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号——地理国情普查底图制作技术规定

合集下载

测绘技术中的数字地图制作规范和要求

测绘技术中的数字地图制作规范和要求

测绘技术中的数字地图制作规范和要求在现代社会,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数字地图在测绘技术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数字地图不仅可以提供准确、全面的地理信息,还能够方便地进行空间分析和决策支持。

然而,要保证数字地图的质量和可靠性,制作过程中的规范和要求至关重要。

本文将就测绘技术中数字地图的制作规范和要求进行探讨。

首先,数字地图的制作需要依据一定的标准和规范。

国际上常用的数字地图制作标准包括GIS数据模型、地图精度等级和数据格式的规范。

其中,GIS数据模型是指地图表达和存储的数据模式,它按照地物类型和地物属性进行分类和组织,以实现地图的可视化和分析。

地图精度等级是指地图中地物位置和属性的准确度,包括线性特征的准确度、点特征的精度等。

数据格式的规范是指地图数据的组织结构和表示形式,包括矢量数据和栅格数据等。

制作数字地图时,必须遵循这些标准和规范,以确保地图的质量和一致性。

其次,数字地图的制作还需要遵循一系列的要求。

首先,要求地图数据的来源必须准确可靠。

地图数据可以来自于航空遥感、卫星遥感、地面测量等多种数据源,需要对这些数据进行质量评估和筛选,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其次,要求地图数据的采集和处理过程中要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和可重复性。

在数据采集过程中,需要保证采集设备的精度和步长,并进行数据差值和校正,以消除采集过程中的误差。

此外,还需要对数据进行一致性检查和修正,确保不同数据源之间的数据可以匹配和融合。

最后,要求地图的展示和使用要具有一定的易读性和可操作性。

地图要能够清晰地表达地理信息,采用合适的符号和颜色设计,以满足用户的需求。

此外,地图数据还要能够与其他数据进行交互,并支持空间查询和分析,提高地图的应用价值。

除了以上规范和要求,数字地图制作还需要考虑一系列的技术和方法。

其中,GIS技术是数字地图制作的核心技术之一。

通过GIS技术,可以实现对地理信息的存储、查询、分析和可视化,为数字地图的制作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地理国情普查底图制作技术规定

地理国情普查底图制作技术规定
GB/T 2260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 GB/T 7931 1:500 1:1000 1:2000 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外业规范 GB/T 12341 1:25000 1:50000 1:100000 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外业规范 GB/T 13923‐2006 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 GB/T 13977 1:5000 1:10000 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外业规范 GB/T 13989‐2012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和编号 GB/T 20257.1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 第 1 部分 1:500 1:1000 1:2000 地形 图图式 GB/T 20257.2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 第 2 部分 1:5000 1:10000 地形图图 式 GB/T 20257.3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 第 3 部分 1:25000 1:50000 1:100000 地形图图式 GDPJ 01‐2013 地理国情普查内容与指标 GDPJ 03‐2013 地理国情普查数据规定与采集要求 GDPJ 05‐2013 数字正射影像生产技术规定 GDPJ 07‐2013 地理国情普查成果资料汇交与归档基本要求 GDPJ 09‐2013 地理国情普查检查验收与质量评定规定
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
编号: GDPJ 10—2013
地理国情普查底图制作技术规定
国务院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3 年 11 月
目录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底图规格....................................................................后内容描述 调查前内容描述 调查后内容描述 调查前内容描述 调查后内容描述

地理国情普查成果图编制规范

地理国情普查成果图编制规范
自然资源部
发布
XXXX - XX - XX 实施
目次
前言..................................................................................................................................................................... I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 1 4 地理国情普查成果图分类.................................................................................................................................2 4.1 按内容分类..................................................................................................................................................... 2 4.2 按制图单元分类.............................................................................................................................................2 5 基本要求............................................................................................................................................................. 2 5.1 数学基础......................................................................................................................................................... 2 5.2 数据资料......................................................................................................................................................... 2 5.3 幅面................................................................................................................................................................. 2 5.4 比例尺............................................................................................................................................................. 2 5.5 图名................................................................................................................................................................. 2 5.6 图面配置......................................................................................................................................................... 3 6 内容与表达......................................................................................................................................................... 3 6.1 地理国情综合图.............................................................................................................................................3 6.2 地理国情专题图.............................................................................................................................................3 6.3 地理国情统计地图.........................................................................................................................................4 附录 A (规范性附录) 地理国情普查成果图制图综合原则与综合指标...........................................................6 附录 B (规范性附录) 地理国情普查成果图内容表达..................................................................................... 11 附录 C (规范性附录) 地理国情普查成果图图式............................................................................................. 13 附录 D (资料性附录) 地理国情普查成果图样例.............................................................................................23

如何进行地图编制的技巧

如何进行地图编制的技巧

如何进行地图编制的技巧地图编制是一项复杂而又重要的任务,它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和认识世界。

在地图编制的过程中,技巧和方法的运用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地图编制的技巧,帮助读者更好地掌握如何进行地图编制。

一、收集地理数据地图编制的第一步是收集地理数据。

这些数据可以包括地形、水系、交通网络、建筑物等。

收集地理数据的方法多种多样,可以通过现场调查、卫星遥感、航空摄影等方式获取。

现场调查是最常见的方法之一。

通过实地考察,可以获得准确的地理数据。

此外,使用无人机进行遥感调查也是一种有效的方式。

无人机可以携带各种传感器,实现从空中获取地理数据的目的。

卫星遥感和航空摄影也是常用的手段。

利用卫星或者飞机拍摄的影像,可以获得大范围的地理数据。

这些影像经过处理,可以提取出有用的地理信息,进而用于地图编制。

二、制定地图的比例地图的比例决定了地图的精度。

在制定地图比例时,需要根据地图的使用目的和具体需求进行考虑。

如果地图用于导航或旅行指南,需要较高的精度,比例应该较大。

而如果地图用于长距离行驶或区域规划,比例可以适当减小。

制定地图比例时,还需要考虑地图的显示区域。

如果地图显示的是一个小范围的地区,比例可以适当增大,以显示更多的细节。

如果地图显示的是一个大范围的地区,比例应该较小,以保证整体的一致性。

三、选择合适的投影方式地球是一个球体,而地图是平面的。

为了能够将地球的表面展示到平面上,需要采用一种合适的投影方式。

选择合适的投影方式是地图编制的重要环节之一。

常用的地图投影方式有等距圆柱投影、等角圆柱投影、等面积投影等。

不同的投影方式有着不同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在选择投影方式时,需要综合考虑地图的使用目的、显示区域、精度要求等因素。

四、符号化和标注符号化和标注是地图编制的关键阶段。

通过选择合适的符号和标注方法,可以使地图更加直观和易懂。

符号化是将地理数据转化为图形符号的过程。

通过符号化,可以用不同的符号来表示不同的地理要素,如河流、山脉、建筑物等。

地理国情普查成果图制图综合原则与综合指标

地理国情普查成果图制图综合原则与综合指标
附录 A (规范性附录) 地理国情普查成果图制图综合原则与综合指标
A.1 地表覆盖分类制图综合
A.1.1 地表覆盖分类制图综合原则 地表覆盖分类制图综合遵守以下原则: a)正确反映各类要素的区域分布特征,如地表覆盖分类图斑的大小、分布范围、密度等,以及区
域之间对比等特征; b)合理概括区域内地表覆盖分类特征,不足上图指标的图斑归并时,优先进行相同一级类内子类
全部选取
全部选取
全部选取
居 地级政府驻地、外国一级行政中 参见GB/T 12343.1 参见GB/T 12343.2 参见GB/T 12343.3 民 心及名称注记 地 县级政府驻地、外国一般城市及 参见GB/T 12343.1 参见GB/T 12343.2 参见GB/T 12343.3
部分选取 部分选取
0.4mm(路宽) 0.4mm(路宽)
1.0~0.5 1.0~0.5 1.0~0.5 1.0~0.5 1.0~0.5 1.0~0.5 1.0~0.5 1.0~0.5 1.0~0.5 1.0~0.5
7
人工堆掘 地
露天采掘场(0810) 堆放物(0820) 建筑工地(0830) 其他人工堆掘地 (0890) 荒漠与裸 露地 盐碱地表(0910) 泥土地表(0920) 沙质地表(0930) 砾石地表(0940) 岩石地表(0950) 水域 水面(1001) 冰川与常年积雪 (1050)
机场
用机场
火车站
参见GB/T 12343.1 参见GB/T 12343.2 参见GB/T 12343.3
部分选取
港口
参见GB/T 12343.1 参见GB/T 12343.2 参见GB/T 12343.3 选取对外开放的内
河港
首都及名称注记

地理国情普查内业上图与编辑技术设计方案

地理国情普查内业上图与编辑技术设计方案

地理国情普查内业上图与编辑技术设计方案一、项目概况1、项目来源与背景:为全面掌握我国地理国情现状,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国务院于2013年2月28日下发了《关于开展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的通知》(国发[2013]9号),决定于2013年至2015年在全国开展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工作,全面查清我国陆地国土范围内的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的现状和空间分布情况,为开展常态化地理国情监测奠定基础。

2、测区范围及任务:测区范围为桃源县2000平方公里,项目内容包括地表覆盖数据内业上图与编辑、地理国情要素内业上图与编辑。

3、已有资料情况:测区内已有0.5米分辨率正射影像图、行政区划数据、2012年度土地变更调查数据、1:1万数字高程模型、1:1万数字线划图、1:5万数字线划图,林业、水利等专题数据,内业解译成果和外业调查成果。

4、设计技术依据:见主要参考文献。

二、设计主要内容1、地表覆盖数据内业上图与编辑。

完成地理国情普查项目地表覆盖数据内业上图与编辑技术设计。

完成已有数据导入、地表覆盖分类上图、属性录入、拓扑处理、生产技术流程设计。

2、地理国情要素数据内业上图与编辑。

完成地理国情普查项目地理国情要素内业上图与编辑技术设计。

完成已有数据导入、地理国情要素分类上图、属性录入、拓扑处理、生产技术流程设计。

三、设计基本要求1、平面坐标系统采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分带采用3度分带,投影采用高斯-克吕格投影;高程基准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

比例尺为1:1万,按1:1万国际标准分幅。

2、设计方案可行,精度合理;技术指标符合规范要求;采用测绘新技术和新方法。

3、设计完成后,应提交毕业设计书、按1:1万国际标准分幅的内业上图与编辑成果数据约1平方公里。

四、进度安排五、应收集的资料及主要参考文献1、应收集的资料:测区范围内地理概况、交通、气象、居民等情况;已有资料;相关测绘规范和标准;相关文献;其他相关资料。

2、主要参考文献:(1)武汉大学.测量学(第三版)[M]. 北京: 测绘出版社(2)武汉大学. 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3)孔祥元,梅是义.控制测量学(上、下册)(第二版)[M].武汉: 武汉大学出版社(4)李征航,黄劲松.GPS测量与数据处理[M].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5)杨晓明等.数字测图[M]. 北京: 测绘出版社3、技术设计依据:(1)《湖南省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总体方案》(2013年)(2)《湖南省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实施方案》(2013年)(3)《地理国情普查内容与指标》(GDPJ 01—2013)(4)《地理国情普查基本统计技术规定》(GDPJ 02—2013)(5)《地理国情普查数据规定与采集要求》(GDPJ 03—2013)(6)《地理国情普查数据生产元数据规定》(GDPJ 04—2013)(7)《数字正射影像生产技术规定》(GDPJ 05—2013)(8)《遥感影像解译样本数据技术规定》(GDPJ 06—2013)(9)《地理国情普查成果资料汇交与归档基本要求》(GDPJ 07—2013)(10)《多尺度数字高程模型生产技术规定》(GDPJ 08—2013)(11)《地理国情普查检查验收与质量评定规定》(GDPJ 09—2013)(12)《地理国情普查外业底图制作技术规定》(GDPJ 10—2013)(13)《地理国情普查外业调查技术规定》(GDPJ 11—2013)(14)《地理国情普查内业编辑与整理技术规定》(GDPJ 12—2013)(15)《地理国情普查过程质量监督抽查技术规定》(GDPJ 13—2013)地理国情普查技术设计书1. 概述..........................................................1.1任务来源 ...............................................................1.2目的 ...................................................................1.3测区范围、任务及行政隶属 ...............................................2.作业区自然地理概况和已有资料情况.................................2.1作业区自然地理概况 .....................................................2.2已有资料情况 ...........................................................3.引用文件.........................................................3.1政策法规依据 ...........................................................3.2地理国情普查技术依据 ...................................................3.3其它文件 ...............................................................4.地表覆盖数据内业上图与编辑.......................................4.1已有数据导入 ...........................................................4.2地表覆盖分类上图 .......................................................4.3属性录入 ...............................................................4.4拓扑处理 ...............................................................4.5生产技术流程设计........................................................5.地理国情要素数据内业上图与编辑...................................5.1已有数据导入 ...........................................................5.2地理国情要素分类上图....................................................5.3属性录入 ...............................................................5.4拓扑处理...............................................................5.5生产技术流程设计........................................................6.质量保证措施和要求..............................................6.1组织管理、资源保证措施 .................................................6.2质量保障措施 ...........................................................6.3质量控制措施............................................................7.上交和归档成果及要求...........................................7.1基本要求 ................................................................................................................................7.2成果数据 ................................................................................................................................7.3文档资料 ...............................................................地理国情普查内业上图与编辑摘要:地理国情普查是全面获取地理国情信息的重要手段,如何理解和落实好总体方案要求的各项技术指标,保证普查数据的完整、真实、可靠,需要有效的组织和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也需要有针对性的技术指导,针对该项目普查底图制作、调查与核查、数据处理等几个生产环节。

地图编制专业标准

地图编制专业标准
能够按照国家技术标准独立完成上述业务范围内第1项中二种比例尺以上地图编制任务,或者具有独立完成第2、3项的省级项目的地图作业能力。
能够按照国家技术标准独立完成一种比例尺以上地图编制任务,或者具有独立完成地(市)及其以下区域普通地图、专题地图的编制任务的能力。
作业限额
无限额限制
除专业范围第6项以外的省级区域范围内的地图
除专业范围第5、6项以外的市(地)级区域范围内的地图
地图编制专业标准
专业范围
考核指标
考核内容
考核标准
备注
甲级
乙级
丙级
1、地形图编制
2、普通地图(集、册)
3、专题地图(集、册)
4、特种地图制作
5、电子地图制作
6、导航电子地图制作
7、地图制版
人员规模
测绘专业技术人员数量(人)
40人(高级4,中级12)
25人备
图形编辑工作站
10台
5台
2台
编图软件和微机等其它配套设备齐全。
从事特种地图制作、电子地图制作、导航电子地图制作、地图制版的应当具备相应的配套设备。
图形扫描仪
2台
1台
1台
A1幅面以上绘图仪
1台
1台
彩色绘图仪
1台
生产能力、技术水平
能够按照国家技术标准独立完成上述业务范围内第1项中三种比例尺以上地图编制任务,或者具有完成第2、3项的国家级或省级项目的地图集(册)的设计、编制作业能力。

地理国情普查成果资料汇交与归档1123(改)

地理国情普查成果资料汇交与归档1123(改)
(入馆/汇交单号:2013×××) 项目名称: 移交方式: 归档/汇交 档案件数: 移交单位(公章): 移交日期: 移交人: 联系方式: 归档/汇交情况说明: 移交内容: 数据量: MB
移交清单编制要求: 1、移交清单上应包含所有移交材
接收单位(公章): 接收日期: 接收人: 联系方式:
料。
2、每份移交材料都应填写一条目 录。
地理国情普查项目省级实施机构向实施领导小组办公室或其指定的实 施机构移交省级普查任务规定的数据成果和文档资料的过程。
成果资料归档
地理国情普查实施领导小组办公室或其指定的实施机构向测绘档案 接收部门归档移交地理国情普查项目最终成果和文档资料的过程。
5
2
成果资料汇交内容与组织
汇交内容 成果资料汇交 移交单据填写
设计书、各类总结,批复、质检 报告、验收意见等文档材料
“影像成果”、“精细化DEM”、“地表覆 盖及国情要素”、“解译样本”、“基本统 计”、“专题资料” 注意:数据成果子目录组织要求见各分项技 术规定
2.3 移交单据填写--移交清单编制
(《测绘成果资料移交清单》是成果资料移交的正式手续) 成果资料移交清单
□经审核,本项目归档材料完整、准确。 □经审核,本项目归档材料存在如下问题:
3、目录的前后顺序与移交时成果
资料实物排列的顺序应一致。 4、清单封面填写要求。 5、目录的数据项填写要求。 6、清单打印、提交格式要求。
项目实施责任人: 日 期:
2.3 移交单据填写--移交记录填写
成果资料移交记录(汇交)
移交单位: 接收单位: 载体数量/数据量
序号
主要内容
载体
备注
移交人:手写签名
接收人:手写签名

地理国情普查简介.

地理国情普查简介.

地理学学科前言报告地理国情普查简介年级:2015级1.地理国情普查意义与定义地理国情普查是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是全面获取地理国情信息、掌握地表自然、生态以及人类活动基本情况的重要手段和基础性工作,对于权威、客观、系统、准确地掌握我国自然和人文地理国情信息,提高测绘地理信息公共服务能力,更好地服务于防灾减灾、应急保障及相关行业调查统计等工作,推动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制定实施及资源合理配置,推进节约型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地理国情是从地理的角度分析、研究和描述国情,即以地球表层自然、生物和人文现象的空间变化和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特征等为基本内容,对构成国家物质基础的各种条件因素做出宏观性、整体性、综合性的调查、分析和描述,是空间化和可视化的国情信息。

地理国情监测是综合利用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航空航天遥感技术(R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GIS)等现代测绘技术,综合各时期测绘成果档案,对地形、水系、湿地、冰川、沙漠、地表形态、地表覆盖、道路、城镇等要素进行动态和定量化、空间化的监测,并统计分析其变化量、变化频率、分布特征、地域差异、变化趋势等,形成反映各类资源、环境、生态、经济要素的空间分布及其发展变化规律的监测数据、地图图形和研究报告等,从地理空间的角度客观、综合展示国情国力。

2.地理国情普查对象与总体内容普查对象:我国陆地国土范围内的地表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

普查内容:一是自然地理要素的基本情况,包括地形地貌、植被覆盖、水域、荒漠与裸露地等的类别、位置、范围、面积等,掌握其空间分布状况;二是人文地理要素的基本情况,包括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的交通网络、居民地与设施、地理单元等的类别、位置、范围等,掌握其空间分布现状。

主要包括以下:1)资料收集与整合。

收集基础测绘成果及其他行业(国土、交通、水利、林业、土地利用、矿产、医疗、教育、宗教等)现势性好、规范程度高的各种专题资料,分析数据可用情况,特别是一些专业性较强的属性内容,可为普查工作提供重要参考。

地理国情普查数据采集要求(20131108霍)

地理国情普查数据采集要求(20131108霍)

二、数据分层组织

1、总体说明
地理国情要素数据层的命名采用四位字符:前三个字符是数据内容 的缩写(其中第一个字符代表数据分类),第四个字符代表几何类 型(P:点、L:线、A:面)。
数据内容 HYD LRR SFC BOU
数据分类 H:水域 L:道路 S:构筑物 B:地理单元
几何类型 P:点 A:面 L:线
依据国家统一提供的接边线数据进行接边。
省内任务区间

自行确定。
要素线划间

判断其距离差与正射影像接边限差、2倍正射影像 接边限差的差别。
新扩展类型

新类型与其对应的上级类型接边时,无需做归并处理。
一、基本要求
5.元数据
按照 《地理国情普查数据生产元数据规定》的要求制作
二、数据分层组织
1.总体说明 2.地表覆盖分类要素 3.地理国情要素数据
城市 道路
三、属性定义与说明
实体编码(EC)
河流、湖泊、水库代码为八位数字字母混合码:
* *
3、地理国情要素数据属 性说明_水域
* * * *
*
L
湖泊代码 湖泊等级,一位数字码
顺序码,四位数字码
* * ** * ** *
河流等级,一位数字及字母码 六级、七级、等外或特殊五级以上二级和二级以下支流(数字字母) 二级和二级以下支流,一位数字及字母码 主干河流或一级支流,两位数字码 二级流域,一位字母码 一级流域,一位字母码
层名
HYDA LRRL SFCP BOUA1
行政区划与管理单元、社会经
济区域单元的地理国情信息代
码的第4位码
二、数据分层组织
共包括10个一级类、46个二级类 、77个三级类。按照地表覆盖分类的 要求进行采集,存储在地表覆盖分类 数据层(LCA)中。

地理国情普查基本统计技术规定

地理国情普查基本统计技术规定
表 1 全国高程带分级对照表
分级代码 0 50 100 200 500 800 1000 1200 1500 50 100 200 500 800 1000 1200 1500
3
分级范围(米) 50 100 200 500 800 1000 1200 1500 2000
2000 2500 3000 3500 5000
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
编号: GDPJ 02—2013
地理国情普查基本统计技术规定
国务院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3 年 8 月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2.1 相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 ........................................................... 1 2.2 项目技术规范 ..................................................................... 1 3 基本统计原则 ........................................................................ 1 4 统计单元 ............................................................................ 2 4.1 规则地理格网单元 ................................................................. 2 4.2 行政区划与管理单元 ............................................................... 3 4.3 地形单元 ......................................................................... 3 5 基本统计指标 ........................................................................ 4 5.1 点状要素 ......................................................................... 4 5.2 线状要素 ......................................................................... 5 5.3 面状要素 ......................................................................... 6 5.4 地理实体 ......................................................................... 8 6 基本统计内容 ........................................................................ 8 6.1 自然地理要素分类统计 ............................................................. 8 6.2 人文地理要素分类统计 ............................................................ 19 6.3 地理要素汇总统计 ................................................................ 35 7 基本统计流程 ....................................................................... 35 7.1 数据预处理 ...................................................................... 37 7.2 统计单元提取 .................................................................... 37 7.3 统计配置 ........................................................................ 37 7.4 统计计算 ........................................................................ 38 7.5 统计成果生成 .................................................................... 39 8 基本统计成果与要求 ................................................................. 39 8.1 数学基础与精度 .................................................................. 39 8.2 成果文件格式 .................................................................... 39 8.3 成果内容 ........................................................................ 40 附 附 附 附 录 录 录 录 A (规范性附录) 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基本统计汇总报表 ...................... 43 B (资料性附录) 长度/面积计算 ............................................... 57 C (资料性附录) 表面长度/面积计算 ........................................... 61 D (资料性附录) 东西和南北长度计算 .......................................... 64

2023年注册测绘师案例分析真题答案及详细解析

2023年注册测绘师案例分析真题答案及详细解析

2023年注册测绘师资格考试真题试卷测绘案例分析第一题(20分)某单位拟在一山披上开挖地基新建一住宅小区,范围内既有房屋、陡坎、小路、果园、河沟、水塘等。

某测绘单位承接了该工程开挖土石方量旳测算任务。

外业测量设备使用一套测角精度为2''旳全站仪。

数据处理及土石方量计算采用商用软件。

(1)距山脚约500m处有一种等级水准点。

在山顶布测了一条闭合导线,精度规定为1/2023。

其中,导线测量旳水平角观测成果如下:(2)在山坡上确定了建设开挖旳范围,并测定了各个拐点旳平面坐标(x,y),规定开挖后旳地基为水平面(高程为h),周围破面垂直于地基。

(3)采集山坡上旳地形特性点和碎部点旳位置及高程。

为保证土石方量计算精度,采集多种地形特性点和碎部点,碎部点旳采集间距不不小于20m。

(4)数据采集完毕后,对数据进行一系列处理,完后采用方格网法计算出土石方量,最终经质检无误后上交成果。

问题:1、列式计算本项目中导线测量旳方位角闭合差。

2、本项目中哪些位置旳地形特性点必须采集?3.简述采用方格网法计算开挖土石方量旳环节。

4.简述影响本项目土石方量测算精度旳原因。

【答案】:1.角度闭合差计算过程如下:2、开挖范围内既有房屋、陡坎、小路、果园、河沟、水塘等地物,这些地物特性点必须测量,按大比例尺测图规定进行。

此外,为了满足工程开挖土石方量旳测算精度规定,房屋四面与地坪、陡坎上下、河沟与水塘旳底部处都要打点,以保证方格网点高程内插到达一定精度。

3、手工计算开挖土石方量旳环节(l)整顿测量数据,绘制地形图;(2)确定方格网间隔,绘制方格厩(3)内插确定方格网点高程;(4)计算设计高程(零线);(5)计算方格网点旳填、挖高;(6)计算填挖土方量计算机程序计算开挖土石方量旳环节:①读入高程点数据文献,确定计算边界范围(多义线);②选择计算措施(如方格网法);③设定计算参数(内插高程点间距、设计高程或填挖平衡);④计算填挖土方量;⑤成果输出:方格网土方量计算图、填挖土方量记录表等。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区域划分、地址编码和绘图工作细则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区域划分、地址编码和绘图工作细则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区域划分、地址编码和绘图工作细则一、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方案》,制定本细则。

二、人口普查区域包括省级(指省、自治区、直辖市)、地级(指地区、地级市、州、盟)、县级(指县、区、县级市、旗)、乡级(指乡、镇、街道)区域,以及普查区(居委会、村委会)和普查小区共六级。

三、人口普查县级及以上区域与同时期国家行政区划一致。

乡级及以下区域以统计用行政区划为基础,依据行政管辖情况,按地域原则划定。

人口普查区域仅用于人口普查工作的组织实施和数据的收集汇总,不作为人口普查工作以外其它用途。

四、人口普查区域划分和绘图工作要参考国土、民政等部门相关资料进行。

各级人口普查办公室要与本地国土等部门协商,获取所需遥感影像和相关地理数据,作为人口普查区域划分和绘图的基础资料。

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开发“全国人口普查地图标绘系统”,下发各地使用。

五、人口普查乡级及以上区域清单的确定(一)各省级人口普查办公室自2010年4月初开始,依据《统计用区划代码和城乡划分代码库》,组织地、县级人口普查办公室对乡级及以上区划名称、代码等信息进行核实,并与本地民政部门沟通,结合2010年7月底区划冻结时的预计情况,提出本地人口普查乡级区域清单(名称、地址代码及属性信息,下同),于2010年4月20日前报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核准。

对未经民政部门批准作为独立的行政区划,且《统计用区划代码和城乡划分代码库》中没有列出的管理机构及开发区等,原则上不单列为乡级及以上人口普查区域,应按地域原则,整体或分部分归入其地域所在国家行政区划列出的乡级及以上区域中进行人口普查。

(二)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2010年4月30日前将核准后的人口普查乡级及以上区域清单文件反馈省级人口普查办公室,并逐级下发到县级普查办公室。

(三)人口普查乡级及以上区域清单确定后,未经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批准,不得变动。

六、人口普查乡级区域边界的确定与标绘县级人口普查办公室会同各乡级人口普查办公室,于2010年5月15日至6月10日,对核准的本县级所辖人口普查乡级区域进行边界确定和标绘工作。

自然资源调查监测标准体系(试行)

自然资源调查监测标准体系(试行)

自然资源调查监测标准体系(试 行)自然资源部 二〇二一年一月— 3 —前 言为加快建立自然资源调查评价监测制度,认真履行自然资源统一调查职责,按照《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体系构建总体方案》要求,制定《自然资源调查监测标准体系(试行)》(以下简称《标准体系》)。

《标准体系》充分考虑了土地、矿产、森林、草原、湿地、水、海洋等领域现有标准的基础,按照标准体系编制的原则和结构化思想,以统一自然资源调查监测标准为核心,按照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体系构建的总体设计和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工作流程构建。

《标准体系》包括通用、调查、监测、分析评价、成果及应用5大类、22小类。

其中:一、通用类标准。

规定自然资源调查监测评价活动和成果所需的基础、通用标准,包含术语、分类、质量3个小类。

其中,术语、分类是基础和核心。

质量类标准是通用要求,贯穿整个自然资源调查监测活动过程的质量监管、日常质量监督、成果质量验收等。

二、调查类标准。

规定自然资源调查的内容指标、技术要求、方法流程等,包含基础调查、耕地资源调查、森林资源调查、草原资源调查、湿地资源调查、水资源调查、海洋资源调查、地下资源调查、地表基质调查、其他共10个小类。

— 5 —三、监测类标准。

规定自然资源监测的技术要求和方法流程等,包含常规监测、专题监测、应急监测3个小类。

四、分析评价类标准。

规定自然资源调查与监测成果统计、分析、评价的方法和内容,包含统计、分析、评价3个小类。

五、成果及应用类标准。

规定自然资源调查监测成果的管理要求、每类成果应达到的指标要求、成果应用要求等,包括成果内容、成果管理、成果应用3个小类。

《标准体系》作为标准化工作的顶层设计,贯穿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工作的全生命周期。

本版涵盖了当前自然资源调查监测标准化工作主要内容,包括未来3年内急需制定的国家和行业标准、标准化需求方向,以及部分已发布或正在制定的国家和行业标准共计79项(系列)。

试行过程中,按自然资源标准化管理程序和要求,对《标准体系》已明确的标准,加快立项、研制、审查、报批等标准制修订进程;鼓励产学研用各领域积极参与,牵头重点领域和需求方向开展预研。

GDPJ 03-2013地理国情普查数据规定与采集要求

GDPJ 03-2013地理国情普查数据规定与采集要求

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订正本编号: GDPJ 03—2013 地理国情普查数据规定与采集要求国务院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2014年4月目录1范围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基本要求 (1)3.1数学基础 (1)3.2精度要求 (2)3.2.1平面精度 (2)3.2.2分类精度 (2)3.2.3属性精度 (2)3.2.4数据现势性 (2)3.3数据一致性 (2)3.4数据接边原则 (3)3.5元数据 (3)4数据分层组织 (3)4.1总体说明 (3)4.2地表覆盖分类数据 (5)4.3地理国情要素数据 (10)4.3.1道路要素 (10)4.3.2水域要素 (10)4.3.3构筑物要素 (11)4.3.4地理单元要素 (13)5属性定义与说明 (16)5.1总体说明 (16)5.1.1通用属性项 (16)5.1.2专有属性项 (16)5.1.3属性缺省值 (16)5.2地表覆盖分类数据 (17)5.2.1属性定义 (17)5.2.2属性说明 (17)5.3地理国情要素数据 (18)5.3.1道路要素 (18)5.3.2水域要素 (21)5.3.3构筑物要素 (27)5.3.4地理单元要素 (28)6数据采集要求 (38)6.1影像资料使用原则 (38)6.2数据采集总体要求 (39)6.3地表覆盖分类数据采集要求 (40)6.4地理国情要素数据采集要求 (41)6.4.1道路 (42)6.4.2水域 (43)6.4.3构筑物 (44)6.4.4地理单元 (44)7汇交要求 (44)7.1数据格式 (44)7.2目录组织 (45)附录A属性项名称及定义要求 (46)前言本文件是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的技术规定之一,在地理国情普查试点方案相关内容的基础上完成起草,并根据征求意见的情况修改而成。

本文件于2013年9月17日印发,于2014年4月根据《地理国情普查常见问题解答(一)》(GDPJ 51-2014)的相关内容进行了订正,此为订正本。

地理国情普查常见问题

地理国情普查常见问题

地理国情普查常见问题版本标记:1.0更新日期:2014-02-18 2014年2月20-21日地理国情普查提高培训材料地理国情普查常见问题处理(一)国务院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2014年2月目录1组织实施有关问题 (1)2技术规定理解和完善问题 (2)2.1关于对技术规定内容理解的问题 (2)2.2关于技术规定完善补充的问题 (4)3影像与资料收集利用问题 (4)3.1影像数据源问题 (4)3.2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利用问题 (6)3.3其他专题资料利用问题 (6)4正射影像生产问题 (7)4.1控制点影像采集 (7)4.2元数据填写和命名 (7)4.3其他问题 (8)5地表覆盖分类问题 (9)5.1一般性问题 (9)5.2耕地(0100) (11)5.2.1一般性问题 (11)5.2.2水田(0110) (12)5.2.3旱地(0120) (13)5.3园地(0200) (14)5.3.1一般性问题 (14)5.3.2果园(0210) (15)5.3.3苗圃(0250) (15)5.3.4花圃(0260) (16)5.3.5其他园地(0290) (16)5.4林地(0300) (17)5.4.1一般性问题 (17)5.4.2乔木林(0310) (19)5.4.3灌木林(0320) (19)5.4.4乔灌混合林(0330) (19) 5.4.5疏林(0350) (20)5.4.6绿化林地(0360) (20)5.4.7人工幼林(0370) (20)5.4.8稀疏灌丛(0380) (21)5.5草地(0400) (22)5.5.1一般性问题 (22)5.5.2天然草地(0410) (23)5.5.3人工草地(0420) (24)5.6房屋建筑区(0500) (25) 5.7路面(0600) (30)5.7.1无轨路面(0601) (30)5.8构筑物(0700) (31)5.8.1一般性问题 (31)5.8.2硬化地表(0710) (32)5.8.3堤坝(0720) (34)5.8.4温室、大棚(0750) (34) 5.8.5工业设施(0770) (35)5.8.6其他构筑物(0790) (36) 5.9人工堆掘地(0800) (36) 5.9.1露天采掘场(0810) (36) 5.9.2堆放物(0820) (37)5.9.3建筑工地(0830) (37)5.9.4其他人工堆掘地(0890) (38)5.10荒漠与裸露地表(0900) (38)5.11水域(1000) (39)5.11.1水面(1001) (39)5.11.2水渠(1012) (41)5.12其他综合性问题 (42)6地理国情要素采集问题 (43)6.1道路(0600) (43)6.1.1铁路(0610) (43)6.1.2公路(0620) (44)6.1.3城市道路(0630) (46)6.1.4乡村道路(0640) (47)6.2构筑物(0700) (48)6.2.1排灌泵站(0723) (48)6.2.2桥梁(0732) (48)6.2.3高速公路出入口(0735) (48)6.3人工堆掘地(0800) (48)6.4水域(1000) (48)6.4.1河流(1011) (49)6.4.2水渠(1012) (55)6.4.3湖泊(1020) (55)6.4.4水库(1031) (56)6.4.5坑塘(1032) (56)6.4.6冰川(1050) (56)6.5地理单元(1100) (56)7地理国情普查数据生产元数据采集有关问题 (58)8技术规定需勘误与拟修订的内容 (59)8.1内容勘误 (59)8.1.1地理国情普查内容与指标(GDPJ 01-2013) (59)8.1.2地理国情普查数据规定与采集要求(GDPJ 05-2013) (61)8.1.3数字正射影像生产技术规定(GDPJ 05-2013) (61)8.1.4地理国情普查内业编辑与整理技术规定(GDPJ 12-2013)(61)8.2内容修订 (62)8.2.1地理国情普查内容与指标(GDPJ 01-2013) (62)8.2.2地理国情普查数据规定与采集要求(GDPJ 03-2013) (64)8.2.3地理国情普查数据生产元数据规定(GDPJ 04-2013) (67)8.2.4遥感影像解译样本数据技术规定(GDPJ 06-2013) (67)附录A 地理国情要素数据与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代码对照表 (69)1.道路要素 (69)2.水域要素 (70)3.构筑物要素 (72)4.地理单元要素 (74)附录B 全国河流湖泊水利行业编码规则 (79)1河流编码规则 (79)2河流编码 (79)2.1干流编码 (79)2.2支流编码 (80)2.3区间流域、水文站以上流域的编码 (81)3支流选取原则 (81)4湖泊编码规则 (81)附录C 全国流域水系代码(国务院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82)附录D 草地或灌丛覆盖度简易测定方法 (85)方法一:适合植被覆盖均匀的草地覆盖度测量 (85)1、适用条件 (85)2、测量方法 (85)方法二:适合植被覆盖不均匀的草地或灌丛覆盖度测量 (86)1、适用条件 (86)2、测量方法 (87)引言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开始以来,各省级测绘地理信息行政主管部门的领导和技术人员积极行动,在全国各任务区开展了大量工作,采集了较多数据和样本,同时也积累了一些经验和问题。

(技术规范标准)附地理数据普查及地理数据建库技术规范

(技术规范标准)附地理数据普查及地理数据建库技术规范

地理数据普查及地理数据建库技术规范1.技术标准依据(1)CJJ8—99《城市测量规范》(简称《规范》)(2)CJJ 73-97《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简称《规程》)(3)GB/T 7929-1995《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图式》(简称《图式》)(4)GB/T 18316—2001《数字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和质量规定》(5)GB/T2260—2002《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6)CJ/T 214-2007《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管理部件和事件分类、编码及数据要求》(7)CJ/T 215-2005《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地理编码》(8)CJ/T 213-2005《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单元网格划分与编码规则》(9)CH/Z1002-2009《可量测实景影像》2.地理数据普查建库与实景三维影像采集3.坐标系统及测量基准平面坐标系:采用1980西安坐标系,中央子午线为120°,高斯—克吕格投影,3度分带。

高程系统: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

4.万米单元网格及责任网格划分原则单元网格是城市市政监管信息化所定义的基本管理单位.在基本地形图上,根据实际城市监管工作需要,划分的边界应清晰,并呈多边形的闭合图形.单元网格作用在于:作为城市监管的基本单位,将城管部件和事件划分在固定的区域内,便于管理;责任网格的基本组成部分(责任网格是由一个或多个单元网格组成的)是对街道、社区及城市监督员的责任鉴定的最小单位.其划分原则是:(1) 法定基础原则:单元网格的划分应基于法定的地形测量数据进行。

(2)属地管理原则:单元网格的最大边界为社区的边界,不应跨越社区分割.(3)地理分布原则:按照城市中的街巷、院落、公共绿地、广场、桥梁、空地、河流、湖泊等地理自然布局进行划分.(4)现状管理原则:单位自主管理的独立院落超过10 km2,不应拆分,以单位独立院落为单位进行划分.(5)方便管理原则:按照院落出行习惯,考虑步行或骑车方式能方便到达.(6)管理对象原则:兼顾建筑物、市政管理对象的完整性,网格的边界不应穿越建筑物、市政管理对象,并使各单元网格内的市政管理对象的数量大致相等.(7)无缝拼接原则:任意一个下级区域(如社区对于街道)必须完全包含于上级区域内;与其他区县相邻的街道办事处边界必须和区县边界吻合;下级区域与所属上级区域如有接边,必须保证接边正确;同级区域必须正确接边,不能互相叠压或出现空隙;单位网格之间的边界应无缝连接,不得重叠.5.城管部件普查需求部件普查的范围为建湖县建成区公共区域范围的室外地面公共空间的城市管理公共设施.根据文献的有关规定,结合建湖县实际,按照城市管理功能体系设定为7大类(分别为公用设施类、道路交通类、市容环境类、园林绿化类、房屋土地类、其它设施类及扩展部件)和88小类。

地理国情普查数据采集要求

地理国情普查数据采集要求

一、数据采集总体要求
3.影像资料使用原则
1)普查区内有2010年北京国遥航拍的 DMC影像数据,分辨率为0.5米,该影像资料是 由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提供,作为我省地理国情普查数据采集的主要影像数据源。 2)普查区内有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提供的WORLDVIEW2影像共1039景,分辨率为0.5 米。其中具有同时相全色及多光谱数据的有 338 景,影像获取时间为 2011 年 4 月至 2012年11月,该部分影像符合要求,但复盖较为分散,因此在复盖成片的区域可作 为地表复盖和重要地理国情数据采集的首选影像数据源;其余 363景影像由于缺少 多光谱数据,故不符合要求,只能作为国情数据采集的参考数据源使用。 3)在吉林省中朝边境地区有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提供的 Pleiades影像共27430平方千 米,分辨率为0.5米,影像获取时间为2012年4月至2013年6月,该部分影像可作为 中朝边境地区地理国情数据采集的首选影像数据源。 4)成片的分辨率优于1米的卫片是国情数据生产的首选。在没有分辨率优于1米的卫片 区域,选择DMC影像对国情数据进行采编。如果有时相好满足普查要求的资3影像 ,可以用其为补充影像资料源,与DMC影像套合比较,对发生变化区域进行数据提 取。并且核查底图运用资3影像制作。
类型
Short Integer LONG Integer DOUBLE FLOAT TEXT
必填项(M)默认值
-8,888 -88,888,888 -88,888,888 -88,888,88 “/”或特殊规定
可选项(O)默认值 条件必选项(C)默认值
-9,999 -99,999,999 -99,999,999 -99,999,99 “-”或特殊规定 -7,777 -77,777,777 -77,777,777 -77,777,77 “\”或特殊规定

地理国情普查基本统计对普查成果数据的要求

地理国情普查基本统计对普查成果数据的要求

地理国情普查基本统计对普查成果数据的要求(非正式版)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2013年06月目录1. 环境要求 (1)1.1.硬件要求 (1)1.2.软件要求 (1)2. 普查成果数据库要求 (1)3. 普查成果数据质量要求 (3)3.1.拓扑问题 (3)3.1.1. 一个图层自身拓扑 (3)3.1.2. 两个图层之间拓扑 (3)3.1.3. 拓扑问题修复 (3)3.2.要素属性项检查 (3)3.2.1. 填写标准检查 (3)3.2.2. 完整性检查 (4)3.2.3. 填写格式检查 (4)4. 地理实体要求 (4)4.1.实体层内容 (4)4.2.操作 (4)4.2.1. 铁路 (4)4.2.2. 公路 (7)4.2.3. 河流(线实体) (8)4.2.4. 湖泊 (8)5. 交通网络要求 (9)6. 统计单元要求 (19)6.1.统计单元处理 (19)6.2.坡度带处理 (20)6.2.1. 坡度带提取 (20)6.2.2. 坡度带分层 (26)6.2.3. 坡度带融合 (27)7. 临时图层 (30)7.1.图层命名 (30)7.2.手工生成步骤 (32)8. 软件配置 (33)9. 统计策略 (33)10. 常见问题 (34)本文件非正式文件,编写本文件的目的是为了用户能够更好更快的完成基本统计工作。

本文件所述内容可参照执行,文中所述普查成果数据库格式和地理实体的处理等内容,在相关方案未正式下发前有效,下发后以下发方案为准。

本文件所述坡度带的处理过程为辅助内容,即可用软件提取,也可按照该部分所述步骤进行,其中,坡度带的融合建议在计算之前按照3.2.2将不大于1个像元的图斑融合。

本文件内容将会不定时更新。

1.环境要求1.1.硬件要求硬盘:建议500GB或1TB固态硬盘,1TBSATA硬盘CPU:建议一个及以上CPU,单个CPU8核及以上内存:16GB及以上1.2.软件要求操作系统:建议Win7 64位ArcEngine:10.1版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2.普查成果数据库要求基于行政区划与管理单元、地形单元和规则地理格网单元的地理国情普查基本统计计算要求数据源采用经纬度坐标系,在建库方案未正式下发前,所有数据源要求以File Geodatabase 格式分县存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编号: GDPJ 0X-2013 地理国情普查底图制作技术规定国务院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2013年8月1范围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底图规格 (2)3.1数学基础 (2)3.2底图模式 (2)3.3数据内容 (2)3.4数据格式 (2)4技术要求 (3)5 作业流程及步骤 (5)5.1技术流程 (5)5.1.1数字普查底图 (5)5.1.2纸质普查底图 (6)5.2作业步骤及要求 (6)5.2.1数据准备 (6)5.2.2数字普查底图 (7)5.2.3纸质普查底图 (8)6 质量控制 (9)6.1检查要求 (9)6.2检查内容 (9)7底图输出 (10)附录A (资料性附录)纸质普查底图图廓整饰 (11)附录B (资料性附录)地理国情要素符号设置 (12)本文件是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的技术规定之一。

本文件由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提出。

本文件由国务院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归口。

本文件负责起草单位:黑龙江测绘地理信息局。

本文件起草组成员:梁安宝、曲平、王刚、李军、汲旭生、岳昊本文件规定了地理国情普查底图制作的相关要求。

地理国情普查底图制作是地理国情普查的重要环节,是内外业衔接的关键点,基于地理国情要素数据与地表覆盖分类数据或者基础地理信息与必要的专题数据,叠加遥感影像数据,制作地理国情普查底图,用于外业调查。

地理国情普查底图的充分利用,可提高外业调查的效率,减少外业工作量,对地理国情普查项目的顺利开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件规定了地理国情普查底图制作的模式和方法,本规定适用于地理国情普查项目,是地理国情普查底图制作的依据。

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地理国情普查底图制作的要求、技术方法与流程、质量控制以及成果上交。

本文件适用于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工作,在地理国情监测中可参照使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引用而成为本文件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文件,然而,鼓励根据本文件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GB/T 2260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GB/T 7931 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外业规范GB/T 12341 1:25000 1:50000 1:100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外业规范GB/T 13923-2006 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GB/T 13977 1:5000 1:10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外业规范GB/T 13989-2012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和编号GB/T 20257.1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第1部分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图式GB/T 20257.2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第2部分1:5000 1:10000地形图图式GB/T 20257.3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第3部分1:25000 1:50000 1:100000地形图图式GDPJ 01-2013 地理国情普查内容与指标GDPJ 03-2013 地理国情普查数据规定与采集要求GDPJ 05-2013 数字正射影像生产技术规定GDPJ 07-2013地理国情普查成果资料汇交与归档基本要求GDPJ 09-2013 地理国情普查过程质量监督抽查规定3 底图规格3.1数学基础平面坐标系采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

分幅数据、分景数据采用高斯—克吕格投影,底图的数学基础沿用所使用数据成果的数学基础。

按任务区组织的底图数据可不分带,采用地理坐标,经纬度值采用“度”为单位,用双精度浮点数表示。

高程基准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高程系统为正常高;高程值单位为“米”。

3.2底图模式普查底图包括数字普查底图和纸质普查底图两种产品模式。

数字普查底图是以电子数据的形式存储制作,按任务区组织的数据可不分带,采用地理坐标,经纬度值以“度”为单位;或采用1:5000、1:10000、1:25000、1:50000等比例尺分幅形式;或依据分景影像的数据范围。

纸质普查底图是利用电子数据回放纸图的形式制作,可采用1:5000、1:10000、1:25000、1:50000等比例尺分幅形式,城市地区或者地物相对较多区域也可按照1:2000等大比例尺进行分幅;或依据分景影像的数据范围。

3.3数据内容根据不同的生产流程,其普查底图的数据内容也会有所区别。

一般包括正射影像(或经粗纠正的影像数据)、地理国情要素数据和地表覆盖分类数据(或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和专题数据经过整合提取的预处理数据),但底图模式均包括数字和纸质普查底图。

3.4数据格式数字普查底图数据格式:影像为非压缩的TIFF格式,矢量数据为File GEODATABASE格式或各种数字调绘调查软件默认的数据格式等。

纸质普查底图数据格式:打印前数据为PDF、EPS、TIFF等格式,打印后为纸质。

4技术要求地理国情要素中线状要素可采用不同颜色和线型进行配置,点状要素采用不同符号配置,面状要素采用注记标注的方式制作普查底图,普查底图符号库可参考附录B制作,也可根据国家标准图式规范自行制作。

a.为了更好地调查地理国情要素数据和地表覆盖分类数据,纸制普查底图可分别将地理国情要素数据、地表覆盖分类数据和正射影像数据叠加,分别制作普查底图。

若生产单位能够保证地理国情要素、地表覆盖分类数据与正射影像同时套合叠加不影响外业调查,可合并为一张普查底图,后续与此相关内容可同样处理。

b.普查底图制作的目的是为外业调查提供数据基础,因此,需在普查底图环节中根据区域特点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设计外业调查路线,依据此对调查路线上的地物属性内容进行调查,将调查内容标注在普查底图上,作为普查底图制作的一项内容。

c.对于地理单元界线的界端注记方法参照图4-1。

4-1 界端注记示意图d.地表覆盖分类数据均为面状要素,耕地、园地、林地、草地、房屋建筑(区)、道路、构筑物、人工堆掘地、荒漠与裸露地表、水域等均以地理国情信息分类码与生产标记信息标注到底图上。

e.为了保证影像清晰易读,地表覆盖分类数据不做普染,只将地表覆盖图斑边界和类型注记以红色标注,一般情况下,注记字体为宋体、字大为图上3mm。

对于纸质底图,若地表覆盖图斑面积太大或太小时,可适当放大或缩小注记大小;图内标注不下时,可在要素处用黑色标注编号○1……○n,在图廓外加附注,或者直接放在图外进行引注。

f.地表覆盖类型根据内业解译据实标注。

对于纸质底图,图内大面积为同一地表覆盖类型时,可以采用图外附注的方式表示。

g.重点调查内容和外业调查图层的调查内容注记和线划边线均以红色表示,注记字体为宋体、字大为图上5mm;对于纸质普查底图,若外业调查范围太大或太小时,可适当放大或缩小注记大小,也可移位表示,图内标注不下时,可以放在图外进行引注。

h.内业对于地表覆盖分类数据的地物类型以及地理国情要素数据的地物位置、形状、属性等有疑问时均可放入外业调查图层,本图层可以有多种表现形式,按照矢量数据图层表达,包括面层、线层、点层。

数据结构可参照表4-1执行,也可以按照涂鸦的形式表达等,只要能满足外业调查和内业编辑与整理的需求即可。

表4-1i.若在地理国情要素数据与地表覆盖分类数据采集之前进行外业调查,其底图制作可对预处理提取的相关要素配置符号、线型及重要属性信息标注,相关内容可借鉴参考a-h各项要求。

5 作业流程及步骤5.1技术流程5.1.1数字普查底图图5-1数字普查底图制作流程图5.1.2纸质普查底图图5-2纸质普查底图制作流程图5.2作业步骤及要求普查底图首先需要准备数据,然后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采用不同的产品模式进行普查底图制作,也可同时选用两种模式进行组织生产。

5.2.1数据准备a.正射影像或经粗纠正影像以任务区、分幅或分景为单元,经过粗纠正的影像数据或按照《数字正射影像生产技术规定》制作的全色及多光谱的单景(单片)正射影像或分幅正射影像数据。

b.地理国情要素数据以任务区、分幅或分景为单元,按照《地理国情普查内容与指标》和《地理国情普查数据规定与采集要求》制作的地理国情要素数据,包括道路、构筑物、水体、地理单元以及上述类别中需外业调查内容。

c.地表覆盖分类数据以任务区、分幅或分景为单元,按照《地理国情普查内容与指标》和《地理国情普查数据规定与采集要求》制作的地表覆盖分类数据,包括耕地、园地、林地、草地、房屋建筑(区)、道路、构筑物、人工堆掘地、荒漠与裸露地表、水域以及上述类别中需外业调查内容。

若未进行地理国情实体要素与地表覆盖分类数据采集之前进行外业调查,其底图制作则不涉及b、c两项内容,可以按照任务区、分幅或分景为单元,准备相关整合处理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与必要的专题数据。

5.2.2数字普查底图a.准备符合相关技术要求的影像数据、地理国情要素数据、地表覆盖分类数据或经整合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与专题数据等,检查准备的数据是否按要求组织。

b.采用满足需求的数字调绘调查软件实现数字普查底图制作。

根据不同的数字调绘调查软件,将准备好的数据按照其软件要求进行相关格式转换和符号配置。

即将准备好的数据导入到外业调查所用的电子设备中,如准备的数据与数字调绘调查软件(外业调查所用软件)格式不兼容,应分别处理栅格类型的影像数据和矢量类型的地理国情要素数据、地表覆盖分类数据或经整合的基础数据与专题数据,转换成数字调绘调查软件可识别格式,保证转换之后数据无损失。

c.根据技术要求设计符号库或模板数据,加载到底图数据中进行符号化,对地类注记及外业调查内容标注,适当调整点状符号、线状符号和注记的大小、位置等,使底图表达清晰,方便外业调查。

数字普查底图可在其载体上自由缩放,因此不涉及比例尺的概念,但相关注记需根据图面大小相应缩放,保证外业调查工作的便利。

d.对符号化之后的各单元底图数据进行适当调整,以防个别单元内数据量过大超过数字调绘调查软件承载能力,从而导致数据反应及处理延时。

e.正射影像的数据量很大时,为了节约存储空间,可在不影响采集精度的前提下进行影像压缩,或根据其承载能力进行分块裁切处理,保证数字调绘调查软件能够实时快速处理大量数据。

f.普查底图数据检查合格后,提供外业调查使用。

5.2.3纸质普查底图a.准备符合相关技术要求的影像数据、地理国情要素数据、地表覆盖分类数据或经整合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与专题数据等,检查准备的数据是否按要求组织。

b.根据区域特点、外业调查内容和相关技术要求,确定采用的软件,自行设计常规普查底图符号库或者模板数据。

c.将地理国情要素数据与DOM或单景全色正射影像套合,地表覆盖分类数据与DOM或者单景多光谱正射影像套合分别制作普查底图数据;也可将整合的基础数据、专题数据与DOM或者粗纠正的影像数据套合制作普查底图数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