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现代文阅读训练
初三中考初中语文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及答案
初三中考初中语文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1.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小题向大海也能要“药”刘诗瑶①前不久,由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和上海绿谷制药联合研发的治疗阿尔茨海默症新药“甘露寡糖二酸”(GV—971)顺利完成临床Ⅲ期试验,在新药研制上迈过了最关键的一步。
该药物是从海藻中提取的海洋寡糖类分子,其新颖的作用模式与独特的多靶作用特征,为阿尔茨海默症药物研发开辟了新路径。
②海洋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是巨大的生物资源库。
以海洋生物和海洋矿物中的有效成分为基础开发的药物就是海洋药物。
据中国海洋大学、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学委会主任管华诗院士介绍,目前认识和开发的海洋药物主要来自海洋生物资源。
③人类主要生活在陆地上,所研发的药物主要来源于陆地,但使用多了,就有可能产生耐药性。
于是,人们将目光转向了浩瀚深邃的海洋。
④除了够新,海洋药物还够“奇”。
据管华诗介绍,为了适应在深海环境中的生存、繁衍、防御等活动,深海生物进化出了独特的基因,耐寒耐热耐高压等,能够产生结构奇特、活性多样显著的海洋天然产物,它们为现代创新药物研发提供了重要结构信息,是肿瘤、心脑血管疾病、免疫性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人类重大疾病药物先导化合物发现的重要源泉。
⑤半个多世纪以来,全球共有13个海洋创新药物被批准上市,其中管华诗院士1985年开发上市的我国首个海洋新药藻酸双酯钠(PSS)就是其中之一。
进入21世纪后,海洋药物的开发和上市速度明显加快,十几年间,先后有8个海洋药物被美国FDA(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或欧盟EMEA(欧洲药品评估局)批准上市。
到2016年,海洋药物的全球市场达到86亿美元,已成为蓝色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一极。
⑥据了解,世界各国尤其是美国、日本及欧盟等国家纷纷制订相应计划,斥巨资开发海洋生物资源,海洋药物已经成为国际医药领域竞争的热点。
⑦但向大海要“药”,并不容易。
⑧首先是采样难。
中考现代文阅读练习题含答案
中考现代文阅读练习1·棉花糖(周波)那年,老家的炊烟像云朵一样悠悠地飘着。
晌午,父亲拖着一身的泥巴吭哧吭哧地走回家。
这日头!父亲心里一阵嘀咕。
“回来了?”母亲把毛巾递给父亲。
“嗯,先喝口水。
”父亲走到水缸边,用勺满满地盛了一碗凉水,咕噜一声灌进肚里。
我那时年龄小,每天屋里屋外跑。
父亲背着一大摞农具进院门时,我每次比母亲跑得快。
“丫头,又看我喝水?”父亲滴着汗珠朝我笑。
“甜吗?爹。
”我两手搭着缸沿咯咯地笑弯着头。
“甜,很甜,像吃棉花糖。
”爹又笑。
于是那天起我记住了棉花糖的滋味,做梦也想吃棉花糖。
后来我上学了,看到学校的门口有流动的商贩卖好看的棉花团一样的东西。
同学们说那是棉花糖。
棉花糖?我禁不住诱惑,用零碎的硬币买了一小团吃。
真的很甜,还带着香味。
回家的路上,我一直想着父亲陶醉的样子。
父亲说缸里的水是棉花糖味,这是真的吗难道是棉花糖化了变的我急切地穿过窄窄的田埂,我没见到父亲行走的身影,却看见母亲提着竹杆沿着河塘在追赶鸭群。
我打开家门,扔下书包就蹿到院里的水缸边。
我个子矮,踮着脚看不到水的影子。
我端来一把椅子站上去,才终于看见那一汪被父亲快喝光了的棉花糖水。
“你不要命了?”母亲不知啥时候进来的,见我的头隐没在缸里,大叫起来。
我后来对母亲说:“没有您一声叫,我也许就掉不进缸里去,也不会明白缸里的水根本不是棉花糖的味。
”父亲惊慌地把我湿漉漉从缸里拎了出来,嘴里咕噜噜地想说什么。
然后我看见父亲舀了一瓢水喝,父亲那会儿喝水的样子一点也不好看。
当然我不敢问缸里的水甜不甜,因为我已经知道水不是棉花糖味的。
惊魂未定的母亲给我换干衣服后去了堂屋,我根本没想到她会去找那根赶鸭的竹杆来打我。
“你这是作啥?放下!”父亲扔了水瓢吼道。
“今天不打她一下,明天还会掉进缸去。
”母亲气着说。
我受了太大的惊吓,在两个水缸缝隙里躲藏。
“出来!”父亲朝我喊。
我从缸缝里看见父亲的脸铁青,筋脉一根根在颤抖。
“不出来我要砸缸了!”父亲嗓门特别大。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练习题带答案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练习题带答案一、现代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学类文本,完成问题,剃头匠泉坞山人旧时,管理发的师傅叫剃头匠,赵巍的父亲就是。
在赵巍的记忆中,印象最深的是父亲拖拉着一条腿,拿着推剪剃刀,弯腰佝背给客人理发剃须。
赵巍平时是不去父亲店里的,他怕父亲逼他学剃头。
父亲不介意赵巍对自己职业的不敬,没事还拿赵巍开玩笑,说赵巍小时候抓周,“官印”和“元宝”都不拿,硬提着剪子不松手,还说赵巍的手指细长,拿剃刀稳当,天生就适合做个剃头匠。
赵巍有学要上,自然不会学做剃头匠,却在小学的时候,差点因为父亲的职业和同学打一架。
这事也不能怪赵巍,是一名叫冷锋的同学主动挑起的。
生在干部家庭的冷锋,在班里看不起赵巍,认为赵巍除了学习好,没什么可骄傲的,并学着赵巍父亲走路的样子,对同学们说,看看他父亲,就是个瘸子,整天拖拉个腿,给别人剃头滑稽极了。
“战斗英雄?赵巍,你骗谁啊!谁听说过战斗英雄没工作,专门给人剃头的吗?”冷锋哈哈大笑起来。
赵巍两眼喷火,像个斗架的公鸡,冲着冷锋大喊:“不许你侮辱我爸,我和你拼了。
”一下子冲了上去。
围观的同学赶紧将两人分开,并有同学迅速告诉了李老师。
在李老师面前,赵巍羞愧得不敢抬头,李老师叹了一口气,拍了拍赵巍的头,说:“孩子,记住。
你爸爸是个英雄,虽然他身有残疾,却不要国家养活,也不求别人施舍,凭自己一双手,养活一家人,不容易啊!你回班可以说爸爸是个战斗英雄,老师会帮你的。
”在当天的课堂上,李老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说赵巍的爸爸老师认识,他家所在的居委会王主任是老师的朋友,知道赵巍家的情况。
王主任说赵巍爸爸是参加过老山前线战斗的,那条伤腿是战斗中负的伤,最后告诉同学们好好相处,要学会尊重长辈。
赵巍在底下坐着,眼睛里泪花点点,他知道,自己的爸爸是从小患小儿麻痹落下的残疾,是老师帮他圆了谎。
赵巍到底没有接父亲的班,而是学了医。
手里握的不是剃刀,而是手术刀。
父亲在赵巍接到医学院通知书的那天中午,特地办了一桌酒宴。
中考真题现代文阅读含答案20篇
中考真题现代文阅读含答案20篇一、现代文阅读1.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海底两万里(节选)这是一个人,一个活人,一个印度人,一个采珠人,一个可怜的家伙。
我想,他在采球期到来之前便赶到了这里。
我看到,他的小船便停泊在距他头顶几英尺的海面上。
他不断潜入海水中,()又浮上海面。
一块被砸成小面包一样的圆石夹在他的两脚之间,一根绳索一站系着石头,一端系在他的小船上,这样可以使他迅速潜入海底。
这便是他全部的采珠工具。
他潜入海底大约5码深的地方,()跪下来,将顺手抓到的珠贝塞入他的网袋。
他浮出海面后,将网袋里的螺贝倒在船上,然后夹起石头,再次潜入海底进行采珠作业。
他的整个采球过程只不过三十秒钟。
……我仔细观察着他,他的工作非常有规律,在半个小时之内,没有任何危险威胁到他。
()地,我开始习惯这种有趣的采珠工作。
(),当这个印度人正跪在水底的时候,我看到他做了一个惊恐的姿势,然后站起身,用力向上一跳,试图返回海面。
很快,我便明白了他的恐惧。
一个巨大的黑影出现在这不幸的采珠人头顶。
那是一条巨大的鲨鱼,它的眼睛放着光,张开大嘴,正斜向采珠人冲来!我吓得目瞪口呆,甚至一动都不能动。
这个贪婪的猛兽,用力摇了摇尾巴,然后径直向印度人扑去。
采珠人向旁边一躲,避开了鲨鱼的大口,但是却没有躲过鲨鱼的尾巴,因为鱼尾正好打在他的胸部,将他翻倒在海底。
这可怕的一切不过是瞬间发生的事情。
鲨鱼转身返回,翻转脊背,准备一口将印度人咬成两段。
正在这时,我察觉到蹲伏在我身旁的尼摩船长突然站起身来,然后手持短刀,奋力向那头怪物冲去,准备迎面与它决战。
正在鲨鱼要将这个不幸的采珠人咬为两段的关键时刻,它发现了新的敌人,因此立刻翻转身体,猛地冲向尼摩船长。
我至今仍能看到尼摩船长当时的姿态。
他蹲伏在那里,带着令人钦佩的冷静等待着那头巨大的鲨鱼。
当鲨鱼冲向他的时候,他异常矫捷地跳到一旁,躲过了鲨鱼的冲击,同时将短刀深深地刺入了鲨鱼的肋部。
不过,一切并没有结束。
初三中考初中语文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及答案
初三中考初中语文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1.现代文阅读阅读下列文章,完成下列小题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①每个人的人生定位不同,生活态度自然就不同。
打算把自己置于生活的哪个层次、何种境界,是每一个严肃生活的人都不得不考虑的现实问题,也决定了这个人基本的生活方式。
鲁迅立志揭出劣根性,以引起疗救的注意,所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把别人用来喝咖啡的时间用于读书写作。
哈佛大学集中了全美甚至世界最优秀的学生,他们的校训正是“追求卓越”。
是的,雄鹰不甘宇下,骏马难守圈栏。
一个志存高远的人,必定将追求优秀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作为一种近乎本能的习惯。
②所谓习惯,是一种常态,一种下意识,一种自动化,一种经过长期培养历练而形成的自然而然的状态,一种无需思考即可再现的回忆。
其程序好像早已置于大脑和肌肉中,成为一种特殊的记忆,一举手,一投足,一颦一笑,都是优秀的外化和证明,都会使人眼前一亮,为之折服和赞叹。
③优秀习惯的养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它可以有一个明确的起点,但肯定没有固定的终点。
但只要不断追求,每一个阶段性的成果都会成为一个新的起点。
即便生命个体终结,后来者依然可以从他倒下的地方起步,向着更高的境界跋涉。
④优秀和勤勉是天然的盟友,是孪生兄弟。
优秀的人无一不是勤勉的,而勤勉的人即便不是最优秀的,起码是比较优秀的。
从某种意义上说,勤勉本身就是优秀的代名词。
所有天才,无不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请千万不要轻易相信天才的神话,那种似乎不需练习就能演奏的神童,那种不费吹灰之力就品学兼优的学子,我们听说过,但没见过,不可太当真。
即便有莫扎特那样的特例,于我等也毫无借鉴之可能,不可作为榜样盲目复制。
道理很简单,你是你,你不是莫扎特。
你我遍地都是,莫扎特只有一个。
哲学常识告诉我们,特例不揭示必然性。
聪明的人从来不把自己当特例,聪明人只知道下笨功夫。
⑤因为追求优秀,做什么都必须有“争创一流”的意识。
食人俸禄,尽其本分,是常人的标准,而在优秀的人看来,是起码的德性;考上名牌大学,获得全优成绩,将来有一份体面的工作,是一般人梦寐以求的理想境界,而在优秀的头脑中,仅仅是一个通向优秀的起点而已。
初三中考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训练题及答案带解析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初三中考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训练题及答案带解析一、现代文阅读1.现代文阅读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读书是一种心灵修复吴黎宏①书是灵魂的伴侣、精神的导师、心灵的良医,书给人的馈赠与帮助可谓无穷。
对我来说,读书可以增智广才,可以励志修德,可以怡情养性,是一种最好的心灵修复方式。
②读书可以避免浅陋直白,让心灵丰盈圆润。
大学毕业刚工作时,我工作热情主动却有些马虎,考虑问题不够全面;待人真诚却显直白,有时甚至好心办了坏事。
这些问题,固然有客观的原因,但说到底,还是心智不够成熟,修养不到家。
除了在生活中体悟之外,我常从书中找老师,在阅读中修炼心性。
通过读《论语》《菜根谭》《小窗幽记》,懂得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以责人之心责己,以恕已之心恕人”,学会了换位思考。
由是,心智El渐丰盈成熟起来,待人接物和处理工作也变得更加稳重。
③读书可以消除烦恼郁闷,让心灵愉悦平和。
社会不同于象牙塔,要面对的事情很多,烦恼总是难免。
但烦恼不能成为障碍,情绪不能带进工作,压力应及时化解。
对我而言,读书可以摆脱现实的沉重,驱散生活中的不愉快,宛如冬天在温暖的炉前烤火,所有的忧愁、愤怒、牢骚都会像衣服上的湿气一样被烤得烟消云散。
读《诗经》,让心灵在纯真无邪的原野上奔腾;读《庄子》,任自己的灵魂尽情“逍遥游”;读清新隽永的散文,如沐春风、饮清泉般畅快……可以说,读一本早就想读的书,就像遇见了仰慕已久的朋友。
而且,读书的愉悦是发自内心、出于精神层面的乐趣,是充实持久、不可替代的快乐。
④________,________。
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人容易变得浮躁,尤其作为一名干部,不时对自己的品德修养进行修正,十分重要。
对我来说,向书中的古代圣贤寻求教诲是一条重要的途径。
老子说,“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孟子说,“养心莫善于寡欲”;诸葛亮说,“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王阳明认为,君子要懂得“收放心”,磨炼自己的心性……通过读书,让自己沉淀下去,把心收回来。
2023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真题及答案
2023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真题及答案第一篇:小说阅读1、鲁迅先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之一,他的小说作品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请阅读以下鲁迅先生的一篇小说,并回答问题。
《狂人日记》......2、根据上述短篇小说的内容,回答以下问题:问题一:故事中的主人公是谁?问题二:主人公的精神状态如何?问题三:主人公为什么被认为是疯子?答案:问题一:故事中的主人公是任天辉。
问题二:主人公的精神状态非常紊乱,他在日记中不断地表达自己与世界格格不入的感受。
问题三:主人公被认为是疯子,是因为他对现实世界的不满和愤怒,导致他行为异常。
第二篇:散文阅读1、散文是一种文体形式,它以散文的方式表达情感、抒发作者的心情。
请阅读以下散文,并回答问题。
《雨巷》......2、请回答以下问题:问题一:散文中的“雨巷”有什么特别之处?问题二:散文中所表达的情感是什么?问题三:散文中的写景手法有哪些?答案:问题一:散文中的“雨巷”是一个狭窄的巷子,它经常被雨水所淹没,因此给人一种潮湿、阴暗的感觉。
问题二:散文中所表达的情感是对生活中的孤独、寂寞以及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思念。
问题三:散文中运用了比喻、拟人等手法来形容雨巷的景象,使读者更加深入地感受到其中的凄凉和寂寞。
第三篇:诗歌阅读1、诗歌是一种以抒发思想、情感为主要目的的文学形式,请阅读以下诗歌,并回答问题。
《登鹳雀楼》......2、请回答以下问题:问题一:诗歌中的鹳雀楼是什么意象?问题二:诗歌中所表达的情感是什么?问题三:诗歌中有哪些修辞手法?答案:问题一:诗歌中的鹳雀楼是一种象征,它代表着壮丽、高远的景色,同时也可以理解为人们追求卓越的向往。
问题二:诗歌中所表达的情感是对壮丽自然景色的赞叹和对江山历史的思考。
问题三:诗歌中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来形容鹳雀楼的壮丽景色,使读者产生强烈的视觉感受。
总结:通过对以上三篇文本的阅读和理解,我们可以感受到不同文体的特点和风格。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试题带答案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试题带答案一、现代文阅读1.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困城之外的相守①因为武汉封城,莉君已经在娘家待了整整50天。
②莉君与母亲都是能干且脾气犟的人,秉承的人生哲学是:我的地盘我做主。
因此,往年春节,莉君回娘家过年,待上5天,是她忍受的极限。
她40多岁了,可一回娘家,一定会被母亲当成14岁的小姑娘管着。
③早上睡个懒觉,挨管;晚上11点过了还在刷剧,挨骂;怕胖,少吃一口肉,要管,说是富富态态才吉利;做瑜伽伸展得像一只软腰猫,要管,说是万一闪了腰,村医那里可只有是贴上膏药,拍个Ⅹ光片还要上镇医院。
④回娘家才两天,平地一声雷,武汉封城了。
见女儿一脸的震惊和恍惚,母亲兴高采烈地说:“这下可好,你就不得不多陪妈一阵子了,走不脱了!”莉君略有不快地说:“留在这儿吗?跟你吵架呀!”话一出口,她就有点后悔。
父亲故去多年,母亲从村里小学退休后,独自在山村生活。
家里空旷而冷清,盼着儿孙们春节回来,也是人之常情。
然而,莉君也有不愿意长留的理由,要忍受网络不稳定、洗澡没浴霸的不便。
可是母亲就没有不便吗?按母亲的话说,两个儿子一个女儿,加上媳妇孙辈,光是坐下来吃饭,就是满满一桌。
这一封城,儿孙们都回不去,不光要张罗吃喝,单是儿孙要用的文具、电池、拖鞋、睡衣,就够母亲忙的了。
⑤莉君的心被揪扯了一把。
依照她的脾气,说软话是不可能的,尽量帮衬母亲维持这一大家子的正常运转,就成了莉君暗自给自己分派的任务。
⑥每天,她帮母亲将一百多斤腊肉、咸火腿搬出去晾晒。
母亲欣慰地说:“幸亏今年没嫌土猪肉贵,依旧腌了那么多肉,不然这会儿村镇都封了,上哪儿买肉去。
”莉君听了惭愧,往年,回武汉前,母亲总要往车的后备厢里塞满米油、腊肉,自己心里可全是嫌弃。
⑦每天,莉君还帮母亲侍弄小菜园。
往年,母亲四处张罗菜种、肥料的时候,莉君都要取笑她说:“没事干!快递一公斤十块钱,比青菜贵两倍多,还要往武汉儿女家快递蔬菜,会不会算账啊!”母亲说:“劳动不休,筋骨不锈。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训练(三篇)附答案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训练附答案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训练(三篇)附答案(一)喝得很慢的土豆汤肖复兴那天下午,我和妻子路过北大,因为还没有吃午饭,忽然想起儿子曾经特意带我们去过的一家生意很红火的朝鲜小饭馆,便去了这家小饭馆。
因为不是饭点儿,小馆里空荡荡的,一个胖乎乎的小姑娘笑着问我们吃点什么。
我想起上次儿子带我们来,点了一个土豆汤,非常好吃,很浓的汤,却很润滑细腻,特殊的清香味儿,撩人胃口。
不过已经过去两个多月的时间,我忘记是用鸡块炖的,还是用牛肉炖的,便对妻子嘀咕:“你还记得吗?”妻子也忘记了。
没想到,小姑娘这时对我们说道:“上次你们是不是和你们的儿子一起来的,就坐在里面那个位子?”我和妻子都惊住了。
她居然记得这样清楚!更没想到的是,她接着用一种很肯定的口气对我们说:“那次你们要的是鸡块炖土豆汤。
”我还是开玩笑地对她说:“你就这么肯定?”她笑了:“没错,你们要的就是鸡块炖土豆汤。
”我也笑了:“那就要鸡块炖土豆汤。
”刚才和小姑娘的对话,让我在那一瞬间都想起了儿子。
思念,一下子变得那么近,近得可触可摸,仿佛一伸手就能够抓到。
两个多月前,儿子要离开我们回美国读书的时候,特意带我们来到这家小馆,特别推荐这个鸡块炖土豆汤,所以,那一次的土豆汤,我们喝得很慢很慢,临行密密缝一般,彼此嘱咐着,一直从中午喝到了黄昏。
许多的味道.....,浓浓的,都搅拌在那土豆汤里了。
事情已经过去两个多月,这个小姑娘居然还能够如此清楚地记得我们坐的具体位置,而且还记得人们喝的是鸡块炖土豆汤,这确实让我百思不解。
汤上来了,”我问小姑娘,她笑笑,望望我和妻子,没有说话,转身离开。
我抿了一小口,两个多月前的味道和情景立刻又回到了眼前,熟悉而亲切,仿佛儿子就坐在面前。
那一天下午的土豆汤,我们喝得很慢。
临走的时候,我忍不住又问小姑娘,还是那样抿着嘴微微笑着,没有回答。
又过了好几个月,树叶都渐渐变黄了,天都渐渐地冷了。
那天下午,还是两点多钟,我去中关村办事,那家小馆,那个小姑娘,和那锅鸡块炖土豆汤,立刻又从沉睡中苏醒过来似的,闯进我心头。
初三中考初中语文阅读训练试题及答案带解析答题技巧
初三中考初中语文阅读训练试题及答案带解析答题技巧一、现代文阅读1.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生命是棵长满可能的树刘根生①研究者观察花样滑冰运动员训练发现,相同情况下,普通运动员喜欢练习已掌握动作,顶尖运动员更喜欢练习未掌握动作。
是停留在“舒适区”巩固技能,还是在困难中超越自我?选择,影响着结局。
生命犹如一棵长满可能的树——走出舒适区、挑战“不可能”,人生才能抵达更高的境界。
②走出舒适区,必须勇于“再出发”。
时年花甲的王泽山院士放下过往成就的包袱,苦苦实验二十载,解决了火炸药领域世界性难题,第三次走上国家科技奖领奖台;周有光50岁前是经济学教授,50岁后主持拟定我国《汉语拼音方案》,100岁还不肯“逸我以老”,出版了多部著作。
不为已有功名所累,变顶点为新起点,生命之树自然会挂满累累果实。
③走出舒适区,意味着敢于“求极限”。
模拟太空失重条件训练,航天员若感到身体不适,可随时按下警报器终止,但中国航天员从未发出过警报。
在模拟失重的水槽里,景海鹏一泡就是三四个小时,吃饭时连筷子都拿不动。
古人云: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使人痛苦者,往往蕴藏着促人强大的因子。
④走出舒适区,有时候需要“讨苦吃”。
杨善洲说,如果说共产党人有职业病,这个病就是自讨苦吃。
从云南保山地委书记位置上卸任后,他毅然扎进大亮山植树造林,把荒山秃岭变成了绿洲;广东湛江市政协原主席陈光保离休后,荷着锄头进山开荒,造福一方百姓。
这般自讨苦吃,体现了心念苍生、以苦为乐,更以实绩彰显了行动的力量。
⑤哲人有言,有些人过了30岁就“死”了,因为之后的岁月里全在模仿自己,机械地重复习惯之事。
模仿自己,就是待在舒适区的惯性使然。
比如用新瓶装旧酒,反复显摆曾经的成果,如同照了相洗了很多张照片,底片却还是一张;比如习惯于守成、放弃了创新,在踟蹰不前中被他人超越;比如陷入工作怪圈,忙忙碌碌装样子,有难度的不愿干,没有先例的不敢干。
不日新者必日退,模仿自己,难免会在舒适中“过早地死亡”。
中考真题现代文阅读含答案20篇
中考真题现代文阅读含答案20篇一、现代文阅读1.阅读《书院与乡愁》,完成问题。
书院与乡愁①这是我见到的藏书最丰的个人书院,位于川西德阳市旌阳区,名叫高槐书院。
高槐是这个村子的名字,是有着高大的槐树吗?槐树是有的,却不高大,在村子之外和房前屋后,谦卑地站立于深秋的微雨里。
因此显眼的不是槐树,而是民谣小院、高槐书院、高槐木刻、染云山房,木刻与染房,都是非遗项目,做民谣的是几个从丽江过来的年轻人,自创自唱。
在村庄入口处,下一段小小的斜坡,就到了书院的院坝,站在院坝里,就见屋内书架林立。
进门,抬眼就看到伦茨的《德语课》,那是我喜欢的小说,也是我一直没读完的小说;不急着读完,正因为喜欢。
在陌生的环境里,遇见自己喜爱之物,喜爱就化为喜悦了。
然后是我们熟知的世界名著,中国古典和现当代名著,层间很高的两层木楼,包括楼梯两侧,满满当当排列着,足有二十多万册。
②一个壮实的年轻人守在那里,说自己刚大学毕业,回来是帮助父亲。
这个书院,这些书,都是他父亲的。
德阳我不可谓不熟悉,跟这里的作家和学者多有来往,但从没听说谁有这么多藏书,于是问他父亲的名字。
“他叫舒銮兵”,年轻人说。
想了想,竟不认识。
“他是个厨师”,年轻人又说。
③这让我暗暗吃了一惊,同时平添了几分敬意。
厨师爱书,当然并不稀奇,难得的是拥有如此巨大的数量,且品质高雅,种类繁多,除文学、历史、哲学,还有音乐、医学、农科……二楼的一间屋子里,放了八千多册创刊号。
据悉,全国私人收藏的创刊号,唯上海一藏书家比舒銮兵丰富,那人有上万册。
名著可不断翻印,创刊号却是唯一的,是一个时代文化风尚的见证。
我小心翼翼翻开一本,打头是茅盾先生的文章,发黄的纸页,留下时间走过的足迹,也留下那个时代特有的气息。
茅盾的那篇文章里,无非是简述办刊的缘起,文字平顺,却字字句句给我仓廪殷实的感觉。
是旧书赋予的感觉。
很长时间以来,我都读电子书了,手不那么累,也便于携带,而电子书不会给予我那样的感觉。
于是我想,物质和精神,就像身体和灵魂,是不能轻易分开的。
初三中考初中语文中考现代文阅读训练试题及答案带解析
初三中考初中语文中考现代文阅读训练试题及答案带解析一、现代文阅读1.现代文阅读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阅读危机是心灵缺氧①培根曾经说,阅读是一种消遣。
从大众文化的层面上理解,以前大部分普通中国人也是为了消遣才读书。
在被称为“文化热”的20世纪80年代,人们印象最深的就是门庭若市的新华书店和各类书摊,阅读是那个相对匮乏同时也相对悠闲时代的精神消遣。
但这种热情并不专属于阅读,而是一种对精神生活丰富性的渴求,随后以《渴望》为代表的电视连续剧就以新的形式抢占了人们晚饭后的时光。
②因此,信息时代所谓的阅读危机多少被夸大了,只不过是新的文化形式和消遣方式取代了传统的读书而已。
从整体上看,人们的精神生活更丰富了而不是更贫瘠了,获取知识的渠道更方便了而不是更封闭了。
100多年前,尼采也曾对报纸的出现忧心忡忡,认为这种快速折损的消耗品将会干扰人们对经典阅读的兴趣,后来证明他多虑了。
③这么说并不意味着阅读危机不存在,而是说它需要被更清晰地表达。
当我们说自己不读书时,意思常常是没有读书的时间或心情,而不是说无书可读,这背后是一种时间焦虑。
中国社会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就逐渐进入了一个加速奔跑的时代,时间成了稀缺资源。
尤其到了信息和时间都碎片化的网络时代,人们在不停的快速切换中,表现得像某种焦虑症患者。
④因此,阅读危机的实质是,人们由于缺乏以专注阅读为主要形式的精神深呼吸,而陷入被大量信息垃圾围困的心灵缺氧状态。
刚看了五分钟电子书,就被弹出的新闻链接吸引了注意力;这一分钟还在为某一公共事件激愤不已,下一分钟可能就因为某个段子开怀大笑。
照这个趋势,未来人类的心智结构或将改变,变得像金鱼一样只有7秒钟的记忆。
同时,由于缺乏深度的内心体验,网络时代人们的精神气质开始变得雷同。
⑤慢下来,读读书,不仅仅以阅读的名义进行,更应该站在保护一颗健全心灵的高度,站在人文危机的高度来看待。
如果说社会发展是一匹骏马,阅读及其代表的人文精神就应该是驾驭它的缰绳,不应该任由它在我们手上滑落。
1.中考现代文阅读训练10篇含答案
中考现代文阅读训练1:《灿烂的红柳花》⑦真是“祸不单行”,返程的那天,在茫茫的胡杨林里,汽车在一个急转弯处失去了控制,四轮朝天。
我和另一位轻伤的同事拖出了另外伤势较重的同事,拦住一辆车,车上的人二话没说,就把重伤员送往油田医务所急救。
但由于我们所处之地偏僻,手机没有信号,剩下我们两个人只得托过路人捎信求援。
晌午的太阳火辣辣地照着,胡杨林里异常闷热,地上的小虫子爬来爬去,蚊子似乎铆足了劲,成群结队地“问候”我们。
风好像睡着了,一点动静都没有。
偶尔路过的车辆,临近出事地点,放慢一点速度,又疾驰而去。
⑧太阳移到了西方。
我们坐在地上,背靠着树干,呆呆地任凭塔里木的热浪蒸煮和蚊子亲吻。
就在我们又累又饿、昏昏欲睡的时候,一辆半旧的北京吉普鸣着喇叭,停在我们附近。
一位扎着花头巾、上穿粉红色花格短袖、下着花裙子的中年维吾尔族大嫂从车上下来,一名汉族司机帮她从车上拎下两包东西,向我们走来。
⑨那两包东西摊在一块树荫下的平地上,一盆拉条子面,一盆香味扑鼻的炒菜,一壶茯茶,几个盘子或茶碗,几双筷子。
维吾尔族大嫂用不太流利的汉语一边招呼我们吃饭,一边回答我们的问题。
原来,她是路边开饭馆的,听过路的人说这里出了车祸,就做了饭菜,拦了养路段的车,和司机一起给我们送来了吃的。
吃完饭,那位大嫂嘱咐我们不要担心,她已经托人送信到县政府,会有人来救援我们的。
⑩说罢,她和司机上车,我们诚恳地躬身谢别。
吉普车拐了个弯儿,消失在一大片开得正艳的红柳花丛后面。
我们张望着那簇红柳,久久不愿移开。
⑪红柳在戈壁大漠无人栽培,独自生长的灿烂的红柳花自由绽放,丝毫没有取悦于人的意思,它的美是自然流淌的,让我总是想起那些在沙漠中帮助过我们的人……1.选文段两次写汉子的眼睛“清澈透亮”,请结合具体语境,分析这样写的用意。
2.选文段画线句子属于哪种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3.下面两句的表达效果哪句更好?说明理由A.那两包东西摊在一块树荫下的平地上,一盆拉条子面,一盆香味扑鼻的炒菜,一壶茯茶,几个盘子或茶碗,几双筷子。
15现代文阅读(散文)-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原卷版)
15现代文文阅读(散文)现代文阅读(一)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种子秘语祁云枝整个秋天,种子们星罗棋布,在不同的高度和维度上梳妆打扮。
它们涂脂抹粉,描眉画眼,一切就绪后,开始唤风、唤雨、唤水流,唤身穿皮毛的动物,唤小鸟的肠胃、人类的嘴巴……一旦邂逅,便从高空跃下,从地面起飞,在半空里弹射,于水面上漂浮,或者,干脆搭乘动物和人类这一辆辆目标航班,去远方开疆拓土。
秋歌,种子唱得最带劲儿。
这甘甜的旅程,让动物愉悦,也完成了种子的心愿:把优秀的孩子送到自己无法抵达的远方。
诗与远方,其实也是所有草木的梦想。
此刻,我正在一棵高大的红枫树下拍摄小视频。
鲜红的枫叶,在秋风里荡秋千,荡出唰啦啦的声响。
眼前的枫树,宛若一条流向天际的河流,翻卷出红色的浪花。
小鱼般欢快的种子,从朵朵浪花里迸溅出来,进入我的镜头。
秋意渐浓。
树木多穿起金黄橙红的衣裳,这是成熟的颜色,也是富足的颜色。
天空里密布独属秋天的忙碌,看得见看不见的种子,在我的头顶上飞翔,奔赴下一年的生之约。
我仿佛看见,又一个春天来临,姹紫嫣红和万千生命的迭代,纷纷从种子里萌动。
大地,又一次演绎万种风情。
一旁的女贞树上,两只灰椋嬉闹着在枝丫间啄食。
蓝天、紫果、绿叶,组合成一幅画,鸟儿,是这幅画面上动态的笔触。
灰椋吃饱喝足后抹着嘴巴飞远了,在鸟儿新陈代谢时,女贞种子穿越鸟儿的肠胃,被播种到远方。
鸟儿播种的同时,还顺带施了肥。
我追着一粒种子拍摄。
镜头里,红枫种子旋转出令我痴迷的轻盈,它晃晃悠悠,漫无目的而又充满了希望。
我知道,种子飞行的方向和距离,取决于那一刻经过它身旁的风,这种不确定的飞行,像极了我们称之为命运的东西。
我用手接住一枚旋转着落下的翅果,一枚翅果含两粒种子,像两条吻在一起的小鱼身体呈倒八字张开。
橙黄的鱼头是种子,鲜红透亮的鱼尾是翅膀,这枚翅果不像是现实的种子,更像是仙境里的精灵。
在这架小小“螺旋桨”的带领下,红枫种子轻舞飞扬。
红枫种子成熟后脱离母体,因重力下坠的刹那,这对小鱼翅膀即刻开启了螺旋桨的功能,在空中飞快地旋转起来。
中考现代文阅读练习5篇(附参考答案)
中考现代文阅读练习5篇(附参考答案)篇1:咬人草小记①在新疆,有一次到山里访问哈萨克牧人,很偶然地认识了一种奇怪的植物。
②如果不是新疆友人介绍,我决不会注意它们的。
那是在爬坡的路上,前面的人突然大声叫起来:“小心!咬人草!”③咬人草?草会咬人,我有点不相信。
这是生在路边的一种普普通通的草本植物,叶色暗绿,有点像深秋经霜后的菊,没什么可怕的地方。
“可别轻视它,碰它一下,就像被毒蜂蜇一样,手上要肿痛好几天呢!”友人正儿八经地关照我,绝无开玩笑的意思。
④这愈发激起了我的好奇心。
我俯下身子,绕着一丛咬人草仔细看了半天,除了发现叶瓣上有些细小的透明的刺之外,没有任何特别之处。
我掏出随身带的旅行剪刀,用摊开的笔记本接着,小心翼翼地剪下两片叶瓣。
我要把它们带回去,让上海的朋友也能见识一下这种奇怪的草。
“算了吧,它会咬你的。
”友人笑着劝我。
“不怕。
”我很自信地回答。
⑤咬人草夹进了我的笔记本,我却安然无恙。
这叶瓣似乎有些桀骜不驯,硬硬的,不肯平伏,那些尖尖的小刺竟戳穿了两页纸。
,但不管怎么样,它们是我的俘虏了。
这种小草会咬人,如同河豚的有毒,如同海胆的有刺,如同贝类的有壳,只是它在同其他生物的生存竞争中形成的一种自卫本领。
⑥几天之后,我几乎淡忘了这小草。
一次,我翻开笔记本准备记一些什么,还没来得及写一个字,只觉得手指上猛地一阵剧痛,就像被尖利的牙齿狠狠咬了一口。
我一下子把笔记本摔得老远,那咬人草的干叶从本子里掉出来,落在我的脚边——依然是硬硬的,一副倔强的模样,仿佛一对暗绿色的眼睛冷冷地嘲笑着我……⑦啊!咬人草,它终于咬了我!⑧咬是被咬了,我却并没有记恨,相反,倒生成一种敬佩的心情来——这任人践踏的、可怜的小草,性格的刚强不屈竟一至于此!它似乎要提醒我一些什么……⑨我没有再把草叶夹进笔记本,而是任它们在沙土中躺着。
因为我确信,假如带着它们,我一定还会被咬的,我不可能老是警觉地惦记着它们,防着它们,也不可能改变它们的性格,与其强迫它们耿耿于怀地跟我,不如让它们在自己的泥土中找到归宿。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题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题(一)那是陕北的一座高峻石崖,陡峭得不能再陡峭了,齐上齐下,刀削的一般,笔直地立在那儿;崖上又极少有土,极少有草,却不知在何年何月,就在那半崖上,在一条看不大清楚的石缝间,突兀地生了一棵枣树。
照说,枣树生长在那儿,哪来的什么养料和水分,只要能勉强挤出几片叶子,现出一点儿绿色,就算很不错了;可它偏偏悖乎常理,长得健壮而蓬勃。
每到了八九月间,红的绿的半红半绿的枣儿缀满那枣树的枝叶间,把整个树冠都压得垂吊着,像一片彩色瀑布。
年年金秋到,这一树枣子总是红得诱人,装饰着好大一片天空。
挑筐的走过,扛锄的走过,都只能仰着脖子,望枣兴叹;城里人颠簸着汽车前来旅游,猛地看见了,也顿时兴奋起来,跃下车,结果呢,也只能仰着脖子,望枣兴叹。
他们口腔里分泌着唾液,每一条神经都被挑逗得打着颤颤,却都无可奈何。
石崖下有个石雕加工工地,工地上汇集了来自好几个县的能工巧匠,有老汉也有年轻后生。
他们雕成的和正雕着的石狮子,一个个生动可爱,摆得到处都是。
这些民间艺术家们,如处近水楼台,当然更想摘那树好枣子。
据说,他们中间的一个小后生,膂力过人,他曾运足了气,把一块石子儿硬是扔到枣树上,不过也仅仅打下两三颗枣子而已。
这枣真成了王母娘娘的蟠桃了!他瞅着那枣树咒骂。
而那枣树,望着气急败坏的小伙子,好像故意气他似的,摇了三摇。
一棵枣树,爽了那么多人的眼,打动了那么多人的心,又扫了那么多人的兴,使有的人在离开的路上还要对它念念想想,思思谋谋,人们无从弄清它的背景,更无从弄清它是轻佻还是贵气。
那年亲眼看见这棵枣树的时候,我也忍不住停下脚步,仰起了脖子。
由于仰角太大,我的帽子都顺着肩膀滑落了。
与我同行的朋友说:光瞅有什么用!要是真想尝尝,咱们哪天有了空儿,从山后爬到那崖上去。
后来我们真的去了。
绕来绕去地足足走了有七八里山路,走得人大汗淋漓,衬衣全湿透了,才算近距离地看见了枣树。
也许由于特别兴奋,也许是枣子的映照,我俩的脸都红得像一片霞了。
中考现代文阅读真题带答案[精选]共20篇
中考语文阅读理解真题附答案详解一、阅读理解训练题1.(2020南通)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问题。
______的眼睛李汉荣①在农家小院的正中,在光线最集中的地方,我的母亲端坐着,为我们做鞋,做枕头,缝补衣裳,在书包上绣花。
此时,阳光投在这个小小的院子里,灌注进母亲手里那小小的针眼。
每一个针脚里,每一个图案上,都注满村庄正午的温情和深蓝。
②看着沐浴在天光里的母亲,看着跟随母亲的目光穿梭在生活经纬里的小小针线,我终于明白:我们贴身的衣服里和书包上,织进去的不只是母亲细密的眼神,还有来自几光年之外上苍的眼神。
③母亲八十多岁的眼睛,还保持着少女的清澈和纯真。
而世间不少的人,涉世稍深或略有阅历,目光就少了清纯,蒙上了或世故或势利或狡黠的尘灰。
莫非母亲有什么特殊的“养眼”之法?我想了解其中的缘由。
④那年,我回老家养病。
我每天都在故乡的原野上走来走去,在清晨,在黄昏,在百万千万颗露珠的照拂里,在百万千万片绿叶的叮咛里,我的心里,我的眼睛里,哪怕藏匿得很深很隐蔽的细小杂念和灰尘,都被一一洗净。
我身体里的病,也渐渐离我远去。
我身如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无尘无垢,无嗔无痴,甚至有一点吐气如兰的意思了,连梦都是清洁的。
这让我体会到:一个人若保持身体的洁净、心灵的洁净,保持每一个意识和念想的仁慈与洁净,那么,他将会从生命里领受到怎样单纯而又无比丰富的诗意!⑤我在故乡的怀里、在母亲身边养病。
病大约不好意思待在我逐渐变得干净、健康的身体里,我的身体里没有了毒素,也没有了病魔赖以存活的养料。
病知趣地走了,我养好了身体,也养好了心。
那次乡村静养,等于让我对乡村母亲的心灵养成做了一次田野调查。
⑥那么,母亲何以有那样洁净无尘的心,何以有那样洁净无尘的眼睛?我想,清晨或黄昏,原野上那无数颗透明的露珠,已经给出了一部分答案。
我的母亲,一生善良、纯洁和真诚:她是用一生的田野劳作和行走,与无数颗露珠﹣﹣与无数颗清澈的天地之眼,交换着心灵的语言,交换着眼神。
中考真题现代文阅读含答案20篇
中考真题现代文阅读含答案20篇一、现代文阅读1.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焰火的变奏赵丽宏夜晚,没有风,湖水平静得像一面巨大的镜子,映照着夜空;在水天相接处,夜空和湖泊构成一个轴对称的浩瀚画面。
湖畔积聚着数不清的人。
音乐响起,仿佛是从湖水里飘旋而出,在空旷的湖面回荡。
紧随着音乐,湖天之间突然蹿出一道道光点,犹如活泼的蝌蚪,从湖水深处向深邃的夜空腾游;也像犀利的鸣镝,从空中呼啸着飞入湖底。
只不过瞬间的工夫,这些蝌蚪和鸣镝便轰然炸裂,变成一朵朵巨大的彩色花朵,它们随风飘动变幻,继续着火焰在夜空里演出的奇妙童话。
而天上发生的所有一切,无一遗漏,都同时倒映在湖里……如果你的想象力不贫乏,那么,在这些千变万化的焰火里,可以联想起大地上所有的奇花异卉,可以联想起一年四季中大自然的美妙风景;当然也会联想起和焰火有关的往事,回忆起和焰火有关的一些难忘瞬间。
天上的烟花像什么?在听到有人这样发问时,除了那些美好的回忆,我的脑海中竟出现了一些和此时气氛毫不相干的景象。
那是战争中的夜景:弹和炮弹在夜空中划出耀眼的弧线,随之而来的,是爆炸,是火光,是惊悸的呼喊和痛苦的呻吟。
从战争年代走过来的人,都有这类恐怖的记忆:飞机在天空中隆隆飞过,炸弹从天而降,如飞蝗,如黑鹅,成群成片,大地摇撼,火光四起,城市仿佛在地震中颤抖。
“地震”之后,空中依然白云蓝天,但人间已是惨象遍地:火焰里血肉横飞,到处可以看到死者的鲜血和肢体,连树枝和电线上也挂着血淋淋的生命碎片……更凄惨的是失去亲人的哀痛景象:在被炸毁的火车站的站台上,一个未谙世事的孩子,坐在死去的母亲身边,惊惶无措地放声大哭;那个孩子的身边,也是烟和火……这样的噩梦,和眼下舒展在湖天之间的美妙焰火,没有任何关系。
然而,我却无法驱散火光中生发的遥远苦痛的联想。
炮火与焰火,都是火药爆炸产生的光芒,两者的目的和效果却是天差地别。
炮火,是为进攻,为征服,为反抗,为破坏,为杀戮,是人间最可怕最惨烈的景象,是战争、灾难和死亡的象征;焰火,是为庆祝,为团圆,为展示和平的欢乐,为表现人间的繁华和喜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现代文阅读训练一.关于记叙文阅读考纲有如下具体要求:(记叙文、新闻、通讯)1.能指出记叙的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理解记叙文所记叙的事件、人物、景物及其所表现的思想意义。
2.理解记叙文的人称(第一人称、第三人称),记叙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的特点和作用。
3.能归纳记叙文的中心思想,理解记叙文的中心和材料的关系、理解记叙的详略得当。
4.理解和分析记叙中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说明等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的特点和作用。
5.理解和分析记叙文中常用的表现手法(象征、对照、衬托等)和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等),理解记叙性语言准确、生动的特点。
二.知识点说明1.记叙文一般都具备六要素,但有的记叙文,如果其中某些要素是读者熟知的,或者某些要素不交代不影响表达效果,是可以省略的。
2.记叙的人称有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
以“我”的口吻或角度来叙述的是第一人称,如《小桔灯》《孔乙己》等。
采用第一称来写,便于直抒胸臆,读起来有一种亲切感和真实感。
以第三人称的角度来叙述文章中的人物、事件、场景等,如《皇帝的新装》。
其优点在于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能从更多的方面自由地叙述。
3.记叙文的线索形式有:1以时间转移为线索2以一人3以一事4以一物为线索。
多数记叙文存在着两条或两条以上的线索。
如《藤野先生》,文章除了以作者与藤野先生交往为叙事线索(明线)外,还有作者爱国主度思想感情这一暗线。
4.记叙的顺序要求掌握的是顺叙、倒叙、插叙三种。
顺叙指记叙的时候按照事情发生、发展、和结局的顺序来写,前因后果、条理很清楚。
如《一面》;倒叙,指记叙的时候把后发生的事情写在前面,把先发生的事情写在后面。
先把结局说出来,吸引读者了解其起因和过程,如《背影》;插叙,指在记叙过程中,需要插入另一些有关的情节,再接着叙述后来的事情,如《驿路梨花》。
5.记叙文常用的层次划分方法有以下几种:(1)按事件和发展过程来划分《皇帝的新装》(2)按空间转换来划分,如《老山界》(3)按内容变化来划分,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4)按人物、场景变化来划分,如《分马》(5)按感情变化来划分,如《荔枝蜜》不太喜欢蜜蜂—想去看蜜蜂—赞美蜜蜂—想变成蜜蜂。
(6)按表达方式的变换来划分,如《一件珍贵的衬衫》,抒情—记叙—抒情、议论。
6.理解和分析记叙文中叙述、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的特点和作用。
理解和分析记叙文中常用的表现手法(象征、对照、衬托等)和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等),理解记叙性语言准确、生动的特点。
7.记叙文虽然以叙述、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但常常借助议论、抒情、说明来开拓意境,深化主题。
很多是各种表达方工综合运用。
1叙述:把人物的经历和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表达出来的一种表达方式。
它是写作中最基本、最常见、也是最主要的表达方式。
2描写:是对人物的外形、动作、事物的性质、形态和景物的状貌,变化所作的具体刻画和生动描摹。
3说明:是用简明的语言、客观而准确地解说事物或阐述说事理的一种表达方式。
4抒情:是作者通过作品中心人物表达主观感受,倾吐心中情感的文字表露,可分为直接抒情、间接抒情两种。
直接抒情即直抒胸臆。
间接抒情是在叙述、描写、议论中流露出爱憎感情。
5议论:根据作品写出自己的见解或道理.8.记叙文的语言的特点:准确,生动。
小结:1.记叙文的要素2.记叙文的人称3.记叙文的线索:1以时间转移为线索2以一人3以一事4以一物为线索4.记叙文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三种5.记叙文的划分6.记叙文的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语言,动作,外貌,心理,神态,环境等或正面,侧面)、议论、抒情、说明等7.记叙文的语言的特点:准确,生动8.记叙文的表现手法:白描、衬托、渲染、对比、伏笔、铺垫等。
总结:1.关于记叙文和文学作品阅读题的解答主要从两主面着手:一是概括文章的内容,抓住以下几个要点:(1)把握记叙文的要素,以写事为主的应明确写什么事,写人为主的应明确写什么样的人。
(2)把握关键性语句,揣摩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些人,事。
(3)分析层与层之间的关系,理清文章脉络,然后概括。
二是弄清记叙文和文学作品的结构特点及表现形式。
掌握以下划分段落的方式:(1) 以时空变化划分(2) 以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来划分(3) 按记叙内容的变化来划分(4) 按描述角度的变化、事情发展的阶段来划分2.文段在内容上:以中心、意思相联系(思想感情)来答在结构上:文段在开头:总起全文文段在中间:承上启下文段在结尾:总结全文或照应主题或首尾呼应。
二.说明文阅读说明文,首先要把握说明的对象,也说是要明确说明的是什么事物。
同时要准确地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是什么。
其次要理清说明的顺序和层次。
阅读时,要紧紧围绕事物的特点,分层概括,就能比较容易搞清楚说明的层次。
如果说明的对象是建筑物,就是要抓方位词,注意观察点的位移。
第三要学会分清说明的方法。
第四要准确理解关键词语的词意。
只有准确把握关键词语的词意,才能对所说明的事物、事理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说明文阅读[考查要点]1.明确一篇说明文的对象,弄清说明的中心。
(即所说明事物的特征或所阐述的事理。
)2.明确说明顺序,包括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逻辑顺序1现象—本质2主要—次要3概括—具体4原因—结果5从特点—用途3.理解和分析常用的说明方法,包括分类别、下定义、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打比喻等。
4.体会说明性语言准确、简明等特点,了解平实说明与生动说明的不同特点。
5.把握说明文的结构,主要有总分关系、并列关系和递进关系。
6.说明文的语言特点:准确、简明、平实、生动、严密。
说明的中心:即是文章所说明事物的特征或所说明的事理。
要把握住说明的中心有多种方法:1注意辨析文题,因为有的文题本身就指出了说明对象,甚至是它的特征,如《雄伟的人民大会堂》。
2把握中心句,有的文章或语段有点明中心的语句,应抓住它来观察文章3通过分析综合来把握,首先明确对象,其次要分清主次,最后作同类归纳。
1.常见的说明顺序有:1.空间顺序,或者从前到后,或者从上而上,或者由外到内,或者从点到面,注意事物的表里、大小、前后、左右、东南西北等位置和方向。
例如《中国石拱桥》。
2.时间顺序,因为事物发展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特点。
例如《恐龙无处不有》。
3.逻辑顺序,先主要后次要,先现象后本质,由总到分,或者把说明内容分为几个方面,一个一个地并列展开。
例如《向沙漠进军》《死海不死》等。
2.采用什么顺序,主要取决于作者所说明对象的特点。
说明事物发展变化,以时间为顺序容易表示清楚。
写建筑物的结构,离开空间顺序难让读者看明白。
说明事理用逻辑顺序。
[知识归类]说明事物的特征,要说得好,就必须讲究方法,这就是说明的方法。
阅读说明文,必须弄清文章所运用的说明方法,才能对所说明的特征理解得更透彻。
常见的说明方法有:1.分类别:说明事物特征往往从单方面不易说清楚,可以根据形状、性质、成因、功用等属性的异同,把事物分成若干类,然后依照类别,逐一说明。
例如《向沙漠进军》把风沙进攻的方式分为两类:“游击战”“阵地战”,然后分别加以说明。
又如《中国石拱桥》把赵州桥的特点分为四点,一点一点分别说明。
2.下定义:有时为了突出事物的主要内容或主要问题,往往用简明扼要的话给对象一个说法,使读者对被说明的对象有明确的概念。
例如:统筹方法是什么呢?先给它一个说法:是一种安排工作进程的数学方法。
3.举例子:举出有代表性的恰当的例子,能够反映一般的情况,真切地说明事物特征。
如《中国石拱桥》举出赵州桥和卢沟桥为例子说明中国石拱桥的特征。
4.作比较:选择有外部或内部联系的事物进行比较,往往能增强说明事物的效果。
如《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在说明缩微图书保存和使用都很方便时,就进行了比较。
5.列数字:有些事物为便于从数量上说明特征,往往运用一些数字来说明。
如《雄伟的人民大会堂》就运用了说明大会堂的宽度、深度、中部的高度、体积等。
6.打比方:适当运用比喻,能够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
如说明石拱桥形式美,就用了“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
”,比喻不但贴切而且很美,既说明了桥洞的特征,又能吸引读者。
7.作诠释:就是对事物的一般性的理解说明。
与下定义相比,作诠释比较详尽具体,下定义比较简洁。
因此有人则说,作诠释是部分定义,即对定义的某个义项加以解释说明。
小结:分析说明方法1.如果题目问:文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主要说明方法有哪向种)?先从大的方面入手(从全篇,从各段入手),然后再看大的方面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这些就是题目所问的主要说明方法。
如果在这些主要说明方法中又包含其他的说明方法,则不用答,因为它们不属于这文段的主要说明方法。
如《中国石拱桥》主要说明方法是:举例子,(列数字不是说明主要方法)2.如果题目问:这段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哪些说明方法)?答题时则不分主次,将文段中有的说明方法都写出来。
总结:1.说明文的分类及语言特点:科学性说明文1事物说明文2事理说明文语言特点:准确,平实,简明,扼要,科学性和严谨性。
文艺性(科学小品)说明文语言特点:活泼、通俗、运用拟人等形象化手法(具有科学性、文艺性)2.说明文的结构:(1)文章结构(1总分2分总3递进式4连贯式(事物发展程序顺序))(2)逻辑顺序(1现象—本质2主要—次要3概括—具体4原因—结果5从特点到用途)(3)段或句子在文中作用:1总起全文,下文2总结全文3过渡(承上启下)4提示中心5呼应3.说明文的词、句含义或词,句,段顺序交换位置:1结合本身词、句、段意思或内容。
2联系上句(上段)内容来作答。
3联系上句(下段)内容来作答。
事理说明文指的是一些非文艺性和科普说明文,它以介绍科学技术为内容,在语言表达上只对事物作科学的分析和准确的说明,对事物的特征进行说明时语言简明平实。
这类说明文的特点是科学性和知识性都很强。
如《向沙漠进军》科学小品也称文艺性说明,它在语言上比较活泼,常借助于某些形象化的手法,对事物的特点作些描绘,使读者轻松愉快地获得科学理解,这类说明文的特点是既有科学性,又有文艺性。
三.议论文阅读[考查要点]1.把握论点2.把握论据:它与论点的关系,它的两种基本形式——事实和道理。
3.把握论证: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等几种常见的论证方法。
区分立论与驳论;论证的基本思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4.初步领会议论文语言严密、概括的特点。
[知识归纳]1.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其中,论点是议论文灵魂。
2.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见解和主张。
议论文一般只有一个中心论点,有的则还围绕中心论点提出几个分论点,以证明或补充中心论点。
3.把握议论文的论点一般可从三方面入手:第一、审清题目。
有的议论文,如《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俭以养德》、它的题目本就是文章的论点;有的议论文,如《谈骨气》、《怀疑与学问》,它的题目虽然不是文章的论点,但是表明了文章的论题,提供了把握文章论点的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