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单元 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整理和复习

合集下载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8讲 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知识梳理及巩固练习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8讲 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知识梳理及巩固练习

第8讲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一组数据的总和除以这组数据的个数,所得的商叫做平均数,平均数用来反映一组数据的一般情况平均数移多补少法。

从多的数量中拿出一部分给少的数量,使它们的数量相等意义方法公式法。

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每个直条的宽窄一样,间隔相等,每种颜色的直条对应的位置也一致每组有两个数据,需要用两种不同颜色(或底纹)的直条来表示,同时要注明图例要根据数据中最大和最小的数来确定单位长度代表多少知识梳理知识点一: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知识点二:复式条形统计图1.在复式条形统计图中,每组有两个数据,需要用两种不同颜色(或底纹)的直条来表示,同时要注明图例。

2.要根据数据中最大和最小的数来确定单位长度代表多少。

3.复式条形统计图中,每个直条的宽窄一样,间隔相等,每种颜色的直条对应的位置也一致。

考点一:平均数例1.(2020秋•丰润区期末)某仓库有货物148吨,已经运了4次,平均每次运走14.5吨,剩下的货物要6次运完,平均每次应运多少吨?【分析】要想求剩下的平均每次应运多少吨,应先求出剩下的吨数,要求剩下的吨数,先求前4次运走的吨数,用总吨数减去前4次运走的吨数就是剩下的吨数.【解答】解:(148﹣14.5×4)÷6=(148﹣58)÷6=90÷6=15(吨)答:平均每次应运15吨.【点评】本题是考查平均数的意义及求法.平均每次运走的吨数×运的次数=运走的吨数.1.(2020春•皇姑区期末)妙想一不小心把墨水溅到成绩单上了,妙想语文成绩是多少?科目语文数学英语平均成绩/分989596【分析】首先用三科的平均成绩乘3求出总分,然后用三科的总分减去数学和英语的成绩就是语文的成绩,据此列式解答。

【解答】解:96×3﹣(98+95)=288﹣193=95(分)答:妙想的语文成绩是95分。

【点评】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平均数的意义及应用。

四年级下数学《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知识点总结归纳

四年级下数学《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知识点总结归纳

四年级下数学《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知识点总结归纳
一、平均数
1.定义:平均数是所有数的和除以数的个数。

2.计算方法:
•直接相加法:将所有数值相加,然后除以数值的数量。

•移多补少法:将多的数值移到较少的数值上,使所有数值相等。

1.平均数的性质:
•平均数大于或等于最小值,小于或等于最大值。

•当所有数值相等时,平均数等于所有数值中的任何一个。

•平均数可以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平均水平”。

1.平均数的应用:
•比较不同类别的数据大小和它们之间的对比关系。

•表示数据的分布情况。

•在实际生活中,可以用平均数来估算平均水平。

二、条形统计图
1.定义:条形统计图是用直条的长短来表示相互独立的统计指标数值大小和它们
之间的对比关系。

2.制作方法:
•确定统计指标和数据。

•确定直条的分类和间隔。

•绘制直条并标注数据。

•写上标题和时间。

1.条形统计图的优点:
•可以直观地看出各类别的数据大小和它们之间的对比关系。

•可以比较不同类别的数据,便于分析和比较。

•可以表示出数据的分布情况。

1.条形统计图的局限性:
•不容易表示数据的变化趋势。

•容易受到直条间隔的影响,可能导致误导。

•如果数据量很大,制作会比较困难和繁琐。

1.条形统计图的应用:
•展示不同类别数据的数量和对比关系。

•比较不同时间段或不同地区的同类数据。

•分析数据的分布情况,了解数据的集中趋势和离散程度。

第八单元《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教案

第八单元《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教案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举例:调查家庭成员的身高,计算平均身高,并制作条形统计图展示调查结果。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针对以上重点和难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和指导,通过举例、练习、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透彻理解核心知识,突破学习难点。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需要了解一组数据平均值的情况?”(如购物时比较价格、统计成绩等)。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平均数的奥秘。
2.逻辑推理与数学抽象:在探讨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运用逻辑推理,抽象出数学概念,培养数学思维能力。
3.数学建模与问题解决:学会运用平均数和条形统计图解决实际问题,构建数学模型,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数学表达与交流:培养学生用数学语言描述、解释数据,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提高表达与沟通能力。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平均数的计算方法和条形统计图的制作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平均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和条形统计图的解读,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与平均数和条形统计图相关的实际问题。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整理和复习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整理和复习
人教版
四年级数学下册
8 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
整理和复习
知识整理
在本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你能把它们分类整
理一下吗?
平均数的意义和求法
平均数
平均数与条
形统计图
用平均数比较两组数
据的总体情况
复式条形统计图
知识复习
平均数:
(1)一组数据的和除以这组数据的个数,所得的商叫
做平均数。
(2)平均数可以描述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也可以作
为不同组数据比较的一个指标。
平均数的求法: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
复式条形统计图:
复式条形统计图每组中有两个数据,需要用两种不同的
直条来表示,同时要注明图例;它分为纵向复式条形统
计图和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综合练习
1.填一填。
(1)15,23,17,18,22的平均数是( 19 )。
(2)小明在期末测试中,三门功课的总成绩是285分,
(× )
(2)四(3)班同学去植树,平均每人植2棵,王平一定
植了2棵树。
(× )
(3)复式条形统计图很容易比较两种数量的多少。(√ )
(4)三(1)班同学的平均身高是130cm,所以班里不可
能有身高120cm的同学。
(× )
(5)比较两个班同学的数学成绩,用总成绩来衡量比较
合适。
( ×)
综合练习
3.选一选。
(1)一级数据的平均数总是( C )。
A.比最大数大
B.比最小数小
C.介于最大数和最小数之间
(2)三个数的平均数是5,如果再加上13,那么这四个
数的平均数是( B )。
A.6
B.7
C.10
(3)小华一星期共练了84个大字,平均每天练( A )

人教版-分章节全视角系列讲学案-4下第26讲:第8章平均数和条形统计图-平均数-知识点梳理-教师版

人教版-分章节全视角系列讲学案-4下第26讲:第8章平均数和条形统计图-平均数-知识点梳理-教师版

人教版-4下第26讲:平均数和条形统计图-平均数-知识点梳理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知识点一、平均数:平均数是统计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小学数学里所讲的一般指算术平均数,是一组数据的和除以这组数据的个数所得的商。

算术平均数常用于表示统计对象的一般水平,它是描述数据集中位置的一个统计量。

既可以用它来反映一组数据的一般情况、和平均水平,也可以用它进行不同组数据的比较,以看出组与组之间的差别.用平均数表示一组数据的情况,有直观、简明的特点,所以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如平均速度、平均身高、平均产量、平均成绩等等。

理解:1、算术平均数的本质:将一组数移多补少后,得到的近似的中间数。

2、算术平均数指一组数据的和除以这组数据的个数所得的商。

3、平均数是表示这一组数据整体情况的数据。

4、算术平均数常用于表示统计对象的一般水平,描述数据集中位置。

5、可以自比,反映一组数据的一般情况、和平均水平。

6、可以对比。

进行不同组数据的比较,以看出组与组之间的差别。

7、平均数表示数据的特点:直观、简明。

二、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公式: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如:班级数学平均分=班级数学总分÷班级总人数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平均单价=物品总价钱÷物品总数量每天的平均气温=24小时的气温和÷24本班男生的平均身高=本班男生身高之和÷本班男生人数注1:一定是总数量÷总份数注2:根据平均数公式可以求:总数量=平均数×总份数;总份数=总数量÷平均数三、生活中的平均数。

平均数在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渗透在我们的生活、工作、学习各个环境中。

如:1、本周平均最高气温6摄氏度。

2、三年级学生的平均身高是140厘米。

3、四年级2班五位同学平均每人捐10本图书。

4、李莉同学平均每天上学路上花费15分钟。

典型例题【例1、加深理解平均数的意义:移多补少】书架上层有12本书,下层有10本书,请重新整理一下,使每层书架上的书一样多。

四年级数学下册期末总复习《8单元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必记知识点

四年级数学下册期末总复习《8单元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必记知识点

四年级数学下册期末总复习《8单元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必记知识点一、平均数1.定义:1.平均数是一组数据的总和除以这组数据的个数所得的商。

2.公式:平均数= 总数量÷ 总份数2.意义:1.描述一组数据的整体情况或作为不同组数据进行比较的一个标准。

2.尤其在两组数据个数不相等的情况下,平均数能更好地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

3.求平均数的方法:1.移多补少法:在总数不变的前提下,从多的数中拿出一部分分给少的数,使它们变成相同的数。

2.公式法:使用上述公式进行计算。

4.应用:1.比赛计分时,一般采取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再求剩余数据的平均数。

二、条形统计图1.定义:1.条形统计图是用直条的长短表示数量的多少,能清楚地看出数量的多少。

2.分类:1.单式条形统计图:表示单一项目的数量。

2.复式条形统计图:可以比较多个项目的数量。

3.复式条形统计图又分为纵向和横向两种形式。

3.绘制方法:1.确定单位长度表示的数量。

2.根据数据的多少画出长短不同的直条。

3.注明图例和数据。

4.注意事项:1.直条的宽度应相同,直条间的间隔应相等。

2.单位长度需统一。

3.必须标明图例。

5.应用:1.可以直观地展示不同项目之间的数量关系。

三、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的结合•在分析数据时,可以使用条形统计图来展示数据的分布情况,并通过平均数来进一步描述数据的整体情况或进行不同组数据的比较。

四、总结•平均数和条形统计图都是数学中常用的统计工具,它们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分析数据。

通过掌握平均数的定义、意义和求法,以及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和应用,我们可以更准确地理解和表达数据中的信息。

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讲义第八章 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 人教新课标版(含解析)

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讲义第八章 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  人教新课标版(含解析)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同步复习与测试讲义第八章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知识点归纳总结】1. 平均数的含义及求平均数的方法1.平均数:是指在一组数据中所有数据之和再除以数据的个数.2.平均数的求解方法:用所有数据相加的总和除以数据的个数,需要计算才得求出.【经典例题】例1:参加某次数学竞赛的女生和男生人数的比是1:3,这次竞赛的平均成绩是82分,其中男生的平均成绩是80分,女生的平均成绩是()A、82分B、86分C、87分D、88分分析:根据题意,可找出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女生的平均成绩×1+男生的平均成绩×3=全班平均成绩×4,设女生的平均成绩是x,列并解方程即可.解:设女生的平均成绩是x,因为总成绩不变,由题意得,x×1+3×80=82×(1+3),x+240=328,x=328-240,x=88;或:[82×(1+3)-80×3]÷1,=(328-240)÷1,=88(分);答:女生的平均成绩是88分.故选:D.点评:解答此题关键是先求出全班的总成绩和男生的总成绩,然后求出女生的总成绩,进而求出女生的平均成绩.2.平均数问题求平均数问题是小学学习阶段经常接触的一类典型应用题,如“求一个班级学生的平均年龄、平均身高、平均分数…”平均数问题包括算术平均数、加权平均数、连续数和求平均数、调和平均数和基准数求平均数.解答这类应用题时,主要是弄清楚总数、份数、一份数三量之间的关系,根据总数除以它相对应的份数,求出一份数,即平均数.【经典例题】例1:在抗震救灾的日子里,解放军张叔叔前4天在一线共奋战了74小时,后3天平均每天在一线工作15小时,这一周,张叔叔平均每天在一线工作多少小时?分析:根据题意可以求出张叔叔在7天一共工作了几小时,用总的小时数除以总天数,就是要求的答案.解:(74+15×3)÷(4+3),=(74+45)÷7,=119÷7,=17(小时);答:这一周,张叔叔平均每天在一线工作17小时.点评:此题是典型的解答平均数应用题,关键在于确定“总数量”以及和总数量对应的总份数.例2:甲、乙、丙三种糖果每千克分别是14元、10元、8元.现把甲种糖果4千克,乙种糖果3千克,丙种糖果5千克混合在一起,问买2千克这种混合糖果需多少元?分析:用三种糖混合糖的总钱数除以总千克数就是三种糖混合后的平均价,再用平均价乘2千克就是要求的答案.解:甲、乙、丙三种糖混合后的平均价是:(14×4+10×3+8×5)÷(4+3+5),=126÷12,=10.5(元),买2千克混合糖果的价钱是:10.5×2=21(元),答:买2千克这种混合糖果需21元.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根据平均数的意义,先求出甲、乙、丙三种糖混合后的平均价,那2千克混合糖的价钱即可求出.3. 两种不同形式的单式条形统计图1.条形图定义: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画成长短不同的条形,条形的宽度必须保持一致,然后把这些条形排列起来,这样的统计图叫做条形统计图.它可以表示出每个项目的具体数量.2.单式条形统计图只表示一种数据的变化情况,比较简单.【经典例题】例1:看图回答问题.(1)哪个季度的月平均销售量多?多多少?(2)从统计图中你还能发现什么信息?分析:(1)先分别求出第一季度和第三季度的月平均销售量,再比较哪个季度的月平均销售量多,进而求出多的具体的数量即可;(2)从统计图中我还能发现以下信息:一月销售120箱,二月销售110箱,三月销售130箱,七月销售195箱,八月销售190箱,九月销售185箱;其中二月销售的箱数最少,七月销售的箱数最多;等等.解:(1)第一季度的月平均销售量:(120+110+130)÷3,=360÷3,=120(箱),第三季度的月平均销售量:(195+190+185)÷3,=570÷3,=190(箱),190>120,190-120=70(箱);答:第三季度的月平均销售量多,多70箱.(2)从统计图中我还能发现以下信息:一月销售120箱,二月销售110箱,三月销售130箱,七月销售195箱,八月销售190箱,九月销售185箱;其中二月销售的箱数最少;七月销售的箱数最多;等等.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从条形统计图中获取信息,并根据信息解决问题;也考查了求平均数的方法: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4.两种不同形式的复式条形统计图复式条形统计图:是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画成长短不同的直条,然后把这些直条按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从复式条形统计图中很容易看出两者数量的多少.复式条形统计图分类:根据直条的方向可以分为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和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①一般在数据种类较多,数据又不是非常大时使用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②在数据种类较少,每类数据又比较大时,使用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这两种统计图的本质是一样的,只是表现形式不同.【特点】用直条的长短表示数量的多少.【优点】能清楚地看出数量的多少,便于比较两组数据的多少.复式条形统计图画法:1.准备尺子,铅笔,橡皮等画图工具.2.注意写单位,画纵坐标和横坐标,还有日期名字和横坐标上的“0”.3.假如位置有限,例如说0到10,到20,假如你写到200,位置绝对有限,你可以在0的上面画波浪线,然后写100(当然其他数也可以,但最标准的还是画闪电线).4.例如上图两者要有不同的颜色,假如没有色笔,第一个可以用阴影填充,第二个可以涂得严严实实或一个不涂,一个涂阴影.5.在每个图的上方都要写标题.【经典例题】例1:(1)从图上看出男生人数最多的是科技小组,女生人数最少的是数学小组,科技小组的总人数最多,数学小组的总人数最少.(2)通过计算,三个兴趣小组的总人数有39人,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多15人.数学小组再增加22人就和科技小组的人数一样多.分析:由图可知:数学小组男生有20人,女生有16人;文艺小组男生有18人,女生有27人;科技小组男生有39人,女生有19人.由以上数据求解.解:(1)39>20>18;科技小组的男生最多;16<19<27;数学小组的女生最少;数学:20+16=36(人);文艺:18+27=45(人);科技:39+19=58(人);58>45>36;科技小组的总人数最多,数学小组的总人数最少.(2)总人数:36+45+58=139(人);男生:20+18+39=77(人);女生:16+27+19=62(人);77-62=15(人);58-36=22(人);三个兴趣小组的总人数有139 人,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多15人.数学小组再增加22人就和科技小组的人数一样多.故答案为:科技,数学,科技,数学;139,15,22.点评:本题是复式条形统计图,这类题目先根据图例读出出数量,再由问题找出合适的数据求解.【同步测试】单元同步测试题一.选择题(共8小题)1.一个调查数据被呈现在一扇形图里,下面条形图()与这个扇形图显示的是相同的数据.A.B.C.D.2.一组数据中最大的数是26,最小的是18.下面的数中,()可能是这组数据的平均数.A.30B.23C.123.体操队原来有8名队员,平均体重35千克,现在增加1名体重是38千克的队员,现在体操队队员的平均体重是()A.35千克B.比35千克多一些C.比35千克少一些D.无法确定4.天利家园小区去年年底全部改用节能灯,赵阿姨家上半年节约用电40.2千瓦时,王伯伯家第三季度共节约18千瓦时.()家平均每月节约用电多.A.王伯伯家B.赵阿姨家C.两家一样多5.明明数学、英语、语文的平均分是95分,期中英语是91分,语文96分,数学是()分.A.90B.95C.986.在下面的两幅统计图中,用来表示某地1~6月份的晴天天数的变化情况最为合适的是()A.B.7.踢毽子比赛,小红所在的小组平均每人踢36个,小丽所在的小组平均每人踢32个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小红一定比小丽踢得多B.小红一定比小丽踢得少C.小红和小丽踢的个数一定相同D.无法确定谁踢得多8.如图,()可以表示下面哪种情况的统计.A.4个学生期末数学考试成绩B.四年级喜欢各项运动的男女生人数C.小明1﹣﹣8岁的身高D.蛋糕店的草莓蛋糕和芒果蛋糕最近5天的销售情况二.填空题(共8小题)9.五年级(1)班同学的身高情况分三段统计,结果如图.(1)这个班身高在1.50~1.59米范围内的男女生相差人.(2)从图中可以看出这个班男生共有人.(3)将合适答案的序号填在横线上.全班同学从高到矮排成一行,张林在第11个,他的身高可能是.A.1.49米B.1.58米C.1.61米10.常用的条形统计图有和两种,条形统计图可以清楚地看出数量的.11.如果条形统计图的纵轴是用0.5厘米表示40人,那么4厘米应表示人,在这个统计图上有一个直条上标有160人,那这个直条的高度应是厘米.12.西西期末三门功课,语文、英语平均分数是94分,要想平均分数提高2分,他的数学应考分.13.一桶水,需要2个人一起抬.3个人要把水从离家180米的地方抬回家,平均每个人要抬米.14.四年级的学生参加体能测试,其中7名同学的成绩如下:80,90,80,76,74,80,80(单位:分).他们的平均成绩是分.15.王大伯攒了一箱鸭蛋,共50个.他任意取出5个鸭蛋称得质量分别为76g、86g、81g、74g、83g,这箱鸭蛋大约重千克.16.3个数的平均数为10,如果把其中一个数改为9,这时3个数的平均数是11,这个被改动的数原来是.三.判断题(共5小题)17.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比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表示的更明白..(判断对错)18.甲、乙、丙三个数的平均数是A,且甲>乙>丙,则A>丙.(判断对错)19.在生活中统计一组数据,可以制成条形统计图表示.(判断对错)20.一分钟跳绳,小丽前两次跳的平均数是120下,要使三次跳的平均数是125下,她第三次应跳135下(判断对错)21.小亮身高150cm,他在平均水深135cm的河中游泳,不会有危险.(判断对错)四.操作题(共1小题)22.德凯小学开展体育活动,小明对五(1)班同学的锻炼情况做了统计,并绘制了下面两幅统计图.(1)五(1)班参加体育锻炼的有人,参加的人数最多.(2)根据条件把条形统计图补充完整.五.应用题(共6小题)23.一辆汽车前2小时一共行160千米,后2小时分别行了70千米和50千米,这辆汽车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24.一批货物重9.8吨,运走了3.5吨.剩下的分3次运完,平均每次运多少吨?25.第一中学三个年级共有912名学生,每个年级有8个班,平均每个班有多少名学生?26.小明计划8天读完一本114页的故事书.前3天读了39页.如果要按计划读完,他从第4天起平均每天要读多少页?27.小萱、小丽、小红、小含四名同学,他们四人的平均身高是132厘米,小明的身高是142厘米,请你帮他们算一算,他们五人的平均身高是多少厘米?28.小文参加舞蹈比赛,7位评委的打分分别是:89分、99分、64分、90分、95分、88分、93分,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小文的平均得分是多少?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8小题)1.【分析】由扇形统计图可知:白色占总数的50%,深颜色和浅颜色各占总数的25%;在条形统计图上白色的直条的高度是深色和浅色的2倍,而深色和浅色的直条高度相同.【解答】解:白色占总数的50%,深颜色和浅颜色各占总数的25%;画出条形统计图就是:故选:A.【点评】抓住扇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的绘制特点,即可解决此类问题.2.【分析】因为在一组数中有最大的数,也有最小的数,根据平均数的含义:平均数是指在一组数据中所有数据之和再除以数据的个数;所以平均数比最大的数小,比最小的数大;进而得出结论.【解答】解:根据移多补少求平均数的含义可知:在一组数据中,平均数要比最大的数小,比最小的数大,30、23和12中只有23是大于18小于26的数,所以可能是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故选:B.【点评】解答此题应明确平均数的含义,根据平均数的含义进行判断即可.3.【分析】根据题意,用35乘8,求出体操队原来有8个队员的总体重,再加上38千克,即可求出现在体操队队员的平均体重,用现在体操队员的总重量除以总人数,列式解答即可.【解答】解:(35×8+38)÷(8+1)=318÷9≈35.3(千克)35.3>35答:现在体操队队员的平均体重比35千克多一些.故选:B.【点评】解答此题应根据平均数的意义,进行分析、解答即可.4.【分析】首先用40.2除以6,求出赵阿姨家平均每月节约的用电量;然后用18除以(3×3)求出王伯伯家平均每月节约的用电量;最后比较大小,判断出谁家平均每月节约用电多即可.【解答】解:40.2÷6=6.7(千瓦时)18÷(3×3)=18÷9=2(千瓦时)6.7>2答:赵阿姨家平均每月节约用电多.故选:B.【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平均数的含义以及求法的应用.5.【分析】用三科的平均分乘3计算出三科的总成绩,再减去语文和英语成绩之和就是数学的成绩.【解答】解:95×3﹣(96+91)=285﹣187=98(分)答:数学得了98分.故选:C.【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平均数计算的灵活运用.关键是用平均分乘科数计算出三科的总成绩.6.【分析】根据折线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的特点进行判断.折线统计图可以清楚地反应实物的增减变化情况;条形统计图可以清楚地反应具体的数量.据此判断即可.【解答】解:根据统计图的特点,折线统计图可以清楚地反应实物的增减变化情况;条形统计图可以清楚地反应具体的数量.所以,要反应某地1~6月份的晴天天数的变化情况选折线统计图最为合适.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各种统计图的特点.7.【分析】根据平均数的意义可知,平均数只是反映的是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不表示这组数据中某一个具体数据,据此解答即可.【解答】解:根据平均数的意义可知,虽然知道小红所在的小组平均每人踢36个,比小丽所在的小组平均每人踢32个多,但是平均数只不表示这组数据中某一个具体数据,所以无法确定谁踢得多.故选:D.【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深刻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8.【分析】根据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复式条形统计图可以反映两种或两种以上数量的多少,据此解答即可.【解答】解:A,表示4个学生期末数学考试成绩,用单式条形统计图;B,表示四年级喜欢各项运动的男、女生人数,必须用复式条形统计图;C,表示小明1﹣﹣8岁的身高,用单式统计图;D,表示蛋糕店的草莓蛋糕和芒果蛋糕最近5天的销售千克,可以用复式条形统计图,但是统计图中只有4项,所以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及作用.二.填空题(共8小题)9.【分析】(1)用身高在1.50~1.59米范围内的男生人数减去女生人数即可解答;(2)把三段的男生人数加起来即可解答;(3)全班同学从高到矮排成一行,张林在第11个,因为男生身高在1.50~1.59米范围内的人数有12人;所以张林身高在1.50~1.59米范围内;即他的身高可能是1.58米.【解答】解:(1)12﹣10=2(人);答:这个班身高在1.50~1.59米范围内的男女生相差2人.(2)3+12+6=15+6=21(人);答:这个班男生共有21人.(3)班同学从高到矮排成一行,张林在第11个,因为男生身高在1.50~1.59米范围内的人数有12人;所以张林身高在1.50~1.59米范围内;即他的身高可能是1.58米;填B.故答案为:2,21,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以及分析数量关系,解答问题的能力.10.【分析】常用的条形统计图有单式和复式两种,条形统计图能很容易看出数量的多少;由此解答即可.【解答】解:常用的条形统计图有单式和复式两种,条形统计图可以清楚地看出数量的多少;故答案为:单式,复式,多少.【点评】此题应根据条形统计图分类和特点进行解答.11.【分析】在同一个条形统计图中,用固定的长度表示一定数量,本题中0.5厘米表示40人,看4厘米中有多少个这样的单位,然后乘以这个单位长底代表的人数就行了,用160人除以每个单位长度代表的人数,看有多少个单位长度,然后乘以这个单位长度的厘米数就行了.【解答】解:由题意知,4÷0.5×40=320(人),160÷40×0.5=2(厘米),故答案为:320,2.【点评】此题考查统计图纵轴的长度和单位长度代表的量之间的关系.12.【分析】根据“平均成绩×科目的数量=总成绩”算出语文、数学、英语三门功课的总成绩以及语文、英语两门功课的总成绩,进而用语文、数学、英语三门功课的总成绩减去语文和英语两门功课的总成绩即可求出数学成绩.【解答】解:(94+2)×3﹣94×2=96×3﹣188=288﹣188=100(分)答:他的数学应考100分.故答案为:100.【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根据平均数的计算方法求出三门课程的总成绩,然后分别减去语文、英语的成绩即可.13.【分析】一桶水总是有两个人抬,所以抬水的人共走了180×2=360米,然后根据平均数的意义,用360除以3就是平均每人要抬水的米数,据此解答即可.【解答】解:180×2÷3=360÷3=120(米)答:平均每人要抬120米.故答案为:120.【点评】本题的难点是理解一桶水总是有两个人抬,所以抬水的人共走了2个180米,而不是1个180米.14.【分析】先求出7名同学的的总成绩,再用总成绩除以7,即得他们的平均成绩.【解答】解:(80+90+80+76+74+80+80)÷7=560÷7=80(分)答:他们的平均成绩是80分.故答案为:80.【点评】此题考查了平均数的意义及求法,平均数=总数÷份数.15.【分析】用这5个鸭蛋的总克数除以5就是这5个鸭蛋平均每个的克数;再用平均每个的克数乘50后换算单位即可求得这箱鸭蛋大约一共重多少千克.【解答】解:(76+86+81+74+83)÷5=400÷5=80(克)80×50=4000(克)4000克=4千克答:这箱鸭蛋大约一共重4千克.故答案为:4.【点评】本题是考查平均数的意义及求法.要记住总数、个数及平均数三者之间的关系.16.【分析】先用原来的平均数乘3,先求出原来3个数的和,同理再求出后来3个数的和,两次和的差就是9比原数多了多少,进而求出原数.【解答】解:11×3﹣10×3=33﹣30=39﹣3=6答:这个被改动的数原来是6.故答案为:6.【点评】解决本题根据总数量=平均数×总份数,求出和的变化,从而得出改动的数是怎么变化的,从而解决问题.三.判断题(共5小题)17.【分析】条形统计图分为:单式条形统计图和复式条形统计图,前者只表示1个项目的数据,后者可以同时表示多个项目的数据;可以是纵向的,也可以是横向的.进而判断即可.【解答】解:根据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可知:条形统计图的条形可以表示两种不同的数量,可以是纵向的,也可以是横向的.故答案为:×.【点评】此题考查了条形统计图的分类和特点.18.【分析】一组数的平均数要大于这组数中最小的数,要小于这组数中最大的数,由此判断.【解答】解:甲、乙、丙三个数的平均数是A,且甲>乙>丙,由此可知,甲数最大,丙数最小,那么:甲>A>丙;原题说法正确.故答案为:√.【点评】解决本题关键是明确:一组数的平均数要大于这组数中最小的数,要要小于这组数中最大的数.19.【分析】条形统计图能很容易看出数量的多少;折线统计图不仅容易看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扇形统计图能反映部分与整体的关系;由此根据情况选择即可.【解答】解:在生活中统计一组数据,能够比较数量的多少;所以可以制成条形统计图表示,所以原题说法正确.故答案为:√.【点评】此题应根据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各自的特点进行解答.20.【分析】要求小丽第三次应跳多少下,根据题意,先求出三次跳绳的总次数,然后求出前两次跳绳的总次数,用三次跳的总次数﹣前两次跳的总次数,即可得出结论.【解答】解:125×3﹣120×2=375﹣240=135(下)答:她第三次应跳135下.故答案为:√.【点评】此题是考查平均数知识的灵活运用情况,做题时应认真审题,找出前后数量间的关系,进而列式解答即可得出结论.21.【分析】平均数只能反映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并不能反应这组数据的中所有数据的大小,河水的平均水深是135cm,可能有的地方水深超过150厘米,下水游泳可能存在危险,据此解答即可.【解答】解:平均数只能反映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并不能反应这组数据的中所有数据的大小,河水的平均水深是135cm,可能有的地方水深超过135厘米,甚至超过150厘米,所以小亮下水游泳可能有危险,所以题干说法不正确.故答案为:×.【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平均数的含义的应用,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确:平均数只能反映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并不能反应这组数据的中所有数据的大小.四.操作题(共1小题)22.【分析】(1)观察条形统计图发现,参加篮球的有20人;再观察扇形统计图可知,把总人数看成单位“1”,参加篮球的人数占总人数的40%,用20人除以40%即可求出参加体育锻炼的有多少人;比较扇形统计图上各部分的扇形占的区域,面积最大就是人数最多的,由此求解;(2)用(1)求出的总人数,分别乘各种运动占总人数的百分数,求出各种运动的人数,然后根据条形统计图的画法,画出条形统计图.【解答】解;(1)20÷40%=50(人)观察扇形统计图发现参加篮球锻炼的人数最多;即:五(1)班参加体育锻炼的有50人,参加篮球的人数最多.(2)足球:50×20%=10(人)其它:50×30%=15(人)乒乓球:50×(1﹣40%﹣30%﹣20%)=50×10%=5(人)统计图如下:故答案为:50,篮球.【点评】解决本题需要结合两种统计图的特点,找出需要的数据,求出各类体育运动的人数,从而解决问题.五.应用题(共6小题)23.【分析】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总时间是(2+2)小时,总路程是(160+70+50),据此可列式解答.【解答】解:(160+70+50)÷(2+2)=(230+50)÷(2+2)=280÷4=70(千米/小时).答:这辆汽车平均每小时行70千米.【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关系式的掌握情况.24.【分析】根据原有的吨数﹣运走的吨数=剩下的吨数,先求出剩下了多少吨,再除以次数3,即可得出平均每次运走多少吨.【解答】解:(9.8﹣3.5)÷3=6.3÷3=2.1(吨)答:平均每次运2.1吨.【点评】此题解答的关键是求出剩下的数量,然后根据平均数问题解答即可.25.【分析】用3×8求出共有班的个数,再用共有的学生人数除以共有的班数就是平均每个班有多少名学生.【解答】解:912÷(3×8)=912÷24=38(名)答:平均每个班有38名学生.【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平均数的计算方法,总数÷总份数=平均数.26.【分析】先用114减去39求出剩下的页数,然后再除以剩下的天数5就是他从第4天起平均每天要读的页数.【解答】姐:(114﹣39)÷(8﹣3)=75÷5=15(页)答:他从第4天起平均每天要读15页.【点评】解答此题应根据平均数、数量和总数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解答.关键是求出剩下的页数.27.【分析】根据题干,四人的平均身高是132厘米,则他们的身高之和是132×4=528厘米,再加上小明的身高,即可求出5个人的总身高,再除以5,就是5人的平均身高.【解答】解:(132×4+142)÷5=(528+142)÷5=670÷5=134(厘米)答:5人的平均身高是134厘米.【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平均数的计算方法的应用.28.【分析】由题意知,共有7个得分,按从大到小顺序排列为:99、95、93、90、89、88、64.要求小文最后的平均得分是多少分,先求得去掉一个最高分(99)和一个最低分(64)后5个得分的和是多少,再除以5即可.【解答】解:(95+93+90+89+88)÷5=455÷5=91(分)答:小文的平均得分是91分.【点评】此题考查一组数据的平均数的求解方法:总数÷份数=平均数.。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8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 单元复习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8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 单元复习
问题,只要紧紧抓住平均数的数量关系式,找出题中总数量和对应的总份数即可。 不是几个数相加就除以几。
4.解决平均数问题要灵活运用计算公式: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平均数×总份数=总数量,总数量÷平均数=总份数。
二、复式条形统计图
1.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与单式条形统计图基本相同,只是在每组数中有两个数据,需要用两种不同的直条来表示,同时要注明图例。
8
一、平均数
1.平均数的意义:一组数据的和除以这组数据的个数,所得的商叫做平均数。
2.平均数的应用:它既可以描述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也可以作为不同组数据进行比较的一个标准。尤其在两组数据个数不相等的情况下,用平均数能较好地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
3.求平均数的方法。
(1)移多补少法:在总数不变的前提下,从多的数中拿出一部分分给少的数,使它们变成相同的数,这个相同的数就是这几个数的平均数。
任何一个数据的变化都会引起这组数据平均数的变化。
画复式条形统计图时一定要标明图例。
注意绘制统计图时直条的宽度是相同的,直条间的间隔是相等的。
确定纵轴单位长度所代表的数量时,要根据已知数据中最大数和最小数综合考虑。
2.看复式条形统计图时,可以运用横向、纵向、综合对比等不同的方法观察,从中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并且可以根据获取的信息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3.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与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只是形式上不同,其他都相同。当数据的种类不多,但每类数据又比较大时,用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比较方便。
平均数是一个“虚拟”的数,用于表示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

四年级下第八单元平均数和条形统计图知识点整理

四年级下第八单元平均数和条形统计图知识点整理

第八单元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
(一)复式条形统计图作图过程中需要注意点事项有:
1. 在画条形之前要注意右上角的图例,根据图例来进行作图,注意区分要鲜明。

若题目中没有给出图例,请首先将它补充完整;
2. 注意查看每一格所代表的大小;
3. 作图时请用直尺;
4. 条形完成后记得标上相应的数据;
5. 根据条形回答问题时,要把答写清楚、写完整;开放题切记不可放空或填没有。

(二)平均数
1. 求取方法:
方法一:“移多补少”(适合数据较小的情况)
方法二:公式法(通用)总数量÷份数=平均数
2. 平均数特点
(1)在大小不等的一组数据中,平均数要比最大的数据小,比最小的数据大,是在它们之间的。

(2)它表示统计对象的一般水平。

◎典型习题
1. 下面说法正确吗?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王悦5次跳远的总成绩是10m,她每次的跳远成绩肯定都是2m。

()(2)学校排球队队员的平均身高是160cm,有的队员身高会超过160cm,有的队员身高不到160cm。

()(3)小东所在小组同学的平均体重是36kg,小刚所在小组同学的平均体重是34kg,小东一定比小刚重。

()
2. 游泳池的平均水深是1.2米,小红身高1.4米,她在游泳池中学游泳,会不会有危险?为什么?。

第八单元平均数和复式条形统计图重点强化提升训练(试题)-四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第八单元平均数和复式条形统计图重点强化提升训练(试题)-四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三、动手动脑,操作实践。(共18分)
26.根据统计表完成下面的统计图。(本题5分)
新星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参加兴趣小组情况如下表。
27.根据统计图完成下面各题。(本题7分)
下面是双语实验小学四、五、六年级男、女生人数的统计图。
(1)如图是( )统计图,每格代表( )人。
(2)这三个年级中,学生人数最多的是( )年级,有( )人。
C.女生7岁的标准身高算式122.5厘米,123.5>122.5,略高于标准身高,所以原说法错误;
D.6—10岁女生标准身高均小于男生标准身高,11、12岁女生标准身高大于男生标准身高,原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D
【点睛】本题考查条形统计图,学生应熟练掌握条形统计图的相关知识。
3.D
【分析】平均速度是行驶一定距离中行驶各段速度的和除以段数的平均值,随着行驶路程的增加,各段的速度和段数的改变,平均速度也可能改变,所以平均速度可能会在50千米/时上下浮动,据此解答。
2.D
【分析】根据各选项说法找到对应统计图中数据进行一一对比即可。
【详解】A.中国儿童8岁时,女生标准身高是128.5厘米、男生标准身高是130.0厘米,130.0>128.5,所以原说法错误;
B.6—12岁男生标准身高是117.7厘米、124.0厘米、130.0厘米、135.4厘米、140.2厘米、145.3厘米、151.9厘米,相邻2个数差值不足10厘米,且统计图为标准身高,与实际身高增加多少无关,所以原说法错误;
23.A、B两地相距300km,甲从A到B时的速度为每小时60千米,从B返回A时的速度为每小时30km,那么甲往返的平均速度是每小时( )千米。
24.有五个数,平均数是10,已知前两个数的平均数是9,后四个数的平均数是12,第二个数是( )。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教案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教案

第八单元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一、单元教学内容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P90——P102二、单元教学目标1、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2、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提出问题并解答,能发现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3、在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中,发现信息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并进行有条理的思考。

4、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运用已经掌握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数学问题。

5、体会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习兴趣,培养细心观察的良好学习习惯。

6、发展统计观念,培养自主探究的能力及合作意识。

三、单元教学重、难点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提出问题并解答,能发现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四、单元教学安排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3课时第1课时平均数一、教学内容:平均数P90——P92二、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平均数的过程,学会寻找平均数的方法——移多补少、先总后分,理解平均数的含义。

2、在运用平均数的知识解释简单的生活现象、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的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平均数的含义。

难点: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授1、课件出示:班级图书角的书架上层有8本书,下层有4本书。

提出问题:同学们能帮忙重新整理一下,使每层书架上的书一样多吗?2、学生思考,交流讨论。

师生交流后,教师用课件操作并提问:现在每层都有6本书了,这个6是它们的什么数?(平均数)我们是如何求出平均数6的呢?师生交流后明确是通过把上层书本移2本至下层得到的相同数。

今天,我们就来深度认识一下“平均数”这个朋友。

板书课题:平均数。

(二)探索发现1、教学例1。

(1)课件出示教材第90页例1统计图:环保小分队的四名同学收集的矿泉水瓶如下(课件出示统计图)。

人教数学四年级下册 第8单元 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整理和复习

人教数学四年级下册 第8单元 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整理和复习

某超市甲、乙两种品牌的果汁饮料 一、二、三月份的销售情况统计图
(1)从统计图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甲品牌果汁饮料销售量在逐月下降,乙品牌
果汁饮料的销售量在逐月上升。(答案不唯一)
(2)如果你是超市经理,下个月应该怎样进货? 根据销售情况分析,应该减少甲品牌果汁饮
料的进货量,增加乙品牌果汁饮料的进货量。
例 1 打字小组有两个小组,第一小组 5 人,1 分钟 共打字 420 个;第二小组 6 人,1 分钟共打字 492 个。哪个小组的同学打字的速度更快?
第一小组平均每人每分钟打字:420÷5=84(个) 第二小组平均每人每分钟打字:492÷6=82(个)84>8源自 答:第一小组的同学打字的速度更快。
4.下面是四(1)班和四(2)班上学期期末数学、语 文、英语三科平均成绩的统计图。
(1)哪个班的数学平均分高?哪个班的英语平均 分高?
四(2)班的数学平均分高, 四(1)班的英语平均分高。
(2)从统计图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四(2)班语文和数学成绩比四(1)班好,英语 成绩比四(1)班差。(答案不唯一)
(92+88+89+90+91)÷5=90(分)
答:平均分是 90 分。
作业1:完成教材相关练习题。 作业2:完成对应的练习题。
复式条形统计图
例 2 某超市甲、乙两种品牌的果汁饮料一、二、三 月份的销售情况如下表。请你绘制一幅条形统计图。
(1)从统计图中你能得到哪 些信息?
(2)如果你是超市经理,下 个月应该怎样进货?
思路分析:观察统计表可知,需要绘制复式条形 统计图。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不但要标明图例, 还要根据数据的大小确定长度单位;完成统计图 后,再通过纵向观察统计图,一组一组地进行比 较,再结合数据分析,得出决策。

人教版-分章节全视角系列讲学案-4下第28讲:第8章平均数和条形统计图-复式条形统计图-知识点梳理

人教版-分章节全视角系列讲学案-4下第28讲:第8章平均数和条形统计图-复式条形统计图-知识点梳理

人教版-4下第28讲:条形统计图-知识点梳理条形统计图――知识点一、什么是复式条形统计图?1、条形统计图:用直条直观地表示数据的大小的统计图;2、复式统计图: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数据表示在一个统计图。

3、复式条形统计图: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数据用直条直观地表示在一个统计图。

二、特点和优点:【特点1】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用直条的长短表示数量的多少。

【特点2】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数据反映在一张统计图上。

【优点1】能清楚地看出数量的多少,【优点2】便于比较两组数据的多少。

三、类型。

根据直条的方向可以分为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和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1、在数据种类较多,数据又不是非常大时,使用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2、在数据种类较少,每类数据又比较大时,使用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这两种统计图的本质是一样的,只是表现形式不同。

四、要素。

1、统计图标题,制作日期。

2、横坐标和纵坐标。

①横坐标和纵坐标的交点:“0”;②横坐标,右端画上箭头;③纵坐标,上端画上箭头;④横坐标上写比较的项目,箭头下方写上单位。

⑤纵坐标上等距离分段,画上刻度,标注数值,箭头左侧写上对应的单位。

3、条形。

①图例:比较的几个项,用不同的颜色或图案表示。

②条形:根据各比较项数量的多少,画长短不同,颜色相应的条形表示数据。

③数据:在各条形上方对应的数值。

五、画法。

(以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为例)准备:尺子,铅笔,橡皮等画图工具。

1、写上统计图的标题,注明制作日期。

2、画纵坐标和横坐标。

①在合适位置点一点,写上“0”;②以“0”点为端点,画一条横的射线作横坐标,右端画上箭头;③以“0”点为端点,画一条竖的射线作纵坐标,上端画上箭头;④横坐标上写比较的项目,两个比较项之间留相等的间隔,箭头下方写上单位。

⑤纵坐标等距离分段,画上刻度,标注数值,箭头左侧写上对应的单位。

位置有限,可以在0的上面画闪电线,略过初始且无用的数据。

3、作图。

①作图例:比较的几个项,用不同的颜色或图案表示。

冀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精品教案 第8单元 平均数和条形统计图

冀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精品教案 第8单元 平均数和条形统计图

第8单元平均数和条形统计图第1课时认识平均数【教学内容】教材第85~86页例1、例2、例3及练一练第1,2题。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事例,经历认识平均数、求平均数以及讨论平均数意义的过程。

2.初步体会平均数的作用,能计算平均数,了解平均数的实际意义。

3.积极参加数学活动,体会用“平均成绩”说明问题的公平性。

【教学重点】体会学习平均数的作用,了解平均数的实际意义,学会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掌握求一组数据平均数的方法,能正确计算一组数据的平均数。

【教学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教师批注一、导入新课操作中体验“同样多”,引出平均数。

(PPT课件出示教材第85页例1)师:要使每个笔筒放的铅笔一样多,可以怎样做?每个笔筒放几支?学生充分表达不同的想法,最后形成一致意见。

师:每个笔筒平均放3支,这样每个笔筒里的铅笔就同样多了,这个数量3在数学上我们叫做平均数。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平均数。

(板书课题:认识平均数)二、探究新知1.认识平均数。

师:四(1)班一、二组同学进行投球比赛,每人投10个,投篮结果如下:(PPT课件出示)师:你能读出哪组的成绩好吗?你是怎样知道的?全班进行讨论,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学生可能出现比总数情况,这样不公平,教师要引导学生考虑怎样比较才“公平”。

师生总结得出:算出每个组的平均成绩来比较最公平。

(学生自己尝试计算。

)学生交流计算的方法和结果,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每个组的平均成绩,并根据两个组的平均成绩说明哪个组的成绩好。

师:通过上面的计算,你知道平均数是怎样计算出来的吗?师生总结得出: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

2.求平均数。

师:亮亮把自己家一个星期丢弃塑料袋的情况作了统计,你能计算出平均每天丢弃几个塑料袋吗?(PPT课件出示统计表)学生自己计算,然后交流计算方法和结果。

师:“3个”是每天实际丢弃塑料袋的个数吗?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了解求出的3个“不是实际每天丢弃塑料袋的个数,而是算出的一个平均数”。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大单元整体备课设计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大单元整体备课设计
由此不难看出,教学中培养数据分析观念对学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其一,可以增强学生的数据意识;其二,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对于统计内容的学习而言,重要的不是画统计图、求平均数等技能的学习,统计知识的核心是培育和发展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数据分析观念的培养要从学生感兴趣的现实问题出发,使学生经历数据分析活动过程,掌握一定的数据处理方法。要围绕“数据”做文章,使“数据”成为学生发现、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的好伙伴。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提出数据意识包括:数据意识主要是指对数据的意义和随机性的感悟。知道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问题,应当先做调查研究,收集数据,感悟数据蕴含的信息。知道同样的事情每次收集到的数据可能不同,而只要有足够的数据就可能从中发现规律。知道同一组数据可以用不同的方式表达,需要根据问题的背景选择合适的方式。形成数据意识有助于理解生活中的随机现象,逐步养成用数据学说话的习惯。
其实,对于小学生来说要逐步建立起对数据的某种敏感或领悟,最好的办法莫过于让他多参与到身边的多样化生活问题中去,亲身经历对数据的调查、研究、作出判断的活动过程,这样才能真正体会到数据中蕴涵着信息,并建立起“用数据说话”的意识和观念。正因为如此,《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学段目标”的“第二学段”中提出:“经历简单的数据的收集过程,了解数据收集、整理、呈现的简单方法;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用平均数解决问题;形成初步的数据意识。”从这些目标要求不难看出,数据分析观念的培养离不开活动与过程。而这些活动又应该放在丰富而生动有趣的背景下进行。首先,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主动地去获取周围的有关数据信息的课题。比如,关于本班同学的喜好方面的一些统计的例子就有很多:喜好的歌曲、运动项目、各类课外读物、感兴趣的电视栏目、爱吃的水果蔬菜、爱喝的饮料、最喜欢的颜色、四季中最喜欢的季节等等。其次,根据问题的背景选择合适的数据分析方法。这体现了数据分析的“方法性”要求。即数据分析观念的培养要建立在一定方法的掌握上。一般来说,学生数据分析的方法涉及如何收集数据和如何处理数据的方法,前者指数据的调查、获取,后者指数据的整理、描述与分析。

四年级数学讲义:平均数和条形统计图

四年级数学讲义:平均数和条形统计图

四年级数学讲义:平均数和条形统计图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知识回顾平均数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猴妈妈买了15支铅笔分给5个小猴子,第一只小猴子分3支,第二只小猴子分4支,第三只小猴子分2支,第四只小猴子分5支,第五只小猴子分1支。

猴妈妈这样分公平吗?你有什么办法让它们分得同样多吗?实际动手分一分答:先合再分;把5个笔筒中的铅笔集中在一起是15支,算出平均每个笔筒放3支,通过移多补少的方法,最后每只小猴子平均放3支,这个3就叫做平均数。

平均数:是指在一组数据中所有数据之和再除以数据的个数所得的商。

二、深入探究,学习新知1、四(1)班一、二组同学进行投球比赛的成绩,每人投10个。

成绩如下表:第一组第:组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①、你能获得哪些有用的数学信息? ②、哪组成绩好?③、你觉得哪种比较的方法合理、公平?说明你的理由。

(比较平均每人投中的个数比较公平——也就是比较每组的平均数。

) 亮亮把自己家一个星期丢弃塑料袋的情况做了统计。

星期 ▲ 二三四五六 日数量(个)1323264①平均每天丢弃几个塑料袋?②求出的平均数“3个”是每天实际丢弃塑料袋的个数吗? (平均数是一个虚拟的数字,跟实际数字是不一样的) ③你还有什么发现?平均数都是比这一组里最大的数小,而比最小的数大的数。

所以平均数在最大数和最小数之间。

练一练:1 .王师傅加工一批零件,前3天共加工148个,后4天加工167个,平均每天加工零件 个姓 名 投中个数 刘 木 J ”9个 杨 立 8 个 孙梅 5 个 I 丽 3 个 T棚 5个2.二年级3个班各有一些同学参加运动会团体操表演,各班参加的人数如下表:①平均每个班有人参加团体操表演?②班参加团体操表演的人数高于平均数?班参加团体操表演的人数低于平均数?③如果要把这些人排成人数相等的几行,可以排成行?每行人?3.小红语文和数学的平均分是93分,英语得了96分。

小红三门功课的总分是?二、判断题4.学习绿化带中树木的平均高度是188cm,绿化带中可能有170cm高的树木。

人教版-分章节全视角系列讲学案-4下第28讲:第8章平均数和条形统计图-复式条形统计图-知识点梳理

人教版-分章节全视角系列讲学案-4下第28讲:第8章平均数和条形统计图-复式条形统计图-知识点梳理

人教版-4下第28讲:条形统计图-知识点梳理条形统计图――知识点一、什么是复式条形统计图?1、条形统计图:用直条直观地表示数据的大小的统计图;2、复式统计图: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数据表示在一个统计图。

3、复式条形统计图: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数据用直条直观地表示在一个统计图。

二、特点和优点:【特点1】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用直条的长短表示数量的多少。

【特点2】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数据反映在一张统计图上。

【优点1】能清楚地看出数量的多少,【优点2】便于比较两组数据的多少。

三、类型。

根据直条的方向可以分为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和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1、在数据种类较多,数据又不是非常大时,使用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2、在数据种类较少,每类数据又比较大时,使用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这两种统计图的本质是一样的,只是表现形式不同。

四、要素。

1、统计图标题,制作日期。

2、横坐标和纵坐标。

①横坐标和纵坐标的交点:“0”;②横坐标,右端画上箭头;③纵坐标,上端画上箭头;④横坐标上写比较的项目,箭头下方写上单位。

⑤纵坐标上等距离分段,画上刻度,标注数值,箭头左侧写上对应的单位。

3、条形。

①图例:比较的几个项,用不同的颜色或图案表示。

②条形:根据各比较项数量的多少,画长短不同,颜色相应的条形表示数据。

③数据:在各条形上方对应的数值。

五、画法。

(以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为例)准备:尺子,铅笔,橡皮等画图工具。

1、写上统计图的标题,注明制作日期。

2、画纵坐标和横坐标。

①在合适位置点一点,写上“0”;②以“0”点为端点,画一条横的射线作横坐标,右端画上箭头;③以“0”点为端点,画一条竖的射线作纵坐标,上端画上箭头;④横坐标上写比较的项目,两个比较项之间留相等的间隔,箭头下方写上单位。

⑤纵坐标等距离分段,画上刻度,标注数值,箭头左侧写上对应的单位。

位置有限,可以在0的上面画闪电线,略过初始且无用的数据。

3、作图。

①作图例:比较的几个项,用不同的颜色或图案表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你还能得到哪些信息?请你再提出一个问题并解答。
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小芳最后的平均得分是( A
A.92
B.93
C.94
)分。
3.某钟表厂为汽车生产配套的钟表。下面是该厂四个车间第一、 二季度生产钟表情况的统计图。
(1)第一季度( )车间的
(2)( 四 )车间的总产量最高。
(3)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并解答吗?
第八单元 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
整理和复习
1.判断题。(对的画“√”,错的画“×”)
(1)小宇3次跳高的总成绩是210 cm,他每次的跳高成绩肯定
都是70 cm。
( ×)
(2)男生的平均体重是32 kg,女生的平均体重是28 kg,男生一
定比女生重。
(×)
(3)条形统计图可以直观地反映数量的多少。
(√ )
2.选择题。
(1)小明在一天中测量了6次气温,分别是:18 ℃、21 ℃、27 ℃、
28 ℃、24 ℃、20 ℃。这6次的平均气温是( C )℃。
A.20
B.27
C.23
(2)小芳参加小歌手比赛,10名评委的评分分别是:96分、91分、
94分、89分、92分、90分、93分、93分、91分、92分。如果去掉
(1)由统计图可以看出,哪个年级段的学生捐款最多?是多少
元? 中年级段的学生捐款最多。 760+570=1330(元)
(2)高年级男生比低年级男生多捐多少元?低年级女生比中
年级女生少捐多少元?
630-520=110(元) 760-480=280(元)
(3)三个年级段的学生共捐款多少元? (680+630)+(760+570)+(480+520)=3640(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