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考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大题精做:09 登岳阳楼 Word版含解析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登岳阳楼》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登岳阳楼》
《蜀相》《阁夜》
请结合诗句,谈谈从诗中可以听见杜甫 怎样的心声?体会到杜甫怎样的情怀?
可赏景、可品情。
可分析全诗,可品析一字或一联
蜀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阁夜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都为漂泊西南所作。
一、师生共赏
登岳阳楼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赏景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请描述杜甫眼中洞庭湖景象
明情
面对此景,诗人想到些什么?描述 诗中的“涕泗流”包含了作者哪些 内心的活动 。
二、分组学习,合作鉴赏
“文士可以是民族的灵魂和良知, 却难以成为民族的脊梁。我总觉得 陶潜站得稍稍远一点,李白站得稍 稍高一点。杜甫好像不是古人,就 好像今天还活在我们堆里似的。杜 甫是中华民族的脊梁! ”
——鲁迅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专题阅读
品读飘零之作 感悟诗圣情怀
——走进杜甫
选修课本中选的杜甫诗歌
• P14《蜀相》760年 • P33《登岳阳楼》768年 • P36《旅夜书怀》765年 • P43《阁夜》766年
诗圣情怀
杜甫始终以自己的品性和出众的才华,正 视并担荷着加于其身的一切悲苦。这一 份独具的担荷的力量,使他在离乱病困中 长歌当哭,唱出了国家的骚乱、百姓的痛 苦,以及自己的贫病飘零。
诗圣情怀
勇于担当的责任意识 推己及人的悲悯情怀
世上疮痍,诗中圣哲; 民间疾苦,笔底波涛。

2018-2019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第二单元 自主赏析 登岳阳楼(共31张)

2018-2019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第二单元 自主赏析 登岳阳楼(共31张)

B.阅读本诗,可以清晰地想见洞庭湖无边无际的壮阔景象。
C.阅读本诗,可以感受到诗人胸怀大志而又报国无门的孤独寂寞的情
绪。
D.阅读本诗,我们仿佛看到晚年的杜甫居无定所、以舟为家的穷困潦倒
的生活。

国 古
【解析】 是沉郁之感,不是喜悦之情。







4.对“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二句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D ) A.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诗人说他在若干年前就听说洞庭湖这一名胜,今
【答案】 诗眼分别是“摇”“滴”。凉风吹来,江水摇动,影子跟着摇 动,让人感到城也摇动起来;秋月皎洁,露珠坠落,仿佛是从月亮上滴落下来 似的。此二字化静为动,赋予画面动感,使静止的画面生动起来,情态逼真; 又使本属平常的水、城、露、月等景物,呈现出不同寻常的情态,异趣横生。
中 国 古 代 诗 歌 散 文 欣 赏
(今岳阳市)。此诗就是此时诗人的登楼抒怀之作。作者由登楼写起,进而写登
中 楼之所见,然后笔锋转处,带出自己乃至国家的种种艰辛,情与景相与为一,

古 代
抒发了诗人饱含家国之思的哀痛之情。






(二)通读文本,疏通字词
1.读准字音 东南坼.(chè) 凭轩.(xuān)
戎.(róng)马 涕泗.(sì)



3.诗歌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何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诗歌写的景物有:洞庭水、岳阳楼、吴楚大地、天地日月星辰、关 山。这些景物的特点是壮阔而悲凉。

高中语文人教课标版选修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二单元《登岳阳楼》

高中语文人教课标版选修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二单元《登岳阳楼》

这两句中表现力最强的词语分别是哪个?坼、浮 你能说说Fra bibliotek两个词的妙处吗?
“坼”字,诗人下得有力,仿佛洞庭万顷波涛、 千层巨浪,把吴、楚两地的广袤区域冲开、 分裂,显示出洞庭湖的磅礴气势。 而“浮”字,具有十分鲜明的动态感,在诗 人的笔下,洞庭几乎包容了整个天地万物, 并且主宰着它们的沉浮,日月星辰都随着湖 水的波动而漂荡起落,一派雄浑壮阔的图景 展现在读者眼前。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让你联想到了谁的 诗句?由此感受到了怎样的意境?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曹操《观沧海》) 比较:曹操的诗句通过写沧海吞吐日月,写出了 自己博大的胸襟。杜甫此诗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让我们感受到了洞庭湖的浩瀚无边、吞吐日月, 同样壮阔。)
意境:
博大壮阔
这首诗用到了哪些意象? 这些意象分别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洞庭水、岳阳楼 吴楚、乾坤日月 辽阔雄伟
开阔博大
孤单漂泊
孤舟
置身诗境
用自己的话将诗人所描绘的意象和画面描述出来?
早就听闻洞庭湖水的波澜壮阔,今天有幸登上了岳 阳楼来一睹洞庭湖的雄姿。只见吴楚两地被广阔浩 瀚的湖水一分为二,分布于东南两边,苍茫无际的 湖面上,波浪一浪掀过一浪,向天边汹涌而去,大 地长天、日月星辰日日夜夜在湖里浮荡着,景象壮 美极了!回头想一想自己,亲朋故旧竟无一字寄给 漂泊江湖的我,衰老多病的我呀,只有生活在一只 小小的舟船上。透过这浩渺无边的洞庭湖,遥望关 山以北,那里仍然是兵荒马乱、战火纷飞;一想到 这,靠在窗轩之上的我不禁涕泪交流。
登岳阳楼
杜甫
意象:急风、高天、哀猿、清渚、 白沙、归鸟、落木、长江
意境:沉郁悲凉(萧瑟凄凉), 雄浑开阔。
情感:长年漂泊,老病孤愁,时 世艰难,忧国伤时。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登岳阳楼》PPT精品课件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登岳阳楼》PPT精品课件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二 单元《 登岳阳 楼》课 件(17 张PPT)
合作探究
赏析名句: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二 单元《 登岳阳 楼》课 件(17 张PPT)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二 单元《 登岳阳 楼》课 件(17 张PPT)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二 单元《 登岳阳 楼》课 件(17 张PPT)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二 单元《 登岳阳 楼》课 件(17 张PPT)
因而这涕泪之中,有对亲戚朋友的 眷念,有年老孤独的悲伤,有对国家前 途的忧虑,也有无以报国的自悼。
身世之悲 家国之痛 忧国忧民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二 单元《 登岳阳 楼》课 件(17 张PPT)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二 单元《 登岳阳 楼》课 件(17 张PPT)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二 单元《 登岳阳 楼》课 件(17 张PPT)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 流”,诗人的眼泪中蕴含了 怎样复杂的情感?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二 单元《 登岳阳 楼》课 件(17 张PPT)
链接高考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舟 朋 两江友个1注陵,、字:排,颔?开行南联试元十游的结二二岳两合年。阳句全,李而诗李白诗作中白登此作流诗岳,简放阳。诗要途楼夏眼赏中赋十分析遇诗二别。赦,,是,使李哪回岳白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二 单元《 登岳阳 楼》课 件(17 张PPT)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训练诗歌之部登岳阳楼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训练诗歌之部登岳阳楼

[基础巩固层次(A )]1.改正下列加点字中的错误注音。

【导学号:46162033】蹩.脚(bié) 乾.坤(qián) 斡.旋(wò) 大大落.落(lā) 涕泗.(sì) 诠.释(quán) 襁褓.(bǎo) 与.时俱进(yù) 剽.悍(biāo) 鞭挞.(tà) 唱喏.(rě) 自给.自足(jǐ)【答案】 “落”应读luō,“与”应读yǔ,“剽”应读piāo 。

2.下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吴楚东南坼.坼:分裂,引申为划分 B .亲朋无一字.字:文字,指书信 C .老病..有孤舟 老病:拖得时间长的疾病 D .戎马关山..北 关山:关口山岳,指北方边关 【解析】 C 项,“老病”,年老多病。

【答案】 C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完全一致的一组是( )A.⎩⎨⎧云霞明灭.或可睹烟涛微茫信.难求 B.⎩⎨⎧势拔.五岳掩赤城凭轩涕.泗流 C.⎩⎨⎧亲朋无一字.对此欲倒东.南倾 D.⎩⎨⎧云.青青兮欲雨虎.鼓瑟兮鸾回车【解析】A项,“灭”,古义为“暗”;今义为“熄灭”。

“信”,古义为“实在”;今义为“书信”。

B项,“拔”,古义为“超出”;今义为“拉出,抽出”。

“涕”,古义为“眼泪”;今义为“鼻涕”。

C项,“字”,古义为“书信”;今义为“文字”。

“东南”,古义为名词作状语,“向东南”;今义为方位名词,“东南方向”。

【答案】 D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导学号:46162034】(1)《登岳阳楼》一诗中,形象刻画洞庭湖水势浩大、无边无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登岳阳楼》一诗中,表现诗人到处流浪、没有朋友,只有孤舟相伴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登岳阳楼》一诗中,写诗人在岳阳楼上远眺,想到兵荒马乱的情况,不禁潸然泪下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中语文(人教版 选修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材用书:诗歌之部 第二单元 登岳阳楼 Word版含答案

高中语文(人教版 选修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材用书:诗歌之部 第二单元 登岳阳楼 Word版含答案

篇目三登岳阳楼一、字音认读1.东南坼.(chè) 2.乾.坤(qián) 3.戎.马(rónɡ)4.凭轩.(xuān) 5.涕泗.(sì)二、词语积累1.吴楚东南坼.坼:分裂,这里引申为划分2.乾坤..日夜浮乾坤:此处指日月星辰等3.戎马..关山北戎马:借指战争4.凭轩涕泗..流涕泗:眼泪,鼻涕三、佳句诵读1.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2.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3.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说作者杜甫(见第一单元《蜀相》的相关介绍)寻背景唐代宗大历三年(768)冬,杜甫由公安一路又漂泊到岳阳,此诗是诗人登上神往已久的岳阳楼而望故乡,触景感怀之作。

杜甫时年57岁,患肺病及风痹症,左臂偏枯,右耳已聋,靠饮药维持生命。

面对烟波浩渺、壮阔无垠的洞庭湖,诗人感慨万千,写下这首千古名诗。

1.首联运用了什么手法?写出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提示:虚实交错,今昔对照,从而扩大了时空领域。

写早闻洞庭盛名,然而到暮年才实现目睹名湖的愿望,表面看有初登岳阳楼之喜悦,其实意在抒发早年抱负至今未能实现之情。

2.诗的颔联历来为人传诵。

试分析诗句中“坼”“浮”的表达效果。

提示:“坼”,分裂,引申为划分。

“浮”漂浮荡漾。

广袤数千里的吴、楚两地就因为有了这个湖,一下子划分为二,这气势何等磅礴;而日月星辰仿佛都漂浮在这湖水上面,这景象又何等宏丽。

这两个字写出了洞庭湖浩瀚无际的磅礴气势及宏伟奇丽的景色,给读者勾勒出一幅气象万千的画面。

3.颈联“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中的“无”和“有”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面对浩渺的洞庭湖,诗人只是感叹自己的身世吗?请简要分析。

提示:表现了作者年老多病且远离故乡亲人,漂泊在外的孤独寂寞凄凉的心境。

不是。

从尾联“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可知,如果说前三联是句句写景、句句含情的话,那么这一联则是直接抒情。

此时的杜甫不只是感叹自己穷愁潦倒、漂泊无依的身世,更为正处在战火中的祖国“涕泗”横流。

人教版高中语文 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选修—登岳阳楼

人教版高中语文 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选修—登岳阳楼

3.作者为什么要说“月是故乡明”?(2分)
诗人思念故乡,感情上觉得故乡的月比其他地方的月
更明,突出了诗人对故乡的热爱之情。
额外资料
第一单元 生命的律动











广








关于个性的名言警句
最孤立的人,也是最强有力的人。——乔治·勃治斯
一个人成长的过程,不仅是肌肉和体格的增强,而且是 随着身体的发展,精神和心灵也同时扩大。——莎士比亚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 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 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 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 凭轩涕泗流。
大历三年(768)春,杜甫由夔州出峡,因兵乱漂流在江陵、 公安等地。这年冬天,杜甫从公安到了岳阳,这首诗就是登岳阳楼 后所作。诗人写出了洞庭浩翰汪洋的不凡气势,亦触景伤情,写自 己身世的凄凉孤寂,反映出诗人对时局的忧虑和关心。全诗对仗工 整用韵谨严,前后映衬,浑然一体。
重点全解
• 词语解释 – (1)实词 – 危樯独夜舟 危:高。樯:船上挂风帆的桅杆。 – 星垂平野阔 阔:开阔,广阔。 – 名岂文章著 名:名声。
– (2)虚词
– 名岂文章著 岂:哪里,怎么。
– (3)成语名句
–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 文言句式
飘飘何所似 :宾语前置。
《登岳阳楼》艺术鉴赏
雄浑阔大的意境 还是在杜甫的年轻时代,孟浩然就以歌咏洞庭 的名句“气吞云梦泽,波撼岳阳城”(见“有关资 料”)而蜚声诗坛,但杜甫后来居上,此诗颔联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比孟句又高出一筹。 《金玉诗话》云:“洞庭天下壮观,自昔骚人墨客, 斗丽搜奇者尤众。……然莫若‘气蒸云梦泽,波撼 岳阳城’。则洞庭空旷无际,雄壮如在目前。至读 子美诗,则又不然。‘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不知少陵胸中,吞几云梦也。”“吞几云梦”是一 种形象的说法,意思是杜诗的境界比孟诗要宽广得 多,孟诗中的视野仅及于长江北岸的云梦泽,而杜 诗则扩大到了吴楚两地,甚至把整个宇宙都包容了 进去,这样的境界如果不是胸中大有丘壑,是写不 出来的。

人教版选修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2.4《登岳阳楼》

人教版选修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2.4《登岳阳楼》

5.思考诗歌的首联,从“昔闻”到“今 上”,是喜?是悲?还是两者兼有?
比较阅读
临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这首诗抒发了怎样的感情?与杜甫的 《登岳阳楼》抒情相比,有何不同?
深读,赏沉郁顿挫。
1.思考:颔联写景壮阔,为何颈联又联想到 自己了呢?
2.尾联笔锋一转,又写到国家,这样写有什 么效果?
登岳阳楼
杜甫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学习目标: 1、反复吟诵,读懂诗歌。 2、理解和体会杜甫的博大胸襟和忧国忧民
的伟大情怀。 3、体味杜诗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 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 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 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 凭轩涕泗流。
初读,逢诗情画意。
细读,品诗圣壮思。
1. 你认为颔联“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 浮”中哪两个字最具表现力?为什么?
2. 这两句描摹出的画面有何特点?
3.通过颈联“亲朋无一字,老病有 孤舟”,我们知道,杜甫有什么?无 什么?这样写有怎样的艺术效果?
4.如何理解“凭轩涕泗流”中的“涕 泗”二字?这涕泗交流之中蕴含着怎样的 情感?

2018学年高二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8课时 登岳阳楼菩萨蛮 含答案

2018学年高二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8课时 登岳阳楼菩萨蛮 含答案

绝密★启用前登岳阳楼/菩萨蛮一、语言文字运用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垆.边(lú) 勾.当(ɡōu) 审时度.势(duó) 不落窠.臼(kē)B.炮.烙(páo) 皓.腕(hào) 茕茕.孑立(qiónɡ) 越俎.代庖(zǔ)C.涕泗.(sì)) 乾.坤(qián)) 崭露.头角(lòu) 自怨自艾.(yì)D.媲.美(bǐ) 戎.马(rónɡ命运多舛.(chuǎn) 良莠.不齐(yǒu)2.对下列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A.亲朋无一字.字:文字B.戎马..关山北戎马:借指战争C.游人只合.江南老合:应当D. 还乡须断肠..断肠:形容非常伤心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让人才各尽所长,而不是让他们过独木桥,在有限的空间内施展自己的才华,这可以看出一个国家用人制度是否完善。

B.当下我国各地环境问题突出的首要原因,是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对环境保护工作的不重视造成的。

C.实行“限购令”后,有些房产中介权钱交易,违规操作,市检察院最近就处罚了一批利用非法手段办理房产过户的职务犯罪案件。

D.“一带一路”倡议着眼亚欧大陆各国发展的共同需求和互补优势,是我国为世界提供的最重要公共产品,在国际上引发热烈反响。

4.阅读下面提供的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成都的美是古典的。

如都江堰、青城山、杜甫草堂、武侯祠、锦里、青羊宫、文殊院、望江楼公园……那里,哪怕是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是那么优雅,那么庄严。

它一会儿叫你想起我们民族伟大的历史,一会儿叫你温习许多美丽的传说。

成都的美也是含蓄的。

要是不下一番搜寻的功夫,你就别想领略它。

成都人从来不喜欢在你面前夸口。

他只是带着恬淡的笑容,引你去观赏,直到你在他面前发出大声的惊叹。

成都的美还呈现出它的多样性。

在成都,如果你喜欢古朴,请到杜甫草堂;你爱好清幽,就去都江堰、青城山;你喜欢疏朗,不妨到锦里、青羊宫;你倾向于深邃,这儿有武侯祠、望江楼公园。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专题09登岳阳楼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专题09登岳阳楼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专题09 登岳阳楼1.写作背景唐代宗大历三年(768)之后,杜甫出峡漂泊两湖,此诗是诗人登岳阳楼而望故乡,触景感怀之作。

时年五十七岁,距生命的终结仅有两年,患肺病及风痹症,左臂偏枯,右耳已聋,靠饮药维持生命。

2.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①坼.②乾坤..③戎.马④凭轩.⑤涕泗.3.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①吴楚东南坼.②乾坤..关山北④凭轩涕.泗流..日夜浮③戎马2.①chè;②qián kūn;③róng;④xuān;⑤sì3.①分裂,这里引申为划分;②象征日月星辰等;③借指战争;④眼泪、鼻涕。

1.首联使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手法:虚实交错,今昔对照。

用“昔闻”为“今上”蓄势,为描写洞庭湖酝酿气氛。

情感:写早闻洞庭湖盛名,然而到暮年才实现目睹名湖的愿望,表面看有初登岳阳楼之喜悦,其实此时的诗人,经历了岁月的沧桑,面对山河破碎的祖国,自己壮志未酬,国家前途渺茫,可谓百感交集。

2.颔联写出了洞庭湖怎样的自然景象?试析“坼”“浮”的表达效果。

自然景象:广阔无边的洞庭湖水,划分开吴国和楚国的疆界,日月星辰都像是漂浮在湖水之中一般。

颔联10个字逼真地描写出洞庭湖水势浩瀚、无边无际的巨大形象。

置身在这样的诗境,心灵受到震撼,胸襟为之开阔,精神境界得到了提升。

“吴楚东南诉,乾坤日夜浮”既是实写,又寓想象。

从楼上望去,洞庭湖把祖国东南之地分为两半,水天相连,似乎天地都在湖水中日夜浮动。

一“坼”一“浮”,把洞庭湖的气象描绘得壮阔而又生动形象。

3.颔联写的是洞庭湖的雄奇壮观,而颈联写的却是作者身世的孤苦和处境的凄凉,这样写对表达中心思想有什么作用?颔联写洞庭湖的壮阔景象,衬托了作者心忧天下的博大胸襟,洞庭湖的阔大与作者胸襟的博大,可谓相得益彰;颈联写个人的不幸遭遇,但是在个人遭遇与国家命运之间,作者却置个人于度外,从而更加突出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4.从颔联到颈联,诗歌的意境由宽阔突然转入狭窄,联系尾联,试分析作者在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练习:第2单元 第4课《登岳阳楼》 Word版含答案.doc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练习:第2单元 第4课《登岳阳楼》 Word版含答案.doc

格言:A.蹩脚(bié)乾坤(qián)斡旋(wò) 大大落落(lā)B.戎马(rónɡ) 擢升(zhuó)女红(ɡōnɡ) 歃血为盟(shà)C.涕泗(sì) 诠释(quán)襁褓(bǎo) 与时俱进(yù)D.剽悍(biāo) 鞭挞(tà)唱喏(rě) 自给自足(jǐ)2.下列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A.吴楚东南坼坼:分裂,引申为划分B.亲朋无一字字:文字,指书信C.老病有孤舟老病:拖得时间长的疾病D.戎马关山北关山:关口山岳,指北方边关3.下列诗句无错别字的一项是()A.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B.吴楚东南坼,乾坤日月浮。

C.亲朋无一自,老病有孤舟。

D.戎马关山北,凭轩涕四流。

4.下列对《登岳阳楼》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A.《登岳阳楼》是杜甫中年时期的作品。

B.《登岳阳楼》意境宏大,炼字炼句准确。

C.《登岳阳楼》中,“昔、今”二字有深刻的含意。

D.《登岳阳楼》颔联形象逼真地描画了洞庭湖水势浩瀚无边无际的巨大形象。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5~9题。

登岳阳楼□ 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5.杜甫在《登岳阳楼》中由个人身世转写国事危难,感伤涕零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作者登楼为什么会流泪?可看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颔联写的是在岳阳楼上看到的洞庭湖广阔无边、水势浩瀚的雄奇壮观阔大景象,而颈联写的却是作者身世的孤苦和处境的凄凉,两者对于表达中心思想分别有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登岳阳楼》中的“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是写景,既是________写,又寓________,把洞庭湖的气象描绘得壮阔而又生动。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9 登岳阳楼 课件(共23页)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9 登岳阳楼  课件(共23页)
自然风光、日常生活景色,诗人信手拈来,皆成妙笔,表现了其炉 火纯青的艺术功力及现实主义的创作风格。
必备知识 ·素养基础
关键能力 ·素养培优
课时作业
语文 选修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配人教版
第二单元 置身诗境 缘景明情
作者介绍 详见《蜀相》。 背景解读 这首诗是大历三年(768年)冬,诗人自公安(今属湖北)到达岳阳(今属 湖南)后写的。岳阳楼,即湖南岳阳城西门楼,是我国三大名楼之一(其 余两个是黄鹤楼、鹳雀楼)。杜甫曾两次登岳阳楼,这首诗所记当是第 一次,时间大约是诗人到达岳阳之初,当时诗人沿江由江陵、公安一路 漂泊,来到岳阳。登上神往已久的岳阳楼,凭轩远眺,面对烟波浩渺、 壮阔无垠的洞庭湖,诗人发出由衷的礼赞;继而想到自己晚年漂泊不定, 国家多灾多难,又不免感慨万千,于是挥笔写下这首蕴含着浩然胸怀的 名篇。
必备知识 ·素养基础
关键能力 ·素养培优
课时作业
语文 选修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配人教版
第二单元 置身诗境 缘景明情
提炼内容主旨 考点透视 “诗言志”,鉴赏诗歌最主要的就是品味诗歌的思想感情,这是水 之源,木之本。诗歌的内容是指诗歌中描写的人、事、物,诗歌的主旨 是诗人写作诗歌的主要目的。提炼诗歌中的内容主旨就是要结合诗歌中 的意象、人物、事件,从整体上把握、体味诗人的创作意图。
必备知识 ·素养基础
关键能力 ·素养培优
课时作业
语文 选修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配人教版
第二单元 置身诗境 缘景明情
知识链接 岳阳楼
岳阳楼矗立于洞庭湖东岸,岳阳市西门城墙上,西临烟波浩渺的洞 庭湖,北望滚滚东去的万里长江,水光楼影,相映成趣,素有“洞庭天 下水,岳阳天下楼”的盛誉,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之一。它始建于公 元220年前后,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其前身相传为三国时期东吴 大将鲁肃的“阅军楼”,李白赋诗后,始称“岳阳楼”。它的出名,在 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北宋著名文学家范仲淹的《岳阳楼记》。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习题:第二单元第9课登岳阳楼含答案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习题:第二单元第9课登岳阳楼含答案

第9课登岳阳楼在泱泱中华光辉灿烂的文化晴空中,杜甫是一颗耀眼的明星,光芒四射,你不得不发出赞叹;在泱泱中华根深叶茂的文化沃土中,杜甫是一株高大的绿树,高耸入云,你不得不需要仰视;在古往今来异彩纷呈的文化史中,杜甫是一部精深的诗集,感人至深,你不得不虔诚拜读!高山的巍峨,赋予了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情;大川的壮阔,赋予了杜甫“白鸥没浩荡,千里谁能训"的气魄;人民的疾苦,赋予了杜甫“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悲愤!带一份崇敬,怀一丝心酸,品读杜甫,就如品读一部诗集,一部写满悲愤,同时也蓬勃着英雄豪情的诗集……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登。

岳阳楼美字体赏美文芳草萋萋,子美相忆那,是个充满太多的繁华与不稳定的朝代。

那,是个永远以振兴天下为己任的男人。

是谁,安逸自在,于皑皑雪意的风景里,聆听鸟鸣?是谁,豪情天纵,愿登上泰山之巅,俯瞰众生?是谁,忧国忧民,在萧索的鸟泣花凋里,垂泪无言?贞观的繁华悄然褪色,唐皇杨妃也只一抔黄土掩了风流,而你,似乎仍坐在青史的草堂里,疾呼!呐喊!杜甫,杜工部,杜子美。

你写“感时花溅泪”,你作“会当凌绝顶”,你愤然留下“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然而,我印象最深的,仍是你写《石壕吏》的凄楚。

“夜久雨声绝,如闻泣幽咽。

”黯然的月色下,十个字蚀骨焚心,点点,点点,不尽离人泪,断肠苦!国已破,家已亡,谈何凌云壮志?谈何定国安邦!所剩的,也只有这苍白的恨吧!怎能不恨呢?年少的我意气风发,愿上九天揽月,愿跃泰山峰巅,可是而今,大唐啊大日子终于结束。

你,终可在有生之年,回到故园!掩上一卷大唐的历史,芳草萋萋处,醇酒入了愁肠,粒粒相思。

杜郎,杜郎,千年后,当我再次把你忆起,你记忆里的容颜,是否依然愁眉紧锁,缓带轻衫?一、基础巩固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蹩.脚(bié)乾.坤(qián)斡.旋(wò)大大落.落(lā)B。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登岳阳楼【2017年高考北京卷】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文后各题。

晓行巴峡王维际晓投巴峡,馀春忆帝京。

晴江一女浣,朝日众鸡鸣。

水国舟中市,山桥树杪【1】行。

登高万井出,眺迥二流明。

人作殊方语,莺为故国声。

赖多山水趣,稍解别离情。

注释:【1】树杪:树梢。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巴峡乡邑旭日东升,众鸡鸣唱,晴朗的江边一个女子在浣洗。

B.水国乡民在舟中行商,山上有桥,行人走在桥上,如在树颠。

C.诗人登高远眺,万亩良田,井然有序,二水流过,分外澄明。

D.诗人在暮春之际来到巴峡,山水之趣宽解着诗人的离愁别绪。

【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对诗句内容的理解。

C项,应该是“万家井邑出现”,不是“万亩良田,井然有序”。

结合地理位置分析。

2.“人作殊方语,莺为故国声”一联中,鸟雀之声传递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下列诗句采用这一写作手法的一项是()A.欲暮黄鹂啭,伤心玉镜台。

(王昌龄《古意》)B.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

(晁补之《吴松道中》)C.苍鸠鸣竹间,两两自相语。

(张耒《感春》)D.殷勤报春去,恰恰一莺啼。

(杨万里《和仲良春晚即事》)【答案】B3.同样是描绘山峡,《晓行巴峡》与下列诗句相比,在运用意象、抒发情感方面有何不同?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郦道元《水经注》)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杜甫《秋兴八首》)【解析】本题考查意象和抒发情感方面的比较分析。

分别分析诗句所用的意象,然后进行比较。

抒发情感主要包括抒情方式和抒情内容等,如“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选用“猿鸣”,猿声凄异其哀转之声,产生惊惧之情,从而倍感凄楚。

“泪沾裳”,远离亲人,涉险至此。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草堂岁月里的杜甫冯至上元元年(760)开春,杜甫在亲友的帮助下,开始筹划建造草堂。

地址选在城郭西郊的浣花溪畔,这里环境清幽,尘事不杂,杜甫十分满意,作《卜居》诗以唱心中之乐,反映出作者久经动荡得以安宁之后的恬静安适的心境。

杜甫有一位表弟此时在成都府任司马,听说杜甫要在西郊建造草堂,便走过来看他,还送了些钱。

杜甫十分感激,作诗酬谢。

关于草堂的建造过程,杜甫无诗记录,我们所见到的是他忙着写诗向各地友人索求各种树苗以美化草堂环境。

另外,他还不辞劳苦亲自去石笋街果园坊的徐卿家要果木苗,不管黄梅绿李,是果木树都要。

这自然是为了装点草堂,同时也有以果备荒的打算,他是挨过饿的人,曾用野果充填过饥肠,深知它们的重要,“高秋总馈贫人食,来岁还舒满眼花。

”(《题桃树》)桃可果腹,花可娱人,这就是他对果木树的整体审美。

花果树木之外,他还向友人索要日用家什。

可以想见,他当时安家伊始,支锅立灶,盆碗瓢勺,所需家什向人索取者一定不少,只是没有件件入诗罢了。

这年春末,草堂盖成,树木栽好,老杜坐在院中,有滋有味地欣赏起来了。

他赞美它所面临的青青郊野,赞美遮日吟风的桤林茂叶与和烟滴露的笼竹翠梢,欣喜鸟来暂息,燕来定巢。

细想起来,这些风物不过是寻常农舍之景,却招来如此赞叹,这从反面使我们认识到他的生活境遇已落到十分可怜的地步。

他在秦州山野寻找栖居之地的苦况,他长途跋涉于险山急流、危栈古道的种种艰难,成为他乐此茅宅的生活和感情基础。

定居草堂的初期,杜甫的心情获得了片刻的宁静,写了不少颇具安恬情味的田园诗,如《江村》诗写村居景物和情事最相融洽:“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此诗比较典型地反映出作者初居草堂时的心境。

然而这种心境是以“故人供禄米”为条件的,他没有任何经济来源,全靠故人的周济,一旦故人稍怠,立刻就会陷入困境。

他们偶有接济失时,杜甫的生活就成问题。

定居草堂之后,杜甫生活安顿下来,开始游览成都古迹,并与一些风雅人士交往。

他曾瞻仰过武侯祠,作《蜀相》诗,对诸葛亮一生的磊落功绩做出高度的评价,为其未能收复中原完成统一大业而痛洒千秋之泪。

此诗虽为吊古,却有伤今之意。

当时战乱尚未平息,山河破碎,宇内烟腾,于此国事维艰之际,是多么需要有一位武侯这样的贤相来主持国政!此外,诗中写他羡慕诸葛亮的得遇明主,也含有不满于肃宗的意思,他素怀匡时济世的远大志向,却被冷落与排挤,这种不平之气隐隐透于诗中。

游览古迹的同时,杜甫还交结了一些风雅人士。

还有一个邻居是黄四娘,她家院子里种着成畦的花木,春天一到,万紫千红,杜甫曾去观赏,写出的诗作《江畔独步寻花》声娇色丽,充满无限生机。

杜甫与江村农家关系也很密切,农人时常送给他一些蔬菜,他也常把种植的草药赠予他们。

在与农民的接触中,他对农民的纯朴心性有了深入的理解,他出乎意料地在农家茅舍里找到了寻觅许久的赤诚之心,在不通文墨的农民身上读到了自己的生活信条。

这使他感到在茫茫人世间自己的归宿还是与农民的茅舍相杂为好。

代宗即位后,曾召杜甫回京补京兆功曹参军,他没有赴任,想来与此不无关系。

(选自冯至《杜甫传》,有删改) 相关链接①草堂在暮春时节落成了……这是760年,中原没有恢复,关内闹着严重的灾荒,杜甫却结束了他四年流徙的生活,在这里得到一个栖身的处所。

他离开了兵戈扰攘、动荡不安的大世界,如今暂得休息,于是自然界中的一切都引起他的羡慕。

他在这时期写了不少歌咏自然的诗。

我们把这类的诗句和759年在洛阳道上与秦州道上的诗相比,意境上有多么大的一个悬殊!难道杜甫自己的生活刚刚有了着落,便陶醉在自然的春光里,忘却了人民的痛苦与国家的灾难了吗?(冯至《杜甫传》,百花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②中、晚唐诗人如张籍、白居易、元稹、杜荀鹤、曹邺、皮日休均受杜诗影响。

杜甫开创“即事名篇”的新乐府诗,描写民生疾苦,下启中唐新乐府运动。

韩愈诗气势雄壮、沉雄博大、奇险生硬、拗折艰涩、喜以文为诗,乃受杜诗影响。

李商隐诗浓丽沉郁、气象高远、造语精工,亦受杜诗影响。

宋代孙仅《读杜工部诗集序》说:“孟郊得其气焰,张籍得其简丽,姚合得其清雅,贾岛得其奇僻,杜牧、薛能得其豪健,陆龟蒙得其赡博。

”杜甫的现实主义创作精神,自白居易后,影响了皮日休、曹邺、聂夷中、杜荀鹤等人的创作,从而形成一个现实主义诗派,在晚唐的诗坛上独领风骚。

(维基百科)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A.在建造草堂时,除了亲友的主动帮助,杜甫也忙着向各地亲友“索求”“花果树木”“日用家什”,以至于无暇写诗记录草堂的建造过程。

B.“桃可果腹,花可娱人,这就是他对果木树的整体审美”,这表明杜甫即使在“曾用野果充填过饥肠”的时候,审美观也依然是现实主义的。

C.草堂岁月里,全靠故人接济的经济条件也没有能阻挡杜甫对寻常农舍之景的赞叹,他写了不少田园诗来表达暂得栖身之所时的安适心境。

D.离开了兵戈扰攘、动荡不安的中原和关内,坐在建好的清幽的草堂院内,杜甫过起了有滋有味的闲适生活,回京做官的机会也因此放弃了。

E.杜甫总是关注身边的现实生活,笔下的诗篇也大都如实地记录了自己的亲身经历和真实的心灵感受,草堂岁月里写下的诗章也依然如此。

【答案】CE【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A项,“以至于无暇……”错误;B项,“在‘曾用野果充填过饥肠’的时候”表述的时间错误,这种认识是在草堂建成后;D项,“因此”的表述不合文意。

2.杜甫的“草堂”是在什么情况下建起来的?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答案】①公元760年暮春时节,在中原没有恢复、关内闹着严重的灾荒的时候,杜甫结束了他四年流徙的生活,在成都建成了一个栖身的处所——草堂。

①是社会背景和杜甫的经历;②上元元年(760)开春,杜甫在亲友的帮助下,地址选定了城郭西郊环境清幽的浣花溪畔,开始筹划建造草堂。

③建造草堂所需一切,有的是亲友赠送:表弟送了些钱。

有的是杜甫索求的:他向友人索求了各种树苗、果木苗及所需家什。

【解析】作答本题,首先要找准答题区域,然后根据文本内容进行归纳整合。

本题所涉及的信息主要集中在前三段,可从社会背景与诗人的经历以及建造的具体情况方面考虑作答。

3.材料特意评点了草堂建好后杜甫写的《江村》和《蜀相》,这样写从内容上说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答案】①表现杜甫此时生活的暂时安定状态。

离开了兵戈扰攘、动荡不安的大世界,结束了流徙的生活,生活中的一切都引起他的诗兴。

②表现杜甫苦中作乐的现实处境和“心情获得了片刻的宁静”的心境。

③因为时刻记着“人民的痛苦与国家的灾难”,素怀匡时济世的远大志向,所以杜甫诗中不时流露出在国事维艰之际被冷落被排挤的不平之气。

【解析】解答本题,可从刻画杜甫的“形”和“神”,即经历和情感两个方面作答。

从“形”的方面来说,便于表现杜甫此时的生活状态和诗情;从“神”的方面来说,可从苦中作乐、心中不平两个方面考虑作答。

4.草堂岁月里的杜甫真的“陶醉在自然的春光里,忘却了人民的痛苦与国家的灾难了吗”?杜甫的现实主义诗歌在哪些方面影响了后世的诗人?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答案】第一问:观点一:杜甫并没有“陶醉”“忘却”。

理由:①他欣赏、赞叹农舍之景,只是他心灵寻得片刻宁静的表现,在并不丰裕的物质生活条件下能够如此,正是杜甫热爱生活、关注现实的体现。

②从这一时期的杜诗中,读者看到的是杜甫平静心境后的报国无门的悲慨。

观点二:杜甫暂时“陶醉”“忘却”了。

理由:①草堂建成后,杜甫开始“有滋有味”欣赏草堂风物,写了不少颇具安恬情味的田园诗。

②“定居草堂之后,杜甫生活安顿下来,开始游览成都古迹,并与一些风雅人士交往。

”“杜甫与江村农家关系也很密切。

”第二问:影响:①内容上,杜甫开创的“即事名篇”的新乐府诗,描写民生疾苦,富于现实主义精神,开启了中唐的新乐府运动。

②艺术表现形式上,中晚唐写实诗人白居易、韩愈、李商隐、元稹、孟郊等的诗风、文风都有杜甫诗歌风格的影子。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杜甫的诗歌风格多样,但其主导风格是“沉郁顿挫”,正好和王安石讲李白诗风格的“豪放飘逸”相对应。

“沉郁顿挫”见于天宝十三载杜甫的《进雕赋表》,他说:“臣之述作,虽不足以鼓吹六经,先鸣数子,至于沉郁顿挫、随时敏捷,而扬雄、枚皋之流,庶可跋及也。

”这里提出的“沉郁顿挫”并未引起时人的关注。

南宋的严羽在《沧浪诗话》中以“飘逸”和“沉郁”对举评李、杜诗,“飘逸”一词不是专指内容或专指形式的,而是指特定的内容通过一定的形式呈现出的风格特征,那么和“飘逸”对应的“沉郁”就不只是内容问题了。

而将“沉郁顿挫”结合起来评价杜诗的是清代贺裳《载酒园诗话又编•李白》,其云:“太白胸怀高旷,有置身云汉、糠秕六合意,不屑为体物之言,其言如风卷云舒,无可踪迹。

子美思深力大,善于随事体察,其言如水归墟,靡坎不盈。

两公之才,非惟不能兼,实亦不可兼也。

杜自称‘沉郁顿挫’,谓李‘飞扬跋扈’,二语最善形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