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小学生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些思考
列方程解应用题教学反思7篇
列方程解应用题教学反思7篇列方程解应用题教学反思1(422字)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要学生们建立分式方程应用题的思维,会根据题中的条件找出等量关系,同时列出分式方程,并解答。
我根据学生们做的导学案的情况,对本节课采取了老师引导学生展示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我首先从审、设、列、解、验、答几个步骤对第一道应用题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和板演。
让学生们对解分式方程应用题的步骤和思路有一个清晰而深刻的认识,同时也对书写的过程有准确的概念,之后开始让学生们展示。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感觉到有几点值得肯定,也暴露了很多不足之处:一、学生们对于检验的过程总是容易丢失,说明还是对检验这个必要的步骤理解的不是很深刻,所以会出现遗忘的现象。
二、对于等量关系的寻找,还有很多学生有困难,尤其是对题中条件比较多,或是等量关系比较隐含的应用题,在寻找等量关系的时候感到无从下手,或者出现了顾此失彼的现象。
应引导学生列出相应的代数式,再列方程。
列方程解应用题教学反思2(1151字)在日常生活中,许多问题都可以通过建立一元二次方程这个模型进行求解,然后回到实践问题中进行解释和检验,从而体会数学建模的思想方法,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弄清实际问题中所包含的数量关系。
本节内容教材提供了与生活密切相关,且有一定思考和探究性的问题,所以在教学中我让学生综合已有的知识,经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尝试解决,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和进行探究学习的能力。
主要有以下几个成功之处:1、让学生自主交流方法,充分展示学生不同层次的思维,互相学习,互相促进,从而创建平等、轻松的学习氛围。
在出示了例7后,我提示学生解决此类问题可以自己画出草图,分析题目中的等量关系,学生根据题意很快可以画出图形,然后,我让他们找出题目中可以写等量关系的条件,根据条件写出文字的等量关系。
在这个环节有的学生遇到了困难,于是,我就让他们互相讨论,通过讨论,大部分学生可以写出等量关系,我再让会的学生说出理由。
小学数学方程教学的几点思考
小学数学方程教学的几点思考小学数学方程教学是数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方程是数学中的基础概念之一,它将数学问题转化为代数形式,通过求解方程可以求得未知数的值。
在小学阶段,数学方程教学主要是引导学生初步了解方程的概念、解法和应用。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对小学数学方程教学进行思考。
小学数学方程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数学方程的解法往往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数学思维能力,例如逻辑思维、推理能力、分析能力等。
在教学中,我们应该通过启发性的问题设计和解题方法引导学生培养这些数学思维能力。
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列方程、代入法、等式法等多种解题方法,培养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多角度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数学方程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方程是一种解决问题的工具,通过求解方程可以解决许多实际问题。
在教学中,我们应该通过引导学生将真实生活中的问题转化为方程的形式,从而培养学生的问题转化和解决能力。
可以通过一些有趣的问题设计,引导学生用方程解决问题,如某只小猫和某只小狗的年龄问题、购买商品的价格问题等。
小学数学方程教学应注重形象化教学。
小学生的思维还比较具体,他们对抽象概念的理解能力有限,在教学中应该注重运用具体的物体、图形或图表等形象化的教具进行教学。
通过使用天平模型等教具,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方程两边平衡的概念,通过使用图表和图形,可以直观地表示方程中的数值关系,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方程的概念和解法。
小学数学方程教学是一个综合性、复杂性较强的教学内容,需要教师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问题解决能力,注重形象化教学和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
只有通过综合与实际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方程的概念和解法,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从而提高数学学习的效果。
小学数学方程教学的几点思考
小学数学方程教学的几点思考数学方程是小学阶段数学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关键。
教学方程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下是我对小学数学方程教学的几点思考。
应该重视数学方程教学的启发性。
方程是一个未知数和已知数之间关系的等式,通过方程的学习,学生可以逐渐理解数学运算的规律和方法。
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他们通过观察、思考和实践发现问题的解决方法。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情境问题,让学生自己提出方程,通过解方程来求解问题,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应该注重数学方程的应用性。
数学方程的应用非常广泛,不仅仅局限于数学学科,还涉及到其他学科和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将数学方程与实际问题相结合,通过解方程来解决问题。
学生可以解方程来计算图书馆借书的费用,解方程来计算某个物品的折扣价等等,让学生认识到数学方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应该注重数学方程的全面性。
数学方程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包括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等等。
在教学中,我们应该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方程及其解法,拓宽他们的数学知识面。
可以通过对比一元一次方程和一元二次方程的特点和解法,让学生了解到方程的多样性和灵活性,培养他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应该注重数学方程的巩固性。
方程是一个需要多次练习和反复巩固的知识点,通过大量的题目练习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方程的解法和解题技巧。
在教学中,我们应该让学生多做方程的题目,提供丰富的练习材料和不同难度的题目,帮助他们巩固知识,并提高解题能力。
还可以互相交流解题思路和方法,通过个人计算、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能力。
应该注重数学方程教学的趣味性。
数学方程是一个相对抽象的概念,容易让学生产生抵触情绪。
在教学中,我们应该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对数学方程产生兴趣。
可以用游戏、竞赛等形式来进行方程的教学,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方程,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小学数学方程教学的几点思考
小学数学方程教学的几点思考
一、目标明确:在小学数学方程教学中,目标要明确,要确保学生在学完这一部分的内容后可以掌握方程的基本概念、解方程的方法和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知识串联: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把所学知识与之前所学的知识进行串联,帮助学生建立知识的框架和体系,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三、理论联系实际:方程是一种用代数语言描述实际问题的数学工具,在教学中要注重把方程与实际问题结合起来,通过实际问题引入方程的概念和解题思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四、启发引导:方程的解题过程需要一定的创造性思维,在教学中要注重启发引导,让学生通过思考和发现,去探索问题的解决方法,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五、巩固提高:方程的学习需要不断的练习和巩固,教师要设计一些练习题目,让学生通过解题加深对方程的理解和掌握,同时要及时进行评价和反馈,帮助学生改正错误,提高他们的解题水平。
六、形成性评价:方程是一个逐步掌握的概念,在教学过程中要设置一些形成性评价的环节,及时发现学生的学习困难和问题,帮助他们解决困惑,确保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学习效果。
八、多元化教学:方程的学习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进行,在教学过程中要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多样的学习资源和学习机会,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九、学生参与:在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主动性。
十、教与学的统一:方程的学习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要注重教与学的统一,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引导,不断调整教学策略,确保学生能够有效地学习方程相关知识。
浅谈列方程解应用题教学的几点体会(精)
浅谈列方程解应用题教学的几点体会方程是初中代数中的主要内容之一,列方程解应用题在教学中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教师感到难教,学生感到难学,但是这部分知识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发展学生思维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因此,如何提高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教学质量的确是每位教者应该不断探索和研究的课题。
下面就此谈笔者的粗浅体会。
一、要找准等量关系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关键在于找准等量关系。
这对数与学来说都是难点和重点。
首先教师要强调和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分析题中所求的数量关系,善于找出隐含在题中的等量关系,其次要注重介绍找等量关系的途径。
如:1.找出题中所含的主要等量关系如:甲、乙两人从同地出发前往某地。
甲步行,每小时6千米,先出发1.5小时后,乙骑自行车出发,又过了50分钟,两人同时到达目的地,问乙每小时走多少千米?分析:本题涉及速度、时间、路程三种量。
其中甲、乙的速度及所用的时间不同,所走路程相等。
因此路程相等是该题的主要等量关系解:设乙每小时走 x千米(如下图)解略2.借助图形使等量关系形象化如:一面靠墙,其余三面用13米的篱笆围成一个长方形的养鸡场,该鸡场的面积为21平方米,则这个养鸡场的长、宽各多少米?分析:此题未知量较隐蔽,且同一数量又多次被用到,对它进行分析综合相当困难,如转化为右图,则一目了然。
这样利用再造想象和感知来支持思维,是解复合应用题经常采用的方法之一。
二、利用定理、公式找等量关系如:把浓度为18%的糖水75千克,稀释成浓度为10%的糖水,应加水多少千克?分析:本题涉及三种量,溶液(糖水),溶质(糖)、浓度。
在化学中,它们之间的公式是:等量关系可从混合前后哪个量不变中找出此题等量关系是:加水前后糖的重量不变。
解:设应加水x千克,则浓度为10%的糖水的重量为(x+75)千克。
由上面公式得:浓度为18%的糖水中含糖为75×18%千克,浓度为10%的糖水中含糖为(x+75)×10%千克依题意可列方程(x+75)×10%=75×18%解得x=60千克答:应加水60千克三、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常识找等量关系如锻压金属“形变体积不变”即属前者,同样大小容器装的东西相等即属后者。
小学数学方程教学的几点思考
小学数学方程教学的几点思考数学方程是小学阶段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数学运算能力都有着重要影响。
而在小学阶段,如何有效地教授和引导学生掌握方程的求解方法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和探讨的问题。
下面将从几个方面对小学数学方程教学进行思考。
一、引导学生建立数学方程的概念在小学阶段,学生对于数学方程的概念往往是模糊的,他们很难正确地理解方程的含义和作用。
在教学中,首先需要引导学生建立数学方程的概念,让他们明白方程是什么,以及它在数学中的作用。
教师可以通过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购物结账、人数统计等,让学生感受到方程的实际应用,从而引导他们逐步建立方程的概念。
还可以通过图形、图表等形式,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方程表示的数学关系,帮助他们理解方程的含义。
通过绘制图表,让学生找出图表中的规律,并将其用方程表示出来,从而帮助他们建立方程的概念。
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方程的求解是一个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发现规律,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可以设计一些真实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通过列方程的方式解决,从而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还可以通过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思考不同的解决方法,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多元化能力。
可以设计一个问题,让学生分别用方程和其他方法进行求解,从而培养他们的灵活性和多元化思维能力。
三、注重实际问题的应用在教学中,数学方程不仅仅是一种运算方法,更重要的是其实际应用。
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注重实际问题的应用,让学生明白方程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可以通过一些趣味性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感受到方程的实际应用,从而增加他们对于学习的兴趣。
在教学中还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实验探究等形式,让学生探究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从而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方程的求解方法。
可以设计一些与实际情境相关的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数据建立方程,并进一步解决实际问题。
小学数学方程教学的几点思考
小学数学方程教学的几点思考数学方程是小学数学的一个重要内容,掌握了方程的解法和应用,可以帮助学生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小学数学方程教学中,我有以下几点思考:培养学生的兴趣。
方程是一种抽象的数学概念,对于小学生来说可能会感到有些难以理解和学习。
在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激发他们对方程的兴趣。
可以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如游戏、实例分析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方程。
注重问题解决能力培养。
方程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因此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可以通过讲解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并引导学生将其转化为方程,然后解答问题,从而让学生意识到方程的应用场景和解题思路。
灵活运用不同解法。
方程有很多解法,如试探法、倒推法、代入法等。
在教学中,应该让学生了解不同的解法,并培养他们选择合适解法的能力。
可以通过不同的例题来演示不同的解法,让学生理解各种解法的原理和适用范围,从而提高他们的解题思维能力。
第四,注意形象化教学。
方程是抽象的数学概念,对于小学生来说可能会感到有些难以理解。
在教学中,我们要借助形象化的教学方法,通过图形、图表等形象化的手段来帮助学生理解方程的意义和解题步骤。
可以通过绘制方程的图形解和图表解,让学生通过观察图像来理解方程解的过程,从而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记忆力。
第五,重视练习和巩固。
数学方程是一个需要不断练习和巩固的内容,只有通过大量的练习,学生才能掌握方程的解法和应用。
在教学中,我们要设计足够的练习题,并及时检查和讲解答案,帮助学生发现和纠正错误,巩固所学的知识。
列方程解应用题教学反思
列方程解应用题教学反思
因为上一周是期中考试,所以作业没有做,只顾着复习了。
而且连上一周的反思都没有来得及写。
所以这一周重点是先做了三次作业。
在做作业的时候发现了很多问题。
第一:解方程的方法掌握得不好。
教材学习的解方程的方法是根据等式的性质同时加减或乘除一个不为零的数,等式仍然成立。
所以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学生在等式的两边同时加减或乘除一个不为零的数。
过程比较麻烦。
有的变成这边加那边减,在计算过程中很麻烦,学生是一会儿糊涂一会儿明白,反映出学生还处于个人消化期。
第二:没有准确地求出X的值。
很多学生算到2X、3X……就结束了,还有些学生直接把它们的值当作X的值了。
第三:列方程解应用题是根据题意的顺向思维,而我们以前接触的应用题的计算是一种逆向思维。
学生接受起来又有些难度,难免存在列式错误的现象。
第四:不习惯用线段图帮助理解题意。
线段图是一种很好的理解问题的方法,但是学生不太喜欢或者说是很少应用这种方法。
也可能是因为画图有点麻烦并且老师很少强调吧。
接触了方程以后也有很学生喜欢用方程去解决问题,其实我个人也很喜欢用方程去解决问题,这种方法一直贯彻数学的整个过程。
只是到现在还不明白为什么教材非要强调利用等式的性质来解方程,而不利用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因为这种方法比较简单而且在以后的数学应用中都是用这种方法的,而且学生也是容易接受的。
小学数学方程教学的几点思考
小学数学方程教学的几点思考小学数学方程教学是数学教育中的重要内容,能够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在进行小学数学方程教学时,我们需要重视以下几点。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数学方程是数学与现实问题相结合的重要工具,学生在解方程时要能够将数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理解方程的意义和解方程的方法。
在教学中可以引入一些具体的实例,让学生感受到方程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价值,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要注意把握适当的教学方法。
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还比较有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采用一些简单明了的方法,让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
可以通过图示、模型等形式,将抽象的方程概念转化为具体形象的表达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方程的内容。
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方程解题涉及到问题的分析、逻辑推理和计算等多方面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可以通过提供一些有挑战性的问题,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引导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要注意与其他数学知识的联系。
方程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与其他数学知识是有联系的。
在教学中要注重方程与其他数学知识的融会贯通,让学生能够将方程与其他数学知识进行整合,形成一个完整的数学知识体系。
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对方程的理解和掌握,还能够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运用能力。
小学数学方程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其他数学知识联系起来,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通过这些方式,可以提高小学生对方程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为进一步学习数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小学数学方程教学的几点思考
小学数学方程教学的几点思考数学方程是小学数学中的重要内容,教学方面应该着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思考小学数学方程的教学。
教师应该将方程的概念讲解清楚。
在引入方程的概念时,可以通过类似于“小明有几只苹果,小华也有几只苹果,他们一共有几只苹果?”这样的问题进行引导,帮助学生理解方程是用来表示两个量之间关系的等式。
还可以通过具体的例子,比如小汽车的速度和时间的关系,帮助学生理解方程的实际意义。
教师在讲解方程的解法时,应该采用多种形式,以满足不同类型学生的需求。
一种常见的解法是代入法,即将给定的数值代入方程中求解。
另一种解法是逆运算法,即通过逆运算将方程中的未知数解出。
当方程为3x=9时,可以通过除以3得到x=3。
还可以结合图形解法和实际问题解法,帮助学生把方程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方程是一种抽象的数学概念,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才能理解和解决。
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启发性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比如“小明和小华一起去买苹果,苹果的单价是2元,他们一共花了8元,你知道他们买了几个苹果吗?” 这样的问题既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又帮助他们理解方程的应用。
教师应该注重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方程是一种需要反复练习才能熟练掌握的数学内容,只有通过大量的练习,学生才能掌握解方程的方法和技巧。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解题中熟悉方程的应用和解题思路。
教师还可以组织一些小组或个人竞赛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解题的积极性。
小学数学方程的教学需要注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理解方程的概念,采用多种解题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并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在解方程方面的学习效果。
小学数学方程教学的几点思考
小学数学方程教学的几点思考小学数学方程教学是数学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对于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对小学数学方程教学的几点思考。
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分析和思考,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在解方程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的本质,提出一系列的问题,并带领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还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在解方程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进行逻辑推理,找到问题的解。
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逻辑思考,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地调整教学方法。
可以通过实际问题的引入,让学生通过数学推理找到答案,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
在解方程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要能够正确地解出方程的答案,还要能够清晰地表达出解的意义和过程。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
可以通过让学生进行口头解题,写解题思路和方法等方式,让学生学会用正确的数学语言和符号来表达数学思想。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教材和教学方法。
在解方程的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材和教学方法。
对于一些数学基础较差的学生,可以选择一些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如故事、游戏等,来引起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对于一些数学基础较好的学生,则可以选择一些更加深入的数学内容,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小学数学方程教学是一个关键环节,对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
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表达能力,灵活运用教材和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通过这些思考和努力,相信小学数学方程教学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列方程解应用题》教学反思
《列方程解应用题》教学反思引言在数学教学中,列方程解应用题是一个重要的内容。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可以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然而,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学生在这方面的学习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
因此,我对《列方程解应用题》这个教学内容进行了反思和总结,以期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学目标在进行教学反思之前,首先需要明确教学目标。
对于《列方程解应用题》,我的教学目标如下:1.理解何为应用题,能够准确识别应用题的解题步骤。
2.理解何为方程,能够根据应用题的条件列出相应的方程。
3.能够准确地解方程,得到问题的解答。
4.能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问题分析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学生在应用题解题过程中存在以下一些问题:1.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不够深入,容易陷入计算的错误中。
2.学生对方程的理解不够全面,只会一种列方程的方法。
3.学生对于如何解方程的步骤掌握得不够扎实。
4.学生对于实际问题的抽象能力较弱,很难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
教学策略针对以上问题,我对《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教学策略进行了调整和改进:1.强调理解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让学生深入理解问题的条件和要求,通过逐步引导学生思考,帮助他们形成对问题的全面理解和分析。
2.多种解题方法: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列方程方法,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
我会在教学中给予学生一些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题例子,引导他们灵活运用已学知识解决问题。
3.清晰解题步骤:教学过程中,我会详细地解释和演示解题步骤,让学生明白每一步骤的作用和意义。
并且,我会通过练习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解答,以巩固所学内容。
4.实际应用训练:为了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我会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引导他们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
通过实际应用的训练,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并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反思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我对《列方程解应用题》这个教学内容进行了反思:首先,学生对于实际问题的理解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浅谈对小学生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些思考
浅谈对小学生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些思考摘要:方程教学是小学中高段重要的教学内容,是学生由算数思维向代数思维过度的重要时期,抓好这阶段的教学,对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有重要意义。
经过实践研究,学生列方程解应用题的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关键词:方程;算数思维;方程思维1.问题的提出及提出的背景用方程解决问题是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思维方法,对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通过对多种实际问题中数量关系的分析,使学生初步感受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模型。
算术解法和方程解法是互相联系、相互依存的,从算术到代数是学生认识现实世界数量关系过程中的一个飞跃,也是学生数学学习的一个转折点。
但由于学生数学思维发展水平和代数的抽象特点之间的矛盾以及算术思维定势的影响等,使小学生在学习列方程解应用题时遇到很多困难。
在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开始,学生学习用字母表示数、数量关系、计量单位、计算公式等,进而学习方程,知道了什么叫方程、根据等式的性质会解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
然后学习用列方程的方法解决问题。
例:教材94页《猜数游戏》中的一个情景。
笑笑:把你心里想的数乘2,再加上20等于多少?淘气:等于80。
笑笑:你想得数是30,淘气:你是怎样想的?这道题学生首先想到这个数是几?怎样找出这个数呢?根据经验找,用一些数去乘2再加上20,如果等于80就对了,最后得出结果是30。
另一种方法就是淘气的想法,用列方程的方法去解决。
列得方程2X+20=80,然后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得到结果是30。
用方程解就要弄清数量之间的等量关系,这是关键。
但是目前看有些题目的等量关系较为明显,学生容易找出来,如:路程=速度×时间,单价×数量=总价……但是有些题目的数量关系复杂,给学生造成了寻找的困难。
如:一个数的几倍多或少几,到了五、六年级中分(百分)数应用题的解答要求学生找出等量关系就比较困难了。
学生马上想到的就是算术方法,如果要求用列方程解决时,优秀的学生很快就找出等量关系,但大多数学生感到迷茫,如果不要求的话即使会用方程解的学生也还是寻求算术法解决,那为什么学生会有这样的表现呢?为什么有这样的困惑呢?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不多用甚至不愿意用方程解应用题的原因是什么呢?什么是算术思维?算术思维即根据条件推理算出结果的思维,每一步都有思维根据。
《列方程解应用题一》反思
《列方程解应用题一》反思
教学反思
在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教的重点和学生学的重点,不在于“解”,而在于“学解”。
注重的是解决问题的过程。
也就是说,要让学生经历寻找实际问题中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并列方程解答的全过程。
我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尽量让学生主动参与,亲身体验,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比较、交流、讨论等活动,充分展示他们的思维过程,发展思维能力。
引导学生如何通过分析,找出等量关系式的过程。
同时,在分析过程中,让学生掌握多种办法来分析。
如通过抓关键句、关键词、关键字列等量关系式;通过画线段图理解题意;通过画示意图来理解题意。
在练习中注重形式的多样化。
本节课的练习安排了三个层次,一是巩固练习,重点让学生说一说等量关系,促进对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掌握;二是开放性练习,融知识性、趣味性、活动性于一体,学生学习兴趣高,主动性强。
三是通过独立作业,检验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但在画图过程中,出现问题比较多的是“比倍多(或少)”部分学生不知是包括里面还是外面,从而找不准等量关系。
在下节课教学中继续加强这方面的巩固。
列方程解应用题教学反思
列方程解应用题教学反思列方程解应用题为学生解答应用题开辟了一个新的途径,开拓了学生的思路,提高了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因此,在小学阶段,学生必须掌握好列方程解应用题的知识,为今后进一步学习数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下面谈谈我在教学这部分知识时的一点做法:一、由旧引新,培养学生有条理、有根据地进行分析思考的能力列方程解应用题是建立在用算术方法解应用题的基础上得,由算术方法解题到列方程解题是一个过渡。
为了使学生在初学列方程解应用题是不受算术方法的干扰,教学时,我便在数量关系的训练上帮助学生找渗透点,使教学活动循序渐进的展开学习,使学生对要学的知识感到新鲜而不陌生,以保持高昂的学习热情。
一般做法是用与例题数量关系相似的基础题铺垫,引导学生分析数量关系,掌握解题思路,尤其注意解题步骤,注意搭桥铺路,分析难度,在此基础上在教学例题。
比如:“商店原来有一些饺子粉,每袋5千克,卖出7袋以后,还剩40千克,这个商店原来有多少千克饺子粉?”我在教学时设计了以下两道铺垫题:题1:商店原来有75千克饺子粉,卖出35千克,还剩多少千克饺子粉?题2:商店原来有75千克饺子粉,卖出5袋,每袋7千克,还剩多少千克饺子粉?引导学生弄清题意,给出数量关系式:原有的重量-卖出的重量=剩下的重量原有的重量-每袋重量×卖出的袋数=剩下的重量出示这道题的目的是让学生有旧入新、由浅入深,把铺垫题与例题相比较,找出它们的联系点与区别。
这样,弄清了铺垫题与数量关系,再教学例1,学生旧容易接受了。
二、运用线段图进行教学,培养学生的分析、观察能力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需要有一个长期的培养过程,要有意识地结合教学内容进行。
应用题的分析解答,大都遵循审题→分析→解答这样的顺序,而主要是引导学生分析数量关系。
因此,运用线段图分析比较数量关系,能够变抽象为具体,变繁为简,是数量关系明确,为学生理解题意加起桥梁。
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便于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列方程解应用题教学反思
列方程解应用题教学反思教学背景列方程解应用题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难点,它和用算术方法解应用题一样都是以四则计算和常见的数量关系为基础,但在解题思路上有所不同。
学生在一至四年级的应用题学习中,已经养成用算术方法解题的习惯。
因此,本课教学以让学生初步掌握用方程来描述等量关系为重点。
在根据题意寻找等量关系的过程中,倡导学生能说出2~3个等量关系。
通过自主选择等量关系列式的环节,构建新旧知识的矛盾冲突,从而自然的引出“将未知数设为x来列式”的新知。
在师生共同探究得到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基本格式后,通过再次自主选择以巩固解题步骤。
例2则以尝试题的形式出现,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
教学设想本课教学设计力求体现:改变课程内容繁、难、窄、旧和偏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习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包括信息技术在内的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1.改革例题呈现方式,增大学生探索空间。
数学的学习不应成为简单的概念、法则、公式的掌握和熟练的过程,而应该更具有探索性和思考性,鼓励学生经历数学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探索与创新精神。
基此认识,我们把要讲解的例题变成适合学生探究瓶的素材,呈现出真实的有探讨价值的实际生活问题情境,以《今天我当家》中的上街购物用钱找钱的实际情境,让学生在尝试解决身边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体验数学的价值,逐步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且增强应用数学的信心,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从而增强学生的数学意识。
2.突破练习常规作法,激发学生发散思维。
现代的数学教育观认为,每个学生都可以学数学,不同的学生要学不同水平的数学,允许学生以不同的方式去学数学。
只有个性化的学习,才能使不同的人学到不同的数学,得到不同的发展。
教师所要做的,就是让这些具有不同思维特点的学生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思想,而不是用统一的模式要求所有的学生。
列方程解应用题教学反思
列方程解应用题教学反思引言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数学教学中,应用题是一种常见的教学形式。
通过解决应用题,学生可以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加深对数学的理解。
而列方程解应用题是解决应用题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通过本文,我将对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教学进行反思,并探讨如何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优势列方程解应用题是一种将抽象问题转化为具体方程的方法,通过建立方程模型,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从而解决问题。
它具有以下几个优势:1.提高抽象思维能力:列方程解应用题可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在解决应用题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将一个具体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需要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关键信息,并建立数学模型。
这种思维的培养对学生的数学学习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2.增强逻辑推理能力:列方程解应用题可以帮助学生培养逻辑推理能力。
解决应用题需要学生根据已知条件,推导出未知的数学关系,并通过推理得出最终的结果。
这种逻辑推理的能力对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非常重要,也对学生的思维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
3.培养问题解决能力:列方程解应用题可以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解决应用题需要学生不断尝试、思考,通过不断试错、调整方程,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种问题解决的能力对学生在面对各种实际问题时非常重要,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实践能力。
针对问题的策略然而,列方程解应用题在教学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1.学生对于建立方程模型的理解不深刻;2.学生在解决应用题时容易陷入题海战术,缺乏整体观念;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策略来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1. 激发学生的兴趣建立数学和实际问题之间的连接,将数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相关联,引起学生的兴趣。
例如,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来介绍应用题,让学生意识到数学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浅谈教学“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几点体会(舒良伟)
伟江民族小学:舒良伟如何教会学生列方程解应用题,是提高我们解决实际能力地重要内容,也是为我们今后进一步学习代数知识打基础.教师如何教会学生列方程解应用题呢?我谈谈以下几点体会.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一、掌握列方程解应用题地重点、难点,是教学地首要任务.列方程解应用题就是用“”表示实际问题里地某个未知数,根据等量关系列出含有未知数地等式,然后将未知数转化为已知数,求得问题地解答.我们在列方程解应用题实质是完成两个转化过程:一是通过分析把一个实践问题中地数量关系转化为数学问题(方程);二是通过解方程,将未知转化为已知.在我们地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不能掌握代数方法分析问题地思路,习惯于用算术解,找不出数量间地相等关系;而有地学生即使找出相等关系后不会列方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采用多种方法训练学生正确、熟练地列出代数式以及找出等量关系,从而培养他们列方程解应用题地能力.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我拿两个例子来说明:例:商店原来有一些饺子粉,每袋千克,卖出了袋后,还剩下千克.这个商店原来有多少千克饺子粉?例:小青买节五号电池,付出元, 找回了元, 每节五号电池地价钱是多少元?这两例都是两步计算地, 而且用算术法解时都需要进行逆向思考,如果让学生用算术法解,他们就会感到困难.这时,教师及时引导学生去了解用方程解应题地特点和方法.例, 只要学生认真叙述题目,而此题列方程地书写顺序与题目叙述地顺序是一样地;例,虽有变化,但它地数量关系是日常生活中地例子,所以不难出列出方程.通过教学,学生己经知道解题步骤.在例,例地基础上推出三步或稍复杂数量关系地应用题.让学生在解题方法上有了一个质地飞跃.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二、让学生弄清用方程解应用题与算术解应用题地联系与区别.算术解应用题是为列方程解题打下基础,它们之间地联系是:都是以四则运算地意义,相互关系以及常见地数量关系为基础和依据地.而它们在解法上有着截然不同地区别,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明: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解题思路不同.列方程解应用题,以字母“”代替未知数, 按题中地等量关系, 使字母“” 直接参与列式计算;而算术解时, 未知数处于特殊地地位, 不能直接参加运算,只根据已知条件和问题间地数量关系直接用已知数量列出算式.用以下地例子说明: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例:一个三角形地面积是平方厘米,它地底是20厘米,高是多少厘米?如果本例用算术解,就属于逆向思考地问题,从而使学生思考困难,会出现不应有地错误.这时,教师及时引导学生利用三角形地面积计算公式列出方程求解.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解题地步骤与方法不同.列方程解应用题是利用等式地性质进行计算,而算术解主要通过四则运算及其定律进行计算.比如上面例就可用方程解:×÷=;算术解则就是÷×.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难易程度不同.算术法比较曲折、间接、不大容易掌握.而方程解则比较简明、清晰、容易掌握.在小学地应用题教学中,即使学了方程解法,也不宜用其完全代替算术解法.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例:买张桌子和把椅子一共用了元.每把椅子元,每把桌子多少元?本例是逆向思考地题目,如果用算术方法来想,解题思路和列式就很难.如果把每张桌子地价钱用表示,进行顺向思考,按照数量间地相等关系列方程就比较容易.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教会学生设未知数地方法.列方程解应用题,首先要设未知数, 教会学生设未知数地方法,是列方程解应用题地关键.一般来说,设未知数有两种方法:直接设未知数,题目问什么(求什么)就设什么.例:少年宫合唱队有人,比舞蹈队人数地倍多人,舞蹈队有多少人?这题就直接设题目中问什么,即设舞蹈队人数有人.根据题目地意思,列出方程:+=.、间接设未知数.用间接法求出地并不是题目要求地结果,求出后,还要根据题目中地数量关系求出题中要求地未知量.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例:果园里桃树和杏树一共棵,杏树地棵数是桃树地倍,桃树和杏树各有多少棵?这例要求地未知数有两个,有很多地同学就会直接设桃树和杏树各有棵.这样设地话,就显得模棱两可地,不知道到底是设哪一个量.如果设杏树为棵,就会给列方程和解方程带来困难.间接设桃树为棵, 就显得容易多了.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四、教会学生正确分析数量关系,掌握列方程解应用题地思路和途径.列方程解应用题地思路和途径是多种多样地,要教会学生地方法,使他们在解应用题时得心应手、如鱼得水.借助线段图,找等量关系列方程.这是分析题意找等量关系地重要手段,它能直观地再现题目地数量关系,便于列出方程.例:同学们种向日葵,四年级种地棵数是三年级地倍,还知道四年级比三年级多种棵,问两个年级各种多少棵?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解:设三年级种棵,那么,四年级种棵.三年级:四年级:可列出方程:-=、借助数量关系,找出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在小学数学中,数量关系很多,比如面积、体积公式;常见地“三量”关系(单价×数量=总价、......),几何图形地特征等.根据数量关系就可列出方程.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例:已知:∠=°、∠=°.求:∠=?.这题就根据“任意三角形地内角和是°”这个特征来列出一个方程:°+°+=°,这样既简单又明了.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列方程解应用题地思路和途径很多,只要老师认真钻研教材,吃透大纲会找出很多方法地.总之,在教学列方程解应用题时,我们教师应当避免单一地教学方法,让学生多练多发挥自已应有地能力去学习.并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地原则,尽量让学生自主地进行尝试、操作、讨论、质疑,培养学生地创新能力,让他们用数学思想去思考问题.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对小学生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些思考作者:哈继武来源:《世界家苑·学术》2018年第11期摘要:方程教学是小学中高段重要的教学内容,是学生由算数思维向代数思维过度的重要时期,抓好这阶段的教学,对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有重要意义。
经过实践研究,学生列方程解应用题的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关键词:方程;算数思维;方程思维1.问题的提出及提出的背景用方程解决问题是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思维方法,对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通过对多种实际问题中数量关系的分析,使学生初步感受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模型。
算术解法和方程解法是互相联系、相互依存的,从算术到代数是学生认识现实世界数量关系过程中的一个飞跃,也是学生数学学习的一个转折点。
但由于学生数学思维发展水平和代数的抽象特点之间的矛盾以及算术思维定势的影响等,使小学生在学习列方程解应用题时遇到很多困难。
在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开始,学生学习用字母表示数、数量关系、计量单位、计算公式等,进而学习方程,知道了什么叫方程、根据等式的性质会解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
然后学习用列方程的方法解决问题。
例:教材94页《猜数游戏》中的一个情景。
笑笑:把你心里想的数乘2,再加上20等于多少?淘气:等于80。
笑笑:你想得数是30,淘气:你是怎样想的?这道题学生首先想到这个数是几?怎样找出这个数呢?根据经验找,用一些数去乘2再加上20,如果等于80就对了,最后得出结果是30。
另一种方法就是淘气的想法,用列方程的方法去解决。
列得方程2X+20=80,然后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得到结果是30。
用方程解就要弄清数量之间的等量关系,这是关键。
但是目前看有些题目的等量关系较为明显,学生容易找出来,如:路程=速度×时间,单价×数量=总价……但是有些题目的数量关系复杂,给学生造成了寻找的困难。
如:一个数的几倍多或少几,到了五、六年级中分(百分)数应用题的解答要求学生找出等量关系就比较困难了。
学生马上想到的就是算术方法,如果要求用列方程解决时,优秀的学生很快就找出等量关系,但大多数学生感到迷茫,如果不要求的话即使会用方程解的学生也还是寻求算术法解决,那为什么学生会有这样的表现呢?为什么有这样的困惑呢?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不多用甚至不愿意用方程解应用题的原因是什么呢?什么是算术思维?算术思维即根据条件推理算出结果的思维,每一步都有思维根据。
相对算术思维即方程思维,方程思维关键是找出等量关系,由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再解出结果,只要找出等量关系就能很快解决问题。
算术思路是一种逆向性思维,代数思路是一种顺向性思维。
但不管那种思路,都是要讲数量的关系式。
如果帮助学生理清数量之间的关系,得出准确的关系式,那么这两种思维都能得到解决。
算术方法是通过查对已知条件和问题的关系来确定数量关系式得出解法。
代数方法是根据数量关系式,直接把已知条件和问题代入关系式来解答,其实,代数方法是直接利用基本数量关系式。
由此可见算术方法是间接利用基本数量关系式。
所以要让帮助學生从算术思维向代数思维过渡,首要的任务是帮助学生快速判断基本数量关系。
“注意基本数量关系在小学中的学习线索,帮助学生形成一些基本数量关系: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还需要帮助学生学习一些基本的数量关系,这些关系对于解决问题和今后学习都是重要的。
在课标修订中,明确了小学需要学习的两个基本数量关系:一个是物理模型中的“路程、时间和速度”的关系;一个是经济模型中的“总价、数量和单价”关系。
这两个关系不仅仅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同时也是学生学习(如微积分)的两个关系。
在学习方程的过程中学生的一个挑战。
学生不习惯运用方程来解决问题,而习惯算术方法怎么办。
那么这种“不习惯”背后学生真实的想法又是什么呢?不妨看看如下对已学过方程的学生的访谈资料。
访谈问题:你在什么时候会想到用列方程的方法解决问题?学生1:题目比较难时。
学生2:有两个未知量时。
学生3:老师说需要逆思考时。
学生4:接很难的奥数题时,老师交给我们设两个未知数x、y。
访谈问题:还记得刚开始列方程学习方程解应用题时,你们有哪些不适应?学生1:有些题目太简单了,读完题目后我得数都算出来了,还让我们列方程,我觉得多此一举。
学生2:刚开始列方程总是不习惯把x 当成已知数(处理),现在觉得很好。
学生3:我刚开始列方程时总是用算术方法,结果列成一边是x 的等式,老师告诉我说这样未知数没有参加运算,考试不能得分。
现在我明白了。
从上面的访谈中不难看出,学生确实对于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存在着不习惯。
理由主要有两个:其一,在等量关系比较简单的情况下,学生不愿意列方程,反而觉得方程步骤比较复杂;其二,也许是受思维习惯影响,学生不习惯用代数的方法,不习惯新的思维方式。
实际上从算术法到方程法存在着思维的飞跃,需要学生改变原先对于运算或符号的某些理解。
例如:对于等号的理解。
在过去的算术思维中,学生对于它的理解往往是表示要输出的结果,因此要求的未知数的结果应该在等号的右边;而在方程中,学生需要将等号理解为连接等量关系的符号,等号左右两边只要存在着相等关系即可,因此未知数在等号的两边都是可以的。
所以,教学中要帮助学生逐步理解到等号既可以表示“输出结果”,也可以表示一个相等关系。
从以上调查和研究中我们看出小学代数思维的培养是要经过一个很长时间的洗礼和磨练,不是一下子就成功的。
小学生在初步学习列方程解应用题的过程中究竟会出现哪些问题呢?2.课堂研究:遴选4道稍复杂的题目要求学生用方程解决2.1 目的:通过这节课的探究学习看学生掌用方程解应用题的情况怎么样?2.2 预想:学生会出现哪些问题?为什么出现这些问题?我们还会怎样去解决?调查统计:学校体育组买足球花了240元,比买篮球花的钱数的3倍少84元,买篮球花了多少钱?内容:第一题等量关系与方程都正确等量关系与方程都错误等量关系错误但方程式正确(反之)调查共115人,正确率达到61%,错误率达到18%,其他达到21%一个长方形水池的周长是13米,水池的宽是2.5米,水池的长是多少米?內容:第二题等量关系与方程都正确等量关系与方程都错误等量关系错误但方程式正确(反之)调查共115人,正确率达到64%,错误率达到21%,其他达到15%用一根长18.98米的钢丝做晾衣架,第一次用去3.2米,第二次用去1.29米,还剩下多少米?内容:第三题等量关系与方程都正确等量关系与方程都错误等量关系错误但方程式正确(反之)调查共115人,正确率达到68%,错误率达到11%,其他达到21%向阳纺纱厂共有职工350人,其中女职工人数是男职工人数的4倍,这个厂男女职工各有多少人?内容:第四题等量关系与方程都正确等量关系与方程都错误等量关系错误但方程式调查共115人,正确率达到74%,错误率达到10%,其他达到16%对调研结果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学生对列方程解决问题在找等量关系上,大部分学生还是能找出来,1-4题正确率能达到61%-74%,但是也有部分同学找等量关系还是很困难。
我们还发现学生在用列方程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并没有把等量关系跟方程联系在一起,没有形成等量关系是列方程的前提和必要的思想,所以在最后一栏里面,部分同学的等量关系和方程是不一致的,也就是说他的等量关系是错误的但列的方程是正确的,而这部分人占了近20%,不容小觑。
3.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以上问题的分析首先学生还没有形成先准确找等量关系的意识,1-3题将近有20%的同学等量关系和列出的方程是不一致的,5题等量关系与方程都错的同学占47%,再者学生在找等量关系时,他们一直视所求的数按照算术的列法来找,总是想着所求的数能一下子求出来,这样的话,稍复杂的题就搅得学生反应不过来,不会运用逆向思维,就把未知数当做已知数找到等量关系。
最后,审题不清,在找等量关系时不会“总-分”的思想,“总”就是找到大体上的等量关系,就像第四题,知道总人数就等于男职工人数加上女职工人数,“分”就是再找到男女职工之间的关系,我们发现女职工人数就等于男职工人数的1.2倍,把得到的这个关系代入到总体的等量关系里,我们就得到了最终的等量关系,而部分同学就想着一次性找到等量关系,而往往审题不清,这使得学生在找等量关系更加混乱了;易粗心马虎,列方程就会容易出错。
4.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归纳出小学生初步用方程解决数学问题的几种方法4.1牢记计算公式,根据公式来找等量关系。
这种方法一般适用于几何应用题。
学生要牢记周长公式来解决问题。
例如:“一个长方形的周长为32厘米,长是9厘米,宽是多少厘米?4.2理解和熟记数量关系,根据常见的数量关系来找等量关系,这样方法一般在工程问题、行程问题、价格问题比较常见,教师在教学这三种问题时不但要学生理解,还应让学生记熟:“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速度X时间=路程、单价×数量=总价”等数量关系式。
4.3抓住关键词,根据字词的提示找等量关系。
这种方法,一般适用于和差,倍数关系的应用题。
在题中常有这样的提示:一共有”,“比……多(少)”,“是……的几倍”,等,在解题时,可根据这些关键的字词来找等量关系,按叙述的顺序列出方程。
4.4根据题意画线段图帮助学生直观的找出等量关系,从而列出方程。
5.后续思考通过以上调研,我们了解了小学生在初步学习方程中一些困惑和想法,找出了一些用方程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对学生的认知领域有很大提升。
但是,在调研过程中这四道题目对于小学四年级学生来说难度、坡度到底有多大?可信度又会怎样?以后学生还会学习分数应用题,这些方法对学生的影响又有多大呢?值得思考。
参考文献[1]注释①-----张丹《小学数学教学策略》121页,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注释②-----张丹《小学数学教学策略》-139页----140页,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单位:宁夏银川市永宁县蓝山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