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沙漠进军导学案

合集下载

《向沙漠进军教案》教案设计教学教案

《向沙漠进军教案》教案设计教学教案

《向沙漠进军教案》教案设计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沙漠的形成、特点和分布;(2)掌握人类向沙漠进军的原因和意义;(3)学会分析沙漠治理的方法和技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查阅资料、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和合作能力;(2)利用案例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通过实地考察、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认识,提高环保意识;(2)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坚韧不拔的精神,增强自信心;(3)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 沙漠的形成和特点(1)介绍沙漠的定义和形成原因;(2)讲解沙漠的特点,如气候、植被、土壤等。

2. 人类向沙漠进军的原因和意义(1)分析人类向沙漠进军的原因,如资源开发、土地利用、国家战略等;(2)阐述人类向沙漠进军的意义,如提高土地利用率、促进经济发展、改善生态环境等。

3. 沙漠治理的方法和技术(1)介绍沙漠治理的基本方法,如生物治理、工程治理、化学治理等;(2)讲解沙漠治理的具体技术,如沙障、沙锁、植物固沙、水资源利用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沙漠的形成、特点和分布;(2)人类向沙漠进军的原因和意义;(3)沙漠治理的方法和技术。

2. 教学难点:(1)沙漠治理的技术原理和实际应用;(2)人类向沙漠进军所面临的挑战和解决方案。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沙漠的形成、特点、人类向沙漠进军的原因和意义等基本知识;2. 案例分析法:分析沙漠治理的成功案例,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3. 讨论交流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4. 实地考察法:组织学生实地考察沙漠治理项目,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沙漠图片,引发学生对沙漠的兴趣和好奇心,导入新课;2. 讲授基本知识:讲解沙漠的形成、特点、人类向沙漠进军的原因和意义等基本知识;3. 分析案例:选取沙漠治理的成功案例,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4.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交流沙漠治理的方法和技术;5.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实地考察沙漠治理项目,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6. 总结与反思:引导学生总结所学知识,反思人类向沙漠进军的意义和挑战。

向沙漠进军教学设计(通用12篇)

向沙漠进军教学设计(通用12篇)

向沙漠进军教学设计(通用12篇)第一课时一、导入以反映沙漠化问题的材料导入。

二、整体感知课文1.初渎课文,提出如下要求。

①标记生字新词并利用工具书掌握好。

②标记好段落序号,采用找中心句的方法,简要概括每个自然段的意义。

提示找中心句的方法:一段中只有一个中心句.以短句居多,大多放段首,有时放段中或段尾。

注意陈述性的段落有时没有中心句,那就须读者综合概括。

③理清作者的思路。

④明确作者思路,并请同学们按为什么要向沙漠进军,怎样进军,进军前途这个思路将文章分成三个部分,指名说出划分的起止。

三、具体妍习1.细读课文(1--3)段思考。

①作者提出了要向沙漠进军其原因是什么?②第(2--3)自然段说的是什么?起什么作用?明确:向沙漠进军的原因是沙漠长期以来危害人类,而第2、3自然段举了国外以地中海,国内以榆林地区为代表的两个地方受沙漠危害的情况,有根有据地揭示了为什么要向沙漠进军的这一点。

2.沙漠危害人类极大,而人类是否能征服它呢?其前途会怎样?学生讨论回答,然后再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最后一段。

四、重点研读精读课文的第二部分,思考讨论回答。

1.作者指导人们到底采用一些什么样的方法治理沙漠?(即怎样向沙漠进军)明确:从抵御、进攻到利用。

2.本部分又是按怎样的顺序说明的?请同学们采用摘录中心句和概括法相结合的方法,列出本部分的结构提纲,然后讨论修正。

3.这一部分的开头段说明了沙漠是怎样危害人类的,文章为什么首先强调这一点?明确:先让读者明白抄漠是怎样危害人类,即风沙的进攻主要是游击战、阵地战这两种方式,然后有的放矢地针对风沙危害的方式采用相应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治理。

4.揣摩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作用。

风沙的进攻主要有两种方式。

一种可以称为游击战。

狂风一起,沙粒随风飞扬,风愈大,沙的打击力愈强。

脊天四五月间禾苗刚出土,正是狂风肆虐的时候。

一次大风沙袭击,可以把幼苗全部打死,甚至连根拔起。

沿长城一带风沙大的地区,农民常常要补种两三次才能有点收获。

语文教案语文教案-向沙漠进军

语文教案语文教案-向沙漠进军

语文教案语文教案-向沙漠进军教案主题:向沙漠进军教案目标:通过学习诗歌《向沙漠进军》,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增强学生对自然环境的认识和敬畏之情。

教学重点:诗歌赏析,词语解读,写作训练。

教学难点:理解诗歌的意思,运用词语进行写作。

教学准备:教学PPT,诗歌《向沙漠进军》,词语卡片,练习册。

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新课1.教师与学生互动,引发学生对沙漠的思考。

提问:“你们对沙漠有什么了解?你们想象一下,如果我们要向沙漠进军,会遇到什么困难?”2.教师呈现诗歌《向沙漠进军》的标题,让学生猜测诗歌的内容和主题。

第二步:诗歌赏析1.教师向学生介绍诗人及其作品的背景,并让学生观察诗歌的结构和布局。

2.教师引导学生念诵《向沙漠进军》,并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3.教师帮助学生分析诗歌的意象和情感表达,指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深层含义。

第三步:词语解读1.教师出示几个重要的词语,让学生根据上下文理解词义,并用自己的话解释词语的含义。

2.教师给学生提供一些词语描述作业,要求学生根据诗歌内容和理解写作。

第四步:写作训练1.教师分发练习册,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写一篇关于沙漠的作文。

学生可以根据诗歌提供的材料,或者自己的想象和经历进行写作。

2.教师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和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第五步:总结和巩固1.教师总结课堂内容,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

2.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继续写作,并带来分享下一节课。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学习诗歌《向沙漠进军》,培养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增强了学生对自然环境的认识和敬畏之情。

课堂中教师注重学生的思维引导,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表达来理解诗歌的意义。

同时,通过写作训练,学生也得到了实际操作和实践的机会,提高了写作能力。

下一节课可以进一步拓展学生对自然环境的了解,引导学生了解更多有关沙漠的知识。

向沙漠进军导学案

向沙漠进军导学案
文章的语言科学严密,体现了说明文的特点。作者在描述沙漠的危害和治理方法时,用词准确,表述清晰,没有模糊或歧义的地方。同时,文章也注重语言的生动性和趣味性,通过形象化的描述和生动的比喻,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文章的内容。
文章在表达上注重严谨性和趣味性相结合。作者既通过精确的数据和事实来阐述问题,又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幽默的语言来增强文章的趣味性,使读者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也能感受到阅读的乐趣。
阅读课文相关段落,回答以下问题:
1.请分析课文中使用的说明方法,并举例说明其作用。
2.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对“改造自然”与“顺应自然”关系的理解。
四、中心思想
《向沙漠进军》的中心思想是:人类向沙漠进军,治理沙漠,既是为了抵御沙漠的侵袭,保障人类的生产与生活,也是为了改善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文章强调了治理沙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以及人类战胜沙漠的可能性,展示了人类智慧和毅力的伟大力量。同时,通过具体的事例和科学的方法,文章也呼吁人们关注沙漠化问题,积极参与沙漠治理,共同为地球家园的美好未来贡献力量。
1.沙漠逞强施威所用的武器主要是()
A.风沙
B.干旱
C.温差
D.贫瘠
2.下列哪项不是《向沙漠进军》中提到的治理沙漠的措施?()
A.植树造林
B.修建水库
C.盲目开垦
D.培育草皮
三、简答题
1.请简述《向沙漠进军》中作者提出的向沙漠进军的方法有哪些?
2.文章如何说明沙漠危害的严重性?试举例说明。
四、阅读理解题
《向沙漠进军》的写作手法体现了科学性、逻辑性和趣味性相结合的特点,使文章既具有深厚的科学内涵,又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七、读文感知
在深入阅读《向沙漠进军》这篇文章后,我对其内容有了更为清晰和深刻的感知。这篇文章不仅是一篇关于环境保护和生态治理的科普说明文,更是一部展现人类智慧与毅力的壮丽史诗。

向沙漠进军 教案

向沙漠进军 教案

向沙漠进军教案教案标题:向沙漠进军教案目标:1. 了解沙漠生态系统的特点和重要性;2. 掌握沙漠中植物和动物的适应策略;3. 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责任感;4.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

教案内容:一、导入(5分钟)1. 引入话题:向沙漠进军。

让学生思考沙漠是什么样的地方,有什么特点。

2. 观看一段有关沙漠的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了解沙漠生态系统(15分钟)1. 学生小组合作,查找有关沙漠的资料,了解沙漠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和生物多样性。

2. 学生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并进行讨论。

三、沙漠中的植物和动物(20分钟)1. 学生观察和分析沙漠中的植物和动物图片,了解它们的适应策略。

2. 学生小组合作,选择一种沙漠植物或动物,研究其适应策略,并向全班做简短的介绍。

四、环境保护与责任(15分钟)1. 学生讨论沙漠生态系统面临的威胁,如过度开发、气候变化等。

2. 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环境责任,如何保护沙漠生态系统。

五、观察实验(20分钟)1. 学生小组合作设计一个观察实验,观察沙漠中的植物或动物的适应策略。

2. 学生进行实验并记录观察结果。

3. 学生交流实验结果,并进行讨论和总结。

六、课堂延伸(10分钟)1. 学生展示自己对沙漠生态系统的保护方案。

2. 学生提出自己对未来更好保护沙漠的想法和建议。

七、作业布置(5分钟)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沙漠生态系统保护的小短文,并提出自己的环境保护行动计划。

教案评估:1. 学生小组合作研究资料和展示的参与度;2. 学生对沙漠生态系统的理解程度;3. 学生对沙漠植物和动物适应策略的掌握程度;4. 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责任感的表现;5. 学生观察实验的设计和实施能力。

教案扩展:1.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亲自体验沙漠环境;2. 邀请专业人士来讲解沙漠保护的经验和方法;3. 组织学生参与沙漠植物的种植或动物的保护活动。

初中四册《向沙漠进军》教案(精选9篇)

初中四册《向沙漠进军》教案(精选9篇)

初中四册《向沙漠进军》教案(精选9篇)初中四册《向沙漠进军》篇1《向沙漠进军》教案(2003-04-26 13:51:12)上海市黄浦区教师进修学院陈钟梁教学目的一学习本文抓住事物特征,揭示事物本质的说明方法和说明文的一些基本知识。

二掌握本文结构严密与语言准确的写作特点。

教学设想一在教师启发下组织讨论,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进行归纳,当堂巩固所学知识。

二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要点学习说明文的一些基本知识。

分析本文严密的结构。

教学内容和步骤一导入新课。

(一)我们学习任何一篇说明文,都需要准确地理解它所反映的客观事物的要点,这些要点是学习说明文的基础知识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本文而论,主要是说成因、方法、特征、本质和规律性。

下面想提出几个问题,请同学们在阅读时自己划出一些能答复问题的句子来(培养作阅读笔记的能力):①人类最顽强的自然敌人是什么?②沙漠逞强施威,用的是什么武器?这种武器主要用什么方式来袭击人?③抵御风沙袭击有什么方法?几种方法各有什么作用?④征服沙漠最主要的武器是什么?(注意“抵御”与“征服”的不同。

)⑤我们是怎样征服沙漠的?⑥征服沙漠获得巨大成绩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学生互相讨论,彼此纠正或补充一些内容,教师巡视以后让学生举手,读出有关语句(语句可以有变动):①沙漠是人类最顽强的自然敌人之一。

②沙漠逞强施威,用的武器是风和沙。

这种武器向人类进攻的方式有二:第一,狂风一起沙粒随风飞扬,风愈大,沙的打击力量愈强。

第二,风推动沙丘缓慢前进。

③抵御风沙袭击的方法第一是培植防护林,(这主要是防风),第二是植林种草(这主要是防沙丘)。

④征服沙漠主要的武器是水。

(“抵御”只是消极的防止,“征服”才是积极的消灭。

)⑤我们征服沙漠采取的措施是“开沟挖渠,种麦种棉植林”,这就“保护了农田,开辟了绿州”,而且起了防护交通线路的作用。

而且,制造风力车,“供发电、汲水、磨面之用”使风“为人类造福”,而且用半导体把沙漠上长时间的日光变为热能,来发电,取热,煮火,做饭,等等。

七年级语文上册《向沙漠进军》学案2(鲁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向沙漠进军》学案2(鲁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向沙漠进军》学案2(鲁教版)向沙漠进军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习并掌握本文所采用的各种说明方法2、技能目标:初步学会分析说明文的一般结构和说明的顺序。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人类征服自然的美好前景教学重点初步学会分析文的说明顺序。

教学难点说明的顺序。

学情分析学生对于说明文比较陌生,对文体知识了解较少教学准备是一篇事理说明文。

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对治理沙漠有感性的认识。

前,我制作了沙漠地形图的模型,作为道具在堂上演示。

并准备了沙漠风光图。

教学过程:结合学科特点,体现单元组教学环节,学习内容,时间预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自主学习设计,问题探究,单元组合作,同层竞争,人人参与,精讲足练,联系实际,点拨升华,集体备一、导入新。

《向沙漠进军》是我国著名科学家竺可桢写的一篇说明文。

主要说明了沙漠的特征和如何征服沙漠提出了改造沙漠的办法。

二、出示学习建议,自主学习。

三、同层展示,评星。

四、小组交流,异质交流。

五、师生探究,知识构建。

提问二:作者遣词造句很有功力,请举例说明作者为了力求准确使用修饰和限制词语恰到好处。

讨论圈出(用着重号表示):“一次大风袭击,可以把幼苗全部打死,甚至连根拔起。

”“沿长城一带风沙大的地区,农民常常要补种两三次才能有点收获。

”“……可是所到之处,森林全被摧毁,田园全被埋葬,城郭变成丘墟。

”本段对人们认识沙漠的特征提供了大量的感性知识,而认识自然是征服、改造自然的必要前提。

通过作者的“因势利导”使读者领悟到防止沙漠对人类的危害首先必须是挡风、阻沙,在“守”和“攻”两种方法中,这一段起到了承上启下的纽带作用。

师生共同分析(—7段)提问:人类征服沙漠主要采取哪些办法?讨论明确:根据沙漠的活动规律,人们用“培值防护林”“培植草皮”以“减小风的力量”和“沙粒的”——对付“游击战”的办法;用“植树种草”以“固定沙丘”——对付“阵地战”的办法。

“培植防护林”和“植树种草”是人们采取的抵御沙漠进攻的办法,这只是被动的“守势”,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向沙漠进军教案-向沙漠进军

向沙漠进军教案-向沙漠进军

向沙漠进军教案-向沙漠进军教案标题:向沙漠进军教学目标:1. 了解沙漠的特点和环境条件;2. 掌握在沙漠中生存和旅行的基本技能和知识;3. 发展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 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和责任感。

教学内容:1. 沙漠的特点和环境条件;2. 沙漠中的生存技能;3. 沙漠中的导航和定位技巧;4. 沙漠中的紧急情况处理;5. 沙漠中的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

教学资源:1. 图片或视频素材展示沙漠的景象和特点;2. 沙漠生存技能的书籍或资料;3. 地图和导航设备;4. 模拟沙漠紧急情况的训练素材;5. 小组合作练习的道具和材料。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展示一些沙漠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对沙漠的兴趣和好奇心;2. 让学生描述沙漠的特点和环境条件。

知识讲解:1. 介绍沙漠的特点和环境条件,如高温、干燥、缺水等;2. 分析沙漠中生存的挑战,如缺少食物和水源、极端天气等。

实践技能训练:1. 教授沙漠中的生存技能,如寻找水源、建立防护措施、采集食物等;2. 演示沙漠中的导航和定位技巧,如使用指南针、地标识别等;3. 设计模拟沙漠紧急情况的训练,并指导学生处理紧急情况的步骤和方法;4. 安排小组合作练习,让学生应用所学生存技能和导航知识解决问题。

总结讨论:1. 让学生总结和回顾所学的沙漠生存技能和导航知识;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沙漠中解决各种问题和应对挑战。

拓展活动:1. 鼓励学生研究更多有关沙漠的知识,并分享给其他同学;2. 组织户外探索活动,让学生亲自体验在户外环境中的团队合作和问题解决能力。

评估方式:1. 观察学生在实践训练中的表现和技能掌握程度;2. 以小组合作练习的成果和解决问题的方式评估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3. 设计一份问答或综合性评估作业,评估学生对沙漠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学反思:本教学方案主要针对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在沙漠中生存和旅行的基本技能和知识。

通过实践训练和小组合作练习,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团队合作和问题解决能力。

向沙漠进军学案

向沙漠进军学案

初二上册第19课《向沙漠进军》学案学习目标1.学习本文由浅入深,层层推进的写作思路。

2.学习课文中运用的多种说明方法并体会其作用。

3.揣摩文中关键词语的表达作用,了解说明文的语言特色。

4.丰富自身的科学知识,提高环保意识。

资料链接关于文体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是对客观事物作说明的一种文体,或说明事物的性质、状态、特点、成因、功能、用途、关系等,或阐明事理,目的在于给人以知识。

准确性、科学性、条理性、知识性是它的特点。

作者简介竺可桢(1890-1974),浙江绍兴人。

气象、地理学家,我国现代气象事业的创始人。

历任第一、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华全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中国科学院生物学地学部主任,中国气象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地理学会理事长等。

196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对中国近代气象学和地理学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一、整体感知1.给下列划横线的字注音。

充沛()逞()强施威肆虐()摧()毁丘墟()葱茏()干涸()2.边读课文边标记好段落序号,并找出文中每一段的中心句,简要概括每个自然段的意义。

温馨提示中心句是一段中表述段的中心意思的句子,常用概括或提示的方式来进行表述。

找中心句的方法:一段中只有一个中心句.以短句居多,大多放段首,有时放段中或段尾。

注意陈述性的段落有时没有中心句,那就须自己综合概括。

示例:第一自然段:沙漠是人类最顽强的自然敌人之一。

(段首)3.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

按照“为何要向沙漠进军”、“怎样向沙漠进军”、“向沙漠进军的前景”的思路将文章分为三部分,思考这三部分的顺序能否颠倒?为什么?知识链接常见说明顺序及应用:时间顺序一般用于说明生物的生长过程、科学技术的发展过程、产品或工艺品的制作过程等。

空间顺序一般用于介绍建筑物的结构或是说明某物体构造以及参观某处所等。

逻辑顺序一般用于需要依据事物之间或事物内部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来确定说明内容先后的说明文,常见类型包括由一般到特殊,由具体到抽象,由主要到次要,由现象到本质,由原因到结果等关系。

《向沙漠进军》教案:拓展知识视野,促进跨学科综合学习

《向沙漠进军》教案:拓展知识视野,促进跨学科综合学习

本篇文章主要探讨《向沙漠进军》教案的应用价值,通过拓展知识视野、促进跨学科综合学习等方面来阐述该教案的重要性和影响。

一、教案介绍《向沙漠进军》是一门非常优秀的跨学科教育课程,是以跨学科综合学习方式来拓展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领域,是一门集生物、化学、地理、历史等多学科知识于一体的综合课程。

该教案以沙漠为主题,从不同维度展开沙漠的探究和研究,让学生逐步了解沙漠的形成、特点、变化等方面的知识,并探如何规避和适应沙漠环境。

二、拓展知识视野沙漠作为一种特殊的自然环境,在生态、地理、气候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多神秘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而《向沙漠进军》教案正是以此为主题,展开了一系列的探究和研究。

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可以帮助学生拓展知识视野,了解更多有关自然环境的知识和科技前沿,进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科学探究热情。

例如,在学习沙漠的时候,学生不仅会了解到沙漠的形成和特点,还会了解到沙漠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作用和意义。

同时,还会介绍多种适应沙漠环境的动植物,从中了解动物的进化适应和植物的抗逆性等知识。

这些知识不仅有助于学生拓宽视野,还可以帮助其在自然环境方面的认识和应用。

三、促进跨学科综合学习《向沙漠进军》教案不仅仅是跨学科教育课程,更是一种综合学习的方式。

这种学习方式可以使学生掌握多学科的知识,并了解它们的关联和相互影响。

这不仅可以使学生学得更有系统性和完整性,而且还可以使学生更好地应对未来不同岗位和事业的需求。

例如,在学习沙漠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要了解沙漠的形成和特点,还要探讨沙漠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如何规避和适应沙漠环境。

这需要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技能,而综合运用性也恰恰体现了跨学科综合学习所追求的目标。

四、教案价值与影响通过学习《向沙漠进军》教案,学生不仅可以了解沙漠的形成和特点,还可以通过综合学习方式利用各种工具和手段,发掘和解决问题。

这门课程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科技意识和创新思维,还可以帮助学生在未来的各种环境中,更好地认识环境、规避风险和适应变化。

初中四册《向沙漠进军》教案(优秀5篇)

初中四册《向沙漠进军》教案(优秀5篇)

初中四册《向沙漠进军》教案(优秀5篇)《向沙漠进军》篇一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竺可桢写的《向沙漠进军》,既然作者把征服沙漠看作是一场战争,那么战场上就不能容许丝毫的马虎,要对自己和敌方都有准确地了解,才能取胜,今天,我们就来看看作者是如何体现这一准确性的。

(一)明确目标1.学习恰当使用词语,准确说明事物的有关知识。

2.了解人类征服沙漠的业绩,树立改造大自然的决心。

(二)整体感知作者抓住向沙漠进军这一中心,采用了逻辑顺序和举例子、分类别、作比较、打比方、列数字等说明方法,深入浅出的展开说明,并使用恰当的词语,准确地说明事物,使得读者对沙漠有更准确地把握。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1.复习提问。

(1)作者如何构思本文的?作者紧紧抓住向沙漠进军这一中心,从为什么向沙漠进军,怎样向沙漠进军,向沙漠进军的前景如何三个方面加以阐述。

(2)本文的说明顺序是什么?本文的说明顺序是逻辑顺序。

(3)本文的说明方法有哪些?有举例子、分类别、作比较、列数字、打比方等说明方法。

2.同学们速读课文,再一次感知课文。

3.比较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看看它们有什么特点。

(1)但是两三千年来,这个区域不断受到风沙的侵占,有些部分逐渐变成荒漠。

(2)由于长城外的风沙侵入,榆林城也受到袭击,到解放前,榆林地区关外30公里都变成沙漠了。

(3)征服沙漠最主要的武器是水。

(4)所以要取得向沙漠进军的胜利……水源。

“侵占”“侵入”“袭击”都是贬义词,都是沙漠进犯人类所使用的动词;“征服”“进军”“胜利”都是人类向沙漠进军所使用的词语,这和作者把人类征服沙漠比作一场战争相符合,体现语言的准确性。

4.指导同学在文中找出类似的动词。

沙漠进犯人类的动词有:打死、摧毁、埋葬,人类向沙漠进攻的动词有:征服、收复、开辟等。

5.把课文第1自然段与下面这段文字比较看看它们的不同点。

沙漠是人类最顽强的自然敌人之一。

人类自从有历史以来就同沙漠作斗争,从流传下来的传说和记事看来,人类总是失败时候多,胜利时候少;偶而获得几个据点,不久又前功尽弃了。

初中课文《向沙漠进军》优秀教案(通用10篇)

初中课文《向沙漠进军》优秀教案(通用10篇)

初中课文《向沙漠进军》优秀教案初中课文《向沙漠进军》优秀教案(通用10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课文《向沙漠进军》优秀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初中课文《向沙漠进军》优秀教案篇1教学目标:1、学会运用寻找中心句的方法把握说明中心。

2、了解课文中采用的先总说后分说的说明顺序及分类别,列数字,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3、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4、植树、节水、保护生态环境的教育。

教学过程:一、前置学习:1、找出中心句和重要提示句概括段意。

2、梳理文章结构提纲。

二、研读课文。

(一)为什么向沙漠进军?(1~3)1、学生找出段一中心句:沙漠是人类最顽强的自然敌人之一。

2、分析段二段三与段一的内在联系。

二三两段举例说明“若干住人的地区反而为沙漠所并吞。

”明确两段段意。

3、说明方法点拨:举例子(二)怎样向沙漠进军?(4~12)防御——进军——利用防御阶段:先明确中心句。

主问题:沙漠是怎样危害人类的?本文为什么首先强调这一点?沙漠危害人类的武器是风和沙。

风沙的进攻主要有两种方式:游击战和阵地战。

这一段既是第一部分的深入阐释,又是第二部分展开说明的前提,只有弄清沙漠危害人类的方式,才能对症下药,找到对付它的办法。

所以首先要强调这一点。

1、沙漠是怎样危害人类的?文章是采用了哪些方法把这个问题说清楚的。

分类别、作诠释、打比方、列数字、举例子。

2、如何对付游击战?如何对付阵地战?抵御风沙袭击——培植防护林和草皮抵御沙丘进攻——植树种草。

3、回扣主问题。

进军阶段1、明确中心句,理出结构提纲:征服沙漠最主要的武器是水——只要能充分利用这些水源,我们向沙漠进军不但有收复失地的把握,而且能在沙漠里开辟出若干绿洲来。

——若干成绩(8、9)2、明确第7段的过渡作用。

利用阶段主要是利用沙漠中的xxxx和xxxx为人类造福。

《向沙漠进军》 导学

《向沙漠进军》  导学

《向沙漠进军》导学案(1)备课时间:上课时间:审核人:我的学习目标1、学习识别和把握中心句。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思路。

文体知识早知道-----说明文文体知识(1)说明文的概念: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或介绍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或阐明事理,目的是给人以知识。

(2)说明文的分类:从说明内容上可以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事物说明文旨在介绍某一事物的形体特征,事理说明文旨在解释事物本身的道理或内部规律。

(3)说明文要抓住事物特征:所谓特征是这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

只有抓住特征才能说明白这一事物或事理的独特之处。

(4)说明文的要素:A、说明顺序时间顺序:即以事物发生、发展的时间先后来安排说明顺序,从而写出事物的发展变化情况。

这种顺序一般用于人物的生平介绍、科学观察记录,说明事物或事理发生、发展或制作过程一类的说明文。

空间顺序:即按照事物的空间存在形式,或从外到内,或从上到下,或从前到后,或由远及近依次进行说明。

这种说明顺序,一般用于说明事物的形状、构造特征。

逻辑顺序:即按照事物或事理的内部联系形成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来安排说明顺序。

事物的内部联系包括因果关系、层递关系、主次关系、总分关系、并列关系等;认识事物或事理的过程则指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等等。

常见的逻辑顺序有:1、现象—本质2主要—次要3概括—具体4原因—结果5从特点—用途B、说明方法:举例子、分类别、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画图表等。

C、说明语言:说明语言的准确性,是说明文语言的先决条件。

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程序等,都要求准确无误。

特别要注意说明文中使用的术语和修饰限制性的词语,它们往往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说明文的语言要求准确和简明。

有的说明文要讲究语言的平实,有的讲究语言的生动。

但不论是平实还是生动,都要求准确、简明,要注意说明文的科学性。

(5)说明文结构:总分式(包括“总--分、分--总、总--分--总”等,事物说明文多用总分式,其“分”的部分又常按并列方式安排。

向沙漠进军教案范文

向沙漠进军教案范文

向沙漠进军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沙漠的形成、特点及其对人类和环境的影响。

(2)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掌握防治沙漠化、向沙漠进军的相关措施。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查阅资料、讨论、实地考察等方法,了解沙漠化现象。

(2)运用案例分析法,分析沙漠化对人类和环境的影响。

(3)运用科学探究法,探讨防治沙漠化、向沙漠进军的方法和措施。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关爱环境、保护家园的意识,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沙漠的形成与特点(1)介绍沙漠的定义及其形成原因。

(2)阐述沙漠的自然特点,如气候、植被、土壤等。

2. 沙漠化对人类和环境的影响(1)分析沙漠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如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等。

(2)探讨沙漠化对环境的影响,如生态系统破坏、全球气候变化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沙漠的形成、特点及其对人类和环境的影响。

(2)防治沙漠化、向沙漠进军的方法和措施。

2. 教学难点:(1)沙漠化对人类和环境的影响。

(2)如何实施有效的防治沙漠化措施。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视频等素材,引导学生关注沙漠化问题。

(2)提问:你们对沙漠有哪些了解?沙漠化现象与我们的生活有何关系?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沙漠的形成、特点及其对人类和环境的影响。

(2)分组讨论:沙漠化对人类和环境的具体影响是什么?3. 课堂讲解:(1)讲解沙漠的形成、特点及其对人类和环境的影响。

(2)阐述防治沙漠化、向沙漠进军的方法和措施。

4. 案例分析:选取典型的沙漠化治理案例,分析其成功经验和启示。

5. 实践活动:(1)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当地沙漠化现状。

(2)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为当地防治沙漠化提出建议。

五、课后作业2. 查阅资料,了解我国防治沙漠化的政策和措施。

3. 结合当地实际情况,为防治沙漠化提出具体建议。

2024年向沙漠进军教案(教师中心稿)教案教学设计

2024年向沙漠进军教案(教师中心稿)教案教学设计

2024年向沙漠进军教案(教师中心稿)教案教学设计教案2024年向沙漠进军教案(教师中心稿)教案教学设计1.1 设计意图本章节旨在引起学生对沙漠问题的关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1.2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导入法,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沙漠问题,激发学习兴趣。

1.3 教学内容介绍沙漠的定义、分布、特点以及我国沙漠化问题的现状和影响。

二、知识点讲解2.1 沙漠的定义与分类2.1.1 沙漠的定义:荒漠地区的沙质或泥质地面,植被稀少或无植被覆盖。

2.1.2 沙漠的分类:热带沙漠、温带沙漠、寒带沙漠等。

2.2 沙漠的分布与特点2.2.1 沙漠的分布:全球沙漠主要分布在北非、西亚、中亚、澳大利亚等地。

2.2.2 沙漠的特点:气候干燥、降水稀少、蒸发强烈、地表温度高等。

2.3 我国沙漠化问题的现状与影响2.3.1 现状:我国沙漠化土地面积达26.37万平方公里,涉及多个省区。

2.3.2 影响:导致生态环境恶化、水资源减少、农业生产下降、人类生活质量下降等。

三、教学内容3.1 沙漠化形成的原因3.1.1 自然因素:气候变化、地质构造、风力等。

3.1.2 人为因素:过度开发、不合理的土地利用、过度放牧等。

3.2 沙漠化的治理方法3.2.1 生物措施:植被恢复、植树造林、退耕还林等。

3.2.2 工程措施:建设防沙林、沙障、固沙工程等。

3.3 沙漠化的防治现状与成效3.3.1 现状: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进行沙漠化防治,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3.3.2 成效:生态环境逐步改善,沙漠化趋势得到有效遏制。

四、教学目标4.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沙漠化形成的原因、治理方法以及我国沙漠化防治的现状与成效。

4.2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案例,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3 情感态度价值观增强学生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培养他们积极参与沙漠化防治工作的责任感。

五、教学难点与重点5.1 教学难点学生对沙漠化形成的原因、治理方法的理解和应用。

《向沙漠进军》导学提纲(鲁教版八年级上册)

《向沙漠进军》导学提纲(鲁教版八年级上册)

《向沙漠进军》导学提纲(鲁教版八年级上册)课型:新授课编者:执笔:【学习目标】1、学习抓住特征进行分类说明的方法。

2、学习恰当使用词语,准确说明事物的有关知识。

3、学习围绕中心有条理地说明事物的方法。

4、了解人类征服沙漠的业绩,树立改造大自然的雄心。

【学习重难点】1、理解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2、认识改造沙漠的重大意义。

【学习过程】课前预习1、生字注音逞强()肆虐()葱茏()丘墟()干涸()充沛()2、解词抵御:妥善:俨然:3、反复阅读课文思考:(1)请同学们说一下,为什么要向沙漠进军?(2)本文围绕“向沙漠进军”这个中心进行说明。

紧扣“进军”二字,可把全文分为三个部分,请同学们思考如何划分。

4、了解作者竺可桢(1890--1974)著名的科学家、气象学家、地理学家。

他先后在《人民日报》上发表《改造沙漠是我们的历史任务》《向沙漠进军》两篇文章。

在他的倡导下,有关地区设置了六个治沙综合试验站。

他虽年逾古稀,还三次深入沙漠考察,几乎跑遍了内蒙、河西走廊和新疆的沙漠。

他一生为普及科学知识写了68篇文章,其中自然保护和自然改造方面有17篇。

《向沙漠进军》是一篇阐释事理的说明文,运用层进式结构,结构逻辑性很强。

课堂学习一、情景导入:2006年4月18日上午,《第一财经日报》在第一时间拿到了国家“沙漠化”973项目的最新研究成果——《中国沙漠与沙漠化》大型报告。

报告显示,近年中国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值约占GDP的14%。

据此推算,生态破坏的经济损失1994 年为4201.6 亿元,2000年为7000亿元,其中,包括沙漠化在内的土地沙漠化经济损失约为4700亿元。

同学们这是多么触目惊心的数字,可见,这沙漠真是不治不行啊。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向沙漠进军》二、自主合作学习1、出示学习目标。

2、交流预习成果。

3、朗读课文,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1)大家迅速找一下,沙漠有什么特点?(2)能具体说说危害大在哪儿吗?或者说,作者是怎样来说明沙漠的危害大的?(3)那么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就是,我们该如何防治沙漠,使它不再侵占我们的地盘,不危害我们人类呢?要知道如何制止这头怪兽为非作歹并制服它,我们首先得了解它——知己知彼,方能百站百胜嘛。

七年级语文上册《向沙漠进军》学案1(鲁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向沙漠进军》学案1(鲁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向沙漠进军》学案1(鲁教版)向沙漠进军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说明事理的往往用逻辑顺序。

2、技能目标:体会说明文语言的科学性和准确性;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树立学好知识报效祖国的远大理想。

教学重点将征服沙漠喻作向沙漠进军的含义。

教学难点将征服沙漠喻作向沙漠进军的含义。

学情分析说明的语言,说明的顺序学生比较生疏,学习有一定困难那。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集体备课课前检测。

出示学习建议,自主学习。

同层展示,评星。

小组交流,异质帮扶。

师生探究,知识构建、继续分析第二部分(第8—12段)。

在第8段里,作者根据积累的大量资料,详细地说明寻找水源、利用水源是征服沙漠的主要方向;并例举出在我国已具备这方面的条件,说明我国向沙漠进军是完全可能的。

第9—10段主要讲沙漠是可以征服的。

说明解放后在党的领导下我们有计划地改造沙漠已经取得初步成果。

例如:天山南北的国营农场,“开沟挖渠,种麦种棉植树”,使原来的“不毛之地”变成了“绿洲”;包兰铁路沙坡头,治沙护路工作提前完成,通车后,火车在沙漠上行驶,“从来没有因为风沙的侵袭而发生事故”。

这两段说明了在中国这一古老的土地上向沙漠进军已经有了良好的开端,极大地鼓舞了人们向沙漠进军的决心和信心。

第11—12段,指出利用沙漠造福人类的美好前景,说明向沙漠进军的重大意义。

如“中国科学院在x疆托克逊试制的风力车,可以供发电、取暖、煮水、做饭。

”概括第二部分的大意:针对沙漠的特征说明人类征服沙漠的方法和光明的前景。

2、师生集体朗读第三部分(第13自然段)。

本文总结全文,点明社会主义制度和党的领导是征服沙漠的可靠保证,鼓舞人们向沙漠进军的信心和斗志。

作者遣词造句很有功力,请举例说明作者为了力求准确使用修饰和限制词语恰到好处。

讨论圈出(用着重号表示):“一次大风袭击,可以把幼苗全部打死,甚至连根拔起。

”“沿长城一带风沙大的地区,农民常常要补种两三次才能有点收获。

”“……可是所到之处,森林全被摧毁,田园全被埋葬,城郭变成丘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向沙漠进军》导学案
学生读课文,自主预习:
1、给文本编写自然段序号,本文有多少自然段?答:
2、认真读课文,写出陌生的字词并查阅工具书注音。

3、根据以前所学你知道哪些有关说明文的知识?
说明文的分类:
说明文的说明方法:
说明文的语言:
说明文的顺序:
说明文的结构
说明文中的中心句:
学生可进行适当的小组合作展示
二、再次读文章,思考问题:
1、沙漠对人类危害严重 ,所用的武器是什么? 方式主要有哪两种? 给人类
造成怎样的危害?
2、人类抵御沙漠进攻,采用的方法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3、人类征服沙漠最主要武器是什么?取得了什么成绩?
4、人类怎样利用沙漠造福?
三、第三次读文章,思考:
1、试着找出每一个段落的中心句
2、划分文章的段落层次。

四、针对说明知识学习本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