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CT检查技术与常见疾病CT表现

合集下载

腹部CT检查技术及常见疾病CT表现PPT课件

腹部CT检查技术及常见疾病CT表现PPT课件

2.肝血管
肝内有三套血管系统:即肝静脉、肝门静脉及肝 动脉。
*肝脏双重供血系统:肝门静脉及肝动脉。
平扫示静脉呈分支状或类圆形低密度影,增强时 呈高密度影。
3. 2.
1..
⑴肝静脉:平扫示静脉呈分支状或类圆形低密度影,

强呈高密度影。
左 支
右 支
⑵肝门静脉:其主干长4.8~8.8mm,在肝门处分左右 支
4.间接征象:血管:癌栓、淋巴结、胆道、肺、椎体转移
②单发或多 ④坏死:中央更
低密度增
`T1WI:稍低、等信号,(脂肪变性、出
血,坏死囊变) T2WI:稍高信号,其内可不均匀 假包膜:低信号环 Gd-DTPA
T1WI:低信号区中
有卵圆形稍
高信

质子像信号略高,与周边 分界不清。右、中肝静脉 受压移位
第六节 CT检查技术的临床应用
(二)CT平扫 1.体位与范围:仰卧位,双臂上举;扫描时屏气,常规
进行横断面扫描。 ①肝脏、胆囊、脾:从膈顶开始扫至肝右叶下缘; ②胰腺:范围自膈顶开始扫至胰腺钩突下缘十二指肠
水平段,层厚、层距应为5mm ; ③肾脏:范围自肾上腺区开始扫至肾下极下缘; ④肾上腺:范围自膈顶扫至肾门平面,层厚与层距为
主 干

肝段(Couinaud八段法) 门静脉及左右分支平面分上段、下段
肝中静脉
肝右静脉
肝左静脉
⑶肝动脉:分支细小,不易显示
3.肝内胆管:正常肝内胆管1~3mm,伴随肝动脉和肝 脉走行。
门静
扩张的肝内胆管
4.肝韧带和沟裂
①肝韧带和沟裂周围存在脂肪组织, 显示为低密度影。
②肝圆韧带和镰状韧带矢状位走行, 将肝左叶分为内侧段及外侧段。

腹部CT影像示意图PPT课件

腹部CT影像示意图PPT课件
腹部CT影像示意图PPT课件
目录
• 腹部CT影像基础知识 • 腹部脏器的CT影像 • 常见腹部疾病的CT影像表现 • 腹部CT影像的解读与诊断 • 腹部CT影像的临床应用与价值
01
腹部CT影像基础知识
腹部CT影像的定义与重要性
定义
腹部CT影像是指通过CT(计算机 断层扫描)技术对腹部进行扫描, 获取的图像信息。
胰腺常见病变
胰腺炎、胰腺癌等。这些病变在CT图像上会呈现相应的密度和形 态变化。
胰腺增强扫描
通过注射造影剂,可以观察胰腺的血流灌注情况,有助于鉴别病变 的性质。
肠道的CT影像
肠道CT影像特点
肠道在CT图像上表现为形态弯曲、管腔较大的器官,其内容物对密 度有一定影响。正常肠道的轮廓清晰,管壁光滑。
肠道常见病变
类似病变的鉴别
一些病变在影像上可能表现相似,如胰腺癌与胰腺炎,需 要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进行鉴别。
不同设备与参数的影响
不同CT设备的成像质量和参数设置可能存在差异,对影像 解读产生影响。因此,在解读影像时需要注意设备与参数 的差异。
05
腹部CT影像的临床应用与价 值
腹部CT影像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
重要性
腹部CT影像在临床诊断中具有重 要价值,能够清晰地显示腹部脏 器的形态、位置及病变情况,为 医生提供准确的诊断依据。
腹部CT影像的扫描范围
01
02
03
上腹部
包括肝脏、胆囊、胰腺、 脾脏等器官。
下腹部
包括肾脏、输尿管、膀胱 等器官。
全腹部
包括整个腹部的所有器官。
腹部CT影像的成像原理
X射线
CT设备利用X射线对腹部进行多 层扫描,获取不同角度的图像。

医学影像学上腹部CT

医学影像学上腹部CT

医学影像学上腹部CT概述上腹部CT扫描是一种用于诊断上腹部疾病的医学影像技术。

上腹部包括肝脏、胆囊、胰腺、脾脏、肾脏等重要器官,因此上腹部CT扫描对于这些器官的疾病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上腹部CT扫描的技术、适应症、禁忌症以及注意事项。

技术上腹部CT扫描使用X射线和计算机技术,对腹部进行断层扫描。

在扫描过程中,患者需要平躺在检查床上,技师将患者送入CT室,并按照医生的要求进行扫描。

扫描时,X射线会穿过患者的身体,并在计算机中形成图像。

通过断层扫描,可以获得患者腹部各个器官的清晰图像,从而帮助医生诊断疾病。

适应症上腹部CT扫描主要用于诊断上腹部器官的疾病,如肝脏、胆囊、胰腺、脾脏、肾脏等。

具体适应症包括:1、肝脏疾病:如肝癌、肝脓肿、脂肪肝等;2、胆囊疾病:如胆囊结石、胆囊炎等;3、胰腺疾病:如胰腺炎、胰腺癌等;4、脾脏疾病:如脾脏肿大、脾脏肿瘤等;5、肾脏疾病:如肾结石、肾癌等;6、其他疾病:如腹腔淋巴结肿大、腹水等。

禁忌症上腹部CT扫描并非适用于所有人群,以下人群不宜进行此项检查:1、孕妇和哺乳期妇女;2、有金属植入物或心脏起搏器等患者;3、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者;4、过敏体质或哮喘等过敏症状者。

注意事项在进行上腹部CT扫描前,患者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按照医生要求进行空腹或饮食控制;2、穿着宽松舒适的衣物,避免穿着带有金属饰品或口袋的衣物;3、配合技师进行扫描,保持身体静止不动;4、了解CT扫描的辐射剂量和安全性,避免不必要的担忧。

结论上腹部CT扫描是一种重要的医学影像技术,对于诊断上腹部器官的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在进行检查前,患者需要了解适应症和禁忌症,注意饮食控制和穿着要求。

在检查过程中,患者需要配合技师进行扫描,保持身体静止不动。

通过上腹部CT扫描,可以帮助医生准确诊断疾病,为患者的治疗和康复提供有力支持。

腹部CT影像学检查是一种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的重要检查方法。

它通过高精度的CT扫描仪,能够提供腹部内脏器官的详细图像,帮助医生准确诊断各种腹部疾病。

腹部CT解读PPT课件

腹部CT解读PPT课件
观察病变特征
观察病变的位置、形态、大小、密度和边缘等信息,初步判断病变的性质。
结合临床资料
结合患者的病史、症状、体征和其他检查结果,综合分析CT图像,得出诊断结论。
常见腹部CT图像的解读要点
肝脏病变
观察肝脏大小、形态、边缘和密 度变化,注意鉴别肝囊肿、肝血
管瘤、肝癌等不同病变。
胰腺病变
观察胰腺形态、边缘和密度变化 ,注意鉴别胰腺炎、胰腺癌等不
肾脏的CT解读
肾脏的CT平扫
正常肾脏形态规则,肾实质密度均匀,肾盂肾盏清晰可见。异常时, 可出现肾脏增大、缩小、形态不规则或肾实质密度不均。
肾脏的增强扫描
正常肾脏在动脉期和静脉期均明显强化,皮质和髓质强化程度相近。 异常时,可出现不均匀强化或延迟强化。
肾脏的常见病变
肾结石、肾囊肿、肾癌等。
脾脏的CT解读
定期培训
医生应定期参加专业培训,提高对腹部CT图像的 解读能力。
集体讨论
对于难以判断的病例,可以组织集体讨论,集思 广益,提高诊断准确性。
借助影像学软件
利用先进的影像学软件进行图像处理和分析,有 助于更准确地判断病变性质。
THANKS
图像质量
腹部CT图像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 影响,如扫描参数、设备性能等, 影响图像质量,给解读带来困难。
病变复杂性
腹部脏器众多,病变复杂多样,需 要医生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经验, 才能准确判断。
辐射剂量
腹部CT扫描涉及多个层面和角度, 辐射剂量相对较大,需要注意控制 辐射剂量。
如何提高腹部CT解读的准确性
05
腹部CT解读的注意事项与挑 战
腹部CT解读的注意事项
确定扫描范围
在解读腹部CT图像时 ,要明确扫描范围,避 免遗漏病变或误判。

放射科实习医生CT与MRI影像解读总结常见疾病的影像学表现

放射科实习医生CT与MRI影像解读总结常见疾病的影像学表现

放射科实习医生CT与MRI影像解读总结常见疾病的影像学表现放射科在现代医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过对放射影像的解读,可以帮助医生确定诊断、制定治疗方案以及评估疾病的状况。

本文将总结放射科实习医生在CT与MRI影像解读中常见的疾病影像学表现。

一、胸部CT与MRI影像解读1. 肺癌:肺癌在CT影像中呈现为肺内结节或肿块,其形态可以为球形、结节状或分叶状。

特征性的肺癌影像学表现有:边缘模糊、毛刺状突起、空洞、钙化、淋巴结转移等。

2. 肺炎:肺炎在CT影像中呈现为细小的浸润影或斑片状高密度影,常伴有胸腔积液。

病灶密度可因病原体不同而变化,如细菌性肺炎密度高于病毒性肺炎。

3. 胸腔积液:胸腔积液在CT影像中表现为胸腔内液体积聚,可出现横膈抬高、胸腔积液液平面平滑等特征性表现。

MRI影像中的胸腔积液可以呈现不同的信号强度,如高信号可提示感染或出血。

4. 肺栓塞:肺栓塞在CT影像中表现为肺动脉或其分支的梗死性梗塞。

特征性的影像学表现包括:断面上的楔形实变、肺动脉扩张、肺组织周围的代偿性肺气肿等。

二、腹部CT与MRI影像解读1. 肝癌:肝癌在CT与MRI影像中呈现为低密度或略高密度的肿块,边缘呈不规则,增强后病灶强化不均匀。

肝癌常伴有邻近器官的浸润、门静脉癌栓形成等特点。

2. 胰腺癌:胰腺癌在CT与MRI影像中呈现为胰腺区的肿块,密度或信号强度较周围正常胰腺组织高。

特殊的影像学表现有胰管扩张、邻近脏器浸润等。

3. 肠道憩室:肠道憩室在CT与MRI影像中呈现为局限性的袋状扩张,常见于结肠的粪便不畅、蠕动减弱的部位。

特征性的影像表现有壁薄、无周围脂肪浸润等。

4. 腹腔积液:腹腔积液在CT与MRI影像中表现为腹腔内液体积聚,可呈现不同的密度或信号强度。

根据密度或信号强度不同,可以初步判断积液的病因,如高密度可提示出血或感染。

三、头部CT与MRI影像解读1. 脑梗死:脑梗死在CT与MRI影像中呈现为脑内局灶性低密度或信号异常,通常与梗死灶的大小、部位、血供区相关。

腹部CT诊断(很经典)

腹部CT诊断(很经典)

肾癌CT表现
平扫:①肿瘤位于肾实质内,表现可 为类圆形、不规则形或分叶状肿块,与 正常组织分界不清。②肿瘤密度低于或 等于正常肾脏密度,而且密度不均匀, 肿瘤内可见密度不均的出血、坏死、囊 变、钙化。
肾癌CT表现

增强扫描,①肿瘤实质部分轻度或中度 强化,囊变及坏死部分不强化,正常肾 组织明显强化,两者呈鲜明对比。②可 见肾盂、肾盏受到侵犯或被肿瘤压迫变 形移位、闭塞消失。③当肾静脉或下腔 静脉内有癌栓形成时,受累血管明显增 粗,内有低密度充盈缺损
脾脏大
1、 CT表现 (1)脾最上层面+最下层面距离超过15cm。 (2)大于5个肋单元。 (3) 脾脏下缘超过肝脏下缘。
脾外伤
1 2 3 脾包膜下血肿:表现沿脾周围有一新月形影。 脾实质内血肿 脾撕裂伤:脾实质内线状或不规则缺损,局部 表面模糊不清,多伴腹腔积血。

脾梗塞
CT表现 ①平扫,脾内三角形低密度影,基底位于脾外缘 ,尖端指向脾门。 ②增强扫描,梗塞灶不强化。
常见疾病
肾癌 肾错构瘤(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单纯性肾囊肿 多囊肾 肾结石 肾结核

肾癌
病理 肾癌起源于近曲小管的上皮细胞, 是泌尿系最常见的恶性肿瘤,肿瘤呈圆 形或椭圆形,大小不等,瘤内可有坏死、 囊变、出血和钙化 临床表现 肾癌多见于40-60岁男性,主 要表现为血尿、腰痛和包块。

间接征象
– – –
肝转移灶 增强:少血供,呈相对低密度.

胰腺癌
胰岛细胞瘤
多发生在胰岛组织较多的体尾部。 分功能性及无功能性。 功能性直径多不超过2cm,其内可见钙化 (极小数),多为多血管性,增强扫描早期 强化明显。少数为少管性,甚至为囊性改 变. 无功能性较大,平均10cm。

腹部CT诊断医学影像学课件PPT课件

腹部CT诊断医学影像学课件PPT课件
CHAPTER
腹部CT影像学原理
计算机断层扫描(CT)
利用X射线束对腹部进行逐层扫描,获取各层断面的图像信息,再通过计算机重 建技术形成三维图像。
腹部CT影像学原理
通过X射线的穿透作用,检测不同组织对X射线的吸收程度差异,从而形成图像对 比,以显示腹部脏器的形态、结构和功能。
腹部CT影像学表现与正常值
率和血管成像方面更具优势。
腹部CT诊断的局限性与发展趋势
辐射剂量问题
对软组织分辨率有限
动态观察能力不足
发展趋势
腹部CT检查存在一定的辐射剂 量,需要在保证诊断效果的前 提下尽量降低辐射剂量。
相对于MRI等其他影像学检查 ,腹部CT对软组织分辨率有限 ,对一些细小病变的显示能力 有限。
腹部CT只能获取某一时间点的 图像,无法像MRI或超声一样 进行动态观察。
肝癌
CT平扫呈低密度肿块,增 强扫描动脉期明显强化, 门脉期和延迟期强化程度 下降。
胰腺疾病的CT诊断
急性胰腺炎
CT表现为胰腺肿胀、密度 不均,胰周炎性改变,胰 周积液等。
慢性胰腺炎
CT表现为胰腺实质钙化, 胰管扩张及胰周炎性改变 等。
胰腺癌
CT表现为胰腺实质内低密 度肿块,增强扫描不强化 或轻度强化。
泌尿系统疾病的诊断
腹腔内其他疾病的诊断
腹部CT能够显示肾脏、输尿管、膀胱等泌 尿系统器官的结构,对于肿瘤、结石等疾 病的诊断具有指导意义。
腹部CT还可以用于腹腔内其他疾病的诊断 ,如腹膜后肿瘤、腹膜腔脓肿等。
腹部CT诊断与其他影像学检查的比较
01
与超声相比
腹部CT能够更全面地观察腹腔内各个脏器的结构和病变,不受气体和
重要性
腹部CT诊断在临床医学中具有重要地 位,能够提供腹部脏器的形态、结构 和功能信息,辅助医生对腹部疾病进 行诊断、评估和治疗。

放射科实习医生影像学总结常见疾病的影像学表现与诊断要点

放射科实习医生影像学总结常见疾病的影像学表现与诊断要点

放射科实习医生影像学总结常见疾病的影像学表现与诊断要点放射科在医学影像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过影像学的技术手段,能够帮助医生们实现病变的早期发现与准确诊断。

作为一名放射科实习医生,正确理解并掌握常见疾病的影像学表现和诊断要点对于提高临床工作的效能至关重要。

本文将总结一些常见疾病的影像学表现和诊断要点,帮助实习医生们更好地应对临床诊断工作。

一、胸部疾病1. 肺炎:在胸部X线片上,肺炎的影像学表现为片状阴影、实变或实变加暗区。

在CT扫描中,可见肺部实变、小叶中心坏死和纤维增殖。

诊断时需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和病毒感染等相关因素。

2. 肺结核:胸部X线片上,肺结核的影像学表现为斑点状或结节状影像,常见于肺尖、肺门和上叶。

在CT扫描中,可见肺部浸润和空洞,结合结核菌素试验和临床症状有助于诊断。

3. 肺癌:胸部X线片上,肺癌的影像学表现为肺实变或结节状阴影,有时伴有空洞形成。

CT扫描可以更清晰地显示病灶的大小、位置和浸润范围,结合肿瘤标记物检测有助于诊断。

二、腹部疾病1. 肝脏疾病:在腹部CT扫描中,肝硬化的影像学表现为肝脏体积缩小、表面凹凸不平,肝内窦扩张和肝内血流分流形成。

肝癌的影像学表现为肝内低密度结节,边缘不规则或分叶状生长,增强扫描可见显著强化。

2. 胰腺疾病:胰腺炎的影像学表现为胰腺增大、密度增高,CT扫描上可见胰腺周围炎性渗出。

胰腺癌的影像学表现为胰腺内低密度结节或肿块,边界不清晰,增强后可见强化不明显。

3. 肾脏疾病:在腹部CT扫描中,肾血管瘤的影像学表现为肾脏实质内的低密度结节,增强后可见明显强化。

肾结石的影像学表现为肾脏内大小不同的高密度结石,结石所致的输尿管梗阻可导致肾盂积水。

三、骨骼疾病1. 骨折:X线检查是骨折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骨折的影像学表现为骨折断端的错位或接触不良,骨折线的形态和方向对骨折类型的判断有重要意义。

2. 骨质疏松:骨质疏松的影像学表现为骨密度减低,X线检查可见骨小梁稀疏细长,以及脊椎压缩性骨折。

腹部常见病变CT-肝胆胰脾

腹部常见病变CT-肝胆胰脾
腹部常见病变CT诊断
承德市中心医院 高腾蛟
腹部CT检查技术与应用
腹部CT检查前应充分做好胃肠道准备工作。
(一)胃肠道常用对比剂 1.阳性对比剂:1%~2%碘水对比剂 2.中性对比剂:水加20mg 654-2口服 3.阴性对比剂:脂肪密度对比剂或气 体
(二)CT平扫 1.体位与范围:仰卧位,双臂上举;扫描时屏气,常规
• 3.常合并急慢性胆囊炎
胆囊炎
• 1.急性胆囊炎:体积增大,直径大于5厘米, 胆囊壁弥漫性增厚大于3毫米,并有明显均匀强 化。胆囊周围常有低密度水肿带或液体潴留。
• 2.慢性胆囊炎:体积缩小,胆囊壁增厚,可有 钙化,增强扫描有强化
• 2.肝血管
• 肝内有三套血管系统:即肝静脉、肝门静 脉及肝动脉。
• *肝脏双重供血系统:肝门静脉及肝动脉。
• 平扫示静脉呈分支状或类圆形低密度影, 增强时呈高密度影。
3. 2.
1..
⑴肝静脉:平扫示静 脉呈分支状或类圆形 低密度影, 长4.8~8.8mm,在肝门 处分左右 两支
假包膜 肝硬化
1.可见肝硬化,边 缘轮廓局限性突起
2.类圆形边界模 糊的低密度肿块
3.“肿瘤假包 膜”—低密度透亮带
4.巨块型肝癌: 可见中央更低密度坏 死灶
• 增强: *快显快出 动脉期:肿瘤明显斑片状、结节状强化,迅速达到 峰值
门静脉期:肿瘤增强密度明显迅速下降,肝实质不 断逐渐强化
平衡期:肿块密度继续下降,在强化的肝实质背景 对比下呈低密度
进行横断面扫描。 ①肝脏、胆囊、脾:从膈顶开始扫至肝右叶下缘; ②胰腺:范围自膈顶开始扫至胰腺钩突下缘十二指肠
水平段,层厚、层距应为5mm ; ③肾脏:范围自肾上腺区开始扫至肾下极下缘; ④肾上腺:范围自膈顶扫至肾门平面,层厚与层距为

腹部常见病变的CT诊断(外科)

腹部常见病变的CT诊断(外科)

胃癌肝脏转移






肠 癌



胆系病变
胆管囊状扩张(肝内胆管囊状扩张Caroli病) 胆囊炎、胆系结石。 胆系肿瘤 胆系梗阻
胆总管囊肿
肝内胆管囊肿
肝内胆管囊状扩张,囊与囊或与胆管相通。 CT:肝内多发、大小不等、无强化,囊与囊之间可见
肾癌、乳腺癌、黑色素瘤。 囊变:平滑肌肉瘤、黑色素瘤、结肠癌、类癌。
肝脏转移瘤
CT平扫:小而多的类圆形低密度,可单发,可钙 化、出血、囊变。
CT增强:动脉期边缘不规则强化,门脉期整个病 灶均匀不均匀强化。
“牛眼征”:内低密度,边缘强化、外围低密度 水肿。
小病灶发生囊变,边缘增强。
泡状棘球蚴(泡型包虫病):多层同心圆的小点 状钙化。
肝脏良性肿瘤
肝海绵状血管瘤 肝囊肿 肝局灶性结节增生 肝腺瘤 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炎性假瘤
肝海绵状血管瘤
最常见的肝脏良性肿瘤,84%,30-60,女性。 肿瘤内由扩张的异常血窦组成,内衬单层的血管
内皮细胞,血窦间有纤维组织不完全间隔,形成 海绵状结构,偶然肿瘤内见钙化、血栓形成。 CT:平扫低密度,30HU,增强动脉期,小于 3cm病灶整体强化,大于3cm病灶边缘结节状 强化;门脉期小于3cm病灶持续强化,大于 3cm病灶强化向病灶中央充填。强化的密度始终 与同层面主动脉密度一致。
FNH
CT:平扫密度均匀,等或低密度,部分可显示瘢 痕显示率20%-40%,很少有钙化。
增强:富血供病变,明显强化,除瘢痕外均匀强 化,可显示供血动脉;门脉期呈等密度,边界不 清楚;瘢痕延迟强化。
FNH

腹部CT解剖及常见疾病CT诊断

腹部CT解剖及常见疾病CT诊断

CT表现
平扫表现为边界清楚的类圆形低密度 灶,较大的病灶多有中心坏死;
增强早期多出现边缘局灶分布的结节 强化,随时间推移,强化逐渐向中心扩展, 特征变化为注射对比剂后5~60min病 灶变为与肝密度一致等密度影。
肝血管瘤(平扫)
肝血管瘤(增强)
肝血管瘤(平扫)
肝血管瘤(增强)
肝局灶性结节增生
腹部CT解剖及诊断
CT解剖
检查方法
一、扫描前准备:空腹,扫描前30分钟口 服造影剂500ml,临检查前再服200ml,以 充分充盈胃肠道,避免与腹部肿块及肿大 淋巴结混淆。
二、平扫:常规仰卧位,自肝顶至肝 下缘,8~10mm 层厚及层距,扫描时 需闭气,必要时薄层扫描。
CT表现
平扫多表现为边界欠清的类圆形 或不规则形低密度病灶,肿瘤可呈单 发或多发结节、肿块或弥漫病变;
增强早期肿瘤密度增高,至门脉 期密度多减低,延迟后肿瘤多表现为 低密度。
原发性肝Ca
肝Ca
肝Ca
巨块型பைடு நூலகம்癌
弥漫型肝Ca
小肝癌
肝Ca 肋骨转移
肝Ca术后
肝Ca 并腔静脉癌栓
肝癌合并肝总管癌栓
目前认为该病是一种瘤样增生,并 非真性肿瘤,病灶中央为一星状瘢痕组 织,纤维间隔从中间向四周放射,将病 灶分割呈结节状,有界限但无包膜。
CT表现
多单发,边界清楚密度稍低的肿 块影,部分肿块的中心见星状低密度 影,可有轻度强化,少数病灶延迟后 强化较明显。
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有脂肪、血管、平滑肌三种成分 构成。
间接征象:包括肝脏直接侵犯征
象、肝内转移灶、周围淋巴结转移、 胆道梗阻征象、门脉浸润征象等。
胆囊癌
胆囊癌

腹部影像学要点

腹部影像学要点

腹部影像学要点腹部影像学要点腹部影像学是一种重要的医学诊断工具,通过使用不同的影像学技术,如X射线、超声波、CT扫描和核磁共振等,可以对腹部器官进行检查和评估。

本文将介绍腹部影像学的一些要点,包括常见的影像学技术、解剖学结构和常见的腹部疾病。

常见的腹部影像学技术X射线X射线是最常见和最基本的影像学技术之一。

它通过用低剂量的辐射通过腹部区域,然后通过感光片或数字传感器来图像。

X射线可以显示骨骼结构和某些软组织,如肾脏结石。

然而,它对于评估柔软的组织和病变的细节有限。

超声波超声波是无创、无辐射的影像学技术,通过发送高频声波并侦测其反射来图像。

超声波可以评估腹部器官的外形、大小和结构,并检测肿瘤、囊肿和炎症等异常。

它对于评估肝脏、胰腺、肾脏以及女性生殖系统等腹部器官特别有用。

CT扫描计算机断层扫描(CT)是一种通过旋转X射线机器来横断面腹部图像的影像学技术。

CT扫描可以提供高分辨率的图像,用于评估腹部器官的形态、结构和功能。

它对于检测和定位肿瘤、感染和损伤等疾病非常有用。

核磁共振成像核磁共振成像(MRI)利用磁场和无害的无线电波来详细的腹部图像。

MRI可以提供高分辨率的图像,用于评估腹部器官的解剖学和血流动力学。

它对于检测肿瘤、炎症、血管病变和胆道疾病等具有高度敏感性。

腹部解剖学结构了解腹部的解剖学结构对于正确评估腹部影像学非常重要。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腹部解剖学结构要点:1. 肝脏:位于右上腹,主要分为左右叶。

肝脏在腹部影像学中表现为均匀的回声和密度。

2. 胆囊:位于肝脏下方,主要负责储存胆汁。

胆囊在超声波中呈现为囊状结构,而在CT和MRI中呈现为低密度区域。

3. 胰腺:位于胃的后方,在腹部影像学中通常呈现为均匀的高密度区域。

4. 肾脏:一对位于腰部,主要负责排泄废物。

肾脏在超声波中呈现为黑色区域,而在CT和MRI中呈现为高密度区域。

5. 胃和十二指肠:胃位于左上腹,而十二指肠位于胃的附近。

它们在腹部影像学中呈现为具有特殊形状的腔隙。

腹部常见病变CT诊断

腹部常见病变CT诊断
(1)肝脏:CT可显示肝脏轮廓,大小,密度和内部结构。正常肝脏密度均匀,CT值为40-70H,高于脾脏。右侧纵裂是胆囊窝,左侧纵裂是肝骶韧带,中间是肝门,包括肝动脉,门静脉和肝管。左侧纵裂的左边是左侧叶,右侧纵裂的右边是右侧叶。
(2)胆囊和胆道:胆囊位于胆囊窝,横径4cm,囊内含胆汁,其密度低于邻近肝组织,5-30H,形状呈椭圆形,或规则圆形,边界清楚。在正常肝脏中,外胆管未发育并在扩张时显示。扩张的胆管表现为从肝门延伸到肝脏的树突状低密度阴影。
(三)胰腺疾病
胰腺是腹膜后器官,是X射线检查的难点。CT能显示胰腺及其周围结构,诊断准确率高。(1)胰腺癌:直接表现为肿块或胰腺局部肿大,密度相同,且密度低。间接征象是由于肿瘤浸润和压迫导致远端胰管扩张。如果主胰管和胆总管同时扩张,则显示双导管标记。如果胰腺癌扩散,它会渗入周围的脂肪层,轮廓模糊。淋巴转移扩大了胰腺和大血管周围的淋巴结。肝和腹膜后转移可引起腹水。(2)胰腺炎:急性胰腺炎以胰腺肿大、畸形、边缘模糊为特征。慢性胰腺炎表现为胰腺萎缩或肿大、畸形、钙化和假囊肿。
2,脂肪肝:大部分脂肪浸润是广泛而均匀的,少数是有限的,CT显示肝脏密度降低,低于脾脏,严重的CT值为阴性,因此肝脏血管显示树突状密度较高的阴影。
3,肝脏肿瘤:肝脏肿瘤的CT检出率高,肿瘤的数量,大小和程度可以确定,但有时定性诊断很困难。(1)肝囊肿:CT显示球形低密度区域,边界清晰,CT值与水密度相似。(2)肝海绵状血管瘤:CT扫描是圆形或椭圆形的低密度区域,边界清晰。动态增强扫描显示病灶边缘呈结节性增强,向中心逐渐扩大,原始密度在一定时间后恢复。该过程所需的时间长度与病变的大小成比例。这种特有的CT性能在临床上经常被用于定性诊断。(3)肝癌:原发性肝细胞癌是我国常见的肝脏恶性肿瘤。根据肿瘤的大小,可以将其分为小肝癌(3 cm以下),肿块型,多结节型和弥漫型。CT扫描所显示出的大多数肝癌密度相对较低,但少数肝癌的密度相同,CT不易发现。低密度肿瘤一般表现为圆形或者是椭圆形。在肿瘤中,由于坏死,液化等而出现较低密度区域,并且在中部和边缘处可见结节。此外,应注意以下间接征兆:肝脏形状有局部凸起。肝门,胆囊,胰腺和胃移位。80%的肝癌与肝硬化有关。肝转移通常在肝脏中显示出多个圆形,低密度区域,其大小不同。增强可见的肿瘤增强或圆形标志。鉴别诊断需要使用其他临床数据。

腹部CT阅片PPT课件

腹部CT阅片PPT课件
CT检查具有高分辨率和高灵敏度的特点,能够发现早期病变和微小病灶,为临床 医生提供准确的诊断依据。
腹部CT阅片的目的和意义
01
腹部CT阅片的目的在于了解腹部 脏器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现 病变和异常情况,为临床医生提 供诊断和治疗依据。
02
腹部CT阅片的意义在于能够早期 发现病变,提高治愈率和生存率 ,减少漏诊和误诊,为患者带来 更好的诊疗效果。
腹部CT阅片的展望
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腹部CT图像的分辨率和清晰度将不断提 高,有助于更准确地诊断病变。
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在医学影像诊断领域的应用将逐渐普及,可以 辅助医生进行腹部CT阅片,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效率。
未来腹部CT阅片将更加注重个体化和精准化,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 个性化的检查方案和诊断策略,为患者提供更加精准和高效的治疗方案 。
腹部常见疾病的CT表现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肝脏疾病的CT表现
脂肪肝
CT表现为肝脏密度普遍降 低,肝脏与脾脏的CT值差 异缩小。
肝硬化
CT表现为肝脏表面凹凸不 平,肝裂增宽,肝体积缩 小。
肝癌
CT表现为肝实质内单发或 多发圆形或类圆形低密度 肿块,边缘常模糊不清。
胰腺疾病的CT表现
急性胰腺炎
CT表现为胰腺体积增大,密度不 均,胰周脂肪层模糊,胰周积液
泌尿系统疾病的CT表现
肾结石
CT表现为肾盂或肾盏内高密度影,边缘锐利。
肾癌
CT表现为肾脏内低密度肿块,边缘不清,增强后 不均匀强化。
输尿管结石
CT表现为输尿管内高密度影,边缘锐利。
04
CATALOGUE
腹部CT阅片的难点与误区
阅片中的难点
区分正常与异常

全腹部ct平扫主要检查什么?

全腹部ct平扫主要检查什么?

全腹部ct平扫主要检查什么?全腹部CT检查可排查的疾病种类较多,临床应用价值高,建议出现腹部不适症状时接受CT检查,尽早明确诊断,发现病灶,排查其他疾病,以便早期治疗。

那么,哪些疾病可应用全腹部CT平扫检查呢?希望通过本文分享,您能够找到答案。

全腹部CT平扫可检查哪些疾病?全腹部CT平扫主要目的在于了解腹腔脏器有无感染性疾病(如脓肿、结核、炎症)、占位性病变(如良性肿瘤、恶性肿瘤、转移性肿瘤)、畸形、结石、穿孔、梗阻、积液等,适用于腹部脏器的多种疾病。

主要包括:(1)肝胆疾病。

主要涉及胆道疾病以及肝脏疾病,其中肝炎、肝硬化、肝癌是较常见的肝脏疾病,急性胆囊炎、胆管结石、胆结石、慢性胆囊炎、梗阻性黄疸、胆管癌等是较常见的胆道疾病。

全腹部CT平扫时,通过观察肝脏的异常情况,了解有无存在肝脏占位性病变,判断有无发生胆管病变,有无出现胆道狭窄、胆道扩张等情况。

(2)胃肠道疾病。

全腹部CT平扫也可发现胃肠道疾病,胃肠道疾病的范围广,囊括胃、十二指肠、小肠、结肠等。

其中,胃疾病如胃溃疡、糜烂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十二指肠肿瘤等,小肠病变如小肠肿瘤、间质病变、肠系膜淋巴结炎等,结肠病变如结肠炎、结肠息肉、溃疡性结肠炎、结肠癌、肠结核等。

其中,胃位于上腹部,病变多发生在胃窦,通过CT检查可了解胃窦部的病变情况,了解胃部大小变化,判断有无局部幽门狭窄所致的胃扩张等异常。

(3)胰腺疾病。

这里提及的胰腺疾病是所有胰腺疾病的总称,病因广泛且复杂,实验室检查、X线检查可明确诊断,腹部CT检查也是诊断胰腺疾病的不错选择。

CT检查胰腺疾病主要观察胰腺实质及胰管,判断有无存在占位性病变及炎性病变。

(4)子宫附件疾病。

例如子宫肿瘤、附件囊肿、附件肿瘤等。

(5)泌尿系统疾病。

全腹部CT平扫还可检测出泌尿系统疾病,如肾囊肿、泌尿系结石、前列腺肿瘤等。

CT平扫可观察到肾脏的形态、大小、密度及肾实质、肾间质的变化,辅助临床医师判断有无发生肾脏囊肿、泌尿系梗阻等。

腹部CT图解PPT课件

腹部CT图解PPT课件

要点二
肝脏常见病变
在肝脏的CT图像上,常见的病变包括 脂肪肝、肝炎、肝硬化、肝癌等。这 些病变在CT图像上具有一定的特征表 现,如密度改变、形态异常等。
要点三
肝脏病变鉴别诊断
对于肝脏病变的鉴别诊断,需要根据 不同的病变特征进行鉴别。例如,脂 肪肝和肝炎在CT图像上表现为密度降 低,但脂肪肝的密度降低较为均匀, 而肝炎的密度降低不均匀;肝硬化和 肝癌在CT图像上表现为形态异常,但 肝硬化的边缘较为圆滑,而肝癌的边 缘较为毛糙。
腹部CT的局限性
辐射暴露
分辨率限制
腹部CT检查存在一定的辐射暴露,可能对 身体健康造成潜在风险。
腹部CT的分辨率有限,对于较小的病变或 细微结构可能难以准确显示。
伪影干扰
费用较高
由于腹部CT扫描过程中可能受到多种因素 影响,如胃肠蠕动、呼吸运动等,导致图 像出现伪影,影响诊断准确性。
腹部CT检查通常需要使用昂贵的设备和技 术,因此费用相对较高。
胰腺在CT图像上表现为低密度影,形 态较规则,边缘清晰。正常胰腺的CT 值约为30-50HU。在胰腺的CT图像 上,可以观察到胰管、胰头等结构。
在胰腺的CT图像上,常见的病变包括 胰腺炎、胰腺癌等。这些病变在CT图 像上具有一定的特征表现,如密度改 变、形态异常等。
胰腺病变鉴别诊断
对于胰腺病变的鉴别诊断,需要根据 不同的病变特征进行鉴别。例如,胰 腺炎和胰腺癌在CT图像上表现为形态 异常和密度改变,但炎性病变通常伴 有周围渗出和肿胀,而癌肿则呈浸润 性生长;胰腺囊肿和胰腺癌在CT图像 上表现为形态异常和密度改变,但囊 肿通常呈圆形或椭圆形,而癌肿则呈 不规则形状。
肾脏CT图像解析
肾脏常见病变
肾脏病变鉴别诊断

放射科常见疾病的影像表现

放射科常见疾病的影像表现

放射科常见疾病的影像表现放射科是一门以利用不同的放射学技术来观察和诊断人体内部疾病的医学专业。

在医院的放射科部门,放射科医生通过对不同部位的放射学影像进行观察和分析,可以准确地判断疾病的类型和程度。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放射科影像表现,并通过图示和实例为读者解释其特征。

1. X射线影像X射线是最常用的放射学技术之一,广泛应用于检查骨骼、胸部、腹部等部位的病变。

在X射线影像中,疾病常常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密度改变、骨质破坏、钙化或体积增大等。

例如,肺炎在胸部X射线上表现为局部肺纹理增粗和模糊,伴有片状浸润阴影;肺结核则呈现为斑片状或结节状阴影,有时伴有空洞形成;骨折则可以观察到骨骼断裂线和错位等特征。

2. CT扫描CT扫描是一种通过多个方向的X射线照射,从而形成三维图像的放射学检查技术。

相比于X射线影像,CT扫描可以提供更为精确和详细的解剖结构信息。

例如,在腹部CT扫描中,肝脏病变可以呈现为不同密度的结节状病灶;脑部CT扫描则可以显示出脑出血的位置和范围。

此外,CT扫描还可以用于检查深部结构和导航手术。

3. MRIMRI(磁共振成像)是一种基于人体内水分子的核磁共振原理的成像技术,可以提供优质的软组织对比。

由于其对软组织的高分辨率成像能力,MRI在诊断脑部疾病、脊柱病变、关节损伤等方面被广泛使用。

例如,脑部MRI扫描可以显示脑血管畸形、脑肿瘤等疾病的形态、血运和灌注情况;脊柱MRI则可以观察到盘疝等疾病。

4. 超声检查超声检查是利用超声波在人体组织中传播和回声反射的原理进行成像的技术。

它具有无创、无辐射的特点,常用于妇科、肝胆、心脏等领域的检查。

例如,在孕妇产前B超检查中,可以观察胎儿的大小、发育情况和胎儿器官的形态;在心脏超声检查中,可以评估心脏结构和功能。

5. 核医学检查核医学检查是一种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药物来观察和评估器官功能和代谢的方法。

核医学检查广泛应用于心脏、骨骼、甲状腺等方面的疾病诊断。

常见急腹症的CT影像诊断 急腹症常见疾病的CT影像诊断

常见急腹症的CT影像诊断  急腹症常见疾病的CT影像诊断
➢渗出液、漏出液CT 值约18Hu,脓液约 30Hu,血液一般> 35Hu,血肿> 50Hu
男性,77岁,车祸伤后肠道穿孔
66岁,男性,胃癌-穿孔
女,54岁,车祸伤
女性,43岁,胆道穿孔
A22-year-old man with blunt abdominal trauma, without any parenchymal organs lesion.
5) 肠腔扩张伴积液(成分为肠壁渗出液) , 也是常见的CT 征象, 与肠蠕 动减慢及消失有关。
6) 肠系膜血管缆绳征: 肠系膜血管充血水肿表现为扇形缆绳状增粗, 边缘毛糙, 称为缆绳征; 肠系膜脂肪线( Mesenteric Fat Stranding); 肠系膜积液(肠系膜密度均匀增高)。
急腹症常见疾病的CT影像诊断
概述
急腹症是腹部急性疾患的总称,常见病有急性 阑尾炎、胃肠道穿孔、急性肠梗阻、急性胆道 感染、胆石症、急性胰腺炎、泌尿系结石、腹 部外伤......、及全身性疾病和系统性疾病等。
本节重点介绍胃肠道穿孔、小肠缺血坏死、 肠系膜病变、肠套叠、肠扭转、肠梗阻
多层CT的优势
减少辐射量,扫描速度快, 大大减少了胃肠道的 运动伪影和呼吸运动的干扰
MDCT的高质量成像 强大的后处理功能, 病变的显示更加清晰, 使急
腹症的诊断技术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肠道正常解剖
正常大小肠和血管正常解剖 成人小肠长5~7米(十二指肠、空肠、回肠),
空回肠约6米(空肠2/5,回肠占3/5),经肠系 膜根附着后腹壁。空肠管径稍大(2~3cm),粘 膜环状皱壁密而多,回肠管径1.5~2.5cm,粘膜环 状皱壁稀疏 小肠肠壁厚度为1 ~3mm。分为粘膜层、粘膜下 层、肌层和浆膜层 结肠壁在不扩张的情况下,厚度不超过5 m m

腹部-CT基础

腹部-CT基础
整体呈现:“快进慢出” “早出晚归”
“农村包围城市”
肝血管瘤
平扫
增强(早期)
增强(晚期)
延迟
平扫:右肝叶后段可见一约5cm×5cm大小低密度病灶,与周围肝组织 分界尚清楚。
增强扫描:增强早期,可见上述病灶边缘呈点状、团絮状密度增高,增 强后期密度增高强化影逐渐向病变中心区延伸,病灶低密度区逐渐变小。
肝脓肿CT表现
(1)平扫:肝脓肿可发生于各肝叶,但以右叶多见,可单 发或多发,呈大小不等片状低密度影,CT值-10~35HU, 边界多不清楚或部分模糊,脓肿周围壁则较厚。 (2)增强:由于典型三层病理改变,增强CT表现为,中 心坏死区无强化,可有气体,中间层为介于液化坏死区与 正常肝组织之间,呈以低密度为主的轻度强化“花环”, 外围层为移行层,血管丰富,表现为与正常组织分界模糊 的强化“晕环”。慢性肝脓肿由于脓肿周围形成血管丰富 的结缔组织包膜,脓肿壁呈边界清晰的显著环形强化。 (3)脓腔内若含局限性少量气体或气液平面为其特征性 表现。
2、肝实质:密度均匀,CT值40-70Hu,正常应高于 上腹部其它脏器如脾脏等。
3、肝血管:包括肝动脉、肝静脉、门静脉,表现为 肝内条状、分支状或圆点状低密度影,越近肝门 区域和下腔静脉区越粗大。
4、 肝内胆管:正常不显示。 5、增强扫描:肝实质和血管明显强化,密度升高。
(一)正常CT片
肝脏:实质密度均匀,各叶 比例正常,轮廓光整。 胰腺:为横行长条状,密度 亦较均匀;在腹部中央区粗 条状软组织密度灶,为胰体 部,下腔V的前方,肠系膜 上 A,V的右则为胰头部,近 脾门处为胰尾部。 双肾:位于脊椎两旁,呈椭圆 形,周围实质密度均匀强化. 脾:密度均匀,位于左上腹 部,胰腺后方可见由左侧 (脾门)向右走行的显著增 强的粗条状影为脾V。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节 CT检查技术的临床应用
3.窗技术:肝脏窗宽为180~250HU,窗位30~60HU;胰 腺窗宽250~350HU,窗位35~50HU;肾脏窗宽250~350HU, 窗位35~45HU;肾上腺窗宽250~350HU,窗位10~45HU;腹 腔及腹膜后窗宽300~400HU,窗位20~40HU。

第六节 CT检查技术的临床应用
胸腹部CTA: 显示胸腹主 动脉夹层, 重组方法分 别为MIP和 SSD。
第六节 CT检查技术的临床应用
2.肾动脉CTA:检查前准备同胸腹部大血管CTA,层厚 1mm,注射速度4~5ml/s,注射剂量80~100ml,自动触 发。扫描范围从第十一胸椎下缘至第五腰椎。
1.5mm,螺距为1~1.5 ,一次屏气扫完 5.在工作站利用软件重组形成胃肠道CTVE图像。
第六节 CT检查技术的临床应用 胃肠道CT仿真内镜(CTVE)
肝脏
腹部常见病变CT诊断
1.肝肝实脏质
2.肝血管 3.肝内胆管 4.韧带和沟裂
1.肝实质:
平扫示正常肝实质密度比腹部其他实质性脏器( 脾胰肾)稍高,平均比脾高7~8HU,比血液密度 也高,故肝门静脉及肝静脉成条状或椭圆形低密 度影。增强扫描示肝实质呈均匀强化。
第六节 CT检查技术的临床应用
(三)CT增强扫描 1.肝脏 通常为三期,即动脉期、门脉期和平衡期。 动脉期:对比剂注射后25~35s扫描 门脉期:对比剂注射后60~70s扫描实相 平衡期:对比剂注射后120~150s进行扫描 如只进行肝脏动脉期和门脉期增强扫描,则称为双期扫 描。有时还可根据病变的需要(如肝脏海绵状血管瘤 )做不同时期的延迟增强扫描。
第六节 CT检查技术的临床应用 肾动脉CTA
第六节 CT检查技术的临床应用
(六)胃肠道CT仿真内镜(CTVE) 1.检查前作好胃肠道准备,同胃肠CT扫描 2.扫描前5~10min肌肉注射654-2注射液20mg 3.胃内服对比剂;肠道要注入1000~1500ml气体 4.腹部常规条件扫描,但层厚为1mm,重建间隔0.5~
第六节 CT检查技术的临床应用
(二)CT平扫 1.体位与范围:仰卧位,双臂上举;扫描时屏气,常规
进行横断面扫描。 ①肝脏、胆囊、脾:从膈顶开始扫至肝右叶下缘; ②胰腺:范围自膈顶开始扫至胰腺钩突下缘十二指肠
水平段,层厚、层距应为5mm ; ③肾脏:范围自肾上腺区开始扫至肾下极下缘; ④肾上腺:范围自膈顶扫至肾门平面,层厚与层距为
第六节 CT检查技术的临床应用 CT增强扫描—肝脏海绵状血管瘤
第六节 CT检查技术的临床应用
动脉期增强:明显增强
门脉期增强:快速退出
CT增强扫描—肝脏原发性小肝癌
第六节 CT检查技术的临床应用
2.胰腺 胰腺疾病的CT增强扫描一般行双期扫描,扫描时间 与扫描参数同肝脏。
第六节 CT检查技术的临床应用
插管,将导管置于肝固有动脉内并进行腹腔动脉和肠系膜 上动脉造影;螺旋CT机时比对剂用量为20~40ml即可。 2.动脉性门静脉造影(CTAP):注射对比剂20~25s后开始 扫描,螺旋CT对比剂用量为100~120ml。
第六节 CT检查技术的临床应用
(五)CTA 1.胸腹部大血管CTA:适用于血管畸形,血管狭窄,血 管闭塞和血管瘤以及主动脉夹层等。 技术条件:管电压130kV,电流200~240mA,视野25~ 32cm,层厚1mm,标准重建。注射速度3~4ml/s,剂量 100ml,注射后18~28s启动扫描或自动触发,时间在 30s内,成像范围30~45cm或更长。
3.肾脏:包括三期: ①肾皮质期:对比剂注射后25~30s ②肾实质期:对比剂开始注射后70~120s ③肾排泄期或肾盂期:对比剂开始注射后5~10min。
第六节 CT检查技术的临床应用 肾脏增强扫描
第六节 CT检查技术的临床应用
(四)肝脏血管造影CT扫描 1.动脉静脉韧带沟裂位于尾叶和肝左叶 外侧段之间
④胆囊窝和下腔静脉窝的连线为左 右叶的分界
肝 圆 韧 带
静 脉 韧 带
胆囊窝和下腔静脉窝的连线为左右叶的分界
形态:肝脏边缘轮廓光滑,棱角锐利, 外缘紧贴腹壁。
大小: 15CM 肝右/左叶前后径比 1.2~1.9 肝右/尾叶横 径比 2~3
密度:55~75HU,比脾脏密度略高,比 血管影密度高,否则考虑脂肪肝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
第五章 CT检查技术
第六节 CT检查技术的临床应用
李骋 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
第六节 CT检查技术的临床应用
四、腹部CT检查技术与应用
腹部CT检查前应充分做好胃肠道准备工作。 (一)胃肠道常用对比剂 1.阳性对比剂:1%~2%碘水对比剂 2.中性对比剂:水加20mg 654-2口服 3.阴性对比剂:脂肪密度对比剂或气体
2.肝血管
肝内有三套血管系统:即肝静脉、肝门静脉及肝 动脉。
*肝脏双重供血系统:肝门静脉及肝动脉。
平扫示静脉呈分支状或类圆形低密度影,增强时 呈高密度影。
3. 2.
1..
⑴肝静脉:平扫示静脉呈分支状或类圆形低密度影,

强呈高密度影。
左 支
右 支
⑵肝门静脉:其主干长4.8~8.8mm,在肝门处分左右 支
3-5mm; ⑤胃和十二指肠:扫描范围自膈顶扫至脐部。
第六节 CT检查技术的临床应用
2.CT扫描参数:配好合适浓度对比剂检查前30分钟第一 次口服300500ml,检查前即刻口服200300ml;管电压120 ~140kV,管电流150mA或根据病人体型适当增加,层厚510mm,间隔5-10mm,采集视野为大视野(38cm以上),重建 方法为标准重建。
主 干

肝段(Couinaud八段法) 门静脉及左右分支平面分上段、下段
肝中静脉
肝右静脉
肝左静脉
⑶肝动脉:分支细小,不易显示
3.肝内胆管:正常肝内胆管1~3mm,伴随肝动脉和肝 脉走行。
门静
扩张的肝内胆管
4.肝韧带和沟裂
①肝韧带和沟裂周围存在脂肪组织, 显示为低密度影。
②肝圆韧带和镰状韧带矢状位走行, 将肝左叶分为内侧段及外侧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