中国疆域辽阔,民族众多,各地的 地理气候条件和生活方式都不相同,因此, 各地人居住的房屋的样式和风格也不相同。 在中国的民居中,最有特点的是北京四合院、 广东镬耳屋、西北黄土高原的窑洞、安徽的 古民居、福建和广东的客家土楼和蒙古的蒙 古包。
挂在山崖上的篁岭古村,地无三尺平,数百年来,村民早 已习惯用平和的心态与崎岖的地形“交流”。自然条件的 局限却激发了先民的想象和创造力,从而在无意间造就了 一处中国绝无仅有的“晒秋人家”风情画。
每年的六月六,是篁岭的“晒秋节” 的开始,因这时天气已非常闷 热,再加上值雨季,气候潮湿,万物极易霉腐,人们也在这一天洗 晒衣服,以求吉利。随着果蔬的成熟,每年九月九,篁岭进入了晒 秋最旺季节,并举办晒秋文化节。
江苏民居
第一节 自然环境对民居、服饰和饮食的影响
浙江民居
湖南民居
第一节 自然环境对民居、服饰和饮食的影响
第一节 自然环境对民居、服饰和饮食的影响
陕北民居
第一节 自然环境对民居、服饰和饮食的影响
上海民居
福建民居
第一节 自然环境对民居、服饰和饮食的影响
福建地处东南丘陵地带,境内崇 山深谷,树木苍郁,气候温暖湿润。 山间盛产木材,松杉樟柏等皆有出产, 给当地建筑带来了有利条件。福建民 居大量使用悬山式人字屋顶。
华北地区 四合院
四合院的大门一般开在东南角或西北角,院中的北房是正 房,正房建在砖石砌成的台基上,比其它房屋的规模大, 是院主人的住室。院子的两边建有东西厢房,是晚辈们居 住的地方。在正房和厢房之间建有走廊,可以供人行走和 休息。在南北、东西房形成的角落中,也有耳房。这种耳 房,有的用来储存粮食,成为粮库及其它库房,也有的做 厨房,还有一个角落,一般是西南角为厕所,而东南角, 则大都是院子的大门,这种四合院子的程式四合院的围墙 和临街的房屋一般不对外开窗,院中的环境封闭而幽静。
维吾尔族民居
吐鲁番盆地全年基本无雨,但每年的春 季则有几天“下土” ,那时,遮天蔽日,到 处都是漫漫黄土。维吾尔族的土坯平顶住宅 也淹没在这黄色苍茫之中,这里除生活富裕 的人家用砖修建之处,一般人家就地取材, 用土坯修造。以土坯外墙和木架、密肋相结 合的结构,依地形组合为院落式住宅。在布 局上,院子周围以平房和楼房相穿插。
四合院的特点: 颜色较深、墙体较厚、南窗较大。 对环境的适应: 有利于吸收热量、防风防寒、 获取更多的光照。
窑洞
对环境的适应: 当地取材,利用黄 土的直立性好,结 构均匀等特点,在 坚实的黄土沟谷的 具有省工、省力、 省地、冬暖夏凉等 优点。
崖面上挖掘而成的。
蒙古包
对环境的适应:
因为内蒙古地处为半干旱区,多草原分
主屋是建在人工挖掘 的凹地,其间挖有深 的排水沟,宛如一个 倒置的金字塔;外围 再垒石成墙,房屋一 般位于地面以下1.5 米~2 米处,屋顶用 茅草覆盖,条件好的 用铁皮,仅高出地面 0.5米左右,因此称 之“地下屋”。
民居主屋闷热潮湿,因此坑边多建有凉亭。多见方形木框 架,底部家空,屋顶覆草。能遮阳透风,纳凉避暑。 当地达悟族人营造了这种“地窖式”民居,优点突出, 可躲避台风,且住起来冬暖夏凉,能采光通风,排水良 好,极具特色,是当地人生活智慧的结晶,也是独特的 历史文化。
第五章 地方文化特色与旅游
第一课时
自然环境对民居的影响
第一节 自然环境对民居、服饰和饮食的影响
居住是人类的基本需要,民居是满足这种需求的建筑。
要保护人类不受洪水、寒冷、等自然条件的干扰和损害。
第一节 自然环境对民居、服饰和饮食的影响
中国民间居住的房屋,简称民居,若将其分类可分为 六种:
①造型:帐篷式、坡形屋顶、平顶等; ②材料:草顶、泥土顶房、灰土顶房、砖顶房、瓦顶房、竹顶房; ③结构:木结构、砖构造、土造房屋、砖木混合式房、砖石混合式 房; ④类型:吊角式 、井干式、干栏式、穹窿式、环形土楼式、窑洞 式、天幕式、绑扎式、干打垒、土坯砌筑式、穴居式,另外有合院 式(三合院式、四合院式)、连排组合式; ⑤民族:满族民居、回族民居、维吾尔族民居 、白族民居、黎族 民居、侗族民居、基诺族民居、蒙古族民居、德昂族民居、藏族民 居……; ⑥地理:海南民居、广东民居、湖南民居、四川民居、广西民居、 贵州民居、海江渔船民居、江西民居、安徽民居、客家民居、泉州 民居,赣州民居、湖北民居、拉萨民居、……
第一节 自然环境对民居、服饰和饮食的影响
通过邮票了解我国风格各异的民居
第一节 自然环境对民居、服饰和饮食的影响
为什么不同地区的民居会不一样?
我国的民居总体“坐北朝南”。
民居特点 南方 民居 气 候 对环境的适应
屋顶坡度大、 降水多、 窗户小 气温较高
利于排水、减 少阳光直射, 降低室内温度
北方 屋顶坡度小甚至 降水少,晒粮食、利于冬季 民居 平顶、窗户较大, 冬季气 获取更多阳光,增
布,畜牧业发达,而蒙古包易于拆卸,搬运方
便,适于游牧民族经常搬迁的流动生活。
广东镬耳屋
镬耳屋是 岭南传统民居的代表,多用青砖、石柱、石板 砌成,外墙壁均有花鸟图案。因其山墙状似镬耳,故称” 镬耳屋”。粤北客家等地称为“云墙”或者是“茶壶环”。 鑊,是古时的一种大锅,鑊耳屋,因此亦称“锅耳屋”。 据说镬耳状的建筑防火和通风性能良好;火灾时,高耸的 山墙可阻止火势的蔓延和侵入;微风吹动时,山墙可挡风 入巷道,进而通过门、窗流入屋内。
陕州地坑院,是我国一种古老而神奇的民居样式, 是世界上唯一的地下古民居建筑,是我国特有的 四大古民居建筑之一,有着“地平线下古村落, 民居史上活化石”的美誉,这种建造技术并在 2011年被列入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江西婺源篁岭晒秋 每年的收获季节, 房屋间成了晒簟的 世界,五颜六色的 农作物与黑色屋顶 之间从重叠叠,甚 是壮观,这就是所 谓“晒秋”。
骑楼:是指楼层部分跨在人行道上的临街楼房。 多分布在两广等南部地区。 对环境适应:可以遮阳挡雨。
土楼:客家人所建,主要分布在福建、江西、广东。
抵御敌人、强盗,安全性较高。 原因:
竹楼:由竹子制成,一楼用来堆放杂物或饲养牲畜,二
楼用来住人。
对环境的适应:
1.可以就地取材。
2.可以通风散热,
防潮、防虫防兽。
ຫໍສະໝຸດ Baidu族碉房
碉房是青藏高原以及内蒙古部分地区常见的居住建筑 形式。从《后汉书》的记载来看,在元鼎六年(公元111 年)以前就有存在。这是一种用乱石垒砌或土筑的房屋, 高有三至四层。因外观很像碉堡,故称为碉房,碉房的名 称至少可以追溯到清代乾隆年间。
四 川 民 居
四川地区夏季炎热,冬季少雪,风力不大,雨水较多。 于是平房瓦顶、四合头、大出檐成为民居的主要形式。阁 楼亦成了贮藏隔热之处。 由于多山,山区民居不十分讲究朝向,因地制宜,且 天井纵深较浅,以节省用地面积。四合院住宅的屋顶相连, 雨天可免受雨淋之苦,夏日不致使强烈的阳光过多射入室 内。而且宅出檐及悬山挑出很大,也可防止夹泥墙或木板 墙、桩土墙遭雨水冲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