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案例
数学课堂导入案例
数学课堂导入案例在数学课堂中,导入案例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它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思维,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
下面,我们就来看几个数学课堂导入案例。
案例一,购物找零。
假设有一个购物清单,上面列有苹果、香蕉和橙子的价格,学生需要计算购买这些水果的总价,并找零。
通过这个案例,可以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加法和减法,培养他们的数学计算能力。
案例二,几何图形的应用。
学生在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各种几何图形,比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
老师可以通过案例让学生观察周围的环境,找出各种几何图形的应用,比如教室的窗户是长方形,篮球场是矩形等,从而引导学生理解几何图形的概念和应用。
案例三,数学游戏。
数学游戏是一个非常好的导入方式,比如“24点”游戏,学生需要通过加减乘除运算得出24这个数字。
这个游戏既可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又可以锻炼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是一个既有趣又有教育意义的案例。
案例四,实际测量。
在数学课堂上,老师可以带着学生进行一些实际的测量活动,比如测量教室的面积、测量同学的身高等。
通过这些实际测量活动,学生可以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更好地理解数学的应用。
案例五,数学故事。
数学故事是一个很好的导入方式,老师可以讲述一些有趣的数学故事,比如数学家的故事、数学发现的故事等。
通过这些故事,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知识。
总结:数学课堂导入案例的选择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内容来确定,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
导入案例要生动有趣,能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热情。
希望老师们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灵活运用各种导入案例,让数学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小学数学课程教学案例7篇
小学数学课程教学案例7篇1. 教学案例一:加法概念的引入目标通过使用实物和图形,引导学生理解加法的概念。
案例描述老师准备了一些水果图示卡片,每张卡片上都有不同数量的水果。
老师将两张卡片放在一起,让学生观察卡片上的水果数量,并问学生两张卡片上的水果总数是多少。
学生通过数数和观察图示,得出正确答案。
老师引导学生说出正确的加法表达式,如“2个苹果+ 3个梨 = 5个水果”。
教学步骤1. 引入水果图示卡片,让学生观察卡片上的水果数量。
2. 将两张卡片放在一起,让学生计算水果的总数。
3. 引导学生说出正确的加法表达式。
4. 练习更多类似的案例,巩固加法概念。
2. 教学案例二:减法运算的实际应用目标通过实际应用场景,帮助学生理解减法运算的概念。
案例描述老师带领学生参观果园,每个学生手里拿着一个篮子。
老师告诉学生每个篮子里有一些苹果,学生需要根据老师的指示,将篮子中的苹果数量减少一定数量。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减法运算的概念。
教学步骤1. 带领学生参观果园,让他们手里拿着篮子。
2. 告诉学生每个篮子里的苹果数量。
3. 根据老师的指示,让学生将篮子中的苹果数量减少。
4. 引导学生说出正确的减法表达式。
5. 练习更多类似的案例,巩固减法概念。
3. 教学案例三:乘法表的学习目标帮助学生记忆乘法表。
案例描述老师准备了一个乘法表格,将其贴在黑板上。
老师给学生一定时间记忆乘法表格中的部分结果,并进行考核。
学生通过反复练习,逐渐记住乘法表的结果。
教学步骤1. 准备乘法表格,贴在黑板上。
2. 给学生一定时间记忆乘法表格中的部分结果。
3. 进行考核,让学生说出相应的乘法结果。
4. 练习更多类似的案例,巩固乘法表的记忆。
4. 教学案例四:除法的实际应用目标通过实际应用场景,帮助学生理解除法运算的概念。
案例描述老师带领学生参观超市,每个学生手里拿着一些货币。
老师告诉学生某件商品的价格,学生需要计算自己能购买多少件商品。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除法运算的概念。
7篇详细的小学数学教学案例
7篇详细的小学数学教学案例1. 教学案例一:加法运算目标:学生能够掌握两位数的加法运算方法教学步骤:1. 引入概念:带入生活实例,如购物结账等,让学生明白加法的实际意义。
2. 讲解加法规则:介绍两位数的加法运算方法,重点强调进位的概念。
3. 示范演示:通过示范演示具体的加法题目,让学生理解进位和不进位的情况。
4. 练巩固:让学生进行练题,提供反馈和指导。
5. 小结与评价:总结本节课内容,评价学生的研究情况。
2. 教学案例二:减法运算目标:学生能够掌握两位数的减法运算方法教学步骤:1. 引入概念:带入生活实例,如买东西找零等,让学生明白减法的实际意义。
2. 讲解减法规则:介绍两位数的减法运算方法,重点强调借位的概念。
3. 示范演示:通过示范演示具体的减法题目,让学生理解借位和不借位的情况。
4. 练巩固:让学生进行练题,提供反馈和指导。
5. 小结与评价:总结本节课内容,评价学生的研究情况。
3. 教学案例三:乘法表的研究目标:学生能够熟练掌握乘法表教学步骤:1. 引入概念:让学生回顾一位数的乘法表,引导他们思考如何快速计算两位数的乘法。
2. 讲解乘法规则:介绍两位数的乘法运算方法,重点强调十位数和个位数的相乘。
3. 示范演示:通过示范演示具体的乘法题目,让学生理解乘法表的应用。
4. 练巩固:让学生进行练题,提供反馈和指导。
5. 小结与评价:总结本节课内容,评价学生的研究情况。
4. 教学案例四:除法运算目标:学生能够掌握两位数的除法运算方法教学步骤:1. 引入概念:带入生活实例,如分享苹果等,让学生明白除法的实际意义。
2. 讲解除法规则:介绍两位数的除法运算方法,重点强调整除和余数的概念。
3. 示范演示:通过示范演示具体的除法题目,让学生理解整除和有余数的情况。
4. 练巩固:让学生进行练题,提供反馈和指导。
5. 小结与评价:总结本节课内容,评价学生的研究情况。
5. 教学案例五:分数的引入目标:学生能够初步理解和应用分数的概念教学步骤:1. 引入概念:通过图形和实物,让学生认识分数的概念和意义。
小学数学课程教学案例7篇
小学数学课程教学案例7篇1. 数字比较游戏目标通过数字比较游戏,帮助学生掌握数字大小的概念。
案例描述在课堂上,教师准备了一组数字卡片,每张卡片上有一个数字。
教师将卡片洗混后,随机抽取两张卡片,并将它们展示给学生。
学生需要观察两张卡片上的数字,并判断哪个数字更大。
学生通过举手或口头回答的方式,向教师表达自己的选择。
教师鼓励学生解释他们的选择,并给予肯定的反馈。
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正确比较两个数字的大小。
- 学生能够运用数字大小的概念解决简单的问题。
教学步骤1. 教师介绍数字比较游戏的目标,并让学生明确要掌握的概念。
2. 教师展示两张数字卡片,让学生比较数字大小并表达自己的选择。
3. 教师引导学生解释他们的选择,并与学生讨论正确答案。
4. 教师反复进行数字比较游戏,直到学生能够准确地比较数字大小。
2. 数字拼图游戏目标通过数字拼图游戏,帮助学生提高数字识别和空间思维能力。
案例描述教师准备了一套数字拼图,每个数字被分割成若干部分。
教师将数字拼图的各个部分混合在一起,要求学生根据数字的形状和颜色将拼图还原。
学生需要观察每个数字拼图的特征,并通过空间思维进行拼图还原。
教师可以设定不同难度的拼图,根据学生的能力调整。
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识别数字的形状和颜色。
- 学生能够运用空间思维进行数字拼图还原。
教学步骤1. 教师介绍数字拼图游戏的目标,并让学生明确要发展的能力。
2. 教师展示一个简单的数字拼图,并让学生观察、思考如何还原。
3. 教师引导学生逐步进行数字拼图还原,并给予必要的提示和指导。
4. 教师逐渐增加拼图的难度,让学生挑战更复杂的数字拼图。
3. 数字排序游戏目标通过数字排序游戏,帮助学生理解数字的顺序关系。
案例描述教师准备一组无序的数字卡片,并将它们展示给学生。
学生需要观察每个数字,并按照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进行排序。
学生可以使用手中的数字卡片自行移动数字的位置,直到达到正确的排序结果。
教师可以提供适当的提示和指导。
小学数学教学:7个实践案例
小学数学教学:7个实践案例案例一:教学游戏-数字拼图目标:帮助学生通过拼图游戏研究数字的顺序和对应数量。
方法:将数字拼图分成若干块,让学生根据数字的大小和数量将拼图正确地组合在一起。
效果:通过游戏的互动性,学生能够直观地理解数字的顺序和数量,提高数学认知能力。
案例二:实物教学-水果计数目标:帮助学生研究数字和计数的基础,以及认识不同水果。
方法:给每个学生发放一定数量的水果,让他们根据老师的口令进行计数,并进行相应的分类。
效果:通过实物教学,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数字的概念和计数方法,同时认识到不同水果的种类。
案例三:教学活动-数学角色扮演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研究积极性。
方法:让学生扮演数学问题中的角色,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解决数学题目或情境。
效果:通过角色扮演,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同时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案例四:多媒体教学-数学动画视频目标:通过多媒体教学方式增加学生对数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方法:使用数学动画视频展示抽象概念和解题过程,让学生在观看中研究。
效果:通过生动有趣的动画视频,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提高记忆效果和研究兴趣。
案例五:小组合作研究-数学问题解决目标: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提高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方法:将学生分成小组,给予一些数学问题,让他们合作解决,并展示解题过程和答案。
效果:通过小组合作研究,学生能够互相交流和分享解题思路,培养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案例六:实践活动-数学测量目标:帮助学生掌握数学测量的基本概念和技能。
方法:组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测量长度、重量、容量等方面进行实际操作和实验。
效果:通过实践活动,学生能够亲身体验和掌握数学测量的方法和技巧,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案例七:情景模拟-数学应用目标: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情境中,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方法:设计情景模拟,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应用数学知识。
效果:通过情景模拟,学生能够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数学教案案例优秀3篇
数学教案案例优秀3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3篇数学教案案例,希望能够给您提供一些帮助。
数学教案案例篇一学习目标:1、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概念,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的意义。
2、会解由两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成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能借助数轴正确的表示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
3、通过探讨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以及解集的确定,渗透转化思想,进一步感受数形结合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
4、体验不等式在实际问题中的作用,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
学习重点: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学习难点: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集的确定。
一、学前准备【回顾】1、解不等式,并把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预习】1、认真阅读教材34-35页内容2、____________ _ 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______ _______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
叫做解不等式组。
4、求下列两个不等式的解集,并在同一条数轴上表示出来①二、探究活动【例题分析】例1. (问题1)题中的“买5筒钱不够,买4筒钱又多”的含义是什么?例2. (问题2)题中的相等关系是什么?不等关系又是什么?例3. 解不等式组【小结】不等式组解集口诀“同大取大,同小取小,大小小大中间找,大大小小解不了”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集四种类型如下表:不等式组(a(1)x>ax>bx>b 同大取大(2)xxax无解大大小小解不了【课堂检测】1、不等式组的解集是( )A. B. C. D.无解2、不等式组的解集为()A.-13、不等式组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正确的是( )A B C D4、写出下列不等式组的解集:(教材P35练习1)三、自我测试1、填空(1)不等式组x>2x≥-1 的解集是_ __;(2)不等式组x(3)不等式组x1 的解集是__ __;(4)不等式组x>5x2、解下列不等式组,并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四、应用与拓展1、若不等式组无解,则m的取值范围是____ _____.五、数学日记数学教案案例篇二教学目标1,通过对数“零”的意义的探讨,进一步理解正数和负数的概念;2,利用正负数正确表示相反意义的量(规定了指定方向变化的量)3,进一步体验正负数在生产生活实际中的广泛应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7篇小学数学教育案例
7篇小学数学教育案例案例一: 数字拼图游戏 (100字)问题: 小明正在研究数字和形状。
他的老师决定使用数字拼图游戏来帮助他巩固这些概念。
游戏的规则是将数字拼图中的数字按照正确的顺序排列。
小明需要将数字1至10的拼图放在正确的位置上。
这个游戏能够帮助小明提高他的数字识别能力和空间认知能力。
: 小明正在学习数字和形状。
他的老师决定使用数字拼图游戏来帮助他巩固这些概念。
游戏的规则是将数字拼图中的数字按照正确的顺序排列。
小明需要将数字1至10的拼图放在正确的位置上。
这个游戏能够帮助小明提高他的数字识别能力和空间认知能力。
案例二: 数字计数比赛 (120字)问题: 小红和小绿是一年级的学生。
他们的老师组织了一个数字计数比赛来帮助他们练数字顺序。
比赛规则是两个学生轮流数数,每人说一个数字。
比赛的目标是看谁能够顺利数到100。
这个比赛可以激发小红和小绿对数字的兴趣,同时提高他们的计数能力和集中注意力的能力。
: 小红和小绿是一年级的学生。
他们的老师组织了一个数字计数比赛来帮助他们练习数字顺序。
比赛规则是两个学生轮流数数,每人说一个数字。
比赛的目标是看谁能够顺利数到100。
这个比赛可以激发小红和小绿对数字的兴趣,同时提高他们的计数能力和集中注意力的能力。
案例三: 分组比较 (90字)问题: 小明的老师要求他进行分组比较的数学活动。
老师给小明一些不同颜色的小球和,要求他将小球按颜色进行分组,并比较每组中的小球数量。
通过这个活动,小明能够练数数和分类的能力,同时加深对数量的理解。
: 小明的老师要求他进行分组比较的数学活动。
老师给小明一些不同颜色的小球和容器,要求他将小球按颜色进行分组,并比较每组中的小球数量。
通过这个活动,小明能够练习数数和分类的能力,同时加深对数量的理解。
案例四: 数字迷宫 (110字)问题: 小华在研究数字迷宫游戏。
在迷宫中,小华需要按照数字的顺序找到出口。
每个数字都代表了小华在迷宫中应该前进的步数。
初中数学教学案例50篇
初中数学教学案例50篇案例1:整数运算应用问题描述:小明乘以一个整数后得到的结果是-30,如果小明除以这个整数,商是-6。
请问这个整数是多少?解决思路:设这个整数为x,根据题意可以建立如下方程:x * (-30) = -6。
解这个方程可以得到整数x的值。
案例2:解一元一次方程问题描述:有一辆火车从A地出发,以每小时60公里的速度向B 地行驶。
另外一辆从B地出发,以每小时80公里的速度向A地行驶。
两车相遇时,两地相距1200公里,则两车分别行驶多长时间?解决思路:假设两车相遇所行驶的时间为t小时,利用速度和时间的关系可以建立方程:60t + 80t = 1200。
解这个方程可以得到时间t的值。
案例3:等差数列求和问题描述:有一个等差数列,首项是5,公差是2,求这个数列的前10项和。
解决思路:根据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可以得到这个数列的前10项和。
案例4:三角形面积计算问题描述:已知一个三角形的底是5cm,高是8cm,求这个三角形的面积。
解决思路:利用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可以得到这个三角形的面积。
案例5:平方根运算问题描述:求解方程x^2 = 16的解。
解决思路:通过开平方的运算,可以得到方程的解。
案例6:倍数关系问题描述:某个数的13倍再加上5等于123,请问这个数是多少?解决思路:设这个数为x,可以建立如下方程:13x + 5 = 123。
解这个方程可以得到数x的值。
案例7:解一元二次方程问题描述:解方程x^2 + 5x - 6 = 0。
解决思路:通过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可以得到方程的解。
案例8:等差数列通项计算问题描述:有一个等差数列,公差是3,第5项是14,求解这个数列的通项。
解决思路:利用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可以得到数列的通项。
案例9:计算百分比问题描述:小明考试得了80分,满分是100分,他的得分占总分的百分之多少?解决思路:通过计算分数所占百分比的方法,可以得到小明的得分在总分中的百分比。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5篇)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5篇)小学数学教学案例(5篇)案例一:数的比较与排序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比较和排序的概念。
2. 学生能够运用比较和排序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1. 比较:介绍大小比较的方法,通过实物展示和练习让学生掌握比较的基本方法。
2. 排序:介绍排序的规则,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学会按照大小顺序排列物品。
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出示不同大小物品,引导学生发现比较和排序的必要性。
2. 讲解:讲解比较和排序的方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
3. 练习: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 应用:让学生运用比较和排序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如整理书包、排列队伍等。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比较和排序知识的掌握程度。
---案例二:加减法运算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加减法的概念。
2. 学生能够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1. 加法:介绍加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通过实物展示和练习让学生掌握加法。
2. 减法:介绍减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通过实物展示和练习让学生掌握减法。
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出示实物,引导学生发现加减法的必要性。
2. 讲解:讲解加减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
3. 练习: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 应用:让学生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如购物、分配物品等。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加减法运算的掌握程度。
---案例三:几何图形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识别和命名基本的几何图形。
2. 学生能够理解几何图形的特点和性质。
教学内容:1. 基本几何图形:介绍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等基本几何图形。
2. 几何图形的性质:讲解几何图形的特点,如边长、角度等。
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实物和图片,引导学生发现几何图形的存在。
2. 讲解:讲解基本几何图形的概念和性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
3. 练习: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案例
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案例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但它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却无处不在。
从简单的计算到复杂的模型建立,数学的应用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便捷、高效。
下面列举了十个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案例。
一、金融领域中的投资分析金融投资领域是数学应用的一个重要领域。
数学模型可以用来分析股票市场、债券市场、期货市场等各种金融市场的价格走势和投资回报率,帮助投资者做出科学合理的投资决策。
二、保险公司中的风险评估保险公司需要根据数学模型对风险进行评估,确定保险费率和保险赔付额度。
数学可以帮助保险公司计算出不同风险事件的概率和损失,从而制定出合理的保险策略和赔付标准。
三、交通规划中的路线优化交通规划中的路线优化问题是一个典型的数学应用案例。
通过数学建模和算法优化,可以在最短时间内找到最佳的路线,避开拥堵的道路,提高交通效率。
四、电子支付系统中的密码学电子支付系统中的密码学是数学应用的一个重要领域。
数学算法可以保证电子支付系统的安全性,防止黑客攻击和信息泄露。
五、数据挖掘与分析在大数据时代,数据挖掘和分析是数学应用的一个热门领域。
通过数学模型和算法,可以从海量数据中提取有用的信息和规律,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六、物流配送中的路径规划物流配送中的路径规划问题也是一个典型的数学应用案例。
通过数学建模和算法求解,可以确定最佳的配送路线,减少物流成本,提高配送效率。
七、市场营销中的市场定位市场营销中的市场定位问题可以通过数学模型和数据分析来解决。
数学可以帮助企业确定目标市场、分析市场需求、预测市场趋势,从而制定出精准的市场营销策略。
八、医学领域中的疾病模型医学领域中的疾病模型是数学应用的一个重要领域。
数学模型可以帮助医生分析疾病的传播规律、预测疫情趋势,为疾病的控制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九、天气预报中的数值模拟天气预报中的数值模拟是数学应用的一个重要领域。
通过数学模型和大气动力学方程,可以模拟大气的运动和变化,预测未来的天气情况。
十、人工智能中的机器学习人工智能中的机器学习是数学应用的一个热门领域。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5篇)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5篇)1. 数的排序教学案例目标:教授小学生如何对一组数字进行排序。
教学内容:教师向学生介绍一组无序的数字,然后引导学生通过比较数字的大小进行排序。
教师可以使用比较符号、数轴或其他可视化工具辅助教学。
教学步骤:1. 引入概念:教师向学生解释排序的概念,并提供简单的示例。
2. 练习比较:教师给出一组数字,要求学生两两比较数字的大小。
3. 排序练习:教师指导学生根据比较结果将数字进行排序。
4. 巩固练习:教师提供更多的排序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排序任务。
2. 分数的比较教学案例目标:教授小学生如何比较分数的大小。
教学内容:教师向学生介绍分数的概念,并教授如何比较分数的大小。
教师可以使用图形表示、数轴或其他可视化工具辅助教学。
教学步骤:1. 引入概念:教师向学生解释分数的概念,并提供简单的示例。
2. 练习比较:教师给出一组分数,要求学生两两比较分数的大小。
3. 排序练习:教师指导学生根据比较结果将分数进行排序。
4. 巩固练习:教师提供更多的分数比较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比较任务。
3. 二维几何图形的辨认教学案例目标:教授小学生如何辨认常见的二维几何图形。
教学内容:教师向学生介绍常见的二维几何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并教授如何辨认它们。
教学步骤:1. 引入概念:教师向学生解释各种二维几何图形的特点,并提供简单的示例。
2. 辨认练习:教师给出一组图形,要求学生辨认并命名每个图形。
3. 绘制练习:教师指导学生根据描述或示例绘制指定的二维几何图形。
4. 巩固练习:教师提供更多的图形辨认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辨认任务。
4. 时间的认知教学案例目标:教授小学生如何认知时间的概念和基本单位。
教学内容:教师向学生介绍时间的概念和常见的时间单位,如秒、分钟和小时,并教授如何读写时间。
教学步骤:1. 引入概念:教师向学生解释时间的概念和常见的时间单位,并提供简单的示例。
2. 读写练习:教师给出一些时间,要求学生读出并写下对应的时间。
小学数学:7个教学案例研究
小学数学:7个教学案例研究案例一:数学游戏之加法乐趣目标通过游戏的形式帮助学生掌握加法运算。
策略1. 设计一个加法游戏,例如使用数字卡片或骰子。
2.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轮流进行游戏。
3. 游戏规则是每个学生依次翻开一张卡片或掷一次骰子,然后将得到的数字进行相加。
4. 学生需要快速计算出结果,并将答案喊出来。
5. 第一个正确回答的学生可以得到奖励或积分。
效果通过游戏的趣味性和竞争性,激发学生的兴趣并提高他们的加法计算能力。
案例二:几何图形的认知目标帮助学生认识常见的几何图形,并理解它们的属性和特征。
策略1. 制作一份包含常见几何图形的图片或卡片。
2.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分配一些几何图形。
3. 学生需要观察图形并描述它们的属性和特征,例如边数、角的类型等等。
4. 每个小组轮流展示他们的图形,并向其他小组提问有关属性和特征的问题。
5. 学生可以通过讨论和观察其他小组的图形来增加他们对几何图形的认识。
效果通过合作学习和互动交流,提高学生对几何图形的认知和理解能力。
案例三:探索时间的概念目标帮助学生理解时间的概念,并学会读取和表示时间。
策略1. 使用模拟时钟或数字卡片来表示时间。
2. 向学生介绍小时和分钟的概念,并展示不同时间的示例。
3. 学生需要练习读取和表示给定时间。
4. 进一步挑战学生,让他们计算时间间隔或解决与时间相关的问题。
5. 引导学生思考时间在他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效果通过实际操作和思考,帮助学生建立对时间的概念和应用能力。
案例四:数列的探索目标引导学生理解数列的概念,并掌握数列的规律和计算方法。
策略1. 向学生介绍数列的概念,并展示一些简单的数列示例。
2. 学生需要观察数列并尝试找出规律。
3.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数列中的下一个数或缺失的数。
4. 给学生更复杂的数列,让他们应用所学的规律进行计算和预测。
5.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寻找数列的应用,例如时间序列、图形序列等等。
效果通过探索和实践,培养学生的数列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数学教育叙事案例(7篇)
数学教育叙事案例(7篇)数学教育叙事案例篇一我教五年级“分数除法”一课时,设计了这样一个情境,“分香肠”,因为在以往的教学中,在做锯木头一类习题时,学生经常把分的段数和所用的时间弄不明白,尽管老师反复强调,学生还是不理解。
所以,我在讲这节课之前,动脑筋、想办法,学生对直观的事物容易理解,记忆深刻,所以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情境:师:我们今天来“分香肠!”生:哇!师:我来切香肠,大家细心观察,老师切几刀,分了几段?生:争先恐后回答问题,分五段,切四刀。
生:切一刀,是两段。
一个词形容,一刀两断。
生:对!师:出示题,把一根木头锯成相等的六段,每段是全长的几分之几?锯一段所用的时间是总时间的几分之几?生:纷纷回答,热情高涨。
师:做题时,遇到更大的数据时,怎么办?生:画图。
师:你能用画图法表示吗?生:画图。
案例反思:反思一:教学应该更多的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数学课程标准解读》有这样一段:“作为促进学生一般性发展的数学学习,应该更多关注学习的情感因素。
事实上,健康与富有活力的学习活动、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自信以及相互尊重的学习氛围非常有利于学生非智力与智力因素协调发展,有利于健康人格的形成。
”由此可见,教学中关注学生情感的重要。
本节课的情景创设目的是为了激起全班学生的情感共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多数学生而言,课的设计达到了预期的效反思二:教学中应该考虑对差生更多鼓励。
在教学中我们真的应该关注学困生,调动他们学习的热情,给他们更多的阳光,不仅让他们可以经受挫折,还能正常的沐浴灿烂的阳光,拥有健全的人格。
回想这节课的点点滴滴,给了我太多的思考,老师在教育教学中注意设计教学环境,十分必要,为了学生更好的发展,我会不断努力,积极探索,让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
数学教育叙事篇二北师大版数学教材编排重视生活中的问题情境导入新知识,这种安排能激起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热情,让学生亲近数学、对数学感兴趣。
数学教学案例(通用4篇)
数学教学案例(通用4篇)数学教学案例篇一1.拿出一个箱子,放进一个红色的球和一个黄色的球。
师:阿凡提说:“我拿了一个球,你们猜会是什么颜色的?”(学生有的说是红色的,有的说是黄色的),学生上来试一试。
师:为什么会这样呢?如果阿凡提告诉你们,他“拿的不是红色的球”,那你们知道他拿的是什么颜色的吗?你怎么想的?2.师:阿凡提夸你们说得很好,他想和同学们一起做游戏。
(请2个小朋友上来,一个拿数学书,一个拿语文书,把书藏在背后。
)(1)XX同学说:“我拿的不是数学书,请大家猜一猜,我拿的是什么书?”(2)同桌交流。
(3)汇报。
(要求有条理,说出推理方法)3.师:阿凡提带来3张动物卡片。
它们是:兔、狗、猫,准备送给3个小朋友。
(出示P101页第3题,并帮3个小朋友取名字)(1)请学生读一读图中小朋友说的话,说说和刚才猜书游戏有什么不同?(2)小组交流。
要求每个学生都要说说怎样想的。
(3)汇报(注意引导有条理的推理)4.游戏(1)3人一组,模仿课本P100页的例3,分配好角色,像他们那样说一说,猜一猜。
(2)请2个小组上来演示,指名学生说说推理方法。
数学教学案例篇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案例分析:《三角形的面积》【案例背景】前几天上了一节“三角形的面积”感触颇深。
“三角形的面积”是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材上学期第五单元“多边形的面积”的资料,这部分教材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及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基础上,尤其是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基础上开展的教学活动。
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和学生已有知识设计教学活动,使他们有更多的操作机会,从猜想、操作、验证到得出结论,再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潜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案例描述】1、假设猜想:展示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图片。
说出前三种图形的面积的求法,观察猜测三角形的面积会怎样求。
该怎样转化推导。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7篇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7篇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小学数学教学案例(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案例分析:《三角形的面积》【案例背景】前几天上了一节“三角形的面积”感触颇深。
“三角形的面积”是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材上学期第五单元“多边形的面积”的资料,这部分教材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及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基础上,尤其是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基础上开展的教学活动。
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和学生已有知识设计教学活动,使他们有更多的操作机会,从猜想、操作、验证到得出结论,再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潜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案例描述】1、假设猜想:展示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图片。
说出前三种图形的面积的求法,观察猜测三角形的面积会怎样求。
该怎样转化推导。
2、操作验证:根据你的猜想,动手操作验证一下吧,教师巡视指导。
反馈:谁愿意说一说,你是怎样操作的,得到什么样的结论。
根据学生描述得出结论:把一张三角形纸片的三个角向内对折,变成一个小长方形,得到长方形的长是原先三角形底的一半,宽就是三角形的高的一半,为此,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小长方形面积的2倍。
2倍与其中的一个“一半”抵消,还剩一个“一半”为此,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除以23、继续引导:这个办法怎样样谁还有不同想法,做法生:将三角形的顶角向底边平行对折,再沿折痕剪开,把得到的小三角形沿中间对折再剪开,分别补在剩下图形的两侧,变成一个长方形。
三角形的底没变,高缩小了一半,为此,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除以2师:这个办法怎样样生:也很合理。
师:你还有其他做法吗生:选两个同样的三角形,将两个三角形颠倒相拼,拼出一个平行四边形,拼得的平行四边形的底是原先三角形底的2倍,高不变,所以,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除以2。
师:这个办法怎样样看来同学们在探究三角形面积的推导想出的办法还真不少,那么,你感觉哪种办法最好最有创意师:无论哪一种,我们都得出了同样的结论,就是。
小学数学课程教学案例7篇
小学数学课程教学案例7篇案例1:认识数字1-10教学目标- 让学生能够识别数字1-10- 让学生能够进行数字1-10的书写- 让学生能够理解数字1-10的大小顺序教学方法- 使用实物,如苹果、球等,让学生触摸并数数- 在黑板上写下数字1-10,让学生跟随老师一起书写- 使用数字卡片,让学生分辨数字的大小顺序教学内容- 使用实物,让学生触摸并数数,引导学生认识到数字的概念- 在黑板上写下数字1-10,让学生跟随老师一起书写,巩固数字的书写- 使用数字卡片,让学生分辨数字的大小顺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案例2:加减法运算教学目标- 让学生能够理解加减法的概念- 让学生能够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让学生能够理解加减法运算的规律教学方法- 使用实物,如苹果、球等,让学生进行加减法运算- 使用数字卡片,让学生进行加减法运算- 使用教学软件,让学生在电脑上进行加减法运算教学内容- 使用实物,让学生进行加减法运算,引导学生认识到加减法的概念- 使用数字卡片,让学生进行加减法运算,巩固加减法的运算规律- 使用教学软件,让学生在电脑上进行加减法运算,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案例3:认识几何图形教学目标- 让学生能够识别几何图形- 让学生能够理解几何图形的特征- 让学生能够进行几何图形的绘制教学方法- 使用实物,如圆形饼干、方形积木等,让学生触摸并认识几何图形- 在黑板上画出几何图形,让学生跟随老师一起绘制- 使用几何图形卡片,让学生分辨几何图形的特征教学内容- 使用实物,让学生触摸并认识几何图形,引导学生认识到几何图形的概念- 在黑板上画出几何图形,让学生跟随老师一起绘制,巩固几何图形的特征- 使用几何图形卡片,让学生分辨几何图形的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案例4:认识时间教学目标- 让学生能够理解时间的概念- 让学生能够认识时钟的刻度- 让学生能够进行时间的计算教学方法- 使用实物,如时钟模型,让学生触摸并认识时钟的刻度- 在黑板上写下时间,让学生跟随老师一起认识时间- 使用时间卡片,让学生进行时间的计算教学内容- 使用实物,让学生触摸并认识时钟的刻度,引导学生认识到时间的概念- 在黑板上写下时间,让学生跟随老师一起认识时间,巩固时钟的认识- 使用时间卡片,让学生进行时间的计算,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案例5:分数的认识教学目标- 让学生能够理解分数的概念- 让学生能够进行分数的计算- 让学生能够理解分数的大小比较教学方法- 使用实物,如苹果、蛋糕等,让学生进行分数的分配- 使用数字卡片,让学生进行分数的计算- 使用教学软件,让学生在电脑上进行分数的大小比较教学内容- 使用实物,让学生进行分数的分配,引导学生认识到分数的概念- 使用数字卡片,让学生进行分数的计算,巩固分数的计算方法- 使用教学软件,让学生在电脑上进行分数的大小比较,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案例6:认识货币教学目标- 让学生能够理解货币的概念- 让学生能够认识各种货币- 让学生能够进行货币的计算教学方法- 使用实物,如纸币、硬币等,让学生触摸并认识各种货币- 在黑板上写下货币的数值,让学生跟随老师一起认识货币- 使用货币卡片,让学生进行货币的计算教学内容- 使用实物,让学生触摸并认识各种货币,引导学生认识到货币的概念- 在黑板上写下货币的数值,让学生跟随老师一起认识货币,巩固货币的认识- 使用货币卡片,让学生进行货币的计算,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案例7:数据的收集与处理教学目标- 让学生能够理解数据的概念- 让学生能够进行数据的收集- 让学生能够进行数据的处理教学方法- 使用实物,如水果、玩具等,让学生进行数据的收集- 使用调查问卷,让学生进行数据的收集- 使用统计图表,让学生进行数据的处理教学内容- 使用实物,让学生进行数据的收集,引导学生认识到数据的概念- 使用调查问卷,让学生进行数据的收集,巩固数据的收集方法- 使用统计图表,让学生进行数据的处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高中数学优秀教学案例10篇
高中数学优秀教学案例10篇引言本文将介绍十篇高中数学优秀教学案例,这些案例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还能够提高他们的数学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案例1:数列与函数的关系这个案例通过数列与函数的关系展示了数学的实际应用。
学生通过分析数列与函数之间的规律,掌握了数学模型的建立和使用方法。
案例2:应用题解决这个案例通过一系列应用题,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学生通过解决这些应用题,培养了数学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案例3:图形的变换这个案例通过图形变换来帮助学生理解几何知识。
学生通过观察图形的变换规律,加深了对几何知识的理解。
案例4:概率统计这个案例将概率与统计应用于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中。
学生通过统计数据和计算概率,培养了数据分析和推理能力。
案例5:三角函数的应用这个案例通过三角函数的应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三角函数的概念和用途。
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巩固了三角函数的知识。
案例6:平面向量的运算这个案例通过平面向量的运算,让学生掌握向量的性质和运算规律。
学生通过解决向量运算的问题,提高了数学建模和计算能力。
案例7:解析几何的应用这个案例通过解析几何的应用,让学生熟练运用解析几何的方法解决几何问题。
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加深了对解析几何的理解。
案例8:数学建模这个案例通过数学建模,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数学知识进行建模分析。
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了数学建模和分析能力。
案例9:数学思维训练这个案例通过数学思维训练,提供了一系列拓展性的数学问题和思考方法。
学生通过解决这些问题,培养了创新思维和数学思维能力。
案例10:数学竞赛解题这个案例通过数学竞赛解题,让学生在竞争中锻炼和提高自己的数学能力。
学生通过参与数学竞赛,培养了良好的数学竞赛素养。
总结这些高中数学优秀教学案例涵盖了数学的各个知识点和应用领域,能够帮助学生提高数学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案例来进行教学,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
小学数学案例
小学数学案例案例一:小明买苹果小明去水果店买了苹果,他买了2斤5两的苹果,每斤的价格是3元5角,请你帮他计算应该支付多少钱。
解答首先我们将2斤5两转化为千克,1斤等于0.5千克,1两等于0.05千克,所以2斤5两的苹果等于2.25千克。
然后我们计算2.25千克苹果的价格,每千克的价格为3元5角,所以2.25千克的价格为2.25 * (3元5角) = 7.875元。
所以小明需要支付的金额为7.875元。
案例二:小红的钱包小红的钱包里有1元硬币、5角硬币和1角硬币,共30枚硬币,面值一共是11元,请你帮忙计算小红的钱包里有多少个1元硬币、5角硬币和1角硬币。
解答假设小红有x个1元硬币,y个5角硬币,z个1角硬币。
根据题意可得以下方程组: x + y + z = 30 (硬币总数) x +0.5y + 0.1z = 11 (硬币面值)我们可以使用代入法解这个方程组。
首先我们将第一个方程改写成z的形式:z = 30 - x - y 然后代入第二个方程得到:x + 0.5y + 0.1(30 - x - y) = 11 简化后得到:0.9x + 0.4y = 8 我们将x和y都乘以10,得到:9x + 4y = 80 通过列举数值的方式,我们可以得到x = 4,y = 14。
再将x和y的值代入第一个方程得到:4 + 14 + z = 30 简化后得到:z = 12 所以小红钱包里有4个1元硬币,14个5角硬币,12个1角硬币。
案例三:小华的农田小华的农田是一个长方形,它的长是28米,宽是14米,每平方米的种植花费是2元,请你帮忙计算小华种植这个农田需要花费多少钱。
解答首先我们计算农田的面积,农田的面积等于长乘以宽,所以农田的面积是28米 * 14米 = 392平方米。
然后我们计算种植这个农田需要花费的金额,每平方米的种植花费是2元,所以种植这个农田需要花费的金额是392平方米 * 2元 = 784元。
所以小华种植这个农田需要花费784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程的评价强调:评价功能从注重甄别与选拔转向激励、反馈与调整;评价主体从单一转向多元。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评价是教师的专利,学生常常处在被动甚至被忽略的地位,等待教师指点评说,很少有机会自主调控。
由于评价对象自身的复杂性,形式单一的评价很难形成恰如其分的评价。
长期的教学经验我认为,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必须强调评价形式的多样性,在教学中,我经常引导学生之间进行互评,老师和学生之间互评,使单一的评价成为一种双向甚至多向的评价活动。
使学生在评价过程中学会倾听他人意见,正确看待问题,正确认识自我,也使课堂充满了思考的气息,充满了生命的活力。
案例:
在学习一元一次方程组时,有这样一道题:
“5。
12”汶川大地震后,灾区急需大量帐篷。
某服装厂原有4条成衣生产线和5条童装生产线,工厂决定转产,计划用3天时间赶制1000顶帐篷支援灾区。
若启用1条成衣生产线和2条童装生产线,一天可以生产帐篷105顶;若启用2条成衣生产线和3条童装生产线,一天可以生产帐篷178顶。
(1)每条成衣生产线和每条童装生产线平均每天生产帐篷各多少顶?(2)工厂满负荷全面生产,是否可以如期完成任务?如果你是厂长,你会怎样体现你的社会责任感?
同学们经过充分思考后,给出了不同的解答:
(学生1)
解:设每条成衣生产线每天生产帐篷x顶,每条童装生产线每天生产帐篷y 顶,根据题意,得
X+2y=105
2x+3y=178
x=41
解得y=32
答:每条成衣生产线每天生产帐篷42顶,每条童装生产线每天生产帐篷32顶.
(学生2)
解:因为178—105=73(顶)105—73=32(顶)73-32=41(顶)
所以每条成衣生产线每天生产帐篷41顶,每条童装生产线每天生产帐篷32顶.
当两位同学说完自己的解法后,同学们立即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有的同学说,学生1的解法符合题目的要求,用列方程组的方法解答,不容易出错;有的同学说,学生2的解法简单,一目了然,可以口算出答案,而且还可以锻炼人的思维等等.经过一番激烈的点评之后,我都给予他们充分的肯定.
第一个问题刚讨论完,我就发现有一位平时学习不太好的同学把手举得高高的,急于要说话,我点头示意,他站起来后说,工厂满负荷全面转产,也不能够如期完成任务.如果我是厂长,我会动员工人加班生产,给他们多加工资,好早完工,支援灾区人民.听到这儿,我的心一颤,一位多有爱心的学生,多有社会责任感.想到这儿,我赞许地点了点头,表扬了这位同学,接下来,其他的同学都各抒己见,有的说,改进技术,提高效率;有的说,可以联系其它厂家支援等等.
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学生以主人的地位参与评价,对自己的学习状况有比较全面客观的了解,能够进行反思与调控,并相应地改变自己的学习方式,其主体意识大大增强.一堂充满生机活力的课,一位位可爱的学生令人高兴,在这节课上,我给学生的评价是:你们都是好样的!
我认为,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评价,这样既能培养学生勇敢自信的品质,又能锻炼学生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从而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进一步确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