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中学高中化学(必修一)word版教案 2.2离子反应(第1课时)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2.2.1离子反应教学设计教案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2.2.1离子反应教学设计教案

2.2.1离子反应(第一课时)一、内容及其解析1.内容: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及书写电离方程式。

2.解析:讲解电解质、非电解质的概念,以及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

在初中化学中,学生已做过溶液的导电性实验。

在此基础上,介绍氯化钠、硝酸钾、氢氧化钠等固体分别加热至熔化后能导电,这样很顺利地引出电解质的概念。

然后,通过介绍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和电离,引出NaCl 电离方程式的书写,以及 HCl 、H2SO4、HNO3三种酸的电离方程式,从电离的角度得出酸的定义。

最后安排“思考与交流”活动,引导学生从电离的角度概括出碱和盐的本质。

通过上面的讨论,使学生了解到电解质在溶液里所起反应的实质是离子之间的反应后,即可很自然地转入到对离子反应的讨论。

二、目标及其解析1.目标(1)理解电解质的概念,判断某种物质是不是电解质。

(2)理解电离的概念,会书写电离方程式。

2.解析本节内容主要特点是重视化学知识的综合运用。

例如,通过引导学生参考酸的定义,尝试从电离的角度概括出碱和盐的本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1.知道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情况,是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条件的关键。

教学时,在让学生了解电解质概念的基础上,重点讨论酸、碱、盐的电离情况,从电离的角度认识酸、碱、盐。

2.教学中一定要注意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来掌握教科书内容的深广度。

例如,不要把电解质的分类扩大。

四、教学支持条件分析. 做好演示实验,把实验和学生讨论密切结合起来。

本节实验是认识电解质的电离和离子反应本质的最好途径。

五、教学过程设计(一)教学基本流程演示初根据电解质电离方程式的书酸、中已做的概念,学会区写碱、过的实分电解质盐验:“物质的的导电定性实验。

”(二)教学情景思考 1]下列物质中哪些能导电?为什么?盐酸, NaOH溶液, NaCl 固体,石墨, NaCl 溶液、蔗糖溶液,熔融NaCl,酒精溶液, Cu.1、石墨、 Cu 导电是由于有自由移动的电子2、盐酸、NaCl 溶液、NaOH 溶液、熔融 NaCl 导电是由于有自由移动的离子导入新课在初中化学中,我们已做过溶液的导电性实验。

高中化学必修一 离子反应(第1课时)教学设计

高中化学必修一  离子反应(第1课时)教学设计

(9)CH3COOH(10)乙醇
【提问】用稀硫酸、NaOH溶液、CuSO4
溶液、醋酸、无水乙醇分别做导电性实验,会出现什么现象?请预测并说出依据。

思考、回答
实验验证
通过设计实验
深入理解电解
质、电离、导电
性之间的关系
环节三
从电离角度认识酸碱盐的本质【PPT】写出下列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
方程式,并写出溶液中主要离子的种类和
数量关系。

【小结】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
H+ 的化合物
【小结】碱: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
OH- 的化合物
【小结】电离时生成金属阳离子(或NH4+)
和酸根阴离子的化合物
书写电解质在
水溶液中的电
离方程式,并
写出溶液中主
要离子的种类
和数量关系。

归纳总结酸、
碱、盐的本质
特点
通过分析,从电
离角度认识酸
碱盐的本质,并
且形成微观认
识电解质溶液
的方法:看溶液
中微粒种类和
数量关系。

环节四从微观角度认识电解质
溶液【PPT】分析下列溶液中微粒种类和数量关
系,比较两种溶液的组成
实验过程形成的溶液中离子
种类和数量关系
先后加入等量的
KCl溶液
NaOH溶液
先后加入等量的
判断离子的种
类和数量关系
体会到微观认
识溶液能更本
质的认识溶液,
从而建立其微
粒观,为下节课
离子反应奠定
基础。

化学1必修2.2《离子反应》教案

化学1必修2.2《离子反应》教案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二节离子反应2.2-1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教学目标]1.了解电解质的概念;知道酸、碱、盐在溶液中能发生电离。

2.通过对酸、碱、盐电离情况的分析,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能力,训练学生的科学方法。

3.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与喜悦,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让学生讨论酸、碱、盐的电离情况,从电离的角度认识酸碱盐的本质难点:电解质的概念[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资料]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区别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二节离子反应2.2-2 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事实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2.初步学会判断离子方程式的正误。

3.将实验探究与讨论交流密切结合,通过比较、归纳、分析、综合,加深对离子反应概念及其反应条件的理解。

4.使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快乐,养成务实求真、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难点: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用品]ppt、硫酸钠溶液、氯化钾溶液、氯化钡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盐酸、硫酸铜溶液、碳酸钠溶液、试管、滴管等。

[教学过程]溶液的试管中加有白色沉淀产生溶液并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只是Na2SO4电离出来的电离出来的Na+、Cl-的混合;而Na2SO4溶液与BaCl BaSO4沉淀:2NaCl+BaSO4↓[巩固练习]1. 下列各组反应中,不能用同一个离子方程式表示的是( )A.盐酸分别与NaOH溶液、Ca(OH)2溶液反应B.硫酸分别与NaOH溶液、Ba(OH)2溶液反应C. 硝酸分别与Na2CO3溶液、K2CO3溶液反应D. 锌分别与稀盐酸、稀硫酸反应2. 不能用离子方程式CO32-+2H+=CO2↑+H2O表示的是( )A. Na2CO3+2HCl=2NaCl +CO2↑+H2OB. NaHCO3+HCl=NaCl +CO2↑+H2OC. K2CO3+H2SO4=Na2SO4 +CO2↑+H2OD. K2CO3+2HNO3=2KNO3 +CO2↑+H2O3. 下列离子方程式错误的是()A.铁与稀硫酸反应:2Fe+6H+=2Fe3++3H2↑B.盐酸与氢氧化钡溶液:H++OH-=H2OC.碳酸钙与稀硝酸:CaCO3+2H+=2Ca2++ CO2↑+H2OD.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钡溶液:Cu2++SO42-+Ba2++2OH-=Cu(OH)2↓+BaSO4↓4. 在pH=1的无色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A.NH4+、Mg2+、SO42-、Cl-B. Ba2+、K+、OH-、Cl-C.Al3+、MnO4-、SO42-、Cl-D.Na+、Cu2+、Cl-、Ba2+5. 对四种无色溶液进行离子检验,检验结果如下,其中明显不正确的是()A. SO32-、OH-、Cl-、K+B. Na+、NO3-、OH-、Cl-C. K+、Na+、NO3-、Cl-D. K+、CO32-、H+、Ba2+6. 将两种物质的溶液相混合,有白色沉淀生成,加入稀硝酸后,沉淀消失并有气泡生成,再加入AgNO3溶液,又生成白色沉淀,则这两种物质是()A.MgCl2和Na2CO3B.K2SO4和BaCl2C.NaOH和CuSO4D. K2CO3和Ca(NO3)27. 离子方程式CO32-+2H+=CO2↑+H2O表示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实现该离子反应的一个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 某溶液中可能存在下列阴离子:Cl-、SO42-、CO32-中的一种或几种(1)当溶液中存在大量H+时,________________不能在溶液中大量存在(2)当溶液中存在大量Ag+时,________________不能在溶液中大量存在(3)当向溶液中加入Ba(NO3)2溶液能生成白色沉淀,则原溶液中存在的离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了进一步确定的溶液中存在哪种离子,可继续向溶液中加入_______________,通过观察_______________再作出进一步的判断。

高一化学《2.2离子反应(第一课时)》教案

高一化学《2.2离子反应(第一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酸、碱、盐在溶液中能发生电离。

2、了解电解质和非电解质概念3、培养学生通过实验现象分析、探究化学反应实质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从电离的角度得出酸、碱、盐定义。

2.通过独立思考探究碱与盐的定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情感。

2、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

3、对学生进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辨证唯物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电解质含义,离子反应的本质及离子方程式书写。

教学方法:设疑、实验、讨论、讲解相结合教具准备:投影仪、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设问]①根据初中所学知识,哪些物质可以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呢?②可以通过什么方法检验这些物质是否电离?③它们电离过程可用什么式子表示?[板书] 第二节离子反应一、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提问]酸、碱、盐导电的条件:水溶液或融熔状态。

[板书]1、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

[投影练习] 下列物质能导电的是_____属于电解质的是:______。

HCl气体、 Ca(OH)2 固体、KNO3固体、CO2、Hg 、 NH3、KOH溶液、金刚石、石墨、蔗糖、酒精、硫、铝。

[学生讨论]主动回答。

[讲解] CO2、NH3与Hg 都不是电解质,我们为研究方便,将CO2、NH3称为非电解质。

[板书]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

[师生共同小结]理解电解质、非电解质概念应注意的问题。

[板书]注意:(1)电解质、非电解质应是化合物。

(2)电解质的导电条件: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

如:碳酸钙虽然其水溶液几乎不导电,但在熔融状态下导电,因此它是电解质。

(3)电解质导电必须是用化合物本身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而导电,不能是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的物质导电。

如:CO2、SO2溶于水能导电,是由于它们与水反应生成的H2CO3、H2SO3能导电,所以CO2、SO2不是电解质,而是非电解质。

高中化学必修一《离子反应》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高中化学必修一《离子反应》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高中化学必修一《离子反应》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内容分析本课时是《离子反应》这一节的第一课时,主要介绍离子反应及其发生条件。

通过本课时的学习,学生可以初步了解离子反应的原理,为后续学习酸碱盐的性质打下基础。

本课时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电解质和电离的概念:通过复习电解质和电离的概念,为后续学习离子反应打下基础。

2.离子反应的原理:通过实验探究离子反应的原理,让学生了解离子反应的本质。

3.离子反应发生条件:通过实验探究离子反应的发生条件,让学生掌握离子反应发生的基本条件。

二、课程标准分析本课时内容符合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的要求。

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生需要掌握电解质、电离等概念,了解离子反应的原理和发生条件。

因此,本课时的教学内容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离子反应的相关知识。

同时,课程标准还强调了实验探究的重要性。

通过实验探究,学生可以更直观地了解离子反应的原理和发生条件,提高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因此,本课时的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实验探究的方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三、学生在学习本课时之前,已经学习了电解质、电离等概念,对于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过程有一定的了解。

同时,学生也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和观察能力,能够通过实验探究的方法来研究离子反应及其发生条件。

但是,学生对离子反应的原理和发生条件仍需进一步深入学习和理解。

四、学习目标1.掌握离子反应的概念和原理,了解离子反应的种类和发生条件。

2.理解离子反应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和意义,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一些常见的离子反应现象。

3.通过实验探究的方法,掌握离子反应的原理和发生条件,培养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4.通过讨论法、讲解法等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5.培养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树立正确的化学观念和科学态度。

6.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团队合作精神和科学素养。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二章第二节《离子反应第1课时》教案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二章第二节《离子反应第1课时》教案

第二节离子反应第一课时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含义;2、理解电离的定义,并掌握电离方程式的书写;3、从电离的角度认识酸、碱、盐的定义。

(二)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从导电实验中引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定义;2、从电离的角度引导学生概括出酸的定义,并让学生完成碱和盐的定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演示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情感教学重点、难点:电解质含义教学方法:设疑、实验、讨论、讲解相结合教学过程:[引言]按照物质的分类,我们可以把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按照化合物种类的划分,我们又可以把化合物分为酸、碱、盐、氧化物。

在化学反应中我们还有一种重要的分类方法,将有离子参加的反应统称为离子反应,没有离子参加的反应叫做非离子反应。

下面,我们就来学习离子反应。

[实验演示] 分别把装有NaOH溶液、 HCl溶液、 NaCl溶液的三个容器用石墨电极与灯泡还有低压直流电源连接,灯泡能够发光,说明溶液可以导电。

进而引出把氯化钠,硝酸钾,氢氧化钠等固体加热至熔化,它们也可以导电。

[提问]同学们回忆一下,在初中所学的知识中,除了以上物质,还有哪些物质在什么状态下可以导电?[板书]第二节离子反应一、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提问]酸、碱、盐导电的条件:水溶液或融熔状态。

[板书]1、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

(给概念中的“或”、“导电”、“化合物”加以讲解)[投影练习] 下列物质能导电的是_____属于电解质的是:______。

HCl气体、 Ca(OH)2 固体、KNO3固体、CO2、Hg 、 NH3、KOH溶液、金刚石、石墨、蔗糖、酒精、硫、铝。

[学生讨论]主动回答。

[讲解]CO2、NH3与Hg 都不是电解质,我们为研究方便,将CO2、NH3称为非电解质。

[板书]非电解质: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

[师生共同小结]理解电解质、非电解质概念应注意的问题。

最新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1第二章《离子反应》教学设计(第1课时)

最新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1第二章《离子反应》教学设计(第1课时)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叫非电解质。
(讲解)这两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突出“或”与“和”,“交集”与“并集”
的关系,研究的对象都是“化合物”
举例:下列物质能导电的有
,属于电解质的
,属于非电
解质

HCl 气体、 NaCl 固体、NaCl 溶液、Ca(OH)2 固体 、KNO3 固体 、CO2 、Hg 、

其水溶液的导电性,但它们溶解的部分是完全电离的,所以是电解质。

(5)溶液导电性的强弱取决于自由移动离子的浓度与它所带电荷。

(6)酸、碱、盐、水是电解质,蔗糖、酒精是非电解质。
2、电离:电解质(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离解成自由移动离子的过程。
3、电离方程式:用化学符号表示电解质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产生自由移动离子

重 点 电解质的概念
难 点 电解质概念的理解
一、电解质
1、电解质:凡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叫电解质。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叫非电解质。
(1)电解质、非电解质应是化合物。

(2)电解质的导电条件: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如:碳酸钙虽然其水溶液几乎不

导电,但在熔融状态下导电,因此它是电解质。
类:

分解反应
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和种类复置化分换合解反反反应应应
元素化合价变化非氧氧化化还还原原反反应应
是否有离子参加反应离非子离反子应反应
能反量应变进化行的吸放程热热度反反不可应应可逆逆反反应应


(副板)化学反应
(过渡 )化学反应从不同角度可以有不同的分法,今天我们学习离子反应。

高中化学人教版高一必修一2.2离子反应教案1

高中化学人教版高一必修一2.2离子反应教案1
充分利用和开发教材资源,让学生释放思想,大胆猜想;放开手脚,大胆动手实验,发现问题并在组内或小组间讨论解决,增强同学间的科学合作意识,挖掘全体学生的聪明才智。
弱酸:HF、CH3COOH、HClO、H2S、H2SO3、H3PO4、H2SiO3
弱碱:NH3H2O、难溶碱
[过渡]在现阶段,我们就研究复分解型的离子反应。
[板书]5、微溶物的处理
1.生成物——用化学式表示
2.反应物——若澄清溶液,用离子式表示
[投影总结]
(1)注意哪些物质是难溶于水的物质,哪些物质是易溶于水的,哪些物质是微溶于水的。在写离子方程式时难溶于水的物质必须用分子式写,如BaSO4,AgCl,CaCO3等。
对于微溶物的处理,有以上三种情况:
①当反应物中有微溶物并且处于澄清状态时,应将微溶物写成离子形式。如在澄清石灰水中通入适量CO2,其离子方程式为:Ca2++2OH―+CO2==CaCO3↓+H2O
②当反应物中有微溶物,且处于悬浊液或固态时,应将微溶物写成分子式。如在石灰乳中加入Na2CO3浓溶液,其离子方程式为:Ca(OH)2+CO32―==CaCO3↓+2OH―
5、微溶物的处理。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内容
教学方法
[复习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电离,并知道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请同学回忆什么是酸、碱、盐?
[问]是否任意两种或多种电解质溶液混合都能够发生电离呢?
(不是)
[过]在什么的情况下,两种电解质溶液混合就能够发生离子反应呢?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探究的问题------探究复分解型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有白色沉淀
SO42―+ Ba2+==BaSO4↓
2、向盛有2 mL NaOH稀溶液的试管里滴入几滴酚酞溶液,再用滴管向试管里慢慢滴入稀盐酸,至溶液恰好变色为止

高中化学优质教案 2.2离子反应(1)人教版必修1

高中化学优质教案 2.2离子反应(1)人教版必修1
AgNO3==Ag++ NO3―BaCl2== Ba2++ 2Cl―
NaHSO4== Na++ H++SO42―NaHCO3== Na++ HCO3―
[讲]这里大家要特别注意,碳酸是一种弱酸,弱酸的酸式盐如碳酸氢钠在水溶液中主要是电离出钠离子还有碳酸氢根离子;而硫酸是强酸,其酸式盐就在水中则完全电离出钠离子,氢离子还有硫酸根离子。
②电解质应是一定条件下本身电离而导电的化合物。有些化合物的水溶液能导电,但溶液中离子不是它本身电离出来的,而是与水反应后生成的,因此也不是电解质。例如CO2能导电是因CO2与H2O反应生成了H2CO3,H2CO3能够电离而非CO2本身电离。所以CO2不是电解质,是非电解质(如氨气、二氧化硫、三氧化硫)。H2CO3H2SO3NH3. H2O是电解质
情感
态度
价值观
1、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情感;
2、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
3、对学生进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重点
电解质的概念
难点
电解质的概念;探究碱和盐的定义









第二节离子反应
Flash演示:NaCl的溶解和电离
一、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 ionization)
1、电离( ionization )
酸、碱、盐导电的条件:水溶液或熔融状态
2、、电解质( electrolyte ):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如酸、碱、盐等。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如蔗糖、酒精等。
3、电离方程式:
KCl == K++ Cl―Na2SO4== 2 Na++SO42―

新教材高中化学 2.2 离子反应教学设计(1)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新教材高中化学 2.2 离子反应教学设计(1)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1.2.2 离子反应本课时的内容是第二节《离子反应》的第二课时,在第一课时的学习中,学生已经理解了电解质的基本概念,能够判断典型的电解质(酸、碱、盐),能够正确书写强酸、强碱和可溶盐的电离方程式,也能够理解电解质在溶液中的电离,明确电解质在溶液中以离子状态存在。

而离子反应是整个高中阶段化学学习的重要基础之一,本课时的内容主要是使学生正确地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并能够准确地书写离子方程式,为必修课程后续章节以及选修中有关“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的学习打好根基。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从宏观上理解离子反应及离子方程式表示的意义,并能够从微观上明确复分解反应的本质就是溶液中离子之间的反应。

通过实验探究与理论思考建立离子观,能从微观的角度来解释宏观化学现象,进一步发展宏观现象与微观变化之间的联系。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建立溶液中离子反应的基本模型,能够利用该模型理解电解质在溶液中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条件。

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通过实验探究、总结归纳、分析推理等一系列科学研究过程,了解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体会在离子反应的研究中体现的科学方法。

通过实验事实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能正确的将化学反应方程式改写为离子方程式。

学生复习初中化学中酸碱盐的反应,复习初中盐的溶解性表,预习本课内容;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和实验用具。

【引入】同学们已经学习了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概念,理解了将所有的化合物分为两类: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下面我们来思考一个问题:将氯化钾和硝酸钠的固体分别溶于水,得到两者的溶液,再将两个溶液混合,最后将混合后的溶液蒸干,我们将得到什么固体呢?【讲解】通过初中的学习,同学们可以理解氯化钾与硝酸钠是不会发生化学反应的,那么将上面的混合溶液蒸干不就应该得到氯化钾和硝酸钠的固体吗?但是实际实验的结果是得到氯化钠、氯化钾、硝酸钠、硝酸钾四种盐的混合固体(具体物质的多少由溶解度决定)。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实验结果呢?带着这样的疑问来,我们来开始这节课的学习。

化学必修1第二章第二节《离子反应》第1课时(教学设计)

化学必修1第二章第二节《离子反应》第1课时(教学设计)

化学必修一《第二节离子反应》教学设计——第1课时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增城市中新中学戴剑湘一、教材分析:本节知识属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部分,是学生认识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的起始课。

从教材的体系看,它是初中学习溶液导电性实验、酸碱盐电离知识的延续和深化,又是学习电解质溶液理论知识的基础,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好这一节内容,不仅巩固了初中学过的电离的初步知识,又为后面学习电解质在溶液中反应的实质,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学习以及选修四电解质溶液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二、教法分析:由于高一学生还没学习化学键的概念,也不具备晶体、极性分子等相关知识。

在初中,学生对导电实验的认知只是感性认识,如何从微观上理解导电的本质,大多数学生会感到比较困难,故必须借助电脑视频这一媒体尽快使学生上升到理性认识。

故本课时对电离概念的建立是以熔融氯化钠和氯化钠溶液如何导电这一事实为载体,再加以蔗糖溶液不导电这一事实加以对比,深化电离的概念。

至于电解质概念的形成,是在彻底认识和理解电离的基础上进一步延伸而得出的。

三、学法分析:学生自主探讨问题,并采用小组合作形式。

四、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电解质的概念,了解电解质的电离过程,并知道离子在溶液中是以水合离子的形式存在。

2、知道酸、碱、盐在溶液中能发生电离,会书写常见强酸、强碱和可溶性盐的电离方程式。

3、从电离角度认识酸、碱、盐。

过程与方法1、经历对电解质导电性的探究过程,提高科学探究活动。

2、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发展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让学生乐于探索物质变化的奥秘,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

2.培养学生将化学知识运用于生活实际的意识,增强对化学生活的热情。

五、教学重点1、电离概念、电解质概念的形成。

2、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六、教学难点电离概念、电解质概念的形成七、教学过程。

2021新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2章第2节《离子反应》(第1课时)教案

2021新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2章第2节《离子反应》(第1课时)教案

第二节离子反应整体设计从容说课一、教学分析在介绍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以前,需要介绍电解质的概念,以及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

因此,本节内容分为两部分:“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和“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在初中化学中,学生已做过溶液的导电性实验。

在此基础上,介绍氯化钠、硝酸钾、氢氧化钠等固体分别加热至熔化后能导电,这样很顺利地引出电解质的概念。

然后,通过介绍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和电离,引出NaCl电离方程式的书写,以及HCl、H2SO4、HNO3三种酸的电离方程式,从电离的角度得出酸的定义。

最后安排“思考与交流”活动,引导学生从电离的角度概括出碱和盐的本质。

通过上面的讨论,使学生了解到电解质在溶液里所起反应的实质是离子之间的反应后,即可很自然地转入到对离子反应的讨论。

教科书通过对[实验21]现象的分析,引导学生得出CuSO4溶液与BaCl2溶液反应的SO与Ba2+的反应,从而引出离子方程式。

然后,通过四组酸碱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实质是 24的书写,得出中和反应的实质,引导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离子反应的本质。

最后通过[实验22]总结出溶液中离子互换型的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本节没有介绍非电解质和强、弱电解质的概念,离子反应则侧重于对概念和发生条件的认识。

本节内容主要特点是重视化学知识的综合运用。

例如,通过引导学生参考酸的定义,尝试从电离的角度概括出碱和盐的本质,以及对初中学过的中和反应等知识的综合运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训练学生的科学方法,加深他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二、教学建议1.知道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情况,是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条件的关键。

教学时,在让学生了解电解质概念的基础上,重点讨论酸、碱、盐的电离情况,从电离的角度认识酸、碱、盐。

2.做好演示实验,把实验和学生讨论密切结合起来。

本节实验是认识电解质的电离和离子反应本质的最好途径。

例如,通过[实验21]、[实验22]进行讨论,可顺利导出离子反应的本质和离子互换反应的发生条件,并对离子方程式有更深刻的理解。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2.2离子反应15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2.2离子反应15

教学设计师生活动【创设情境】用湿手接触电源的开关,容易触电,为什么?【提问】手上有汗液,其中含有水、氯化钠?是什么物质导电?【实验与探究一】如果提供下列物品:直流电源、导线、烧杯、电灯泡、开关,请你设计实验来验证下列物质的导电性。

水氯化钠固体氯化钠溶液【结论】:纯水、氯化钠固体不导电,氯化钠溶液可以导电。

【思考与交流一】1、物质导电条件是什么?电流是怎么形成的?2、为什么NaCl固体不导电,而NaCl溶液可导电?【教师点拨】把氯化钠投入水中,在水分子的作用下,钠离子与氯离子脱离氯化钠晶体表面,进入水中,形成了自由移动的水合钠离子和水合氯离子。

氯化钠发生电离。

这些自由移动的离子在电场的作用下定向移动,就是他们能够导电的本质原因。

3、熔融NaCl能否导电呢?【学生回答】氯化钠在熔融状态下,克服了离子间的作用力,形成了自由移动的离子,同样发生了电离。

【板书】一、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电离:物质溶于水或熔融状态下,离解成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叫电离。

【提问】电离的条件是什么?电离的结果是什么?物质发生电离需要通电吗?通电的结果是什么?【提问】化合物溶于水是否一定发生电离呢?怎样设计实验证明化合物溶于水发生了电离呢?【实验与探究二】如果提供下列物品:直流电源、导线、烧杯、电灯泡、开关,请你设计实验来验证下列物质的导电性。

BaSO4固体BaSO4固体放入水中盐酸溶液酒精酒精溶液【结论】不是所有的化合物溶于水都会发生电离而导电。

【思考与交流二】化合物溶于水发生电离时有什么规律吗?1、像食盐这类由离子构成且易溶的物质在能电离。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学生讨论并回答,教师借助Flash动画讲解氯化钠电离过程。

使学生通过电脑动画,从实体中抽象出概念。

学生根据概念结合电脑动画分析判断。

学生思考如何设计实验。

结合实验结果学生。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2.2离子反应1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2.2离子反应1

《离子反应》之离子共存教学目标:1.掌握不同条件下,在同一水溶液中不同的离子能否大量共存的判断原则;2.培养学生探究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重点:判断在指定条件下,在同一溶液中离子能否大量共存;根据离子共存规律推断溶液组成难点:根据离子共存规律及指定条件推断溶液中可能存在的离子。

考试要求:离子共存是高考及各种考试常见考点,经常以选择题以及填空题的形式出现,要求学生对于各种元素的性质具有充分的认识、掌握离子共存的规律教学内容:提问:何为离子共存?一、感悟高考:问题1: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A.1.0mol/L的KNO3溶液中:H+ Fe2+ Cl- SO42-B. 甲基橙呈红色的溶液:NH4+ Ba2+ AlO2- Cl-C. PH=12的溶液:K+ Na+ CH3COO- Br-D. 与铝反应产生氢气的溶液:Na+ K+ CO32- Cl-解析:A中H+与NO3-的组合具有强氧化性,会将Fe2+氧化为Fe3+,所以不可大量共存。

在考试常见的还有H+与ClO-、MnO4-的组合也具有强氧化性,不能和具有还原性的离子共存;B中甲基橙呈红色说明溶液呈酸性,存在H+,弱酸根离子AlO2-不能大量存在;C溶液呈碱性,互相之间不发生反应可以大量共存;D中与铝反应产生氢气的溶液既可以呈酸性,也可以呈碱性,若溶液为酸性,弱酸根离子CH3COO-不可以大量存在,若溶液为碱性,可以大量共存。

但题干要求一定能大量共存,所以选C。

问题2:在某无色透明酸性溶液中,能共存的离子组是( )(A)NH4+ NO3- Al3+ Cl-(B)Na+ AlO2- K+ NO3-(C)MnO4- K+ SO42- Na+(D)K+ SO42- HCO3- Na+解析:在酸性溶液中,AlO2-、HCO3-均不可大量存在,溶液为无色透明而MnO4- 为紫红色,所以选A问题3: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在水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 )(A)Ca2+ Br- Fe3+ CO32- (B)Fe2+ Cl- NO3- H+(C)Fe3+Ca2+H+NO3-(D)NO3- OH- Cl- Ba2+解析:A中离子不可大量共存因Ca2+与CO32-可以发生复分解反应产生沉淀;C、D中离子可以大量共存,B中“H++NO3-”的组合具有强氧化性,能与Fe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故选B提问:1.离子反应的条件有哪些?2.审题时应该注意哪些情况?学生讨论并板书:总结:判断离子共存的关键是看离子间能否发生反应,以及是否符合指定条件,总结起来就是一句话:一色二性三特殊四反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资源
ppt课件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批注
新课导入:
引言:按照物质的分类,我们可以把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按照化合物种类的划分,我们又可以把化合物分为酸、碱、盐、氧化物。在化学反应中我们还有一种重要的分类方法,将有离子参加的反应统称为离子反应,没有离子参加的反应叫做非离子反应。下面,我们就来学习离子反应。
板书;第二节离子反应
投影:据初中所学判断,下列物质中能导电吗?为什么?请大家思考。
盐酸、NaOH溶液、NaCl固体、石墨、蔗糖溶液、K2SO4溶液、酒精溶液、Cu,NaCl溶液。
讲:石墨、铜能导电,是因为其中有自由移动的电子存在。盐酸、NaOH溶液、K2SO4溶液和NaCl溶液能导电,是因为其中有自由移动的离子存在。这些自由的离子是如何产生的呢?为什么氯化钠固体不导电,而氯化钠溶液可以?让我们一起进入微观世界,了解氯化钠溶解的过程发生了什么变化。
追问:那么大家知道什么样的物质在什么条件下可以电离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也就是说那些物质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可以导电呢?
板书:酸、碱、盐导电的条件:水溶液或熔融状态
讲:很好,酸、碱、盐的水溶液可以导电,说明他们可以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不仅如此,酸、碱、盐等在熔融状态下也能电离而导电,于是我们依据这个性质把能够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统称为电解质。
板书:
2.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如酸、碱、盐等。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如蔗糖、酒精等。
练习:
下面叙述正确的是( )
A、NaCl溶液能导电,所以NaCl溶液是电解质
B、固态NaCl不导电,但NaCl是电解质
C、HCl水溶液能导电,所以HCl是电解质
⑥电解质包括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离子化合物是水溶液还是熔融状态下均可导电,如盐和强碱。共价化合物是只有在水溶液中能导电的物质,如HCl
过渡:明确了什么是电解质,我们回头想想,刚才氯化钠的溶解,其根本的原因是氯化钠在水中发生电离,由于水分子作用减弱了钠离子与氯离子之间的静电作用,使NaCl发生电离并形成能够自由移动的水合钠离子与水合氯离子,为了方便,仍用离子符号表示水合离子。
D、SO3溶于水能导电,所以SO3是电解质
E、Cu能导电,所以是电解质
F、BaSO4的水溶液不能导电,所以BaSO4是非电解质
投影:注意事项:
③酸、碱、盐、金属氧化物、水是电解质,蔗糖、酒精为非电解质。
①电解质和非电解质是对化合物的分类,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电解质应是化合物(属于纯净物)。而Cu则是单质(能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电解质,如石墨或金属),K2SO4与NaCl溶液都是混合物。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知道酸、碱、盐在溶液中能发生电离;
2、了解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概念;
3、培养学生通过实验现象分析、探究化学反应实质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比实验“几组物质的导电实验”,初步学会形成概念的分析方法;
2、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从电离的角度得出酸、碱、盐定义,通过独立思考探究碱与盐的定义。
江南中学化学学科教学设计
课题
物质的分类
授课人
课时安排
2
课型
新授课
授课时间
第8周
第1节
课标依据
新课程标准中内容标准要求“知道酸、碱、盐在溶液中能发生电离”。
教材分析
“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在初中“酸、碱、盐溶液的导电性实验”的基础上,在介绍氯化钠、硝酸钾、氢氧化钠等固体分别加热至熔化也能导电之后,引入了电解质的概念;然后通过介绍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和电离,引出氯化钠电离方程式的书写,以及HCl、H2SO4、HNO3三种酸的电离方程式的书写,并从电离的角度得出酸的定义;最后安排“思考与交流”活动,引导学生从电离的角度概括出碱和盐的本质。
②电解质应是一定条件下本身电离而导电的化合物。有些化合物的水溶液能导电,但溶液中离子不是它本身电离出来的,而是与水反应后生成的,因此也不是电解质。例如CO2能导电是因CO2与H2O反应生成了H2CO3,H2CO3能够电离而非CO2本身电离。所以CO2不是电解质,是非电解质(如氨气、二氧化硫、三氧化硫)。H2CO3H2SO3NH3. H2O是电解质
④BaSO4AgCl难溶于水,导电性差,但由于它们的溶解度太小,测不出(或难测)其水溶液的导电性,但它们溶解的部分是完全电离的,所以他们是电解质
⑤化合物在水溶液中或受热熔化时本身能否发生电离是区别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理论依据,能否导电则是实验依据。能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电解质,如石墨;电解质本身不一定能导电,如NaCl晶体。
动画演示:NaCl的溶解和电离。
视频演示:熔融NaCl导电。
讲:当氯化钠固体还没有进入水溶液的时候,水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的运动。加入氯化钠固体之后,水分子包围固体溶质并分布在固体表面。水分子的作用减弱了氯化钠晶体中钠离子和氯离子的静电作用力,使氯化钠电离出钠离子和氯离子,钠离子和氯离子继而在水分子的作用下发生水合,生成了能够自由移动的水合钠离子和水合氯离子。我们把这种产生自由移动离子的过程称为电离。
学情分析
高一3班:学生对于化学知识储备上已经学习了物质的分类,可以通过物质分类引导学生进行新课,在学习特点上比较被动,需要教师在课堂上的引导。
高一5班:在知识储备上和1班情况相同,课堂较不活跃,但有几个积极分子可以带活班级学习气氛。
高一6班:在知识储备上和前两个班情况相同,课堂较活跃,学生在学习积极性上较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情感;
2、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电解质的概念;
2.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教学难点
1.电解质的概念;
2.探究碱和盐的定义。
教法

学法
教师通过实验演示视频、微观模型动画让学生自主总结电解质的定义,通过第电离方程式的联系书写,总结出酸、碱、盐的新定义。最后通过联系巩固新知识。
板书:一、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
1、电离
讲:把氯化钠投入水中,我们观察到的是氯化钠溶解的现象,这个现象本质上是氯化钠在水分子的作用下电离出了钠离子和氯离子并结合生成水合离子。这些自由移动的离子在电场的作用下定向移动,就是他们能够导电的本质原因。
过渡:现在我们不仅知道溶液里面自由移动的离子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