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花葬志
寒花葬志文言文
寒花葬志文言文【篇一:寒花葬志文言文】〔明〕【原文】婢,魏孺人媵也。
嘉靖丁酉五月四日死,葬虚丘。
事我而不卒,命也夫!婢初媵时,年十岁,垂双鬟,曳深绿布裳。
一日,天寒,爇火煮荸荠熟,婢削之盈瓯,予入自外,取食之;婢持去,不与。
魏孺人笑之。
孺人每令婢倚几旁饭,即饭,目眶冉冉动。
孺人又指予以为笑。
回思是时,奄忽便已十年。
吁,可悲也已!——选自《四部丛刊》本《震川先生文集》婢女名寒花,是我妻魏孺人的陪嫁丫环。
死于嘉靖十六年五月四日,葬在土山之上。
她没有能侍奉我到底,这是命啊!寒花当初陪嫁来我家时,年方十岁,两个环形发髻低垂着,一条深绿色的布裙长可拖地。
一天,天气很冷,家中正在烧火煮荸荠,寒花将已煮熟的荸荠一个个削好皮盛在小瓦盆中,已盛满了,我刚从外面进屋,取来就吃;寒花立即拿开,不给我。
我妻就笑她这种样子。
我妻经常叫寒花倚着小矮桌吃饭,她就吃,两个眼珠慢慢地转动着。
我妻又指给我看,觉得好笑。
回想当时,一晃已经十年了。
唉,悲啊!(黄屏)【篇二:寒花葬志文言文】《寒花葬志》是明代文学家归有光的一篇散文。
当时,作者的妻子魏孺人已经离开人世,而魏氏的陪侍丫环寒花也过早去世。
文中通过追忆寒花的生前经历,表达了作者对妻子深切的思念之情。
原文婢,魏孺人媵也。
嘉靖丁酉五月四日死。
葬虚丘。
事我而不卒,命也夫!婢初媵时,年十岁,垂双鬟,曳深绿布裳。
一日天寒,爇火煮荸荠熟,婢削之盈瓯,予入自外,取食之,婢持去不与。
魏孺人笑之。
孺人每令婢倚几旁饭,即饭,目眶冉冉动,孺人又指予以为笑。
回思是时,奄忽便已十年。
吁,可悲也已!译文寒花是魏孺人的陪嫁的丫鬟。
在嘉靖的丁酉年的五月四日死的,葬在虚丘。
侍奉我而不能到最后,这是命运啊!寒花刚嫁过来的时候,才十岁,低垂着着两个环形发髻,拖着深绿色的裙子。
有一天,天很寒冷,她点火煮熟了荸荠,削了满满瓦盆。
我从外面回来,要取荸荠来吃,她端着荸荠离开,不给我吃。
妻子魏孺人见了便笑这件事。
妻子常常让她靠在桌子旁边吃饭,她吃饭时,眼睛慢慢地转动。
归有光散文
归有光(1506~1571) 明代散文家,字熙甫,号项脊生。
昆山(今属江苏)人。
9岁能属文,后以同邑人魏校为师,通经史,善故。
嘉靖十九年(1540)中举人。
其后二十余年,八次会试不第。
嘉靖二十一年移居嘉定安亭江上,读书讲学,生徒常达数十百人,被称为震川先生。
嘉靖四十四年始中进士,授长兴知县。
因采用古教化法治民,听讼时引妇女儿童围观,用吴语断案。
以抗拒上司命令,被迫离职,转为顺德府通判,管理马政。
后为南京太仆寺丞,参与撰修《世宗实录》,以劳瘁致疾,卒于南京。
明代中叶,文坛上出现了前、后七子的复古运动,对扫除台阁体的文风有一定作用。
但至嘉靖年间,已流为盲目尊古倾向。
王慎中、茅坤、唐顺之等人起而抵制,提倡唐宋古文,被称为唐宋派,其魁首实为归有光。
时王世贞为文坛宗师,声势煊赫,归有光贬斥说:"盖今世之所谓文者,难言矣。
未始为古人之学,而苟得一二妄庸人为之巨子,争附和之,以抵排前人","至于宋元诸名家,其力足以追数千载之上而与之颉颃,而世直以蚍蜉撼之,可悲也"(《项思尧文集序》)。
在诗论上,他也批判复古倾向说:"今世乃惟追章琢句,模拟剽窃,淫哇浮艳之为工,而不知其所为。
"反之,他认为那种"率口而言,多民俗歌谣,悯时忧世之语,盖大雅君子之所不废者"(《沈次谷先生诗序》)。
他的基本观点是:以《史记》为代表的秦汉文章虽好,但唐宋间名文未尝不佳,前、后七子标榜"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实则泥古成风,走入歧途。
他主张"变秦汉为欧曾",属文时应"出于意之所诚"……非特求绘藻之工为文章。
□□然观美矜炫于世而已"(《答俞质甫书》)。
当时,王世贞听到他批评自己"妄庸"后说:"妄则有之,庸则未敢闻命。
"但到了晚年,王世贞也感到自己雕饰过甚,不及归有光恬适自然。
醉翁亭记类似的古文
醉翁亭记类似的古文
与《醉翁亭记》类似的古文有:
1. 《小石潭记》——柳宗元
2. 《爱莲说》——周敦颐
3. 《寒花葬志》——归有光
4. 《三峡》——郦道元
5. 《桃花源记》——陶渊明
6. 《马说》——韩愈
7. 《师说》——韩愈
8. 《五柳先生传》——陶渊明
9. 《鱼我所欲也》——孟子
10.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11. 《记承天寺夜游》——苏轼
12. 《与朱元思书》——吴均
13.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李白
14. 《丰乐亭记》——欧阳修
15. 《岳阳楼记》——范仲淹
16. 《狼》——蒲松龄
17. 《出师表》——诸葛亮
18. 《上枢密韩太尉书》——苏辙
这些古文都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或人生的感悟和体验,以
及人生理想和价值观。
与《醉翁亭记》一样,它们都具有优美的文笔和深刻的哲理。
祭文
祭文:祭文是一种古老的文体,在我国很早就被广泛地应用在祈祷雨晴、驱逐邪魅、祈求福佑、哀悼死亡等等各个方面,而其中以哀悼亡逝者为主。
祭文在写法上具有一定的格式,一般以有韵的四言为正体,其它为变体。
这种文体发展到后代,正体和变体交互使用,变体的使用更加灵活,从而成为主要的文体。
从古代祭文,我们可以获得思想的教益,得到丰富的文史、地理、礼仪等等各方面的知识。
下面我们学习一篇韩愈的祭文。
祭柳子厚文韩愈维年月日,韩愈谨以清酌庶羞之奠,祭于亡友柳子厚之灵。
嗟嗟子厚,而至然耶!自古莫不然,我又何嗟?人之生世,如梦一觉:其间利害,竟亦何校?当其梦时,有乐有悲;及其既觉,岂足追惟!凡物之生,不愿为材,牺尊青黄,乃木之灾。
子之中弃,天脱馽羁;玉佩琼琚,大放厥辞。
富贵无能,磨灭谁纪;子之自著,表表愈伟。
不善为斫,血指汗颜;巧匠旁观,缩手袖间。
子之文章,而不用世;乃令吾徒,掌帝之制。
子之视人,自以无前;一斥不复,群飞刺天。
嗟嗟子厚,今也则亡!临绝之音,一何琅琅。
遍告诸友,以寄厥子。
不鄙谓余,亦托以死。
凡今之交,观势厚薄;余岂可保,能承子托?非我知子,子实命我;犹有鬼神,宁敢遗堕?念子永归,无复来期;设祭棺前,矢心以辞。
呜呼哀哉,尚飨!寒花葬志归有光婢,魏孺人媵(yìng)也。
嘉靖丁酉五月四日死。
葬虚丘。
事我而不卒,命也夫!婢初媵时,年十岁,垂双鬟(huán),曳深绿布裳。
一日天寒,爇(ruî)火煮荸荠(bíqí)熟,婢削之盈瓯,予入自外,取食之,婢持去,不与。
魏孺人笑之。
孺人每令婢倚几旁饭,即饭,目眶冉冉动,孺人又指予以为笑。
回思是时,奄忽便已十年。
吁(xū),可悲也已!编辑本段作品注释(1)寒花:婢女的名字。
(2)魏孺人:作者的妻子魏氏。
孺人,明清七品官的母亲或妻子的封号。
媵(yìng):古代随嫁的男女都称为媵。
这里指随嫁的女子,古代贵族。
(3)嘉靖丁酉:1537年(嘉庆十六年)。
记·铭·说·志四篇
• (2)都写了婢女哪些事?从这些描写中你能看出寒花在作者印象 中是个怎样的人? 预设理解: 寒花很年轻。作者写到她的年龄,初到时十岁,而 今又过十年!死时应该是二十岁。 寒花是个很调皮的丫头,和 主人关系融洽。从作者想吃荸荠然而她不给吃,拿着瓦盆走开可 见。 有些好动,比较天真。从吃饭时候“目眶冉冉动”一句可 见。
• 教学重点 深入分析作者隐藏于文中的情感。 教学难点 尝试分析文章叙事手法和写作特色。
一、导入新课
•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要学习明代散文家归有光的《寒花葬志》。 归有光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位比较陌生的作家,在没上课之前检查 一下大家对作者相关资料的预习情况。 请同学们自己介绍有关归有光的资料。然后老师总结或补充,强 调如下内容: 1.归有光人生多波折,仕途不得意,但他博览群书,在散文创作 方面有很深的造诣,是明代杰出的散文家。 2.归有光的散文多是通过记叙一些日常生活和家庭琐事,来表 现母子、夫妻、兄弟之间的深情。他的这类散文,感情真挚自然, 语言朴素流畅,细节真实生动。 其中《项脊轩志》《寒花葬志》等文颇为感人。 3.其妻子在作者写作此文时候已经去世,在此不作介绍。
• (6)深入挖掘作者流露于文中的情感,点拨写作技巧。 预设理解:由对亡婢的悼念牵出对亡妻的追思怀念,对逝去的欢 愉生活的怀想,由此再读文章开篇的“命也夫”,作者悲叹的则 不仅是婢女之丧,而是对人生命运多舛多罹的一种慨叹,联想作 者生平屡试不中,仕途潦倒;联想恩爱夫妻中途生死相隔,真是 逝者如斯,生者悲情,无以言尽啊!岂一个“悲”字了得? 本文写作特色: 取材精致,构思精巧。以日常生活之事见常日 之情。 叙事寄情,伤人怀人,亡妻亡婢并悼,一明一暗,真情 流露又含蓄隽永,生发出感人的艺术魅力。
Hale Waihona Puke 寒花葬志归 有 光归有光(1506--1571)明代著名散文家。字熙甫,
高中寒花葬志阅读答案
篇一:高中寒花葬志阅读答案《寒花葬志》是明代文学家归有光的一篇散文。
当时,作者的妻子魏孺人已经离开人世,而魏氏的陪侍丫环寒花也过早去世。
文中通过追忆寒花的生前经历,表达了作者对妻子深切的思念之情。
原文婢,魏孺人媵也。
嘉靖丁酉五月四日死。
葬虚丘。
事我而不卒,命也夫!婢初媵时,年十岁,垂双鬟,曳深绿布裳。
一日天寒,爇火煮荸荠熟,婢削之盈瓯,予入自外,取食之,婢持去不与。
魏孺人笑之。
孺人每令婢倚几旁饭,即饭,目眶冉冉动,孺人又指予以为笑。
回思是时,奄忽便已十年。
吁,可悲也已!译文寒花是魏孺人的陪嫁的丫鬟。
在嘉靖的丁酉年的五月四日死的,葬在虚丘。
侍奉我而不能到最后,这是命运啊!寒花刚嫁过来的时候,才十岁,低垂着着两个环形发髻,拖着深绿色的裙子。
有一天,天很寒冷,她点火煮熟了荸荠,削了满满瓦盆。
我从外面回来,要取荸荠来吃,她端着荸荠离开,不给我吃。
妻子魏孺人见了便笑这件事。
妻子常常让她靠在桌子旁边吃饭,她吃饭时,眼睛慢慢地转动。
妻子又指着她那样子对着我笑。
回想当时的情景,转眼已经十年了。
唉,真可悲呀!注释(1)寒花:婢女的名字。
(2)魏孺人:作者的妻子魏氏。
孺人,明清七品官的母亲或妻子的封号。
媵(y ng):古代随嫁的男女都称为媵。
这里指随嫁的女子,古代贵族。
(3)嘉靖丁酉:公元1537年(嘉庆十六年)。
嘉靖,明世宗朱厚熜年号(1522 1566)。
(4)虚丘:古虚丘邑在今山东省境内。
这里的虚丘可能应为丘虚,指荒地。
(5)媵:陪嫁的人。
(6)鬟:妇女梳的环形的发髻。
(7)曳:拖着,这里是拉的意思。
(7)爇(ru ):点火,点燃。
(8)荸荠:多年生草本植物,可以吃。
(9)盈瓯:装满一盘,。
(10)饭:吃饭。
(11)冉冉:形容缓慢移动或飘忽迷离。
(12)奄忽(yǎn hū):忽然,很快的。
阅读练习1、文学常识填空:本文是明朝后期古文家归有光的一篇散文。
归有光,字又字开甫,世称又号项脊生,是唐宋八大家与清代桐城派之间的桥梁,被称为唐宋派。
300字以上的文言文
300字以上的文言文
【篇一:300字以上的文言文】
不好意思才看到这些只是我比较喜欢的古文我比较喜欢归有光和袁
宏道的没有别的意思 1寒花葬志婢,魏孺人媵也。
嘉靖丁酉五月四
日死,葬虚丘。
事我而不卒,命也夫!婢初媵时,年十岁,垂双鬟,曳深绿布裳。
一日,天寒,爇火煮荸荠熟,婢削之盈瓯,予入自外,取食之;婢持去,不与。
魏孺人笑之。
孺人每令婢倚几旁饭,即饭,目眶冉冉动。
孺人又指予以为笑。
回思是时,奄忽便已十年。
吁,可悲也已! 2湖心亭看雪崇祯五年
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
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
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
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
公者!” 3水经注三峡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
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
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赏析寒花葬志
赏析寒花葬志寒花葬志,是中国古代祭奠先贤的一种传统仪式。
这个仪式最早是在春秋时期的鲁国流传开来,后来传播到其他地方。
在这个仪式里,人们会将一些鲜花和香草洒在墓陵周围,以此来表达对逝者的追思和怀念。
这个仪式在中国文化中一直拥有着极高的地位,它反映了中国人对祖先和传统的敬重和尊重,而其中的寒花更是一种极具象征意义的存在。
所谓寒花,就是在最寒冷的季节里开放的花朵。
它们在大雪纷飞的时节中,坚持不懈地开放着,成为了一道独特的景观。
而在寒花葬志中,人们特意选取这样的花卉来代表逝者,表达着对其坚韧、挺拔的敬佩。
因此,寒花在这个仪式里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它不仅仅是一种美丽的装饰,更是一种寄托。
乍一看,寒花葬志显得唯美而且神秘,这和中国古代先贤的传统尊敬和表达方式密切相关。
从中其实可以感受到中国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执着。
历史是如此,现在是如此,未来也一定是如此。
悼念先贤、祭奠死者,在中国文化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而寒花葬志,作为其中的一个重要仪式,蕴藏着很深的意义和价值。
寒花在仪式中的象征意义不仅表现在独特的花语上,更体现在中国文化中崇尚对自然的敬重之中。
在中国园林中,爱花之人常以景欣曰“踏青时节花最好,寒冬腊月尚开花。
”渴求和崇尚生命力和顽强的寒花,表现出中国人民对自然和人生的真挚热爱。
在素有讲究环保、注重保育的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们对大自然的尊重和依赖,也是寒花葬志的重要意义。
寒花葬志这个古老的仪式,在现代社会中仿佛有一些过时。
但是,我们应该学会从传统文化中寻找一些价值,从而汲取一些精神力量。
从寒花葬志中,我们可以学到尊重传统、向祖先致敬的态度,更可以从中体会到中国文化中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意。
随着时代的变迁,我们需要对传统进行重新审视,才能重塑我们身上的文化魅力和精神追求。
总之,寒花葬志是中国传统智慧、情感和精神的缩影。
在现代社会,我们应该更加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尤其对于那些有意义、有价值的传统仪式,我们更应该去挖掘其中更深刻的涵义,这样才能在现代社会中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
《寒花葬志》原文、译文及注释
《寒花葬志》原文、译文及注释题记:寒花是归有光亡妻魏氏的婢女,随嫁来到归家的时候,只有十岁。
五年后,魏夫人去世。
又过了四年,即明世宗嘉靖十六年(1537年)五月四日,寒花去世,于是归有光为她写下了这篇葬志。
原文:寒花葬志明代-归有光归有光婢,魏孺人媵也。
嘉靖丁酉五月四日死,葬虚丘。
事我而不卒,命也夫!婢初媵时,年十岁,垂双鬟,曳深绿布裳。
一日,天寒,爇火煮荸荠熟,婢削之盈瓯;余入自外,取食之;婢持去,不热与。
魏孺人笑之。
孺人每令婢倚几旁饭,即饭,目眶冉冉动。
孺人又指予以为笑。
回思是时,奄忽便已十年。
吁,可悲也已!对照翻译:归有光婢,魏孺人媵也。
婢女名寒花,是我妻魏孺人的陪嫁丫环。
嘉靖丁酉五月四日死,葬虚丘。
死于嘉靖十六年五月四日,葬在土山之上。
事我而不卒,命也夫!她没有能奉我到底,这是命啊!婢初媵时,年十岁,垂双鬟,曳深绿布裳。
寒花当初陪嫁来我家时,年方十岁,两个环形发髻低垂着,一条深绿色的布裙长可拖地。
一日,天寒,爇火煮荸荠熟,婢削之盈瓯;一天天气很冷,家中正在烧火煮荸荠,寒花将已煮熟的荸荠一个个削好皮盛在小瓦盆中,已盛满了。
余入自外,取食之;我刚从外面进屋,取来就吃;婢持去,不热与。
寒花立即拿开,不给我。
魏孺人笑之。
我妻就笑她这种样子。
孺人每令婢倚几旁饭,即饭,目眶冉冉动。
我妻经常叫寒花倚着小矮桌吃饭,她就吃,两个眼珠慢慢地转动着。
孺人又指予以为笑。
我妻又指给我看,觉得好笑。
回思是时,奄忽便已十年。
回想当时,一晃已经十年了。
吁,可悲也已!唉,真可悲啊!注释:寒花:作者原配夫人魏氏陪嫁过来的婢女。
志:墓志,一种文体。
婢:指寒花。
魏孺(rú)人:指作者之妻魏氏。
孺人:古代官员之母或妻的封号。
媵(yìng):陪嫁的婢女。
嘉靖丁酉(yǒu):即公元1537年。
嘉靖:明世宗朱厚熜年号(1522-1566年)。
虚丘:地名。
作者家乡江苏昆山县东南有丘虚镇,二字或倒置。
一说,“虚”同“墟”,“墟丘”即大丘,土山。
从《寒花葬志》和《项脊轩志》看归有光的情感表达方式
第34卷第10期 2021年05月Vol.34 No.10May 2021艺术科技诗词是古人抒发情感的载体,散文亦是如此。
归有光的叙事写人散文在明代散文史上有很大的影响,他善于运用平淡朴实的语言抒发自己的情感,他用情景交融的手法描写日常琐事中的细节寄托自己真挚的情感,其作品笔法清新自然,无华美辞藻却韵味无穷。
1…独特视角析情谊“婢,魏孺人媵也。
嘉靖丁酉五月死,葬虚丘。
”《寒花葬志》中开头两句便点明了寒花的身份、死亡时间和所葬之地,寒花是妻子魏孺人随嫁婢女,死于嘉靖十六年五月,被葬在土山之上。
归有光善于用细节描写表达自己的情感,他在《寒花葬志》中用细致的笔触描写自己对琐碎生活日常的观察,语言自然淳朴,将情、景、事、理融为一体。
清代胡怀琛曾评价归有光的《寒花葬志》道:“能将婢女神态曲折描写出来,着墨不多,而神采生动。
”由此可见,归有光通过对于寒花的细致描写,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一个稚嫩天真的女孩。
在《寒花葬志》中,“年十岁,垂双鬟,曳深绿布裳。
”作者用寥寥几字就让一个年仅十岁的少女浮现在读者眼前。
她身着深绿衫子,服饰打扮不华贵,眉目间有一股灵气,一双像天上的星星一样明亮的眼睛望向读者。
她天真纯洁却在如花般的年纪离开,似一束光射入读者心中。
“事我而不卒,命也夫”,对于她的离去,归有光是悲伤而遗憾的。
寒花初到归家时有一股孩子气,不曾经历过世俗的浸染[1],她在被人仔细打量时微微颔首,脸上略带羞涩,脸蛋绯红和眼睛四处张望,让人一看便知这还是一个未成熟的孩子。
主人魏氏温婉大方或许是寒花想成为的人。
某日天寒,主人自外归来,懂事的寒花早已“燕火煮荸荠熟”“削之盈瓯”,却也玩笑起来“持去不与”,魏氏笑看着寒花,寒花也不觉得自己的行为莽撞,反而笑得很开心,双眼弯起。
这寥寥几字充分展现了寒花纯真而淤泥不染的气质。
寒花有的并不止率性和天真,她也在慢慢成长。
“持几傍饭,目眶冉冉动。
”她逐渐变得懂规矩、知分寸,她在家中的地位也变得奇妙。
震川文集代表作除项脊轩志
作用:
"借书满架",足见轩中人的好学,书未必真的都 是借来的。"偃仰啸歌",其实这是极写读书之乐,只有 当读书有所得的时候,才会高兴得这个样子。至于作者 为什么一会儿又"静静地独自端坐着"呢?显然又是在进 一步考虑书中的问题,冀有更大的收获。
象。特别是“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一句,尤 为生动。屋顶东也漏,西也漏,每次搬动书桌, 看来看去没有可以安放的地方,显得有点狼狈。
第19页/共60页
2、作者对这样的书斋,是怀着怎样的感情来写的呢?
• 作者并没有嫌弃它,鄙薄它,相反,对它却怀有深挚的眷恋之情。
作用: 开头这样写,还有一个作用,就是跟下面写修葺后 的项脊轩形成鲜明的对照,使人感到小小书斋,颇 有情趣,十分可爱,确是个读书的好地方,以便进 一步表现出作者对它的喜爱。
第20页/共60页
3、经过修葺后的项脊轩变得怎样了? 变得不漏、不暗了。辟,开。垣墙周庭,在院子周围筑起了墙。庭院里又种植了兰、桂、竹等花木, 原有的栏楯,“亦遂增胜”,也就此增添了光彩。 修缮前:狭小、阴暗、破漏 修缮后:明亮、幽雅、安静
第21页/共60页
4、在这样的环境里读书,你觉得如何?
环境及人物活动: 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
语未毕,余泣,妪亦泣
情动于中,有泪无声, 含蓄而有节制
庭中始为篱,已 为墙,凡再变矣 (分家)
从客观的记述中 寄予深长的感叹
情感表达极有层次 由内向转为外露 由沉稳渐趋强烈
第29页/共60页
作者的“悲”因何而发,他怀念的是什么?
作者的感慨和情思都是因人事而生的,
归有光最著名的散文
归有光最著名的散文《归有光最著名的散文:孩子也能读懂的经典》小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讲讲一位叫归有光的古人写的很有名的散文。
归有光写的散文可厉害啦,就像一幅幅美丽的画。
比如说《项脊轩志》,这里面讲了他住的小屋子,屋子里有啥,他看到啥,都写得清清楚楚。
就像他说看到院子里的枇杷树,“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哇,就这么简单几句话,是不是能感觉到他对妻子的想念?还有《先妣事略》,写的是他妈妈的事儿。
他妈妈对家人可好啦,照顾他们特别细心。
比如说,妈妈会把家里的好吃的省下来给孩子们吃,自己却舍不得吃一口。
归有光的散文呀,没有那些很难懂的词,咱们小朋友也能看懂,能感受到里面的温暖和爱。
小朋友们,以后咱们多读这样的好文章,就能变得更聪明哟!《归有光最著名的散文:年轻人的心灵滋养》嘿,年轻的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聊聊归有光那些著名的散文。
归有光这个人,他的文字就像深夜里的一盏明灯,能照亮咱们心里那些迷茫的角落。
你看他写的《项脊轩志》,那种对过去生活的怀念,对亲人的思念,是不是让咱们也想起了自己家里的温暖?比如文中提到祖母对他的关爱,给他送好吃的,还鼓励他好好学习,这多像咱们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对咱们的疼爱呀!还有《寒花葬志》,写一个小丫鬟的故事,虽然简单,但是充满了真情实感。
这告诉咱们,生活中的每一个小人物都有他们的可爱和可贵之处。
咱们年轻人,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有时候会感到累,感到迷茫。
这时候读一读归有光的散文,就像找到了一个安静的港湾,可以让心灵得到休息和滋养。
《归有光最著名的散文:中年人生活的共鸣》各位中年朋友们,咱们一起来品品归有光最著名的散文。
人到中年,生活中有太多的酸甜苦辣。
而归有光的散文,就像是咱们的知心朋友,懂咱们的心思。
就像他在《项脊轩志》里写的,家族的兴衰,亲人的离去,那种无奈和感慨,咱们中年人太能体会了。
咱们不也经历过家里的起起落落,看过亲人的生离死别吗?还有《先妣事略》,讲母亲的辛勤和付出,咱们想起自己的父母,为了咱们的成长,操了多少心,受了多少累。
七年级语文《犀粪蜣》《寒花葬志》长春版 知识精讲
初一语文《犀粪蜣》《寒花葬志》长春版【本讲教育信息】一、教学内容《犀粪蜣》《寒花葬志》二、教学目标《犀粪蜣》1. 了解法布尔和其《昆虫记》,感受他在这些昆虫身上所寄寓的思想感情。
2. 学生品味他自然、幽默、富有诗意的语言。
3. 学习法布尔作为昆虫学家的执着求真精神。
三、课文知识分析(一)导入新课有这样一个人:前半生一贫如洗,后半生勉强温饱,却自始至终坚忍不拔地进行着自己的昆虫研究。
在人生的92个春秋中,他迎着“偏见”、伴着“贫穷”,不怕“牺牲”“冒犯”和“忘却”,就是为了一个“真”字。
他是谁?是一个怎样的人?今天,就让我们走近这位诺贝尔文学奖提名者,被国际学术界誉为“动物心理学创始人”的法国科普作家、昆虫学家法布尔,一起走进他的昆虫世界做一次旅行,看看会有怎样的发现。
(二)作者介绍法布尔(1823~1915年),法国昆虫学家、科普作家。
1879年~1907年间将观察和研究所得陆续写成《昆虫记》十卷。
他的那种不知疲倦的观察与研究的精神,被世人誉为“法布尔精神”。
《昆虫记》是一部不朽的世界名著。
法布尔用朴实、清新的笔调,栩栩如生地记录了昆虫世界中,各种各样小生命的食性、喜好、生存技巧、天敌、蜕变、繁殖。
语言朴素,描述真实,对生命充满敬畏,睿智的哲思时时闪现。
法国文学界对他的评价是:像美术家一般地看,像哲学家一般地思,像文学家一般地写。
(三)默读课文,思考问题(四)分析讨论1、犀粪蜣是我们常常视而不见的小昆虫,而且它以动物的粪便为食,所以并不讨人喜欢。
但法布尔却像美术家一般独具慧眼,经过一年多的细心观察,发现了犀粪蜣身上的许多鲜为人知的独特魅力。
那么,在法布尔的眼中,犀粪蜣的魅力体现在哪些方面呢?性情温和:即使是在与其他犀粪蜣争夺心目中的爱侣时,也无非用抓、踹、顶,较之其他生物的血淋淋的厮杀显得斯文很多,似乎有一些绅士风度。
工作勤奋:它的一生都是在忙碌和奔波中度过的。
它忘我地劳动着,直至生命的最后一息。
《寒花葬志》原文和翻译译文
《寒花葬志》原文和翻译译文1、《寒花葬志》原文和翻译译文《寒花葬志》原文和翻译寒花葬志(明)归有光原文:婢,魏孺人媵也。
嘉靖丁酉2五月死,葬虚丘3。
事我而不卒,命也乎!婢初媵时,年十岁,垂双鬟,曳深绿布裳。
一日,天寒,爇4火煮荸荠熟。
婢削之盈瓯。
予入自外,取之食,婢持去不与。
魏孺人笑之。
孺人每令婢倚几旁饭,即饭,目眶冉冉动。
孺人又指予以为笑。
回想是时,奄忽5便已十年。
吁,可悲也已!解释:1归有光(1507-1571)明文学家。
字熙甫,人称震川先生。
昆山(今属江苏)人。
嘉靖进士。
曾任南京太仆寺丞,修世宗实录,著有《震川先生集》。
其文善用简洁疏淡的笔墨,描写家人、朋友之间的日常琐事,言近旨远,充满感情。
《项脊轩志》、《寒花葬志》等作极负盛名。
黄宗羲推宗其为明文第一人。
2嘉靖丁酉1537年。
3虚丘古虚丘邑在今山东省境内。
这里的“虚丘”似应为“丘虚”,指荒地。
4爇读“弱”(ruo),点火,焚烧。
5奄忽(yanhu)忽然。
译文:寒花是我妻子魏孺人的陪嫁丫鬟,死于1537年五月,埋葬在荒山上。
她服侍我而不能到老,是我们没了缘分(命不好)么?当初,寒花刚陪嫁过来时才十岁,梳着两个环形发髻,拖着深绿色的长裙子。
一天,天很冷,她点火煮熟了荸荠,削了满满一瓦盆。
我从外面回来,要取荸荠来吃,她端着荸荠,转过身去,不给我吃。
妻子魏孺人见了便取笑我们。
妻子常常让她靠在小桌子旁边吃饭,她吃饭时,眼眶慢慢地翻动。
妻子又指着她那样子对着我笑。
回想当时的情景,转眼又是十年了。
唉,真可悲呀!2、《汉书·天文志》原文及翻译译文《汉书·天文志》原文及翻译汉书原文:日有中道,月有九行。
中道者,黄道。
一曰光道。
光道北至东井①,去北极近;南至牵牛,去北极远;东至角,西至娄,去极中。
夏至至于东井,北近极,故晷短;立八尺之表,而晷景长尺五寸八分。
冬至至于牵牛,远极,故晷长;立八尺之表,而晷景长丈三尺一寸四分。
春秋分日至娄、角,去极中,而晷中;立八尺之表,而晷景长七尺三寸六分。
归有光是什么派_归有光寒花葬志
归有光是什么派_归有光寒花葬志明代,有一个很著名的散文派别,名为唐宋派,其代表人物是归有光。
这位文人的散文很优秀,在其生活的年代中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归有光是什么派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归有光是什么派在古代,文人是可分为不同派别的,每种派别所信奉的思想主张不一样,所以文章风格也有差异。
在明代,有一个很著名的散文派别,名为唐宋派,其代表人物是归有光。
这位文人的散文很优秀,在其生活的年代中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如果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归有光散文的优秀程度,那么可以用“明文第一”这几个字,这也是后人公认的赞誉之词。
归有光的散文很符合“文道合一”的思想主张,这也是其所属派别的作文主张。
具体来说,此派别是反对文章的文采大于内容,不能仅仅以优美的词句来堆砌文章,而是要在文章当中输入情感与观点,要言之有物,而不是言辞繁华而思想空洞的。
这种主张与过去的唐宋散文家的主张是一致的。
在归有光的时代,与其所属派别对立的是复古派。
这一派别的文人都是热衷于做台阁体文章,这种文章初看是很有意思的,文辞非常华丽,读起来也是很上口,特别有韵律,可是却没有思想灵魂,只是一副空架子罢了。
唐宋派对于这个派别是很批判的,归有光等人也一直都在撰文批评这一派别。
归有光的文章是非常有唐宋古文风范的。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归有光才能凭借其才华而赢得“今之欧阳修”的美誉,才能登上明代散文成就的最高峰,才能写下多篇流传至今的著名散文,而这些名文才能被后人传诵了一遍又一遍,成为后人作文的借鉴典范。
归有光寒花葬志归有光与原配妻子只做了四五年的夫妻,可是双方感情很深厚。
所以,当这位原配妻子去世之后,归有光伤心不已。
后来,归有光写了“寒花葬志”一文,在文中抒发了对这位妻子的怀念。
其实,“寒花葬志”当中的寒花是指一位婢女,是归有光原配妻子生前的婢女,这篇文章是写作于这位婢女去世之时。
虽然,这篇文章表面上是在为寒花写墓志铭,可是很多内容都是关于归有光的原配妻子,是在回忆妻子生前的事迹,可见归有光当时对妻子是多么怀念。
著名的悼念文章
著名的悼念文章1.鲁哀公《孔子诔》现知最早的诔辞,载《左传·哀公十六年》:“鲁哀公十六年四月,孔子卒,公诔之曰:‘昊天不吊,不慭遗一老,俾屏予一人以在位,茕茕予在疚!呜呼,哀哉,尼父!’”2.贾谊《吊屈原赋》汉初辞赋名篇。
以屈原自喻,借悲悼屈原而抒发自己受贬冷落的愤懑之情。
开吊屈原文之先河。
3.班婕妤《自悼赋》顾影自怜,哀顽凄艳,为后来自祭文的滥觞。
4.曹操《祭桥公文》此为正式以“祭文”命名的开始,内容专以悼念死者为主,且追述“临时戏笑之言”,收尾又使用“尚飨”一词。
这种写法,打破了以往常规,逐渐为社会各阶层所使用,而成为后代祭文的基本形式。
5.曹植《王仲宣诔》汉魏六朝之诔辞,“八斗之才”曹子建其尤擅胜场乎。
6.韩愈《祭十二郎文》此文被誉为“祭文中千年绝调”,位列“中国古代三大名祭文”之首。
苏轼:“读韩退之《祭十二郎文》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友。
”《古文观止》:“情之至者,自然流为止文。
读此等文,须想其一面哭,一面写,字字是血,字字是泪。
”这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散体悼祭文。
林纾《韩柳文研究法·韩文研究法》:祭文体,本以用韵为正格……至《祭十二郎文》,至痛彻心,不能为辞,则变调为散体。
7.柳宗元《吊屈原文》柳子厚手笔,可以和贾太傅《吊屈原赋》并观。
赋是韵文,此篇为散文。
8.白居易《祭元微之文》元白友情之最后告白书。
9.欧阳修《泷冈阡表》欧阳文忠公之代表作品之一,一碑双表,二水分流,布局严整,气足神完。
中国古代三大名祭文之一。
10.王安石《祭欧阳文忠公文》王荆公之手笔。
苏轼也有一篇同名祭文,可以对观。
古来多以为王安石此篇“驾大苏之上”。
11.王阳明《瘗旅文》王阳明代表作之一,从中可见一代宗师的仁心和睿思。
12.归有光《寒花葬志》以精简之语发无尽之思,蕴藉隽永,哀感顽艳,读之令人泪下。
可以和《项脊轩志》对观。
13.曹雪芹《芙蓉女儿诔》文采之盛,旷古烁今,诚为诔祭文中的一朵奇葩。
14.袁枚《祭妹文》吴兴、王文濡《续古文观止》中注评说:“韩昌黎《祭十二郎文》、欧阳修《泷冈阡表》,皆古今有数文字,得此《祭妹文》,乃鼎足而三。
陆游《孤独六记》原文翻译
陆游《孤独六记》原文翻译
【实用版】
目录
一、引言:介绍《孤独六记》及其作者陆游
二、
正文
《孤独六记》是我国南宋著名文学家陆游所创作的一部散文集。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自幼聪颖过人,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
他的诗歌、散文作品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给后世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孤独六记》是陆游晚年创作的一部散文集,共收录了六篇散文,分别是喜雨亭记、醉翁亭记、超然台记、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寒花葬志和湖州赴杭州。
每篇散文都充满了诗人对生活、自然、人生等方面的独到见解,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第一记《喜雨亭记》,描述了作者在久旱之后喜逢甘霖的欣喜之情,以及对国家和百姓的忧虑。
第二记《醉翁亭记》,通过描绘醉翁亭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和对逍遥自在生活的向往。
第三记《超然台记》,讲述了作者登高远眺,超脱世俗,追求高远境界的心境。
第四记《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通过描绘秋夜将晓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时局的忧虑和对国家的关切。
第五记《寒花葬志》,描绘了作者为寒花写下的墓志铭,表达了对生命的尊重和对生活的感慨。
第六记《湖州赴杭州》,讲述了作者从湖州赴杭州途中的见闻与感受,展现了旅途中的美景和风土人情。
《孤独六记》是陆游晚年的散文代表作,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这部作品展现了作者对自然、人生、时局的深刻见解,表达了他深厚的爱国情怀和独特的人生观念。
第1页共1页。
适合暑假女生在家抄写的文言文
适合暑假女生在家抄写的文言文一、小石潭记从小丘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
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彻,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翁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岸势犬牙差互,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麩,余弟宗玄。
而从者,崔氏_二小生:日恕己,日奉壹。
二、寒花葬志婢,魏孺人媵也。
嘉靖丁五月四日死,葬虚丘。
事我而不卒,命也夫!婢初媵时,年十岁,垂双鬟,曳深绿布裳。
一日,天寒,煮荸荠熟,婢削之盈瓯;余入自外,取食之;婢持去,与。
魏孺人笑之。
孺人每令婢倚几旁饭,即饭,目眶冉冉动。
孺人又指予以为笑。
回思是时,奄忽便已十年。
吁,可悲也已!三、再游乌龙潭记潭宜澄,林映潭者宜静,筏宜稳,亭阁宜朗,汐宜星河,故之夜宾客宜幽适无累。
然造物者岂以予为此拘拘者乎!茅子越中人,家童善篙楫。
至中流,风妒之,不得至荷荡,旋近钓矶系筏。
垂垂下雨,霸霏湿幔,犹无上岸意。
已而雨注下,客七人,姬六人,各持盖立幔中,湿透衣表。
风雨一时至,潭不能主。
姬惶恐求上,罗袜无所惜。
客乃移席新轩,坐未定,雨飞自林端,盘旋不去,声落水上,不尽落潭,而如与潭击。
雷忽震,姬人皆掩耳欲匿至深处。
电与雷相后先,电魷奇幻,光煜煜入水中,深入尺。
而吸其波光以上于雨,作金银珠贝影,良久乃已,潭龙窟宅之内,危疑末释。
是时风物倏忽,环及于谈笑,视不及于阴森,咫尺相乱;而客之有致者反以为极畅,乃张灯行酒,稍敌风雨雷电之气,忽-姬昏黑来赴,始知苍茫历乱。
已尽为潭所有,亦或即为潭所生;而问之女郎来路,不尽然,不亦异乎?招客者为洞庭吴子凝甫,而冒子伯麟、许子无念、宋子献孺、洪子仲伟,及予与止生为六客,合凝甫而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从“记清死日、择地安葬、叹其 早夭”看出来的。
婢初媵时,年十岁,垂双鬟,曳 深绿布裳。
• 寒花当初陪嫁来我家时,年方十岁,两 个环形发髻低垂着,一条深绿色的布裙 长可拖地。
拖着,这里 是穿的意思
点燃
充满
小瓦盆
一日天寒,爇火煮荸荠熟,婢削之盈瓯。 余入自外,取食之,婢持去不与,魏孺 人笑之。
(1)都写了婢女寒花哪些事?
1、初来时的打扮 2、削荸荠时的调皮
稚态可掬 娇态可噱
3、吃饭时的神情闲来之笔,有何作用?
• 两次笑一次是称许婢女,一起笑丈夫贪嘴,也笑婢女 之调皮;一次是伙同丈夫一起笑婢女好动活泼。孺人 在此不可忽视,她之笑看出其性格温厚善良,善待奴 仆,主仆相得,且夫妻关系和谐,是一个贤妻良主。 孺人虽然不是本文主人公,然而给人印象颇深。另外, 她的笑调节了家庭气氛,调节了文章节奏, 富有生活情致,使得一家人昔日生活的欢愉尽显眼底, 如今回忆怎能不让人肝肠寸断,愁肠百结。没想到十 年不到,他们主仆二人皆离自己而去,作者岂是单单 悼念亡婢,而是由亡婢到亡妻,勾起了心头无限伤感! 至此文意翻新,更进一层。
这
回思是时,奄忽便已十年。吁, 可悲也已!
罢了
形容时间过得很 快
回想当时,一晃已经十年了。唉,真可悲 啊!
(1)作者感伤婢女寒花的去世,为此写此文以 示祭悼,字里行间流露出对这个婢女的喜爱怀 念之情,使人深有红颜薄命之感。 (2)对寒花的悼念是表,是明;对亡妻悼念 是里,是暗。亡妻离世尚有妻之侍婢相伴聊以 慰解悲情,但如今婢女亦去,再次勾起对亡妻 的怀念,如今连个寄托也没有了,悲从心来。 (3)联系作者人生经历,屡试不中,做官不 达,发妻早亡,侍婢离世,人生多舛,不由得 不发出“命也夫”“可悲也已”的感伤之叹! 这感叹中实是深藏对亡人的缅怀,亦有对命运 的悲叹。
寒花葬志
归 有 光
给下列字词注音
• • • • 婢 bì 卒 zú 爇火 ruò 荸荠 bíqí 孺 rú 媵 yì ng 瓯 ōu 冉冉 rǎn 丁酉 yǒu 曳 yè 奄忽 yǎn
归有光(1506--1571)明代著名散文家。字熙甫,
号项脊生,人称震川先生。昆山(江苏昆山)人。出 生在一个累世不第的寒儒家庭。归有光对前后"七子" 的盲目拟古倾向不满,与当时主张「文必西汉」的王 世贞意见相左,世贞虽大憾,亦推重之。与王慎之、 唐顺之、茅坤等被称为「唐宋派」。提倡唐宋古文, 所作散文朴素简洁,善于叙事。著有《三吴水利录》、 《马政志》、《易图论》、《震川文集》、《震川尺 牍》等。
深入挖掘作者流露于文中的情感
本文在写法、选材和语言上有哪些特点?
• 1、写法上:文章处处在写主婢之间,夫妻之 间的那种美好温馨和谐,却又处处流露出一种 感人的悲情,这就是本文“以乐写哀”的写法, 所谓“以乐写哀情更哀”
2、选材和语言上:作者选取的都是日常小事,语言 的组织也是信手拈来,如话家常,但却于琐事中,用 看似漫不经心的语言把内心的悲情抒发到了让人感动, 这正应了“看似寻常最奇崛”那句话,这也是归有光 作品一贯的风格。比如说他在〈项脊轩志〉的最后写 到:“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 盖矣。”对妻子的深深的怀念之情不言而喻。
• 一天,天气很冷,家中正在烧火煮荸荠,寒花 将已煮熟的荸荠一个个削好皮盛在小瓦盆中, 已盛满了,我刚从外面进屋,取来就吃;寒花 立即拿开,不给我。我妻就笑她这种样子。
靠 吃饭 孺人每令婢倚几旁饭,即饭,目眶冉冉动。孺人 又指余以为笑。
常常
形容眼睛缓 慢转动的样 子
我妻经常叫寒花倚着小矮桌吃饭,她 就吃,两个眼珠慢慢地转动着。我妻 又指给我看,觉得好笑。
陪嫁的婢女
婢,魏孺人媵也。嘉靖丁酉五月四日死, 葬虛邱。事我而不卒,命也夫!
• 婢女名寒花,是我妻魏孺人的陪嫁丫环。 死于嘉靖十六年五月四日,葬在土山之上。 她没有能侍奉我到底,这是命啊!
1、第一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1、交代了寒花的身份、死去时间和安葬 处所。 2、流露了作者对寒花什么样的感情?从 哪些地方看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