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海洋的地质作用

合集下载

海洋地质作用类型

海洋地质作用类型

海洋地质作用类型海洋地质作用是指在海洋中发生的各种地质过程和地质现象。

海洋地质作用类型多种多样,包括海底扩张、海底地震活动、海底火山喷发、海底地质构造运动、沉积作用、侵蚀作用等。

这些地质作用对海洋的形成、演化以及海底资源的形成和分布等起着重要影响。

海底扩张是海洋地质作用中的重要类型之一。

地球上的海洋地壳主要分布在洋中脊上,洋中脊是地球上新的地壳形成的地方。

在洋中脊上,岩浆从地幔中涌出填充了裂隙,形成新的地壳。

这种地壳的形成导致海洋地壳的扩张,从而推动了板块的运动。

海底扩张是地球板块构造理论的基础,也是海洋地质作用的核心之一。

海底地震活动也是海洋地质作用的重要表现形式。

海底地震是指发生在海底的地震活动。

地震是地球内部能量释放的一种表现形式,地震活动不仅会引发海洋地壳的变形和破裂,还会产生海啸等灾害性效应。

海底地震活动对海洋地质构造的演化和海底地形的形成有重要影响。

海底火山喷发也是海洋地质作用的一种类型。

海底火山喷发是指火山岩浆从地幔中涌出到地壳表面,并在海底喷发的现象。

海底火山喷发不仅会形成海底火山,还会产生大量的岩浆和火山碎屑物质,丰富了海底的地质构造和地质景观。

海底火山喷发还与海洋生物的分布和演化密切相关。

而海底地质构造运动也是海洋地质作用的重要类型之一。

海底地质构造运动是指海洋地壳在板块运动的作用下发生的构造变形和运动。

海底地质构造运动导致了海底地形的形成和海洋地壳的变形,同时也影响了海洋生物的分布和演化。

海底地质构造运动的研究对于认识海洋地质过程和理解地壳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沉积作用是海洋地质作用的另一个重要类型。

海洋中存在着大量的沉积物,包括碎屑物质、有机物质、化学沉积物等。

这些沉积物在海洋中沉积、堆积和固结,形成了海底沉积岩。

沉积作用是海洋地质作用的结果和过程,它反映了海洋环境的变化和演化。

侵蚀作用也是海洋地质作用的一种重要类型。

海洋中存在着强大的波浪、潮流和海浪等侵蚀作用,它们能够侵蚀岩石、破碎岩层,从而改变海底地形和地貌。

海洋的地质作用(考点精心整理)

海洋的地质作用(考点精心整理)

海洋的地质作用(考点精心整理)1.海与洋的区别1)时代新2)基底多为陆壳3)面积小,水深小4)含盐度低,水温略高2.海水的运动及其地质作用1)波浪:高低起伏的海水。

●波浪的起因●①风摩擦海水●②月球引力●③海底地震●④大气压变化●波浪四要素●①波长:相邻波峰间的距离。

●②波高:波峰与波谷间的垂直距离。

●③波的周期:相邻二波峰传经同一点所间隔的时间。

●④波速:波形在单位时间内前进的距离。

●浪基面:1/2波长●破浪:最后波峰超前并且翻卷破碎。

●激浪:破浪拍击海岸。

2)波浪的地质作用●浪蚀:岸边岩石在巨大能量的海水作用下,节节后退。

●海岬:抵抗力强的岩巨突出成为海岬。

●海湾:抵抗力弱的岩石凹入成为海湾。

●治断裂带则形成海陆沟谷。

●海蚀平台发展停止后的海岸剖面叫海蚀平衡剖面。

●波浪运动使海水在岸边反复前进称进流,后退称回流。

●如果波浪运动与海岸斜交,可形成与岸平行的沿岸流。

●在海岸凹入处,沿岸流携带的物质沉淀成沙嘴。

●被沙嘴隔离在近陆的封闭海域称为泻湖。

3)潮汐:月球引力作用下造成海平面周期性升降现象。

4)潮汐影响小的地方河口形成三角洲,潮汐的作用大的地方,河口强烈冲刷,形成三角港.5)潮汐作用使海水大规模水平运动,形成潮流。

6)潮汐条件:●①狭窄的河道●②向海张开的漏斗状河口●③河口处的水下砂堤●④强东南风7)洋流:定向流动的广海海水。

8)等深流:沿陆坡等深线方向流动的深部洋流。

9)浊流:一种含大量碎屑物质因而密度大并以较高速度向下流动的水体。

10)浊流的地质作用:●浊流的侵蚀可形成海底峡谷●海底峡谷的前锋是巨型扇状沉积体称海底冲积堆,或深海扇。

3.海底沉积物1)海底沉积物来源●①陆缘物质●②生物物质●③火山物质●④海底岩石溶滤的物质●⑤宇宙物质2)滨海沉积●滨海是波浪及潮汐强烈运动的近岸水域,其下界为浪基面。

●外滨带(潮下带)●前滨带(潮间带)●后滨带(潮上带)●外滨、前滨5特征●①水浅、动荡、氧气足、阳光充沛●②生物有绿藻、兰绿藻及海洋底栖生物。

海洋的地质作用

海洋的地质作用

称为泻湖。
二、潮汐及其侵蚀、搬运作用
——海水在月球和太阳引力及地球自转产生的离心惯 性力的共同努力下,产生周期性的涨落现象,称为潮汐。
8.2
海 水 的 运 动 及 其 侵 蚀 搬 运 作 用 ( 潮
汐 潮汐运动示意图

潮汐的侵蚀、搬运作用与波浪相似。
常使河口形成三角港。无三角洲沉积
影视:潮汐
8.2
( 为是由浊流搬运而来的。

总的说,海水的搬运以波浪搬运作用为主。一般具有明显的分带性:
流 较粗、重的颗粒搬运距离近(在近岸沉积),较细轻的颗粒搬运距离远,
) 化学溶蚀物质搬运更远。因此可以根据沉积物的粗细、轻重,分析当时
距离海岸的远近。
第三节 海水的沉积作用
为什么说要有大海一样的胸怀,就是因为大海的肚量 之大,是最大的大肚罗汉。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最广阔 的沉积场所,因此海水的沉积作用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构造运动及板块扩张速度的变化,更是地质历史时期
海 海进海退的主要因素。 水 的 进 退
谢谢各位!

沉淀,形成海缘石和菱铁矿等。

c.最后是碳酸盐类沉积,形成石灰岩、

白云岩等。
浅 4.浅海生物沉积特征
海 沉
由于浅海中生物大量繁殖和死亡,它们的
积 骨骼和外壳就在适宜的环境下沉淀下来,形成
) 生物沉积岩。
主要有:贝壳灰岩、有孔虫灰岩、硅藻岩
等,最常见的是珊瑚礁灰岩。
(四)半深海及深海沉积
8.3
1.沉积物的特点:
浅海——是指水下岸坡以下(以水下砂坝为标志),直
8.3
至200米深度的海域,其海底为大陆架。


《海水的地质作用》课件

《海水的地质作用》课件

溶解离子
海水含有大量的溶解离子,如钠 离子、氯离子、镁离子等。这些 离子主要来自地壳岩石的风化和
海水的蒸发。
钠离子和氯离子
钠离子和氯离子是海水的主要阳 离子和阴离子,对海水的盐度和
密度有重要影响。
镁离子
镁离子是海水中常见的阳离子之 一,对海水的化学性质和海洋生
物的生长有重要作用。
有机物质
有机物质
海水含有丰富的有机物质,如氨基酸、糖类、脂肪酸等。这些有 机物质主要来自生物的代谢活动和陆地的输入。
要点三
数值模拟技术
数值模拟技术是现代海洋地质研究的 重要手段之一,可以用于模拟海水的 运动规律、波浪传播规律等方面。未 来,需要加强数值模拟技术的研究和 应用,提高模拟精度和可靠性。
THANK YOU
感谢观看
盐度
总结词
海水的盐度是指海水中溶解的盐类物质的总浓度,对海洋的化学和物理性质有重 要影响。
详细描述
海水的盐度主要受到蒸发和降水的影响,蒸发作用会使海水浓缩,盐度升高,而 降水则会使盐度降低。不同海域的海水盐度存在差异,平均盐度约为3.5%。
压力
总结词
海水压力是指海水对容器壁产生的压强,对海洋生物和海底地貌的形成有重要 影响。
海洋地质研究的新技术与新方法
要点一
高精度地球物理探测 技术
高精度地球物理探测技术是海洋地质 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可以用于探测 海底地形、地质构造、矿产资源等方 面。未来,需要加强高精度地球物理 探测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提高探测精 度和可靠性。
要点二
遥感技术
遥感技术是现代海洋地质研究的重要 手段之一,可以用于监测海面温度、 海流、海浪等方面。未来,需要加强 遥感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提高监测精 度和时效性。

海洋的地质作用

海洋的地质作用

海洋的地质作用海洋的地质作用相关图片编辑词条专家发言消歧义参与讨论海水运动、海水中溶解物质的化学反应和海洋生物对海岸、海底岩石和地形的破坏和建造作用的总称。

海洋地质作用包括海蚀作用、搬运作用和沉积作用。

海水的运动方式主要是波浪、潮汐、洋流和浊流。

这4种海水运动是海洋地质作用的重要的机械动力。

由于海水深度和海底地形的影响,它们在海洋中构成了不同的水动力带。

海水较浅的滨海带和大陆架是波浪和潮汐为主的水动力带,在波浪影响不到的大陆坡和深海盆地,是洋流和浊流的水动力带。

这4种机械动力都能产生海蚀作用、搬运作用和沉积作用。

机械海蚀作用是海水运动时的水力冲击(也叫冲蚀)和海水挟带的碎屑产生的磨蚀对海岸和海底的破坏作用。

海水机械搬运的方式有3种:①推移,粗大的碎屑沿海底滚动和滑动;②跃移,较粗的碎屑间歇地跳跃式移动;③悬移,细小碎屑悬浮在水中移动。

这3种方式随水动力的强弱和碎屑粒径大小而变化。

有时3种方式同时存在,有时推移和跃移并存,或者仅有悬移。

当海水机械动力消失时,即发生沉积作用。

机械沉积作用遍布海洋各处,但以大陆架和大陆坡上的沉积量最多。

水的化学作用主要是对可溶性岩石的溶解作用(也叫溶蚀),以及海水中溶解物质的化学反应在海底上形成沉积物的作用。

海洋中的生物不仅数量大而且种类多,在不同深度的海水中都有生物繁殖,但以大陆架上的海水中最为繁盛。

海洋生物的地质作用主要指生物的遗体在海洋底上的沉积作用。

海洋的3种地质作用中,海蚀作用在滨海地区最显著而强烈,广阔的海洋盆则以沉积作用为主。

海洋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是地球上最大的沉积场所,沉积物的数量大,种类多。

现代大陆上大部分地区都有不同地质时期的古海洋沉积物。

研究海洋的地质作用,特别是海底沉积物,对了解地球发展史、开发利用海底矿产资源都十分重要。

波浪的地质作用?波浪(也称海浪)是由于风的摩擦,海水有规律的波状起伏运动。

波浪的大小与风力强弱、风势久暂和海面开阔程度有关。

海洋地质作用类型

海洋地质作用类型

海洋地质作用类型以海洋地质作用类型为标题,写一篇文章:一、板块构造与海底地质形态1. 海底地壳扩张与海脊系统海底地壳扩张是指在海洋板块边界处发生的地壳运动,通过这种运动,新的地壳物质从海脊系统中向外扩张。

海脊系统是一系列海底山脊和裂谷的组合,是地球表面上最长、最连续的山脊系统。

这种地质作用造成了地球上最年轻的地壳物质形成,并且对海洋地质形态产生了重要影响。

2. 海沟与俯冲带海沟是指位于海洋深处,纵深超过6000米的地质构造,是地球上最深的地方。

海沟的形成与俯冲带有关,俯冲带是指两个板块之间的边界,其中一个板块向下俯冲至地幔深处。

在俯冲带形成的过程中,海洋地壳被迫下沉,形成海沟。

这种地质作用是海洋地质中的重要类型,对海洋地形和地壳演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沉积与海平面变化1. 沉积作用与沉积岩沉积作用是指岩石、矿物或有机物质沉积到地球表面的过程。

在海洋地质中,沉积作用主要指海洋沉积作用,即海洋中的颗粒物质沉积到底部形成沉积物。

这些沉积物在经历压实、水化等作用后,形成沉积岩,如砂岩、泥岩和石灰岩等。

沉积作用是海洋地质中的重要过程,记录了海洋环境的演变和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2. 海平面变化与海岸侵蚀海平面变化是指海洋中的水位发生变化的过程。

这种变化可以由多种因素引起,如全球变暖导致冰川消融和海洋膨胀等。

海平面的上升和下降会对海岸线产生影响,尤其是海岸侵蚀。

海岸侵蚀是指海洋侵蚀海岸线的过程,主要包括海浪冲刷、潮汐作用和海底侵蚀等。

海平面变化和海岸侵蚀是海洋地质中的重要作用类型,对海岸线的形态和演变有着显著影响。

三、地质灾害与海洋地质作用1. 地震与海啸地震是指地球内部发生的震动现象,可以引起海底地质变化和海洋地质作用。

当地壳发生断裂或岩石发生滑动时,会产生地震波,进而引发海啸。

海啸是由地震、火山爆发、滑坡等引起的海洋水体的巨大波浪,对沿海地区造成严重破坏。

地震和海啸是海洋地质中的重要地质灾害,对海洋环境和人类安全造成了巨大影响。

海洋的地质作用范文

海洋的地质作用范文

海洋的地质作用范文首先,海洋的地质作用在地质构造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地球表面的海洋地壳主要由大洋岩和大洋壳组成,而大陆地壳主要由花岗岩、变质岩和沉积岩组成。

海洋地壳与大陆地壳之间的差异性促使板块运动和构造活动的发生。

板块运动导致了海底的扩张和收缩,形成了地壳断层、地震和火山活动等地质现象。

例如,大西洋中脊是地球上最重要的板块边界之一,是大西洋两边板块扩张的地方,这一地质过程导致了大西洋大陆板块的形成。

其次,海洋的地质作用还参与了地球的岩石循环。

岩石循环是指地球上的各种岩石在地球内部和地表之间不断循环的过程。

海洋中的化学物质、气候变化和生物活动都对岩石循环起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海洋中的生物通过骨骼和壳体的碳酸盐沉积形成了大量的沉积岩,如石灰岩。

沉积岩可以保存古代动植物的化石记录,对地球历史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数据。

此外,海洋中的地热活动也导致岩石的溶解和改变,形成了海底热液喷口和硫化物沉积。

这些海底热液喷口和硫化物沉积对深海环境的人类利用和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最后,海洋的地质作用对地壳的演化具有重要的影响。

地壳是地球最外层的硬壳,它的形成和演化受到地球内部热对流和板块运动的影响。

海洋中的岩石循环、构造变形和地震活动等地质过程对地壳的演化起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板块运动导致了大陆的聚合和分离,形成了大陆碎片和新的大陆边界。

地震是地壳运动的表现,它们不仅造成了地壳的变形和破坏,也为地质勘探提供了重要的信息。

综上所述,海洋的地质作用对地球的构造、岩石循环和地壳演化具有重要的影响。

地球上的海洋地壳不仅是大陆地壳和岩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地球构造和地震活动的重要动力源。

随着海洋科学的发展,人们对海洋的地质作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这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地球的演化和保护海洋环境。

普通地质学9海洋地质作用

普通地质学9海洋地质作用

普通地质学9海洋地质作用海洋地质学是研究地球表面上的海洋功能和过程的科学。

它涵盖了海洋的地质构造、地质历史、地球化学、岩石学和沉积学等方面。

海洋地质作用是指在海洋中发生的各种地质过程和现象,包括海底扩张、地壳运动、火山喷发、海洋沉积和海洋地形的形成等。

这些作用对地球的演化和人类的生存都有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对海洋地质作用进行详细阐述。

首先,海底扩张是海洋地质学中的重要作用之一、据大洋地壳扩张理论,地球上的海底一直在不断扩展,而扩展的中心是海脊。

在海脊上,熔岩从地壳下部冒出,形成了新的岩石。

随着新岩石的形成,老岩石向两侧移动,海底不断扩张。

这个过程称为海底扩张。

海底扩张造成了海脊系统的形成,也导致了地壳的运动。

海底扩张对于地球的演化和板块构造有着重要的影响。

其次,海洋地质作用还包括地壳运动。

地壳运动是指地壳在地表上的运动和变形。

它可以分为构造运动和地震活动。

构造运动主要包括地壳的抬升、下沉、侧移等。

这些运动可能是由地球内部的构造应力引起的,也可能是由板块运动引起的。

地震活动是地壳运动的一种表现形式,是由地震波引起的地面的震动。

地壳运动不仅影响着海洋地质的形成和演化,还会对地表的环境和人类的生活造成重大影响。

第三,火山喷发是海洋地质作用的重要组成部分。

火山喷发是地球表面上火山活动的一种形式,是由于地球内部的岩石熔融而产生的。

在海洋中,火山活动主要发生在海脊系统和火山岛上。

火山岛是海洋中的一种地形,是由火山活动形成的岛屿,例如夏威夷和日本的冈山。

火山喷发不仅对海洋生态和气候有着重要影响,还对海底沉积物的形成和分布起着重要作用。

最后,海洋地质作用还涉及到海洋沉积和海洋地形的形成。

海洋沉积是指海洋底部积累的各种物质,包括颗粒物质、有机物质和化学物质等。

海洋沉积是通过沉降作用形成的,其中的沉积物质来自于陆地和海洋的搬运和沉积。

海洋地形是指海底的地形,它是由于海洋地质作用的影响而形成的。

海洋地形包括洋脊、海沟、海底扇等,它们的形成与海底扩张、地壳运动和火山喷发等有关。

海洋及其地质作用

海洋及其地质作用

海洋及其地质作用海洋是地球上最广阔的水域,覆盖了约71%的地球表面。

它对地球的气候、生态系统以及地质活动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并且在地质作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首先,海洋对地球气候和天气的影响是巨大的。

海洋的存在使得地球的温度变化更加稳定,具有较高的热容量和传热能力,调节了全球的气候。

海洋还通过与大气的相互作用,参与了水循环和气候系统的运行。

它吸收和释放大量的热量,影响着全球的气温分布。

海洋的表层水体和气候之间的相互作用还导致了台风、风暴潮和沿海降水等极端天气事件的发生。

其次,海洋对地球的生态系统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海洋生物多样性丰富,生态系统复杂,从微观生物到海洋巨兽,各种生物相互依赖,构成了复杂的食物链和生态网络。

海洋生态系统提供了人类和其他生物所需的食物资源,如鱼类、贝类和海藻等。

此外,海洋还为许多物种提供了栖息地和繁殖场所,支持着众多生物的生存和繁衍。

海洋也在地质作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首先,海洋是地球上最主要的水库之一,承载着全球水文循环的一部分。

它接收来自河流和降雨的淡水,并且通过蒸发和降水来维持水循环的平衡。

水文循环是地表和地下水系统之间的关键组成部分,对水资源的分配和供应具有重要影响。

其次,海洋还参与了地质的造山作用。

海洋中的板块运动和构造变形会导致地震和火山爆发。

海底地壳的扩张和收缩使得板块的运动和相互碰撞成为可能。

例如,太平洋火山带中的火山活动就与太平洋板块和其他板块之间的俯冲带有关。

这些地质活动不仅对于地球的地貌和地质构造产生影响,还对海洋生物和生态系统造成了一定的冲击。

此外,海洋还是地球上最大的碳汇之一。

海洋吸收了大量的二氧化碳,通过生物吸收和物理溶解等过程,将其储存在海水中。

这有助于缓解全球暖化和气候变化带来的负面影响。

然而,过量的二氧化碳会导致海洋酸化,对海洋生物和生态系统造成威胁。

综上所述,海洋及其地质作用对地球的气候、生态系统和地质活动有着重要的影响。

海洋的存在调节了全球的气候,支撑了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并且参与了水文循环和造山作用等地质过程。

海洋地质作用

海洋地质作用

5.海洋的沉积作用
基本特点:海洋是地球表面最大和最终的积水盆地和沉积场
所,沉积岩中绝大部分是海洋环境下形成的。海洋沉积物大部分 为陆源物质(碎屑物、溶解物),其次为海洋内源物质(生物碎 屑、海洋化学物)及火山喷发物等。 海洋沉积作用受海水运动、海底地形、海洋生物分布以及海
水的物理、化学性质等因素影响,在不同的海洋环境中,其沉积
砾石滩
沙滩
泥滩
砾滩:基岩海岸区,砾石磨圆、分选好,长轴平行海岸,扁平面向海倾斜。
沙滩:陆源物质较丰富的地区,沙粒分选、磨圆好、具明显的分带现象(近
潮上带粗、潮下带细)。成分以石英为主,可达90%以上,次为长石、白云母、 生物碎屑等。表面具有波痕、气孔、生物遗迹等构造,内部具交错层理构造
泥滩和潮坪沉积
沙嘴,泻湖,堡岛和连岛沙坝
浅海的沉积作用
浅海水域较宽阔,水深较浅,海底平缓,生物繁盛,靠 近大陆,是海洋中最主要的沉积区。大量的碎屑物、化学物
质及生物遗体通过机械和化学的方式在浅海区内沉积。具体有碎屑沉积,生物沉积Fra bibliotek化学沉积三大类型。
1). 碎屑沉积:
由近岸到远岸由粗到细,以石英沙粒和粘土为主, 含有大量生物遗体,沉积
作用方式和沉积物各异。
滨海沉积作用—海滩(泥、沙-波痕、砾);沿岸堤+沙坝+沙
咀;潮坪(双向斜层理;盐沼Sabkha);泻湖 浅海沉积作用—碎屑沉积;化学沉积-元素可溶性序列:生物 沉积(碎屑与礁) 半深海沉积作用—陆源、泥质:红-热;绿-海绿石;蓝-还原
深海沉积作用—机械:陆源浊积物+冰川+风运物;生物软泥:
冲入洞中的浪流及其对空气的压缩作用,可将洞顶击穿,
称为海蚀窗。 海蚀穴顶的岩石因下部掏空而不断崩塌,这样形成的悬崖 称为海蚀崖。

海洋地质作用课件

海洋地质作用课件
也大。海水的密度 随着纬度和深度的
增加而增加。 海水密度差是大洋 环流的主要驱动力。
1. 海洋环境的基本特征
海洋生物
底栖生物 游泳生物 浮游生物
固着:珊瑚 爬行:螃蟹 钻孔:蠕虫
各 种 鱼 类
笔石 藻类 放射虫
1. 海洋环境的基本特征
海水的运动
海浪
潮汐
洋流
浊流
海水 的 波状 运动。
全球性的 海水作周 期性的涨 落的现象。
水的沉积作用
半深海和深海带的沉积作用
软泥沉积
常见的软泥沉积物有含硫 化铁的蓝泥和灰泥、含氧 化铁的红泥和含海绿石的 绿泥。深海带则主要为各 种生物软泥,如抱球虫软 泥、硅藻软泥、放射虫软 泥。
3.海水的沉积作用
半深海和深海带的沉积作用
浊流沉积
浊流作用可将浅海和 河口沉积物带到大陆 坡下或深海盆地中沉 积。典型的浊流沉积 物主要由粘土、粉沙、 沙组成。在空间上多 为扇体。
海洋地质作用
海洋占地球表面积的三分之二以上,含 有丰富的矿物资源,震旦纪以来,大陆上五 分之四的地区发育有各种海相地层,因此, 研究海洋的地质作用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 现实意义。
海洋地质作用
内容提要
海洋地质作用
1. 海洋环境的基本特征 2. 海水的剥蚀和搬运作用 3. 海洋的沉积作用
1. 海洋环境的基本特征
3.海水的沉积作用
浅海带的沉积作用
生物沉积作用 浅海是生物最繁盛的 区域,生物的沉积作用十 分明显。当浅海中大量的 生物死亡后,尸体的硬质 部分可直接堆积在海底, 形成生物堆积。最常见的 有珊瑚礁、生物碎屑灰岩。
3.海水的沉积作用
浅海带的沉积作用
生物 沉积 作用
3.海水的沉积作用

第16章 海洋的地质作用

第16章 海洋的地质作用

第十七章海洋的地质作用第一节海洋概况海洋占整个地球面积的70.8%,地球上的水约有97%存在于海洋中,在地质历史中,沧海桑田、海陆变迁,占陆地表面75%的沉积岩中绝大部分是海洋沉积形成的,因此海洋的地质作用是极为重要的。

海洋是陆地上最大的沉积盆地,蕴藏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海洋中几乎含有所有的化学元素)含量达亿吨,是陆地含量的900倍。

因此对海洋地质作用的研究是极其重要的,无论对地壳形成的了解及现实资源的利用都有深刻的意义。

一.海与洋海和洋构成了海洋。

一般来说,近陆为海、远陆为洋,水体相通,均为海水。

但两者位置、范围、深度、时代、地壳性质、水体性质存在差异有着根本性区别:1.洋盆是相对稳定盆地全球四大洋中生代已出现,一直接受沉积。

海盆形成时间短,不论是陆缘海还是陆间海,主要形成于第三纪,第四纪完善,位置、范围、规模变化剧烈。

2.洋底地壳为洋壳海底地壳除少量为洋壳(日本海及我国南海部分)外,多数为陆壳或过渡性质地壳。

3.大洋海水深,面积广阔,形态不受大陆影响;海域水浅(一般在3000m 以内),范围局限,形态受陆地轮廓直接影响4.两者水体含盐度、海水温度及运动特征等还有一定差异。

二.海水的化学成分1.海水的基本化学特征(1)海水中含有大量的矿物质和有机质,其中以可溶性盐类为主;(2)海水中含有众多微量元素;(3)海水中含有气体;2.海水的基本化学组成(1)最主要的元素:氯、钠、镁、钙、硫、钾等;(2)最主要的盐类:氯化钠、碳酸钙、硫酸镁等;(3)盐度:一千克海水中溶解的全部盐类物质。

世界各大洋的一般盐度为33-38‰,平均为35 ‰,盐分的多少随地区的气候不同而变化;(4)pH值:海水的pH值在7.6~8.4之间。

(5)海水中的气体:主要有氧、二氧化碳和硫化氢。

三.海水的主要物理性质1.海水的温度主要来自太阳辐射,是海洋热能的一种表现形式。

海洋表层的温度较高,且随纬度增加而降低。

海水温度差是大洋环流的主要驱动力。

海洋的地质作用名词解释

海洋的地质作用名词解释

海洋的地质作用名词解释地球上70%的面积被海洋覆盖着,海洋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

在海洋中,存在着许多地质作用,这些作用对地球的构造和地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解释一些与海洋地质作用相关的重要术语,以便更好地了解海洋的奥秘。

1. 地壳地壳是地球最外层的固体岩石壳层,是构成地球的岩石和土壤的主要组成部分。

地壳主要分为陆壳和海洋壳两部分,其中海洋壳占地球表面的绝大部分。

海洋壳相对较薄,由海洋地壳和上覆的海水组成,对海洋地质作用起着重要的作用。

2. 海底扩张海底扩张是指地球上海洋地壳不断向两侧扩张的过程。

在海底中,存在着许多构造地形,其中最重要的是洋脊系统。

洋脊是一系列相对较长的海底山脊,沿着大洋中心产生,将海洋壳分裂成两个相互平行的板块。

洋脊系统的扩张是地球板块构造的基础,也是海底地壳增长的重要原因。

3. 断裂带断裂带是指地壳内部存在的断裂线或断裂系统。

在海洋地质中,断裂带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们将洋脊系统中形成的新地壳分割成一系列块体。

断裂带可以是活动的,也可以是已经停止运动的。

断裂带的形成和运动经常伴随着地震和火山活动,对海洋地质作用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4. 陆缘带陆缘带是指海洋地壳和陆壳的过渡区域,通常位于大陆边缘区域的水下。

在陆缘带中,存在着许多特殊的地质现象,如大陆边缘扩展、物质循环和沉积作用等。

这些作用是陆缘带地表地质特征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海洋地球科学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5. 海底地形海底地形是指海洋底部的地貌特征。

海底地形丰富多样,包括海山、海沟、海岭等。

海山是由火山活动在海床上构建而成的地形,常常形成活动火山口。

海沟是地球表面最深的地质构造之一,也是海洋地质作用的重要表现。

海岭是位于洋脊系统上的山脉,是洋脊活动和海底扩张的结果。

6. 海底地层海底地层是指海底中各种岩石和沉积物层的堆积。

这些地层记录着海洋地质发展的历史,对研究地球演化和气候变化非常重要。

海底地层可以包括岩石地层、沉积地层以及生物地层等,它们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海底地壳的结构和特征。

海洋地质作用类型及特征

海洋地质作用类型及特征

海洋地质作用类型及特征
海洋地质作用是指海洋中地球内部和外部力量对海底地壳和地形的改造作用,主要包括构造作用、沉积作用和侵蚀作用。

1. 构造作用:主要包括海底地壳的构造运动、板块构造演化以及构造构造物的形成。

海底地壳的构造运动包括海底地震、火山喷发以及地壳断裂和隆起,这些运动导致海底地形的巨大变化。

板块构造演化指的是海底板块的相互作用和移动,如板块的碰撞、俯冲和扩张,这些过程形成了海沟、海脊、弧形岛弧等特殊地形。

构造构造物是指由构造运动形成的地质构造,例如海山、边缘山脉和隆起地带。

2. 沉积作用:海洋中的沉积作用主要是指沉积物在海底堆积形成海底地层和沉积物的分布格局。

海洋中的沉积物主要来自陆地的河流、风化物质、火山喷发和生物骨骼等,它们经过水的冲刷和重力沉积在海底。

沉积作用形成了海底的泥、沙、石和泥石流等沉积物,同时还形成了各种沉积地貌,如海底冲积扇、沉积盆地和海啸沉积。

3. 侵蚀作用:侵蚀作用是指海洋中的水流、波浪、潮汐等力量对海底地形的侵蚀和破坏作用。

海洋中的侵蚀作用主要表现为海岸侵蚀、海床侵蚀和海岛侵蚀。

海岸侵蚀是指海岸线受波浪冲击和潮汐作用而被侵蚀和改变,导致海岸线后退和海峡、海湾的形成。

海床侵蚀是指海洋中的水流和波浪对海底地貌的侵蚀和破坏作用,形成了海底沟壑和河道。

海岛侵蚀是指海洋中的海水入侵和波浪冲刷等力量对海岛的侵蚀和破坏作用,导致海岛退化和消失。

海洋地质作用类型及特征

海洋地质作用类型及特征

海洋地质作用类型及特征1.沉积作用:沉积作用是海洋中碎屑物质通过物理、化学或生物过程,在海底或海洋地壳表面沉积形成新的地层。

这些碎屑物质可以是岩屑、泥沙、矿物颗粒或有机物等。

沉积物经过成岩作用,可以形成各种类型的沉积岩,如沙岩、泥岩和砾岩等。

沉积作用是构造埋藏的主要过程之一,通过沉积作用可以对构造和岩石性质进行解析和研究。

2.海底扩张与海底地壳形成:海底扩张是指海洋中新的地壳形成过程,主要发生在中洋脊和裂谷系统。

在中洋脊和裂谷系统中,岩石的熔融和上涌形成了新的海洋地壳,进一步推动了古老的地壳向两侧扩张。

这个过程被称为海底扩张,它是地球板块构造理论的基础。

3.地壳运动作用:地壳运动是指地壳中各种构造运动所产生的变形和应力释放的过程。

在海洋中,地壳运动表现为地震、断裂和地壳抬升等现象。

地壳运动对海洋地质有着重要的影响,它可以改变海底地貌,形成海底山脉和洋中脊,并引起海底地壳的断裂和抬升。

4.拉开作用:拉开作用是指地球板块之间相对移动引起两个板块之间出现空隙的过程。

在海洋中,拉开作用主要发生在中洋脊和裂谷系统中,当两个板块相对移动时,海底地壳被拉伸,形成了裂谷和断裂带。

拉开作用是海洋地壳形成的重要机制,通过不断的拉开作用,海底地壳得以向两侧扩张。

5.海洋腐蚀作用:海洋腐蚀作用是指海洋中水体和波浪对海岸线和海底地貌的冲刷和侵蚀作用。

海洋的波浪和潮汐运动可以持续对海岸线进行侵蚀,形成海岸崖、海蚀地貌和沙滩等地形。

在海底,水体和波浪的作用可以抬升泥沙,形成悬浮质。

海洋腐蚀作用是造成海岸线持续变化和海底地貌演化的重要原因之一总之,海洋地质作用类型多样,包括沉积作用、海底扩张与海底地壳形成、地壳运动作用、拉开作用和海洋腐蚀作用等。

这些作用相互作用,共同影响着海洋地质的演变和变化。

通过研究和理解这些作用的特征和机制,可以进一步认识海洋地质的变化规律,并对海洋资源和环境进行有效管理和利用。

海洋地质作用

海洋地质作用

基岩海岸的平衡剖面及其形成过程
海蚀崖 波切台 海蚀柱
海蚀洞
海蚀礁
波筑台
海蚀地貌
岸边激浪的强烈冲刷作用形成高度大致相同的凹槽,宽度 大于深度的称海蚀穴;深度比宽度大的称为海蚀洞。
冲入洞中的浪流及其对空气的压缩作用,可将洞顶击穿, 称为海蚀窗。
海蚀穴顶的岩石因下部掏空而不断崩塌,这样形成的悬崖 称为海蚀崖。
半深海-深海区:以洋流搬运为主,因远离陆地碎屑 物少,且洋流流速缓慢,仅能搬运悬浮物质。
5.海洋的沉积作用
基本特点:海洋是地球表面最大和最终的积水盆地和沉积场 所,沉积岩中绝大部分是海洋环境下形成的。海洋沉积物大部分 为陆源物质(碎屑物、溶解物),其次为海洋内源物质(生物碎 屑、海洋化学物)及火山喷发物等。
海浪
海浪是海洋中波浪现象的总称。它是指海水在外力作用 下,由于水质点离开平衡位置作周期性运动,从而向一定方 向传播而形成起伏扩展的波状现象。波浪包括波峰、波谷、 波长和波高四要素。
海浪可以细分为风浪,潮波,海啸,气压波和船行波等 多种类型。
波浪的成因类型与能量特征
能量
行星波
长重力波
潮波
地震波
涌风波
潮坪指以潮汐作用为主要动力、坡度在0。03-0。17度之间,由细粒 碎屑物(粉砂,粘土)组成的近岸带。多呈带状分布,在开阔海边缘规模 大,河口、海湾与泻湖周边小。宽度与潮差正比。
泥坪:地形平坦,沉积物主要为潮流带来的悬浮物(泥 质),波浪作用微弱,由岸向海沉积物由细(泥)变粗(粉 沙、细沙),具反分带现象。干旱地区则可发育盐类沉积, 称萨布哈。
海蚀地貌
海蚀崖不断后退,在陡崖的前方留下一个向海微倾斜的 基岩平台,称为海蚀平台或波切台。
由于岩性和构造的差异,波切台表面遍布几十厘米高的 岩脊,称岩脊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七章海洋的地质作用第一节海洋概况海洋占整个地球面积的70.8%,地球上的水约有97%存在于海洋中,在地质历史中,沧海桑田、海陆变迁,占陆地表面75%的沉积岩中绝大部分是海洋沉积形成的,因此海洋的地质作用是极为重要的。

海洋是陆地上最大的沉积盆地,蕴藏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海洋中几乎含有所有的化学元素)含量达亿吨,是陆地含量的900倍。

因此对海洋地质作用的研究是极其重要的,无论对地壳形成的了解及现实资源的利用都有深刻的意义。

一.海与洋海和洋构成了海洋。

一般来说,近陆为海、远陆为洋,水体相通,均为海水。

但两者位置、范围、深度、时代、地壳性质、水体性质存在差异有着根本性区别:1.洋盆是相对稳定盆地全球四大洋中生代已出现,一直接受沉积。

海盆形成时间短,不论是陆缘海还是陆间海,主要形成于第三纪,第四纪完善,位置、范围、规模变化剧烈。

2.洋底地壳为洋壳海底地壳除少量为洋壳(日本海及我国南海部分)外,多数为陆壳或过渡性质地壳。

3.大洋海水深,面积广阔,形态不受大陆影响;海域水浅(一般在3000m 以内),范围局限,形态受陆地轮廓直接影响4.两者水体含盐度、海水温度及运动特征等还有一定差异。

二.海水的化学成分1.海水的基本化学特征(1)海水中含有大量的矿物质和有机质,其中以可溶性盐类为主;(2)海水中含有众多微量元素;(3)海水中含有气体;2.海水的基本化学组成(1)最主要的元素:氯、钠、镁、钙、硫、钾等;(2)最主要的盐类:氯化钠、碳酸钙、硫酸镁等;(3)盐度:一千克海水中溶解的全部盐类物质。

世界各大洋的一般盐度为33-38‰,平均为35 ‰,盐分的多少随地区的气候不同而变化;(4)pH值:海水的pH值在7.6~8.4之间。

(5)海水中的气体:主要有氧、二氧化碳和硫化氢。

三.海水的主要物理性质1.海水的温度主要来自太阳辐射,是海洋热能的一种表现形式。

海洋表层的温度较高,且随纬度增加而降低。

海水温度差是大洋环流的主要驱动力。

海水表层温度:赤道附近为25-28℃,两极地区为0℃左右。

海水温度随深度增强而降低,到300米以下变化极小,一般为-1~5℃。

2.海水的密度海水的密度略大于蒸馏水,一般为1.02-1.03g/cm3随各处温度、压力及含盐度变化而改变。

盐度大,密度也大。

随纬度和深度的增加而增加。

海水密度差也是大洋环流主要驱动力。

3.海水的压力海水的压力随深度增加而增加,到海底深部压力极大,可达108Pa。

4.海水的透明度和颜色大洋为蓝色,透明度较好,光照可达200米。

海的颜色变化较大,以蓝色为主,常受悬浮物质和藻类影响,透明度也受到影响。

四.海洋生物海洋生物种类繁多,按其生活方式大致分为三种:1.浮游生物2.游泳生物3.底栖生物海水及海底沉积物中生活着大量细菌和微生物。

这些生物在生命活动中,需不断进行光合作用、新陈代谢和呼吸作用。

在水深小于200米海区,生物十分繁盛。

海洋生物对沉积物形成、有机质堆积及某些矿产形成均有重要意义。

五.海水运动及地质作用海水总是永无休止地运动着。

造成海水运动的动力主要有风、海水的密度差、温度差、月引力和地震等。

海水的运动按其运动形式分为:海浪、潮汐、洋流和浊流。

海水的运动是重要的地质作用动力,造成侵蚀、搬运、沉积作用。

1.波浪主要由风摩擦海水而引起的,也可因潮汐、海底地震、大气压剧变而产生。

波浪是一种有规律的起伏运动,由一个凸起的部分(波峰)和一个凹陷的部分(波谷)组成。

波浪的大小依风速和传播的久暂而定。

波浪要素:波峰:波形最高处。

波谷:波形最低处。

波长:相邻两波峰的距离。

最大波长可达800多米。

波高:波峰到波谷的垂直距离。

波高一般不超过4m,波长数十米。

大风暴时波高可达15—30m。

波周期:第一波过去,次一波到同一地点所需时间。

波速:波形在单位时间内前进的距离。

波长、波高、波的周期和波速称为波浪的四大要素。

波浪发生时,波形的传递沿水平方向前进,而水的质点则是作上下旋转运动并无实质性位移,有如在风的吹动下滚滚向前的麦浪。

由于水的内摩擦作用,水质点的圆周运动半径随深度增加而减小,以至于消失。

故波浪向深部传导的能力有限,一般不超过波长的1/2。

在深度达1/2波长时,波浪运动几乎停止。

这一深度界面称为波基面(wave base)。

当波浪由外海向浅水带传播时,因水深渐小,波浪运动能影响到海底。

当水深小于1/2波长时,波浪下部的水分子运动受海底阻碍和摩擦影响,逐渐变为椭圆形,愈近海底其扁度愈高。

及到海底,水分子只作前进后退运动,这时上层水体的运动速度大于下层。

结果,波长缩短,波高加大,波峰变尖。

波浪愈接近海岸,波浪的变形愈明显,最后波峰明显超前并且翻卷破碎,成为破浪(breaker)。

破浪涌向海岸,拍击海岸,称为激浪。

海啸:由地震、火山等引发的巨大海浪。

2.潮汐海水在月球和太阳引力及地球自转产生的离心惯性力的共同作用下,产生周期性的涨落现象,称为潮汐。

因地月系统绕太阳运行,当出现新月和满月(农历初一和十五)之后1—2天,月地日三者位于同一线上,太阳的引力与月球的引力叠加,形成大潮。

当出现上弦月或下弦月(即农历初八、九及二十二、三)后1—2天,月地的联线同地日的连线垂直,形成小潮。

由潮汐引起的海面高度变化迫使海水做大规模水平运动,形成潮流。

涨潮时,潮水涌向陆地;落潮时,潮水退回外海。

由于地球本身的自转,使地球上某点与月球的相对位置随时发生变化,这种变化每天(约24时48分)为一周期。

每24时48分,发生两次高潮和两次低潮。

由高潮到低潮约经过6时12分,由第一个高潮到第二个高潮约经过12时24分。

3.洋流洋流:海水做大规模定向流动称洋流或海流。

它既见于海水表层,也能形成于海水深部;既发生在近岸,也分布于远海水域。

表层洋流影响深度不超过100m,深部洋流可达深海底。

定期到来的信风是引起表层洋流的主要原因。

各种海水的温度差对表层洋流的形成有重要影响。

赤道地区温度较高的海水流向高纬度地区,是为暖流(warm current);高纬度地区的寒冷海水流向赤道地区,是为寒流(cold current)。

暖流与寒流共同构成表层海水的循环。

深部洋流的形成主要受海水密度控制:高纬度地区表面海水结冰,所含盐分向下转移,提高下面海水的含盐度和密度,它一面向赤道流动,也促使低纬度海水上升并向高纬度流动,构成大规模海水深部循环。

因各种因素被移去的海水由另一部分海水来补充,也能造成洋流。

洋流的速度一般不超过0.5—1.5 m/s。

4.浊流浊流:是含大量悬浮物质,比重大(最大可达1.5—2.0g/cm3),并以较高速度向下流动的水体。

浊流中的悬浮物质是砂、粉砂、泥质物,有时还挟带砾石。

浊流发源在大陆架之上或大河流的河口前缘。

那里堆积厚度大而松散的沉积物在强大的波浪搅动、地震震动、河水冲击及海底滑坡等作用下,重新活动并扩散于海水中,形成浊流。

尤以大规模海底滑坡最重要,破坏性大。

结果:海底峡谷、深海(冲积)扇横切大陆架和大陆坡并终止在陆隆上的海底谷地,即海底峡谷,是浊流侵蚀产物,也是浊流运行通道。

普遍见于大陆及大型岛屿的边缘,谷深数百米,谷宽数公里。

其首部常起源于大河河口,其前端在陆隆上分散成许多支谷。

海底峡谷原先可能是河口的水下部分,后来因受到浊流侵蚀而扩大。

5.海洋分带低潮线—低潮时的水边线,标志着周期性暴露海滨的向海的界线。

高潮线—高潮时的水边线。

(1)按地形分带:大陆架:是靠近大陆分布的浅水台地,是大陆在水下的自然延伸,大陆架表面平坦,坡度小于0.1°,平均水深133m,平均宽度75km。

我国东部大陆架宽达500km左右。

大陆坡:从大陆架外缘破折线开始,一直延伸到深海底的较陡的斜坡地带。

平均坡度为4.3°,最大可达20°,宽度平均28km。

坡脚水深1400-3000m左右。

大陆基:大陆坡从坡脚处逐渐变缓,过渡为大洋盆地,这一过渡地带称为大陆基。

大陆基表层由海洋沉积物组成,表面常有被浊流冲蚀的沟渠。

(2)海洋环境分区(根据海水深度及运动情况)滨海带:海陆界线附近狭长地带,一般指低潮线与最大高潮线之间的海域。

属海、陆交互的环境。

波浪作用弱,潮汐影响大的滨海地带称为潮坪。

浅海带:滨外带至水深200米的范围,一般包括大陆架地形部分。

半深海——深海带:半深海200 ~ 2000米水深(大陆坡地形);深海> 2000米水深(大陆盆地+洋中脊)。

第二节海水的剥蚀和搬运作用一.海水的剥蚀作用1.概述海水的剥蚀作用:海水通过自身动力和所携带的碎屑对海岸和海底的破坏。

海蚀作用主要发生在滨岸带,按其性质可分为机械剥蚀、化学溶蚀和生物剥蚀作用。

它们共同对海岸地带进行改造。

海水的机械侵蚀作用,主要为由海水波浪及潮汐等所引起,破坏的方式有海水的冲蚀和磨蚀;海水对岩石的溶解或腐蚀作用。

因海岸地区水浅,受波浪和潮汐作用影响大,因此,机械方式也最为强烈。

海蚀作用的主要动力是海浪和潮汐。

波浪作用是海岸侵蚀、堆积作用的主要动力,海岸地貌的塑造主要发生在暴风浪期间,正常天气条件下的风浪只对海岸地貌起着经常的修饰作用。

发生在海岸带的侵蚀作用称为海蚀作用,它表现为三种形式:(1)冲蚀指波浪水体给予岸线的直接冲刷。

基岩海岸的水下岸坡一般具有较大坡度,波浪抵达岸边时以巨大的能量冲击海岸,水体本身的巨大压力和岩石裂隙、节理中被压缩的空气,对海岸产生强烈的破坏,这种力量可达每平方米数十吨。

(2)磨蚀指海水携带的砂砾随波浪往返运动对海底产生侵蚀。

在波浪前进和后退的往返运动中,海水携带着砾石、泥沙和海岸上侵蚀下来的岩石碎块,对海底基岩进行研磨,加快了海岸侵蚀的速度。

(3)溶蚀指海水溶解海岸基岩引起的海岸侵蚀。

海水对岩石、矿物的溶蚀能力要比淡水强,特别是在由碳酸盐岩等可溶性岩石组成的海岸,溶蚀作用对海岸的破坏更大。

2.海岸侵蚀地貌由坚硬的岩层所组成的海岸称基岩海岸。

此种海岸的特点为海底坡度陡,海岸线凹凸不平,海底常有礁石相伴。

由于波浪至浅滩或礁石附近时,海底阻力大,迫使水面波峰超前,并涌向岸边拍击海岸,形成强大的拍岸浪。

坚硬、断裂不发育的岩石抵抗海蚀的能力较强,软弱、断裂发育的岩石抵抗海蚀的能力较弱,前者常突出成为海岬(strait),后者常凹入成海湾(gluf)。

在基岩海岸的海水面附近,由于海岸波浪的强力机械冲击和海水所携带沙石所造成的磨蚀以及化学溶蚀作用,使得海岸的岩石不断遭受破碎、淘空,因而形成向陆地方向凹入,形成海蚀凹槽。

如果海水的侵蚀作用持续进行,海岸线不断向陆地方向后退,原海蚀凹槽会不断地扩大而崩塌,因而形成陡峭的崖壁或海蚀崖,底部形成海蚀平台或浪蚀台地(波切台)。

在激浪的持续作用下,海蚀平台逐渐加宽。

海蚀作用沿基岩裂隙带发展可形成海蚀沟谷。

在海岸线向陆地后退和波切平台的扩展过程中,由于组成基岩海岸岩层岩性以及侵蚀作用方向的不同等,海蚀作用的结果在海岸沿岸地区,容易形成海蚀穹、海蚀柱、海蚀桥等奇特地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