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第三单元 第1讲 课后作业
2015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题库:必修1第3单元第1讲 酶和ATP
必修一分子与细胞第三单元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第1讲酶和ATP1.如图中,①表示有酶催化的反应曲线,②表示没有酶催化的反应曲线,E表示酶降低的活化能。
正确的图解是()解析酶可以有效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使细胞代谢在温和条件下快速进行。
答案 B2.地沟油是废弃的动植物油脂,利用生物酶技术可以将地沟油转化为生物柴油,最适用于该过程的酶是() A.蛋白酶B.淀粉酶C.脂肪酶D.解旋酶解析地沟油的主要成分是动植物油脂,故最适用于题中所述过程的酶是脂肪酶。
答案 C3.如图中的新鲜土豆片与H2O2接触后,产生的现象及推测错误的是()A.若有气体大量产生,可推测新鲜土豆片中含有过氧化氢酶B.若增加新鲜土豆片的数量,量筒中产生气体的速率加快C.一段时间后气体量不再增加是因为土豆片的数量有限D.为保证实验的严谨性,需要控制温度等无关变量解析新鲜土豆片中含有过氧化氢酶,能催化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气泡)。
增加土豆片的数量即增加酶的数量,可使反应速率加快。
一段时间后,因底物过氧化氢全部被消耗分解掉,产生的氧气(气体)量不再增加。
答案 C4.取经过编号的5支试管分别加入2 mL 0.5 mol/L的过氧化氢溶液,进行如下实验,根据实验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1号和3号对照不能说明酶有专一性C.各组实验都不能体现酶的活性与温度之间的关系D.3号和5号对照可以说明酶的活性受pH的影响解析酶具有高效性是通过无机催化剂与酶相比较(即2号与3号实验)得出的。
1号和3号实验是两种酶催化一种底物,能说明酶具有专一性。
3号与4号实验对比能说明高温会降低酶的活性。
3号和5号实验的自变量是pH,说明pH会影响酶的活性。
答案 D5.ATP是细胞内流通的能量“通货”。
下列关于ATP的说法中,错误的是()①参与ATP形成的元素包括C、H、O、N、P②在叶绿体中,ATP的移动方向是由叶绿体的囊状结构到叶绿体基质③洋葱表皮细胞中能形成ATP的细胞器有线粒体和叶绿体④ATP是各种活细胞内普遍存在的一种高能磷酸化合物,是细胞内唯一的直接能源物质A.①③B.③④C.②③D.②④解析ATP是各种活细胞内普遍存在的一种高能磷酸化合物,是细胞内主要的直接能源物质,而不是细胞内唯一的直接能源物质;洋葱表皮细胞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产生ATP的细胞器只有线粒体。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材第三单元习题答案讲析
第三单元 勇担社会责任
• 第六课 责任与角色同在 •第1课时 我对谁负责 谁对我负责
1.教材P64 回顾自己参加的一项社会实践活 动,完成下表。
• 【提示】参加校团委组织的学雷锋活动,对街道上乱涂乱画、树下 的垃圾、店铺门前和道路两侧的塑料袋及其他污染物进行清理。
扮演的角色 完成的任务
•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 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 则国雄于地球。”近代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则进一步向我 们青少年提出了担负国家兴盛的责任。在当今竞争如此激烈的国 际社会中,我们更应该勇敢地担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责任。自 己的未来,父母的期盼,国家的需要。这一份份重任压在我们瘦 小的肩上,或许会使我们产生畏惧,但畏惧之后,我们不会退缩, 我们勇担重任!
后被送往中国人民解放军无锡101医院抢救。2012年6月1日凌晨3点45分,吴斌因伤
势过重抢救无效死亡,年仅47岁。
• (2)最美教师张丽莉,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十九中学九年级(3)班 班主任。2012年5月8日,放学时分,张丽莉在路旁疏导学生。 一辆停在路旁的客车,因驾驶员误碰操纵杆失控,撞向学生, 危急时刻,张丽莉向前一扑,将车前的学生用力推到一边,自 己却被撞倒了。车轮从张丽莉的大腿辗压过去。昏迷多天后, 张丽莉醒来的第一句话是:“那几个孩子没事吧!”经过抢救, 张丽莉被迫高位截肢。
第2课时 服务社会
1.教材P80 你参加过哪些类似的活动?与同 学分享你的感受。
• 【提示】街道卫生大扫除;向居民宣传防火知识、环保知 识、避险自救知识;去福利院或养老院做义工;向贫困地 区、灾区捐款捐物;清明节到烈士陵园扫墓;做车站排队 引导员等。我的感受:只有人人都尽到自己的责任,才能 共同建设和谐美好的社会,共享美好的幸福生活。
化学教案第3单元第1讲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
第三单元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第1讲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考纲点击1.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能说出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
2.了解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
了解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焓变和反应热等概念.3.了解热化学方程式的含义。
了解盖斯定律.4.了解能源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了解化学在解决能源危机中的重要作用。
一、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1.发生化学反应时,断开反应物中的化学键需要______能量,而形成生成物中的化学键则会______能量,在25 ℃和101 kPa下,对同一种化学键而言,断开1 mol该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与生成1 mol 该化学键所放出的能量______(填“相同”或“不相同”),而在化学反应中断裂旧键与形成新键不是同一化学键,所以这两个过程所吸收和放出的能量不相等,因此化学反应必然伴随着______变化。
2.化学反应在反应过程中是吸收能量还是放出能量,决定于反应物的________与生成物的_________的相对大小。
当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时,该反应________;当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时,该反应________。
3.当化学反应在一定的温度下进行时,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称为该反应在此温度下的热效应,简称为______________.大多数化学反应是在等压条件下进行的,此时的反应热又称为________,符号为ΔH,常用单位为______________。
4.反应热和焓变的关系(1)焓变(ΔH):ΔH=∑H(生成物)-∑H(反应物)。
(2)反应热:放热反应ΔH为“________”或ΔH______0;吸热反应ΔH为“________”或ΔH________0。
(3)反应热与焓变:ΔH=E(________物的总能量)-E(________物的总能量);ΔH=E(________物的总键能)-E(________物的总键能).特别提示:(1)常见的放热反应:所有燃烧反应、酸碱中和反应、大多数化合反应、金属与酸的反应.(2)常见的吸热反应:大多数分解反应;以C、H2、CO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某些晶体间的反应,如Ba(OH)2·8H2O+2NH4Cl===BaCl2+2NH3↑+10H2O。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同步讲练测第三单元第1课长方体的认识版
人教版数学 分 数学五年级(下)体型新颖丰富 体型新颖丰富掌握考试动态 直接重点难点提高考试成绩 周考/月考/单元考/期中考/期末考第一课长方体的认识开心回顾1.在一个长是4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里剪下一个最大的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厘米。
【答案】3【解析】试题分析:在长方形中剪去一个最大的正方形,那么这个正方形的边长就是长方形的宽,由此求解。
解:剪下的正方形的边长最大是长方形的宽,也就是3厘米。
故答案为:3。
【难度】容易2.一个长方形,宽是b米,长是宽的2倍,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米,面积是平方米.【答案】6b,2b2【解析】试题分析:先依据长方形的长和宽的关系求出长方形的长,再据长方形的周长、面积公式即可求解。
解:周长:(2b+b)×2=3b×2=6b(米)面积:2b×b=2b2(平方米)答: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6b米,面积是2b2平方米。
故答案为:6b,2b2。
【难度】较易3.拼一个边长4cm的大正方形,至少需要个边长1cm的小正方形。
【答案】16【解析】试题分析:要拼一个边长4厘米的大正方形,需要的小正方形的总面积,应当等于大正方形的面积,所以根据正方形的面积公式分别求出边长是4厘米的大正方形的面积,和边长1厘米的小正方形的面积,然后相除就是需要的个数。
解:(4×4)÷(1×1)=16÷1=16(个)答:至少需要16个边长1厘米的小正方形。
故答案为:16。
【难度】较易4.4个边长是2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它的面积是,它的周长是。
如果拼成一个正方形,它的面积是,周长是。
【答案】16平方厘米,20厘米,16平方厘米;16厘米【解析】试题分析:(1)4个边长是2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把这4个小正方形排成一排,进行拼组,求出新长方形的长和宽,再根据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公式求解。
(2)4个边长是2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大正方形,把这4个小正方形拼成2排2列即可,求出大正方形的边长,再根据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公式求解.解:(1)拼成一个长方形,如图:新长方形的长是:2×4=8(厘米)宽是2厘米面积是:8×2=16(平方厘米)周长是:(8+2)×2=20(厘米)(2)拼成一个大正方形:大正方形的边长是2×2=4(厘米)面积是:4×4=16(平方厘米)周长是:4×4=16(厘米)故答案为:16平方厘米,20厘米,16平方厘米;16厘米。
必修1 第三单元 第一讲 课时活页作业doc
[课时活页作业](限时3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50分)1.(2012·佛山质检)下列关于酶与ATP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体成熟的红细胞既能产生酶又能产生ATPB.酶的形成需要消耗ATP,ATP的形成需要酶的催化C.酶与ATP均具有高效性与专一性D.ATP含有核糖,而所有的酶均不含核糖解析: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中没有细胞核和众多的细胞器,所以不能产生酶,但能进行无氧呼吸产生少量的ATP;ATP没有专一性;绝大多数酶属于蛋白质,不含核糖,少数酶属于RNA,含有核糖。
答案:B2.下列关于酶特性实验设计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验证酶的专一性时,自变量一定是酶的种类B.验证酶的高效性时,自变量是酶的浓度C.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自变量是温度D.探究酶催化作用的最适pH时,应设置过酸、过碱、中性三组解析:验证酶的专一性时,自变量是反应物的种类或酶的种类。
验证酶的高效性时,自变量是催化剂的种类。
探究酶催化作用的最适pH时,应设臵酸性→中性→碱性多组不同pH的实验组,使实验尽可能精确。
答案:C3.右图表示过氧化氢被分解的曲线,说明酶具有()①专一性②高效性③催化特性④在温和条件下进行A.①②B.②C.②③D.①②④解析:由图中曲线可知,加酶的反应最先到达平衡点,加入Fe3+的反应次之,未加酶的反应速度最慢。
对三条曲线处理因素的分析可判定,本题考查的是酶的高效性,同时也体现了酶与无机催化剂一样,具有催化作用。
答案:C4.(2012·江西重点中学联考)下图甲是H2O2酶活性受pH影响的曲线,图乙表示在最适温度下,pH=b时H2O2分解产生的O2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若该酶促反应过程中改变某一初始条件,以下改变正确的是()A.pH=a时,e点下移,d点左移B.pH=c时,e点为0C.温度降低时,e点不移动,d点右移D.H2O2量增加时,e点不移动,d点左移解析:O2的最大释放量只与H2O2的量有关,与酶的活性无关,与pH=b时相比,pH =a时酶的活性下降,e点不变,d点右移;H2O2不稳定,在H2O2酶失活时,H2O2仍能分解;温度降低时酶的活性降低,e点不变,但H2O2完全分解所用的时间延长,d点右移;增加H2O2量,e点上移,d点右移。
2015届高考生物(人教版通用)一轮总复习配套题库:必修2第3单元第1讲 生物的变异(解析) Word版含解析
第三单元生物变异、进化、育种第1讲生物的变异1.下列关于基因及基因型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突变既可能改变基因的结构,又可能改变基因的数量或排列顺序B.自然选择通过选择不同表现型的个体,使基因频率定向改变C.S型肺炎双球菌的基因位于拟核的染色体上,呈线性方式排列D.基因型为Aa的植物自交,其雄配子比雌配子的数量多解析突变可以分为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其中基因突变可改变基因的结构,染色体变异可能改变基因的数量或排序,A正确;自然选择通过选择相应表现型的个体使基因频率定向改变,B正确;S型肺炎双球菌是细菌,无染色体,C错误;基因型为Aa的植物自交,其雄配子数远大于雌配子数,但雌雄配子种类及比例一致,D正确。
答案 C2.若图甲中①和②为一对同源染色体,③和④为另一对同源染色体,图中字母表示基因,“。
”表示着丝点,则图乙~图戊中染色体结构变异的类型依次是()A.缺失、重复、倒位、易位B.缺失、重复、易位、倒位C.重复、缺失、倒位、易位D.重复、缺失、易位、倒位解析图乙中②号染色体丢失了D基因,形成缺失;图丙中①号染色体多了一个C基因,形成重复;图丁中①号染色体上的“BC”基因位置颠倒了180°,形成倒位;图戊中②号染色体与③号非同源染色体间相互交换了部分片段,产生易位。
答案 A3.亚硝酸可使胞嘧啶(C)变成尿嘧啶(U)。
某DNA分子中的碱基对G/C中的C在亚硝酸的作用下转变成U,转变后的碱基对经过两次正常复制后不可能出现的碱基对是(只考虑该对碱基,且整个过程不发生其他变异)()A.G/C B.A/TC.U/A D.C/U解析整个过程如下:G/C在亚硝酸的作用下转变成G/U,复制后形成G/C 和U/A,第二次复制后形成两对G/C、一对U/A和一对A/T。
答案 D4.原核生物某基因原有213对碱基,现经过突变,成为210对碱基(未涉及终止密码子改变),它指导合成的蛋白质分子与原蛋白质相比,差异可能为() A.少一个氨基酸,氨基酸顺序不变B.少一个氨基酸,氨基酸顺序改变C.氨基酸数目不变,但顺序改变D.A、B都有可能解析突变后少了三个碱基对,氨基酸数比原来少1个,C错误;若少的三个碱基对正好控制着原蛋白质的一个氨基酸,则少一个氨基酸,其余氨基酸顺序不变;若减少的三个碱基对正好对应着两个密码子中的碱基,则在减少一个氨基酸数目的基础上,还会改变一种氨基酸的种类,从而引起氨基酸顺序改变;若减少的不是三个连续的碱基,则对氨基酸的种类和顺序影响将更大。
执业医师公共科目
临床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公共科目辅导资料临床助理医师公共科目第1讲[ 导读 ] 复习中大家应注意课提到的要点,因为有些要点考试经常出题,考生只要稍留意,就容易得分,不要放弃此部分。
[ 学习目标] 卫生法规占公共科目的10%。
本课中主要介绍医疗与妇幼保健监督管理法规。
其中,职业医师法部分最重要,尤其医师考试,注册,规则,考核部分,历年考题较多第一单元医疗与妇幼保健监督管理法规执业医师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医师队伍的建设,提高医师的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保障医师的合法权益,保护人民健康,制定本法。
第二条依法取得医师资格或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经注册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执业的专业医务人员,适合本法。
本法所称医师,包括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
第四条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主管全国的医师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负责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医师工作.第二章考试和注册第九条具有以下条件之一的,可以参加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一)具有高等学校医学专业本科以上学历,在执业医师指导下,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试用期满一年的;(二)取得执业助理医师执业证书后,具有高等学校医学专业学历,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工作满二年的;具有中等学校医学专业学历,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工作满五年的。
考题如下:取得执业助理医师执业证书后,具有中级专业学校医学专业学历,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需工作满几年方可参加执业医师资格考试:A满1年B满2年C满3年D满4年E满5年答案 E第十条具有高等学校医学专业专科学历或有中等学校医学专业学历,在执业医师指导下,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试用期满一年的,可以参加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
第十三条国家实行医师执业注册制度。
取得医师资格的,可以向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申请注册。
除有本法十五条规定的情形外,受理申请的卫生行政部门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三十日内准予注册,并发给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统一印制的医师执业证书。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第一讲讲义-含解析(知识精讲+典型例题+同步练习+进门考)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上》知识点1圆柱的表面积猫小咪和猫小喵发现了一大瓶鱼罐头,他们在密谋着如何解决掉这瓶罐头。
提问鱼罐头的包装盒属于哪种立体图形?认识圆柱总结:1.圆柱的上下两个底面面积相等。
2.周围的面(除底面外)叫做侧面。
思考:将圆柱沿侧面展开后得到什么图形?思考1.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S侧=2πrh。
2.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两个底面圆的面积。
S表=2πrh+2πr²思考:一个圆柱体底面半径是1厘米,高是5厘米,那么它的侧面积和表面积分别是多少?(π取3.14)步骤:圆柱的表面积分为几个部分?三部分:两个底面积和一个侧面积。
两个底面积是多少?S底=3.14×1²×2=6.28平方厘米。
侧面积是多少?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S侧=3.14×1×2×5=31.4平方厘米。
圆柱体的表面积是多少?6.28+31.4=37.68平方厘米。
思考:如果把圆柱横着切一刀,它的表面积有什么变化?总结:切一刀表面积增加两个圆的面积。
思考:把一根长1米的圆柱分成3段,表面积增加了48平方厘米,原来圆柱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π取3)步骤:分成三段增加几个面?(3-1)×2=4个。
圆柱的底面半径是多少厘米?48÷4=12平方厘米。
12÷3=4 4=2×2。
所以半径是2厘米。
原来圆柱的表面积是多少?1米=100厘米2×3×2×100=1200平方厘米1200+12×2=1224平方厘米思考:把一张长方形铁皮按图剪开,正好能制成一个圆柱形水桶(有盖),那么这个水桶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π取3.14,接头处忽略不计)步骤:水桶的表面积包含哪几部分?两个底面圆的面积和侧面积。
圆柱的底面周长等于右侧小长方形的长还是宽?等于小长方形的长。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一册 第三单元 第1讲 岩石圈的组成与物质循环 鲁教版
最新 考纲1.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2.地壳物质循环。
知 识 体系考纲 解读1.掌握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及其特点。
2.理解三类岩石的成因及其特点。
3.了解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理解其地理意义。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一册 第三单元 第1讲 岩石圈的组成与物质循环 鲁教版考点一 地球内部圈层和岩石圈的结构1. 地球内部分层(1)依据: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图中虚线M :横波,实线N :纵波。
(2)分层名称 特征界面A 层 地壳 连续圈层,平均厚度约17千米 a 莫霍界面b 古登堡界面B 层 地幔 厚度约2 800千米,上部存在c 软流层,是岩浆主要发源地C +D 层地核分C 外核、D 内核2. 岩石圈(1)构成:地壳与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
图中字母E 。
(2)软流层:位于上地幔上部,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
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划分及特征依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地球固体表面以下可划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
具体分析如下图、表所示:圈层名称不连续面深度(km)地震波的速度变化特征地壳莫霍界面古登堡界面平均172 900(纵波和横波速度明显加快)(纵波速度突然下降,横波消失)①固体外壳;②厚度最小,其中大陆地壳较厚,大洋地壳较薄地幔上地幔①固态,上地幔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物质处于熔融状态;②温度、压力、密度增大下地幔地核外核呈熔融状态内核呈固态,温度很高,压力、密度很大[误区警示]地壳与岩石圈的比较岩石圈不仅包括地壳全部,还包括上地幔顶部,即软流层以上的部分。
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2011·大纲全国文综)读图知,组成该山体岩石的矿物直接来自地表。
( × )解析根据景观图片中山体的形态和火山喷发的景象可以判断出该山体属于火山,其岩石为岩浆岩,是由来自上地幔上部软流层的岩浆冷却凝固形成的。
因此,组成该山体岩石的矿物直接来自地幔。
2024年中考数学总复习第一部分考点精讲第三单元函数第3课时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2022 23(2) 解答题(三) 8 已知面积最大
最值 2021 9 选择题 3 已知三角形面积公式
2021 10 选择题 3 已知二次函数解析式
设问 求与x轴的交点坐 标及顶点坐标
求二次函数解析式
求抛物线解析式 求△CPQ面积的最 大值,点P的坐标 求三角形面积最值 求点C到y轴距离的 最大值
第3课时 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第3课时 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返回目录
类型 年份 题号
题型
分值
考情分析 已知条件
与坐标轴 2019 25(1) 解答题(三) 3 已知抛物线的解析式
交点及顶
①已知顶点C(0,-3),
2018 23(2) 解答题(三) 3
点坐标
②直线y=x+m得到与x轴的交点坐标
2017 23(1) 解答题(三) 3 与x轴的交点A(1,0),B(3,0)
2020
题号 9
24(3)
题型 选择题 解答题(三)
分值 3 4
已知条件 ①k>0,②在同一象限内的四个点 横坐标 关于x轴上一点对称
设问 比较y的大小 证平行四边形
对称性 2017 7
选择题
3 关于原点对称
求对称点的坐标
2016 23(2) 解答题(三) 3 关于直线y=x成轴对称 【考情总结】
求对称点的坐标
关系
选择题
①对称轴x=1, 3
②函数图象
多结论判断
与坐标轴 2022 23(1) 解答题(三) 4 ①与x轴的一个交点A(1,0),
求抛物线解析式
交点及顶
②由AB=4得到另一个交点B(-3,0)
BO=3AO=3得与x轴的交点A(-1,0)
点坐标 2020 25(1) 解答题(三) 3
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课题1讲义
第三单元课题1:分子和原子知识点一:构成物质的微粒一、知识梳理1、认识物质的微粒性(1)理觧课本中的扫描图片;(2)生活中常见的一些实例:(3)结论:物质都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
微观粒子的种类很多,分子、原子、离子等都是微观粒子。
所以有的物质由分子构成,有的物质由原子构成,有的物质由离子构成。
2、分子的基本性质(1)质量、体积都很小;一滴水中的水分子个数,如果用10亿人来数,每人每分钟数100个,日夜不停,需要3万多年才能数完。
(2)在不停地运动且与温度有关。
温度越高,运动速率越快。
例:品红的扩散(如下左图);浓氨水的扩散(如下右图)(3)分子间存在间隔。
同一物质气态时分子间隔最大,固体时分子间隔最小;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就是分子间的间隔受热时增大,遇冷时变小的缘故。
例气体可以压缩储存于钢瓶中。
50mL的水和50mL的酒精混合后,其体积小于100mL。
二、典例研究例1:瘪了的乒乓球放到热水中会重新鼓起来,是因为乒乓球内气体()A.分子的体积增大 B.分子间间隔增大C.分子的质量增大D.分子的个数增多例2:物质的三态变化,主要是由于()A.微粒的大小发生了变化B.微粒的质量发生了变化C.微粒间的空隙大小发生了变化D.变成了新微粒例3:用微粒的相关知识解释下列现象或事实,错误的是()A.一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说明分子很小B.石油气加压后可贮存在钢瓶中,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隙C.水沸腾时可掀起壶盖,说明分子大小随温度升高而增大D.湿衣服晾在太阳下干得快,说明分子运动速率与温度有关例4:下列关于微观粒子的说法正确的是()A.只有离子能构成物质B.分子之间有间隔,原子之间没有间隔C.分子和原子都在不停运动D.分子一定比原子大三、当堂训练1.下列关于分子的说法错误的是()A.酒精的挥发是由于酒精分子不断运动而扩散到空气中B.冰和水都是由水分子构成的C.水受热蒸发加快是由于受热水分子运动速率加快D.给自行车轮胎充气,是利用大气压强增大,气体分子缩小,使空气进入轮胎2.下列关于“酒精温度计遇冷读数下降”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A.分子停止运动B.分子体积缩小C.分子间间隔减小D.分子种类发生了变化3.已知浓氨水易挥发出氨气,氨气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第三单元 第1课时 从前面、右面和上面观察物体(一)(课件) 数学四年级上册(苏教版)
课堂小结
归纳总结:
观察物体的方法:观察物体一般从前面、右面和 上面去观察,观察物体的某个面,要正对着这个面进行 观察。一般从不同的位置去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也不 相同。
从前面、右面Βιβλιοθήκη 和上面观察物体第一课时
目录
课前 新课 导入 精讲
学以 课堂 致用 小结
课前导入
情景导入
画杨桃 有一次学校上图画课,老师把两个杨桃摆在 讲桌上,要同学们画。我的座位在前排靠边的地 方。讲桌上那两个杨桃的一端正对着我。我看到 的杨桃根本不像平时看到的那样,而像是五个角 的什么东西。
为什么他看到的杨桃和平时不一样?
易错提醒
判断: 从上面看到的图形是平行四边形
。( × )
辨析:观察物体时没有正对着物体的一面观察,从上面 观察正方体,看到的图形是正方形。
学以致用
小试牛刀
1.
小试牛刀
2. 从前面看正方体,看到的是什么图形?
从前面、右面和上面看正方体,看到的都是正方形。
小试牛刀
3.用两个同样大的正方体摆一个长方体(如右图), 先从前面、右面和上面看一看,再说说看到的分 别是下面哪个图形。
典题精讲
2、正方体的前面、右面和上面各是什么颜色?长方体呢?
上面 前面 右面
上面 前面
右面
典题精讲
3.看图填空。
(1)正方体的( 上 )面和长方体的( 前 )面都是红色。 (2)正方体的( 右 )面和长方体的( 上 )面都是绿色。 (3)正方体的( 上 )面和长方体的( 右 )面都是黄色。
典题精讲
4. 下面的三幅图分别是从哪一面看到的?
( 前 )面
( 右 )面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课后习题答案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课后习题答案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竹节人》课后习题答案为完成三个不同的任务,你是怎样读这篇文章的?和同学交流。
①为完成“写玩具制作指南,并教别人玩这种玩具”这个任务,可以先快速读全文,找到相关内容,再仔细读。
②“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读的时候要特别注意文章中写“我们”投入地做玩具、玩玩具的部分……③为完成“讲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这个任务,我主要关注了老师没收玩具、玩玩具的内容,重点梳理了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教材提出了三个阅读任务,带着不同的任务去阅读,就等于有了不同的阅读目的。
三个任务引导我们从不同角度去阅读这篇课文,第一个阅读任务偏重于实用,需要从课文中提取关键信息来完成;第二个阅读任务偏重于体验,需要从字里行间去体会、感受竹节人带给大家的乐趣,我们可以抓住关键词句展开想象,还原当时大家玩竹节人的热闹场景,也可以和同学们一起演一演,跺脚拍手动起来、咋咋呼呼喊起来,感受玩竹节人的乐趣;第三个阅读任务偏重于叙事,需要把握住事情的前因后果和细节。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宇宙生命之谜》课后习题答案1.为了了解其他星球是否存在生命,你在阅读时是怎么做的?这位同学的思考给了你哪些启发?①与问题相关的内容我会仔细读,必要时会多读几遍。
有的段落和我想要了解的问题关系不大,就不需要细读。
②有的信息可能是不准确的,需要再查查相关资料加以判断。
快速浏览课文,对问题没有帮助的段落可以略读。
每个自然段往往有提示主要意思的语句,阅读时注意把这样的语句找出来。
然后找到对解决问题有帮助的段落,运用画关键词的方法仔细阅读,如第 3自然段,一边读一边画出关键词,帮助理清生命存在的条件。
运用提取关键信息法阅读,如第 4 自然段的段首提到了地球外的其他行星,通过提取关键信息,知道这些星球上是不存在生命的。
抓重点段仔细阅读,如第 5~8 自然段,讲火星上有可能存在生命,这部分关于火星的内容很重要。
10 竹节人课件及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品读课文
正面描写
齐天小圣
竹节人手上系上一根冰棍棒, 就成了手握金箍棒的孙悟空,号称 “齐天小圣”,四个字歪歪斜斜刻 在竹节人背上,神气!
品读课文
金钩大王
窦尔敦:清代小说 《施公案全卷》、京剧 《盗御马》中的豪侠。
找到两根针织机上废弃的钩针, 装在竹节人手上,就成了窦窦尔尔敦敦的 虎头双钩。把“金钩大王”刻在竹 节人的胸口,神气!
一系列词语把同学们观看斗竹节人 的热切和投入写得十分生动。
品读课文
侧面描写
上课也依然意兴不减。
上课了,意兴依然不减,手痒痒的,
将课本竖在面前当屏风,跟同桌在课桌上
又搏将起来,这会儿,嘴里不便咚锵。
偏偏后面的同学不知趣,看得入了迷,
伸长脖子,恨不能从我们肩膀上探过来,
被那虎视眈眈的老师看出了破绽。
品读课文
通过对老师的动作、神态描写,表现了 老师对竹节人的喜爱。
品读课文他脸上的神情,跟我源自玩得入迷时一模 一样。于是,我跟同桌相视一笑,虽两手空空, 但心满意足,轻手轻脚地溜了。
方才的那份小小的怨恨和沮丧化为乌有。
试着分析作者为什么这么说。
品读课文
因为我们发现了老师也很爱玩竹节人, 说明老师也是“我们”的同路人,所以对 老师没收竹节人的怨恨和找不到竹节人的 沮丧立刻就消失了,由此也表现了童心的 纯真与美好。
品读课文
聪明的小朋友,请你为下 面这两个竹节人取一个响亮的 名字吧。
品读课文
用铅皮剪一把偃月刀,用铁丝 系一绺红丝线做一柄蛇矛,给那竹 节人装上,再挖空心思取一个更威 风、更吓人、叫得更响的名号。
还有同学别出心裁,想技高一筹,给竹节人 粘上一个橡皮雕成的脑袋,做一套纸盔甲。
品读课文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第一课时|人教新课标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第一课时|人教新课标版在教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第一课时,我以“分数乘整数”为主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分数乘整数的运算方法,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分数乘整数。
我们使用的教材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36页至38页。
这部分内容主要介绍了分数乘整数的运算方法,并通过例题和练习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一运算规则。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分数乘整数的运算方法,能够正确进行计算。
2.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分数乘整数的运算方法,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能够通过实例理解和掌握这一运算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PPT课件,用于展示例题和练习题。
2. 白板和黑板笔,用于板书和解释运算过程。
3. 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我以一个实际问题引入本节课的学习,例如:“小明有一块巧克力,他吃了其中的1/2,然后又吃了另外1/2的1/2,请问小明总共吃了这块巧克力的几分之几?”通过这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分数乘整数的问题。
2. 讲解与演示:我使用PPT课件展示分数乘整数的例题,并利用白板和黑板笔进行讲解和演示。
例如,我展示一个分数乘以一个整数的题目,如1/2 × 3,然后解释运算过程,给出答案1/2 × 3 = 3/2。
3. 随堂练习:在讲解和演示之后,我立即出示一些随堂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例如,计算1/3 × 4、2/5 × 4等。
通过这些练习题,巩固学生对分数乘整数的理解和掌握。
4. 小组讨论:我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例如,一组学生负责解决一个问题,其他小组成员可以提出自己的解法和观点。
这样的讨论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板书设计我在黑板上设计了一个简洁明了的板书,用于展示分数乘整数的运算方法。
统编教材二年级上册第1-8单元课后习题答案与解析
统编教材二年级上册课后习题答案与解析第一单元课文1·《小蝌蚪找妈妈》小蝌蚪是怎样长成青蛙的?按顺序把下面的图片连起来,再讲一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读一读,用加点的词各说一句话。
例:(披)寒冷的北风给大地披上了一层雪白的绒袄。
鼓猫咪鼓着肚子,趴在树荫下休息。
露妹妹看见冰激凌,露出了灿烂的微笑。
甩老黄牛甩着尾巴,慢悠悠地在树下吃草。
课文2·《我是什么》说说“我”是什么,“我”会变成些什么?答:“我”是水,“我”会变成汽、云、雨、冰雹和雪。
读一读,体会加点词的意思,再用它们各说一句话。
例:秋风吹来,树叶纷纷落在地上。
雨滴重重地打在身上,不到一分钟我就变成了落汤鸡。
金黄地落叶随着一阵风,晃悠悠地飘下来。
课文3·《植物妈妈有办法》课文介绍了哪几种植物?在课文中画出来,再说说它们是怎么传播种子的。
答:课文介绍了蒲公英、苍耳、豌豆等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
蒲公英妈妈靠风传播种子,苍耳妈妈将种子挂在动物的皮毛上播种,豌豆妈妈让豆荚晒太阳。
选做:你还知道哪些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可以选用下面的词语,仿照课文说一说。
例:柳絮在柳树妈妈的注视下,乘着风,纷纷出发。
樱桃树结满了樱桃,欢快地小鸟衔走樱桃当作食物,樱桃种子被小鸟排出体外传播到其他地方了。
凤仙花成熟时,果实炸开了,里面的种子蹦着跳着来到地面上。
第二单元识字1·《场景歌》说一说,看谁说得多。
一(方)鱼塘一(方)鱼塘一(方)鱼塘一(块)稻田一(亩)稻田一(片)稻田一(座)石桥一(道)石桥一(丛)翠竹一(片)翠竹一(竿)翠竹一(只)海鸥一(群)海鸥一(对)海鸥一(只)帆船一(艘)帆船一(条)帆船选一张你最喜欢的照片或图画,仿照课文,说说上面有些什么?例:我最喜欢去姥姥家,姥姥家门前有一片小树林,还长着几朵鲜艳的蔷薇。
树林旁流淌着一条小溪,每到秋天,枫叶便飘落到院落里的每一个角落。
识字2·《树之歌》读一读,想想下面几句话的意思。
第三单元大单元教学(学习任务单)-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2课时【课件展示】习作页面及学习要求科技改变生活,让我们出行便利;音乐改变生活,让我们身心愉悦;阅读改变生活,让我们身心愉悦……是什么让你的生活变得更美好?【课件展示】阅读让生活变得更美好!请大家自读《竹节人》《宇宙生命之谜》《故宫博物院》,圈画阅读任务,明确阅读目的,完成“学习任务单1”。
【学习任务单1】②《宇宙生命之谜》①《竹节人》③《故宫博物院》【课件展示】分小组依据不同的目的,选择相应的阅读材料,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完成“学习任务单2”。
A组:(阅读目的)写玩具制作指南,并教别人玩这种玩具。
B组:(阅读目的)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
C组:(阅读目的)讲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
【学习任务单2】第一步:找找哪些自然段写了玩玩具的快乐,思考“乐趣”表现在哪些方面? 第二步:勾画最能体会乐趣的句子,写写你的感受。
第三步:讲讲玩玩具带来的快乐,比比谁讲得最有趣。
所在段落 ( 8——23 ) 摘录相关语句写写我的感受两个竹节人放在一起,那就是搏斗了,没头没脑地对打着,不知疲倦,也永不会倒下。
从“没头没脑”“不知疲倦”等词语,可以感受到“我”玩耍时的快乐和投入。
下课时,教室里摆开场子,吸引了一圈黑脑袋,攒着观战,还跺脚拍手,咋咋呼呼,好不热闹。
侧面描写大家围观斗竹节人的模样,“一圈黑脑袋”写出了围观的人之多,“跺脚拍手”“咋咋呼呼”写出了围观者的入迷,表现了大家对竹节人的喜爱之情。
我的笔记(用到的阅读方法): 浏览、提取关键信息嵌入裂缝两个竹节人玩对打将绳子一松一紧在竹节人手上安装武器第一步:快读默读课文,找出描写竹节人制作和玩法的相关段落,做上记号。
第二步:提取有用的信息,画一画《竹节人的制作指南》(工具、材料、步骤……) 第三步:圈画关联词,列一列《竹节人的玩法》。
《竹节人的玩法》B 组: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A 组:写玩具制作指南,并教别人玩这种玩具《竹节人的制作指南》第一步:找找哪些自然段讲了有关老师的故事。
第三单元 第1讲 分数除以整数-六年级上册数学同步重难点讲练 苏教版
【学霸笔记—苏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同步重难点讲练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根据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理解:把一个分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的算理。
2、使学生经历探究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过程,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难点理解、认识分数除法的意义。
理解、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法则,并能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地进行计算;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推理和概括等思维能力。
复习巩固一.被除数÷除数=商 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除数×商+余数)二. 1.倒数的意义: 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2.求倒数的方法:(1)求分数的倒数:交换分子分母的位置。
(2)求整数的倒数:把整数看做分母是1的分数,再交换分子分母的位置。
(3)求带分数的倒数:把带分数化为假分数,再求倒数。
(4)求小数的倒数: 把小数化为分数,再求倒数。
三.混合运算第1讲 分数除以整数第三单元 分数除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先做二级运算,后做一级运算(二级运算包括乘除,一级运算包括加减);遇到括号要先算括号内的(先算小括号,再算中括号,最后算大括号)。
【重点剖析及易错点】分数除法的意义和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1.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都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和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2.把一个数平均分成整数份,求其中的一份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一是多少。
【题干1】(2020·綦江)下面算式中,如果a表示同一个不为0的自然数,那么得数最大的是()。
A. a×B. ×aC. a÷D. ÷a【思路引导】一个不为0的自然数a乘以一个真分数,则积小于a;一个不为0的自然数a除以一个真分数,商大于a。
【完整解答】选项A和选项B,a×=×a=a<a;选项C:a÷=3a>a;选项D:÷a<(因为a为不为0的自然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后作业一、选择题1.(2019·天一大联考)南朝制度方面最主要的变化,是把魏晋以来尚书、中书等中央官制进一步确定,国家的中枢权力机构被划分为若干个,再无某一个机构能独掌大权。
这一变化()A.使中央权力削弱B.有利于皇权的加强C.瓦解了宰相制度D.强化了士族的统治答案 B解析根据材料“尚书、中书等中央官制进一步确定,国家的中枢权力机构被划分为若干个,再无某一个机构能独掌大权”,表明南朝主要是分割中枢权力机构的权力,使权力分散,相互牵制和制约,从而有利于皇权的加强,故B项正确。
A、C、D三项材料均未体现,故排除。
2.(2019·广西百校联考)晋室南迁,衣冠南渡,为了仰仗随司马氏东迁的中原士族,司马皇族极力拉拢世家大族,如王姓大族,“王与马共天下”,上层土族通过九品官人法不断掌控朝政,占据高位,寒门庶族只能居于下位。
这反映出当时()A.豪强大族对政治的影响B.古代政治制度不断进步C.考试选官制度已经确立D.选官重视家族经济基础答案 A解析材料“王与马共天下”“上层士族通过九品官人法不断掌控朝政”体现了豪强大族对国家政治的影响,故A项正确。
材料并没有体现古代政治制度的不断进步,故B项错误;材料讲的不是考试选拔官吏,而是凭借家族势力来选拔官吏,故C项错误;在当时选官重视的是家族的影响力,而不一定局限于经济基础方面的影响力,故D项错误。
3.(2018·福建三明二模)隋朝初年,按照“存要去闲,并小为大”的原则,把州、郡、县三级制改为州、县两级制,后又改为郡、县两级制。
上述改革() A.导致封建国家财政开支增大B.增强地方行政机构的职能C.削弱世家大族对地方的控制D.有利于维护大一统的局面答案 D解析从材料“存要去闲,并小为大”可知,地方行政机构的改变目的是为了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有利于维护统一,故D项正确。
材料不能体现财政开支和世家大族对地方控制的情况,故A、C两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地方行政机构职能的变化,故B项错误。
4.(2019·安徽皖南摸底)隋代在其监察机构台院设御史若干员,官员职位是从六品,但他们负责纠举百官参与审判,有权直接向皇帝参奏。
殿院设殿中侍御史若干,从七品,主要职责为纠察朝会时百官的言行,并且负责推按狱讼、监察和巡视京城仓库及驻屯京师的诸卫和禁军。
材料可用来说明隋代台院监察的特点之一是()A.职责广泛B.越级行政C.位卑权重D.独立执法答案 C解析根据材料“官员职位是从六品,但他们负责纠举百官参与审判,有权直接向皇帝参奏”可以得出隋朝的监察员位卑权重,故C项正确。
材料虽有涉及监察员的职责,但这并不是材料的主旨,故排除A项;B项与材料无关,排除;监察官员受到皇权的制约,并不是独立的,故排除D项。
5.(2018·黑龙江哈三中模拟)李世民的儿子李恪亲王,打猎时伤害农民,被御史柳范弹劾。
李世民责备亲王府长史权万纪未能规劝阻止,罪应处死。
柳范说:“房玄龄也不能阻止陛下打猎,怎么能单单责备权万纪。
”李世民大怒,后发现自己理屈,马上召见嘉勉。
这反映出()A.唐代监察机制完备B.君主权力受到三省体制制约C.唐代谏议制度形成D.君主素养影响政治体制效果答案 D解析专制体制下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而李世民接纳劝谏,说明唐太宗的个人素养保证了唐朝政治体制的稳定发展,故D项正确。
材料不能反映唐代监察机制完备,故A项错误;B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材料事件不能说明谏议制度“形成”,且材料旨在强调李世民善于纳谏,而非反映唐代谏议制度的形成,故C项错误。
6.唐朝前期,世人嫁娶注重门第,特别是大士族之间出现了“恃其族望,耻与他姓为婚”的现象,之后门第的观念逐渐减轻。
五代时,世人“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
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封建等级观念淡出社会生活B.民族融合改变了世人婚姻观C.世家大族的社会地位已没落D.政治制度调整影响社会生活答案 D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唐朝世家大族推崇重门第的婚姻观念,而五代以来,选官不问门第,婚姻也不特别强调门当户对;故可知是政治制度调整,尤其是科举制的发展影响社会生活,D项正确。
A项封建等级观念淡出社会生活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材料没有提到民族融合的相关信息,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婚姻观念的变化,而不是反映世家大族的社会地位已没落,排除C项。
7.(2019·江西上饶中学月考)学者李碧妍在《危机与重构:唐帝国及其地方诸侯》中说:“我并不认为由此引发的藩镇涌现的局面,仅仅是帝国君主盲目草创的一种产物……相反,我更愿意将它视为一种帝国为化解安史危机而采取的相当理性的举措。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安史之乱导致了唐帝国严重的统治危机B.唐朝大肆分封诸侯严重违背了历史潮流C.藩镇裂土称雄最终瓦解了唐帝国的统治D.藩镇的涌现是唐朝应对危机的理性选择答案 D解析材料“一种帝国为化解安史危机而采取的相当理性的举措”说明藩镇割据是唐朝处理地方制度和应对危机的选择,故D项正确。
材料没有说明导致唐朝帝国危机的因素,故A项错误;唐朝的藩镇割据并不是分封诸侯,故B项错误;材料是肯定藩镇割据的积极作用,故C项错误。
8.(2018·安徽阜阳三中调研)按唐代有关兵役法规定,男子二十一岁为成丁,开始服兵役,六十岁免兵役。
唐太宗准备把征兵范围扩大到十八岁,诏敕已草成,但受到魏征的坚决抵制,魏征拒不署敕,最终此提议没有通过。
由此可以看出()A.唐朝已具备君主立宪特征B.中书省拟诏敕超越权限C.唐朝三权分立又相互制约D.当时魏征供职于门下省答案 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三省六部制下,决策程序是要经过“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先经过草拟——审批——执行,对皇帝和丞相的政令进行审批的是门下省。
由材料“受到魏征的坚决抵制,魏征拒不署敕”可知魏征任职门下省,故D项正确。
材料并未体现起草诏书的情况,B项错误;唐朝还是君主专制统治,唐朝并无三权分立,故A、C两项错误。
9.(2019·江淮十校联考)在唐朝,“凡遇军国大事,皆由政事堂商议决定,经皇帝同意后颁行。
即使皇帝诏敕的诏令,也须经政事堂议决副署方为合法”。
材料说明“政事堂”的出现()A.迎合了强化皇权的需要B.破坏了原有的决策程序C.提升了中书省法定地位D.反映皇权受到一定制约答案 D解析根据材料“即使皇帝诏敕的诏令,也须经政事堂议决副署方为合法”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皇权受到政事堂的限制,故D项正确。
A项说法与材料不符,排除;材料不能说明决策程序遭到破坏,排除B项;材料并没有说明政事堂与中书省的关系,故排除C项。
10.(2019·陕西汉中月考)唐代参加科举考试的人,要经过“考核资叙郡县乡里名籍,父祖官名,内外族姻”,“刑家之子,工贾殊类”以及部曲、杂户、奴牌等,均无权参加。
材料表明唐代科举()A.具有严格的参与标准B.有利于官吏素质提高C.社会基础得到了扩大D.重视门阀士族的利益答案 A解析从材料“‘刑家之子,工贾殊类’以及……均无权参加”来看,唐朝时期的科举制度对于考生资格有着明确规定,故答案为A项。
材料内容与官吏素质无关,排除B项;这种规定导致科举考试的社会基础有所减小,排除C项;D 项材料没有反映,排除。
11.(2019·哈师大附中模拟)有学者认为,唐代前期中央各级行政机关以及地方诸道州府,行政上皆承受于尚书省。
“有事皆申尚书省取裁闻奏,不能径奏君相;诏令制敕亦必先下尚书省详定,然后下百司”。
由此可见,尚书省() A.取代中书与门下省的权力B.拥有起草诏令制敕的职权C.阻隔皇帝与各州府的联系D.成为全国行政运行的枢纽答案 D解析由材料“中央各级行政机关以及地方诸道州府,行政上皆承受于尚书省”说明尚书省在中央与地方行政运行中处于中枢的位置,故D项正确。
唐朝三省各有其职责,材料反映的是尚书省在履行自身的职责,故A项错误;拥有起草诏令、制敕权力的分别是中书省和门下省,故B项错误;C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故排除。
12.唐代前期,各地刺史的日常工作是与尚书省联系;唐代中后期刺史则主要向当地节度观察使请示汇报。
这一变化反映了()A.皇权强化导致尚书省的地位下降B.刺史权力膨胀引起中央政府警惕C.藩镇势力的发展削弱了中央集权D.中央利用分权策略加强控制地方答案 C解析唐代刺史前期与中央联系,中后期向当地节度使请示汇报,说明中央对地方控制削弱,故C项正确,D项错误。
材料不能体现皇权强化,也不能体现刺史权力膨胀,故A、B两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制,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
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还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
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
尚书省但主书填“奉行”而已。
——朱熹《朱子语类》材料二初,三省长官议事于门下省之政事堂。
其后,裴炎自侍中迁中书令,乃徙政事堂于中书省。
开元中,张说为相,又改政事堂号“中书门下”,列五房于其后:一曰吏房,二曰枢机房,三曰兵房,四曰户房,五曰刑礼房,分曹以主众务焉。
——《新唐书》材料三凡军国大事,则令中书舍人各执所见,杂署其名谓之五花判事。
中书侍郎、中书令省审之,给事中、黄门侍郎驳正之。
上(太宗)始申明旧制,由是鲜有败事。
——《资治通鉴》(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唐朝前期三省六部制运作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政事堂”的性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三省六部制的历史作用。
答案(1)特点:注重程序;三省职权明确,相互牵制和监督;以皇权为中心。
(2)变化:唐初,政事堂是宰相集体议政的场所;后来,改为中书门下,成为国家的行政机构。
(3)作用:分工明确,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分相权,建立制约机制,有利于加强皇权;集体议事,有利于减少统治者的决策失误;君主专制中央集权走向成熟。
解析第(1)问,依据材料一“经由中书省……中书付门下……门下缴驳……又将上……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奉行’而已”可知,三省有严格的运行程序,各尽其职,相互牵制,削弱相权,有利于加强皇权。
第(2)问,依据材料二“初,三省长官议事于门下省之政事堂”可知,唐初政事堂是宰相集体议政的场所;到“开元中……又改政事堂号‘中书门下’”可知,三省体制改为“中书门下”成为新的中枢体制。
第(3)问,根据材料三“凡军国大事……各执所见……审之……驳正之……由是鲜有败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省制有利于提高效率,减少失误,削弱相权,加强皇权。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汉朝的选官制度有“察举”和“征辟”两种。
……汉朝实行的察举制度,有各种名目,有的叫孝廉(能尽孝道,作事正直),有的叫茂材异等(才学出众),有的叫贤良方正(品性贤良,行为端正),有的叫孝悌力田(孝父母,爱兄弟,勤恳种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