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它社会学

合集下载

社会学理论知识:洛杉矶学派——去中心化和城市研究

社会学理论知识:洛杉矶学派——去中心化和城市研究

社会学理论知识:洛杉矶学派——去中心化和城市研究洛杉矶学派是社会学理论中的一个分支,其研究重点是城市研究以及去中心化问题。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洛杉矶学派的理论知识。

一、洛杉矶学派的历史背景20世纪50年代末,洛杉矶市与其它主要城市相比,在文化、社会和人口方面都有所不同,研究者认为这种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城市生活中的问题。

因此,洛杉矶成为了一个理想的研究对象,洛杉矶学派也因此诞生。

二、洛杉矶学派的研究方向1、城市研究:洛杉矶学派认为,城市生活的社会和文化结构是独特的,并与历史和地理背景密切相关。

因此,洛杉矶学派提出的城市研究理论强调了城市社会和文化的情境,认为这种情境是城市生活中的核心要素。

2、去中心化问题:洛杉矶学派反对传统城市规划,认为其中央城市的地位已经不再具有优越性,大城市内涵已经从“中心城市”向“多个中心区域”转变。

三、洛杉矶学派的理论核心1、城市生活的情境:洛杉矶学派认为,城市生活的社会和文化结构是独特的,并与历史和地理背景密切相关,城市社会和文化的情境是城市生活中的核心要素。

2、去中心化:洛杉矶学派反对传统城市规划,认为其中央城市的地位已经不再具有优越性,大城市内涵已经从“中心城市”向“多个中心区域”转变,这种去中心化的趋势会给城市的未来发展带来很多影响。

四、洛杉矶学派的贡献1、城市研究:洛杉矶学派的城市研究提出了新的理论观点,为城市规划和管理提供了新的思路。

2、去中心化问题:洛杉矶学派在去中心化问题上提出了对传统城市规划的质疑和批判,启发了更多人关注城市未来发展的趋势。

五、洛杉矶学派的局限性1、认知偏狭:洛杉矶学派的研究视角偏窄,仅仅关注城市的社会和文化方面,忽略了其他重要的城市问题。

2、方法论偏向:洛杉矶学派注重数据收集和对城市情境的观察,这种方法论偏向可能导致对城市问题建立的理论模型不够全面和准确。

六、结论综上所述,洛杉矶学派是社会学理论中的一个分支,其主要研究方向是城市研究和去中心化问题。

社会学名词解释汇总

社会学名词解释汇总

导论1、社会学社会学就是一门人得行动与社会关系得科学,它试图对人类自身得社会生活中得各种相互关系得发生、运行及其客观机制进行描述、解释、预测与规范。

2、社会静学研究社会与部分(团体与制度)得建构方式、部分得功能,以及部分之间得关系。

3、社会动学研究世界上各种社会模式如何产生及如何改变。

第一章社会学得视野第二章社会学研究第三章文化1、文化文化就是人类所创造得一切文明现象与产品2、文化结构指许多文化特质得一种聚合,它通常就是一某种特质为中心,在其功能上与其它得特质发生连带关系或构成一系列活动。

3、文化特质指组成文化得基本要素或者最小得单位。

4、文化结丛指因功能上相互联系二组成得一组文化特质。

5、文化模式相关文化结丛得总称。

6、主文化指在社会上占主导地位得,为统治集团倡导,被多数人所接受得文化。

7、亚文化指仅为社会上一部分成员所接受得或为某一地区、某一群体特有得文化。

8、反文化指与主文化在价值上、规范上相对立得文化。

9、文化中心主义亦称种族中心主义。

将本民族、本群体得文化模式当做中心与标准,以此衡量与评价其它文化,常常敌视或怀疑自己所不熟悉得文化。

10、文化相对主义认为各种不同得文化模式不能评价与比较。

“好得文化就就是适合当地环境得文化。

”11、文化震惊指生活在某一文化中得人,当它初次接触到另一文化模式时1所产生得思想上得迷惑、混乱与心理上得震撼。

12、边际文化指文化边缘地带,或两种文化得交界地带。

13、文化规范即社会规范,规范就是指导、约束人们行为得行动准则。

14、习俗人类最早出现得社会规范,就是人们在日常活动中时代沿袭与传承得习惯性行为模式。

15.宗教恩格斯:“一切宗教都不过就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得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得幻想得反映,在这种反映中,人间得力量采用了超人间力量得形式。

”16、道德就是以善恶与荣辱观念来评价人们行为,调整人们相互关系得一种社会规范。

17、法规就是社会管理机关制定或认可得、并以强制力保证其施行得、调整社会与人们相互关系得行为准则。

课程名称城市社会学

课程名称城市社会学

课程名称:城市社会学课程编码:7014301课程学分:2学分课程学时:32学时适用专业:城乡规划《城市社会学》(Urban Sociology)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与任务(一)课程的授课对象为城乡规划专业中低年级本科生,课程为专业基础任选课。

(二)通过学习城市社会学使学生认识城市社会的发展的规律,对城市社会产生的各种新事物和新问题能够具有独立的认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社会调查和研究的方法,具有组织开展社会调查的能力和撰写社会调查报告的书面表达能力。

二、课程教学基本内容及要求1、教学基本内容主要包括:中西社会学与城市社会学理论发展;中国城乡社会结构;社区研究;社会研究方法概论;社会调查方法;社会调查报告撰写方法等。

2、教学基本要求通过对城市社会学的基本概念、原理的掌握,使学生能够理解并解释城市及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现象及问题。

具体如下:(一)掌握:掌握社会调查和社会研究的方法,掌握调查报告的撰写方法。

(二)理解:认识并理解中国城乡社会变迁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三)了解:了解城市社会学的各种基本理论、概念、研究方法。

三、本课程与其它相关课程的联系与分工本课为基础性理论与方法课程,因此与较多专业理论课及设计实践课均有紧密联系,如城市规划原理、住区规划、规划设计、城市经济学等。

四、实践性教学内容的安排与要求本课程安排1次实地调研,调研内容进一步深化形成最终的调研报告,调研报告以正规格式的书面形式在最后的课程总结课上进行交流讨论。

六、本课程在课外练习方面的要求课外应进行深入细致的实地社会调查,要求学生结合相关理论问题进行文献阅读,练习调查资料的分析及调查报告的撰写,并最终完成调查报告。

七、本课程在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方面的要求以课堂讲授为主,均使用多媒体教学方式。

八、教材及教学参考书1、顾朝林,刘佳燕等.城市社会学(第2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2、教学参考书:[1][美]艾尔·巴比.社会研究方法(第11版).华夏出版社.2009.[2]R.E.帕克.城市社会学:芝加哥学派城市研究文集.华夏出版社.1987.[3]费孝通.江村经济:中国农民的生活.商务印书馆.2001.[4]项飚. 跨越边界的社区:北京“浙江村”的生活史.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0.九、本课程成绩的考核方式、成绩评定标准及其它有关问题的说明本课程为考查课程,成绩采用百分制评定标准,总成绩根据课上作业和调研报告综合评定,其中:课上作业占30~40%成绩;调研报告占60~70%成绩。

社会学概论

社会学概论

社会学概论一、名词解释:1.社会: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产物,是人们按照自己不断增长和提高的劳动和生活的需要,创造性地结合成不同的社会关系,进行不同社会活动的共同体。

2.社会学:是从变动着的社会系统整体出发,通过人们的社会关系和社会行为,研究社会的结构、功能、发生、发展规律的一站综合性的社会科学。

3.社会化:即人的社会化。

就是指一个人从出生,从不知不识的生物个体的人,经过不断地学习知识,技能和社会规范,培养和提高自己的社会需要,发展自己的社会性,把自己一体化到群体中去,从而使社会不断延续和发展下去的基本过程。

4.社会需要:是人们需要是人们在一定情景下,对客观事物产生的匮乏感受,而要求得到满足的社会心理反应。

5.社会交往:是指个人与个人、个人与团体、团体与团体之间为了满足某种需要而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活动与过程。

6.社会组织结构:是指组织由哪些部分构成及各部分之间所确立的关系形式。

在这里,前者是从外观上来描述社会组织的结构,后者则是从实质上来分析社会组织的结构。

7.社会分化:是指社会中的个人或群体之间产生的被社会认可了的区别。

社会分化现象是社会发展中的普遍现象。

8.社会分层:按照一定的标准将人们区分为高低不同的等级序列叫做社会分层。

9.社会制度:有宏观、中观和微观之分。

社会学研究社会制度着眼于中观尺度,认为社会制度是为了满足人类的社会需要,在一定的历史和现实条件下形成的社会关系及与此相联系的社会活动的规范体系。

10.社会问题:是由于人与环境污染的关系或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失调,影响了广大社会成员的正常生活和社会进步需要运用社会力量加以解决的问题。

11.社会解组:是社会各组成部分之间联系微弱或不协调,社会行为规范取社会成员失去的约束,从而社会的组织程度低,及至处于无组织状态的现象。

12.社会保障:是国家和社会依照法律对因不能参加正常劳动或遭受意外而不能维持基本生活的社会成员提供最低限度的经济援助,以保障其基本生活的制度。

社会学名词解释

社会学名词解释

社会学名词解释1 、社会学:社会学是从变动着的社会系统整体出发,通过人们的社会关系和社会行为来研究社会的结构、功能、发生、发展规律的一门综合性的社会科学。

2 、群学:清朝末年,西方社会学说被介绍到中国来有两种名称,一曰群学、一曰社会学。

谭嗣同于1896 年著《仁学》一书中就提出社会学。

章太炎于1902 年翻译出版日本岸本武太著《社会学》,中文书名也定为《社会学》。

但为什么康有为、梁启超、严复却称为“群学”,而不称为“社会学”?这是由于当时的历史情况,倡言群学是适应了时代潮流,能够起到鼓励中国人救亡图存、团结御敌的功效,对国家、社会的进步更能起到促进的作用。

严复在其《原强》一文中说,为什么称斯宾塞的书(指《群学肄言》)为“群学”,“就荀卿言人之贵于禽兽者,以能群也,故曰群学”。

3 、结构功能主义:是以美国社会学家帕森斯为代表的理论派别提出的社会学理论。

该理论认为社会是具有一定结构或组织化手段的系统,社会的各组成部分以有序的方式相互关联,并对社会整体发挥着必要的功能。

它认为社会的正常状态是平衡状态,各部分之间互相协调。

社会有自我调节功能,当它受到外部环境影响时,各部分会相互适应,使社会系统达到新的平衡。

本世纪40 至50 年代该理论在美国有重要影响。

4 、冲突理论:使20 世纪50 年代形成的以反对结构功能学派为特点的社会学流派。

该理论流派不同意结构功能学派用均衡来解释社会现象,而强调社会生活中的冲突性,并以此来解释社会变迁。

它认为现实社会中冲突不可避免,冲突既有正功能也有负功能,社会现实是冲突与和谐的循环过程。

5 、符号互动理论:是解释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互动过程的一种理论。

它认为在现实的社会生活中,人们是借助于符号这种工具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的,而其效果有赖于对所有工具——符号的理解,因此,互动实际上是角色互动、符号的互动。

6、交换理论:是研究人的外显的社会交往活动的理论。

该理论认为,人们的交往实际上是一种交换活动,这既包括物质交换也包括非物质的交换。

社会学概论_

社会学概论_
精品课件
二、社会学发展的基本脉络
• 第一个阶段是从社会学诞生的19世纪30年代到70年代 末,这是社会学的奠基阶段,其代表性人物就是孔德 和斯宾塞(H.Spencer);
• 第二个阶段是从19世纪80年代到20世纪20年代,这是 社会学的形成阶段,其代表性人物就是韦伯(M.Weber) 和涂尔干(E.Durkheim);
• 5、杨善华主编:《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北京大学出 版社,1999年版。
• 6、宋林飞:《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7年版。
精品课件
复习思考题:
• 1、社会学这门学科产生的历史背景和科学 条件是什么? 2、如何把握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3、如何理解社会学与其他社会科学的关系 ?
• 二、功能模型 代表人物:帕森斯 社会本身能自我调节,并趋于稳定 社会是自我维持系统 社会能维持系统稳定发展
三、中国社会学的发展简况
• 中国社会学的发展先后经历了传入时期、成长时期、建设时期、中断时 期和恢复重建时期。据考证,中国各种书刊中最先采用“社会学”一词 的是谭嗣同1896年出版的《仁学》。
• 社会学在初传入中国时,叫做“群学”或“人群学”。最初用这一名称 的是康有为。据梁启超所记广州长兴学舍教育大纲,康有为在1891年曾 把“群学”同政治学原理一起并列为经世之学。但是,谭嗣同只是提到 社会学,而没有涉及具体内容。
第一部分 绪 论
• 目标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讲解,使学生掌握社会学的历史 发展脉络,对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学科地位 以及它与其它社会科学的关系有基本的认识 ,为更进一步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 重点:了解什么是社会学,了解它的历史发 展过程和研究的基本方法
精品课件
第一章
社会学意义与范畴

社会学部分名词解释

社会学部分名词解释

社会学名词解释社会学sociology从某种特有的角度,或侧重对社会,或侧重对作为社会主体的人,或侧重对社会和人的关系,进行综合性的研究,因而具有自己独特的对象和方法的学科。

经过一个半世纪的演变,不仅在现代科学知识体系中占据独特的地位,而且在全球范围内发展成为一门包含众多分支、具有独立知识结构的社会科学。

发展概况社会学一词由拉丁文Socius(集群)与希腊文Logos(知识)组合而成。

由法国哲学家A.孔德于1838年在其《实证哲学教程》中最先提出并就这一新兴学科的建立做了大致的构想,孔德因此而被视作社会学的创始人。

其后,英国哲学家H.斯宾塞于1874年在其《社会学原理》一书中将社会学的知识做了系统整理。

这样,社会学就从一般的社会哲学演变为具体的社会科学。

而将社会学发展成为一门严格意义上的独立学科,则是 E.迪尔凯姆的历史贡献。

从迪尔凯姆的实证主义社会学传统的确立到M.韦伯的理解社会学传统的产生,标志着社会学学科多元化发展的开始。

20世纪社会学已经发展成一门拥有自己系统而独特的理论和方法的重要的社会科学,其研究领域广及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并由此衍生出诸如农村社会学、工业社会学、知识社会学、文化社会学、军事社会学、劳动社会学等众多的分支学科以及诸如社区研究、阶级阶层研究、社会控制研究、社会保障研究、生态环境研究、贫困问题研究等专项研究课题。

理论体系与方法体系社会学理论体系的构建方式众说不一,通行的有分块式和平列式两说,其下的具体划分更是多种多样。

社会学研究的内容和范围,大致包括社会、社会中的个人、群体、组织、阶级和阶层、社区、社会变迁、社会控制、社会秩序等。

社会学的方法包括:①方法论。

是社会学研究的指导原则。

主要有实证主义方法论、人文主义方法论和唯物史观方法论。

②研究法。

是社会学研究中搜集和处理资料的方法,主要有观察法、实验法、文献法、比较法等。

在具体研究中,研究法的取舍由研究所采用的方法论来决定。

西方社会学理论

西方社会学理论

西方社会学理论第一部分课程性质和目的要求《西方社会学理论》是社会工作与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它遵循西方社会学研究的两个传统的主题,即一是社会秩序或社会稳定,二是社会变迁或社会发展,介绍了西方社会流行的社会学理论,即秩序论、功能论、交换论、互动论、冲突理论、批判理论、后现代理论、介入理论。

内容包括上述理论的代表人物、理论的历史渊源、基本内容、对社会研究所具有的意义,是社会学理论的重要课程。

本课程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紧密联系西方的社会现实,阐述和介绍西方社会学理论的来源、基本内容、各种表现及其变化发展规律,为我们全面认识和深入理解西方社会的实际状况,分析西方社会的现实提供了广阔的途径,同时,也有助于我们取其精华,用这些理论中合理的、适应我国具体形势的部分,来正确地认识与对待我国的改革开放,对待我国社会运行中出现的新问题、新现象。

学习西方社会学理论也有助于政治管理人员、行政管理人员、社会工作人员以及其他公民自觉地、科学地参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更为有效地参与社会生活,为提高工作效率,建设社会主义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作出贡献。

根据本大纲的要求,《西方社会学理论》是指定必读书目。

自考学生应系统阅读这本教材,同时,也可以选读其他有关的教材和书籍。

必须按大纲规定的内容和范围,在掌握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基础上,注意各章节之间的内在联系,努力做到学以致用,自觉联系社会实际,加强对理论的思考与理解。

第二部分课程内容和范围第一章秩序论第一节社会秩序的原则--孔德的观点一、社会表面下的结构在社会相对纷繁复杂的表面下面,存在着一定的结构或秩序,在西方古代或近代学者那里,已经有了一定的探讨。

亚里士多德认为社会是一个有分化的结构,各种独立的要素在结合为整体的同时,仍保持着对整体的独立性。

霍布斯则以为社会是一个通过契约联系起来的结构,他提出了"社会契约论"。

维科认为社会历史是各种冲突与混乱的个人行动联结起来而形成统一体的过程。

城市社会学考试重点

城市社会学考试重点

1、城市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城市社会整体,包括:城市生态系统、城市社会问题、城市化、城市生活方式、城市社会关系等。

2、城市社会学的核心问题是人类群体生活与都市环境的关系,具体归纳为四个相关联的板块:1)关于城市居民或城市人的研究;2)关于城市社区研究;3)关于城市社会体系研究;4)关于城市社会发展研究。

其方向是围绕人类群体生活与都市环境的关系:1)人类群体生活与都市环境的关系在空间结构上的展现,焦点是在变迁着的城市环境下,群体、组织的区位结构问题;2)人类群体生活与都市环境的关系在社会结构上的展现,焦点是在变迁着的城市环境下,邻里、种族、阶级等人类群体的结合和冲突。

3、初级群体:由面对面的互动所形成的,具有亲密的人际关系的社会群体。

基本特征:1)成员有限 2)在直接的、经常的面对面互动中自然形成的。

所谓自然形成是说不是靠外力有目的的组织。

3)成员之间具有多重角色,表现了全部人格。

4)成员间的交往富于感情。

5)成员难以替代。

6)群体整合程度高。

个别成员的偏离、背叛,会招致严厉的制裁。

7)群体控制依靠非正式的手段。

主要依靠习惯、风俗、伦理道德、群体意识等给正式的手段来控制、维持。

形成条件:1)交往各方社会地位之间的差异较小;2)互动持续久,接触时间长;3)交往各方活动空间相近。

功能:1)承担着人的社会化任务;2)满足人们的感情需要;3)维持社会的稳。

积极意义:1)初级群体的衰弱,使人们得以更大范围和更大规模地组织起来,促进分工和协作的发展,有利于更高程度的整合,从而使人类能够更有效地从事各项活动。

2)初级群体的衰弱,扩大了个人生活空间,增加了社会的有机联系。

3)初级社会群体的衰弱和社会组织的发展,使人与人的交往,更多地依靠正式的规章制度,降低了私人关系和感情联系的原则,更有助于实现组织目标。

消极意义:1)人们感情需求的难度加大,增加了初级群体的不安定因素。

现代社会,社会组织为成员提供成就需要的同时,却难以保证成员感情需要的满足。

社会学重点 往届,不要下载错

社会学重点  往届,不要下载错

*第一章社会学产生的代表人物:在1838年出版的阐述社会哲学原理的《实证哲学教程》第四卷中,孔德第一次提出了“社会学”这个新名词以及建立这门新学科的大体设想,这标志着社会学学科的产生。

社会学的形成及其代表人物的主要观点:孔德:他提出了社会学这个名词,指出了社会学的研究领域和研究方法。

虽然他自己并未做过实证社会学研究,但是他对社会静学和社会动学的区分和研究对象的概况:即社会静学研究社会结构和社会秩序,社会动学研究社会过程和社会进步的观点至今仍是社会学的基本分析框架。

斯宾塞:是英国哲学家和社会学家。

受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的影响,他将社会与生物有机体相类比,从而成为社会进化论(社会达尔文主义)的创始人。

他认为社会的进化过程同生物进化一样,生存竞争、优胜劣汰、适者生存也是社会中起支配作用。

他撰写了《社会静学》、《社会学研究》、《社会学原理》等大量社会学专著,阐明社会学的基本原理。

他用增长、分化等概念分析社会结构的变化规律,强调结构的功能,并以功能为分析的出发点。

他把社会作为一个整体并把结构和功能联系起来考察,这对后来功能学派社会学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他对社会学的具体对象的研究,比起孔德的“包罗万象”的社会学来,也是学科发展上的进步。

迪尔凯姆:是发过社会学家,也是法国第一个获得任命的社会学教授。

他明确指出社会学有独立的研究对象,即社会事实。

为了回答法国当时社会动荡等现实问题,他撰写了《社会分工论》、《自杀论》、《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等著作,他提出的机械团结、有机团结等概念和进行的深入分析至今都有重要价值。

他用统计方法研究自杀现象,实践了孔德开启的实证主义社会学的构想,并成为最早用实证方法研究社会现象的社会学家。

他的《社会学方法的规则》系统、详细地论述了实证主义社会学的方法论,主张用社会事实来说明社会问题,对社会学研究方法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韦伯:德国社会学家和历史学家。

他认为社会学是一门致力于解释性地理解社会行动,并通过理解对社会行动的过程和影响做出因果说明的科学,并开创了与实证主义社会学相对立的“理解的”社会学传统,成为理解社会学的奠基人。

社会学的研究领域及与其他社会科学的关系

社会学的研究领域及与其他社会科学的关系

第三节社会学研究领域及和其它社会科学关系一、社会学研究领域根据知识结构划分,社会学学科能够分为3大类:理论社会学、应用社会学、经验社会学(社会调查研究方法)。

而本书将会就理论社会学部分内容加以探讨。

(一)理论社会学理论社会学是指纯粹社会学,即是从纯理论角度来研究社会现象,探析社会现象原因及其相互关系。

本书会就以下多个社会学研究领域进行探讨:1.社会结构社会结构篇包含初级社会群体和家庭、社会组织、小区和虚拟小区、社会分层等。

社会结构是社会关系稳定化模式,也就是社会运行过程中静态模式。

社会在其流动过程中,一直全部存在相对稳定某一状态。

我们这一章便叙述社会结构这一稳定形态。

初级社会群体和家庭,社会组织,小区和虚拟小区,社会分层,它们包含范围逐步扩大。

社会群体根据群体组员之间亲密社会关系来分,能够分为初级社会群体和次级社会群体。

所谓初级社会群体是指组员相互熟悉、了解,所以以感情为基础结成亲密关系社会群体。

家庭是初级社会群体经典表现形式。

所谓次级社会群体,指是其组员为了某种特定目标集合在一起,经过明确规章制度结成正规关系社会群体。

社会组织是次级群体表现形式。

而小区就是一个小社会,是进行一定社会活动、含有某种互动关系和共同文化维系力人类群体及其活动区域。

它是社会具体化,是一个特定地域聚落,是对社会横向分析。

社会分层是对社会纵向结构分析。

社会分层指是依据一定含有社会意义属性,一个社会组员被区分为高低有序不相同级、层次过程和现象。

社会分层表现了社会不平等。

不过社会分层现象是我们分析社会结构关键方面。

2.社会过程社会过程篇包含人社会化、社会互动、社会流动、社会变迁和社会现代化、社会问题等。

社会总是处于动态运行过程之中,人发展和社会发展一向是社会学研究关键专题。

目标在于实现研究人发展和研究社会发展有机统一。

下面,我们只就人社会化为例。

人社会化,简明地说,就是在特定社会中自然人成为社会人过程,个体组员成为社会合格组员过程。

法国社会学派述评-其它社会学

法国社会学派述评-其它社会学

论文关键词:法国社会学派涂尔干社会事实论文摘要:当传播主义盛行于德语国家时,法国则成了社会学思想的堡垒,涂尔干开创的法国社会学派因其理论思想和社会学方法上的贡献而成为后来英国结构功能学派的当然先驱者之一。

Keywords:FrenchSociologySchool;EmileDurkhEim;socialfacts编辑。

Abstract:WhilediffusionismwasverypopularinGerman-speakingcountries. Francebecamethestrongholdofsociologicalideas.EmileDurkhEIm,whofou ndedFrenchsociologySchool,isinevitablyoneofthepioneeresofStructura-fu nctionisminU.Kbecauseofhisachievementsinsociologicaltheoryandmethod .几乎在传播学派诞生的同时,从19世纪末起,西欧大陆文化学中又出现另一个学派,即社会学派。

法国社会学者涂尔干是这一学派的开创者,他的《社会学方法论》(1895)一书可说是该学派的宣传书,涂尔干培养了一批门生,并于1896年创办了《社会学年刊》,故此派也被称为“涂尔干学派”或“社会学年刊”学派。

古典进化学派认为民族学的主要对象是人,传播主义者认为是文化,而社会学派的代表,则把人类社会置于自己的注意中心。

总体上说,法国社会学派是属于进化论派的一个支派,他们并不反对摩尔根,同样认为人类社会是由低级向高级发展,但他们却反对进化论的心理学说,主张社会学是研究社会事实发展规律的科学,其哲学基础是孔德的实证论。

涂尔干(EmileDurkheim,1858~1917),又译作迪尔凯姆或杜尔干,出生于法国一个中产阶级犹太人家庭,早年求学于巴黎,受过良好的哲学训练,并深受实证思潮影响,后在波尔多大学和巴黎大学任教。

选择社会学的理由

选择社会学的理由

选择社会学的理由
一、社会学拥有深刻的理论研究:社会学是一门古老而又充满迷人魅力的学科,其理论研究的深度和广度让学者深深迷恋。

它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各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在其结构、运作、发展方面的关联和内涵,并对如何解决各种社会问题提出实践建议。

二、社会学关注现实:社会学与其它学科不同,重点关注的是生活中的现实问题,而非学术界的抽象定义和概念。

它尤其关注的是社会运动、社会改革、社会变革以及社会冲突等一系列社会内容。

三、社会学教授的课程实用:社会学的课程包含很多实用的知识,比如社会保险、社会政策、社会调查、社会心理学等等,可以为各行各业的从业者提供很有用的帮助。

学习社会学,在实践中可以更好地理解社会,从而更好地把握社会运动的规律,把握改革的机遇,为解决社会问题提供有效的政策建议。

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10部社会学著作

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10部社会学著作

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10部社会学著作1. 《都市的死亡》(The Death and Life of Great American Cities)□作者:珍·雅各布斯(Jane Jacobs)□主要内容:该书于1961年出版,是一部城市社会学的经典之作。

雅各布斯在书中提出了她对城市规划的独特见解,反对当时流行的城市拆迁和规划理念,强调城市的生机和社区的重要性。

2. 《纯粹的理论社会学》(The Structure of Social Action)□作者:奥尔达斯·帕尔莫(Talcott Parsons)□主要内容:该书于1937年首次出版,帕尔莫在其中提出了他的行为系统理论,试图建立社会学的一般理论框架。

帕尔莫通过对社会行为的系统性分析,强调了社会系统中互动的复杂性。

3. 《渔夫的宠儿》(The Sociological Imagination)□作者:查尔斯·赖特·米尔斯(C. Wright Mills)□主要内容:该书于1959年出版,强调了社会学家应该具备一种“社会想象力”,能够将个体经验与社会结构联系起来。

米尔斯呼吁社会学家关注个体在历史和社会变迁中的角色,并将个体问题放置在更大的社会背景中来理解。

4. 《资本主义精神与新教伦理》(The Protestant Ethic and the Spirit of Capitalism)□作者:马克斯·韦伯(Max Weber)□主要内容:该书于1905年首次出版,是韦伯的经典之一。

他在书中探讨了新教伦理与现代资本主义的关系,认为新教德行对于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5. 《现代性的后果》(The Consequences of Modernity)□作者:安托尼·吉迪斯(Anthony Giddens)□主要内容:该书于1990年出版,是吉迪斯对现代性和全球化的重要理论贡献之一。

社会学范畴——精选推荐

社会学范畴——精选推荐

社会(society)人类生活的共同体。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在本质上是生产关系的总和,只有具体的社会,没有抽象的社会。

具体的社会是指处于特定区域和时期、享有共同文化并以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的人类生活的共同体。

词源在中国的古籍中,“社会”一词始于《旧唐书.玄宗上》(本记第八)。

书中记载:“礼部奏请千秋节休假三日,及村闾社会,并就千秋节先赛白帝,报田祖。

然后坐饮,散之。

”此处“社会”一词是村民集会的意思,是一动名词,由“社”和“会”两字演进而来“社“是指用来祭神的一块地方。

《孝经.纬》记载:“社,土地之主也。

土地阔不可尽敬,故封土为社,以报功也。

”“会”为聚集之意。

后来两字连用意指人们为祭神而集合在一起。

古籍中有时也指“社”是志同道合者集会之所,如“文社”、“诗社”,或指中国古代地区单位,如“二十五家为社”。

在西方,英语society和法语société均源出于拉丁语socius 一词,意为伙伴。

日本学者在明治年间最先将英文“society”一词译为汉字“社会”,近代中国学者在翻译日本社会学著作时,袭用此词,中文的“社会”一词才有现代通用的含义。

社会的特征1、它是有文化、有组织的系统。

社会由人群组成,但不像动物结群那样生活,人类文化是按照一定的文化模式组织起来的,而只有人类社会才有文化。

2、从事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的一大特征。

生产活动是一切社会活动的基础,任何一个社会都必须进行生产。

3、在任何特定的历史时期,社会都是人类共同生活的最大社会群体。

它独立存在,不从属于任何其他群体。

4、具体社会有明确的区域界限,存在于一定空间范围之内。

5、连续性和非连续性是社会的又一特征。

任何一个具体社会都是从前人那里继承下来的一份遗产;同时,它又各周围的社会发生横向联系,具有自己的特点,表现出明显的非连续性。

6、社会有一套自我调节的机制,它是一个具有主动性,创造性和改造能力的“活的有机体”。

能够主动地调整自身与环境的关系,创造自身生存与发展的条件。

Tパーソンズの社会学はまだ 生きているのか?

Tパーソンズの社会学はまだ 生きているのか?
ジェンダーと社会学:その歴史
タルコット・パーソンズは米国ハーバード大学の社会学者 (1902年~1979年)。
大学院はロンドン経済学院およびドイツのハイデルベルグ大学。そこで人類学者の マリノヴスキー、社会学者のヴェーバーの影響をうけた。社会学に社会の中のやり取 り(相互行為)や社会構造の思想を持ってきた。
1930年代からの社会学・ジェンダーへの観点 •社会学の成立者(=「父たち」)は男であった •「自明視的」に見えた社会は、社会の半分だけであった (男性の半分)。その以前の社会学にとっては女性は「他者」 •「自明視的」な第一視野は、父は家の外(社会、職業)、母 は家の中(情緒)のことの責任を担う前提に基づいていた
•「自明視的」な第二視野は、女性=母=出産、授乳だけ。 これらが、あとに釈迦科学的な批判を受けた。 1
ジェンダーと社会学:その歴史
ハーバート・スペンサー(1820年‐1903年)英国の社 会哲学者。「社会体制」や規範を問う学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スペンサーが、男女(役割)分化やこれを支持して来 た男女役割の「自然化」は実際に社会の中で流行し ている教育制度、社会規範の結果であると断言した。 男女平等、女性の社会への進出、そして女性の参政 権を説得しようとした。 2
3
4
5
T.パーソンズの社会学はまだ 生きているのか?
6

社会学概论写背

社会学概论写背

1.社会学研究对象;一是社会和社会现象(主要代表是孔德、涂尔干、斯宾塞等);二是个人和社会行动(以韦伯为主要代表);三是其它。

2.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作为整体的社会存在。

社会学的涵义:社会学是从宏观和微观相互结合的整体角度研究各种社会现象之间的相互联系与结构过程,并通过这些相互联系和结构发现社会运行和发展的基本法则,以指导人们的社会实践的科学。

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整体的社会和具体的社会现象的形式联系的统一体。

3.社会学考察社会的几个角度宏观与微观。

个人关系、群体关系和社会制度。

血缘、地缘和业缘。

4.社会学的起源17、18世纪资产阶级革命和19世纪的产业革命是其社会背景。

社会历史哲学到社会学社会学最初是为了表明用实证方法研究社会现象及其基本规律的一门科学,以区别于思辨的社会哲学,后演变为研究社会存在状态和运行机制,寻求解决社会问题对策的科学。

唯物史观与社会学历史唯物论研究社会的一般规律,社会学则研究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前者是高度概括的,提供具有普遍意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后者则较具体。

5.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研究的基本观点和方法1、实践的观点2、阶级与阶级分析观点3、实事求是观点4、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观点马克思主义社会学方法论的主要原则个体与整体相统一的原则2、结构与过程相统一的原则3、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原则4、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原则6.社会调查方法与实践马克思恩格斯等经典作家与社会调查英国工人阶级状况(恩格斯)农民生活中的新经济变动(列宁)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毛泽东)中国当代学者的社会调查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实践:去听、去看、去感受进行实地观察与访问7.社会组织是社会群体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人们为了实现特定目标,有意识地结合而成的正式社会群体。

社会组织构成要素①一定数量的成员②明确的目标③共同的规则④权威的领导体系社会组织的功能1.导向功能2.调动功能3.整合功能4.效率功能5.归属功能6.满足功能8.我国组织分类1)根据产业标准划分: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组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其它社会学 篇一:社会学名词解释 社会学名词解释 1. 参照群体:个体在心理上所属的群体,是个人认同的为其树立和维持各种标准、提供 比较框架的群体 2. 次级群体:又称为间接群体或次属群体,指的是其成员为了某种特定的目标集合在一 起,通过明确的规章制度结成正规关系的社会群体.(学校 军营工厂等) 3. 社会互动:社会互动是指社会上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通过信息 交流的传播而发生的具有相互依赖性的社会交往活动 4. 角色集:一组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的角色就形成了角色集(一个人承当的 多种相互具有相互联系的角色集合(119 页)) 5. 角色冲突:指在社会角色扮演中,在角色之间或角色内部发生了矛盾、对立和抵触。

妨碍了角色扮演的顺利进行。

(122) 6. 社会保障:s 政府通过立法,社会团体、社区等通过政府授权以现金、物资。

服务等形 式向因精神和省里的残疾、年老体衰、意外伤亡、失业、多子女负担着以及他们的家属提供旨 在维持他们最基本和最低生活水平的保障。

7. 社区:社区是指进行一定社会活动、具有某种互动关系和共同文化维系力的人类群体 及其活动区域 8. 社会越轨:亦称越轨行为、离轨行为或偏离行为,是指社会成员(包括社会个体、社 会群体和社会组织)偏离或违反显存社会规范的行为。

9. 社会控制:广义的社会控制是指社会组织体系运用社会规范以及与之相应的手段和方 式,对社会成员(包括社会个体、社会群体以及社会组织)的社会行为及价值观念进行指导和 约束,对各类社会关系进行调节和制约的过程。

狭义的社会控制是指对社会越轨者施以社会惩 罚和重新教育的过程。

10. 社会流动:社会流动指的是人们在社会关系空间从一个地位向另一地位移动。

11. 社会现代化:社会现代化是指这样一特殊的社会转型过程,即社会在日益分化的基 础上,进入一个能够自我维持增长和自我创新,以满足整个射虎日益增长的需要的全面发展过 程。

12. 集合行为:集合行为又称为集体行动或集群行为。

它是一种自发的无组织行为(人 数多,无组织性,行为者相互依赖) 13. 初级群体:又叫直接群体、基本群体或首属群体,指的是指的是其成员相互熟悉、 了解,因而以感情为基础结成亲密关系的社会群体(家庭、邻里、朋友 亲属等) 14. 社会工作:社会工作是指社会(政府和群众团体)以物质、精神和服务等方面对那些 因外部、自身和结构性原因不能依靠自己的力量进入正常的社会生活的个人和群体提供帮助,是他们恢复社会生活能力,改善社会互动关系,提高社会生活质量,从而促进社会的良性运行 和协调发展。

15. 象征符号:是人类通过意识控制而创造或构建起来的象征体系,用来引导人们的互 动,交流、思维、情感、学习和控制。

(语言,艺术,宗教、哲学等) 16. 流行:流行是指一个时期内在社会流传很广、盛行一时的外表和行为的风格,是一 段时间内为人们广为崇尚的生活模式(设计音乐、美术、娱乐、服饰、语言、用品等) 17. 社会变迁:社会变迁泛指一切社会现象的变化,又特指社会结构的重大变化 18. 社会化:是指个体在于社会的互动过程中,逐渐养成独特的个性和人格,从生物人 转化为社会人,并通过社会文化的内化和角色知识的学习,逐渐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

篇二:社会学名词解释 1. 社会学的基本假设:人类行为有社会和社会环境所塑造 2. 社会学的想象力:通过摆正我们自己在社会和社会力量中的位置,来理解我们自己的 生 活方式 3. 社会学的三种理论施教的基本观点: 4.社会化:社会化即个人通过与社会的互动,获得人格和学会参与社会生活的方法的过 程。

5 同辈群体:指的是大致相当的社会地位,并且通常年龄相仿的一群人 6.库利的镜中我:自我的三个阶段: (1)我们觉察到自己在他人面前的行为方式。

(2)我们领悟到别人对我们行为的评价。

(3)基于对他人反应的理解,我们评价我们的行为。

7.米德的角色置换(角色借用): 米德认为社会化的实质是“角色借用”,即把自己想象为处于他人的角色或地位,从而发 展起从他人的角度看待自我与世界的能力。

8.初级社会化: 主要发生在儿童期。

主要任务是向儿童传授语言和其它认知本领,使其内化社会文化规 范和价值标准,能够正确理解社会关于各种角色的期望和要求 9. 预期社会化 人们在此过程中学习的不是现在要扮演的角色,而是将来要扮演的角色。

预期社会化发 生在青年时期。

10. 再社会化 是指全面放弃原已习得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重新确立新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

11. 社会结构:是指一个群体或一个社会中各要素相互关联的方式。

12. 身份/地位:指的是在某一群体或社会中某一确定的社会位置。

13.自致地位:在一个人的生命历程中,通过个人努力而获得的社会地位 14.先赋地位:某人拥有的一种给定的,并且通常不能被改变的社会地位 15 角色:指对群体或社会中具有某一特定身份的人的行为期待。

16 群体: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具有共同认同和团结感的人所组成的集合,群体内的成员相互作用和影响,共享特定目标和期望。

17. 组织: 规模较大且更具结构化的群体, 为了实现特定目标而有意识建立起来的群体。

社会群体与组织 18.社区:居住某一特定区域的群体,他们的生活围绕日常的互动模式而组织起来 19.反功能:组织社会或其组成部分满足其需求 20.显功能:某一社会结构单位被认知到的和预期一样的结果 21.潜功能:某一社会结构单位违背意识到的和未预料到的结果 22.符号互动论:布鲁默(Herbert Blumer,1986):“符号互动论” 三项基本原理: a. 我们依据我们对事物所赋予的意义而采取行动。

b.我们所赋予的事物的意义源于社会互动。

c.在任何情况下,为了赋予某种情境以意义,并决定怎样采取行动,我们都要经历一个 内在的阐释过程——我们与自我的交流。

23 拟剧论:每一个社会情境都被看作一个戏剧舞台,行动者在舞台上表演着真实生活的 戏剧。

24 印象管理:就是人们在他人面前制造自身形象的过程 25 本土方法论:是某种简化的程序,是的人们即便实在彼此并不认识的情况下也能够有 效地沟通和互动。

26.交换:旨在获得酬赏和回报的互动 27. 合作:联合行动达致目标的互动 28. 冲突:彼此以打败对方为目的的竞争行为。

29. 竞争:遵循一定规则的合作性冲突,以达致目标而非打败对方为取向。

30. 强制:互动中一方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另一方。

31. 参与观察:要求研究者融入到他所研究的社会情境之中,研究者实际上变成了他所 设法研究的群体中的一员,并试图用群体成员的眼光来理解世界。

32.描述性研究:是通过对现状准确、全面的描述来解决“是什么”的问题,是关于对象的 大致轮廓和外部表象的展现。

33. 解释性研究 :试图对社会现象作出普遍的因果解释,以解答“为什么”和“怎么样”的 问题,是对事物内部联系和本质特征的分析。

34. 变量:是指社会学所使用的大部分概念中,所界定的事物是变化多端的,它们或者 在时空维度上会呈现出较大的差异,或者代表了不同人或群体 35. 假设:是关于两个变量或多个变量之间联系方式的尝试性陈述 36. 定性研究:运用准确的预言来描述社会显示而不是进行数量测量的研究方法 37.定量研究:用来研究可以用数量来测量的变量的研究方法 38. 操作化:将一般性概念转换成具体的、可以测量的变量(不确定) 39.纵贯研究 40.横剖研究 41.概念:是对研究范围内同一类现象和过程的概括性表达。

42.样本:在研究中经过选择用以代表所要研究的总体的有限数量的个案 43.初级关系:是一种个人的、有情感的、不容置换的关系它包括每个个体的各种角色与 利益,它以大量的自由交往和全部人格的互动为特征。

44.次级关系:是一种特殊的、缺乏情感深度的关系它所包含的只是一个人的人格的某些 方面 45.群体遵从 46.参照群体:被成员用来作为某种参照对象,并对成员的态度、认识发生重大影响的 非所属的群体。

47. 正式结构:是指导组织成员活动的一套明确陈述的规定、纪律和程序。

包括规章、 法规、内部细则、命令和达成目标的时间表等。

48.非正式结构:是由群体成员的互动所形成的组织内的人际关系。

49.科层制:即一种运作于明确的规章和程序基础上的等级权威结构。

50. 文化:是人类群体或社会的共享成果,这些共有产物不仅仅包括价值观、语言、知 识,而且包括物质对象。

51. 符号:是社会成员约定俗成、共同使用、指示或表达自身意义以外事物的东西。

52. 价值观:是一个社会中人们所共同持有的关于如何区分对与错、好与坏、违背意愿 或符合意愿的观念。

53. 亚文化:只为某些特定的人群、群体所接受的文化。

54.反文化:当亚文化对抗、排斥主文化的价值规范、生活方式及其标准时,就演变为反 文化。

55.文化中心主义 56.文化相对主义 57.萨皮尔-沃夫假设 58. 越轨:指违反或偏离某个群体或社会的重要规范的行为。

59. 失范:是指人们用社会认为合法的手段不能实现自己的文化目标时发生的,人们在 面对这类不能实现自身文化目标的情形时,一个共同的反应就是越轨行为。

60. 社会控制:是指社会组织体系运用社会规范以及与之相应的手段和方式,对社会成 员(包括社会个体、社会群体和社会组织)的社会行为及价值观念进行指导和约束,对各类社 会关系进行调节和制约的过程。

61.内化:某个人对群体或社会的规范的认同 62.结构紧张论: 63.社会分层:就是按照一定的标准,将人们区分为高低不同的等级序列,意即人与人之 间、集团与集团之间,也像地层构造那样分成高低有序的若干等级层次。

64. 社会流动:一个社会成员或社会群体从一个社会阶级或阶层转到另一个社会阶级或 阶层的过程叫社会流动。

65. 垂直流动指的是人们社会地位的上升或下降,可以分为两种,即上向流动和下向流 动。

66. 社会设置:是在特定的社会活动领域中所创设和形成的一整套持续而稳定的规范体系,它是制约社会行动的重要结构框架。

67.核心家庭:由一对夫妇和子女两代人组成的家庭 68.扩展家庭:包括了三代或三代以上的成员的家庭 69. 教育:是社会关于如何指导、引导学生学习的制度。

70. 文凭主义:不是工作能力而是获得文凭的能力阻碍了低社会地位群体的成功。

71. 集合行为是指许多人面对某一共同的影响、 刺激而表现出来的相对自发、 没有组织、 不可预料、缺乏固定规则和很不稳定的行为。

72.社会运动:一种主要依赖于非制度化方式来产生社会变迁的集体努力 73.谣言:人与人之间非正式的、通常是口头传播的未经证实的消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