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学年陕西省延安市高二下期期末历史试卷【含答案及解析】
陕西省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有答案
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年级历史学科期末试卷(注意:本试卷共8页,共29题,满分100分,时间100分钟)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为了消除社会的动荡纷争,促进雅典城邦的振兴发展,梭伦冲破重重阻力,发起了一场自上而下的改革。
在改革中,叔本华把梭伦的改革原则归纳为:“不要伤害任何人,但要尽力帮助所有人”。
在梭伦改革中充分体现这一点的是A.帮助工商业奴隶主获得更多的权利B.帮助平民避免沦为奴隶的可能C.尽力维护各个阶层的利益,避免冲突D.为所有的雅典居民谋福利2.“商君遗礼义,弃仁恩,并心于进取。
行之二岁,秦俗日败。
故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
”此现象对秦政权的积极意义在于A.有利于实行连坐法以加强政府对人民的控制B.有利于增加户口数以提高政府的赋税收入C.有利于推动土地私有制的确立以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D.有利于刺激兵士斗志以增强军队的战斗力3.秦惠文王即位后,商鞅遭迫害出逃至一客栈投宿,客栈主人不敢收留,说:“商君定有法律,谁让没有凭证的旅客住宿,谁就要连坐的。
”商鞅只得逃往魏国避难。
这个“作法自毙”的故事说明A.商鞅之法已经深入民心 B.商鞅遭民众切齿痛恨C.商鞅之法残酷严苛 D.商鞅罪有应得4.史料里说北魏洛阳贸易不绝,“百国千城,莫不欢附,商胡贩客,日奔塞下”。
它最能说明的问题是A.洛阳成为一个国际性的商业城市 B.洛阳商业兴盛,市场繁荣C.洛阳是全国的文化中心 D.洛阳成为全国的政治中心5.王安石说:“国以任贤使能而兴,弃贤专己而衰。
此二者必然之势……流俗所共知耳。
何治安之世有之而能兴,昏乱之世虽有之亦不兴?盖用之与不用之谓也。
”这表明他认为A.国家治乱兴衰的关键在于对人才的态度 B.最高统治者的才能决定国家命运C.社会治安状况是衡量朝政兴衰的标准 D.改革教育与选官制度是根本大计6.“西方宗教革命和科学革命以来……把人世的勤奋创业理解为上帝的召唤,曾有助于资本主义精神的兴起;把学术工作理解为基督教的天职,也促进了西方近代人文主义教育与人文学术的发展。
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2019学年下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考试历史试卷本试卷分为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
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第I卷一、单项选择题(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计48分)1.民主选举是古代雅典政治的特色。
为确保参政机会均等,有些职位甚至通过抽签产生但对于三列桨战舰舰长和许多公共文化活动主管等职位,则指定由最富有阶层的人轮流担任,且自己负担全部费用,雅典的这些举措A. 引发了贫富之间的对立B. 说明其文化事业不发达C. 有助于社会及政治稳定D. 实现了绝对平等的理念【答案】C【解析】材料“为确保参政机会均等,有些职位甚至通过抽签产生”有利于实现雅典公民内部的平等,使人人都可以参政议政,材料“但对于三列桨战舰舰长和许多公共文化活动主管等职位,则指定由最富有阶层的人轮流担任,且自己负担全部费用”有利于发挥富人的作用,减轻贫民负担,据此可知,雅典的这些举措有利于社会及政治稳定,故C项正确;A项根据材料无法得出,排除;题干涉及的是雅典民主选举,并没有体现文化事业不发达,排除B;雅典民主选举体现了相对平等而非绝对平等,排除D。
故选C。
2.历史上许多学者对于“人是什么”“人的本质是什么”等哲学问题提出了自己的回答。
下列主张按出现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①“人是万物的尺度”②“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③“人非工具”④“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A. ①②④③B. ①③②④C. ③①②④D. ③④②①【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①“人是万物的尺度”为公元前5 世纪,普罗泰戈拉的思想主张;②“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为公元前5世纪—公元前4世纪,苏格拉底的思想主张;③“人非工具”,是18 世纪启蒙思想康德的主张;④“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为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莎士比亚的思想主张;故正确时间排序为①②④③,排除BCD,所以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的相关内容,关键在于掌握不同时期人文精神的内涵及代表人物和主张,以此排序即可。
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2)
2019高二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考试范围:必修一、二、三和选修一、三、四;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00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卷(选择题)1.1.武王伐纣后,曾封纣王之子武庚于殷,并封霍叔、管权、蔡权(均为武王之弟)于其地附近以为监视,是为西周第一次分封;周公平定三监之乱(三监与武庚联合叛乱)后实行第二次分封,如封武王之弟康叔于于卫,封王室贵族召公于燕,封功臣目尚于齐。
西周的两次分封均A. 加速了民族交融和华夏族形成B. 确保了贵族权力的有效承袭C. 促进了边远地区的开发与建设D. 有效防止了殷商旧族的叛乱【答案】A【解析】西周分封制下分封殷商后裔为诸侯,同时封同姓亲族为诸侯,到各地建立诸侯国,这些措施有利于将中原文化带到各地,推动民族交融和华夏族的形成。
故答案为A项。
确保贵族权力有效承袭的是宗法制,排除B项;第一次分封没有推动边远地区的开发与建设,排除C项;三监之乱表明第一次分封未能防止叛乱的发生,排除D项。
2.2.宋代初年政府禁止三品以下的官员和庶民穿紫色服饰,后因民间百姓穿紫色服饰增多已成趋势,政府不得不解除了该禁令。
这表明宋代A. 各阶层间人员流动频繁B. 百姓始终引领时代服饰潮流的发展C. 民本思想得以充分落实D. 权力的管制对市民的时尚作出让步【答案】D【解析】材料“后因民间百姓穿紫色服饰增多已成趋势,政府不得不解除了该禁令”表明民间行为推动了政府政策的转变,D符合题意;材料反映的只是服饰的变化,没有涉及阶层流动,A不正确;B说法不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民本思想,C不正确。
3.3.下表是宋代至清代我国书院性质状况表,它从根本上反映出明清时期A. 商品经济发展B. 封建教育发展C. 君主专制强化D. 思想控制加强【答案】C【解析】【详解】从表格中官办与民办书院比例的变化可以看出,自宋至清,官办数量逐渐增加直至占主导地位,而民办书院日益减少,说明君主专制统治不断加强,文化控制日益严密,故C 项正确;表格中民办的比例减少了,无法说明商品经济发展,故A项排除;BD项包含在C 项之中。
陕西省高新部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及解析】
陕西省高新部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及解析】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一、选择题1. 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曾这样评价中国的政治制度:“中国政府只有施用棍棒才能让人民做些事情,政府与其说是管理民政,毋宁说管理家政。
”产生这一统治方式的制度基础是( )A. 分封制________B. 宗法制________C. 礼乐制________D. 内外服制2. 20 世纪 90 年代,陕西章台出土了一些秦代封泥 ( 密封信件文书时加盖了印章的泥块 ) ,上面有上郡、代郡、邯郸等郡名和蓝田等县名。
这一发现可以印证秦朝 ( )A. 政治上四分五裂的事实B. 出现了造纸业的事实C. 实行了郡县制度的事实D. 用泥制陶的事实3. 公元前 513 年,晋国赵鞅将刑书条文刻铸在铁鼎上,公之于众,史称“ 铸刑鼎” 。
孔子对此批评说:“ 晋其亡乎!” 孔子认为,将治理民众的刑法铸于鼎上,混淆了贵贱尊卑的等级。
“ 贵贱无序,何以为国?” 这反映了A. “ 刑鼎” 体现青铜器冶铸技术的进步B. 孔子反对以严刑峻法治理国家C. “ 贵贱无序” 会危及到君主专制统治D. 孔子力图维护传统的等级秩序4. 汉武帝时代是古代中国具有重要意义的历史时期。
关于这一历史时期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高度集权的专制主义政治制度大体定型②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确立②汉民族为主体的文化共同体基本形成④儒家和道家是这一时期的两座文化高峰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②③④D. ①③④5. 据《后汉书》记载,汉章帝时“比年牛多疾疫,垦田减少,谷价颇贵,人以流亡”。
据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A. 汉代牛耕的普及________B. 小农户个体经营的脆弱性C. 农民耕作的艰辛________D. 牛耕对生产生活的影响大6. 1918年初,一名德国学者奥斯瓦尔德·斯宾格勒发表了震惊世界的历史哲学名著《西方的没落》。
2019-2020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II)
2019-2020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II)注意事项: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准考证号、考试科目、试卷类型填涂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的题目标号涂黑,答在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监考人员将试卷II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40题,60分)一.单项选择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下列各题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1.从社会历史看,魏晋南北朝的社会还是应被称为“世袭社会”,而唐以后的历史则形成了一个稳定的“选举社会”。
这“选举社会”是指A.唐朝民主推举官员制度B.三省六部制C.察举制度D.科举制度2. 我国历代王朝为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辖,先后推行了各种地方行政管理制度。
按照时序排列,以下选项正确的是①行省制②州郡县制③郡县制④道州县制A.①②③④ B.③②④① C.③④②①D.②④①③3. 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礼崩乐坏。
春秋五霸中的首霸齐桓公在葵丘会盟诸侯,盟约的第一条是:“毋以妾为妻”,其目的是A.提倡一夫一妻B.维护母系家长的地位C.维护宗法制度D.规范诸侯们的婚姻4. 假如你是中国秦朝的丞相,当你与同时代罗马元老院成员相遇,在治国原则上最大的分歧是A.“秦法”与“十二铜表法” B.“郡县制”与“元首制”C.“皇权至上”与“政事共商” D.“三公九卿”与“公民大会”5. 自秦以后,君权逐步加强,曾有一些大臣说:“昭代本无相名,吾侪止供票拟。
上委之圣哉,下委之六部”。
这些大臣应是A.秦代的三公B.唐代的三省长官C.明代的内阁大学士D.清代的军机大臣6. 钱穆在《中国历史政治得失》一书中说:“皇室的权,总是逐步升,政府的权,总是逐步降。
这也是中国传统政治上的大毛病。
”以下各项表述中,最能体现钱穆这一观点的是A.秦朝创立皇帝制度和郡县制B.汉武帝颁布推恩令,解决王国问题C.隋唐时期实行三省六部制D.清朝雍正时期军机处的设置7. 侯外庐在回忆录中说:“抗战年代的西南大城市,聚集着中国那个年代大多数的学者和文化人。
2019-2020学年陕西省延安市历史高二第二学期期末检测试题含解析
2019-2020学年陕西省延安市历史高二第二学期期末检测试题一、单选题(本题包括3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徐中约的《中国近代史》论述:“同治中兴显然只能算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较低层次的复兴。
它虽然暂时制止了衰落,但却未能使清王朝恢复到足以体面地生存在近代世界的水平。
它对西方军械、技术和外交的模仿是一种浮于外表的现代化姿态;西方文明中的精华所在——政治体制、社会理论、哲学、艺术和音乐——全然没有触及。
”下列选项中对“同治中兴”的理解最准确的是A.指的是清末新政改革B.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C.迈向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D.中心内容是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它对西方军械、技术和外交的模仿是一种浮于外表的现代化姿态”可知“同治中兴”促进了中国近代化,故C正确;“同治中兴”指的是洋务运动,故排除A;材料中没有涉及洋务运动的口号,故排除B;洋务运动的中心任务是维护清政府统治,故排除D。
2.孙中山担任临时大总统的三个多月时间里,临时政府颁布了39条除旧布新的法令。
孙中山颇为此时乐观,确信“帝王思想”将会“不谋而绝迹于天下”了。
这反映出孙中山A.未能看清袁世凯复辟帝制的图谋B.认为民族主义目标已经完成C.认为三民主义理论指导革命成功D.未认识到辛亥革命的局限性【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依据材料“三个多月时间里,临时政府颁布了39条除旧布新的法令……对此颇为乐观”反映了孙中山对清除封建专制思想操之过急,过于乐观,说明孙中山对中国的国情认识尚不充分,因此D选项正确。
A选项错误,袁世凯复辟帝制是在1916年出现的,与孙中山在民国成立初期的认识无关;民族主义的目标指推翻清朝统治,而材料主旨反映的是清除“帝王思想”,是民权思想的体现,因此B选项错误;C选项错误,材料中体现的是孙中山对民国建立颁布法令后促进民主共和观念传播的认识,并未涉及革命成功的原因。
2019年高二历史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2019年高二历史第二学期期末试卷本文导航1、首页2、高二历史第二学期期末试卷答案-23、高二历史第二学期期末试卷答案-3xxxx年高二历史第二学期期末试卷答案xxxx年高二历史第二学期期末试卷答案是为您整理的最新学习资料,请您详细阅读!参考答案1.A2.C3.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孔子仁和礼的理解能力。
孟子主张仁政,董仲舒提出天人感应,宋明理学倡导格物致知,排除ABC;仁者爱人有利于调整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
克己复礼是指导人们行为的基本准则,两者都崇尚秩序,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
选D。
4.B解析:本题考查孔子的思想主张。
维护周礼的确是一种落伍的思想,不过题目所要求我们分析的是孔子较为矛盾的言行,既然连孔子本人都在做的过程中舍弃周王室,那么就意味着周王室所代表的奴隶王朝的覆亡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5.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道家的思想主张。
从此人的举动中可以判断他是隐喻任其自然,无为而治,这是道家的思想主。
事实上,孔子当时请教的对象正是道家创始人老子。
6.C【解析】孔子认为仁就是爱人,要求人与人之间要互相爱护,融洽相处,以此来调节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所以孔子注重调节人际关系。
而墨子提出的兼爱,宣扬爱无差等,选C。
7.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百家争鸣思想解放潮流的理解。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赏罚敬信,民虽寡,强。
和所学史实体现的是一种变革思想属于法家。
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B。
8.C【解析】引文出自范仲淹《岳阳楼记》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演变。
体现了儒家忧国忧民的思想。
9.B【解析】奉天承运.戴神圣光环即君权神授思想,是西汉董仲舒的观点,他认为皇帝的权力是神给的,具有天然的合理性,皇帝代表神在人间行使权力,管理人民。
选B。
10.B解析:材料中体现出来的是儒家在发展过程中不断融合新的营养,使自身的竞争力不断加强的事实,也体现出它的不断完善,不过说永远不落伍就绝对了。
11.C解析:四书五经不仅是儒家经典,同时也是我国明代以后科举考试的必考内容,不过相对于五经,四书的提法要到南宋朱熹的作品《四书章句集注》问世后才被世人所认可。
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1
【2019最新】精选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1历史试卷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西周宗法制度从原始社会父系家长制发展而来,它依照血缘的亲疏远近分成许多等级,联系这种等级关系的是血缘,维持这种等级的是礼制。
说明西周宗法制的实质是A.使人际关系协调化B.使统治关系神圣化C.使政治制度法制化D.使等级制度固定化2. 《佐传•隐公四年》记载:四年春季,卫国国君桓公之弟州吁杀了卫桓公而自立为国君。
州吁不能安定卫国百姓,于是臣子石厚向石碏询问安定君位的办法。
石碏日:“王觐为可。
”由此可知A. 卫国政局长期动荡B. 嫡长子继承制被破坏C. 分封秩序仍然存在D. 礼乐制度已经崩溃3. “春、夏、秋、冬”四个字的的甲骨文写法及寓意如图所示,由此我们可以断定A.甲骨文主要记载农业活动B.中国原始农业起源于商朝C.商朝时期已有了四季之分D.农业活动是文字产生根源4.鲁国为武王弟周公旦的始封之国,都于曲阜。
从兵要地理角度分析,鲁国还是拥有一定的优势的。
然而,鲁国统治者只知死守周公礼乐之教,未曾依据有利的战略地理环境,利用列国争雄的矛盾,采取积极主动的战略发展方针,以致坐失良机,渐渐没落。
这说明A.战略地理环境决定国家地位B.国家发展战略应该与时俱进C.鲁国是分封制的坚定维护者D.礼乐制度已经失去现实价值5.《史记•秦本纪》曰:秦武公十年(公元前688年)“伐邦、冀戎,初县之”;公元前350年,商鞅下令“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
这说明秦国A.中央集权制度逐渐形成B.分封等级秩序消失C.县制从内地推广到边疆D.郡县行政组织出现6. 下表是西汉时期州刺史权力核心内容的嬗变过程据此可知A. 汉代社会问题不断暴露B. 诸侯王国问题彻底解决C. 地方行政权力大大加强D. 刺史丧失地方监察职能7.先秦到秦汉之际的史籍对早期华夏史的书写形成一种普遍的模式,即将传说的古帝王及其他一些有来历或无来历的部族人物,都按血缘关系的远近编制谱系。
[精品]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年级历史试题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本卷满分100分时间120分钟第一部分单项选择题(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1.西周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制,不仅是西周分封制的基础,而且对后世也有深刻影响。
其影响主要表现在A. 一夫多妻多妾制的长期延续B. “三纲五常”的伦理观念C. 皇位继承“立嫡以长不以贤”D. 传统的“门当户对”观念【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宗法制的核心内容是嫡长子继承制度,这解决了贵族在土地财产和权力继承上的矛盾,确立了王位继承的唯一性,有利于统治阶级内部安定和团结,并被后世沿用,故C项正确;一夫多妻制在宗法制以前就已经实行,排除A;“三纲五常”是西汉时期董仲舒提出的,故B项排除;宗法制协调的家族内部关系,而不是家族之间的关系,排除D。
2.宋代路、州、县的官员都由中央官兼任,属于差遣性质,所谓“以京、朝官权知,三年一替”。
这一做法A. 缓和了中央与地方对立B. 提高了地方行政效率C. 加强了中央对地方控制D. 扩大了地方行政权力【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以京、朝官权知,三年一替”可知地方官权力小、任期短,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排除AD、C 项正确;材料主旨强调加强中央集权,与提高地方行政效率无关,排除B。
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理解材料的关键信息“差遣性质”“三年一替”,运用所学知识可知是削弱地方权力,加强中央集权。
3.“法律足以说明罗马的精神。
在历史上,罗马代表秩序,就如同希腊代表自由。
希腊留下的民主与哲学,罗马留下的法律与政绩,则成为社会秩序的基础。
”材料说明罗马法A. 强调维护自由平等B. 维护奴隶主贵族利益C. 利于维系社会稳定D. 成为希腊民主的基础【答案】C【解析】从材料中“在历史上,罗马代表秩序……罗马留下的法律与政绩,则成为社会秩序的基础”可以看出罗马法对社会秩序的维持有很重要的作用,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A选项错误,材料中明确说这是希腊的特点;B选项材料没有体现;D选项不符合题意。
【精品】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1)
2019学年下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考试历史试卷(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0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分,共40分。
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
)1.学者认为,尽管中国古代社会有阶层划分,但仍是公平的社会,不同社会集团之间存在着相当大的流动性。
促成流动的制度性因素包括①世卿世禄制②科举制③井田制④土地私有制A. ①②B. ①③C. ②④D. ③④【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认为社会阶层之间的流动性影响社会开放的程度,流动性越大,社会开放程度越高。
世卿世禄制就是天子或诸侯国君之下的贵族世世代代、父死子继,享有所封的土地及其赋税收入,世袭卿位和禄田的制度。
此制度阻碍了官员间的流动性,不利于扩大社会的开放程度,故①错误;科举制使贫寒子弟也能通过较为公平的考试制度进入官僚集团,实现了社会阶层之间的一定流动性,利于扩大社会的开放程度,故②正确;井田制规定一切土地属于国家所有(即属于周王所有),不承认土地私有制,不利于土地的流通和实现社会公平,故③错误;土地私有制承认土地自由买卖与私人占有,使土地流动性加强,利于扩大社会的开放程度,故④正确。
综上所述,本题应选择②④组合,故排除ABD,选C。
2.《管子·治国》中写道:“夫富国多粟生于农,故先王贵之。
凡为国之急者,必先禁末作文巧,末作文巧禁则民无所游食,民无所游食则必农。
”后面的文句最可能是A. “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救,民是以和睦。
”B. “民事农则田垦,田垦则粟多,粟多则国富。
”C. “佐行贾以行兵,兵贾相资,遂雄。
”D. “以工商立国,大较恃工为体,恃商为用,则工实尚居商之先。
”【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大意:国富粮多来源于农业,所以先代圣王都是重视农业的。
凡属于治国的重大事务,一定要先禁止奢侈性的工商业和奢侈品的制造,禁止了这些,人民便无法游荡求食,人民无法游荡求食,就只好从事农业。
可见,管子主张重视农业发展,抑制工商业。
高中2019年高二历史下期末考试试卷
高中2019年高二历史下期末考试试卷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本文导航1、首页2、高二历史下册期末考试试卷答案-23、高二历史下册期末考试试卷答案-3高中xxxx年高二历史下册期末考试试卷答案[编辑推荐]中国()高中频道的编辑就为您准备了高中xxxx年高二历史下册期末考试试卷答案【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解答本题要扣住限制性条件“道家学说”。
道家主张“无为而治”“顺其自然”,而A项中的“崇功利,尚干涉”,c项中的“同情公室”,D项中的“深信政府万能”都体现的是“人为”。
B项则体现了”无为”思想。
5.【答案】B【解析】A项图片是金字塔,属于尼罗河流域的古埃及文明;B项图片是《汉谟拉比法典》,属于两河流域的古巴比伦文明;c项雕塑属于古罗马文明成就,D项建筑是希腊帕台农神庙,属于古希腊文明,故选B。
6.【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
从材料中“这个发明使人类从此开始拥有自己更明亮的‘眼睛’,而不再害怕大自然的黑暗”这一有效信息,可以分析出,涉及的发明给人类带来了光明。
电气时代的电灯等发明符合这一概念。
7.【答案】B【解析】8.【答案】B【解析】此题为基本常识题,依据所学知识可选择B9.【答案】B【解析】10.【答案】D【解析】秦统一六国后,秦始皇推行“书同文字”。
这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1.【答案】D【解析】黄宗羲的主张本质上仍属于儒学的范畴,黄宗羲的思想并没有推动近代中国的社会转型,故①②④都是对“黄宗羲是传统社会一心一意专事‘补天’的‘抱道君子’”的正确理解,黄宗羲批判君主专制,故③本身有误,不符合题意。
12.【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百家争鸣”时各家的主要主张,意在考查学生对各家学说的区别能力。
解答本题必须先弄清楚题干材料的意思是“看待别人的国家就像自己的国家,看待别人的家族就像自己的家族,看待别人之身就像自己之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学年陕西省延安市高二下期期末历史试卷【含答案及解析】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一、选择题1. 有学者指出:“西周之所以实行分封制,是由当时的历史条件决定的.为了巩固新建立的西周政权,不得不实行分封制……春秋战国时代的历史证明,西周那种宗法血缘与政治关系互补性的国家形态己失去了存在的根据,郡县制正是适应了历史发展的大趋势创造并选择的一种新的国家管理方法。
”这说明A .郡县制和分封制都具有存在的合理性B .郡县制比分封制更具有优越性C .宗法血缘建立起的政治联系很不稳定D .生产力的发展导致了分封制的瓦解2. 在中国古代,君主制和官僚制虽然相互依存,但并不意味着它们之间就没有冲突和矛盾,中国的官僚虽然在今天看来好像是皇帝的雇员,官僚体系与皇帝之间的关系却总是有点别扭,直到清朝,皇帝才明确地将士大夫的野心压下去。
其措施是A .军机处的设置B .继承明朝内阁制C .议政王大臣会议的使用D .扩大理藩院职责3. 史料记载:“所种之地,惟以伐木,纵火焚烧,用竹锥地成眼,点种苞谷。
”与材料反映时期相符合的生产工具应该是A .铁制工具B .曲辕犁C .风力水车D .石刀石斧4. 某中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小论文中频繁出现“厚来薄往”、“市舶使”、“十三行”等词,此小论文的研究对象应该是A .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B .古代繁荣的大城市C .自古频繁的中外交流D .古代发达的造船业5. 有学者认为:“宋元以后,中华文明开始呈现出复杂的二元性:一是商品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文化世俗化倾向:二是理学和文化专制强化以后表现出的高雅文化倾向”。
他最可能选择的依据分别是A .风俗画和文人画B .话本和小说C .汉赋和唐诗D .元曲和傩戏6. “他试图从精神层面化解16世纪的社会危机,强调突出个体道德的自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否定用外在的天理来管束人心。
”“他”是A .程颢B .朱熹C .陆九渊D .王阳明7. 斯塔夫里阿诺斯说:“罗马人在思想意识方面最重要的贡献在于,他们的法律是基于理性而不是基于习俗。
”对“理性”的正确理解是A .罗马法完全摒弃了习惯法B .罗马法主张保护私有制C .罗马法体现与时俱进,顺应现实D .罗马法为近代西方理性的源头8. “直到1500年以前,大西洋一直是一道栅栏,一个终点。
但在1500年左右,它一变而成为一座桥梁,一个启程之地。
”这一变化①源于新航路的开辟②推动世界市场雏形的形成③以汽船的发明为前提④对于美洲和非洲原居民意味着灾难A .①②③B .①③④C .①②③④D .①②④9.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思想文化界出现一批不同于洋务派的早期改良派学者,他们提出A .“宜师夷长技以制夷”B .“立国之道,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C .“有议院,而昏暴之君无所施其虐”D .“公理之未明,即以革命明之”10. 从英国《权利法案》到美国《1787年宪法》,再到《德意志帝国宪法》和《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这反映了确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一个突出特点特点是A .反封建性B .法制化C .渐进性D .普选制11. 小明在旧书摊上发现了一本《庚子西狩丛谈》,该书的序言上写道:“庚子之役,国家以乱民肇衅,外国连衡而入京师,两宫微服出狩……”读到这,小明对该书的内容做出了判断。
你认为下列哪项是小明做出的正确判断A .描绘了古代史上某位皇后出宫打猎的情形B .分析了太平天国给清王朝带来的打击和混乱C .叙述了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侵略者胡作非为的历史D .记录了八国联军侵华中太后皇帝出逃的过程12. 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
下列推论与史实符合的是p13. 选项史实推论 A 乾隆年间“四大徽班”进京标志京剧的正式形成. B 1949 —1957 年大批知识分子归国为中国尖端科技领域准备了人才 C 达尔文提出物竟天择,适者生存可以用来合理解释自然和社会现象 D 莫奈创作了《日出·印象》浪漫主义创作风格由此形成14. 李贽说:“ 寒能折胶,而不能折朝市之人;势能伏金,而不能伏竞奔之子。
何也?富贵利达所以厚吾天生之五官,其势然也。
是故圣人顺之,顺之则安之矣。
” 据此可知李贽A .主张人人有自由运用理性的权利B .强调顺应天性满足人的私欲C .肯定人人有追求生活富足的权利D .反对压抑人性不畏世俗权威15. 下表为“1721——1820年清代刑部档案中农村雇工案件统计表”,该统计表反应了A .鸦片战争前小农经济已经解体B .农村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迅速C .雇工在农业生产中占重要地位D .农业的雇工现象进一步发展16. “本党敢郑重向全国民众宣言曰:中国人民一切困苦之总原因,在帝国主义者之侵略,及其工具卖国军阀之暴虐;……本党为实现中国人民之唯一的需要──统一政府之建设……不能不出师以剿除卖国军阀之势力。
”这一宣言最有可能出现在A .辛亥革命时期B .国民革命时期C .土地革命时期D .解放战争时期17. 在某地发现一张短训班结业证,其中称:“兹有本部盟军联络参谋训练班第二期学员×××修业期满,成绩合格,特给此证。
……中华民国三十五年月日。
”可见举办该期训练班最有可能是A .培训接受日军投降仪式所需人才B .国民党为苏美军队培训军事联络人员C .为赢得反法西斯战争最后胜利培训人才D .国民党在美国支持下为内战培训军事人员18. 有同学在研究某问题时将“中国遭受列强的侵略,开展戊戌变法”、“俄国在克里木战争中失败,开始农奴制改革”、“日本遭遇黑船来航冲击,继而明治维新”作为重要论据。
他研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A .西方殖民侵略与世界市场形成B .工业革命与民族解放运动C .工业文明冲击下的近代化改革D .工业革命在亚洲各国扩展19. 据统计,在明中叶问世的小说“三言”“二拍”近两百篇作品里,以市民为主人公或涉及市民的作品约近七十篇,“三言”“二拍”如此铺张的笔墨描写“市井细民”的现象说明了A .西学东渐促进了“ 世俗文学”的繁荣B .商品经济促进了市民文学的兴盛C .文学摆脱了程朱理学的思想束缚D .城市市民阶层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20. 1933年5月美国国会通过了《紧急救济法》,1935年又通过了《社会保障法》,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养老金制度和失业保险制度。
这说明,罗斯福政府为克服危机而力图A .将临时救济与制度保障相结合B .将紧急救济与促进就业相结合C .将促进生产与刺激消费相结合D .将以工代赈与维护稳定相结合21. 孔子曾提出过“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意思是“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互相冲突”,运用这种思想处理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关系取得成功的范例有A .日内瓦会议的圆满成功B .美苏争霸局面的出现C .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D .协约同集团的成立22. 中国传统文化提倡“ 忠、孝、节、义” 。
中国古代文化现象中有一奇特现象——魏王曹操在传说和文学作品中逐渐变成丑角,而关羽在民间逐渐由人而变成神和圣,这种历史演变反映出中国传统文化对人物评价的影响。
影响人们评价曹、关二人的因素分别是A. 忠、孝B. 孝、义C. 节、义D. 忠、义23. 导致中国人由学习西方“器物”转向学习“制度”的决定性因素是A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程度不断加深B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C .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不断走向科学D .中国无产阶级独立登上历史舞台24. 智者学派产生的背景有① 希腊城邦的兴起② 奴隶制民主政治的繁荣③ 公民地位的提高④ 寡头政治的盛行A .① ② ③B .① ③ ④C .② ③ ④D .① ② ③ ④25. “万物的存在与否,事物的形态性质,全在于人的感觉,一阵风吹过,有人觉得冷,有人觉得凉爽,难受与惬意,全在于人的感觉。
”这段材料阐述的哲学观点是A .人是万物的尺度B .知识即美德C .认识你自己D .人人生而平等26. 19世纪中期以后,“造物主”从有生命现象的研究领域最终被驱逐出去,主要是因为A .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进一步发展B .启蒙思想和唯物主义哲学的进一步推广C .人猿同祖学说普遍得到了人们的认可D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进化观点的提出27. 下列关于知识经济的理解,正确的是A .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末B .它是一种低能源、低消耗的新型工业经济C .它是以知识为基础,以信息产业为主导的新型经济D .它的产生,促进了互联网的问世28. 历史学家黄安年曾经评价道:“他的经济改革,冲击了旧有的模式,具有开创性,兼有成功和挫折、经验和教训、创新和夭折。
它基本上是纠正某些偏差,是在维持原有结构基础上的局部改革。
我们既不能把它看成是异端,也不能视为划时代的创举。
”材料中的“他”,应是A .罗斯福B .斯大林C .赫鲁晓夫D .戈尔巴乔夫29. 马克思说“当法国革命使这个理性的社会和这个理性的国家成为现实的时候,新制度就表明,不论它较之旧制度如何合理,却绝不是绝对合乎理性的。
”下列作品与这一时代有关的是A .《人间喜剧》B .《老人与海》C .《悲惨世界》D .《等待戈多》30. 钱穆曾强调不得志、失败者的重要,他们虽不表现于当时的历史舞台,当时也未建立事功,但是比得志的、成功的还要伟大。
因为他们的影响和价值在后续的事业中得以实现,从而穿越时空而不朽。
材料体现研究人物史注重的角度是A .重视对衰世乱世人物的研究B .不以成败论英雄的观念C .从无为中揭示有为D .从人物主观能动性出发二、综合题3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欧洲进入近代时期起,脚步非常清楚地、一个世纪一个世纪地向前发展:15、16世纪是“序幕”;17世纪进入到精神的深处同神学反复“较量”;18世纪最为关键……为19世纪资本主义社会的“全盛期”准备了物质的和精神的条件。
这是一个合乎自然规律的过程。
……这个过程没有局限在欧洲,它影响着、牵动着全世界前进的步伐。
——《欧洲文明扩张史》序材料二正当工业革命在世界范围内刚刚开始蔓延,形成巨大冲击之时,一场更大的变动在率先进入工业化的少数几个国家又悄然到来了,它更加彻底地改变了人类生活的一切方面,电力、石油和钢以及更小化学物质又加入了人类物质生活,世界以更快的速度向一起靠拢,财富以更快的速度在少数国家聚集,倾斜的世界更加倾斜,现代工业也开始伸展身躯,成为一个真正的巨人。
——《推动历史进程的工业革命》材料三 2012年第十四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在深圳举行,设立“新能源、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三个展区,重点展示太阳能、半导体照明、新能源汽车、建筑节能以及其他新能源与节能环保领域的最新技术及应用产品,为业界搭建一个专业化、国家级、国际性的展示与交易的商贸平台。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中18世纪为19世纪准备的“物质”“精神”条件分别是什么?分别对世界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材料二中的“一场更大的变动” 是指什么?有何突出特点?对工业发展有什么影响?(3)结合所学知识及材料三,分析现代高新技术发展的新成果是什么?带来了怎样的积极影响?3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