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4.4 海洋地质作用及海积物(civil)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陆棚又称大陆架,它是在正常浪基面以 下,向外海与大陆斜坡相连的广阔的浅海 地带,海水的深度大约为10~20m以下至水 深200m左右。陆棚的坡度一般小于4°。
(3)大陆坡的主要地貌特征
• 大陆坡是指陆棚以外至深海盆地的 斜坡地带。其上界是陆棚与大陆斜坡的 转折处,水深约200m左右。大陆坡的倾 斜度一般为4~7°,甚至可达13°,地 形明显变陡。在大陆坡的下部,坡度变 缓。大陆坡的下界约在2000m的水深处, 通常又把大陆斜坡地带称为半深海带。
4.4 海洋地质作用及海积物
4.4.1 海洋分区
海洋的环境分区
海洋共分为滨海(潮上,间,下带)、浅海、半深 海、深海四种类型的环境空间。它们的水动力条件与运 动方式;地形;水温、光照与生态特征都有所不同,因 此其地质作用的过程和产物也各有差异。
1.滨海区:低潮线与最大高潮线之间的海陆 交互地带。 2.浅海区,低潮线至水深200米地带。 3.半深海区,200-2000米的地带。 4.深海区,大于2000米的地带。
海岸溶蚀1
海岸溶蚀2
溶 蚀
•
海蚀平台形成后,如果陆地上升或海平 面下降,平台就会高出海面变成海岸阶地; 若陆地下沉或海面上升,平台则沉入水中, 成为水下阶地。
陡峭海岸带海成阶地及堆积物的形成和发展示意图
岩石海岸的海蚀地貌
海蚀地貌
庄河海岸海蚀平台
舟山海岸海蚀崖
第 九 章
海岬侵蚀及海蚀洞、海蚀拱桥和海蚀柱的形成
辽宁盘锦的红海滩2
碱蓬草
珊瑚礁1
珊瑚礁2
珊瑚礁3
珊瑚礁5
岸 礁 与 堡 礁
岸礁1
夏威夷恐龙湾
岸礁2
泰国普吉岛
堡礁1
堡礁2
大堡礁
堡礁与珊瑚海(礁湖)1
堡礁与珊瑚海(礁湖)2
礁湖1
环礁1
环礁2
西沙永兴岛
曾母暗沙
“胎生”的红树林
发达的根系1
湛江
发达的根系2
红树林外观
侵蚀海岸特征
陡峻海岸受侵蚀而坍塌
海 岸 侵 蚀 导 致 建 筑 基 础 的 破 坏
波浪侵蚀及形成的波切台
海蚀穴
海蚀柱
大连地区的海蚀柱
海岸阶地
海蚀阶地
大连海岸的海蚀阶地及海蚀滩
4.4.3 海岸泥沙运动及堆积地貌 • 1.泥沙横向运动与地貌 • 当波射线与海岸正交时,海底泥沙的运 动方向亦与海岸垂直,这种垂直于海岸的泥 沙运动称为横向运动。泥沙横向运动后所形 成的地貌有:海岸平衡剖面、海滩、下水沙 坝和离岸坝。
山地丘陵海岸1
大连
山地丘陵海岸2
香港
断层海岸1
台湾清水断层海岸
断层海岸2
台湾东海岸的宜兰
岬湾海岸
澳洲
沙坝-泻湖海岸
峡湾海岸
挪威
峡湾海岸,澳洲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溺谷海岸
纵海岸
(亚得里亚海)
斜交海岸
砾岸
砾岸,崂山
沙岸,三亚
粉砂淤泥质海岸1
苏北
粉砂淤泥质海岸2
天津
粉砂淤泥质海岸3
崇明岛
辽宁盘锦的红海滩1
•
海岸是高潮线以上狭窄的陆上地带,如海蚀 崖、滩肩或沿岸沙堤及海岸沙丘等,它们经常暴 露于海水面之上,仅在特大高潮或暴风浪时才被 海水淹没。这一地带又称潮上带或后滨。 • 海滩是高低潮之间的地带,它们在高潮时被 淹,低潮时出露,其宽度受潮差影响,相当于潮 间带,也称前滨。 • 水下岸坡是低潮线以下一直到波浪作用所能 到达的海底部分,其下限相当于1/2波长的水深 处,通常约10—20米。水下岸坡不露出水面,是 波浪破碎频繁的地带,在沙质海岸,常形成沿岸 沙坝和凹槽,这一带又称潮下带或近滨。外滨(或 滨外)是波基面以下的浅海部分。
1.泥沙横向运动及堆积地貌
水下岸坡近水底的泥沙颗粒, 在波浪的作用下做往复运动。假 设原始水下岸坡是一个微微向海 倾斜的,由同一粒径的泥沙组成 的斜坡,并且波浪前进的方向与 海岸垂直及其作用力保持不变, 那么在水下岸坡上,存在着一个 中立线。 在中立线附近,由于 泥沙静位移量为零,所以不冲也 不淤,岸坡不发生变化。在中立 线以上,由于泥沙向岸移动,岸 坡受侵蚀,侵在中立线以下,泥 沙向下移动堆积在坡脚(波及面 以下)形成水下堆积阶地。
珠海
海南红树林外观
海南
海积土(marine deposit):
滨海沉积物主要由卵石、圆砾和砂组 成,承载力较高。 浅海沉积物主要由细粒砂土、粘性土、 淤泥和生物化学沉积物组成,有层理构 造,较疏松,含水量高,压缩性大而强 度低。
深海沉积物主要是有机质软泥。
海岸带分带
海岸带地形
浅海 平均高潮线 平均低潮线
潮下带
海滩区 水下岸坡区 海岸区
现代海岸带
海岸线
海滨线
潮间带
潮上带
古 海 岸 带
浪基面
外
滨
近 滨
海 滨
前滨 后滨
海滨地区(海岸、海滩及近岸环境)
4.4.2 海岸侵蚀及其地貌
• 1.海蚀作用 • 波浪、潮汐及沿岸流等对海岸带的破坏作用,总 称为海蚀作用。海蚀作用的方式有:冲蚀、磨蚀和 溶蚀等。 • 冲蚀作用:是指波浪对海岸的撞击作用。在坡度 较大的海岸,波浪到达岸边时,波浪的能量将全部 作用于海岸,岸边所受的压力,受波高影响最大。 • 磨蚀作用:主要是激浪流所挟带的沙砾对海岸进 行研磨与凿蚀的作用。参与磨蚀的砾石多变成扁平 状。 • 溶蚀作用:是海水对岩石的溶解作用,除了对碳 酸岩溶解外,对其他岩石和矿物如玄武岩、正长岩、 角闪石及黑曜岩等溶解也较明显。
海岸带泥沙纵向移动形成的堆积地貌
湾顶滩
沙嘴
连岛沙坝
典型堆积海岸地貌特征
泻湖
泻湖
沙 嘴 的 形 成 部 位
沙嘴及拦门沙
连岛沙坝的形成
芝罘岛连岛沙坝
海滨地形及堆积物结构示意图
海积阶地和海积-海蚀阶地示意剖面图
4.4.4 海岸类型
• 我国海岸按其形态,成因及物质组成等可分为 五大类: • 基岩海岸 • 沙砾质海岸 • 淤泥质海岸 • 红树林海岸 • 珊瑚礁海岸
海洋地质作用与海洋分区的关系 水动力 地 形 物源
陆源为主,内源 及其它兼有
碎屑、化学及生 物源 泥质 生物与化学源
波浪,潮汐,复杂多 滨海区 强 变 海流,波浪,平缓开 浅海区 阔 较强
半深海 海流,弱 区
陡而狭 窄
基本静止, 开阔有 深海区 浊流 起伏
(1)海洋环境地貌示意图
大陆边缘
(2)陆棚(大陆架)的主要地貌特征
海岸均衡剖面塑造示意图
海滩
海积地貌是指 主要由于堆积作 用形成的海岸地 貌。海积地貌主 要包括泥沙横向 运动形成的海积 地貌和泥沙纵向 运动形成的海积 地貌。 日照沙质海滩
海积地貌
沙 质 海 滩
海积地貌
朱 家 尖 砾 质 海 滩
海积地貌
淤 泥 质 海 岸
水下沙坝和离岸坝
• 在广阔的水下岸坡上,有时出现垄岗状的水下沙 坝一条或数条,分布与海岸平行,长度数公里至数十 公里不等。 • 水下沙坝生成于水深约2个波高处,在此波峰发生 局部破碎,波能消耗,波浪搬运力减弱,部分泥沙因 而堆积下来,成为水下沙坝。以后波浪的尺度(波长、 波高、波速等)变小,继续向岸前进。当它到达水深更 小,深度又相当于2个新波高的地方,再次破碎,泥沙 又再一次堆积。这一过程可进行多次,于是就堆积出 多条水下沙坝。如果沙源丰富,沙子不断补充时,水 下沙坝便可能露出水面成为离岸坝,它与海岸之间被 一长形的瀉湖水域所隔开。
沿岸流及海滩运移
沿岸流搬运沉积物
•
•
•
•
(2)堆积地貌 1)湾顶滩:发生在海岸线向海转折的岸段上。 2)沙咀(嘴):当海岸线向陆转折时,将在转折 处出现沙咀地貌。沙咀常见于港湾口、海峡口、河 口及海岸突出处,它妨碍了船只进出港口,但也可 作为天然防波堤。 3)拦湾坝:海岸如果受到岬角或人工建筑物的 遮蔽,在遮蔽体之后的波影区内,波浪能量减小, 进入波影区的泥沙也因而发生堆积。拦湾坝不一定 把湾口全封闭,可能留出一缺口供潮流及河水出入, 拦湾坝内的海湾称为泻湖。 4)连岛坝:海岸外侧如果存在岛屿,岛屿背后与 海岸之间存在波影区,当泥沙移至波影区时,同样 因波能减小而发生堆积。堆积物从大陆岸边向岛屿 延伸,最后与之相连,形成连岛坝,如山东的芝罘 岛连岛坝。
海积地貌
海岸沙坝
2.泥沙纵向运动及堆积地貌 • (1)泥沙纵向运动 外海波浪进入海岸带时, 波射线如果和海岸线斜交,泥沙的运动方向 应当是波浪力作用方向与重力沿岸坡分力的 合力方向前进。因此泥沙的运动方向总是偏 离原来波射线的方向,结果泥沙沿海岸进行 了运动。 • 泥沙流在运动过程中,经常因海岸线方 向的改变而引起波浪入射角的变化,导致容 量减少而产生堆积。此外,波能减小亦同样 会使泥沙堆积,形成堆积地貌。
波浪的机械侵蚀作用3
海岸地貌类型表
2.海蚀地貌
•
(1)海蚀洞 在陆地与海面接触的地方,经常受波浪 的冲蚀、磨蚀和溶蚀,形成向陆凹进的洞穴和凹槽, 称为海蚀洞及海蚀槽。海蚀洞洞顶呈穹形,中部最高, 口部下弯如鸟嘴状。它往往在节理多和弱岩部位发育。 洞的高度略高于海平面。 • (2)海蚀拱桥 发育在岬角二侧的海蚀洞互相贯通后, 洞顶仍然保留下来,称为海蚀拱桥。 • (3)海蚀崖 由基岩组成的海岸,在海蚀作用和重力 崩塌作用下,岩石不断遭受侵蚀与后退,由此造成的 崖壁称为海蚀崖。 • (4)海蚀平台和海蚀柱 海蚀平台是海蚀洞和海蚀崖 后退过程中出现的平坦石质台地。宽数米至数十米不 等,向海微倾,位置在高潮面附近,是波浪侵蚀作用 的产物,具有指示海平面高度的地貌意义。突出在海 蚀平台上未被蚀去的岩石,称为海蚀柱。
(4)大洋底部的主要地貌特征
• 大洋底(又称大洋盆地)是指大陆斜坡以外的 广阔水域,海水深度一般2000m以上。它与半 深海区间界限恰与4°C等温线一致,这也是生 物群的分界线。 大洋盆地的主要地貌特征有: 1)深海平原 2)大洋中脊又称海底山脉。 3)海沟和岛弧
• • • • •
(5) 海岸带特征 • 海洋边缘,海洋与陆地的接触带是海洋与 陆地相互作用的地带,称为海岸带,包括沿岸 陆地部分及水下岸坡,范围自滨海平原至外陆 架坡折带。 • 现代海岸带包括现代海浪对地面作用所达 到的范围。其上界,在岩岸是现代海蚀崖的顶 部,在沙质和泥质海岸是海岸沙丘或海滩顶部 生长植被的地方;其下界相当于水深等于1/2 波长处。现代海岸带自陆地向海洋一般划分为 海岸、海滩和水下岸坡三个部分。 •
陆棚又称大陆架,它是在正常浪基面以 下,向外海与大陆斜坡相连的广阔的浅海 地带,海水的深度大约为10~20m以下至水 深200m左右。陆棚的坡度一般小于4°。
(3)大陆坡的主要地貌特征
• 大陆坡是指陆棚以外至深海盆地的 斜坡地带。其上界是陆棚与大陆斜坡的 转折处,水深约200m左右。大陆坡的倾 斜度一般为4~7°,甚至可达13°,地 形明显变陡。在大陆坡的下部,坡度变 缓。大陆坡的下界约在2000m的水深处, 通常又把大陆斜坡地带称为半深海带。
4.4 海洋地质作用及海积物
4.4.1 海洋分区
海洋的环境分区
海洋共分为滨海(潮上,间,下带)、浅海、半深 海、深海四种类型的环境空间。它们的水动力条件与运 动方式;地形;水温、光照与生态特征都有所不同,因 此其地质作用的过程和产物也各有差异。
1.滨海区:低潮线与最大高潮线之间的海陆 交互地带。 2.浅海区,低潮线至水深200米地带。 3.半深海区,200-2000米的地带。 4.深海区,大于2000米的地带。
海岸溶蚀1
海岸溶蚀2
溶 蚀
•
海蚀平台形成后,如果陆地上升或海平 面下降,平台就会高出海面变成海岸阶地; 若陆地下沉或海面上升,平台则沉入水中, 成为水下阶地。
陡峭海岸带海成阶地及堆积物的形成和发展示意图
岩石海岸的海蚀地貌
海蚀地貌
庄河海岸海蚀平台
舟山海岸海蚀崖
第 九 章
海岬侵蚀及海蚀洞、海蚀拱桥和海蚀柱的形成
辽宁盘锦的红海滩2
碱蓬草
珊瑚礁1
珊瑚礁2
珊瑚礁3
珊瑚礁5
岸 礁 与 堡 礁
岸礁1
夏威夷恐龙湾
岸礁2
泰国普吉岛
堡礁1
堡礁2
大堡礁
堡礁与珊瑚海(礁湖)1
堡礁与珊瑚海(礁湖)2
礁湖1
环礁1
环礁2
西沙永兴岛
曾母暗沙
“胎生”的红树林
发达的根系1
湛江
发达的根系2
红树林外观
侵蚀海岸特征
陡峻海岸受侵蚀而坍塌
海 岸 侵 蚀 导 致 建 筑 基 础 的 破 坏
波浪侵蚀及形成的波切台
海蚀穴
海蚀柱
大连地区的海蚀柱
海岸阶地
海蚀阶地
大连海岸的海蚀阶地及海蚀滩
4.4.3 海岸泥沙运动及堆积地貌 • 1.泥沙横向运动与地貌 • 当波射线与海岸正交时,海底泥沙的运 动方向亦与海岸垂直,这种垂直于海岸的泥 沙运动称为横向运动。泥沙横向运动后所形 成的地貌有:海岸平衡剖面、海滩、下水沙 坝和离岸坝。
山地丘陵海岸1
大连
山地丘陵海岸2
香港
断层海岸1
台湾清水断层海岸
断层海岸2
台湾东海岸的宜兰
岬湾海岸
澳洲
沙坝-泻湖海岸
峡湾海岸
挪威
峡湾海岸,澳洲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溺谷海岸
纵海岸
(亚得里亚海)
斜交海岸
砾岸
砾岸,崂山
沙岸,三亚
粉砂淤泥质海岸1
苏北
粉砂淤泥质海岸2
天津
粉砂淤泥质海岸3
崇明岛
辽宁盘锦的红海滩1
•
海岸是高潮线以上狭窄的陆上地带,如海蚀 崖、滩肩或沿岸沙堤及海岸沙丘等,它们经常暴 露于海水面之上,仅在特大高潮或暴风浪时才被 海水淹没。这一地带又称潮上带或后滨。 • 海滩是高低潮之间的地带,它们在高潮时被 淹,低潮时出露,其宽度受潮差影响,相当于潮 间带,也称前滨。 • 水下岸坡是低潮线以下一直到波浪作用所能 到达的海底部分,其下限相当于1/2波长的水深 处,通常约10—20米。水下岸坡不露出水面,是 波浪破碎频繁的地带,在沙质海岸,常形成沿岸 沙坝和凹槽,这一带又称潮下带或近滨。外滨(或 滨外)是波基面以下的浅海部分。
1.泥沙横向运动及堆积地貌
水下岸坡近水底的泥沙颗粒, 在波浪的作用下做往复运动。假 设原始水下岸坡是一个微微向海 倾斜的,由同一粒径的泥沙组成 的斜坡,并且波浪前进的方向与 海岸垂直及其作用力保持不变, 那么在水下岸坡上,存在着一个 中立线。 在中立线附近,由于 泥沙静位移量为零,所以不冲也 不淤,岸坡不发生变化。在中立 线以上,由于泥沙向岸移动,岸 坡受侵蚀,侵在中立线以下,泥 沙向下移动堆积在坡脚(波及面 以下)形成水下堆积阶地。
珠海
海南红树林外观
海南
海积土(marine deposit):
滨海沉积物主要由卵石、圆砾和砂组 成,承载力较高。 浅海沉积物主要由细粒砂土、粘性土、 淤泥和生物化学沉积物组成,有层理构 造,较疏松,含水量高,压缩性大而强 度低。
深海沉积物主要是有机质软泥。
海岸带分带
海岸带地形
浅海 平均高潮线 平均低潮线
潮下带
海滩区 水下岸坡区 海岸区
现代海岸带
海岸线
海滨线
潮间带
潮上带
古 海 岸 带
浪基面
外
滨
近 滨
海 滨
前滨 后滨
海滨地区(海岸、海滩及近岸环境)
4.4.2 海岸侵蚀及其地貌
• 1.海蚀作用 • 波浪、潮汐及沿岸流等对海岸带的破坏作用,总 称为海蚀作用。海蚀作用的方式有:冲蚀、磨蚀和 溶蚀等。 • 冲蚀作用:是指波浪对海岸的撞击作用。在坡度 较大的海岸,波浪到达岸边时,波浪的能量将全部 作用于海岸,岸边所受的压力,受波高影响最大。 • 磨蚀作用:主要是激浪流所挟带的沙砾对海岸进 行研磨与凿蚀的作用。参与磨蚀的砾石多变成扁平 状。 • 溶蚀作用:是海水对岩石的溶解作用,除了对碳 酸岩溶解外,对其他岩石和矿物如玄武岩、正长岩、 角闪石及黑曜岩等溶解也较明显。
海岸带泥沙纵向移动形成的堆积地貌
湾顶滩
沙嘴
连岛沙坝
典型堆积海岸地貌特征
泻湖
泻湖
沙 嘴 的 形 成 部 位
沙嘴及拦门沙
连岛沙坝的形成
芝罘岛连岛沙坝
海滨地形及堆积物结构示意图
海积阶地和海积-海蚀阶地示意剖面图
4.4.4 海岸类型
• 我国海岸按其形态,成因及物质组成等可分为 五大类: • 基岩海岸 • 沙砾质海岸 • 淤泥质海岸 • 红树林海岸 • 珊瑚礁海岸
海洋地质作用与海洋分区的关系 水动力 地 形 物源
陆源为主,内源 及其它兼有
碎屑、化学及生 物源 泥质 生物与化学源
波浪,潮汐,复杂多 滨海区 强 变 海流,波浪,平缓开 浅海区 阔 较强
半深海 海流,弱 区
陡而狭 窄
基本静止, 开阔有 深海区 浊流 起伏
(1)海洋环境地貌示意图
大陆边缘
(2)陆棚(大陆架)的主要地貌特征
海岸均衡剖面塑造示意图
海滩
海积地貌是指 主要由于堆积作 用形成的海岸地 貌。海积地貌主 要包括泥沙横向 运动形成的海积 地貌和泥沙纵向 运动形成的海积 地貌。 日照沙质海滩
海积地貌
沙 质 海 滩
海积地貌
朱 家 尖 砾 质 海 滩
海积地貌
淤 泥 质 海 岸
水下沙坝和离岸坝
• 在广阔的水下岸坡上,有时出现垄岗状的水下沙 坝一条或数条,分布与海岸平行,长度数公里至数十 公里不等。 • 水下沙坝生成于水深约2个波高处,在此波峰发生 局部破碎,波能消耗,波浪搬运力减弱,部分泥沙因 而堆积下来,成为水下沙坝。以后波浪的尺度(波长、 波高、波速等)变小,继续向岸前进。当它到达水深更 小,深度又相当于2个新波高的地方,再次破碎,泥沙 又再一次堆积。这一过程可进行多次,于是就堆积出 多条水下沙坝。如果沙源丰富,沙子不断补充时,水 下沙坝便可能露出水面成为离岸坝,它与海岸之间被 一长形的瀉湖水域所隔开。
沿岸流及海滩运移
沿岸流搬运沉积物
•
•
•
•
(2)堆积地貌 1)湾顶滩:发生在海岸线向海转折的岸段上。 2)沙咀(嘴):当海岸线向陆转折时,将在转折 处出现沙咀地貌。沙咀常见于港湾口、海峡口、河 口及海岸突出处,它妨碍了船只进出港口,但也可 作为天然防波堤。 3)拦湾坝:海岸如果受到岬角或人工建筑物的 遮蔽,在遮蔽体之后的波影区内,波浪能量减小, 进入波影区的泥沙也因而发生堆积。拦湾坝不一定 把湾口全封闭,可能留出一缺口供潮流及河水出入, 拦湾坝内的海湾称为泻湖。 4)连岛坝:海岸外侧如果存在岛屿,岛屿背后与 海岸之间存在波影区,当泥沙移至波影区时,同样 因波能减小而发生堆积。堆积物从大陆岸边向岛屿 延伸,最后与之相连,形成连岛坝,如山东的芝罘 岛连岛坝。
海积地貌
海岸沙坝
2.泥沙纵向运动及堆积地貌 • (1)泥沙纵向运动 外海波浪进入海岸带时, 波射线如果和海岸线斜交,泥沙的运动方向 应当是波浪力作用方向与重力沿岸坡分力的 合力方向前进。因此泥沙的运动方向总是偏 离原来波射线的方向,结果泥沙沿海岸进行 了运动。 • 泥沙流在运动过程中,经常因海岸线方 向的改变而引起波浪入射角的变化,导致容 量减少而产生堆积。此外,波能减小亦同样 会使泥沙堆积,形成堆积地貌。
波浪的机械侵蚀作用3
海岸地貌类型表
2.海蚀地貌
•
(1)海蚀洞 在陆地与海面接触的地方,经常受波浪 的冲蚀、磨蚀和溶蚀,形成向陆凹进的洞穴和凹槽, 称为海蚀洞及海蚀槽。海蚀洞洞顶呈穹形,中部最高, 口部下弯如鸟嘴状。它往往在节理多和弱岩部位发育。 洞的高度略高于海平面。 • (2)海蚀拱桥 发育在岬角二侧的海蚀洞互相贯通后, 洞顶仍然保留下来,称为海蚀拱桥。 • (3)海蚀崖 由基岩组成的海岸,在海蚀作用和重力 崩塌作用下,岩石不断遭受侵蚀与后退,由此造成的 崖壁称为海蚀崖。 • (4)海蚀平台和海蚀柱 海蚀平台是海蚀洞和海蚀崖 后退过程中出现的平坦石质台地。宽数米至数十米不 等,向海微倾,位置在高潮面附近,是波浪侵蚀作用 的产物,具有指示海平面高度的地貌意义。突出在海 蚀平台上未被蚀去的岩石,称为海蚀柱。
(4)大洋底部的主要地貌特征
• 大洋底(又称大洋盆地)是指大陆斜坡以外的 广阔水域,海水深度一般2000m以上。它与半 深海区间界限恰与4°C等温线一致,这也是生 物群的分界线。 大洋盆地的主要地貌特征有: 1)深海平原 2)大洋中脊又称海底山脉。 3)海沟和岛弧
• • • • •
(5) 海岸带特征 • 海洋边缘,海洋与陆地的接触带是海洋与 陆地相互作用的地带,称为海岸带,包括沿岸 陆地部分及水下岸坡,范围自滨海平原至外陆 架坡折带。 • 现代海岸带包括现代海浪对地面作用所达 到的范围。其上界,在岩岸是现代海蚀崖的顶 部,在沙质和泥质海岸是海岸沙丘或海滩顶部 生长植被的地方;其下界相当于水深等于1/2 波长处。现代海岸带自陆地向海洋一般划分为 海岸、海滩和水下岸坡三个部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