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门脉高压性胃黏膜病变与临床观察

合集下载

肝硬化门脉高压性胃病血清胃蛋白酶原的变化及意义

肝硬化门脉高压性胃病血清胃蛋白酶原的变化及意义

6 5 4・
现 代 中西 医 结 合 杂 志 M o d e r n J o u r n a l o f I n t e g r a t e d T r a d i t i o n a l C h i n e s e a n d We s t e r n Me d i c i n e 2 0 1 5 F e b , 2 4 ( 6 )
对血清pg及pgii水平及比值的联合测定可起到血清学活检的作用肝硬化门脉高压性胃病的病变部位主要集中在胃底及胃体其病理检查特点为黏膜层及下层小静脉和毛细血管扩张无炎症糜烂及纤维性血栓另外胃黏膜常出现萎缩和肠化相关研究通过对肝硬化患者胃内ph值的检测发现肝硬化患者胃酸分泌减少且呈碱化趋势本研究结果表明肝硬化门脉高压性胃病对血清pg及pgii产生一定的影响肝硬化有无phg与血清pg水平的比较差异较大
I / P G I I 值 。结 果 本 组 研 究 中肝 硬 化 P HG 患 者 有 2 8例 , 其 中C h i l d—P u g h分 级 , A级 1 8例 , B级 6例 , C级 4例 ; 无
P HG患 者 3 2例 , 其 中 A级 5例 , B级 1 5例 , C级 1 2例 。 而有 P HG组 与 无 P H G 组 患 者 的 肝 功 能 程 度 比较 具 有 明 显 的 差异( P< 0 . 0 5 ) 。 胃镜检 查 符 合 P H G诊 断标 准 3 2例 , 有P HG组 与 无 P HG组 患 者 的 P G I均 明显 低 于正 常 对 照 纽 , 且 无P H G组患者的 P G I明显 低 于 有 P H G组( P< 0 . 0 5 ) 。有 P H G组与无 P H G 组 以 及 正 常 对 照 组 血 清 中的 P G l I比较 差 异 无 统 计 学意 义 ( P> 0 . 0 5 ) ; 有P H G组 与 无 P H G组患者 的 P G R 均 明显 低 于 正 常 对 照 组 ( P 均 <0 . 0 5 ) 。肝 功 能 A 级 和 B级 以及 c级 患者 血 清 中的 P G I、 P G l I 、 P G R水 平 比较 差 异均 无 统 计 学 意 义 ( P均 > 0 . 0 5 ) 。 酒 精 性 肝 硬 化 和 乙型 病 毒 性 肝 炎肝 硬 化 患者 血 清 中的 P G I、 P GⅡ 、 P G R比较差异 均无 统计学 意义 ( P 均 >0 . 0 5 ) 。 结论 肝 硬 化 P H G患

肝硬化门脉高压性胃病120例内镜分析

肝硬化门脉高压性胃病120例内镜分析
维普资讯
交 通 医学 2 0 0 6年 第 2 0卷 第 5期 Me f o mu ia o s 0 6V 1 0N . dJo C m nct n。 0 ,o. .o i 2 2 5

5l 5・
肝硬化 门脉 高压性 胃病 10例 内镜分析 2
维普资讯
交通 医学 2 0 0 6年第 2 0卷 第 5 Me f 0 u iai s 0 6V 1 0N . 期 dJ0 mm nc t n . 0 .o. .o C o 2 2 5
表 l 两组 治 疗 前 后 左 室 射血 分数 、 率 比较 心
验 。结 果 : HG与 肝 功 能 分 级有 关 ( < . 1 , 与 E P P 00 ) 而 V分 级 无 明显 相 关 ( > . ) 结论 : HG与 肝 功 能损 害 程 度 有 P 00 。 5 P
关 , 功能损害越严重 , 病变越严重; P G与 E 肝 其 而 H V分 级 无 明显 相 关 。 关 键词 肝 硬 化 门脉 高 压 性 胃病 : 管静 脉 曲张 ; 镜检 查 食 胃
以了解 P HG与肝 功能损 害 程度 、 V分级 的关 系 。 E 1 资料 与方 法
1 统计 学处理 . 3
采用 双 向有 序等级 资料 x 检验 ,
P0 5 < . 为差异 有统 计学 意义 。 0 2 结 果
11 一般 资料 10例均 经 临床 、病 理 及 内镜 检 查 . 2
表3 P HG与 食 管 静脉 曲张 程 度 (V) 关 系 ( ) E 的 例
按 内镜 下 胃粘 膜病 变 程度将 P HG分 为轻 、中 、
重 度 3级 。轻度 : 1 小 红点 征 , () 即猩 红热 样 改变 、 轻

消化系统历年真题(修改)

消化系统历年真题(修改)

与肝硬化门脉高压发生有关的因素 是: (ACD)
A假小叶的压迫 B门静脉与肝静脉的分支直接吻合 C纤维组织的收缩 D门静脉与肝动脉的分支直接吻合 E肝动脉与肝静脉的分支直接吻合
下列哪些与肝硬化腹水的形成有关
A血浆白蛋白减少,导致血浆胶体渗
透压降低
(ACD)
B组织间隙胶体渗透压的升高
C门静脉系统流体静压升高
× 9.组织学上,食管癌与胃癌
一样,均以腺癌为主。
10.早期胃癌指癌组织仅累及
× 胃 粘 膜 或 粘 膜 下 层 , 且 不
伴有淋巴结转移者。
11.早期肝癌又称小肝癌,指 肿瘤直径≤3cm,且不超过
两个瘤结节的原发性肝癌 √
12.革囊胃是胃癌组织向胃壁
内弥漫或局限浸润,使胃
壁变厚,变硬,粘膜皱襞
分为:渗出层、肉芽组织层、瘢痕组织层和坏死层 (×) • 2. 溃疡病特指发生于消化管的溃疡。 ( )√ • 3.消化性溃疡最好发于: ( B)
A 胃小弯近幽门部 B 十二指肠球部 C 胃与十二指肠球部 D 十二指肠下段 E 胃体部
• 4.最易发生幽门梗阻症状的溃疡是 A.胃角溃疡 B.胃窦溃疡 C.球后溃疡 D.胃多发性溃疡 E.幽门管溃疡
下列哪些符合急性普通型肝炎镜下特 点: (ABCE)
A肝细胞普遍疏松肿胀及气球样变 B肝细胞排列拥挤,肝窦狭窄 C肝细胞点状坏死及嗜酸性小体形成 D肝细胞脂肪变性 E坏死灶及汇管区淋巴细胞及单核细 胞浸润
下列哪些符合急性重型肝炎病变特 点: (ABCD)
A肝脏明显缩小,包膜皱缩 B肝实质弥漫性大块坏死 C网状支架早期尚完整,后期塌陷 D肝质地柔软 E肝细胞再生结节形成
• 5. 消化性溃疡最主要症状是 A.嗳气、反酸、恶心 B.呕吐 C.无规律性上腹痛 D.无规律性下腹痛 E.节律性上腹痛

门脉高压性胃病的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门脉高压性胃病的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因之 一 。 目前 诊 断 P G主 要 依 据 内镜 表 现 : 型 表 H 轻
现 为 胃粘 膜 细 小 粉 红 色 斑 点 或 猩 红 热 样 疹 及 蛇 皮 样 改 变 或 马赛 克样 表 现 ,重 型 表 现 为散 在樱 桃 样 红 点 和 ( ) 漫性 出血 性 胃炎 I 关 于 P G的 发 病 机 或 弥 。而 H 制 至 今 尚 未 阐 明 , 脉高 压 、 门 胃粘 膜 屏 障 功 能 改 变 以 及一 氧 化氮 ( ii oie N 等 胃肠 激 素 与 P G 的 ntx xd , O) r H 关 系 已较 明 确 ,细 胞 因子 、自由基 等 与 P G 的关 系 H 正 备 受 关 注 。现 笔 者 就 以上 方 面 作 综 述 如下 。
致 ,N O、血 管 内 皮 生 长 因子 及 舒 血 管 活 性 物 质 介
导 的血 管 主 动 扩 张及 血 管 生 成 参 与 了 这 一 过 程 】 。 但 是 ,直 接 测 定 胃粘 膜 血 流 则显 示 胃粘 膜 处 于 局 部
通 透 性 增 加 , 浆 外 渗 致 胃 粘 膜下 广 泛 水 肿 ; 脉 高 血 门 压 使 粘 膜 下 大量 动 静 脉 短 路 形 成 , 胃粘 膜 下 血 液 分
机 制 减 弱 , 回渗 增 加 , 成 胃粘 膜 组 织 损 伤 。而 行 H 造 门腔 分 流 术 可 明 显 减 少 P G 的 发 生 。 如 日本 U a H rt a
等对 P HG患 者 行 经 颈 静 脉 肝 内 门 脉 系 统 分 流 术 , 术
明血 栓 形 成 , 致 胃粘 膜 有 效 血 流 量 减 少 。 导 日本 学 者 Mau o等 0 出在 P G发 病 中 粘 膜 血 管 所 受 的 剪 sk 指 H 应 力 较 血 流 量 更 重 要 。 剪 应 力 增 加 能 损 伤 内 皮 细 胞 , 内皮 通 透 性 增 高 。 使 门 脉 高 压 动 物 及 患 者 胃壁 结 合 粘 液 量 下 降 ,粘 液 层 、 液 凝 胶 层 、 膜 层 厚 度 变 薄 , 酸 氢 盐 屏 障 粘 粘 碳

门脉高压性胃粘膜病变与临床观察论文

门脉高压性胃粘膜病变与临床观察论文

门脉高压性胃粘膜病变与临床观察【中图分类号】r5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3)03-0079-01【摘要】:在门脉高压基础上发生的胃粘膜病变称之为门脉高压性胃粘膜病变,与其它胃病截然不同,患者一旦出现门脉高压的症状,其病变的发生率超过了百分之五十,因门脉高压性胃粘膜病变部位主要集中在胃底部,极易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严重时甚至会危及患者生命,因此受到医学界专家教授的广泛关注,经过多年的临床观察,得出结论,门脉高压性胃粘膜病变主要体现在弥漫性或出血性胃炎,糜烂溃疡等。

因此结合临床,找出门脉高压性胃粘膜病变的发病原因,总结出有效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门脉高压胃粘膜病变临床观察前言:门脉高压性胃粘膜病变的组织学病变特征与内镜观测结果发现,与一般的胃病区别很大,因此结合临床观察,揭示门静脉高压性胃粘膜病变的发病特点与发病原因,提出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有效防止与治疗门脉高压性胃粘膜病变,为维护患者的健康提供有力保障。

1、门脉高压性胃粘膜病变的发病特征1.1 门脉高压性胃粘膜病变的组织学特征门脉高压性胃粘膜病变的组织学特征主要体现在粘膜下血管扩张、迂曲,内皮细胞肥大,基底膜增厚,动静脉交通支开放,粘膜毛细血管弥漫性扩张,红细胞肥大,基底膜增厚,动静脉交通支开放,粘膜毛细血管弥漫性扩张,红细胞渗出,粘膜水肿,不伴或很少伴炎症1.1 门脉高压性胃粘膜病变的内镜诊断特征门静脉高压性胃粘膜病变的内镜诊断特征主要体现在:发病较轻时,一般会出现粘膜皱壁表面条索状发红、或者是红色或粉红色水肿,粘膜上出现的网状间隙马赛克状病变,或出现细微粉红斑点、猩红样疹。

发病较重时,会在马赛克状病变的粘膜岛上出现樱桃红样斑点,甚至是弥漫性出血性病变。

2、门脉高压性胃粘膜病变的发病原因与发病机制2.1 门脉高压性胃粘膜病变的发病原因黏膜循环障碍、肝功能轻度受损或是重度肝功能不全、胆汁反流、内毒素血症、胃黏膜上皮细胞被乙肝病毒感染而引起炎症、或应激反应引发的胃肠黏膜血流减少等都是诱发门脉高压性胃粘膜病变的主要原因。

肝硬化门脉高压性胃粘膜损害45例临床分析

肝硬化门脉高压性胃粘膜损害45例临床分析

腹 膜 炎 诊 断上 有 重 要 意 义 。腹 水 WB < 0 3 C . X 1 。L, 0/ N> 0 2 , 阳性诊 断意 义 。 组病 例腹 水 . 5有 本
短 期 内腹 水 明 显增 高 等 , 考 虑 原 发性 细菌 性腹 应
膜炎 可能 , 及早行 腹 水检 查 帮助 诊 断_ 。 应 3 由于 腹 ]
WB 和 P C MN 符 合诊 断标 准 者 2 9例 ( 0 6 ) 8. , 所 以对 腹 水 wB C计 数< 0 3 0/ . 1 。L者 , 能 完 X 不
水 细菌培 养 阳性率 低 , 以 , 发性 细 菌性 腹膜 炎 所 原 的临床诊 断应 综合 考 虑 , 不能 完全 依赖 实验 结果 ,
能分级 之 间的 关 系。 法 : 4 方 对 5例 肝硬化 门脉 高压 症 患者进 行 胃镜检 查 , 察不 同肝 功 能分 观 级 的 胃粘膜 损 害 、 V 发 生情 况 , GE 以及 胃粘 膜损 害和 G V 之 间 的相 关性 。 结果 : 5 中, E 4 例
GE 0例 , HG 2 例 。肝 功 能 A 级 胃粘 膜 损 害 8 ( 3 3 ) B级 胃粘 膜 损 害 1 V4 P 9 例 5 . , 3例 ( 1 6. 9 ) C 级 胃 粘 膜 损 害 9例 ( 0 . ) 肝 功 能 A 级 GE 5例 ( 0 . ) B级 GE 6例 , 1 00 。 V1 10 0 , V1 ( 6 2 ) C 级 GE 7. , V 9例 ( 0 . ) 结 论 : 硬 化 门脉 高压 G V 发 生 率 明 显 高 于 P 10 0 。 肝 E HG; 肝
功 能损 害严 重者 P HG 发 生率愈 高 ; V 发 生率 与肝 功能损 害的严 重度 之 间没 有相 关性 。 GE 主题脉 曲 张/ 因学 病 病

肝硬化门脉高压性胃病中医辨证分型与胃镜下表现及Child-Pugh分级相关性研究

肝硬化门脉高压性胃病中医辨证分型与胃镜下表现及Child-Pugh分级相关性研究

肝硬化门脉高压性胃病中医辨证分型与胃镜下表现及Child-Pugh分级相关性研究胡永生;黄海华;廖军;危伸;刘升凡;罗敬福;刘海生【摘要】目的:探讨肝硬化门脉高压性胃病(PHG)中医证型与其胃镜下表现及Child-Pugh分级的相关性.方法:对临床经胃镜确诊为PHG的81例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并按Tanoue分类法记录PHG分级及Child-Pugh分级情况进行比较分析,以探讨PHG的中医证型与其胃镜下表现及Child-Pugh分级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在本研究的81例PHG患者中,各证型分布按所占比例大小依次顺序为肝郁脾虚型>瘀血阻络型>湿热内蕴型>肝(脾)肾两虚型,其中肝郁脾虚型、湿热内蕴型患者的胃黏膜以Ⅰ级改变为主,与其他各证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瘀血阻络型和肝(脾)肾两虚型患者的胃黏膜以Ⅱ级为主,与其他各证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肝功能以Child A级和Child B级分布为主(分别占48.1%和34.6%),在肝郁脾虚型中以Child A级为主占62.5%,与其他各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肝(脾)肾两虚型中以Child C级为常见占55.6%,与其他各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在Child B级中,各证型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卡方检验以及列联表进行分析,PHG患者中医各证型与其胃镜下表现、Child-Pugh分级之间存在相关性.结论:PHG患者中医各证型和胃镜下表现的分级、Child-Pugh分级之间存在相关性,可作为中医辨证分型和确立治法的客观依据.%Objective:Through observation and study,to explore the Correlation analysis between the TCM syndrome type differentiation of protal hypertensive gastropathy(PHG) and endoscopic manifestations and Child-Pugh classification.Methods:81 cases of PHG diagnosed by endoscopy were divided into TCM syndromes.PHG classification and Child-Pugh classification according to Tanoueclassification were compared and analyzed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CM syndromes of PHG and gastroscopy and Child-Pugh classification of the correlation.Results:In 81 cases of PHG patients,the distribution of the type of syndromes according to the order of the size of the order:Liver depression and Spleen deficiency > blood stasis syndrome > damp intrinsic type > liver(spleen) kidney deficiency type,The level of gastric mucosa in patients with Liver depression and Spleen deficiency and damp intrinsic type were mainly changed by grade Ⅰ,which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those of other syndromes.Blood stasis syndrome and liver(spleen) kidney deficiency in patients with type Ⅱ gastric mucosa is the main,which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those of other syndromes.Liver function was mainly in Child A and ChildB(respectively,48.1% and 34.6%),and Child A was the most common type in liver depression and spleen deficiency type(62.5%),which wa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other types.Child C(55.6%)was common in the liver(spleen) kidney deficiency,which wa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other types.In Child B,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syndromes.By Chi-square test and cross-tabulation,there are correlation between PHG patients with TCM syndrome type and its endoscopic manifestations and Child-Pugh classification.Conclusion:There are correlation between PHG patients with TCM syndromes and endoscopic grading of performance and Child-Pugh classification,it can be used as TCM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objective basis for the treatment.【期刊名称】《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年(卷),期】2017(023)011【总页数】4页(P1583-1586)【关键词】门脉高压性胃病;中医证型;胃镜;Tanoue分级;Child-Pugh分级【作者】胡永生;黄海华;廖军;危伸;刘升凡;罗敬福;刘海生【作者单位】江西省瑞金市人民医院,瑞金 342500;江西省瑞金市人民医院,瑞金342500;江西省瑞金市人民医院,瑞金 342500;江西省瑞金市人民医院,瑞金342500;江西省瑞金市人民医院,瑞金 342500;江西省瑞金市人民医院,瑞金342500;江西省瑞金市人民医院,瑞金 3425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7.2+1肝硬化门脉高压性胃病(portal hypertensive gastropathy, PHG)作为肝病领域的一种特殊病症,在临床上往往易进展并发生上消化道出血,甚则危及生命而受到医学界的广泛重视。

门脉高压性胃病的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门脉高压性胃病的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在C HC抗病毒治疗中的地位 。
( 编译 董培玲;审校 杨月)
门脉高压性 胃病的发病机制 研究进 展
叶 德 辉 李剑 锋综 述 金 瑞审 校 门脉 高压 性 胃病 (otlh pre s egsrp ty ,HG) 指 在 门脉 高 压 基 础上 发 生 的 p ra y etni ato ah P v 是
1 .门静脉高压 门脉高压是P 发生的必要条件 。多项研 究表明,P G HG H 的发生与门脉 高压有关 ,同时也 和静脉曲张的存在及范 围密切相关 ,但和门脉高压的程度却没有很好的相关性 。由于门脉高

1 3.
维普资讯
压, 静脉 回流受 阻,胃粘膜及粘膜下毛细血管扩张 、通透性增加, 血浆外渗致胃粘膜下广泛水 肿;同时门脉高压使粘膜下大量动静脉吻合形成,胃粘膜下血液分流, 有效血流量减少, 组织缺
胃粘膜病变。 HG P 是肝硬化或非肝硬{ f脉高压患者发生上消化道出血 的重要原 因之一, tl 与食
道 胃静脉 曲张破 裂 出血 同为 肝硬 化 上 消化 道 出血 的两大 主要原 因. 于P 关 HG的 发病 机 制 至今 尚 未 阐 明, 笔者就 其 可能 的 发病 机制 作 一 综述 。 现
日与长效干扰素联合治疗 C HC时剂量是否足够的问题。 这可能是 由于在那些试验 中未按照体 重选择 tr a ii 量导 致 了 这一观 察 结果 。按 体重给 药是 治疗 C C时 被普 遍 接 受 的原 则 , ai vrn剂 b H
最近有 资料证 明 , 按 照 固定 的体 重给 药物 剂 量时 , 在 体重增 加和 S vR 率 降低直 接 相 关 。 S R VIE 研 究 中按体重 给予 利 巴韦林 可能 对病 人有益 。一 个按 照体重给 予 剂量 的 1b期 研究 正 在开 展 , 1

门脉高压性胃病的诊断及治疗

门脉高压性胃病的诊断及治疗

门脉高 压 发 生 上 消化 道 出血 , 般认 为 由食 管 一 胃底静 脉 曲张 破 裂 出血 所 致 。近 年 来 , 着 急 诊 内 随 镜 的广 泛应 用 , 发现 许 多 患者 的 出血 是 门脉 高 压 性 胃病 并发 出血 或是 由于 胃粘 膜糜 烂及 溃疡 性病 变 所 致 。这种 因门脉高 压产生 的 胃粘 膜病 变 称 门脉 高 压
性 胃病 。本 文通 过 我 院 2 0 0 1年 1月 ~ 2 0 0 5年 1月
性 胃炎 。P p z n等发现 1 0例 P a ai a 0 HG 中 9 有 胃 4 粘 膜镶嵌 图 案 样 表 现 ( si n e rn e 称 为 Mo moac n aa c ) a — si, ac 类似 蛇皮样 表现 , 常发 生 在 胃底 , 发红 疹 区外 多 周 由纤细 白色或黄 色 网状 结构 包绕 , 对诊 断 P HG 的 敏感 性 为 9 , 4 特异性 为 9 , 于 胃窦粘 膜 者 , 9 位 可
【 要】 目的 摘
的 临 床 表 现 及 内窥镜 表 现 进 行 总 结 分 析 。结 果 3 4例 患 者 经 应 用 心 得 安 、 体 舒 通 、 血 酶 、 莫 替 安 凝 法 丁 、 。受 体 拮 抗 荆 等 综 合 药 物 治 疗 , H 出血 控 制 且 一 般 情 况 改 善 出 院 者 2 9例 ( 5 3 ) 2例 行 外 科 手 术 8 . , 治疗 , l例 自动 出院 , 死 亡 。结 论 2例 P HG 的 发 病 是 多 因素 的 , 内窥 镜 是 诊 断 P HG 及 观 察 疗 效 的 最 佳 手段 , 门脉 高压 性 胃病 目前 仍 以药 物 治 疗 为 主 , 于 P 对 HG 患者 不 能 盲 目使 用三 腔 管 压 迫 止 血 。 【 键 词】 门脉 高压 性 胃病 内窥 镜 诊 断 药物 治 疗 关

门脉高压患者结肠粘膜的内镜及光电镜表现汇总

门脉高压患者结肠粘膜的内镜及光电镜表现汇总

门脉高压患者结肠粘膜的内镜及光电镜表现肝硬变门脉高压患者的胃肠粘膜常有充血性的改变,且易导致出血及消化道症状。

我们对10例肝硬变门脉高压者的结肠粘膜进行了内镜及光电镜观察,并对门脉高压充血性肠病及其主要原因进行了探讨分析。

一、资料与方法经临床、实验室检查等确诊的肝炎后肝硬变住院患者10例,全部为男性,年龄36~54岁,平均44岁。

均除外胃肠道肿瘤及感染,其中6例有出血史,全部病例均无脾切除及分流术史。

Child分级A级6例,B级4例。

均行彩超检查证实门脾静脉增宽,并将结果与10例年龄、性别与之相似的胃溃疡患者的进行比较。

在病情缓解期经常规肠道准备后全部做纤维大肠镜(Olympus,CF-20I)检查,并在降乙部取活组织2~3块进行光镜检查,另取2块经戊二醛固定常规电镜标本处理后做透射电镜观察。

检查前所有患者均未用降低门脉压的药物。

二、结果彩超检查门脾静脉内径,门脉高压患者与胃溃疡对照,门静脉内径为(15.7±3.6)mm 比(9.1±?1.4)mm,P<0.01,脾静脉内径为(10.8±2.6)mm 比(7.2±1.4)mm,P<0.01,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

证明观察组的门脉压力均高于对照组。

10例患者肠镜均顺利插入回盲部,发现结肠粘膜均有不同程度的充血水肿,血管纹理不清,一般以降、乙直肠粘膜为甚。

有些呈节段性改变,镜身擦过之处易出血。

同时有多种血管畸形样改变。

6例多处见有猩红热疹样瘀点,5例有蜘蛛样血管扩张或血管扭曲变形。

比较特殊的表现为片状粘膜呈蛇皮样变,其上散在小出血点。

有近期出血史的患者上述几种表现较明显,或单独出现,或某个患者有多种表现。

4例无出血史的患者虽然肝功能损害严重,但门脉压力相对无明显增高,与6例出血史患者门脉内径相比,分别为(14.3±2.5)mm 比(16.1±3.2)mm,(P>0.05),肠粘膜则多表现为水肿糜烂,血管畸形样变较少。

130例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胃镜检查结果分析

130例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胃镜检查结果分析
0 0 )见 表 1 .1 , 。
表 1 3组 P HG 与 A ML胃 镜 检 查 结 果 G
(, % ) ,
20 0 7年 1 0月期 间在广西 中医学 院附属瑞康 医院肝胆 内科 住院患 者 10例 , 3 包括 乙肝肝 硬 化 、 精 性 肝硬 化 、 肪 性 肝硬 化 。研 究对 象 诊 断 均符 合 酒 脂
维普资讯
20 0 8年
右 江 民族 医学 院学 报
第 2期
治疗探讨 [] 临床肝胆 杂志 ,0 2 1 () 1 1 9 . J. 2 0 ,8 3 :9 —12 [ ] 高寿征 . 6 病毒性 肝 炎 防治研 究 [ . 京 : 民卫 生 出版 M]北 人 社 ,99 13—1 4 19 :8 8. [ ] 王德炳 . 7 危急重症 的诊断与诊疗 [ . M] 北京 : 中国科学 技术
下 :

A ML, G B组 P HG和 A GML检出例数分别为 3 0例 ( 14 %) 7 .3 和 3 5例 (3 3 % )C组 P 8 .3 , HG 和 A GMI的 检 出 例 数 分 别 为 3 2例 ( 80 %) l 7 .5 和 3例 ( 17 % )A 组 、 与 C组 患 者 其 P 3 .1 ; B组 HG检 出 例 数 之 间 差 异 均 无 显 著 性 ( >0 0 )但 无 论 A组 或是 C组 P .5 , 其 A ML检 出 例 数 与 B组 相 比 , 异 均 有 高 度 显 著 性 (P 均 < G 差
肝 硬 化 是 由于 各 种 原 因 引 起 的 以 肝 内假 小 叶 形 成 为 病 理 基础的病变 , 失代偿 期患 者 门静 脉压 力升 高 , 患者 易合 并 胃粘 膜 的 损 害 , 见 的 损 害 包 括 急 性 胃 粘 膜 病 变 (ct gs i mu 常 aue at c — r cSlei , GML 及 门 静 脉 高 压 性 胃病 (otl yetni 0a l o A sn ) p r pr s e ah e v g t p ty P G) 为 明 确 不 同 病 因 门 脉 高 压 症 患 者 所 致 胃 粘 s o a r ah , H , 膜损 害的特点 ,0 4年 以来 , 20 我们 对可 以耐 受 胃镜 检查 的肝硬 化 门脉高压 症 患者进 行 常 规 胃镜 检查 , 现将 有 关结 果 报 道如

肝硬化

肝硬化

门腔侧支循环形成 脾功能亢进及脾大 腹水
门腔侧支循环形成
持续门静脉髙压,促进肝内外血管增殖。肝内 分流是纤维隔中的门静脉与肝静脉之间形 成的交通支,使门静脉血流绕过肝小叶, 通过交通支进人肝静脉;肝外分流形成的常 见侧支循环.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EGV):
门静脉系统的胃冠状静脉在食管下段和胃底 处,与腔静脉系统的食管静脉、奇静脉相 吻合,形成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其破裂出 血是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最常见的并发症, 因曲张静脉管壁薄弱、缺乏弹性收缩,难 以止血,死亡率髙。
• 肝肺综合征
肝肺综合征(hepatopulmonarysyndrome)是 在肝硬化基础上,排除原发心肺疾病后, 出现呼吸困难及缺氧体征如发绀和杵状指 (趾),这与肺内血管扩张和动脉血氧合 功能障碍有关,预后较差。
原发性肝癌
诊断
• 诊断内容包括确定有无肝硬化、寻找肝硬 化原因、肝功能评估及并发症诊断。
• 肝肾综合征
• 肝肾综合征病人肾脏无实质性病变,由于严重 门静脉高压,大量腹腔积液引起腹腔内压明显 升高,均可减少肾脏血流尤其是肾皮质灌注不 足,出现肾衰竭。临床主要表现为少尿、无尿 及氮质血症。80%的急进型病人约于2周内死 亡。缓进型临床较多见,常呈难治性腹腔积液, 肾衰竭病程缓慢,可在数个月内保持稳定状态, 常在各种诱因作用下转为急进型而死亡。
胆石症 • 患病率约30% ,胆囊及肝外胆管结石较常见
感染
肝硬化病人容易发生感染,与下列因素有关:① 门静脉高压使肠黏膜屏障功能降低,通透性增 加,肠腔内细菌经过淋巴或门静脉进人血液循 环;②肝脏是机体的重要免疫器官,肝硬化使 机体的细胞免疫严重受损;③脾功能亢进或全 脾切除后,免疫功能降低;④肝硬化常伴有糖 代谢异常,糖尿病使机体抵抗力降低。感染部 位因病人基础疾病状况而异,常见如下:

76例门静脉高压性胃病临床分析

76例门静脉高压性胃病临床分析

门静 脉 高压 性 胃病 ( H 是指 门静脉 高 压 患者 伴发 的 与 门静 P G)
mak等证实门静脉高压性 胃炎活检标本 、手术标本和尸检标本 c
均显 示 粘 膜 下 静 脉 迂 曲 扩 张 ,粘 膜层 血 管 扩 张 的程 度超 出 了炎
脉高压有关的胃粘膜病变 。本院 20 年 1 ~ 0 7年 5 01 月 20 月收治 上消化道出血 3 9 , 7 8 例 其中 6例诊断为 P G, H 总结治疗体会如下。
12 症 状 与 体征 .
全组病例均有典型的门静脉高压症状 、 体征 ,4例有少量呕 2 血 ,6例 均有黑粪 , 7 大便 潜血实验 阳性 ,0例 出血量较大 , 有 2 伴 头昏、 心慌 、 出汗、 贫血貌 ,8 有少量腹水者, 1例 出血后腹水增多。 1 食 管吞钡及彩超检查 . 3
性浸润 的程度 , 因而主张称作充血性 胃病。18 9 6年 Sr h a e 等总结 f 了他 们小组和他人 的研究成果 ,正确提 出了门静脉 高压性 胃病
1 材料 与方 法
1 一般 资 料 , 1
的概念 。P G发生与其特征性病理改变有关 ,但确切机制仍不 H
明, 其研究涉及 以下两个方面 :1 胃粘膜血液循环障碍 : () 由于门 静脉 系统血液流 出受 阻 , 造成 门静脉压升高 , 门静脉系统 淤血 , 侧 支循 环建立 和开放 , 大量肠 源性扩血管物质涌人体循环 , 形成 全身及内脏的高动力循环 , 门静脉血流量增加 , 胃血管容积增加 , 血液淤滞 , 粘膜肌层动静脉短路 开放 , 粘膜有效血流量减少 ,a PO 和 S O 下降 , P 组织氧合不足 , 血管周 围大量水肿液积聚, 毛细血管 与上皮细胞间距离增大 , 物质交 换障碍 , 粘膜对有害 因子 的敏感 性增加 ,H P G形成 , 此时如果有肠 源性内毒素血症存在 。 内毒素激 活一氧化氮合成酶 , 释放大量一氧化氮 , 后者损害血管内皮 , 导致 胃粘膜 出血p5 ( )H .1 2P G患者对酒精、 3。 - 阿斯匹林 、 甾体类消炎药、 非 胆盐和盐酸的损伤作用特别敏感 ,肝硬化病人具有细胞保护作用 的前列腺素 E 水平显著下降 , 释放入胃的前列腺素 E 显著减少。 故防御能力下降与损伤 因素增加造成胃粘膜受损并发 出血 。 由于轻度 P G不会发 生并发症 ,且极少进展为严重 P G, H H 因此不需治疗 。对于并发 消化道出血的重度 P G患者 , H 治疗的 较好 手段 是降低 门静脉压力 ,药物治疗可使用血管加压素及其 衍生物 、 心得安 、 生长抑 素及其 衍生物 , 急性期选用血管加压 素 及其衍生物 、 生长抑素及其衍生物 , 这两类 药物可在 改善 门静脉 血液动力学 同时减少 胃粘膜血液灌注 ,心得安可有效 预防 P G H 所致 胃粘 膜的再 次出血 , 长期 服用可显著改善 P G6介入治疗 H [ J , 可行经导管脾动脉栓塞术及经颈静脉肝 内门体分流术 ,亦适用 于预 防 P HG所致 的首次出血或再次出血。内镜下硬化 剂注射 、 外科手术对预 防再次出血亦 同样有效。 【 参考文献】

肝炎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性胃病158例临床分析

肝炎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性胃病158例临床分析
g srt s… atis JGⅡt i tr e【He mo.1 . S pp 3 p [ 99【 6f u l2) 6—3 8
环境 , 不利于 生 长 曾有报道 . 汁无论在体内还是体外 胆 均可 直接 系灭 H 因此 , p 存在 B R的慢性 胃炎患者 }] i感 I 染率较 低 g eW ^, t l yh e
E trati o u mikn n eg stetf xmi c ig l
Itd edsa e d t io q a l ̄lo n oe t lsg iia c . ba d ie s: e ̄f n. u ni ina dp tni inf n e J a c
虽然 H p与 B R均为 C G的致病 因素 , 它们引起 c 但 G的 病理过程有着本质的区别 , Hp 比, R更易诱发粘膜 萎 与 相 B 缩 、 上皮 化生及异型增生。“ 肠 慢性 胃炎一牯膜萎缩一肠 上皮 化生一异型增生一 胃癌”这一模式 已被国 内外多数 学者所接 受。 由此看来 ,H似比 H B p与胃癌的关 系更 为密切 , 这一差别 为我们怙计 C G预后 、 探讨 胃癌病因提供 了有 益的帮助 。
维普资讯
中华 消 化 内镜 禁 志 2 0 0 2年 2月旃 l 第 1 9卷 期
C i JDgE ds, e  ̄a ,20 . o 1. o 1 hn i aoc Fb t 02 V l 9 N 3
表3 , t  ̄ 反流与 胃牯膜活检结果 mi
诊。
2 病 例分 类 :18侧均 为肝炎后肝硬化患者 ,其 中感染 . 5 乙型肝炎 I4 , 例 丙型肝炎 I 3 2倒 , 乙丙重叠感染者 7倒 , 己 庚重叠感染者 4例 , 阿庚重 叠感 染者 I 倒。 台并腹水 7 6例 , 消化道 出血 4 4例 , 脾肿大伴脾功能亢进者 I5例 按肝功 2 能 C i p g 分级 , h d— u h l A级 4 2硎 , B级 8 3例 , C级 3 3例。 3 .内镜检查 :轻度:( )细小粉红色斑点或猩红热样皮 I 疹, 主要 累及胃窭部 ; 2 胃粘膜 皱褶 的表面呈现剥脱样红色 l) 改变 ;3 红 色或 粉红 色粘膜 上被红 白网状结构分 隔开, (j 呈现 蛇皮样 ” 改变。中度 ; 多在 胃底或 胃体部 , 虻皮样 在“ 改变的 粘膜上出现樱桃样 红斑 ,形状呈长方形或菱形 ,外周由纤细

肝硬化合并胃粘膜病变致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体会论文

肝硬化合并胃粘膜病变致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体会论文

肝硬化合并胃粘膜病变致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体会【摘要】目的:探讨肝硬化合并上消化出血的治疗经验和方法。

方法:回顾本院2010- 2011年收住30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出血治疗体会。

结果:27例内科综合治疗后,临床症状好转,无呕血、黑便,血压、心率平稳,血红蛋白稳定;72小时没有活动性出血,痊愈出院。

3例并发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转外科手术治疗,其中2例术后肝昏迷死亡。

结论:消化性溃疡或肝性溃疡,根治hp的治疗是预防上消化道出血的一项重要措施。

【关键词】肝硬化胃粘膜病变;上消化道出血【中图分类号】r 2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 7484(2012)04- 0438- 01近年来,肝硬化合并胃粘膜病变已是上消化道出血的重要原因。

本人从2010年1月——2011年1月间。

收治肝硬化合并胃粘膜病变致上消化道出血30例,就其出血的原因及治疗讨论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肝硬化合并胃粘膜病变致上消化道出血30例,其中男18例,女12例。

年龄45-70岁,平均57.5岁。

肝硬化合并胃溃疡、十二指肠球部溃疡20例占67%,合并糜烂、出血性胃炎10例占33%,肝硬化病史多在5-8年。

有3例入院后方查出肝硬化。

有22例患者出现呕血及黑便。

有8例患者出现黑便。

发病24-48小时入院。

当时血色素70-90g/l。

30例中检查出幽门螺杆菌者21例,占70%。

1.2 治疗经过针对门静脉高压出血的不同阶段,分别采用预防出血的药物和治疗出血的药物。

对已经发生食管静脉曲破裂出血的患者,均应早期治疗以防再次出血。

一般在急性出血止血后5-15d 开始应用。

首选非选择性β受体阻断剂如普奈洛尔等,钙通道阻滞剂及h2剂以降低门脉压。

同时保肝治疗,改善肝脏功能,减轻肝脏负担,防止肝硬化继续发展,补充血容量和药物治疗是基本治疗措施。

出血的治疗:可选用三氨酰赖氨酸加压素、开始剂量2mk,缓慢注射严密监测血压和心率,每4小时一次,直至出血控制,一般用24小时,最多不超过36小时。

缬沙坦联合心得安对门脉高压性胃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缬沙坦联合心得安对门脉高压性胃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缬沙坦联合心得安对门脉高压性胃病的临床疗效观察发表时间:2016-04-18T13:33:47.343Z 来源:《健康世界》2015年31期供稿作者:齐红兵赵振峰刘立明刘薇侯绍毅陈冬梅[导读] 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缬沙坦心得安治疗PHG,具有保护胃黏膜屏障减低门脉压,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河北保定 071000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缬沙坦联合心得安对肝硬化门脉高压性胃病(PHG)疗效观察,方法:选择2013年7月-2015年7月在我院住院或门诊诊治的符合肝硬化PHG患者93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46例)和治疗组(47例),单纯使用心得安为对照组,缬沙坦联合心得安治疗组,对患者进行治疗,4周疗程为1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观察对比两组疗效观察。

结果:治疗PHG两组疗效观察,对照组心得安总有效率76.1%,治疗组缬沙坦心得安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3.6%,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缬沙坦心得安治疗PHG,具有保护胃黏膜屏障减低门脉压,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关键词:门脉高压性胃病;胃粘膜;缬沙坦;心得安自Sarfch等于1986年提出了门脉高压性胃病以来,对这些课题的研究,随着内镜的广泛应用而日益增多。

门脉高压性胃病(Portal hypertensive gastropathy,PHG)是指由门脉高压引起的胃黏膜非炎性病变,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原因之一,门静脉高压患者内镜下胃黏膜出现特殊病变并伴有黏膜和黏膜下血管扩张。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13年7月—2015年7月在我院住院或门诊诊治的符合上述标准的肝硬化失代偿期PHG患者,共93例,将其随机分成两组。

对照组:46女性21人、男性25例,平均年龄,48.9岁,PHG轻度34例、重度12例,Child-PughA级30例、B级16例C级0例,治疗组:47例,女性22、男性25例,平均年龄49.5岁,PHG轻度32例、重度15例、Child-PughA级32例、B级15例C级0例。

肝硬化的病例分析报告

肝硬化的病例分析报告

肝硬化的病例分析报告一般资料姓名:刘文武性别:男年龄: 38 岁职业:自由职业者籍贯:湖北咸丰民族:土家族入院日期: 2014 年 4 月 3 日记录日期:2014年4月3日婚姻:已婚病史陈述者:患者本人及家属主诉:腹壁静脉迂曲、扩张10 余年,进行性加重。

现病史:患者自诉10 余年前发现腹壁静脉扩张,呈蚯蚓状改变,以脐上出现,脐下未见。

稍有腹胀,无腹痛,无乏力、纳差,无呕血、黑便,无畏寒发热,无大便习惯及性状改变。

院外未作处理,腹壁静脉扩张,迂曲较前加重,向胸壁进展,部分迂曲成团。

无红肿疼痛不适。

7 月前于我科就诊,诊断为乙肝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脾功能亢进、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腹壁静脉曲张。

拟手术治疗,因患者胆红素高,凝血功能异常而未行手术治疗并出院调理,院外继续护肝对症治疗,现来我院复查,以求进一步治疗。

门诊以肝硬化收入科。

患者自发病以来,精神尚可,食欲欠佳,睡眠尚可,大便正常,小便正常,体力体重未见明显变化。

既往史:平素健康状况一般,有肝炎病史。

手术及外伤史:无。

输血史:无。

过敏史:无。

个人史:有吸烟史,有饮酒史,无毒品接触史。

婚孕史:已婚,配偶身健。

家族史:父母健在,未见遗传性及传染性疾病史。

体格检查体温 37℃,脉搏 76 次/ 分(规则),呼吸 20 次/ 分(规则),血压 128/70mmHg。

肝病面容,皮肤黝黑,巩膜稍黄,脐上腹壁可见迂曲扩张静脉,向上延展至胸壁,部分迂曲成团。

腹壁血流由上向下流动,腹平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肋缘下未及,脾肋缘下 3 横指,边界清楚,无压痛,表面光滑,肠鸣音可及,移动性浊音(—),双下肢可见皮肤色素沉着,双下肢不肿。

入院前辅助检查:血常规示:血小板230× 10∧ 9/L ,肝功能示: AST134u/l ,DBIL24.8u/l ,TBIL53.6umol/l ,r-GT188u/l 。

乙肝三对半示: HBsAg(-) 。

心电图未见明显异常。

麦滋林——S治疗门脉高压性胃病的临床观察

麦滋林——S治疗门脉高压性胃病的临床观察

麦滋林——S治疗门脉高压性胃病的临床观察
袁禧先;祝红军
【期刊名称】《佳木斯医学院学报》
【年(卷),期】1997(020)001
【摘要】门脉高压性胃病(PHG)是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的胃部病变的表现,原因与总胃血流量增加而胃粘膜血流量下降,以及胃粘膜屏障受损导致胃粘膜易受损伤有关。

我科1993年6月-1996年6月应用麦滋林-S、麦滋林-S+硝苯吡啶和西米替叮治疗PHG4周、报告如下。

1 病例选择根据胃镜检查确诊 PHG 并分轻重二型。

轻度 PHG 诊断标准:(1)细微粉红样斑点或猩红热样疹;(2)表面发红,易发生在粘膜皱纹表面;(3)
【总页数】2页(P43-44)
【作者】袁禧先;祝红军
【作者单位】第一附院;黑龙江省中医药学校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73.05
【相关文献】
1.麦滋林-S治疗慢性肝炎引起的胃病91例临床观察 [J], 王辉;陈晓英
2.麦滋林、白及胶囊、甲哨唑合用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64例临床观察 [J], 林锡芬
3.麦滋林-S颗粒治疗门脉高压性胃病效果观察 [J], 孙居亮;蒋丹娜;张吉霞;邱景奇;王萍;庄雪梅;宋卉;许霁红;邱越;刘占春;王克滨
4.柳氮磺胺吡啶联合法莫替丁麦滋林-S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观察 [J], 周爱军;徐发贞;胡云
5.美沙拉嗪联合麦滋林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观察 [J], 栾双梅;朱雅碧;王立明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