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科学精品教案—第三节 水的密度(1)

合集下载

3水的密度教案:水的密度在生活中的应用

3水的密度教案:水的密度在生活中的应用

水的密度教案:水的密度在生活中的应用一、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密度,什么是水的密度。

2.掌握测量水的密度的方法。

3.了解水的密度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①密度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②水的密度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③水的密度在生活中的应用。

2.教学难点:①如何准确测量水的密度。

②如何灵活运用水的密度进行实际问题的解决。

三、教学内容1.密度的概念及计算方法密度是物体单位体积内的质量,通俗地说就是一个物体所占的空间内所含有的质量。

密度的计算公式为:密度=物体质量÷物体体积。

密度的单位为kg/m3或g/cm3。

2.水的密度的概念及计算方法水的密度是指单位体积内所含的水的质量,也就是1立方米的水质量为1000千克,1升的水质量为1千克。

水的密度的计算公式为:水的密度=水的质量÷水的体积。

水的密度的单位为kg/m3或g/cm3。

3.水的密度在生活中的应用3.1 水的密度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水的密度在水利工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水电站的发电就是利用水的密度来实现的。

水电站通过引导河水下降,通过水轮机转动发电机,利用水流的动能生成电能。

3.2 水的密度在船舶工程中的应用水的密度在船舶工程中也有着重要的应用。

例如,对于大型船舶来说,通过调整船舱内的水的密度可以改变船的浮力和操纵性能,从而使得船舶能够顺利地行驶在水中。

3.3 水的密度在生活中的应用水的密度在日常生活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通过测量水的密度可以确定水中所含有的物质的种类和浓度,从而可以用于水的净化和污染控制。

多种化学实验也需要用到水的密度进行计算和调整。

四、教学步骤与方法1.导入通过简单的生活实例引入本节课的主题,例如:你们喝过的各种饮料,其中哪些是重的,哪些是轻的,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2.讲解和演示介绍密度和水的密度的概念,讲解测量水的密度的方法,并通过实验演示如何测量水的密度。

3.讲解应用通过介绍水利工程、船舶工程和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了解水的密度在各个领域中的作用。

初中教案物理密度

初中教案物理密度

初中教案物理密度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密度的概念;会查密度表,知道水的密度。

(2)知道密度单位、含义及写法读法,会进行不同密度单位之间的换算。

(3)能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活动,找出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进一步体会比值定义法在密度概念建立过程的应用。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概念建立过程中,渗透由特殊到一般,由现象到本质的唯物法思想,通过了解密度知识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感受物理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价值。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密度的概念、公式及应用。

2. 教学难点:利用比值定义密度概念,理解密度是物质本身一种性质。

三、教学方法本课主要采用实验探究、小组讨论的教学方法,并配合讲授、讨论、展示等多种教学方法。

四、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天平、砝码、木块、铁块、铝块、铜块、一杯水、一杯糖水。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观察桌上的木块、铁块、铝块、铜块,提出问题:用什么方法区分它们?学生回答出颜色。

(还有其他答案)继续引导两杯透明液体,哪杯是水?哪杯是糖水?学生回答出味道。

继续提问:除了这些方法,日常生活中你们还知道哪些分辨物质的方法?2. 探究密度概念(1)实验现象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实验器材,分别测量木块、铁块、铝块、铜块的质量和体积,记录数据。

(2)数据分析引导学生观察实验数据,发现相同体积的不同物质质量不同,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体积不同。

(3)概念建立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现象,概括出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进一步得出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3. 密度公式与单位(1)密度公式引导学生根据实验数据,推导出密度公式:密度 = 质量 ÷ 体积。

(2)密度单位讲解密度的国际单位是千克/立方米,并进行单位换算。

4. 密度应用让学生运用密度公式,计算实验中不同物质的密度,并解决实际问题。

5. 总结与拓展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密度的概念、公式及应用,知道了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最新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水的密度》教案.doc

最新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水的密度》教案.doc

八上第一章第三节水的密度(一)一、学习目标1、通过对水的密度的认识,认识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该物质的密度。

2、知道不同的物质具有不同的密度——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3、会写密度的定义公式,并会用来解决简单的问题。

能说出密度单位(国际主单位和液体的常用单位),以及两个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4、能说出密度的概念,从密度表中掌握有关信息。

5、通过习题教学,初步掌握有关密度的简单计算。

6、会用量筒、天平等器材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7、通过学习,感受到物质的客观存在性、物质可认识性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

二、学习重点难点分析1、重点:水的密度的概念、单位和测定。

2、难点:密度的单位及计算。

三、学情分析及点拨密度是一个表示物质特性,与日常生活和自然现象密切相关的物理量,学生在此之前已初步掌握了“质量”与“体积”这两个物理量,已经有了一定的背景知识,所以在此进行密度教学是顺理成章的。

但是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对密度的教学要求不能太高,教师要善于利用实验的方法,通过探究帮助学生建立密度的概念;设计来自生产、生活实际的问题,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课前准备1、量筒、天平、水2、学生课前调查:自家每个月大约需要用多少自来水? 家庭用水量用什么来计量?自来水厂是根据什么来收费的?五、教学流程【新课引入】展示:请两个学生汇报课前调查结果。

(从家庭生活用水量这个生活问题入手)提问: 1.家庭水表的计数单位是立方米,记作m3。

2.自来水厂的计算单位是吨,1吨=1000 千克(kg)。

设问:怎样将水的体积转化为水的质量?【新课展开】1、学生演示实验:用量筒量出40厘米3的水,用天平测出它的质量是40克(给学生展示个人风采的机会,其他学生在座位上充当评委,也给予其他学生们纠错的机会,达到复习量筒及天平使用的注意事项的目的。

)2、实验:二人小组合作测量水的体积和质量,研究水的体积与质量的关系。

完成下表:3、讨论:从实验表格中你可得出什么结论?结论:(1)水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始终是1克/厘米3,是一个恒量,即:质量/体积 = 1克/厘米3含义:1厘米3水的质量为1克(2)l克/厘米3可以写成1克·厘米-3(3)水的质量跟它的体积成正比4、演示:测量一定体积的酒精、铁的质量。

1290.水的密度教案

1290.水的密度教案

教案:八年级上册1.3水的密度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正确理解密度的概念。

(2)掌握密度的公式,意义,密度的单位及换算。

(3)掌握水的密度为1000kg/m3,并了解常见物质的密度。

(4)正确使用量筒,天平等器材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5)通过本节的学习,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1)从实验中获得信息并进行分析归纳,从而得出结论。

(2)用所学到的知识解决相关问题,学以致用。

(3)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在实验观察的过程中培养认真细致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和亲切感。

二.教学重点水的密度概念,单位;正确使用量筒,天平等器材三.教学难点密度的概念,计算四.教学过程(一)引入:师问:同学们在家里是否关注过家里每月的水费,并且水电局是如何得出家里的水费的呢?生答:通过家里的水表师展示水表的图示,并指出水表直接读出的是水的体积数,而水的单价是。

师问如何将从水表中直接读出的体积数转化为水的质量,质量与体积之间是否存在的一定的数量关系。

(二)探索水的质量与体积之间的关系实验器材:量筒,天平,烧杯实验步骤:1.用量筒量出20立方厘米的水,用天平测出它的质量。

2.用量筒量出40立方厘米的水,用天平测出它的质量。

3.用量筒量出60立方厘米的水,用天平测出它的质量。

4.算出水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即算出单位体积水的质量。

5.将有关数据填入表格。

其间复习量筒和天平的正确使用方法。

实验表格:体积/立方厘米质量/g 质量/体积/(g/cm3)1 202 403 60师问:从表格中大家能够得出哪些信息?生答:水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一个常数。

师从实验总结:(1)水的质量跟它的体积成正比(2)水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式一个恒量。

即质量/体积=1克/厘米3含义:体积为1CM3的水的质量为1g(三)密度的概念师讲:水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一个常数,而其它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也是一个常数,例如体积为1CM3的酒精的质量为0.8g;体积为1CM3的铁的质量为7.9g师问:那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在科学上称为什么呢?师自答:我们将这个比值称为密度,即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用ρ表示根据定义可得出密度公式:密度=质量/体积ρ=m/v单位:克/厘米3 或者千克/米3换算关系:1克/厘米3=1000千克/米3(四)密度概念的深入:师问:请大家仔细观察书本第10页常见物质的表格,发现什么?师总结: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都不同,因此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浙教版八上科学水的密度的教学设计

浙教版八上科学水的密度的教学设计

浙教版八上科学水的密度的教学设计第三节水的密度同步教课知识:水的密度的认识,会写密度的定义公式,并会用来解决简单的问题个性化问题解决:能说出密度的观点,从密度表中掌握有关信息,会用量筒、天同等器械丈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量m 123⋯ 10⋯(g)体V 123⋯ 10⋯(cm3)m/v1、:3(g/cm )二人小合作量水的体和量,研究水的体与量的关系。

达成下表:水的特征 (0℃, 1 准大气下 )2、:从表格中你可得出什么?: (1) 水的量与体的比始是1克/厘米3,是一个恒量,即:质量/ 体积 = 1 克/厘米3含义: 1 厘米3水的质量为 1 克(2)l克/厘米3能够写成 1 克·厘米- 3(3)水的质量跟它的体积成正比4、演示:丈量必定体积的酒精、铁的质量。

结论:不一样的物质, 1 厘米3质量其实不同样。

5、密度的观点及计算⑴. 密度的观点: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

⑵. 密度的计算公式:密度=质量 / 体积用符号表示为:ρ= m/V公式中ρ—密度,m—质量,V—体积。

⑶. 密度的单位:国际制主单位—千克/米3,常用单位—克/厘米3换算关系: 1 克/厘米3=1×103千克/米31 千克/米3= 0.001克/厘米3。

水的密度= 1×103千克/米3,它所表示的意义为 1 米3水的质量为 1000 千克。

⑷. 对于同一种物质,密度有必定的数值,它反映了物质的一种特征,跟物质的质量、体积的大小没关。

⑸. 对于不一样的物质,密度一般不一样。

不一样物质间密度大小的比较方法有两种 : 即当体积同样时,质量大的物质密度大;当质量同样时,体积小的物质密度大。

例 1]依据密度公式ρ= m/V可知,物质的密度与质量成正比;与体积成反比,这样的见解对吗?为何 ?[ 例 2]“铁比棉花重”这类说法对不对?1.对于密度,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密度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与物体的体枳成反比B.密度是物质的特征,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没关C.密度与物体所处的状态没关D.密度与物体的温度没关2.小军新买的橡皮擦块用了一段时间后,没有发生变化的物理量是()A.密度B.质量 C.体积 D.重量3.有一瓶食用油用掉一半,则剩下的半瓶油()A.密度变成本来的一半B.质量变成本来的一半C.体积为本来的一半D.质量、体积和密度都为本来的一半4.一钢瓶中储有质量为 m,密度为ρ的氧气,当用去质量为 m/3 的氧气后,钢瓶内所剩氧气的密度为()A.ρB.1/3ρC.2 /3ρD.3ρ5.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一块砖切成体积相等的两块后,砖的密度变成本来的一半B.铁的密度比铝的密度大,表示铁的质量大于铝的质量C.铜的密度是 8.9×103kg/m3,表示 1m3铜的质量为 8.9×103kgD.密度不一样的两个物体,其质量必定不一样6、密度公式的应用公式:ρ=m/v(公式变形: m=ρv; v =m/ρ)①求有关物理量比的问题例 1. 甲、乙两个物体的密度之比是 3∶4,体积之比是 4∶3,则它们的质量之比是 ___________。

3水的密度教案:水密度的教学设计与评估方法

3水的密度教案:水密度的教学设计与评估方法

水是地球上最为常见的物质之一,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物质,在自然界和生活中都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

而水密度作为水的一个常重要的物理性质,子具有着重要的教学价值。

故本文将重点围绕如何进行水密度的教学设计和评估方法展开论述,并提供相应的教学实践活动。

一、教学设计为保证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水密度,我们需要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

具体如下:1. 知识导入:在介绍水密度前,需要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密度以及密度的相关知识,如公式、单位、量纲等。

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水密度的概念和作用。

2. 理论探讨:引领学生认识水的密度概念,通过向学生讲解密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让学生理解密度的概念,掌握密度的计算公式,同时将其与水的物理性质联系起来,引导学生理解水的密度。

3. 实验活动:通过实验活动让学生感性认识水的密度。

通过常见的测量水密度的实验项目,如分别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使用特定容器量出水体积,让学生自主定义实验步骤,实验数据的处理,数据的分析和解释等,提高实践能力。

4. 讨论与总结:在教学活动结束后,组织学生讨论大家在实际操作中的疑问和理解,让学生发现和纠正错误,分析实验数据。

总结提供对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和技能的看法,句型如“我学会了……”、“对我来说难的是……”、“最大的体会是……”。

以上四个环节为整个水密度教学设计的重要环节。

二、评估方法教学设计是课程实施的基础,评估则是了解教学成效和学生掌握程度的重要方式。

以下为水密度教学的评估方法:1. 问答式测试:在课堂结束时,进行问答测试以检查学生学习情况。

可以提出以下问题:水的密度的定义是什么?水的密度的计算公式是什么?水的密度单位是什么?为什么水密度比冰的密度更大?2. 定量分析法:在实验过程中,可以要求学生完成一份实验报告。

包括实验对象、实验步骤、实验数据、实验分析等。

3. 观察记录法:教师通过对学生在实验和小组讨论中的表现观察,记录学生在实践中的表现,包括学生的参与程度,合作能力等。

浙教版科学八上水的密度教案

浙教版科学八上水的密度教案

八上第一章第三节水的密度(一)一、学习目标1、通过对水的密度的认识,认识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该物质的密度。

2、知道不同的物质具有不同的密度——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3、会写密度的定义公式,并会用来解决简单的问题。

能说出密度单位(国际主单位和液体的常用单位),以及两个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4、能说出密度的概念,从密度表中掌握有关信息。

5、通过习题教学,初步掌握有关密度的简单计算。

6、会用量筒、天平等器材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7、通过学习,感受到物质的客观存在性、物质可认识性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

二、学习重点难点分析1、重点:水的密度的概念、单位和测定。

2、难点:密度的单位及计算。

三、学情分析及点拨密度是一个表示物质特性,与日常生活和自然现象密切相关的物理量,学生在此之前已初步掌握了“质量”与“体积”这两个物理量,已经有了一定的背景知识,所以在此进行密度教学是顺理成章的。

但是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对密度的教学要求不能太高,教师要善于利用实验的方法,通过探究帮助学生建立密度的概念;设计来自生产、生活实际的问题,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课前准备1、量筒、天平、水2、学生课前调查:自家每个月大约需要用多少自来水? 家庭用水量用什么来计量?自来水厂是根据什么来收费的?五、教学流程【新课引入】展示:请两个学生汇报课前调查结果。

(从家庭生活用水量这个生活问题入手)提问: 1.家庭水表的计数单位是立方米,记作m3。

2.自来水厂的计算单位是吨,1吨=1000 千克(kg)。

设问:怎样将水的体积转化为水的质量?【新课展开】1、学生演示实验:用量筒量出40厘米3的水,用天平测出它的质量是40克(给学生展示个人风采的机会,其他学生在座位上充当评委,也给予其他学生们纠错的机会,达到复习量筒及天平使用的注意事项的目的。

)2、实验:二人小组合作测量水的体积和质量,研究水的体积与质量的关系。

完成下表:3、讨论:从实验表格中你可得出什么结论?结论:(1)水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始终是1克/厘米3,是一个恒量,即:质量/体积 = 1克/厘米3含义:1厘米3水的质量为1克(2)l克/厘米3可以写成1克·厘米-3(3)水的质量跟它的体积成正比4、演示:测量一定体积的酒精、铁的质量。

水的密度和浮力:科学教学实验(教案)

水的密度和浮力:科学教学实验(教案)

水的密度和浮力:科学教学实验(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水的密度和浮力的概念;2.了解浮力原理及其应用;3.进行实验观察,获得实际的数据,学会测量水的密度;4.培养学生观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水的密度和浮力的概念;2.浮力原理及其应用;3.实验操作。

三、教学难点1.浮力的应用;2.实验操作及数据处理。

四、教学过程1.密度的概念(1)说明密度的含义密度是描述物体质量大小的物理量,它与物体的体积有关。

密度越大,表示单位体积内物质的分子个数越多,分子之间的作用力也越大。

(2)介绍密度的计算公式密度=质量/体积2.浮力的概念(1)定义浮力浮力是指一个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的上升力。

在液体中,浮力是由于压力的非均匀性而造成的。

(2)浮力原理的应用浮力原理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应用,例如人们游泳、潜水等都是利用浮力原理来进行的。

3.水的密度实验(1)材料:水桶、水、天秤、铁块、计时器、液态密度计;(2)步骤:① 准备实验器材并将铁块称量,记录其质量;② 将铁块放入水中,计时,测出它的浮力,记录;③ 测量水的体积,根据密度公式计算出水的密度;④ 用液态密度计再次测量并记录水的密度。

4.实验结果(1)将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并填入表格中:铁块质量(g)水的体积(ml)浮力(g)水的密度(g/cm³)50 50 20 150 50 30 0.850 50 40 0.6(2)分析实验结果根据以上实验结果,可以发现:当物体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时,物体会下沉;当物体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时,物体会浮在水面上。

同时,浮力大小与物体的体积和浸入液体深度有关。

五、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学生可以了解水的密度和浮力的概念,掌握密度和浮力的计算方法,进一步加深对浮力原理的理解。

此外,实验还锻炼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反思本次实验以亲身体验为主,将理论知识与实验操作相结合,更加生动形象地让学生理解水的密度和浮力,同时也很好地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

《水》教案:学习水的密度与浮力原理

《水》教案:学习水的密度与浮力原理

《水》教案:学习水的密度与浮力原理一、教学目标1.理解水的密度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2.了解浮力原理及其应用。

3.实验掌握水的密度测量方法和浮力实验操作。

二、教学重点1.水的密度。

2.浮力原理。

三、教学难点1.浮力原理的理解及其应用。

2.实验操作技巧。

四、教学内容1.密度概念密度是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是探讨物态变化、力学问题、热学问题和化学问题的必要基础。

密度常用符号ρ表示,单位是千克/立方米(kg/m3)或克/立方厘米(g/cm3)。

2.密度测量方法(1) 用密度计测量密度。

(2) 利用物体的质量与体积求密度。

3.浮力浮力是外在介质对物体的支持力,是重力的反作用力。

根据阿基米德定律,任何被液体浸没的物体所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排除浸没液体的体积的体积重力。

其实质就是物质的密度小于液体时所受到的支持力。

4.浮力实验(1) 利用浮力的原理求物体密度。

(2) 利用物体密度求浮力大小。

(3) 利用浮力大小求物体密度。

五、教学方法1.讲解法:通过讲解、示范给学生介绍水的密度和浮力原理。

2.实验法:让学生亲身进行实验操作掌握水的密度和浮力的原理。

六、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气压计、秤、瓶子、细木条、水桶等。

2.实验材料:水、各种物质。

七、教学内容及步骤1.密度a.为什么冰是浮在水上的?教师可以通过这个问题让学生了解浮力原理。

首先让学生自己猜测,然后给学生一些提示。

例如:冰和水的密度不一样;冰块中的物质比较稀疏等。

b.密度概念让学生认识密度的概念,理解密度和物质的关系,介绍密度计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并让学生自己使用密度计测量水的密度。

c.物体密度计算让学生自己动手求物体密度的实验,学生可以自行选择不同的实验方法进行尝试。

2. 浮力a.浮力的概念和原理介绍浮力原理,让学生理解浮力的概念和原理。

让学生通过简单的实验feel浮力的力量。

b.浮力实验(1) 利用浮力的原理求物体密度让学生通过实验求出物体的密度。

他们可以自己选取各种物质进行尝试。

水的密度中班科学教案

水的密度中班科学教案

水的密度中班科学教案导语:本节课主要介绍水的密度。

通过简单的实验和观察,学生将了解水的密度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a. 了解水的密度是指在相同体积的条件下,水中所含的质量。

b. 掌握用密度瓶测量水的密度的方法。

c. 了解水的密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能力目标:a. 观察和实验的能力:通过实验观察水的密度变化。

b. 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水的密度的含义和影响。

3. 情感目标:a.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

b. 培养学生的观察细致的品质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a. 学习水的密度的概念及其测量方法。

b. 了解水的密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a. 理解密度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b. 分辨不同物质的密度差异。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a. 通过简单的问答,引导学生回忆起他们以前了解到的液体的性质。

b. 引入今天的主题:水的密度。

2. 知识讲解与实验展示(15分钟)a. 讲解水的密度的概念:在相同体积条件下,水中所含的质量。

b. 实验展示:教师将准备好的不同质量的物体分别放入水中观察,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不同物体在水中的浮沉情况。

3. 密度瓶实验(20分钟)a. 要求学生小组配合,每个小组准备一个密度瓶、水和一些不同质量的实验物体。

b. 指导学生用密度瓶分别测量水和不同实验物体的密度。

c. 让学生记录实验结果,并根据实验结果回答一些问题。

4. 实际应用(10分钟)a. 以实际生活中常见的情境为例,引导学生思考水的密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油和水分层、冰块浮沉等。

b. 进行小组活动,让每个小组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展示水的密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5. 总结与评价(10分钟)a. 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课堂学到的知识和经验。

b. 回顾课程目标并评价学生的教学表现。

四、教学评价方式: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情况,包括实验操作的准确性、观察记录的完整性等。

水的密度教案设计

水的密度教案设计

水的密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水的密度的定义和计算公式;2.能够实验测定不同温度的纯净水密度,并进行数据分析;3.能够设计实验,测定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浸泡密度;4.学会通过实验观察,探究水的密度变化的影响因素。

二、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密度这一物理概念的基本含义;2.进行实验测量水的密度,并分析数据;3.设计实验,测量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浸泡密度;4.通过实验探究水的密度变化的影响因素。

三、教学方法1.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分为小组进行实验,互相协作,共同完成实验;2.实验演示法:让教师进行实验演示,帮助学生理解水的密度原理;3.问题导入法:提出一些有关水的密度的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

四、教学过程1.密度的定义与计算公式教师通过图表和文字的方式,最好是三维展示方式来解释水的密度的定义和计算公式。

2.实验测量不同温度的纯净水密度进行示范实验测量水的密度,在实验前讲解实验注意事项,并解释实验原理,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记录和分析数据的能力,可以要求学生就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

3.测定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浸泡密度设计实验,测量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浸泡密度。

可以采用多种方式进行实验,例如密度瓶、平衡称、水滴法等等。

让学生进行实验设计并互相交流,遇到问题时及时调整方案。

完成实验后,让学生进行数据比对和分析,理解每种物质在水中的浸泡密度与其密度的关系。

4.探究水的密度变化的影响因素进行实验探究水的密度变化的影响因素。

可以考虑一些常见的影响因素,例如温度、压力等等。

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让学生了解这些因素对水的密度变化产生的影响。

五、教学成果的评价1.实验记录表;2.报告:对所做的实验进行报告,需要包括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及分析等内容;3.写作业:出题人可以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做一些复习和总结的题目。

六、相关知识拓展1.海水密度的变化和海洋环流的成因;2.小球实验和浮力定律;3.实验中如何保持实验环境干净和卫生。

水的密度与沉浮教案设计

水的密度与沉浮教案设计

水的密度与沉浮教案设计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水的密度和沉浮现象的基本概念。

激发学生对水的密度和沉浮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

1.2 教学内容介绍水的密度和沉浮现象的定义。

通过实际观察和实验,让学生感受到水的密度和沉浮现象的存在。

1.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引导法,引导学生思考水的密度和沉浮现象的原理。

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亲身体验水的密度和沉浮现象。

第二章:水的密度2.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水的密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让学生掌握测量水密度的实验方法。

2.2 教学内容介绍水的密度的概念和计算公式。

讲解测量水密度的实验方法和步骤。

2.3 教学方法通过示例和讲解,让学生理解水的密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安排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测量水的密度。

第三章:沉浮现象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沉浮现象的原理和影响因素。

让学生掌握判断物体沉浮的方法。

3.2 教学内容介绍沉浮现象的原理和影响因素。

讲解判断物体沉浮的方法和步骤。

3.3 教学方法通过示例和讲解,让学生了解沉浮现象的原理和影响因素。

安排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判断物体的沉浮。

第四章:水的密度与沉浮关系4.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水的密度与沉浮现象之间的关系。

让学生掌握利用水的密度解释沉浮现象的方法。

4.2 教学内容讲解水的密度与沉浮现象之间的关系。

介绍利用水的密度解释沉浮现象的方法和步骤。

4.3 教学方法通过示例和讲解,让学生理解水的密度与沉浮现象之间的关系。

安排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利用水的密度解释沉浮现象。

第五章:综合实践活动5.1 教学目标让学生运用水的密度和沉浮现象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5.2 教学内容提供一个实际问题,要求学生运用水的密度和沉浮现象的知识解决。

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思维和实践操作。

5.3 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分析实际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鼓励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第六章:密度计的使用6.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密度计的使用方法和技巧。

初中科学水的密度说课

初中科学水的密度说课

水的密度第一课时(说课稿)大家好,我今天的说课内容是《水的密度》,我将从说教材、说学生、说教学目标、说教学方法、说教学过程进行我的说课.说教材本节课是浙教版八年级第一章第三节内容在整个单元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它为深入学习本单元的液体的压强、浮力等知识作了准备,为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打下基础. 教学重点:是密度概念理解.确定依据是:密度概念比较抽象,依据“大纲”要求,它不仅是初中科学教学的重点之一,在教材中承上启下,是进一步学习必备的基础性、前提性知识,而且它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突破策略:充分利用学生感性认识,通过实验探究,小组讨论的方法,借助“比值”定义密度概念.教学难点:是利用“比值”定义密度概念,理解“密度是物质本身一种性质”.以及密度知识的应用确定依据是:由于初二学生逻辑思维正处于发展初期,分析和处理实验数据能力较弱,利用比值法定义密度比较抽象,尽管学生经历过“应用‘比值’定义速度概念”,但把数学中“比例”应用于密度,理解“同种物质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是一个定值的含义”仍有些困难.突破策略:利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通过类比和知识的迁移,让学生回顾利用比值定义速度的方法来建立密度的概念.关键点:通过组织好实验探究建立密度的概念是本节的关键点.说学生八年级的学生的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化的阶段,密度本身有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密度的教学内容恰好是学生的认知的转折点,所以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还是可以从生活常识的感性认识,用实验、分析的方法建立密度概念,认识用比值定义密度的方法.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⑴通过对水的密度的认识,确认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该物质的密度.⑵知道不同物质具有不同的密度——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⑶写出密度的定义式,能解决简单的问题,说出密度的单位及换算过程与方法:通过分组实验探究水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分析实验数据得出密度的概念.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到科学实验是人们获取知识,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2:通过对水的密度概念的探索,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3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科学探索精神,提高同学们科学素质.4科学、技术与社会说教法说学法教法:根据科学课的特点,这节课主要采用实验探究的教学方法.并配合讲授、讨论、展示等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优化,突破重点、难点.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同时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能力也在实验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学法:采用实验探究法为主,结合谈话法和练习法说教学程序1、创设情景,提出问题(4’)投影:某同学家一季度用水量及发票?学生观察发票上用水量的计量单位(质量:吨)出示实物:水表学生观察水表的单位(体积:米3)怎么样将水的体积转化为水的质量?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有什么关系?如何进行研究?(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提出问题,从而引发思考,产生疑问,激发学习兴趣.)分组讨论:分析表格数据可得出什么结论?实验结论:(1)水的质量跟它的体积成正比(2)水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式一个恒量.即质量/体积=1克/厘米3科学上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单位体积的质量)来表示物质的特性即密度.(数据分析是本节教学设计的重头戏,要特别突出密度概念建立过程.在分析表格中实验数据时,不要直接计算出质量跟体积的比值进行比较,通过质量与体积数据比较,水的质量随着体积增大而增大,发现水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让学生逐步认识到水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是一定的,这比值是一定说明它与体积、质量无关;不同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般不同,从而让学生建立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概念.在建立概念过程中,教师还要注意渗透比较的方法,比值定义物理量的方法.在探究质量和体积的关系中重在学生的研究过程,老师要作好指导作用不要轻易下结论;学生在讨论、归纳总结出密度的概念)(3)总结归纳、得出结论(5’)⑴密度的定义: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⑵密度的定义式:密度=质量/体积ρ=m/v⑶密度的单位及意义:克/厘米3或者千克/米3换算关系:1克/厘米3=1000千克/米3(4)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它与物体的质量与体积都无关4 追问:所有物质的密度会相同吗?(9’)探究不同物质的密度分析表格数据得出:不同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般不同5 、知识巩固与加强及课后延伸(11’)(1)一碗水的密度为,半碗水的密度为.(2)小明家上月共用了8米3自来水,已知当地的水价是1.8元/吨,那么,小明家上月支付了多少水费?6 课堂小结。

《水的密度》教学设计

《水的密度》教学设计

《水的密度》教学设计《水的密度》教学设计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水的密度》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教材分析1、教材地位和作用本节内容在整个科学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其原因:①、密度是学生学习科学过程中遇到第一个重要物理概念。

②、密度概念的教学中所包含的“用比值定义物理量”的方法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法之一,观察和探究是建立许多物理概念的科学方法。

③、从密度的定义,得出密度的单位,及其读法和意义。

总而言之,密度是科学的教与学的又一个的新开篇,为今后的学习方法、知识迁移设下重要的伏笔。

2、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水的密度的意义,知道水的密度是水的一个重要的物理性质,记住4℃时纯水的密度值。

学会用天平、量筒测定水的密度。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训练分析概念等抽象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对水的密度概念的探索,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探索精神,提高科学素质。

3、教学重点根据教材的内容确定为:水的密度概念4、教学难点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思维规律,确定教学的难点为:密度是物质的特性与质量、体积无关。

二、学情分析1、学生的前期知识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一个重要的物理性质。

密度本身有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学生一下子“蒙”的感觉,教师引导从学生对生活常识的感性认识,用实验、分析的方法建立密度概念,认识用比值定义密度的方法。

2、学生的学习兴趣初一学生的学习兴趣表现的有些狭隘—仅限于一般的、直接的水平上。

他们只满足于新奇的实验现象,希望看到鲜明、生动、不平常的实验现象,并未产生探索这些实验原因的需要,有的学生只对实验的操作感兴趣,却忽略了对现象本质的认识,因此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实验的教学功能,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试验能力。

3、学生的思维品质初中学生的思维认识过程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化的阶段。

科学八年级上浙教版1.3水的密度(密度应用)复习课教案.

科学八年级上浙教版1.3水的密度(密度应用)复习课教案.

“密度”复习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能力目标:熟练掌握密度公式及其变形公式,并能进行相关计算。

2、过程方法目标:通过讲练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使学生学会系统地整理知识,:学会分析解题思路,总结解题规律,提高解题意识。

3、情感态度目标:体会密度知识在生活中的一些实际应用。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密度定义的理解与运用难点:密度定义的理解与运用三、教学内容1、复习密度的概念,公式,单位及其换算,密度表示的意义学生在上课前事先完成学案是的内容,上课时学生直接回答。

2.分析密度常见题型,以讲练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概念型”1.对于公式的物理意义,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物质的密度与其质量成正比,质量越大,密度越大B.物质的密度与其体积成反比,体积越小,密度越小C.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其密度是确定的,与其质量多少或体积大小无关D.以上说法都不对2、人们说“铁比棉花重”’其实质()A.铁质量比棉花大B.铁的体积比棉花小C.铁的密度比棉花大D.铁的比热容比棉花大3.一只钢瓶内储有压缩气体,气体的密度为ρ,若从瓶内放出一半质量的气体,则瓶内剩余气体的密度将( )A.变为2 ρB.变为0.5 ρC.仍为D.无法确定接着进行解题小结:对于概念型题目抓住本质,分析具体情况,联系实际答题。

“比较型”1、在三只完全相同的容器里,放有等量的水,分别将铝、铁、铅三块金属放入容器后,水面上升相同的高度,则 三块金属中质量最大的是( )A.铝块B.铁块C.铅块D.不能确定2、中间空心的铁球、木球、铝球、铅球,若外形完全相同,质量和体积相等,则中间空心部分最大的是( )(ρ铅 >ρ鉄> ρ铝> ρ木)A .铁球B .木球C .铝球D .铅球“比值型”例题. 甲、乙两种物质密度之比是3:2,质量之比是2:1,求它们的体积之比.练习1.、有甲、乙两个实心球,甲球的密度是乙球的密度 3/8 的,乙球的体积是甲球的体积的2倍,那么甲球的质量关是乙球的质量的多少练习2、有甲、乙两个实心物体,甲物体的密度是乙物体的密度的2/3 ,甲物体的质量是乙物体质量的 8/15,那么乙物体的体积是甲物体体积的“图像型”例题:由实验得知,甲、乙、丙三种物质体积和质量的关係如右图所示,则这三种物质的密度是( )A.甲>乙>丙B.乙=丙=甲C.丙>乙>甲D.无法比较练习1、图1表示A 、B 、C 三种物质的质量跟体积的关系,由图可知A 、B 、C 三者密度关系是_______________.进一步可以的得出:ρA = ρB = ρC = ___________________练习2、图2表示A 、B 、C 三种物质的质量跟体积的关系,由图可知A 、B 、C 三者密度关系是_______________.进一步可以的出ρA = ΡB =ρC =练习3、如右图是某容器和内部液体总 质量(M)与液体图1体积(V)的关系图,则该液体密度( )g/cm3(A)2 (B)0.2 (C)l.0 (D)0.81)容器质量为_________g(2)当液体体积为30cm3时,液体和容器总质量为___g“.应用型”一个空瓶的质量是0.2千克,装满水后总质量是1千克,这个瓶子最多能装下多少千克酒精?(ρ酒=0.8×103Kg/m3).若这个瓶装满某种液体后的总质量为1.4千克,则该液体的密度为多少?四、课后练习“变化型”1.已知冰与水的密度分别为0.90g/cm3及lg/cm3,试问:(1)水凝固成冰时,维持不变的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物质的密度(1)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对铜、铁、铝三种金属柱体的辨别来理解密度的概念,
确认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知道
不同的物质具有不同的密度。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实验数据的总结,归纳出物质质量、体积和密度三
个物理量的关系。

让学生发现数据中的规律,建构起密度的
概念并理解密度所表示的含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
知欲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重点:密度的概念的建立
难点:密度概念的建立和密度单位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出示:铜、铁、铝3个圆柱体和一根条形磁铁。

(1)你能用什么方法来区分它们哪块是铜、哪块是铁、哪块是铝?
(2)让学生上台区分示范。

(3)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鉴别它们呢?
二、新课过程
1、密度概念的建立
问题:铜块、铁块和铝块的体积虽然相同,但它们的质量是否也相同呢?活动:P134 图4—23比较不同金属的质量
(1)猜一猜,体积相同的铝块、铁块哪个质量大、还是一样的大?
(2)猜一猜,体积相同的铜块、铁块呢?
(3)实验验证。

(4)这个实验表明了什么?
小结:1、该实验表明了,体积相同不同物质,质量并不相等。

2、如果将相同的体积取作单位体积,即1立方米、1立方分米或1
立方厘米,等等,则可推得:不同的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并不
相等。

定义: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注意:单位体积的含义。

2、密度公式
活动:见P134 完成表4—3单位体积的质量计算
(1)表中单位体积的质量的含义是什么?
(2)请学生说说单位体积铜的质量:8.9克/厘米3的含义是什么?
(3)同种物质铜的质量与体积存在着什么关系?而相同体积的不同物
质铜和铁又存在着什么关系?
实验:取3个铜圆柱体,测出它们的质量和体积。

设问:(1)我们把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密度。

那么,密度的定义公式应怎样表示?
(2) 由密度公式可知,密度的单位是什么?
(3)密度的单位有:克/厘米3、千克/米3存在着怎样的换算关系?
3、密度表(见P135表4—4)
(1)你能说出表中各物质的密度意义吗?
你能将密度表中的物质的密度值改成用克/厘米3来表示吗?
你能说出水的密度:1克/厘米3 的含义吗?
(2)同种物质的水和冰它们的密度相同吗?说明了什么?
(3)你能从密度表中看出:固体、液体、气体密度的差别有多大?
(4)完成思考与讨论:有人说“铁比木头重”,这种说法有什么问题?你认为
应该怎样说才对?
(5)根据表中所列出的不同物质具有不同的密度这一事实,认识到:密度是
物质的特性之一。

根据密度值可以方便地鉴别物质。

三、巩固练习:
四.课后作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