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学习K12八年级物理全册 2.4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学案 (新版)沪科版

合集下载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2.4《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教学案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2.4《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教学案

2.4《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学习目标】1、写出速度的计算公式,知道匀速运动和变速运动的速度公式的区别。

2、知道个人见解的正确与否必须通过实验来证明。

3、会根据前面学过的内容,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和实验数据表格。

4、经历探究过程,将物体运动所经历的时间或路程分解成若干段,通过实验测量会正确收集、记录数据,计算不同阶段物体的运动速度。

学习重点:写出速度的计算公式,知道匀速运动和变速运动的速度学习难点: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和实验数据表格【自主先学感知目标】1.知识回顾速度公式为2.课题引入及预习引导【导语一】请同学们观看课前准备的录像资料:1.动画片“龟、兔赛跑”的片断2.战争题材电视片中立体战的片断(这个素材很好,能否把这两个视频也上传,共享?)刚才的画面中,同学们看到了在地面上沿直线爬行的乌龟、在笔直的公路上行驶的汽车、在空中沿直线飞行的飞机……结合同学们前面学习的知识,你认为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吗?它们做机械运动的情况有没有什么区别呢?运动有快有慢.怎样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呢?【导语二】我们都知道人在走路时慢,奔跑时快,而汽车行驶更快,说明物体的运动有个快慢问题。

在实际生活中就存在一个如何比较快慢的问题,而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和研究这个问题。

【导语三】教师提问:步行的人、骑自行车的人、汽车都在笔直的马路上运动,它们的运动有什么不同?(运动的快慢不同)提问:火车30分钟行驶了20千米,汽车5分钟行驶了3千米。

火车和汽车哪个运动得快?(让学生通过计算回答。

)(1)、进行科学探究的环节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_________________、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2)、从科学的角度来看,人们对一个问题所做的解释、发表的见解都是个人的观点或看法。

这些观点或看法是否正确需要寻找_____________来证明。

(3)、收集证据的方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年级物理全册2.4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教案(新版)沪科版

八年级物理全册2.4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教案(新版)沪科版

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 1、采用将物体运动所经历时间或路程分解为若干段的方法测量不同阶段物体的运动速度。

2、能通过实验测量数据,并正确记录数据。

3、熟悉科学探究的各个环节及探究报告的格式。

二、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究过程;学会通过实验收集信息的一些基本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个人观点、见解的正确与否必须通过实验(实践)来证明,通过实验养成认真细致的行为习惯和实事求是的精神、养成和其他同学合作的意识,初步认识科学探究方法。

教学重点:会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制定探究计划、设计实验方案。

教学准备:停表、卷尺、多媒体课件等(外堂);小球、斜面、停表、刻度尺、挡板等教学方法:启发、讨论法、探究性教学法。

教学思路:通过情景创设引起学生兴趣,引出要探究的问题;通过让学生参与整个探究过程,熟悉探究各环节,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法及对待问题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相互协作的团队精神。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课题:1、师:大家喜不喜欢开运动会?(生答:喜欢﹗)春季运动会上的动人场景与许多同学的出色表现令我们记忆犹新。

我这里正好有一段当时的录像,各位想不想看?2、播放视频:中学生运动会片段。

3、生:观看视频。

4、师:用幻灯片投放问题:在刚才的短片中,甲、乙两同学认为丁同学跑步途中的速度越来越小;丁同学则认为甲、乙的观察都不正确,他感觉自己跑步的速度是越来越大的。

他们为此争论起来。

他的速度究竟怎样变化?如果我们也在场,我们应该怎样证明自己的观点?5、师:板书标题:第四节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

说明:视频片段的选取考虑到了学生们活泼好动的年龄特点,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兴趣,此时提出问题是水到渠成。

二、合作共建:(一)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1、师:证明自己或别人的看法是否正确,需要收集有说服力的证据才行。

大家想一想,怎样才能证明丁同学跑步速度是越来越小,还是越来越大呢?2、生:阅读探究点拨:如何收集证据?2、生:针对上述问题进行激烈的讨论并分组展示自己的讨论结果。

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物理教案2.4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

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物理教案2.4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

教案: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物理 2.4 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内容来自于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物理的第2.4节,主要讲述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

具体内容包括:1. 速度的定义及计算公式;2. 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3. 加速度的概念及其计算公式;4. 速度变化的两种情况:加速和减速。

二、教学目标1. 理解速度的定义及计算公式,能运用速度公式计算物体运动的速度;2. 掌握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能判断物体是否做匀速直线运动;3. 理解加速度的概念及其计算公式,能计算物体的加速度;4. 能分析物体速度的变化情况,判断物体是加速还是减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加速度的计算及速度变化情况的判断;2. 教学重点:速度的定义及计算公式,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2.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直尺。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通过展示一段车辆行驶的视频,引导学生关注车辆的速度变化,引发学生对速度变化现象的思考。

2. 知识讲解:教师在黑板上写出速度的定义及计算公式,讲解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并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加速度的概念及其计算公式。

3. 例题讲解:教师选取一道有关速度变化的例题,讲解解题思路及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速度变化情况。

4. 随堂练习:教师给出几道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计算物体运动的速度,判断物体是否做匀速直线运动,计算物体的加速度,分析物体的速度变化情况。

5. 课堂讨论: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分享彼此的解题心得,让学生在讨论中巩固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六、板书设计1. 速度的定义及计算公式;2. 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3. 加速度的概念及其计算公式;4. 速度变化的两种情况:加速和减速。

七、作业设计1. 题目一:计算物体运动的速度。

已知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位移为 100m,时间为 10s,求物体的速度。

答案:v = 100m / 10s = 10m/s2. 题目二:判断物体是否做匀速直线运动。

八年级物理全册 第二章 第四节《科学探究 速度的变化》教案1 (新版)沪科版

八年级物理全册 第二章 第四节《科学探究 速度的变化》教案1 (新版)沪科版

第四节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教学目标1、学习采用将路程或时间分成若干段的方法来研究速度的变化。

2、认识科学探究活动。

3、培养对物体运动快慢判断的能力。

课前准备1.收集信息在乘车时,认真观察、体验汽车的行驶情况,通过速度仪记录下当时的速度。

2.自带物品:手表3.预习记录通过预习课文,你学会了什么,有哪些疑问,请简要记录下来:合作探究一、问题的提出:如下图,一辆小车从斜面上滑下问题:小车的速度是怎么变化的呢?二、猜想与假设:根据你的生活经验,你做出的猜想是:三、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1、制订计划:根据我们前面的学习,我们要想研究小车在斜面上速度的变化,我们可以采用分段的方式把斜面,然后分别测量小车运动的,再利用速度公式计算出小车的。

(在上图画出示意图)因为要计算小车的速度,根据速度公式需要测量小车运动的和,我们要选择的实验器材是。

2、思考:1)、小车运动的距离是哪一段呢?请你在右图中标出来2)、在我们分的时候,你是把时间分成两段还是把路程分成两段?在图上标出来并写上分得的大小。

3)、你是如何测量上边一段的时间的?4)、我们该如何测量下面一段的时间?是把小车放在中间松手后直接测量吗?3、实验表格: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应该测量什么?需要计算什么?你觉得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应该包含有哪些项目?请把实验表格画在下面的空白处。

四、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根据刚才的分析与研究,进行实验,把测得的数据记录入刚才设计的表格注意:对于在实验中的发现、心得以及什么改进方法可以记录在下面的空格处,实验后与同学们交流。

五、处理数据、分析论证、得出结论:根据自己记录的结果,把小车不同时候的速度计算出来,得出结论。

我的结论是:六、评估交流:1、对比其它同学的结论,看是否与你相同?2、与同学交流一下实验的经验?。

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物理教案:2.4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

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物理教案:2.4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

教案: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物理——2.4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物理教材,主要涉及第二章第四节“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

具体内容包括:速度的变化概念、加速度的定义以及速度变化率的计算。

二、教学目标1. 理解速度变化的概念,能够描述物体速度的变化情况。

2. 掌握加速度的定义,能够计算物体的加速度。

3. 了解速度变化率的概念,能够运用速度变化率描述物体的速度变化。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加速度的计算以及速度变化率的理解。

2. 教学重点:速度变化概念的掌握,加速度的定义及其计算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

2. 学具:教材、笔记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物体速度变化的现象,如汽车加速、减速等,引导学生们思考物体速度变化的原因。

2. 知识点讲解:(1)速度的变化:向学生解释速度变化的概念,用公式表示速度变化率。

(2)加速度的定义:解释加速度的概念,给出加速度的计算公式。

3. 例题讲解:选取典型例题,讲解如何运用加速度公式分析物体速度变化情况。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如汽车加速、减速等问题。

5. 课堂互动:鼓励学生提问,解答学生疑问,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速度的变化2. 加速度的定义3. 速度变化率计算七、作业设计1. 请用所学知识分析一辆汽车从静止开始加速到30km/h的过程。

答案:汽车的初速度为0,末速度为30km/h,时间为t。

根据加速度公式a=(vu)/t,可得汽车的加速度为a=(300)/t=30/t km/h²。

2. 一辆汽车以60km/h的速度行驶,突然刹车,经过5秒钟停下。

请计算汽车的减速度。

答案:汽车的初速度为60km/h,末速度为0,时间为5秒。

根据加速度公式a=(vu)/t,可得汽车的减速度为a=(060)/5=12 km/h²。

2.4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教案——2024-2025学年学年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

2.4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教案——2024-2025学年学年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

2.4 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教案——20242025学年学年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幼儿园教师,我始终坚持以幼儿的兴趣和需求为导向,精心设计每一节课程。

这次的科学探究活动,我选择了“速度的变化”这一主题,旨在引导孩子们通过观察、实验和思考,了解速度的变化规律,激发他们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

一、设计意图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速度的概念,掌握速度的变化规律;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等方法,培养孩子们的科学探究能力;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孩子们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培养他们勇于探索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速度的变化规律;难点:如何引导孩子们通过实验和观察,发现速度的变化规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计时器、测量尺、小车、轨道等;2. 学具:记录表格、画笔、彩纸等。

五、活动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带领孩子们观看了一段关于赛车比赛的短片,让他们感受到速度的变化现象。

在此基础上,我提出问题:“你们知道什么是速度吗?速度会发生变化吗?它是如何变化的呢?”2. 实验探究:我指导孩子们进行了一系列实验,如:小车滑行实验、斜坡滑行实验等。

在实验过程中,孩子们观察到速度的变化,并记录下相关数据。

3. 数据分析:我引导孩子们分析实验数据,发现速度的变化规律。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通过讨论、交流,得出了速度与时间、距离之间的关系。

5. 拓展延伸:我鼓励孩子们运用所学知识,设计自己的实验,进一步探究速度的变化。

六、活动重难点1. 重点:速度的变化规律;2. 难点:引导孩子们通过实验和观察,发现速度的变化规律。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次活动中,孩子们积极参与,表现出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

在实验和观察过程中,他们动手动脑,培养了科学探究能力。

然而,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部分孩子在实验数据分析过程中,对速度的变化规律理解不够深入。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关注每个孩子的学习情况,提高他们对速度变化规律的理解。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2.4 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 教案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2.4 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  教案

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教学目标】1.将物体运动所经历的时间或路程分解为若干段,测量不同阶段物体的运动速度。

2.知道个人见解的正确与否必须通过实验来证明,树立不迷信权威、不迷信书本。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思想。

【教学重难点】1.将物体运动所经历的时间或路程分解为若干段,测量不同阶段物体的运动速度。

2.知道个人见解的正确与否必须通过实验来证明,树立不迷信权威、不迷信书本。

【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

1.速度的定义、物理意义及单位?2.速度的公式、平均速度、匀速运动定义及特点?二、进行新课。

活动目的:探究小球沿斜面下滑的速度。

是否变化?如何变化?活动的过程和方法:A.提出问题:本小组探究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制定的计划:本小组探究计划的要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强调:1.实验成功的关键:会测时间。

小车开始运动的同时开始计时,发生碰撞时马上停表。

必须专人操作。

所以正式实验前应该练习几次,熟练之后会使测量的数据更准确。

2.为了使实验操作方便,斜坡的坡度不宜太大,即坡度要适中。

(1)用木块将带槽的斜面支成坡面。

(2)测出斜面的长度s,使小球从斜面的顶部滑下。

(3)测出小车通过的路程s。

(4)时间t,把测得的结果填入表中。

(5)测出小球从斜面顶端滑过斜面上半段路程s1所用时间t1,算出小球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1。

(6)求出斜面后半段路程s2,及后一段路程所用的时间t2,算出后一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 2,将结果填入表中,比较v1、v2得结论。

C.实施计划。

D.探究结论。

三、札记:本节课是第一节实验课,实验前应强调实验要求,教学过程中根据情况对学生操作步骤加以指导,探究活动以小组为单位展开,可引导学生通过组内讨论拟订方案。

八年级物理全册 2.4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学案 (新版)沪科版

八年级物理全册 2.4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学案 (新版)沪科版

2.4 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 一、实验目的 通过参与整个探究过程,熟悉探究各环节,知道测量不同阶段物体的运动速度。

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法及对待问题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相互协作的团队精神。

二、实验原理 讲物体运动所经历的时间或路程分解为若干段,只要能够测出路程和时间就可以求出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所以探究小车从从斜面上滑下过程速度变化的实验原理是速度公式ts v 三、实验步骤(1)实验过程步骤1.在斜面上用刻度尺进行测量,并作记号B 、C 、D ,让s AB =s BC =s CD =10m2.将金属片固定在B 处,用停表测出时间t 1,t AB =t 1,记在下表中。

3.将金属片固定在C 处,用停表测出时间t 2,t BC =t 2t 1,记在下表中。

4.将金属片固定在D 处,用停表测邮时间t 3,t CD =t 3t 2,记在下表中。

(2)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时间t/s速度v/m ·s 1 (3)实验数据处理记录填写实验数据表格,计算出小车的平均速度,并进行交流,讨论。

四、实验结论小车第一段的平均速度约为0.4m/s ,第二段速度约为0.6m/s ,第三段约为1m/s 。

五、注意事项(1)测量小车在斜面上通过的路程时,必须从开始计时的车头(尾),量到计时结束的车头(尾),不可从斜面顶端量到斜面底端或从车头量到车尾,即测量时,要注意小车自身的测度。

(2)注意刻度尺和秒表的使用方法,以及水平放置斜面和保证斜面粗糙程度。

本文档仅供文库使用。

百度文库是百度发布的供网友在线分享文档的平台。

百度文库的文档由百度用户上传,需要经过百度的审核才能发布,百度自身不编辑或修改用户上传的文档内容。

网友可以在线阅读和下载这些文档。

百度文库的文档包括教学资料、考试题库、专业资料、公文写作、法律文件等多个领域的资料。

百度用户上传文档可以得到一定的积分,下载有标价的文档则需要消耗积分。

八年级物理全册 第2章 第4节 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教案 (新版)沪科版

八年级物理全册 第2章 第4节 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教案 (新版)沪科版

第四节 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学习目标】1.学习采用将路程或时间分成若干段的方法来研究速度的变化。

2.通过实验测量数据,会正确记录测量结果。

3.知道个人见解的正确与否必须通过实验来证明。

行为提示:1.认真阅读学习目标,用双色笔将行为动词标出来。

2.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归纳总结:将物体运动时所经历的时间或路程分成若干段,测得各段的平均速度加以比较,从而确定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发生改变以及如何变化。

方法指导:变速直线运动比匀速直线运动要复杂些,在要求不很精确、只做粗略研究的情况下,可用公式v =s t来求平均速度。

s 表示某段路程,t 表示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v 表示物体在这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

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自学互研 生成能力知识板块一 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自主阅读教材P 29~30的内容,独立思考并完成:1.小球沿一曲面滚动,间隔相等时间所拍摄的照片如图所示,可知小球的运动速度是先变快,后变慢。

2.为了探究小球自由下落时的运动情况,某物理实验小组的同学用照相机每隔相等的时间自动拍照一次,拍下小球下落时的运动状态如图甲所示。

(1)可以看出小球在做变速(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其理由是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同。

(2)图乙中四个速度随时间的关系图像,能反映出该小球下落运动的是C(填图中的选项字母)。

知识板块二平均速度的测定自主阅读教材P30的内容,独立思考并完成:3.为研究小物块在足够长斜面上的运动规律,小物块每次均从斜面上A点由静止释放,沿斜面向下运动,利用秒表和刻度尺测出其运动时间和通过的路程,记录的数据如下表:(1)物块5s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20cm/s。

独立完成知识板块一、二,教师巡视,根据完成情况挑选3组同学带领大家分别学习知识板块一、二。

其他同学补充或纠错。

给每组分发器材,组织好方案的探究活动,学生观察和体验发生的现象并讨论其原因,教师选择一组在全班进行展示讲解,师生共同评估,得出一致性的结论。

八年级物理全册 2.4 科学探究 速度的变化导学案(新版)沪科版

八年级物理全册 2.4 科学探究 速度的变化导学案(新版)沪科版

八年级物理全册 2.4 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导学案(新版)沪科版【学习目标】1、练习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2、会测量不同阶段物体的运动速度。

【学习重点】测平均速度【学习过程】二、新知学习阅读课本32页,提出的问题要有价值。

【小组讨论】如何进行实验和收集证据?实验探究:鉴于条件所限,研究物体沿斜面滑下时,整个路程的运动情况。

设计实验方案:思考:1、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有哪些?2、需要的器材是什么?3、应该如何操作?4、如何记录数据?交流与讨论:1、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实验的设计。

2、展示小组的实验方案。

3、学生选取切实可行的方案进行实验。

点拨:1、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需要计算出物体的运动速度。

2、找出每一段的路程和运动时间。

【课堂小结】谈收获,本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存在什么疑惑?【分层训练】基础过关1、通过互联网发送电子邮件是以光速传播的,若光在光缆中传播的速度为3108m/s地球的周长约4107m,电子邮件在光缆中绕地球一周大约需要 s 能力提升2、我们常用“频闪照片”来研究物体的运动。

如右图所示,记录了甲、乙两个运动小球每隔0、001秒的不同位置。

根据底片可以判断,_____球运动时间长,_____球作变速直线运动(全部选填“甲”或“乙”)。

们常用“频闪照片”来研究物体的运动。

如右图所示,记录了甲、乙两个运动小球每隔0、001秒的不同位置。

根据底片可以判断,_____球运动时间长,_____球作变速直线运动(全部选填“甲”或“乙”)。

3、(xx河南中考)在图12所示的斜面上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

(l)图中AB 段的路程SAB=____Cm,如果测得时问tAB=1、6s、则AB段的平均速度VAB=____cm/s。

(2)在测量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测似AB段的平均速度VAB会偏__________。

八年级物理全册 2.4 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导学案(新版)沪科版

八年级物理全册 2.4 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导学案(新版)沪科版

八年级物理全册 2.4 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导学案(新版)沪科版2、4 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学习目标1、将物体运动所经历时间或路程分解为若干段,测量不同阶段物体的运动速度。

2、通过实验测量数据,会正确记录数据。

3、知道个人见解的正确与否必须通过实验(实践)来证明。

学习要点1、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包括括、、、、、、。

2、从科学的角度来看,人们对一个问题所做的解释、发表的见解都是个人的,是否正确还需寻找来证明。

3、变速直线运动中物体运动的速度是的,只能求出在某段路程或某段时间内的。

自主学习1、实验的原理:2、待测物理量测量工具:用刻度尺(卷尺)测量物体运动的,用停表测量物体运动相应距离所需的,用求出平均速度。

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根据你的分析,请你设计实验的方案(1)实验所需的器材:刻度尺、秒表、带槽木条、小车、铁架台、小木块。

(2)实验步骤:①用铁架台支架把带槽木条支成斜面,使小车从木条顶部滚下时,做变速直线运动。

②用刻度尺测量木条的全长SAB 和由顶端至木条1/2处的长度SAC,用铅笔在木条上标出字母A、B、C。

③测小车在AC这段路程中运动的时间tAC。

④把木块移到木条底端B处。

按上述方法,测出小球由木条顶端A向下运动到底端B处,在SAB这段路程中所需的时间tAB,记录下来。

④根据以上实验结果,计算小车通过下半段路程(SBC),下半段路程上用的时间tBC,算出vBC。

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路程/m运动时间/s平均速度/ms-1计时开始计时结束运动时间s1=t11=t12=t13=v1=s2=t21=t22=t23=v2=s= t=v=实验记录表格总结:5、平均速度只能说明是在某段路程上或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讨论:如何测跑步、走步的平均速度思考: 一物体作直线运动,在前100米用了25秒,在后100米内用了20。

分别计算物体在前100米内,后100米内,全程的平均速度。

评估: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的自我评估,写入实验报告:① 全程平均速度,速度最快的时段② 测时准确,计算无误,填表正确③实验认真负责,善于配合,有团队意识3、如果铁路钢轨每根长25m。

八年级物理全册第二章第四节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教案(新版)沪科版

八年级物理全册第二章第四节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教案(新版)沪科版

第四节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会使用刻度尺和秒表进行平均速度的测量.2.学会正确的记录实验数据.3.知道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二、过程与方法1.亲身经历观察变速运动的物理过程,能够发现一些简单的问题,并设计解决简单问题的方案.2.会探究速度的变化,会将物体运动经历的时间和路程分为若干段.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物理实验,认识到要想做好一个实验必须有几位同学的密切配合,认识到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并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教学重点】会用刻度尺和秒表进行平均速度的测量.【教学难点】能够正确地测量各段路程所对应的时间.【教具准备】斜面、小球、秒表、刻度尺、金属片、夹子、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课时】1课时【巩固复习】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节内容,并讲解学生所做的课后作业,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新课引入】师自然界的运动有多种多样,请同学们观看以下几段视频,在观察视频的过程中思考:博尔特的速度变化了吗?是如何变化的?学生积极思考,并做出猜想.猜想1:博尔特的速度越来越快;猜想2:博尔特的速度先越来越快,后又变慢;猜想3:博尔特的速度先越来越快,后来保持不变.【进行新课】百米赛跑过程中速度的变化师如何收集证据验证你们的猜想呢?怎样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需要的器材有哪些?实验中需要测量记录的物理量有哪些?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学生甲:可以测量出博尔特每10m所用的时间,由公式svt计算出每个10m的平均速度,进行比较即可得出结论.学生乙:需要的器材有皮卷尺和秒表;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有分段路程10m,即每个10m 所用的时间.老师对学生的发言给予肯定.例题1体育科学工作者,对著名的牙买加短跑运动员博尔特训练过程进行跟踪研究.下表是他在某一次百米跑训练中,通过不同距离所用的时间记录.请仔细看表格,并回答下列问题.(1)博尔特在这次训练中,百米跑的成绩是______s.跑完100m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在m/s.(2)博尔特在这100m的运动中______(选择填:“是”或“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你判断的根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博尔特在这次训练中,百米跑完所用的时间是9.74s,所以他的成绩是9.74s;跑完100m全程的平均速度是v=st=100m/9.74s=10.27m/s.(2)博尔特跑第一个10m用的时间是1.88s;博尔特在10m到20m第二个10m中用的时间是2.96s-1.88s=1.08s;博尔特在20m到30m第三个10m中用的时间是3.87s-2.96s=0.91s;博尔特在30m到40m 第四个10m中用的时间是4.76s-3.87s=0.89s;博尔特在40m到50m第五个10m中用的时间是 5.59s-4.76s=0.83s;博尔特在50m到60m第六个10m中用的时间是6.43s-5.59s=0.84s;博尔特在60m到70m第七个10m中用的时间是7.26s-6.43s=0.83s;博尔特在70m到80m第八个10m中用的时间是8.09s-7.26s=0.83s;博尔特在80m到90m 第九个10m中用的时间是8.85s-8.09s=0.76s;博尔特在90m到100m第十个10m中用的时间是9.74s-8.85s=0.89s;从以上计算可以看出博尔特在跑相同的距离10m时所用的时间是不同的,所以他不是匀速直线运动.答案:(1)9.74;10.27;(2)不是;他跑相同的距离10m所用的时间是不同的.【课堂训练】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对应课堂作业部分练习.小车平均速度的测量(1)科学探究一般环节师科学探究一般有哪些环节?学生:科学探究一般的环节有: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定实验与制定计划、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师如果要探究“物体沿斜面下滑时,其速度是否变化?”请从桌面上提供的器材中选择哪些可以完成实验呢?学生观察桌面的器材,并思考,然后回答问题.(培养学生选择器材的能力)器材:斜面、小车、秒表、刻度尺、金属片.(2)师引导学生完成探究(利用多媒体展示斜面模型和实验表格,点拨学生如何设计实验步骤)1.提出问题:物体沿斜面滑下时,其速度是否变化?如何变化?2.猜想与假设:(鼓励学生大胆猜想)3.设定实验与制定计划:①将一端垫高,略微倾斜,使小车能主动运动起来,但又不至于太快(便于计时);②在小车释放处,车前端做标记作为起点,在斜面下端卡上金属片作为终点,用刻度尺量出起点到终点距离就是路程s(如图所示);③释放小车时,用停表开始计时,车撞击金属片时停止计时,得到时间t;④由svt算出速度.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学生分组实验,老师巡视指导):A.调整斜面装置,保持较小的合适的倾角.B.将金属片卡放在底端,小车放在顶端.标好起点,测出小车将要通过的路程s1,计入表格.C.释放小车同时用停表计时,到小车撞击金属片时停止计时,得到时间t1,记入表格.注意要提前做好分工协调(发令员、操作员、计时员、记录员).D.将金属片移到斜面中部,测量路程s2和时间t2,记入表格.E.由测出的数据,依据公式v=s/t算出各个速度,求出平均值,得到结果.F.整理回收器材.实验记录表格:5.分析与论证:小车沿斜面下滑运动越来越快.6.评估(引导鼓励学生发表看法):问题1:该实验误差主要来自哪几个方面?(一是受工具精度所限;二是测量者反应速度和读数误差;三是装置光滑度不均匀带来误差.)问题2:要减小误差,应注意什么?(a.安装置时,斜面倾角要小一点,但不能过小,过小则小车不动,稍大就会使小车过快,计时不准.起止点距离适当大一点好.b.测同一组数据时保证起止点相同.c.测时间时释放小车与开始计时要尽量同步.d.对刻度尺和停表读数要规范准确.)7.交流与合作:交流与合作应贯穿整个实验过程.教师总结:(1)平均速度是对变速运动的近似处理、粗略描述,它描述的是“整段路程”或“整段时间”的整体情况,并不表示这段路程中某个位置或在这段时间内某个时刻的运动情况,也不反映这个物体“将来”或“将要”以何种情况运动下去.(2)在计算平均速度时,要注意物理量的对应,而绝不能认为平均速度是速度的平均值.例题2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m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进行测量的.(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坡度较______(填“大”或“小”).(3)请根据图中所给信息回答:s AB=______cm,t BC=______s,v AC=______m/s.(4)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 AC偏______(填“大”或“小”).解析:(1)平均速度是指某段时间内的路程与这段时间的比值,计算公式为v=s/t.(2)斜面坡度越大,小车沿斜面向下加速运动越快,过某点的时间会越短,计时会越困难,所以为使计时方便,斜面坡度应小.(3)由图示,s A=10.00cm,s B=5.00cm,s C=0cm,t A=15:35:20,t B=15:35:22,t C=15:35:23.所以s AB=s A-s B=10.00cm-5.00cm=5.00cm,t BC=t C-t B=1s,s AC=s A-s C=10.00cm-0=10.00cm,t AC= t C-t A=3s,v AC=s AC/t AC=10.00cm/3s=3.3cm/s=0.033m/s.答案:(1)v=s/t;(2)小;(3)5.00;1;0.033;(4)大.【课堂训练】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对应课堂作业部分练习.利用频闪探究速度的变化师边讲解边用多媒体展示:频闪照相法是一种常用照相技术,每间隔一定时间曝光一次,从而形成时间间隔相等的影像方法.在频闪照相中会用到频闪灯,它每隔相等时间闪光一次,例如每隔0.1s闪光一次,即每秒闪光10次.当物体运动时,利用频闪灯照明,照相机可以拍摄出该物体每隔相等时间所到达的位置,通过这种方法拍摄的照片称为频闪照片.如图所示是利用每秒闪光10次拍摄的小球沿斜面滚下的频闪照片,因此,运动物体的频闪照片既记录了物体运动的时间信息,又记录了物体运动的路程信息.这样可以根据物体运动的时间和路程信息求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例题3为了探究小球自由下落过程中速度的变化情况,某物理实验小组的同学用照相机每隔相等的时间自动拍照一次(频闪摄影),拍下了小球下落过程中的运动轨迹(如图所示).能正确反映出该小球下落过程中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是()解:照相机拍照的时间间隔是相等的,由图可知:在相等的间隔时间内,小球运动的距离不同,小球的路程逐渐变大,因此小球的运动速度逐渐变大.答案:C.【课堂训练】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对应课堂作业部分练习.【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了用刻度尺、秒表来测量平均速度的方法.还了解了“利用频闪探究速度的变化”.实际生活中经常需要测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因此,掌握一些测平均速度的方法,是我们把学习到的物理知识与实际相联系的具体表现.在生活中测平均速度时,通常需要借助一些身边已知长度的物体测路程,如公路两旁的里程碑,平直公路旁电线杆间的距离等.课后请同学们交流一下还有哪些测量平均速度的方法.【课后作业】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对应课后作业部分练习.1.本节课是实验探究课,要求学生掌握利用刻度尺和秒表测物体平均速度的基本方法.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动手动脑,并积极参与实验.教师安排实验时让学生分组进行探究,通过团队间的协作,进行合理的方案设计,并对设计的方案从理论上的正确性、操作上的可行性进行交流讨论、质疑和完善.2.本节教师可以通过实验进一步引导学生理解平均速度是对变速运动的近似处理、粗略描述,它描述的是“整段路程”或“整段时间”的整体情况,并不表示这段路程中某个位置或在这段时间内某个时刻的运动情况,也不反映这个物体“将来”或“将要”以何种情况运动下去.3.教师在讲解“利用频闪探究速度的变化”时,可以让学生课后多搜集些资料,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对科学技术的热爱.。

(全册系列精选)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 2.4 科学探究 速度的变化导学案

(全册系列精选)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 2.4 科学探究 速度的变化导学案

速度的变化【学习目标】1、练习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2、会测量不同阶段物体的运动速度。

【学习重点】测平均速度【学习过程】二、新知学习阅读课本32页,提出的问题要有价值。

【小组讨论】如何进行实验和收集证据?实验探究:鉴于条件所限,研究物体沿斜面滑下时,整个路程的运动情况。

设计实验方案:思考:1、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有哪些?2、需要的器材是什么?3、应该如何操作?4、如何记录数据?交流与讨论:1、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实验的设计。

2、展示小组的实验方案。

3、学生选取切实可行的方案进行实验。

点拨:1、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需要计算出物体的运动速度。

2、找出每一段的路程和运动时间。

【课堂小结】谈收获,本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存在什么疑惑?【分层训练】基础过关1、通过互联网发送电子邮件是以光速传播的,若光在光缆中传播的速度为3×108m/s地球的周长约4×107m,电子邮件在光缆中绕地球一周大约需要 s能力提升2、我们常用“频闪照片”来研究物体的运动。

如右图所示,记录了甲、乙两个运动小球每隔0.001秒的不同位置。

根据底片可以判断,_____球运动时间长,_____球作变速直线运动(全部选填“甲”或“乙”)。

们常用“频闪照片”来研究物体的运动。

如右图所示,记录了甲、乙两个运动小球每隔0.001秒的不同位置。

根据底片可以判断,_____球运动时间长,_____球作变速直线运动(全部选填“甲”或“乙”)。

3、(2014河南中考)在图12所示的斜面上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

(l)图中AB段的路程S AB=____Cm,如果测得时问tAB=1. 6s.则AB段的平均速度V AB=____cm/s。

(2)在测量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测似AB段的平均速度V AB会偏__________。

(3)为了测量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某同学让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C点的时间,从而计算出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

八年级物理全册 第2章 第4节 科学探究 速度的变化导学案2(新版)沪科版

八年级物理全册 第2章 第4节 科学探究 速度的变化导学案2(新版)沪科版

八年级物理全册第2章第4节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导学案2(新版)沪科版2、4 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学习目标】1、学习采用将路程或时间分成若干段的方法,测量不同阶段物体的运动速度来研究速度的变化。

2、认识科学探究活动。

3、培养对物体运动快慢判断的能力。

【学习重点】1、学会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2、会将路程或时间分成若干段的方法来研究速度的变化。

【学习难点】1、将路程或时间分成若干段的方法来研究速度的变化2、平均速度的有关计算【课前预习】1、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包括、、,、、、。

2、实验原理是;3、测量平均速度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4、测量路程需要什么仪器?测量时间需要什么仪器?实验中所用的主要器材是_______和_______;5、设计出实验记录表格。

M【合作探究】一、提出问题:如右图,一辆小车从斜面上滑下问题:小车的速度是怎么变化的呢?二、猜想与假设:根据你的生活经验,你做出的猜想是:三、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1、制订计划:根据我们前面的学习,我们要想研究小车在斜面上速度的变化,我们可以采用分段的方式把斜面,然后分别测量小车运动的,再利用速度公式计算出小车的。

(在上图画出示意图)因为要计算小车的速度,根据速度公式需要测量小车运动的和,我们要选择的实验器材是。

2、思考:1)、小车运动的距离是哪一段呢?请你在右上图中标出来2)、在我们分的时候,你是把时间分成两段还是把路程分成两段?在图上标出来并写上分得的大小。

3)、你是如何测量上边一段的时间的?4)、我们该如何测量下面一段的时间?是把小车放在中间松手后直接测量吗?3、实验表格: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应该测量什么?需要计算什么?你觉得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应该包含有哪些项目?请把实验表格画在下面的空白处。

四、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根据刚才的分析与研究,进行实验,把测得的数据记录入刚才设计的表格注意:对于在实验中的发现、心得以及什么改进方法可以记录在下面的空格处,实验后与同学们交流。

八年级物理全册《2.4 速度的变化》教案 (新版)沪科版-(新版)沪科版初中八年级全册物理教案

八年级物理全册《2.4 速度的变化》教案 (新版)沪科版-(新版)沪科版初中八年级全册物理教案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将物体运动所经历的时间或路程分解为若干段,测量不同阶段物体的运动速度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测量数据,会正确记录数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 重点
通过实验测量数据
教学难点
会正确记录数据分析数据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阅读、讲授法。
学习方
法指引
探究式教学
教学资源及媒体
多媒体、玩具车、秒表、刻度尺,斜面,小球等
第四节速度的变化
课标要求
1、知道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会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
2、通过实验会测量数据,会正确记录数据。
3、 树立不迷信权威,不迷信书本,以及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思想。
学情分析
所上班级的学生基础都较差,只有极个别的学生能力稍强一些,所以在教学中特别注重基础的教学,尽量让学生理解一些基本常识。
测量小球通过全程的时间
计算出小球通过后半段的时间
利用公式计算前半段的速度,后半段的速度,全程的速度
评价结论:全程的速度大于前半段的速度小于后半段的速度
测量百米赛跑的速度:
测量跑过前三十米的时间
测量前六十米的时间
测量全程的时间
操场进行
分配实验工作,讲解测量方法
评价结论
记录数据
测量
计算
记录前半段路程,后半段路程及全程长度
教学过程(第1学时)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预设
复习
引入
速度及公式
学生回忆,温故知新。
思考、讨论,并回答问题。
可以回答
一、新
课教Βιβλιοθήκη 学例:甲同学参加百米赛跑,乙同学说他由于体能消耗速度是越来越慢的,甲同学却认为自己跑的越来越快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第二章第四节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教案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第二章第四节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教案

沪科版八年级第二章第四节《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教案一、三维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知识与技能】1、会使用刻度尺和秒表进行测量2、学会正确的记录试验数据【过程与方法】1、亲身经历观察变速运动的物理过程,能够发现一些问题,并设计解决简单问题的方案。

2、会探究速度的变化,会将物体运动经历的时间和路程分为若干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认识要想做好一个实验必须有几位同学的密切配合,初步认识到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

【重、难点】重点:会用刻度尺和秒表测运动物体的平均速度难点: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二、教学过程(一)、提出问题:运动员跑步时速度的变化如何?(二)、猜想与假设:甲同学:丁同学跑步过程中的速度越来越慢;乙同学:丁同学跑步过程中的速度越来越快;丙同学:丁同学跑步过程中的速度忽快忽慢。

(三)、制定计划,设计实验:1、所需工具:卷尺、秒表、标志牌2、实验方案:(实验方法:采用的是固定路程比时间的方法,即把总路程分为等长的若干段,然后分别测出物体在每段路程上运动的时间,算出速度后再进行比较,得出结论。

)在跑道上量出80米的直跑道,再把80米跑道均匀分成4等份,每一等分点插标,并站一个人,运动员起跑时,四个计时员同时计时,当到达他们的所在地时,计时结束,再分别算出每一段所用的时间,通过速度的计算公式算出速度的变化。

3(四)、进行实验,收集证据:(五)、分析归纳:1、学生活动:各组按表格内要求算出自己的各段平均速度,填入表格中,同时也把其他组学生已算出的他们各自的平均速度,填入自己表格内相应位置。

2、实验原理:v=s/t3、探究结论:整个过程的运动员的速度是变化的,运动员的速度时快、时慢。

(六)、评估:以小组为单位,对探究的过程及数据的收集整理进行评估,提出改进性的建议。

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自我评估,写入实验报告:(1) 、80m快速跑速度控制情况。

(2) 、80m快速跑全程平均速度,速度最快的时段。

(3) 、测时准确,计算无误,填表正确。

沪科版八年级全册 物理 教案 2.4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

沪科版八年级全册 物理 教案 2.4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
(3)将金属片放在C点,测出小车从A点滑至C点的时间tAC;
(4)计算出SAB、SBC两段的速度VAB、VBC。
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数据的处理并归纳结论:小车在鞋面下滑速度越来越大。
通过对小车斜面下滑实验的设计及探究,第一次经历科学探究基本过程,体会科学的严谨性以及设计理念,增加对学习物理的兴趣。
四、
习题巩固
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将物体运动所经历时间或路程分解为若干段,测量不同阶段物体的运动速度。2、通过实验测量数据,会正确记录测量结果。
过程与方法:经历科学探究基本过程,通过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并收集证据,正确记录物理量,体会物理方法的重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道个人见解的正确与否必须通过实验来证明。
重难点
重点:
1、通过实验测量数据,会正确记录测量结果。2、学会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
难点:
1、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2、学会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
教具
学生分组实验:斜面、金属片、小车、停表、刻度尺。
教学方法
问题讨论法、实验探究法
教学环节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设计ຫໍສະໝຸດ 图一、引入观看视频,思考:汽车的速度是否发生变化?
板书设计
2、最快时是在第几个10米?
3、博尔特的速度是怎样变化的?
通过博尔特百米赛跑,引出对速度变化的探究,提出科学探究环节基本过程,为接下来的实验做铺垫。
三、
探究:小车斜面下滑实验
讨论:
如何测速度?
需要的测的物理量和测量器材?
设计实验:
原理、器材
步骤(引导根据博尔特赛跑比较速度的方法如何测量小车速度,小组讨论)
交流讨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4 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
一、实验目的
通过参与整个探究过程,熟悉探究各环节,知道测量不同阶段物体的运动速度。

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法及对待问题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相互协作的团队精神。

二、实验原理
讲物体运动所经历的时间或路程分解为若干段,只要能够测出路程和时间就可以求出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所以探究小车从从斜面上滑下过程速度变化的实验原理是速度公式
三、实验步骤
(1)实验过程步骤
1.在斜面上用刻度尺进行测量,并作记号B、C、D,让s AB=s BC=s CD=10m
2.将金属片固定在B处,用停表测出时间t1,t AB=t1,记在下表中。

3.将金属片固定在C处,用停表测出时间t2,t BC=t2t1,记在下表中。

4.将金属片固定在D处,用停表测邮时间t3,t CD=t3t2,记在下表中。

(2)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0.1m 0.1m
时间t/s
速度v/m·s
(3)实验数据处理
记录填写实验数据表格,计算出小车的平均速度,并进行交流,讨论。

四、实验结论
小车第一段的平均速度约为0.4m/s,第二段速度约为0.6m/s,第三段约为1m/s。

五、注意事项
(1)测量小车在斜面上通过的路程时,必须从开始计时的车头(尾),量到计时结束的车头(尾),不可从斜面顶端量到斜面底端或从车头量到车尾,即测量时,要注意小车自身的测度。

(2)注意刻度尺和秒表的使用方法,以及水平放置斜面和保证斜面粗糙程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