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絮凝过滤、臭氧消毒工艺处理微污染水库水

合集下载

微污染水源水处理技术及工程应用

微污染水源水处理技术及工程应用

微污染水源水处理技术及工程应用微污染水源是指水质虽然没有达到严重污染的程度,但是仍然存在着一些微量污染物的水源。

在维护和改善水环境质量的过程中,我们会遇到许多微污染水源。

研究和应用微污染水源的水处理技术和工程对于保障水源的安全和水环境的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

针对微污染水源,我们可以采用以下技术和方法来进行处理。

可以采用物理处理方法来去除水中的微污染物。

常见的物理处理方法有悬浮沉淀法、过滤法、吸附法等。

悬浮沉淀法通过添加混凝剂来使微污染物形成较大的颗粒,从而使其沉淀下来,达到去除的目的。

过滤法通过使用不同大小的过滤材料来去除微污染物,如石英砂、活性炭等。

吸附法则利用吸附剂对水中微污染物进行吸附,常用的吸附剂有活性炭、陶瓷颗粒等。

可以采用化学处理方法来去除微污染物。

化学处理方法主要是通过添加化学药剂与水中的微污染物发生化学反应,使其转化为易于处理的物质,如氧化法、还原法等。

以氧化法为例,常用的氧化剂有高锰酸盐、臭氧、氯等,它们可以将微污染物氧化成较易于处理的物质。

生物处理方法也可以用于微污染水源的处理。

生物处理方法利用微生物的代谢活性来降解和去除微污染物。

常见的生物处理方法有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等。

活性污泥法通过在水中添加合适的培养基来培养微生物,微生物降解水中的微污染物。

生物膜法则是通过生物膜的形成和生物膜上的微生物来去除水中的微污染物。

对于微污染水源的治理,工程应用也非常重要。

工程应用主要包括水处理工艺的设计和建设、水处理设备的选择和运行等。

在设计和建设水处理工艺时,需要根据水源的水质特点和微污染物的种类和浓度,选择合适的处理方法和工艺。

在水处理设备的选择和运行过程中,要保证设备的稳定运行和有效去除微污染物。

微污染水源的处理技术和工程应用对于保障水源的安全和水环境的稳定非常重要。

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各种处理方法的综合应用,加上合理的工程设计和管理,可以有效地去除微污染物,提高水源的水质和环境的质量。

水库水净化处理方案

水库水净化处理方案

水库水净化处理方案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条件的改善,对饮用水水质的要求越来越高,水处理技术也逐渐提高。

生活饮用水多数来源于处理后的地表水。

山上水流下汇集形成的水库水具有明显的特点:浊度较低,细菌含量较少,但有机物较多。

下面就山上水形成的水库水的特点,设计其净化处理方案,使经过处理后的水达到直接饮用标准。

传统的水处理工艺是:混凝、沉淀、砂滤、消毒。

现行常规处理工艺出水存在细菌、藻类和有机物超标以及微生物泄漏等问题,水中有机杂质、重金属无法除去, 另外, 水中有机杂质或腐殖酸会与氯气反应生成致癌物质三氯甲烷,不能达到直接饮用的标准。

为了改善常规处理工艺的缺陷,我们可以结合现代膜分离技术,采用常规工艺-膜分离相结合的方法来净化处理水。

一膜分离技术的特点以压力为推动力的膜分离技术有反渗透(RO) 、纳滤(NF) 、超滤(UF) 以及微孔过滤(MF) 。

膜分离技术的特点是能提供稳定可靠的水质, 这是由于膜分离水中杂质的主要原理是机械筛分, 因而出水水质仅仅依据膜孔径的大小, 与原水水质以及运行条件无关。

此外, 膜分离还会使水厂用地大大减少, 运行操作自动化,使水厂成为真正意义上的造水工厂。

用膜技术处理水,要求进水几乎不含浊度,故在用膜技术处理水库水时,最好先用常规工艺作为预处理。

膜分离水中微粒和相互关系如图1所示。

RO 运行压力高, 为1~ 10MPa, 能耗大, 而且由于良好的截留性能将大多数无机离子( 包括对人体有益的) 从水中去除。

长期饮用这种水, 会影响人体健康, 因此不适宜作为水厂处理工艺。

NF 进水要求几乎不含浊度, 故仅适用于地下水处理。

超滤过程是比微滤膜孔径更小的膜操作过程, 它的出水水质好, 操作压力不高,故采用常规工艺-超滤。

二设计方案天然水中的溶解性有机物多为腐殖酸类的天然有机物(NOM) , 其中的低分子量部分最易与氯反应生成三氯甲烷等的三致物质。

UF 膜的污染多发生在膜表面, 因而透水通量下降程度不大。

臭氧_生物活性炭处理微污染水源水的工艺及其发展

臭氧_生物活性炭处理微污染水源水的工艺及其发展
叶辉等人[17 ] 证明 ,O3/ BAC 对 NH32N 有一定的 去除能力 。受水中溶解氧的限制 ,当进水中 NH32N 浓度较高时 , 对 O3/ BAC 工艺有两个不良影响 : ① NO22N 在炭层内积累 ,可能生成致癌的亚硝胺类化 合物 ; ②由 于 硝 化 反 应 过 度 消 耗 溶 解 氧 , 影 响 O3/ BAC 工艺去除有机物的效率 。
为目的的饮用水深度净化技术 ,得到了深入的研究 和广泛的应用 ,其中臭氧与生物活性炭相结合的饮 用水除污染新技术 ,即臭氧 生物活性炭净水工艺 , 因其具有的高效去除水中溶解性有机物和致突变 物 ,出水安全 、优质等优点 ,而备受瞩目和重视[2] 。
1 工艺及其特点
1. 1 基本工艺流程 1969 年联邦德国的不来梅水厂将臭氧与生物
活性炭处理连接起来 ,发现可以达到多重效果 。常
原水
臭氧预氧化
慢滤池
生物活性炭过滤
臭氧氧化
氯消毒
图 1 常用给水处理厂工艺流程
作者简介 :杜吉吉华 (1980 —) ,男 ,湖北武汉人 ,硕士研究生 ,主要从事环境等离子体方面的研究. E2mail :ddzzhh @tom. com. © 1995-2006 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9 ·
用的流程如图 1 所示[3] 。 在基本工艺流程的基础上 ,各自来水厂可以根
据自身的条件因地制宜采取具体的工艺 。例如 ,图 2 就是一增加了臭氧 生物活性炭工艺的给水处理 厂工艺流程图[4 ] 。
应后 ,经 Ames 试验检测 ,无致突变性物质产生[8] 。 c. 氯消毒 。由于臭氧的化学性质不稳定 ,不能

微污染水处理工艺探析

微污染水处理工艺探析

微污染水处理工艺探析微污染水是指受到有机物污染, 部分水质指标超过《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2002) Ⅲ类水体标准的水体。

微污染水一般是由于工业、农业和生活等方面产生的污水未经适当处理,直接排入供水水源导致的, 其成分主要包括有机物(天然有机物(NOM)和人工合成有机物(SOC))、氨(水体中常以有机氮、氨、亚硝酸盐和硝酸盐形式存在)、嗅味、三致物质、铁锰等。

微污染水主要包括石油烃、挥发酚、氯氮、农药、COD、重金属、砷、氰化物等,这些污染物种类较多,性质较复杂,但浓度比较低微,尤其是那些难于降解、易于生物积累和具有三致作用的优先控制有毒有机污染物,对人体健康毒害很大。

这些有害污染物,常规水处理工艺(混凝→沉淀→过滤→消毒)不能有效去除微污染水源水中的有机物、氨氮等污染物,同时液氯很容易与原水中的腐殖质结合产生消毒副产物(DBPs),直接威胁饮用者的身体健康,无法满足人们对饮用水安全性的需要。

随着工业的迅速发展, 微污染水源水污染日益严重,有害物质逐年增多, 尤其是近年来水源水体的富营养化现象不断加重, 水体中有机物种类和数量激增以及藻类大量繁殖, 现有常规处理工艺已不能有效保证水厂出水中有机物的去除效果, 无法满足人们对饮用水安全性的需要;同时, 随着水质分析技术的不断提高, 我国《生活饮用水水质指标》标准逐步提高。

但是在当前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形势下,微污染水源水仍将是重要水源,根据微污染水的水质特点及供水水质的要求, 选择适合我国国情的微污染水源水处理技术方案已经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

许多学者提出了各种微污染水源水的给水处理工艺,主要包括强化常规处理、预处理和深度处理技术。

一、强化常规处理根据目前的原水水质状况,改进和强化传统净水工艺是改善出厂水水质最经济最有效的手段。

对传统净化工艺进行改造、强化.可以降低出水浊度,提高有机物的去除率,全面提高水质。

强化常规处理不仅可以降低出水浊度,同时也降低了出厂水中的细菌、大肠菌、病毒、贾第鞭毛虫、隐孢子虫、铁、锰等的浓度,使形成氯消毒副产物的母体——挥发性有机物、致突变活性有机物也有所降低。

微污染水源水处理工艺

微污染水源水处理工艺

微污染水源水处理工艺近年来,我国饮用水源水质面临的形势非常严峻,主要是有机污染,并由此引发水源藻类污染和饮用水消毒副产物的风险。

现有水厂常规处理工艺已不能有效保证水厂对出水中污染物质的去除效果。

经过近年来的研究和探索,微污染水源水饮用水处理技术取得了长足发展。

01相对于污水而言,微污染水源水中的有机物、氨氮和亚硝酸盐氮的浓度一般都很低,对微污染水源水处理起主导作用的微生物绝大多数属于好氧贫养型微生物,对有机物的吸附能力强、吸附速度快、吸附容量也较大,具有生命周期长、繁殖缓慢的特征。

生物膜法因微生物附着在载体填料上,相对而言能获得相对稳定的生长环境,适合于生命周期长的微生物生存和繁殖,因而绝大多数生物预处理都采用生物膜的形式。

目前采用生物膜法的生物预处理技术主要有人工湿地、生物接触氧化法、曝气生物滤池、生物流化床、生物塔滤、生物转盘等以及从这些技术发展而来的一些方法,其中以生物接触氧化法和曝气生物滤池研究及应用最为深入和广泛。

生物预处理是在常规工艺之前对水中氨氮和有机物预去除或转化的一种有效方法。

人工湿地占地面积大、冬季效果不稳定成为制约其在实际工程中广泛应用的主要原因,生物接触氧化法和曝气生物滤池及由两者发展而来的工艺目前成为水源水预处理的主导工艺,光催化氧化预处理及其他一些方法主要处于试验研究阶段,实际应用鲜有报道。

但是总体来说生物预处理本身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由于运行效果受水温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对微量难生物降解的有机污染物没有效果,微生物新陈代谢产物及微生物本身的物质特性及对人体健康还可能存在一定影响。

02微污染水源水深度处理是在常规处理工艺之后,采取适当的方法,将现行工艺不能有效去除的溶解性有机污染物、DBPs前驱物、微量化学物质、异嗅异味物质以及某些病原微生物如隐孢子虫等进行强化去除,以提高和保证饮用水水质安全。

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微污染水深度处理技术包括活性炭吸附技术、生物活性炭技术、膜过滤技术、臭氧氧化技术、臭氧-生物活性炭技术以及各种高级氧化的联用技术,其中以膜过滤技术和臭氧-生物活性炭技术应用最为广泛。

臭氧组合工艺处理微污染水源水的试验研究

臭氧组合工艺处理微污染水源水的试验研究

摘要 : 对邯郸 市滏 阳河的 水质特 点 , 文采 用 臭氧 组合 工艺进行 了微 污染水 源水 的试 验研 究 , 针 本 研 究结果表 明 , 同 臭氧 投 加 量 下 , 臭氧 氧化 +生 物预 处理 工 艺对 C D .藻类 、 不 预 O M、 浊度 、 色度 、 N H 一N的 平均去 除 率分 别为 3 .%、4 O 7 .%、0 5 、8 O , 由此 可 得 出最佳 臭氧 40 8 .%、9 5 6 .% 8 .% 并 投加 量 为 O7~15 gL 在 臭氧一 生物 预 处理 、 . .m / ; 常规 工 艺和其 后增 加 活性 炭吸 附或 臭氧氧 化 的
WANG o g ,L imi 2 LIYa — ig L n 。 IS — n h pn 2

( . ho o e uc dSft E g er g h aU vrt o in dT cnl y  ̄ig10 8 ,C i ; 1S ol f s rea a y ni ei ,C i n e i f n a eh o g ,ain 0 3 h a c Ro n e n n n i s y Mi n g o j 0 n维普资讯 源自第2 4卷第 2期








( 自



版)
Vo _ 4 No. l2 2
2O O7年 6月
Ju a o H bi U i rt o E g er g ( a r cec d o) or l f ee n n e i f ni e n N t a Si eE i n v sy ni ul n i t
me tcatv i ra h a h g l v rg mo a e c e c e df rn o a e f z n ,s c s C Mn n rf al e c ihy a ea e I v f in y a t ee t s g so o e u h a OD  ̄ l i th i d o

微絮凝过滤、臭氧消毒工艺处理微污染水库水

微絮凝过滤、臭氧消毒工艺处理微污染水库水

微絮凝过滤、O3消毒工艺处理微污染水库水 T市城市生活饮用水源为一山涧水库水,由于长期自然沉降,浊度很低,1995年—1997年的平均浊度在10 NTU左右,尤其是每年10月份至次年3月份期间,浊度<5.0 NTU。

近些年来,由于旅游业发展和水库养鱼大量增加,造成水库水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

当光照充足时,藻类大量繁殖,每年4月—9月间,藻类个数高达(5.0~7.0)×107个/mL。

为了保证该市水厂传统混凝、沉淀、过滤净水工艺的正常运行,需要在源头投氯杀藻,结果造成大量卤代烃生成。

研究发现[1],在低浊源水处理中,采用微絮凝直接过滤工艺可取得良好的效果。

O3作为一种强氧化剂,用作消毒剂进行消毒可降低投氯量,减少出厂水中卤代烃含量。

现将微絮凝直接过滤、O3消毒工艺处理4月—9月间高藻期水库水的试验结果总结于后。

1 试验方法与材料1.1 分析测试方法分析测试方法如表1所示。

NH3-N纳氏试剂光度法三氯甲烷顶空气相色谱法四氯化碳顶空气相色谱法细菌总数琼脂培养计数法总大肠菌群多管发酵法1.2 工艺流程根据水库水浊度低的特征,采用以微絮凝直接过滤和O3消毒为核心的处理工艺,其流程如图1所示。

1.3 设备及工艺参数滤池:为了减少将来工程改造量和使试验结果具有可比性,采用石英砂滤池,除了滤池直径缩小为185 mm外,其他操作参数与该厂现有的滤池一样,即内填700 mm厚的粒径d=0.5~1.2 mm石英砂颗粒滤料,滤速为8 m/h,过滤周期为12 h,反冲期历时3.0 min,滤料的膨胀率为45%。

混凝剂为PAC,该厂原工艺投加4.31 mg/L,微絮凝直接过滤、O3消毒试验工艺投加1.01 mg/L。

O3接触塔:内径d =100 mm,H=900 mm,利用氧气产生O3。

2 试验结果与讨论2.1 微絮凝直接过滤工艺对照试验结果表明,在进水水质完全相同条件下,微絮凝直接过滤工艺出水平均浊度为0.59 NTU,该厂传统工艺出水平均浊度为0.68 NTU,说明微絮凝直接过滤工艺具有强化接触凝聚效果,提高了过滤截污能力。

微污染水源处理方法

微污染水源处理方法

目前,国内外饮用水微污染物处理方法有:1 物理技术1)吹脱吹脱法具有费用低、操作简单的优点,但对难挥发的有机物去除效果差。

2)吸附用活性炭做吸附剂去除水中污染物,虽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但其价格较贵,再生困难,对大部分极性短链含氧有机物不能去除。

合成树脂吸附,因其再生或洗脱困难,比表面积小,费用较高而使其应用受到一定限制。

3)膜过滤技术膜法能去除水中胶体、微粒、细菌和腐殖酸等大分子有机物,但对低分子量含氧有机物如丙酮、酚类、酸、丙酸几乎无效。

把膜工艺进一步应用到给水处理中的障碍是:基建投资和运转费用高,易发生堵塞,需要高水平的预处理和定期的化学清洗。

2 化学技术1)预氧化技术常用的氧化剂有氯气、臭氧和高锰酸钾等。

臭氧氧化法是在水处理中受到普遍关注的氯消副产物对人体具有致命危害之后开始重视并广泛采用的方法。

臭氧法可提高水中有机物的可生化性,有助于提高絮凝效果,减少混凝剂的投加量,但中间产物可能存在致突变物,另外对水中一些常见优先污染物的氧化性差,从而导致不完全氧化产物的积累。

高锰酸钾预氧化可控制氯酚的生成,并有一定的色、嗅、味去除效果,对烯烃、醛、酮类化合物也有较好的去除能力,但经高锰酸钾氧化后的产物中,有些不易被后续工艺去除。

2)光化学氧化法该方法对于难降解而具有毒性的小分子有机物去除效果极佳,光催化反应使水中产生许多活性极高的自由基,这些自由基很容易破坏有机物结构。

其中光催化氧化法的强氧化性、对作用对象的无选择性与最终可使有机物完全矿化的特点,使光催化氧化处理费用较高,设备复杂,近期内推广使用受到限制。

光化学氧化法目前尚处于研制阶段,由于运行成本较大,尚难大规模的在生产中应用,由于该项技术发展很快,在生产上的应用将为期不远。

3 生物预处理技术1)塔式生物滤池塔式生物滤池的优点是负荷高、产水量大、占地面积小,对冲击负荷水量和水质的突变适应性强。

缺点是动力消耗较大,基建投资高,运行管理不便。

2)生物转盘反应器生物转盘的特点表现为,生物膜能够周期的运行于空气与水相两者之中,微生物能直接从大气中吸收需要的氧气,使生物过程更为有利的进行。

水库水源水微污染物去除方法探讨

水库水源水微污染物去除方法探讨
3、除水中嗅味的方法 水中嗅味主要来源于藻类和其它水生动植物的代谢产物或分解产物,以及水中的有机物和 无机物。使饮用水产生异嗅的物质,在水中的含量一般在g/L级。现在已查明富营养化水体 中产生嗅味的物质有十余种,主要有2一甲基异莰醇(2-MIB),土臭素,2一异丁基一3一甲氧 基吡嗪,2一异丙基-3-甲氧基吡嗪,2,4,6一三氯茴香醚和三甲基胺。这几种化合物的嗅阈值极 小,均以g/L计。去除水中嗅味的主要方法: 3.1、氧化处理技术 用于去除嗅味的氧化剂主要有氯气、二氧化氯、臭氧、高锰酸钾和过氧化氢等。比较起 来,臭氧是一种较为有效的除嗅剂,相关研究和应用也较多。 马军、李学艳等比较了几种常见氧化剂对饮用水致嗅物质2-MIB氧化去除效果。结果表 明:KMn04、NaCIO、H202、C102对水中2-MIB的去除效果均较差去除率最高在20%~35% 之间。而臭氧却能有效地氧化MIB,在中性及偏碱性条件下对MIB的去除较好,5min之内达 90%以上。对富营养化水体产生的天然嗅味,臭氧预氧化可有效去除异嗅物质MIB。 3.2、吸附预处理技术 活性炭是去除水嗅味较为有效的吸附剂,李伟光等对粉末活性炭(PAC)去除饮用水中嗅味 的试验,结果表明PAC可有效地控制藻类季节性繁殖引起的水体嗅味。在原水嗅阈值为90时投 ]JIl40mg/L的PAC和嗅阈值为30时投}J【120mg/L的PAC后,出水无异嗅,异味。研究发现进水 嗅阈值有所变化,某一投量下的活性炭除嗅率基本保持不变。 3.3、生物处理技术 臭氧氧化和活性炭吸附具有较好的除嗅效果,但运行费用较高,而生物处理在这方面具有 一定优势。饮用水的生物处理在欧洲应用较普遍,我国正处在推广应用阶段。生物处理大多采 用生物膜法,其形式主要是生物滤池。有机物和氨的生物氧化,可以降低配水系统中使微生物 繁殖的有效基质,减少嗅味,降低形成氯化有机物的前体物,另外可以延长后续过滤和活性炭 吸附等物化处理的使用周期和容量。生物处理后的微生物、颗粒物和微生物代谢物等都可以通 过后续处理加以控制。 3.4、膜滤法 超滤能去除大部分大分子天然有机物,因此可去除水中部分大分子量嗅味物质,而对中、 小分子有机物,尤其是微量有机物的去除效果较差。由于土臭素和2-MIB的相对分子质量小。 仅为182和168,所以超滤难以去除这两种致嗅物质。有研究表明NaCI截留率55%的NF膜可去

微污染水源水处理技术解析

微污染水源水处理技术解析

微污染水源水处理技术解析工业的发展带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也加速了周边水源污染程度。

而常规混凝、过滤、消毒等水资源处理方式并不能有效解决微污染水源水体危害。

因此,本文以微污染水源水处理技术为研究要点,介绍了微污染水源概念。

从物理处理、化学生物处理、高级氧化技术等方面,对微污染水源水处理技术的应用进行了简单的分析。

标签:微污染水源;水处理技术;高级氧化技术前言:在我国工业化进程中,大量化学药物应用,对区域内水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而我国河流、湖泊等地表水环境富营养化问题的出现,致使我国饮水资源危机不断加剧。

因此,为保证现有饮用水源污染问题的有效解决,对微污染水源水处理技术的应用进行适当分析非常必要。

1、微污染水源概述微污染水源主要是由于有机污染物污染,导致的饮用水水源中有机物含量超标的情况。

微污染水源已不符合饮用水源卫生标准,且对饮用者具有较大的危害[1]。

2、微污染水源水处理技术2.1微污染水源水物理处理技术微污染饮用水水源水体物理处理技术主要是包括原水超滤处理、混凝土沉淀、多次过滤、颗粒活性炭或活性炭吸附、消毒等几个模块。

其主要针对微污染水源水体内水藻水量较高且水致变活性较低的情况。

在原水超滤处理前期,需要对微污染水源水体进行预处理。

即将微污染水源水体抽入混合池中,向混合池内加入混凝剂。

并利用搅拌器进行充分混合,随后利用抽水泵抽出过滤后微污染水源水体。

将抽出的微污染水源水体抽到超滤组件中。

在原微污染水源水体超滤处理过程中,微污染水源水体处理人员可利用改性PSF(聚醚砜)超滤膜,在大型混凝搅拌仪器内加入质量分数为3.8%PAC(聚合氯化铝)、质量浓度为10-50mg/L微污染水源水体。

随后将改性超滤膜放置在质量浓度为0.75g/L的硫酸铵溶液中将超滤膜片浸泡五分钟进行活化处理。

最后将超滤膜在室温下晾干。

并放入大型混凝搅拌仪器内。

在原水超滤处理后,实验人员可将微污染水源水体抽到沉淀池及吸附池,进行后续沉淀、吸附处理。

微絮凝-膜过滤工艺去除地表水中有机污染物的试验研究_secret

微絮凝-膜过滤工艺去除地表水中有机污染物的试验研究_secret

微絮凝-膜过滤工艺去除地表水中有机污染物的试验研究摘要:对采用微絮凝-膜过滤新工艺处理微污染地表水,特别是对水中有机污染物的去处效果进行了试验研究。

试验结果表明在投加粉末滤料的情况下,该工艺对微污染原水中有机物的去除效果显著。

对野外水源水及被污染的江河湖塘水的处理效果可保持长期的稳定性。

关键字:水处理有机物去除微絮凝膜过滤微污染水1、概述以加药混凝-沉淀-过滤-消毒为主的传统工艺,主要以去除浊度(悬浮物、胶体等)和杀灭病原微生物为目的,目前已很难适应受有机物污染的水源水处理,存在出水浊度和有机物浓度超标等问题。

膜组合工艺指膜分离技术与其它水处理单元的有机组合,因可以利用各个单元工艺的特点、优势及各个单元工艺之间的协同作用,取得满意的处理效果,而备受研究者瞩目,其研究和应用方兴未艾。

膜分离与絮凝沉淀处理相结合的工艺称为膜混凝反应器(MCR),如果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投加粉末活性炭(PAC),可形成PAC-MCR组合工艺。

该工艺集加药絮凝沉淀、活性炭物理吸附和膜的高效分离作用为一体,可提高对微污染水中污染物的去除效果,保证出水水质的优良和稳定。

考虑到当前野外地表水的污染最主要、最普遍的是有机物污染,因此在整个试验阶段把对有机物的去除作为重点来研究。

2、试验装置与方法2.1 试验装置本实验所采用的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

膜组件内置一中空纤维微滤膜,材质为聚偏氟乙烯,孔径为0.22μm,膜有效面积为0.5m2。

原水经水泵提升进入反应器,与此同时将絮凝剂加入反应器中,同时在膜组件中加入粉末活性炭。

反应器到达高水位时停止进水,絮凝10min,而后在抽吸泵作用下膜组件开始出水。

在反应器液位降至最低水位时,进水泵重新开始工作,开始下一个周期。

为减缓膜污染,出水方式采用出水数分钟、停水1~2分钟、连续曝气的方式。

2.2 分析项目、方法所采用的水质分析方法及使用仪器见表1。

表1 水质分析项目、方法及仪器分析项目分析方法仪器浊度仪器法GDS-3B型光电式浊度计pH值仪器法PHS-3C型精密pH计COD Mn酸性高锰酸钾法--UV254比色法8500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410比色法8500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254可作为总有机碳(TOC)及总三氯甲烷生成能(T-THMFP)的代用参数,并且还与水中的三致物质(致癌、致畸、致突变)和形成三卤甲烷的前驱物(THMs)有良好的相关性,是考察水中小分子有机物的去除情况的重要参考指标。

微污染水源的饮用水处理概述

微污染水源的饮用水处理概述

微污染水源的饮用水处理概述微污染水源是指在水质中存在较低浓度的有害物质,一般无法肉眼看到,但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风险的水源。

处理微污染水源饮用水的目标是将水源中的有害物质降至安全水平,保障人们的饮用水安全。

微污染水源的主要特点是有害物质的浓度较低,一般难以通过传统的水处理方法去除。

因此,处理微污染水源饮用水需要采用一系列先进的处理技术和方法。

处理微污染水源饮用水的主要技术包括预处理、混凝沉淀、过滤、吸附、膜分离、氧化还原等。

首先,预处理环节可以采用沉淀、澄清、过滤等方法去除悬浮物和浊度。

其次,混凝沉淀技术适用于去除水中高分子物质、胶体和氨氮等有机污染物,通过添加化学药剂使其形成团聚体,并通过沉降达到去除的目的。

再者,过滤技术可以采用活性炭滤池、砂滤器等方式去除有机污染物和颗粒物。

此外,吸附技术可以利用吸附材料如活性炭吸附溶解在水中的有机物质,从而去除水中的有机污染物。

膜分离技术包括超滤、反渗透等,可以通过膜膜孔大小和半透性来过滤去除微量有害物质。

最后,氧化还原技术主要是利用氧化剂和还原剂来降解水中的有机污染物。

在处理微污染水源饮用水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技术和方法,并结合多种处理工艺的组合来提高处理效果。

此外,还需要注意对处理后的水质进行监测和评估,确保达到相关的安全标准,保证水质合格。

除了技术手段之外,还应加强水源的保护和管理。

可以通过加强农业、工业和城市的污染防治,减少有害物质的输入;强化污水处理和排放的监管,严禁乱排乱放;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对水资源保护的意识和重视程度等,以减少微污染水源的产生和扩散。

综上所述,处理微污染水源饮用水需要采用一系列先进的处理技术和方法,并加强水源的保护和管理,才能确保水质达标,保障人们的饮用水安全。

处理微污染水源饮用水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任务,需要政府、企业和公众共同努力,共同参与,共同推动,为人民提供优质的饮用水。

在处理微污染水源饮用水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到水源的特点和水处理工艺的可行性。

臭氧—微滤工艺处理二级出水过程中的膜污染及控制机理

臭氧—微滤工艺处理二级出水过程中的膜污染及控制机理

臭氧—微滤工艺处理二级出水过程中的膜污染及控制机理二级出水深度处理后回用是缓解水资源紧张形势的重要措施。

臭氧-微滤工艺出水水质好且稳定,占地面积小,易于自动化控制,且预臭氧化单元可有效控制微滤单元的膜污染,在二级出水深度处理中有广阔应用前景,其技术关键是确定适宜的臭氧投加量。

但目前尚缺乏二级出水微滤工艺中膜污染和预臭氧化控制膜污染的机理研究,难以确定合理的工艺设计与运行参数,阻碍了工艺效率的提高。

因此,本文重点研究了二级出水微滤工艺中的膜污染机理,及预臭氧化对后续膜污染的控制机理。

通过臭氧-微滤工艺处理二级出水的中试试验,以及对二级出水水质的深入分析,识别出造成膜污染的主要物质是溶解性有机物(EfOM)和悬浮颗粒物(SS)。

应用自行设计与建立的臭氧-恒流微滤组合工艺装置,分别考察了二级出水、EfOM 和SS在微滤工艺中的膜污染特性及影响因素,其预臭氧化反应特性,及其对后续微滤中膜污染的影响机理。

结果表明,在EfOM的不同亲疏水性组分中,亲水性组分(HIS)约占54%,HIS 的膜污染潜能最大。

对于试验所采用的表面亲水改性PVDF膜而言,导致EfOM及HIS膜污染潜能更大的因素包括:更大的分子量,较强的极性和亲水性,以及更高的羧酸酸度。

预臭氧化可以减轻EfOM在后续微滤中的膜污染,其原因主要是:使DOC下降约17%(2.52mgO3/mgDOC),并使分子量变小。

以控制微滤过程中颗粒物导致的膜污染为目标,预臭氧化单元存在最优臭氧投加量。

在预臭氧化中,有利于减轻膜污染的模拟SS悬浊液特性的变化包括:SS含量降低; SS平均粒径变大,粒径分布(PSD)变窄。

SS粒径变小、PSD分布范围增大,则不利于减轻膜污染。

细菌悬液在预臭氧化后造成更严重的微滤膜污染,原因是细胞形态改变后导致滤饼层更致密,过滤阻力更高,以及轻微溶胞所带来的溶解性有机物浓度升高。

建立了污染指标Ψ的预测模型及最佳臭氧投加量预测模型,可用于指导臭氧-微滤工艺处理二级出水的工艺参数选择和膜清洗周期预测。

杭嘉湖地区微污染水源净水集成工艺选择

杭嘉湖地区微污染水源净水集成工艺选择

杭嘉湖地区微污染水源净水集成工艺选择杭嘉湖地区是一个风景优美的地方,拥有丰富的水资源。

然而,随着人口增长和工业化的推进,水源的微污染问题也愈发凸显。

因此,选择适合杭嘉湖地区的微污染水源净水集成工艺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几种常见的集成工艺,并分析它们在杭嘉湖地区的适用性。

首先,常见的微污染水源净水集成工艺有混凝-过滤-氯化消毒工艺、超滤-活性炭吸附-消毒工艺以及臭氧-颗粒活性炭吸附-消毒工艺。

这些工艺都具有一定的净水效果,但在选择适合杭嘉湖地区的集成工艺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首先,需要考虑杭嘉湖地区的水质特点。

根据相关调研数据,该地区的水源微污染主要来源于农业、工业和生活污水。

因此,净水工艺应该具备一定的混凝沉淀功能,能够有效去除悬浮物、胶体物和微生物等。

其次,需要考虑净水工艺的操作和维护成本。

杭嘉湖地区水资源较多,但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运维成本也不可忽视。

因此,在选择净水工艺时,需要考虑投资和运营成本,并综合考虑效果与成本之间的平衡。

另外,需要考虑净水工艺的运行稳定性和可靠性。

杭嘉湖地区属于湿润气候,水质可能会随季节和天气变化而有所变化。

因此,净水工艺需要具备一定的适应能力,能够稳定地处理不同水质条件下的微污染水源。

在综合考虑了以上因素后,笔者认为混凝-过滤-氯化消毒工艺是适合杭嘉湖地区的微污染水源净水集成工艺。

这种工艺通过混凝剂将悬浮物和胶体物与水分离,然后经过过滤去除残留的微小颗粒,最后进行氯化消毒以杀灭细菌和病毒。

混凝-过滤-氯化消毒工艺具有以下几个优点。

首先,混凝剂的使用可以有效地去除悬浮物和胶体物,以及部分溶解有机物,从而提高水源的透明度和净水效果。

其次,过滤可以进一步去除微小颗粒,使得水质更加清澈,提高水源的安全性。

最后,氯化消毒是一种常见的杀菌方法,可以有效地杀灭水中的细菌和病毒,保证净水质量。

尽管混凝-过滤-氯化消毒工艺在净水效果上具有一定的优势,但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例如,该工艺无法去除一些有机物和重金属等对人体健康有害的物质。

催化臭氧氧化技术在微污染水源水处理中的应用

催化臭氧氧化技术在微污染水源水处理中的应用

催化臭氧氧化技术在微污染水源水处理中的应用催化臭氧氧化技术能够有效的去除微污染水源水中的有机污染物,成为水处理领域的研究热点。

介绍了03/HZO2,03/UV和03/金属氧化物等三种常见的催化臭氧氧化工艺,最后指出提高臭氧在水中的传质溶解和提高羟基自由基(·OH)生成的速率和数量仍是今后催化臭氧氧化工艺研究的主要方向。

标签:催化臭氧化;微污染;水源水随着工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和面污染的加剧以及新型工业的不断涌现,大量工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人水体,使水体的污染日益严重。

持续几年的环境公报均显示,我国七大重点流」勃也表水普遍受到污染,且以有机污染为主,这些有机污染物大部分是人工合成的有机物。

而且,随着分析检测手段的进步,在饮用水中检出的这类污染物的种类也越来越多,目前饮用水中己检出965种人工合成有机污染物。

目前常规的水处理工艺主要包括:混凝、沉淀、过滤和消毒,该工艺流程对水体中的悬浮颗粒和胶体等具有相对较好的去除效果,但对水体中天然有机物和微量有机污染物等去除效果并不理想。

这些有机污染物经消毒工艺后,常常生成一些消毒副产物如有机氯化物三卤甲烷等,会对人体产生危害。

各国水处理专家试图通过改进传统水处理工艺流程来控制出水中有机污染物的含量,但所获结果卻差强人意。

目前很多水厂均出现消毒过程中氯用量不断增加,虽然保证了对病菌的完全灭活,却导致了水厂出水中有机氯化物的含量升高。

常规的水处理工艺已经很难应对目前我国饮用水源水有机污染的状况。

因此,寻找新型有效的深度水处理技术来强化去除水中的有机污染物是目前水处理中画垂待解决的问题。

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催化臭氧氧化技术是去除水源水中有机污染物的切实有效的方法,对于解决越来越严重的水源污染问题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

在微污染水源水处理中应用较多的催化臭氧氧化技术包括O3/H2O2、O3/UV和O3/金属氧化物等。

1.O3/H2O2O3/H2O2体系是一种臭氧高级氧化系统,这一方法不是利用O3直接与有机物反应,而是利用O3分解产生的·oH来氧化有机物。

微絮凝过滤、O_3消毒工艺处理微污染水库水

微絮凝过滤、O_3消毒工艺处理微污染水库水

微絮凝过滤、O_3消毒工艺处理微污染水库水
胡文容
【期刊名称】《中国给水排水》
【年(卷),期】2001(17)9
【摘要】微絮凝直接过滤、O3消毒工艺处理微污染水库水的试验结果表明:①微絮凝直接过滤工艺对水库水浊度的去除效果好于传统的混凝沉淀过滤工艺 ,处理后出水浊度≤ 1.0NTU ;②O3消毒能减少消毒投氯量和有效控制处理出水中的三氯甲烷、四氯化碳含量 ,确保三氯甲烷<60 μg/L、四氯化碳<3μg/L ,其最佳投加量为6.9g/m3;③该工艺的药剂费用为 0 .0 82元 /m3,比传统处理工艺增加 0 .0 61元
/m3,但可省去混凝沉淀工序的混凝反应池和沉淀池 ,降低了工程投资。

【总页数】4页(P6-9)
【关键词】微絮凝;直接过滤;臭氧消毒;微污染;水库水
【作者】胡文容
【作者单位】山东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X524
【相关文献】
1.微絮凝时间对直接过滤处理低温低浊微污染水的影响研究 [J], 王连旺;周璠;孙涛
2.电絮凝-陶瓷微滤膜工艺处理微污染水过程中r絮体基团和铝极板钝化层分析 [J], 周振;姚吉伦;张星;庞治邦;刘波
3.微絮凝-超滤和混凝-沉淀-过滤处理微污染水库水对比试验 [J], 尹华升;陈益清;陈治安;尤作亮;张金松
4.微絮凝直接过滤工艺处理微污染水库水源的应用研究 [J], 陈超;王燕蓉;冯修梅;赵树秋
5.微絮凝直接过滤工艺处理微污染矿井水的研究 [J], 范荣桂;朱东南;邓岚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絮凝过滤、O3消毒工艺处理微污染水库水 T市城市生活饮用水源为一山涧水库水,由于长期自然沉降,浊度很低,1995年—1997年的平均浊度在10 NTU左右,尤其是每年10月份至次年3月份期间,浊度<5.0 NTU。

近些年来,由于旅游业发展和水库养鱼大量增加,造成水库水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

当光照充足时,藻类大量繁殖,每年4月—9月间,藻类个数高达(5.0~7.0)×107个/mL。

为了保证该市水厂传统混凝、沉淀、过滤净水工艺的正常运行,需要在源头投氯杀藻,结果造成大量卤代烃生成。

研究发现[1],在低浊源水处理中,采用微絮凝直接过滤工艺可取得良好的效果。

O3作为一种强氧化剂,用作消毒剂进行消毒可降低投氯量,减少出厂水中卤代烃含量。

现将微絮凝直接过滤、O3消毒工艺处理4月—9月间高藻期水库水的试验结果总结于后。

1 试验方法与材料1.1 分析测试方法分析测试方法如表1所示。

NH3-N 纳氏试剂光度法三氯甲烷顶空气相色谱法四氯化碳顶空气相色谱法细菌总数琼脂培养计数法总大肠菌群多管发酵法1.2 工艺流程根据水库水浊度低的特征,采用以微絮凝直接过滤和O3消毒为核心的处理工艺,其流程如图1所示。

1.3 设备及工艺参数滤池:为了减少将来工程改造量和使试验结果具有可比性,采用石英砂滤池,除了滤池直径缩小为185 mm外,其他操作参数与该厂现有的滤池一样,即内填700 mm厚的粒径d=0.5~1.2 mm石英砂颗粒滤料,滤速为8 m/h,过滤周期为12 h,反冲期历时3.0 min,滤料的膨胀率为45%。

混凝剂为PAC,该厂原工艺投加4.31 mg/L,微絮凝直接过滤、O3消毒试验工艺投加1.01 mg/L。

O3接触塔:内径d =100 mm,H=900 mm,利用氧气产生O3。

2 试验结果与讨论2.1 微絮凝直接过滤工艺对照试验结果表明,在进水水质完全相同条件下,微絮凝直接过滤工艺出水平均浊度为0.59 NTU,该厂传统工艺出水平均浊度为0.68 NTU,说明微絮凝直接过滤工艺具有强化接触凝聚效果,提高了过滤截污能力。

此外,在半年连续试验中,出水浊度超过1.0 NTU的概率<10%,而且大部分数值≤1.2 NTU,只是在过滤刚开始运行的第一天,出水浊度达1.5 NTU,说明微絮凝直接过滤工艺的运行稳定、可靠。

微絮凝直接过滤工艺对CODMn、UV254、氨氮等的去除效果与该厂传统处理工艺基本相同,原因是两者的功效主要是去除水中的悬浮物和胶体,对可溶性有机物等污染物的去除效果较差,对NH3-N、CODMn 等污染指标的去除实际上是通过去除源水中的浊度来实现的。

2.2 O3消毒的最佳投加量在进水流量恒定为220 L/h的条件下,当臭氧气体流量为2.0 L/min时,不同O3浓度所对应的消毒效果如表2所示。

结果表明,当O3浓度为12.72 mg/L时,滤后水中细菌为2个/mL,而大肠杆菌全部被杀灭;当O3浓度提高到15.27 mg/L时,滤后水中的细菌和大肠杆菌全部被杀灭;当O3浓度减少到9.90 mg/L时,滤后水中大肠杆菌全部被杀灭,但残留细菌数增加到18 个/mL。

考虑到O3杀菌的有效浓度和经济性,选择O3浓度为12.72 mg/L作为杀菌有效浓度比较合理,按此换算可得滤后水杀菌消毒需要投加的臭氧量为6.9g/m3。

为验证这个数据的可靠性,分别采用不同滤后水进行了多次重复试验。

取样分析表明,大肠杆菌全部被杀灭,消毒后出水均残留活细菌,其个数最高不超过10个/mL。

由此可见,滤后水投加6.9g/m3的O3,可将细菌控制在10个/mL以内,大肠杆菌则全部被杀灭。

由于O3半衰期较短,为实现出厂水无菌和保证管网末梢细菌指标达到生活饮用水规定标准,需要再投加少量的Cl2以抑制细菌的再度繁殖。

研究发现[2],当水中无细菌、有机物和还原性物质时,加氯量等于余氯量。

由于试验滤池出水已经O3杀菌消毒,水中几乎没有细菌、有机物和还原性物质等消耗氯的物质,因此加氯量等于余氯。

按我国生活饮用水标准,出厂游离性余氯在接触30 min后不应低于 0.3 mg/L,所以经O3消毒后需要投加0.3 mg/L的Cl2以抑制细菌的再度繁殖。

2.3 出水卤代烃含量据研究[3],卤代烃具有致癌作用或可疑致癌作用,因此饮用水中卤代烃含量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问题。

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85)对三氯甲烷和四氯化碳含量作了明确规定,其中三氯甲烷含量<60 μg/L,四氯化碳含量<3 μg/L。

所以,研究经微絮凝直接过滤、O3消毒工艺处理后的出水中卤代烃含量,具有十分突出的社会效益(见图2、3)。

从图2、图3可以看出,源水经微絮凝直接过滤、O3消毒和投氯消毒后,水中CHCl3含量由源水的8.5 μg/L下降为8.0 μg/L。

源头投氯杀菌后,出水三氯甲烷含量略有上升,由8.0 μg/L上升为9.0 μg/L,增加了1.0 μg/L,但远低于GB 5749—85规定三氯甲烷含量不超过60 μg/L的要求。

图3的四氯化碳含量也低于GB 5749—85规定的3 μg/L。

由此可见,微絮凝直接过滤、O3消毒处理工艺,基本上能控制消毒副产物卤代烃的生成,确保出水卤代烃含量低于GB 5749—85规定的标准值。

而传统处理工艺出水的卤代烃含量较高,CCl4含量为3.5 μg/L,超过GB 5749—85规定的3 μg/L的标准。

3 经济分析据T市水厂统计,试验时该厂处理工艺投加PAC混凝剂4.31 mg/L,投氯量为3.59g/m3。

按当时该厂PAC混凝剂进价2 300 元/t、氯的进价3 000 元/t计算,则药剂费为0.021 元/m3。

据报道[4],我国生产O3的费用约为11.4元/kg[电费按0.60 元/(kW·h)计算],而试验的杀菌消毒O3最佳投加量为6.90g/m3,则O3消毒费用为0.079 元/m3。

此外,为了控制细菌再度繁殖,需再投加0.3 mg/L氯,其费用为0.000 9 元/m3,则实际消毒费用为0.079 9 元/m3;投加1.01 mg/L的PAC混凝剂需0.002元,则微絮凝直接过滤、O3消毒工艺的费用为0.082元/m3。

因此,微絮凝直接过滤、O3消毒工艺的药剂费比传统处理工艺增加了0.061 元/m3。

4 结论①微絮凝直接过滤工艺处理T市水库水,能满足出水浊度≤1.0 NTU 的要求。

②微絮凝直接过滤、O3消毒处理工艺可减少消毒投氯量,能有效控制出厂水中CHCl3和CCl4含量,使出厂水中CHCl3和CCl4含量远低于GB 5749—85标准值,保障了人们饮水安全,解决了常规处理工艺出厂水中卤代烃含量超标的问题,具有突出的社会效益。

③微絮凝直接过滤、O3消毒工艺的处理成本为0.082 元/m3,比传统工艺增加了0.061 元/m3,但可省去混凝沉淀工序,减少了工程总投资。

味精废水治理技术路线商讨某味精厂经过多年认真考察,确定采用ABBL废水治理工艺,该工程总投资357万元,设计水量为800m3/d,实际水量为1000m3/d。

已通过当地环保部门验收。

表1 某味精厂味精废水水质、水量计工艺流程表2 处理效果平均值表单位:除pH值外,其余均为mg/L监测点位监测项目pH COD SS BOD5生物调节池1.19~4.221.04×104440 1.01×103WXY反应系统6.43~7.32651.8 156 32.8好氧生物 6.34~238.1 64 9.3由表2所示经过处理后,公司每年可减少污染物排放量为:SS 111.8吨,COD 3138.9吨,BOD5 372.3吨;污染物的处理效率分别为SS 83.7%,COD 97.5%,BOD5 99.1%,NH3-N 85%。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设计规模:800 m3/d 工程投资:357万元占地面积:1600 m2装机容量:268 KW 运行费用:3. 60元/m3·水(包括电、人工、药剂、维修、折旧等费用)一. 工艺机理水解酸化是在微生物作用下将复杂有机物进行水解和发酵的过程,使多糖水解为单糖,再通过酵解途径进一步水解酸化成乙醇和脂肪酸,蛋白质则先水解为氨基酸,再经脱氨基作用产生脂肪酸和氨。

在产氢产乙酸菌的作用下,将丙酸、丁酸等脂肪酸和乙醇等转化为乙酸、H2和CO2。

无论是厌氧UASB工艺,还是兼氧水解酸化工艺,其目的都是为后面的好氧生化处理作预处理。

所不同的是UASB是全过程的厌氧生物降解工艺,而水解酸化工艺则只完成了厌氧反应前两阶段,即第一阶段水解、发酵阶段,第二阶段产氢、产乙酸阶段。

二. 工艺选择味精废水按污染物浓度可分为两大类:一类为污染物浓度高、成分复杂的离交尾液等。

第二类为炭柱处理水、洗米水、设备清洗水及生活废水等组成的中、低浓度有机废水,这部分废水水量较大。

废水中有机物、NH3-N及SO42-含量高,pH值偏低,且含有一定量的Cl-。

对厌氧和好氧生物具有直接和间接生物毒性,其治理国内外已经作了多年研究。

通过对国内较典型味精废水处理工程实地考察、调研,已实施的工程中基本分三种工艺:1.厌氧+好氧处理工艺;2.完全好氧工艺;3.不同形态的水解酸化+好氧工艺。

由于废水中高SO42-、高NH3-N,对厌氧、好氧微生物不同程度的抑制导致处理系统不能正常运行或使厌氧反应系统几乎不能运行。

为避开两相矛盾,部分企业的后续改造与2000年后的新工程设计将重点放在前期物化处理方面,分别采用:一、浓缩蒸发法;二、Ca(OH)2脱硫法;三、空气氧化吹脱法;四、工艺水稀释法。

随着日趋渐严的环保法规的完善和全民环保意识的提高,废水处理工艺的实施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1.造成富营养化、破坏受纳水体水质的NH3-N值已放在了监测因子的首位。

2.恶臭气味的产生,H2S气体排出对周边空气环境的影响造成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3.受产品低利润空间的限制,企业无法承受过高的改造投资费用和运行费用。

4.地下水和地表水随着新水法的执行,实行有偿使用和总量收费。

5.高能耗、高投入、低产出,特别是易造成二次污染的产业。

这些问题迫使设计单位必须作出新的选择,为治理企业提供先进工艺,减少企业投资,适应环保要求。

经过几年来的探索和工程实践,证明味精废水的处理应立足于生化法为主体,通过预处理或生物处理的强化手段,提高生物对难降解有机物的分解能力,有效的为后续处理提供良好的降解有机物的条件。

UASB工艺和水解酸化工艺均在水解、断键反应的作用下实现原水中蛋白质、氨基酸、纤维素和脂类等复杂的大分子、不溶性有机物向小分子、溶解性有机物的转化(附带产生少量的CO2、N2和H2),并且在细胞体内分解为挥发性有机酸、醇类、醛类及较高级的脂肪酸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