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拿治疗学基础篇
推拿手法学基础知识
二、决定手法补泻作用的因素 (一)按经络循行方向:顺经为补,逆经为泻; (二)按血液运行方向:向心为补,离心为泻; (三)按手法刺激强度:轻刺激为补,重刺激为泻, 即“轻揉为补,重揉为泻”; (四)按手法频率快慢:慢为补,快为泻(急摩为泻, 缓摩为补); (五)按手法旋转方向:顺时针为泻,逆时针为补 (顺转为泻,逆转为补); (六)按操作时间:长为补,短为泻(长者为补,短 者为泻);
动作形态直观命名 动作形态通过取类比象命名 动作形态及其施术部位命名 动作形态及其着力部位命名 按、摩、推、拿、揉、捏、擦、刮、背等 黄蜂入洞、顺手牵羊等 拿肩井、拿五经、捏脊等 大鱼际揉、掌根击等 颈椎斜板法等
依据手法及其施术部位与操作方向命名 操作部位与操作程序命名 动作结构成分命名 依据手法的功 效主治命名
推拿手法学基础知识
推拿,古称“按摩”、“按跷”、“跷摩”、 “乔引”等 ,是人类最古老而又年轻的一门 医术。 推拿手法:以医疗为目的,术者用手或肢体其 他部位或手持器械,在人体特定部位进行的 各种具有规范化动作结构的操作技术。
推拿手法命名
推拿手法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由于历史沿革、 地域等多种原因,床时,需根据患者的 体质强弱和病情的虚实,采取或补或泻等 手法。
一、手法运用的基本原则是——补虚泻实 补——补正气不足,凡能补充人体物质不足 或增强人体组织某功能的治疗手法,称补 法。
泻——泻邪气有余,凡能直接祛除体内病邪 或抑制组织器官功能亢进的治疗手法,称 泻法。
运土入水、按弦走搓摩法等 点揉等 清天河水、飞经走气等
手法的分类
主要按动作结构、医疗作用、作用部位等划分
动作结构分类:单式手法,复合手法,复式手法类 医疗作用分类:主治手法、辅助手法 作用部位分类:软手法、硬手法
第一部分推拿基础知识
4.有严重心脑血管、恶性肿瘤等危重病人, 不宜推拿。
5.骨关节、骨质有疾病者慎用。
6.精神病患者慎用。
7.妊娠和月经期妇女的腹部、腰部、合谷 穴等部位慎用。
8.身体特别虚弱者、醉酒者、过度疲劳者、 过度饥饿者或吃饱饭半小时以内者,皆不 宜推拿。
9.诊断不明者不宜推拿。
(二)腧穴的治疗作用
1.近治作用 2.远治作用 3.特殊作用
(三)经穴定位法
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 骨度折量定位法 指寸定位法 简便取穴法
十二经脉穴位分布
谢 谢!
(三)皮肤酸碱度的测定法 人体皮肤的酸碱度一般在pH4.5~6.5间 男性倾向酸性,pH4.5~6.0 女性倾向碱性,pH5 ~6 .5 上述正常范围内均为中性皮肤 酸碱度在pH4.0或4.0以下者 -----------------------油性皮肤 酸碱度在pH7.0或7.0以上者 -----------------------干性皮肤
奇经有八条,即督、任、冲、带、阴跷、 阳跷、阴维、阳维,合称“奇经八脉”。
奇经的作用
(1)进一步密切十二经脉之间的联系。
(2)调节十二经脉的气血。十二经脉 气血有余时,则流注于奇经八脉,蓄以备 用;十二经脉气血不足时,可由奇经“溢 出”,给予补充。
(3)奇经与肝、肾等脏及女子胞、脑、 髓等奇恒之腑的关系较为密切,相互之间 在生理、病理上均有一定的联系。
2.络脉的组成 络脉是经脉的分支 别络 ------浮络 --------孙络
பைடு நூலகம்
二、腧穴的分类、作用及定位法
腧穴是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部位。 “腧”与“输”相通,有转输的含义 “穴”即孔隙的意思
推拿手法学基础理论与知识
三、手法对伤筋的作用原理
“诸筋者皆属于节” “主束骨而利机关”
手法对伤筋的作用原理:舒筋理筋
运用拔伸手法,牵伸紧张、痉挛的肌肉; 刺激触发点消除痛源而间接解除肌肉痉挛;
手法对伤筋的作用原理:调利关节
“骨错缝” “筋出槽”
手法对伤筋的作用原理:活血通络
“寒气客于背俞之脉则脉泣,脉泣则血虚,血虚则 其俞注于心故相引而痛,按 之则热气至,热气至 则痛止矣。”
推拿手法学基础理论 与知识
一、推拿手法学的定义
在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下,术者以手 或肢体其他部位或器械,按照规 范化的技术要求,在受术者一定 部位或腧穴上所做的以防治疾病 或保健强身为目的的技巧性动作。
推拿手法定义
手法操作的目的 手法操作的主体 手法操作的对象 手法的技巧特性
二、推拿手法的命名
着力部位的不同 受术部位的不同 受术者关节运动方向的不同 受术体位的不同 器具的不同
推拿手法的分类
摆动类手法 摩擦类手法 振动类手法 挤压类手法 叩击类手法 运动关节类手法
三推拿手法的作用原理
手法的“质量”; 受术部位的经络与腧穴的特异作用; 受术时人体的生理病理状态;
手法调整脏腑功能的作用原理
平衡阴阳 补虚泻实 调理脏腑
手法其他的作用原理
急救醒神 养生保健 美容养颜
四、手法的基本要求
均匀
动作幅度、频率、手法压力都必须保持相 对的一致。
持久
在一定的时间内,保持手法动作的形态和 力量的连贯性,以保证手法对人体的刺激足够 积累到临界点
有力
一是指手法直接作用于体表的力度; 二是指维持手法持续操作并保持一定刺激
量所需要之功力。
柔和
动作外形柔和,手法轻而不浮、重而不滞。
推拿基础必学知识点
推拿基础必学知识点
1. 推拿的基本原理:推拿是一种通过按摩和施加压力的手法,来调整
人体的气血运行、舒缓肌肉疲劳和促进身体健康的传统中医疗法。
2. 经络系统:推拿按摩的理论基础是中医的经络系统理论。
经络被认
为是人体内流动气血的通道,通过按摩经络可以调节气血的运行,改
善身体的健康状况。
3. 穴位:经络上的特定位置被称为穴位,按摩穴位可以刺激经络,调
节身体的功能。
不同的穴位有不同的功能和作用,推拿按摩需要熟悉
常用的穴位及其作用。
4. 按摩手法:推拿按摩主要使用手掌、指尖、拇指等部位施加力量和
按摩。
常见的手法有揉、按、推、拍、轻拍、捏、抓等。
5. 按摩技巧:推拿按摩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技巧,如掌法、足法、指
法等,依据不同的需要和问题选用合适的技巧。
6. 推拿按摩的适应症和禁忌症:推拿按摩能够改善很多常见的健康问题,如颈肩腰腿疼痛、失眠、消化不良等。
但在一些情况下推拿按摩
并不适合,如皮肤病、发热、溃疡等。
7. 安全注意事项:推拿按摩需要注意安全,施术者需要保持良好的卫
生习惯,注意手部卫生,避免传染疾病。
同时,对于接受推拿按摩的人,也需要告知施术者有关的健康问题和病史,以便施术者进行适当
的处理和调理。
8. 推拿按摩的效果和注意事项:正确施行推拿按摩可以改善身体健康,
但需要注意按摩力度,避免过度用力造成不适。
同时,推拿按摩也不是一种“万能”的疗法,对于一些严重的疾病还是需要专业医疗的处理。
以上是推拿基础必学的一些知识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中医推拿治疗学基础
03
揉法
04
以指、掌、掌根、小鱼际、四指 近侧指间关节背侧突起、前臂尺 侧肌群肌腹或肘尖为着力点,在 治疗部位带动受术皮肤一起做轻 柔缓和的回旋动作,使皮下组织 层之间产生内摩擦的手法。
摩法
以指或掌在皮肤或穴位上进行柔 和的摩擦。
手法操作规范及注意事项
操作前准备
选择安静、舒适、空气流通的环境,保持室 内整洁,温度适宜。推拿前患者应排空大、 小便,穿好舒适的衣服,需要时可裸露推拿 部位。
脏腑辨证
根据脏腑生理功能及病理 变化,对疾病症状进行分 析归纳。
经络辨证
以经络学说为理论依据, 根据经络循行部位及所属 脏腑功能进行辨证。
针对不同证型的推拿治疗策略
风寒湿痹证
治以祛风散寒、除湿通络,常用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拿手法如揉法、摩法、推法等
。
气血瘀滞证
治以活血化瘀、行气止痛,常用推 拿手法如按法、点法、拨法等。
3
经络系统的特点
经络系统具有独特的循行路线和分布规 律,以及特定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反应。 通过刺激经络上的特定穴位,可以调节 脏腑功能,改善气血运行,达到治疗疾 病的目的。
常用腧穴定位、主治及配伍规律
常用腧穴定位
常用腧穴包括头面部、胸腹部、腰背部和四肢部的穴位,每个穴位都有其特定的定位方法 和取穴技巧。例如,头面部的太阳穴位于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1寸处凹陷中;胸腹部 的中脘穴位于前正中线上,脐上4寸。
案例三
失眠的治疗。失眠是一种常见的睡眠障碍疾病,表现为入睡困难、睡眠浅或易醒等症状。在推拿治疗中 ,可以选取头部的百会穴、神门穴等穴位进行按摩和推拿操作,以调节大脑皮层的兴奋与抑制过程并改 善睡眠质量。
04
辨证施治原则与方法
推拿基础知识.. 共28页
推拿疗法
(二)振法
1、定义:以指或掌吸附于治疗部位,做频率 密集的快速振颤动作。
2、要领:意念集中于指端和掌心,前臂和手 部的肌肉做强有力地静止性收缩,患肢自然放 松、伸直,医者动作要轻松、连续;抖动幅度 要小,频率要快,上肢200/min,手臂发出快 速而强烈的振颤力;
3、作用:舒经通络,镇静安神,活血止痛, 和中理气,消食导滞,调理脾胃。
推拿疗法
五、推拿手法的分类 1、根据手法动作形态分类: (1)摆动类:滚法、一指禅推法、揉法 (2)摩擦类:摩法、擦法、抹法、推法、搓法 (3)振动类:抖法、振法 (4)扣击类:拍法、击法、弹法 (5)挤压类:按法、拿法、掐法、弹拨法、捏法、点法、捻
法、踩跷法 (6)运动关节类:摇法、扳法、拔伸法、背法 2、根据手法应用对象分类:成人推拿手法、小儿推拿手法。 3、根据手法作用途径分类:刺激性手法、矫正类手法、松动
推拿疗法
(二)一指禅推法 1、定义:以大拇指螺纹面或偏峰着力于一定
的部位上,沉肩、垂肘、悬腕、腕部放松,以 腕部的摆动,带动拇指关节的屈伸活动。 2、要领:沉肩、垂肘、悬腕、指实、掌虚; 力量沉着,动作灵活,刚柔相济,柔和有力。 频率120-160次/min。 3、作用:舒筋通络,调和营卫,行气活血, 健脾和胃,调和脏腑功能等。 4、适用部位:全身各部穴位。
节炎等 ④各种出血症,如尿血、便血、吐血、衄血等 ⑤烫伤与溃疡性皮炎的局部 ⑥骨结核、肿瘤及脓毒血症
推拿疗法
推拿的常用手法 一、摆动类手法 (一)滚法 1、定义:以小指掌指关节背侧附着于人体一定部位,
以肘部为支点,前臂做主动摆动,带动腕部作伸屈和 前臂旋转的复合运动。 2、要领:着力点紧贴体表不可摩擦,滚动幅度在90° 左右;压力均匀,摆动灵活,频率140-160次/min。 3、作用:舒筋活络,滑利关节,缓解肌肉痉挛,活 血祛瘀行气止痛等。 4、适用部位:肩背部、颈项部、腰骶部、四肢关节 处等。
推拿学基础
推拿学基础第一篇:推拿学基础推拿学基础一、概述(一)定义:1、推拿学:是以中医基本理论为指导,研究推拿的理论、手法及其作用于部位或穴位上,防治疾病的一门学科,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推拿学的内容包括:推拿学基础、推拿手法学、推拿治疗学、小儿推拿学和推拿功法学。
以上五门课程是推拿专业学生必修的课目。
2、推拿:是用手法作用于患者体表的特定部位和穴位,来治病的一种疗法。
它属于物理性质疗法、外治法的范围。
它具有简单、方便、安全、易学、经济、且无副作用、无痛苦、无损伤,但疗效又好的特点。
它有病治病,无病健身。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人们对药物尤其是化学药物等的副作用的了解,认识的进一步深入,推拿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
关于药物的副作用,古人云:“是药皆有毒”。
即使是补药,长期、过量的服用,亦会造成对人体的伤害。
谚语说: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多运动。
运动分主动运动和被动运动。
对某一个人来说,给他推拿就相当于机体在做被动运动。
所以说推拿亦是祛病延年,养生保健的有效方法之一。
有报道:长期、大量服用人参,后来产生中毒症状。
日本曾报道过:长期、大剂量服用甘草,产生中毒的病例。
(二)名称:推拿古代称按摩、按跷、按蟜、案皖(音完)等。
目前我国南方一般称“推拿”,北方一般称“按摩”,有的地方混称,“推拿”、“按摩”同时存在。
推拿这一名称首见于明代的《小儿推拿方脉活婴秘旨全书》、《小儿推拿秘诀》。
按摩这一名称被推拿这个更为明确的概念所取代,可以说:由按摩改称推拿,标志着推拿发展史上的一个很大的飞跃,也是推拿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对于“推拿”这一职业,目前我国市场上很混乱。
从事推拿工作的人很多,但真正系统学习过、了解推拿的人很少,精通推拿的人就更少。
像美容院的按摩、发廊的按摩、盲人按摩、洗浴中心的按摩及足浴城、推拿城、按摩中心等场所,这些地方的推拿从业人员就没有系统学习过推拿,有的只是参加过短期培训,有的根本就没学过,他们不懂中医基础理论、人体解剖、生理等方面的医学知识,以致经常出现推拿造成的伤害,甚至危及病人的生命,这大大损害了推拿的社会声誉,影响了推拿的健康发展。
推拿学基础—推拿学基础概述(推拿治疗技术课件)
Name evolution
➢ 推拿一词,首见于我国明代 ➢ 明以前又称作按摩、按跷、案杌等 ➢ 其中按摩这一名称沿用至今
02 涵
义
Meaning
➢ 推拿一词的出现,不单纯是名称的改变 ➢ 更深一步看,它体现了人们对手法的提高和这一治疗方法的发展
贰、背景
03 按 摩 疗 法
Massage treatment
➢ 早期的按摩疗法,手法种类很少 ➢ 且仅用于少数疾病的治疗 ➢ 治疗范围很少
04 手
法
Massage technique
➢ 常用的就是按和摩两种 ➢ 按,即“按而留之”,亦即单纯的向下用力 ➢ 摩法则是在体表做环形摩擦,属平动范围
贰、背景
05 改
称
Change of address
➢ 按摩这一名称逐渐被推拿这个更为明确的概念所取代 ➢ 按摩改称推拿 ➢ 标志着推拿发展史上的一个很大的飞跃
III. 通过反思,医学界对人类传统古老的物理性质的治疗又 逐渐重视起来
IV. 因为这些疗法一般都无副作用,病人无痛苦,且于治疗 与预防于一体,其优点是显而易见的
陆、课后复 习 题
1.何谓推拿及推拿学? 2.推拿的名称有哪些? 3.推拿一词首见于哪个朝代?
叁、推拿起源
01 起 源 于 原 始 社 会 人 类 本 能 的 按 压 、 抚 摩
02
人类为了生存,双手在他们充满伤痛的躯体 上,进行过无数次的按压,抚摩,这些简单
的本能的动作,就可视为推拿的起源
03
当时的两种医著《黄帝内经》和《黄帝歧伯 按摩十卷》,第一次完整地建立了中医学地
理论体系,而且确立了按摩作为一门科学,
推 拿 学
推 拿
概
推拿治疗学基础理论 推拿治疗基本原理
推拿疏通经络的作用体现在临床各科疾病的治疗过程中,所谓“经脉所至,主 治所及”。如运用推桥弓治疗高血压,即通过其平肝阳而令血压下降;在肝胆 经所过的胁肋部,运用搓摩胁肋的方法,可疏肝利胆、理气解郁而使胁肋胀痛 缓解;手阳明大肠经循行路线分支“入齿中”,临床常用掐按合谷穴的方法治 疗牙痛;委中穴属足太阳膀胱经,四总穴歌中“腰背委中求”,其原因就是因 为足太阳膀胱经循行于腰背部。 现代研究证实,长时间柔和的推拿手法,可抑制中枢神经,而兴奋周围神经, 提示推拿对经气的调整作用,一部分是通过调节神经系统的兴奋和抑制,并通 过神经的反射调节,作用于各脏腑器官组织,达到调整内脏功能来实现的。这 种调节、疏通经络作用的大小,与推拿时手法操作的经络穴位(或部位)的准 确与否、手法作用时间的长短、刺激量大小等,均有明显的关系。 例如,风、寒、湿邪侵入人体,客于经络,使人体产生肌肉酸痛僵硬等不适症 状,此属经络“不通则痛”理论;通过推拿手法的治疗,可使风、寒、湿邪外 达,经络疏通而痛消,此属经络“通则不痛”理论。故《素问· 举痛论》曰: “寒气客于背俞之脉,则脉泣,脉泣则血虚,血虚则痛,其俞注于心,故相引 而痛。按之则热气至,热气至则痛止矣。”“寒气客于肠胃之间,膜原之下, 血不得散,小络急引故痛。按之则血气散,故按之痛止。”《医宗金鉴· 正骨 心法要旨》说:“按其经络,以通郁闭之气。”说明推拿具有明显的疏通经络 作用。
(一)调理经筋
1.调筋止痛机制 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推拿具有升高局部组织温度, 加快局部血循环的作用。局部温度升高,使痉挛的筋肌得热而松弛,达到 松则舒、松则痛减的目的;局部血循环加快,促进新陈代谢,带走致痛致 炎物质而止痛。二是通过法、按揉法、拿法、擦法等推拿手法操作,刺激 适当的部位或穴位,可以提高局部组织的疼痛阈值,阻断紧张—疼痛—再 紧张的恶性循环弧,从而达到止痛效果。三是拉伸筋肌止痛。《按摩十法》 指出:“筋缩不舒宜多伸。”通过拔伸法、整复法对紧张或痉挛的筋肌充 分拉伸、调整,从而解除其紧张、痉挛。 2.理筋疗伤机制 对于筋伤,古代医家有筋急、筋缩、筋挛、筋短的经验, 现代医学有肌纤维断裂、韧带撕裂、软骨挫伤、关节脱位等病理变化。推 拿理筋疗伤的机制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通过局部与整体结合、主动 与被动结合、理筋与整复结合的治法,合理选择手法操作力度、方向、刺 激方式等各种技巧,可以增进损伤组织的循环,增强组织气血的供给,促 使损伤组织的修复,达到理筋疗伤的目的。二是加强局部血液及淋巴循环, 促进因损伤而引起的血肿、水肿的吸收。血肿、水肿既是致痛、致炎因素, 也是导致损伤组织粘连、纤维化、瘢痕化等病理改变形成陈伤的主要原因。 推拿通过温经通络、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等治法,促进血肿消散、水肿吸 收,达到消肿疗伤的目的。三是通过理筋通络、软坚散结、松解粘连等治 法,缓解筋肌痉挛,分解粘连,对软组织损伤后粘连、活动功能障碍,起 到解痉疗伤的作用。
推拿学概论基础篇
缓解疲劳:通过推拿手法,缓解 肌肉紧张,消除疲劳
增强免疫力:推拿可以促进血液 循环,增强免疫力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改善睡眠:推拿有助于改善睡眠 质量,提高睡眠效率
缓解疼痛:推拿可以缓解肌肉疼 痛,减轻关节疼痛
面部推拿:改善皮肤松弛、 皱纹、黑眼圈等问题
颈部推拿:缓解颈部疲劳、 僵硬,改善颈部线条
举办国际会议:定期举办国际推拿学术会议,邀请世界各地的专家学者进行交流和探讨。
推广推拿文化:通过各种渠道宣传推拿文化,让更多人了解和接受推拿疗法。
培养国际人才:加强国际推拿人才的培养,提高推拿的国际影响力。
添加标题
推拿的基本手法包括按、摩、推、 拿、揉、捏、搓、拍等。
推拿的禁忌症包括皮肤病、骨折、 出血性疾病等。
•
按法:用手指、手掌或肘部按压穴位或肌肉,以缓解疼痛和紧张
•
揉法:用手指、手掌或肘部揉捏穴位或肌肉,以缓解疼痛和紧张
•
推法:用手指、手掌或肘部推压穴位或肌肉,以缓解疼痛和紧张
•
拿法:用手指、手掌或肘部拿捏穴位或肌肉,以缓解疼痛和紧张
,
01 推 拿 学 概 述 02 推 拿 基 础 知 识 03 推 拿 技 术 要 领 04 推 拿 实 践 与 应 用 05 推 拿 的 传 承 与 发 展
推拿学是一门以 中医理论为指导, 运用各种手法作 用于人体体表, 以达到调整脏腑 功能、疏通经络、 调和气血、平衡 阴阳、扶正祛邪、 防治疾病的目的。
•
拍法:用手指、手掌或肘部拍打穴位或肌肉,以缓解疼痛和紧张
•
拔法:用手指、手掌或肘部拔起穴位或肌肉,以缓解疼痛和紧张
•
捻法:用手指、手掌或肘部捻转穴位或肌肉,以缓解疼痛和紧张
上篇基础篇第一章 推拿治疗学基础理论第一节推拿治疗基本原理
(三)强化气血功能:推拿施术能够明显增快血液的循环和水液的代谢, 激发和改善脏腑的生理活动功能,对人体的新陈代谢具有良性作用。
四、理筋整复
《正体类要·序》云:“肢体损于外,则气 血伤于内,荣卫有所不贯,脏腑由之不和。” 推拿可以通过疏通经络,理筋整复,达到治 疗目的。推拿理筋整复的方法主要有调理经 筋、归合整复、滑利关节。
二、疏通经络
推拿疏通经络的作用体现在临床各科疾病的治疗过程中,所谓“经脉所至,主 治所及”。如运用推桥弓治疗高血压,即通过其平肝阳而令血压下降;在肝胆 经所过的胁肋部,运用搓摩胁肋的方法,可疏肝利胆、理气解郁而使胁肋胀痛 缓解;手阳明大肠经循行路线分支“入齿中”,临床常用掐按合谷穴的方法治 疗牙痛;委中穴属足太阳膀胱经,四总穴歌中“腰背委中求”,其原因就是因 为足太阳膀胱经循行于腰背部。
现代研究证实,长时间柔和的推拿手法,可抑制中枢神经,而兴奋周围神经, 提示推拿对经气的调整作用,一部分是通过调节神经系统的兴奋和抑制,并通 过神经的反射调节,作用于各脏腑器官组织,达到调整内脏功能来实现的。这 种调节、疏通经络作用的大小,与推拿时手法操作的经络穴位(或部位)的准 确与否、手法作用时间的长短、刺激量大小等,均有明显的关系。
对于筋伤,无论最后病理结果如何,临床中最主要的不外 乎两个环节,一是筋肌紧张或痉挛,以及由此产生的疼痛; 二是局部经筋紧张(痉挛)和疼痛互为作用,导致活动功 能障碍。推拿治疗既可以缓解筋肌紧张而止痛,又可以消 除痉挛而使活动功能恢复。可以认为,推拿是缓解筋肌紧 张、痉挛,调理筋肌状态平衡的有效方法。
(一)调理经筋
中医学所说的“筋”,即“经筋”的简称,是指与骨相连 的筋肌组织,具有联络四肢百骸、主司关节运动的作用。 其基本特征是坚韧强劲、约束骨骼,是十二经脉之气“结、 聚、散、络”于筋肉、关节的体系。
推拿基础理论
精选最新版ppt
5
二、推拿的治疗原则p21
(一)、治病求本
整体观念,辨证施术;标本同治,缓急兼顾
(二)、扶正祛邪
(三)、调整阴阳
(四)、因时、因地、引人制宜
(五)、治未病
未病先防,将病先治,既病防变,瘥病防复
精选最新版ppt
6
三、推拿治法p26
一、补法 二、泻法 三、温法 四、通法 五、汗法 六、和法 七、散法 八、清法
— 要求动作不走样,力量不减小。
— 保证手法对人体的足够的刺激量。
精选最新版ppt
10
有力
— 指手法应具备足够的刺激力度。 ①善于用力 ②用力适度 ③警惕用力过度的副作用 ④善于维持体力
精选最新版ppt
11
均匀
— 指手法的频 率、轻重、幅度 在操作过程中保 持相对一致。
精选最新版ppt
12
柔和
19
(一)晕厥
晕厥是在推拿过程中病人发生晕倒昏厥 现象,有人称之“晕推”。 [症状] 患者突然头晕、恶心、面色苍 白、神呆目定、四肢发凉、出冷汗,甚 至出现惊厥和昏倒等症状。 [原因] 病人过于紧张、体质虚弱、疲 劳、过饥过饱,或因推拿手法过重或时 间过长而造成。
精选最新版ppt
20
(一)晕厥
精选最新版ppt
27
(四)烫伤
使用湿热敷不当会出现烫伤。 [症状] 热敷局部出现水泡。 [原因] 热敷的器具过热。
精选最新版ppt
28
(四)烫伤
[处理] 出现烫伤后,一般在局部涂 沫油类就能自愈;如出现水泡,可用 温生理盐水冲洗患处,用消毒注射器 抽出水泡内的液体,不必剪去表皮, 以免感染;如表皮已脱落,可修剪其 边缘,再涂以龙胆紫或磺胺软膏,并 加压包扎。
推拿学概论基础篇
推拿学概论基础篇
第26页
(4)阻力(组织结构内部诸力)
阻力: 指组织结构内本身所含有抵抗外部载荷
作用 时组织结构所生扭曲变形和移位。
在临床上评价阻力时,要考虑到一些原因可 影响或改变组织结构刚度,包含疾病、适应或 训练、创伤、年纪、手术、代谢改变等。
推拿学概论基础篇
第27页
(5)时间
在全部运动系统研究中,时间是非常主 要原因。评价单位时间内力学原因时,应了 解功效组成个别3个力学原因: ①单位时间内载荷用压力、冲力或振动表 示; ②单位时间内移位用速度、加速度表示; ③单位时间内阻力表现为蠕变、应力松弛、 滞后和黏弹性。
常见概念有移位、载荷、阻力和时间,要素间 相互联络、相互作用。了解其中1项,必须兼顾 其它3项。其中时间要素与其它3项亲密联络。
推拿学概论基础篇
第20页
(2)移位
移位:物体间距离。3种脊柱移位,动力型
-运动造成、静力型-偏歪、张力型-变形。
动力型移位:物体特定方向单位时间移动
距离。如移位大小和方向特定,应考虑相对 移位和向量,如速度和加速度。速度是单位 时间内移位、位置改变情况,加速度是表示 速度改变率。
⑤ 平衡:作用在刚体上全部力总和、全部力 矩总和等于零状态。
⑥ 平移:刚体运动时,其任一直线一直与其 初始位置平行运动。
推拿学概论基础篇
第18页
⑦ 旋转:刚体围绕某一固定轴(直线)做 角位移。轴线可位于刚体之内或刚体之 外。
⑧ 自由度:该体系运动时,确定其位置所 需独立坐标系数目。即刚体沿着全部轴 做前后平移或绕着轴做旋转运动总数。
推拿学概论基础篇
第21页
静力型移位:加速度为零时牛顿力学特
殊形式。单纯移位只有大小,没有向量。 如速度,单位时间内运动距离,方向与距 离无关。
中医推拿治疗学基础
腹泻:推拿手法包括捏脊、揉腹、推拿四 肢等,可缓解腹泻症状。
便秘:推拿手法包括捏脊、揉腹、推拿四 肢等,可缓解便秘症状。
发热:推拿手法包括捏脊、揉腹、推拿四 肢等,可缓解发热症状。
湿疹:推拿手法包括捏脊、揉腹、推拿四 肢等,可缓解湿疹症状。
推拿治疗的异常情况处理
推拿过程中出现疼痛、肿 胀、麻木等不适症状,应 立即停止推拿,并寻求专
业医生的帮助。
推拿过程中出现皮肤破损、 出血等情况,应立即停止 推拿,并采取止血措施, 必要时寻求专业医生的帮
助。
推拿过程中出现头晕、恶 心、呕吐等不适症状,应 立即停止推拿,并采取休 息、饮水等措施,必要时
减轻疼痛
关节脱位:通过推 拿手法,恢复关节 正常位置,减轻疼
痛
软组织损伤:通过 推拿手法,促进软 组织修复,减轻疼
痛
颈椎病:通过推拿 手法,缓解颈椎病 引起的疼痛和僵硬
腰椎间盘突出症: 通过推拿手法,缓 解腰椎间盘突出症 引起的疼痛和麻木
肩周炎:通过推拿 手法,缓治疗
医德与医术并重:注重医德教育,培养具有高尚医德和精湛医术的人才
国际化视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人才,推动中医推拿治 疗学走向世界
中医推拿治疗学学科建设与发展方向
学科建设:加强中医推拿治疗学的 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提高学科的 学术水平和影响力。
学科发展:推动中医推拿治疗学的 现代化、国际化,加强与其他学科 的交叉融合,拓宽学科的研究领域 和应用范围。
中医推拿治疗学理论基础
阴阳五行学说:中医推拿治疗学的基本理论 之一,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阴阳五行 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经络学说:中医推拿治疗学的基本理论之一, 认为人体经络是气血运行的通道,通过推拿 可以疏通经络,调节气血。
第一章推拿学基础1
。
(一)疏通经络,行气活血
例如: 推桥弓可平肝潜阳 搓摩胁肋可舒肝理气而缓解胁肋胀痛 掐按合谷穴可止牙痛 按揉角孙穴可治偏头痛
舒筋通络:可使紧张痉挛的筋肉放松,气血得以畅通,因 此可以说是松则通,通则不痛。
《仙授理伤续断秘方》
(2)医政设施——设有按摩专科及医生
(3)治疗范围:涉及伤科、内科、五官科、小儿科及急救 等方面的疾病。
(4)发展了膏摩和自我按摩。
3.魏晋南北朝和隋唐时期 (公元220年~960年)
推拿学术发展特点: (1)推拿已成为骨伤病的普遍治疗方法 (2)推拿疗法渗透到内、外、儿诸科 (3)推拿被广泛地应用于养生防病 (4)膏摩盛行
内功推拿流派 马万起、马万龙
脏腑推拿流派 王文——《脏腑图点穴法》
腹诊推拿流派 骆俊昌 《三宝合璧》、《推拿入门》
7.新中国 (1949年~至今)
1956年——上海成立我国第一所推拿专科学校 1958年——上海建立国内第一所中医推拿门诊部,开设了
推拿专科学校,邀请当时全国著名推拿专家任教,培养推 拿专业人才。 60年代开始成立推拿专门研究机构,并进行现代实验研究。 70年代后期,高等中医院校正式设置推拿专业,后又成立 针灸推拿系。 1987年——成立了全国性的推拿学术团体“中华全国中医 学会推拿学会”。 1991年——上海市中医药研究院推拿研究所成立
推、拿、按、摩是四种推拿手法。
保健预防——按摩 医疗治病——推拿
四、推拿与按摩的区别
从推拿发展史看:
①“按摩”包括的手法相对较少,临床治疗的病种 亦少,范围较窄;而“推拿”包括的手法相对较 多,临床治疗的病种亦多,范围涉及临床各科疾 病。
《推拿治疗学》考试大纲培训讲学
《推拿治疗学》考试大纲推拿治疗学考试大纲(适用于针灸推拿-外向型/针推专业本科)I 前言推拿治疗学是针推/针推外向型专业的专业课程。
为帮助考生明确推拿治疗学课程考试复习范围和有关要求,同时指导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
特制定本考试大纲。
II 考试内容第一篇概论第一章推拿治疗学发展源流第二章推拿治疗学的特点一、核心内容:推拿的定义;推拿治疗学的定义。
二、重点内容:推拿治疗学学科的基本特点。
第二篇基础篇第三章推拿的作用原理和治疗原则一、核心内容:推拿的作用原理。
二、重点内容:推拿的治疗原则。
第四章经络与腧穴一、核心内容:推拿常用特定穴。
第五章解剖与生理一、核心内容:推拿常用的颈项局部解剖;腰骶局部解剖;脊柱解剖的体表标志、肌肉、神经。
二、重点内容:肩部局部解剖;踝部局部解剖;脊柱运动生理。
第六章生物力学一、核心内容:手法作用的层次。
二、重点内容:无第三篇疾病治疗篇第七章骨伤科疾病一、核心内容:各型颈椎病的诊断及治疗的松解和整理手法。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治疗。
落枕的诊断和治疗。
急性腰扭伤的诊断和治疗;腰肌劳损的治疗。
肩周炎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诊断和治疗。
踝关节扭伤的诊断和治疗。
二、重点内容:颈椎病的临床表现(病理特点)。
环枢关节失稳,脊柱后关节紊乱的诊断。
颈椎间盘突出的分型标准和松接手法治疗。
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诊断和手法治疗。
骶髂关节紊乱症的治疗。
项背肌筋膜炎的诊断和治疗。
腰肌劳损的诊断。
梨状肌综合征的诊断、治疗。
臀上皮神经损伤的治疗。
滑囊炎的诊断和治疗。
肩周炎的功能锻炼。
肱骨外上髁炎的诊断、治疗。
退行性膝关节炎治疗。
第八章内妇五官科疾病一、核心内容:头痛的诊断和治疗。
失眠的治疗。
感冒的治疗。
胃脘痛的诊断和治疗。
中风后遗症、面瘫的治疗。
二、重点内容:内、妇、五官科疾病诊断要点。
感冒的诊断。
高血压的治疗。
心悸、呃逆、腹泻的诊断。
中风后遗症、面瘫的诊断和痛经的治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理论内涵
(1)中医学:《中医基础理论》、《经络腧穴 学》为主。 (2)现代科学:《解剖学》、《生物力学》、 《影像学》为主。
4、临床特点
(1)适应范围广泛。 (2)严格的禁忌症。
(3)疗效有主治、辅治和参与的不同。
第二章 推拿治疗学基础
第一节
中医学基础
1、阴阳学说在推拿治疗中的运用。 2、五行学说在推拿治疗中的运用。 3、脏象学说在推拿治疗中的运用。 4、经络学说在推拿治疗中的运用。 5、气血津液在推拿治疗中的运用。
临床表现
发生原因:
1、体位不当,手法粗暴
2、患者骨性病变
处理方法:停止手法治疗;制动、包扎、固定,X线检查;整复和固定。 预防措施
皮损
概念 临床表现 发生原因:
1、摩、擦手法过重、时间太长 2、手法技术不熟练,按、揉等手法没有紧贴皮肤
处理方法:停止手法治疗,清创消毒,预防感染 预防措施
第一章 推拿治疗学总论
学习要求
1、掌握推拿发展的起源。 2、掌握历代代表性专著。
3、掌握各个时期的推拿发展特点。
4、熟悉推拿治疗学学习方法。
第一节 概 述
一、关于学科的命名
1、按摩与推拿在概念上的主要区别
1、手法的种类。
2、治疗的范围。
2、推拿这一名称,最早见于明朝小儿推拿 专著中。
二、推拿的起源
3、调整阴阳
4、因时、因地、因人制宜
5、治未病
第二节 推拿治法
推拿八法:
温、通、补、泻; 汗、和、散、清。
第六章 临床须知
第一节 适应症和禁忌症
第二节 推拿异常情况的处理
晕推
概念:是指推拿过程中患者突然发生晕到、
昏厥的现象。
临床表现:头晕、目眩、心慌气短、胸闷等
症状,重者可出现四肢厥冷、出冷汗、晕到等。
推拿练功(要有强健的体魄),掌握好用力用气的方法。 积累经验。
推拿学的学科特点
1、基本特征
(1)手法治疗。 (2)功法训练:意义在于提高推拿医生的身
体素质,指导病人进行功能锻炼以提高疗效。
2、基本性质
(1)外治法。 (2)物理性质的疗法:以“力”为主要
特征的物理作用因子,推拿的主要治疗作用即是“力 效应”。
发生原因:
1、过渡紧张 2、体质虚弱 3、饥饿
4、过渡劳累
5、大汗后 6、患者体位不当或手法刺激太强
处理方法及预防:
1、立即停止手法治疗
2、平卧于空气流通处,头位稍低,静卧片刻,可给饮温开
水或糖水。 3、配合掐按水沟、老龙、足三里等穴。
4、必要时配合其它急救措施。
淤斑
概念 临床表现 发生原因:
九、解放后
1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56年
1974年 1966~1976年 六十年代初期
1958年
1979年
十、近代推拿学发展概况
1、实验研究 2、思维方法
3、面临的困境与挑战
4、发展前景
第三节 推拿治疗学学习方法
第一步:初与师合。 第二步:总与师离。
对一个推拿医生的要求
要树立吃苦耐劳的思想。 要有高尚的医德医风。 具备扎实的医学基础知识和有关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 掌握好手法的操作方法和治疗原理,在临床上灵活运用 手法。
6、急救醒神
(1)醒脑开窍 (2)强心通脉 (3)开喉通隔
7、美容养颜
8、养生保健 9、以指代针 10、以推代药
二、西医学作用。
三、治未病作用。
第三节 推拿的医疗作用
一、中医学医疗作用。
第四章 推拿治则与治法
第一节 治疗原则
1、治病求本 2、扶正祛邪 扶正的四个途径:气血流通、特殊
部位、药物外用和自我按摩。
疲乏
概念 临床表现 发生原因 处理方法 预防措施
烫伤
医疗纠纷
踩跷与扳
6、减少推拿意外的措施
(1)提高诊断的正确率。 (2)提高手法操作的正确性和安全性。 (3)选择适当的体位。
第三节 推拿介质
1、推拿介质的作用 2、推拿介质的种类
3、推拿介质的选择
第二节 西医学基础
1、神经节段学说。 2、体液循环学说。 3、物理能量学说。 4、生物力学效应。
1、疏通经络,行气活血
(1)外力直接促进气血流动; (2)热效应加速气血循环。
2、舒活肌筋,缓急止痛
3、理顺肌筋 4、整复并滑利关节
5、调节脏腑功能,去除病邪并增强抗
病能力,主要通过三个途径调节内脏 功能。
生事业之障碍。”
2、1936年,提出“国医在科学上无根
据”,一律不许执业。
3、在民间,推拿形成了滚法、平推和内功
三大流派。
近代需要提及的几个人
1、李鉴臣:首创一指禅推法。 2、丁季峰:首创滚法。 3、李树嘉:首创内功推拿。 4、朱春霆:1956年全国第一所推拿医士学校创始人,
任校长。
5、俞大方:第一本《推拿学》全国统编教材主编。
士三级。
(3)医政上---推拿为太医曙四科之一。
(4)保健上---广泛用于养生。
2、对外交流:传入日本、印度等国。 3、《诸病源候论》每篇末均有推拿的记载 4、膏摩盛行。
五、宋金元时期
1、元朝:危一林利用自身体重牵引复位。
2、宋朝:按摩催产法运用于临床。 3、张从正:推拿有汗、吐、下三法的作用。
三、三国两晋南北朝
1、推拿学术成就发展缓慢的一个历史时 期。 2、治疗手法进一步丰富,最早的捏脊法
和抄腹法。
3、自我养生进入全盛期,出现踩跷法。
四、隋唐时期
1、公元581~907年,推拿处于极盛时
期。表现在:
(1)临床上---推拿已成为一种专门的治疗方法,
渗透于临床各科。
(2)教学上---隋朝将推拿人员分为士、师、博
1、手法过重、时间太长
2、血小板减少症
3、老年性血管脆性增加
处理方法:不处理;冷处理;热处理。
预防措施
疼痛加重
概念:多发于初次接受推拿治疗的患者
临床表现
发生原因:
1、手法过重、时间太长
2、手法技术不熟练
处理方法:不处理;轻手法治疗;热处理。 预防措施
骨折或脱位
概念
1、起源于: (1)、人的动作本能、生产劳动和生活 实践。
(2)、发祥地是“中央”的殷人
2、《黄帝内经》中有关推拿的记载可以看 出推拿是中医学应用物理疗法最早的学 科之一。 3、推拿学是中医学的有机组成部分。
第二章 推拿治疗学发展简史
THE HISTORY OF TUINA
一、春秋战国时期 (先秦时期)
1、按摩是主要的治疗和养生保健手段。 2、扁鹊用推拿、针灸法成功抢救“尸厥”患者。 3、按摩与导引关系密切,《引书》开创了脊柱推拿的先河。 4、《五十二病方》记载了按压止血法和最早的小儿推拿法。
二、秦汉时期
1、我国的第一部按摩专著《黄帝歧伯按摩十卷》
成书于这个时期。
2、《黄帝内经》中有十四篇论及推拿,并有“圆 针”、“缇针”的记载。 3、《金匮要略》中已经有手法急救和“膏摩”的 记载。 4、已有心脏按摩、颈椎牵引和关节屈伸等技术。
六、明朝
1、形成了小儿推拿的独特体系。
2、《小儿按摩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推拿 学专著。
3、将按摩改称为推拿。
七、清朝
1、推拿逐渐没落,到晚期几近失传。 2、形成了几十部有关小儿推拿的专著,代 表作有《厘正按摩要术》、《幼科铁 镜》、《医宗金鉴》等。
八、中华民国
1、1929年,提出“废止旧医,以扫除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