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规划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标准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标准《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任务《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是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其功能为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系统各部件的认知,掌握计算机系统的安装、调试和常见故障的诊断、排除的职业技能,并为后继专业化方向课程的学习和应用做前期准备。
通过学习该门课程,可以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硬件、计算机硬件的组装、BIOS 设置和硬盘分区、安装操作系统和驱动程序、系统测试、系统维护、故障检测与维护等基础知识,使学生初步具计算机网络维修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其他专业课程和今后从事网络技术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一)素质目标1. 具有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工作责任心,能主动参与到工作中。
2. 具有团队协作精神,能主动与人合作、与人交流和协商。
3.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能按照劳动保护与环境保护的要求开展工作。
4. 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能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态度和观点。
(二)知识目标1. 掌握计算机组成原理及各个部件的功能和性能。
2. 熟悉计算机各部件的选购、安装方法。
3. 熟练掌握微型计算机系统的设置、调试及维护方法。
4. 掌握微机系统常见故障形成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三)能力目标1. 能够能熟练组装计算机。
2. 能够准确安装计算机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及备份、恢复。
3. 能够熟练安装和使用主要防病毒软件。
4. 能够熟练诊断和排除计算机系统常见的软、硬件故障。
5. 能够进行基本的程序调试和错误排查,保证程序的正确性和稳定性。
三、参考学时36学时四、课程学分2学分五、课程内容和要求课程内容设计建议表六、实施建议(一)教学建议1.教学应该在机房进行,充分体现在“做中学、学中做”的理念。
2.教师应按照项目的学习目标编制项目任务书。
项目任务书应明确教师讲授(或演示)的内容,明确学习者的要求,提出该项目整体安排以及各模块训练的时间、内容等。
3.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加强学生操作技能的培养,以典型案例分析的方式,注重以任务引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完整版电子教案 课程设计整本书最全
1
实践学时
1
教学环境
整个项目教学内容在实训室完成,教、学、做结合。
教学目标
知识
技能
素质
1.了解CPU的分类、用途与选配原则
2.掌握CPU的各项性能指标
1.掌握市场主流CPU的安装方法
2.能够正确的安装Intel和AMD的CPU
1.新技术新设备检索
2.CPU识别
重点、难点
重点:CPU的分类、用途及选配原则。
作业
通过网络查询主流主板的技术性能,了解至少三个主要主板生产厂商的主流产品的特性和技术资料,形成技术文档,上传到作业服务器。
情境二:计算机硬件选配与安装
教学对象
专业班级
授课日期
年 月 日
任务内容
任务6:硬盘及光盘驱动器的选配与安装
讲授学时
1
实践学时
1
教学环境
整个项目内容在实训室完成,教、学、做结合。
难点:主流CPU的安装。
教学资源
图书馆、计算机网络
项
目
任
务
说
明
子任务1: CPU的选配
子任务2: CPU及散热器的安装
知识拓展:CPU的相关技术
内容小结
主流CPU的分类及性能指标
CPU的安装方法
作业
网上检索主流CPU的技术性能资料,掌握最新的CPU技术指标,整理成文档,上交到作业服务器。
情境二:计算机硬件选配与安装
1.能够正确的安装计算机电源
2.能够使用万用表测量计算机电源的输出电压
1.严禁的工作态度
2.科学的学习方法
3.务实的工作作风.
重点、难点
重点:机箱和电源选配,UPS电源(不间断电源)作用及分类
2024版《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标准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标准目录•课程概述与目标•计算机硬件组装•计算机软件安装与配置•计算机系统维护与优化•计算机网络安全防护•实践操作与案例分析01课程概述与目标适应信息化时代需求培养实践操作能力拓展计算机知识体系课程背景与意义当前,计算机技术在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掌握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技能对于适应社会发展和提升个人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课程注重实践操作性,通过组装和维护计算机的过程,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计算机硬件组成、工作原理及维护方法,进一步完善计算机知识体系。
掌握计算机硬件组成、工作原理及基本维护方法;了解常用计算机软件安装与配置方法。
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能够独立完成计算机的组装、调试及基本维护;具备常用计算机软件安装与配置的能力。
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和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
030201教学目标与要求介绍计算机各部件的功能、性能指标及选购方法。
计算机硬件组成讲解计算机组装步骤、注意事项及调试方法。
计算机组装与调试介绍计算机日常维护、故障排查及处理方法。
计算机基本维护讲解操作系统、办公软件、杀毒软件等常用软件的安装与配置方法。
常用计算机软件安装与配置课程内容与结构02计算机硬件组装负责执行程序指令,控制计算机的操作。
计算机硬件组成中央处理器(CPU )提供插槽和接口,连接各种硬件设备。
主板用于暂时存储数据和程序,保障计算机快速运行。
内存永久存储数据和程序。
硬盘处理图形数据,将其转换为显示器可以显示的信号。
显卡为计算机提供稳定的电力供应。
电源组装步骤1. 安装CPU及散热器。
2. 安装内存条。
3.将主板固定在机箱内。
4.连接电源、硬盘、显卡等设备。
5.连接机箱前面板上的开关、指示灯等。
注意事项 1. 防止静电对硬件造成损害。
2. 确保所有设备连接正确且牢固。
3. 在组装过程中避免对硬件造成物理损伤。
计算机组装与维修教学计划(精选)
常用软件推荐及安装指南
办公软件
推荐安装Microsoft Office或WPS Office 等办公软件,用于处理文档、表格和演示
文稿等。
浏览器
推荐安装Google Chrome、Mozilla Firefox或Microsoft Edge等浏览器,用于
访问互联网和浏览网页。
杀毒软件
连接硬盘和光驱
将内存条插入主板的内存插槽中,将显卡 插入主板的PCI-E插槽中,并固定好螺丝。
将硬盘和光驱固定在机箱内,连接好SATA 数据线和电源线。
外部设备连接与调试
连接显示器、键盘、鼠标等外 部设备,确保连接正确、稳定
。
接通电源,开机检查各硬件设 备是否正常工作,如风扇是否
转动、指示灯是否亮起等。
电源故障
包括电源线损坏、电源插头松动 或电源供应器故障等,可能导致
计算机无法开机或突然关机。
网络故障
包括主板、CPU、内存、硬盘等 硬件出现问题,可能导致计算机
性能下降、蓝屏或无法启动。
硬件故障
包括操作系统崩溃、病毒感染或 软件冲突等,可能导致计算机运 行缓慢、死机或数据丢失。
软件故障
包括网络连接问题、IP地址冲突 或网络配置错误等,可能导致计 算机无法上网或网络传输速度慢 。
中央处理器,执行各种指令,处 理数据。
内存
暂存CPU处理的数据和程序,提 高处理速度。
电源
提供稳定的电力供应,保证计算 机正常运行。
显卡
处理图形数据,输出到显示器。
硬盘
存储数据和程序,长期保存信息 。
常见硬件设备介绍与选购建议
CPU
Intel和AMD是主流品牌,根据需 要选择适合的型号和性能。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定位及建设思路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定位及建设思路第一篇: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定位及建设思路计算机组装与维护一、课程定位从事计算机网络组建、管理,利用计算机进行自动化控制以及网络营销的人员,在日常工作中会遇到大量有关计算机配件选购与组装、计算机系统维护与优化、计算机故障检测与排除等问题。
熟练使用计算机的基本操作以及掌握计算机的组装、维护、维修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二、课程建设思路1.课程内容选取《计算机组装与维修》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且侧重于实践的课程,实用性很强。
本课程包含计算机部件介绍、计算机组装方法、计算机软件的安装、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维护、计算机常见故障的排除等几方面的内容。
2.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本课程教学总学时为120课时,其中理论教学60课时,实践教60课时。
3.教学方法与手段(1)理论讲解与实物展示相结合,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实践教学为主,理论教学为辅,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3)走向市场,走进互联网,了解最新产品,掌握最新技术。
(4)利用勤工俭学,实现工学结合。
(5)开展基于多媒体网络环境的互动式教学,既创造了良好的教学环境,又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第二篇: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总结《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总结教这门课程首先要使学生知道计算机组装与维修课程的重要性,这门课程是中职生计算机专业学生的主干课程。
现在的计算机越来越普及,无论是从事软件维护、计算机维修,还是网络管理,就算是为了自己以后能够买一台电脑,选购不会上当受骗,自己能够安装和维护,也要悉心学习。
计算机的组装与维修是一门理论性、基础性、应用性很强的课程,要学好首先就要教育学生要有学习的韧性,不怕吃苦不怕累,在学好理论的基础上,把理论联系到实践,再把实践运用到实际。
在教学上,身为教者,首先要发挥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增强教学的形象直观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作交互性强、操作性强、生动活泼的多媒体课件,通过图文并茂、视频动画以直观教学,在网上下载最新硬件图片以及购买参数信息,丰富教学内容,利用多媒体教室形象直观的传递计算机硬件信息,细致的讲解,一步一个脚印,融会贯通的讲好每一个知识点,用学生最常接触的手机、MP3、MP4等常见设施为例子,讲解存储卡,讲解光驱,用电视显像管成像原理讲解显示器等等,提高学生学习计算机硬件知识的兴趣。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标准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标准一、课程目标:1.培养学生具备计算机硬件组装与维护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2.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计算机硬件故障排除能力;3.培养学生具备计算机系统搭建、网络设备配置等能力;4.培养学生具备全面了解计算机硬件发展趋势的能力;5.培养学生具备独立学习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计算机硬件组装基础知识包括计算机主机内部组成结构、计算机硬件连接与拆卸方法、计算机部件分类和功能介绍等内容。
2.计算机硬件组装实践包括计算机主机组装与相应驱动软件的安装、计算机硬件连接和调试等实践内容。
3.计算机硬件故障排除包括计算机硬件故障的分类与判断、故障排除方法和工具的使用等内容。
4.计算机系统搭建与配置包括计算机系统安装与配置、BIOS设置、操作系统安装与优化等内容。
5.网络设备配置与维护包括网络设备的安装与配置、网络故障的排除与维护、网络安全与管理等内容。
6.计算机硬件发展趋势包括计算机硬件的发展历程、最新硬件技术的介绍、未来发展趋势的探讨等内容。
三、教学方法:1.理论教学结合实践通过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2.课堂讲解与案例分析通过课堂讲解和实际案例分析,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内容。
3.课后作业与实验练习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和实验练习,巩固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四、教材选择:1.《计算机硬件组装与维护教程》本教材是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方面的经典教材,全面介绍了计算机硬件组装与维护的基本知识和实践操作方法。
2.《计算机硬件故障排除与维护》本教材是计算机硬件故障排除与维护方面的教材,结合实际案例介绍了计算机硬件故障排除的方法和技巧。
以上是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标准的一种参考,教学单位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以便更好地实现培养学生的能力目标。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标准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标准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是计算机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它旨在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硬件组装和维护的基本能力,为学生将来从事计算机相关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课程标准旨在规范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以期达到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课程目标。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计算机硬件组装与维护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具备以下能力:1. 理论知识,掌握计算机硬件组成原理、各部件功能及相互关系,了解计算机硬件的发展历程和趋势。
2. 实践能力,具备计算机硬件组装和维护的基本操作技能,能够独立完成计算机的组装和维护工作。
3. 问题解决,能够分析和解决计算机硬件故障,具备较强的问题诊断和解决能力。
4. 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对新技术的敏感性,具备学习和掌握新技术的能力。
二、课程内容。
1. 计算机硬件基础知识,包括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各部件的功能和作用、硬件接口标准等。
2. 计算机组装技术,包括计算机组装的流程、注意事项、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等。
3. 计算机维护技术,包括计算机维护的基本原则、常见故障的诊断和修复、硬件升级和更换等。
4. 安全与环保知识,包括计算机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注意事项、环保要求等。
5. 实践操作,通过实际操作,学生能够熟练掌握计算机组装和维护的技能。
三、教学要求。
1. 知识扎实,学生应掌握计算机硬件组装与维护的基本理论知识,了解计算机硬件的发展趋势。
2. 实践能力,学生应具备独立完成计算机组装和维护工作的实际操作能力。
3. 问题解决,学生应具备分析和解决计算机硬件故障的能力,能够熟练运用相关工具进行问题诊断和解决。
4. 创新意识,学生应具备学习和掌握新技术的能力,能够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
四、教学方法。
1. 理论教学,通过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等方式,向学生传授计算机硬件组装与维护的基本理论知识。
2. 实践操作,通过实验课、实训课等方式,向学生传授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的实际操作技能。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教学大纲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教学大纲一、课程介绍本课程主要介绍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技巧,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提高计算机维护和故障排除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具备以下能力: 1. 掌握计算机硬件组装和安装的基本步骤和技巧; 2. 理解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3. 掌握计算机硬件的故障排除和维护方法; 4. 熟悉常见的软件安装和配置操作; 5. 具备计算机维护和故障排除的基本能力。
三、课程内容1. 计算机硬件基础知识•CPU、内存、硬盘、显卡等硬件组成和功能;•总线、主板、电源等硬件的工作原理和连接方式;•各种接口和插槽的使用方法。
2. 计算机组装与安装•计算机硬件的选购与搭配;•主机箱、主板、CPU、内存、硬盘等硬件的安装;•驱动器、显卡、声卡等扩展硬件的安装;•BIOS设置和硬件检测。
3. 计算机硬件维护与故障排除•计算机的清洁与维护;•硬件故障的常见原因和排查方法;•CPU温度过高、硬盘故障、内存错误等故障的处理方法;•BIOS固件升级与设置。
4. 系统安装与配置•操作系统的选择与安装;•系统驱动程序的安装与更新;•常用软件的安装与配置;•系统优化与性能调整。
5. 数据备份与恢复•数据备份的重要性和方法;•硬盘克隆和分区的操作;•数据恢复与修复。
四、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包括课堂讲授、实验操作和案例分析等。
五、考核方式1.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实验报告和作业完成情况等;2.期末考试:考察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综合应用能力。
六、教材及参考书目•教材:《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践指南》•参考书目:–《计算机硬件基础知识与维修实战》–《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技术》–《计算机硬件维护与故障排除实战》七、备注本课程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操作能力,建议学生提前了解计算机的基本原理和常见硬件设备。
本课程注重实践操作,学生需在实验室中进行计算机组装和维护的实际操作,实践能力对于课程的学习和考核非常重要。
2024版《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教案
培养学生对计算机技术的兴趣和爱好,提高学生 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课程内容与安排
计算机硬件组成
介绍计算机各部件的功能和性能指标, 包括CPU、主板、内存、硬盘、显卡、
电源等。
计算机维护方法
介绍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维护方法, 包括清洁保养、系统优化、病毒防范
等。
计算机组装步骤
详细讲解计算机组装的流程,包括准 备工作、安装CPU和散热器、安装内 存、安装主板、连接电源和数据线等。
05
计算机维护与故障排除
计算机日常维护方法
1 2 3
定期清理计算机内部灰尘 使用专业的清洁工具和吸尘器,定期清理计算机 主机、显示器等部件的内部灰尘,以确保计算机 正常运行和延长使用寿命。
及时更新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 定期更新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以修复漏洞和增 强安全性。同时,确保安装的应用程序来自可信 赖的来源。
显卡
Nvidia和AMD是两大显卡制造商, Nvidia在游戏性能方面领先,而 AMD则在性价比和多屏输出方面 有优势。
03
计算机组装步骤与注意事项
组装前准备工作
了解计算机硬件组成
熟悉主板、CPU、内存、 硬盘、显卡、电源等硬件 的基本功能和性能指标。
准备组装工具
螺丝刀、镊子、扎带、散 热膏等。
蓝屏或死机问题
噪音过大问题
检查各硬件是否相互兼容,如 CPU与主板、内存与主板等, 确保选购的硬件符合组装要求。
检查电源插头是否插紧,电源 线是否损坏,以及主板上的电 源开关是否打开。同时检查各 硬件连接是否正确,如内存条、 硬盘等是否插好。
可能是硬件故障或驱动程序问 题。首先检查硬件连接是否牢 固,然后尝试更新或重新安装 驱动程序。如问题仍未解决, 可逐一排查硬件故障。
新《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标准
新《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标准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重要工具。
因此,掌握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对于现代人来说至关重要。
为了满足这一需求,教育部制定了新的《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标准》,旨在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技能,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
一、课程目标新《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是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硬件、软件及其维护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包括计算机各部件的名称、功能、性能指标及选购方法,计算机的组装与调试,操作系统的安装与设置,常用软件的安装与使用,以及计算机常见故障的检测与排除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具备基本的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内容新《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标准》的课程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计算机硬件基础知识:包括CPU、主板、内存、硬盘、显卡、声卡、网卡等主要部件的名称、功能、性能指标及选购方法。
2、计算机软件基础知识:包括操作系统、应用软件、驱动程序等的安装与设置。
3、计算机组装与调试:包括硬件的连接、BIOS设置、硬盘分区与格式化等。
4、常见故障检测与排除:包括硬件故障、软件故障的检测与排除方法。
5、网络安全与维护:包括防病毒软件的安装与使用,网络安全的基本知识等。
三、课程实施建议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新《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标准》提出了以下实施建议: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理论知识。
2、强化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是提高学生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能力的重要环节,应加强实践教学环节,让学生有更多的实践机会。
3、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如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4、加强教材建设:教材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工具,应加强教材建设,选用符合新标准的教材。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标准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标准一、课程定位《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是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及其他计算机相关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在整个课程体系结构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设置五个课程模块(初步认识计算机系统、计算机硬件系统、计算机软件系统、系统维护维修、综合实训)的学习内容,通过以上五个课程模块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计算机各硬件的主要技术指标,掌握计算机硬件的选购方法和原则,掌握计算机的硬件、计算机硬件的组装、计算机软件的安装、计算机系统的维护、计算机系统的测试等技能。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内容,涵盖了计算机(微机)调试工职业资格证书考试的重要内容,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学生学习了这门课程,既有助于学生深化前导的《计算机科学导论》、《常用工具软件》等课程内容的理解,又能辅助学生学习后续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计算机组网技术》等课程的学习,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的能力,培养更适应计算机相关岗位的合格从业人员。
二、课程目标1.能力目标(1)能根据用户的需求,正确选购计算机的主要部件;(2)能独立完成计算机硬件的组装;(3)能胜任计算机的维护工作,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故障的检测与排除故障的能力;(4)具备较强的动手能力、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
2.知识目标(1)正确认识计算机硬件主要性能指标、计算机硬件的选购原则和方法;(2)了解计算机硬件的组装、计算机软件的安装、计算机的日常维护的方法;(3)了解计算机系统常见故障的检测方法、计算机常见故障的排除方法、计算机系统测试等知识。
3.态度目标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实践操作、协调、合作及沟通能力,强化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
三、课程设计1.设计思想本课程在教学中以计算机应用为主线展开。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是根据计算机调试、计算机销售,计算机系统维护三个岗位在实际应用能力要求上,结合实际操作来设计的。
2024版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教案设计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的目的培养学生掌握计算机硬件组装、软件安装与维护的基本技能。
提高学生解决计算机常见问题的能力。
增强学生的计算机实践操作能力。
介绍计算机各部件的功能及性能指标。
计算机硬件组成与功能计算机组装步骤与注意事项计算机软件安装与配置计算机维护与故障排除详细讲解计算机组装流程,包括主板、CPU 、内存、硬盘、显卡等部件的安装与连接。
介绍操作系统的安装、驱动程序的安装与配置、常用软件的安装与使用。
讲解计算机日常维护、常见故障排除方法及数据备份与恢复。
课程内容与结构03掌握计算机硬件组成、性能指标及组装流程;了解计算机软件安装与配置方法;熟悉计算机维护与故障排除方法。
知识目标能够独立完成计算机组装、软件安装与维护任务;具备解决计算机常见问题的能力。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综合素质。
素质目标教学目标与要求01主板计算机的基础平台,提供插槽和接口连接其他硬件。
02CPU中央处理器,执行计算机指令和处理数据。
03内存计算机的临时存储器,用于存储和访问正在运行的程序和数据。
主板、CPU、内存等核心部件显卡声卡网卡处理计算机音频输出,提供声音输入/输出接口。
实现计算机之间的网络通信,连接局域网或互联网。
030201显卡、声卡、网卡等扩展部件处理计算机图形输出,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
01电源02散热器为计算机提供稳定的电力供应,确保硬件正常运行。
降低硬件温度,防止过热损坏,提高计算机稳定性。
电源、散热器等辅助部件显示计算机输出内容,提供人机交互界面。
显示器输入设备,用于向计算机输入指令和数据。
键盘、鼠标输出/输入设备,实现纸质文档与电子文档之间的转换。
打印机、扫描仪音频输出设备,提供声音输出功能。
音箱、耳机计算机外设简介了解计算机各部件的功能和性能指标,确保选购的部件兼容并满足需求。
选择一个干净、宽敞、静电较少的工作台,以避免静电对计算机部件造成损害。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标准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标准一、课程定位《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是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及其他计算机相关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在整个课程体系结构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设置五个课程模块(初步认识计算机系统、计算机硬件系统、计算机软件系统、系统维护维修、综合实训)的学习内容,通过以上五个课程模块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计算机各硬件的主要技术指标,掌握计算机硬件的选购方法和原则,掌握计算机的硬件、计算机硬件的组装、计算机软件的安装、计算机系统的维护、计算机系统的测试等技能。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内容,涵盖了计算机(微机)调试工职业资格证书考试的重要内容,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学生学习了这门课程,既有助于学生深化前导的《计算机科学导论》、《常用工具软件》等课程内容的理解,又能辅助学生学习后续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计算机组网技术》等课程的学习,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的能力,培养更适应计算机相关岗位的合格从业人员。
二、课程目标1.能力目标(1)能根据用户的需求,正确选购计算机的主要部件;(2)能独立完成计算机硬件的组装;(3)能胜任计算机的维护工作,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故障的检测与排除故障的能力;(4)具备较强的动手能力、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
2.知识目标(1)正确认识计算机硬件主要性能指标、计算机硬件的选购原则和方法;(2)了解计算机硬件的组装、计算机软件的安装、计算机的日常维护的方法;(3)了解计算机系统常见故障的检测方法、计算机常见故障的排除方法、计算机系统测试等知识。
3.态度目标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实践操作、协调、合作及沟通能力,强化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
三、课程设计1.设计思想本课程在教学中以计算机应用为主线展开。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是根据计算机调试、计算机销售,计算机系统维护三个岗位在实际应用能力要求上,结合实际操作来设计的。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标准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标准课程代码0210506 课程类别必修课程类型理论+实践课程性质职业能力课课程学分 4 课程学时60修读学期第2学期核心课程是合作开发企业福建新中冠计算机系统工程有限公司、福建中教电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执笔人陈国先、曾世杰(企业)审核人赵湘纹1.课程定位《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是计算机系统维护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
前修课程是《计算机电路基础》、《计算机基础》。
后续课程《办公自动化设备的使用和维护》、《笔记本电脑维修与维护》等。
本课程主要培养学生能够正确使用、维护计算机和主要的计算机外部设备,能够对计算机的主要部件进行故障诊断、故障分析检测和主要部件的更换等专业能力。
本课程是以学生为主体方式、采取行动为导向方法,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社会能力、方法能力,学生学习后能达到计算机中级或高级维修工的资格。
1.1本课程标准设计的总体思路采用以行动为导向、学生为主体的学习课程模式。
根据本课程的在计算机维护专业的定位,开展大量的调查研究,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采用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技术,遵循当前高职院校的职业教育理念,确定本课程学习目标和学习情境设计。
让学生在学习情境中学习并掌握基本的职业技能,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社会能力、方法能力。
1.2学习情境设计的基本依据本课程是以计算机维护专业就业面向计算机维护与维修、计算机外部设备的维护、计算机设备的销售等岗位的工作任务所需的相关专业知识与必要技能为依据设计的。
遵循计算机部件的选购、组装、使用和维护的路径,选择以工作过程作为学习情境,每个学习情境均能体现本专业各种岗位的要求。
1.3学习子情境设计的逻辑线索在每一个学习情境中,根据工作岗位和专业的需要,按计算机部件的类型、性能、基本结构、使用和维护维修工作步骤,设计四个学习子情境,由浅入深,由易及难,循环上升。
理论知识的选取则以够用为度。
2.课程目标2.1知识目标1.了解《价格法》、《消费者权益保障法》和《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以及劳动制度的要求。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标准精选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IT运维专业的专业课程。
该课程依托现有的实训条件与实训基地,强调职业岗位针对性技能,侧重培养学习者计算机组装与系统维护的操作技能。
目的:本课程的目的是让学习者在了解和掌握计算机相关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计算机系统的组装以及系统维护。
使学生学习后,不仅具备计算机组装与调试、操作系统的安装与配置技能,而且具有对计算机常见故障的诊断与排除的能力:使无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经验的学生,掌握一些计算机硬件和系统维护的基础知识,了解当前比较流行的计算机硬件组成和结构,掌握有关硬件设备的性能和技术指标,会自己选购各种配件,会自己动手拆、装计算机,并会正确地安装使用操作系统,会进行系统的日常维护,会使用常用工具软件,可以解决电脑的常见软硬件故障,为学习后续课程和从事专业技术工作打下一定基础。
二、课程内容基本要求(一)计算机基础知识1、掌握计算机组成原理、性能指标;2、了解计算机整机硬件组成。
(二)计算机主机部件与外设1、掌握主机里各主要部件的原理、性能指标及选购2、了解常用外设的工作原理,掌握如何选购外设;(三)计算机的组装1、熟悉计算机组装注意事项;2、掌握计算机硬件组装步骤;3、掌握整机检查整理和通电检测。
(四) BIOS的基本设置与操作系统的安装使用1、掌握 BIOS的基本设置及常见错误的处理;2、掌握操作系统(xp和vista)的安装和使用;3、掌握常用设备驱动程序安装;4、掌握常用软件安装。
(五)计算机常见软硬件故障与诊断1、掌握计算机维修基本知识;2、掌握计算机常见硬件故障诊断和处理;3、掌握计算机常见软件故障诊断和处理。
(六)笔记本电脑组成与维修1、了解笔记本电脑的组成;2、掌握笔记本电脑软件设置和日常维护;3、掌握笔记本电脑常见故障处理。
(七)常用测试软件和维护软件的使用1、掌握硬件系统测试优化软件的使用;2、掌握常用维护软件的使用。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教学大纲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总学时:200一、教学目的和任务1、目的《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是计算机相关专业的一门应用性较强的选修课程。
通过对微机软硬件的初步学习,使学生对计算机的各个部件有感性的认识并理性理解各个部件的功能和特点,学习微机出现故障时解决和处理的方法,为今后使用计算机提供必要的微机硬件知识,以便能够得心应手地使用好和维护好计算机,更好地使计算机发挥作用。
2、任务本课程通过阐述计算机维护与维修的基本知识和维修方法,让学生掌握微型计算机组成、基本原理、部件选型、维护和维修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为所学人员奠定计算机硬件的理论知识,培养实际动手能力,提高分析计算机软硬件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经验。
二、教学基本要求1、本课程总课时数为180课时,讲课和实验课时比例约为7:3.2、本课程的重点是计算机的硬件组成部分、各部件的基本参数、整机的维护技术及计算机常见故障处理方法;3、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能独立选择、购买并组装一台适合于不同应用的计算机及其配件,并能独立完成常见的系统故障的处理;4、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十分重要,本课程既要求学生了解计算机各部件的基本工作原理,又要求学生能实际动手操作,进行硬件的组装、维修,具有一定难度;5、由于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都在飞速发展,掌握维护与维修的方法、原则,然后在这些方法与原则指导下进行自学,并能迅速接受新硬件的安装、调试、维护等任务是本课程的难点;所以,积累非富的经验显得十分重要。
三、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第1章计算机概述(1)授课内容①第一台计算机的产生及其意义;②计算机的三种分类方法:按功能、按用途、按处理对象;③几种常见的计算机:台式机,笔记本,服务器,工作站,及其异同;④冯·诺依曼(Von Neumann)体系结构计算机的两个特点及基于本体系结构的计算机的基本结构图及其对应硬件;⑤微型计算机系统的组成部分。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标准
页眉内容《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标准适用专业:计算机专业课程编码:012开设时间:第一年第2学期课时数:108一、课程概述《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是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中的一门基础课程。
该课程体系包含二门主干课程。
本门课程在课程体系的实施次序中排第二,位于《计算机应用基础》之后。
本课程对学生毕业后从事计算机组装、机房管理、计算机售后服务、产品质检、计算机与数码产品维修等岗位工作的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质养成起重要支撑作用。
本门课程是计算机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也是十分重要的就业所需的专业技能课程。
本课程一共分为7个模块,通过具体的任务分别介绍计算机硬件的识别和选购、计算机硬件的组装、BIOS的设置和硬盘分区、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的安装、系统测试、系统维护常见故障的检测与维修等知识。
二、培养目标1.方法能力目标:1)能根据工作任务的需要使用各种信息媒体,独立收集资料;2)能根据工作任务的目标要求,制定工作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工作。
3)能分析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的方法;4)能自主学习新知识、新技术,应用到工作中。
2.社会能力目标:1)具有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工作责任心,能主动参与到工作中。
2)具有团队协作精神,能主动与人合作、与人交流和协商。
3)培养学生勇于创新、敬业乐业的工作作风;4)培养学生的质量意识、安全意识。
3.专业能力目标:1)了解硬件的特点,根据现有的操作条件分析操作的可能性和注意事项,正确选择组装配件与装接工具;2)能够识别各配件,按照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进行各配件的插装与数据线及信号线的连接;3)会使用常用的组装工具、开机运行并按客户的要求进行硬件组装和软件安装;4)对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系统进行优化和维护。
三、与前后课程的联系1.与前续课程的联系通过之前学习的《计算机应用基础》,学生已具备了对计算机各硬件的认识能力。
2.与后继课程的关系为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根据职业岗位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的要求,将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分解为7个项目。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规划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规划课程名称: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学时:课程类别:计算机类适用专业:计算机应用专业编写人:王锦武系主任审定签字:审定日期:一、课程定位和设计指导思想1、课程定位与作用➢课程定位:本课程是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
是校企合作开发的基于项目任务的一门实践性较强、适应社会需要较好的专业课。
➢主要职业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计算机硬件相关知识,学会组装计算机,能够排除各种故障。
具备计算机组装和维护维修的能力,同时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创新精神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与其他课程关系:其先导课程为计算机文化基础,后续课程为计算机网络基础、局域网组建、管理与维护、网络设备配置与管理、Windows Server服务器配置与管理等,本课程处于一个专业基础课的位置本课程一般在2年级开设,此时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动手能力,能较快地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能熟练地操作计算机。
2、设计指导思想?本课程标准的总体设计理念:以计算机应用专业学生的就业为导向,根据行业专家对计算机应用专业所涵盖的岗位群进行的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紧紧围绕完成项目和任务的需要来选择课本课程的设计指导思想:“以项目为主线、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导、以任务为主体”,将书本知识的传授变为以培养动手能力为重点,在强化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基础上,以实现职业能力为培养目标。
二、课程的性质、任务和目标1、课程性质《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是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计算机专业所特有的一门专业技能课程。
课程组与企业密切合作,基于计算机组装、维护与维修实际工作过程整合、序化教学内容。
以任务为导向组织教学,采用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着力培养学生计算机组装、维护与维修所需的基本知识与技能,锻炼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其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
2、课程任务课程以硬件组装、软件安装为基础,以系统维护和故障维修为主线,涵盖了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成、组装,CMOS设置、操作系统与驱动程序的安装,常用系统软件的安装、使用,以及系统优化、维护及测试,常见故障的诊断和处理等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规划课程名称: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学时:课程类别:计算机类适用专业:计算机应用专业编写人:王锦武系主任审定签字:审定日期:一、课程定位和设计指导思想1、课程定位与作用课程定位:本课程是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
是校企合作开发的基于项目任务的一门实践性较强、适应社会需要较好的专业课。
主要职业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计算机硬件相关知识,学会组装计算机,能够排除各种故障。
具备计算机组装和维护维修的能力,同时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创新精神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与其他课程关系:其先导课程为计算机文化基础,后续课程为计算机网络基础、局域网组建、管理与维护、网络设备配置与管理、Windows Server服务器配置与管理等,本课程处于一个专业基础课的位置本课程一般在2年级开设,此时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动手能力,能较快地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能熟练地操作计算机。
2、设计指导思想?本课程标准的总体设计理念:以计算机应用专业学生的就业为导向,根据行业专家对计算机应用专业所涵盖的岗位群进行的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紧紧围绕完成项目和任务的需要来选择课程内容,设定职业能力培养目标。
本课程的设计指导思想:“以项目为主线、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导、以任务为主体”,将书本知识的传授变为以培养动手能力为重点,在强化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基础上,以实现职业能力为培养目标。
二、课程的性质、任务和目标1、课程性质《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是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计算机专业所特有的一门专业技能课程。
课程组与企业密切合作,基于计算机组装、维护与维修实际工作过程整合、序化教学内容。
以任务为导向组织教学,采用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着力培养学生计算机组装、维护与维修所需的基本知识与技能,锻炼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其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
2、课程任务课程以硬件组装、软件安装为基础,以系统维护和故障维修为主线,涵盖了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成、组装,CMOS设置、操作系统与驱动程序的安装,常用系统软件的安装、使用,以及系统优化、维护及测试,常见故障的诊断和处理等内容。
3、课程目标本课程的总体目标是:知识目标:1.掌握计算机各部件的构成、工作原理和性能指标;2.掌握计算机各部件的安装方法;3.掌握计算机软件系统的安装、调试及维护方法;4.掌握计算机系统常见故障形成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能力目标:1.能熟练组装一台计算机并进行必要的测试;2.能熟练进行系统维护;3.能诊断计算机系统常见故障,并能进行维修;4.具有跟踪计算机技术发展新趋势的能力。
素质目标:1.具有吃苦耐劳的工作精神和严谨的工作态度;2.具备良好的服务意识和市场观念;3.具备良好的团队意识和沟通能力。
三、课程建设的主要步骤根据我校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建设方案,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建设主要经过以下步骤:1、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企业调研→明确岗位分布→岗位能力分析→岗位能力(知识体系、技能体系、素质体系)转换为学习领域(课程)→形成课程体系→时间安排→制定人才培养方案),2、设置岗位群:将计算机应用专业的岗位群设置为四个,分别是计算机应用、网络维护管理、网站设计、计算机设备营销与售后服务。
3、确定核心课程和专业主干课程:结合我校课程体系的设计思路:“专业核心课程、专业主干课程、人文素养课程,文化课程、实践环节”,经过对职业岗位的专业能力、社会能力、方法能力和职业素质进行分析和归纳,计算机应用专业设置核心课程四门,分别是:办公自动化、网页制作、计算机组装与维护、中小企业网络构建与管理。
经过以上步骤,确立了《计算机组装与维护》作为计算机应用专业核心课程的地位。
四、课程建设的主要手段1.课程教学组织方式的改革:深化课程教学内容体系、组织方式和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改革。
该课程教学的组织方式将包括五大部分:基本理论课、实验实训、互动学习与交流、实训评价、课程答辩。
基本理论课将综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制作涵盖课程全部教学内容的多媒体课件。
实验实训将通过实际的操作和设计,使学生加深对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的理解,巩固课堂教学内容,初步掌握计算机的相关技术和操作方法。
互动学习与交流除了平时课堂的提问、抽查、讨论以外,要在校园网上建立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辅导网站,收集大量的课外参考资料和最新的网络技术成果,开辟网上自习、网上答疑、网上测试等项目内容,目的是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促进个性化的能力发展。
实训评价根据设定的评价标准,制作项目评价表,作为学生的平时考核成绩评定。
课程答辩注重学生加深对计算机软硬件相关知识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理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通过“答辩老师提问--✍学生讨论并描述--✍老师给出补充和评判”的模式,给出学生课程学习的综合评价。
2.教材建设: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和改革成果,编写一套内容先进的、体现该课程教学成果和教学特色的、适应学生基础和理解能力的教材、学习指导书和实验指导书。
3.实验室建设:进一步加强计算机组装实验室的建设,增加硬件投入,增设实验项目和实验内容,建立开放实验室的教学和管理体制。
4.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通过培养、进修、引进等方式建设一支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合理的、学术水平高、教学能力强、团队精神好的教师队伍。
特别是要加强对实验教师的培养与提高。
5.资源库建设:继续丰富网上教学和学习资源,上网资源包括:专业动态、人才培养方案、师资队伍、实习实训、核心课程和技能大赛。
6.完善试题(卷)库系统建设,实现教考分离。
五、课程建设的主要成果1、课程内容总体设计经过与行业企业专家充分的研讨,我们确定了本课程的教学思路是精讲理论,强调操作与实践,并将整个教学过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基本的职业技能培养阶段,由校内的专业基础知识、专业技术能力教学和课程综合实训组成。
第二阶段为企业顶岗实习阶段。
整个课程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确保了本课程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
这里的“请进来”是指请行业企业专家到校为学生讲授维修实战课程;“走出去”包含三层含义,一是实行课程组教师定期走访企业制度;二是执行学院有关政策,安排课程组教师到企业进行半年以上的学习锻炼;三是学生到校外实训基地实习或实训,到合作企业顶岗实习。
2、课程内容详细设计根据企业计算机组装生产流水线的工序布置,计算机服务中心站关于计算机维护与维修的实际工作处理流程,我们将本课程的教学内容整合、序化为13个教学项目任务,每个项目又细分为几个任务,依据每个任务的知识和技能目标组织教学。
通过这样教学,使学生能够充分意识到所学有所用,提高了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又培养了他们的职业素养,实现了校企无缝对接,保证了在校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
本课程内容共分为13个项目:各项目教学内容及重点如下表:3、教学方法建议(1)教师必须重视学习现代教学理论,不断更新观念。
在教学过程中,应立足于加强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真正理解和正确运用任务驱动型教学方法,采用理实一体化的形式,边讲边学、边学边做,做中学、学中做,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
(2)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等数字化学习环境下的新型教学手段,努力探索和更新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自主发展的时间和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自觉地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
(3)研究该课程与前继课程和后续课程之间的关系,知识和能力的衔接、融合与整合,遵循理论知识“够用为度”的原则,将考证和职业能力所必需的理论知识点有机地融入每个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的教学单元中。
(4)拓宽教师自身的知识面,引导学生提升自己的职业素养。
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加强师生、生生之间的讨论、交流和展示,从而改变学生单一的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要创设工作情境,加强过程体验,增强学生的就业意识。
(5)在要求学生分组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努力培养学生之间沟通、协作的能力,增强团队意识。
(6)有计划地更新实验实训设备和设施,改善实验实训条件。
(7)采用小班化教学。
4、教学评价、考核要求(1)该课程的考核采用平时考核、实践考核相结合的方法。
其中平时考核包括考勤情况、学习态度、作业情况和实验情况等,每个项目都针对不同的任务和实训设置了考核评分表,平时考核以考核评分表为基准,占总成绩的30%;实践考核采用完成教师设计的工作任务,并进行答辩的方式,占总成绩的70%。
(2)对在学习和应用上有所创新,或者参加与该课程相关的技能竞赛获奖的学生应给予特别鼓励。
5、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1)注重实验实训指导书和实验实训标准的开发和应用。
(2)开发较高水准的电子教案、多媒体课件、教学录像、视听光盘、试题库、网上考核练习系统等多种教学资源,并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创设形象生动的工作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努力实现跨学校多媒体资源的共享,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为满足学生反复装机练习的需要,本课程自主开发了软件安装过程的虚拟仿真程序,既为教师教学、学生练习提供了方便,还延长了实训计算机的使用寿命。
(3)积极开发和利用网络课程资源。
充分利用诸如电子书籍、电子期刊、数据库、数字图书馆、教育网站和电子论坛等网络信息资源,使教学媒体从单一媒体向多种媒体转变;使教学活动从信息的单向传递向双向交互转变;使学生从单独的学习向合作学习转变。
(4)加强校企合作开发课程资源,充分利用本行业典型企业的资源,不断更新课程教学中的项目案例,使学生所学知识和技能直接接轨当前社会和企业需求,实现零距离就业。
同时,加强校企之间的项目合作,共享校企资源。
(5)加强教师与企业人才的交流,鼓励教师下企业锻炼,同时在企业中聘请技术和能力较强的工程师作为兼职教师,兼职教师的比例逐渐达到5:4的比例,以体现工学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