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教案~~胡斌
《发动机》公开课教案
《发动机》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发动机的基本概念、结构和工作原理。
2. 培养学生对发动机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汽车行业的发展和环保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发动机的基本概念解释发动机的定义、作用和分类。
2. 发动机的结构介绍发动机的主要组成部分,如气缸、活塞、曲轴、凸轮轴等。
3. 发动机的工作原理讲解内燃机和外燃机的工作原理,以及四冲程发动机和二冲程发动机的区别。
4. 发动机的性能指标介绍发动机的功率、扭矩、燃油消耗率等性能指标及其含义。
5. 发动机的维护与保养讲解发动机的日常维护保养方法,如更换机油、空气滤清器等。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发动机的相关问题。
2. 使用多媒体课件,生动展示发动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4. 安排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拆装发动机,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1. 多媒体课件2. 发动机模型3. 发动机拆装工具4. 相关视频资料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发动机基本概念、结构和工作原理的理解。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思考深度。
3. 实践活动:评价学生在发动机拆装过程中的操作技能和团队合作能力。
4.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巩固和应用。
六、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汽车行驶的视频,引导学生关注发动机在汽车运行中的作用。
2. 讲解发动机基本概念:解释发动机的定义、作用和分类。
3. 介绍发动机结构:展示发动机模型,讲解气缸、活塞、曲轴、凸轮轴等主要组成部分的功能。
4. 讲解发动机工作原理:详细阐述内燃机和外燃机的工作原理,以及四冲程发动机和二冲程发动机的区别。
5. 介绍发动机性能指标:讲解功率、扭矩、燃油消耗率等性能指标及其含义。
七、课堂互动1. 提问:让学生回答关于发动机的基本概念、结构和工作原理的问题。
发动机的使用教案
发动机的使用教案一、引言。
发动机是现代交通工具的核心部件,它的使用对于车辆的性能和安全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正确的使用和维护发动机是每个驾驶员都应该了解和掌握的知识。
本教案将针对发动机的使用进行详细的介绍和指导,帮助驾驶员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发动机的使用方法。
二、发动机的基本原理。
发动机是将燃油和空气混合后在气缸内燃烧,通过活塞的往复运动将燃烧产生的能量转化为机械能,驱动车辆前进的装置。
发动机的主要部件包括气缸、活塞、曲轴、阀门、点火系统等。
在发动机运行时,燃油和空气在气缸内燃烧产生高温高压的气体,推动活塞做往复运动,最终通过曲轴的转动驱动车轮转动。
三、发动机的使用方法。
1. 启动发动机。
a. 检查发动机油和冷却液的液位,确保在正常范围内。
b. 踩下离合器或制动踏板,将换挡杆置于空挡位置。
c. 踩下刹车踏板,打开点火开关,启动发动机。
d. 启动后松开刹车踏板,让发动机空转一段时间,确保发动机运转正常后再开始行驶。
2. 行驶时的注意事项。
a. 避免怠速行驶,应尽量保持发动机在合适的转速范围内运行,以提高燃油经济性和减少发动机磨损。
b. 避免频繁的急加速和急刹车,这样会增加发动机和制动系统的负荷,降低车辆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c. 在上坡行驶时,应根据路况和车速适当降挡,以保持发动机在高转速下提供足够的动力。
3. 熄火前的注意事项。
a. 在熄火前,应将换挡杆置于空挡位置,踩下离合器踏板。
b. 等待发动机完全停止运转后再关闭点火开关,避免在发动机运转时关闭点火开关,以免损坏发动机和电气系统。
四、发动机的日常维护。
1. 更换机油和机滤。
a. 根据车辆使用手册的要求,定期更换发动机机油和机滤,以保持发动机内部的润滑和清洁。
b. 更换机油时应选择符合要求的机油品牌和粘度,避免使用劣质机油对发动机造成损害。
2. 检查冷却液和散热系统。
a. 定期检查冷却液的液位和颜色,确保冷却系统正常运行,避免发动机过热。
b. 定期清洗和检查发动机的散热器和风扇,保持散热系统的畅通和清洁。
《汽车发动机原理》教案
《汽车发动机原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汽车发动机的基本原理和工作过程;2.掌握汽车发动机的结构和各部件的功能;3.理解并能够运用相关的发动机术语和技术指标。
二、教学重点:1.汽车发动机的基本原理和工作过程;2.汽车发动机的结构和各部件的功能。
三、教学难点:1.对汽车发动机的各个部件的功能进行理解和掌握;2.掌握发动机的工作过程和相关技术指标的运用。
四、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放映一段汽车发动机工作过程的视频,引起学生对汽车发动机的兴趣,激发学习的积极性。
2.知识介绍(20分钟)通过讲解相关发动机术语和基本原理,让学生对汽车发动机的工作过程和结构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1)发动机的定义和作用;(2)四冲程发动机工作过程的讲解;(3)发动机的结构和各部件的功能介绍。
3.实例分析(30分钟)通过分析不同类型的发动机,引导学生对汽车发动机的工作过程和结构有更深入的理解。
(1)自然吸气发动机和涡轮增压发动机的比较;(2)汽油发动机和柴油发动机的比较;(3)两冲程发动机和四冲程发动机的比较。
4.学生讨论(2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其中一特定部件的功能,并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
5.师生互动(15分钟)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成果进行点评和解答,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发动机的工作过程和结构。
6.拓展延伸(10分钟)通过课后阅读或实验课的方式,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汽车发动机的了解和认识。
五、教学评价:通过课后作业和小组讨论的方式,检查学生对汽车发动机原理的理解程度,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教学资源:1.视频资料:展示汽车发动机工作过程的视频;2.PPT:教师用于讲解发动机的基本原理和结构的幻灯片;3.实例资料:分析不同类型发动机的实例资料;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初步了解汽车发动机的基本原理和工作过程,并理解发动机的结构和各部件的功能。
通过小组讨论和师生互动的形式,让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发动机教案
发动机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和掌握发动机的基本工作原理和构造。
2. 能够准确地说明发动机的工作过程。
3. 掌握基本的发动机维护和保养知识。
二、教学重难点:1. 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和构造。
2. 发动机维护和保养知识。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张发动机的图片或者一个真实的发动机示意图,引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猜测这是什么,并问道他们是否见过或听说过发动机。
2. 理论知识讲解(20分钟)用简单的语言和图示,讲解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和构造,包括燃烧室、汽缸、活塞、曲轴等。
强调发动机是整个汽车的心脏,是汽车能够运转的关键部件。
3. 实例分析(15分钟)通过几个实际例子,引导学生分析发动机在不同工作状态下的工作过程,如启动、加速、行驶、停车等,帮助学生理解发动机的工作原理。
4. 维护与保养(20分钟)讲解发动机的常见故障及对策,如漏油、冒烟、异响等,以及如何进行日常的发动机保养,如定期更换机油、清洁空气滤清器等。
强调保养发动机的重要性,可以延长发动机的使用寿命。
5. 板书总结(5分钟)将重要的知识点总结在黑板上,帮助学生复习和记忆。
6. 检测与讨论(15分钟)出示几道选择题和简答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和回答,检测他们对发动机知识的掌握情况。
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相关的讨论和解答疑惑。
7. 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小结,强调学生掌握的重要知识点和技能。
四、教学方法:1. 以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兴趣。
2. 以图示和实例分析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和构造。
3. 通过讲解和案例分析,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发动机维护和保养知识。
五、教学评价:1. 学生的参与度和反馈情况。
2. 学生对发动机工作原理和构造的理解程度。
3. 学生对发动机维护和保养知识的掌握情况。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和构造有了初步的了解,对发动机的日常维护和保养也有了基本的认识。
但是,由于时间有限,只能涉及到发动机的一些基本知识,还需要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进一步加深理解。
汽车发动机教案
汽车发动机教案汽车发动机教案一、教学内容:1. 汽车发动机的基本概念和构造;2. 四冲程汽车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及各个循环过程;3. 汽车发动机排气系统的工作原理;4. 汽车发动机燃油供给系统的工作原理;5. 汽车发动机冷却系统的工作原理;6. 汽车发动机点火系统的工作原理。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汽车发动机的基本概念和构造;2. 熟悉四冲程汽车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及各个循环过程;3. 了解汽车发动机排气系统的工作原理;4. 熟悉汽车发动机燃油供给系统的工作原理;5. 了解汽车发动机冷却系统的工作原理;6. 熟悉汽车发动机点火系统的工作原理。
三、教学重点:1. 汽车发动机的基本概念和构造;2. 四冲程汽车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及各个循环过程。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来介绍汽车发动机的基本概念和构造;2. 实践演示:通过实际的示范演示来展示汽车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及各个循环过程。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问题导入的方式让学生思考汽车发动机的重要性及其在汽车中的作用。
2. 讲授:介绍汽车发动机的基本概念和构造,包括发动机的主要组成部分和各个部分的作用。
3. 实践演示:通过实际演示来展示四冲程汽车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及各个循环过程。
4. 整体复习:通过问题回顾的方式对汽车发动机的基本概念、构造和工作原理进行总结和复习。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汽车发动机的基本概念和构造有一定的了解;2. 学生能够熟悉四冲程汽车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及各个循环过程。
七、教学反思: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汽车发动机的基本概念和构造有了初步的了解,也对四冲程汽车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和各个循环过程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实践操作较少,需要增加实践环节,让学生通过亲自操作来加深对汽车发动机的理解。
此外,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也可以更加细化,增加一些案例和练习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
发动机实训教案
发动机实训教案第一篇:发动机实训教案发动机实训教案一、发动机汽缸盖的拆卸与装配;(一)实训目的及要求:1.掌握汽缸盖的正确拆装方法,2.能正确判定汽缸垫质量的好坏; 3.汽缸盖装配后应付合技术要求(二)工具、量具:1.套筒扳手一套,扭力扳手一个;2.拆卸时用11mm套筒拆卸汽缸盖螺栓。
(三)设备:发动机总成一台;(四)安全注意事项:1.严格遵守操作规程,防止设备、工量具的损坏,防止人身伤害。
2.拆卸后的零件要摆放整齐,保持场地清洁。
(五)、实训操作步骤及方法: 1.汽缸盖的拆卸步骤及方法(1)用扭力扳手按先两侧后中间的原则,均匀对称分数次拧下汽缸盖螺栓,拆下后的螺栓应放置有序。
(2)用橡胶锤轻轻敲击汽缸盖两侧边缘(非工作表面),使汽缸盖松动,或通过摇曲轴的方法冲松汽缸盖,然后取下。
(3)汽缸盖取下后应平放在工作台或零件架上。
2.检验汽缸垫质量:(1)检验汽缸垫两工作面是否烧蚀变硬无弹性,卷边是否有冲坏现象。
(2)发现上数情况之仪者均应更换新汽缸垫。
3.汽缸盖的装配方法及步骤。
(1)在汽缸体上装上汽缸垫,注意汽缸垫的卷边方向。
(2)装上汽缸盖及螺栓,用扭力扳手拧紧。
拧紧螺栓的方法是有两侧到中间均匀对称的分数次拧紧,其拧紧力矩为20N.m。
(3)拧紧时,各螺栓力矩应相等,防止拧紧力矩不等而使缸盖变形,还防止拧紧力过小而使汽缸盖漏水,又防止拧紧力矩过大而拧断螺栓。
二、活塞连杆组的拆卸与装配:(一)实训目的及要求:1.掌握活塞连杆组的正确拆卸方法;2.掌握活塞连杆组的正确装配方法 3.活塞连杆组装配后应符合技术要求。
(二)工量具: 1.扭力扳手一个,2.套筒扳手一套。
3.14mm的梅花扳手一个。
(三)设备:发动机总成一个。
(四)实训操作步骤及方法 1.活塞连杆组的拆卸(1)将活塞连杆组摇转到下止点位置,用梅花扳手拧下连杆轴承固定螺母,取下连杆轴承盖、衬垫、和轴承;此时应注意检查活塞、连杆、和连杆轴承盖的安装记号(2)用手锤木柄由里向外推出活塞连杆组,取出后应将已取下的连杆盖、衬垫、轴承和连杆螺栓等按原样装复,防止错乱。
《发动机》公开课教案
《发动机》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了解发动机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2)让学生掌握发动机的维护和保养方法;(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动机的相关知识;(2)利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案例加深对发动机的理解;(3)运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汽车行业的兴趣和热情;(2)使学生认识到发动机在汽车中的重要地位;(3)引导学生关注发动机的环保和节能问题。
二、教学内容1. 发动机的基本结构:(1)气缸盖;(2)气缸体;(3)活塞;(4)曲轴;(5)凸轮轴;(6)气门组;(7)冷却系统;(8)润滑系统。
2. 发动机的工作原理:(1)四冲程发动机的工作原理;(2)两冲程发动机的工作原理;(3)电喷发动机的工作原理。
3. 发动机的维护和保养:(1)定期更换机油;(2)定期清洗空气滤清器;(3)定期调整火花塞间隙;(4)定期检查制动系统;(5)定期检查发动机的密封性能。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发动机的基本结构;(2)发动机的工作原理;(3)发动机的维护和保养方法。
2. 教学难点:(1)发动机的工作原理;(2)发动机的维护和保养方法的具体操作。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悉发动机的相关知识;(2)准备教学PPT;(3)准备实际发动机模型或图片;(4)准备相关案例材料。
2. 学生准备:(1)预习发动机的相关知识;(2)准备笔记本,记录重点内容;(3)准备问题,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通过展示发动机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2)提问:“你们对发动机有什么了解?”引导学生思考;(3)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
2. 教学基本结构:(1)讲解发动机的基本结构,结合PPT和实物模型展示;(2)讲解发动机的工作原理,结合PPT和实物模型展示;(3)讲解发动机的维护和保养方法,结合PPT和实际案例分析。
《发动机》公开课教案
《发动机》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发动机的基本概念、结构和原理。
2. 使学生掌握发动机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其功能。
3. 培养学生对发动机维修和保养的认识。
二、教学内容:1. 发动机的基本概念1.1 发动机的定义1.2 发动机的分类2. 发动机的结构2.1 发动机的组成部分2.1.1 气缸2.1.2 活塞2.1.3 曲轴2.1.4 凸轮轴2.1.5 气门组2.1.6 冷却系统2.1.7 润滑系统2.2 发动机的工作原理3. 发动机的主要性能指标3.1 功率3.2 扭矩3.3 燃油消耗率4. 发动机的维修与保养4.1 维修注意事项4.2 保养周期及内容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发动机的基本概念、结构和原理。
2. 利用实物模型或图片,展示发动机的各个组成部分。
3. 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了解发动机的维修和保养方法。
四、教学准备:1. 准备发动机的实物模型或图片。
2. 准备发动机维修和保养的相关案例。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简要介绍发动机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发动机的基本概念:介绍发动机的定义和分类。
3. 讲解发动机的结构:逐一讲解气缸、活塞、曲轴等组成部分及其功能。
4. 讲解发动机的工作原理:阐述发动机的工作过程和能量转化。
5. 讲解发动机的主要性能指标:介绍功率、扭矩和燃油消耗率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6. 讲解发动机的维修与保养:强调维修注意事项,讲解保养周期及内容。
7. 案例分析:分析发动机维修和保养的实例,使学生掌握实际操作方法。
8. 课堂互动:提问学生,检查对发动机知识的掌握程度。
9.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强调重点知识点。
10. 布置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11. 课后反思:对课堂教学效果进行评价,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发动机基本概念、结构和原理的理解。
2.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发动机的维修和保养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高级技工学校发动机教案
一、教案名称:高级技工学校发动机教案——第一章发动机概述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发动机的定义、分类、性能参数和基本工作原理。
2. 培养学生对发动机的兴趣和认识,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三、教学内容:1. 发动机的定义与分类2. 发动机的性能参数3. 发动机的基本工作原理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发动机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利用多媒体演示,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开展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互动交流。
五、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介绍发动机在汽车中的重要地位,激发学生兴趣。
2. 讲解发动机的定义与分类:说明发动机的定义,讲解不同类型的发动机及其特点。
3. 讲解发动机的性能参数:介绍发动机的功率、扭矩、燃油消耗率等性能参数的含义和作用。
4. 讲解发动机的基本工作原理:详细讲解发动机的吸气、压缩、燃烧、排气四个过程。
5. 课堂互动:学生提问,教师解答;小组讨论发动机的优缺点及应用场景。
6. 总结:强调发动机在现代交通工具中的重要性,鼓励学生深入学习。
六、课后作业:1. 复习发动机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查阅资料,了解不同类型的发动机及其应用。
3. 思考发动机的发展趋势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七、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发动机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
2.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发动机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和思考问题的深度。
八、教学资源:1. 教材:发动机原理及应用。
2. 多媒体课件:发动机工作原理演示。
3. 网络资源:不同类型发动机的图片和视频。
九、教学时间:45分钟十、教学建议:1.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关注实际应用。
2. 鼓励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拓宽知识面。
3. 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六、教案名称:高级技工学校发动机教案——第二章发动机的组成与结构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发动机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其功能。
2. 培养学生对发动机结构的认识,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4第四课 学习”发动机“
第四课学习的“发动机”一、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理解学习动机的重要性及其对学习效果的影响。
2.引导学生探索并发现自己的学习动机,学会激发和维持学习动机。
3.培养学生面对学习挑战时的积极心态和自我激励能力。
二、教学重点1.学习动机的概念及其对学习效果的作用。
2.如何发现和激发个人的学习动机。
三、教学难点1.如何将学习动机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学生的实际行动。
2.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动机激发方法。
四、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包括学习动机的演示文稿、相关视频和图片。
2.学习动机自测问卷,用于学生自我评估。
3.小组讨论用的卡片或便签纸。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大家在学习时有没有遇到过动力不足、缺乏兴趣的情况?这些情况可能与我们的学习动机有关。
2.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学习的“发动机”——学习动机,并简要介绍学习动机的重要性和作用。
(二)主题活动(25分钟)活动一:学习动机知多少(8分钟)1.通过多媒体展示学习动机的概念、类型及其对学习效果的影响。
2.引导学生讨论并分享自己对学习动机的理解,以及他们认为学习动机对学习的重要性。
活动二:我的学习动机自测(8分钟)1.分发学习动机自测问卷,让学生评估自己的学习动机水平和类型。
2.收集问卷并进行简要分析,引导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动机状况。
活动三:激发学习动机的策略(9分钟)1.引导学生分组讨论,针对自测结果,提出激发和维持学习动机的具体策略。
2.每组选择一名代表,分享本组的讨论结果,并接受其他同学的提问和建议。
3.教师总结并给出激发学习动机的小贴士,如设定明确目标、寻找学习伙伴、奖励自己等。
(三)总结与讨论(5分钟)1.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学习动机的重要性和激发策略。
2.引导学生讨论在实际学习中如何应用这些策略来提高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
(四)课堂互动(5分钟)1.提出一个与学习动机相关的问题,如“你认为哪种策略最能帮助你激发学习动机?为什么?”2.鼓励学生进行互动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并接受其他同学的提问和建议。
发动机教案-2
项目二曲柄连杆机构故障诊断及检修(8学时)【素质目标】1.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及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逐渐形成符合汽车维修行业职业岗位(群)所要求的职业道德与职业素养例如提高故障排查效率、工作效率高且准确率高等;2.具备良好的沟通和表达能力,能客观地评判自己或他人的工作业绩。
【能力目标】能运用发动机的构造原理,根据汽车维修工技能鉴定要求,对曲柄连杆机构及组成部件进行故障诊断与维修。
【知识目标】1.了解曲柄连杆机构作用及受力分析2. 掌握曲柄连杆机构组成3.掌握机体组组成部件及检修4.掌握活塞连杆组组成部件及检修5.掌握曲轴飞轮组组成及检修【教学重点】曲柄连杆机构组成、作用,活塞连杆组拆装及检修,曲轴飞轮组拆装及检修【教学难点】气缸磨损检修,曲轴磨损检修,曲柄连杆机构拆装【授课方式】理实一体化教学【授课学时】8学时【实施过程】一、课堂教学1.曲柄连杆机构作用及组成(25min)2.曲柄连杆机构受力分析(15min)3. 机体组作用、组成及检修(45min)4. 活塞连杆组组成、作用、检修(45min)5. 曲轴飞轮组组成、作用、检修(45min)二、实操练习及考核(160min)1、活塞连杆组的拆装、气缸磨损检修、活塞环间隙检查2、曲轴飞轮组拆装、曲轴磨损度检修六、总结评价 10min1. 拆装顺序是否正确;2. 拆装工具选择是否正确;3. 磨损度检查是否准确。
教案附页小结通过本次课的学习,重点掌握曲柄连杆机构的组成,机体组的作用、组成、结构形式以及所用的材料。
5min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时间分配温故知新引导学生复习上次课所学的内容,并提问:1、曲柄连杆机构由那几部分组成?2、机体组由那些部件组成?根据曲柄连杆机构的组成,引出新课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省以前的知识点是否均已掌握,并回答相应的问题10min活塞连杆组1、活塞①活塞的工作条件及要求②活塞的材料③活塞的构造2、活塞环①气环②油环3、活塞销4、连杆学生通过上次实训课,对发动机的各个零部件有了一定的了解,先让学生自己回忆活塞连杆组的组成部件以及结构特点。
《发动机》公开课教案
《发动机》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发动机的基本概念、结构和原理。
2. 使学生掌握发动机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其功能。
3. 培养学生对发动机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发动机的基本概念:发动机的定义、分类和作用。
2. 发动机的结构:发动机的组成部分及其名称和功能。
3. 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内燃机的工作循环、四冲程发动机的工作原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发动机的基本概念、结构和原理。
2. 教学难点:发动机的工作原理。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动机的相关知识。
2. 使用多媒体课件,生动展示发动机的内部结构和工作原理。
3. 进行实际操作演示,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发动机的工作过程。
4. 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汽车行驶的视频,引导学生思考发动机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发动机的基本概念:定义、分类和作用。
3. 展示发动机的结构:图片展示各部分名称和功能。
4. 讲解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内燃机工作循环、四冲程发动机工作原理。
5. 实际操作演示:展示发动机的工作过程,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
6. 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讨论发动机的优缺点。
7.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拓展学生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讲解:评价学生对发动机基本概念、结构和原理的理解程度。
2. 实际操作演示:评价学生对发动机工作原理的直观理解。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4. 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巩固和拓展。
七、教学资源:1. 多媒体课件:展示发动机的图片、视频和动画,生动形象地讲解发动机的相关知识。
2. 实际发动机模型: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发动机的结构。
3. 课后作业:提供相关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讲解发动机的基本概念、结构和原理。
发动机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了解发动机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2)掌握发动机各个部件的功能和作用;(3)熟悉发动机的运行过程和维修保养方法。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3. 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对发动机学习的兴趣;(2)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3)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发动机概述:介绍发动机的定义、分类、发展历程及在我国的应用。
2. 发动机基本结构:讲解发动机的各个部件,如气缸、活塞、曲轴、连杆、凸轮轴、配气机构等。
3. 发动机工作原理:阐述发动机的进气、压缩、做功、排气四个冲程的工作原理。
4. 发动机维修保养:介绍发动机的维修保养方法、注意事项及常用工具的使用。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系统讲解发动机的基本知识,使学生对发动机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发动机故障原因,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3. 实验法:组织学生进行发动机拆装实验,使学生掌握发动机各个部件的拆装技巧。
4. 演示法:通过多媒体演示发动机的工作原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5.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发动机相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实际案例,激发学生对发动机学习的兴趣。
2. 讲解发动机基本知识:系统讲解发动机的定义、分类、发展历程及在我国的应用。
3. 讲解发动机基本结构:介绍发动机的各个部件,如气缸、活塞、曲轴、连杆、凸轮轴、配气机构等。
4. 讲解发动机工作原理:阐述发动机的进气、压缩、做功、排气四个冲程的工作原理。
5. 发动机维修保养:介绍发动机的维修保养方法、注意事项及常用工具的使用。
6. 实验环节:组织学生进行发动机拆装实验,使学生掌握发动机各个部件的拆装技巧。
7. 案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发动机故障原因,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发动机实训教案范文
发动机实训教案范文实训教案:发动机实训一、实训目标:1.了解发动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2.掌握发动机的拆装和调试技术;3.能够进行简单的故障检修和维护。
二、实训内容:1.发动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介绍;2.发动机的拆装与调试;3.发动机故障检修与维护;4.鉴定发动机故障原因。
三、实训过程:1.发动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介绍1.1发动机的分类和基本结构1.2发动机的工作循环和工作原理1.3发动机的主要零部件及其功能1.4发动机的传动系统2.发动机的拆装与调试2.1发动机的拆卸准备工作2.2发动机的拆卸步骤2.3发动机的装配顺序和注意事项2.4发动机的调试和试运行3.发动机故障检修与维护3.1发动机故障的分类和常见故障原因3.2发动机故障的诊断方法3.3发动机故障检修的步骤和技巧3.4发动机的常规维护和保养4.鉴定发动机故障原因4.1发动机故障的现象和表象4.2发动机故障的可能原因和判断依据4.3发动机故障的鉴定方法和步骤4.4发动机故障原因的分析和判定四、实训设备和工具:1.发动机实训车辆或展示模型2.相关拆装工具和调试设备3.实训材料和教学资料五、实训评估:1.实训成绩按照发动机的拆装和调试、故障检修和维护等环节进行评估;2.实训过程中的参与度和操作规范也会纳入评估范围;3.实训结束后,进行发动机故障鉴定的考试。
六、实训注意事项:1.操作时需要注意安全,佩戴防护用具;2.实训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操作指导进行,遵守操作规范;3.实训结束后要对设备和工具进行清理和整理。
汽车发动机实训教案
汽车发动机实训教案
一.实训内容
1.发动机结构及性能
学习发动机的基本结构,掌握发动机的工作原理、润滑、加热、冷却、负荷和功率特性。
2.发动机检查
学习发动机的外观检查,掌握发动机的电气检查,如汽缸压力检查,
火花塞检查,细分检查等。
3.发动机拆装
学习发动机的拆装,掌握发动机的拆装工具和拆装工艺流程,如汽缸
盖板拆装,活塞环拆装,曲轴拆装,涡轮增压装置拆装,火花塞拆装等。
4.发动机检修
学习发动机的检修,掌握发动机的重要部件检修流程,如汽缸压力检查,火花塞检查,细分检查,燃料喷射系统检查等。
5.发动机调整
学习发动机的调整,掌握发动机的常见故障及其排除方法,如曲轴调整,火花塞调整,涡轮增压器调整,燃料喷射系统调整等。
6.发动机诊断
学习发动机的诊断,掌握发动机的诊断原理和诊断方法,如发动机数
据测量,热发动机诊断,燃油喷射诊断等。
二.实训要求
1、掌握发动机的基本结构及功能特点,熟悉发动机工作原理、润滑、加热、冷却、负荷和功率特性
2、能够熟练拆装发动机各部件,理解拆装工具和拆装工艺流程。
发动机课程设计任务
发动机课程设计任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发动机的基本构造及其工作原理;2. 学生能够掌握发动机的种类、性能及适用范围;3. 学生能够了解发动机在汽车中的作用及其重要性。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发动机的故障原因;2. 学生能够正确操作发动机的拆装、维护及保养;3. 学生能够运用发动机相关参数进行简单的性能计算。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汽车工程技术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2.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培养共同解决问题的能力;3. 提高学生环保意识,使其认识到发动机在节能减排中的重要性。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为发动机原理与实践,旨在使学生在了解发动机基本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针对初中年级学生的特点,课程内容以直观、易懂为主,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发动机的相关知识。
二、教学内容1. 发动机概述- 发动机的定义、作用及发展历程- 发动机的分类及特点2. 发动机的基本构造- 气缸、活塞、连杆、曲轴的组成及作用- 配气机构、燃油供给系统、冷却系统、润滑系统的构造及功能3. 发动机工作原理- 四冲程理论及实际应用- 燃烧过程、能量转换与传递4. 发动机性能参数与计算- 功率、扭矩、燃油消耗率等参数的定义及计算方法- 性能曲线的认识与应用5. 发动机故障诊断与维护- 常见故障现象、原因及处理方法- 发动机拆装、维护及保养的基本操作6. 发动机在汽车中的应用- 发动机与传动系统的连接- 发动机在汽车行驶中的作用及影响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周:发动机概述及分类第二周:发动机基本构造及工作原理第三周:发动机性能参数与计算第四周:发动机故障诊断与维护第五周:发动机在汽车中的应用教材章节及内容列举:第一章:发动机概述第二章:发动机的基本构造第三章:发动机工作原理第四章:发动机性能参数与计算第五章:发动机故障诊断与维护第六章:发动机在汽车中的应用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 对于发动机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构造等理论知识,采用讲授法进行教学,使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课程核心内容。
发动机的课程设计
发动机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发动机的基本概念、种类及其工作原理;2. 学生能够掌握发动机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其功能;3. 学生能够了解发动机在汽车中的作用及重要性。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发动机的运作过程;2. 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发动机的基本维护方法;3. 学生能够运用技术资料,对发动机的相关问题进行查找、分析和解决。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发动机及汽车工程技术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精神;2.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认识到发动机在节能减排方面的重要性;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沟通、协作能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工程技术类课程,结合理论与实践,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认知能力和动手能力,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但需要引导和激发。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的特点,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发动机基本概念:介绍发动机的定义、种类及其工作原理,对应教材第一章内容。
- 汽油发动机与柴油发动机的区别;- 发动机的工作循环。
2. 发动机主要组成部分:学习发动机的五大系统(供油、供气、点火、冷却、润滑),对应教材第二章内容。
- 各个系统的作用和功能;- 主要部件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3. 发动机在汽车中的作用:探讨发动机在汽车动力输出、能耗及环保等方面的角色,对应教材第三章内容。
- 发动机与汽车性能的关系;- 发动机在节能减排方面的意义。
4. 发动机基本维护:学习发动机的日常保养和简单维护方法,对应教材第四章内容。
- 更换机油和空气滤清器;- 检查冷却液、火花塞等部件。
5.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发动机模型的拆装和组装,加深对发动机结构的理解,对应教材实践环节。
- 发动机模型的拆装与组装;- 观察发动机工作状态,分析问题原因。
发动机教案~~胡斌概要
湖北工程职业学院教案(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课程: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周学时: 6教学班级:汽修教师:胡斌《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教案教学内容模块一、发动机整体构造认识教学目的掌握发动机的总体构造理解发动机常用术语的基本概念掌握四冲程发动机的工作原理教学重、难点掌握发动机的总体构造理解发动机常用术语的基本概念掌握四冲程发动机的工作原理教学教具教具:选用学校发动机总体构造教学仪、部分发动机零部件实物、常用维修工具;挂图:选择适合《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用的教学挂图;演示仪器:投影仪、多媒体综合电教室1.1.1发动机组成1、曲柄连杆机构曲柄连杆机构由机体组、活塞连杆组、曲轴飞轮组三部分组成。
其作用是将燃料燃烧产生的热能转变为活塞往复运动的机械能,再通过连杆将活塞的往复运动转变为曲轴的旋转运动而对外输出动力。
2、配气机构配气机构由气门组及气门传动组组成。
其作用是使可燃混合气及时充入气缸并及时将废气从气缸中排出。
3、燃料供给系统汽油机燃料供给系统和柴油机燃料供给系统由于使用的燃料和燃烧过程不同,在结构上有很大差别,而汽油机燃料供给系统根据混合气的形成方式不同又可分为传统化油器式和电控直喷式两种。
其作用是将一定浓度和数量的可燃混合气(或空气)供入气缸以供燃烧,并将燃烧生成的废气排出。
4、冷却系统冷却系统有水冷却系统和风冷却系统两种,现代汽车一般都采用水冷却系统。
其作用是将受热机件的热量散到大气中去,从而保证发动机正常工作5、润滑系统润滑系统的作用是将润滑油送至各个摩擦表面,以减轻机件的磨损,并清洗、冷却摩擦表面,延长发动机的使用寿命。
6、起动系统起动系统的作用是将静止的发动机起动并转入自行运转。
7、点火系统点火系统是汽油发动机独有的,按控制方式不同又分为传统点火系和电子控制点火系两种。
其作用是按规定时刻向气缸内提供电火花以点燃气缸中的可燃混合气。
柴油发动机由于其混合气是自行着火燃烧,故没有点火系。
发动机教案2
山西省农业机械化学校教案课题:项目一发动机的初步认识教学目的:1、掌握发动机的总体构造2、了解发动机的名称和型号编制教学重点:发动机的总体构造教学难点:各个机构和系统的作用和主要零件教学方法及教改手段:理实一体教学教学用具:丰田-5A解剖发动机;AJR发动机;捷达电控柴油发动机;EQ6100发动机透视模型教材分析及教学内容:项目一发动机的初步认识复习提问上节课的内容,引入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一、发动机的基本结构活塞、连杆、曲轴、气缸、油底壳、进气门、排气门、火花塞等二、发动机常用术语上、下止点、活塞行程、燃烧室容积、气缸总容积、气缸工作容积、发动机排量、压缩比等三、发动机的工作原理1、四行程汽油机的工作原理2、四行程柴油机的工作原理汽油机是由两大机构和五大系统组成,即曲柄连杆机构、配气机构、供给系、润滑系、冷却系、点火系和起动系。
对于汽车用柴油机,由于其混合气是自行着火燃烧的,所以柴油机没有点火系。
因此柴油机由两个机构和四个系统组成。
发动机的种类很多,按照不同的特征可以把发动机分成不同的类型。
为了便于发动机的生产管理和使用,对产品的名称和型号进行编制。
这节的主要任务是掌握发动机的总体结构的组成及各个机构或系统的作用;了解发动机的分类和型号编制规则。
四、发动机的构造汽油机是由两大机构和五大系统组成,即曲柄连杆机构、配气机构、供给系、润滑系、冷却系、点火系和起动系。
如图1-16所示。
1、曲柄连杆机构曲柄连杆机构的功用是将燃料燃烧时产生的热量转变为活塞往复运动的机械能,发动机实现工作循环,完成能量转换。
它由机体组、活塞连杆组和曲轴飞轮组等组成。
在做功行程中,活塞承受燃气压力在气缸内作直线运动,通过连杆转换成曲轴的旋转运动,并由曲轴对外输出动力。
而在进气、压缩和排气行程中,飞轮释放能量又把曲轴的旋转运动转化成活塞的直线运动。
图1-17 曲柄连杆机构2、配气机构配气机构的功用是根据发动机的工作顺序和工作过程,定时开启和关闭进气门和排气门,使可燃混合气或空气及时充入气缸,并使废气从气缸内排出,实现换气过程。
第14课 我的学习“发动机” (教学设计)-苏教版心理健康五年级上册
第14课我的学习“发动机”(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学习发动机”与学习之间的关系2.理解适当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对学习的影响3.能够掌握一些有效的学习方法和习惯,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4.意识到心理健康对学习的重要性二、教学重点1.理解学习发动机的概念2.掌握一些有效的学习方法和习惯3.理解心理健康对学习的重要性三、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和习惯2.意识到心理健康对学习的重要性四、教学内容及时间安排1.课前启动(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做5分钟的课前热身活动,例如放松训练等。
2.概念导入(10分钟)–教师为学生讲解“学习发动机”的概念。
–引导学生思考学习与“发动机”之间的联系,给学生留下思考时间。
3.学习方法与学习习惯的讲解和分享(25分钟)–教师通过PPT等教学工具,为学生展示一些有效的学习方法和习惯。
–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经验和方法,并让学生互相交流。
–教师发起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这些学习方法和习惯运用到学习中。
4.心理健康与学习的关系(10分钟)–教师为学生讲解心理健康与学习的关系,让学生明白良好的心理状态对于学习的重要性。
5.学习反思和总结(10分钟)–让学生针对当天所学的内容进行学习反思和总结。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认识。
五、教学方法1.意义导入法:通过具体的例子、经历和事实引出“学习发动机”的概念。
2.互动讨论法:结合学生的实际经验和情景,引导学生思考和交流学习方法和习惯。
3.辅助工具法:通过PPT等辅助教学工具,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和记忆学习方法和习惯。
4.反思总结法:让学生每堂课都进行学习反思和总结,有助于巩固学习内容,提高学习效果。
六、教学评估1.课堂互动和讨论情况2.学生学习反思和总结的质量3.面对不同学生的情况,调整并及时帮助他们。
七、教学准备1.PPT教学工具2.与学生共同创建的学习方法和习惯提醒卡3.记录学生反思和总结的笔记本八、延伸活动1.制定个人学习计划:鼓励学生制定可行的、个性化的学习计划,根据计划及时总结和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习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北工程职业学院教案(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课程: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周学时: 6教学班级:汽修教师:胡斌《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教案教学内容模块一、发动机整体构造认识教学目的掌握发动机的总体构造理解发动机常用术语的基本概念掌握四冲程发动机的工作原理教学重、难点掌握发动机的总体构造理解发动机常用术语的基本概念掌握四冲程发动机的工作原理教学教具教具:选用学校发动机总体构造教学仪、部分发动机零部件实物、常用维修工具;挂图:选择适合《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用的教学挂图;演示仪器:投影仪、多媒体综合电教室1.1.1发动机组成1、曲柄连杆机构曲柄连杆机构由机体组、活塞连杆组、曲轴飞轮组三部分组成。
其作用是将燃料燃烧产生的热能转变为活塞往复运动的机械能,再通过连杆将活塞的往复运动转变为曲轴的旋转运动而对外输出动力。
2、配气机构配气机构由气门组及气门传动组组成。
其作用是使可燃混合气及时充入气缸并及时将废气从气缸中排出。
3、燃料供给系统汽油机燃料供给系统和柴油机燃料供给系统由于使用的燃料和燃烧过程不同,在结构上有很大差别,而汽油机燃料供给系统根据混合气的形成方式不同又可分为传统化油器式和电控直喷式两种。
其作用是将一定浓度和数量的可燃混合气(或空气)供入气缸以供燃烧,并将燃烧生成的废气排出。
4、冷却系统冷却系统有水冷却系统和风冷却系统两种,现代汽车一般都采用水冷却系统。
其作用是将受热机件的热量散到大气中去,从而保证发动机正常工作5、润滑系统润滑系统的作用是将润滑油送至各个摩擦表面,以减轻机件的磨损,并清洗、冷却摩擦表面,延长发动机的使用寿命。
6、起动系统起动系统的作用是将静止的发动机起动并转入自行运转。
7、点火系统点火系统是汽油发动机独有的,按控制方式不同又分为传统点火系和电子控制点火系两种。
其作用是按规定时刻向气缸内提供电火花以点燃气缸中的可燃混合气。
柴油发动机由于其混合气是自行着火燃烧,故没有点火系。
1.1.2发动机分类1.1.3内燃机编号规则1.2发动机工作原理1.2.1发动机基本术语1、上止点TDC上止点是指活塞顶位于其运动的顶部时的位置,即活塞的最高位置。
2、下止点BDC下止点是指活塞顶位于其运动的底部时的位置,即活塞的最低位置。
3、活塞行程S活塞行程是指上、下止点间的距离,用S表示,单位:mm(毫米)。
活塞由一个止点运动到另一个止点一次的过程,称为一个冲程。
4、曲柄半径R曲柄半径是指与连杆大头相连接的曲柄销的中心线到曲轴回转中心线的距离,用R表示,单位:mm(毫米)。
显然,曲轴每转一周,活塞移动两个冲程,即:5、气缸工作容积Vh 气缸工作容积是指活塞从一个止点移动到另一个止点所扫过的容积,用Vh表示,单位:L (升)。
显然有:式中:Vh——气缸工作容积,L;D——气缸直径,mm;S——活塞行程,mm。
6、燃烧室容积Vc燃烧室容积是指活塞位于上止点时,活塞顶上方的气缸空间容积,用Vc表示,单位:L(升)。
7、气缸总容积Va气缸总容积是指活塞位于下止点时,活塞顶上方的气缸空间容积,用Va表示,单位:L(升)。
8、发动机排量VL发动机排量是指发动机所有气缸工作容积之和,用VL表示,单位:L(升)。
对于多缸发动机,显然有:式中:i——发动机气缸数。
发动机排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特征参数,轿车就是以发动机排量大小来进行分级。
微型:VL≤1.0;普通级:VL>1.0~1.6;中级:VL>1.6~2.5;中高级:VL>2.5~4.0;高级:VL>4.0。
9、压缩比ε压缩比是指气缸总容积与燃烧室容积之比,用ε表示。
压缩比用来衡量空气或混合气被压缩的程度,影响发动机的热效率。
一般汽油发动机压缩比为6~10,柴油发动机压缩比较高,为16~22。
10、工作循环发动机完成进气、压缩、作功、排气四个过程,称为一个工作循环。
1.2.2四冲程发动机工作原理1、四冲程汽油机工作原理四冲程汽油机的工作循环由进气、压缩、作功、排气四个过程所组成。
(l)进气行程活塞由曲轴带动从上止点向下止点运动,此时,进气门开启,排气门关闭。
在活塞向下移动的过程中,气缸内容积逐渐增大,形成一定真空度,于是空气和燃油的可燃混合气通过进气门被吸入气缸,直至活塞到达下止点时,进气门关闭,停止进气。
由于进气系统存在进气阻力,进气终了时气缸内气体的压力低于大气压力,约为0.075MPa~0.09MPa。
由于气缸壁、活塞等高温件及上一循环留下的高温残余废气的加热,气体温度升高到370K~400K。
(2)压缩行程为使可燃混合气迅速燃烧,达到改善发动机动力性和经济性的目的,必须在燃烧前对可燃混合气进行压缩,以提高可燃混合气的温度和压力。
因此,在进气行程结束时立即进入压缩行程,活塞在曲轴的带动下,从下止点向上止点运动,由于进、排气门均关闭,气缸内容积逐渐减小,可燃混合气压力、温度逐渐升高。
压缩终了时,气缸内的压力约为0.6MPa~1.2MPa,温度约为600K~700K。
(3)作功行程在压缩行程末,火花塞产生电火花点燃混合气并迅速燃烧,使气体的温度、压力迅速升高而膨胀,从而推动活塞从上止点向下止点运动,通过连杆使曲轴旋转作功,至活塞到达下止点时作功结束。
在作功行程中,开始阶段气缸内气体压力、温度急剧上升,瞬间压力可达3MPa~5MPa,瞬时温度可达2200K~2800K。
随着活塞下行,气缸容积增大,气缸内压力、温度逐渐下降,作功终了时,压力约为0.3~0.5MPa,温度约为1300K~1600K。
(4)排气行程为使循环能够连续进行,须将燃烧产生的废气排出。
在作功行程终了时,排气门打开,进气门关闭,曲轴通过连杆推动活塞从下止点向上止点运动,废气在自身剩余压力和活塞推动下,被排出气缸,至活塞到达上止点时,排气门关闭,排气结束。
排气行程终了时,由于燃烧室容积的存在,气缸内还存有少量废气,气体压力也因排气系统存在排气阻力而略高于大气压力。
此时,压力约为0.105MPa~0.115MPa,温度约为900K~1200K。
2.四冲程柴油机工作原理四冲程柴油机和四冲程汽油机一样,每个工作循环也是由进气、压缩、作功和排气四个行程组成。
由于所使用燃料的性质不同,在可燃混合气的形成和着火方式上与汽油机有很大区别。
(l)进气行程进气行程不同于汽油机的是进入气缸的不是可燃混合气,而是纯空气。
由于进气阻力比汽油机小,上一行程残留的废气温度也比汽油机低,进气行程终了的压力约为0.075MPa~0.095MPa,温度约为 320K~350K。
(2)压缩行程压缩行程不同于汽油机的是压缩纯空气,由于柴油的压缩比大,压缩终了的温度和压力都比汽油机高,压力可达3MPa~5MPa,温度可达800K~1000K。
(3)作功行程此行程与汽油机有很大差异,压缩行程末,喷油泵将高压柴油经喷油器呈雾状喷入气缸内的高温高压空气中,被迅速汽化并与空气形成混合气,由于此时气缸内的温度远高于柴油的自燃温度(约500K左右),柴油混合气便立即自行着火燃烧,且此后一段时间内边喷油边燃烧,气缸内压力和温度急剧升高,推动活塞下行作功。
作功行程中,瞬时压力可达5MPa~10MPa,瞬时温度可达 1800K~2200K,作功行程终了时压力约为0.2MPa~0.4MPa,温度约为 1200K~1500K。
(4)排气行程此行程与汽油机基本相同。
排气行程终了时的气缸压力约为0.105MPa~0.125MPa,温度约为800K~1000K。
3、四冲程汽油机与柴油机工作原理的比较由上述四冲程汽油机和柴油机的工作循环可知,两种发动机的工作循环既有共同点,又有差别,归纳如下:(1)两种发动机中,每完成一个工作循环,曲轴转两周(7200),每完成一个行程曲轴转半周(1800),进气行程是进气门开启,排气行程是排气门开启,其余两个行程进、排气门均关闭。
(2)无论是汽油机还是柴油机,在四个行程中,只有作功行程产生动力,其余三个行程是为作功行程作准备的辅助行程,都要消耗一部分能量。
(3)两种发动机运转的第一循环,都必须靠外力使曲轴旋转完成进气和压缩行程,作功行程开始后,作功能量储存在飞轮内,以维持循环继续进行。
(4)汽油机的混合气是在气缸外部形成的,进气行程中吸入气缸的是可燃混合气;柴油机的混合气是在气缸内部形成的,进气行程中吸入气缸的是纯空气。
(5)汽油机在压缩终了时,靠火花塞强制点火燃烧,而柴油机则靠混合气自燃着火燃烧。
1.2.3二冲程发动机工作原理简介二冲程汽油机在结构上与四冲程汽油机的不同之处在于没有了进、排气门,取而代之的是进气孔、排气孔和换气孔。
图1-9为单缸二冲程汽油机的工作循环示意图,其工作原理如下:(1)第一行程活塞由曲轴带动从下止点向上止点移动,当活塞上行至关闭换气孔和排气孔时,已进入气缸的新鲜混合气被压缩,直至上止点时,压缩结束;与此同时,随着活塞上行,其下方曲轴箱内形成一定真空度,当活塞上行到进气孔开启时,新鲜混合气被吸入曲轴箱。
(2)第二行程活塞接近上止点时,火花塞产生电火花,点燃被压缩的可燃混合气,燃烧形成的高温、高压气体推动活塞下行作功,当活塞下行到关闭进气孔后,曲轴箱内的混合气被预压缩,活塞继续下行至排气孔开启时,燃烧后的废气靠自身压力经排气孔排出;紧接着,换气孔开启,曲轴箱内经预压的混合气进入气缸,并排除气缸内残余废气,这一过程称为换气过程,它将一直延续到下一行程活塞再上行关闭换气孔和排气孔时为止。
由上述工作原理可知,第一行程时,活塞上方进行换气、压缩,活塞下方进行进气;第二行程时,活塞上方进行作功、换气,活塞下方预压混合气。
换气过程跨越二个行程。
2、二冲程发动机的特点(l)由于进排气过程几乎是完全重叠进行的,所以在换气过程中有混合气损失和废气难以排净的缺点,经济性较差。
(2)完成一个工作循环,曲轴只转一圈,当与四冲程发动机转速相等时,其作功次数比四冲程多一倍。
因此,运转平稳,与同排量四冲程发动机比较在理论上发出功率应是四冲程发动机的两倍,但由于换气时的混合气损失,实际上只有1.5~1.6倍。
(3)由于没有气门机构,发动机结构较为简单。
作业布置:1.发动机由那些机构和系统组成?他们各有什么作用?2.叙述四冲程发动机工作原理。
3.说明发动机各常用术语的含义。
4.什么是发动机的工作循环?四冲程汽油机与四冲程柴油机的工作循环有什么不同?教学内容模块二、曲柄连杆机构教学目的掌握曲柄连杆机构的拆装熟练进行曲柄连杆机构机械零件状态的检查能建立汽车机械零件故障分析的基本思路理解曲柄连杆机构的基本组成理解曲柄连杆机构各组成元件的功能教学重、难点重点:曲柄连杆机构的作用和组成;机体组、活塞连杆组、曲轴飞轮组主要零件的构造和装配连接关系。
难点:机体组、活塞连杆组、曲轴飞轮组主要零件的构造和装配连接关系;机体组、活塞连杆组、曲轴飞轮组主要零件的检测和维修方法;曲柄连杆机构的装配与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