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二节亚洲的自然环境》市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合集下载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第二节自然环境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第二节自然环境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了解了亚洲的地理位置、范围和人口分布等基本情况,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基础。本节课将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探讨亚洲的自然环境特点,巩固和扩展学生的地理知识。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地理观察能力、地理思维能力和地理实践能力。通过观察亚洲地形、河流、气候等自然环境的特点,培养学生对地理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能力;通过分析亚洲自然环境的特点和影响,培养学生对地理问题的思考和解决能力;通过结合实际案例,培养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应用和实践能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运用地理知识来理解和解释现实世界中的地理现象和问题,提高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
(4)科普书籍:推荐一些与亚洲自然环境相关的科普书籍,如《亚洲地理概览》、《亚洲的气候与生态系统》等。
2.拓展建议:
(1)分组研究:让学生分组研究一个亚洲国家的自然环境特点,深入了解该国家地形、气候、河流等方面的知识。
(2)实地考察: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观察身边的自然环境特点,如山脉、河流、气候等,并撰写考察报告。
(7)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参加与环境相关的实践活动,如植树造林、环保志愿者等,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反思与总结
在今天讲授《亚洲自然环境》这一课时,我以案例分析法和小组讨论法为主,辅以多媒体教学和实践活动,力图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学生的反馈来看,他们对于亚洲的地形、气候和河流分布有了更直观的认识,但在理解某些复杂知识点上仍存在困难。
答案:亚洲的气候类型包括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高原气候、沙漠气候等。这些气候类型对亚洲人口分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热带季风气候对人口分布的影响:热带季风气候地区,气候温暖湿润,适合人口居住。亚洲的印度半岛和东南亚地区属于热带季风气候,这些地区人口分布较为密集。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6第2节自然环境优质教案(26)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6第2节自然环境优质教案(26)

6.2 复杂多样地自然环境基本思路:导入新课:歌曲《亚洲雄风》配第二节复杂多样地自然环境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剖面图,归纳亚洲地形地主要特点,学会某个大洲地形特点地一般方法。

2 通过阅读亚洲气候类型分布图和气温曲线与降水柱状图等,归纳分析亚洲气候地主要特点。

教学重点:归纳亚洲地形、气候和水系地主要特点。

教学难点:分析亚洲地形、气候和水系之间地相互作用。

预习导学:读图6-2-1亚洲地形与河流分布找出亚洲主要地半岛、岛屿、高原、山脉、平原、河流、湖泊。

一、山地高原为主地势起伏大原因季风气候地特点。

季风气候地利。

弊。

(2)亚洲分布最广地气候类型是_________ ,原因。

当堂达标:一、单项选择题1.亚洲地地势特点()A西高东低 B比较平坦 C中间高,四周低 D四周高,中间低板书设计:课后反思:以亚洲地景观图片供学生欣赏,并请学生1 地形类型复杂,以、为主。

2 地势高,低。

________多分布在中部,位于大陆周边。

3 世纪第一高峰,世界最低地洼地。

活动:描述北美洲地地形特点:地势高低起伏地大致趋势:主要地形类型及其大致比例:主要地形区及其分布状况:二、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1.读图6-2-6亚洲气候类型分布:(1)亚洲10种气候类型及分布地区;马来群岛地气候是_________,印度半岛地气候是________,阿拉伯半岛地气候是________;亚洲没有地气候类2..季风气候对亚洲影响正确地是( )A.雨热同季不利于水稻地种植B.季风很稳定,对农业生产有利C.季风气候区水旱灾害频繁,农业生产遭受损失D.季风区地农业主要以畜牧业为主二、读图,完成下列各题:海洋:A 、B C高原:D 、 E 、F 平原:①__________②③___________②描述歌曲地主旋律和歌词带来了哪些感型。

(2)自北向南亚洲地三种季风气候依次为。

2、亚洲地成为世界上最典型地季风气候区,受。

讲授新课:一1指导学生阅读图6-2 -1亚洲形图,提示学生关注陆高中不同颜色于拔地关系,通过对比归纳出亚洲地地形点2通过图6-2 -3学生讨论此剖面图多种能为探究北美洲地形特点做好铺垫。

(最新)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二节亚洲的自然环境》市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最新)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二节亚洲的自然环境》市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地形和气候是自然环境的主要组成部分,对人类生活影响很大。

亚洲作为世界上第一大洲,面积广大,亚洲的气候复杂多样,几乎拥有世界上所有的气候类型,而且有其气候独有的特点。

那么亚洲的的地形和气候到底是怎样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亚洲的自然环境?二、知识讲解考点1 地势起伏大,长河众多1.亚洲的地形地势特征(1)亚洲地形复杂多样,以高原山地为主,中部有青藏高原、帕米尔高原,四周分布着较低的地形单元。

(2)亚洲地面起伏很大,中部地势高耸,四周地势较为低下。

亚洲大陆沿北纬30度纬线自西向东,地势呈现“低—高—低”的变化2.亚洲的河流(1)流向:发源于中部山地、高原的河流呈放射状流向周边的海洋。

(2)主要外流河—最终注入海洋的河流(3)主要内流河—最终未注入海洋的河流塔里木河、阿姆河、锡尔河最终并不注入海洋,而是消失在沙漠中或注入内陆湖泊。

考点2 复杂的气候1.亚洲气候的形成原因受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的综合影响,亚洲气候具有复杂多样、大陆性气候分布广和季风气候显著的特点。

2.气候复杂多样(1)气候复杂多样亚洲共有9种气候类型,缺少温带海洋性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

以下是亚洲气候名称、分布和特点。

(2)大陆性气候分布广亚洲的9种气候类型中,温带大陆性气候面积广大,几乎占亚洲面积的一半。

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内陆面积广大,亚洲内陆距海较远,受海洋影响较小,形成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温暖、降水较多,气温日较差和气温年较差大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除温带大陆性气候外,很多地区气温年较差也较大,降水不均匀,变现出较强的大陆性特征。

(3)大陆性气候与海洋性气候的比较:(4)季风气候显著亚洲东部和南部是世界上季风气候分布面积最广、季风特点最为显著的地区。

季风气候形成的原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造成的。

亚洲背靠世界最大的大陆,东临世界最大的大洋,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

所以亚洲东部和南部季风气候显著,尤其是东亚最突出。

①冬季风与夏季风:②季风的影响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业生产,但是降水很不稳定,容易发生旱涝灾害。

(最新)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二节亚洲的自然环境》市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最新)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二节亚洲的自然环境》市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第二节自然环境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运用地图和有关资料归纳出某一大洲的地形、河流,简要分析其相互关系。

2.运用地图和有关资料归纳出某一大洲的气候特点。

过程与方法具备运用已有的知识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通过对亚洲自然环境的学习,学会分析区域自然环境的一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运用教材资料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小组合作的团队协作精神。

重点、难点亚洲自然环境的特点,通过对亚洲自然环境的学习,学会分析区域自然环境的一般方法。

教学过程:导入:老师播放视频《亚洲雄风》和亚洲名山大川风光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亚洲。

学生观看图片,欣赏音乐。

第一站:亚洲地形和地势特点老师:展示亚洲的地形图和亚洲大陆沿北纬30°纬线的地形剖面示意图。

提问:1.亚洲有哪些主要的地形区?2.说说亚洲有哪些地形类型?3.说说亚洲主要地形区的大致海拔?4.找出死海和珠穆朗玛峰,看看他们的海拔有多高?学生:1.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得出亚洲的主要地形区以及地形类型。

2.讨论:主要地形区的大致海拔。

通过对问题的讨论和交流,让学生发表了不同的见解,培养了语言表达的能力,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

第二站:亚洲地形对河流的影响老师:展示“亚洲地形图”,读“亚洲地形图”探究亚洲河流与地形的关系。

1.找一找亚洲的主要河流。

2.看看它们最终流入到哪儿。

3.看看它们的流向有何不同?4.亚洲河流的流向与地形有何关系?学生:学生看图讨论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和读图分析能力。

过渡:受地形影响,亚洲地势的中间高四周低决定了亚洲多发源于中部、向四周呈放射状分布的特点。

第三站:探究北美洲老师:出示“北美洲地形图”和“北美洲大陆沿北纬40°纬线的地形剖面图”,读“北美洲地形图”和“北美洲大陆沿北纬40°纬线的地形剖面图”,探究北美洲河流与地形的关系。

1.找出北美洲的主要地形区。

2.将北美洲按照地形划分为西部、中部、东部三个区域,说出这三个区域的主要地形类型?3.分析北美洲的地势变化特点?4.找出密西西比河及其主要支流,并标出流向。

【人教版】七年级下地理《第六章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第二节 自然环境》优质课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地理《第六章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第二节 自然环境》优质课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地理《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第二节自然环境》优质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的第二节,主要介绍亚洲的自然环境。

教材从亚洲的地形、气候、河流、湖泊等方面入手,深入浅出地介绍了亚洲的自然环境特点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亚洲的自然环境,认识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提高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七年级下册之前,已经对地理学科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

但是,对于亚洲的自然环境,他们可能还存在着一些认知上的盲点和误区,如认为亚洲的全部地区都是沙漠、草原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引导和纠正,让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亚洲的自然环境特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说出亚洲的主要地形、气候、河流、湖泊等自然环境特点;(2)分析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3)提高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分析、比较等方法,掌握亚洲自然环境的特点;(2)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增强环保意识;(2)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为保护地球家园做出贡献。

四. 教学重难点1.亚洲的地形、气候、河流、湖泊等自然环境特点;2.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3.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培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地图、视频等素材,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亚洲自然环境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2.案例教学法: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3.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讨论、分享等方式,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六. 教学准备1.图片、地图、视频等教学素材;2.教学PPT;3.小组讨论话题及分享模板。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地图、视频等素材,引导学生观察亚洲的自然环境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原春七年级地理下册 第六章 第二节 自然环境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地

原春七年级地理下册 第六章 第二节 自然环境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地

第二节《自然环境》教学设计【课标要求】运用图表说出某一地区气候的特点以及气候对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教材分析】『地位和作用』《亚洲自然环境》(第二课时) 气候作为自然环境的一个要素,教材安排在学习了亚洲的地理位置、地形与河流之后开始学习显然是因为亚洲气候的形成与位置X 围以及地形有直接的关系,这样有利于学生理解亚洲的气候特点,又能认识到自然环境各要素间的相互影响联系。

本节课不但涉及到知识的掌握,更关系到气候学习方法的养成,因此在教材中的位置非常重要!『结构分析』这节课教材主要通过地图与图片资料的呈现,以及一些突出亚洲的气候对人类活动、农业影响的资料个案,来分析亚洲的气候特点,从而突破重点。

我将亚洲气候的影响因素设计分为三个部分,利用“亚洲经纬度图”、“冬夏季风图”等几幅图和对应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识图用图能力,以及从各种资料中提取相关地理信息的能力。

让学生在系列探究活动中学会分析大洲气候特点的方法,并能学以致用,尝试分析北美洲的气候特点。

【学情分析】七年级上册已经学习过有关世界的气候类型与分布的知识。

这一章以亚洲为案例认识亚洲的气候特点,重要的是学会分析大洲气候特点的方法。

七年级学生对生活所在地区的气候特点有生活体验和感受,但对其他地区的气候特点没有感受,为了让学生对亚洲主要的气候类型有直观的感觉,设计由“世界园艺博览会”引出亚洲各地系列景观图片,学生由景观可联系相应地区气候的典型特点。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正确阅读亚洲气候类型图,会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得出亚洲气候特点并简要分析成因。

掌握分析气候的方法(2)分析亚洲气候复杂多样的原因及表现,了解亚洲季风气候的成因及特点,联系家乡的实际思考季风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能结合气候资料图,运用已学过的知识分析并解答出有关北美洲气候的思考题,从而提高读图、综合归纳、对比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结合我国的气候,加强学生防灾的意识,培养正确的环境观。

(最新)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二节亚洲的自然环境》市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最新)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二节亚洲的自然环境》市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第二节自然环境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初步认识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并能说明依据;2.能结合地图描述亚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及范围。

(二)过程与方法1.初步掌握使用地形图和地形解剖面图及相关资料的能力,学会总结归纳亚洲地形和河流特点;2.理解河流分布与地形之间的关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的良好情感,激发学生的自豪感;2.通过参与观察,分析,讨论,竞赛,辩论等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1.亚洲的位置特点;2.亚洲地形与河流分布的关系。

教学准备:资料图片、白板、教学挂图等教学过程:第二课时教学目标:(一)知识能力目标1.初步掌握亚洲气候特征,能运用气候类型分布图,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及相关资料分析亚洲的气候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2.理解亚洲东部和南部的饿降水与夏季风的关系以及对农业的影响。

3.初步学会从位置、河流、气候等方面归纳一个大洲的自然环境特征。

(二)情感态度目标:1.通过学习亚洲气候与位置、地形、农业的关系,分析气候特征的影响因素,足见形成追根求源的探索意识。

2.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读图分析、讨论竞赛等活动,发展逻辑思维、培养创新与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重点是气候特点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难点是对比不同城市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分析造成气候差异的主要原因。

教学过程:自然环境⎩⎪⎪⎨⎪⎪⎧地形特点⎩⎨⎧地势起伏大中部高,四周低―→河流呈放射状分布地形复杂多样气候特点⎩⎨⎧气候类型多样温带大陆性气候面积广大季风气候典型纬度位置的影响海陆位置的影响地形的影响课堂小结亚洲亚洲地势起伏很大,中部地势高耸,四周地势较为低下。

受地势地形影响,亚洲河流多发源于中部山地、高原,呈放射状流向周边的海洋。

亚洲气候有三个特点,气候发杂多样;大陆性气候分布广;季风气候显著。

这节常考点为亚洲的位置、地形与气候,由于亚洲地势中部高、四周低的特点决定了亚洲的河流流向,这些内容需要牢牢掌握教学反思:本节教材内容丰富,图文并茂,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第二节自然环境教案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第二节自然环境教案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2.分析亚洲的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例如农业、人口分布等。
3.运用地图和图表等资料,解读亚洲自然环境的信息,提高地理观察能力。
4.理解亚洲自然环境的变化和地理现象,例如地震、火山等。
5.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和报告,共同探究亚洲自然环境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6.增强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对亚洲自然环境进一步学习的动力。
-学生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能够进行简单的地理分析和综合。
-学生的学习风格多样,有的喜欢通过视觉学习,有的喜欢通过实践操作学习。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学生可能对亚洲的自然环境特点理解不够深入,需要通过实例和图片等资料进行辅助。
-学生可能对亚洲的自然环境变化和地理现象的解读能力有限,需要通过观察和实践活动来提高。
2.教学年级和班级:七年级
3.授课时间:第1课时(45分钟)
4.教学时数:1课时
核心素养目标
1.理解并描述亚洲的自然环境特点,包括地形、气候、河流等。
2.运用地图和图表等资料,分析亚洲的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培养地理观察能力,观察并解释亚洲的自然环境变化和地理现象。
4.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和报告,共同探究亚洲自然环境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六)课堂小结(预计用时:2分钟)
简要回顾本节课学习的亚洲自然环境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肯定学生的表现,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布置作业:
根据本节课学习的亚洲自然环境内容,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提醒学生注意作业要求和时间安排,确保作业质量。
学生学习效果
1.描述亚洲的自然环境特点,包括地形、气候、河流等。
(五)拓展延伸(预计用时:3分钟)

七年级地理下册 6.2 亚洲的自然环境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地理下册 6.2 亚洲的自然环境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亚洲的自然环境教学目标1.运用地图,说明亚洲的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2.通过分析亚洲地形,掌握分析地形特征的方法。

3.分析亚洲气候复杂多样的原因及表现。

4.通过地形图的引导,分析亚洲河湖特征。

“亚洲人口分布图”,说明亚洲的人口分布。

教学重点难点1.通过对亚洲自然地理环境的特征描述,总结出分析大洲自然地理特征的方法。

教学方法精讲多练,当堂达标读图法教学过程二次备课『自主学习』做学案上的训练一:在图中填出: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欧洲、非洲、北美洲、亚欧分界线、苏伊士运河、白令海峡。

做学案上的训练二:3/4,全洲平均海拔950米,仅次于南极洲。

“地球之巅”珠穆朗玛峰,也有世界陆地表面最低处:死海的湖面。

3.“世界屋脊”是青藏高原,平原多分布在大陆的周围。

4.大陆东侧和东南侧有世界上规模最大、最典型的呈弧形排列的群岛。

为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的组成部分。

做学案上的训练三:长江,亚洲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是湄公河,在我国境内称澜沧江。

达标测试A类题:洋,北临洋,南临洋。

2.亚洲地形有三大特征:一是地形以、为主,平均海拔。

二是地面起伏,高低。

三是地势高,低。

3.下列关于亚洲气候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A.气候复杂多样 B.大陆性特征显著 C.季风气候最典型 D.温带海洋性气候最典型()A.大河呈放射状 B.内流区面积狭窄 C.湄公河最长 D.长江流经国家最多5.连线:贝加尔湖世界陆地表面最低的湖面里海世界最深死海世界最大B类题:6.关于亚洲的地理位置,说法正确的是()A.跨经度最广的大洲 B.跨纬度最广的大洲C.全部在北半球 D.全部在南半球7.下列关于亚洲地形的描述正确的是()A.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是世界海拔最高的大洲B.地势中部低,四周高C.地面起伏大,高低悬殊D.大陆东侧和东南侧的群岛,地形平坦8.在亚洲没有分布的气候类型是()A.地中海气候 B.温带海洋性气候C.热带草原气候 D.热带雨林气候9.关于亚洲自然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跨经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的大洲B.湖泊众多,拥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淡水湖C.季风气候世界最典型D.东部受地形的影响,形成温带大陆性气候10. 读“亚洲部分地区图”,完成下列各题.⑴将图中数码所代表的地理名称,填在下列空格中。

【人教版】七年级下地理《第六章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第二节 自然环境》优质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下地理《第六章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第二节 自然环境》优质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下地理《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第二节自然环境》优质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主题是《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第二节自然环境》,教材以亚洲的自然环境为主题,通过介绍亚洲的地形、气候、河流、湖泊等自然特征,让学生了解亚洲的自然环境特点,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对亚洲的基本情况有了初步的了解,具备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

但对于亚洲的自然环境特点,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和掌握。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从实际出发,认识亚洲的自然环境特点。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亚洲的地形、气候、河流、湖泊等自然特征。

2.培养学生对亚洲自然环境的认识,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3.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四. 教学重难点1.亚洲的地形特点。

2.亚洲的气候特点。

3.亚洲的河流和湖泊特点。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亚洲自然环境的特点。

2.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案例,了解亚洲自然环境的特点。

3.采用小组合作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亚洲地形、气候、河流、湖泊的相关图片和资料。

2.准备亚洲自然环境的相关案例。

3.准备课堂讨论和小组合作的相关问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亚洲的自然风光图片,引导学生关注亚洲的自然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亚洲的地形、气候、河流、湖泊等自然特征,让学生了解亚洲的自然环境特点。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结合教材,分析亚洲的地形、气候、河流、湖泊等自然特征,加深对亚洲自然环境特点的理解。

4.巩固(10分钟)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讨论亚洲自然环境的特点,并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举例说明亚洲自然环境的特点,提高学生对亚洲自然环境的认识。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亚洲自然环境的特点,提醒学生注意地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亚洲》复习课获奖教案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亚洲》复习课获奖教案

复习学案四亚洲教案【课题】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六章亚洲【课型】复习课【课标要求】·运用地图等资料简述某大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某大洲地形、气候、水系的特点,简要分析其相互关系。

【学习目标】1.运用“亚洲的范围及分区”图说明亚洲的半球位置、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重点)2.从面积、人口两方面说明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

3.运用“亚洲地形与河流分布”图归纳出亚洲的地形、河流的特点及其相互关系。

(重点)4.运用“亚洲气候类型分布”图归纳出亚洲的气候特点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重点)5.通过学习亚洲自然环境,能分析各自然地理要素间的关系。

(重点)【教学模式】讲练结合【教学方法】复习导入法、自主探究法、读图分析法、背诵记忆法【教具准备】课件、地理助学、实物投影。

地形地势:1.多种多样、高原、山地、3/4 2.中部、四周 3.大、珠穆朗玛峰、死海河流:1.放射、北冰、印度、太平 2.阿姆河、锡尔河气候:1.温带季风、亚热带季风、热带季风、雨热同期利于农业耕种、夏季风不稳定造成旱涝灾害 2.温带大陆性3.热带草原、温带海洋性③亚洲的季风气候④亚洲的地形与河流的关系。

使教师能够了解学生的现有认知及知识掌握状况,合理安排课堂教学,有的放矢。

合作探究一一、亚洲的位置1、半球位置:主体部分位于半球、半球;2、纬度位置:地跨带、带、带。

3、海陆位置:大陆东部,北临,东临,南临。

4、指图说出亚洲与其他大洲的分界线。

活动一:学生指图说出亚洲的地理位置:1、半球位置亚洲主体部分位于北半球、东半球。

*亚洲地跨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2、纬度位置北极圈、北回归线、赤道穿过亚洲;地跨热带、北温带、北寒带。

3、海陆位置亚洲位于亚欧大陆东部,北临北冰洋,东临太平洋,南临印度洋。

4、分界线:亚洲与欧洲: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亚洲与非洲:苏伊士运河亚洲与北美洲:白令海峡通过学生识图、指图、记图,熟悉亚洲的位置,并学会从半球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三方面来分析某一区域的位置。

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教学设计《亚洲的自然环境》教案共2课时优秀教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教学设计《亚洲的自然环境》教案共2课时优秀教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教学设计《亚洲的自然环境》教案共2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亚洲的位置、范围和周边地理环境。

(2)掌握亚洲的地形、气候特点及成因。

(3)理解亚洲的河流、湖泊分布及特点。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观察,分析亚洲的自然环境。

(2)通过小组讨论,探究亚洲的地形、气候、河流、湖泊等方面的关系。

3.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2)激发对亚洲自然环境的探究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亚洲的位置、范围和周边地理环境。

(2)亚洲的地形、气候特点及成因。

(3)亚洲的河流、湖泊分布及特点。

2.教学难点:(1)亚洲的气候成因及特点。

(2)亚洲河流、湖泊的分布规律。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新课(1)展示亚洲地图,引导学生观察亚洲的位置、范围。

2.亚洲的位置与范围(1)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了解亚洲的位置、范围。

(2)学生分享学习成果,教师点评、补充。

3.亚洲的地形特点(1)展示亚洲地形图,引导学生观察地形特点。

4.亚洲的气候特点(1)展示亚洲气候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气候特点。

5.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2)为学生提供课后作业,巩固所学。

第二课时1.导入新课(1)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思考亚洲的河流、湖泊特点。

2.亚洲的河流、湖泊特点(1)展示亚洲河流、湖泊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特点。

3.亚洲河流、湖泊的成因(1)引导学生分析亚洲河流、湖泊的成因。

(2)学生分享分析成果,教师点评、补充。

4.亚洲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1)引导学生思考亚洲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5.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2)为学生提供课后作业,巩固所学。

四、课后作业2.分析亚洲河流、湖泊的分布规律。

3.思考亚洲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五、教学反思1.加强课堂互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程度,调整教学难度。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第二节自然环境教学设计(1)(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第二节自然环境教学设计(1)(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第⼆节⾃然环境教学设计(1)(新版)新⼈教版第⼆节⾃然环境课标内容运⽤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某⼤洲地形、⽓候、⽔系的特点,简要分析其相互关系。

教学设计课标分解⽬标与策略重点与难点重点:①会运⽤地图和相关资料,归纳出亚洲的地形、⽔系、⽓候特点。

②掌握归纳⼀个地区⾃然环境特征的⽅法。

难点:分析各⾃然要素之间关系。

过程与⽅法教学环节⼀:情景导⼊亚洲是世界第⼀⼤洲,也是我们⽣活的⼤洲,它是什么样的呢?多媒体播放亚洲⾃然风光图⽚(亚洲之最:喜马拉雅⼭脉、青藏⾼原、死海、贝加尔湖、珠穆朗玛峰、⾥海等),并同时播放歌曲《亚洲雄风》。

问题引领:1.你在歌曲中和图⽚中感受到亚洲有哪些⾃然环境特征?2.⾃然环境主要包括哪些要素呢?教学环节⼆:案例学习,能⼒迁移案例学习⼀:⼩组合作探究学习:怎样归纳⼀个⼤洲的地形特征?⽅法指导:察颜观⾊看地形读“亚洲分层设⾊地形图”,读⾼度表,察颜观⾊,你⼀定能获取与下列有关的信息:问题引领:1.亚洲地形图由哪⼏种颜⾊组成?哪种颜⾊占得⾯积最⼤?由此判断亚洲地形有哪⼏种类型构成,是否复杂多样?以什么地形类型为主?2.在地图上圈画出亚洲主要地形区:圈画要表现出地形区的形状、⾯积、分布特点。

3.根据主要地形区的分布位置和海拔⾼度,结合地形剖⾯图,判断地势的起伏特点,判断地势的倾斜状况。

归纳结论:亚洲地形特点是:亚洲地形类型,以为主。

⾼原⼭地主要分布在,平原分布在。

地势起伏,⾼,低。

资料验证:以下资料能证明你的哪些结论?案例学习⼆:⼩组合作探究学习:怎样归纳⼀个⼤洲的⽔系特征?演⽰探究:分析亚洲地形对河流流向的影响。

演⽰:教师撑开⾬伞,表⽰亚洲地势特点“中间⾼四周低”,从顶部伞尖部位倒⽔演⽰,学⽣观察总结⽔流流动⽅向。

推测:根据亚洲地势特点,推测亚洲⽔系的特点。

验证:读“亚洲分层设⾊地形图”,⽤笔描出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黄河、长江、湄公河、恒河、印度河,观察它们的源头和流⼊的海洋,并⽤箭头标出它们的流向,验证它们的流向与前⾯的推测是否⼀致。

(最新)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二节 自然环境》市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最新)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二节 自然环境》市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第一节自然环境(2)【学习目标】1.能够根据地图及相关资料,分析亚洲气候特点。

2.理解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初步学会分析各自然地理要素间的相互关系。

【重点难点】能够根据地图及相关资料,分析亚洲气候特点。

【课前准备】教学课件泰微课《亚洲的地势》【学习过程及指导】一、导入新课,揭示学习目标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亚洲的地理位置、地形及河流,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亚洲的气候。

即“第六章”的“第一节自然环境”的第二部分,学习目标——(出示“学习目标”投影)二、学习新课1.自学指导(出示投影)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督查3、同桌或前后学生围绕疑难问题讨论交流4、检测,点拨(1)思考题①——A.引导学生回忆亚洲的纬度位置北纬的81°到南纬11°南北跨纬度广——世界上跨纬度最广、东西最长的大洲。

1)指名填空,亚洲跨越了热带、温带和寒带。

2)指名填空:亚洲三面濒临海洋,西部深入亚欧大陆的腹地;3)指名填空:亚洲在地形上,中间高四周低,起伏大;4)老师引导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的综合影响,使得亚洲的气候更加复杂多样。

5)举例:北冰洋的寒带气候一年大部分时间银装素裹,冰封千里;东南部麻辣群岛热带雨林,森林常绿。

西南部的阿拉伯半岛,沙漠广布。

B. 指名填空。

老师引导学生回忆,亚欧大陆是世界最宽广的大陆,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温暖,降水多,气温的日较差和年较差大。

C.指名填空。

老师引导分析,亚欧大陆是世界最大的大陆,三面濒临大洋,季风气候显著,成为世界季风气候分布最广,季风特点最为典型的地区。

D.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业生产,同时季风强弱不同,降水不稳定,容易发生旱涝灾害,结合本地实际,可用“长江常受洪灾影响”,如:1998年特大洪水,来具体分析,引导学生从洪涝和干旱两方面分析季风气候对农业的影响。

(2)思考题 2 ——A.分组讨论后指名回答,北美洲主要气候类型:热带——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温带——亚热带湿润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寒带——寒带气候B.老师引导,和亚洲一样,北美洲也主要是温带大陆性气候。

亚洲的自然环境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亚洲的自然环境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亚洲的自然环境教案一、教案背景亚洲是世界上最大的大陆,拥有丰富多样的自然环境。

从高山到平原,从河流到海洋,从森林到沙漠,亚洲的自然环境给人们提供了各种资源和生存条件。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保护亚洲的自然环境,我们需要设计一份亚洲的自然环境教案。

二、教案目标1. 了解亚洲的地理特点和自然环境的多样性;2. 掌握亚洲各地的自然景观和生物多样性;3.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保护亚洲自然环境的行动能力。

三、教学内容及步骤第一课:亚洲的地理特点1. 导入:通过地图展示亚洲的位置,引导学生了解亚洲是世界上最大的大陆。

2. 学习:介绍亚洲的地理特点,如山脉、河流、高原、平原等。

让学生绘制简单的地理标志图,并标出亚洲的主要地理特征。

3. 总结:带领学生总结亚洲的地理特点,并引导他们思考亚洲地理特点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第二课:亚洲的自然景观1. 导入:通过图片展示亚洲的自然景观,如喜马拉雅山脉、雅鲁藏布江、长江、黄河、森林、沙漠等。

要求学生观察图片并简要描述景观特点。

2. 学习:分组让学生研究一个亚洲国家或地区的自然景观,包括地势、气候、植被、动物等。

鼓励他们使用多种资料,如书籍、互联网等,汇报自己的研究成果。

3. 总结:引导学生分享各组研究成果,互相学习和交流,进一步了解亚洲的自然景观的多样性。

第三课:亚洲的生物多样性1. 导入:通过图片展示亚洲特有的动植物,如大熊猫、西伯利亚虎、印度象、孔雀、草原、热带雨林等,激发学生对亚洲生物多样性的兴趣。

2. 学习:介绍亚洲的生物多样性情况,如各类动物和植物的种类和分布。

让学生选择一个亚洲特有的动植物进行深入研究,并制作展板或写报告。

3. 总结:学生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并一起分享亚洲的动植物资源的重要性和保护的必要性。

第四课:保护亚洲的自然环境1. 导入:通过播放环境保护宣传片,提高学生对亚洲自然环境保护的意识。

2. 学习:介绍亚洲的环境问题,如雾霾、水污染、土地退化等。

让学生了解这些问题的原因和影响,并提出解决方案。

(最新)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二节亚洲的自然环境》省优质课一等奖课件

(最新)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二节亚洲的自然环境》省优质课一等奖课件

总结 亚洲和北美洲自然环境特征
亚洲
地形特点 地势特点 河流分布特点
复杂多样, 起伏大,
高原山地 中间高,
为主
四周低
由中部向四 周呈放射状 分布
北美洲
南北纵 列三大 地形区
东西高, 中间低
由东西向中 部流
A 地形
B 河流
C 气候
知识回顾 气温
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
降水
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
降水
多雨
100mm
5.亚洲季风气候显著的原因是(C ) 5分
A亚洲地势中部高,四周低 B亚洲位于亚欧大陆东部 C亚洲位于世界最大的大陆东部,东临世界最大的大洋太
平洋,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 D亚洲面积是七大洲中面积最大的
6.关于亚洲季风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 (A) 5分
A夏季风强的年份,降水就多,带来丰沛的降水 B冬夏季季风风从海洋上吹来,带来丰沛的降水 C夏季风的强弱与农业生产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 D亚洲东部和南部,受冬夏季季风风的影响而已发生旱涝灾害
湿润
50m
少m 雨
0mm
知识回顾
气温
高温
200C 夏
温和
00C
寒冷
6寒带气候
温带海洋5 性气候 温1带1 大陆性气候
地中海4 气候
温带8季风气候
高原山7 地气候
热带沙3漠气候
亚9 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1季0 风气候
热带草2原气候
热带雨林1气候
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
合作 探究
1.亚洲有哪些气候类型?各气候类型有何特征? 2.亚洲面积最广的气候类型是哪一种? 3.在图上找出亚洲的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
A
B
C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6第2节自然环境优质教案(14)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6第2节自然环境优质教案(14)

6.2 自然环境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习的内容,主要是亚洲的地形分布情况以及地形特点,以便学生学习新知。

由此导入新课。

二、教学内容:认识一个大洲的气候,可以从哪里入手呢?即可以从哪些方面加以归纳呢?老师点拨:以各大洲气候的形成是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以及地形等多要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归纳大洲的气候分布特点,通常可以从气候类型的多样性,主要气候类型(分布最为广泛)以及具有的特殊气候类型等角度加以归纳。

[活动]:看图讨论回答:1. 读图6.13《亚洲的气候类型》,亚洲处于奥秘温度带?亚洲的气候有什么特点?(1)学生阅读教材,讨论。

(2)明确:①亚洲地跨热带、温带和寒带。

②亚洲气候具有复杂多样、大陆性气候分布广和季风气候显著的特点。

追问:亚洲有哪些气候类型?分布情况怎样?各种气候类型有什么显著特征?要求:阅读教材后,结合图6.14《亚洲不同气候类型景观举例》,讨论归纳,完成下表。

(1)学生阅读教材,讨论。

(2)归纳、明确:气候类型气候分布气候特征寒带气候北冰洋沿岸一年中大部分时间是银装素裹,冰封千里热带雨林气候东南部的马来群岛长年皆夏,森林常绿热带沙漠气候西南部的阿拉伯半岛干旱少雨,沙漠分布广地中海式气候西部的地中海沿岸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高原山地中部的青藏高原自然景观呈明显的垂直气候和一些高山地区变化,温带大陆性气候亚洲广大的内陆地区(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高原山地气候区)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温暖、降水较多,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大季风气候亚洲的东部和南部(分布面积最广)冬季盛行偏北风,降水较少;夏季盛行偏南风,降水丰沛。

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业生产,但降水很不稳定,易发生旱涝灾害。

再追问:亚洲的气候为什么会如此复杂多样呢?(1)学生讨论,归纳。

(2)明确:亚洲微度范围广,最南端大约为南纬110,最北端大约为北纬810,南北纬度达920,海路跨度大,地势起伏大,这样就带来气候类型复杂多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亚洲第二节《自然环境》教学设计【核心素养】人地协调观、区域认知、综合思维【教材分析】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的自然环境是新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二节的内容,这一章在初中地理知识结构中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它将上册所学的地形、河流、气候、居民、经济等知识运用于具体的区域,通过对亚洲的学习,教会学生如何通过对地图和相关资料的分析,归纳一个大洲的区域特征。

本节是学生学习区域地理的开始,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同时注意学法的指导。

让学生通过本节的学习为继续学习其他区域打下坚实的基础。

通过学习本节知识,使学生了解分析一个区域的自然环境要从分析哪些要素入手,对自然要素的分析要注意各要素之间的联系。

【学情分析】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大多数学生基本掌握本科目的学习方法,并且有较强的进取心,且对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的地理知识有浓厚的兴趣,这是今后学习中的一大优势。

【课程标准】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某大洲地形、气候、水系的特点,简要分析其相互关系。

【教学目标】1.运用亚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及相关资料,归纳亚洲的地形特征与河流特征,简要分析亚洲河流流向与地形的关系。

2.归纳认识大洲地形的方法,分析北美洲的地形及其对河流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亚洲的地形、河流之间的相互关系【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讨论法【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复习上学期所学五种地形的特征地形:指地球表面各种各样高低起伏的形态。

提问:世界五种基本地形、、、、。

谁来说一说五种地形的特征?展示五种地形的图片,让学生根据图片说出不同地形的海拔高低、地形特征。

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亚洲的地形。

任务1 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及相关资料,归纳亚洲的地形特征与河流特征,简要分析亚洲河流流向与地形的关系。

活动一:认识亚洲的地形特征(分两步)步骤1──认识亚洲主要的地形区分布与海拔教师布置任务:阅读课本第7页图6.8亚洲的地形,完成下列要求。

(1)找出青藏高原、帕米尔高原和内蒙古高原,说出它们在亚洲的位置和大致的海拔。

(2)在亚洲地形图上找到主要地形区,并用彩色笔勾画出来。

(3)说出亚洲的地形特征。

学生完成下列任务:(1)按照老师的要求,找出西西伯利亚平原、中西伯利亚高原、东西伯利亚山地、华北平原、东北平原、印度河平原、恒河平原、德干高原、伊朗高原,分别指出它们在亚洲的位置和大致的海拔。

(2)根据颜色判断地势:颜色是分层设色地形图的重要特征,对照图例认识陆高与海深,其中褐色代表海拔较高的,绿色代表海拔较低的。

(3)总结亚洲的地形特征:地势起伏大,中部,四周,地形复杂多样,以、为主。

设计意图:通过读图和勾画地形区,以及阅读教师提供的资料,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提取信息的能力和归纳总结的能力,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步骤2──沿北纬30度从东向西做一次亚洲之旅,进一步印证亚洲地势特点教师布置任务:快乐之旅:结合“图6.8亚洲的地形”和“图6.9亚洲大陆沿北纬30°纬线的地形剖面示意图”,以小组为单位沿北纬30度,从东向西做一次亚洲之旅。

说出你沿途经过哪些地形区?大致海拔高度是多少?有可能见到什么样的自然景观?或哪些世界之最或亚洲之最?学生完成下列任务:(1)旅行路线:沿北纬30度,从东向西做旅行。

沿途记录所经地形区,所见到的地貌环境和地形特征(地名、海拔、景观等)。

(要求:活动中各小组长总负责,并记录好所经地区的特征。

)(2)根据剖面图判断:亚洲海拔最高部分在亚洲的部,平原主要分布在亚洲的(部位),总结亚洲地势特点。

预设学生读图归纳:亚洲在东西方向上,地势表现出起伏大及中部高、两侧低的特点。

教师总结:根据以上的读图分析,可以看出亚洲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地面起伏大,地势中部高,四周低。

设计意图:用“快乐旅行”设置情景,通过分组活动,使得全班每个学生都得到了充分参与,激发了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由被动学习变成主动获取知识,让学生的学习过程充满新意与乐趣。

过渡:河流是构成自然环境的另一重要因素。

活动二:认识亚洲的河流特征(分两步)步骤1──认识亚洲主要的河流及其注入的海洋提供“知识拓展” ──水系阅读:流域一般指河流的集水区域。

流域内所有河流、湖泊等各种水体组成的水网系统,称作水系。

其中,水流最终流入海洋的称作外流水系;水流最终流入内陆湖泊或消失于荒漠之中的,称作内流水系。

教师布置任务:阅读课本第7页图6.8亚洲的地形,完成下列要求。

(1)用笔圈出鄂毕河、叶尼塞河、黄河、长江、湄公河、恒河、印度河,并圈出它们流经的国家及流入的海洋。

(2)在亚洲地形图中找出亚洲主要大河,按注入的大洋把河流分类,看看亚洲河流是否都注入了海洋。

(注意区分内外流河)(3)读图说出亚洲河流在数量、长度方面有什么特征?为什么有这些特征?学生完成下列任务:(1)流入太平洋的有:。

流入印度洋的有:。

流入北冰洋的有:。

最终不流入海洋的有:。

(2)亚洲河流数量多,并且源远流长,原因是什么?设计意图:通过知识拓展,让学生了解内流区、外流区,对水系特征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通过读图了解亚洲河流的流向及注入的海洋,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步骤2──认识亚洲河流流向与地势地形的关系教师布置任务:(1)回想亚洲的地势有何特征。

(2)思考河流流向受什么因素影响。

(3)亚洲河流流向与地形分布之间的关系如何?学生完成下列任务:亚洲地势特点是,因此,受地形等因素的影响,亚洲的河流大都发源于中部的,呈状流向四周的海洋。

教师总结:地形决定河流的流向和流速,反过来,根据河流的流向也可以判断地势情况。

受地形、面积广大等因素影响,亚洲长河众多,多发源于中部高原、山地,呈放射状流向周边的海洋。

设计意图:让学生独立读图、分析、归纳、总结,认识地形对河流的影响承转:通过对亚洲地形和河流的学习,你认为应该从哪些方面认识一个大洲的地形、河流特征?地形地势对河流有何影响?以此方法完成第8页活动──分析北美洲的地形及其对河流的影响。

教师布置任务:完成第8页活动──分析北美洲的地形及其对河流的影响。

学生完成下列任务:(1)归纳北美洲的地形特征。

①找出海岸山脉、内华达山脉、落基山脉、大平原、密西西比河平原、拉布拉多高原、阿巴拉契亚山脉,分别指出它们在北美洲的位置和大致的海拔。

②按照“相对一致、空间上连续”的原则,将北美洲按照地形划分西部、中部和东部三个区域,说出这三个区域主要的地形类型。

③读图,指出北美洲大陆沿北纬40°纬线自西向东地势的变化特点。

(2)以密西西比河为例,解释北美洲的地形对河流流向的影响。

①在图中找出密西西比河及其主要支流,并用箭头标出它们的流向。

②分析这些河流的流向与地形的关系。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突出学生对认识一个大洲地形和水系特征的方法的实际应用。

通过分析北美洲的地形及其对河流的影响,训练学生独立读图、分析、归纳、总结的学习能力,来实现学习目标。

任务1 运用气候类型分布图和其他资料,归纳亚洲的气候特征,简要分析亚洲气候分布特点与位置、地形的关系。

活动一:认识亚洲气候复杂多样的特点步骤1──认识亚洲气候复杂多样的原因教师布置任务:(1)读教材第10页图6.13,找出亚洲有哪几种气候类型。

(2)看看30°N附近地区的气候类型有哪些。

学生完成下列任务:(1)说出亚洲的纬度位置,看亚洲跨几个温度带。

(2)30°N附近的大陆东岸是什么气候类型,同纬度的大陆西岸呢?(3)同纬度的青藏高原是什么气候。

学生回答预设:10°S~70°N。

亚洲地跨热带、北温带、北寒带。

教师:可见热带的气候、温带的气候、寒带的气候在亚洲都可以找到。

海陆位置不同,气候类型不同。

同样,地形不同,也会形成不同的气候类型。

设计意图:通过读图分析,得出亚洲气候复杂多样的原因。

培养学生读图提取有用地理信息的能力,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步骤2──认识亚洲气候复杂多样的表现教师布置任务:观察图6.14亚洲不同气候类型景观举例。

设计意图:让学生看图片,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从感性上认识亚洲气候的差异。

活动二:认识亚洲大陆性气候分布广的特点教师布置任务:读教材第10页图6.13,找出亚洲面积最大的气候类型。

学生完成下列任务:亚洲分布面积最广的气候类型是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什么温带大陆性气候面积最广大?教师小结:亚洲面积广大,内陆广大地区距海遥远,所以形成面积广大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设计意图:通过读图分析,认识亚洲大陆性气候分布广的特点。

活动三:认识亚洲季风气候显著的特点步骤1──认识亚洲季风气候显著的表现与原因教师布置任务:(1)读教材第10页图6.13,找出亚洲有哪几种季风气候。

(2)分析亚洲的季风气候分布特点。

(3)提供“知识拓展”:亚洲的季风气候显著的原因。

阅读:亚洲背靠世界上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东面和南面临太平洋和印度洋,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所以形成了世界上最显著的季风气候区。

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是亚洲独有的气候类型。

(4)提供微课《季风气候》(《原来你在这里》版)。

学生完成下列任务:(1)在教材第10页图6.13上,找出亚洲的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的分布区。

(2)亚洲的季风气候显著的原因是什么?(3)欣赏微课,加深对季风气候的认识。

设计意图:通过读图,培养学生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季风气候形成原因的拓展分析,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通过微课《季风气候》(《原来你在这里》版),开阔学生的知识面,加深对季风气候的认识,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步骤2──认识亚洲季风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教师布置任务:说出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的气候特征。

学生完成下列任务:(1)联系生活:我们家乡所在地属于哪种气候类型?结合自己生活中的经验思考一下,这种气候类型的特征是什么?(2)季风气候对农业生产有哪些有利和不利的影响?教师小结:季风气候雨热同期,能够满足农作物生长时对热量和水分的要求。

但夏季风有的年份来得晚或退得早,或是风力太弱,雨水就不足,容易造成旱灾;有的年份来得早或退得晚,或是风力太强,雨水就过多,容易造成涝灾。

设计意图:让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落实了新课标“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要求。

通过分析季风气候对农业生产的有利和不利影响,认识地理事物的两面性,培养学生辩证的思维习惯。

任务2 归纳认识大洲气候特征的方法,认识北美洲的气候特征并简要分析影响因素。

教师布置任务:读图6.15,认识北美洲气候的分布(1)找出北美洲主要的气候类型;指出北美洲分布最广的气候类型,说出它的分布范围。

(2)了解北美洲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

①找出北纬40°纬线,说出它自西向东依次穿过的气候类型。

②找出西经80°经线,说出它自南向北依次穿过的气候类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