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澳大利亚高职教育内部质量管理体系比较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与澳大利亚高职教育内部质量管理体系的比较研究【摘要】澳大利亚基于学校的学徒制的提出是对澳大利亚学徒制的及时补充。
人们逐渐意识到普职通融教育模式改革趋势的重要性,因此近年来普通高中的职业教育培训逐渐受到了职教界的关注。
本文简要介绍了澳大利亚普通高中学徒制的情况及其行业企业积极引导、实施模式多样化、灵活的学分互认、企业为学徒提供带薪工作等特点,对我国在普通教育阶段渗透职业教育与培训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中、澳高职教育内部质量管理体系差异性
一、研究背景
(一)高职院校内部质量管理的重要性
截止2011年,我国高职(专科)院校及成人高等学校数量已达1633所。
随着国家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与深化,高职教育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一支重要命脉。
1991年国务院就颁布了《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从此高职教育进入了蓬勃的发展阶段,到2011年全国高职院校在校生人数达960万,相比1999年增长了8倍,全国高职教育招生亦比1998年增长了6倍以上,总人数达到313.4万人。
高职教育的发展为我国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历史性跨越起到了基础性和决定性作用。
作为高职院校发展的核心保障,其内部质量管理体系是院校内部建立的、为实现教育质量目标、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所必需的、系统的质量管理模式。
高职院校通过建立良好的
内部管理体系,能更好地实现教学质量管理模式的创新,为进一步加强教学质量管理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选择以澳大利亚高职教育作为比较对象的原因
尽管近年来我国高职教育有了较快发展和较大突破,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出国留学这一趋势仍不容小觑。
这一方面与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有必然联系;另一方面则因大多数家长和学生认为国外高校能提供更优质的教学服务并确保更好的
教学质量。
澳大利亚作为中国学生首选留学目的国之一,中国学生人数堪称之最。
《澳洲日报》的相关数据显示,2012年的9个月内澳洲联邦政府共签发的18.3万份学生签证中中国学生占到了20%,与2010-2011年同期相比上涨了4.5%。
目前,澳洲高等教育的主体力量之一,技术和继续教育学院(简称tafe)的教育模式与我国的高职院校在很长程度具有相似性。
该模式突破了传统一次性教育的局限,建立了以“学习—工作—再学习—再工作”的多循环性、终身式教育模式。
它将传统的以“知识传授”为主转到了以“培养实际工作能力”为核心的理念上来。
目前,tafe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先进且最具代表性的职业教育模式之一,而保证其内部质量管理体系发展的经验值得我国高职教育研究与分析。
(三)中、澳高职教育研究现状
综合对该类研究现况来看,大部分研究方向可概括为两类:一类为对比两国各自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探索与分析,该类研究把重新放在剖析各自内部质量管理的方式和普遍存在的问题上;另一类研
究可归结为通过对国外职业技术教育的分析,引出对我国高职教育管理的借鉴与启示,该类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国外职教体系的分析以及如何为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提供建设性意见的讨论上。
因此,就具体分析两国高职院校内部质量管理体系的特质以及中澳两国高职院校内部质量管理体系的差异方面,还存在着可进一步研究的空间,故本文将视野重点放在了这一视角。
二、中、澳高职教育内部质量管理体系概括
(一)两国高职教育内部质量管理体系的相似性
中、澳双方均引入iso9000族国际质量管理标准作为学院的质量管理思想,北美、欧洲、亚洲现有超过1000所教育机构先后引进iso9000族质量管理体系并成功运用于高等教育领域;我国企业于1989年率先开始将iso9000族系列标准引入管理范畴。
尽管将
iso9000引入教育领域还只是近几年的事情,但是其发展势头却不容小觑。
两国高职院校引入这一概念在时间上有长有短,但iso9000族的核心指导思想“以顾客需求为导向”却是中、澳两国高职院校所共同推崇的。
(二)中、澳洲高职教育内部质量管理体系流程图
依据 iso9000管理标准的要求并结合我国部分高职院校内部质量管理体系特征,图一所绘流程图反映了我国高职院校以服务顾客为基本导向设置的单向流程控制。
图1 中国高职院校质量管理体系流程图
在iso9000的基本理念之下,澳大利亚职业院校所遵循的内部质
量管理核心思想是将以市场为导向服务于顾客的理念作用于整个管理环节。
同时,各环节起到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制约的效果,图二是根据澳洲部分职业院校内部质量管理流程特征所绘的内部质量管理体系图。
图2 澳大利亚职业院校质量管理体系图
三、中、澳高职院校内部质量管理体系的差异化分析
中、澳高职教育内部质量管理体系如上图中所示,其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顾客定义方式的差异
澳洲高职院校采用狭义的顾客定义方式,即高职院校所服务的对象仅为学生。
中国高职院校普遍以学生、家长、企业及社会等作为顾客。
对中国的高职院校而言,学生的身份具有双重性。
他们既是服务的对象,同时又是院校推向企业、社会的产品。
这一差异化定义将直接影响到高职院校内部质量管理体系中顾客需求及所提供服务内容的不同。
(二)顾客需求的差异
上述已提及,基于不同的顾客定义,中、澳高职院校在顾客需求上也表现出明显差异性。
澳方高职院校中的顾客需求主要是针对学生提供具有良好职业发展前景及市场需求的课程。
因此,在内部质量管理中,澳方将课程作为其最重要的关注点。
各个流程的监管都是以向学生提供更好的课程服务为基础。
中方高职院校的顾客定义范围更广,因此它既需要为学生提供符合职业发展及市场需求的课
程,同时又承担着为家庭、企业、行业、国家、社会培养人才的多重重任。
而这些责任相对于澳洲高职院校而言,承担范围更广,负担过重。
(三)服务内容的差异
澳方高职院校提供的服务核心是课程,在提供课程之外附加相应的增值服务(如:提供行业证书、职业咨询等)。
该模式是以基础课程——满足就业市场基本需求为主,再增加个人增值服务课程——学生根据自身需要选择课程为辅。
同时,tafe学院与各大院校都有紧密联系,学生通过tafe与大学达成协议获得学历资格认可,从而在升读大学学位课程时获得承认并免修一定数量的学分。
尽管,中方高职院校也有类似的服务,如“专升本”,但其课程核心是为所有学生提供标准化、程序化服务来达到就业目的。
虽然澳方所提供的全部增值服务内容,中方采取以标准课程的形式加以囊括,但是中方学生能依据自身需求选择符合个人职业规划课程的可能性较小。
(四)实施流程的差异
澳方高职院校内部质量管理是一条“循环——交叉”的流程,整个流程被分为课程设计、课程规范、课程教学、课程评估及财务、质量系统和管理职责5个版块。
前一板块中的内容与上一板块中的内容交叉承接,确保了每一环节的实施都相互关联而非独立。
中方采用的是“直线式”的管理流程,上一流程是下一流程开展和实施的基础和条件,整个流程简明扼要、环环相扣,便于统一安排与管
理。
然而,单向操作方式往往会忽略掉各环节可发生的可变因素以及各环节间相互作用的影响。
(五)其他相关环节的差异
1. 主管行政部门职能的差异
澳洲高职院校内部质量管理体系中,澳方政府主管部门没有直接参与高职院校内部质量管理。
政府主管部门只是作为内部质量监管的外围因素,与质量管理的其他环节相印证,主要起到协调、监督的作用。
中方高职院校内部质量管理体系要求首先符合政府主管部门及适用相关法律法规,并与顾客需求一同被放在了管理体系中的首要位置。
2. 市场营销概念参与度的差异
澳洲高职院校内部质量管理体系强调市场营销的作用,市场营销被列入第一板块中,作为发现顾客需求、课程设计、课程规范、课程教学及课程评估的基础。
中方高职院校极少将市场营销的理念引入院校的经营与发展。
质量管理体系中未体现出市场营销的理念,但是提及到了招生的概念。
尽管招生中部分工作与市场营销板块相重叠,但是市场营销基于对宏观政策、自身办学条件、客户需求等进行分析,从而建立起符合院校发展品牌的策略却未能得到充分体现。
3. 评估机制的差异
澳方高职院校的评估环节主要是有院校评估及顾客评估两方面完成,但是由于在第一板块的市场营销过程中会涉及课程、顾客需
求的评估,因此澳方高职院校质量监控的评估实际上是贯穿了整个过程。
该评估机制兼顾了课程开发前的评估、课程开发中的评估及课程发布后的评估三个方面。
中方高职院校的评估环节主要放在学生毕业前夕及毕业后的动态追踪,主要集中在事后评估这一环节。
事前评估及事中评估机制未完全形成,由此评估反馈速度将会变慢,改进时效可能增长。
四、研究启示
综上,我们可以看出,尽管都是以iso9000为双方高职院校内部质量管理的依据,但是在具体的设计流程、定义理解等诸多方面依然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澳方的体系仅将学生作为其服务对象和关注要点,将内部质量管理的重点放在课程方面,通过初期引入市场营销的理念,将顾客的需求从一开始就最大化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对体系中的各个板块进行调整、分析与补充。
因此,整个体系流程显得更具灵活性,对各板块可能出现的问题能做出快速调整。
中方体系关注点较多,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能会出现难以达到各方平衡的现象。
尽管同样将顾客需求放入首要环节进行课程设计,但是在之后的环节却没有涉及,这很可能造成面对实施过程中突然出现的顾客需求变化、就业市场变化等无法做出及时调整。
但是这种单向式内部质量管理体系所涉及的环节少,管理目标明确清晰,更利于管理层执行并保持流程的连贯性。
在对中、澳双方进行对比分析之后,笔者从中得到两点启示:首先,为更好保证我国高职院校内部质量管理,我国可借鉴澳洲的评
估机构模式,在国内成立权威评估机构(目前我国很多高职院校质量评估多通过学校内部审核来完成,而对学生就业情况、教学质量满意度等方面的跟踪调查仍依赖于赢利性机构完成,如麦可斯)。
该机构可由国内高职院校内部质量管理的权威专家、学者组成,定期对高职院校进行跟踪与调查,对教学质量进行检验评估;最后,由该机构向社会公布评估排名结果。
通过将竞争机制引入高职院校之间,可更好促进高职院校内部质量管理的改进与提升。
其次,高职院校内部质量管理还应充分重视市场营销的作用,从顾客的角度来看待高职院校,这要求高职院校的所有部门都必须有营销的考量,担负起营销的责任,而不是仅仅局限于顾客需求分析环节与招生环节。
笔者以为中方可借鉴澳方,在专业设置初期即对市场需要、行业需求、人才数量等信息进行评估;再从行业、企业及学生三方入手进行信息调查与汇总;然后政府与行业对专业进行核定。
学校招生、宣传等部门不能仅仅局限在其专业活动上,而应贯穿到高职院校内部质量管理的整个流程中来。
【参考文献】
[1]高等教育学校(机构)数[eb/ol].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年度报告(第一篇)[eb/ol].教育部高等教育司.
[3]报告称澳洲境内留学生人数增加中国印度生源称霸[eb/ol].中国新闻网.
[4]王永春.澳大利亚tafe体系及我国高职教育现状[j].潍坊教
育学院学报,2007(4):92-93.
[5]姜桂娟,孙绍年.基于iso9000标准的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5):26-28.
[6]彼得.德鲁克.管理的实践[m].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